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与成本

2024-10-07

功能与成本(精选10篇)

功能与成本 篇1

一、产品功能成本决策概述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对于当今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是指将产品的功能 (产品所担负的职能或所起的作用) 与成本 (为获得一定的产品功能必须付出的费用) 对比, 寻找降低产品成本途径的管理活动 (孙茂竹, 《管理会计学》, 2012) 。通常情况下, 改进产品设计将大大降低产品成本, 近年来电子技术产品如电脑、手机、电视等的功能全面改进及价格大幅下降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管理会计中, 与产品功能成本决策紧密相关的另一个术语是“产品价值工程”。价值工程, 也称价值分析, 是研究如何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 可靠地实现对象 (产品、作业或服务等) 的必要功能, 而致力于功能分析的一种有组织的技术经济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百度百科) 。产品功能成本决策正是管理者利用价值工程的思想, 在提高产品功能或降低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来提高产品价值。

二、产品价值工程分析

价值工程概念的提出源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L.D.迈尔斯,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提出了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功能的概念。此后, 价值工程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产品研究开发、工业生产、企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管价值工程以其显著的优点被广泛青睐, 但其理论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价值工程中所谓的价值是指产出量与投入量的比值, 并未考虑顾客的态度。而产品是服务于客户的, 其对于事物的根本态度决定着产品的价值。因此在产品价值工程中考虑顾客因素十分关键。

(一) 产品价值新探

在产品价值工程中, 产品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价值 (V) =功能 (F) /成本 (C)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得出:功能与价值成正比, 成本与价值成反比。因此要提高产品的价值有两条途径, 一是提高产品功能, 二是降低产品成本。然而产品的功能评价不仅取决于它自身的作用, 更取决于顾客认知, 不同偏好的顾客对产品功能评价显然不同。因此, 单纯地将产品价值通过投入量 (成本) 与产出量 (设计者所评价的系统功能) 的比值来确定似乎不太合理。

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个产品的期望不同, 因此产品的价值不仅与自身的功能有关, 与顾客的偏好和感知也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将产品功能和价值之间的关系用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性价比”来描述。拿手机来说, 喜欢玩游戏的人更看重手机的运行内存、核心数、流畅度等等, 而喜欢用手机看电影或者拍照的人则更注重手机屏幕大小、分辨率以及像素等参数;女生更看重手机外表的美观, 男生则一般更侧重实用性。由于偏好的不同会使得顾客在评价产品价值时赋予不同功能相应的权重, 因此, 得出的产品价值会因人而异。

下面是选取的京东网上商城100位顾客对于红极一时的苹果手机经典款iphone4s的评价: (见表1)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对于同样一款手机, 顾客的体验和评价都是不一样的, 这也验证了我们之前所说的产品的价值或者说性价比与顾客的偏好相关。在此, 我们设用户偏好 (描述顾客对产品第i个定功能的偏爱程度) 为αi, 产品的各个功能评分依次为βi, 产品成本为C, 且α1+α2+……αn=1。因此我们可以将产品价值工程中的公式:价值 (V) =功能 (F) /成本 (C) 化为:

在调查了不同用户对产品功能评价之后, 我们可以将偏好相似 (如对于手机用户来说都很看重手机拍照功能, 或者说对系统运行流畅程度要求很高) 的用户分到同一组, 测出其对该产品的各个功能赋予的权重, 从而计算出基于顾客角度的产品价值。这样, 每类偏好相似的顾客可以称为一个目标客户群。下面, 就需要企业改进产品的功能设计来满足不同目标客户群的需求。

(二) 产品功能创新

由上面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不同用户对于产品的某个功能的评价不相同。拿上面提到的i Phone4s来说, 有的用户认为其系统很好, 运行流畅, 而有的用户却觉得一般甚至很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不同用户对产品功能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喜欢经常玩大型游戏的人对手机系统的要求肯定比很少玩或者不玩游戏的人高得多。这就导致了前者对其系统的不满意和后者对系统的好评。然而人无完人, 产品也一样, 没有哪款产品是能完全满足每个人的要求的, 即使能满足, 成本也是巨大的, 那么相应的, 价格也是很多人所不能接受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针对不同的目标客户群设计不同突出功能的产品来迎合其需求。此时, 进行产品功能创新, 既能保证产品满足用户需求, 还能维持甚至降低产品成本, 以提高产品价值。在这个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唯有不断创新才是企业生存的王道, 百年手机品牌诺基亚的衰败是给了世人一个很好地警示。

要对产品进行功能创新首先要发现问题。在产品功能成本决策中, 由于企业目标是降低产品成本以提高产品价值, 因此它强调功能创新从产量大、结构复杂、零部件多、投产期长、原设计问题较多或者成本高并较畅销的产品中选取。但是在对其进行功能改进或创新时必须从顾客的功能需求出发, 从功能市场去寻找潜在功能需求, 然后和现有产品所能实现的功能相比较, 从而准确找到创新点。在前面的产品价值分析中我们已经将顾客按照偏好或需求分成了不同的客户群, 因此, 企业在找到创新点后, 便可根据不同客户群的特点设计不同突出功能的产品。

企业进行产品功能创新还需考虑产品功能创新的有效性, 而判断产品功能有效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是企业本身, 也不是市场, 而是消费者。在进行功能创新以满足不同偏好的顾客时, 必须保证新的产品与原产品或者其他系列的产品有显著差异, 不同偏好的顾客对产品功能差异的认知决定了他们是否接受该创新产品。如果产品的功能差异化效果不明显, 从而在消费者心中被原有产品或其他产品的功能所同化, 是不会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

三、基于价值工程的产品定价决策

企业要想成功推出一款产品, 除了进行产品功能创新, 突出该产品的个性化功能以外, 产品的定价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成功与否。如今, 很多企业在设计一款产品时都会推出一个系列, 系列产品的设计相似, 但突出的功能不一样, 以此来取悦不同偏好的用户。很多行业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示例, 如化妆品行业各个品牌推出的美白系列、保湿系列、防晒系列等等, 都充分体现了产品功能个性化, 差异化的特点。由于同系列的不同产品的价格不同, 因此, 顾客在购买产品时会充分比较同系列的不同产品的功能、价格等等, 以此来确定其在自己心中的“性价比”。很多情况下, 顾客权衡之后觉得某个产品“性价比”不高, 但是自己却最需要那款产品, 这就很容易导致顾客买了也不满意或者转向其他品牌的替代产品, 这对企业是一大损失。那么如何对不同突出功能的同系列的不同产品来进行定价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延伸的价值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延伸的价值公式中:

式中的价值是相对产品成本而言的, 是站在生产商的角度来看的。我们将上式中的成本替换成产品价格, 公式就变成了:

这样计算出来的产品价值便可看成是基于顾客角度的产品价值, 也就是其眼中所谓的“性价比”。企业在对同系列的产品进行定价时, 对同系列产品制定的价格要使得他们在其目标顾客群眼中的产品价值相当, 这样, 便能够很好地保证不同偏好的顾客对不同产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因此, 企业在进行产品功能创新的同时, 结合产品价值工程进行产品定价能较好地保证产品的顾客满意度, 留住现有客户并发掘潜在顾客, 从而提高销售量。产品功能成本决策结合产品定价决策应用于企业的短期经营决策中将对企业生产经营大有裨益。

摘要:产品功能成本决策是基于产品的功能和成本来评价产品的价值, 通过降低成本或者改善功能来提高产品价值的一种短期经营决策方法。然而产品是依赖于消费者而存在的, 由于不同消费者对相同产品的功能侧重不尽相同, 对其的感知价值也不一样, 因此, 企业在对产品进行功能创新、确定产品价值并制定合适价格时必须考虑顾客的偏好。本文首先将介绍产品功能成本决策, 由此对产品价值工程中的价值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和完善, 推导出基于顾客角度的价值计算公式, 并得出基于产品功能成本决策的新的定价决策, 阐明产品功能创新和系列产品定价决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功能成本决策,价值工程,功能创新,定价决策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光贵.管理会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圻.中国式蓝海战略—产品功能创新战略及其竞争力评价[M].科学出版社.2007

[3]庞叶涛、杨年.产品价值与顾客需求层次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 2007 (7)

功能与成本 篇2

经济分析法学认为,每一个有理性的人在选择一定的行为方式时都会坚持三个原则:第一,投入较少原则;第二,一举两得原则;第三,成功率较高原则。

这一从常识中提升的理论告诉我们,人是天生的经济人,他选择什么、放弃什么,都会本能地进行一番成本与收益的盘算。那种完全超越现实功利、一味追求未来理想的行为在任何社会都只能是少数人的行为,绝大多数人还是怎么方便、便宜就怎么来。

就说人治与法治吧,自然经济社会之所以流行人治、排斥法治,是因为那时的人们感到人治比法治省钱、省力;商品(市场)经济社会之所以推崇法治、否定人治,是因为人们感到法治成本比人治成本低,既方便又安全。

在自然经济社会,尽管也有法律、法庭和法官,但由于没有电话、电报、传真等现代通讯手段,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老百姓打一场官司跋山涉水,从穷乡僻壤步行到城里,耗时费力,破财不计其数,应酬不胜其苦。相反,若是让族长、绅士等出面裁决是非,则省时省力,免受不少破财劳累之苦。在这种情况下,凭什么让老百姓去选择法治而不选择人治呢?

而在市场经济社会,人们不再是聚族而居,而是哪里有利润就往哪里跑,现代媒体和交通工具又能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至零,选择统一性的法律作为交易规则,要比应付自然经济社会千姿百态的地域性风俗习惯方便;选择司法程序来解决纠纷,要比千辛万苦地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熟人的调解迅捷;选择国家强制力来捍卫自己的权益,要比私力解决更省力、有利。因此,人们感到选择法治的成本低于人治,自然要告别人治。

一些宣传法治的人往往着眼于法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但却忽略了寻常百姓是否接受法治,并非基于什么抽象的正义、公平,而是具体的一笔账,付出是多少,收益又如何,值不值得。如果诉讼成本让人感到难以承受,那么当事人情愿私了,“不蒸包子蒸(争)口气”的人毕竟是少数。

由于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的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个阶层的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各不相同,法治与人治的成本与收益对每一个人来说,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要想使所有的人都接受法治,在所有的地区都实现法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是一段漫长的路程。电影《被告山杠爷》上映之后,有的观众在《文汇报》上提出质疑:不管山杠爷的手段如何,从客观效果来看,那个偏僻的山村被山杠爷管得井井有条,计划生育搞得好,社会治安搞得好,生产年年有进步,尊老爱幼,民风淳朴。法律不顾这样的客观事实,只抓住山杠爷让一泼妇游街、导致泼妇羞愤自尽一事,把山杠爷投进大牢,那么,法治还要不要最终以社会实践、客观效果为检验尺度?这样的质疑并非毫无道理。在那些穷乡僻壤,究竟是法治行得通,还是人治行得通,实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些地方的乡镇领导总是努力让一些家资殷实,略有“泼皮”气息的人当村干部?无非是这些人办事有实力,弥补了政府执法成本不足的缺陷。还有,《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为什么一开始不惧艰辛地向司法机关“讨个说法”,但当最后村长被实施治安拘留处罚之后,秋菊却又困惑不解,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她要讨的“说法”。这是因为,秋菊很清楚,她得到的这一“收益”抵不过她将要付出的成本:她还要和村长一家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然而这次村长被拘留,将导致两家结成世仇,怨怨相报何时了,人间征战几时休?秋菊愿付出这样高的成本吗?

两年前,我参观西南一个穷困地区的监狱时,问一个还算老实巴交的犯人在狱中感觉如何,他讲道:“比我在家里好多了,在这里有吃有穿,还多少能挣点钱,但在家乡吃穿难保,分文不得。我已给我弟弟写信了,让他也想办法来这里蹲几年。”听了这段话,我不由愤激地向监狱长说:与其让他在这里蹲几年,还不如让他在乡里多游几次街!

法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的产物,法治是“奢侈品”。要想实现法治,一定要让法治的成本低于人治!

浅析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 篇3

摘 要 医院实行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是医院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行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必然结果。无疑成本核算是适应当前医院竞争发展、完善补偿机制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成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从强化医院内部管理、改革内部运行机制入手,来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效益水平,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创新。

关键词 医院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成本核算是一种代表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管理方法,对资源的利用、效益、成本指标进行综合合理评价。实施医院成本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浪费,使得院领导对全院、各科主任对本科室的资产状况、收入、成本费用等情况有了清楚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能千方百计节约成本开支、维护、保修机器设备,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医院就能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增收节支,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使有限的资金、资产、人才资源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地位。

二、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内涵

医院成本核算是借助计算机手段运用财务会计方法将其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成本水平,并利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加以控制和考核,从而为医院经营管理服务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医院成本管理是指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

成本核算是基础,在成本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科室成本核算又是成本核算的重点。

三、成本核算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根据核算对象的不同,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病种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我院成本核算主要以科室、床日和诊次为核算对象。

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将医院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的过程。

我院主要以科室成本核算为主,每个科室都有一名兼职的成本核算员。他们按照规定的统计要求将支出直接或分配归属到本科室,形成本科室的成本,再上报给财计科负责成本核算的专职核算员。专职核算员将各科室成本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类科室。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再将医疗辅助类科室成本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采用人员比例、业务量、收入、占用资产、面积等,分摊后形成门诊、住院临床类科室的成本。

诊次和床日成本核算是以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对科室成本进一步分摊到门急诊人次、住院床日中,计算出诊次成本、床日成本。

四、实行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准备工作

(一)构建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组织体系

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医院和各部门、各科室以及职工三方面的切身利益,为了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多个职能部门协力合作的成本核算管理组织体系。成立院级领导负责的成本核算小组,由院长任组长、财务科负责组织协调全院科室、部门、牵头着手进行操作并在财务科设立专职核算人员。医院每一成本核算单元各设立一名兼职成本核算员,并根据要求定期向财务部门报送相关的成本核算信息。这样形成就一个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职工,从行政后勤到临床医技部门全院全员互相配合的成本核算系统。

(二)树立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经营理念

规范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涉及医院全方位和全过程。可以说是面广量大,仅靠单个部门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协同工作。要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进行动员,向职工宣传实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做好思想工作,让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增强全院职工的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建立健全各项成本核算的规章制度,使成本核算制度逐级扩大和深入。

(三)进行人员培训,培养管理人才

要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队伍。要有计划、有层次开展。加强对医院各级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核算统计人员成本核算与管理知识的培训。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理论学习,熟悉和掌握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制度要求和核算方法。建立起一支知晓经济管理常识、办事公正、责任心强、严谨高效的成本核算与管理队伍。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体系,确保成本核算数据准确

规范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撐,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实质上是一个数据信息的加工厂,即将医疗活动中产生的管理指标、评价指标及活化劳动、物化劳动、成本核算方法等信息,进行量化并以数据库的形式纳入程序进行加工整理,提供适合不同经济管理者需求的决策数据。按照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引进成熟的成本核算软件,实现科室成本向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的深入,同时将预算、绩效分配、考核、本量利分析等纳入到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体系中,以达到规范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目的。

五、夯实基础,确保成本信息质量,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要保证成本信息的质量,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准备工作要做得好,医院的基础管理水平要跟得上。我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夯实基础。

(一)清产核资,摸清资产状况

对全院各科室进行全面清查、进行财产物资登记,包括资产清查、价值确认和资产核实等内容。这样摸清医院总资产及科室分布状况;同时对当前使用中的房屋、设备进行现价测定,从原始成本到重置价值进行分析,合理确定年限及折旧率。

(二)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

原始记录是按照规定的格式,对医院医疗活动中的具体医疗业务所作的最初记载,是反映医院经济活动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是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消耗定额和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依据。由此可见,建立健全严密科学的原始记录制度,提供完整、真实的成本信息,对于医院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医院应根据全面反映医疗活动和满足成本核算的要求,制定记载不同内容的原始记录规范。如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而储存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药品、办公用品、其他材料等物资,都要准确、及时地登记原始资料,以保证成本核算数字真实可靠,为成本核算和其他管理提供原始记录。

(三)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充分挖掘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和专兼职管理员,落实了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各自的职责与分工。

3.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我院细化了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变动调拨、报废转让及档案管理等环节的管理及审批流程。

4.引进大型医疗设备事先要经过严格测算,实地考察。确定可行了再慎重购进,避免浪费。

5.加强固定资产使用及保养维护工作,降低维修成本。 固定资产实行定期保养制度,对小故障及时维修,避免大故障发生,从而大大降低维修费用。

(四)健立库存物资管理制度

1.确定科学合理的物资储备定额

医院要保证正常医疗活动开展就必须储备一定量的库存物资、药品材料、低值易耗品等。但这些物资数量大就会占用很多资金,加大管理的困难。要与供应商协调好,利用现代物流及时配送物资。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备定额,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成本。

2.实行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医院采药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保证采购物资发挥最大效益,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杜绝购销中的不正之风。降低物资进价成本,以充分发挥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3.加强库存物资的保管工作

将医院的库存物资依据其重要程度、价值大小或者资金占用等标准分为三大类。对高价值库存应作为管理的重点,实行重点控制、严格管理。而对中、低价值库存采取一般管理。做好库存物资的核算工作,做到账物相符;做好保管保养工作,避免损坏、变形;定期盘点库存,查看保质期等,实行先进先出,以免因报废而发生浪费。

4.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和领退制度

医院对开展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材料物资的增减变化,除了要进行价值核算外,还要应用实物计量单位进行数量核算。计量工作是进行数量核算的依据。如果没有准确的计量,就不能提供准确的材料物资的数量变化资料,无法进行成本核算,也不能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医疗活动中材料物资增减、出入库都要建立健全的验收制度、领退手续。均应填制相应的凭证,办理审批手续,并严格进行计量和验收。加强消耗性材料的出入库管理,物资入库单除由会计与保管签字外,还必须由采购人和验收人签字,加强采购人和验收人的责任。各科室领用物资,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必须经科主任或护士长签字,报分管院长审批后方可领用。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剩余物资要及时退库,或结转下期继续使用,以免造成积压浪费。

(五)完善内部服务计量,制定内部劳务价格

供应室、洗衣间等辅助科室有自己的成本费用和独立生产的物品及提供的劳务,但只限于向医院内部其他科室实行成本转移。所以我们建立了工作量登记制度,根据工作量的难易及复杂程度确定各服务之间的系数关系,据此计算各受益科室的折合工作量,为辅助科室成本分摊提供依据。

六、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费用

(一)加强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

在医院管理中应及时掌握医院现金流量,分析医院投资、融资对经济运行情况产生的影响、评价医院的偿债能力、支付能力以及资金的需求量。要善于将货币资金投入成本效益较好的项目,保持适当的负债率,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率,从而加快医院发展的步伐。

出纳人员与银行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对帐,定期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并及时清理未达帐项,确保门诊、住院收入及时入户。

加强对往来款项的管理,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及时收回应收款项,并做好对帐工作,杜绝呆帐。

(二)加强管理费用的管理

实行目标定额管理,对公务费、交通工具消耗、业务招待费等管理费用的控制落到实处。尽量减少不必要、不合理的开支。

鼓励医院食堂、洗衣房、供应室、水电维修等后勤部门在对内搞好保障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经营,争取创收,以减少非生产性成本。

我院通过成本核算与管理找出了医疗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降低了成本,挖掘了潜力,加强了对科室的考核和成本控制,充分认识到了成本核算与管理在改善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总之,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可以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更全面精确的经济数据,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在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医院更快更好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寿义主编.成本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宋常主编.成本会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创新产品设计中功能与成本的协调 篇4

笔者认为, 企业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 以用户所需的功能为出发点, 在创新产品的设计阶段, 运用成本形成的动因来分析企业开发设计产品的合理性, 调节产品功能与成本的关系, 力求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合理的功能, 从而为企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提供有利条件。

一、过度消费导向下的创新产品设计

对于消费者来说, 以最低的价格购买必要的 (商品) 功能, 是其在市场上的理性行为, 以此理念进行消费, 则消费者最佳的消费方式应为:以最低价格, 购买到满足需求的基本功能。然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商品的实用功能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消费商品基本功能的价值正逐渐地转移到其它价值中去, 人们越来越看重商品的品位功能, 也就是商品的外观功能和象征功能 (其通过非审美的社会心理过程实现, 以贵重感、尊敬感、地位感、稀缺性、纪念性为目标) 。因此, 创新产品在设计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据有关研究统计, 无论是从专利申请量还是授权量上看, 外观设计这项指标的比重已越来越大。这说明商家已看透消费者这种过度消费的特殊心理 (向世人展示个人无穷尽的消费能力) , 甚至有时候他们会不计成本地消费基本功能以外的东西。

二、创新产品中功能与成本的关系

消费者的过度消费给商家提供了许多机会。他们想方设法在产品的外观和综合功能上大做文章, 甚至把同类商品几乎所有的功能都汇集在一个商品上, 以无限度的抬高商品价格。但是, 其价格抬高的同时, 成本也在抬高。这种产品的创新点主要来自于技术转移后的消化吸收, 即使是外观上的创新, 也只是重复使用已有技术。这使企业很难获得率先创新应得的超额回报, 甚至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 从而降低市场竞争力, 最终发展空间受限。

然而, 在通常情况下, 产品成本中的固定制造费用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而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材料成本, 在业务量一定的情况下, 往往会随着产品功能参数的提高而接近同比例变化。因此, 我们在满足用户需求而提高产品功能的同时, 生产成本的增加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一味地降低成本就要牺牲产品的某些功能, 从而失去一定量的客户, 最终影响企业利润。当然, 片面追求高功能、高质量也有可能导致不计工本、脱离用户需求的现象。因此, 企业应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 调整产品功能与成本的比例关系, 提高创新产品的绩效成果。

三、创新产品设计中功能与成本的协调机制

基于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 创新产品的设计阶段是协调功能与成本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 不以降低研究开发费用为目的, 而应研制出适应市场需求、功能比较齐全但又不过剩的产品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 再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消费成本及社会成本。

1. 设计阶段中的控制方法

在创新产品的设计阶段, 强调用户所需功能的同时, 加强对产品生产成本的控制是必须的。因此, 我们应以用户所需的产品功能作为着眼点, 以功能作为企业间接费用分配的基础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虽然产品成本主要发生在生产制造阶段, 但产品生产成本的70%~80%是由产品设计阶段决定的, 设计上的不合理和错误, 将会造成巨大浪费。所以在这一阶段中, 一是要进行产品功能设计;二是要运用成本形成的动因来分析企业开发设计产品的合理性和完善性, 即以产品功能为对象, 在一定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下, 运用技术经济方法确定目标成本, 再由对目标成本的分析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即成本动因) , 最后依据这一阶段工作所提供的数据来判断产品成本中哪些费用是必需的, 能为最终产品增加价值;哪些为非必要功能, 需予以舍弃。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分析对象。若企业同时设计生产多种产品, 一般应选择市场前景好、结构复杂、预计成本高的产品。 (2) 对产品进行功能分析, 计算功能评价系数。首先, 将产品按零部件进行分解, 分析确定各零部件的作用或有无功能重复。然后, 分析该零部件是否必需, 其功能能否由其它零部件替代。最后, 根据各零部件在产品中所起的作用, 对其功能进行打分, 根据各零部件的功能得分在功能总分中的比重, 计算出各零部件的功能评价系数。 (3) 对产品进行成本分析。根据设计图纸和工艺方案估算产品成本和各零部件的成本, 根据各零部件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 计算出各零部件成本系数。 (4) 计算产品中各零部件的价值系数, 对其进行评价。价值系数计算公式:价值系数=功能评价系数/成本系数。零部件的价值系数等于或接近于1为最佳。若系数大于1, 说明其有重要功能, 但所选材质不好或加工精度不够;若小于1, 说明其材质过好或加工精度过高, 应选择更廉价的材料;若系数接近于0, 则应考虑其功能能否被其它零部件所替代。因此, 降低设计成本的重点应放在价值系数小于1的零部件上。 (5) 测算各零部件的目标成本, 计算成本降低幅度。各零部件的目标成本=产品目标成本×零部件功能评价系数;将其与设计成本相比较, 测算各零部件的成本降低目标。即:成本降低幅度=[ (功能系数÷成本系数) ×产品目标成本]﹣设计成本。通过上述方法, 我们可以消除新产品中不必要的功能和过剩功能, 为企业在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2. 生产阶段中的控制方法

一旦经营者确定了最佳的设计方案, 企业的目标就会转向生产经营过程。这一阶段的成本主要是制造成本。实施过程中, 对于创新产品, 其生产工艺很可能也是新的, 这样, 就要对工序设计进行不断地改进。其主要方法是: (1) 明确生产步骤, 确定每一步骤的作业成本, 确保不影响各个步骤所实现的目标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资源耗费, 同时为工程再造提供必要的财务依据; (2) 明确改进的可能性, 确定改进重点, 并做出必要变更; (3) 重新计算收入, 并与成本配比。另外, 在这一协调活动中, 直接费用应直接归属到产品中, 然后, 通过每一步骤的作业再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产品上去。实际上就是对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及时的动态分析。

3. 营销与使用过程的控制方法

当产品转入销售市场后, 在运用适当的宣传手段的同时, 一定要加强追踪控制力度, 并通过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达到降低使用成本的目的, 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信誉, 进一步扩大企业的销售额, 最终提高企业的收益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许多产品的使用成本远远超过其生产成本, 比如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可以建立业绩考核指标, 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 或运用与生产过程同样的方法, 准确计量使用成本, 优化作业链。虽然有些使用成本企业难以控制和准确计算, 但是企业只要真正站在尽量减少企业资源消耗和用户利益的立场上, 许多使用成本还是可以计算或估算的, 如产品的能源消耗等。

功能与成本 篇5

一、战略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cost driver)是指引起产品成本发生的原因。这些原因构成了成本的决定性因素(determinant)。由于各个的经营状况不同,其成本的因素也会不同。到底什么是影响企业成本的最重要的因素呢?对于传统的管理而言,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即产量就是唯一重要的成本动因。这是与传统的制造业下,直接材料与直接人工占制造成本较大比重的情况相联系的。随着新制造环境的出现,产品的成本性态发生了改变,使得传统成本对成本信息的扭曲越来越严重,导致了作业成本法的诞生。在作业成本法下,许多过去不被重视的各种作业计量尺度如材料移动次数、定单数量、准备次数等都被看作成本动因。但无论是产量,还是材料移动次数等都是作为客观的被动的成本动因用于成本,可以把它们称之为作业性成本动因。事实上,如果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影响成本的因素的话就会发现,比作业性成本动因对成本影响更大的因素委实不少,这就是本文所要阐述的战略成本动因。

所谓战略成本动因是指从战略上对企业的产品成本产生影响的因素。与前述作业性成本动因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

(1)与企业的战略密切相连,如企业的规模、整合程度等。

(2)它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更长期、更持久、更深远。

(3)与作业性成本动因相比,这些动因的形成与改变均较为困难。

战略成本动因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structural cost driver)与执行性成本动因(executional cost driver)。由于这些成本动因在成本计算中常不予考虑,因此常常被传统的成本管理所忽视。这样,成本动因就可以按其对成本影响的程度划分为战略成本动因和战术成本动因,两类成本动因分别从基础结构和作业程序两方面影响企业的成本姿势(cost position),并为企业改变其成本地位提供了能动的选择。对成本这样和划分,就能从经营战略的意义上作出成本决策,为我国企业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

二、结构性成本动因与成本决策

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基础经济结构如长期投资等相关的成本动因。其形成常需要较长时间;而且一经确定往往很难变动;同时,这些因素往往发生在生产开始之前。因此必须慎重行事,在支出前进行充分评估与分析。另外,这些因素既决定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也会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经营等方面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结构性成本动因的选择可以决定企业的成本态势。结构性成本动因主要有:

(一)规模经济: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在价值链活动规模较大时,活动的效率提高或活动成本因可分摊于较大规模的业务量而使单位成本降低。几乎每一主要价值活动都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规模经济对企业价值活动成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规模经济使企业可以不同的方式或更高的效率进行更大范围的活动。

(2)规模经济的更大销量增加了分摊无形成本如广告费用和科研费用的能力。

(3)规模经济使支持该活动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或间接费用的增长低于其扩大的比例。不过,企业规模的扩大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当这种负面影响超过规模扩大所带来的正面效益时,便会导致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在不同的价值活动和不同的产业中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对于有的价值活动而言,世界性规模可以带来效率的提高或成本的降低,而对于其它一些价值活动来说,影响其成本的最显著的因素可能是全国规模、地区规模、工厂规模、项目规模、生产线规模甚或是每个定单的规模。对于不同的企业,对其最有利的规模类型是不同的。企业应该选择敏感性最强的规模类型充分发挥其规模优势。

(二)整合程度:上述规模经济与水平一体化相关联,而整合程度指的是垂直一体化程度。整合(integrate)是指企业为了为自己所负责的业务领域更广泛更直接,在本企业业务流中向两端延伸至直接销售、零部件内制和原材料提供等。

的纵向整合程度会对成本产生。整合程度的提高可能带来效率的提高或成本的降低。主要表现在:

(1)它可避免使用市场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如采购费用和销售费用。

(2)它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附加值。相当于把供应商或销售商的利润转移到企业内部。

(3)整合可使企业减少对供应商的依赖程度,是确保稳定供求的一种重要手段。

(4)整合可以带来联合作业的性,就象钢材生产如果直接从炼铁工序运送到工艺加工中不需重新加热的道理一样。

(5)整合可能带来各种无形资源的积累。包括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情报和售后各方面的情报来源的确保、支配力和影响力的确立和技术知识的积蓄等。

(6)建立专卖店及其送货政策,可减少假冒伪劣商品对企业的冲击。

加强整合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然而,整合并非总是带来成本的降低,在许多情况下其结果可能正好相反,因为

(1)整合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

(2)整合会造成企业组织弹性的降低,容易丧失灵活性;

(3)整合也许会带来成本的提高;

(4)整合程度过高可能形成企业与供应商或客户的.关系冷淡乃至恶化的情况而不利于企业的。

资产重组与企业购并是我国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了解整合这一结构性成本动因正好可以使企业在购并决策过程中充分地考虑整合对于企业产品成本产生的长期影响。企业必须详细评估整合的优点和缺点,视实际情况决定各价值活动整合的程度。企业既可以选择整合的策略,也可以选择解除整合的竞争策略,而解除整合的策略往往被企业领导者所忽视。当整合的自制成本已高于外购成本,影响了企业灵活选择竞争策略时,可以考虑降低现在的整合程度或解除整合。

(三)(learning)与溢出:企业价值链活动可以经过学习的过程提高作业效率从而使成本下降。通过学习降低成本的因素有:

(1)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用户信息的反馈对企业的作用。表现为根据市场的反映改善产品的设计,提高优质品率。

(2)通过逐步改善厂房布置、生产排程、作业进度降低成本。

(3)通过工人活动量的累积使劳动熟练程度提高。

(4)通过对同业和外部专家顾问的学习而不断改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学习的作用因时而异,因而企业的学习策略而不同。首先,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的企业其学习效应会有很大区别。学习的效应在企业刚建立时会表现突出,而在企业发展非常成熟的阶段可能不太明显。其次,对于价格敏感性较强的行业,学习的作用会更为显著。另外,学习还存一个溢出的。即学习的成果可能通过咨询顾问、新闻媒体、前雇员和供应商等渠道从一个企业流到另一个企业。

(四)地理位置:企业的地理位置可以若干种方式影响成本。主要表现在:

(1)由于工资水平和税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差异,影响了企业的工资成本和纳税支出。

(2)企业所处环境的便利程度及可利用的基础设施的状况都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3)企业所处气候、文化、观念等人文环境,不仅影响了产品的需求,而且影响了企业经营的观念和方式。

(4)地理位置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的流入。处于拥有优越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和较高的生活水平城市的企业往往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5)地理位置对营运成本有重要的影响。相对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商的地理位置是影响购货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相对买方的地理位置会影响企业的促销成本和销售成本如运费。

由于地理位置对几乎所有价值活动成本均有影响,所以要求企业在进行厂址店址的选择、或商布局活动中慎重行事。企业也可以利用这一成本动因作为取得成本领先优势的策略。企业利用地址位置之一成本动因改善其成本地位的策略可以是重新设定各种活动的地点。

(五)技术:技术是影响企业成本的又一重要因素,任何企业都涉及到大量技术,技术包含于企业的每一价值活动中,它对成本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方面,它可以独立于其它成本动因作用于成本;另一方面,它还可通过改变或影响其它成本动因间接地影响成本。技术的采用可能降低也可能提高成本。只有那些企业能保持其成本领先地位的技术变革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成本优势。技术变革并非总能降低成本。首先,技术的开发或引用本身需支付较高的成本。其次,技术变革可能带来较大的风险。在技术革新迅速、产品日新月异的行业,技术的先行采用者可能因过早行动而面临所引用技术迅速被淘汰而又无力更新技术的窘境。

针对技术这一成本动因,的战略主要涉及两大:

(1)采用何技术?企业应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持久性成本优势的技术,技术革新的成本必需与得到的利益相平衡。

(2)在所采用的技术中寻求领导地位,还是采取技术追随的战略?若此项技术竞争对手无法仿效或企业创新的速度能超过竞争对手模仿的速度,则技术领先能够持久,企业可以采取技术领导的战略。

三、执行性成本动因与成本决策

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企业作业程序的成本动因。它是在结构性成本动因决定以后才成立的。而且这些成本动因多属非量化的成本动因,其它成本的因企业而异。这些动因若能执行成功,则能降低成本,反之则会使成本提高。执行性成本动因主要有:

(一)生产能力运用模式:生产能力运用模式主要通过固定成本影响企业的成本水平。由于固定成本在相关的范围内不随产量的增加而改变,当企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提高,产量上升时,单位产品所分担的固定成本相对较少,从而引起企业单位成本的降低。对于固定成本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而言,生产能力运用模式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产量的上升会带来单位成本的明显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提高并不总是意味着企业效率的改善。有的企业产量提高而销量不变会造成成本降低的假象。因为产量提高所引起的固定成本的分摊基础扩大造成了单位成本的下降,而这部分被分摊的固定成本实际上全部转入了库存。这是我国一些企业产品滞销而仍存在利润的原因之一。所以生产能力利用率的提高应以产销一致为前提。

(二)联系:所谓联系,是指各种价值活动之间彼此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内部联系;另一类是企业与供应商(上游)、客户(下游)间的垂直联系。

1、企业内部联系。企业内部各种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遍布整个价值链。例如基本生产和维修活动的联系、生产作业和内部后勤的联系、广告和直接上门推销之间的联系、品质控制与售后服务之间的联系。针对相互联系的活动,企业可以采取协调(coordination)和最优化(optimum)两种策略来提高效率或降低成本。所谓协调,是指通过改善企业内部各车间、各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使活动间配合融洽,信息充分沟通,从而整体的作业效率最高。例如,改善生产和采购协调可以降低库存。最优化则是通过工作流程的重整和工作品质的提高,使工作效率提高,进而降低成本。

2、垂直联系:垂直联系反映的是企业活动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主要是供应商的产品设计特征、服务、质量保证程序、产品运送程序和定单处理程序等。这些联系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

例如:

(1)供应商供料的频率和及时性会影响企业的库存。

(2)供应商原料的包装方式会影响企业的原料处理成本。

(3)供应商的生产技术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开发成本。改善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常常会使对方都获得降低成本的良好机会,如供应商将大批的巧克力用液体形式而不是十磅重的的条块形式交货可以减少糖果商重新融化巧克力块的工艺成本,同时,供应商也避免了将巧克力制成条块式和包装的费用。但这种协调必须由上下游厂商通力合作才能实现。

同样的,企业与下游销售之间的联系也会影响其成本结构。例如:

(1)销售渠道仓库的位置会影响企业的运输费用。

(2)销售渠道的搬运技术和产品处理技术会影响企业的包装成本。

(3)销售渠道推销或促销活动可能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正如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一样,与销售渠道的联系同样可以为企业和下游销售渠道提供同时降低成本的机会。但是,有时候为了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必须要求销售渠道提高某些成本。若降低的成本超过销售渠道提高的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给销售渠道支付补偿的作法。

(三)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不同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管理的范围应是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的每一名员工都要承担质量责任。全面质量管理的宗旨是以最少的质量成本获得最优的产品质量。并且最低的质量成本可以在缺点为零时达到,因为对错误的纠正成本是递减的,所以总成本会保持下降的趋势,直至最后的差错被消除。故全面质量管理的改进总是能降低成本,对于质量成本较高的企业来说,全面质量管理会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能给企业带来降低成本的重大机会。

这项成本动因要求企业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从企业的整个范围,设计、生产过程的各阶段着手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真正做到优质高效。

(四)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企业的行动是众多具体个人行动的总和。企业各部门的每一名员工都与成本直接相关,只有依靠全体员工的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企业才能将成本置于真正的控制中,才能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对成本的具体中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显性的成本,如物耗高,设备利用率低,废品率高。另一方面是隐性的成本,例如人员不团结,职工情绪低落,对企业漠不关心。

传统的成本管理可计量的、按照成本核算制度的成本为核心,以物治人,成本管理则要求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治物,充分组织和动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对企业投入的向心力,从而达到充分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

上述两种战略成本动因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对于结构性成本动因而言,并不是程度越高越好,而是存在一个适度的。比如说:企业的规模应适应其的需要而越大越好;整合程度也非越高越好。但对于执行性成本动因而言,一般认为程度越高越好,例如,应尽量加强和鼓励员工的全面参与,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而且就企业而言,执行性成本动因的越多,将越有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

功能与成本 篇6

随着软件测试逐渐从软件开发过程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软件过程,对软件测试的成本估算的研究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早期的软件开发模型认为软件测试仅仅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这种认识造成了软件规模估算方法缺乏对软件测试规模估算的研究。估算偏低造成了软件测试不充分,测试时间仓促;估算偏高又会造成投资浪费。在软件测试工作开展以前,恰当地估算软件测试的规模及成本,为软件测试项目分配合适的人力资源及测试时间,将使软件产品的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目前,软件测试规模及成本的估算研究和应用还比较少,相比较而言,软件规模及成本的估算方法可谓种类繁多,主要的软件规模度量方式有代码行、功能点及其扩展方式、对象点以及用例点,以及软件成本估算模型COCOMO 81、COCOMO II模型等。

1 软件功能测试成本分析

影响软件功能测试核心成本的要素包括两个方面:被测系统的功能规模和测试效率。软件功能测试规模与软件的功能规模密切相关,在估算出软件的功能规模后,考虑对软件功能测试规模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用其对软件的功能规模进行处理,得到软件的功能测试规模。对功能测试规模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功能复杂性、用户重要性、使用频度、可复用程度。在对软件功能测试规模有一个预估之后,考虑影响测试成本的另一个因素:测试效率。对测试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一些方面:项目先例性、团队凝聚力、风险控制能力、测试工具、文档完整性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软件测试成本的计算方法及其模型,即可得到软件功能测试的成本。

2 软件功能测试成本估算模型

本节提出了软件功能测试成本估算模型STCEM(Software testing cost estimation model),模型分别对软件功能测试的规模以及影响软件测试的效率进行了估算及定义,并基于算法估算模型,给出估算公式,以此得到软件功能测试的估算成本,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STCEM利用Mark II方法估算软件规模,利用规模调整因子进行修正,得到功能测试规模,并结合项目的效率因子,最终得出软件功能测试成本。

2.1 估算软件规模(FP)

软件规模是测试规模的直接决定因素,在各种软件规模的估算方法中,功能点分析法由于其突出的特点在近年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典型的方法包括IFPUG方法、Mark II方法等,IFPUG方法比较复杂,Mark II方法基于逻辑事物进行功能点分析,相对比较简单,无需对组件的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并且可以直接对逻辑事物进行规模因子调整,获得功能测试点。本模型中采用Mark II方法方法来估算软件的规模。

2.2 定义规模因子(SF)

在计算出每一个逻辑事务Lj的功能规模FP后,从测试角度出发,考虑会对功能测试规模产生影响的因素,如功能复杂性、用户重要性、使用频度、可复用程度,定义为规模因子SF,通过其对功能点进行调整,得到每一个逻辑事务的测试点。各规模因子的定义为:

· 功能复杂性(FC) 从模块输入输出元素数量的角度度量;

· 用户重要性(UI) 相比其他模块,用户认为某一模块的重要程度;

· 使用频度(UF) 某模块被用户使用的频率以及使用该模块的用户规模;

· 可复用程度(RD) 测试的复用与否。

其中可复用程度根据是否复用取值分别为0.7(可复用)和1(不可复用),功能复杂性、用户重要性、使用频度分为低、中、高等级,取值由表1 所示。

在对功能复杂性、用户重要性、使用频度、可复用程度进行定义之后,每一逻辑事物Lj的规模因子SFj采用公式进行计算:

SFj=[(FCj+UΙj+UFj)÷15]×RDj(1)

其中,公式中的数值15为各规模因子取等级为“中”时对应的取值之和。

2.3 计算测试规模(TP)

为每一个逻辑事务Lj估算出功能规模及定义其规模因子之后,可以利用公式得到该逻辑事物的功能测试规模,计算公式为:

TPj=FPj×SFj (2)

被测系统总的功能测试规模为各逻辑事务功能测试规模之和:

ΤΡ=ΤΡj(3)

2.4 定义效率因子(CF)

对测试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项目先例性、团队凝聚力、风险控制能力、测试工具、文档完整性等,定义如下:

· 项目先例性(Pp) 对于测试项目的新奇程度。需考虑因素:对软件测试目标有组织级的理解、对类似软件系统的测试工作经验;

· 团队凝聚力(Ga) 项目相关人员适应他人的能力及意愿,团队内部的沟通渠道及频繁程度,团队为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的条件;

· 风险控制能力(Rc) 项目组识别风险、控制及预防风险的能力,以及风险的危险程度;

· 测试工具(Tt) 功能测试工具是否被使用及使用的程度;

· 文档完整性(Di) 开发小组提供的文档的完整程度及质量。

各效率因子等级分别为低、中、高,取值定义由表2 所示。

总效率因子的计算公式为:

CF=Pp×Ga×Rc×Tt×Di=∏ CFi (4)

2.5 计算测试成本

测试总成本通常包括计划和管理成本、测试准备成本、测试核心成本、测试后成本。各种成本占软件测试总成本的比例根据测试阶段,测试类型不同而不同,并且,针对不同的测试组织,所占比例也可能不同。一般的,测试的核心成本会占到总成本的70-80%,计划和管理成本占10%左右,准备成本占5%左右,测试后成本根据是否包括回归测试部分占到总成本的5-15%左右。

在估算出软件功能测试的规模并定义了影响测试成本的效率因子后,采用基于算法模型的通用形式计算功能测试的核心成本。

基于算法模型的基本思想是:找到软件工作量的各种成本影响因子,判定它对工作量所产生影响的程度是可加的、乘数的还是指数的,其通用形式为:

PM=A×(∑Size)∑B×∏ EM (5)

其中,PM为工作量,通常表示为人月;A为校准因子;Size为对工作量呈可加性影响的软件模块的功能尺寸的度量;B为对工作量呈指数或非线性影响的比例因子;EM为影响软件开发工作量的工作量乘数。

基于算法模型的通用形式,功能测试核心成本的估算公式定义为:

PD=a×TPb×∏ CFi=a×(∑FPj×SFj)b×∏ CFi (6)

其中PD为工作量,以人日为单位(一个人日为8个小时,一个人月通常为22个人日);ab为常量参数;TP为功能测试规模;FPj为某一逻辑处理事务的功能点;SFj为该逻辑事物的规模因子;CFi为效率因子。

根据测试核心成本所占测试总成本的比例,相应可计算测试总成本:

PDt=PD÷p (7)

其中PDt为测试总成本,PD为测试核心成本,p为测试核心成本占测试总成本的比例。

在公式(6)中,ab为常量参数,SFjCFi为变化因子,取值在模型中定义。为了使各参数取值更贴近自身情况,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历史经验数据对abSFjCFi进行校准。由于在模型中,SFj取值分散于各个逻辑事务中,如对其进行校准工作量巨大,所以,只对abCFi等参数进行校准,校准模型采用常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某测试机构基于有限的项目经验数据对相关参数校准的结果为:a =6.23,b=0.46,CFi的校准值由表3所示。

带入参数校准值后的测试核心成本估算公式为:

PD=6.23×TP0.46×∏ CFi (8)

3 应用案例

软件功能测试成本估算模型STCEM在某第三方测试机构多个项目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节以某培训系统测试项目为例,利用STCEM进行了成本估算,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分析。测试启动时,该软件的开发以及内部测试已经完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以及用户手册。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培训信息浏览、培训课程、网上作业、交流论坛、个人信息、管理员界面。该系统为B/S架构,规模为中小型,测试类型为功能测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未使用到测试工具,符合功能测试成本估算模型的特点。

3.1 估算测试规模

首先,使用Mark II功能点法估算被测系统的软件规模。经过估算,软件的规模约为208个功能点,具体如表4所示。

对每一个逻辑事务定义规模因子等级,赋予相应等级的取值,得到该项目测试点数约为186个,具体如表5所示。

3.2 定义效率因子

通过对该项目的分析,将其效率因子“项目先例性(Pp)”、“团队凝聚力(Ga)”、“风险控制能力(Rc)”、“测试工具(Tt)”和“文档完整性(Di)”分别定义为:“高”、“中”、“高”、“中”和“低”,得到效率因子定义由表6所示。

总的效率因子为:

CF=Pp×Ga×Rc×Tt×Di=1.054 (9)

3.3 计算测试成本

TPCF值代入公式(8)得:

PD=6.23×TP0.46×CF=6.23×1860.46×1.054=72.66 (10)

即该测试项目的核心成本为72.66人日。

由于该项目将对发现的缺陷进行回归测试,根据经验将测试核心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设为75%,代入公式(7):

PDt=PD÷p=PD÷75%=96.88 (11)

即该项目的测试成本估计为96.88人日。

3.4 结果评估

项目采用STCEM预估的工作量为96.88个人日,而实际项目由4个人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也就是约132个人日,预估的工作量偏差为26.6%。对偏差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首先风险控制方面,预估中对项目风险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估,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部分风险发生后的排除造成额外的时间延迟。其次,预估中认为项目小组成员均有比较高的项目经验,实际情况是项目小组在项目开始后作了一次调整,由一名新毕业的学生代替了一名具有较丰富经验的测试人员,造成了一定的测试进度滞后。

4 总 结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软件功能测试成本估算模型STCEM,该模型分别对软件功能测试的规模、影响软件测试的效率进行了定义,得到功能测试核心成本及总成本。文中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初步校准,给出了相应参数的取值。实践证明估算模型STCEM对测试工作的开展及测试计划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由于历史经验数据有限,对模型中参数的校准可能不够准确,因此,需要长时间积累项目数据,持续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校准。同时,模型中的规模因子以及效率因子也需要随着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发展作进一步的调整和补充。

参考文献

[1]杨根兴,蔡立志,陈昊鹏,等.软件质量保证、测试与评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李明树,何梅,杨达,等.软件成本估算方法及应用[J].软件学报,2007,18(4):776-795.

[3]ISO/IEC.20926,IFPUG4.1 Function point counting practices manual[R].2002.

[4]ISO/IEC.20968,Software engineering—Mk II Function Point Analy-sis—Counting Practices Manual[R].2002.

[5]李帜,林立新,曹亚波,等.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功能点分析方法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功能与成本 篇7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商只有开发和生产满足消费者各种功能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取得好的效益。而功能的实现总是要花费相应的成本。如果产商过分重视产品结构、性能、质量、外观等功能(Function,F)方面的要求,必然会造成生产成本(Cost,C)的上升,消费者为此承担的价格成本也就相应提高,而较高的价格又会影响产品销量,最终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若产商基于控制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采用较保守的技术、较低质量的原材料,又往往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要求。低功能的产品在拥有价格优势的同时,也丧失了自身的吸引力,也就无法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所以,高的产品功能往往预示着高的成本,而低的成本消耗又往往无法保证产品必要功能的实现。产品功能和成本似乎总是对立地出现。那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最佳的配比关系?在满足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是否存在最优成本?在既定的成本基础上,产品最大功能将如何实现?对此,价值工程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和求证思路。

1 价值工程基本思想概述

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是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用以分析如何以最少的成本实现产品必要功能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即通过功能分析,明确对象的必要功能,然后设法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该必要功能,并剔除产品过剩质量,消除不必要功能,以降低不必要成本,达到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的目的[1]。

VE涉及三个要素:价值、功能和成本。价值(V)是一种评价比值,以产品的效用(功能F)和为获得这种效用而投入资源(成本C)的比例来评价价值的大小。用公式表示为:产品价值=产品功能/产品成本,即V=F/C。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价值与功能成正比,与费用成反比;功能越高费用越低,价值也越大,据此不难得出,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主要有以下五种途径(如表1)。而同时,产品功能和成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由于F-V之间相互关系的存在,上述五种提高产品价值的途径总是很难实现。那么,F-V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表现的,他们是否存在最优配比关系?产品价值又是在何处实现最大化的呢?对此,本文从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2 F-V最佳配比分析

2.1 分析理念

本文中所分析的产品价值、功能及成本,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即,把用户的需求作为价值分析的出发点。用户需求的本质是产品的功能,产品功能大小是以客户的现实需要为依据的,功能是否应该增加或删减,是以用户的真正需求为衡量尺度。例如,有些手机有数十甚至上百种功能,而人们日常使用到的也就其中几种。很多功能是设计者“推销”给用户的,并非用户真实需要的。所以,本文分析中所指的必要功能是顾客真正需求的实实在在被顾客接受和认可的功能。也即功能是相对于一定的消费群体、消费环境、消费需求而言的,是在进行了市场细分之后针对一定的目标市场,从其潜在消费者角度考虑的产品使用价值,是用户需求在产品中的具体体现。本文分析中所指的成本也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所预见的用户为拥有产品功能所要支付的各种成本,如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等。所以,本文在采用价值工程基本原理分析产品费用和功能时都将保持统一的分析理念,即消费者是分析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2.2 产品寿命周期成本(C)分析

本文中所指的成本是指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是用户为了满足某种产品功能需要,从购买产品开始至持续使用到产品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所花费的全部费用。由于产品从最初的设计理念到用户最终的停止使用会经历各种不同的阶段,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在各个阶段也将有不同的体现形式。根据产品寿命周期阶段将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构成大致划分为如表2。

本文把产品在生产准备阶段(包括开发、设计、研制等活动)及其生产制造阶段所涉及到的所有费用统一为生产成本,即产品生产出来所必须耗费的成本,用C1表示,从消费者的角度这一成本也可以理解为购买成本,即商品的售价;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所支付的维护保养、修理费用支出、能源耗费等统称为使用成本,即用户在取得产品后为保证正常使用所发生成本的总和,如能耗费、保养费和维修费等,用C2表示。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则是两种成本的总和,即C=C1+C2。

2.3 产品功能(F)分析

功能是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消费者的某(几)种需求的属性,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质主要是指功能的项目或内容(即种类),量是指每种功能能够满足人需求的程度。产品功能按其重要程度可以分为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必要功能是用户在意并真正需要的功能,不必要功能是产商附加给消费者的而非消费者要求的不被消费者看重和认可的功能[2]。基于本文分析的出发点是消费者,所以产品必要功能是生产者应努力做好的,不必要的功能本着节约资源的原则是应去除的。去除不必要功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使成本下降。所以,基于VE思想,应该保证产品必要功能,排除过剩功能,完善欠缺功能。

2.4 基于VE原理的F-V最佳配比关系分析

产品功能和成本费用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产品功能过多会带来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增高,而过低的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又往往无法保证用户对产品各种功能的满足。事实证明,只有产品功能和其寿命周期成本达到了最佳配比关系,才真正实现了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和其成本的双向满足。如,一支一次性圆珠笔,在笔油正好用完的那一刻笔尖圆珠正好脱落,圆珠笔的寿命完结时其功能正好完结,笔尖圆珠的功能没有富余,便是达到了产品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佳匹配。若笔油用完时,笔尖圆珠依旧可以使用,但因无笔油而无法使用,笔尖圆珠存在功能富余情况,此时产品功能和其寿命周期成本并非最佳匹配。那么,如何寻找这个最佳点呢?我们将通过数学模式对其进行探讨。

上文提到,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由生产成本C1和使用成本C2两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在产品研发设计及生产中投入的成本很高,产品功能等级也相应较高,较高的产品功能等级也有助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支付较少的维护及使用费用。即,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随着产品功能等级的提高,C1上升,C2下降;当产品功能较低时,用户购买商品的费用C1较低,但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C2往往较高。所以,C1同功能大小同向变化,C2与功能等级呈反向变化。即,F与C1存在正相关关系,与C2则存在负相关关系。用图1表示。

图1中横坐标为产品功能F,纵坐标为成本C。曲线C1表示生产成本函数,根据上述分析,可设该函数为C1=a F(a>0);曲线C2表示使用费用函数,设为C2=F/b(b>0)。将购买成本与使用成本的变化规律叠加后,可得到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的变化规律:随着产品功能的提高,寿命周期成本先下降后上升,如图中曲线C。由于C=C1+C2,因此C和F之间存在这样的函数关系:C=a F+b/F。该函数存在最小值:

带入公式(1)求最小值为:

即,当F为时,产品寿命周期成本C达到最小值,为。如图1中M点时,可以实现产品功能与寿命周期成本的最配匹配。并且,M点所对应的产品功能F0正是成本曲线C1与C2交叉时C0所对应的产品功能,即,当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其使用成本相等时(C0),产品功能达到最优(F0),此时所消耗的产品周期成本最小,也即F-V达到了最佳匹配。这说明在产品的价值形成阶段注意产品功能和成本之间内在联系的合理化,可以实现产品成本和功能的最佳配比,从而最大化地创造产品价值。

3 F-V最佳配比平衡点求解

上述分析在理论上表明了F-V最佳配比关系的存在,但是用其求解F-V最佳配比平衡点存在一定的问题。因分析中隐含的前提是功能大小是可以量化的,并且这种量化是绝对值的量化。而现实中,功能往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很难进行绝对量化。更多时候是采用相对量化值来表示。而成本则往往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其大小一般通过绝对数值来衡量。其次,参数a、b的大小很难得到,需要经过大量的抽样调查求其均值模糊估测,但其准确性也只有事后才能检验出来。所以,运用价值工程基本原理虽然能够证明F-V存在最佳配比关系,但用其求解F-V最佳配比平衡点存在很大的难度。针对这些不足,本文在沿用价值工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转而采取相对值法对F-V最佳配比平衡点进行求解。运用相对值法求解F-V最佳配比平衡点,可以大致分为四步:利用打分法确定功能相对值、利用权重法确定成本相对值、根据价值工程基本公式确定价值相对值,进而求出F-V最佳配比平衡点。

3.1 确定功能相对值———功能系数Fi

在求功能相对值时,首先把分析对象按矩阵排列,然后相互按功能重要程度采用0-4打分法两两作对比打分。即每两个产品构成部件的功能总分为4。如部件A、B,A相对于B而言非常重要,B对A而言其作用可忽略不计,则A对应于B的得分为4,B对应于A的得分为0,A、B部件功能总分为4+0=4;若A对B而言比较重要,B对于A而言比较次要,A对B的得分为3,B对A的得分为1,A、B功能总和3+1=4;若A对B十分必要,B对于A而言也十分重要,A、B相互间的重要程度是一样的,那么A、B对彼此的打分都是2,功能总分2+2=4。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打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挑选熟悉业务、对产品设计、研制、生产都富有经验的人员或专家参与打分,并采用平均值作为计算功能系数的基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打分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在对产品的各组成部件打分之后,我们需要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功能评价系数:Fi=fi∑fi(Fi表示部件i的功能评价系数;fi表示部件i的总的功能评分)。如,某产品S有七个部件组成,技术人员对各部件的相互重要程度以0-4打分法以给出其分值,经求平均值后其各自的功能评分以列在下表。那么按上述公式求出其功能系数,如表3所示。

3.2 确定成本相对值———成本系数Ci

在确定了功能相对值之后,需要求出成本相对值,采用权重系数法来求。成本系数的确定直接由公式Ci=CI/∑Ci得出(Ci表示i部件的成本权重系数,ci表示i部件的实际成本)。如上述产品S的7个部件的实际制造成本已经统计如下表,那么其成本权重系数也相应可以计算出来,用表4来表示。

3.3 计算价值系数Vi

根据价值工程的基本计算公式V=F/C,在得出功能相对值和成本相对值的基础上,演化出价值系数公式,即Vi=Fi/C(其中,Fi表示i部件的功能系数,C表示i部件的成本系数,Vi表示i部件的价值系数)[3]。上述产品S,根据已经得出的功能评价系数表和成本系数评价表,求出价值系数表。如表5所示。

3.4 寻求功能和成本的最佳配比关系

在得出了产品的价值系数之后,根据价值系数来评价功能和成本之间的配比情况。根据公式Vi=Fi/Ci,不难得出,Vi会出现三种结果:

Vi=1:此时所分析部件的相对功能比重与相对成本比重大致平衡,合理匹配,可以认为功能的重要性与其成本大致相当,相对比较合理,无需进行价值分析。如上述产品S中,A、F的价值系数为1,说明部件A、F达到了F-V最佳配比平衡点,即在成本一定时,功能既不存在不足也不存在富余现象,功能比重和成本比重实现了最佳配比。

Vi<1:此时部件的相对功能比重小于相对成本比重,相对成本较高,应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如产品S其部件B、D、E的价值系数都小于1,说明他们的成本过高,应该想办法控制缩减其成本来实现功能和成本的良好配比,尤其是部件D,应在保证实现其必要功能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其成本。

Vi>1:此时部件的相对功能比重大于相对成本比重,说明较好地发挥了成本的作用,但存在功能富余现象。而功能的富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所以应适当降低该部件功能,以达到在成本相同的前提下,节约资源的目的。如产品S,其部件C和G的价值系数都大于1,说明存在功能多余,应本着节约资源的原则适当减少不必要的功能,特别是部件C,应作为重要的分析对象,集中研究如何消除其不必要的功能。

根据上述部件的价值系数对各部件进行功能缩减和成本控制的调整之后,便可以实现各部件的价值系数为1的状态,调整之后的结果用表6可以表示。

可以看出,调整之后的功能系数总和为0.94,同之前的状态相比,产品功能减少了0.06,即节约了0.06的资源,减少的功能便是产品的不必要功能,。产品成本系数总和0.94,即调整之后的产品总成本为94,同之前100的成本相比,减少了6个单位的成本。调整之后的结果,不但维持了产品的必要功能,而且减少了成本,从而实现了产品功能和成本的真正最佳配比状态。

4 F-V最佳配比关系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在经过理论分析并结合实例论证,证实了F-V之间不仅存在着最佳配比关系,而且这个最佳配比平衡点也可以通过分析求解出来。该结论对产品的研发、制造及改进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1)对于新产品设计研发的指导意义。产品设计的本质是功能设计。在产品设计中运用F-V最佳配比关系结论,通过功能分析,确定产品的必要功能,并在满足用户所需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对产品零部件技术经济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防止产品零、部件功能过剩,剔除产品过剩质量,设法消除不必要的成本,事前对产品成本进行控制,力求以最少的成本开发出最新的产品,达到产品的必要功能与产品成本之间的最佳配置,从而为新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意义。(2)对于成熟产品工艺技术改造中的指导意义。产品被设计研发出来后,需经过市场的检验,并需要依据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需求变化升级和改进。F-V最佳配比关系的结论为成熟产品的改进指明了改进。通过对成熟产品功能分析,明确产品现有功能,及各组成部件的相对功能大小,然后结合消费者的现实需求,明确功能增值的大小及需增值的部件。在确定增值后的功能之后,再通过产品成本分析来验证功能和成本是否达到了最佳配比。能够达到最佳配比就是实现了产品价值的最优化,而如果无法达到最佳配比,就通过调整成本或增减功能来达到最佳状态。这就为生产商指明了改进方向,为其降低成本、完善设计提供了可能。同时,运用F-V最佳配比关系的结论,还能够在保证产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某些中间生产环节的某些技术参数,包括尺寸、公差、材料等,消除无效设计和过剩设计,改善加工方法,提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董长榕.推行“价值工程”降低产品成本[J].管理纵横.2007,02:25-26.

[2]孟静华.价值工程与产品成本[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0:91-95.

功能与成本 篇8

ADI公司日前推出了低功耗、小尺寸、超高性价比的单导联心率监护仪模拟前端AD8232, 该芯片将在心率监护仪市场扮演便携化、微型化的重要推手角色。

心率监护仪快速成长

心率监护仪作为重要、常规的医疗保健手段, 正在变得越来越便利、普及。传统的心率监护功能除了应用在诊断级的心电监护设备外, 还广泛应用在包括跑步机、按摩椅在内的各种运动保健器材上, 通过实时监测使用者的心率为用户提供参考生理指标。而今天, 随着心率监测电子技术的进步, 心率监测功能已经广泛出现在佩戴式健身设备、远程健康监护终端、智能电话、GPS、游戏外设、汽车等多种电子、机械设备上, 甚至作为便携式终端产品的一个标准外设配置产品。

这些创新应用正在对心率监护技术提出挑战。例如, 穿戴式心率监护仪通常采用纽扣式电池供电, 对低功耗、小尺寸要求极高, 智能手机以及GPS等便携式设备内置/外置心率监护仪同样必须具备低功耗及小尺寸特性。此类心率监护仪应用已经跨入了消费及娱乐电子产品领域, 与传统的医疗设备提供商具备较强的开发能力不同, 这些厂商通常并不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 特别是缺乏医疗设备的开发经验, 相应的应用方案必须简单易用, 同时消费及娱乐电子设备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不允许太高的成本预算, 设计方案必须具有高性价比。这些都对传统的心率监护仪设计方案提出了挑战。

单导联模拟前端解决设计挑战

AD8232结合了ADI在心电监护应用中领先的信号调理技术经验, 针对单导联心率监护市场推出了解决方案。作为一款低功耗、单导联、心率监护仪模拟前端芯片, 与竞争方案相比, AD8232的尺寸缩小50%, 功耗降低多达20%, 并集成了诸如导联脱落检测、快速恢复等多种关键特性。凭借AD8232在功耗、尺寸和集成度方面的优势, 设计工程师能够轻松开发用于重症监护之外的心率监护仪设备。

设计更简单

AD8232集成了仪表放大器、增益放大器、基准电压缓冲、驱动导联前端基准缓冲、右腿驱动电路、关断功能, 以及用户可选的 (交流或直流) 导联脱落检测电路 (监控到电极与病人或用户断开连接时, 会向系统发出报警信号) 。AD8232解决了从电极到处理器之间的很多问题, 整个外围电路简单, 只需要几个电阻电容器件即可完成前端电路设计, 利用ADI提供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轻松恰当设置这些电阻电容的参数值。单芯片的模拟信号链前端芯片大大简化了系统设计, 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并提高最终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 AD8232还集成了创新的快速恢复模式, 当用户在运动或其他活动过程中暂时断开电极连接, 当电极重连后, AD8232可以快速自动恢复心电信号, 输出稳定结果的时间比不具备此功能的方案相比时间大大缩短, 从而显著改善最终用户体验。

AD8232采用双极点高通滤波器来消除运动伪像和电极半电池电位。该滤波器与仪表放大器结构紧密耦合, 在单级别、节约空间和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较大增益以及高通滤波。此外, 该芯片还采用一个运算放大器结构的电路来创建一个三极低通滤波器, 消除了线路噪声和其他干扰信号。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所有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来满足不同类型应用的需要。基于AD8232可实现高共模抑制能力 (80 dB) , 低输入噪声 (20μVpp, 从0.5至40 Hz) 。

这种级别的非诊断监护需要考虑到一系列独特设计因素, AD8232为制造商提供一种分割合理、平衡的信号处理架构, 设计和调试更简单、可靠且精确。单芯片的模拟信号链前端芯片大大简化了系统设计, 缩短产品上市时间, 并提高最终用户的使用体验。

心率监测将成为很多产品的新卖点

功能与成本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68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 均为已婚男性, 均有稳定性伴侣, 且就诊前均未接受相关治疗, 勃起功能障碍国际指数问卷评分 (IIEF-5) ≤21分, 纳入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排除有明显影响阴茎勃起的生殖器先天性畸形, 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 排除入组前2个月内曾服用可能导致ED的药物者。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各34例, 观察组的年龄25~45岁, 平均年龄 (32.3±6.2) 岁;病史1~15个月, 平均 (9.7±2.1) 月。对照组的年龄24~42岁, 平均年龄 (34.1±5.7) 岁;病史1~16个月, 平均 (9.2±2.3) 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基线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他达拉非10 mg/次 (美国礼来制药厂, 生产批号:c245280) , 每日1次, 口服, 疗程1个月;观察组同时联合疏肝益阳胶囊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批号:121201) 1g/次, 每天3次, 饭后口服, 疗程1个月。

1.3 疗效评价

痊愈:治疗后IIEF评分>22分;显效:治疗前后比较评分增加50%以上;有效:IIE评分增加25%~50%, 无效:IIE评分增加<25%。有效率为痊愈、显效及有效。

1.4 成本-效果分析

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是建立在费用分析的基础之上, 成本 (C)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隐性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住院费用、检查费用、药品费用和治疗费用等[4]。由于间接成本及隐性成本尚无统一核算标准, 因人因病而异, 确定较困难, 故将其忽略。患者均在门诊就诊, 定期复诊, 治疗期间进行的辅助检查均相同, 所以本研究在核算直接成本时, 仅计算药费作为成本。他达拉非、疏肝益阳胶囊的药物成本分别为130.0元、72.0元。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结果使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达44.1%, 总有效率91.2%, 对照组治疗后痊愈率达29.4%, 总有效率70.6%,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见表2。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IIEF-5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IEF-5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且观察组治疗后IIEF-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细见表3。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 成本-效果比 (C/E) 为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表示, 比值越小越好。增量成本-效果比 (△C/△E) 代表1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1个方案比较而得的结果, 通常以最低成本组作为参照进行计算。其比值越小, 说明每增加1个单位效果时所追加的成本越小, 该方案实施的意义越大。观察组的C/E=21.38, 对照组C/E=91.78。见表4。

3 讨论

勃起功能障碍 (ED) 是成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疾病, 是指阴茎持续 (至少3个月) 不能达到和维持充分的勃起, 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5]。现代医学认为ED的发生主要与阴茎海绵体灌注不足及雄性激素-睾酮有关[6]。WHO推荐的ED一线治疗药物是磷酸二酯酶5 (PDE5) 抑制剂, 其通过抑制主要表达于海绵体的PDE5, 提高海绵体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 GMP浓度而降低胞质内钙浓度, 从而舒张平滑肌、增加阴茎血流量从而引起阴茎勃起, 达到治疗ED的效果[7]。他达拉非是一种长效PDE5抑制剂, Caretta等研究显示, ED患者长期应用他达拉非可以改善内皮功能, 同时促使勃起功能再度恢复。潘美洲等[8]对7个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 以国际勃起功能指数 (IIEF-5评分) 以及SEP-Q2、Q3做为疗效指标, 得出结论:他达拉非可以有效提高插入成功率和性交成功率, 显著改善阴茎勃起功能。

疏肝益阳胶囊的主要成分白蒺藜、柴胡、蜂房、地龙、水蛭、九香虫、紫梢花、蛇床子、远志、肉苁蓉、菟丝子、五味子、巴戟天、蜈蚣、石菖蒲, 其中白蒺藜、柴胡条达肝气、疏肝解郁。地龙通利经络, 蛇床子温肾壮阳, 诸药合用具有疏肝解郁、活血通络、补肾振痿的作用[9]。恒河猴勃起功能障碍模型显示, 该药可改善阴茎背深动、静脉血流循环, 加快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 缩小扩大的静脉管腔, 减慢静脉回流速度, 从而促进阴茎勃起[10]。韩红甲等[11]将178例E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他达拉非治疗, 治疗组采用他达拉非联合疏肝益阳胶囊, 疗程1个月, 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26%, 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2.02%,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性, 证实疏肝益阳胶囊联合他达拉非治疗肝郁气滞型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较好。本研究表2、3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1.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疗效 (P<0.05) 。且观察组治疗后IIEF-5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与徐少强等[12]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 证实疏肝益阳胶囊治疗ED具有较好的疗效。

药物经济学在优化治疗方案,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节约卫生资源,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最佳成本-效果方案应是费用最合理且疗效最佳的方案。在一系列同类效果的药物治疗方案中, 当其最终效果相同或接近时, 选择一个成本2效果比值最小的药物治疗方案是最好的、是最合理的。本研究表4显示, 观察组的C/E=21.38, 对照组C/E=91.78, 说明疏肝益阳胶囊治疗ED成本-效果优于他达拉非。

综上所述, 疏肝益阳胶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且经济学效益更好。

参考文献

[1]王济, 王琦, 李东桓, 等.疏肝益阳胶囊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一氧化氮合酶通路及5型磷酸二酯酶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34 (5) :318~321

[2]罗会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22 (15) :1602~1605

[3]张金锋, 门波.疏肝起痿汤治疗勃起功能障碍12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22 (19) :123

[4]苟建宁, 朱闽.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医治疗近况[J].中国性科学, 2009;18 (3) :27~30

[5]徐和平, 胡建国.温肾祛瘀法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40例[J].江西中医药, 2006;37 (9) :23~24

[6]王琦, 倪平, 吴卫平, 等.疏肝益阳胶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作用机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2005;30 (1) :58~63

[7]田二坡, 徐和平, 熊国根, 等.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0;21 (1) :20~21

[8]潘美洲, 张刚, 方舟, 梁明, 等.他达拉非对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有效性分析[J].性医学, 2014;23 (9) :3~6

[9]李勋, 韩俊昌, 王德军.小剂量万艾可结合疏肝益阳治疗勃起功能障碍100例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13 (8) :68, 66

[10]王济, 王琦, 刘保兴, 等.疏肝益阳胶囊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VEGF、IGF及激酶表达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2;18 (2) :184~188

[11]韩红甲, 李小顺, 张璞暹, 等.疏肝益阳胶囊配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男性勃起功能障碍89例[J].陕西中医, 2014;35 (7) :875~876

功能与成本 篇10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是指在整个项目的实施阶段开展管理活动, 力求使项目在满足质量和进度要求的前提下, 实现实际投资不超过计划投资[1]。工程造价控制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和建设实施阶段, 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批准的造价限额以内, 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 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 以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能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 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控制工程造价不仅仅是防止投资突破限额, 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 使人力、物力、财力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做好工程造价的控制工作, 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意义。造价控制的效率影响着建筑业的发展, 因此, 采用价值工程控制工程造价成为研究的关注点之一[2,3]。

2 功能成本化评价方法

功能评价即评定功能的价值, 功能评价即评定功能的价值, 是指找出功能的最低费用作为功能的目标成本, 以功能目标成本为基准, 通过与功能现实成本的比较, 求出两者的比值 (功能价值) 和两者的差异值 (改善期望值) , 然后选择功能价值低、改善期望值大的功能作为价值工程活动的重点对象。功能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功能评分化评价方法, 即通过用户调查或专家打分获得人们对功能的接受程度的方法。二是功能成本化评价方法, 即用费用表示功能的方法。

功能成本化是一种功能数量化形式, 在这种状态下, 功能被定量地表示为实现这一功能所需要的成本金额。在这种功能成本条件下所进行的功能评价, 称之为功能成本化功能评价, 并且这里功能的单位采用货币形式。

功能成本化评价把功能定量地表示为功能的评价值, 也就是实现某功能的目标成本, 所以功能成本化评价又叫做功能评价值法、目标成本法等。功能成本化评价首先要计算功能的成本 (cost) , 然后再评价功能的评价值 (worth) , 根据评价值和成本的比值, 判断或选择价值工程研究的重点方向。

功能与成本是相互关联的。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 实现一定的功能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 一定的成本只能实现一定的功能。功能成本化评价的目的在于找出实现功能的社会最低成本, 并以这个成本作为评价标准, 来衡量自身的成本是高还是低。只有通过功能评价值与实际成本的比较, 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采取适宜的措施达到先进水平。

3 应用

3.1 工程概况

某综合办公楼, 占地2000m2, 地下3层, 地上35层, 总建筑面积6600m2, 地基用桩筏基础。筏板厚度1.8m, 共296根嵌岩桩, 平均桩长17.6m, 持力层在第4层粘土, 用柱下独立基础, 并通过500mm厚底板连成整体, 并设暗梁拉结。

3.2 功能评价

地基基础产品的价值很高, 且在设计中可能采用上限的安全系数, “肥梁”、“胖柱”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有必要进行使用功能分析法进行基础工程的造价控制。本工程中的桩基础的作用是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桩身与桩尖传至深层较坚硬的地基持力层。桩基础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和减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而且桩基还能对地基有挤密作用。

桩的功能主要有两个, 一是提高地基承载力 (F1) , 即通过桩把承台 (筏板) 传来的荷载传递到周围和下面的土层或岩层中, 从而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力;二是减少基础沉降 (F2) 。

选用何种桩型、选择哪一层土作为桩的持力层、桩长应该是多少、如何布桩、桩承台的宽度应该取多少等等问题是决定桩基功能的重要因素, 也是决定桩基础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

由于采用了桩基础, 既降低了地基沉降变形, 同时也提高了地基的承载力, 也就是地基承载力的功能水平提高了, 但这增加的承载力并不是设计所要求的, 即桩基础的功能存在着“过剩”。桩数越多, 地基承载力越大, 功能水平也就越过剩, 而基础的造价也越高, 桩基础的价值就越低。

要减少不均匀沉降, 采用桩基础不是唯一的办法, 还可以通过增加基础底板的厚度、提高底板刚度以及提高上部结构的刚度等办法解决。由于增加上部结构刚度的方案涉及到建筑平面布置, 涉及的因素比较多, 因此将采用桩基础作为解决问题的重点方案, 以桩基础作为功能成本化评价方法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改进。

首先, 筏板本身和上部结构刚度对降低不均匀沉降应该有一定的作用。

其次, 采用桩基础降低基础沉降的方案中也有多种方法, 如增加桩长、使桩尖进入基岩或更深的持力层、增加桩数以及合理布桩等。

3.3 成本化分析

将桩基础工程直接费按照工程施工定额以及施工工序进行分解, 主要包括建造费用和其他费用。通过费用分析模型可知, 桩基础施工方案中成孔与灌注混凝土以及钢筋笼制作、安装、吊装、焊接两项对于整个桩基础工程的直接费用影响较大, 占整个桩基础工程直接费的65%左右。由于桩基础作为一项分部工程无法与其他各环节分部工程并行施工, 如果桩较长、持力层较深, 将会延长项目整个工期。

3.4 方案改进, 降低工程造价

根据桩的功能分析, 按照最低成本能够满足功能的要求。对桩进行改进设计, 进行造价控制。

3.4.1 方案改进

3.4.1. 1 将桩的长度缩短, 桩平均长度为

10m。

3.4.1. 2 减少桩的数量, 扩大桩的间距, 充分

发挥桩间土的作用, 将桩的数量降到最低限度, 只要满足规范的最低变形要求即可, 即考虑将案例中的群桩桩基础议案改进为复合桩基础方案, 用复合桩基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析。将桩的数量减为121根。

3.4.1. 3 增加筏板厚度为2.0m。

3.4.2 方案评价

3.4.2. 1 改进方案能够满足规范规定, 较好地实现预定的功能要求。

3.4.2. 2 桩基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为原造价

的20%, 虽然改进方案的筏板厚度由原设计方案的1.8m增加到2.0m, 增加筏板总体6%, 但由于桩的造价远高于筏板造价, 因此, 整个基础工程造价降低, 且缩短了工期。

4 结论

工程造价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盈利水平甚至企业的长远发展, 而成本化评价方法又是一门显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控制工程造价的资源节约型管理技术, 能够在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

摘要:功能成本化评价方法是价值工程中的评价方法。研究通过以满足功能为根本, 降低成本为目标, 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功能成本化评价方法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功能成本化评价方法,工程造价,功能评价

参考文献

[1]尹贻林.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2]胡新朝, 尹贻林.价值管理在中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06, 22 (1) :63-65.

上一篇:休闲观光果园下一篇:人工快渗工艺污水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