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夏季降水(通用3篇)
中国夏季降水 篇1
皖南山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易于发生强降水事件, 且由于山区的特殊地形又容易带来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因此有必要对皖南山区的强降水特征做一次单独的分析。
1 资料来源与分析
1.1 资料来源
本文通过提取2012年12月8日~2013年1月10日下发的1981~2010年《安徽省地面气候标准值数据集》的资料, 采用皖南山区20个国家级台站1981~2010年日降水≥50.0mm的降水资料进行处理分析。
1.2 资料处理与分析
在时间上, 对整个地区采用计数求和的方式, 得到6月、7月、8月强降水发生的频率 (图1) 。从图中发现皖南山区夏季强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 7月次之, 8月最少。
黄山、九华山位于山顶, 与其它地区拔海高度差距过大, 不能一起分析, 因此单独将2站平均与其它站的平均比较, 发现30a中黄山、九华山强降水发生频率为周围其它站的1.7倍。
除去黄山、九华山2站, 从各站30a日降水量≥50.0mm日数总和来看, 皖南山区强降水频率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表示数据离散化程度的量有相对平均差、相对标准差、最大正负距平百分率等。计算公式:
本文通过计算皖南山区30个站点累年月降水量, 得到累年月降水量的的相对平均差、相对标准差、最大正负距平百分率, 已通过相关性检验, 现取累年月降水量的相对平均差作为代表。
2 初步分析结果
6月、8月累年月降水量相对平均差与累年月强降水次数负相关, 7月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可单独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3 结论与讨论
除地形特殊区外, 皖南山区夏季强降水发生频数的地理差异很明显, 强降水频率从西南向东北递减。主要集中在6月, 占到50%, 其次是7月。
山顶强降水频率比其它地区多。
6月、8月月降水量的集中程度与月强降水次数呈负相关。
摘要:本文通过对19812010年皖南山区的强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皖南山区强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 垂直分布特征为高出多, 低处少, 水平分布特征为从西南向东北递减。而且发现强降水频率与降水集中程度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皖南山区,夏季,强降水,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1]廉毅, 安刚, 王琪等.吉林省4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 1997, 8 (2) :197-204.
[2]翟盘茂, 任福民, 张强.中国降水极端变化趋势检测[J].气象学报, 1990, 57 (2) :208-215.
[3]任国玉, 吴虹, 陈正洪.中国降水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 2000, 11 (3) :322-330.
[4]顾骏强, 施能, 薛根元.近40年浙江省降水量、雨量的气候变化[J].应用气象学报, 2002, 13 (3) :322-329.
中国夏季降水 篇2
利用中国738个台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降水和200 hPa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北降水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7、 8月)降水异常主要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少)雨,华北及华南地区少(多)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这种异常分布型发生转折的时间.与此同时,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轴位置从70年代末开始逐渐偏南,急流轴位置的变动将引起对流层低层水汽辐合区和高层散度分布以及垂直环流相应的变化,进而引起降水区域的变化.相关分析发现,当急流位置偏南时,25°~35°N西风增强,42°~50°N西风减弱,华北夏季降水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增多;反之,当急流位置偏北时,华北夏季降水增多,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减少.与70年代末开始的我国东部地区急流轴位置逐渐南移相对应,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呈现逐渐减少、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呈现逐渐增多的.变化趋势.分析低层水汽通量和高层的散度分布以及垂直环流的差异发现,1980年以来华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减弱,水汽供应减少,垂直上升运动减弱,造成了华北夏季降水减少,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通量辐合增加,水汽供应增多,垂直上升运动增强,导致该地区降水增加.
作 者:孙凤华 张耀存 郭兰丽 SUN Feng-hua ZHANG Yao-cun GUO Lan-li 作者单位:孙凤华,SUN Feng-hua(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16)
张耀存,郭兰丽,ZHANG Yao-cun,GUO Lan-li(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山东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篇3
应用1961~的山东省40个代表站夏季降水资料及NCAR/NCEP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并对旱涝年的大气环流异常进行了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夏季降水整体表现为旱涝同步,降水分布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涝年与旱年的环流形势存在明显的差异:涝年,贝加尔湖及其以西地区的位势高度降低,我国东部到日本海的位势高度明显升高.东亚大槽、乌拉尔山阻高、副热带高压位置及强度的.变化对山东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有三支暖湿气流在山东上空交汇,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而在旱年,上述环流特征呈现相反的形势.
作 者:杨士恩 王启 YANG Shi-en WANG Qi 作者单位:杨士恩,YANG Shi-en(聊城市气象局,山东,聊城,252060)
王启,WANG Qi(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
【中国夏季降水】推荐阅读:
夏季降水10-04
夏季新疆降水异常与印度降水的关系09-30
夏季达沃斯论坛与中国10-20
夏季维护08-12
夏季饲养11-13
夏季养猪12-08
夏季温室01-13
夏季香气09-30
夏季慰问12-23
夏季苗圃管理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