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服务

2024-10-23

成本与服务(精选12篇)

成本与服务 篇1

服务质量VS物流成本

主持人恽绵 (德利得物流运营总监) :好的服务就意味着高的成本, 物流成本与服务质量的关系在行业内有着一致的认同。但物流企业和快递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在抱有怨言和苦衷的同时, 想尽一切办法来降低成本。

在成本和服务的博弈过程之中涉及到平衡重的问题, 特别是在2009年经济危机的过程中, 物流企业更是面临着关于服务与成本之间的较量。一边是制造企业降低成本, 但同时又不能降低服务质量的双重要求, 另一面是企业成本的不断攀升。

在服务与成本较量的过程之中甲方和乙方有没有真正的胜者?会不会出现因为甲方一味的追求低成本导致乙方服务质量的下降。或者有些乙方为了适应甲方降低成本的要求, 愣扛着结果做不下去这种悲惨的局面?

夏祖彬 (申通快递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在我看来甲方和乙方之间关于成本和服务之间的博弈没有真正的胜者, 只能追求成本和服务之间的一个平衡。相信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已经有很多关于此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甲方和乙方之间更多的是处于成本与服务博弈的过程之中, 但最终将达到成本与服务之间的一个平衡。

好的服务与高的成本在这种正向作用的同时, 也有反向的作用。特别是当你的运作模式发生改变, 尤其是现在低碳形式下运作模式的改变, 成本与服务也会出现反向的关系。

电影《集结号》发行上映之时, 曾经和“淘宝”网合作在网上推行正版DVD的发售, 那时我们为其设计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在网上提前两周预约发售, 其次包括运费在内无论寄到哪里, 所有的《集结号》正版DVD售价是7.9元, 软件公司付给物流企业的仅为3.5元, 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亏本的生意。但这个项目运作的结果是20多万张DVD在短短一周之内全部售出, 这个项目最终运作下来是赢利的, 单票是0.5元的赢利。为什么这样低的价格还赢利, 这是物流模式的一种改变, 集中式发售与集中式发货的结合, 集约化运作、空载率的降低, 各种因素的综合运用形成了一个新的模式。

在我看来这一点很多企业都能做到, 关键是在现实的业务运作当中如何集思广益有创新的点子。

徐勇 (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 :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看法, 快递企业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 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市场定位的问题。从消费者的角度观察他们追求低价位, 我们很多快递公司以低价来适应需求, 产生了“低价格、低成本、低服务”的误区。从国家有关部门的申诉率看出排在前五位的是我们的民营快递企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状呢?

首先, 看一个企业运作的合理成本是多少, 快递咨询网进行网上问卷调查中看出, 有一个问题很值得关注, 为了低成本运作, 有一些企业把一些合理的服务环节给取消了。比如说客户的信息录入环节、航空运输改为了陆路运输和包装加固等环节都取消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成本就是有一部分企业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把这些合理的成本取消后才能获得利润。在这种所谓低成本的运作情况下服务质量是难以保证的, 这也是很多企业短期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

与其它国家相比较, 我们的快递市场集中度比较低。像美国的95%业务集中在四大快递企业。我们有1万多家快递企业, 前四家快递企业的集中度不足50%。这说明快递市场集中度越低, 不规范行为越多, 服务质量越差, 投诉率越高。这是目前快递行业的一个怪圈。

与此同时,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比对服务品质的敏感度要高。这说明从供方和需方来讲我们的快递服务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目前, 快递的低端服务过剩、中高端服务不足。过剩的低端快递服务误导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 误导了快递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认为, 未来要提高快递企业的服务质量就要提高服务的性价比, 不是单纯的价格高就是好事, 也不是单纯的价格低就是好事, 提高快递服务的性价比就是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 这才是关键。中国快递业发展的趋势是——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产业的集中度是制约我们快递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

郭涛 (沃尔沃集团北方区总经理)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成本和服务之间的博弈是在找一个平衡点, 当寻找到这个平衡点之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就如同油耗和时效的关系一样, 当寻找到平衡点之后这个问题就随之解决了。

与此同时, 现在大家都在倡导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而实际上在个性化服务的最初阶段服务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当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普及之时这种成本才会被降下来。

王汝林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我想说一点, 其实研究服务和成本的关系, 应该有更开放的思维和更创新的角度, 应该创造企业自己的增值成本。如何创造增值成本呢?比如说我们一个电子标签最低价格0.5元, 一般性的电子标签是3到5元, 一件服装贴上电子标签就会增值, 这个增值在哪里呢?实行电子标签对产品进行“保驾”, 电子标签“保驾”的意义并不是要代替保险, 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标签和保险公司统谈保险问题。就如同旅游保险一样, 一块钱就将旅游保险的事情办了。这种方式不是少赚钱了而是价值被翻番了。

甲方VS乙方

恽绵:嘉宾们都谈到了规模, 谈到了服务和成本的性价比, 要实现高的性价比首先要实现整个产业的规模, 同时没有业务操作规模也不行, 就像申通夏总监所提到的将一张光盘变成20万张光盘的时候那成本才会大幅度下降, 这就是规模。

其次是成本如何合理地去控制, 成本一定要做到不浪费。把所有的浪费都砍掉、所有不该做的都去除之后所剩余的就是合理的成本, 因此成本不是无限制地降低, 成本一定要合理。

第三点是效率, 我们如何去提高我们的效率, 让我们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设备生产率。

第四点是创新, 我们如何去创新我们的服务, 从而找到新的利润。但问题是这个新的利润源, 还需要将这种新的服务量化到一定的高度, 因此创新是不变的主题。

服务是需要资本来支持的。我们要在物流市场里面谋求发展, 与客户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那么这四点不可或缺。在嘉宾们看来, 在如何提高服务质量, 以及提高性价比的过程中, 对于甲方来讲有何更好的建议?

夏祖彬:我曾经做过甲方, 现在做乙方, 总结了这样几句话, 尊重市场, 以市场为导向;合适就好, 千万不要过分地追求某些东西;简单就好, 做事应该是简单化不要复杂化。

徐勇: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合作更多的是需要体谅与包容。从业者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服务质量。我们现在应该如何保护从业者 (农民工) 的利益, 这是让他们在这个行业做久、做专是关键, 他们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用人之前不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就直接上岗, 造成服务质量较差, 经常发生货物遗失多、破损多、延误多等现象。为什么很多民营快递企业出现服务质量的“三多”现象?是一些快递企业没有给予员工目标感、方向感、实现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关于消费者如何选择快递企业?我建议应选择服务性价比较高的快递企业, 而不是低价快递企业。

郭涛:沃尔沃进入中国以后一直倡导一个理念, 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交通工具和卡车, 而是一个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 所以设立专门物流部和甲方一起来分析客户的业务, 要让客户节约成本才能使得我们经销商更具有竞争力, 在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实现双赢。

王汝林:从现在开始思考, 从现在开始策划, 策划如何抓住春节前后电子商务货源, 解决运输的大市场, 在我看来这是更多企业的一种机会。

恽绵点评:各位嘉宾向我们提出了合作过程中甲方和乙方各自的问题, 乙方的问题是成本、规模和效益的;甲方是尊重、匹配和简单。对一个企业应综合地去看待, 更应该对企业的成本以及对成本控制手段进行综合的评价。与此同时, 在注重物流企业服务内容的同时还要注重增值服务, 注重软需求和软服务。

注: (本文由本刊记者根据中国快运分会物流发展论坛嘉宾发言内容整理, 有删节, 标题为编者加。)

成本与服务 篇2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按照分类,可将通货膨胀分为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失调型三种主要类型。A:形成时间 B:形成原因 C:形成方式 D:形成后果

E:执行层的组织协调

2、住房公积金委员会各项决策的执行机构是__。A.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B.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委托的银行 C.各个单位

D.全体职工大会

3、《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居住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为年。A:40 B:50 C:70 D:80 E:房地产估价机构必须加盖公章

4、房地产置业投资中,在持有期内获得每年__的股本收益率也是很平常的事。A.20%~30% B.20%~25% C.15%~20% D.10%~15%

5、B房地产开发公司在A市市区内,取得了一块商业建设用地的使用权,按照规定,该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为年。A:40 B:50 C:60 D:70 E:房地产估价机构必须加盖公章

6、下列哪一项并不属于房地产市场的运行环境__。A.政治环境 B.国际环境 C.自然环境 D.技术环境

7、某宗房地产是于3年前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当时获得的土地使用期限为50年并约定不可续期,判定其未来每年的净收益基本稳定。预计该宗房地产在正常情况下未来4年的净收益分别为:31万元、29万元、30.5万元、29.5刀元,报酬率为8%。用“未来数据资本化公式法”计算该宗房地产的收益价格为万元。A:358.85 B:360.49 C:362.93 D:365.29 E:工业用地的监测点评估价格

8、某宗房地产的用地通过有偿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期限为50年,不可续期,已使用10年,建筑物剩余经济寿命为55年。预计该宗房地产正常情况下每年可获得净收益8万元,报酬率为8%,则该房地产的收益价格为万元。A:95.40 B:97.87 C:98.55 D:99.33 E:工业用地的监测点评估价格

9、房地产市场调查人员有时采取在夜间到居住小区测算“亮灯率”的方法来分析入住率,这种调查方法属于。(2007年试题)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讨论法

D:问卷调查法 E:借款合同

10、由于出让计划不明确,对以抵押方式向土地储备机构发放贷款,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__年 A.1 B.2 C.3 D.5

11、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发布《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在__实行。A.1984年12月8日 B.1984年11月8日 C.1948年12月8日 D.1985年11月8日

12、某宗土地的面积为1000m2,其上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为5000m2,建筑物的基底面积为700m2,建筑物层数为8层。则该宗土地的容积率为__。A.8.0 B.5.6 C.5.0 D.0.7

13、某可比实例实际成交价格为3 400元/㎡,以估价对象为100,可比实例交易情况分值为102,房地产状况因素分值为98,则估价对象的比准价格为元/㎡。A:3 401.36 B:3 398.64 C:3 538.78 D:3 266.67 E:工业用地的监测点评估价格

14、假设开发法估价在选取估价对象最佳开发利用方式时,其中最重要的是选取。A:最佳用途 B:最佳规模 C:最佳集约度 D:最佳开发时机

E:工业用地的监测点评估价格

15、下列关于房地产拍卖竞买人条件,表述错误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都可以作为房地产拍卖标的的竞买人

B: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房地产竞买人不可以是境外的自然人或法人

C:对于集体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居住房屋的竞买人只能是房屋所在地乡镇范围内具备房屋建设申请条件的人

D:对于集体土地上建成的房屋,非居住房屋竞买人为房屋所在地乡镇范围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个体经营者 E:执行层的组织协调

16、某宗房地产年收益为60万元,建筑物价值为200万元,建筑物资本化率为12%,土地使用期限为30年,土地报酬率为6%,该房地产的价值为()万元。A.489.99 B.495.53 C.695.53 D.800.00

17、拆迁人自己不承担拆迁工作,而是把拆迁工作委托给具有拆迁资格的单位去承担,这种拆迁方式是。A:自行拆迁 B:委托拆迁 C:政府拆迁 D:社会拆迁

E:房地产估价机构必须加盖公章

18、下列关于会计要素中的负债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引起的,企业当前所承担的义务

B:如果把资产理解为企业所承担的义务,那么负债就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权利 C:预期在一年內到期清偿的债务属于短期债务 D: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 E:执行层的组织协调

19、原国家计委、原建设部《关于房地产中介服务收费的通知》规定,房屋买卖代理收费,按成交价格总额的计收。A:0.5%~1% B:0.5%~1.5% C:0.5%~2% D:0.5%~2.5% E:执行层的组织协调

20、__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A.及时性 B.简便性 C.明晰性 D.可比性

21、在写字楼出租过程中,物业管理人员常要计算R/U系数。其中,R/U系数是指__。

A.出租单元内建筑面积与可出租而积的比值 B.可出租面积与出租单元内建筑面积的比值 C.出租单元内建筑面积与建筑总而积的比值 D.可出租单元建筑面积与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22、若估价时点的房地产市场状况是公开、平等、自愿的交易市场,要求估价对象在较短时间内达成交易,则评估价值应是。A:谨慎价值 B:市场价值

C:快速变现价值 D:投资价值

E:工业用地的监测点评估价格

23、以下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查的步骤的排序,正确的是__。①收集信息;②分析信息;③报告结果;④确定问题和调查目标;⑤制定调查计划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⑤④①②③ D.④⑤②①③

24、某宗房地产的总建筑面积为6000m2,房地产总价值为2400万元,其中土地价值为800万元。某人购买了其中300m2,该部分的房地产价值为126万元。假如按土地价值进行分摊,则此人应占有的土地份额为__。A.5.00% B.5.25% C.5.42% D.5.75%

25、《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资料,其中不包括__。A.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建设项目价值资料

D.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下列关于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的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自动续期 B: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自动续期

C: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至迟于期满前6个月申请续期

D: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后,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至迟于期满前2年申请续期 E:执行层的组织协调

2、土地使用税在征收。A:城市 B:县城 C:建制镇 D:工矿区 E:农村

3、某三层楼房,每层建筑面积相等,房地总价值为200万元,其中一层价值是二层价值的2倍,三层价值是二层价值的0.7倍。若建筑物总价值为120万元。下列关于土地份额分摊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按建筑面积分摊二层占有土地的份额为33.33% B:按房地价值分摊二层占有土地的份额为17.57% C:按房地价值分摊二层占有土地的份额为27.03% D:按土地价值分摊二层占有土地的份额为17.57% E:按土地价值分摊二层占有土地的份额为27.03%

4、某宗房地产32年土地使用权的价格为4000元/m2,对应的报酬率为7%。现假定报酬率为9%,该宗房地产40年土地使用权条件下的价格最接近于__ A.3275元/m2 B.3287元/m2 C.3402元/m2 D.4375元/m2

5、根据《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在正常使用时房屋建筑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A:屋面防水工程为3年 B:装修工程为1年 C:给排水管道为2年

D:供冷系统为2个供冷期 E:设备安装为2年

6、开发商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若建设工期超过一年,则其到位资金原则上不得少于工程合同的()。A.20% B.30% C.40% D.50%

7、建设工程开工实行__许可证制度。A.规划 B.施工 C.拆迁 D.用地

8、以下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__。A.建筑面积 B.性别 C.年龄 D.学历 E.停车泊位

9、企业确定广告预算的主要方法包括()。A.销售百分比法 B.目标任务法 C.谈判法

D.竞争对等法 E.量力而行法

10、某收益性物业的潜在毛租金收入为20万元,假设在某报告期内的空置率为20%,所有用户都能按时缴纳租金,物业的其他收入为2万元,则此报告期该物业的有效毛收入为__万元。A.16 B.18 C.20 D.22

11、房地产部门规章包括()等。A.《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B.《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 C.《房地产估价师注册管理办法》 D.《房地产估价规范》 E.《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12、毛租金乘数法是将估价对象未来某一年或某一个月的毛租金乘以相应毛租金乘数来求取估价对象价值的方法,毛租金乘数法的优点是__。A.方便易行,在市场上较容易获得房地产的售价和租金资料

B.由于在同一市场,相似房地产的租金和售价同时受相同的市场力的影响,因此毛租金乘数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数值

C.避免了由于多层次估算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的累计 D.忽略了房地产租金以外的收入 E.相对全面一些

13、房屋产权总登记、验证、换证,应当由__发布公告。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B.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 C.当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 D.当地房屋产权监理处

14、下列土地符合免征土地使用税的包括。A:国家机关自用的土地

B: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土地 C:宗教寺庙自用的土地

D:公园开展出租经营用的土地

E: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

15、在编制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下列规划内容中,不属于行政规划设计方案选择的是__。A.项目的交通组织规划 B.项目构成及平面布置 C.项目的建筑规划 D.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在发放后,因依法修改城乡规划给被许可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子补偿。A:选址意见书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E:农村生产规划许可证

17、某写字楼因有一大型跨国公司入住,致使其声誉提高,收益有较大增加,由此带来的新增收益属于。A:有形收益 B:无形收益 C:正常收益 D:实际收益 E:广告收益

18、影响购买者的心理因素有。A:动机 B:感觉 C:学习

D:信念和态度 E:欲望

19、下列关于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的表述中,正确的有__。A.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是两个方案内部收益率之差

B.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是两个方案各期净现金流量差额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C.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是两个方案各期净现金流量差额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D.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大于最低可接受收益率时,以投资大的方案为优选方案 E.采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进行多方案比选时,应将方案按投资由大到小排序并依次两两比选,从中确定优选方案

20、与其他存款相比,下列有关存单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__。A.期限短

B.不记名、可自由转让 C.能提前提取现金 D.面额固定

21、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违法所得 3倍以下但不超过30000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的情形有__。

A.同时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房地产估价机构执行业务的 B.未经注册擅自以房地产估价师名义从事估价业务的

C.以注册房地产估价师个人名义承接房地产估价业务并收取费用的 D.准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执行房地产估价师业务的 E.两个房地产估价机构联合投标获得估价业务的

22、房地产测绘的作用__。

A.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以及交易提供基本信息服务 B.为房地产管理提供信息服务 C.为其他部分提供参考资料 D.为房地产管理提供技术服务

E.房地产测绘成果提供了房地产商品量的量度依据

23、某宗土地拆迁安置补偿费用为每亩18万元,规划容积率为2.5,则其楼面拆迁安置补偿成本为__元/m2。A.72 B.108 C.180 D.270

24、对同一宗房地产而言,__。

A.房地价格=土地价格+建筑物价格-建筑物的折旧 B.建筑物价格=房地价格-土地价格

C.土地价格=房地价格-建筑物价格-建筑物的折旧 D.房地价格=土地价格+建筑物价格+建筑物的折旧

服务不是企业背负的成本 篇3

我经常听到一些企业的管理层抱怨,企业的运营成本太高,尤其是客户服务部门,人员数量众多,管理难度也大,对于企业是很大一笔成本投入。我也接触到一些企业家,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我们内部要建立一个服务体系,要把服务打造成企业发展的核心优势。”而我最常反问他们的一句便是:“你要建立的所谓服务体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怎么把服务打造成核心优势?”或许是海底捞的故事看多了,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没能思考清楚,就觉得大企业都讲服务,我也得紧跟上,而真建立了所谓的服务体系又在抱怨服务的成本太高。

的确,在同质化产品横行的今天,服务差异化就成了最好的竞争力,无论在哪种类型的企业,客户服务都十分重要。但大多企业都将销售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客户服务往往被视为“垃圾桶”。其实,如果思考清楚,这个问题便不难回答。如果服务只是为了服务的话,那服务最终往往会变成很多企业的成本。但事实上,服务的真正价值在于再次跟客户发生关系,或者通过服务促进销售。蒙牛业务员的“终端服务”其实是货品的陈列调整,将自己的产品调整到有利的销售位置;海底捞的服务是一个又一个故事的传播,很多人冲着这些故事才去体验,没有了这些传播,服务价值便凸显不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服务是打着服务的幌子企业进行的深度营销活动。那么,这么一看,服务便不是企业背负的成本,而是企业的营销投入,企业的服务部门其实是个比销售部门更牛的深度营销部。

在自媒体时代,微信是最适合的营销服务平台。区别于其他泛营销的特征,微信显得更具精准性和直接性,圈子带动特征也更加明显,通过不断深入的影响与维护,形成品牌忠诚。它的主要作用发挥依赖于相互的关注与推送内容,相互的关注往往是企业老客户或者是对企业有基础了解的准目标消费群体才会去做的事情。因此,相比其他营销方式,微信更多的不是前端的开拓,真正的价值在于后端的持续维护。如果企业能将全新的微信营销作为企业服务营销的大平台,那么做个大胆的设想:假如有一天把企业中庞大的客户服务部变成微信营销团队,这样一来,服务没有变成企业的成本,是不是反而会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新亮点呢?

在各式各样的营销工具中,每个企业都在寻找最有效的一种。无论是前端的开拓,还是后端的维护,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十分必要。不妨就把微信当作一种服务营销手段,换个思路,把成本转化为投入,通过不断地深入维护创造出真正的服务价值。

农机化服务与作业成本探析 篇4

1 国内农机化服务与作业成本分析

1.1 农机化发展现状

农业是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和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 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但是, 受务农人口众多、农户土地规模较小和农民收入较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一直不高, 很多农田作业环节还必须依靠人力完成。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农业机械化事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2001至2010年, 我国农机总动力从5.50亿kW增长至9.28亿kW, 拖拉机保有量由1405.5万台增加到2178万台, 2010年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92.1万台。高性能、大功率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保持高速增长, 农机装备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1.1.2 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目前, 我国机械化耕地、播种和收获总面积达到1.56亿hm2, 作业水平分别为52.1%、32.4%、25.2%, 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8%,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在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中, 小麦机播和机收水平均超过80%, 基本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 水稻机械化栽植和收获水平分别为10%和40%, 玉米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达到58%和5%。

1.1.3 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 一家一户发展农业机械化非常不经济, 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了以农业机械跨区收获小麦为代表的社会化服务模式, 把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 把机械化生产和家庭承包经营结合起来, 促进了农业机械的共同利用, 提高了农机经营效益。目前农业机械跨区作业领域正由机械收获小麦向机械收获水稻、玉米和机械耕地、机械播种、机械插秧等项目拓展。与此同时, 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也逐渐提高, 农机协会、合作社和股份制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以跨区作业为品牌和关键农时季节为主战场的农机服务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1.1.4 农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加大积超过133万hm2, 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水稻主产区推广面积达到200万hm2 (2006年) 。此外, 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油菜、甘蔗、牧草生产等机械化技术, 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己被农业部确定为重点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

近年来, 黑龙江省农机化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 农机化工作成绩比较显著, 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农机装备更新速度和质量上来讲, 都称得上是历史上飞速前进的几年。据统计, 黑龙江省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2134.2万kW, 农业机械原值达到147.6亿元, 同比分别增加了15.8%和16%。拖拉机、配套农具、联合收获机和水稻插秧机等主要农机装备保有量分别达到101.1、134.8、1.73、2.32万台。其中新增58.8kW以上大型拖拉机2424台, 总保有量达到1.4万台, 增长20.7%;水稻插秧机新增6728台, 保有量达到2.3万台, 增长40.9%。在这一基础上, 黑龙江省农村完成机耕842万hm2、机播751万hm2、机收328万hm2, 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91.7%、81.9%和35.9 %, 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8.3% (2006年) 。统计资料还表明, 每年黑龙江省春耕生产共完成春整地面积372万hm2, 在机播面积中, 其中的63%采用精量播种技术。机械秋整地有了较大突破, 全省农村完成机械秋耕整地450万hm2, 同比增长了16.3%。

1.2 农机作业服务现状与不足

1.2.1 农机服务的作用

我国现在已经成立了许多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对农户进行农机作业服务, 并且一些农机合作组织已经取得许多进展, 农机户作为一种个体经营的农机作业服务提供者, 使用农机作业更加普遍, 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首先, 农机作业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传统的农业生产全部由农民完成, 因此受到许多限制, 而使用农机进行生产可以节约时间, 减少作物因为播种或收获不及时而带来的损失, 并且由于农机作业的规范性, 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增加农民家庭的收入。其次, 农机作业可以促进农民外出务工。农机的使用可以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需要留在家中务农, 可以只有妇女和老人留在家中, 从而使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转向中心镇、中小型城市和大都市, 从事二、三产业, 在为其它需要劳动力的行业提供大量的劳动力的同时也可以为农民家庭增加收入。农机合作社的建立, 使土地逐步向规模化经营方向转变, 既增加农民的收入, 又可以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第三, 农机作业可以节省农业生产的成本。特别是采用大规模的农机合作可以形成规模化生产, 从而大大节约农业生产的成本。

1.2.2 农机作业服务现状

目前, 我国的农机化事业已经进入了依法促进的新阶段,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 各地加快了农机立法进程, 全国有30多个省 (区、市) 制定了相关的条例,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农业机械化法律体系。并且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购机补贴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机化。随着农业机械更加广泛地使用, 也促进了许多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 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更增加了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与建设的重视, 积极开展组织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创新, 促进新的农机作业组织形式和发展,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取得了快速发展, 不断提高其产业规模、服务能力和质量, 同时使农机作业服务的效益有了明显提升。

我国现阶段农机作业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农机作业成本的下降和农机服务收入的增加, 使更多的农机户愿意选择机械作业代替传统人工作业;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所需要的农机具和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使大面积地进行农机作业成为可能;大量的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成为我国农机化的主要操作者和推动者;农机作业服务体制正在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科研单位和农机具生产企业所进行的研发、改进等工作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技术的保障和支持。因此, 现阶段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良好时机, 应该把握形势, 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农机化水平, 提高农机的效率。

1.2.3 农机服务的不足

尽管我国的农机作业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许多的进步, 但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 正在制约我国农机作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存在着农民买不起农机具和使用维修困难等问题, 使我国现在的农机作业推广和发展受到了一些限制。目前, 我国一些农机合作组织存在着农机作业量少的问题。其原因是, 在我国的农业承包现状下, 农户的土地零散不连片, 各自生产经营, 造成农户种植作物的种类繁多, 同一种作业的种植不连片, 使得一种农机不能连续耕作, 因而造成的农机作业不能形成大规模的连续作业, 从而降低了农机作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是一些大型农机具, 在这样的小块零散的土地上更是很难发挥作用, 使农户不愿意雇佣大型农机具进行耕作。并且, 一些农机具的质量和设计不完善, 只适应一些地区的作物或作业特点, 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使农民不愿使用农机具进行作业, 因此限制了农村农机使用和农机合作组织的发展。

我国现阶段的农机服务制度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农机服务体制尚不健全。如一些农机合作组织没有采用股份制企业的形势, 而是采用了如集体所有的形式, 使农机合作组织不能像正规的股份制企业那样发展。现在的部分农机组织存在着缺乏经济效益意识, 不注重成本核算自己留存等问题, 农机合作组织采用这样不正规方式进行经营, 一方面不利于为农户提供优质的农机服务, 一方面也使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出现问题, 而且一些农机合作组织的农机具存在着老化、机型落后的问题, 造成的农机耕作效率低、能耗大, 影响了农机合作组织的效益。

我国现阶段提供农机服务的组织 (如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组织) 缺少专业的农机服务经营人才, 使得组织服务也不规范, 不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农机服务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服务的发展。

1.2.4 我国农机服务的改进方向

在农机服务中, 农机具的数量和质量是能否提供优质农机服务的基本保证。为了满足农村农业生产对农机具的需要, 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 出台先鼓励的政策, 在经济上对农机服务组织进行扶持, 使其有能力购买足够数量的农机具, 能够及时为农户提供农机服务, 特别是在农忙季节, 不会因为服务不及时而造成经济损失。优化农机合作组织的农机具质量, 提高服务档次和质量, 为农户提供高效优质的农机作业服务的同时, 提高雇佣农机进行作业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为农户提供高效高质量的农机服务, 应加强对农机户或其它农机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 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调度工作;对于农机驾驶和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 包括农机的驾驶和简单的维修和保养, 使其高效高质量地进行农机服务。

1.3 农机作业成本的研究

农业机械作业成本包括主副油料费、零修费、大修理提存、人员工资、农机设备折旧费或转让费、其它费用 (如农机具看护费、税金养路费、农机风险互助金、监理费) 等。目前, 我国许多学者进行了农机作业成本方面的研究, 通过各种方法对农机作业的成本进行核算。

何瑞银、王耀华等 (2008年) 建立了农业机器作业成本动态预测模型, 该模型由折旧费、维修保养费、油料费、劳动力成本和管理5个预测子模型构成, 并通过模型和实测数据的计算得出了犁耕机和旋耕机的作业成本。

国内对插秧机作业进行了成本构成要素的分析。在收集了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的作业成本和收益基础上, 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盈亏平衡理论, 分析了当前插秧机作业的主要成本构成以及各成本构成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并提出了最适宜的农机作业服务模式和1台插秧机1年的临界作业量。

在农机寿命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供养成本分析的研究。其方法是采用设备CBS框架求出影响农机具寿命的供养成本的主要范畴, 并对一些具体的供养成本对农机具的实际经济寿命的影响进行了论证。通过理论分析指出:供养成本是农机具寿命成本的主要成分, 是农机经济寿命的决定性因素。

在农机合作组织产生的原因方面, 对不同的农机作业组织模式下的农机作业服务交易成本进行了研究, 为农机作业组织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同时, 对农机服务专业户投资收益, 不同规模农机服务组织的各生产要素的投资报酬, 农机服务中所需要最多投资的农机购置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目前我国的农机作业组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 增加投入有利于增加收益, 燃油的资金支出最具有弹性的结论, 并给出相应建议。农机跨区域作业规模与效益经济性分析则是通过规模与效率分析、成本与效益问题, 找出了我国现阶段的农机跨区域作业存在的几个问题:由于油价上涨, 单机作业成本与收益相抵使效益下降;交易成本的上涨增加了跨区作业成本, 减少了跨区作业的效益。同时提出, 应该对各种契约化发展模式产生的模式进行比较, 找出有利于各种模式有效发展的条件和方式, 应该深入地讨论和研究这些问题, 以减少对我国农机跨区域作业的制约, 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2 国外农机化服务与作业成本分析

2.1 国外农机化现状

20世纪末, “农业机械化”被美国工程学家评价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20项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美国工程学家指出:农业机械化使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机械化在发达国家已经完全取代了人力和畜力,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一转变也在进行;与作物种植技术和食品加工等其它技术革新相结合, 农业机械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显著改变了食品生产和分配。这一评价客观地反映了农业机械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以及在农业发展中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 经历了20世纪40~50年代种植业基本机械化及60~70年代畜禽与水产养殖业基本机械化后, 90年代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己进入高度机械化、现代化阶段。

2.2 农机作业成本研究

对于机械成本问题, 国外已有许多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KISHOR根据农场作物、机械规模和资源成本, 建立了一个决策支持系统来优化农业机械系统, 以便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CAMARENA则通过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选取农业机械, 以节省成本。美国亨特博士指出:在农场中, 并不需要系统作业成本最小, 总营业利润对衡量单个机器来说应占最主要的地位。这说明单个机器不一定是在其可能的最小成本下作业。DERMOT在《农业机械成本与供给》中利用机械成本、燃油成本、劳动力成本、企业的一般管理费用、边际利润等指标, 进行了农业机械成本的计算, 并得出相同的结论。

2.3 国外农机化发展趋势

国外农业机械正向大型、高速、低耗、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己基本实现了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网络信息化。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除了采用优良品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采用良好的灌溉条件、实现畜禽与水产工厂化饲养外, 其根本原因是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了高度机械化、集约化生产, 其现状及态势表现在以下几点。

2.3.1 发展高生产率的农业机械

为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必须提高作业机组的生产率。所以, 大功率拖拉机逐年增加, 作业机械的工作幅宽也相应加大, 机组速度普遍提高。此外, 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大大增加, 作业项目齐全, 拖拉机的利用率较高, 如美国纽荷兰大功率拖拉机与割晒机、收集机, 法国库恩免耕播种机。

2.3.2 发展联合作业机械

所谓联合作业, 就是用1台机器在1次行程内同时完成2种或数种作业项目。这样既可提高劳动生产率、抢农时、降低成本, 又可减少机器的类型和在田间的运行次数, 避免压实土壤。在国外, 联合作业与宽幅、高速作业一样被认为是农业机械化生产发展的方向。20世纪50年代以来, 联合作业机具的品种和数量都有很大发展。有关资料表明, 前苏联播前整地用联合作业机己占60%以上, 整地同时播种的占20%以上, 单项作业的方式己日趋减少。英、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的联合作业机己不限于单项作业机具的简单组合, 而是以驱动工作部件为主, 合理组装各种先进工作部件和装置的有机整体, 从而使整机结构更为紧凑, 机动性、操作性更好,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2.3.3 发展多用途机械

为了提高机器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将一台机器经过简单的改装就能进行多种作业, 是当前农业机械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如美国生产一些谷物联合收获机, 配套有适应收获不同作物 (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等) 的5~6种收割台, 而且驾驶员一人操纵便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收割台的更换工作。

2.3.4 发展农用飞机

近年来, 农用航空事业发展很快。根据有关统计, 欧美等国研制了几十种型号近2万架农用飞机, 作业面积达3.3亿hm2多。农用飞机可进行播种、施肥、防治病虫害、除草、人工降雨、护林防火等多种作业。其突出优点是生产率高、成本低、效果好, 同时还能免除人工或机械在田间作业造成土壤压实和损坏庄稼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 美国现有农用飞机4000余架、飞行员2000多名。农用飞机作业项目多, 特别是水稻生产撒种、施肥、除草、灭虫等更加依赖农用飞机的作业服务。

2.3.5 发展工厂化生产

实现工厂化生产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电气化, 既可缩短生产周期, 又可提高劳动生产率。美国通用面粉公司在芝加哥近郊建立了一个“植物工厂”, 厂房面积4600m2, 职工39人, 年产莴苣、菠菜29万箱。工厂生产的蔬菜连根装入塑料袋中, 在顾客手里还可继续生长, 10~15d不失鲜度。有人预测, 在国外未来10~30年, 将有相当一部分作物、蔬菜和花卉的培育生产必然会由半靠人型转换成人工控制型, 其生产地点可由田间移到温室, 再由温室转到环境可全控制的大型工厂内;所需生产作物的原料可由植物种子到幼苗, 更可由幼苗到单一来源的纯细胞, 这种发展趋势会使农业生产走向高科技化。

2.3.6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许多新技术 (如液压技术、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红外线等) 己应用于农业机械。如联合收获机采用各种电子监控装置, 能使驾驶员随时知道机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并可根据信号对某些部分进行调整, 及时消除故障, 保证机器顺利工作。此外, 许多新材料、新工艺也广泛用于农业机械。如植保机械的药箱采用聚乙烯、聚丙烯塑料, 既耐腐蚀, 又减小了质量, 同时简化生产工艺、降低制造成本;大型药箱则采用旋转浇注工艺制成;喷头采用高铝陶瓷制成, 从而保证了工作性能, 延长了使用寿命。

2.3.7 提高农机“三化”水平

各发达国家的著名农机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都十分重视农机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为了确保产品质量, 在产品设计阶段, 普遍采用CAD及可靠性设计等现代化技术, 注重产品整体造型和外观质量;制造中采用高质量油漆, 并严格涂敷前的化学和机械处理, 使油漆光亮鲜艳、牢度高、耐久性强。为确保整机质量, 对配套的发动机和基础件 (如液压件、传动胶带、轴承、链条等) 选用名牌产品, 并加强了装机前的质量检测;对一些重要的部件则在装配主机前进行性能试运转, 试验合格才能装机;整机装完后进行一定时间的空运转与可靠性试验, 经检验达到质量标准, 再下生产线出厂销售。经过严格的质量把关, 农机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有了进一步提高, 如联合收割机的MTBF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己由原来的50h提高到70~100h, 拖拉机的MTBF超过了330h, 旋耕机的MTBF达到了400~450h。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各国农机企业十分重视提高农机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水平, 如约翰·迪尔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 皆有大中小系列产品。在一个系列中, 还有各种短系列和不同的变型, 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购买力和使用水平的用户要求。除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复杂机械外, 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 (如犁耕、播种等) 也都有各类系列产品, 如满足传统作业要求的系列、少耕免耕作业要求的系列等。

2.3.8 加强农机和农艺的相互配合

农业机械的工作对象异常复杂, 如果单靠机器来满足农业技术的要求有一定困难。因此, 需要农业科学紧密与农机配合, 研究出一套适应机械化作业的农艺措施和作物品种, 以促进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如日本在水稻种植方面发展了一套小苗育秧及移栽技术, 改变传统的育秧、拔秧过程, 省去了拔秧工序, 加快了水稻栽培机械化的发展速度。仅用了10年时间, 机插面积从3.0%增加到80.6% (1977年) , 同时水稻产量也增加了23%。此外, 育种工作者还重视研究作物生长形态和特性, 使之适应机械化的要求。如培育矮秆高粱、抗倒伏玉米、棉桃生长比较集中和成熟期比较一致的棉花以及表皮比较坚韧的番茄等, 这些都为机械化收获及运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3.9 智能化农业机械

物业服务定价成本 篇5

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表

()

住宅物业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 住宅物业项目地址 _______________ 物业服务企业名称 _______________ 物业服务企业资格等级 _______________ 物业服务企业法定代表人 _______________ 物业服务企业地址 _______________ 邮

电政责表编码 _______________ 人 _______________ 人 _______________ 话 _______________ 传真或邮箱地址 _______________

物业服务企业盖章年月日—1—

表一:物业服务企业基本情况表

(注:上报数由经营者按实际发生数填报)

表一:物业服务企业基本情况表(续)

表二:物业服务成本支出情况表

(注:上报数由经营者按实际发生数填报)

表三:物业服务人员薪酬明细表

(注:上报数由经营者按实际发生数填报)

表四:物业服务定价成本核定表

主题词:住宅物业成本监审办法通知

成本与服务 篇6

关键词:国有企业困难时期党建工作降成本

在过去的一年,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低迷,钢铁供需矛盾尤其是结构性过剩进一步凸显,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导致钢铁行业出现了行业性亏损的局面。作为行业中的一员,韶钢这两年也出现了严重亏损,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可以说形势非常严峻,韶钢正处于求生存的危急关头。在这困难时期,如何发挥大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优势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大降成本力度,在此,笔者就如何做好企业困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谈几点看法。

1 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困难时期的重要意义

在企业困难时期,往往会伴随着对企业内部体制机制进行诸多调整,职工的收入下降,信心不足,职工悲观、消极情绪的蔓延等现象。在企业处于“外患”之际,职工的一些消极现象的内忧不利于企业走出困境。所以在企业困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内部精神力量的重要体现,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很大程度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强弱。其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企业在困难时期提供稳定的内部环境,为处于困难时期的企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力量。

2 要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优势,激发员工主人翁精神,与企业共克时艰

党组织是国有企业的一大优势,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生产力要素之一。越是在关键时刻、困难时期,越是能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越能体现党组织的优势。对于处于困难时期的企业来说,外部环境的困境已经让其发展步履维艰,这时内部的企业精神尤其显得弥足珍贵。通过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凝聚人心,坚定信心。信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础。在企业困难时期,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要客观地把企业面临的总体情况告知职工,并对公司的目前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如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市场机会和市场威胁以及企业自身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使职工对公司目前状况做到全面了解,从而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树立起与企业共克时艰的信心。党员要强化责任,勇挑重担,党员首先自己做好工作,还要带动身边员工节能降耗,降低成本。通过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优势,能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能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职工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发展尽其所能。

3 要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企改革进程的加快,国有企业员工的思想状况呈现深层次、多样性的变化,思想日趋活跃。现代大众传媒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手机、互联网、微博等传播平台在群众中的普及与推广,员工对企业、社会问题的了解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过去那种空洞的、官僚的说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员工的心理与思维要求。因此,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就成为时代的紧迫性要求。为此,我们在开展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一提高四转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这些群众平时经常接触得到的信息传媒渠道,利用手机、互联网、微博等传媒渠道对信息的快速、有效传递,以达到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其次要完成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四个转变:

①要由“教育人”向“服务人”转变。要抓住最直接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就业、分配、招聘、社保、医疗等民生问题入手,对员工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给予应有的重视,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②工作方式要由“说教型”向“平等对话型”转变。过去那种空洞的、官僚的说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员工的活跃思维。

③工作内容要由“单纯的政治思想性”向“综合性”转变。由于个体受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生活习惯等诸多差异性的影响,现代企业员工的需求存在差异性。

④工作角色要由“政治宣传员”向“心理咨询师”转变。在现代社会,由于竞争激烈和社会压力巨大,往往会导致个别员工会产生心理问题或偏激行为。这要求对员工实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

4 要把国企党建工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融合起来

目前,我国钢铁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凸显,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由于原料、能源、环保、人工、资金等成本高企,国内钢铁企业成本压力日益加剧,“微利经营”已成为今后钢铁行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特征。目前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主要体现在成本的竞争,谁的成本低,谁就能取得竞争优势。在企业困难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降成本工作上。然而降成本工作离不开每位员工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这就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把市场压力传导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使每个员工能切实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从而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智力和潜能。这离不开党建工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融合。

5 结语

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困难时期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陈亮.企业困难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浅探[J].华章,2012(35).

[2]韩慧.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企业党建工作新局面[J].价值工程,2013(13).

[3]王金华.加强党建工作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J].价值工程,2011(22).

成本与服务 篇7

为改进现有物流管理模式,使其具有更适宜更高业态物流需求的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体系,建立“一体两翼”模式,以考察物流服务相应物流成本物资保障为新模式的物流概念本体,以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为新物流体系模式的“两翼”。加强和理顺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与物流本体三者关系,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物流体系。

物流服务是“一翼”

物流服务作为新物流模式的“一翼”,是建立在物流本身基础之上的,对物流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物流服务是高级形态的物流,它的着眼点和切入点都应该比物流本身要高,物流服务的宽度和广度都大于物流本身;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都是手段,能够达到物流目的;物流在满足物资保障目的的指导下,手段随着资本形态、技术更新、供应链的新业态等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使手段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物流目的。

物流服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物流服务。在物流初始形态,物流服务的重点是增收节支,增加可支配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精细化,其物流目的是满足社会生产力的新形态的物流;在经济进一步的繁荣下,经济关系复杂化,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物流的内容超出原来物流工作的承受能力,为满足物流的要求,物流出现新业态,例如,随着数码手机的普及,物流拍照签收可减少差错率、提高满意度;加强内部物流管理工作是对物流单位进行内部物流的契合性管理。如发现可能存在问题,再进行实质性测试的方式来保证资源供应不受损害。随着物流管理效率的提高,物流服务的视角就会从内部到外部,从外部逐步放眼未来,物流服务就会站在社会资源相适的角度,为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果服务。物流服务是对物流成本最高层次的问责,物流服务是最高水平的经济权力制约,物流服务最优化是物流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物流服务和数据化是不可分离的,物流服务若不能以适当方式利用数据化,其物流效率将大大减低,从而可能影响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应该利用大数据化发展来实现智能化管理。例如,阿里巴巴是一个商贸平台服务商,即淘宝网、天猫的职能。开始时市场体系发育是极不平衡的,商品市场发达,但要素市场不发达。马云搞电子商务,最终实现社会化分工、专业化运作的供应链协作模式;阿里巴巴从2003年开始,成立了数据分析部门,即“商业智能部”,推出了大数据产品“数据魔方”与“聚石塔”。坚实的数据资源,整合顾客消费习惯与货物区域分布情况,在分析未来趋势的基础上打造智能物流骨干网络系统。把供应商、电商企业、物流公司、金融企业、消费者的各种数据全方位、透明化地加以整合、分析、判断,变成产品,变成行动方略。“智慧物流”向“智慧供应链”延伸,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绩。融合发展,实业公司巩固核心竞争力,把非核心竞争力外包。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提高社会化程度,改变物流需求不足,特别是增值物流服务不足的局面。

物流成本是“一翼”

物流成本划分为库存费、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费用。库存费用是指花费在保存货物上的费用,除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把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它把降低物流成本与加速资金周转统一起来。

物流企业帮助货物获得未来之需的功能;利用价值等保值增值保质功能;为货物提供仓储、运输、包装等使货物增值的行为、过程,及这些行为和过程的结果产生的效果即绩效,使货物能够在消费期间方便地利用这些行为、过程和绩效,获得物流企业对货物潜在用途和增值的超越性,激荡、开发和保护货物的增值价值。

物流成本是对物流服务管理和经营结果的耗费支出,物流成本呈现物流服务的规律;物流成本是体现物流管理水平的智囊系统,是对整个物流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和计划的制定、执行、控制及程序等进行考评的标准之一。物流成本是对物流行为进行计划、执行,协调与控制的耗费。物流成本管理是通过成本控制方法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成本而不是物流,对其物流服务计划进行符合性测试,必要时进行实质性测试等手段,并提出建设性整改建议,审视及评价并深入剖析成本的构成,改进去掉不必要的成本项目,目的是使物流服务企业的资源配置更加富有效率。从物流企业经济活动的外延来看,物流成本又是相对于经营成本的一种成本。对企业而言,经营讲的是市场,管理讲的是效率。也有人认为物流成本可以称之为物流效率,但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的内涵和外延相差就更多。物流服务内涵要比物流成本更宽泛,内容更丰富,而物流成本视角要小,针对性强。物流成本视角与物流服务有一定的区别,但二者又有一定的联动关系,服务的提高必然带动成本的提高,反之亦然,二者又共处一个物流共同体内。因此,将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并列成物流“两翼”。物流成本的目的是利用物流服务来达到的,将物流成本纳入新物流模式“一体两翼”中的“一翼”,新物流模式不仅仅把眼睛只盯在内部倾向偏重的物流成本上,也要重视物流服务必要的付出给客户带来的超值享受。

物流成本、物流服务与物流本身的辨证关系

“一体两翼”是以传统物流本身为中心,以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为两翼,既满足物流服务对物流本身基础的依存要求,又适应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对物流本身基础的依存需要。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是手段,物流本身是目的,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匹配是物流发展到高级形态的物流评价考察方式。最初对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没有统一考虑,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的匹配着眼点和切入点脱离物流本身,通过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匹配指导下的物流本身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内部的管理效率。物流手段是为物流目的服务的,手段接受目的的指导,有时目的与手段倒为因果,但终其结果还是要为目的服务的;目的能提高手段的气魄和视角,手段能提高目的水平和档次。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中,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正是每个具体部分的变化发展,有机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因此,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的关系。立足于物流服务的物流成本,物流服务是物流组成部分和生存发展的基础,是物流成本的实践,越是高档的物流服务越能带来更多的物流成本支出,刻意的物流成本克扣会对物流服务造成负面影响,完善物流服务的主要因素是物流成本支出。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物流成本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物流服务上,在发展物流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如何节俭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程度应与我国现有物流服务相适应,应有利于企业竞争和产业竞争;在物流成本形成的过程中,物流成本应建立在物流服务的基础之上,应保持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力。

成本与服务 篇8

早在古典经济学时期, 分工就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一方面,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 (列宁, 1984) , 分工推动了分工主体之间商品流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 流通发展也影响到分工的发生,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 分工的程度, 因此总要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 换言之, 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斯密, 1972) 。从社会再生产的视角, 马克思对生产与流通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生产在物质基础、产业性质和结构规模等方面对流通具有决定作用;流通是生产的存在的前提和发展的媒介, 对生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其中, 关于生产对流通产业组织性质的影响, “生产方式的总的性质决定这两种流通, 而更直接地决定商品流通” (马克思、恩格斯, 1995) 。上述论断是本文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般来说流通往往表现为商品的空间转移, 空间距离以及相应的流通成本是影响流通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生产服务性流通产业, 其发展更是明显受到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然而, 由于经济学对产业空间分布认识的限制, 从产业分布视角对生产服务性流通的研究长期受到忽视。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区位选择理论, 阐述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的互动机制, 并进一步分析生产服务性流通的发展趋势。余下部分结构如下:第二部分阐述流通对产业分布的影响;第三部分在制造业集聚影响生产服务性流通组织成本的分析基础上, 阐述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之间的循环累积关系;在第四部分, 我们从循环累积的视角分析生产服务性流通产业的发展趋势;文章最后部分是评述性结论。

二、流通对产业集聚的影响

古典区位理论对流通成本影响产业分布进行过开创性的分析。屠能 (Thunen) 在《孤立国与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注意到运输成本对于商品最终销售价格的影响, 将农业区位论与运输成本相结合提出了著名的“屠能圈”理论。在空间区位均质的假设下, 考虑到城市的农产品价格包含运输成本, 距离城市愈近, 则农产品运费愈少, 于是, 农业围绕中心城市而呈现出同心环带状分布的特征。屠能圈的分析模型不仅应用于农业生产布局的分析, 同样适用于工业布局问题的分析。屠能的分析表明空间距离以及相应的运输成本变化, 对于产业空间分布、内部结构、组织形式以及市场模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古典区位理论基础上, 马歇尔 (1890) 着重强调流通发展对于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 指出制造业空间接近有利于降低生产要素相互提供和产成品销售中的流通成本。然而, 在此以后很长一段时间, 流通成本与产业分布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值得庆幸的是“历经一代人的忽略, 最近几年又掀起了对区域经济研究的广泛兴趣。经济学家们的兴趣已经都从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方面转向区域模型和区域数据” (Krugman, 1992, p1) 。新地理经济学逐渐掀起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革命的第四次浪潮, 从商品空间转移成本的视角分析产业分布问题。

克鲁格曼 (1991) 将“冰山”成本①概念 (萨缪尔森, 1954) 引入了D-S模型, 模型化了流通成本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如果某些要素可以跨区域流动, 经济活动中集中力量对这些要素的压力将因要素移动而得以减缓。要素移动使得要素供给具有充分的弹性, 以至于跨区域的工业规模的较小的差异能够不断累积。即使各个区域在起初是完全相同的, 也会出现内生的差别以至于产生工业化的核心和未工业化的周围。伴随着流通成本的降低, 生产和贸易活动必然表现出空间集聚的趋势。

在流通成本影响产业分布的研究中, 新经济地理学注意到中间产品流通与最终产品流通作用的差异性。Krugman和Venables (1995) 在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需求的前提下, 从厂商之间中间产品投入—产出联系 (input-output linkages) 的视角, 构建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分析流通成本对于厂商分布的影响。在单位商品“冰山成本”一定的假设下, 中间产品的价格指数效应 (包含流通成本) 产生“前向联系”, 从而促使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较集中的区域集聚。这样, 下游企业能够通过减少中间产品流通成本以降低生产成本, 并且中间产品的价格指数效应有助于提高中间产品的多样性和可替代性, 从而提高了下游产业的市场控制能力。同样, “后向联系”使得上游厂商也将选择下游厂商集中的区域进行生产, 以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Venables (1996) 进一步分析了中间产品流通成本的动态变化对于产业分布的影响: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增加, 总体流通成本的下降, 厂商分布表现出动态趋势。首先, 空间集聚并且经济结构和收入水平分化;进一步, 产业开始空间分化并且经济发展趋同。Puga 和Venables (1996) 发现了制造业扩散过程中存在扩散顺序差异, 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的产业具有首先转移的趋势。

新经济地理学揭示了流通影响产业分布的作用机制: (1) 流通成本通过价格指数效应而影响制造业空间分布; (2) 生产服务性流通成本对于制造业价值链集聚具有重要影响; (3) 流通和制造业集聚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效应。

三、流通组织成本与循环累积

生产服务性流通成本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中往往被假定为外生变量 (以保证模型的可分析性) , 这与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现实并不吻合。相对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这种简化都是某种意义的退步。例如马歇尔 (1890) 就充分注意到制造业空间集聚对于生产服务性流通产业等“辅助行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以辅助性工业为例, 马歇尔论证了包括生产服务性流通业在内的辅助行业之所以能够在制造业集聚区域内快速发展的比较优势, “辅助工业从事于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小的部门, 为许多邻近的工业进行工作, 这些辅助工业就能不断地使用具有高度专门性质的机械, 虽然这种机械的原价也许很高, 折旧率也许很大, 但也能够本” (马歇尔, 1890) 。

商品组织功能是生产服务性流通的重要功能。制造业集聚区内产业众多, 具有复杂的上—下游产业链。相关厂商之间复杂的供给—需求关联, 凸显了生产服务性流通业的商品组织功能。在图1中, I0为不考虑制造业集聚的生产服务性流通可能曲线, 它是一系列无弹性的等流通能力曲线的包络线, 越往右表示流通的商品组织越有效率。AB为不考虑制造业集聚的流通产业的商品组织和交通运输投入的相对价格比。在非集聚状态下, AB与I0上的等流通能力曲线i0相切, 决定了生产服务性流通业的商品组织供给b0以及交通运输能力a0。但是, 商品组织的供给b0无法满足制造业集聚区的需求, 短期内流通产业只能应用i0右边的等流通能力曲线i’组织流通。显然, 这时的均衡点偏离了流通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点, 这将诱导新的流通组织形式出现。例如生产服务性流通可能曲线变为I1, 在不增加制造业流通成本支出的前提下, 提高流通业的商品组织能力。这一过程必然表现为流通产业的商品组织和交通运输的相对价格比的改变, 约束线由AB转变为AC。

人们还注意到制造业集聚不仅增加了对于流通产业的商品组织能力的需求, 而且为组织能力提高提供了条件, 例如组织创新投入的分摊 (马歇尔, 1890) 、产—销融合中相关产业的协调组织创新。新经济地理学应用“冰山”成本简化处理流通损耗, 在假设生产服务性流通产业既定的前提下, 决定区域均衡的产品真实价格指数可以表示为[kλk (wkeτDik) 1-σ]1σ-1, 其中运输成本τ和运输距离Dk为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 (克鲁格曼, 2000, 106) 。然而, 制造业集聚必然诱发生产服务性流通的商品组织成本下降, 进而推动中间产品的真实价格指数下降。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 真实价格指数效应又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的空间集聚。于是, 在流通商品组织成本的作用下, 生产服务性流通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出现循环累积 (CC) 的相互强化趋势。

当然, 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之间的循环累积也不是无限制的:一方面, 在拥挤效应、非贸易品效应以及工资差异等因素的作用下, 制造业集聚的“离心力”将逐渐抵消价格效应导致的“向心力”;另一方面, 生产服务性流通业规模过大而导致的规模不经济将直接降低价格效应, 从而阻碍制造业的进一步集聚趋势。

四、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

上述产业之间的循环累积在流通产业发展实践中对于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主要可以概括为:流通业与制造业不断融合, 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先导力量;在制造业集聚与全球价值链的整合及升级过程中, 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规模经济整合市场, 促进流通的一体化进程。

(一) 制造业集聚与产销融合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组织的边界取决于市场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的对比均衡, 如果市场流通协调资源的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组织协调成本, 则企业将扩大规模;反之亦然。在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的循环累积发展中, 得益于流通的商品组织成本下降, 制造业的一些企业内部组织协调功能逐渐转变为流通市场完成, 这推动了生产服务性流通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交融渗透。

在制造业集聚区域内部, 考虑到制造企业的数量较多, 相互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 这凸显了生产服务性流通业在产销融合中的地位。就产业价值链而言, 流通业地位增强表现为下游企业整合上游企业的趋势。价值链的业务流程逐渐由“研发→制造→销售 (顾客) ”向“研发, 围绕销售 (顾客) 从事研发;制造, 围绕销售 (顾客) 从事制造;服务, 围绕销售 (顾客) 从事服务”转变 (李海舰, 2003) 。

特别是虚拟产业集聚的出现对流通业发展和产销融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虚拟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的网络形式, 其通过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而实现相互关联 (陈剑峰、唐振鹏, 2002) , 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产销融合进程。例如浙江服装相关产业集聚在资源优势减弱的情况下, 建立大范围的营销网络, 以销售组织生产进而构建虚拟制造基地, 有效地降低了整个价值链的流通成本, 增强了浙江服装业的竞争优势。

(二) 全球价值链整合与生产服务性流通

伴随着国际竞争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竞争主体逐渐由单个企业竞争向价值链竞争转变。作为价值链上节点, 制造业集聚与全球价值链的整合对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贴牌生产 (OEM) 阶段, OEM厂商与品牌厂商之间的生产性服务流通联系, 是OEM厂商以及整个价值链竞争优势的组成部分。例如在莆田制鞋产业集聚与品牌厂商的产业关联中, 产性服务流通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原始设计商 (ODM) 阶段, 生产服务性流通的发展是制造业集聚升级的先导力量。在台湾PC产业从OEM向ODM的升级中, 本地企业与外国跨国公司签订全球物流协议, 并成为全球物流的组成部分, 对于产业集聚的升级产生重要影响 (Chikashi Kishioto, 2004) 。在自有品牌生产商 (OBM) 阶段, 自有品牌生产商的上游产业供应链建设以及营销网络完善更是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我国现阶段, 制造业集聚仍然以服装业及其他纤维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以及一定程度的机械电子制造业为主。这些行业所属的全球价值链为采购驱动型 (buyer driven) 价值链 (Gereffi, 1999) , 其特点见表1。

资料来源:作者在Gereffi (1999) 基础上进行整理和补充。

考虑到生产服务性流通在采购驱动型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现阶段有必要大力发展立足于制造业集聚的生产服务性流通, 降低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流通成本, 并注重通过流通创新促进制造业集聚在全球价值量中的地位提升。

(三) 生产服务性流通一体化

我国的流通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流通空间分割和流通要素分离的特征 (李海舰, 2003) , 并造成一些长期的结构性问题: (1) 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 (省、市、县) 贸易壁垒层出不穷; (2) 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差异, 城乡流通表现出明显的分割, 城乡流通一体化滞后; (3) 由于计划经济行业管理的烙印, 不同行业之间存在部门保护主义和行业进入限制。上述市场结构性问题, 人为地增加了流通成本, 限制了生产服务性流通的一体化发展。

制造业集聚有利于促进生产服务性流通一体化发展, 具有打破市场结构性的先导作用。首先, 制造业集聚具有一定中介性质的组织协调功能 (Williamson, 1988) , 有利于避免行业或所有制之间的分割;其次, 制造业集聚意味着相关厂商的供需加总, 较大的供需规模扩大了厂商在制度变迁中的影响力, 推动有利于流通一体化的制度变迁 (Humphrey和Schmitz, 2001) ;再次, 制造业集聚形成较稳定的农业相关产业的价值链, “集聚+农户”的农产品价值链能够有效地降低了城乡之间的生产服务性流通成本。

当然, 我们的分析也表明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之间的循环累积具有加剧我国业已存在的工业化区域不平衡发展的趋势, 对此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五、评述性结论

制造业集聚与流通发展的相互作用, 是一个古老的经济学话题。新经济地理学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视角, 论证了流通成本对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 以及流通成本降低的制造业集聚效应。但是, 为了模型化分析的简便, 新经济地理学应用“冰山”成本的概念对流通成本进行了外生化处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空间理论的解释能力。

本文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服务性流通降低商品组织成本的诱导作用, 对流通成本进行了内生化处理。考虑到商品组织成本的双向作用, 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之间必然存在循环累积因果 (CCC) 。循环累积的自我强化进程, 进一步影响到生产服务性流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本文分析的政策含义如下: (1) 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的相互关联, 需要相关政策相互协调, 具有内在一致性; (2) 立足于工业化和制造业集聚的产销融合、价值链整合升级和流通一体化是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产业政策的着力方向; (3) 我国幅员辽阔, 工业化区域不均衡明显, 生产服务性流通必然表现出不平衡发展的趋势, 有必要进行合理的流通发展规划以避免过度不平衡的出现。

摘要:在生产服务性流通成本影响厂商区位选择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导致生产服务性流通组织成本降低的机制, 以及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之间的循环累积因果, 从产业集聚视角考量了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的产销融合、价值链整合升级、流通一体化趋势及其政策含义。

成本与服务 篇9

建国以后到20世纪末,我国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基本上是“小而全”、“大而全”的格局。即学校自行建立一个纳入行政管理体系的后勤服务系统,从干部任免到人员进出,从机构设置到经费拨付,全部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进入21世纪,为了适应中国高等教育扩招的需要,由教育部发起,我国高校启动了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十年来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特征是,剥离后勤服务功能,成立后勤服务集团,形成甲乙方机制。学校后勤行政部门扮演甲方,负责监管与拨款;后勤服务集团扮演乙方,负责完成对师生的各项服务。由于存在甲方失控、监管职能重叠、乙方营利化色彩过浓或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等诸多问题,于是开始了各校从实际出发的自我调整。第二阶段的特征是,多种体制共存,服务质量与公益要求至上。目前至少存在三种有代表性的管理体制。第一种,退回行政统一管理体制,在人事方面控制编制,只保留骨干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事业编制,大量聘用非事业编制务工人员,将做不了或做不好的后勤服务进行外包。第二种,实行“小机关大实体”管理,明确甲乙方职责,强化乙方功能,甚至将乙方转变成为真正的企业实体,参与外部市场竞争,向社会输出高校的后勤服务。第三种,实行“小机关多实体”管理,强化甲方的监管职能,撤销后勤服务集团,将其监管职能归回甲方,根据后勤服务的专业化分工组建各种责任中心,如餐饮服务中心、公寓管理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等,在各个专业领域推行标准化管理,引入外部优质服务资源,出包做不好或做不了的业务;输出内部优质服务资源,对外承包擅长业务。

目前,对于高校后勤究竟采取哪一种模式的争论已经平息。大家的共识是“目标导向,路径自选”。“目标导向”的核心是高校后勤服务要强化公益性弱化营利性。“路径自选”则给各校选择管理体制模式、选择后勤服务资源利用方式的自由。如果说,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更多地受制于各校决策层的认识和后勤队伍现状,那么,后勤服务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则可以依据相关成本的比较来进行。在这里,后勤服务资源主要是指具有事业编制身份的后勤员工和相应的资产。

二、高校后勤服务内容与共同成本

高校后勤服务内容主要是餐饮、住宿、物业和运输。其中各项服务内容均具有可分性。例如,餐饮服务可以细分到餐厅、餐区、窗口、摊位、岗位和某一项业务;运输服务可以细分到路线、车辆、车次和某一项运输业务。在一段时期内,根据各项服务内容形成的校内市场面临的决策问题是自营或外包。自营是利用本校的人力资源来提供后勤服务,外包则是将后勤服务的具体内容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交给外部人员来完成。无论自营还是外包,均要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及其开支。这些硬件条件及其开支构成共同成本,即无论自营还是外包都不可避免要发生的成本。在政府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的背景下,共同成本的存在和增加不可避免。但这与高校后勤自营或外包的选择无关。为何无关?因为无论是选择自营或外包,都要发生改善学校硬件环境条件的投入。投入的程度和数量与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主体、办学方式、政府财政支出以及内容有关,与选择谁来做事情的决策无关。

通常,构成不同选择方式的共同成本有:通用固定资产的建造、购入、安装和基本维护费用(大修、中修和例行保养费用),在编后勤职工的基本薪酬、福利、工会经费和各种保险费用,职工技能培训费用,防暑降温费,原料辅料采购费,水电气暖费,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下的财务管理费用,其他与决策无关的费用。

其中,通用固定资产是指无论是自营或外包都必须要使用的固定资产,例如建筑物、管道、线路、机器设备等等。其他各项费用同理。

需要指出,共同成本的具体内容与专属成本的内容和划分是相对于具体的决策方案而言的,并不绝对。例如,如果承包方负责投资建造学生公寓,则相关支出就属于专属成本。如果承包方是在学校已经建成公寓的基础上承包公寓的物业管理,则建造公寓的相关支出就属于共同成本。

三、自营与外包的成本构成分析

根据管理会计的决策要求,自营成本与外包成本均是各备选方案的专属成本。

高校后勤服务的自营成本一般包括:固定资产的小修费用及其操作失误引起的维护费用,在编后勤职工的绩效工资和奖金,自营中聘用的非在编人员的所有薪酬、奖金、保险和福利,差量管理成本(含低效成本、师生意见成本和提高或达到外包标准化要求的管理成本)。

外包成本有两个角度:出包方和承包方。站在高校后勤管理方(出包方)来看,外包成本就是合同价格、改革成本和爽约成本。合同价格内容包括:专属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以及所有的维护费用,通用固定资产的小修费用及其操作失误引起的维护费用,员工薪酬、奖金、保险和福利,各项管理费用,以及承包方的盈利。改革成本是指将后勤服务外包之后导致的在编职工安置费用、维稳费用。爽约成本是指因承包方未达服务标准而给学校带来的损失(含声誉损失)和承包方未能履约而发生的成本。如,在2003年“非典”期间,有的学校因为承包方人员大量逃逸而使后勤服务陷入瘫痪。

承包方在得到学校管理方认可的前提下所投入的专属固定资产甚至无形资产,可按照受益期限进行摊销(或计提折旧)。承包方在承包期满尚未收回专属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情况下,可要求出包方补偿折余价值或在新一轮招投标过程中加以考虑。

需要注意的是,改革成本不可忽略。有的学校在权衡外包业务利弊的时候忽略了改革成本及其维稳开支,跟风出包,最后又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来处理在编下岗职工的利益诉求,得不偿失。另外,爽约成本同样不可忽视。高校如果没有一点儿自己能够直接掌控的后勤服务力量,在讨价还价中易受制于人,在特殊情况下更难于应对。

四、决策分析

(一)分析举例

例1:某校扩招,就餐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原有的餐饮队伍一时适应不了,师生对食堂的意见很大。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学校准备将一个餐厅对外招标,以引入优质服务资源。经过招投标程序,某承包方脱颖而出,其报价是每年向学校缴纳房租20万元,并自行投入200万元资金改造设备和改善就餐环境(受益期5年);如果此餐厅自营,学校每年要少负担在编职工安抚与维稳费用50万元;学校应当如何决策?

分析:学校从出包方案可获得的年收益=20万元+设备投资折旧40万元(200/5=40)=60(万元),可视为自营方案的机会成本;

学校自营可以省去50万元的改革成本。

从自营角度看,虽然可以省去50万元的改革成本,但是也会失去60万元的出包收益,机会成本大于自营收益,所以自营不划算。

从外包角度看,虽然要承担50万元的改革成本,但是可以得到60万元的收益,所以外包是合算的。

例2:某校推行后勤社会化改革,有人提议迈出大步,将后勤服务系统整体剥离成立后勤服务公司进行企业化经营。后勤服务公司参与市场竞争,通过“招投标”来承接学校甚至社会其他单位的后勤服务。但是作为“企业”,后勤服务公司将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拥有对人员优化组合、对外招聘和自订薪酬的权利。

分析:从学校的角度权衡利弊。

有利之处:改革走在前边,可以得到上级支持和政策优惠;如果经营得法,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部分员工待遇能够得到更大的改善。

不利之处:后勤集团成为“企业”以后,与学校之间的“讨价还价”频繁,营利化趋势增强,公益性色彩减弱,更易引发供需双方矛盾;学校的后勤监管链条增长,监管效率下降;分流职工需要学校费力安排,如果后勤集团经营得好,员工待遇改善,分流职工的攀比心理会迫使学校增加更大的支出;如果后勤集团经营不好,最后也要由学校来为其分忧解难,承担后果。尤其是在学校承担了社会维稳职能的情况下,迈开大步的风险更大、成本更高。

权衡结果,中国高校尤其是位于中心城市的高校,在国家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承担着维护校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的巨大责任,后勤服务承担的职能是多样的,不仅仅是补偿成本或(盈利),更要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做到公益优先、公平优先、公正优先,因此学校决定否决大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议案,改而采用化整为零、引入竞争、分项承包、逐步实施的灵活方式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二)临界分析

自营与外包的经济决策不仅与服务的质量要求相关,而且与服务的数量规模密切相关。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无论自营或外包都没有各自专属的固定成本,在服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成本高低(如图1)。图1表明,由于自营成本高于外包成本,并且随着服务数量的增加,成本差距也在增大。从经济角度考虑,宜外包。第二种情况是外包方案具有专属固定成本,方案的选择就需要进行服务规模临界点的计算(如图2)。图2表明,小于临界点的服务数量,宜自营;大于临界点的服务数量,宜外包。如果自营方案具有专属固定成本或二者皆有专属固定成本,分析方法亦同,唯结论可能不同。

例3:某高校面临A项后勤服务自营或外包的决策。学校每年需要支付提供A项服务的在编后勤人员基本工资和福利费用100万元,学校预算拨款的A项服务标准是每人(服务对象)80元;现有外部服务商来竞争,按照提供A项服务每人60元并且需要学校增加投入专用设备100万元的条件投标,学校当如何决策?

分析:学校每年需要支付提供A项服务的在编后勤人员基本工资和福利费用100万元属于共同成本,无须考虑;

设需要A项服务的师生数量为X,专属设备可用5年,每年折旧费用20万元,则自营成本=80X,外包成本=200000元+60X。

令:80X=200000+60X,解出X=10000(人)。

即:师生规模在10000人以内,宜自营;超过10000人,宜外包。

成本与服务 篇10

目前,中国的智能卡市场正处于重大的变革和发展时期,身份证、银行卡、社保卡、校园卡、会员卡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证件、识别介质和支付工具。Datacard集团作为一家有着40余年历史的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就帮助中国发行了第一张银行卡。据统计全国60%以上的银行卡个性化工序出自Datacard稳定的发卡作业系统;70%以上的具备金融IC卡发卡资质的大型外包卡厂采用Datacard系统。Datacard集团已与100多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和集成商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共同合作的400多个项目中日益成长壮大。

谈到针对中国市场的策略,Datacard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张烈生先生表示:“我们将把中国的战略地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研发、生产、销售进行战略统筹,加快响应速度。我们希望发展的是一个多元化的发卡个性化解决方案,从最传统的集中发卡到即时发卡,再到移动发卡,都能为客户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共享服务中心的目标成本管理 篇11

【关键词】共享服务中心;目标成本管理

共享服务中心将企业原本分散在各业务单元的日常性、重复性、程式化、通用性的工作,例如采购支持、物流配送、仓储管理、资金收支、销售支持、欠款清收、售后服务、人力资源管理、IT服务等放在人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进行集中处理,降低人工成本,发挥标准化和专业化优势,又使各业务单元腾出更多精力用于核心业务,被许多大型集团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所采用。共享服务中心的特点使得目标成本管理在其成本的管控方面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一、共享服务中心的特点

1.低成本驱动

组建共享服务中心的首要目的是降低成本,故一般都建立在社会环境较好、人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在运营中也注重持续降低成本。

2.服务专业化

将服务、岗位、人员分门别类,精确搭配,讓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使服务更加优质高效。

3.流程标准化

对人员、技术和流程集中整合,通过SOP进行规范操作和流水线式处理,统一管理,减少执行偏差。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

1.两者都致力于控制成本

共享服务中心目标是满足内部客户的服务需求,同时降低服务成本,这与目标成本管理满足客户的质量需求,同时将成本控制在目标以内是基本一致的。

2.专业化服务适用成本设计

共享服务中心往往分工较细,各项成本边界较清晰,成本结构也较明确,固化程度较高,适用于预先设计。将目标成本嵌入到服务成本设计中,有助于约束成本。

3.标准化流程便于成本计量

没有计量就难以管理。共享服务中心采用标准化流程,其成本也具有较高的标准化,重复性高,便于计量,可通过各个新旧流程成本相对比,选择最佳流程,达到持续改善的目的。

三、目标成本设定

目标成本的设定是目标成本管理的第一个阶段。这里的目标成本基于竞争性的市场价格,从公式上讲,是服务的竞争性市场价格与共享服务中心期望利润之差。

目标成本设定重在调研,包括客户对服务功能、质量、时间的要求以及可接受成本。调研也应包括外部市场上竞争对手的服务和价格,因为为了防止共享服务中心失去自我改善的压力,多数企业会引入竞争机制,如果自设的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与外部市场相比没有优势,可选用外部服务。例如,某客户的原采购支持服务的年运行成本是100万元,客户将此项工作转移出去后期望采购成本是90万元,而市场上另有企业可以80万元报价承接,如果共享服务中心期望利润是10万元,那么此项服务的目标成本应设定为80万元—10万元=70万元。

四、服务成本设计

成本设计是目标成本管理区别传统成本管理的重要特征,即“成本是预先设计好的”。将已经设定的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成本设计中,用成本目标来约束成本设计,是目标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

服务成本的设计并不神秘,它类似于图纸规划。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照服务水平设置,构思各种服务方案,模拟服务过程,分解工作步骤,预设各项工序和流程,测算产生的成本,分析成本动因,反复组合,将服务总成本控制在目标水平内。在设计中可借鉴价值工程计划的原理,借助跨职能团队的通力合作,对各种设计方案的功能和成本进行规划和测算,选出符合客户要求,同时满足目标成本的设计方案。

共享服务中心与的客户多属同一集团企业,与外部服务商相比,与客户都算是“自己人”,沟通和协调方便,信息共享程度高,要保密的范围少,而业务的常规性和重复性为数据的收集带来方便,应好好利用这些优势。通过与客户进行建设性的研讨,区别哪些作业是必须的、哪些有增值但会提高成本的、哪些是不必要但提高成本的、哪些是外包更合适的,综合考虑加以取舍,从服务内容和范围就开始寻求降低成本。例如,某客户将采购原料,如每批都化验可保证原料质量,但购化验设备的年折旧和化验费用12万元;其中有两家供应商的原料质量最稳定,但价格略高,年总价款高6万元,如这对两家供应商的原料不化验,可能发生20万货损,发生的概率为0.1;如每月化验一次,发生概率降为0.01,外部化验公司报价年化验费1万元。计算比较,第一个方案年增加成本12万元,第二个方案年增加成本6+20×0.1=8万元,第三个方案年增加成本6+20×0.01+1=7.2万元,所以应选择成本最低的第三个方案。

共享服务中心的成本结构中,人工成本一般会占较大的比例,人工成本设计首先应考虑学习曲线效应、边际劳动生产率递减等经济规律。例如某新员工第一个月处理800个采购订单,月薪酬4000元,平均每单处理人工成本是5元,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第二个月可处理同样的1000个订单,月薪酬涨到4400元,平均每单处理人工成本是4.4元,劳资双方都得利,第三个月员工期望工资继续上涨10%,但处理订单数增长率却低于10%,边际劳动效率和边际效益下降。以后熟练程度会进一步提高,但提高空间越来越小,代价越来越大,通过提高薪酬来激励员工提高劳动效率从而降低单位人工成本的效果也越来越差。也就是说,要在劳动效率和薪酬进行权衡,选择最合适的人,而不一定是薪酬最低的人,也不一定是劳动效率最高的人。

由于共享服务中心的薪酬多实行月薪制,人工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可被看成月固定性成本。人工成本的降低有两种途径:一是在工作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减少人员,这是非常直观的降低成本;二是业务量增加而人员不增加或较低幅度增加,这是一个相对的节省。因此监测各岗位员工工作的饱和程度,并将其控制在一个预定的较高水平的范围内是控制人工成本的一个可行方法。对工作进行分析,将复杂工作分解成几项简单的工作,用低工资人工代替高工资人工,人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还可从非物质方面,例如轮岗、职级晋升、精神表彰、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等方面来激励员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部分人工成本支出。

服务成本的设计,不要将着眼点局限在本中心和客户,市场竞争不只是企业间的竞争,也是供应链间的竞争,同处一条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的业务也可以看成本企业业务的上下延伸,加强和上下游企业的联动,有条件地实施资源和信息共享,对降低成本可能会有突出效果。例如共享服务中心可将市场调研的信息发给供应商共享,按时其提供准确采购计划,可以指导供应商的生产安排,避免产销失衡,保持合理库存,从而降低成本,本企业因此也可从供应商取得更优惠的价格,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共赢。

五、在运营中持续改善

目标成本管理虽然将成本控制的重点用在前期的研究与设计上,但不应认为是一次性设计完就结束了,它应该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在运营中,可采用六西格玛、业务流程重组等方法持续改善。

另外,成本设计和实际运营的环境和条件会存在一定差异,这就为以后的持续改善提供了空间,当情况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审视原来的设计,及时做出改进和优化。

六、经验总结

一个成功的共享服务中心,不光要有完善的办公设备、便捷的通信条件、先进的软件系统、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更要聚焦自己的使命——将服务客户,控制成本真正落实到每项服务、每个流程、每个员工的实际行动中,精心设计,持续改善。

1.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和满足客户需求

服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离不开对客户业务的透彻调研,要使自己成为客户真正的业务伙伴,站在客户利益角度,从专业视角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而不是仅仅拘泥于SLA的最低服务水平,让客户感到支付的服务成本物有所值,从客户争取更多的业务,来摊薄信息系统等固定成本。

2.坚持持续改善

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具有程式化和重复性的特点,员工容易习以为常,产生倦怠,这就需要实施目标成本责任管理,对各成本责任中心进行评估考核,落实相应的奖惩,促使其保持创新的动力。适当组织跨职能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创造积极开放的工作氛围,不断优化流程,改进方法,更新技术,持续改善。

参考文献:

成本与服务 篇12

关键词:医疗服务,价格,成本

一、制定合理、科学医疗服务价格的必要性

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机构组织医务人员利用医疗仪器和技术向患者提供医疗诊断、检查、治疗等的劳动消耗, 医疗服务价格是对劳动过程中所耗费人力、物力的价值补偿。本文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在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 分析了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存在的问题, 对医疗价格缺陷的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提出了构建合理的医疗价格收费体系的对策。建议建立良性、灵敏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 改变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情况。

目前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较低, 而实际医疗成本却不断上涨, 主要是医疗单位使用的医用材料、水、电、煤等消耗品均在不断增长, 运营成本增加。市场配置医疗资源, 应按市场价值规律来确定收费价格, 而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与价值背离愈来愈大。同时现行医疗收费价格定价不合理。我国仍然是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制定医疗收费价格, 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是以政府定价为主, 而且审批权都集中在省、市级政府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根据内外界实际发生变化的条件, 对医疗收费标准作必要及时的调整, 这不适应市场经济对医疗价格改革的要求。这种现象如长期不予改善, 一会造成医疗单位严重亏损;二会造成医疗单位乱收费、多收费现象的发生, 严重阻碍医疗单位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此外, 现在医疗卫生系统出现的种种弊病和痼疾, 几乎无不与不合理的价格政策相关联。现行的医疗收费标准中, 与技术劳务相关的价格过低, 而且各级医院间价格差距不大。以北京市为例, 不管哪一级的医院, 普通门诊挂号费几乎都只是1元, 阑尾切除手术费一、二、三级医院的收费分别是180、216和234元, 只有几十元的差价。这就造成大医院门庭若市, 医生疲于应付, 80%~90%的病人实际上并非需要在三级医院就诊的常见病多发病。而基层医院却门可罗雀, 人力物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分级医疗制度无法得以推行。又如远远低于运行成本的住院床位费 (15—30元/天) , 也是目前各医院平均住院日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由于技术劳务项目的定价过低, 价格和价值严重偏离, 医护人员的技术性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 阻碍了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由此可见, 医疗服务价格的不合理成了医院体制改革的最大障碍, 如果我们能够突破医疗价格改革的难关, 理顺医院收费标准, 必将一通百通, 医疗服务体制中的种种痼疾就可迎刃而解。国家计委、卫生部就提出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 指出要“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 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其实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不等于医疗费涨价, 而是利用价格的杠杆引导医疗服务向合理的方向进行, 既能使医院的经营得到合理的补偿, 保证医疗事业能持续发展, 又能有效抑制医疗费用的上涨, 减轻病人的负担。

二、医疗服务价格与实际成本存在的问题

医疗服务人员接受培训周期长、知识更新快、劳动时间长昼夜不分、行业风险高、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是一个典型的高风险、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但是, 目前的医疗价格收费标准却难以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 和实际劳动付出存在严重的背离。医院技术人才留不住, 供需矛盾加剧。北京市现推行的“优质护理”改革, 相关试点医院和医护人员也在倾力而为,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 是服务改善了, 但护理收费却仍沿用10年前的低标准。收费难题如果不能解决, 这项旨在改革医院护理模式的新尝试, 前景恐难言乐观。但要解决问题, 卫生部门说了不算, 得需要多部门协调, 难度不小。目前护理费、治疗费、门诊诊疗费成本与价格严重倒挂, 而药品价格却虚高, 这是本市新一轮医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 为使护士的工作价值在报酬上得以体现, 江苏等地已尝试将护理费用提高, 该省3家试点病房的等级护理收费从之前的每床每日10元、6元、3元, 分别提高至90元、60元和30元。

以北京市三级甲等机构常见病“急性阑尾炎”的收费为例, 手术虽小, 仍需要两到三个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配合完成, 北京市定价收费标准为:234元, 而且包含手术过程中所需的辅料、手术膜、消毒用品等消耗物品。6个医务人员大约1-2小时的劳动, 扣除手术过程中所需的消耗、水、电等费用。严重低于医疗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医疗机构购置了大量大型医疗设备 (多数为进口) , 如CT、ECT、超声、磁共振、伽马刀等, 迅速有力地改善了医院的诊断治疗技术, 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成了我国医疗技术现代化的标志。但是另一方面, 对于使用大型设备的新增服务项目, 设备成本部分往往核算偏高, 导致定价大于实际成本。根据湖南的调查, CT检查每一部位收费320元, 而社会平均成本仅95.24元;用伽马刀治疗每次收费高达2万元人民币, 而实际成本为8159元。由于价格和成本的偏离, 大型设备这棵“摇钱树”, 成了医院补偿医疗亏损的又一主要经济来源。这种由利益驱动的行为导致了医疗设备配置的明显不合理性,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 大量的、并非必要的、收费昂贵的大型设备检查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负担, 推动了医疗费用的上涨。

三、成本核算与价格制定的必要性

2004年, 有学者采用“技术比价系数分摊法”的计算模型, 以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含量为切入点, 通过综合评估不同医务人员之间技术含量的比价关系, 具体测算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中的人力成本, 并与目前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价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 目前的收费标准远远低于直接人力成本。

在现行条件下, 医务人员人力成本的消耗不可能从其劳务价格上得到补偿, 也不可能从医疗服务的收费价格上得到补偿, 造成医疗服务工作量越大, 人力成本消耗越多, 越不能得到补偿。这种不合理的“倒挂”现象使得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价格上的承认和体现, 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不但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 而且间接导致一些不正当的医疗异化行为的出现。

目前, 我国对医疗价格的制定方法采用的是“成本分摊、按项目收费”的办法:即计算医疗卫生单位在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所耗用的直接成本费 (包括医用卫生材料、低值耗材、消毒剂、敷料) 和间接成本费 (包括煤、水、电、人员工资、折旧费、维修费、行政管理费) 等的总和。一般情况下, 由物价管理部门 (发改委) 和卫生管理部门 (卫生局) 共同制定, 发改委是主要制定者。但是, 由于医疗机构和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及物价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价格的制订者不可能了解医学知识, 对于不同诊治手段的难易程度、风险大小、劳动强度了解不足, 最终定出的价格肯定和价值不符, 严重背离。从理论上来讲, 制定价格的成本应是社会平均成本, 且是一种“应该成本”, 而不是“实际成本”。如何正确评估技术劳务成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得不到“应该成本”, 那么按照医疗服务成本定价就是空话, 如果仅仅按照目前的实际有形的消耗品的成本定价, 技术劳务价值肯定被低估。

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是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的重点。首先, 必须完善政府定价组织体系, 改变政府定价的方式。价格的制定不能由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盲目的审核、批准, 应该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广泛参与, 发挥行业专家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建立生产制造、商业流通、临床使用、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成本审计等多方面参与定价的组织体系。完善药品、医用耗材的价格监测办法, 及时掌握了解生产成本、市场价格动态, 为政府定价提供客观依据。针对当前生产经营成本严重失真, 价格虚高等问题, 通过严格报价、核实、批准、监督四位一体的价格监控环节, 建立严格的成本鉴定体系, 对成本资料的真实价值进行核准, 抑制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成本, 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价格, 并逐步建立成本制约机制。要实行政府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 对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要由政府统一管理, 对特殊医疗服务可由医院自由定价, 引进价格竞争机制。价格管理要灵活、及时, 并且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对药品建立报价、核实、批准、监督四位一体的价格体系, 价格主管部门定价必须如实核实生产成本, 建立严格的成本鉴定体系, 组织有关专家对成本资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建立成本与物价的联动机制, 促进生产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国产、进口、合资药品一视同仁, 统一税率。国家对药品生产的控制应主要集中在新药审批上, 鼓励和保护新药的研发, 对于疗效确定、具有创新技术的药品定价时要重视技术加权, 适当提高价格。对以次充好、以旧翻新的药品坚决予以控制, 把仅改变辅料或者改变剂型的所谓新药从新药审批的范畴剔除。在药品价格管理中, 专利药与仿制药、品牌药与非品牌药的价格应拉开一定差距。对仿制药的价格也应采取按研发时间延长逐步递减的办法定价, 以控制仿制药的盲目发展, 激励制药公司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入, 有效改变目前仿制药品低水平重复、无序竞争的局面。

四、解决医疗服务价格的对策

长期、灵活的价格调整机制是对价格调整不能一步到位的补救, 是科学合理价格体系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系统溶栓下一篇:黄芪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