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与管理

2024-10-06

功能与管理(精选12篇)

功能与管理 篇1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 集成管理的应用现在已经非常广泛。在经营方式上, 我国企业正在摈弃以往的粗放式经营, 走集约化道路。本文试图探讨企业集成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以探究企业集成管理的功能内涵, 为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做些理论性的探索工作。

一一、企业集成管理的含义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要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 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 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其实, 不止是国有企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所有的企业都存在着如何强化经营机制, 提高经营绩效的问题, 只不过其他性质的企业经营机制更灵活, 转型也更快一些。但再灵活的经营机制也需要集成管理。

所谓的经营机制, 是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 企业内部有关经营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企业经营机制包括的基本内容有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然而,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浪潮下, 在消费者变得日益挑剔, 竞争日益白热化,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3C”年代, 企业不但要整合内部资源, 理顺内部流程, 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快速的信息通讯工具, 与上下游企业合作, 甚至与竞争对手联盟, 组成强大的网络型组织, 优势互补, 信息共享, 互相依赖, 共生共荣。这就需要企业集成管理, 综合各种要素和资源, 使其发挥单个个体所不能表现出来的效用。但又不是单个要素的简单拼凑和相加, 需要要素之间有机结合, 成为一个有机的活体, 发挥出核聚效应。集成管理的哲学基础是系统论, 管理的整合化是集成管理的本质特征, 可见系统思想是集成管理的理论指导和哲学基础, 集成管理不仅强调本身的系统性, 也强调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管理问题。一般地说, 集成管理实质上是指将集成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管理实践的过程, 即在管理思想上以集成理论为指导, 在管理行为上以集成机制为核心, 在管理方式上以集成手段为基础。在具体实施中, 集成管理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工具, 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匹配, 使其产生1+1>2的效果, 从而为企业催生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从各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可以看到, 人们对经营机制的认识是从企业内部到外部, 从有形资本到无形资本, 从机械到有机, 从简单组合到集成凝合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 所谓企业集成管理, 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充分利用啮合内部要素, 将各种经营管理工具和要素重整, 通过先进的互联网络和资讯工具, 假借外部互补匹配资源, 与相关各利益团体结成经营一体化网络, 使企业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有效地运行的系统工程, 从而最大化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实现企业价值, 达成企业目标。

二二、企业集成管理的特点

1. 无界性。

我们一般所说的经营机制主要定位于单个企业内部, 意指企业内部间资源要素的共享, 内部流程重组, 使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 相互合作, 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使企业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有效地运行。本文提出的企业集成管理的概念, 则不仅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 而且还打破了企业之间的界限。他们彼此之间互相依赖, 互相渗透。只要是对我有利的资源, 皆可整合过来, 为我所用, 而不管是上下游企业, 抑或是竞争对手。这就完全改变了人们一贯的思维。以前大家认为企业有多大的资源、能力, 该做多大的事, 量力而行, 不做能力所不逮之事。现今行业分工更细, 所要求的资源更丰富, 任何企业都不能做到“大而全”, 拥有所有资源而不需外界帮助。即使是竞争对手, 一方面在竞争的同时, 还得寻求合作, 构成所谓“竞合”关系, 以实现“双赢”。企业之间不再是“你输我赢”、“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 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实现“正和”。比如美国医疗业在十年前就证实了行动中的竞合, 并说明了业界几个龙头如何联手组成策略联盟。在美国医疗业界, 医疗成本不断提高, 以及管理医疗营运利润持续受到挤压, 令业者深感头痛。与此同时, 健康保险可移植性及责任性法案 (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of 1996, HIPAA) 规定, 医院和医疗服务供货商必须小心处理病患纪录, 确保病患资料的私密性及安全性。因此, 美国七家原为竞争对手的主要医疗保险业者组成一家新公司MedUnite, 目标是要发展出既有效率又有附加价值的网际网络型联机系统, 以削减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医疗成本。这个锁定医师和医疗计划的新系统, 使医疗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处理管理交易。任何时候, MedUnite的创始投资人既是彼此竞争, 又以联盟的方式合作无间, 以完成彼此共同的目标。

2. 动态性。

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日新月异, 快速变化, 迫使企业集成管理的运行架构也呈动态开放性,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全球化, 使得各种资源要素的流动更加频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企业的选择面也更广阔了。面对这样一个信息轰炸的状况, 企业如何不迷失方向, 从信息的海洋中去芜取菁, 远离信息污染, 是其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同时企业自身的发展, 亦需随时寻找和更新与之相匹配的资源。消费者的口味、价值观、理念在悄然发生变化, 只有不断跟踪这种变化, 甚至引导需求, 才能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3. 网络化。

集成管理的企业一般都以一个核心企业为中心, 联络相关各方的团体, 结成一个相互依存, 相互合作的网络化组织, 其典型形式以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虚拟企业为代表。所谓虚拟企业, William Davidow和MichaelS.Malone认为, 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的竞争对手, 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 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虚拟企业没有中央办公室, 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图, 更不像传统组织那样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虚拟经营的精髓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 而将附加值低的功能虚拟化。实际上, 无论在任何时候, 无论是任何公司, 其内部资源都具有稀缺性, 必须根据环境的要求把有限的资源应用到“创造财富的关键点”上, 并努力动员一切可能的外部资源。像耐克公司美国总部实际上什么都不生产, 他们早已将做鞋的业务, 以合同承包加工返销的方式转向一些低工资国家, 而总公司则只控制产品的设计、开发、推广和市场营销。耐克公司这么做的科学之处就在于, 合理地区分并识别出制鞋行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业务与非关键业务, 即高档球鞋行业的战略环节是真正创造大量价值的产品开发设计和营销组织管理, 而不是相对简单的制造环节。针对这一状况, 耐克公司做出了外包 (虚拟非核心业务) 加工制造的决策, 而集中主要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创造和完成核心业务所必须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管理方面。

4. 和谐一体化。

因为集成管理的企业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互补资源, 每个个体均明白只有互相结成一个共同体, 才能发挥整体优势。因此它们之间通常能达成一种默契, 相互理解, 合作意识远远多于摩擦。这样既避免了如集团公司内部企业之间的过度依赖, 吃大锅饭现象, 以保持适度的危机意识和柔性, 降低各自的风险;又减少了如竞争对手般的对立和损耗, 能量无效损失大为降低。集成的标准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互补匹配为条件, 因此集成管理的企业虽没有硬性的制度契约限制, 可这张以利益关系为网络的组织却能浑然一体, 和谐统一于核心企业周围。既便是以前的“老冤家”, 为了共同的利益, 都能握手言和, 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当年福特公司意欲打入日本市场, 同时需要大力降低制造成本, 扩张海外汽车销售, 以抵御经济型低价高质的日本汽车的冲击;而马自达公司需要发动机废气排放电脑控制系统的技术。双方经过十几年的合作, 使福特成为日本汽车市场销量最好的外国车, 马自达也由于福特技术的应用而大大提高了性能和销量。

三三、企业集成管理的功能

由此, 从企业集成管理的涵义和特征的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 与传统的非集成管理相比, 企业集成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展了企业管理的广度和效度, 提高了综合竞争能力。企业集成管理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不同企业之间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组成网络, 优势凝合, 故其聚变形成的巨大能量一旦裂变, 将释放出简单组合所不可比拟的量能。企业之间互借外力, 有利于整体系统性能的提高。传统的经营机制管理仅限于企业内部, 而集成管理突破了这个障碍, 将管理触角延伸到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企业, 与之交换资源、信息、知识、管理方法和理念。核心企业以整体利益为主导, 会对相关组织进行指导、监督和信息传递;非核心企业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和听命, 也可以反向传递终端或要素市场信息甚至反向控制某些资源。不过因为大家利益一致, 很容易达成协调。网络内没有强制约束力, 彼此间是平等的利益主体。这张无形的网络若即若离, 若隐若现。这就大大拓展了管理的广度和有效性, 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综合竞争能力。

2.加速资本类资源的快速积累, 为中小企业短期内赶超强大的竞争对手提供契机。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的决定要素不再仅取决于固定资产的规模大小, 设备的新旧, 人员的多寡, 资本的短长;更重在员工素质的高下, 创新能力的高低, 管理手段的有效性等软性资源。有形资源的竞争已让位于无形资源的竞争, 智力的竞争才是最终的关键要素, 知本的重要性远比资本更为关键。资本类资源的积累不再像传统机制下线形增长, 而是爆发式几何指数增长, 这就为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短期内赶超强大的竞争对手提供了有利契机, 业内的重新洗牌和排序周期大为缩短。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戴尔公司1984年创立伊始, 就史无前例地摒除了经销网, 而创立了将电脑直接出售給客户的直接模式 (The Direct Model) 。在这个模式中, Dell刪除了不必要的步驟, 降低了不必要的存货, 使Dell用更低的成本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提高了响应速度, 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平均四天一次的库存更新, 戴尔公司能够把最新相关技术带给消费者, 这远远快于那些运转缓慢、采取分销模式的公司。凭借这个商业模式, 使Dell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 短短十几年一跃超越强大的行业龙头, 成为新的行业领导者。

3.有利于产业链的发展和聚合, 形成区域经济优势。集成管理的企业往往以核心企业为中心, 聚集了整条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 形成一个共同的产业生态圈。圈内的成员基本自成体系, 形成相对独立的整体, 成员之间互相进行资源、能量的交换, 最终的结果是能将某种产品或产业做大做强。我国颇有特色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以及长三角经济、珠三角经济、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经济体即是这种集成经济的典型体现。温州的厂家能将小小的钮扣、打火机做到极致, 占领全球较大份额, 不能不说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厂家的支持。苏南经济“快车”的双轮, 是外向型经济与工业园区经济。苏南抓住浦东开发和国际资本向长三角加速转移的机遇, 积极营造投资环境最佳、人气最旺的外资集聚地, 以外力拉动走上经济全球化的崭新道路。与此同时, 又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经济园区集中, 实行集约经营, 发挥经济集聚效应, 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两个“轮子”已被国内外经济学家誉为“新苏南”的最大特色和亮点。苏南经过经济体制重大变革和结构性的重大调整, 产生出的巨大效应, 集中表现在:带动了一大批重点镇、企业 (集团、公司) 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一大批企业 (集团、公司) 以及产业跨入了更高层次的市场乃至国际舞台, 带动了整个区域工业化程度的提升和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 带动了农村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事业向新的目标奋进。

在漫漫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 在企业转型、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 企业集成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可行的、系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在理论层面进行了粗浅的介绍和基本的认识, 希望能引起业界的共鸣, 使之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创造价值, 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功能与管理 篇2

①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通过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是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去从事文化行政部门所鼓励的工作或活动。这种方法既可以贯穿中国传统体制的精神,又最能代表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以这种被称之为传统的政治行为和方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文化市场管理的重要方法。比如包括思想教育方法、行政指令方法以及、行为激励方法、参与管理方法等,而且对文化市场来说,它是市场经济比较充分作用的领域,上述的行政指令和参与管理方法并不适用,而且与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相背,但是这仍然是现在存在的方法。

②法制方法。法制方法是通过各种法律、法令、法规和司法、仲裁工作来进行管理的方法,在这里是依照国家权力机关和文化行政部门发布的、具有管理规范性的法规、条例、规章等进行文化市场管理的行为和手段。其实施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定法律和建立各种法规制度,二是注重相应的司法工作,二者不可偏废。对于区文化局而言,主要的法制方法运用是依照上级部门颁布的与文化管理有关的法规、条例、规章等进行执法,在一定程度上制定一些规范性的文件并实施。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日趋完善,整个国家管理的日趋法制化,法制手段会在文化市场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③经济(市场)方法。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不同经济杠杆调节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行政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等,通过协调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调节社会劳动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优化经济结构和文化市场内部结构,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同时引导消费,达到供求平衡和市场的良性循环。

文化市场的活跃和壮大,在为人民群众带来精神食粮和丰富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矛盾和问题,对文化市场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文化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现在已经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文化市场管理和法律法规体系,但由于我国文化市场起步较晚,培育度不高,区域市场发展严重不平衡,以及经营成分多元化等一系列原因,导致了各省市在文化市场的实际管理中都存在着种种困惑和差别。因此,进一步研究文化市场管理的功能和方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企业文档管理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 篇3

关键词:管理系统 系统设计 数据库

一、文档管理系统相关流程设计

1.系统客户端数据流程

客户端的功能有:下载资源、上传资源、删除资源、查询资源、推送、更新资源等等。

2.系统各具体事项数据流程

(1)下载资源:将需要的资料从系统传输到本地。

①在搜索栏内查找资源,查询是否已经下载,若已下载,应更新到最新版本。②若本地没有该资源显示,则从系统下载,并显示。③成功下载后,映射于本地数据库。

(2)上传资源:将本地数据库的资料上传于服务器。

①从服务器查找资源文件,并进行相关数据显示,从而确定该资源存在与否。②将资源通过接口录入到服务器。③相关结果进行映射。

(3)删除资源:将本地数据库中的资源删除。

①输入资源ID,进行删除资源操作,删除本地数据库资料信息。②删除本地的映射关系。

(4)查询资源:在本地数据库进行资料搜索查询。

①输入资源ID,在本地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查询。②将查询的结果显示出来。

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同步模块

同步模块是指客户端的本地数据库和服务器的资源相对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将服务器数据同步后,用户界面通过UI显示。

(2)将服务器同步的资源专门存储于客户端专用存储同步资源区。

(3)相关平台客户端应在数据结构、同步算法以及方法名、表名中保持一致。

(4)同步模块在Windows平台下兼具有上传资源的功能。

通用信息平台具有兼容性、易扩展性及可实施性,作为系统工具,包括五大(登录、文件、搜索、文件柜、用户)管理功能。

2.登录管理功能

登录管理功能是系统的基本功能,该功能的实现,为其他系统功能的实现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只有该功能进行实现,才能进行其他功能的实现。该功能主要包含登录和退出两种方式。

3.文件管理功能

用户可以对文件夹进行创建、删除、修改,对文件进行上传、编辑、移动、复制、传递、共享。

4.搜索功能

用户对自己所需的资源数据在服务器进行查找,按照文件名、文件所有者、范围、文件夹名、文件类型等进行搜索。

5.文件柜管理模块

(1)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文件柜进行添加分类、移动、排序、授权。

(2)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文件的查看权、上传权、下载权、创建文件夹权、修改权、删除权、管理权进行授权,还授权用户组。

6.用户管理功能

系统管理员对用户与用户组信息等进行添加、修改、删除。

三、数据库设计

建立数据库及相关应用系统称为数据库设计,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占有关键地位。由于数据库系统比较复杂,因此设计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想要直接设计出最适合的数据库也是不可能的,只能去粗取精,逐步积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规划研究。

MySQL体积小、速度快、成本低,是当前中小型网站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小型关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很多中小型网站都会选择该数据库,本文中的系统也选择MySQL数据库。

在唯一列内数据不可以重复,PK-Primarykey是主键,其他任何列只要不是主键便都可以作为替换键。

①全局设置是对系统的一些参数进行设置。例如站点域名、站点名称、站点状态、统计代码、SEO关键字、SEO描述、关闭原因、是否初始化、是否跨柜子复制与移动等。

②关注表是用来记录用户及其关注的文件柜的信息。例如,关注的目标id、关注者id、关注目标的类型、关注的状态等等。

③分类表是对文件柜分类的信息进行记录。例如:父分类ID、分类名字、分类显示名称、分类描述、分类的创建时间、分类状态以及排列的序号等。可以有上下级的关系。

④柜子管理员表主要记载管理员的信息。例如,管理员的绑定ID、文件柜ID、用户ID、用户名字。

⑤文件柜表记录的是基本信息。主要有:其所属分类ID、文件柜的名字、地址、排列的序号、文件柜显示的名称、文件柜的描述、创建者的ID、文件柜的创建者名字、时间以及文件柜的状态。

⑥文件柜用户绑定表主要归纳了一些文件柜与用户的绑定信息。可以表示出属于该文件柜的用户,文件柜用户绑定表包括文件柜用户绑定ID、文件柜ID、用户ID、用户文件柜绑定状态。

⑦文件柜类型统计的是文件柜的一些拓展信息。包括文件柜名称、资源空间大小、资源单文件大小以及其类型。

⑧权限表包括配置用户对文件柜的权限。包括:权限作用域类型ID、权限所作用的马甲ID、权限作用域类型、权限码,以及是否将此权限继承至子文件夹、是否覆盖父文件夹继承下来的权限。

⑨用户表主要是用来记录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户账号、密码、名字、所在单位、所在部门、职位、email、电话、手机号码、im、状态、用户公钥、用户私钥、用户序列码、用户公钥是否可用。

⑩管理员表列示的为系统超级管理员。其具有最大权限。

资源共享表记载了资源与其提供者、接收方的相关关系。主要包括创建时间、共享的资源ID、提供者ID、接收者ID及资源共享接收方。

资源表记载了所有的资源信息。例如:资源项ID、文件柜ID、文件柜名字、资源创建者ID、资源创建者名字、资源的存储路径、资源名字、资源描述、资源大小、资源的Content-Type、资源创建时间、父资源ID、资源类型、资源状态、缩略图、上传比例、是否已经共享等。

马甲表主要用来登记用户的马甲。一般一个用户可以有多个其他马甲,同一个人,可以登录不同的账号进来。马甲表内容包括马甲名字、马甲头像路径、马甲签名、马甲所属的用户名、马甲使用的email、马甲状态及马甲类型。

四、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主要有实体类层、DAO层、业务逻辑处理层设计等。实体类层通过采用数据建模,对用户、管理员、权限、资源共享与资源项,文件及文件柜、马甲、柜子管理员等都建立了其相应的实体类。

DAO层主要用来将对应实体转化成持久性数据,对应的实体类都有一个各自的DAO接口与实现类。业务逻辑处理层主要是处理一些业务逻辑。对于每个实体都提供了一个相关的业务逻辑处理接口。系统定义了一个IService接口来获得所有业务逻辑处理层的接口,以使得Web层方便调用。

五、小结

本文主要对文档管理系统相关流程、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库以及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与研究,对文档管理系统的整体以及各具体部分分别进行了阐述,为该系统的实践提供了基础与借鉴。不过本文设计的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需要不断地加入新元素,更新改进,从而保持系统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邓元杰.文档管理系统与专门档案管理的兼容性[J].四川档案,2004(1).

[2]曲思伟,王文龙.现代企业文档管理流程重组[J].兰台内外,2005(5).

[3]闫志强,王魁生,屈展.文档管理中权限控制的设计与实现[J].福建电脑,2006(1).

高校学生档案功能拓展与管理 篇4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及其功能拓展

1. 高校学生档案涉及内容及功能。

高校学生档案是对学生中学阶段学习、生活的基本继承, 以及高等教育时期各方面的综合记录, 是个人历史、政治面貌、文化水平、社会属性等多方面信息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档案的呈现方式丰富多样, 以纸质材料为主, 电子信息也在逐步进入高校档案管理的视野, 但通过网络在线展示的形式仍不多见。现代社会由于就业、升学、实践等不同方面的需求, 高校学生档案涵盖的内容逐渐增多, 学校对材料涉及的范围要求不一, 但也具备一些共同点。按照呈现信息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报考信息、学籍与党团材料、大学期间成绩和奖惩、毕业论文 (设计) 等四大类别。其中, 学生的报考信息主要包含:家庭状况、中学成绩单、体检表、奖励与处罚记录、个人成分、贫困生证明等初始内容, 为辅导员老师快速熟悉学生情况提供基本介绍, 有利于保证新生日常活动顺利展开, 也有利于对学生骨干的延续培养;学籍与党团材料由学籍变更、党团相关材料组成, 是学生在学习以及思想政治等方面的体现, 也是学生学风和思想动态的集中表现;大学期间成绩和奖惩包括学生成绩表、奖惩信息等材料, 为教学管理和师生互动提供基础材料;毕业论文 (设计) 方面主要是学生在校学习并形成成果的最终体现, 更是对学生在专业知识、理论深度、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考察。

2. 从用人单位角度看高校学生档案内容及其功能。

学生报考研究生、出国留学、参军、报考公务员的政审环节, 以及就业单位均需审阅学生在校期间的档案材料, 包含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的客观历史记录, 这是高校学生档案的基本功能。如果将档案功能延伸, 与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结合起来, 高校学生档案就可以“激活”, 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经过调研发现, 用人单位也希望档案能够体现系列跟踪的特征, 在时间上形成连续性, 对于一个进入本单位的新人来讲是必要条件。用人单位这方面的需求可以通过学校在学生档案中建立“学年鉴定表”的形式实现, 内容包括学生在每学年内的实践经历 (含实践证明) , 学生自己的总结与思考。通过每年一次的鉴定工作, 可以促使学院增强学生日常管理力度, 进而促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同时, 以“学年鉴定表”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表现、思想品德、实践情况等方面作书面记录并入档, 也能较好地充实学生大学期间档案材料, 给用人单位提供更为全面的考察资料, 在毕业学年可以“毕业生登记表”代替。

二、依托网络平台实现学生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结合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现实以及用人单位的诉求, 本文认为学生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指高校建立一套以学生档案信息为核心、硬件资源为基础、标准化制度为依托、网络平台为手段的集成管理和服务体系, 并最终实现高校、学生、社会多方利益共赢的发展路径。为了更好地实现档案的多功能拓展, 高校学生档案逐步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节约成本的必由之路。新平台的建立, 需要有配套的建设方式和操作流程。一方面, 纸质档案仍然由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和保管;另一方面, 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信息, 例如学生生涯规划书、兼职实践考评表等材料由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登记和录入, 由老师进行核对与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学生网络平台录入、档案管理人员审核纸质材料、档案管理人员对网络信息进行确认, 最终形成数字化档案。

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点:组档成本低、审阅便捷、具备权威性、永久保存。其中, 组档成本低主要是指:由学生自己组织完成, 操作的自由度相对较高, 并且可以有效避免信息的缺失或错误大面积发生, 工作人员将重复录入转变成为集中审核, 职能上发生质变, 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审阅便捷主要是指高校、学生或用人单位在审阅或审核档案时, 不用经过向档案室提出申请等相对冗杂的流程, 而是通过网络ID账号登陆系统, 在有互联网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查看自己的档案, 在信息流通中极大降低了成本并提升了速度;具有权威性是指用人单位对可以摒除对信息的怀疑, 因为是由高校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的核实与确认, 是对学生档案的全面客观体现;永久保存方面是指相对纸质材料数字化信息在保存方面明显具有优势, 并且通过打印等措施可以实时地进行纸版材料的反映。

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的对策

1. 培养档案管理人才。

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应该予以重视, 明确未来学生档案管理模式转变的趋势和方向, 在数字化管理理念方面下功夫, 加大引进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学校应当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多样式的教育、培训以及指导, 协助其进行系统学习;或依托本校特点培养部分熟悉数字化操作流程的工作人员。加强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的力度, 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内涵与意义, 掌握档案工作常识、规律和方法, 熟知工作理念、知识结构和操作流程, 经常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 逐步增强对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适应, 也便于学校之间的进一步学习与交流。

2. 健全管理监督机制。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加大管理力度, 加以重视和完善, 应当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自查、自评、整改和自建的长效机制, 实现科学系统的建设, 避免把问题都积压起来仓促解决。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监督机制方面仍不健全, 高校作为学生档案管理主体应该逐渐由粗放式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 由传统的纸质材料向数字化、网络化形式转变。从惩罚措施到惩罚力度等多方面进行教育和督导, 实现透明的数据库形成机制, 避免“寻租”情况的发生。健全管理机制、制订出台学生档案管理规定, 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地进行学生档案管理工作, 不仅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同时也反映高校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 爱护学生的负责态度。

3. 构架数字档案平台。

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数字化档案体系, 需要建设有选择、有重点、完整、差异化的学生档案并拓宽档案收集渠道, 其核心是建设具有高校档案信息特色档案信息数据库。通过网络平台特色化建设, 促进学生档案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并提供信息保障。例如, 利用现代局域网技术, 配备信息高速公路的相关技术, 将各类学生档案电子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递和展示, 并且结合闪存存储设备、光盘刻录、打印等途径综合实现数字化接受与发送;在软件上, 高校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或政府机构合力开发具有普遍实用性的综合管理软件, 在内涵和层次上进一步提升。

4. 畅通信息反馈制度。

高校档案部门的信息反馈应凸显实际应用和多方需求的特征, 高校在实现学生档案管理内容与功能拓展的目标, 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其他主体, 如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例如, 定时进行针对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管理机构进行档案需求调研, 通过对中学学校的走访, 在档案层面建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 关注多方档案管理制度, 在用人单位、高校、政府机构、中学等主体间建立长效的信息反馈渠道与反馈制度, 对信息进行搜集与研究。在高校各部门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涉及教学、科研、行政、财务、后勤等多个部门, 同样是珍贵的档案资源, 能够为信息的传播和共享提供了天然的平台。

摘要:目前高校学生档案材料涵盖的内容和功能范围较窄, 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增加新的档案材料、科学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既能将档案功能延伸又可以使审阅工作快速高效。

关键词:学生档案,网络平台,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金凡.档案网站资源整合的含义:策略与模式探析[J].档案, 2010 (1) .

[2]徐蔚.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档案服务模式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史志, 2010 (1) .

浅谈校园网的功能、建设与管理 篇5

三明市第九中学 林孜成

摘要:

随着Internet大潮的到来,各所中小学也纷纷建立了校园网并接入Internet,但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原因,存在着投资大,见效慢,缺乏有效管理的弊端,没有充分发挥出网络的作用。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供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校园网 Internet 建设 管理 设置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传统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改进传统教学的研讨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蓬勃展开。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各中小学先后连接了Internet,并进行校园网的规划和建设。我校也在引入中国电信提供的DDN专线,经过一年的摸索和实践,在建设和管理校园网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校园网络的功能

在Internet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之际,校园网成为电脑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校园网就是把分布在校园不同地点的多台电脑连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网络系统。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和资源是校园网的生命力。校园网络具有距离短、延时少、相对成本低和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它的低层协议较简单,控制选择等问题大大简化,因而又具有组网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校园网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传递。

这是校园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用来实现电脑与电脑之间传递各种信息,使分散在校园内不同地点的电脑用户可以进行集中的控制管理。在校务部门建立网络服务器,可以为整个校园网络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管理。

(2)资源共享。

①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接入DDN或ISDN,很容易将校园网连接到Internet,这样,网络内的各电脑终端不但可以互通信息资源,而且可以享受网络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及Internet网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信息资源,校园网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也将成倍地增强。

②硬件资源共享。网络中各台电脑可以彼此互为后备机,一旦某台电脑出现故障,它的任务就由网络中其他电脑代而为之,当网络中的某台电脑负担过重时,网络又可将新的任务转交给网络中较空闲的电脑完成。

(3)方便教学。

网络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取代语言实验室进行更生动的语言教学,也可以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校园网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网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

二、对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思考

面对校园网络蕴涵的巨大教育价值及各种功能作用,有不少条件较好的中小学开始或正在制定规划,以Internet模式建立自己的校园网。但是,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原因,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校园网的规划和建设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规划应着眼长远。

校园网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它的规划应与学校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和师资培训应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需要建设者从全局出发,综合地考虑整个网络的规划。

(2)建设应切合实际。

Internet是一项仍在高速发展中的复杂技术,除了确实具备条件(资金、人员和软件环境等)的学校外,校园网一般不应盲目追求设备先进、一步到位,不能忽视建设软环境和培养专业人员。应立足于学校的现有设备,从学校的优势项目出发,集中力量,重点开发一些紧迫课题并充分利用Internet网上已经较成熟的教育资源,以点带面,不断积累,逐步发展为规模网络,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网络系统。

(3)组网应厉行节约。

中小学的教育资金紧张,这是众所周知,普遍存在的情况,网络的建设者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设备,尽量做到以最经济的投入,得到最大的效益。

三、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

下面就对我校的校园网建设和管理作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其他中小学的校园网建设能有所帮助,对我们规划中不合理之处,也恳请同行能提供指导。

(一)校园网的拓扑结构图及硬件环境

在规划和建设校园网时,根据我校当时的经济情况,我们选用了CISCO2610路由器、3COM16981交换机和3COM10/100MB自适应HUB等设备搭建网络,把原有的机房改造成两间学生机房和所有教师用机组建的三个子网。学生机房各有一台服务器,安装双网卡,既作为局域网服务器,又作为代理服务器连接Internet,为了学生机房维护方便,我们在工作站上均安装有还原卡。在教师机子网中设置一台代理服务器和一台兼作域管理机的文件服务器,在该机的硬盘中存放了大量的共享资源,并将DHCP服务、WINS服务和DNS服务均放在该机上解析,以缓解对代理服务器的访问压力。各代理服务器安装WINGATE作为代理软件,并安装了诺顿的防火墙软件。三个子网使用不同的网段,这就将学生机房和教师机房隔离开来,保证了教师机上的信息安全。有关的IP参数及拓扑结构如上图所示。

(二)软环境设置

网络硬件是校园网的基础,但对网络的管理和利用率如何,却与校园网的软环境设置紧密相关。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对校园网的软环境作了以下的规划。

1、教师机文件服务器共享资源管理

在FILE SERVER中再安装一块9GB的SCSI硬盘,专门用来存放共享资源,建立共享目录如下图所示:

2、电子备课室的软环境设置

电子备课室的硬盘划分为三个分区,为了便于维护,我们安装了“超级保镖”软件,对C、D分区进行保护,E盘给教师保存资料。为方便各教研组开展多媒体教学,其中的十台机器兼作各教研组的工作用机,在E盘中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共享目录,由各教研组熟悉计算机操作的教师定期整理,然后,由网络管理员定期将相关内容备份到教师子网的文件服务器的共享目录中。

3、各科室的软环境设置

由于中高层领导使用的计算机上的一些资料主要是供领导层使用,所以,我们在各科室的计算机上设置了按口令访问共享目录,确保了共享资料的保密性。

(三)学生机房的软环境设置

学生机房的共享资源主要是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在工作站上,留出一个分区不用还原卡保护,并将这个分区设置成共享,便于学生存取文件。机房中还安装有苏亚星网络机房管理软件,用于教学演示和交互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和教学效果。为了减轻对DDN专线的访问压力,提高访问速度,并对学生进行Internet的普及教学和网页设计的教学,我们下载了一些经典网站,在这两台服务器上设置了虚拟Internet,充分发挥了局域网快速高效的特点。

下面就着重介绍我校在开设网页设计课程时,对服务器的设置。

服务器操作系统是NT 4.0,并已安装了SP6补丁,IE 5,IIS4,启动了DNS服务和WINS服务,工作站操作系统是WINDOWS 98,并安装了微软的FRONTPAGE2000,FLASH5等网页设计软件。

1、实验环境配置:

(1)NT服务器上建立域用户组STUDENT,然后为每台工作站建立一个隶属于该组的用户帐号并设置访问口令,设置用户组STUDENT及Internet匿名用户帐号(本机为IUSR)具有本机登录权限。

(2)在NT服务器上为每台工作站上的用户创建远程站点,为此需要在NT服务器上创建公用目录并设置相应权限,例如,在NT服务器中新建目录D:Internet,并为每台工作站上的用户在此目录中创建子目录,如:A1,并设置权限如下:administrators组 完全控制

A1 更改 Internet匿名用户 只读对其也用户目录也进行相应的设置。这样,每台工作站上的用户只能向自己分配的远程站点目录写入文件,这就保证了远程站点的安全。

(3)为了实现对WEB服务器的匿名安全访问,并且满足特定用户对其远程站点的管理,需要对FTP服务和WWW服务器分别进行配置。FTP服务器默认的发行根目录为c:inetpubftproot,WWW服务器的默认发行目录为:c:inetpubwwwroot(用户可在安装IIS时更改)。在FTP服务器中,建立虚拟目录:虚拟目录 对应的物理目录/A1 c:publica1/A2 c:publica2……设定这些虚拟目录分别为可读可写权限,取消“只允许匿名连接”的限制。这样,每台工作站上的用户就可以往服务器上的远程站点上传文件并进行其它管理。在WWW服务器中,建立虚拟目录:虚拟目录 对应的物理目录/A1 c:publica1/A2 c:publica2……对这些虚拟目录分别设定为可读权限。

(4)为了让用户能够像Internet上一样通过域名访问每个用户的网页,必须安装和配置DNS和WINS服务器。

配置DNS服务器:

在DNS服务器清单中创建新区域:SMJZWEB.COM,并在该域名下新建主机,输入本服务器的主机名SMJZ2和IP地址:192.168.0.1;然后在该域名下新建记录,选中CNAME记录类型,在别名中输入:WWW,在为宿主的DNS名称中输入:SMJZ2.SMJZWEB.COM。同样为该服务器建立别名FTP。

2、网页制作及网站管理

学生设计网页时,首先在工作站上建立本地目录,然后使用FRONTPAGE进行网页设计,并可利用它的站点管理器对站点进行管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局域网内的任何一台机器上匿名访问每个学生的网页,访问时就像有Internet上一样,只需在浏览器的地址栏输入www.smjzweb.com/ax(x为1-50)即可。

四、结束语

校园网络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它涵盖学科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美育和体育,在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校园文化建设、科研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网正促进着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变革,促进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改变着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质量。笔者深信,在提供素质教育的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小学,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不可替代的多功能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更好地建设与管理校园网是每一个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1、《计算机与网络》D 攻克NT服务器2、黄水南《超媒体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3、柳栋《基于互联网应用的学习硬环境方案构想》4、张国锋畅志周 《网页设计》课程实验环境配置5、何克杭《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6、N.Negroponte 《数字化生存》7、王德志余杏芳 《浅谈校园网的功能及中小学校园网建设》

功能与管理 篇6

关键词:智慧档案;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知识库

智慧城市的出现给档案管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契机,如果档案利用可以融入移动设备中,突破传统档案服务的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的话,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智慧档案管理系统是建设智慧档案馆的重点。

1 智慧档案管理系统的层次

智慧档案管理系统是智慧档案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档案机构的定位不同,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机构档案信息管理。主要是对本单位已经形成或将要形成的生产、活动信息进行的收集、组织、利用和长期保存。(2)机构档案信息传播管理。这是在机构档案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增加档案信息的传播功能,关注将信息转化为生产力,及时地捕捉档案信息资源,并及时审核、归档并传播,支持机构或相关部门最大限度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3)机构档案信息能力管理。机构档案信息的需求分析、信息能力分析、信息管理分析、信息能力竞争分析等,这个层级达到档案为现实生活提供信息决策、指导生产生活的最终目的。同时,可以解决机构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机构拥有什么样的信息,机构内外的档案信息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需要的信息与存在的信息之间的差距,与其他机构的信息进行对照等。

档案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根据自己机构的实际情况进行功能设计,这样能够保证档案机构一方面保存本机构重要信息的功能,同时还担负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利用的深层次能力,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

2 智慧档案管理系统的资源

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的前提就是档案资源库的建设。数据库所包含的资源是档案机构提供服务和决策的基础,数据库资源的多少以及利用的方便与否,决定了智慧档案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2.1 原存纸质档案。目前大部分档案馆所保存的卷宗还都是纸质档案,包含人事档案、科技档案,以及会议记录、政策法规等。这些档案是档案馆的主体部分,其数字化策略包括以下两种办法:(1)可以通过扫描、拍照等方式转换成PDF格式或jpg形式的图片进行入库,并进行标引。(2)可以通过键入的方式形成WORD文档,加盖数字水印技术进行入库。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扫描和拍照相对简单,容易操作,但是不利于后期的标引、检索,并且部分特殊档案不能进行拍照和扫描。第二种档案数字化方式对人力的耗费较大,但是后期的加工成本会大大降低,同时可以支持全文检索。

2.2 原存数字档案。数字档案已经是各个档案馆档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一些使用办公系统比较早的企业,数字档案所占比例较大。数字档案的入库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主要是要保证数据在转移或转换过程中,保持数字档案的原始记录性,比如一些入库的日期、原始格式、页码、操作员等非文档内容标示的保存。数字档案移库的方法包括数字迁移和数字仿真两种:(1)数字迁移指的是将系统的软件、硬件迁移到整个新的系统软件中,从而可以保证数字资源在新的系统中能够被识别和利用。(2)数字仿真是指一个计算机或者一个系统对另外一个计算机或者系统进行全部或部分模拟,也就是在新的系统中建设一个兼容原始数据、设备及管理软件的允许环境。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数字迁移技术是将数据整个升级到新的软件中,但是在转移过程中,容易造成部分数据和格式的丢失,造成信息失真。而数字仿真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相当于在整个新的系统中开发出单独的模块来使用这部分数据,这在档案信息利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格式的数据模式。

2.3 新归档档案。随着机构的发展,新产生的档案将会成为档案数据库的重点,这就要求在新数据上传过程中,严格按照数据格式、工作流程、数据大小等,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档案,如文档、照片、音频、视频等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格式统一,每种文档采用什么格式进行归档,要进行统一,方便日后档案资源的利用。有些单位数字档案和纸质档案同时保存,这就要求上传的电子档案应与纸质档案保持一致。

3 智慧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分析

根据档案工作流程,智慧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应该包含安全认证、存储、组织、检索和扩展性服务,其中扩展性服务体现出来的是智能化特征,但是安全认证、存储、组织、检索这些环节是智能化服务的基础,同时将一些新兴的技术手段如RFID、语义关联性、知识库等运用到相关环节,最终实现档案管理和使用的智能化。

3.1 安全认证。档案的私密性决定了安全认证的首要地位,档案涉及机构的生产活动中的一些机密,档案安全一方面要考虑到信息管理系统的硬件安全,如服务器、路由设备、防火墙的安全设置;另一方面要考虑系统的软件安全,软件安全主要体现在系统文件的加密,管理员、用户的加密设置上。包含管理员的权限设置、上传、修改、删除、审核等;操作员的上传、检索、审核等;用户的上传、检索、浏览等权限设置,并且每一次文件或系统的修改都应该记录下操作员工号。原则上档案信息资源是不能修改的,修改权限保留在管理系统的最高权限。

3.2 档案信息的存储。应当建立相关的标准、制度来保证及时有效地存储档案信息资源。(1)建设一个快捷方便的上传接口,可以连续上传、批量上传,并且支持从其他系统导入资源和元数据的功能,非数字作品的数字化、转换和载入的方法,提供档案资源的鉴别和权属管理的功能。(2)建立规章制度保证什么文件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应该提交什么格式的档案,以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资源完整性,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约束制度和传播保护政策,即档案的隐私性。支持机构成员以常见的格式上传档案,并提供常见格式到保存格式的转换,同时还要提供保存格式到传播格式的转换功能。

3.3 档案信息的组织。档案信息的组织就是将资源库中的档案进行序化,形成系统性、科学性的知识体系,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服务。系统应按照多种模式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以方便多手段的档案检索。传统的档案组织方式都是按照年代进行的。智慧档案信息系统在组织信息资源过程中应该加入机构部门、主题、领域、责任者等方式,并能根据分类提取相关的关联词组,并描述出它们的上下位类和语义联系,以方便相同类型的档案进行聚类组织。

3.4 档案信息的检索与传播。系统的检索要提供多样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是常用的检索方式,同时辅以分类检索,检索的手段应该包含主题、部门、领域、责任者和年代,关键词检索要提供全文检索。针对选中的单一档案,能够将关联度较高的档案职能推送给用户。

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和隐私性决定了档案资源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系统应该设置一个保密权限字段,从某个时间点开始可以对机构开放、从某个时间点开始对社会开放的功能,这个时间点的设置在档案入库的时候就根据其保密年限进行设置。

3.5 档案知识推荐。智慧档案系统应该具备个人档案信息定制功能,或者通过用户认证界面以后的个人主页,或者是手机客户端APP软件来实现,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查阅是否有新的适合自己的档案资源。推荐方式:(1)档案知识库的统计,可以将热点词条、最新词条对用户进行推荐。热点词条可以通过点击、下载的统计量进行推介,最新词条可以通过发布日期进行推介。(2)知识目录定制功能:档案系统可以按照分类的标准制定知识目录,根据用户自己的选择显示在互联网个人主页或者APP软件中,供用户第一时间选择。(3)解禁档案的推送:解禁档案的推送可以通过解禁专题或知识目录定制功能进行推送。解禁档案一般来说都是有一定机密性的,解禁初期还是有很大的利用价值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社会价值,尤其是纸质档案,如果不进行推送,可能一直不会被利用。

3.6 用户评介与互操作服务。用户评介与互操作服务是指用户与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交互功能。一是用户帮助系统:这里面应该包含系统的使用说明、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用户对系统的提问等内容,系统可以将用户的提问并带详细答案自动地收入到帮助系统,作为检索帮助供新用户使用。二是用户个人档案的上传,用户对档案的批注及使用反馈等信息的上传。三是与其他单位档案系统的关联检索,不一定需要提供全文,能提供题目和获取方式即可。这就要求档案系统应该建立开放的接口可以与其他档案系统互联。

参考文献:

[1]张晓林.机构知识库的政策、功能和支撑机制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1):23~27,19.

[2]符春伟.档案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厦门大学,2014.

[3]张振.基于NET的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档案,2015(1):51.

[4]王清飞,刘琳.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3):33~35.

[5]曾娜.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组织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0(1):45~49.

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篇7

1.教师控制台

这是多功能语言实验室的决策与控制中心, 集成了各种多媒体信息控制与处理媒体, 在多媒体计算机控制协调下传递教学信息。目前语言实验室设备功能从传统的模拟型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网络化, 并继续向功能化、网络化发展。多功能语言实验室是通过数控信号来控制数字文本信号、数字声音信号, 实现语言教学功能的语言实验室。除具备传统模拟型的基本功能外, 还配有主机资料库, 可播放DVD、录像带、磁带、视频展台等音频和视频资料;有随堂测试功能。可进行即时考试、标准化考试、口语考试、听力考试、写作考试等;还有自主学习、语言聊天室、电话交流、固定节目选择播出等功能。根据传输技术的不同, 目前应用较多的语言实验室系统, 主要有两种:一是ATM网络技术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 其特点是稳定性较好, 技术先进, 自主学习中可点播资料库中的所有资料;二是以太网网络协议数字网络语言实验室, 其特点是计算机网络功能强大,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除了可以使用音频点播外, 还可使用视频点播。

教师控制台是系统的核心, 应选一台配置齐全的计算机, 计算机要配备较好的外设, 如DVD光驱等。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要快, 硬盘的容量要大 (至少360G) 、内存的容量也要大 (至少4G) , 机器性能要稳定, 兼容性要强, 能兼容各种不同版本的教学软件。在现阶段选购的计算机主频、硬盘、内存分别大于INTEL双核E2220以上, 360G、4G更好, 同时也应配置有硬盘保护卡, 显示器选用17寸纯平即可。音频、视频输入系统设备包括VCD、DVD和录音播放机等。

2.学生使用部分

由计算机、录放音设备、反应分析设备等组成。同传统语言实验室相比, 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学生部分的设备添加了计算机网络设备, 其功能得到了增强, 表现在话音的保真度、信息采集的方法、反馈呈现方式等几个方面。

由于语音实验室的建设是直接为语言教学和教学改革服务的, 在语言实验室建设过程中, 我们认真地考虑了以下几点。

多功能语言实验室的功能及使用效率首先能够满足目前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在语言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充分地考虑到以下几点因素, 第一, 课堂教学:具有广播教学 (含变速广播、异步播放广播) 、课堂学生认证、示范教学、分班教学、小组讨论、监听辅导、呼叫、对讲、插话讲解、同声传译功能。第二, 自主学习系统:具有自主点播 (含AOD点播) 、自我测试、自主录音等功能。第三, 考试系统:具有试卷制作、学生认证、专业化考试 (含听力考试、口语考试、AB卷考试) 、阅卷系统 (可进行横向和纵向阅卷对比) 、分析系统 (含单卷分析、成绩分析、答案分析、试卷分析) 功能。第四, 为了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关听说教学的要求, 除了满足课堂教学要求之外, 还要满足网络化考试尤其是数字化口语考试的要求:必须具有问答式、二人对话式、三人讨论式以及混合式考试方式;具备口语考试相关配套模块, 如出题、考试、阅卷、统计与查询等;满足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和专业英语四、八级口语考试的要求。第五, 教师端、学生端都可以自如实现变速不变调播放, 要求变速范围±30%, 变速后在不变调的前提下, 保证语感自然。第六, 资源库管理:资源一定要有分级管理, 便于查找, 兼容性、扩展性好;资源分类:听力资料、听读资料、听力测试、阅读考试、电子书籍、音像资料、教案、休闲资料、学生录音、同声传译, 具有可升级性。第七, 学籍管理:具有计费管理、师生档案管理、学生学习情况管理、系统设置、网络故障自检。

学生端应选一台配置齐全的计算机,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要快, 硬盘的容量不用太大 (120G) 、内存的容量一般 (至少2G) , 机器性能要稳定, 兼容性要强。在现阶段选购的计算机主频、硬盘、内存分别大于INTEL双核E2220以上, 160G、2G, 同时也应配置有硬盘保护卡, 显示器选用17寸纯平即可。语言学习终端, 独立外置终端, 连接学生耳机。学生通过语言学习终端收听语音。终端有变速不变调功能, 学生可以实时录音录制教师机硬盘, 可随时通过终端播放。音频、视频输入系统设备包括VCD、DVD和录音播放机等。这些硬件的综合运用不仅能够转送语言信息, 而且能同步地传送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 使之成为集“视、听、教、考、分析、统计、管理”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和学习系统, 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硬件保障。

3.多功能语言实验室人员建设

作为多功能语言实验室的管理人员, 既要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又要熟悉计算机的维修和保养知识, 还应具有扎实的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电教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要熟悉语言教学环节, 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配合;根据教学需要选购好语言音像资料, 搞好资料建设。管理人员只有在掌握上述技能之后。才能搞好多媒体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技术队伍, 是搞好外语听说教学和语音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对语言实验室人员要采取近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相结合的办法, 有计划、有目标、分批分期地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为他们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另外在引进年轻的实验室人员时也应按照上述标准引进, 尽快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技术能力强、爱岗敬业、求实奉献的稳定的技术队伍。

二、多功能语言实验室管理

多功能语言实验室是个高科技集中之地, 需要完善的科学管理。一般可分为对人员、对物 (设备和设施) 和教辅质量的管理。具体说来, 一是优化人员配置和明确职责分工;二是完善和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 使工作规范到位;三是保障日常教学和教辅的良好运作;四是注意部门内外的沟通和协助, 防止推诿误事。要避免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 减少日常事务中的混乱或失误。

1.优化人员配置和明确职责分工

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以人为本和以工作为重的领导方式高度结合, 才能达到最佳管理效果。因此, 实验室主任要转变管理观念, 在人员管理方面, 要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制订实验室每个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 用规章制度规范每个人的行为, 合理分工, 互相协调, 激活人力资源, 实行目标管理, 为实验教学服务。同时, 实验室主任要善于心理沟通,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和谐的工作氛围, 使人们乐于接受其“管理”, 自觉地努力工作, 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工作效率, 为教学服务。

2.完善和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组织学习、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并要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对照检查, 严厉查处各种违规行为, 使语音室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和技能的重要场所。

3.保障日常教学和教辅的良好运作

加强设备管理。实验室的设备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及其功能和使用方法。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设备的使用管理;二是要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在使用管理方面,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对上课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 使其熟练、准确地掌握使用方法;同时工作人员要跟踪服务, 及时排除故障, 保证课程的顺利完成。在设备维护管理上, 首先是学生用机和耳麦的维修, 其次是教师主机的软、硬件的维护和故障的排除, 再就是建立良好的网络管理, 从而防止病毒的破坏等。

4.注意部门内外的沟通和协调

做好实验室的设备档案管理。做好实验室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可为设备维护和质量鉴定提供依据。归纳整理好本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料档案, 对管辖的仪器设备建立仪器设备分户账, 将设备卡片连同产品合格证、说明书、附件清单、保修卡等装入档案袋, 并做好仪器的使用维修、借用记录 (附借条) 等;对损坏的仪器, 及时写出书面申请报修, 特别是对于保修期内的设备一定不要拆密封签, 以免造成不能报修的尴尬局面;对工作不留任何后患, 统计准确的设备利用率、完好率、使用率。同时将设备的资料输入计算机, 实行微机管理。这有利于工作的高效运行, 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建设合格的语言实验室仅有精良的装备不够, 还要有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二者缺一不可。二者有机结合, 才能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摘要:多功能语言实验室管理应优化人员配置和明确职责分工, 完善和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 保障日常教学和教辅的良好运作, 注意部门内外的沟通和协调。

关键词: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浏林德.改革实验室体制探索有效的管理之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 120 (6) :106-108.

[2]李晓蓉.高校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使用现状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5 (12) .

[3]房贞政.实验室建设要有新理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5) :57-58.

专利资助管理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 篇8

关键词:专利资助,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0 引言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日益全球化,知识产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是国家和地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战略性资源[2]。专利的拥有量和专利的实施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3]。我国自实行专利制度以来,专利制度不断完善,专利保护不断加强,奖励与激励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各省针对专利申请和实施均有专项经费予以资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我国专利的申请量和实施率。如在申请量方面,2000年我国各省市专利申请量为140339件[4],2006年达470342件[5],2007年为586734件[6],2008年为717144件[7],2009年为877611件[8],近三年年增长22%以上。面对快速递增的专利申请,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进行记录和评审专利资助经费的发放,势必影响工作效率,开发专利资助管理系统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1 系统体系结构

专利资助辅助应用服务系统是专利资源存储、服务及管理中心同时也是面向专利工作者的辅助工作平台,其专利资源采集工作与专利数据服务工作是相对独立的。本系统包括专利原始资源采集系统和专利资助辅助服务系统两部分。系统设计时,将专利原始资源采集系统和专利资助辅助服务系统这两大子系统利用数据和各种控制关系联系起来,并且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系统稳定有序地运行。

本系统设计采用C/S模式,在客户端,专利原始资源采集系统是专利资助管理系统中针对原始数据采集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验证和数据查重等。采集系统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供省局及其下属单位使用。在服务器端,专利资助辅助服务系统是专利资助管理系统中针对业务流程和业务服务的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检索、实审判定、授权判定、资助费用审核和资助统计等。资助辅助系统仅供省局使用。

为了应用系统的安全,本系统设计了严格的登录身份验证功能,系统管理或使用人员必须通过身份验证才能使用该系统。

2 模块设计

系统功能模块如图一所示。

2.1 专利数据传递模块

数据传递模块主要负责将各个下属单位的专利数据信息上传至省局单位的数据库中,上传的形式为电子邮件形式、邮寄光盘等形式。数据传输流程如图二所示。

2.2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主要负责系统原始数据的输入,它被设计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输入软件。该采集系统包含三种输入界面:中国专利费资助申报表界面、国外发明专利授权资助申请表界面、专利专项资助申请表界面。

2.3 系统管理模块

本系统的管理模块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系统安全和用户管理,主要负责系统登录和使用的安全以及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用户的管理。

2.4 专利信息检索模块

检索模块主要负责专利信息的检索功能。系统根据用户的检索条件将信息显示给用户,检索的结果可以为一条或者是多条,当检索结果有多条时将检索结果以列表的形式展示。

检索条件设置申请(专利)号、申请日、名称、分类号、申请(专利权)人、发明(设计)人、地址等字段,各检索条件可以进行组合检索。

2.5 业务流程处理模块

业务流程模块是依据实际工作人员的工作流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负责专利资助费用的审核流程。

2.6 资助费用统计模块

该模块主要负责针对已经发放的专利资助费用的统计。统计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并支持打印功能。支持的统计条件包括地区、年度、专利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类别(按国际专利分类号分类)等。

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设计两个数据库。一个数据库针对客户端,另一个针对服务器端。

3.1 客户端数据库

客户端数据库名称为zldata.mdb,包含4个表:

(1)城市区号对应关系表citylist。该表包含城市代码、城市名称以及系统内部编号3个字段。

(2)申报单位信息表danweilist。该表包含单位名称、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所属区市、联系电话、上级主管部门、单位联系人以及系统内部编号8个字段。

(3)系统信息表sysinfo。该表包含系统用户登录名、用户登录密码、系统版本信息、本地地址信息、用户最后登录时间和客户端城市代码6个字段。

(4)专利信息表zlinfo。该表包含专利(申请)号,外国专利号(仅用于国外专利),专利名称,授权日,专利申请日,实施状况(“0”表示尚未实施;“1”表示正在孵化;“2”表示已产业化),实施收入,利税,申请人(单位),联系人,申请人身份证,邮政编码,所属区市,授权国(仅用于国外专利),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涉外代理机构(仅用于国外专利),代理人(仅用于国外专利),上级主管部门,申请金额(单位元),资助对象分类一(“1”表示重大项目;“2”表示重大工程;“3”表示重大活动),资助对象分类二(“1”表示专利示范企业;“2”表示专利试点企业;“3”表示培育试点企业;“4”表示国防科技;“5”表示高等院校;“6”表示科研院所;“7”表示医疗卫生),初审单位,系统时间戳,专利类型,发明类型,打包标志位,授权号,实审号,实审日,单位ID,实审交费时间共32个字段。

3.2 服务器端数据库

服务器段数据库名称为tzldata.mdb,包含3个表:

(1)城市区号对应关系表citylist,该表的结构和内容与客户端数据库中的同名表相同。

(2)系统信息表sysinfo。该表的结构和客户端数据库中的同名表相同。

(3)专利信息表zlinfo。该表包含专利(申请)号,外国专利号(仅用于国外专利),专利名称,授权日,专利申请日,主分类号,实施状况(“0”表示尚未实施;“1”表示正在孵化;“2”表示已产业化),实施收入(单位万元),利税(单位万元),发明(设计)人,申请人(单位),联系人,申请人身份证,邮政编码,所属区市,授权国(仅用于国外专利),联系电话,地址,涉外代理机构(仅用于国外专利),代理人(仅用于国外专利),上级主管部门,资助对象分类一(“1”表示重大项目;“2”表示重大工程;“3”表示重大活动),资助对象分类二(“1”表示专利示范企业;“2”表示专利试点企业;“3”表示培育试点企业;“4”表示国防科技;“5”表示高等院校;“6”表示科研院所;“7”表示医疗卫生),申请金额(单位元),初审单位,公开(公告)号,公开(公告)日,系统时间戳,备注,专利类型(“0”表示无意义;“1”表示发明授权;“2”表示实用新型;“3”表示外观设计;“4”表示国外专利),发明类型,发明申请状态中的审核状态(“0”表示全部;“1”表示待审核;“2”表示已审通过;“3”表示已审未过),发明申请状态中的批准状态(“0”表示全部;“1”表示待批准;“2”表示已批准),授权资助状态中的审核状态(“0”表示全部;“1”表示待审核;“2”表示已审通过;“3”表示已审未过),授权资助状态中的批准状态(“0”表示全部;“1”表示待批准;“2”表示已批准),发明申请批准日期,其他类型批准日期,批准文号,资金领取状态(“0”表示未领取;“1”表示已领取)。

4 结束语

本系统采用C/S模式的体系结构,设计中从整体考虑,建立严格的参照完整性和科学的数据依据。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共同协作,保持了高度的数据一致性和安全的数据访问,可以实现比较强大的功能。本系统的开发使专利资助管理工作人员不再拘于杂乱、琐碎的手工评审存档方式,有效提高了专利资助申请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有效帮助专利资助管理人员合理确定资助对象、资助范围和资助对象,完善资助程序[9]。目前该系统已经应用到江西省知识产权局的专利资助管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宋培贤.专利工作任重道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8,(2):26-27.

[2]孙洁.《江西省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EB/OL].http://jxrd.jxnews.com.cn/sys-tem/2009/09/24/011213089.shtml.2009-09-24.

[3]文家春,朱雪忠.政府资助专利费用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5):686-691.

[4]2000专利统计年报[EB/OL].http://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jb/jianbao/2000/nb/a/a1.html.

[5]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状况年表2006[EB/OL].http://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gn2006/200804/t20080421_386162.html.

[6]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状况年表2007[EB/OL].http://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gnwszslnb/2007/200804/t20080421_386150.html.

[7]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状况年表2008[EB/OL].http://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gnwszslnb/2008/200901/t20090113_437841.html.

[8]国内外三种专利申请受理状况年表2009[EB/OL].http://www.sipo.gov.cn/sipo2008/ghfzs/zltj/gnwszslnb/2009/201001/t20100121_488329.html.

功能与管理 篇9

1系统功能划分

1.1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是一种中长期计划,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来制定,主要是为企业寻找供应商并签订购买合同,确定需求数量,以此做为与供应商谈判的依据。本模块为采购部门提供了一种工具,采购部门可以制定计划,审批计划,并可根据业务的进展情况对计划随时调整。包括计划类型定义、维护计划、审批计划、修订计划、关闭计划、查询统计(采购计划查询)。

1.2物资需求申请

物资需求申请上描述需求公司、需求库存组织、需求物资、需求数量、需求日期等信息,由公司各个需求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包括维护物资需求申请、需求汇总平衡、 查询统计(物资需求申请汇总查询、物资需求申请执行情况查询)。此处因未向业务单位放开终端出口,由公司采购部门统一根据经审批后的需求单填写。

1.3请购单

请购单描述采购的需求,即用什么(存货码),用多少(数量),何时用(需求日期),谁用(需求库存组织、申请部门)。 同时确定由哪个采购组织进行采购并提供采购建议信息,如建议供应商,建议采购日期。包括维护请购单、审批请购单、 审批请购单(可维护数量)、查询请购单(请购资金预算、执行明细、执行统计)。系统向支公司开放,支公司库存组织向分公司代采组织申请。

1.4采购订单

采购订单是企业与供货单位签定的采购协议,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购销协议。随后的收货和发票接收是以采购订单为依据的[3]。采购订单描述的是向谁采购(供应商),采购什么(存货码),采购多少(数量),价格、付款协议,到货日期,采购者等信息。包括采购业务类型设置、维护订单、修订订单、补货订单、审批订单、关闭订单、维护订单状态(输出、对方确认、发货、装运、报关、出关等状态)、订单查询统计(订单明细、订单统计、订单修正记录、订单执行明细、订单执行汇总、在途订单查询、供应商催货函、业务跟踪表、 项目跟踪表、订单付款执行情况、到货计划查询等)。

1.5到货单

到货单描述的是采购者实际收到货物的数量、批号、所属的订单及其它属性。包括维护到货单、审批到货单、检验到货单、到货单查询统计(存货统计表、供应商统计表、到货明细表、日到货计划表、退货明细表等)、退货理由定义。

1.6采购发票

采购发票描述的是采购者购买货物时需要支付的价值和税款,是向供应商付款的依据,同时也是确认收到货物的成本的依据。包括维护发票、审批发票、采购发票查询统计(明细查询、统计查询、进项发票抵扣明细表)。

1.7采购结算

采购结算通过建立采购发票与入库单的对应关系,确定货物的最终财务成本。包括成本要素定义、采购结算(支持自动结算、手工结算、无发票结算、异存货结算、费用结算、 销售发票结算、消耗汇总结算—消耗汇总暂估处理、消耗汇总结算、消耗汇总费用结算等)、暂估处理(暂估处理、期初暂估维护)、维护结算单、采购成本分析(采购成本明细、采购成本统计)[4]。

1.8采购查询

对采购系统的业务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包括综合日报、 排行分析(供应商采购排行分析、存货采购排行分析)、暂估查询(供应商暂估余额表、供应商暂估明细账、暂估月统计、 采购价格差异表)、分析考核(采购货龄分析、采购对比分析、 业务员部门考核表)。

1.9采购价格

采购价格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选择最佳供应商,并对采购价格进行实时控制,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采购询报价、价格审批,帮助采购人员选择最佳供应商和采购策略,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可以进行采购价格的分析,为采购成本的控制提供依据。包括采购询报价(采购询报价单、价格审批单)、查询统计(询报价明细表、 询报价统计表、供应商存货价格表)、价格分析(供应商报价对比分析、存货报价变动分析、采购执行价对比分析、存货采购执行价变动分析、供应商报价一览表)。

1.10价格结算单

价格结算单是根据入库单及优质优价方案和标准进行优质优价计算,确定与供应商的结算价格。包括维护价格结算单。

2系统业务流程

2.1总体业务流程图(见图1)

2.2接口关系图

主要接口说明:

1与合同管理:可以通过采购计划对采购合同进行控制; 采购订单可以严格按照采购合同来执行,同时系统将采购订单的执行状态信息时时反应在合同执行情况表,可以随时查询合同数量、金额;订单数量、金额;发票数量金额等详细信息。

2与项目管理:通过流程配置,可以通过项目批复生成请购单;通过业务协同,根据项目申报-审批-按权限分采, 可以生成另一方的请购单。

3与运营管理:由运营单位的维护和营销情况预报可以驱动采购业务,形成请购单,构成物流管理中的闭环。

4与库存管理:通过再订购点的设置,对于采用再订购点订货的货物,可以在库存量下降到再订购点以下时,直接驱动采购管理,形成请购单;对于采购管理中的所有采购订单的执行,在到货、检验后形成采购入库单,办理入库业务; 可以要求供应商根据货物的入库情况明细,开具采购发票; 借入转采购业务中可以根据借入单生成采购订单;供应商管理库存业务中可以根据消耗汇总记录生成采购发票,还可以根据消耗汇总记录进行暂估和采购结算;优质优价业务中可以根据入库单生成价格结算单[5]。

5与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系统为供应商管理提供评估的数据基础;供应商管理为采购系统提供业务基础信息:存货主供应商、发货提前期、装运提前期、对应存货编码、对应存货名称、供应商是否冻结、供应商评估结果等信息。

6与质量管理:如果启用了质量管理系统,在采购到货检验环节,通过“报检”即可将需要检验的存货信息传到质量管理系统,进行质量检验处理。

7与应付管理:采购订单可以推式生成预付款单;采购发票审核后直接生成一张应付单,传到应付管理系统;无发票结算后形成应付,传到应付系统。

8与存货核算:在采购管理系统中通过采购发票和采购入库单进行匹配,进行采购结算,确定存货的入库成本。系统自动将采购结算的结果传存货核算,形成存货入库成本。 费用结算或暂估的单到补差处理后,会生成存货成本调整单调整存货的入库成本。

2.3采购询报价流程图

流程说明:

1计划员根据生产销售的需求和预测,以及现有的库存可用量,向采购员提出请购;

2请购如果需要询价,则由采购部门的价格管理人员, 选择若干合格的供应商发出询价;

3供应商反馈回报价信息后,由价格管理人员录入到询报价单中;

4根据询报价单信息及历史采购价格信息进行价格审批,确定本次采购应向哪些供应商采购,采购的价格、数量是多少,形成价格审批单;

5价格审批单由有审批权限的领导审批通过后,转给采购员执行采购;

6采购员接到审批通过的价格审批单后,根据价格审批结果向供应商发出订单,执行采购;

7如果根据历史采购信息可确定供应商和价格,采购员接到请购单后可直接与供应商联系签订采购订单。

3系统功能特点

1支持采购业务从计划、订单、收货、质检、入库、收票、到结算全过程的管理。

2通过与计划的集成,达到减少库存积压,保证供应的目的。

3跟踪采购订单的业务状态,对采购资金进行全面的反映。

4支持集中采购,包括分收分结、集收集结、分收集结、 集采合同采购等多种模式。

5提供采购成本的构成定义,支持对采购成本的多角度分析,支持即时结算,多对多结算等处理模式。

6通过供应商评估(事前),价格管理(过程),成本分析(事后)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7采购审批流程的配置和定义,实现对企业每一种业务模式下的审批程序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使企业对采购的发生和资金的流出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

8采购系统可以与项目管理系统、库存系统、BOSS销售系统、财务系统、计划系统等实现完全的集成应用[6],实现企业各单位、各部门、各职员之间实时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达成企业整体实现协同、集中管理。

4结语

建立用友NC集中采购的管理平台可以使各单位及时共享采购信息,通过科学的采购方法,体现了集团公司管理的特色以及流程的固化,使之不以一人的变化而变化;在系统的建设方面,吸取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同时又很好地融合了公司的管理特色;供应链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使得存货管理系统更加地科学和统一化,通过采购业务类型的定义与规范,使得物资采购业务的处理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业务采购信息的准确度,为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综合提升了物资采购部采购业务的信息化水平,优化了现有业务流程,减少了多重单据传递和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7]。通过对系统的学习,也为公司培养了一批既懂业务又懂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王欣.XX广电网络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0,39(4):66-67.

[2]王欣.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7(32):42-44.

[3]孙洪喜.企业资源计划(ERP)的管理思想及实施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0.

[4]崔国玲.ERP系统与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J].企业经济,2004.

[5]颜小北.TZ公司基于ERP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6]时遇辉.在ERP平台上基于供应链的采购业务流程重组创新[J].商务研究,2007.

功能与管理 篇10

首先, 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为企业提供了一个不断变化和动荡的生存环境, 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 也日益复杂。企业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发展, 如何快速、有效地对蜂拥而来的非确定信息作出反应, 是每个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 使管理者获得的信息真实可靠, 将风险管理扩展为管理会计这个信息系统的功能就成为一种必然。通过对风险进行管理, 可以使企业将不确定的信息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相对确定的并可以保持并创造企业价值的有利信息, 以减少企业决策的失误概率和损失的可能性。

其次,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 将风险管理扩展为管理会计的功能, 不但使风险管理得到了足够的重视, 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 也使得管理会计能收集更多的有关企业面临风险的信息, 从而做好风险应对, 化风险为机遇, 为企业取得永久的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最后, 管理会计的演进和发展, 为管理会计功能的扩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历程, 管理会计已经形成了以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为其基本功能的循环系统。系统中各项功能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支撑, 每一功能的实现都是其它功能实现的基础, 也是其它功能实现的条件。系统的正常运转, 是管理者获得准确可靠信息的基础。但要使系统中每个功能要素都能真正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 对其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 控制评价就在所难免。

二、支持风险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扩展的可行性

(一) 理念支持可行性

将风险管理扩展为管理会计的一项功能, 不仅有其扩展的必然性, 也有其扩展的可行性, 战略管理的思想为扩展风险管理这一功能提供了理念支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管理会计已经从以核算为主要功能的萌芽阶段逐渐演进和发展到了如今以战略功能至上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生存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不确定, 迫使企业必须采取新的管理方式, 从战略的高度, 对未来的经营管理进行预测、决策, 规划、控制和评价。可以说战略管理理念是战略管理会计的精髓, 是战略管理会计实施和应用的基础。为了使战略管理会计真正能够体现这一理念, 凸显风险的重要性也就势在必行, 于是将风险管理扩展为管理会计的一项战略功能, 不是无源之水, 因为战略管理的理念为管理会计的这项功能扩展提供了有利的理念支持。

(二) 技术条件可行性

管理会计发展到战略管理会计阶段, 作业成本法、竞争对手分析、预警分析、质量成本分析、价值链分析等技术方法的创新为风险管理扩展为管理会计的战略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也使该扩展在技术层面具有了可行性。尤其是预警分析和价值链分析技术方法的创新, 为风险管理功能的实现和发挥提供了载体。

(三) 组织实施可行性

企业组织已经经历了以经营效率为导向、以中层整合为导向和以价值导向为导向三个阶段, 以价值导向的第三阶段, 使管理会计表现出综合、分化以及向非会计领域扩散的新趋势, 并引进了战略与流程再造等相关理念。诸如作业成本制度、平衡计分卡、质量成本计算、环境成本计算等都是全新的成果。在这些成果中, 平衡计分卡的提出, 不仅为管理会计实施战略奠定了基础, 也为本文风险管理这一管理会计扩展功能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综上所述, 将风险管理扩展为管理会计的一项战略功能, 不论是从理念支持, 还是技术条件和组织实施, 都有其可行性。扩展其为功能, 也不是纸上谈兵, 无源之水。理念、技术条件和组织实施对风险管理这一功能的支持可由下图所示:

三、支持风险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框架构建

(一) 管理会计风险管理具体功能设计

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 离不开其具体功能的实现, 风险管理这一功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其也是一个小的循环系统, 该系统的有效实施, 依赖于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协调与配合。由于风险管理已经扩展为管理会计的一项战略功能, 所以从大体来看, 风险管理的具体功能要受管理会计基本功能的支配, 但又不同管理会计的基本功能。具体来看, 风险管理的功能应包含以下四个具体功能:

(1) 系统分析功能。风险管理为了适应不确定性的环境, 满足管理者和客户的需求, 必须发挥自身优势。为了实现这一系列战略思想, 风险管理必须具有强大的系统分析功能。

(2) 决策支持功能。风险管理的决策支持功能是受企业战略管理中战略定位需求决定的, 它建立在分析功能的基础之上。企业进行战略定位, 不仅需要各种信息, 也需要风险管理系统提供决策指导, 这就需要风险管理系统能从战略的角度出发, 根据已有的风险信息和预测未来的风险信息, 制定控制风险的有效决策, 找出企业发展的最优途径。

(3) 设计改进功能。将风险管理扩展为管理会计的一项战略功能, 就是将风险管理融入到管理会计中, 从而融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中, 所以它对企业整个风险策略的实施过程的具体步骤居于系统设计和动态改进的功能。这有个从战略角度出发的设计是全方位的, 而不是局限于某个产品或是某一部门, 而且各个相关系统的信息是相互沟通、促进或制约的。

(4) 控制评价功能。在企业做出战略抉择后, 风险管理应将战略分解为各个切实可行的战术行动, 以支持企业整体战略。控制评价功能是管理会计所具有的基本功能, 但风险管理的控制和评价功能并不同于管理会计的控制评价功能, 它是站在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其控制和评价也并不局限于某项或某期的财务结果, 而是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控制和评价风险的思路和理念, 而且着重强调风险的存在性, 管理会计的报告中体现风险的因素, 控制和评价风险的强弱程度。

上述阐明的风险管理的各项具体功能实际是相互沟通和相互促进的, 并表现出独到和强大的优势。因为风险管理掌控着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最系统全面的内外部风险信息和数据, 这是它扩展为管理会计的意义所在。风险管理各项具体功能关系如2图所示:

(二) 管理会计风险管理功能与基本功能整合

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工程, 它的基本思想是从战略的角度, 通过统一分析企业内外的所有风险, 考虑如何处理、协调、安排事物的内部因素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制定管理策略来分析多种不确定性, 管理控制各种风险, 从而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 (注释) 。管理会计要想有效的发挥风险管理的功能, 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 离不开各个部门, 各个层面的协调工作, 当然也离不开管理会计基本功能的协助, 而管理会计基本功能的实现, 更需要风险管理这项功能的支持, 由此可以看出, 管理会计功能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各系统要素之间只有相互协作, 相互联系和支持, 才能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功能作用, 因此将管理会计的风险管理功能与其基本功能进行整合, 是管理会计实现其功能的前提。

(三) 支持风险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框架

上文所述的支持风险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扩展的必然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以及风险管理功能与管理会计功能的整合为支持风险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使该框架有其构建的依据和可能。从以上的论述来看, 管理会计的风险管理功能与其基本功能不但不冲突, 反而有其整合的基础, 两者相辅相成, 共同为管理会计服务。管理会计从萌芽发展到现在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 其功能叶在不断的扩展, 其功能框架也在不断的完善, 从最初的基本功能到战略管理阶段的战略功能的显现, 再到风险管理及管理功能的扩展, 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功能框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而得到相应的扩展, 它的扩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构建支持风险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框架, 如下图所示:

本文通过对风险管理扩展为管理会计功能的必然性, 揭示了不确定环境对管理会计风险管理功能的需求、战略管理对管理会计风险管理功能的需求以及管理会计基本功能实现对风险管理的需求, 从而说明了扩展风险管理这一功能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需求。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了扩展的可行性, 以预警分析和价值链分析为代表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的技术方法创新, 为风险管理这一管理会计功能扩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本章为了将风险管理功能与管理会计基本功能更好的整合, 设计了风险管理的四项具体功能, 并说明这了这四项功能与管理会计基本功能的联系, 为构建支持风险管理的管理会计功能框架奠定了基础。构建这一功能框架, 该框架的构建, 凸显了管理会计风险管理功能的作用, 为风险管理与管理会计更好的融合指明了方向。

摘要:将风险管理扩展为管理会计的功能是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 也是对基本管理会计功能的补充和完善。扩展是管理会计发展到战略管理会计阶段的一种必然, 它不但有现实的需求, 也有技术的支持和扩展的价值。构建管理会计功能框架设计、整合是实现风险管理功能的基础, 也是这项功能在管理会计中得以应用的前提。构建功能框架, 凸显了管理会计风险管理功能的作用, 为风险管理与管理会计更好的融合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风险管理,管理会计,功能扩展,与框架构建

参考文献

[1][美]保罗.托马斯, 大卫.伯恩/白山.执行力[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3-08:206-233

[2]闫长玮.管理会计发展思路探析[J].会计论坛, 2007 (5) :72-73

[3]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功能与管理 篇11

关键词:后勤管理;功能;改进措施

小学整体的教学水平,不单单展现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更体现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在新形势下,教学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后勤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地完善。在学校中,后勤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更影响着学生的生长发育。因此,由于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内容的复杂性,进而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相对比较高,在教学中,对于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都是因为不涉及教学,于是就忽略了。因此,在新形势下,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对后勤管理工作做一番审视和改进,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一、后勤管理的功能

(一)后勤管理工作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后勤管理工作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保障。只有先完善后勤管理工作,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同管理工作相互科学地进行融合,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

(二)后勤管理工作的完善,对教师的工作起着积极作用

后勤管理工作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有力的保障,更对教师教学工作也提供着保障。因此,科学有效地进行后勤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进而调动每名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大程度地发挥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三)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后勤管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美好的校园中健康成长,同时,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积极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开展后勤管理工作不仅是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是为学生能有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后勤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

进行后勤管理工作,需先对后勤工作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案的确立,对开展下一步的工作奠定着重要的基础。首先,要以后勤工作的内容为主体,进行目标的明确。可以把学校中每一学年的工作情况进行比较,再进行科学有序的归纳和总结。将总结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找到解决的方式方法,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今后有效地开展后勤管理工作做好铺垫。

(二)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后勤管理的工作内容、种类、人员等都是比较多的。因此,学校对于工作人员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要让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增强责任感,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时刻关注每一名工作人员的思想情绪,进而让大家在工作中能够用尽全力。在日常的后勤管理过程中,对工作人员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要求,从而让后勤人员在学校的后勤工作中发挥自身的责任。

(三)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在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学校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要进行精细化财务管理。在进行财务工作时,要注意对采购人员的选择。要由专项人员来完成采购,并且在采购的时候,要确保价格的稳定合理。同时,也要对财务管理工作做相对应的工作计划,对编制预算要统筹兼顾。发现特殊情况要积极地对待,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和申请。因此,在后勤管理中,财务管理不仅要做好日常的相关财务工作,做到账目清楚,更要及时地对财务管理者进行考核评定,进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

(四)要不断提升后勤服务效率

在学校中,教学与后勤管理工作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后勤工作对教学起着辅助的作用,要不断提升后勤服务效率。比如,在实验中,实验器材容易遭受损坏,因其使用率高、费用高,再进行维修往往会陷入两难的境界。面对这种难题,要站在教学的角度上,同教学部门建立健全的联动机制,制定相应的方案,提升后勤服务的效率,让器材的损耗减少到最低。

总之,在新形势下,要对后勤管理工作重新认识,重新定位,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进而为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崔长明.新形势下小学后勤管理的功能与改进措施[J].中华少年,2016(1).

[2]马启成.小学后勤管理的措施[J].新课程学习:中,2013(1).

功能与管理 篇12

外部投资者和监管者是内部控制产生的原动力, 为满足外部需求而形成与发展的内部控制也旨在促使企业遵纪守法,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基于此, 会计控制成为内部控制的核心和重点。然而, 中航油、安然、世通等国内外知名公司财务丑闻的频繁曝出, 表明以会计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对财务舞弊根源认识的深入, 人们发现会计造假的深层原因在于企业经营不善, 会计控制失效往往是内部经营管理不当的外化。对于内控失效表象的过分关注, 忽略了对经营有效性这一根本的探究, 即以实现公司战略、提升经营效率效果为目标的管理控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逐渐增长的对管理控制的重视与需求同重会计控制轻管理控制的现实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亟需重新审视、及时转变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的功能定位, 并做好两者的功能协调以促进公司的长远持续发展。

1 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发展与演变

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发展的初始阶段 (池国华, 2010) , 而内部牵制又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内部会计控制” (李心合, 2007)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关注, 并使内部会计控制成为财务报告审计指南的组成部分。1958年10月, AICPA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审计程序文告》第29号中, 首次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其中, 会计控制与财产安全和财务报告可靠性直接相关, 而管理控制主要与经营有效性和管理方针的贯彻落实紧密相连。因财务舞弊案件频发而于1992、2002年分别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及SOX法案都将财务报告目标置于突出地位。

与此同时, 基于管理控制的内部控制也得以萌生和发展。1911年,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的问世为管理控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根基。到了20世纪中期, Fayol的一般管理理论视控制为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 并指出控制适用于组织中的任何事情。1948年Wiener《控制论》的发表大大推动了管理控制的发展。随后, Anthoney (1965) 、Rotch (1993) 、Simons (1995) 、Chenhal (2003) 等相关学者分别从财务会计、管理学理论、权变理论、系统论等不同视角研究和拓展了管理控制理论, 并使其得以创新和进步。

基于不同视角的内部控制的发展, 不难看出以财务报告可靠性为目标的会计控制始终占据优先考虑的位置, 而管理控制受到的重视明显不足。

2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功能定位:审视与转变

随着现代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的提升,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在企业内部的作用定位发生着变化, 管理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导向和核心作用日益突显。然而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未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反应。我们需要对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的功能定位进行重新审视与选择。

2.1 基于企业目标实现的功能定位

从控制目标来看, 会计控制的首要目的是保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而管理控制的目标主要在于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从目标层级来看, 营运效率效果的提升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 (池国华, 2003) , 这便决定了旨在提高企业营运效率效果的管理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主导性, 会计应服从于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执行战略的过程 (Anthony, 1998) , 其与战略目标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明线。管理控制是以公司业绩目标为导向的, 对公司各层任务的完成起着正向的促进作用, 鼓励其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而会计控制与战略目标间接相连, 会计控制以边界控制为导向, 只需在规定范围和要求内完成任务, 激励效应相对较弱, 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暗线。两者一明一暗共同保证了企业目标的实现。可见, 以会计控制为导向并不能直接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内部控制的核心和重心应从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转变。

2.2 基于企业价值提升的功能定位

会计控制是对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控制, 通过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使得外部投资者更直接有效地了解公司内部状况, 弱化企业内外的信息不对称, 进而使得投资者做出更为合理准确的投资决策, 也就是说会计控制重在发挥“价值发现”功能。而管理控制则注重企业的内部经营, 向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流程要成绩, 一方面要求公司做正确的事, 提升工作效果, 达成战略目标, 另一方面引导公司各层正确地做事, 防止预期计划的偏离, 提升工作效率, 重在发挥“价值创造”功能。只有创造了价值才能发现价值, 发现价值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价值, 企业价值发现功能的丧失大多源于价值创造功能的失效, 通过操纵会计信息以掩盖企业内部经营的缺口。因此, 注重管理控制、努力创造价值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企业应从注重“价值发现”向“价值创造”转变, 即内部控制的重心应从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转变。

2.3 基于受托责任拓展的功能定位

威尔逊指出, 受托责任是任何控制系统都应具备的特征。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委托受托责任的履行与否成为现代企业关注的焦点,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内部重要的制衡机制, 自然成为落实受托人经济责任、保障委托人利益必不可少的管理环节。

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带来了组织内部管理层级的增加和管理幅度的扩大, 受托责任关系也因此更为多层化和复杂化, 委托人完全监督受托人的行为已不可能, 以会计控制为主的结果控制成为必然选择。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 受托人所承担的受托范围由财务责任逐步扩展到整体的经营管理责任。受托责任的拓展使得控制目标也从会计信息可靠、遵循法律法规, 发展为战略实现和经营有效性的提升。与此同时, 仅注重会计控制和法规控制的约束效用已难以实现有效的控制结果, 只有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控制的功效。而管理控制作为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所构成的信息反馈回路, 不但能够发挥控制的约束功能, 而且重视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 约束与激励并行, 使得控制更为有效。可见, 受托责任范围的拓展需要内部控制的重心由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转变。

3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功能协调与保障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功能定位的转变打破了以会计控制为主体和核心的局面, 功能定位发生变化的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还需要有效地协调以保障两者定位的稳定与作用的发挥。

3.1 明确内部控制各目标的层次性

内部控制目标层级的模糊性是导致重会计控制轻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 并未给出明确的目标层次, 在实际运行中外部监管需求的压力强化了以会计控制为主导的内部控制。因此, 明确内部控制各目标的层次, 有利于内部控制的重心由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转变。张先治 (2012) 将内部控制目标分为3个层面, 即法规控制、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本文按照上述层面对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区分:控制是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的, 法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前提;会计控制为公司各项活动的运行提供信息基础, 是企业经管决策的重要依据, 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管理控制是落实战略执行的过程, 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和导向。3个目标层次逐级递升 (如图1所示) , 这也就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管理控制导向, 当控制目标存在冲突时, 便有了衡量和选择的尺度及依据。

3.2 修正控制目标与控制程序的逻辑错位

内部控制存在控制目标与控制程序的着眼点不一致的重大错位。内部控制目标重在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经营有效性的提升, 而内控的过程则重在对风险的控制, 并不能直接达成经营有效性的目标。

管理控制侧重在业务流程运转中实现控制目标, 有利于控制过程和控制目标的统一, 基于管理控制系统对内部控制进行重构可有效应对上述问题。现代企业的管理控制系统是环境开放型的, 以管理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应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风险不仅意味着危机也预示着机会, 风险设定和评估应该有适当的容忍度, 并不是越严越好, 以管理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不应以风险最小化为出发点, 而是将风险降低到可以容忍的合理水平, 重在价值创造。控制活动可以借鉴管理控制中的“流程再造”和“学习型组织”, 从资本保值增值这一终极目标出发, 取消不产生价值增值的活动和流程, 积极吸收和把握新的创收手段与方法。我们可以增加业绩评价这一要素, 使得内部控制更具激励功能, 并结合平衡计分卡, 将结果指标与动因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相融合, 构建综合的业绩评价体系, 更好地发挥内控功效。信息与沟通不仅要包括财务信息还要涵盖非财务信息, 同时还要借助先进的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监控的效果要反映到内部控制的各流程中, 不仅仅是单向的控制, 而是形成一个有效的反馈回路, 不断完善与改进, 不断更新与进步。

3.3 正视内部控制的服务视角

股东、管理层、债权人等各利益相关者对内部控制均有着不同的需求, 甚至为满足监管者立场而成为应对外部监管要求的程序化工具 (郭安邦, 2009) , 然而内部控制是对受托责任的控制, 它不单单为某一利益方服务, 当然也更不只是外部监管的工具。这些不同的视角和需求是内部控制关注的不同层面, 要想协调和整合好各方需求, 只能立足于内部控制的本质目标——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这又回到了以管理控制为主导的内部控制, 也就是说只有企业真正强大了, 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无论内部控制面临怎样的困境, 我们都要正视内部控制的服务视角, 以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基准, 切实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本质作用与功能。

摘要: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以会计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需要被重新审视。文章在回顾会计控制、管理控制发展的基础上, 基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受托责任的拓展3个方面对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在内部控制中的功能进行再审视与选择, 并通过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层次、修正内部控制目标与控制程序的错位、正视内部控制服务视角, 保障两者功能的协调及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管理控制,会计控制,定位转变,功能协调

参考文献

[1]池国华.内部控制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2]池国华, 吴晓巍.管理控制的理论演变及其与内部控制关系[J].审计研究, 2003 (5) :53-57.

[3]张先治.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J].新理财, 2004 (1) :50-51.

[4]张相洲, 王海妹.基于开放、自然管理控制观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8) :68-72.

上一篇:美化绿化工程下一篇:全员绩效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