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与作用(共12篇)
特点与作用 篇1
摘要:广西壮族的山歌种类繁多, 意境深邃, 形式多样, 有超高独特的创作手法, 是一种独特的区域民族文化, 兼具有文化价值和生产价值。在广西百色一带, 壮族人民仍然保存着壮族文化的特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百色市壮族山歌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本文阐述了广西百色壮族山歌的历史渊源、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百色,壮族山歌,壮族山歌特点,壮族山歌作用
壮族山歌一般指的是壮族人民用壮族语演唱的民间歌谣, 在壮族地区称为“欢”。壮族先民自古以来有祭祀驱鬼娱神的礼俗和尊拜先祖的风气, 他们以呐喊呼叫表达胜利的欢欣, 表达祈祷丰年、祭祀神灵和祖先。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就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的, 从现在壮民族的风俗习惯中足可明了。“凡有吉庆, 必唱歌以为乐”, 这是壮族人民“好歌”的真实写照。在广西百色市的田阳、那坡、田东、平果等12个县 (区) 中, 壮族是主体民族。这里的壮族人民生性浪漫、生活悠然, 造就了壮族人民好歌的天性。他们常以山歌来表现生活, 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百色壮族山歌作为民间文化艺术, 是经过历史的积淀并保存下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需求有益的非物质文化成果, 是长期文化沉淀的精华, 具有凝聚、整合、引导、带动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 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百色壮族山歌的种类及其特点
百色壮族山歌种类繁多, 从内容上分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庆贺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劳动创造了人类, 劳动创造了音乐, 壮族山歌也不例外, 壮族人民在劳动时唱劳作歌, 比如:“春来织布一匹匹, 迭着布匹当天梯;采秧插上南天门, 摘片彩云抹汗滴。”这是正在梯田插秧的壮家女唱的山歌。在壮家, 大凡男婚女嫁、过寿乔迁等喜庆之事, 均有祝福时唱的庆贺歌。比如:“恭喜啊恭喜, 恭喜你造新房娶媳妇, 恭喜你打扫屋堂迎嘉宾。今年贤媳接到家, 明年金竹出金笋, 来年儿孙一群群, 早晚请安抢报名。”情歌更是少不了, 万首山歌不离情, 他们以歌传情, 以歌择偶。比如:“心想见妹盼鸡啼, 夜夜相思哥发痴;早起洗脸还想妹, 面巾连水倒楼底。”可见壮族山歌丰富多彩。壮族山歌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表现形式多样, 它具有浓烈的生活性、鲜明的民族性、生动的娱乐性, 能生动、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壮族山歌所具有的令人回味无穷的比喻、比兴美, 整齐严谨、朗朗上口的辞藻美、押韵美, 以及一挥而就、出口成章的特点, 更是让壮族山歌易唱易记, 方便流传。也正因如此, 山歌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
二、壮族山歌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 壮族山歌在战争年代是宣传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
壮族山歌以它韵柔味美、随手拈来、开口就唱、广为流传的特点, 在革命年代中成为宣传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八十年前, 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做好宣传是红军的头等大事。他们组织山歌宣传队, 编写山歌, 充分利用山歌这一壮乡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团结人民, 教育群众, 揭露敌人, 打击敌人, 对革命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为百色起义的胜利奠定了舆论基础。百色起义后, 右江革命根据地文艺工作者和歌手们积极采用民族化、大众化的语言, 把革命理论和文化的新内容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结合起来, 将右江地区群众原本就十分喜爱的许多山歌、粤曲、大众诗进行了改编, 使革命山歌、革命歌曲的创作空前活跃, 使革命的理论和主张通过歌谣这条特殊的“生命线”直接通达最基层的民众, 使左右江人民在朴素的歌声中得到革命情感的感召, 极大地启发了群众的觉悟。许许多多的山歌在战斗中孕育, 在硝烟中产生, 它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十分强烈,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现实基础。这些充满革命激情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革命山歌, 在红水河流域广泛传唱, 唱进家, 唱入圩, 响田里, 响山区, 促使右江农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高潮迭起。
2. 壮族山歌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培养歌唱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广西百色壮族山歌主要流传于民间, 祖祖辈辈历来是口传心授来继承、传唱, 富有壮族的语言特色。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看不见的, 它以人为载体, 它的拥有者、储藏者存在于民间, 因此, 壮族儿女便是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 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脉, 一代代地把壮民族的文化优良传统以山歌的形式继承和发扬。为了弘扬壮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和传承壮族民间民俗文化,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百色市很多县区打造了一批民俗文化村。由于壮家孩子大多都是在壮族山歌的熏陶下成长, 很多孩子自小就练就了一副好嗓子, 如壮族优秀演员黄婉秋、壮族青年歌手黄春燕等都是唱着山歌长大成名的。2001年那坡黑衣壮族山歌“呢的呀”走进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更为可喜的是《八角飘香》、《壮乡好风光》等百色优秀壮族山歌已从山野走进小学、中学、大学的课堂, 被祖国的花朵、莘莘学子在校园里吟诵传唱。
3. 壮族山歌的产业化开发在促进地方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山歌的逐渐传播和发展, 将民族文化与旅游文化结合在一起, 这是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因素, 它可以通过旅游经济的拉动, 促进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十多年来, 百色市政府将壮族山歌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来研究和开发, 把壮族山歌与旅游结合, 与商贸交易结合, 与扶贫攻坚结合, 实现了壮族山歌为经济建设服务, 为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服务。一曲《尼的呀》让“黑衣壮”这个古老的族群走进人们的视野后, 一批又一批的人踏进那坡县寻根溯源, 使那坡县政府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通过黑衣壮文化品牌的提升, 牵引和带动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从而提高经济收入和加速社会现代化的步伐。为此, 那坡县政府充分利用这难得的契机, 在挖掘、包装、打造“黑衣壮”山歌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那坡县旅游局的工作人员介绍:“2002年以前, 外地人到那坡县旅游的人很少, 可到2006年上半年来那坡旅游的游客就超过5万人。”通过旅游, “黑衣壮”山歌从壮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转变为壮族区域社会发展变迁的一种文化资源, 为广西的文化“古朴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一股力量。随着人们对“黑衣壮”旅游热的不断升温, “平果歌圩文化节”、田阳的“敢壮山民俗文化节”、田东的“耕牛节”等相继出台, 百色市各级政府决定, 在壮族山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旅游业之间找一个平衡点, 即山歌搭台、经济唱戏, 让壮族山歌转为文化资本,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百色是一个丰饶的山歌文化大观园, 一直以来, 壮族山歌以它奇异、独特的文化功能服务着我们的精神家园。长期以来, 壮族人民以山歌的形式开展着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为百色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而独特的贡献。如今, 壮族山歌正伴随百色人民打造百色文化名市, 走出大山、走出广西、走向全国!
参考文献
[1]蒙光朝.广西山歌鉴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0.
[2]梁文化, 张正华, 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9.
[3]覃承勤.谈广西民歌[N].广西日报, 2000.
[4]赵如锋.建设和谐广西山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6.
特点与作用 篇2
公文的特点与作用
一、公文的特点
公文,是在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是各级机关与组织行使法定职权、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性。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公文不是谁都可以任意制发的,公文是由法定的作者制成和发布的。这是公文同图书、情报资料、通讯报道以及一般的文章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
所谓法定的作者,就是指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章程、决定成立的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利和担负一定的任务、义务的机关、组织或代表机关组织的领导人。在我国,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只要是依据宪法和其他有关的法律、条例的规定并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度建立和存在的,它们都是法定的作者,它们都有独立对外行文的资格。如各级党的组织、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有关的《组织法》建立的。在《章程》、《宪法》和《组织法》在规定了这些机关的职能以及这些机关制定和发布公文的权限。
公文法定的作者指的是发文的名义。也就是说,公文主要是以机关的名义或机关的某一部门的名义制发的。例如,国务院文件、某某省人民政府文件是以机关的名义制发的;某省人事厅文件、某县县委组织部文件是以机关的某一个部门的名义制发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文件是以社会团体的名义制发的;工厂、学校、科研单位的文件是以企事业单位的名义制发的。这些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发文件的机关、部门或单位,称为行文单位。
机关的发文有时也用工具领导人或机关首长的名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国务院总理令以及机关首长对所属工作人员的任免令(或任职通知)等。用领导人作为发文的名义,并不是以他个人的名义出现,而是代表他所在的机关的身份来发文的,也是法定的作者。这是领导人行使自己法定职权的一种表现。必须说明的是,以领导者个人的名义发文,在个人名字前面都应冠以机关的名称与职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某大学校长×××等。一旦这些人不在担任这一职位,也就失去了这一法定作者的地位。
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公文既然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其实单位为了传递意图、办理公务、记载工作活动面而制发的。这就是必然要赋予公文以机关喉舌的地位。也就是说,公文可以代表机关发言,代表制发机关的法定权威。因此,公文也就是成为各级机关、组织开展工作的可靠依据。比如,中共中央文件,就代表党的中央委员会这一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权威,传达的是党中央的意见,所以它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享有极高的威信。通过党中央文件的制发,传达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作为我国各条战线、各个地区、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工作的依据和准绳。再如,国务院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它所制定和颁发的文件,代表中央人民政府的职能和职权范围,具有行政领导和行政指挥的权威等。这种法定的权威性,也叫做法规的强制力。如国家领导机关发布的命令、法令、法规等。是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产生的,是要强制执行的,违法了是要依法予以行政制裁或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的。
3、公文有特定的效用。公文的特定效用是指公文的现实效用,是公文制发机关的法定的地位所赋予的。从每一份具体的文件来说,都有它本身的特定的现实效用,代表它的制发机关所赋予的法定效力和作用。比如,党政领导机关所发出的每一项指示,每一项决定,要求所属机关认真贯彻、坚决执行,即使是一份通知,同样要求地方收文机关阅知和办理;下级机关的一份报告、一份请示也同样要求上级领导机关阅知和批复等。公文所具有的特定效用是有一定的时间性的。任何公文都不是用永远有效的。虽然有的公文具有历史文献价值,但从总体上说,它还是着眼于现实效用的。公文在现行工作中形成,在现行工作中使用,为推动现行工作服务。一旦它们的现行使命完成,那些对日后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就将转化为档案保存,对今后的工作仍然起着查考凭证作用。
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公文有规范的体式,这是公文同图书、情报资料、通讯报道以至于一般文章作品的又一显著特点。由于公文是党和国家具体领导和管理政务的工具,是机关的喉舌,代表制发机关的法定权威。所以,制发公文是一件极其严肃的,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工作。为了维护公文的法定性、权威性与严肃性,并便于进行公文处理,在党和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公文处理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中,对公文的体式作出了统一的规定,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制发文件都应当按照规定的体式(包括文体、文面格式和版面形式)办理,不能随心所欲,另搞一套。
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公文的制发和办理都必须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如,公文的制发,一般应经过起草、核稿、签发的程序。只有经过机关领导人签发的文稿才能印刷、用印和传递。几个机关的联合发文必须履行完备的会签程序;重要的政策性文件还需报请上级机关审批或由主管部门批准等。对收文的办理,一般应包括签收登记、分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程序;任何人不能违反公文办理程序擅自处理。惟其如此,才能维护公文的严肃性、才能实现机关文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二、公文的作用 在机关的日常工作活动中,公文
制与办理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它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部门或者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要履行职能,进行公务活动,不能不使用公文。即使是召开会议,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在其前期,中期和后期都要形成一些文件材料,甚至是重要的文件材料。没有公文,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总的来说,机关公文的作用在于它是党和国家具体领导和管理政务,机关之间相互进行联系以及机关内部处理工作事物的一种工具。充分认识公文的作用是使用好公文这一工具的重要前提。具体地说,公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与指导作用。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可以经常通过制发公文来部署各项工作,传达自己的意见和决策,对下级机关或部门的工作进行具体的领导与指导。例如,党的中央领导机关通过它所制发的各项指示、决议等重要公文,阐明重大方针政策、战略措施和工作步骤,用以领导和指导各个地区、各条战线的工作。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当发布的领导性文件不是国家法规,但我们国家的法规,包括法律、法令以及行政法规和规章,都是党的政策的具体化。应此,党的政策性文件,代表党的权威,各级机关组织都要贯彻执行,并作为领导指导各项工作的依据。国家各级行政领导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则更具党的政策性文件,制定和发布各种有关的文件,如决定、计划、意见、通知来领导和指导下级机关或下级业务部门的工作。上级机关传递领导意图与下级机关的纽带,发挥其领导与指导的作用。
2、行为规范作用。公文具有行为规范作用,这是公文本身所具有的强烈政治性与法定的权威性等特点赋予的。这种行为规范作用又称之为法规约束作用。国家的各种法规和规章是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制定和发布的。这些规范性公文一经发布,便成为全社会的行为规范,无论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应当依照执行,不可违反。它对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安定社会生活,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规范性公文的行为规范作用与社会道德规范不同,违反社会公德将受到舆论的谴责,而公文的行为规范作用是带有强制性的。国家以强制手段保证它的权威,谁违反了法律、法规或规章,就要受到法律制裁和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根据《宪法》有制定与颁布了《民法》、《刑法》、《兵役法》、《婚姻法》等基本法。对这些法律、法令如有违反,国家的执法机关就要“惟你是问”。如违反了法规、规章(如条例、规定、办法、章程、规则等),虽不至于犯法,但要受到批评、警告、记过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有的还要处以罚款。这就说明这些规范性公文在它的有效范围内,必须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而且强制执行。
3、传递信息作用。公文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党和政府的上下左右机关之间,其决策、方针、设想和意图等政务信息,常常是通过公文的传递而取得的。例如,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的工作活动情况,各地的突发事件,社会动态,经济技术情况等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工作情况的汇报,上级决策、指示的下达,下级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的经验总结和存在问题的报告等都离不开公文这一工具。上级领导机关通过批阅下级机关送来的报告、请示、汇报、调查报告以及简报、总结汇报材料等,就及时掌握了下级机关的信息动态。这就为上级机关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各项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又如,下级机关通过阅读上级机关的指示、决议、通报、通知等文件,就能及时掌握从上级机关传来的信息动态,根据这些信息动态,下级机关就可以及时开展工作和完成规定的任务。至于评级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使用的“函件”等文件,更多是用于直接为沟通信息得到处理和解决;上下左右机关直接的关系,靠公文传递的党的得到调整。从而保证了各级机关组织的工作正常地、有秩序地运转。
4、公务联系作用。各机关单位在处理日常事务工作中,经常要与上下左右有关的机关单位机关进行联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各机关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日趋频繁。机关公务文书的协调联络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广泛了。一个机关的工作活动,不是孤立的进行的,有时要向它的上级领导机关报告情况、请示问题;有时要与一般机关单位就工作业务进行商洽、询问、回答或交流情况和经验;有时要与有关企业、部门或单位签订合同、协议书等。公文在同一系统的上下级机关之间、评级机关之间以及不相隶属机关之间,都能够起到沟通情况,商洽工作、协调关系、处理问题的公务联系作用。
5、凭借记载作用。公文是机关公务活动的文字记录。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公文在传递意图、联系公务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上的凭据作用。这是因为,既然每一份文件都反映了制发机关的意图,那么,对受文机关来说,就可将文件作为安排工作、处理问题的依据。有些文件,则具有比较明显的凭证作用。如经过当事人双方共同签订的协议书、合同等文件,它的凭证作用是作为证实签约双方曾经许诺和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依据。谁违反了协议和合同的条款,就要追究谁的责任。可以说,形成这类文件的目的,就是为了作文字凭证的。还有一些公文具有明显的记载作用。例如会议记录、电话记录、会议纪要。机关大事记、值班日记、各种登记等,它们都是机关工作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记载作用,可以供日后的利用查考。
公文不仅在机关的现行工作中具有凭据记载作用,同时,对于过去的事情,它又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活动的历史记录。是机关史料的积累,是解决矛盾、澄清是非的凭证,也是若干年后编史修志的重要依据。所以,每一份对日后工作具有查考利用的公文在完成其现实使命以后,都有整理归档保存,以备查找利用。例如,制定一项新的政策,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还要参考过去制发的有关这方面内容的公文;机构调整、人事任免、调解矛盾、落实政策等也需要查看过去的有关文件规定,以作参考。应此,公文作为历史事件的记载与查找的依据,其凭据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以上所述,是就公文的主要作用而言的。公文还有知照作用、协调作用、宣传教育作用等,就不一一详述了。实际上从每一份具体的条件所起的作用来看也并不是单一的,往往同时具有几种作用,我们应该结合起来认识和理解。
第三节
公文的分类与文种
一、公文的分类
由于公文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极其纷繁复杂的,为了保证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有秩序、高效率的进行,就必须从分析和研究机构公文的性质、特点和作用人手,对机关在日常工作活动中所使用的公文进行科学的分类。这是人们认识公文这一事物并探求其科学规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常见的、基本的公文分类,主要是从公文的来源、使用范围、行文关系、性质与作用、内容与特点等方面来划分的。分述于下:
1、从公文的来源来划分
一般来说,一个机关和机关某个部门的文件,按照它们的来源可分为外机关发来的公文和本机关拟制的公文两大类。其中,由本机关拟制的公文按照制发公文的目的、发送对象,又可以分为向外机关发出的公文和在本机关内部使用的公文。因此,按照公文的来源,可将一个机关的公文分为三个部分:对外文件、收来文件和内部文件。
(1)对外文件。对外文件简称发文。是指本机关拟制的向外单位发出的文件,它是作为传达本机关的意图发往需要与之联系的针对机关的文件。如1987年9月16日林业部向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报告》,就是林业部的对外文件,是发文。而国务院则是这份发文的针对机关。
(2)收来文件。收来文件简称收文。是指由外机关拟制的,作为传达其自身机关的意图,发送到本机关(或部门)来的文件。比如上面讲的林业部向国务院发出的报告,对国务院来说就是收来文件。又如上级机关发来的指示、通知,下级机关送来的报告、请示,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送来的公函等,都是本机关的收文。
(3)内部文件。内部文件就是指制发和使用都限于机关内部的文件。比如,机关内部的规章制度、会议记录、工作计划、经济总结以及内部的通知、通报等。如《××工厂2003生产计划》、《××大学关于加强校园管理维护教学秩序的几项规定》,就是限定在某工厂和某大学内部使用的文件。在机关文书工作中,为了加强公文管理,一般由文书部门或指定专人对机关的外发文件、收来文件和内部文件分别进行登记。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对某一份具体的文件来说,这样划分又不是绝对的,有时会发生交错或互相转化的情况,这是由公文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例如,主要用于机关内部使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有时也要报送上级机关备案或发给下级机关参阅,或与其机关交流;有时收到上级机关的意见、通知有需要转发给下级机关贯彻执行。这样,内部文件和收来文件在一定条件下就又转化成对外发文了。
2、从公文的行文关系上来划分
行文关系,简言之,是指发文机关同收文机关之间的公文往来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的。从一个单位的对外文件来说,可以按照它们的行文关系,文件的去向,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类。
(1)上行文。上行文就是指下级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它所属的上级领导机关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所发出的公文,是自下而上的行文,故称上行文。比如,国务院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给国务院所报送的工作报告和请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委、办、厅(局)向国务院有关部、委所报送的工作报告和请示,就是上行文。一般地说,上行文是作为下级机关向上级领导机关,下级业务部门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请示问题,请求给予领导和业务指导的文件。
(2)平行文。平行文就是指同级机关或者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之间的一种行为。比如,中共中央各个部之间,国务院的各个部、委、局之间,各个省委之间,省人民政府之间,各个县委之间,县人民政府之间,都是平级平行机关。再如,省军区和省人民政府之间,学校和工厂之间,没有领导指导关系,是一些不相隶属的机关。上述这些机关之间,在相互联系或协商工作问题时,一般都适宜于使用函来行文。
(3)下行文。下行文就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比如,党中央给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国务院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件就是下行文,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办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对口的有关部、委、办、厅(局)所发的文件,也是下行文。下行文一般常用指示、决定、意见、通知、批复等。
下行文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级业务部门实施领导与业务指导责任的重要工具。对下级机关与业务部门来说。是重要的收来文件。一些面向群众的公告、通告、通知等文件,也是下行文。
3、从公文的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来划分
从公文的内容是否涉及及党和国家的秘密,涉及秘密的程度,以及发文机关对公文所限定的阅读范围,有可将公文划分为秘密文件、普通文件和公布文件。
(1)秘密文件。秘密文件是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需要控制知密范围和知密对象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九条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十条也明确规定:涉及国家机密的公文应当分别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其中,“绝密”、“机密”级的公文还应当标明份数序号。文件的密级越高,传送、阅读和保管的要求也就越严。因此,确定和划分文件的密级要十分慎重,力求准确。否则,密级过高不利于公文内容的传播,密级过低则扩大了知密范围,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当然,公文的保密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密件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式的发展、其秘密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文件的保密要求应当有时间限制,经过一定的时间,应按有关规定对“三密”(即“绝密”、“机密”、“秘密”)文件进行清理,该降密的应作将密处理,该解密的则予以解密。
(2)普通文件。普通文件是相对秘密文件而言的,从这个角度说。也可称为非密文件。这种普通文件也并非无密可保,可供任何人阅看。机关、组织的决议、工作计划、总结,对工作人员的处理决定、通报等。这类普通文件阅读的范围比较宽。但一般说来,只限于本机关或本组织内部,不对外公布,即不在社会上公布,不向国外传播。
(3)公布文件。公布文件就是向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比如一些公告、通告、公报,法律、法令,中央领导同志的某些重要讲话、报告等,通常都可以采用广播、电视播放、报刊登载,公开张贴或口头传达等方式进行公布。
4、从公文制发机关的性质来划分
从公文的制发机关的性质可以将公文分为法律、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和党的文件。(1)法律、法规文件。法律、法规文件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所制发的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与规章。法律、法规文件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①法律文件。法律文件是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是实行阶级专政的一种工具。法律文件在我国是由行使最高立法权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如《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②法令文件。法令文件是指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所制发的一种文件,通常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发布的。如公布法律的命令以及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时发布的命令等。
③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及有关规定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这里所说的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除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外,还包括各种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行政法规与规章文件是为具体贯彻执行法律、法令和行政法规,对于行政措施、行政制度和活动规则所制定的有关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规则等。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根据《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以及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应依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行政文件。行政文件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在日常公务活动中所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具有行政指挥、领导指挥工作和公务联系的作用。例如政府机关、行政管理机关使用比较普遍的请示、报告、通知、意见等。
(3)党的文件。党的文件是指由中国共产党的机关、组织形成和使用的文件,反映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等活动。其中,只限定在党的组织和党员中间阅读和传达的文件,又叫党内文件。
5、从公文内容的性质与作用来划分
按照公文内容的性质与作用,可以将公文分为指挥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执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等。
(1)指挥性公文。指挥性公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或群众发出的用以领导和指导工作的公文。它需要下级机关单位和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是下级单位决策和进行工作活动的依据。例如命令、指示、决定、意见、批复和政策性通知等。
(2)规范性公文。规范性公文是指由机关、组织、社会团体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及组织章程制定的,要求其成员在工作、活动等方面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一种兼有政策性和规定性的公文,有较强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例如各种条例、规定、办法、细则、章程、规则等。
(3)报请性公文。报请性公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请示问题时所使用的陈述性、请求性公文。这类公文主要是报告、请示等。
(4)知照性公文。知照性公文是指机关单位发布的需要周知或遵守,以及各机关单位之间联系工作,通报情况所使用的公文。例如公报、公告、知照性通知、通报、函等。
(5)记录性公文。记录性公文是指各机关、组织用以记载公务活动以备查考的公文,如会议记录,电话记录、会议纪要、大事记、值班日志等。
常见的公文分类还有:从文件的缓急程度上划分,可分为急件和平件,急件又可分为特急件和急件:从文件的使用范围来划分,可分为通用文件、专用文件和技术文件;从文件的发送目的来划分,可分为主送件、抄送件和批转件、转发件;从文件的处理要求上来划分,可以分为需办文件(办件)和参阅件(阅件)等。
常见的公文的分类还有:从文件的缓急程度上划分,可分为急件和平件,急件有可分为特急件和急件:从文件的使用范围来划分,可分为通用文件、专用文件和技术文件;从文件的发送目的来划分,可分为主送件、抄送件和批转件、转发件;从文件的处理要求来划分,可以分为需办文件(办件)和参阅(阅件)等。
二、公文的文种
公文的文种也就是每一份公文的名称。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名称。名称就是事物的概念,事物的称号。公文作为国家管理的一种工具,也有自己的名称。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把这些公文名称统称为文种。
1957年10月,国务院秘书厅《关于公文文种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指出:“不同的公文文种,反映着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也反映着行文机关之间的关系和发文机关的权限范围。划清各种公文文种的使用界限,正确地使用公文文种,对于做好公文处理工作,具有中要意义。”也就是说,一份公文的文种并不是随意确定的,它是根据发文机关的权限、发文机关和收文机关之间的关系以及发文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而确定的。各种不同的文件名称,可以概括地表明和反映各种公文的不同性能和不同作用,有利于机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实现公文处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现行机关的行文,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本机关的职权范围,所处的地位与发文的目的,正确的使用公文文种,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妨碍收文机关对文件意图的准确理解,影响公文的及时处理。例如,对于要向上级领导机关请示的问题,如果不使用“请示”,而错误地使用了“报告”这一公文文种,就有可能造成上级领导机关认为是一般性的工作报告,不需要作答复,而没有及时处理,以致耽误了工作。在如,同不相隶属的机关联系工作问题,即使发文机关的级别比受文机关级别高一些,也不能使用“决定”、“指示”,因为这不符合本机关的职权范围和所处的地位,而应当使用“公函”。又如,有的机关发文,不分什么内容和性质,总是使用“通知”这一文种,这样也就失去了以公文文种来概括和提示公文意图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对统一公文文种非常重视。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规定公文各种为7类12种:
①报告、签报 ②命令
③指示 ④批复
⑤通报、通知
浅谈我国合并财务报表作用与特点 篇3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财务信息财务管理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作用
合并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它可以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弥补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不足。一般说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为了满足母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合并财务报表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合并财务报表能够对外提供反映由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情况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2.合并财务报表有利于避免一些企业集团利用内部控股关系,通过内部转移价格等手段人为粉饰财务报表情况的发生。
二、合并财务报表和个别财务报表的区别
1.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是母公司和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对象是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个别财务报表反映的则是单个企业法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对象是企业法人。对于由母公司和若干个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来说,母公司和子公司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分别反映母公司本身或子公司本身各自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合并财务报表则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集团这一会计主体综合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合并财务报表是由企业集团对其他有控制权的控股公司或母公司编制。也就是说,并不是企业集团中所有企业都必须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更不是社会上所有企业都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与此不同,个别财务报表是由独立的法人企业编制,所有企业都需要编制个别财务报表。
3.合并财务报表以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企业编制个别企业财务报表,从设置账簿、审核凭证、编制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编制财务报表,都有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而合并财务报表不同,它是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其他有关资料,抵销有关会计事项,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编制的,它并不需要在现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之外,单独设置一套账簿体系。
4.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有其独特的方法。个别财务报表的编制有其自身固有的一套编制方法和程序。合并财务报表是在对纳入合并范围的个别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加工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将企业集团内部的经济业务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予以抵销,然后合并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数额编制。因此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编制抵销分录、运用合并工作底稿等。
三.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依据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要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所谓合并理论,实际上是指认识合并财务报表的观点或看问题的角度,即如何看待由母公司与其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合并主体及其内部联系4。合并理论主要有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与所有权理论。
1.母公司理论。母公司理论是一种站在母公司股东的角度,来看待母公司与其子公司之间的控股合并关系的合并理论。这种理论强调母公司股东的利益,它不将子公司当作独立的法人看待,而是将其视为母公司的附属机构。依据这一理论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要反映母公司股东在母公司本身的利益,以及他们在母公司所属子公司的净资产中的利益。当母公司并不拥有子公司100%的股权时,要将子公司的并数股东视为集团外的利益群体,将这部母公司理论编有的权益(并数股权)视为整个集团的负债。依据母公司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实际上是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基础上扩大其编制范围:合并资产负债表实际上是在母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用所有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来代替母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上的“对子公司股权投资”项目,合并主体的所有者权益只反映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而不包括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与此相类似,合并利润表实际上是在母公司个别利润表的基础上,用子公司的各收入、费用项目代替母公司个别利润表上的“投资收益一一对子公司投资收益”项目:合并净利润中不包括子公司并数股东所持有的子公司净利润的份额,而将其视为企业集团的一项费用。
2.实体理论。实体理论是一种站在由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统一实体的角度,来看待母子公司间的控股合并关系的合并理论。它强调单一管理机构对一个经济实体的控制。依据这一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提供由不同法律实体组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统一合并主体进行经营的信息。因此,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与费用,也就是合并主体的资产、负债、收入与费用。依据实体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如果母公司未能持有子公司100%的股权,则要將子公司净资产(资产减负债后的净额)区分为控股权益与并数股权。尽管并数股权只与他们持有股份的子公司有关,但在依据实体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并数股权与控股权益一样,也属于合并主体的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合并利润表上的合并净利润中,包括子公司并数股东所持有的子公司净利润的份额。
3.所有权理论。所有权理论也称业主权理论,它是一种属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持有的所有权的合并理论。依据这一理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子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只按母公司所持有股权的份额计入合并资产负债表:对子公司的收入、费用与利润,也只按母公司持有股权的份额计入合并利润表。应当指出,母公司在实际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往往不是单纯运用上述合并理论中的某一种,而是结合运用不同的合并理论。
参考文献:
[1]杨绮: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J].工业会计,2003/1
[2]陈信元董华: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的选择:一项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6/2
[3]黄世忠孟平:合并财务报表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5/5
[4]林斌:《合并财务报表有关问题探讨》.2001年第09期总第273期
[5]张新民:《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作用 篇4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由于年龄、成长环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被有关专家归纳为“三高一低”, 即受教育程度高, 职业期望值高, 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 工作耐受力低。其实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代农民工的区别远不止这些, 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欲求、文化素质、法律知识乃至人生态度等方面与上代农民工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受到过相对规范的教育, 许多人都已初中毕业, 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完成了高中学业, 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质。这与以文盲半文盲为主体的上代民工相比, 明显有了较大的进步。另外, 新生代农民工成长在改革开放后较好的生活环境中, 接受了多元化的开放价值观。
不同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 使新生代农民工的外出动机有了明显变化,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抱着发展的目的来到城市, 希望通过进入城市打工离开穷苦的农村, 变成真正的城里人, 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普遍有强烈的融入城市生活的意愿。
为了通过进城打工而获取与城里人一样的地位、尊严、权利和机会, 在求职和工作过程中, 新生代农民工对公正待遇的诉求比他们的父辈更为强烈。他们的职业期望值都比较高, 他们对恶劣的就业环境敢于说“不”, 表现出了较强的“反叛”精神。特别是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较高。同时他们还有更高的生活期望, 敢于追求现代的城市生活方式, 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享受。
但是,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从小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长大, 没有经历过缺衣少食的生活困扰, 进城前又都是从学校这个单纯的环境里出来, 许多人在进城前没有务农甚至劳动的经历。这一方面使他们工作能力相对较差, 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另一方面, 他们又普遍承受力弱, 自尊心强, 感情丰富而又脆弱, 当面临非工非农的社会处境、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权益被侵害时, 他们的内心不断处于焦虑和恐慌之中, 一旦遭遇挫折就有可能一蹶不振、破罐破摔, 稍有不慎甚至可能酿成犯罪案件。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我国对农民进城务工问题认识不足, 工作滞后, 致使农民进城务工与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发生严重冲突, 造成了今天的“农民工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阶层的快速形成以及这个阶层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 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应当认真调查研究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特点, 准确把握其规律性, 并加以规范和引导, 从而使他们巨大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广大新生代农民工也要正确认识当前所处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进一步发挥自身具有的各种长处, 克服存在的不足,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爆发出力量, 并把自己的人生绘制得更加绚丽多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日显不足, 这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而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现代化思想观念的新生代农民工应运而生, 面对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 我们首先应根据他们比较年轻, 接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对其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 促使他们积极参加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 学习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生产急需的科技知识, 并做到学有所用、学用结合, 把他们锻造成为符合现代企业生产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使我国的人力资源拥有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也只有这样, 新生代农民工本人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找到并拥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职业。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过程, 也是我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当前正努力破除各种制度障碍, 鼓励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以推进这一重要进程, 新生代农民工无疑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推进城市化的重点对象。因此, 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宣传引导, 使他们正确认识这一历史趋势和当前的有利社会形势, 在较为开放的价值观念基础上, 积极接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影响, 接受城市的价值观和风俗时尚, 主动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 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自觉遵守城市社会秩序和各项法规制度, 新生代农民工才能与现代城市文明的要求相适应, 快速地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成为一名合格的城市公民, 以快速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的成功机会, 这种机会也呈现在新生代农民工面前。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 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们普遍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充分洗礼, 树立起了现代市场意识, 个人责任感、风险意识、灵活性和适应性都大大增强;又受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冲击和塑造, 工业文明的秩序感、计划性、时间观念和科层制原则都已在他们身上留下很深的烙印。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发挥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的优势, 促使其在学习现代科技的同时有意识地学习现代管理经验和理念, 帮助他们敏锐、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机会, 将会打开新生代农民工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我国广大农村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这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又一个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由于我国农业生产长期比较利益过低, 大量民工的外出造成了农村经济中的“386199”现象 (即主要由妇女、儿童和老人从事农业劳动) , 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 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成为我国今后的一个政策重点。由于从小在农村长大, 熟悉农村的社会生活环境, 又经过了城市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 牢固树立了现代文明意识和现代市场意识, 掌握了先进的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当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一部分人回到家乡, 就会在新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制约和谐社会建设的诸多矛盾中, 农民工问题最为复杂。特别是一些地方及企业对农民工的不平等待遇, 使农民工与企业劳资关系紧张, 与城市居民的关系不融洽, 与社会管理不和谐, 有的地方农民工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而引起, 也与有些农民工素质差, 不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格和尊严意识相对较强, 他们渴求获得尊重、平等、合理的权益, 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法制教育, 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 敢于和善于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正当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使其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的主要力量。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力量。他们的作用正在释放, 也理应得到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 必将和我们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一起载入中国的史册。
第一节幼儿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篇5
一、填空题
1.幼儿游戏的特点有()性、()性、()性、社会性、()性。
2.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水平都()于他们日常的行为水平。
3.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它是幼儿()的主要形式,尤其是集体性游戏,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二、名词解释
幼儿游戏
三、解答题
1.举例说明幼儿游戏的特点。
2.幼儿游戏的作用有哪些?
第二节游戏的种类
一、填空题
1.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划分为()游戏和规则性游戏两大类。
2.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游戏和()游戏。
3.有规则游戏主要包括()游戏、体育游戏、()游戏。
4.角色游戏具有经验性、()性、()性三种特点。
5.结构游戏具有材料多样性和()性两个特点。
6.表演游戏具有()性、()性和自创性三个特点。
7.有规则游戏一般包括游戏的目的、玩法、()和(),其中()是核心。
二、选择题
1.幼儿时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是()。
A.结构游戏B.角色游戏c.表演游戏D.智力游戏
2.被称为“塑造工程师的游戏”的是()。
A.结构游戏B.角色游戏c.表演游戏D.智力游戏
三、名词解释
1.创造性游戏
2.角色游戏
3.结构游戏
4.表演游戏
5.规则性游戏
6.智力游戏
7.体育游戏
8.音乐游戏
第三节幼儿游戏的指导
一、填空题
1.指导游戏一般从游戏的准备工作、游戏中的()、教师()游戏三个环节人手。
2.结构游戏根据所用材料不同,可分为()材料和不定型材料两种。
3.教师介入游戏有()游戏、()游戏和指导游戏三种形式。
二、解答题
1.如何指导有规则游戏?
2.举例说明教师如何介入幼儿的游戏。
3.如何指导角色游戏?
4.如何指导定型材料游戏?
东北解放区中苏贸易的特点与作用 篇6
关键词:东北解放区;中苏贸易;特点与作用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2—0086—02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后,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随之派遣大批干部和军队,挺进东北,开辟根据地。共产党、人民军队初到东北时,这里的对外贸易几乎断绝。不久国民党反动派又发动了全国范围的内战。这时,东北解放区的形势相当严峻:军事方面,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政治方面,骚扰于各地的政治土匪急需消灭,敌特汉奸有待肃清;经济、金融和市场方面,工厂停工,银行倒闭,商店停业,致使解放区地方政府的财政开支异常困难。当时,解决上述经济困难的唯一出路就是打开对外贸易渠道,尽快为农产品找到销路,换回国计民生急需的物资,从而为恢复经济注入活力。否则,不仅经济要彻底崩溃,民主政权也面临危机。当时,根据条件和可能,东北解放区首先开展了与苏联的贸易。
一、东北解放区中苏贸易的特点
特点之一:地方易货贸易。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同中国国共两党都有关系,但因国民党是执政党,再加上苏联对中共和中国革命始终持怀疑态度,苏联的援助主要是给了国民党政权。因此,抗日战争时期中苏之间的贸易主要是苏联与国民党中央政权之间的国营易货贸易。
解放战争时期,苏联与中共之间最初的贸易中心在哈尔滨。1946年4月28日苏军撤离时将这座松花江省的中心城市交给了中共,随后中共北满分局、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部便移驻哈尔滨,并在这里建立了地方自治政权—东北行政委员会。
东北解放区1945年冬至1946年春,成立了主管东北解放区贸易的机构——东北贸易局,并在各省设立了贸易局或贸易公司,管理各省贸易。为积极开展对外贸易还设立了东北东兴贸易公司。这个机构在中苏贸易谈判时,代表东北解放区外贸部门签订双边商业合同[1]。
特点之二:出口以粮食为主,进口以恢复工农业生产必要的器材和军需民用的物资为主。
抗日战争时期中苏之间的贸易主要以军用战略物资为主。中国从苏联进口的是战争最急需的航空器材、装甲兵器材、防空器材、步兵器材和运输器材等;中国向苏联出口的也是苏联军备上急需的矿产品和农产品。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8月,东北解放区代表在哈尔滨向苏联贸易代表提出了输出粮谷问题。当时是苏联战后恢复经济的第一年,又正值农业歉收,需要进口粮食。经过多次谈判,1946年12月21日,苏联粮谷贸易公司与东北东兴贸易公司的代表签订了第一次贸易合同。根据合同,中国向苏联输出100万吨粮食和1万吨肉类,总价值合东北流通卷362亿元;苏联向中国输入相等价值的工业品及器材[2]。
特点之三:历年的贸易总额,都有明显的增加。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与苏联贸易总额逐年递减。“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东铁路的出售和苏联经济机构的撤销,以及伪满贸易统治政策的实行和不断强化,中国东北与苏联的贸易逐年减少。据统计,1931—1936年,在中国东北的对外贸易中,与苏联的贸易所占比重分别为8.5%、4.4%、2.2%、1.3%、0.6% 和0.4% [3]。1940年以后,中国东北与苏联的贸易完全停止。
解放战争时期,据苏联资料统计,东北解放区与苏联的贸易总额(辽东地区除外),1947年双方贸易总额9 300万卢布,1948年双方贸易总额1.51亿卢布,1949年双方贸易总额2.05亿卢布[4]。其中煤炭出口有显著增长,用于工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的进口比重明显上升。东北解放区向苏联输出的物资,三年来虽然都以粮食为主,但煤炭出口有显著增长。1947年,出口原煤6万吨,1948年,本来计划出口30万吨煤,实际出口为43万吨,仅次于粮食,居第二位;1949年,计划出口原煤70万吨,实际出口达到106万吨,远远超出原计划指标。我方进口的物资,不但总数有很大的增加,而且用于工農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其比重也有明显的上升:1947年这类物资只占进口总额的7%,1948年为14%,1949年则高达61%[1]。
特点之四:水路贸易通道重新恢复。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东北城市和省份落于敌手。上海沦陷后,日本封锁了全部中国海岸,企图切断所有外援运输,摧毁中国抗战经济基础。
解放战争以后,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已经投降,中国东北的水路贸易通道重新恢复。为了保证货物运输,1947年4月,苏联远东对外运输管理局在松花江上开辟了一条航线,苏联阿穆尔河运轮船公司则拨出一批拖船和大驳船,在中国松花江的港口与苏联的港口——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格维申斯克和共青城之间开始了定期的货运航线[5]。
特点之五:中美苏三角关系制约着中苏贸易。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苏三角关系制约着中苏贸易。 日本的大举侵华,对苏联远东也构成现实威胁,苏联决策者选择了避免日苏战争、争取远东和平国际环境为目标的远东政策。所以在七七事变爆发后,苏联毅然与国民党政府签订互不侵犯条约,随后又开始大规模在军火物资、人员等方面对华进行援助,苏联将对华政策当做其远东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这为中苏贸易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解放战争时期,苏联政府因与国民党政府签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协定》、《中苏关于苏军进入东三省协定》、《中苏关于大连协定》、《中苏关于旅顺口协定》,有苏联的利益在东北,因此视国民党政府为中国正统代表,保持与国民党政权的外交关系。苏联表示要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要将东北的行政权和大城市移交国民党政府。但是得知美军在中国登陆的消息后,苏联对八路军的态度发生变化。苏联转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军事斗争[6]。1945年10月1日,苏联政府通知国民党政府,苏联红军将从10月下旬撤军,11月底撤完。但是,苏联在当天得知,国民党的军队将于10月10日在美国船只运送下在大连登陆,因此,苏联决定延迟撤军,支持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东北发展,以对抗美国。因此,在东北,苏联与美国、中国国内两大政党展开激烈的争夺。人民解放军改用“东北人民自治军”的番号,得到苏联红军提供的武器和经济援助。中共力量在东北的大发展,加强了苏联与美国在远东抗衡的力量[6]。
二、东北解放区中苏贸易的作用
(一)中苏贸易对东北解放区的作用
东北解放区的中苏贸易,是本着平等互惠、相互发展的原则进行的。但因没有经验与国际市场脱轨,实际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在双方贸易往来中,苏方在经济利益上是颇为计较的。如苏方要求进口煤炭的含灰量不得超过15%~18%,但因中方口岸没有化验设备,只得听任苏方对抚顺、辽源、鹤岗等地优质煤按20%扣除灰分。1949年中方出口106万吨煤,仅此一项即损失434亿元。再有,苏方进口货物因名称不对、规格不清或包装不善而造成的损失少则2%,多则高达7% [7]。而且,苏联对中国的经济援助受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制约,对中共的经济援助受中共和国民党力量的消长而定,但是,不管苏联的主观动机如何,苏联与东北解放区的贸易对东北解放区的壮大和发展却起了巨大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通过与苏联进行贸易,为充实地方财政的物资基础、支持银行货币发行、恢复根据地经济建设、解决军需民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取得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资条件。
第一,打破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经济封锁,使解放区摆脱了财源枯竭、经济崩溃的困境。不仅自身在短时间内度过了难关,且开始有余力帮助关内,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第二,在这解放区史無前例的对苏贸易中,我们输出了大批的剩余农产品,进口了大量的工矿、军需、民用物资,有力地推动了工农业生产及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恢复与发展。第三,缩小了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有利于全东北人民,特别是有利农民。如1948年2月中苏签订的第二次贸易合同,双方的货物比价进行了调整。从中国方面看,以大豆为例,1947年出口100公斤,只换4米棉布,1948年则可换14米棉布[1]。由于剪刀差的缩小,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人民生活。对苏贸易的开展,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缩短了工、农产品的剪刀差,加强了城乡物资交流,活跃了城乡市场,改善了人民生活,刺激了农业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迅速提高。第四,人民政府通过外贸,掌握了大批物资,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利润,充实了财政收入,对于稳定解放区的金融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五,初步学到了一些有关国际贸易业务知识,培养出一批有经验的外贸干部,为建国后大规模地开展对外贸易,奠定了初步基础。
(二)中苏贸易对苏联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世界各国人民在争取和平进步的斗争中的援助是互相的。通过中苏贸易,苏联援助了中国的解放战争,中国也援助了苏联的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朱建华.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410-419.
[2]东北解放区经济史资料选缟编[J].商业合同,第三辑,p.358-360.
[3]张念之.东北的贸易[M].北京:东方书店,1948:96.
[4]鲍里索夫,科洛斯科夫合著.苏中关系(1945—1980)[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2:24.
[5]沈志华.对中苏同盟经济背景的历史考察(1948—1949)[J].党的文献,2001,(2):57.
[6]杨闯,高飞,冯玉军.百年中俄关系[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137-138.
小学体育课中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篇7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生,体育课,兴趣
体育游戏是一项融健身、娱乐、教育、智育开发为一体的活动。它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 不受场地器材限制, 简单易学, 趣味性、竞争性强, 课堂气氛活跃, 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深受高校广大学生喜爱和欢迎。所以, 将二者相结合, 即将体育游戏学运用到体育教学中, 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消除其厌学情绪。下面, 我浅谈一下小学体育课中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 具有一定的规则
规则能够约束犯规行为, 维护游戏的安全, 保证双方的公平竞争, 引导游戏技术与战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因而游戏的规则在游戏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游戏的规则是随着游戏的水平高低而变化的, 越低级的游戏, 其规则约不定型, 越不稳定, 甚至没有明显的规则。而在儿童或青少年的体育游戏中, 就有了明显的规则, 因而能使游戏在一定的约束下进行, 也能通过游戏达到某种既定目的。但这类游戏的规则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游戏的组织者可以随时因各种条件的不同重新制定或修改规则。游戏发展到高级阶段, 游戏的规则进一步合理与严密, 从而使游戏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这种游戏的方法与规则也就会逐步得到社会的承认, 从而使规则具有某种相对稳定性。这类游戏称为竞赛性游戏, 又称为竞技运动。
(二) 具有教化性特点
体育游戏在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在游戏中, 游戏者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种体验有助于游戏者形成行为的社会定势, 内化社会行为规范。体育游戏中的群体活动、角色的扮演、转换与互动, 也满足了少年儿童社会归属或团体归属的欲望, 对他们掌握人际交往技能, 形成健康的人格, 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等具有独特的功效。体育游戏本身具有竞赛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征, 可以激发游戏者的进取心和自尊心, 培养他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促进他们健康个性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体育游戏总能为少年儿童创造一种合作、竞争, 同时又能相互鼓励、彼此理解的环境, 在这种生动活泼、和谐友好的气氛中, 少年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得到高度发展。
二、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 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少年时期, 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可以发展其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 能够促进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在体育教学中, 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加入体育游戏, 会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体育游戏中有大量适合中小学生参与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特殊的作用。如果游戏单独作为准备活动, 则能提高中枢系统的兴奋性和各器官系统的技能, 促使体温升高, 增加肌肉弹性, 防止运动损伤。对于结合教学内容的准备活动, 还能够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正式练习的调解能力, 强化动力定型, 为正式传授新内容做准备。因此,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体育游戏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尤其在进行单调枯燥的素质练习时, 体育游戏就表现出巨大的作用, 将单调的素质训练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使学生在快乐、主动的状态下锻炼了身体, 增强了体质。
(二) 有助于学生对积极情绪情感的体验并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体育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情趣和富有竞争性的活动, 它给小学生带来快乐, 能够使他们在游戏中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如“猫抓老鼠”“拼摆五环图”等情绪情感性游戏中, 既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 又能弘扬奥运精神;如在“老鹰捉小鸡”游戏中, 扮演鸡妈妈的学生体验着妈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孩子, 教会孩子躲闪。因此, 在体育游戏中, 学生既经历着紧张, 体会紧张后的放松, 又体验着各种情绪情感的变化, 不断学习表达和控制情感的不同方式, 而且丰富情绪情感体验, 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发展他们的友好、同情、责任心、爱憎分明等积极的情绪。
人在生活中不仅有正向的积极的情绪情感, 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情绪情感。人的各种消极的情绪情感如生气、愤怒、绝望、悲哀等情绪如果长期压抑而得不到释放, 就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而体育游戏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了表达自己各种情绪的机会。它能创造出一个新的场所, 使学生逃避不愉快的现实环境和气氛, 弥补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 可以缓解心里紧张, 减少忧虑, 使他们向自信和愉快的情感过度。因而, 体育游戏确实可以帮助学生降低焦虑和紧张, 具有情绪的修复功能。所以体育游戏不仅能帮助学生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 还能排除学生消极的情绪情感。
(三) 弥补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不足的现象
在中国有好多中小学体育硬件设施很差, 没有足够的设施器材供应学生上课, 而在体育游戏中有些体育游戏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要求不高, 甚至很多体育游戏都不需要设施器材, 如报数结队, 结网抓鱼, 贴膏药等, 只需要一块场地即可进行, 深受学生的喜爱。合理运用这些体育游戏, 不仅可以弥补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不足的现象, 同时可以使学生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四)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 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 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 这就是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 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 寓教于玩, 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从而在游戏中学到体育教学内容, 达到体育教学目的。特别是在课的准备部分, 可根据学生神经中枢较易兴奋, 较注重集体英雄主义, 好胜心强等特点, 体育课可进行形式多样的准备运动, 如“钓鱼”“巧过拦截区”“跳过跑绳”“鸡毛信”等来体竞赛游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堂体育课准备部分练习组织得当, 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这堂课就是成功的开始。再则,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性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做到潜移默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 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 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 因此, 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燥, 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此外, 教师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 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 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总之, 游戏的形式多样、趣味性强, 受低年级的学生的喜爱。而且, 还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以后的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游戏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于振峰, 赵宗跃, 孟刚.体育游戏[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11) :55-67.
特点与作用 篇8
一、古代声乐艺术的起源地
欧洲声乐艺术最早起源地颇有争议, 但据历史考证认为,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声乐艺术是欧洲声乐起源的诞生地。
(一) 古希腊声乐艺术起源说
古希腊是包括音乐在内的欧洲文化艺术的发源地, 它将各种美德都归之于音乐, 他们认为音乐具有感召心灵的神奇威力。在古希腊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音乐中声乐荣幸地在诸形态中占据了头把交椅。这一时期的音乐理论成就大多是通过声乐的形式来体现的。古希腊的声乐艺术最早兴起于宫廷和寺院, 前期为贵族文化, 主要是在宫廷内为贵族演唱诗歌, 是为当时贵族服务的最重要的文化娱乐方式。
(二) 古罗马声乐艺术起源说
古罗马的声乐艺术与古希腊的声乐艺术相比, 几乎找不到可以说明罗马独立的声乐艺术形式, 我们只有透过古罗马的历史及其与声乐相关的其它姊妹艺术或文化发展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 那就是公元前3世纪, 古罗马帝国对外扩张, 希腊沦陷为罗马帝国的罗马行省, 大批歌手、乐视被俘, 成为罗马帝国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元素, 古希腊的声乐艺术很快取代了意大利的本土音乐, 声乐依然是当时音乐的主要表现形态之一, 我想这就是后来一直到现在影响全球的意大利美声声乐唱法起源的开端吧。
二、声乐艺术的特点
(一) 演唱形式的特点
1.古希腊的声乐艺术表现特点。其着重在于声乐作品的创作先于其它地区, 其声乐作品主要以合唱形式传唱于教堂和社会, 因当时的历史局限性, 其合唱仅限于齐唱和八度重唱两种形式, 在男声部中加进童声是他们大胆创作的特点之一。证明当时单声部是其声乐表现的主要特点。其它多声部的形成和表达多用器乐来丰富音乐的效果, 还没有达到用人声来演唱二声部以上的演唱形式, 其歌唱内容多为歌颂英雄、爱情和祖国的颂歌, 合唱已经成为当时庆祝游行活动中的重要娱乐方式吸引着观众。到后来开始出现了独唱, 主要用于演唱悲剧性的声乐作品, 这正是后来歌剧中宣叙调的雏形。
2.古罗马的声乐艺术表现特点。其声乐表现形式主要还是以合唱为主, 但其合唱形式较古希腊有了较大的发展, 伴有丰富的管乐等器乐的加入, 使得合唱艺术形式在宫廷乃至民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合唱形式之外, 独唱形式已经在悲剧、喜剧等体裁领域中发展较快, 开始出现大批演唱技巧和水平的专业歌手。这些歌手就是音乐在社会化分工后产生的第一批“歌唱家”。
(二) 声乐作品体裁特点
1.古希腊声乐作品体裁的特点。古希腊声乐作品的主流是抒情歌曲。体裁主要有颂歌、悲歌、婚礼歌、祭祀歌等这些声乐的体裁。其常见的旋律和调式就是具有朗诵特点的宣叙调, 这些特色都与古希腊声乐作品的题材有关。
古希腊声乐作品的题材主要取材于神话。古希腊神话史诗不仅是当时声乐作品的主要题材, 而且对欧洲歌剧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再就是取材于诗歌。在古希腊, 音乐和诗歌几乎是同义词, 二者息息相通。古希腊的诗歌是用以吟唱的, 诗人和作曲家往往是合二为一的。
2.古罗马声乐作品体裁的特点。古罗马的声乐艺术与音乐的其它表现形态一样, 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一方面, 声乐成为统治阶层消遣娱乐的工作。大型合唱队风靡一时, 盛大的音乐节和合唱比赛争相举办, 达官贵族们以高额酬金编制庞大的铜管乐为合唱队进行伴奏, 使声乐艺术中的合唱形式显得逐渐成熟;另一方面, 古罗马的声乐艺术开始扎根街头巷尾、乡村田野, 找到了自己赖以成长的土壤, 使意大利民歌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萌芽作用。
三、声乐艺术的社会作用
(一) 古希腊声乐艺术的社会作用
作为宫廷贵族的一种重要娱乐文化艺术, 宫廷供养了合唱团, 为国家典礼和贵族娱乐之用;寺院也设立了合唱队, 以“交替合唱”的轮流演唱方式, 为礼拜和其它宗教活动歌唱。古希腊雅典四年一度的雅典娜女神的祭祝节作为全民的狂欢节, 常常数以百计的各国使节参加, 已经成为各国文化的交流活动, 对欧洲诸国、中亚西亚各国音乐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对后来欧洲歌剧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 古罗马声乐艺术的社会作用
其声乐艺术作为统治阶层的消遣娱乐工具, 声乐作品的主旋律和歌词内容逐渐成为统治阶层和罗马帝国的尚武精神和思想体现。反映了当时罗马帝国统治阶层的奢华作风, 凸显贵族和祭司的身份和修养;另一个就是罗马帝国声乐艺术扎根街头巷尾和乡村田野后, 古罗马的民间艺术得到活跃和发展, 婚礼歌、饮酒歌、士兵歌、情歌等成为社会底层的“保留曲目”, 流行于民间。深刻滴反应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感情, 对这一时期的诗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结语
谈拉弦乐器组的特点与作用 篇9
一、拉弦乐器组的特点
在中、小型民族管弦乐队中, 拉弦乐器组的乐器有:二胡、高胡、板胡、中胡、大胡、低胡等。在乐队编配中, 对拉弦乐器组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 音域特点
从整个拉弦乐器组来看, 从低胡的El至高胡的a3, 超出五个音组。再加上板胡, 可扩充至六个音组, 有较宽的音域。
(二) 演奏特点
拉弦乐器组的各类乐器的演奏, 都具有接近人声、富有歌唱性的特征。其发音延持力长, 不像吹管乐器那样受到呼吸的限制。
二胡是拉弦乐器组中流行最广、表现力丰富、旋律感较强的一种乐器。二胡类的拉弦乐器有着许多共用的技术含量较高的演奏技巧。就拉弦乐器组整体而言, 其高音明亮、中音柔和、低音醇厚, 而且音响平衡, 共鸣较佳。
(三) 拉弦乐器组的音量和音响特点
拉弦乐器组各类乐器音量由轻至重的排列为: (轻) 二胡—中胡—高胡—板胡—革胡—低胡 (重) 。拉弦乐器组各类乐器的高低音域排列为: (高) 板胡—高胡—二胡—中胡—革胡—低胡 (低) 。拉弦乐器组各乐器之间的音响比例大致为:高胡1=中胡1=二胡2=大胡1或:板胡1=高胡2=二胡4=中胡2。
除上述因素之外, 民族乐队音响的浓淡、厚薄都与和声有关。因此在为拉弦乐器组编配时同样要注意和弦音排列的“上密下宽中不空”的基本原则。并且要确定好不同乐队编制的和声声部的数量。
二、拉弦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
拉弦乐器可以是民族乐队中旋律、和声、低音等织体的载体, 也可以独立组成弦乐合奏, 在中、小型民族乐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该乐器组在音量、音域、音色转换等衡, 因此在编配时, 不能照搬 (西洋) 管弦乐队合奏织体写法中把弦乐组作为乐队基础的原则, 应根据民族乐队的实际情况加以考虑。
二胡是拉弦乐器组中音色最典型、最富有表现力的主要乐器。虽不是高音乐器, 但在音区、音域合适的情况下, 二胡是拉弦乐器组或乐队主旋律的载体, 并经常以独奏、领奏的形式出现。但由于二胡既不是高音也不是中音乐器, 音量不足, 音色较暗。加上现有乐队高音乐器高胡的数量较少, 因此演奏一些强力的高音区旋律时, 往往感到不太满足。此时, 常与高胡八度结合。
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简称, 其形、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 均与二胡相同, 只是琴筒 (共鸣箱) 比二胡略小, 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高胡的音色清脆高亢, 犹如女高音。它的这一特点加上低音区圆润的特色, 使它在乐队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因此, 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中一般都给高胡配备相当重要的席位。另外, 由于高胡有着特别丰富的表现力, 适于演奏抒情、活泼和华丽的旋律。因此, 它在乐队中经常以华彩的方式给乐曲的主旋律做伴奏, 并且能把主旋律按照情感的需要加以装饰。
中胡是在二胡基础上改制的一种乐器, 是中音二胡的简称。所有二胡上的演奏技巧都适宜中胡演奏。它仍属于灵敏性较弱的乐器。它最善于演奏一些舒展、辽阔的歌唱性旋律, 和声长音与不很复杂的音型, 较少演奏快速的华彩性旋律。音色较二胡暗淡, 但较丰满、厚实, 略带鼻音。更适合演奏一些含蓄、伤感及神秘情调的旋律, 常与二胡和大胡八度结合。
大胡与低胡不仅属于拉弦乐器组的低音乐器, 而且也是整个乐队的低音。目前, 由于我国民族管弦乐队中的这两种低音乐器的改革尚未定型, 多数乐队仍借用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大提琴与低音提琴来替代, 其音色特点及作用可参考西洋管弦乐队编配的有关内容。
特点与作用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架空输电线路,作用,特点
架空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更是主要的电力运输方式。而在实际的架空输电线路安装施工中, 由于其分布面积较广, 施工环境恶劣等原因, 很容易使其在架设初期就存在了一定潜在的威胁因素。如果输电线路发生运行故障问题, 就会导致大面积的供电区域发生断电, 不仅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 还会给部分生产企业以及电力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为此, 本文就对电力系统中架空输电线路的作用与特点进行了初探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有效的改善措施。
一、架空输电线路的作用
现如今,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电力部门已经开始通过利用架空输电线路的方法, 以此来对远距离的用户提供用电, 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资金的过多投入, 还能够真正实现系统联网的目标, 这样就可以保证系统中电能与电能之间更好的调节。与此同时, 当该系统需要安装大型机电组时, 利用多区域, 或是跨区域的调节方式, 来承担用电高峰期的电力负荷, 并且, 这种架空输电线系统不仅能大大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 还有利于增强其自身整体的抗震能力。
二、架空输电线路的特点及故障防治对策
在实际的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中, 施工人员通常都会利用金具与绝缘子来将输电导线架设在电线杆塔上, 从而使其与地面、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这类工程具备施工简便、速度快等优点, 但对于远距离的架空输电线路来说, 尤其需要输送的容量较大, 传输距离较远的因素, 这就大大增加了线路的输电压力, 输电线路的抗阻能力也会逐渐降低, 再加之受到自然因素、或是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 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1 雷害原因及预防措施
雷害原因:可以说, 在当前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 雷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危害形式, 其主要是在雷雨天气下, 与雷电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电压, 这就势必会对输电设备造成较大的损坏。但是, 因为这一危害形成的因素较多, 相关技术人员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预防措施:一般情况下, 为了防止架空输电线路受到雷电灾害, 大部分电力企业普遍采用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主要是从架设避雷线、增强电气绝缘性等几方面入手, 并对所有的接地装置进行全面的检查与维护, 一旦发现线路中存在不良接地的部分, 就要及时对其进行修改或调整, 以以此来保证架空输电线路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2 绝缘子故障原因及预防措施
绝缘子故障主要由劣质绝缘子、绝缘子污闪、有效干弧距离偏小所致。劣质绝缘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绝缘子制造过程中瓷体焙烧不良, 水泥胶合剂干缩较大, 导致瓷件产生空隙吸潮;瓷 (玻璃) 体成型压力不均、冷却不良而产生内应力, 以及因瓷体、水泥、金具的热膨胀系数差异产生内应力, 使瓷体产生裂纹。
绝缘子故障预防措施:施工人员在对绝缘子进行选择时, 一定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坚决不允许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绝缘子产品, 从而影响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效率与质量。其次, 施工人员在对绝缘子进行安装和运输的过程中, 必须充分做好绝缘子的保护工作, 避免其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损坏。再者, 电力部门还要高度重视线路的日常管理及检修工作, 定期对老化的绝缘子进行更换, 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至今为止, 瓷质绝缘子已经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由于其自身具备绝缘性佳、经济低廉的优点, 受到了电力部分的高风重视与青睐, 并被广泛应用于早期的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中, 更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 这种绝缘子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当其产生零值时, 虽然外表并不会有着明显的区别, 可正因为这一隐蔽性质, 使其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 这就需要电力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对零值进行认真全面的检测, 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还很容易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漏检的情况, 造成更加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如今, 伴随着电网建设规模不断的扩大, 瓷质绝缘子已经远远无法再满足于现代电力行业发展的需求, 逐渐面临了淘汰的局面。
3 架空线断裂原因及预防措施
众所周知, 架空输电线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 难免会受到外界作用力的影响。这样就会导致架空线路产生断裂。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微风振动问题, 尽管其风力较小, 但由于架空线路长期老化的原因, 并不能长时间的被振动, 不然就极有可能会对架空线路造成一定的安全威胁。
架空线断裂的预防措施:合理安装防振锤或阻尼线, 严把安装质量关, 严格验收, 防止发生防振锤或阻尼线跑位、跌落现象。对线路进行科学巡视维护, 及时补充掉落的防振锤或阻尼线。
4 外力破坏故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外力破坏故障原因。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环境特殊, 难免会遭到机械撞击基础或杆塔、洪水冲刷基础和拉线、施工机械磕碰线路、塔材拉线被盗等外力破坏情况, 严重时会导致倒塔断线故障。
外力破坏故障预防措施。 (1) 线路建设、运行等各阶段根据现场情况前瞻性地设置保护措施, 例如防撞、防雨水冲刷设施。 (2) 合理应用防盗螺栓技术。 (3) 加强线路巡视维护、综合治理。
结语
综上所述, 可以得知, 为了保证架空输电线路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电力工作人员要切实结合其自身存在的各种特点与作用, 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 并对其中存在的危害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 从而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加大对架空输电线路安装施工的质量监管, 防治一切安全隐患的发生, 促使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供电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雄电网运行的风险与控制[J].科技资讯, 2009 (28) .
特点与作用 篇11
根据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笔者把语文大致分為阅读与写作、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基础知识四大部分。要想学生很好地掌握这四部分语文知识,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自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效达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阅读的特点
阅读,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笔者研究阅读方法,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机结合。即朗读要与字、词、句的教学结合,与教师的适时指导、精当点拨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有序安排。即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采取滚动递进式训练方法,做到既体现一般要求,又突出重点要求;三是有度地把握。即教师要注意在什么时候读、什么地方读,以及用什么方式读,以确保朗读形式的多样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广泛性;四是有效利用。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朗读情境,才能使朗读成为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自悟与运用学法的过程、提高认知和能力的过程。
二、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①示范朗读法。它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感知整体;②师生领读法。它能突破句群长、结构复杂的朗读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与词语的理解;③齐读法。它能突出重点,加强学生的识记,尤其适用于思想性较强的课文;④师生轮读法。它适用于景物描写逼真、语言优美的课文,起到启迪学生想象、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作用;⑤续读法。它是由小组接续朗读篇幅长、自然段多的课文,加快学生理解层次结构的速度;⑥分角色朗读法。它适用于情节变化快、人物线索多的课文,能起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感知课文内容、熟悉人物的效果;⑦引读法。它适用于句意连贯、内在联系紧密的课文,教师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方法,诱发学生的灵感,活跃课堂气氛,凝聚学生的情感。
三、朗读方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较朗读法
第一,在不影响语句通顺的情况下,教师可适当地删减一些准确、传神的词语,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探究课文的内蕴。
第二,为了使学生了解选词练字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采取比较近义词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
第三,根据句子的特点,教师可以相应地变换句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朗读。这种方法既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读好原文的句子,又能促进学生领悟课文情感,产生共鸣。
2.以读代讲
对于故事性强、内容简单的课文,教师不做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获得整体感知,吟读揣摩,理解课文,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悟情朗读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必须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课文形象,重在读中激情,使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朗读中激发情感。
四、创造朗读
语文教学的朗读沟通着听、说、读、写等各个环节,也联络着字、词、句、篇,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朗读。如在导读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揣摩和判断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课文句子的提示语前后添加自己认为能够提示人物心态的最准确的词语。这种有创造的朗读指导,使学生既能提高朗读能力,又能积累词汇,真可谓一举两得。
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几种阅读方法,能形成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学写的课堂教学结构;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能追求阅读个性化,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自主性阅读,鼓励探究性阅读,开展课外阅读,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教学效率。
论无线电通信中短波的特点与作用 篇12
关键词:无线电通信,短波,特点,作用
短波通信之所以至今依旧被使用,是因为其通讯设备简单、制造及使用成本低廉等优点的存在。并且,短波通信的介质不会很容易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或者影响而破坏通信的正常传递,介于诸多实用性优点的集成,才使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及广泛的运用。
1 短波的传播方式
地波传播及天波传播是短波传播的重要方式。在地球的表面进行传播的电波被称为无线电波,但是地面会对信号进行一定的吸收,使信号发生衰减,波长越长受到的影响越大,加上地面电气特殊性质的存在,只有短波地波才能够适合短距离的传信。
若无线电波首先射向天空,然后借助电离层反射会地面的那一部分我们将其称之为天波。天波主要是借助电离层反射原理达到长距离信息传播的,其在信息传输时的耗损也相对较小,然后在经过地面多次跳跃反射后,将信息传输到更远的目的地。基于其传播范围广的优点,世界各国均采用天波进行信息传播及通信。不过,由于电离层变化极易对天波在信息传输中产生影响而使信息失真或者不稳定,就导致了天波的信道参数也会随着各种外界因素发生改变。虽然天波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会降低传播效率,但是天波在无线电传播中的作用却无法取代,对于远距离信息传递以及复杂山地地形的信息传递都需要依靠天波进行。并且,天波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产生的耗损较少,这样小功率设备就可以完成信息的传输。天波通过借助电离层反射的原理,一般反射一次可达4000km,然后还可以借助地面反射,进而可以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若信息传递距离较近,也可以使用地波进行传递。但如果地面的电气特性差或者受到高山等地理环境影响时,传播损耗太大,则利用天波进行传播。
2 无线电通信中短波的地位与作用
短波通信技术产物一般体积较大,受到距离与体积的限制,加上移动卫星电话等小型便捷设备的出现,无线短波通信的推广正在受到影响。不过,短波通信的作用及价值是不可能被取代的,其在欧美国家依旧被广泛使用,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依旧十分牢靠,并且现代发达国家正在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发其潜在价值。
基于用途角度来说,利用短波通信可以实现电报传送、语音广播等信息的传输。并且,短波通信设备物美价廉,使用相对灵活便捷,所以直到如今在国际广播、飞机船舶通信等方面依旧被广泛使用。在军事中,无线电通信依旧是运动、作战通讯的主要手段。
基于通信网安全角度来说,现代社会所有通信网络都需要以中心枢纽网络为核心,如果中心枢纽网络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了瘫痪或者作用失灵的情况,那么局部或者整个网络系统就会失效。同样,卫星通信也面临着这种问题,若通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遭受了打击、产生了破坏,整个系统也会随之瘫痪。但是,短波通信没有中心枢纽,单独的台站就可以充当主站,就算某一个损毁也不会影响全局。
基于覆盖面积角度来看,短波通讯属于直线传播,在受到地球曲率以及地表实物的阻隔后,其实际传播距离只能达到几公里或者几十公里,最大也就能达到几百公里,在这个区域内还极易出现大量盲区。若是使用了电离层反射原理,那么短波也可以实现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信息传播。所以,在通信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一旦出现突发性意外状况,那么短波将会成为最后的通信工具。
基于经济角度来说,短波站台在网络内属于十分经济的设备,其不需要建立任何复杂的中枢站以及中继站,施工方式简单便捷,在收费方面更是远远低于卫星及移动电话的收费标准,有时甚至不需要运行成本,具有较高的实用经济性。
3 短波通信的特点
首先,使用短波进行通信时不需要建立中转站,只要能建立完整的通信链路即可实现信息传输。它具有建设资费低、维护费用小、建设耗时短,在中短距离中通信设备的安装比较方便,通过汽车运输或者人力运输到达目的地就可使用。
其次,短波通信设备安装、操作方式简便,可以根据业务的实际需求进行功能的重新设置,从而将定点通信变为了现实;还可以在车辆等移动设备上进行安装使用。由于其体积小、质量轻,所以方便临时组网,且其应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再次,若通信距离短、覆盖面积广,那么首选短波最佳。这是因为其接收端仅需要配制一个短波接收机就可以接收消息。
最后,面对自然灾害及战争的恶劣环境,短波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抵抗性。其设备体积小、携带方便、隐蔽性高、频率改变简单等优点,是现代通信卫星、光纤电缆等通信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4 结语
虽然现代科技水平已经使通讯方式变得更为简单快捷,但是无线电短波通信技术大量优点的存在,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运用。所以,该技术在未来发展升值的空间依旧十分巨大。
参考文献
[1]刘琦.探讨短波通信电台在人防通信中的重要作用[J].通讯世界,2014(3).
[2]赵莉,吴一飞.略议现代短波通信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6).
【特点与作用】推荐阅读:
议案的特点与作用05-12
建议书特点与作用及其08-14
作用及其特点08-10
特点和作用10-26
阀门的作用特点07-20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11-17
足球运动的特点和作用07-22
薪酬制度的特点及作用10-24
建筑施工围挡作用特点10-26
谜语的种类及其特点作用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