黄芪益肾汤(共4篇)
黄芪益肾汤 篇1
摘要:目的 将自拟黄芪益肾汤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 分析疗效。方法 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共有早期糖尿病肾病174例患者, 根据时间随机、平均分配为2组治疗, 使用自拟黄芪益肾汤治疗为中药组 (87例) , 使用西药制剂治疗为西药组 (87例) , 2组患者接受用药治疗45d, 比较症状改善情况和肾功能。结果 中药组判定54例为显效 (62.1%) , 27例为有效 (31.0%) , 药效发挥率为93.1%, 西药组判定46例为显效 (52.9%) , 28例为有效 (32.2%) , 药效发挥率为85.1%, 中药组的药效发挥情况明显比西药组好 (P<0.05) ;患者用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 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自拟黄芪益肾汤利于血糖值下降, 同时对肾脏能起到保护作用, 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黄芪益肾汤,自拟,疗效
近几年人们生活变化较大, 随之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多, 发病率快速增长。在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中糖尿病肾病对患者的危害较大,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一般的病变部位为肾小球, 主要是由血管损害造成的。患病早期, 肾小球的滤过性能会加强, 滤过率上升, 肾体积增加, 造成肾功能不全等[1], 严重威胁生命。临床可选择西药或中药治疗, 中药主要以标本虚实为理论基础, 同时纠正阴虚、燥热。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有早期糖尿病肾病174例患者, 其中87例使用自拟黄芪益肾汤, 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有早期糖尿病肾病174例患者, 根据时间随机、平均分配为2组治疗, 中药组患者87例, 47例男性, 40例女性, 患病时间较长, 11~17年不等, 患者多为中老年, 年龄范围为46~69岁, 平均值57.6岁。西药组患者87例, 47例男性, 40例女性, 患病时间较长, 10~19年不等, 年龄范围为44~70岁, 平均值58.3岁。患者出现了水肿、蛋白尿、氮质血症、高血压等症状。2组有药效比较意义。
1.2 方法
治疗中注意低盐、低蛋白、低胆固醇饮食, 多使用水果, 多休息。根据时间随机、平均分配为2组治疗, 使用自拟黄芪益肾汤治疗为中药组, 每日1剂:40g生黄芪、15g大黄、20g白术、20g五味子、15g熟地、30g丹参、20g葛根、25g杜仲、15g生地、30g牛膝、20g山药。缓解阴虚为主可适量将麦冬、天冬入药, 调节肾功能为主可适量将白芍、茜草、连翘入药;使用西药制剂治疗为西药组:维拉帕米等钙离子拮抗剂与卡托普利合用, 25mg/次, 次/d, 并为严重者使用利尿剂。2组患者接受用药治疗45d, 比较症状改善情况和肾功能。
1.3 疗效判定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症状消失为痊愈;症状减轻, 尿蛋白降低, 范围在 (+) ~ (++) 之间为显效;症状减轻, 尿蛋白下降范围在 (±) ~ (+) 之间, 血肌酐值降低, 范围在50~100umol/L之间为有效;各指标无下降, 症状无变化为无效。药效发挥率为痊愈、显效、有效患者总数的百分比。
1.4 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为 (x-±s) 表示, t检验, 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标准。
2 结果
2.1 药效发挥情况
中药组判定54例为显效 (62.1%) , 27例为有效 (31.0%) , 药效发挥率为93.1%, 西药组判定46例为显效 (52.9%) , 28例为有效 (32.2%) , 药效发挥率为85.1%, 中药组的药效发挥情况明显比西药组好 (P<0.05) 。
2.2 肾功能改善情况
患者用药后肾功能明显改善, 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自拟黄芪益肾汤的主方可益肾、活血、健脾, 在此基础上位患者辨证治疗, 药效发挥情况较好, 本文中中药组判定54例为显效 (62.1%) , 27例为有效 (31.0%) , 药效发挥率为93.1%, 说明方药对肾功能具有修复保护的作用。本方中以生黄芪益肾补气[2], 以五昧子、丹参益肾活血、缩尿, 以山药补肾降糖, 以牛膝补肾活血, 入药者皆可温补肾虚, 整味药调节阴阳, 协调内分泌, 充盈肾精, 扶正固本。长期服用不但可以脾肾同补, 治疗本虚, 还可以降浊利水治疗标实。有效的降低BUN、SCr、FBG。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陈裕盛, 厅敬爱.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3, 4 (6) :355~357.
[2]陈斐娟.黄芪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3) :1990~2009.
黄芪益肾汤 篇2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符合西医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的Mogensen分期, 属于糖尿病肾病Ⅲ期。 (参照《肾脏病学》) 。共138例 (均为2007-06~2009-06收集) 随机分为丹贞益肾汤治疗组92例, 开搏通对照组46例。治疗组中男42例, 女50例;年龄41~62岁, 平均50.3岁;病程2~18年, 平均 (6.4±3.1) 年;合并高血压者24例, 高脂血症者58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0例;年龄40~65岁, 平均52.4岁;病程3~19年, 平均 (6.9±4.1) 年;合并高血压者14例, 高脂血症者40例。两组肾功均正常。两组病例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
2.1 治疗组
丹贞益肾汤组方:丹参、女贞子各15g, 黄芪、山药、川芎、红参各10g, 大黄5g。伴水肿者, 加车前子、通草各10g;伴腰痛者, 加杜仲、枸杞子各10g。每日1剂, 分2次口服。上方采用韩国金义贸易株式会社生产的中药抽出机加压煎熬40分钟后, 由SK-SAVER 004包装机密封而成。
2.2 对照组
开搏通片 (山东华信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每日50mg, 分2次口服。
两组均以1个月为1疗程, 观察3个疗程。
2.3 观察项目和检测方法
24小时尿微白蛋白排泄率:采用放免分析。血糖、血脂检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标准判定。
3.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血糖、血脂变化比较
见表2。
本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疗后比较△P<0.05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蛋白代谢紊乱, 使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及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于正常, 血液呈凝、聚、浓、黏状态, 出现微循环障碍, 这正是糖尿病肾病最常见的证型, 即气阴两虚夹瘀血。故本方以活血化瘀、补益气阴为治疗原则, 方中黄芪补气;女贞子、山药健脾益肾增精;丹参、川芎、大黄活血化瘀, 降低血液黏稠度, 抑制肾脏纤维化, 大黄具有抗凝、降脂、抑制细胞因子及抗炎多种作用, 可延缓肾衰进展;红参大补元气, 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川芎中的主要成分阿魏酸哌嗪具有扩张微血管, 缓解血管痉挛, 使已聚集的血小板解聚的作用;女贞子能通过B细胞, 增强体液免疫功能。诸药合用共奏补气养阴、活血化瘀之效。本文结果可见, 丹贞益肾汤具有明显的降血脂、降血糖, 改善高凝状态, 改善糖代谢, 保护和恢复肾功能的作用, 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黄芪益肾汤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收的患有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病 人一共有74例,74例病人全部符合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当中,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年龄在43~69岁,平均年龄为(51.3±7.2)岁。病程在5个月 ~13年 , 平均病程为 (7.1±2.4) 年 ; 对照组男性23例 , 女性14例。年龄在42~73岁 ,平均年龄为 (52.7±7.9)岁。病程在3个月~11年,平均病程为(6.2±2.1)年。
1.2 临 床疗法
1.2.1对照组疗 法对照组 对病人采 取糖适平 进行治疗 ,30 ~60 mg/次 ,3次/d。
1.2.2研究组疗法研究组对病人采取丹芪益肾汤治疗 ,其药物成分主要包括有丹参、黄芪、党参、沙参、石苇、生地黄、山萸肉、泽泻以及水蛭,它们依次为50 g、50 g、30 g、30 g、30 g、15 g、15 g、15 g、3 g。对出现心烦意乱以及面部红赤加入竹茹、枳实 、山栀 ,它们依次为10 g、10 g、10 g。合并高血压加入天麻、磁石以及钩藤,它们依次为6 g、30 g、15 g。合并高血脂加入茵陈、山楂、决明子,它们依次为15 g、15 g、30 g。伴有皮肤感染加入金银花、紫花地丁、白鲜皮、地肤子,它们依次为30 g、30 g、15 g、15 g。每日1副药剂,采取沸水煎服2次,分别在早上和晚上服用1次。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1个临床疗效均为1个月,临床治疗2个疗程以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3 临 床观察指标
1相关症状、体征缓解程度;2尿蛋白检查;3血肌酐以及尿肌酐浓度测定;4Ccr(内生肌酐清除率);5血糖:采取葡萄糖氧化酶法。
1.4 临 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以后,其相关症状完全消失,尿蛋白定量24 h在30 mg以下,血肌酐在103 mmol/L以下,Ccr≥108 m L/(min·7.13m2),空腹血糖在6.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6.9 mmol/L以下;有效:治疗以后,其相关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尿蛋白定量24 h在150 mg以下,血肌酐在106 mmol/L以下,Ccr≥102 m L/(min·7.13m2),空腹血糖在6.8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7.1 mmol/L以下;无效;其相关症状、体征没有任何改善[2]。
1.5 统计方法
采取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 资料以 (%)表示,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研 究组与对照组病人治疗效果情况对比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和对照组相比,*P<0.05。
2.2 研 究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之前和以后相关临床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对比
临床治疗之前,两组病人的尿蛋白、空腹血糖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尿蛋白、空腹血糖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并发症, 在中医辨证理论当中属于“下消”、“水肿”、“尿浊”等相关范畴,其发病具有隐匿性,发展较为缓慢。中医学认为,肾虚兼夹血瘀,气阴两虚贯穿整个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始终。肾精日耗,正气必虚以及消渴日久,伤阴耗其,同时伴有水湿、浊毒、湿热以及淤血等。因此,该文笔者采取滋肺养肾、活血化瘀以及健脾益气之方法,采取我科室自拟丹芪益肾汤进行治疗, 其中丹参以及水蛭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黄芪以及党参就有健脾温中之功效。沙参、山萸肉以及生地黄具有滋养肺肾之功效。石苇、泽泻具有清热利水之功效。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3],在丹芪益肾汤当中的丹参可以对肾小球微血管内皮细胞给予有效保护,进而使肾小球硬化给予延缓,使尿蛋白排泄明显减少。另外,黄芪还能够作用在肾小球基底膜,进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延缓疾病的发展。该文结果显示,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的尿蛋白、空腹血糖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和上述相关报道基本相同。
黄芪益肾汤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100例瘀血阻滞、脾肾气虚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收治时间为2013年6月—2015年6月, 根据电脑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符合1993年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所有患者在研究开始前已知晓研究流程以及研究目的,均表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实验组共50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2.73±1.29)岁,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6.43±1.79)年;体重60~75 kg,平均体重(70.23± 1.42) kg;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20例,Ⅳ期30例。
对照组共5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2.71±1.26)岁,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6.42±1.81)年;体重60~75 kg,平均体重(70.22± 1.43) kg;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20例,Ⅳ期30例。
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 P>0.05,这就说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会对该次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可进行分析比较。
1.2纳入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诊断标准;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2]。
排除标准:研究前1个月内出现严重感染的患者; 酮症酸中毒患者;糖尿病酮症患者;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妇女;对此次用药敏感的患者;前列腺炎、尿路感染、发热等原因导致蛋白尿的患者。
1.3方法
给予所有研究对象一般治疗,给予患者糖尿病知识教育,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服用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使所有研究对象的餐后2 h血糖小于或者等于11.0 mmol/L,空腹血糖小于或者等于8.0 mmol/L。
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洛汀新(北京诺华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514)进行治疗,10 mg/d, 治疗时间为8周。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益肾汤联合活肾散进行治疗。 益肾汤药物组成为党参30 g、黄芪30 g、 熟地15 g、丹皮10 g、泽泻10 g、鬼箭羽20 g、白花蛇舌草30 g、山萸肉15 g、枸杞子15 g、地龙15 g、益母草30 g、 仙灵脾10 g、山药30 g,1剂/d,用水煎煮。 同时给予患者活肾散进行治疗,活肾散药物组成为川椒24 g、防风24 g、 桂枝24 g、 红花15 g、 细辛15 g、 乳香15 g、 艾叶25 g、麻黄20 g、没药15 g、冰片2 g,碾成粉末,醋调外敷肾俞穴,敷贴1次/d。 治疗时间为8周。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肾功能、血液流变学、血脂、 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
1.5疗效判定标准
该实验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或者下降幅度在50%以上;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没有任何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升高或者没有变化[3]。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数据处理
将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各项研究数据准确的录入SPSS 16.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 若P<0.05代表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2%,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2.2肾功能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及胱抑素C(Cysc)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Cysc明显更优(P<0.05),而BUN、 Scr没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BUN、Scr以及Cysc没有显著差异(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2.3血脂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比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更优(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更优(P<0.05), 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没有显著差异(P>0.05)。 见表3。
2.4血液流变学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 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变形指数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相比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变形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变形指数明显更优(P<0.05)。 见表4。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2.5尿微量白蛋白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
相比于治疗前,实验组Ⅲ期患者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Ⅳ期患者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更优(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5。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 ,*P<0.05。
3讨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基础为脾肾气虚,瘀血、水湿、 浊毒是疾病的重要表现[4]。 根据中医中的“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5],该实验将活血化瘀、 健脾补肾、 利湿清热解毒作为糖尿病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给予糖尿病肾病患者益肾汤以及活肾散进行治疗,其疗效确切,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体征。
益肾汤中的党参、黄芪、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地龙、仙灵脾、山药等具有补肾填精、健脾益气的功效[6]; 鬼箭羽、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益母草与白花蛇舌草合用具有清利湿热的作用;泽泻、丹皮降火。 相关资料表明,黄芪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肾脏,可对糖代谢进行改善,对血液流变学进行改善,对肾小球滤过屏障起到保护作用[7];同时,还能促进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生成,加快细胞外基质降解的速度,发挥抗肾纤维化的作用,进而对病程发展进行抑制[8]。 丹参能够对微循环进行有效改善,发挥溶栓抗凝作用,提高组织摄取氧的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自由基进行抑制,进而减少对肾的损伤。 活肾散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与益肾汤联合使用,内外兼治,共奏活血化瘀、健脾补肾、利湿清热解毒的功效[9]。
该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血脂、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尿微量蛋白均明显更优,这说明,益肾汤口服联合活肾散外敷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肾功能的损害程度。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益肾汤联合活肾散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为100例瘀血阻滞、脾肾气虚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6月—2015年6月,根据电脑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所有研究对象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洛汀新进行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益肾汤联合活肾散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为8周。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脂、血液流变学、肾功能、24 h尿蛋白量、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优(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结论 应用益肾汤联合活肾散治疗糖尿病肾病,其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