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与功能(精选12篇)
特点与功能 篇1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 集成管理的应用现在已经非常广泛。在经营方式上, 我国企业正在摈弃以往的粗放式经营, 走集约化道路。本文试图探讨企业集成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以探究企业集成管理的功能内涵, 为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做些理论性的探索工作。
一一、企业集成管理的含义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要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 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 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其实, 不止是国有企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所有的企业都存在着如何强化经营机制, 提高经营绩效的问题, 只不过其他性质的企业经营机制更灵活, 转型也更快一些。但再灵活的经营机制也需要集成管理。
所谓的经营机制, 是指在外部环境影响下, 企业内部有关经营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功能。企业经营机制包括的基本内容有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然而,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浪潮下, 在消费者变得日益挑剔, 竞争日益白热化,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3C”年代, 企业不但要整合内部资源, 理顺内部流程, 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快速的信息通讯工具, 与上下游企业合作, 甚至与竞争对手联盟, 组成强大的网络型组织, 优势互补, 信息共享, 互相依赖, 共生共荣。这就需要企业集成管理, 综合各种要素和资源, 使其发挥单个个体所不能表现出来的效用。但又不是单个要素的简单拼凑和相加, 需要要素之间有机结合, 成为一个有机的活体, 发挥出核聚效应。集成管理的哲学基础是系统论, 管理的整合化是集成管理的本质特征, 可见系统思想是集成管理的理论指导和哲学基础, 集成管理不仅强调本身的系统性, 也强调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管理问题。一般地说, 集成管理实质上是指将集成思想创造性地应用于管理实践的过程, 即在管理思想上以集成理论为指导, 在管理行为上以集成机制为核心, 在管理方式上以集成手段为基础。在具体实施中, 集成管理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工具, 促进各项要素、功能和优势之间的互补、匹配, 使其产生1+1>2的效果, 从而为企业催生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从各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可以看到, 人们对经营机制的认识是从企业内部到外部, 从有形资本到无形资本, 从机械到有机, 从简单组合到集成凝合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 所谓企业集成管理, 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充分利用啮合内部要素, 将各种经营管理工具和要素重整, 通过先进的互联网络和资讯工具, 假借外部互补匹配资源, 与相关各利益团体结成经营一体化网络, 使企业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有效地运行的系统工程, 从而最大化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实现企业价值, 达成企业目标。
二二、企业集成管理的特点
1. 无界性。
我们一般所说的经营机制主要定位于单个企业内部, 意指企业内部间资源要素的共享, 内部流程重组, 使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 相互合作, 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使企业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有效地运行。本文提出的企业集成管理的概念, 则不仅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 而且还打破了企业之间的界限。他们彼此之间互相依赖, 互相渗透。只要是对我有利的资源, 皆可整合过来, 为我所用, 而不管是上下游企业, 抑或是竞争对手。这就完全改变了人们一贯的思维。以前大家认为企业有多大的资源、能力, 该做多大的事, 量力而行, 不做能力所不逮之事。现今行业分工更细, 所要求的资源更丰富, 任何企业都不能做到“大而全”, 拥有所有资源而不需外界帮助。即使是竞争对手, 一方面在竞争的同时, 还得寻求合作, 构成所谓“竞合”关系, 以实现“双赢”。企业之间不再是“你输我赢”、“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 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实现“正和”。比如美国医疗业在十年前就证实了行动中的竞合, 并说明了业界几个龙头如何联手组成策略联盟。在美国医疗业界, 医疗成本不断提高, 以及管理医疗营运利润持续受到挤压, 令业者深感头痛。与此同时, 健康保险可移植性及责任性法案 (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of 1996, HIPAA) 规定, 医院和医疗服务供货商必须小心处理病患纪录, 确保病患资料的私密性及安全性。因此, 美国七家原为竞争对手的主要医疗保险业者组成一家新公司MedUnite, 目标是要发展出既有效率又有附加价值的网际网络型联机系统, 以削减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医疗成本。这个锁定医师和医疗计划的新系统, 使医疗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处理管理交易。任何时候, MedUnite的创始投资人既是彼此竞争, 又以联盟的方式合作无间, 以完成彼此共同的目标。
2. 动态性。
企业所处的外界环境日新月异, 快速变化, 迫使企业集成管理的运行架构也呈动态开放性, 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全球化, 使得各种资源要素的流动更加频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企业的选择面也更广阔了。面对这样一个信息轰炸的状况, 企业如何不迷失方向, 从信息的海洋中去芜取菁, 远离信息污染, 是其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同时企业自身的发展, 亦需随时寻找和更新与之相匹配的资源。消费者的口味、价值观、理念在悄然发生变化, 只有不断跟踪这种变化, 甚至引导需求, 才能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3. 网络化。
集成管理的企业一般都以一个核心企业为中心, 联络相关各方的团体, 结成一个相互依存, 相互合作的网络化组织, 其典型形式以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虚拟企业为代表。所谓虚拟企业, William Davidow和MichaelS.Malone认为, 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的竞争对手, 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 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虚拟企业没有中央办公室, 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图, 更不像传统组织那样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虚拟经营的精髓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 而将附加值低的功能虚拟化。实际上, 无论在任何时候, 无论是任何公司, 其内部资源都具有稀缺性, 必须根据环境的要求把有限的资源应用到“创造财富的关键点”上, 并努力动员一切可能的外部资源。像耐克公司美国总部实际上什么都不生产, 他们早已将做鞋的业务, 以合同承包加工返销的方式转向一些低工资国家, 而总公司则只控制产品的设计、开发、推广和市场营销。耐克公司这么做的科学之处就在于, 合理地区分并识别出制鞋行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业务与非关键业务, 即高档球鞋行业的战略环节是真正创造大量价值的产品开发设计和营销组织管理, 而不是相对简单的制造环节。针对这一状况, 耐克公司做出了外包 (虚拟非核心业务) 加工制造的决策, 而集中主要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创造和完成核心业务所必须的产品设计和营销管理方面。
4. 和谐一体化。
因为集成管理的企业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互补资源, 每个个体均明白只有互相结成一个共同体, 才能发挥整体优势。因此它们之间通常能达成一种默契, 相互理解, 合作意识远远多于摩擦。这样既避免了如集团公司内部企业之间的过度依赖, 吃大锅饭现象, 以保持适度的危机意识和柔性, 降低各自的风险;又减少了如竞争对手般的对立和损耗, 能量无效损失大为降低。集成的标准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互补匹配为条件, 因此集成管理的企业虽没有硬性的制度契约限制, 可这张以利益关系为网络的组织却能浑然一体, 和谐统一于核心企业周围。既便是以前的“老冤家”, 为了共同的利益, 都能握手言和, 重新回到谈判桌前。当年福特公司意欲打入日本市场, 同时需要大力降低制造成本, 扩张海外汽车销售, 以抵御经济型低价高质的日本汽车的冲击;而马自达公司需要发动机废气排放电脑控制系统的技术。双方经过十几年的合作, 使福特成为日本汽车市场销量最好的外国车, 马自达也由于福特技术的应用而大大提高了性能和销量。
三三、企业集成管理的功能
由此, 从企业集成管理的涵义和特征的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 与传统的非集成管理相比, 企业集成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扩展了企业管理的广度和效度, 提高了综合竞争能力。企业集成管理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不同企业之间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组成网络, 优势凝合, 故其聚变形成的巨大能量一旦裂变, 将释放出简单组合所不可比拟的量能。企业之间互借外力, 有利于整体系统性能的提高。传统的经营机制管理仅限于企业内部, 而集成管理突破了这个障碍, 将管理触角延伸到上、下游企业及相关企业, 与之交换资源、信息、知识、管理方法和理念。核心企业以整体利益为主导, 会对相关组织进行指导、监督和信息传递;非核心企业也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和听命, 也可以反向传递终端或要素市场信息甚至反向控制某些资源。不过因为大家利益一致, 很容易达成协调。网络内没有强制约束力, 彼此间是平等的利益主体。这张无形的网络若即若离, 若隐若现。这就大大拓展了管理的广度和有效性, 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综合竞争能力。
2.加速资本类资源的快速积累, 为中小企业短期内赶超强大的竞争对手提供契机。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的决定要素不再仅取决于固定资产的规模大小, 设备的新旧, 人员的多寡, 资本的短长;更重在员工素质的高下, 创新能力的高低, 管理手段的有效性等软性资源。有形资源的竞争已让位于无形资源的竞争, 智力的竞争才是最终的关键要素, 知本的重要性远比资本更为关键。资本类资源的积累不再像传统机制下线形增长, 而是爆发式几何指数增长, 这就为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短期内赶超强大的竞争对手提供了有利契机, 业内的重新洗牌和排序周期大为缩短。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戴尔公司1984年创立伊始, 就史无前例地摒除了经销网, 而创立了将电脑直接出售給客户的直接模式 (The Direct Model) 。在这个模式中, Dell刪除了不必要的步驟, 降低了不必要的存货, 使Dell用更低的成本创造了更高的价值, 提高了响应速度, 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平均四天一次的库存更新, 戴尔公司能够把最新相关技术带给消费者, 这远远快于那些运转缓慢、采取分销模式的公司。凭借这个商业模式, 使Dell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 短短十几年一跃超越强大的行业龙头, 成为新的行业领导者。
3.有利于产业链的发展和聚合, 形成区域经济优势。集成管理的企业往往以核心企业为中心, 聚集了整条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 形成一个共同的产业生态圈。圈内的成员基本自成体系, 形成相对独立的整体, 成员之间互相进行资源、能量的交换, 最终的结果是能将某种产品或产业做大做强。我国颇有特色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以及长三角经济、珠三角经济、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经济体即是这种集成经济的典型体现。温州的厂家能将小小的钮扣、打火机做到极致, 占领全球较大份额, 不能不说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和配套厂家的支持。苏南经济“快车”的双轮, 是外向型经济与工业园区经济。苏南抓住浦东开发和国际资本向长三角加速转移的机遇, 积极营造投资环境最佳、人气最旺的外资集聚地, 以外力拉动走上经济全球化的崭新道路。与此同时, 又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经济园区集中, 实行集约经营, 发挥经济集聚效应, 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这两个“轮子”已被国内外经济学家誉为“新苏南”的最大特色和亮点。苏南经过经济体制重大变革和结构性的重大调整, 产生出的巨大效应, 集中表现在:带动了一大批重点镇、企业 (集团、公司) 以及产业的快速发展, 带动了一大批企业 (集团、公司) 以及产业跨入了更高层次的市场乃至国际舞台, 带动了整个区域工业化程度的提升和向后工业化阶段迈进, 带动了农村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事业向新的目标奋进。
在漫漫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 在企业转型、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 企业集成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可行的、系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对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较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在理论层面进行了粗浅的介绍和基本的认识, 希望能引起业界的共鸣, 使之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创造价值, 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
特点与功能 篇2
① 整理功能
对信息进行收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
② 评价功能
对信息价值进行评定,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之目的。
③ 预测功能
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
④ 反馈功能
根据实际效果对评价和预测结论进行审议、修改和补充。
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用
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基本功能决定了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在科学决策中发挥参谋和智囊的作用;在R&D中担负助手的作用;在市场开拓中起到保障和导向的作用。
3.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特点
① 研究课题的针对性
研究课题来源和研究本身具有目的性,即研究人员要根据社会需要和特定的委托,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目标;信息产品对用户的适用性,例如,在信息产品的内容、格式和传递渠道上需适合用户的特定需要。
② 研究过程的系统性
信息资源的有序性,信息分析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所涉及学科知识的全面性,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③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信息分析与预测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揭示研究对象的特性和规律性变化。④ 研究工作的近似性
信息分析与预测只是对事件未来状态的预计和推测,或者是对已发生事件的未知状态的估计和推断。
⑤ 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功能与特点 篇3
关键词: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功能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7-0127-02
勘测定界是土地测绘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土地制度从无偿转到有偿使用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土地的征用、划拨将频繁发生,故而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以及勘测所得的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勘测定界获得的数据是土地征用、划拨、出让、使用的界线和地类界线,以及地上附属物的科学纪录,为依法审批土地、季候物的土地登记提供结束的技术依据和物权来源证明。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是土地利用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是根据土地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及土地登记发证等工作的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土地管理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2]
1勘测定界的目的和功能定位
1.1勘测定界的目的
当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发展的快速阶段,在城市化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国土部门需要严格审批大量的建设用地,杜绝一切违法用地现象。随着新《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土地管理方式和利用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限额审批制度转换为用途管制制度,而建设用地审批又是土地用途管制的关键,其审批的程序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对加强各类用地审查,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尤其是占用基本农田;保证依法、科学、集约、规范用地起到很大的作用,使建设用地审批和管理更加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1.2勘测定界的建设用地在审批中的功能定位
2勘测定界的程序
勘测定界工作是项目实施中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工作符合技术规程的要求、精度和速度,必须有条不絮的按先后顺序开展工作。根据勘测定界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其工作程序见图2。
图2勘测定界的程序框图
3勘测定界的特点
3.1测图的比例尺较大
勘测定界中建设项目多在城郊结合部,图上表示的内容较多,像权属界限、地类界限都必须准确的注记,所以测图的比例尺较大,一般规定比例尺不小于1∶2 000,大型工程不小于1∶10 000,通常采用的比例尺为1∶500。
3.2测绘内容和地形测量有差异
地形测量的主要对象是地貌和地物,而勘测定界的对象是建设项目用地的位置、权属、面积和地类,以及该项目用地有关的地形要素。在勘测定界过程中必须准确测定位置和面积,调查清楚权属,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性质和土地类别。勘测定界图一般对高程不做要求,而地形测量不仅要高程,而且还要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3.3测绘成果具有法律效应
勘测定界成果一旦被主管机关确认,便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是用地审批、土地预登记的依据,而一般测量的成果不具备法律作用。
3.4测绘成果的精确性
勘测定界成果直接服务于用地审批工作,同时也服务于土地管理的其他工作,其精确性应与土地管理特别是地籍管理的工作要求相衔接。外业严格按照《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内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实施自检、互检和专检,从而达到成果的精确性。
3.5测绘人员既要懂测绘,又须具备土地管理知识
勘测定界要求工作人员不仅测绘技术、测绘业务要熟悉,运用各种测绘方法要得心应手,同时还要求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知识。作为一个合格的勘测定界技术人员,既要掌握土地登记、地籍管理、批地审批等土地管理知识,还应掌握房地产的产权产籍管理。因此,测绘人员必须熟悉土地、房地产、测绘、城市规划等相关的若干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 张藏慧.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2 土地勘测定界规程(试行),2009.10
3 程 烨.地籍调查与勘测定界.全国勘测定界班讲话稿.2003.9
The 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 of building with
terra reconnaissance demarcation
Wang Yonghong,He Ruidong
Abstract:Excessive population, lack plough and plough in support resource ar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However,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ing at very fast speed, the number of building with terra increasing, reinforcing the management of building use terra has quit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tect land resource. Therefore demanding a special strongly technique service, that is, building with terra reconnaissance demarcation provide exact area, terra species, authority category and location for examing and approving of building with terra.
中国武术的特点与功能研究 篇4
关键词:武术,特点,功能
1 各具特色的拳种流派繁多, 内容极为丰富是中国武术的显著特点, 武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我国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几千年的历史和传承使得武术形成了繁多的拳种和流派。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进行的“武术整理挖掘工作”中初步普查证实, 仅源流有序, 技术和理论成体系的拳种就有一百二十多个。每一拳种或流派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很多拳种流派都有徒手和器械的套路、对练套路和使用散手等练习方式, 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这些拳既讲究形体动作规范, 又要求内在精神传意, 整体上展现内外合一的特色, 演练时或体现某一地区的民俗特点;或突出体现某种攻防技法;或以一种练习方式突出某种拳术思想和劲道;或模仿某种动物的搏击特长和形象;或再现某种历史人物而体现出独具特色的攻防击法;诸如此类, 不胜枚举。同时, 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 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另外, 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 俗称“拳打卧牛之地”, 练习着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 即使一时没有器械, 也可以徒手练习。一般来说, 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因此, 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 武术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繁多的拳种流派和简便易行的丰富内容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技击类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这些丰富而各具特色的内容在吸引大量爱好者的同时, 也为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职业、兴趣的人提供了充足的选择余地, 从中均能选到适合自己练习的内容, 并极易成为终锻炼身体、防身自卫的体育手段。如此广泛的适应功能只有中国武术繁多丰富的内容才能具备。
2 中国武术的所有练习内容都是以技击为核心, 但是以“假设性”的攻防练习为主, 这一特点使武术具有“体用兼备”的功能
古代军事斗争的需要, 使得武术成为军事训练的主要手段, 其技击特性服务于战争中的杀伤、制服对方的直接需要。其目的在于用最有效的积极方法, 迫使对方瞬间失去反抗能力。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作为今天体育性质的武术, 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色, 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
国外技击类项目的技击体系, 是以在一定规则限制的擂台上击倒对手为主要目的。可以说主要是以“用”为主。而从我国武术的整体上看, 以“练”为主的特色十分明显。大部分民间传统拳种的传统练功观念是想要练基本功和单势;后练拳、器械套路;练对练, 然后才能进入“拆招”, 讲究用法。另外, 每个拳种流派虽然都讲“攻防技击”, 但由于门户偏见、地域因素以及故弄玄虚等陋习的影响, 而使得其中很多技法都把突出门派特点放在首位, 而把是否符合实战规律的要求放在第二位。另外, 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 使得武术中大量的内容仅适合个人“面前无人似有人”地单练。在某种意义上讲, 这些因素限制了武术擂台技击术的发展。但这种“假设性”的练习正是中国武术的又一特点。
纵观武术的丰富内容和训练思想, 我们认为间接为技击这个核心服务是武术的独到之处。武术的内、外功练习主要是用于提高人体的抗击打能力。单人练习的拳、器械套路中包含着屈伸、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丰富的内容, 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经常练习武术套路的练习, 可以提高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 身体各个部位“一动无有不动”, 几乎都参加运动, 使人身心均得到全面锻炼。另外, 武术套路运动十分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 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 调养气血, 改善人体机能, 健体强身非常有益;其中还有直接用于实战的技术, 但从技击角度看, 套路的练习主要功能是培养在实战中所需要的灵敏、协调的专项素质, 对练套路虽为假设性练习, 但其中不乏符合徒手或持械实战规律的内容, 亦可培养练习者的攻防意识;像推手就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技击对抗。推手时要求双手在不间断的接触练习中, 通过接触点体察对手劲力大小和方向, 并伺机化解对手, 对培养实战中需要的人体神经末梢对外力变化的敏感度和辩虚实的战术意识有独到之处。上述练习中有些内容既有技击趣味又安全, 是以“养生”为主要目的, 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练习者的攻防能力, 因而吸引练习者长期练习而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现在开展的武术散手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 以擂台的形式出现。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一致。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 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 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使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 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 虽然规则限制了一些用法, 武术特色不尽明显, 但却体现了实战搏斗的规律, 短时间内就可以提高练习者的搏击能力;各拳种和流派的“散手”虽然在擂台上难以发挥威力, 但由于方法巧妙和专攻要害部位, 以及练习者长期练习所形成的“整劲儿”和攻防意识, 在真正的防身自卫中具有出奇制胜的效果。上述内容体现了武术“体用兼备”的功能。但“体”是主要的, “用”是“体”的自然结果。这种存在方式是中国武术独具的又一功能。
3 体现中华古朴之美是武术的外在特点, 塑造中华民族神韵之美是武术的又一功能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它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多种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无论是武术的运动形式、技术要领、训练过程, 还是拳理律法、道德规范, 都能折射出我国的古典民风和民俗习惯。个人自练武术时要寻找山清水秀之地, 在练习中静悟人与自然的和谐, 是一种同归自然古朴没的自我享受。在武术表演和套路竞赛中所展示的独特姿态造型、鲜明的节奏、形状奇特的武术器械和服饰, 体现着武术对“形”的特有要求。而浑厚的劲力和沉着冷静的表情以及饱满的精神有体现着武术对“神”的要求, “形”与“神”的兼备而体现出武术特有的传统古朴之美。武术对“形”与“神”的具体而细致的练习要领和要求, 可使习武者通过长期练习后, 在身体姿态, 举手投足之中具有一种独特的中华民族神韵之美。
4 重文化的传承和修炼人的品行, 此点既是武术的特点又是武术的功能
国外技击类项目亦有对人的行为规范之要求, 带有各自较浓厚的民族色彩。传统武术中有“传拳不传功, 传功不传理”之说, 很多老拳师视拳理为生命。也就是武术文化是以保密的方式引起习武者的注意和追求。武德是中国习武者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约束人弱点作用。练武术对人的意志品质是多方面的。练习基本功, 要不断克服身体的疼痛;常年有恒, 坚持不懈地磨练“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心理枯燥感, 在反反复复中培养吃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在比武中遇到强手要克服消极逃避的本能, 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 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习武者在长期的练习中, 在武术本身的吸引和武德的约束下, 在疲劳、乏味与内心坚持忍耐、肌肤痛苦和保持内心安详平和的矛盾抗争中, 培养着自信、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面临苦难、危险而保持内心从容等中华民族主要的心理素质和情操。古往今来, 德高望重的武术家都是在不断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和技术的完美。古代人们崇尚武德, 今天的社会要求习武者成为见义勇为、有高尚道德的人, 同时还要求习武者要把武术技术精益求精的研习作为道德修养的手段, 使之成为一种内修的功夫。
武术的这一特点和功能, 所有的习武者均要在习练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对于外国的学习者, 无疑会使他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传统美德的影响。
5“形简而意深”是武术的内涵特点, 因而武术具有体现中国传统的功能
国外技击类项目的技术和理论是围绕能否“实用”这一主题的, 因此其技术和理论的比重是基本相等的。而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其在军事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功用一直为统治者和人民群众所重视;又由于中国人包罗万象“多维”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 而使武术中渗透进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武术家们把中医的基础理论作为祛病保健、认识人体薄弱环节及练功关窍、穴道的理论依据;把传统哲学 (阴阳、五行、八卦、天人相应等说法) 作为创编技术体系的思想方法;把兵法作为认识攻防规律和运用战术的指南;把宗教 (佛、道等) 的一些思想作为习武终生追求的境界等等。可以说, 中国武术的内涵是深邃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国学者来讲, 可引起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重视, 起到积极继承的作用;对于外国的学习者而言, 武术无疑是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6 小结
综上所述, 上述中国武术的特点和功能在武术的不同技术和理论内容、不同的社会领域中, 体现是有所侧重的。而中国武术的特点和功能与国外同技击类项目相比, 特点是鲜明的, 中国武术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更为世界所瞩目。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编.武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2]蔡仲林, 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特点与功能 篇5
2:理论上支持无限多个页面,每个页面可以随意添加以下五种组件:文本框、图片框、视频框、音乐框、矢量动画框。每种组件数量不限,并可以独立设置各自属性。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制作者的想象,满足教学要求。
3:对于在页面中无法完全展示的资源,可以以附加资源的形式添加。每个页面的.附加资源相互独立。支持任意操作系统支持的文件类型。而且无须事先将资源文件整理到同一文件夹。
4:各个页面除了通过上下翻页之外,还可以通过目录菜单任意切换。确保教学课件的灵活衔接。
5:课件制作完全实现所见即所得,并可以随时预览制作效果。
论休闲体育的特点和功能 篇6
【关键词】休闲体育;特点;功能
一、休闲体育概念研究
休闲体育是个复合词,它是在体育领域进行的休闲活动,是人类休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休闲和体育的有机结合。
美国Mun等人将休闲体育定义为:为参与及乐趣本身而安排参加的体育活动。日本休闲体育振兴协会认为:不管什么体育运动项目,只要把它作为一种休闲体育运动,从而达到欢欣鼓舞、身心快乐、心情开朗、消除疲劳等休闲体育的目的时,都可以称为休闲体育。也有学者习惯把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称为运动休闲,还有学者定义为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依据自己的喜好、能力、所选择参与具有建设性且有益于身体、心理发挥的各种室内或室外之动态性休闲活动。
在周兵等主编《休闲体育》中,定义休闲体育为“对休闲体育广义的理解是用于娱乐休闲的各种体育活动,它与体育运动的其他领域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有人认为休闲体育是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康、娱乐及消遣等种目的而主动进行的身体活动;在余暇时间里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身体娱乐,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社会的交往方式和交际手段;是在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下,人们自愿选择并从事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的统称;是在空闲的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人们不受限于活动的严格规定,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休闲体育是人们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在闲暇时间内所进行的体育活动,以此来丰富文娱生活,发展人的志趣、才能和个性。
综上笔者认为,休闲体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是用于娱乐休闲的各种体育活动。狭义的理解是人们在余暇时间所进行的、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文化品位的体育活动。
二、休闲体育的特点研究
(一)健身性
休闲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不以竞技水平的高低划分等级,不以锦标为最高目标。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不仅能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有效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还能消除焦虑、镇恐压惊、缓和紧张情绪,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畅。
(二)娱乐性
休闲体育本身就带有娱乐和游戏色彩,由于休闲体育的娱乐和游戏性质,使得它不像现代体育那样,具有极强的竞技性和商业性,而是具有轻松、娱乐、游戏的特点。人们参与活动,更多的是要达到愉悦自我,放松自我,增进交往,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目的。
(三)自主性
休闲体育是在工作、学习之余参加的体育锻炼,不需要按计划或者技术动作要求去做,也不需要按照规定时间、地点和场地进行体育锻炼。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兴趣和能力选择体育活动项目,所以说休闲体育具有很强的自主性。
(四)简单实用性
越是实用性强、简便易学、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项目越容易在公众中普及和开展,休闲体育各个项目都具有简单的实用性,如健美操、有氧跑、气功、武术等。
(五)个体倾向性
参加闲暇体育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爱好、身体条件、客观环境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按一定的目标、方法、目的、地点、季节进行有效的练习,使身体状况处于最佳状态。
三、休闲体育的功能研究
(一)愉悦心情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尤其在城市,人们的余暇时间的增多和社会劳动分工过分专业化,以及高度的城市化居住环境导致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迅速减少。人与人之间缺少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产生了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谨慎、防备心理,进而使人们的内心世界变的孤独、封闭。休闲体育活动可以提供足够的社会交往机会,使人们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下进行交流,有效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更加容易形成协调、互相信赖、平等的关系,也使交流的各方彼此容纳和接受。
(二)强身健体
“文明病”的出现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身体不适,通过运动休闲加以调节可以改善身体状态,也可以防止疾病的侵袭,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此外,运动休闲还能够帮助人们通过体育锻炼塑造完美的身形,满足人们对于自身形体美的追求。适宜的体育休闲活动是维系健康,促使人体向健康状态转化的重要途径。休闲体育活动可以缓解长时间的精力集中引起的精神疲劳;局部肌肉的僵硬、疲劳;长期坚持休闲体育活动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经济功能
休闲时间和工作时间一样,也是一种资源、一种财富,人在休闲中从事的体育活动,是人的创造性发展。体育活动的身心复原作用和个体发展作用对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是无形而又巨大的。休闲体育消费,涵盖了人们闲暇时间内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竞赛对体育服务产品、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直接消费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间接消费的行为。休闲体育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英国,运动休闲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7%,而在俄罗斯为1.9%。国内休闲体育已经从一个狭窄的娱乐、竞技领域成长为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休闲体育产业国外已得到长足的发展,而国内才刚刚起步。休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而且可以通过很强的关联效应,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它还能够带动传媒业、旅游业、娱乐业等相关产业,乃至带动一个国家国整个民经济的发展。最终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未来的休闲体育的发展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典型的休闲体育项目有高尔夫比赛、潜水、海钓、自行车、森林旅游等,这些项目收入占整个旅游收入的80%以上。
休闲时代的来临,使休闲体育产业成为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经济支柱。在美国,1988年体育产业总产为630多亿美元,然而石油和汽车二者工业总产值为1000亿美元左右。其中参加健身活动的体育人口达60%以上。在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期体育产业居10大产业中第6位,并将体育产业列为一项重大的内需型产业并大力扶持。我国休闲体育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各种高尔夫球场、健身俱乐部、保龄球馆遍地开花。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生活条件显著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观念有很大的转变,“花钱买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休闲体育产业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领头羊。
(四)组织功能
休闲体育活动不分性别、年龄、职业、阶层,都能在休闲体育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当前,许多休闲体育活动已经发展成为多种亚文化现象,对某些群体来说,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些群体的存在和发展,使社会文化逐渐向复杂、多样的新文化体系转变,进而产生了新的文化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社会而言,体育休闲活动的人群组织功能已经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社会稳定功能
在休闲生活方式上,人们历来对此存在着“积极”与“消极”两种态度。人们如果不用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来填充闲暇时间,就有可能出现“闲而生危”情形。我国社会工作者曾经对青少年犯罪率剧增的现象进行过研究,在对100多名在押青少年犯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7%的犯罪活动都是在闲暇时间进行的,这说明在闲暇时间里犯罪与青少年在闲暇中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有关。而文明、科学、健康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所追求的是一种健康、高级、崭新的现代生活目标,它是社会成员排遣精神压力、散发心中郁闷和发泄多余精力的一个安全释放口。休闲体育文化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可以调节和引导人们的社会生活,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热爱运动的社会其益处已超过健康本身。一个形成“积极生活”方式的社区可以降低医疗保健费用、提高劳动生产力、形成一个健康的自然、安定的社会环境、改善学校及工作单位的效率、使人们更加坚定地參加体育与休闲活动,在体育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罗林.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3]于可红,钱宏颖.休闲体育基础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夏敏慧.海南体育旅游开发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6]王嵘,张群华.中国休闲体育研究述评[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7:91-97.
特点与功能 篇7
教师话语 (Teacher’s Talk)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具有特殊功能和特点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主要是运用话语或语言来传授知识、解答疑问和安排教学活动的, 因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威严性。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话语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课堂上用来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Nunan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两者都是至为关键的, 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而且因为它本身还起目的语 (target language) 使用的示范使用, 是学生语言输入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甚至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 (Hakansson, 1986) 。英语, 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 其教师的课堂话语就自然地表现出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功能和特点。
二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功能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教学功能、互动功能、评价功能和反馈功能。
1. 教学功能
教学功能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对学生的语言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话语 (TT) 是教师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上组织教学和传授知识所使用的语言。在外语教学中, 语言既是学习的目的, 又是教学的媒介。近20多年来, 语言学家越来越注重课堂内学习者成功的产生,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及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语言大都以某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授一个知识点或语法点, 例如:在讲完culture shock这篇课文之后, 老师常常会问:What is culture shock?老师在总结同学观点的基础上可能会说:Culture shock arises from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It happens when different cultures clash with each other,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anxiety and feelings of surprise, disorientation, uncertainty, confusion, emotional distress etc, produced when a person has to operate within a completely new environment.事实上, 这段话就告诉了学生们culture shock的定义, 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此外, 在课堂上, 如果老师要向学生提问, 可能会用到:Would you please...?使用的次数多了, 学生就不由自主地记住了这个句型, 并明白了在征求别人意见或邀请某人做某事时经常会用到。另外, 这个句型是一般疑问句, 需要用升调, 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它的用法, 还弄明白了它的语调, 起到了很好的教学示范作用。
2. 互动功能
英语教学离不开互动, 没有互动课堂气氛就显得呆板而不活跃, 学生的口语及其知识水平也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教师在讲解课文或知识点时, 主要运用独白语言。这种语言要求具有高度严格的连贯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但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进行问答讨论时, 就要运用会话语言, 以便师生进行互动。比如, 老师提问, 学生的回答就是互动方式的一种。
在学完Why we must venture into space?之后, 有这样一个问题:What is the primary goal of space exploration?学生会通过回顾课文找答案或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常识来回答问题, 这样就能够形成互动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评价功能
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对某篇小短文或课文的评价, 也包括对学生的观点和作业的评价。如一个开放式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Internet?很显然, 这个问题没有既定的答案, Internet对我们既有好处又有坏处, 说优点, 说缺点或两者兼顾都行, 但是一定要自圆其说。
这类问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英语教师在评价时, 应指出学生发言的优点和缺点, 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然后进行改正, 从而取得进步。
4. 反馈功能
教师话语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反馈。没有反馈, 教师就不知道自己教学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就不知道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 因此不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反馈的方式有很多, 既可以是积极的, 也可以是消极的;既可以针对学生话语的内容, 也可以针对学生话语的形式。实践证明, 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更有助于改进学习者的行为和学习方法。在学生读完单词或回答完问题之后, 要尽量使用good, very good, wonderful, terrific...等一系列程度词, 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特点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具有双重特点, 即共性与个性, 也就是说, 除了有与其他科目教师话语的共同点之外, 还要有其特殊性和独特性。
1. 共性
英语教师话语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 具有信息储存大, 思维拓展空间大, 简洁和精炼三个共同特点。
教师的话语有很大的知识含量, 在课堂上,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书本上的知识, 还应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因而, 教师必须在最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最丰富的信息。教师在讲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时, 就不能仅只停留在饮食习惯方面, 还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可以表现中西文化差异的其他方面, 如思维方式、问候方式、告别方式等, 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教师话语除了对学生传授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要有思维延展的空间, 即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在原始知识点的基础上开拓空间。例如, 上文所提到的一个开放式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Internet?就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一个范例。就Internet好与坏这个问题上, 学生可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拓展其思维的空间。
简洁精炼也是教师话语的一种形式与表现。由于课堂教学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 因此教师必须用最简洁的语言来阐明知识。教师的话语如果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 则会使学生感到精神疲劳、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甚至让他们从此失去学习的信心。
2. 个性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话语主要是用目的语的形式来组织教学的, 所以, 与其他学科相比, 英语教师在课堂话语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Chaudron在总结了二语课堂上教师话语的研究成果之后, 提出教师话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教师话语的语速应缓慢一些, 因为英语教师的对象是以班为单位的学生, 他们所使用的是双语, 更多的是目的语, 所以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学好, 必须放慢语速。
第二, 教师话语的重复应频繁些。反复地重复能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 有利于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种语感, 有利于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课堂内容。
第三, 说话者构思的停顿应频繁且停顿时间要长些。目的语与母语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学生们没有一个外语学习的环境, 在思维上可能会比较缓慢, 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停顿相对较长的时间。
第四, 发音清晰、明了, 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 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听懂的问题, 如果发音模糊不清就会失去英语教学的意义。
第五, 选择的词汇应简单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使用的是口语, 选择简单的词汇能更容易地让学生理解老师的意思, 并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第六, 从属程度较低 (即从属句的使用较少) , 过多地使用复合句或复杂句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情绪, 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四结论
教师的话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听讲和学习的效率。只有精心设计和准备并具有自身个性的教师语言才能把模糊不清的事理讲得更明白, 才能把枯燥乏味的道理讲得更加生动活泼, 才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追求, 才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一种活跃状态, 使他们的脑子能越用越灵活。
总之, 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 既不同于日常会话, 也不同于话剧语言, 并且还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话语存在着差异。因此, 重视对教师话语的研究与探索, 有利于教学活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Chaudron.C.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David Nunan.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Inc, 1991
[3]Gillian Brown&George Yule.Discourse Analysi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4]Richards, J.&C.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5]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 1998 (2)
特点与功能 篇8
1系统功能划分
1.1采购计划
采购计划是一种中长期计划,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来制定,主要是为企业寻找供应商并签订购买合同,确定需求数量,以此做为与供应商谈判的依据。本模块为采购部门提供了一种工具,采购部门可以制定计划,审批计划,并可根据业务的进展情况对计划随时调整。包括计划类型定义、维护计划、审批计划、修订计划、关闭计划、查询统计(采购计划查询)。
1.2物资需求申请
物资需求申请上描述需求公司、需求库存组织、需求物资、需求数量、需求日期等信息,由公司各个需求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包括维护物资需求申请、需求汇总平衡、 查询统计(物资需求申请汇总查询、物资需求申请执行情况查询)。此处因未向业务单位放开终端出口,由公司采购部门统一根据经审批后的需求单填写。
1.3请购单
请购单描述采购的需求,即用什么(存货码),用多少(数量),何时用(需求日期),谁用(需求库存组织、申请部门)。 同时确定由哪个采购组织进行采购并提供采购建议信息,如建议供应商,建议采购日期。包括维护请购单、审批请购单、 审批请购单(可维护数量)、查询请购单(请购资金预算、执行明细、执行统计)。系统向支公司开放,支公司库存组织向分公司代采组织申请。
1.4采购订单
采购订单是企业与供货单位签定的采购协议,是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购销协议。随后的收货和发票接收是以采购订单为依据的[3]。采购订单描述的是向谁采购(供应商),采购什么(存货码),采购多少(数量),价格、付款协议,到货日期,采购者等信息。包括采购业务类型设置、维护订单、修订订单、补货订单、审批订单、关闭订单、维护订单状态(输出、对方确认、发货、装运、报关、出关等状态)、订单查询统计(订单明细、订单统计、订单修正记录、订单执行明细、订单执行汇总、在途订单查询、供应商催货函、业务跟踪表、 项目跟踪表、订单付款执行情况、到货计划查询等)。
1.5到货单
到货单描述的是采购者实际收到货物的数量、批号、所属的订单及其它属性。包括维护到货单、审批到货单、检验到货单、到货单查询统计(存货统计表、供应商统计表、到货明细表、日到货计划表、退货明细表等)、退货理由定义。
1.6采购发票
采购发票描述的是采购者购买货物时需要支付的价值和税款,是向供应商付款的依据,同时也是确认收到货物的成本的依据。包括维护发票、审批发票、采购发票查询统计(明细查询、统计查询、进项发票抵扣明细表)。
1.7采购结算
采购结算通过建立采购发票与入库单的对应关系,确定货物的最终财务成本。包括成本要素定义、采购结算(支持自动结算、手工结算、无发票结算、异存货结算、费用结算、 销售发票结算、消耗汇总结算—消耗汇总暂估处理、消耗汇总结算、消耗汇总费用结算等)、暂估处理(暂估处理、期初暂估维护)、维护结算单、采购成本分析(采购成本明细、采购成本统计)[4]。
1.8采购查询
对采购系统的业务数据进行查询分析。包括综合日报、 排行分析(供应商采购排行分析、存货采购排行分析)、暂估查询(供应商暂估余额表、供应商暂估明细账、暂估月统计、 采购价格差异表)、分析考核(采购货龄分析、采购对比分析、 业务员部门考核表)。
1.9采购价格
采购价格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选择最佳供应商,并对采购价格进行实时控制,以降低采购成本。通过采购询报价、价格审批,帮助采购人员选择最佳供应商和采购策略,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可以进行采购价格的分析,为采购成本的控制提供依据。包括采购询报价(采购询报价单、价格审批单)、查询统计(询报价明细表、 询报价统计表、供应商存货价格表)、价格分析(供应商报价对比分析、存货报价变动分析、采购执行价对比分析、存货采购执行价变动分析、供应商报价一览表)。
1.10价格结算单
价格结算单是根据入库单及优质优价方案和标准进行优质优价计算,确定与供应商的结算价格。包括维护价格结算单。
2系统业务流程
2.1总体业务流程图(见图1)
2.2接口关系图
主要接口说明:
1与合同管理:可以通过采购计划对采购合同进行控制; 采购订单可以严格按照采购合同来执行,同时系统将采购订单的执行状态信息时时反应在合同执行情况表,可以随时查询合同数量、金额;订单数量、金额;发票数量金额等详细信息。
2与项目管理:通过流程配置,可以通过项目批复生成请购单;通过业务协同,根据项目申报-审批-按权限分采, 可以生成另一方的请购单。
3与运营管理:由运营单位的维护和营销情况预报可以驱动采购业务,形成请购单,构成物流管理中的闭环。
4与库存管理:通过再订购点的设置,对于采用再订购点订货的货物,可以在库存量下降到再订购点以下时,直接驱动采购管理,形成请购单;对于采购管理中的所有采购订单的执行,在到货、检验后形成采购入库单,办理入库业务; 可以要求供应商根据货物的入库情况明细,开具采购发票; 借入转采购业务中可以根据借入单生成采购订单;供应商管理库存业务中可以根据消耗汇总记录生成采购发票,还可以根据消耗汇总记录进行暂估和采购结算;优质优价业务中可以根据入库单生成价格结算单[5]。
5与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系统为供应商管理提供评估的数据基础;供应商管理为采购系统提供业务基础信息:存货主供应商、发货提前期、装运提前期、对应存货编码、对应存货名称、供应商是否冻结、供应商评估结果等信息。
6与质量管理:如果启用了质量管理系统,在采购到货检验环节,通过“报检”即可将需要检验的存货信息传到质量管理系统,进行质量检验处理。
7与应付管理:采购订单可以推式生成预付款单;采购发票审核后直接生成一张应付单,传到应付管理系统;无发票结算后形成应付,传到应付系统。
8与存货核算:在采购管理系统中通过采购发票和采购入库单进行匹配,进行采购结算,确定存货的入库成本。系统自动将采购结算的结果传存货核算,形成存货入库成本。 费用结算或暂估的单到补差处理后,会生成存货成本调整单调整存货的入库成本。
2.3采购询报价流程图
流程说明:
1计划员根据生产销售的需求和预测,以及现有的库存可用量,向采购员提出请购;
2请购如果需要询价,则由采购部门的价格管理人员, 选择若干合格的供应商发出询价;
3供应商反馈回报价信息后,由价格管理人员录入到询报价单中;
4根据询报价单信息及历史采购价格信息进行价格审批,确定本次采购应向哪些供应商采购,采购的价格、数量是多少,形成价格审批单;
5价格审批单由有审批权限的领导审批通过后,转给采购员执行采购;
6采购员接到审批通过的价格审批单后,根据价格审批结果向供应商发出订单,执行采购;
7如果根据历史采购信息可确定供应商和价格,采购员接到请购单后可直接与供应商联系签订采购订单。
3系统功能特点
1支持采购业务从计划、订单、收货、质检、入库、收票、到结算全过程的管理。
2通过与计划的集成,达到减少库存积压,保证供应的目的。
3跟踪采购订单的业务状态,对采购资金进行全面的反映。
4支持集中采购,包括分收分结、集收集结、分收集结、 集采合同采购等多种模式。
5提供采购成本的构成定义,支持对采购成本的多角度分析,支持即时结算,多对多结算等处理模式。
6通过供应商评估(事前),价格管理(过程),成本分析(事后)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7采购审批流程的配置和定义,实现对企业每一种业务模式下的审批程序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使企业对采购的发生和资金的流出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
8采购系统可以与项目管理系统、库存系统、BOSS销售系统、财务系统、计划系统等实现完全的集成应用[6],实现企业各单位、各部门、各职员之间实时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达成企业整体实现协同、集中管理。
4结语
建立用友NC集中采购的管理平台可以使各单位及时共享采购信息,通过科学的采购方法,体现了集团公司管理的特色以及流程的固化,使之不以一人的变化而变化;在系统的建设方面,吸取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同时又很好地融合了公司的管理特色;供应链系统的建立和实施使得存货管理系统更加地科学和统一化,通过采购业务类型的定义与规范,使得物资采购业务的处理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业务采购信息的准确度,为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综合提升了物资采购部采购业务的信息化水平,优化了现有业务流程,减少了多重单据传递和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7]。通过对系统的学习,也为公司培养了一批既懂业务又懂信息化的专业人才,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王欣.XX广电网络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0,39(4):66-67.
[2]王欣.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体系[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7(32):42-44.
[3]孙洪喜.企业资源计划(ERP)的管理思想及实施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0.
[4]崔国玲.ERP系统与中国企业管理现代化[J].企业经济,2004.
[5]颜小北.TZ公司基于ERP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6]时遇辉.在ERP平台上基于供应链的采购业务流程重组创新[J].商务研究,2007.
论公安法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与功能 篇9
1 公安法学实验教学的含义
实验是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逐渐分出来的社会实践形式。根据《哲学大辞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有关“实验”或“科学实验”的词条可知, 对于实验概念应当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首先出现在自然科学中, 其主要的适用领域以自然科学为主。二是相对于一般的方法, 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其有纯化和简化研究对象的功能、也有突现研究对象的功能。三是与普通的科学观察和实践活动相比, 可控性是实验最独特的特点。因为人类可以人工设定和控制实验的条件。四是通过实验活动, 实验主体可以亲自体验或观察各因素的性能、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
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是指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是将实验本身传授给学生, 而是通过实验这种方法让学生学到从事某项任务的思维和习得知识。据此, 我们可以将公安法学实验教学作如下定义:公安法学实验教学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 让学生通过系列的人际互动、人机互动或实际操作, 将与公安职业有关的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则转化为实践过程, 从而让学生体验该理论和规则并培养其法律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
2 公安法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2.1 仿真性与可控性
公安法学实验是教师根据人才培养需要, 在模拟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公安执法训练。选择的案例来自于公安一线。实验的依据和环节来自于法律规定。教师所设计的实验项目、案例与实验情景是为了落实人才培养需要或作为课堂内容的深入与演练, 在操作上具有可控性, 也有助于避免将学生直接置于现实情形下的心理紧张。
2.2 系统性与针对性
与现实情形不同,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安排, 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 从个体判断到团队执法等, 可以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掌握所需要的技能。教师在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实验内容方面, 可以有的放矢,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和需要突出训练的内容进行着重练习, 保证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2.3 指导性与自身性
在公安法学实验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指导或视频演示等方式提供详细而具体的行为示范, 及时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也可通过实际的演练反观看自己的模拟执法行为, 按照专业执法的标准进行衡量, 从而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这样的反复锻炼与实践, 不断提高公安执法的思维能力、程序意识、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2.4 参与性与激励性
公安法学实验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设计与安排好实验项目和方法后, 由学生作为主体开展, 实验课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案例。学生经过观摩、仿效、演练等一系列的实验过程能够不断增强对公安民警的角色感知, 迅速了解角色定位, 激励学生精熟执法技能。
3 公安法学实验教学的功能
3.1 教学内容的深化功能
公安法学实验以学习者为中心, 深刻体现了实验教学中的参与性、自身性和互动性。在公安法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担任引领者和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同时也是一名倾听者、观察者、启发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传统的教与学的单向关系转化为双向互动式, 有利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帮助学生将公安法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 协助他们将实践技巧运用到熟练。
在公安法学实验中, 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性的对话,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序模拟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帮助师生进行公安执法情景中, 教师将课堂中传授的法律价值、执法理念、执法程序等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方法, 引导学生们用行动来体现, 并通过回放、点评等方法帮助学生反思, 使学生的表现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经验, 而是通过整合多方信息, 增进学生对公安执法中双方复杂的互动过程的体会和理解, 鼓励学生重视自己的体验, 在体验中领会公安法学课程的理论和概念, 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统一,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运用能力, 树立专业自我与专业意识,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巧。
3.2 连接课堂与公安执法实践的桥梁
仅仅有书本上的公安法学知识是不够的。书本上的知识只有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后才能胜任公安执法岗位, 也才达到公安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公安法学实验是公安执法技能的训练基地。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亲历或原始体验, 而能力的锻炼主要是通过社会实践和实验室教育来完成。提倡做中学, 是公安执法知识和技能获得的源头, 与社会实践相比, 实验室教育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可控制性等特点, 使它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实践的“桥梁”, 在公安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公安实验教学是公安专业学生毕业实践之前的重要缓冲带,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避免伤害真实执法对象的自尊心以及情感, 同时通过反复不断地进行模拟与演练帮助学生掌握公安执法理念和技巧。将公安法学实验作为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内容, 把学生的实验成绩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中,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提升专业能力。
3.3 提升学生职业认同度并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观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 学生作为外在于公安职业的旁观者, 无法亲身体会公安职业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 因而极有可能导致学生有法学知识, 无法律信仰。而法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法律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学生法律人格的养成创造了亲身体味法律职业责任的平台。学生在做完公安法学实验之后能够更深刻的认同公安民警职业, 更深刻的感受到公安执法工作的重要性。公安法学实验教学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国家和社会对警察职业的需求, 树立做人民警察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激发并坚定他们从事公安民警职业的信心和热情。
公安法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坚实的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为民等价值信念, 整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与经验, 培养人文关怀的精神, 内化公安执法价值观和提高公安执法实务技能, 塑造富有公安执法价值意识和能力的公安执法工作者。
摘要: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公安法学实验教学具有仿真性与可控性、系统性与针对性等四个特点, 也具有深化教学内容、连接课堂与公安执法实践的桥梁等三大功能。
关键词:公安法学,实验教学,特点,功能
参考文献
特点与功能 篇10
关键词:腐败,预警预控,功能,运行特点
一、引言
腐败是指行使国家管理公共职能的群体, 为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 无视党纪国法、公平与道义的存在, 降低道德底线和行为准则, 凭借手中的权力进行既不合情理亦不合法的寻租, 并做出有损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在腐败预警预控研究方面, 国内学者宣国强认为应该通过建立反腐败预警系统来打击腐败现象, 指出反腐败预警系统是通过科学的指标评价方法对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衡量, 并对腐败的发生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进而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的系统。胡华夏在吸收、借鉴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廉洁程度评价体系、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评估矩阵、腐败与治理状况的诊断性分析框架和腐败风险预警预控体系。郭强华在分析国家公职人员腐败程度和部门廉政建设情况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国家公职人员腐败预警指标体系的步骤:寻找腐败警源;确定警兆并转换为预警指标;预选指标;筛选、合并整理指标。王显根据国企腐败的表现和特点, 以目前广泛应用的反腐败指标为基础, 有针对性地筛选、改造了12组指标, 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国有企业腐败预警指标体系, 为国有企业的反腐败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朱兆玲在分析了地方财政的风险和成因后, 对我国的地方财政腐败预警预控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包括逐步建立地方政府财政状况信息的公开披露制度, 降低潜在风险;改革预算管理方式, 加强预算管理;改革政府职能, 提高财政利用效率;转变传统观念, 提高风险意识, 等等。黄光远和张继坡认为实施腐败预警预控管理, 是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探索, 是从根本上治理教育系统腐败、加强源头治理、探索有效预防腐败的新机制。陆亨伯和庄永达根据预警理论, 针对体育腐败的现状, 探索体育腐败的可循规律, 初步确定预警系统主要指标, 提出了构建体育腐败预警模式体系的设想。王殿安和姜志甫将风险预警预控管理运用到供电公司的腐败中, 提出了预防腐败的预警预控管理机制:查找“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三类风险;构筑“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强化考核监督和修正完善。综上所述, 当前国内外学者在腐败治理以及预警预控单独的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但对于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试图对于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功能与运行特点展开相关研究。
二、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功能分析
腐败作为权力拥有者的寻租行为, 表现为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不合理交换过程中, 凭借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而非自身的生产性劳动获取经济租金和超额利润的过程。由于寻租者极强的利益驱动性、风险偏好性以及权力本位主义, 现行法制监管制度的不完备性、流程的不规范性、执行的不彻底性以及范围的局限性等诸多原因, 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 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 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的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发生, 特别是少数高级干部的腐败案件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由腐败问题所导致的政府部门公信力丧失、社会风气恶化、社会稳定性下降、官民关系退化等现象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极有可能会在多个领域和层次蔓延。为将腐败防范于未然, 对具有犯罪倾向的腐败分子予以警示, 将腐败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 我国政府很有必要开展腐败的预警预控工作。具体而言,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功能主要体现于如下三个方面。
1、腐败的预警预控有助于提高腐败治理的效率。
建立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可为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执法机构提供腐败倾向的若干征兆与信号, 帮助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执法机构有效甄别和发现腐败现象, 指导相关部门和机构提前做好事前控制工作和积极防御工作。在腐败现象发生后, 通过预警预控体系亦可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与跟踪处理。对于具有犯罪倾向以及犯罪可能性的潜在寻租者而言, 预警预控体系能够起到必要的警示和威慑作用, 即消除潜在寻租者对于腐败的冒险心理, 降低潜在寻租者腐败的行为倾向, 将可能的腐败行为扼杀于动机萌发的初始状态。因此, 腐败的预警预控有助于提高腐败治理的效率。
2、腐败的预警预控有助于改进腐败治理的思路。
在潜在寻租者思想觉悟本身存在缺陷, 同时在受到不良环境的熏陶、物质利益的驱动、合谋团体的影响等条件下, 传统的通过加强杜绝和抵制腐败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法制教育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寻租者的腐败动机和行为倾向。同样, 在腐败对政府、社会、民众所可能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且通常难以挽回的情况下, 传统的依靠增加腐败查处的频次以及提高腐败处罚的力度等方式的治理成本相对较高, 既难以治标亦难以治本, 并可能造成大量的机会损失和沉没成本。基于此, 预警预控体系无疑为腐败治理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思路。
3、腐败的预警预控有助于梳理腐败治理的经验。
严格意义上讲, 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首先必须完成对于若干腐败案例的详细归纳整理, 包括腐败现象发生的背景环境、人为因素、制度体系、时机选择、触发条件等等。此外, 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还必须建立在成功应对和防范腐败的若干成功经验以及失败教训的基础之上, 只有如此, 才可能在腐败的预警预控中做到防范未然和亡羊补牢。事实上, 腐败预警预控的信号识别、倾向甄别、行为诊断等不得不依据大量的先验判断, 因此关于腐败治理的经验必不可少, 而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构建有助于收集和整理出若干有效的经验库和知识库。
三、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运行特点
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既不是纯粹地对于腐败可能出现的情形进行事先预测和预先警示, 亦不仅仅是在腐败现象发生后的反馈和补救, 其是建立在对于腐败所可能涉及的全员、腐败所可能发生的各类场所、腐败所可能持续的整体过程、腐败所可能演化的所有风险等进行系统思考和全方位警报、警示和预控, 从而对于腐败进行全面警报和控制的过程。基于此,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运行体现出如下特点。
1、作用的触发机制。
腐败的行为与迹象隐蔽性较强, 往往具有不可观察性, 而一旦发生, 其后果和影响不容忽视。腐败预警预控体系作为一种有效的防范机制, 已事先确定腐败出现的若干征兆、时段、条件、阈值、后果、措施等。对于腐败可能发生的实际情形与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应对集合而言, 其存在多对多的映射关系, 即一种或一类腐败行为的发生将条件反射, 引发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对应的各种条件与状态。严格意义上讲, 腐败的预警预控体系并不一定总能发挥和体现出作用, 当且仅当警报状态达到阈值,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触发条件发生作用时, 其各项功能与机制才得以真正启动。具体来说,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触发类型包括一次性触发与连续性触发, 其中一次性触发是在腐败征兆出现时, 预警预控体系触发启动, 能够确定出相对唯一的风险等级、信号对应、预警状态、应对策略以及补救办法, 以稳妥的方式和方法对于腐败隐患进行锁定和化解, 并且不会出现其他遗留问题;连续性触发是指腐败行为迹象具有连锁反应性, 一类腐败行为可能引发另一类腐败行为的发生, 一个或一类腐败对象的腐败倾向可能诱导其他相关利益群体的腐败, 某一类腐败倾向一旦出现将在一定时期内反复出现。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触发类型还可分为连续型触发和间歇型触发, 其中连续型触发是指腐败迹象由不确定向确定、由不明显向明显、由简单向复杂等转变过程中, 腐败迹象持续由量变向质变发生变化, 警报级别不断升级, 警报阈值不断增加, 引发预警预报不断启动;间歇型触发是在腐败对象与监管机构不断博弈和较量的过程中, 经历多阶段尝试、退缩和反复等过程所形成的具有周期性、阶段性和间歇性的触发现象。可见, 腐败预警预控的运行具有较强的梯度性和开关性, 在特定条件下才会以特定的方式运行。
2、属性的多维体现。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具有前验和后验的综合性, 其中前验性表现为其需要充分预测和评估腐败可能出现的风险征兆、迹象与隐患以及各种可能性, 预先设计出尽可能完备的应对措施;后验性表现为在腐败现象发生后, 预警预控体系将事先的预测并对照事后的实际情况做出体系修正与完善, 包括由腐败征兆得出实际发生概率的修正公式、对于腐败征兆的迹象库进行补充、对于腐败预警等级进行重新界定和评级等等。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具有常态与异态的综合性, 其中常态性反映为腐败发生的征兆可观察、腐败发生的途径可识别、腐败发生的概率可预计、腐败发生的危害可控制, 特别是腐败的各类状态均处于常规态时,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将表现出典型的常态特征;异态性反映为有效的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必须能够应对腐败的各类非常规突发事件, 特别是由一类腐败行为或迹象可能衍生出的其他异态腐败迹象, 即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将表现出打破常规的灵活机动性以及随机衍生性。此外,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还具有模糊与精确的综合性, 表现为腐败征兆相对于预期或参照而言, 无论发生率确定或不确定、现象吻合或不完全吻合、警报等级精确或不精确,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将表现出较强的伸缩性和弹性, 能够充分应对腐败征兆模糊和精确条件下的各类可能情形。以上分析表明,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运行具有学习性、智能性和成长性, 从而能够应对腐败的各种复杂情形。
3、系统的综合集成。
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由若干直接服务或间接服务、前期服务或后期服务、显性服务或隐性服务、短期服务或长期服务于腐败预警预控的若干子系统构成, 包括腐败征兆揭示系统、腐败信号采集与传导系统, 腐败感知与辨识系统、腐败预警预控决策支持系统等等。以上各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经过有效集成形成了腐败预警预控的大系统。具体而言, 腐败预警预控系统的综合集成包括并行和串行的集成, 即各子系统触发的时段不同, 相应作用的时效性与参与程度不同, 时间衔接点亦将随之不同, 由此使得腐败预警预控系统集成中既包括时间节点零差距的并行集成, 亦包括建立在模块化封装基础上的串行集成。同时, 腐败预警预控系统的综合集成还包括内部与外部的集成, 体现为腐败预警预控需要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共同参与, 腐败预警预控本质上需要腐败监管部门以及腐败潜在对象的共同认识和有效配合, 并非束之高阁或者纸上谈兵。腐败预警预控的内外部集成反映出腐败监管部门本身资源和能力的薄弱性, 其既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强调被监管对象的自我约束性, 也还迫切要求发挥和利用外界的各种力量来提供腐败预警预控的效率。腐败预警预控系统的综合集成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于腐败预警预控行为的辩证思考, 集成过程中必须有效防范不得当的集成可能造成的负面效果, 包括对于腐败迹象的警报存在漏报或错报现象, 对于腐败行为的后果过于夸大或者过度缩小等等。
四、结束语
微博舆论监督的特点及功能探析 篇11
关键词:微博;舆论;监督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05-02
2012年11月20日,一家名为“人民监督网”的网站率先发表了“重庆北碚区区委书记包养情妇并与之淫乱”的文章、图片及视频链接,随即被转发到微博上。不雅视频爆料经由微博发出后,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进而引起了重庆市纪委的注意。
11月23日11点08分,重庆市政府新闻办的官方微博做出回应,证实互联网流传有关不雅视频中的男性为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11月23日,重庆市委研究决定,免去雷政富北碚区区委书记职务,并对其立案调查。”
这是继“天价烟局长”周久耕、“表哥”杨达才之后又一位因网络举报而“落马”的官员,但短短63小时就罢免官员,成为网络反腐的最快“闪电”。63小时的微博反腐,足可以看出在自媒体时代,微博发挥舆论监督的功能之强大。
一、微博与舆论监督
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其中有五方面的理解:关注机制:可单向可双向两种;简短内容:通常为140 字;实时信息:最新实时信息;广播式:公开的信息,谁都可以浏览;社交网络平台:把微博归为社交网络①。
关于舆论监督,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认为:“舆论监督包括工作监督、政策监督和道德监督,是公众对某人、某事发表批评和揭露性意见”。②而微博监督就是公民在微博平台上公开发表自己对某一国家事务或社会公共事件的观点和意见,并使社会管理层通过微博了解民意、处置问题的一种舆论监督方式。
本文考察的是微博的舆论监督功能,首先我们要对舆论进行分析,陈力丹教授指出,一种舆论之所以能够形成的七个要素是:舆论主体、舆论客体、舆论本体、舆论的数量、舆论的强烈因素、舆论的韧性和舆论的功能表现。
以此来对照微博,从舆论主体上来讲,它把用户分为两种,实名用户和匿名用户,其中实名用户都是各个领域的名人或组织,匿名用户则是普通网民,其中后者占据了大部分,他们以微博上的观点和信息联结,具有成为舆论主体的潜质;而微博上传播的信息则以新闻、个性化信息及段子为主流,这些都可能会成为舆论的客体,微博所特有的传播模式给了公共话题进行聚合与裂变的可能性,加上其强大的“转发”、“评论”功能,无疑为舆论客体和本体的存在提供了空间。
二、微博的特性
微博之所以能发挥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这与其属性及其传播特点是密不可分的,微博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1.草根性。
微博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和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微博的草根性可从三个角度来看,一是微博的注册形式简单,通过邮箱就可完成注册;二是微博的操作简便易学;三是微博发布的信息短小精悍。
2.传播的广泛性
相关报告显示截至2011 年6 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 年底的6311 万暴增至1.95 亿,增幅达208.9%,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由于使用人数的增多,使得微博信息的传播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微博传播具有几何级数效应,比如你有100 个粉丝,每个粉丝再有100个粉丝,即使只有10%的用户参与了传播,经过一层层几何传播之后,也会有10000 人接触到传播的信息。③”众多的参与人数为微博有效得进行舆论监督提供了基础。
3.便捷性。
在微博上,140 字的限制导致大量原创内容被生产出来。微博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博客的出现,已经使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然而,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三、微博舆论监督的特点及优势
1.传播范围广,监督更加全面。
网络舆论场的勃兴,为民众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尤其是近两年来微博的异军突起,为民众政治参与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从早些年宜黄拆迁案到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和“7·23动车事故”,再到2012年的雷政富事件、毕节的流浪儿童事件无不体现出微博传播范围的广泛,使得本来很难发现的问题被发现,本来潜伏很深的贪官污吏被“检举”,也给各级政府和其他相关主体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在微博世界中,信息流动与传递拥有了少有的自由和开放,公民获得了更及时的信息来源以及表达机制。④”
2.监督主体范围广泛,有利于增强舆论监督效果。
微博的发布不用经过层层的审批和限制,可以提供传统媒体以外的更多信息, 这可以促进更多的公民使用微博来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学者闵大洪认为,“当今,网民言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活跃,不论是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是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能立刻在网上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⑤”近年来,微博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制造者和引导舆论的助推器。微博的反馈及时、传播人数众多,而且受众面广、参与度高,在舆论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3.监督更加迅速及时。
雷政富的案件深刻的体现出了微博的监督迅速及时的特点,从微博爆料到雷政富被罢免仅仅用时63个小时,不到三天时间厅级干部就被免职,是网络反腐的最快闪电。
微博实现了电脑与手机的终端融合,使内容的传播速度比其他媒体更便捷、更迅速。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发送到微博上。从发现信息到发送信息,所有中间环节都由用户一个人完成,也就做到了真正的快速、及时。
4.使多种媒体形成合力,强化传统舆论监督。
在雷政富的案件中微博与传统媒体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舆论监督,微博爆料之后,迅速被天涯等各大网站转载,进而引起了重庆市纪委的注意,各家报纸、电视台也纷纷对此事进行报道,进而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合力。基于微博之上的舆论监督将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形成合力进而弥补传统舆论监督的不足,强化监督力量。微博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其自身并不具有对事情的处理权,其监督能否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态度与行动。
微博以快速滚动的信息满足公众对信息获取速度的需求,引出话题。但是,微博舆论监督所能影响的范围限于微博使用用户,而传统媒体却可以弥补这一空白,引起非微博用户对事件的关注。传统媒体跟进刊发的事件跟踪满足公众对信息深度的需求,将更多的受众拉入到对公共议题的讨论当中,从而使形成的舆论更具代表性。因此,以微博为连接点,以微博上的群享信息为连接线,将传统主流媒体与微博平台连接到一起形成合力,使传统媒体的监督不再单薄,也使微博监督影响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强。
结语:
由于微博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优势,使它成为人们参与舆论监督的一个直接快速的平台,为构建公民舆论的社会空间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但对微博的舆论监督和社会作用也需冷静思考,不可过于高估,我们需要合理有度地去利用它,使得微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社会舆论监督的利器。
注释:
①张诗悦:《微博的特性及其舆论监督功能分析》,《群文天地》,2012年第15期
②刘建明:《舆论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③“微”商业价值几许.http://www.zgjjxx.net.cn/2011_13/a19.htm
④郭亮:《微博将带来什么》,中华工商出版社,2010年版,第60页
⑤大洪观点.http://www.zjol.com.cn/,2009(11)
参考文献:
[1]万丽萍:《微博的特性及其舆论监督功能》,《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年第6期。
[2]郭亮:《微博将带来什么》,中华工商出版社,2010年版。
[3]喻国明:《微博:一种蕴含巨大能量的新型传播形态》,《新闻与写作》,2012年第12期。
[4]喻国明:《微博价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3期。
特点与功能 篇12
前端系统是数字系统的核心部分, 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质量, 要组建一个高质量的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 在系统设计以及设备选择的时候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在进行数字前端设计的时候, 应该遵循标准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和安全可靠性原则。标准性原则就是在设计过程中, 应用的系统设备以及软件应该符合最新相关的行业标准, 如果没有相应的国内标准应该符合相应的国际标准。先进性原则就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 应该采用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 要符合数字电视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 选择的所有设备在相关的领域内也应该具有先进性特点, 所有设备的性能以及系统的功能都应该充分展示数字电视的优越性。安全可靠性原则体现在选择的所有设备都可以保证能够长时间稳定的运行, 系统对数据具有加密机制, 同时有严格的权限控制。此外, 在组建系统的时候, 要考虑到系统的长远发展, 设计性能优、价格实惠的系统。
2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以及功能特点
2.1信息源系统及其功能特点
数字有线电视的信息源系统也就是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部分, 主要包括网络信号的接入和转换系统、数字信号接收系统以及模拟电视信号编码系统。信息源系统主要负责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格式转换, 将其转化为符合运动图像压缩的标准格式。信息源系统主要将转换的信号进行传递, 并不需要对数字电视的内容进行编辑。信息源系统接收到的信号来源多种多样, 主要包括有线传输信号、卫星信号和模拟信号等, 由于信号来源不一样, 因此接收到的信号的格式也是不一样的, 而最终通过有线电视展现出来的图像和视频的格式应该是一样的。因此, 信息源系统需要将来源不同的信号转化为同一种格式, 所以信息的接收设备需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这样才能将来源不同的传输信号接收成功。接收传输信号的设备主要包括数字编辑器、网络适配器、视频服务器等。
2.2信号处理部分及其功能特点
信号处理部分主要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扰和SI处理等, 在整个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信号处理部分主要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复用和加扰, 将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多个频道的码流。在信号处理部分中, 应用到的信号处理设备不一样将会导致信号处理系统的结构不一样[1]。越来越多的信号处理系统会在复用器的内部安装一个加扰模块, 这样在对信号进行复用处理的时候, 还可以完成加扰处理。也有一些系统的复用器内部不会安装加扰器, 而是先将信号进行复用处理之后将信号外传后进行加扰, 所以在这样的系统中需要另外安装加扰设备。信号处理系统主要负责对信号进行解扰、截取和复用等处理, 从而满足数字有线电视对信号的要求。
2.3信号输出部分及其特点
信号输出系统主要负责将处理好的信号转变为有线传输网络所认可的信号格式, 也就是负责信号格式的转化。信号输出部分一般采用64QAM调制器来调制信号输出电频以及信号的频率。64QAM调制器具有多种功能, 可以实现信道编码的作用, 还具有调制的功能。64QAM调制器的信道编码功能可以提高电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同时对经过电视编码的数字信号进行调制, 以中频信号的形式输出, 可以大大提高信号传输的抗干扰作用, 让数字电视信号可以在有线电视的模拟网中进行传输。
2.4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功能特点
信息管理部分主要包括对用户的管理和系统接收条件的管理, 一般采用专用的接口连接, 通过对信息的管理, 最终实现电视信号的商品化定义和商品化管理, 也就是对用户收看数字有线节目的权限进行控制, 同时做好电视节目的计费和收费。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庞大并且复杂的系统, 尤其是条件接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条件接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和电子节目指南。
2.4.1条件接收系统
条件接收系统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 主要负责用户的授权以及对用户业务的确定。对于没有授权的用户将不会开通业务, 对于授权的用户又要确定其使用哪几项业务。条件接收系统的的功能是屏蔽非法用户的存取, 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在前端加密节目来实现[2]。用户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 必须要对电视节目进行解密, 解密的过程一般是用户身份的确定和授权, 对于没有授权的用户将不能解密成功, 从而成功屏蔽非法的用户。
2.4.2用户管理系统
用户管理系统是对观看数字电视节目的用户进行管理, 在数字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用户订购节目的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 记录用户订购节目的信息, 同时进行存储和处理, 形成一个数据库, 将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与条件接收系统接口, 并向系统发送授权管理的基本信息, 从而对电视节目进行管理和授权。
2.4.3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位置在操作系统和用户之间, 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的运行、数据库功能维护以及仪器的操纵等。在数据库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 一般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 从而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安全以及完整性。此外, 还需要对整个系统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处理, 从而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运行。
2.4.4电视节目调制系统
电视节目调制系统是通过对电视节目的编辑器、广播器等来实现电子节目的选用, 电视节目调制系统可以和用户管理系统联合使用, 从而对节目的播放进行管理和控制。电视节目调制系统中最关键的设备就是调制编辑器, 主要实现对电视节目信息的编辑功能, 然后将其传递给接收系统[3]。通过电视节目调制系统中的广播器可以实现对电视节目调制系统信息的读取, 并且将这些信息打包成为传输数据流, 将其传输到复用系统中。数字电视的用户通过机顶盒就可以接收到电视节目调制系统的信息, 通过检索以及自由的设定, 还可以实现对相关信息的查询。
3结束语
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是数字技术的集中体现, 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在组建前端系统的时候, 必须要同时考虑硬件方面和软件方面, 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组建一个简便、安全、高效的前端系统。
摘要: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在整个数字有线电视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涵盖了很多关键性的技术和设备。为了更好地对前端系统进行设计和安装, 需要熟悉掌握前端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文章主要分析了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以及不同子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旨在提高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水平和维护。
关键词: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功能特点
参考文献
[1]高红令, 贾涛.数字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特点[J].科技传播, 2011, 12 (11) :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