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务成本

2024-06-27

物流服务成本(共12篇)

物流服务成本 篇1

作业成本法即Activity-based Costing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应用的十分普遍, 被物流企业公认为在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方面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企业要打造集约型的物流就要让公司合理的配置资源, 这就需要采用作业成本法来计算和控制成本。

1 物流成本的分类构成及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物流成本由很多费用构成, 这些费用的种类因企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生产企业、制造业、零售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涉及的物流成本各不相同。比如说生产企业可划分为原材料的采购成本、生产及相关成本、逆向成本、销售成本。而作业成本法一般按成本的项目把物流成本划分为物流的功能成本和存货的相关成本两类。物流的功能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保管成本、加工成本等等, 这种划分方法可以优化每一个物流职能, 降低企业各阶段的成本。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中, 企业把物流费用分配到各种会计科目中, 并不相应的设立单独的物流科目。为完成运输货物这个作业的运输费用, 包括运输人员的工资、运输工具的燃料费用、养路费等等, 一般计入“采购费用”或“制造费用”。货物的保管, 仓储仓库的折旧费, 库存商品的毁损, 存货占用的资金等仓储成本一般计入了“管理费用”或“财务费用”。产品在物流环节涉及的加工费一般计入“制造费用”。为完成货物的包装产生的费用, 比如说包装的技术设计费用, 耗用的包装材料成本等, 一般计入了“制造费用”或者“管理费用”。

我们可以发现物流成本的传统会计处理方法忽略了隐形的成本, 只考虑了显性成本, 从而导致了核算的物流成本范围不全。企业支付给外部的物流费用很容易计算, 而企业内部的物流成本隐藏在不同的会计科目里, 不容易计算, 这些隐性成本是物流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引用了成本动因、作业动因率、作业成本库等新概念, 能把这些隐性成本归类到具体的产品或者作业里, 因而能准确的核算物流成本。

2 物流企业应用ABC法的原理及流程

ABC法是根据不同的可量化的成本动因 (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分别设置成本库, 分别把作业中心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出的消耗作业数量分配到成本库里, 再汇总每个成本对象总共耗用的成本。它能把间接费用和资源准确的分配到各个生产环节、各个生产要素, 来尽可能的消除不产生经济增加值的作业, 提高产生增加值作业的工作效率, 促使资源的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

物流企业应用ABC法核算成本的流程如图1所示:

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 通过总分类帐确认企业内、外部可以计量的资源。一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种, 作业环节没有关系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成本费用应该直接去掉。ABC方法不改变所有作业消耗的资源的成本总额, 只是依据资源的动因率及资源的动因量改变了总成本在各个成本对象的分配比例。物流企业可以先将所有的花费重新分类, 再归类到直接成本或者间接成本。

第二步, 分析业务的流程, 确认相关的作业活动, 并划分出作业中心。物流企业要确定作业各个环节的名称及数量, 再把同性质的作业归类到一个作业中心。如果公司的作业链清晰, 作业构成简单, 一般可以把每个部门当做一个作业中心。综合性的物流企业可划出承揽业务、处理合同、运输和货物的配送、物流信息、仓储、加工、包装、行政管理、装卸搬运、报关报检、售后服务等若干作业中心。

第三步, 确认作业动因, 把成本确定到每一个作业活动。确定作业动因是ABC的关键环节。企业在确定作业动因时要考虑到变量的性质要相同和数量要确定, 成本及效益要有明确的投入产出关系, 作业动因和消耗的资源要有密切的关系等等。比如说准备生产的费用和生产总量没有直接关系, 但和准备的次数相关。表1是一些物流作业及其可能的作业动因。

第四步, 分配作业中心成本池 (成本库) 的成本到具体的成本对象, 例如某个产品、某个区域等。在确定了每个成本库的作业发生的原因之后, 用每个中心成本库的总成本除以这个成本库的作业动因数量, 得到作业分配率。企业再把每个成本库的作业分配率和这个成本对象所耗用的作业动因的数量相乘得出这个成本对象分配得到的总间接费用。

最后, 计算成本对象的能直接归类到成本对象的直接成本、总成本、单位成本对象的成本。成本对象的直接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的成本费用、支付给外部的包括报关报检费保险费等能直接归集到某个项目的费用、人工费用三类分别进行核算。直接成本和分摊到成本对象的间接费用之和就是产品或者服务的总成本。因为作业成本法是完全成本的计算方法, 物流企业的所有服务项目的总成本可以计算得到。用每个成本对象的总成本除以这个成本对象的单位数量就能得出单位成本对象的成本。比如, 按货物的吨数作为单位数量, 就可以得到成本对象的单位吨成本。

3 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的会计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 对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的会计处理问题具体阐述:在确保企业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性的情况下, 企业可依据作业成本法设置对应的物流科目二、三级账户, 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设置四级账户, 先把分别记在各个会计科目中的物流费用按作业动因提取再设置相应的物流费用会计科目。企业可以将涉及物流成本的会计科目设置为一级科目, 在原有的会计科目下设置“物流财务费用、物流管理费用、物流直接费用”等二级会计科目, 依据作业链设置三级会计科目, 再依据具体的物流作业的形态设置四级会计科目。企业可根据内部的成本会计的核算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来设置具体的物流会计的一级、二级、三级科目, 来保证物流费用核算的准确性。

4 对物流作业的效率和增加价值的幅度进行实时控制, 打造集约化的物流企业。

2009年对我国物流行业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这一年物流的发展波荡起伏, 在2009年上半年十分萧条, 下半年开始回暖。市场的激烈竞争促使着物流企业向着集约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物流现代化、规模化的集约操作将替代小型物流企业的作坊式的操作。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到来, 物流企业需要精细的过程和信息化的管理来节省成本减少浪费。物流的信息数据化已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的主要标志之一。2010年相对粗放的物流企业的市场利润在逐步减少, 向集约化方向转变的趋势愈来愈明显。通过本文第二部分的阐述, 我们可以看出物流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能使企业实现集约化。

4.1 举例分析作业活动的效率

A省物流公司主营仓储、货物的运输、配送等物流作业。生产上以机械作业为主, 用电脑进行统计和控制货物的品种和流量。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 我们可以设立卸车、内驳、保管员的验收校队、货物的堆放这四个作业。这四个作业活动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但进货和货物出库的时间是不确定的, 因此作业在每个时间段里的工作量分布的很不均匀, 工人在忙的时侯忙不过来, 清闲的时侯没有事情可以做。企业可尽力提高货物到达的时间及数量的准确性以减少作业的成本。

4.2 分析作业的增值

作业成本计算的方法最早是在设备先进的大型企业出现的, 它的具体运用, 即派遣专门的人员观察企业的全部作业活动, 然后通过专业的计算方法对所观察的企业作业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把分析结果上报给企业管理者后, 他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在公司的全部作业活动中, 哪些作业是对公司起重要作用的作业, 哪些是对公司起基本作用的企业。通过这样的认识, 公司的管理层就能快速、准确的作出对公司有利的决策, 尽可能的去掉对公司运作不起作用甚至降低公司运作效率的作业, 提高有可能会为公司的运作做出贡献的那些作业, 对于那些对公司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作业, 要想办法保持它们的优势。通过对作业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算, 不仅能使公司的管理层提高他们作出计划、控制成本和统筹全局的能力, 通过在公司内部科学精确的实施作业成本计算, 让公司的运作更加有序高效, 使公司以高水平的管理和强硬的实力来对抗同行业的竞争者。很多企业都在运用对企业内部的作业进行分析的方法, 这对企业有多方面的好处, 一方面, 可以满足甚至超过企业客户对企业的期望;另一方面, 它可以使企业获得应得的利润。要想成功的使企业达到这样的目标, 就必须在分析作业在公司内部运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非常的谨慎。以下是公司内部运作分析作业方法所要注意的事项:

一方面, 企业管理层在观察确定企业内部各个作业的应发挥得作用时, 需要注意的是要把分析作业所需的费用降到最低。每个公司内部都有很多种作业, 在大型的公司内部作业的种类更是复杂多样。如果对公司的所有作业进行专业观察、确定结果, 就会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其实是对公司资源的一种浪费。在分析过程中, 公司只需要对那些在公司运作中起关键作用的作业进行确认, 否则会对公司造成一定的财务损失。

另一方面, 通过公司内部各个作业之间的联系进行作业分析的运作, 来提高公司内部各个作业之间的合作效率。每个公司内部的各个作业之间都有着或强或弱的关系, 通过这些作业之间的合作才能使企业高效率的运作。所以在进行一项作业分析时, 要想到与这项作业紧密联系的其他作业, 使它们能更有效率的合作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集约化的物流是为了提高效益, 整合企业的组织形式, 以便协调社会整体的资源, 避免资源的浪费, 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现代的管理思想, 对物流、运输、配送、信息、仓储等环节高效率的整合资源, 降低作业的成本。在物流企业全面实施ABC, 建立具体的成本考核系统, 可以将成本和消耗成本的原因一一对应起来, 理清每个环节的成本, 提高财务核算的信息和经营成果的真实度, 进而为公司的决策提供数据可靠的支持, 做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摘要:本文讨论了物流成本的分类构成, 详细分析了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应用了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设置相关的物流会计科目以保证核算的准确性。此外, 本文对物流企业作业的效率和增加价值的幅度进行了分析。作业成本法使物流企业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企业,集约型

参考文献

[1]诊断师物流研究会.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胡佳佳.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6.

[3]吕靖, 李桂萍, 赵洪初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2007, (8) :47~49.

[4]王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5]黄世一.物流成本核算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物流服务成本 篇2

1.物流企业成本计算对象大致有(ABE)方面。

A.物流范围B.物流功能范围C.物流运

D.物流成本项目E.物流成本计算会计科目的范围

2.生产按其组织的特点可以划分为(ABC)。

A.大量生产 B.成批生产 C.单件生产 D.多步骤生产 E.单步骤生产

3.下列哪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是一致的(AC)。

A.品种法B.分批法C.分步法 D.定额法E.分类法

4.下列哪些属于物流企业主要的作业(ABCDE)。

A.原材料搬运B.设备测试C.订单处理 D.物流会计E.定价

5.作业按照受益对象可以划分为(ABCD)。

A.单位水平作业B.批量水平作业C.产品水平作业D.能量水平作业E.批别水平作业

1.运输形式有(ABCDE)。

A.汽车运输B.铁路运输C.水路运输D.管道运输 E.空运

2.汽车折旧的计算方法通常可以有(BD)。

A.快速折旧法 B.使用年限法 C.双倍余额递减法D.行驶里程定额法 E.直线法

3.汽车运输成本构成内容按汽车运输成本性质可分为(BCD)。

A.不可控成本B.车公里变动成本C.固定成本D.吨公里变动成本 E.机会成本

4.远洋运输业务的特点有(ABC)。

A.航行时间长B.船舶吨位大C.未达应付账款多

D.不支付港口使用费E.不支付港口代理费用

5.航次运行费用内容包括(ABD)。

A.燃料费 B.速遣费C.单证资料费D.淡水费 E.船员培训费

1.下列哪些属于仓储对物流成本的负面影响(BCDE)。

A.避免缺货 B.机会损失 C.陈旧损失D.流动资金占用过多 E.保险费支出增加

2.下列属于仓储成本的有(ABCDE)。

A.仓储持有成本 B.订货成本 C.生产准备成本D.缺货成本 E.在途库存持有成本

3.企业一旦发生外部缺货,可能会导致发生(ACDE)。

A.延期交货B.企业生产停工C.失销D.失去客户E.失去商誉

4.仓储成本的控制方法有(ABCE)。

A.定量订货法 B.定期订货法C.ABC分析控制法D.节约里程法 E.JIT库存管理方法

5.下列方法属于销售存货的成本计算方法的是(CDE)。

A.永续盘存法 B.实地盘存法 C.先进先出法D.个别计价法E.加权平均法

1.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有(ACD)。

A.产品因素B.时间因素C.空间因素D.竞争性因素E.人员因素

2.按照流通环节分类,物流成本可分为运输成本、(ABCDE)、物流信息管理成本等。

A.仓储成本B.包装成本C.装卸搬运成本D.流通加工成本E.配送成本

3.仓储成本主要包括(ACDE)。

A.仓储持有成本B.分拣费用C.订货或生产准备成本

D.缺货成本E.在途库存持有成本

4.按照物流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的功能进行成本分类的方法,大体上分为(ABD)。

A.物品流通费B.物流管理费C.供应物流费D.信息流通费E.销售物流费

5.包装成本构成一般包括(ABCDE)。

A.包装材料费用 B.包装机械费用C.包装辅助费用D.包装人工费用E.包装技术费用

1.物流成本管理按其目的和方法可以分为(BC)。

A.物流成本决策 B.物流成本控制C.物流成本降低D.物流成本分析 E.物流成本核算

2.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有(ABCDE)。

A.物流成本预测B.物流成本计划 C物流成本核算D.物流成本分E.物流成本决策

3.物流成本管理的新模式有(ABCD)。

A.成本意识模式B.成本避免模式C.成本节省模式D.成本效益模式 E.成本管理模式

4.物流成本降低的主要途径有(ABCDE)。

A.物流合理化B.提高物流速度C.共同配送

D.建立信息系统E.优化物流服务水平和成本水平

5.物流成本管理的要点有(ABCDE)。

A.确定成本管理对象B.制定成本管理标准

C.实行预算管理D.实行责任成本管理E.推行物流管理现代化

三、判断题

1“黑大陆”学说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结论。(F)2物流成本是以物流活动的整体为对象。(T)

3在许多企业中,仓储成本是物流总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成本的高低常常取决于

仓储管理成本的大小。(T)

4.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可以降低物流成本。(T)

5.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费用随着信息流量的变化而变化。(F)

6.存货的成本减少,也可以减少缺货成本,即缺货成本与存货成本成正比。(F)

7.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是由高水平的物流成本作保证的。(T)

8.企业物流成本是原材料成本之外的最大成本项目。(T)

1.“物流成本冰山说”的观点体现的是企业所掌握的物流成本,只占企业物流成本的一小部

分,大部分物流成本并未被管理者所认识。(T)

2.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以牺牲物流服务质量为条件。(F)

3.物流成本管理的前提是物流成本计算。(T)

4.物流成本控制涉及企业的全部物流活动。(T)

5.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可以改进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T)

6.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两方面。(T)

7.物流成本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是微不足道的一项内容。(F)

8.成本避免模式的基本思想是立足于预防,即时刻避免成本的发生

1.品种法是物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的计算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的物流活动。(T)

2.分步法在计算和结转各步骤成本时,可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T)

3.分类法和定额法通称为辅助方法,它们能单独使用。(F)

4.分批法又叫订单法,是指以产品的批别(物流作业批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

用,计算产品(物流作业批次)成本的一种方法。(T)

5.成本动因可分为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两种。(T)

6.为减少工作量,可以把不同动因物流作业合并,建立物流作业中心。(F)

7.对现在和将来重要的物流作业应单独设为一个物流作业中心。(T)

8.每个职能部门中,功能明确的物流作业一般是2~10个。(T)

1.物流运输过程不增加产品的使用价值。(T)

2.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要通过成本降低率来进行。(F)

3.集装箱车成本的计算单位是“千箱公里”。(F)

4.汽车运输固定成本是指无论运输距离长短和运量大小,成本水平总是固定不变的那部分成本。(F)

5.沿海运输业务通常指国际航线运输业务,其航行时间较长,运输距离较长,因此,其成本计

算周期是按照月份来进行计算的。(F)

6.在汽车运输成本中,车公里变动成本是指随行驶里程变动的成本,如按营运收入和规定比

例计算交纳的养路费、运输管理费。(F)

7.大型车组、特型车的折旧计算方法多采用行驶里程定额法。(F)

8.船舶专为修理前往船厂和离开船厂的航行时间属于船舶非营运期,在计算运输成本时要扣

减这部分成本。(T)

9.汽车运输企业的保本点运输周转量是指目标利润为零,也即盈亏平衡时的运输周转量。(T)

10.港口堆存费属于“集装箱固定费用”。(F)

1.仓储就是指库存。(F)

2.仓储环节可以有效地实现物流的增值服务。(T)

3.仓储成本是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F)

4.经济订货批量就是指订货成本最小时的批量。(F)

5.保险储备量越大企业的仓储成本越高,因此,保险储备量应越低越好.(F)

6.看板管理是进行货物分类控制的有效方法。(F)

7.先进先出法是先购进的存货先耗用或先销售,期末存货反映最早入库的存货成本。(F)

8.永续盘存制的核算工作量大,但核算手续严密。(T)

1.下列不属于汽车运输成本的直接费用的是(C)。

A.燃油费B.轮胎费C.车队经费D.定车司机的工资

2.汽车运输成本是以各运输车型的(A)为成本计算对象的。

A.运输业务 B.行程C.货物周转量 D.运输天数

3.下列属于按运输成本性质进行分类的是(B)。

A.不可控成本 B.变动成本 C.标准成本 D.机会成本

4.量、本、利分析法最重要的内容是计算(B)。

A.目标利润B.盈亏平衡点C.目标固定成本D.单位变动成本

5.汽车运输业务的成本计算期为(A)。

A.月度B.日期C.生产周期 D.航次

6.沿海运输业务的成本计算周期是(A)。

A.月度B.日期C.生产周期 D.航次

7.按航次计算成本的远洋运输业务,以(A)为成本计算单位。

A.千吨公里 B.千吨C.吨D.吨公里

8.船舶期租费要按照(D)计入船舶已完航次成本。

A.月B.季C.租赁天数 D.航行天数

9.集装箱以20英尺为标准尺寸,40英尺的集装箱换算为(B)标准箱。

A.2B.1.5C.1.8D.1.7

10.远洋船员的服装费属于(C)。

A.航次运行费用B.企业管理费用C.船舶共同费用D.营运费用

1.仓库租赁费属于(A)成本。

A.仓储B.运输C.流通加工 D.包装

2.企业由于缺货带来的损失属于(C)。

A.订货成本B.生产准备成本C.缺货成本D.库存持有成本

3.利息费用属于(B)成本。

A.仓储维护 B.资金占用 C.仓储运作 D.仓储风险

4.企业为生产一批货物而进行的更换模具的费用属于(B)。

A.订货成本 B.生产准备成本C.缺货成本 D.库存持有成本

5.如果客户同意在下一次规则订货时补充所缺货物,这属于缺货损失中的(D)。

A.失销B.失去客户 C.失去商誉 D.延期交货

6.以运输条件来看,一般运输条件便利,运输周期短的商品应保持(B)的库存量。

A.较大B.较小C.一般D.都可

7.“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是指(C)库存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

A.定量订货法 B.定期订货法C.ABC分析控制法 D.JIT库存管理方法

8.(A)货物应列为A类货物。

A品种不多,资金占用量大B.品种多,资金占用量小

C.品种多,资金占用量大D.品种不多,资金占用量小

9.物流企业购进商品的存货成本包括进价和(D)。

A.运输费B.装卸费C.合理损耗D.按规定计入成本的税金

10.平时只登记存货收入数,不登记存货发出数,而是在期末通过计算倒挤出存货发出数的方法属于(B)。

A.永续盘存制B.实地盘存制C.移动加权平均法D.个别计价法

1.物流成本的削减,对(C)具有乘数效应。

A.企业利润的减少B.企业资产的增加C.企业利润的增加D.企业资产的减少

2.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称为(A)

A.物流成本B.物流收益C.物流价值D.物流价格

3.一般来讲,产品的价值越大,对其所需使用的运输工具要求越高,仓储和库存成本也随着产品的价值的(B)。

A.增加而减少B.增加而增加C.增加而不变D.减少而增加

4.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的(C)。

A.“第一利润源泉B.“第二利润源泉” C.“第三利润源泉” D.“第四利润源泉”

5.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曾经讲过:“(C)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

A.仓储B.运输C.流通D.配送

6.效益背反理论主要包括(D)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和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

A.物流价格B.物流收益C.物流价值D.物流成本

7.产品密度越大,相同运输单位所装的货物越多,运输成本就(C)。

A.越高B.越低C.不变D.以上均不是

8.若在目标市场建立或租用仓库,也会增加库存成本。这是由于(B)因素对物流成本的影响。A.产品B.空间C.竞争性D.时间

9.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C)的最小化。

A.物流效益B.物流价格C.物流总成本D.物流价值

10.物流成本可以按其所处的领域不同可分为生产企业物流成本和(A)物流成本。

A.流通企业B.运输企业C.配送企业D.销售企业

1.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是追求(D)的最小化。

A.局部物流成本B.各个部门的物流成本

C.设备费、运输费、仓储费D.物流总成本

2.在计算物流成本之前,首先要明确物流成本的(A)。

A.计算范围 B.计算方法C.含义D.特点

3.伴随着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并体现物流活动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称为(B)。

A.物流价格 B.物流成本 C.物流价值 D.物流效益

4.物流成本管理的对象是(A)。

A.物流B.成本C.物流费用 D.运输费用

5.(A)是根据有关成本数据和企业具体的发展情况,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做出科学的估计。

A.物流成本预测 B.物流成本分析C.物流成本决策 D.物流成本核算

6.(B)是对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

A.物流成本横向管理B.物流成本纵向管理

C.计算机管理系统D.物流成本综合管理

7.(D)模式是力求在工作现场上不消耗无谓的成本和改进工作方式以节约将发生的成本支出。

A.成本意识 B.成本效益C.成本避免 D.成本节省

8.(A)是在企业的物流活动中,针对物流的一个或某些局部环节的开支所采取的策略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物流成本目标。

A.物流成本的局部控制B.物流成本的综合控制

C.运输环节的控制D.物流过程的控制

9.物流成本管理的环节包括(D)。

A.运输B.包装C.仓储D.以上均包括

10.(B)是指运用预算的方法,设定成本费用标准,将实际物流成本(费用)与预算标准作比较,发现并纠正不利差异,提高经济效益。

1.物流成本费用的分配要遵循(C)原则。

A.相关性B.权责发生制C.受益D.重要性

2.物流成本计算程序的第一步是(A)。

A.确定物流成本计算对象B.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和支出

C.确定成本项目D.归集和分配物流成本

3.下列企业中(D)属于装配式多步骤生产。

A.发电业 B.纺织业 C.造纸业 D.汽车业

4.下列哪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的物流活动,并且管理上不要求计算各步骤成本的物流企业(C)。

A.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 B.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 C.平行结转分步法 D.分批法

5.在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中,为了加强物流成本的定额控制,还可以以定额成本为基础,计算出物流活动的实际成本,这种方法是(D)。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定额法

6.(B)成本计算方法的成本计算期要求与生产任务通知单的签发和结束相一致。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步法 D.作业成本法

7.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是指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成本,可以以(A)成本项目,综合计入下一步骤的成本费用明细账中。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8.下列方法中(C)各步骤不计算所消耗上一步骤的成本,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其他各项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到最终物流作业总成本的“份额”。

A.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B.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 C.平行结转分步法D.分批法

9.一项作业一般不多于(C)个密切相关的操作。

A.5B.10C.15D.20

10.能够引发发货部门物流成本发生的成本动因是(B)。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 篇3

物流成本的组成

美国将物流成本划分为库存费用、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费用。

库存费用是指花费在保存货物上的费用,除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把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它把降低物流成本与加速资金周转统一起来。

运输成本包括公路运输和其他运输费用和货主费用,公路运输包括城市内运输与区域间卡车运输;其他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国际国内运输、油气管道运输等;货主费用包括运输部门运作及装卸费用。

物流管理费用在美国是按照美国的历史情况由专家确定一个固定比例,乘以库存费用和运输费用的总和得出来的。

中国物流企业运营成本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在所统计的国家中最高,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为10.1%、10.5%、11.4%、13.9%,我国大陆地区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为16.9%,香港为13.7%,台湾为13.1%。

物流库存、运输成本高,主要是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宏观上,国家财政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够,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物流产业一直缺乏现代运输及物流配送的网络技术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货运的空载率高达60%,仓储量则是美国的5倍;现行国家增值税税收政策不允许企业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制约了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更新需求,加大了物流企业税负;同时,物流基础建设布局不合理,54%分布在东部,30%分布在中部,16%分布在西部,这也是物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微观上,我国物流行业内部设施落后,大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兴建或配置的,大部分已陈旧或老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难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多数企业是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调剂社会物资部门转型而来,只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企业效益,自身扩大再生产资金严重不足,无法进行技术设备的更新和改造。物流企业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物流行业运输效率低下,企业运输和仓储现代化水平不高,专业操作程度低。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的购货、运输、制单主要由人工完成,货物流转周期长、库存量大、存货成本高。

物流管理成本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管理水平落后。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素质较低,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整个物流行业职工总数的7.5%,大大低于其他行业;不少管理者观念尚未彻底转变,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这是造成我国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的主要原因。以仓储业为例,我国物流行业中仓储业大都始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土地、仓库资源丰富,有长期从事物流业的基础和客户群;但仓库的平均吞吐次数仅为3-4次,利用率极低。

其次,信息技术落后。我国传统物流经营模式是以仓储、运输、装卸、养护为重点,不重视对商品配送、流通加工、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改造、物流技术的引进、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及发布。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电子化水平低,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处理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1%。物流环节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加剧了该环节的高成本压力,降低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主要的问题

加快设施建设,提高物流效率。国家应把物流作为扶持产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对物流产业、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增加对物流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应根据当前企业实际运营能力,给以减免税优惠,减少企业遗留债务负担;在税收政策上,将交通也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对物流企业购进运输设备和设施实行进项税额抵扣等,降低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统一管理物流资源,合理布局物流网络,将物流企业纳入网络范围,合理运筹物流过程。而物流行业也应利用"入世"契机,吸引国外投资者向国内物流领域投资,加紧改造年代较久的物流仓储设施。重点发展现代仓储,保管、运输等各个环节并实现电子化智能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下大力气实现企业设备现代化。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设备被广泛用于物流业,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互联网技术,条形码及识读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射频识别技术,自控技术,机器人及高速、灵活的运输工具。这些技术的广泛使用,能够推动物流企业的反应快速化、操作规范化,有效地降低库存和交货不及时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准确率。

提高管理水平,加快物流企业人才建设。美国为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在高等院校中专门开设物流专业,在部分高校还设有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同时,由美国物流协会组织全面开展物流在职教育,为物流产业培养了大批产业性人才。我国应尽快完善教育体系,建立我国物流专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和多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培养体系。通过培训等途径提高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同时对物流企业员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加强素质培训,大力普及和宣传物流知识,培养具有现代知识的专业人才和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实现物流企业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即要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运营的网络化。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其核心是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特征进行不断的改造和优化,打破目前的部门独立、信息分散的管理状况。其关键是利用企业自己的In-tranet,将其内部各个部门连接起来,使原来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成为全企业的共同资源;同时,企业内部的Intranet和Inter-net骨干网相连,加强与企业处于不同地点的分支机构的信息沟通,加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再利用,从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统一的信息管理体系,极大地降低设备和人力的重复性投入,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物流服务成本 篇4

目前,我国在物流总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平的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物流成本的研究更是贫乏。基本的原则是:分配好的物流成本能与物流服务水平的具体指标和我们对系统进行优化的具体措施与技术相对应。但是,这种管理方法的有效使用首先必须弄清楚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行为的互动关系,其次必须有一套能够控制物流活动过程的预算体系和物流服务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相配套。

随着企业通过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来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不断追求,必然会对物流系统注入更大的投资,从而提供了物流成本。高的物流成本是高水平的物流服务的保证,这是物流系统效益背反规律的体现。除非有根本性的技术进步,企业很难既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同时降低了物流成本。

有人认为“服务至上”是重要的,但是物流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却左右着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水准,在提供物流服务时,必须考虑成本,设定适当的服务水准。

但是,“适当的服务水准”等条款,很少在交易之前被研究,物流企业大多是原封不动的按顾客的要求来决定物流服务。作为经营决策者,一些人面对着这些可能会引起成本增加的因素,却抱着即使成本上升一点,也可以通过营业额的增加来弥补的想法。这种毫无根据的乐观态度经常会造成过了订货截止时间后的追加订货、少量的紧急配送、无计划的JIT等过度的物流服务现象出现,导致物流成本上升。

物流服务是企业为了满足客户 (包括内部和外部客户) 的物流需求,开展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结果。物流的本质是服务,它本身并不创造商品的形质效用,而是产生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从工商企业的经营角度看,物流服务是企业物流系统 (Logistics System) 的输出,是保证顾客对商品可得性的过程。企业物流服务属于客户服务的范畴,是客户服务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这里,物流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 (1) 有顾客所期望的商品 (备货保证) (2) 在顾客所期望的时间内传递商品 (输送保证) (3) 符合顾客所期望的质量 (品质保证)

企业物流服务的水平决定于企业的物流系统,而物流系统的工作涉及到众多的方面,如销售预测、结点网络设计、原材料采购供应、库存管理、运输和配送等。其中的每一项工作的质量,都会影响到作为系统输出的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因此,要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首先必须提高物流系统中的每一项工作质量。

我们企业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来降低成本新型的物流管理体制要求企业能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期,真正做到迅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商品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本企业的物流体制具有效率化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 (如部件供应商等) 以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既保证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又防止出现过剩的物流服务。

作为企业客户服务一部分的物流服务,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客户具有终极话语权。因此,企业要保证其市场地位,就必须尽可能满足客户服务要求。显然,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过程还受到企业投入资源的能力制约。所以,企业必须在物流服务成本和客户服务要求之间进行技术经济权衡。最终要通过顾客的满意度体现出来。客户对于企业物流服务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商品的库存保有率、订货周期和配送水平等方面。物流服务是增强商品的差异性、提高商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运作水平,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是由高水平的物流成本作保证的。在物流运作方面没有较大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就很难做到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基础上,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一般来讲,提高物流服务,物流成本即上升,两者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按照物流理论,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关系,我们物流管理部门的任务是寻找二者的平衡点。但是,现实中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大可能的。

物流部门的任务是满足销售部门提出的物流需求,物流服务水准的决策权掌握在对方手里。这里的问题不是费用的大小,而是上升的这部分物流费用是由于什么原因、哪个部门的责任导致的。物流部门具有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但是,引起物流成本上升的原因简单的讲来自于单价和数量两个方面。物流部门只能对单价,即单位作业成本负责,而数量责任则应归咎于物流的需求部门。物流部门虽然无权干涉销售部门的决定,但是可以通过向销售部门提供详实的成本数据来促使销售部门考虑物流成本对于利润的影响,而能够影响销售部门的就是成本数据。销售部门根据物流部门提供的成本资料,会重新考虑物流服务水准的设定,或是从战略的角度考虑维持现在服务水准,或是出于盈利的考虑降低物流服务水准。

物流服务水准的上升导致企业物流成本上升,而物流服务水准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来自于销售部门的要求。销售部门出于获得用户的需要,会在物流服务上作出高承诺或者满足用户提出的苛刻要求 (如提高配送频率等) ,从而导致物流成本上升。物流部门担负着降低物流成本的使命,但是,对于自身以外原因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无法控制是物流管理上的一个大问题。在物流部门更多的时候只是物流服务的执行者的情况下,物流部门在物流管理上要做的工作是,提供不同服务水准下的成本数据,说明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清部门责任,而最终的决策由销售部门作出。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企业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 指出对物流企业来说, 最根本的是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这样才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实现企业的物流目标。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物流服务,二律背反

参考文献

[1]、高蕾, 企业物流[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2]、孙朝苑.企业物流成本与服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103-105

物业服务定价成本 篇5

物业服务定价成本监审表

()

住宅物业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 住宅物业项目地址 _______________ 物业服务企业名称 _______________ 物业服务企业资格等级 _______________ 物业服务企业法定代表人 _______________ 物业服务企业地址 _______________ 邮

电政责表编码 _______________ 人 _______________ 人 _______________ 话 _______________ 传真或邮箱地址 _______________

物业服务企业盖章年月日—1—

表一:物业服务企业基本情况表

(注:上报数由经营者按实际发生数填报)

表一:物业服务企业基本情况表(续)

表二:物业服务成本支出情况表

(注:上报数由经营者按实际发生数填报)

表三:物业服务人员薪酬明细表

(注:上报数由经营者按实际发生数填报)

表四:物业服务定价成本核定表

主题词:住宅物业成本监审办法通知

物流服务成本 篇6

关键词:物流 成本 控制

近日,商务部流通发展司有关人士在商贸物流发展专题发布会上透露,去年国内物流费用总额为9.4万亿,占GDP比重的18%,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8个百分点,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7倍,其中保管费用为2.2倍,管理费用则为6.9倍。高额的物流成本已成为我国物流行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一大障碍。因而笔者拟从成本会计核算的角度探讨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旨在增加物流运营利润,探索一条本国物流行业走向国际化的成功之路。

1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

1.1 物流成本核算范围。要研究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首先要准确定位物流成本核算的范围与对象。

剔除行业的差异性,企业物流成本的范围大致涵盖了物流信息成本、包装成本、流通加工成本、装卸搬运成本、运输成本、物流管理成本、仓储成本、隐性物流成本等内容。其中,目前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重点在于隐性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这类成本是企业还未实际发生,未体现在会计核算内容中,却必须纳入决策与管理范畴的成本内容。具体来讲,隐性成本主要涉及产品损耗、缺货和退货损失、回程空载、存货风险成本以及存货所占用资金成本等内容。

1.2 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目前,业界通用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主要有单轨制、双轨制以及设置物流成本二级账户三种模式。

1.2.1 单轨制模式。单轨制会计核算模式是将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财会核算体系有机整合,基于产品成本核算内容适当增设“物流成本”的会计科目、凭证、账册,同时可灵活增设二、三级明细账目。在费用发生后,借记“物流成本”和相关明细账。直至期末,再结合各项物流成本余额将各项成本消耗分门别类地结转至成本项目中。

1.2.2 双轨制模式。双轨制成本核算需要设置两套账户系统,两套计算体系,将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区别开来。单独建立物流成本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每项业务记账一式两份,分别交由财务部和物流成本账户备案。

1.2.3 设置物流成本二级账户模式。基于成本费用开设二级“物流成本”辅助账户。汇集二级账户的相关物流成本,就得到最终的物流成本。

第三种模式既不改变现有的系统,成本投入少,因而是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普通推崇的会计核算方法。

2 物流成本控制

2.1 现状分析。中国的物流成本何以如此之高?目前主流的解释是中国物流行业运营粗放,流通设施不足矛盾突出,中国幅员辽阔和产业布局结构跨区域。

然而,这种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我国目前还处于重化工业阶段,产业布局特点是能源性、资源性产品大多在西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加工业的市场大多在东部和南部地区,长距离、低货值的大宗商品大跨度的运输多,货运量和周转量必然高。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要高得多,这是基础性因素。

物流业门槛较低,组织化程度较弱,以及信息化程度不高也是重要原因。目前中小公司占比达90%以上,我国前20家公路运输型企业市场份额不到2%。即使是发达的上海,公路货运汽车的空驶率也比发达国家高3倍。

此外,还有体制性成本偏高的问题,比如高速公路收费、乱罚款等。九三学社中央一项调研显示,全世界70%的收费公路在中国,收费标准最高也在中国;在中国,只要货车行驶在路上,就难免不被罚款,一家正规的运输企业,每年上缴税收1000余万元,盈利是300余万元,罚款就要开支200余万元。行政性高收费、乱收费、乱设卡,这类体制性成本是我国流通领域最突出、最亟待铲除的。

2.2 成本控制方法。从政府的角度来分析,为解决“营改增”给物流企业带来的税负上升问题,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正积极研究相关政策,争取把公路收费也能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还有,关于物流仓储大宗用地减半收取土地使用税、物流业水电同价等政策都会进一步推进落实。除此之外还将推动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鼓励专业化、社会化物流的发展,继续开展城市物流配送示范工作等。

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要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一方面需要利用数字互联技术、第三方物流等提高行业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商贸物流的市场化,以降低物流成本为主要出发点,重点发展城市物流;降低商贸物流税负,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压低行政成本等,而更重要的是要反思交运仓储等基建领域的超前建设投资,使其增长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匹配;否则,若继续把基建投资等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主导性力量,那么交运仓储等的“通达”便利带来的不是商贸物流成本的下降,而是经济社会流通和交易成本的上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6.9:10.

[2]杨萍,雷艳.试论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9(06).

[3]孙朝苑.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4]丁成芳.企业物流成本核算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9.

基于物流职能的物流成本核算 篇7

1.1 物流成本的内涵。

按照我国2001年制定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的定义,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的内涵是比较明确的,关键是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划分物流成本的范围,如何将物流成本准确地计算出来,在这方面,我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操作经验。

1.2 物流成本的分类和构成。

传统的物流职能共有七项,分别是“运输、存储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相应地,物流成本可以细分为运输费、存储保管费、配送费、包装费、装卸费、流通加工费和信息处理费。

2 现有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

现有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有三个计算维度:第一维度是物流成本的支付形态,以物流成本在企业会计分录中的细项为内容,如“材料费、人工费、公益费、维护费、一般经费、折旧费、企业利息”等;第二维度是按传统的物流七项基本职能分类,即“运输费、保管存储费、配送费、包装费、装卸费、流通加工费、信息处理费”;第三维度是按物流范围进行分类,即“供应物流费、企业内物流费、销售物流费、退货回收物流费及废弃物流费”等。

将这物流成本的三个计算维度,进行两两组合便形成了现有物流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即(1)按照物流的支付形态和职能形态进行核算;(2)按照物流的支付形态和物流范围进行核算;(3)按照物流的职能形态和物流范围进行核算。

3 对现有物流成本核算的评价

3.1 传统物流成本核算上的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叠。

上述三种核算方法中,第一种和第三种都是建立在传统的物流职能基础上,而传统的物流职能中有两项与其他项目有相互重叠的内容,它们分别是“配送”和“流通加工”。

关于“配送”和“流通加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分别这样定义:

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检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从上述两项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配送的内容中包含有物流的加工、包装和运输职能。流通加工中包含物流的包装和加工职能。那么如果按照物流的传统职能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的话,必然造成部分内容重复计算,从而影响了物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2 从支付形态上说,传统物流成本核算项目涵盖内容宽泛,界限不明。

传统物流成本核算中关于支付形态中的项目,大多是沿用企业会计分录中的一些项目,对于物流成本核算而言这些项目所涵盖的内容往往超过物流成本的范围,比如维护费所包含的不仅是物流设备的维护费用,还有非物流设备维护费用,而在传统会计中并没有对属于物流的项目进行细分。

3.3 传统物流成本核算中缺少库存维持成本。

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关注于“包装费用、装卸费用、仓储租赁费用、流通加工费用”等这些显性成本的把握,而对于库存持有成本等隐性成本并没有在企业的会计账面上得到反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在库存成本中不要求确认及分配有关库存维持的费用,诸如保险、积压物降价处理、呆滞产品成本等未在会计报表中体现的隐性库存成本部分,导致了物流成本的模糊和低估。这样的计算使得大量的物流成本没有得以揭露。

4 本文针对传统物流成本核算所做的改进

4.1 重新梳理传统物流基本职能,避免内容交叉重叠

首先,笔者将“流通加工”职能中具有加工性质的作业,如“分割、分装、加热冷却、组配”等作业内容归入“加工”职能,并将原职能中的“计量、分拣、盘点、验收及检验”等简单作业归入一个新建的职能,笔者称之为“盘整”职能。

其次,进行具体作业归属的重新划分:(1)将配送中的“拣选”作业归为“盘整”职能的范畴;(2)将配送中的“运输”、“加工”和“包装”作业分别归为新的“运输”、“加工”和“包装”职能范畴;(3)将配送中的“分割、组配”作业归为“加工”职能的范畴;(4)将“流通加工”中的“包装”作业归为“包装”职能范畴;(5)将“流通加工”中的“分割、组装”作业归为“加工”职能范畴;(6)将“流通加工”中的“计量、分拣”作业归为“盘整”职能范畴;(7)将“流通加工”中的“刷标志、检标签及价格帖附”等作业归为“包装”职能的范畴。

这样新的物流七大职能就形成了,它们分别是“运输”、“装卸搬运”、“存储保管”、“盘整”、“加工”、“包装”和“信息处理”。如图1所示。

相应地,物流成本可以依次分为:“运输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存储保管成本”、“盘整成本”、“加工成本”、“包装成本”和“信息处理成本”。

4.2 对物流成本的支付形态按照项目管理的思想进行重新划分,注重事前事中采集物流数据

传统物流成本核算从时间上属于“事后”从企业会计信息中提取数据,但由于时间上的滞后性和依赖传统会计分录分类而形成物流成本支付形态细项之间界限不明,都对实际物流成本的核算造成困难。

笔者所建立的新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式,在时间上强调“事先”或“事中”采集数据,在支付形态上脱离了对传统会计分录的依赖,按物流各项作业的所需资源建立项目管理式的支付形态框架体系,目的是使现实物流作业的各项成本数据都能归入到这一体系中来。

传统物流成本核算的支付形态主要沿用了企业会计中的会计分录项目,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厂内运输成本记入生产成本,订单处理成本包含在销售费用中等。为此,笔者从物流成本的定义出发“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将物流成本的支付形态重新划分为三个大类: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和财力成本。各类成本定义如下:

(1)人力成本:指人在物流活动中的劳动成本。这里的人既包括一般作业人员也包括管理人员,这里的劳动既包括物流作业过程中的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而所有人员的劳动成本统称为人员费用。

(2)物力成本:指在物流活动中所花费在场地、设备、物料上的所有费用。并细分为场地使用费、场地动力费、设备使用费、设备动力费、支持场地设备物料费和支持物流活动物料费。

(3)财力成本:指在物流活动过程中需要以现金直接进行支付的费用,如手续费用,公路管理费,公路收费站费用,税费,保险费,损失赔偿费以及企业向外支付的其他各种费用,统称为现金费用。

人力成本,以人员费用计算,可以分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固定部分是指该人员费用是不随着劳动量的改变而改变的,而变动部分则相反。固定部分包括人员工资与福利;而变动部分包括人员的奖金、津贴、劳动保护费、差旅费、补贴等。

物力成本中,场地费用、设备费用均包括两部分:使用费和动力费。使用费是指获得物流活动所需场地或设备的使用权的花费,以按期折旧费或按期摊销费进行计算,包括购买、自建、租赁等几种情况;动力费是指在获得使用权后维持场地或设备正常运转所花费的水、电、煤气和燃料费用等。物料费用可以分为支持场地设备物料费和支持物流活动物料费,这两个细类区别仅在于所支持的对象不一样,前者是支持相对静止的场地和设备,后者支持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各种物流活动。

财力成本即现金费用中,可以细分为自身物流活动支付费用和自身物流活动支付费用。其中自身物流活动支付费用又可以细分为手续费、养路费、运输保险费、事故损失赔偿费、技术转让费、公关接待费、相关税金等;外包物流业务支付费用可以细分为外包运输费、外包存储保管费、外包加工费、外包包装费及外包物流方案设计费等。

重新划分的结果示意图如图2。

4.3 建立新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型

首先,以重新整理的新的物流职能为物流成本核算的第一维;其次,以重新划分的物流成本支付形态细分项目作为物流成本核算的第二维。所形成的物流核算二维模型如下:

假设总物流成本为TC,Xij为上述物流成本核算模型(二维表)中第i行第j列的数据值,即代表了第i项物流职能中第j项支付形态的成本多少,比如X23代表了执行“装卸”职能所需要的相关“场地费”。则根据本模型得:

假设第i项物流职能活动的总成本为FCi,第j项物流支付形态项目的总成本为PCj,则F,j=1,2,…,7;,j=1,2,…,7。

这样,不仅可以按行来统计物流活动中每一项物流职能的总成本各是多少,分别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而且可以按列来统计人力物力财力中每一个细项的各自的数量及在总体中的比重。

4.4 对库存维持成本的初步完善

库存持有成本一般包括:库存投资资金成本、库存服务成本、仓储空间成本和库存风险成本四部分。

(1)库存投资资金成本,是指库存商品占用了可以用于其他投资的资金,应以使用资金的机会成本来计算库存持有成本中的资金成本。

(2)库存服务成本由按价计的税金以及为维持库存而产生的火灾和盗窃保险组成。

(3)仓储空间成本,是指随库存数量变动的成本,一般指租用仓库的成本。

(4)库存风险成本一般包括如下几项:废弃成本、调价损坏成本、损耗成本。

而在本文新建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型中,“保管”功能中的“现金费用”项包括了库存服务水平中的税金和保险费用和库存风险成本所指的各种损失耗费;“保管”功能中的“场所费”项包括了库存持有成本中的仓储空间成本。

那么所剩下的就是库存投资资金成本的计算。因为它是一种机会成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按照会计学中的稳健原则,笔者将“库存在库期间的价值总量的期望折现值”作为库存投资资金成本。所谓期望折现值是指按期望的投资回报率为折现率计算出来的折现值。假定库存总价值为V,以企业近三年或近五年的实际投资回报率(以一个经营周期T为基准)的平均值作为期望投资回报率设为r(r以一个经营周期T为基准),设资金成本为CC,库存积压时间为t,积压经营周期数为n,则有n=t/T,在第n个经营周期内库存占用价值为V*r*(1+r)n-1,n=1,2,3…,所以得:。

因为库存投资资金成本最终是以货币进行直接进行计量的,所以仍然归入“保管”功能中的“现金费用”项,新建物流成本核算模型的计算公式(1)仍然成立。

参考文献

[1]黄中鼎.现代物流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5,89,118,119,155,186-187,232-255,247,290.

[2]连桂兰.如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孙元欣.供应链管理原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22-247.

[4]夏春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64-218,203.

物流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研究 篇8

在管理方面, 企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化设计, 致使内部物流缺乏有效衔接, 限制了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产品多样性的需求, 加大了与产量无关的物流费用。而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中, 没有核算物流成本的专门项目, 致使物流成本核算缺乏财务标准, 责任主体不清, 从而使得许多物流费用的管理处于失控状态, 成本费用信息失真, 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物流服务水平的下降, 甚至造成决策失误。

二、作业成本法及其适用性、优点

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 , 是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 (服务) 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 是以作业为中心, 通过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算, 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 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作业消耗资源, 产品消耗作业”, 资源应该通过资源动因分配给作业形成作业成本, 而作业成本应通过作业动因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

资源———>作业中心———>成本核算对象

资源动因作业动因

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性:制造费用在产品总成本中的比例较高, 产品个性化、多样化要求较强。因为作业成本法能够满足现代企业对物流及物流成本管理和核算的要求, 所以具有普适性。

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点:首先, 它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导致的成本信息失真问题, 适应现代制造环境的变化, 精确了企业成本的核算。在该法下, 各项费用是按照作业进行汇集和分配, 作业是企业在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程序或环节, 通过对复杂的物流过程进行分解, 划分作业中心, 再计算单位作业成本, 进而准确地核算各项作业的成本。其次, 它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可被广泛地应用到预算管理、生产管理、客户盈利能力分析等诸多方面, 上升为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的、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作业成本管理。再次, 它有利于业绩评价与考核。在企业中, 如保管部门并非承担物流成本的部门, 但仓储费用中就包括积压的库存费用,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就无法合理划分这些费用, 而作业成本法则可以有效地归集成本、明确各部门的责任。

三、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物流中的应用

1. 作业、资源及作业动因、资源动因的确定

第一, 划分作业中心, 作业是企业使投入转变为产出的活动, 依据环节设定作业。如, 采购作业可划分为:订货、验收、入库等作业;配送作业可划分为:装卸、挑选、包装、配送等。第二, 确认企业物流系统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剔除与作业无关的资源, 而将工资、福利费、水电费、折旧费、修理费等作为作业所耗费的资源。第三, 确认资源动因, 并将资源分配到作业, 将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第四, 确认成本动因, 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 归集产品成本。

2. 企业可以拟设物流成本核算科目

在不打破现有会计核算体系的情况下, 可将散落在众多会计账户中的与物流相关的支出, 设置为二级或三级科目。例如, 可以在“原材料”下设置“物流成本”、“物流管理费用”、“物流财务费用”等。还可在二级科目下设“销售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废弃物流回收成本”等三级科目进行归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物流成本从产品成本中剥离, 有助于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这样会计核算方法可以更好地配合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而这种结合使得企业成本的核算更为精准。企业可根据自身对成本信息管理的实际需要, 选择会计科目的设置级别及明细科目。企业通过分析物流作业动因, 掌握引起物流成本的因素, 通过分析作业成本的归属, 了解该作业的效率, 消除不增值作业, 改进低效率的物流作业以控制成本整合相似作业, 使得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的信息促使企业, 集中精力在利润率高的产品 (服务) 和顾客上战略的高度管理物流。

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局限性及改进建议

尽管作业成本法有着上述种种优点, 但其在具体实施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 在产品多样化时, 成本动因会很多, 过于分散的作业中心会增加获得成本信息的难度和工作量, 企业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第二, 容易产生消除一切非增值作业的误导。例如, 存货的存储、分类、整理等作业符合非增值作业的判断标准, 但是却不能被消除。尽管它们并没有增加传递给顾客的价值, 但它们却不可或缺。第三, 作业成本法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会计、管理人员做出标准之外的职业判断, 同时也需要其他部门支持与配合, 这样才能有效收集成本作业法核算所需数据。第四, 对企业资源的要求较高。改革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重构物流作业流程还有培训员工, 都需要消耗企业大量的资源。第五, 新方法的实施要承担机会成本, 管理当局为了规避这些风险, 出于短期行为而规避使用新方法。

企业应在结合作业成本法和传统会计核算方法时, 需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不同程度的应用作业成本法。在应用时, 应该将其作为一种管理思想, 而不局限于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开发针对企业自身状况的专属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员工培训, 完善制度建设。需要整个企业员工的力量, 建立相应的制度明确职责, 确保的成本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成本管理的严谨性。

摘要: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制造业环境的变化, 本文通过阐述该法的基本原理, 分析其在我国企业中运用的适应性和优势, 提出其在应用中的建设思路、问题及解决方法, 以供企业参考。

关键词:物流成本,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

参考文献

[1]周凌云:谈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的应用[J].财会月刊, 2007, 8

[2]吴君民吕点曾一栋: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制度设计[J].财会通讯, 2007, 11

物流成本视角下物流地产发展研究 篇9

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0%,而发达国家一般才占10%左右。如果物流成本降低1至2个百分点,将带来大约2000亿元的社会效益。全国政协委员、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指出,服务于区域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相对缺乏是导致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物流地产就是根据顾客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地点,建成相关物流设施后,再转租给客户,比如制造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现代物流地产的范畴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仓库、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物流业务的不动产载体。

我国已成为世界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已经达到极限,为了提升利润,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提升整体效益。在这个大前提下,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为物流的产业化和专业化带来了契机。物流需求的增加,必然导致对符合国际标准的物流设施需求的增加。

2 物流地产在降低物流成本中的作用

中国仓储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45.3%的企业面临物流成本过高的压力,这是由于物流企业多数是由传统的仓储企业转变而来。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原始和单一,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落后等原因,导致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而物流地产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成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1 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物流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本

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公司,物流设施占企业固定成本比例高。如果依托物流地产商,企业选择租赁物流设施,可以满足企业快速增长的需求。相反,如果企业自己投资物流设施,固定资产成本增加,可能因为对长期市场的发展缺乏预期而增加资本的压力。企业如果有资金,应投放在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上。作为物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提升他们的物流管理能力,降低物流成本。

2.2 提供高效的物流设施,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指出,71%的企业认为现有的仓储设施存在数量不足、不符合客户的特定要求、技术装置落后、运行成本过高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现有物流设施急需引入新的物流地产商对其进行整合和改造,如增加立体仓、保温仓等,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开发出基于商品出入库的库房管理系统,对商品数量的出入库及库存状态进行有效管理,使客户产品仓储的残损率控制在极小范围之内,从而减少企业的物流运营成本。

2.3 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物流用地成本

据统计,物流园区空置率已经高达60%左右,势必导致土地利用率降低,增加物流用地成本。这是因为当地没有客户需求,如果政府与地产商联合开发物流园区,那么一定可以按照当地主要产业特征,制定相关的物流园区规划,使得物流园区的利用率达到最大,从而降低物流用地成本。

2.4 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降低物流管理成本

物流地产能将地产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通过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汇集,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为了帮助客户实现不断增加的财务目标,物流地产商一般采用收购的方式,把客户拥有的物流设施购买回来,将其重新改造后,根据长期业务关系签订租约。专业的设计、专业的客户资源、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模式,既保证了物流地产设施的先进性、使用和管理的统一性,又有效地保证了物流企业的利益,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管理效率。

3 物流地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物流地产模式的价值就在于更有效地帮助客户(物流企业)管理资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虽然,物流地产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的优势已经凸现,但仍面临不少问题。

3.1 用地过程中的违规现象

物流地产项目大多位于中心城市的郊区和边缘地带,土地价格原本就比中心区便宜,而且房地产大幅圈地,地价自然更加便宜,这就使得一些地产商利用对物流项目的优惠政策钻空子。如打着物流的名义跑马圈地、炒卖物流土地资源,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河南郑州香江物流园,承办该项目的香江集团打着发展物流业的旗号,以每亩不足10万元、低于同等地价两倍的优惠价格得到了一块物流用地,但第一期工程并没有建为物流园区,而是建成了小商品市场,第二期工程还未开工,该集团就拿着出卖一期工程房产的钱款走人了。

3.2 盲目开发的现象普遍

各类主体受廉价土地吸引,纷纷进入物流地产业。潜在的巨大利益驱动了各地物流地产项目的快速上马,以中国物流园区空置率高达60%来说,缺乏对物流地产的前期策划和论证,导致了物流地产战略定位不准确、规划不充分,造成了物流地产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对如前期客源压力、运作模式压力、回收期比较长以及市场风险等风险估计不足。

3.3 国内的物流地产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中国物流市场高度分散,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存在,从而导致较高的物流成本。与普洛斯相比,国内物流地产开发呈现点状布局,远未形成一定规模的物流地产网络。物流地产是一个利润率比较低的行业,只有不断布点,形成一定规模的仓储网络后,才能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收益率。

4 促进物流地产健康发展的建议

物流地产将地产资源与其他资源整合,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因此,物流地产成为城市物流体系的强力辅助,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物流效率。

4.1 国家要有统一规划

物流产业发展的合理布局,是发达国家早已高度重视的问题。25年来日本在全国22个城市中建设了24个流通基地,将运输、集散、中转、储存、配送、租赁、定货、销售、售后服务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物流设施的利用效率,降低了物流运营成本。德国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基地(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我国的物流地产建设与发展可以借鉴欧美、日本等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区域产业集群特色,制定出符合区域特征的物流地产规划。

4.2 各地政府引导招商与物流地产相匹配

许多(地方)政府还没有意识到物流其实也涉及到一个房地产开发的问题。由此造成的情况是,虽然政府也在开发物流园,却并没有能够很好地与工业区、工业园的发展配合,创造协同效应。因此,政府在引进物流地产时,要于当地生产力布局、交通条件、用地规模等相适应。同时相对城区住宅及商业用地而言,物流地产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利润率低,因此各地政府为了吸引有实力的资金进入该领域,应给予足够的政策倾斜。

4.3 监管物流地产土地的使用环节

由于土地价格便宜,一些地产开发商开始涌向位于交通要道的物流用地。因此,政府一定要合理把握土地的出让环节,监管土地的使用效率,避免地产商让仓库变身商业或者住宅项目,空置用地等待价格上涨后再倒手转让获利这些不正常的现象出现。

4.4 提高房地产商进入物流地产的风险意识

一些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物流基地或物流园区,他们片面追求政绩,以低地价来吸引开发商,有一些开发商简单地认为低地价是大馅饼,而强吞下去,最终消化不了。也有的想先占领土地后变土地的“性质”(就是由工业用地变为物流用地,再由物流用地变为建筑用地或其它用地)。这些多是企业的一厢情愿或投机行为,其投资风险之大不言而喻。

4.5 以“客户需求”为目的,进行物流地产开发

物流地产和商业、住宅地产不一样,这里没有暴利,追求的是一种缓慢而稳定的利润回报。而这其中,需要承担很大的空置率风险。因此必须拥有强大的客户资源才能保持物流地产赢利。

4.6 加强物流地产商的管理能力

物流地产经营除租金收入外,还有营运收入。物流地产的开发商不仅仅是建几栋标准化厂房,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为进驻企业提供横跨整个生产供应链的全套服务,包括设计研发、物流运输、生产制造、人才培训、信息技术等全方位的管理服务。

5 结论与展望

分解物流作业成本 篇10

经过一系列的考察, 赵传佳希望鸿运公司能够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核算, 解决目前公司在物流成本核算上存在的问题。同时, 还能解决将物流成本分摊到不同部门而产生的问题, 能够清楚表述承担相应的物流成本的部门所能控制和降低的物流费用。

作业成本法简单可以描述为, 生产产品时需要进行工作, 而在工作过程中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这样, 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产品这个界限, 而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 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池”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

作业步骤

赵传佳将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鸿运公司的物流成本, 分为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 物流资源表明了物流作业所消耗的成本源泉。包装这一项作业, 要消耗一定的包装材料、包装人员的劳动, 也会对包装机器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 这些材料、人员劳动、机器等就是这个作业顺利进行的资源。在会计核算中, 物流资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 (如采购人员的工资成本) 、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 (如广告费用) 。

赵传佳清楚, 当一项资源只服务于一种作业时, 分配成本到作业就比较简单;当一项资源服务于多个作业时, 就必须通过资源动因来把资源的消耗恰当地分配给相应的作业。

而且在分析和确定资源时, 有时候需要把一些会计账目和预算科目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资源库, 在成本核算的同时, 进行预算的控制。

另外, 需要分析和确定公司物流系统中涉及的各个作业。由于作业是工作的各个单位, 公司作业类型和数量会随着生产产品不同而不同。因为物流作业是一个使投入转换为产出的活动, 它是一些紧密联系的业务集合, 因此, 赵传佳依据物流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给作业后就形成各个物流作业成本库。

在分析和确定作业的过程中, 赵传佳将服务和作业的各个环节分开, 作为计算作业成本和评价作业效果的基础, 这个过程把组织的活动分解成一个个易理解的基本作业。作业不一定正好与组织的传统职能部门一致, 有时候, 作业是跨部门的, 有时候一个部门就完成多项作业, 公司相关物流作业如表1所示。

由于鸿运公司的作业有大有小, 在确认作业时必须对作业进行必要的分解和整合。赵传佳在分解和整合的过程中, 以“高内聚、低耦合”为原则。“高内聚”是指一项作业里的基本操作都是与完成作业相关的, 如果一个作业中包含了不相关的操作, 就应该把它分解出去。“低耦合”指的是各项作业之间相对独立, 一项作业的完成不需要另一项作业的协助, 当然, 如果两项作业有前后继起的关系除外。

确定物流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作业成本分配的归属, 鸿运公司的成本对象有:产品、服务、批次、客户、销售渠道、销售地域等。

赵传佳分析了物流过程后, 认为公司的作业成本常依据作业动因在三个层次分配给成本对象:单位水平层、批量层及产品维持层。

由于不同层次上的作业成本随着不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如单位水平上的作业成本与生产和销售的数量成正比 (如装卸、运输) , 而批量层上的作业成本取决于批数 (如报关申报、订单处理) , 产品维持层上的作业成本就与客户、销售渠道、销售地域直接相关。

赵传佳继续分析资源动因, 建立作业成本库。由于继续作业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 资源动因便是分配资源耗费给各个作业形成作业库的依据, 它在资源的耗费和作业成本库间建立起一个因果关系。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 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表2显示了仓储过程中的资源动因以及相关的资源和作业。

在会计核算上, 建立一个作业成本库, 记录分配给各个作业的资源数量以及金额, 为下一步分析作业动因、分配成本至成本对象做准备。

物流服务成本 篇11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物流企业 成本控制

0 引言

物流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而实现这一利润源泉的关键是降低物流企业成本。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成为物流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准确核算和有效控制物流企业成本成为物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据测算,社会物流成本与GDP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或可以带来40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1],可以说物流企业节约的成本就是物流科学创造的新价值,这种新价值被物流企业和客户所共享。

1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其应用于物流企业的可行性分析

1.1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产品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与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2],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制度.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并不偶然。当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包括制造成本法、变动成本法、责任成本制度等)受到了先进制造技术和适时制生产系统的强烈冲击,在技术进步、适时制(just-in-time production system,简称JIT)、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

作业成本法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①作业消耗资源;②产品消耗作业。根据这样的前提,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Cost Driver)分别设置作业成本库(Cost Pool,也称作业成本池),再分别以各成本计算对象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然后分别汇总各成本计算对象的作业总成本。

1.2 应用于物流企业的可行性分析

①物流企业的间接费用主要是指除直接用于产品服务以外的一切其他费用,如产品储存成本和销售成本等。在物流企业的成本构成结构中,间接费用不仅所占比例高,而且涉及范围广。例如在运输环节,如果将服务合同或者客户作为成本计算的对象,则运输人员的驾驶费用、车辆消耗的燃油成本、汽车保养费以及餐饮费用等均属于间接费用。这一特点就与作业成本使用的条件相一致。另外,受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很多物流环节的费用支出如水电费和物业管理费等不能直接归入人工费和材料费的范围。这也为作业成本法的适用提供了可行性。

②物流企业的服务具有批量小和服务对象多样化的特点。物流企业不是生产加工企业,主要为客户提供服务,它的产品是无形的。基于这一特点,相比其他物质生产企业,物流企业没有明确的人工和资料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是以物流合同或客户作为成本计算标准。物流企业的成本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间接费。作为物流企业产品的物质载体,物流合同因为本身的灵活性和互异性特点,决定了而作业成本法在其应用中的优越性。

③物流流程的可分性。整个物流流程可具体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其中存储环节还可以分为装卸、运送、加工等。这就验证了物流企业使用成本分析法的可行性。

作业成本法在传统成本方法的基础上做了一定调整,它明确了成本消耗和生产活动的联系,可以有效地分析出无效成本,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型的成本计算法,它以作业为中心,要求生产经营者做出正确选择,舍掉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投入,迫使企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2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模型构建及应用模式

2.1 模型构建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系统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企业价值链、作业链的实际构成构建作业平台;其次,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成本管理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基本理论为支撑,构建数据处理平台;最后根据信息需求构建二维成本信息平台。该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2.2 应用模式

结合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特点和物流企业的类型和运作情况,可将成本控制的应用模式分为三个层面:

一是物流企业各项服务方式的成本计算,它作为应用模式的核心层面,有其独特的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地得出不同产品的成本,及时分析和研究,从而有效控制物流企业的成本。

二是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明确各物流服务成本的基础上,通过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以减少成产投入,提高前期成本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三是物流企业的定价环节。物流企业通过成本分析和市场分析,综合比较之后完成产品定价。通常情况下,物流企业的定价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布定价方式;一种是综合定价方式。二者都是通过成本计算法得出的服务产品的成本信息。

应用模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作业成本,是物流企业降低成本、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3 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控制

物流企业通过控制作业成本,定义各个流程中的业务以及成本核算的对象,在了解各项业务的成本动因后,再将成本分配至各核算对象,进行逐一比较后,明确盈利情况。在此过程中,通过改进物流作业流程,对各个步骤和环节进行重组,能有效地减少资金投入,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物流企业作业成本的实际优化和控制,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非增值作业的成本节约;二是物流作业改进。其中,非增值物流作业成本节约是指通过持续改善,逐步消除一些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它是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控制的关键,以提高作业效率为目的,减少开支。而作业改进则是在综合物流环节的基础上,以增强物流作业效果为目的。

3.1 非增值作业成本优化

非增值成本节约首先要明确整个作业流程,并计算大概成本。计算完成后,再通过逐一对比和分析,找出这些无效成本,进一步进行控制和压缩。

3.2 物流作业改进

非增值物流是以增强作业效果为目的,受种种因素制约,各作业成本要想同时降低至最小值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就要通过优化重组,达到降低消耗减少开支的目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整合物流作业流程,降低物流成本。物流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以增值最大化为导向,寻求竞争优势,找出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物流整合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商品移动、储存等物流作业或者流通信息的有效整合,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进而提高服务水准。物流企业通过规范细节,免除了选择物流作业方案的麻烦,有效减少了流通流程,缩短了物流运程。

②树立物流作业成本标杆。在评估作业成本控制绩效时,将最低的物流作业成本作为标杆,有助于物流企业确认改进物流作业成本的机会。在一个物流企业中,将执行同一物流作业的不同部门进行比较,由执行即定物流作业成本最低的部门来制定标准,这样其他部门就有了一个要达到的目标,而且做得最好的部门还能与其他部门交流经验。为确保这种方法有效,物流企业有必要使各个物流部门之间的物流作业产出量保持一致,可以采用作业率、单位作业产出成本、单位过程产出的作业产出量来衡量作业业绩并找出最佳执行者。

③实现物流作业分享。物流企业为了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将成本管理的目标渗透到作业层次。在此过程中,企业作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对整个作业链进行管理与控制,通过优化重组,将服务产品的总成本额降至最低。

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而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是动态的,处于不断循环之中。传统的物流成本控制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求。随着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业成本法在控制物流企业成本方面的优势已越发明显,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4 结论与展望

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为指导思想,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统一对待,将成本的计算范围进一步扩大,使最终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其中,作业是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也是计算的核心,产品成本和服务成本的总和是全部作业。作业成本法以其独有优势,逐渐适应了一些间接费用在成本结构比重较大的企业的需求,而物流企业就是如此。

综上所述,随着对物流企业的流程研究的逐步深入,以及企业对降低成本的迫切需求,作业成本法就成了最佳选择。物流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有效地提高了资金利用率,有利于通过成本管理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庞锦.我国物流成本分析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3,

08:66-67.

[2]陈良才.成本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288.

[3]张珂.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3,20:41-43.

[4]曹慧,朱俊莹,王燕.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2012(01).

[5]田松.改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策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1).

[6]王贤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6(05).

自营物流成本辨析 篇12

自营物流是指生产及流通企业自备仓库、运输车队等物流设施, 在内部设立物流管理部门统一企业物流运作。初期的自营物流主要是满足自我物流服务, 即制造业或流通业企业建立规模比较小的仓库和运输设施, 以解决企业自身的物流服务之需。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把闲置的物流资源服务于其他制造、流通企业或者消费者服务机构。初期的自营物流服务未能为企业的增值做出贡献, 多数情况属物流服务方便, 基本上停留在为企业主营业务的辅助地位上。但是, 从我国的企业现状来看, 许多自营物流企业初期是解决企业业务为主, 主要解决本企业的主营物流服务, 逐步发展成综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因此某些物流企业也还是从属于某流通业或制造业集团公司的。如海尔、沃尔玛等, 也有的是产业资本投资建立的物流如:广州安泰达物流有限公司是由中远物流、科龙、小天鹅三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但其主要业务还是以科龙、小天鹅的家电为主。因此说自营物流就是传统物流就显得太简单化了, 其实自营业务本身的内容在不断拓展中, 并且还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及优势该如何发挥并随着业务的展开而带入第三方物流业态中。

这样就必须对所谓的自营物流要区别对待, 认真分析。相当多的自营物流的确规模较小, 应对企业自身应急使用的运输、存储等物流服务等, 少数企业开始走上第三方综合物流的轨道。

二、自营物流利弊分析

其一, 有利于作业成本控制。物流作业与生产过程有些显著不同的地方就是, 作业过程非常清晰, 有利于展开作业成本管理, 比如订单处理、入库管理、货物检验、出库管理等等, 有利于企业充分掌握详尽成本控制的一手资料, 如作业的有效性分析、作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作业是否增值, 从而可以从多个不同的作业中选择最佳作业以达到作业成本最低, 这样就把物流的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如果整个物流过程全部外包给他企业, 则成本控制的手法相对惟一, 那就是外包价格, 而外包价格的控制则生产、流通本企业单方面就能够掌握。

其二, 有利于降低市场成本。对于生产、流通企业而言, 初期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物流公司, 则很难掌握顾客对本企业的第一手需求信息, 比如哪些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好恶, 哪些年龄层、那个区域对本企业哪些产品感兴趣, 顾客还需生产、流通本企业产品做何改进, 有何要求等等, 都可以直接通过物流业务获取情报,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型生产和流通企业如格力电器、苏宁电器等企业快马加鞭承建自己的物流公司, 并更进一步发展成集团控股的利润考核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因为有些信息更是企业花钱也难买的。

其三, 便于满足特殊客户要求。由于弹性生产体系在许多企业得到应用并进一步发展, 使少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和多频度物流要求的顾客越来越多, 企业须在配送安排上综合成本进行考虑。通常对于短期高成本的客户, 往往会拒绝, 但有些短期性高成本顾客, 却有可能是长期的大客户, 因此会有一些特殊的订单要求, 此时的自营物流就可充分发挥作用, 当然代价就是短期成本很高。

其四, 减少中间成本。有些企业的自建销售渠道和物流渠道过程的建设是同步的, 并且在物流环节上运输、搬运、装卸、保管等环节如果是同一物流运营商, 则势必会减少中间的交易环节费用, 提升配送效率, 若分包给若干家物流商, 则需进一步精打细算。

其五, 增加了固定成本投资。生产、流通企业为了自营物流, 就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仓库、车辆的成本投入, 在企业主营还未做大及资金有限时会影响企业对主营业务方面的投入。

其六, 业务量不足时物流管理效率低。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 物流部门只是企业的一个后勤服务部门, 物流活动是为主营业务服务的。因此在规模还未提升的情况下, 物流配送的效率非常低, 如空驶回程、空车前往拉货等非效率成本非常高。这将增加企业总的成本费用, 使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下降。

其七, 物流成本核算不准确。会计准则无物流成本核算的规定, 加之许多自营物流的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 企业仍无法计算出准确的企业物流成本, 也影响了各部门的业绩考评。

三、自营物流低成本战略条件分析

其一, 市场分析。由于物流行业是完全竞争的行业, 也是一个成本递增的行业, 不断有新的企业加入这个行业, 也就不断会引起所有企业的平均成本的上升。新进入的企业与现有企业争夺稀缺资源, 由此引致价格的抬升。新旧企业的竞争会引发企业其他成本的竞争, 如信息处理成本、绿色环保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这些已经开始在物流业竞争中中露出端倪了。

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对于生产、流通企业而言是物流业务的需求者, 其实就是互相竞争的两种物流服务提供商, 生产、流通企业自建物流必须要有相当的投入, 这些固定成本的投入必须全部消化本企业的物流业务。自营物流的优势是企业自身的信息充分把握, 无需承担业务承揽及交易费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8年12月公布的2008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中工业、批发零售业企业情况中物流业务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物流费用支出增幅提高, 在2009的调查中得到的结果是物流业务量增加明显, 物流业务收入增长较快, 但是物流业务成本增长快于物流收入增长。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 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7.1%, 增幅高于物流业务收入2.8个百分点。其中, 装卸搬运业务成本增长46.5%, 也说明目前的中间交易、转接环节过程花费过多。

其间的配送安排处理就是自营物流与外包物流的成本竞争, 比如如何利用运输工具的有机衔接来实现从生产、流通企业到消费者之间的空间位移, 运用运输工具的标准化及管理的统一化来减少货物的周转过程的费用以及可能的损失, 并节约时间成本。从综合效率及科学合理的角度来看未来在第三方物流上将胜出一筹。那种只要有几辆车就可以开物流公司的做法在竞争社会里已经不现实了, 因为渠道、网店的成本投入已经为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筑起了高壁垒。

而据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全国物流需求状况调查显示, 有43%的生产企业从事自营物流, 36%的生产企业物流管理采取第三方物流和自营物流的混合模式, 而把物流全部交给第三方的生产企业却只有21%。可见生产、流通企业的自营物流仍然占据着相当的比例。这种现象还可能持续。这是企业根据市场细分及对自己定位后的本能体现, 未必是科学分析后的企业行为, 这也说明我国的物流合理化过程还有巨大的潜力。

其二, 成本分析。营物流还是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在许多物流成本实例分析中对显性成本和部分隐性成本的分析尚不够深入, 由于现代企业中还存在其他隐性成本以及成本的企业经营过程中仍然会发生变化, 必须时刻关注成本。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 固定成本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 而这些固定成本的消化有赖于相当规模的产品销售量来维持或分摊的, 理论上这就是经营杠杆的效用。

所谓经营杠杆对企业的利润影响是:销售量的一个微小的变动可以导致利润的较大的变动。由于现代企业的成本已经不仅仅是生产成本那么简单, 影响利润的还有庞大的销售渠道等成本, 这些也属固定成本, 而在某些情况下物流渠道与销售渠道是并行、甚至是同一的情况下, 就完全可以采用自营物流, 而减少中间交易成本、转运成本和信息成本等等。

但是一旦企业采用自营物流方式时, 就必须明确因为固定成本增加, 原有的企业盈亏平衡点将被抬高, 这就需要由一定的业务量来维持。每当成本投入或者说增加固定成本是就会有对业务量的新的要求。因此在分析物流成本时尽量细分成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并明确物流总成本之和最低才是成本控制的要诀, 而不是某一项成本最低。通常我们把物流总成本认定为有以下几部分构成:运输成本 (含固定、变动) +库存成本 (含固定、变动) +订单处理成本+机会成本 (货物占用资金的利息) +装卸、搬运等物流中间业务成本及非效率成本+客户服务成本及非增值业务成本。因此, 进行物流成本分析时切不可仅仅只针对某一具体业务成本进行控制, 需全面考虑。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生产、流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报价无法把握, 对于生产、流通企业而言, 此报价是否合理比较迷茫。这是目前物流成本核算依然处于比较混沌的状况, 虽说我国也制定了GB/T 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 并于2007年公布。时过三年,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局限, 该核算办法对于多数企业而言还比较陌生, 企业财务人员目前依然无法直接从财务会计准则中获得有关物流成本的信息, 比如运送费会直接加入材料费用和销售商品中或者直接作为销售费用中等等, 使得物流企业与生产、流通企业对于物流成本核算的结果都不是十分明了。这也是为什么物流企业随着业务量的增加, 其物流成本增速更大或者说物流成本控制不力的原因之一。普及物流成本核算方法还是会有个漫长的过程。

四、自营物流选择

综上所述, 自营物流如果要得到维持或进一步发展, 必须清楚分析目前成本状况处于何种竞争程度。首先, 自营物流所在生产或流通企业的业务量如何, 是否能够补偿足够多的固定成本的投入, 其次, 许多隐性成本能否显性化、定量化处理, 比如信息获取成本、保险成本、社会责任成本、质量成本甚至风险资本成本。第三也是关键的一点, 物流成本一定要明确且正确地核算出来。最后要考虑的是物流业务的增值性, 即考虑物流服务的综合性, 物流服务的综合性就是要求物流公司必须承担除运输、仓储、搬运等常规物流以外的业务, 如订单处理、报关、报检、配送、集装箱拼柜、国际货代、物流规划和技术咨询等服务, 才能是真正的后勤服务 (Logistic) , 从而走出传统物流 (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束缚。

因此, 自营物流是物流服务发展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自营物流若能够把生产、流通企业的综合后勤服务全部承担下来, 则生产、流通企业的主营得以更加专一, 第三方物流无疑是物流业务承接的最终方向, 但是这是一条比较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并且第三方物流本身还有许多不同模式。综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否取代或承接全部的物流业务, 关系到物流企业的增值利润, 这期间就是自营物流和综合物流的反复博弈的过程。博弈的武器无疑就是成本。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8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2009年2月。

上一篇: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下一篇:小井眼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