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与方式

2024-07-01

特点与方式(共12篇)

特点与方式 篇1

1、前言

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大学期间,他们的心理以及生理发展都趋于稳定,并开始逐步的走向社会,向成年期过渡,由于长期的学习、训练生活中,他们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因此,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特定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

目前,关于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应激源中思维方式对个体或群体应对行为的影响、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及就某一单一的体育项目来研究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有研究表明,高水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其次是体育专业大学生,而普通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此外,对大学生整体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的研究较多,而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研究较少。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直接体育人口,一般都拥有健康的体格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但是他们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有时候还要面对升学、考试、就业、亲人重病等应激事件,必须采取合适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进行调节和适应。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特点的了解,有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训练以及比赛。而比较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特点,也可以加深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理解。

2、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研究

2.1、思维方式的研究

(1)思维方式的概念。

资料表明可以从个体、社会、文化三个分析层面对思维方式进行归纳界定。按照斯腾伯格的观点,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所偏好的进行思考的方式。思维方式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偏好表达和使用能力的方式。思维方式不完全是认知的功能,也不完全是人格的功能,而是界于它们之间的某种特质。社会层面的思维方式被看作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以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习俗等为基础所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思维活动形式,是相对定型化了的显现出来的社会理性活动的具体结构,是社会智力、智慧和水平的整体凝聚,它决定着人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因此,思维方式又常常作为社会变迁的重要标志。思维方式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不同文化体系的根本差异。侯玉波认为,思维方式作为文化的一种元认知特性,是指人们在看待和思考问题时的基本倾向,反映了文化和地域传统对人们处理和看待问题的影响。

(2)思维方式的结构。

关于思维方式的结构,学者们主要从内容和维度两方面进行了探讨。社会心理学研究者黄光国认为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类比的、联想的、圆周式的,或共时性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讲究逻辑、因果式和分析式的。杨义则认为中国人思维方式最明显的特点是整体性和双构性(辨证性),整体性和辨证性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中国人有特色的以应变为目标,着眼于整体稳定和完善的“中庸”、“中和”思维特点。侯玉波和朱澄等人通过对五百多名中国人思维方式评定结果的因素分析,发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包含五个维度,分别是变化性、矛盾性、折衷性、联系性、和谐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包含3个维度:联系性、变化性和矛盾性。

2.2、应对方式的研究

(1)应对、应对方式的概念。

应对,是指有能力或成功地对付环境或处理问题。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是个体在应激期间处理应激情境、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应对方式是指典型的习惯性的解决问题的倾向,也可被认为是在应对一系列广泛的应激源过程中,人们通常使用的策略或方法。在体育领域中应对方式,是指在体育锻炼或比赛当中,运动员在感知对手、环境等一系列内外因素变化时所做出的一种应激反应。

(2)应对方式的划分。

八十年代后,Billings和Moos(1980)根据自己的研究又提出了应对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认知应对,积极的行为应对,回避应对.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应对倾向,这种“应对的行为特点”就是对方式划分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6种方式: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贵州师范大学体育系院抽取120名学生作为被试。发放120份问卷,问卷收回后,剔除无效问卷6份,获得有效问卷114份,有效率为95.00%。

3.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搜集国内外有关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的研究方面资料,并对获取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设置“体育专业大学生思维方式问卷”和“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被试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3)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6.0和AMOS7.0软件,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体育专业大学生思维方式与应对方式的特点

(1)体育专业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

为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思维方式的总体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比较了运动训练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差异,结果见表1和表2。

从表1中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总体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F=17.49,P<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整体性与变化性之间以及变化性与矛盾性之间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而整体性与矛盾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其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变化性、整体性、矛盾性。这表明变化性是体育专业大学生思维方式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特点。

注释:**表示在0.01水平显著,M表示平均值,SD表示标准差,Post Hoc表示多重比较。

体育专业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性特性反映了我们时代和社会的特征:信息的迅速增长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们能以变化的眼光看待世界,明白现实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这种发展观有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正视现实,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而不是一成不变,内心冲突、难以自拔。

从表2中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变化性和矛盾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F=5.91,P<0.05;F=64.74,P<0.01),在变化性维度上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矛盾性维度上,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在整体性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0.32,P>0.05)。

注释:*表示在0.05水平显著,下同。

体育运动的魅力在于其变化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相对于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而言,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这种变化性体验机会少的多,而且程度不够深。因为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从小就开始了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在高中甚至高三为了考大学才开始运动训练和体育比赛的,他们在训练的年限以及强度、参与比赛的次数以及级别,都不及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而个体思维方式的形成通常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时间越长,思维方式越趋向于稳定和成熟。因此,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特性的体验更深刻,而这无疑会对其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因此,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思维方式中的变化性得分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

在矛盾性维度上,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的得分显著低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这跟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在变化性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联系紧密,因为运动训练专业大学生更善于以变化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而非固着于某一问题,矛盾性自然降低了。

在整体性维度上,运动训练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能从比较全面的角度、以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而整体性思维是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20到30岁整体性思维达到最高水平。无论是运动训练还是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他们均处于这一整体性思维的高水平年龄段。

(2)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为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比较了运动训练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差异,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面对压力事件或压力情境时采用各种应对方式的情况基本相同,并没有出现更多地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结果。

这一结果的产生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本人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首先,社会方面的影响。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人数自国家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急剧增加,而就业岗位有限,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严峻,加上大学生是佼佼者的传统观念,致使体育专业大学生们的压力极大,但又无力改变这一社会现实,所以倾向于采用退避、自责、幻想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来应对;第二,家庭方面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一贯的宠爱让子女几乎没有机会经历风浪和挫折,所以养成了遇到问题就找他人帮忙,而非主动积极的自我解决。第三,学校和学生本人方面。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大学,越来越多的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无疑提高了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通过解决或合理化方式来应对的可能性。因此,在应对方式上,体育专业大学生并没有显现出更多的积极或消极方式的选择。

5、结论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在总体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整体性与变化性之间、变化性与矛盾性之间的差异均非常显著,而整体性与矛盾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变化性是体育专业大学生思维方式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孙永泰.山东省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业学生、普通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2006.

[2]Sternberg RJ:“The Nature of Creativity”[M].New Youk Camberdge University Ress,1998.

[3]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特点与方式 篇2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进,高中数学课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发展成了教育必须关注的重点,老师从主导地位变成引导。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对数学教学特点与方式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特点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它明确指出:评价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历程,通过激励与改进教学,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信心。数学历来作为一门逻辑、枯燥的学科,受严谨性与抽象性等因素影响,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难点。在学习方式与特点上也存在着严重的恶性循环,对此怎样改变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就成了教育界必须深思的热点。对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整合已有的学习特点与方式,改善教学过程,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良好的发展。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准备不完善

从《数学课程标准》来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或者熟知的生活情境,进行实验教学或者数学探究。但是,从当前的教学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明显不够,很多工作都只是表面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对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做好教学准备,这样才能让课堂发挥更大的价值。

2.课堂驾驭水平不足

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性,但是真正给学生更多的空间,随之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虽然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的同时,很多都属于始料未及的问题,这对教学管理带来了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任务的完成。事实上,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不只是课程结构的问题,和老师的掌控力度也有很大关系。对此,数学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整合与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对课堂的驾驭。

3.忽略了学生情感

从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情感教育明显还有待改善,怎样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与负面影响,帮助学生改善个人魅力与自身修养,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帮助其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了老师必须正视的问题。对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从情感上给学生更多的关注与爱护,尤其是差生。

二、改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式

1.以人为本,完善探究性学习

从构建主义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相关技能与知识的获取,虽然会借助老师讲解,但是更多的是学习资源的整合,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化、探究与构建的过程。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必须注重实践动手、自主创新、交流合作与阅读学习的培养,以此更好的帮助学生发挥主动性,让学习过程称为再创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拥有多种教学方式,在多元学习目标的整合下,帮助学生拓展创新精神,同时这也是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发展的渠道。所以,在现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主动改变教学观念,在手脚同时放开的情况下,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与发展。

如:余弦定理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探讨等方式进行学习。在△ABC中,a、b、c分别对应∠A、∠B、∠C,已知ab两边的长度与∠C,求c。此时有学生提出设ab分别为固定值,根据∠C的几种情况进行论证,具体如:当∠C为90度时,c2=a2+b2,当∠C小于或者大于90度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计算与研究,当∠C为30度、45度、60度时,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在步步为营的情况下,学生就会明白c2=a2+b2-2abcosC。这种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探究活动,不管是抽象公式、数据,还是具体的概论、定理丢充满了学习乐趣。

2.充分利用投影仪助教,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观察力

根据电脑图像中的正弦曲线,在鼠标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当然在x轴上,图像能自由延伸,得到y=sinx定义域(-∞,+∞),即:R。当然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得出。再整合三角函数得到1≥sinx≥-1,也就是x∈R,y=sinx的值域为[-1,1]。然后再将其放到电脑图像上,表明正弦期限在y=-1与y=1间,即:函数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函数周期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利用CAI,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还会加深记忆,让周期性理解更为透彻。

3.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与逻辑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更注重的是知识传输,却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针对当前教学反馈的信息,除了要做好合作学习与思维培养,还必须从自主研究与开放性学习等方面,鼓励学生探索。如:在复习《反函数》时,针对反函数与原函数关系,很多老师已经提出了研究方向,针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进行纵向探究,此时就必须依赖学生的探究。如:奇函数不一定存在反函数,y=-x属于奇函数,但无反函数,y=sinx属于奇函数,无反函数。

三、结语

数学作为一门创造性学科,它让课堂充满了光芒。从高中数学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其教学方式与特征很多已经不能胜任时代要求。对此,数学老师必须从现实出发,整合教材、课程与教法要求,在改变教学理念的同时,改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特点与方式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特点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它明确指出:评价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历程,通过激励与改进教学,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信心。数学历来作为一门逻辑、枯燥的学科,受严谨性与抽象性等因素影响,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难点。在学习方式与特点上也存在着严重的恶性循环,对此怎样改变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就成了教育界必须深思的热点。对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整合已有的学习特点与方式,改善教学过程,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良好的发展。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准备不完善

从《数学课程标准》来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或者熟知的生活情境,进行实验教学或者数学探究。但是,从当前的教学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明显不够,很多工作都只是表面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对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做好教学准备,这样才能让课堂发挥更大的价值。

2.课堂驾驭水平不足

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性,但是真正给学生更多的空间,随之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虽然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的同时,很多都属于始料未及的问题,这对教学管理带来了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任务的完成。事实上,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不只是课程结构的问题,和老师的掌控力度也有很大关系。对此,数学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整合与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对课堂的驾驭。

3.忽略了学生情感

从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情感教育明显还有待改善,怎样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与负面影响,帮助学生改善个人魅力与自身修养,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帮助其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了老师必须正视的问题。对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从情感上给学生更多的关注与爱护,尤其是差生。

二、改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式

1.以人为本,完善探究性学习

从构建主义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相关技能与知识的获取,虽然会借助老师讲解,但是更多的是学习资源的整合,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化、探究与构建的过程。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必须注重实践动手、自主创新、交流合作与阅读学习的培养,以此更好的帮助学生发挥主动性,让学习过程称为再创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拥有多种教学方式,在多元学习目标的整合下,帮助学生拓展创新精神,同时这也是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发展的渠道。所以,在现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主动改变教学观念,在手脚同时放开的情况下,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与发展。

如:余弦定理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探讨等方式进行学习。在△ABC中,a、b、c分别对应∠A、∠B、∠C,已知ab两边的长度与∠C,求c。此时有学生提出设ab分别为固定值,根据∠C的几种情况进行论证,具体如:当∠C为90度时,c2=a2+b2,当∠C小于或者大于90度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计算与研究,当∠C为30度、45度、60度时,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在步步为营的情况下,学生就会明白c2=a2+b2-2abcosC。这种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探究活动,不管是抽象公式、数据,还是具体的概论、定理丢充满了学习乐趣。

2.充分利用投影仪助教,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观察力

根据电脑图像中的正弦曲线,在鼠标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当然在x轴上,图像能自由延伸,得到y=sinx定义域(-∞,+∞),即:R。当然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得出。再整合三角函数得到1≥sinx≥-1,也就是x∈R,y=sinx的值域为[-1,1]。然后再将其放到电脑图像上,表明正弦期限在y=-1与y=1间,即:函数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函数周期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利用CAI,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还会加深记忆,让周期性理解更为透彻。

3.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与逻辑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更注重的是知识传输,却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针对当前教学反馈的信息,除了要做好合作学习与思维培养,还必须从自主研究与开放性学习等方面,鼓励学生探索。如:在复习《反函数》时,针对反函数与原函数关系,很多老师已经提出了研究方向,针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进行纵向探究,此时就必须依赖学生的探究。如:奇函数不一定存在反函数,y=-x属于奇函数,但无反函数,y=sinx属于奇函数,无反函数。

三、结语

数学作为一门创造性学科,它让课堂充满了光芒。从高中数学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其教学方式与特征很多已经不能胜任时代要求。对此,数学老师必须从现实出发,整合教材、课程与教法要求,在改变教学理念的同时,改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康. 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目标[J]. 新校园(学习),2012(3).

[2] 黄红健. 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新课程·上旬,2014(7).

[3] 朱文军. 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进行创新教育的再探讨[J]. 未来英才,2015(5).

[4] 王晋.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21).

特点与方式 篇4

一、研究方法及问卷

本研究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 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 对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卧龙寺中学143名学生进行了测查, 以期探讨中学生防御方式的特点以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因、应付的方法, 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 纠正不良的心理防御机制和行为, 促进学生有效、健康地发展。本文采用文献法, 问卷法, 访谈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 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 。

防御方式问卷 (DSQ) 共包括88个项目24个条目4个因子, 包括比较广泛的防御行为:即从不成熟防御机制到中间防御机制, 再到成熟防御机制。24个条目从属于4个因子:

因子1为不成熟防御机制, 包括投射, 被动攻击, 潜意显现, 抱怨, 幻想, 分裂, 退缩, 躯体化。

因子2为成熟防御机制, 包括升华, 压抑, 幽默。

因子3为中间型防御机制, 包括反作用形式, 解除, 制止, 回避, 理想化, 伴无能之全能, 隔离, 同一化, 否认, 交往倾向, 消耗倾向, 期望。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EMBU) 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主要因素:情感温暖与理解 (EF1) 、惩罚严厉 (EF2) 、过度干涉 (EF3) 、偏爱被试 (EF4) 、拒绝否认 (EF5) 、过度保护 (EF6) 共包含58个条目;从母亲教养方式中抽取5个主要因素:情感温暖与理解 (EM1) 、过干涉和过保护 (EM2) 、拒绝否认 (EM3) 、惩罚严厉 (EM4) , 偏爱被试 (EM5) 共包含57个条目。

二、研究结论

(一) 不同性别学生防御方式的差异比较。

1. 在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 中间防御方式和成熟防御方式上, 男女生均无明显差异。

2.在不成熟防御方式上, 男生比女生更多地采用投射的防御方式, 女生比男生更多的采用退缩和躯体化的防御方式且差异显著。

3. 在中间型防御方式上, 男生比女生更多地采用反作用形成和消耗倾向的防御方式, 且差异显著, 而女生则比男生更多地采用期望和理想化的防御方式且性别差异显著。

(二) 不同年级学生防御方式的差异比较。

1.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上。

初一比初三学生更多地采用投射、被动攻击和退缩的防御方式, 高二比初三学生更多的采用被动攻击和退缩的防御方式, 且差异显著。

2. 在成熟的防御方式上。

高二比初一和初三学生更多地采用且差异显著, 并且通过表3平均数的不同可以得出:三个年级的学生呈现出随中学生的年级增长, 采用成熟的防御方式的频率也越大的趋势。在升华的防御方式上, 初三和高二学生均比初一学生采用的几率大;而初一和高二学生比初三学生更多地采用压抑的防御方式;在幽默的防御方式采用上, 高二比初一学生使用的几率更大, 且均有显著差异。

3. 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上。

高二比初三学生更多地采用回避、隔离的防御方式, 初三比初一学生更多地采用隔离和交往倾向的防御方式, 初三比高二学生更多地采用交往倾向来适应环境, 而且均有显著差异。

(三) 中学生不同防御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

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和成熟的防御方式有强相关, 但与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相关比较弱, 说明父母的情感温暖对于孩子成熟防御方式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惩罚严厉与孩子的不成熟的防御方式有强相关, 父母的拒绝否认和孩子的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也有高相关, 另外父母的偏爱因子和孩子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之间有强相关。母亲的过度保护和孩子的掩饰因子有强相关。

三、相关建议

第一, 中学生的防御方式存在性别差异, 男生比女生更多地采用投射、反作用形成和消耗倾向, 女生和男生相比更多地采用退缩、躯体化、期望和理想化的防御方式, 这可能与不同的性别角色有关, 这也提示我们, 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 家长应多与孩子交流, 倾听, 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 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 同时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帮助孩子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培养健康的人格。

第二, 在初三和高二学生的教育上应减轻他们的升学压力, 在课余多开展一些活动, 开展多种多样的减压方式, 缓解他们的升学压力。在学生成熟防御方式的形成上, 学校和家长都应该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 父母尤其要重视教养方式对于学生防御机制的影响, 父母在平时的言谈举止中应多采用成熟的防御方式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但另外研究还发现, 中学生在掩饰因子上得分较低, 这表明中学生虽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趋向于成熟和稳定, 但他们在社会化程度上却表现出单纯和片面的特点。

第三, 由于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的防御方式有强相关, 因此在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上应多采用情感温暖与理解的方式, 尽量减少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 从而培养孩子健康合理的应对环境的方式, 培养健康的思维方式。

摘要:为了研究中学生防御方式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使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 中译本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EMBU) , 结果发现在三种防御方式的采用上, 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异, 但是在各个小的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在年级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且成熟防御机制差异极为显著 (P﹤0.05, P﹤0.01) 。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上, 初一的学生比初三和高二的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父母的情感温暖与中学生成熟的防御方式有显著相关, 而父母的拒绝否认与成熟的防御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特点与方式 篇5

汪欢欢

1.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亲自参与或置身某种情景或场合以任何可用感官作为媒介,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环境、思想和情感等,从而获得某种知识、技能、情感,或加深对原有知识、技能情感的认识,进而影响其态度、价值观。

体验式学习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基于个体认知图式而形成的学习过程,是个人通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方面的参与而获得的形体、情绪、情感、知识上的体验。体验式学习是知情合一的学习,在体验式学习中,学生有所感受,并对此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2.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讲授-接受学习相比较具有如下一些有特点:

(1.)主动性。

在传统上,老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只需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而体验式学习可以让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体验式情景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不知不觉地,认真地感受、操作、发现。学生的学习是在情景的吸引下、情景推动中,自然融入,各种感官都自动参与,就象旅游、就象劳动、就象看电影、就象聊天。自然参与,学习显得轻松自然。

(2.)寓教于乐。

新课程提倡快乐学习,提倡使学生 由“厌学”变为“好学”、由 “苦学”变为“乐学”、由“要我学” 变为“我要学”。但要把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快乐的前提是,学习者愉快情感被调动起来,怎样才能把学习者的愉快情感调动起来呢?前提有两个,即要有让学生兴趣的事物或情景和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是儿童学习知识、参加活动、接受教育、发展能力的直接动力。“主动”才能使主体的内在积极性被充分发挥出来。体验式学习中学生一般被放在一定的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学生的兴趣容易被调动起来;体验要求学生作为主体亲自体验,身临其景观看庐山瀑布和录象,亲自体验磁力线,亲手操作电脑,亲自运动学习打篮球、排球,亲身朗诵诗歌、散文、与同学老师争执见解,这一些体验过程无不是一种快乐的事。因此体验式学习就是有这种功能把学习与娱乐融汇在一起。

(3.)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难题,原因之一是学生很少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而体验式学习,把学习与应用的过程直接结合在一起,或者把学习放在真实的情景中,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更有利于学生明白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方法的意义,更能使学习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化。比如初二思想品德课2.3《与人为善》有一个框题的内容是“帮助他人,与人为善”上这部分内容时,事先要求学生去帮助有困难的做一件好事,课堂上让同学们谈谈他们的体会。学生们一定有很多的体会,通过同学的交流和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升华到“给予让我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能力”的道德知识,还实践了一次道德活动。(4.)虚实结合。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情境化学习,在这里学习过程被置于各种虚拟的或真实的语言情境之中。(5.)感性化

体验式学习中,教师设计把所要学习的内容融于具体形象生动、可听可观、可触可摸,而且学生直接参与的情景中,学生几乎所有的感觉器官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学生所获得的东西,有的是语言描绘的难于达到的,体会到的东西往往比语言描绘对思维的冲击更大,给学生印象更深刻。比如观看电影《汪洋中的一条破船》学生对“坚强”体会要比任何语言说教都要强烈;观看有关泥石流的录象要比单纯的学习有关泥石流的灾害的文字印象深刻。访问孤寡老人更能让学生体会“乐于助人”的意义。这种学习方式体验性很强。学生的这种收获是传统讲授-接受学习中难于得到的。(6.)亲历性

体验是学生自己的体验,无论是观赏、参观访问、情景模拟还是活动、角色扮演等等具体的体验学习活动,都是要求学生作为主体亲自参与,亲自经历。外人无法代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被调动起来参与,多途径地学习感受。我上面提到的观看庐山瀑布录象、磁力线实验、观看电影《汪洋中的一条破船》或者帮助有困难的人,学生都是以主人翁的身份进行的,亲自参加活动,亲自感受了整个过程,其主体认知作用是教师所无法替代的。(7.)感悟性 体验式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经验、具体化的感觉、获得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等的感觉、知觉、表象,但又不能让学生的收获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学生还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这些东西进行升华,升华为科学理论、文学手法、道德、观念、为态度和价值观。也就是要让学生从中感悟出一定的道理、道德观念等等。比如观看了庐山瀑布,学生有了感受之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交流他们的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优美、和诗人写作手法的奥妙。学生做了一件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好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升华到对道德的认识。

3.合作学习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异质小组(优、中、差三种类型的学生并存)为单位的、受共同的学习目标所规范并体现群体凝聚力的、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测量依据的教学形式。

采用合作学习有多种积极意义: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促进师生、生

生之间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激发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会欣赏别人,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接受式学习和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功扎实,解题能力强,但也存在许多弊端:传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注重接受性学习,实行“说教式”、“灌输式”的应试教学模式,存在“满堂灌”的现象;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这些不足必然要求改变中学政治课教学方式。

5.合作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区别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采用全班集体教学和同质分组的方式,在奖励与评价方面以全班或个人为奖励对象,以考试分数为主要奖励依据,从而导致了竞争型的课堂目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学生常处于一种极度的焦虑之中:你如果想获得优胜,就必须击败所有的对手。竞争使学生倾向于能力归因,由于只可能有少数人获胜,结果使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学习缺乏动机和兴趣,甚至逃避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的竞争型目标结构为主转变为合作型目标结构为主。目标结构的改革,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以“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从而导致大多数学习“失败者”自信心遭到彻底摧毁的弊端。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学生学习的相互启发和共享经验,为孩子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作为信息教师,我认为在网络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因为网络教学其中的一大优点就是网络协作学习.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也有所应用,希望大家多指教.

6.传统学习方式和体验式学习方式的区别

传统学习方式

体验式学习方式

过去的知识

即时的感受

记忆思考

领悟认识

个人学习

团队学习

注重知识技能

注重观念态度

单一刺激

多元体验

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员为中心

标准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

理论化

实践化

强调学中做

强调做中学

间接学习

直接学习

学习的资源是教师和教材

学习的资源是参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接受程式化的知识为导向

特点与方式 篇6

一、哲理诗的说理方式

1.写景状物来揭示哲理

即用具体的景物来阐明抽象的道理。如《乐府诗·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就是用植物的春盛秋衰来比喻人生苦短,用百川归海比喻人生不能逆转,从而得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结论。朱熹《观书有感》,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否则,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其实,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如不锐意进取,不断自新,终将一事无成。

2.借助咏史来揭示哲理

即借咏史来发表议论,阐明道理。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总结历史教训后,对统治者提出警示,使之以史为鉴,引发治国思考。

3.直接说理

这种情况不多见,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开篇就直接发表议论,“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将幽深之理通过景物事件直接表达,如此举重若轻之举,可见他对人生感悟何其深刻。

二、古典哲理诗的特点

1.构思精巧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开启思路,“远近高低各不同”承接铺开,“不识庐山真面目”提出问题,“只缘身在此山中”,回答上句所问。前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沟壑纵横,峰峦起伏,游人的位置不同,所见之景也各不相同。后两句,一问一答,缘何不能辨认庐山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所限,所见皆是一峰一岭一丘一壑。这首诗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否则,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四句话,有起有承,有转有合,构思巧妙。有了前两句细致的景物描写做铺垫,后面的说理就显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谋篇非常精巧。

2.语言凝练

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景,首句扣题,二句运用传说虚写塔高,三四句实写登山感受,承前两句写景而发议论,深富哲理:人不能为眼前浮云遮蔽,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然该诗语言准确而凝练,首句几近白描,二句用典,意蕴丰富,三四句先果后因,用意精深。三句中的“浮云”双关,一则指登飞来峰所见之浮云,二则联系作者的社会背景,应有“奸邪佞臣”意,《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不畏”二字足见诗人的勇气和智慧。

3.理附意象

诗歌中,哲理的揭示只有扎根于形象,与景物完美融合,才能感人,才能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悟诗中所蕴含的道理,否则,既无哲理也无诗。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十个字融进万里河山,让人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后两句写登楼所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想看得更远,就需站得更高,既富于哲理,又与前两句承接得自然紧密,可谓“景入理势”(《文镜秘府论》)。李忱《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首句写远方之景,由远及近。二句写高处之景,由高到低,两句括天地而贯东西,揽实景而追虚象。三四句,笔锋一转,即景生理——要使人生富有意义,就要积极进取,朝着理想追求不息,只要锲而不舍,就能实现理想,既别有新意,言人之未言,又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也是前两句的自然延伸。

4.富含情感

哲理诗首先是诗,而诗贵在感人,贵在饱含强烈的感情。哲理依附于诗情,并与诗情和谐统一,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才能产生张力,产生美感,所以,朱自清说:“强烈的情感能够将理融化在他的笔尖上。”在《琵琶行》中,作者听完琵琶女自叙身世之后,情不自禁地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既是对琵琶女的同情,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诗人贬官九江,地势荒僻,环境恶劣,孤独寂寞,举目伤怀,与琵琶女有着相似的经历,同病相怜,自觉与琵琶女没有了心理距离。这句话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高山流水,风尘知己,既感动对方,也感动了自己,既感动当时,也感动千古,所以,这句话常被人提起,人与人之间,若命运相同,必然会有相同的生命体验,理应惺惺相惜,互为知己。说哲理切忌简单的说教和空洞的议论,决不能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

三、诗歌中的哲理来源

诗中的哲理情丝来源可分两类,一是原创,另一个就是鉴赏。鉴赏诗歌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对诗句的理解,可以超出原诗的境界,如谭献所说:“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读者是不同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鉴赏时,读者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又可以赋予诗歌以哲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在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就能“绝处逢生”。晏殊、柳永和辛弃疾三人诗句,来概括人生三种境界: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是对事业学业的追求与企盼;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是对事业学业的献身精神;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是理想变成现实后的欢乐。

总之,古典哲理诗是诗歌百花园里的一朵璀璨奇葩,它所阐释的哲理是我们必须拥有的精神营养。

特点与方式 篇7

1. 新媒体语境的概念

倪朦[1]认为新媒体语境是指新媒体形态的影响带来的不同以往的传播理念、不同以往的媒介环境、不同以往的社会环境, 综合来说, 就是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新的社会系统环境。新媒体语境表现在传媒业中, 就是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传统信息传播理念的转变、传统媒介技术的革新。新媒体语境下, 人们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作为受众的人的主动性, 打破了传统模式。

2. 公共行为的概念

李宇杰[2]等认为的大学生公共行为指的是大学生在社会的公共空间 (即公共场所的公共环境, 如公共汽车、公园、银行等) 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其主要研究在新媒体冲击下的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和行动方式等公共行为方式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的诱因, 寻找应对方案, 从而引导和教育学生成为有利于国家和人民、有利于创新和发展、有利于自我和群体的社会人。

二、新媒体语境下学生公共行为的方式特点

1. 思维方式特点

季羡林曾谈到思维模式是一切文化的基础, 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不同文化体系的根本差异。思维方式取决于处境文化, 还与年龄、阅历以及教育程度有着紧密联系。中国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程度和年龄都相近, 其思维方式主要取决于阅历和文化差异。南北方差异较大, 农村和城市差异较大。在新媒体的影响下, 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随着理解力的差距又在逐渐扩大。当今的大学生思维方式有着浅覆性、求独性和轻判性。

(1) 浅覆性:表现在做事有很大的作秀成分, 对待某一问题不深入思考, 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 对人生的思考还停留在梦想和假想之中。作者根据学生工作经历, 发现第一学期的学生相对好一些, 从第二至第六学期相对严重, 第七学期找工作和课程设计开始后, 直至毕业, 浅覆性有所好转。因为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强制性学习意识还在延续, 随着多媒体传递的娱乐、游戏、影视、旅游、交友等信息的影响, 以及对大学生活的熟悉和周围人群的影响, 其对知识以及新鲜事物的理解逐渐减弱, 浅覆性有所增强。当就业和独立完成毕业设计需要综合知识和实际运用检验时, 大学生才会重新选择脚踏实地地做事或深入地思考。

(2) 求独性: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存在独特性, 如购买服装都不喜欢与别人买相同款或相同颜色, 其选择方式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表现。表达思考成果时, 喜欢独树一帜, 不喜欢从众。

(3) 轻判性:对待事物的看法不会多角度分析或换位思考, 也不求利用其他资料进行佐证, 直接根据网络等媒体信息的只言片语, 进行对错评判, 往往比较片面。

2. 语言方式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新媒体的影响下, 特别是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 高校学生的语言方式表现出网络性、通假性和即逝性。该特点农村生源不明显, 城市生源较明显。

(1) 网络性:表现在语言怪癖, 传播速度快, 应用范围广, 上到政府报告, 下到平民百姓, 都在广泛运用。

(2) 通假性:语言多一语双关, 或为表达某一意境, 运用其他字代替成语或俗语中的一字, 或同音不同字, 学生中间使用特别广泛。

(3) 即逝性:流行的网络或小品语言出现较快, 一时间在广大学生中运用广泛, 但很快又被其他语言所代替。如同流行歌曲一样, 不能随时间的变化而永存。

3. 行动方式特点

学生的行动方式是大脑思考过程后或应激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大学生处理社会关系的外在表现。在新媒体的影响下, 表现出游戏性、少动性和易怒性。

(1) 游戏性:大部分同学在课余时间都会利用电脑或手机玩游戏、看偶像剧和“跑男”类的综艺节目。各种新款的游戏占用了学生很多的时间, 甚至为游戏通宵达旦, 影响第二天的课程。

(2) 少动性:随着滴滴、快滴、要饭网、饿了网、淘宝、天猫的出现, 学生的衣、食、行基本可以足不出户或即行即走, 少了一份运动, 多了一份懒惰。

(3) 易怒性:由于网络、电视经常报道打砸抢等事件或境外反动势力的教唆, 学生经常容易受到影响和利用, 促成类似“占中”等事件的发生。

三、新媒体语境下学生公共行为方式应对方法

1. 新媒体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公共意识强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传统的教育形式, 如会议、宣讲, 学生兴趣低, 效果差。应利用多媒体形式, 如影视、远程网络视频, 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入和具体。

2. 新媒体语境下榜样示范引导行为模式趋同

典型示范是指树立先进典型, 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 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可在不同层面挖掘不同典型, 涉及到学生的生活、思想、行为、学习等方面, 再利用现在新媒体进行有效宣传和推进, 就会对学校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

3. 新媒体语境下规章制度引导行为方式趋利

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 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 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和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订的具有法规性或指导性与约束力的应用文, 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 具有约束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特点。高校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方式, 要建立明确、稳定、现实的规章制度, 利用网络等媒体技术, 结合全国各高校的规章制度, 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规章制度, 使学生的行为方式趋利于自身发展, 趋利于学校发展。

四、结论

高校学生在新媒体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性的行为方式, 有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行为方式, 也有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行为方式, 高校应该根据这些行为特点, 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典型示范和规章制度的建立, 运用新媒体技术, 采用学生喜欢的育人形式, 引导和教育学生, 使之成为对国家有利、对学校有利、对自身有利的有志青年。

参考文献

[1]倪朦.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报道策略的变化[D].合肥:安徽大学, 2013.

特点与方式 篇8

园林绿化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对建筑进行美化布局,通过将自然环境与人工营造的环境相结合,从而建造出适宜人们休憩、观赏、游玩的绿化环境。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理念,这是社会发展对保护生态环境提出的要求,需要园林绿化与生态发展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人类创造理想的家园。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要充分考虑植物共生、循环、竞争的特性,将乔灌木、草木植物、藤本植物因地制宜地配置,形成和谐稳定的植物群落,确保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可以相互共生,保证该植物群落的繁衍生息。

与常规的园林绿化设计相比,生态设计具备以下特点:(1)尽量选用可再生物质作为绿化景观设计的材料,体现循环利用理念,并有利于材料的回收再利用;(2)最大程度减少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确保废弃物的排放量与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相适应;(3)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尊重自然,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园林绿化系统内部的统一完整,既要注重美观,又要注重生态性;(4)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本地植物,体现当地的园林特色,避免园林绿化同质化。

2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方式与方法

2.1设计中要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实质上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生物圈的改造,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认清园林绿化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力求通过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减少和避免负面影响,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营造和谐、舒适、生态的人类生活环境。尤其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园林绿化景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场地外生态要素对基址的影响,坚持整体设计理念,将设计范围扩大到基址以外的生态环境中。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之前,要对园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和生态特征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当地的水文、气候、地形地貌、物种等要素特点,判断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是否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各要素造成破坏,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在设计中,要减少采用控制、改造、避开环境的方式,要采用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方法进行设计,充分尊重和利用环境,促使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宜。

2.2采用节约化的设计手法

在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能源和资源的耗费问题。通常情况下,能源和资源的耗费会贯穿于园林绿化景观的全生命周期内,从材料的选择开始,到施工建设,再到使用管理,直至废弃不用,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园林绿化景观的生态设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问题:1在选择硬质景观材料时,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丰富程度及其可回收利用性,以及在开采材料的过程中所耗费的能源;2在景观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原材料的运输、装卸要耗费一定的能源,作业期间则会引起噪音、粉尘、废料等污染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设计时,要尽可能地选用对环境无害的施工工艺;3在景观使用与维护中,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照明、植物灌溉、景观用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4如果景观设计时,有人工湖等水体景观,在开挖时,需要注入大量的水,而透水性较差的铺地材料,可能会导致补充地下水的机会丧失,同时还会增大排水系统的负荷,这些都是景观生态设计中必须予以重点考虑的问题;5当景观废弃改建时,会产生出大量的废弃物,这种情况在硬质景观上较为明显,为了达到再循环利用的目的,在景观设计时,要尽量选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或是能够直接降解的材料,并最大限度地提升景观的使用寿命,这样才能使设计出来的景观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2.3设计中要维持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多样性,具体是指植物群落系统内的植物综合体具备多样化、变异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要求植物群落涵盖多样的植物类型,赋予物种演化空间,强调物种的变异性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遗传多样性是指植物个体包含的遗传物质具备多样性,体现出植物的基因差异。生态系统多样性要求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和谐共生,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等。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要尽量维持植物的多样性,丰富群落中生物的种类,保证群落的稳定性和均匀度,使其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能满足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发展。对群落的设计,要保证群落之间形成相互补给资源、相互利用资源的关系,避免形成直接竞争关系,这样会导致群落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长期生长。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园林的植物配置趋向于单一物种,尚未形成功能多样、结构完善、搭配合理的植物群落,使得群落易受到病虫害、自然灾害的破坏。所以,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必须配置与地带性植被结构相近的生物群落,保证群落植物的多样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其系统的工作,为了在发挥园林绿化景观各种功能作用的同时,体现出生态效益,要求设计人员应当从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降低景观建设过程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以此来确保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园林绿化景观生态设计方式与方法进行论述。期望通过研究能够对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水平及生态效益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特点,方式

参考文献

[1]米海灵.景观设计和养护管理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7):121-123.

[2]李明菲.现代景观设计中微地形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

特点与方式 篇9

因此, 系统地分析当代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 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方式与特点, 培养和引导大学生进行有序地政治参与, 对于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影响和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方式

1.1 选举和表决活动

在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活动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学生的选举活动和表决活动, 以选举活动为主。我国大学生的选举权直接行使在区 (县) 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学校共青团、学生组织的选举活动中。

相比较而言, 大学生对于学校共青团和学生组织的选举比人大代表的选举更有兴趣。这是因为共青团和学生组织的选举最能体现大学生的参与民主和主体意识, 最能让大学生体验到参与的效能感, 并且广大学生对学生干部的候选人也都比较了解, 容易做出判断。更为重要的是, 学校总是把共青团和学生组织的选举当作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实践环节来对待, 认识上比较重视, 能广泛发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选举, 让他们行使民主权利, 实践民主参与。而对广大学生来说, 也将此看作是参与学校管理、培养参与能力的一次机会来对待, 因此也能认真而积极地参加投票选举。

大学生的表决活动一般是在班级、团支部、社团等组织内, 需要对某些重大事项做出决定时采用, 如对班级公约、社团章程的表决等。在组织集体活动大家意见分歧、相持不下时, 也会用表决的方式来解决。

1.2 接触活动

接触活动是指大学生为了某方面的利益, 以个人或集体方式主动与学校领导、有关部门或组织接触, 正式或非正式地向他们反映情况, 提出建议、意见或批评, 以期改变他们的工作作风, 影响或改变他们的决策和决定。当前大学生接触活动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形式。

直接接触主要是指大学生向学校有关领导及职能部门当面反映情况, 多是反映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等。一般情况下, 学生通过对同一问题的大量反映, 往往能够对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而间接接触则主要指学生通过校长信箱、校园网络等途径, 以信函的形式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意见, 表达利益, 从而影响学校的决策。

1.3 结社活动

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结社活动的自由。在政治参与意义上, 结社活动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参加政党和政治社团;二是以团体或组织的方式去解决社会或政治问题。

(1) 参加政党和政治团体是我国大学生的一种主要参与方式只要大学生加入了政党不管他是否参加了组织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他都已经参与了政治。目前, 党团组织对当代大学生仍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党团组织在大学生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代大学生渴望加入党组织的愿望日趋强烈, 要求加入共产党的比例逐年提高。参加党团组织成为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之一。

(2) 青年志愿者活动广泛深入。自1993年“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实施以来, 中国青年志愿者以“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 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穷和落后, 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 普及科学文化知识,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 行动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自辖市, 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青年达数百万人次, 组成了数十万个志愿者服务队, “三下乡”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这些都充分显示着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

2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

在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 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激烈碰撞, 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总体说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大学时期, 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理想与政治激情的时期, 他们受旧事物的影响少, 勇于接受新事物, 思想敏锐、行为果断, 具有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所没有的特殊政治参与热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他们大多关心国家大事, 尤其关注与我们国家和民族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有关的大事。据“中国大学生研究中心课题组”的调查, 大学生对政治的关心热情仍然很高, 80.7%的大学生表示很关心和比较关心国内外政治大事, 83.8%的大学生表示时常谈论政治。

2.2 大学生政治参与渠道多样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 我国公民的参政渠道也不断增加, 如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政治表达 (包括集会、游行、请愿等) 、政治接触等, 这些都是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除此之外, 大学生还有自己的一些特殊的参政渠道, 这样就使青年的政治参与呈现多样化的态势。例如大学生可以通过共青团参政因为共青团是党和政府联系大学生的纽带和桥梁, 它既要向党负责, 也要向大学生负责, 要积极向大学生宣传党的政策主张, 引导大学生跟党走, 同时也要站在大学生的角度, 为大学生的正当愿望、要求、权利直言。

2.3 大学生对于政治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 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推进, 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的评价渐趋客观公正。例如, 绝大多数大学生支持改革, 对改革开放持肯定态度;绝大多数大学生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正确的理性认识, 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绝大多数大学生能正确看待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主权完整极为关注;多数大学生能正确认识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等。

3 加强政治教育, 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3.1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历史进入21世纪, 社会飞速的发展和巨大变革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极大变化。青年大学生处于政治观的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 全新的社会变化势必对其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和冲击。因此, 在当前形势下, 高校必须强化大学生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 提高对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有机统一的认识, 使学生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 确立坚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 培养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 紧紧抓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这个根本。对一些反马克思主义, 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要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对当前急需进行理论引导的突出问题要做出科学有力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和说明, 这既解决了方向问题, 又解决了现实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化解大学生政治思想当中的矛盾, 保证大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政治参与。

3.2 努力塑造大学生健全的政治人格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就是塑造个体健全的政治人格, 使大学生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世界, 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这种塑造过程中, 一方面通过教育措施使大学生不断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 确立相应的认知、态度、情感, 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另一方面, 又通过组织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去形成和巩固大学生的认知、态度、情感、行为等。通过传导社会价值准则、行为规范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使大学生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行为能力等, 从而使社会的政治文化逐渐内化为个体的政治文化, 个体也就形成了对各种政治现象的独特观念, 对自我与他人、对政治生活、世界关系的认识, 以及对政治生活理性的参与方式。

3.3 积极开展“公民教育”, 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

正如著名政治家托克维尔曾说过的, 如果一国的人民对政治过于冷漠, “它就得改造自己的法律和民情, 否则就将灭亡, 因为它的公共道德的源泉已经枯竭, 它虽然尚有百姓, 但已无公民”[1]。政治参与的相关研究也表明:“由长期的实践和经常的道德说教而形成的动机与一种寻求更积极的公民政治参与的兴趣有关”[2]。政治的全局性、公共性决定了它对全社会多方面包括精神领域的广泛影响。通过政治教育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 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使之成为态度积极、理性, 政治人格健全的公民, 从而以有序且有效的行为投入到社会的政治生活中, 实现自身的政治理想和价值。我国大学生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在这方面的基本素养相对欠缺, 提高这方面的素养, 需要积极开展现代公民教育, 这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观, 还可以提高他们政治参与的兴趣和政治效能感。

摘要:当代大学生群体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有选举、表决、接触和结社等活动, 其政治参与活动往往表现出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政治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以及政治参与渠道多样化等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 必须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努力塑造大学生健全的政治人格, 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 从而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特点,论析

参考文献

[1]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上)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101.

特点与方式 篇10

关键词:暖通空调,变水量空调系统,控制方式,自动控制,变频技术,可靠性

0 引言

暖通空调系统设备选型时一般都按最大负荷计算, 采用定工作点运行, 但是暖通空调系统只有很少的时间在满负荷运行, 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部分负荷下, 同时由于外部环境温湿度、阳光照度以及房间内部负荷的变化等因素影响, 如若采用定工作点运行, 势必造成系统效率低下, 浪费能源。因此, 暖通空调系统的效率优化策略研究可以实时调整系统的运行工作点,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节约能源。

1 变水量空调系统的原理及特点

1.1 变水量空调系统的分类

变水量空调系统是以一定的水温供应空调机以提高冷、热源机器的效率, 而以特殊的水泵 (如变频调速泵) 来改变送水量, 顺便达到节约水泵用电的功效。

空调系统中常用冷水机组作为冷源设备, 冷水机组包括全套制冷设备, 被用来制备冷冻水或冷盐水。冷水机组按照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两人类:压缩式冷水机组和吸收式冷水机组。两种类型系统均有冷凝器和蒸发器两种部件, 不同之处就是前者有一个或多个压缩机, 且在它们的膨胀阀和制冷剂控制装置方面有所不同。目前, 国内采用的冷水机组一般有三种:水冷蒸汽压缩式冷水机组、澳化钾吸收式冷水机组及空气源热泵制冷、制热一体化机组。

中央空调的冷冻水系统一般分为:一次泵系统、二次泵系统、万次泵系统等。相应的变水蛋空调系统一般分为:一次泵变水鼠系统、一次泵变水虽系统及全变速一次/加压泵系统。

1.2 变水量空调系统的结构原理及特点

1.2.1 水冷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的制冷原理

冷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在制冷时, 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 吸收热量使冷水温度降低。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变成高温、高压气体, 进入冷凝器中。制冷剂温度高于冷却水温度, 制冷剂便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水, 而制冷剂经冷凝变为高压液体。制冷剂高压液体经膨胀阀节流后又进入蒸发器, 变为低压液体制冷剂, 再次汽化完成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 随着制冷剂状态的变化, 实现了热量从冷冻水侧向冷却水侧转移的过程。

1.2.2 吸收式空调系统制冷原理

为简化, 假定吸收剂在发生器中不气化, 所以只有制冷剂流过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离开蒸发器的蒸汽在吸收器中被稀溶液吸收, 同时混合物放热, 然后富制冷剂溶液由泵升高到发生器压力下, 在发生器中加热溶液使制冷剂逸出, 同时稀溶液由中间冷却器回到吸收器。在水-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系统中, 水是制冷剂而溴化锂是吸收剂, 通常呈固态的溴化锂与水混合形成溶液。该系统的最大优点是溴化锂的非挥发性, 在发生器中只有水蒸汽产生, 系统简单, COP值高。缺点是蒸发温度相对较高, 系统压力很低。通常应用于燃气价格低而压缩系统运行成本较高的场合。

随着变流量技术的日趋成熟, 一些发达国家己把变流量技术写入工程标准中。例如美国ASHRAEJIES90-1-1989的节能标准中明确提出:“水系统应设计成变流量系统。其所应用控制阀应能根据系统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开度或逐级开启和关闭, 系统应能将流量降低到设计流量的50%或以下。改变流量的方法不仅仅限于采用变速传动泵一种, 可有多种方案选择, 如多台泵的台数控制或泵特性控制等。”中央空调水系统中常见的是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和二次泵变流量系统。

1.3 不同类型的变水量空调系统的优缺点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相较于传统的二次泵系统, 其优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3.1 初期投资低。

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没有二次泵及其相关设备, 这使得设备投资大大降低。但是一次泵变频驱动、旁通阀及相关控制设备的花费会抵消一部分节省的投资。

1.3.2 占地空问小。

二次泵的缺失自然使得一次泵系统占地面积减小, 适用于空间要求约束较大的场合。

1.3.3 一次泵设计功率的减小。

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排除了二次泵需要额外附加的装置设备;另一方面一次泵变流量系统中一次泵的平均效率高, 而传统的一二次泵系统中一次泵一般工作在大流量、小扬程下, 除非泵电机低速过载, 否则不能克服其固有的低效。

1.3.4 泵的低能耗。

一个原因是由于泵需要的全负荷功率减小了;更重要的原因是变频驱动使一次泵能节省能耗, 而传统的二次泵系统中一次泵能耗对应着每台冷水机组是一常数, 随着各台冷水机组的阶段性启停而相应的启停。

2 变水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

随着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空调水系统的控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传统的控制方法一般采用局部PID控制。PID运算效率高, 占用存储空间小, 且对硬件的要求低。但是空调系统一般为非线性、多变量、大延迟系统, 且其负荷变化较大, 如此一来, PID控制就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尤其对于多变量系统, 由于变量之间的相互十扰作用, 很难获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处理器能力不断增强, 而存储器价格大幅下降。另外, 更复杂的暖通空调系统模拟仿真软件被开发出来, 使得PID控制受到挑战。现代的控制方法包括单回路控制、DDC控制和远程控制。具体的讲有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控制方法和基于多变量自回归模型的控制方法。现今随着楼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DDC控制和远程控制更是越来越受到青睐。

而变频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空调系统改定流量运行为变流量运行变得切实可行, 对于定流量系统一般采用多台水泵并联实现流量的阶梯型调节, 造成调节范围小、耗电大;而采用变频调速水泵后, 不仅调节范围大, 效率高, 且节能效果好。在采用变频控制的空调水系统中, 常用的控制方法有恒定最远端供水压力控制和回水水温控制。而供水压力控制, 有的以供回水主管间的压差恒定作为条件, 使变频水泵提供的水量等于空调末端装置需要的水量, 但是节能效果并不明显。因此, 有人提出将恒压供水变为变压供水, 即考虑把压差的测量点由冷水机组机房内的供回水主管道上移到最不利环路的管道上。这样虽然测点之间的压差维持恒定, 但对整个空调水系统而言压力是变化的, 亦即水泵的扬程是变化的。

3 结束语

据测算, 空调系统的能耗中作为流体输送设备的风机和水泵的能耗约30%, 其中风机的能耗占70%-80%。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 在相同的气候条件和保持同样的室内热环境条件下, 我国的单位面积供暖和空调的耗能指标却高的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 供暖、空调设备效率较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暖通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因此对其进行节能优化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S

参考文献

[1]袁东立, 张钦, 朱娜.某冰蓄冷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探讨[J].暖通空调, 2007 (05) .

[2]李永存, 陈叔平, 林爱辉, 等.综合建筑空调水系统中冷冻水泵的节能匹配方法[J].制冷与空调, 2007 (02) .

[3]涂岱昕, 李建兴, 胡振杰.空调变水量系统水泵变频的相关问题[J].流体机械, 2007 (01) .

[4]王凡, 徐玉党.中央空调水系统变流量分析及其改进[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6 (01) .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和方式 篇11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人们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领悟到教育是什么或者应该怎么做。概括地说,教育叙事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客观性

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的内容是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它所报告的内容是实际发生的客观事实,而不是叙事者的主观想象。

2.情节性

叙事谈论的是特别的人和特别的事,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记述有情节、有意义的相对完整的事件。

3.体验性

教育叙事要有叙事者及事件关系人的情感体验,以产生生动、感人、引起共鸣的效果。

4.反思性

作为一种研究,仅用事例说话是不够的,还应当有作者的反思,并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写作,这样可以增加教育叙事的理性色彩,从而产生“研究”的效果。

下面是一则简短的教育叙事案例,题目叫作《一包口含片》,我们从中可以具体地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上述特点。

面对总是惹我生气的学生,我的方法便是“疾言厉色”地吼叫,可时间长了,便不再有效。

五年前的一天,有位同事在办公室里告诉我,如果孩子们闹得越欢,你的音量就要降得越低,这样没准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按照同事的建议,再次遇到问题时,我就尽量压低声音。这一招果然见效,那几个淘气包似乎因为听不见我在说什么,也收敛了许多,做到尽量不出声。

没费力就把学生们“治”住了,今天我心情特高兴,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提包准备明天的课。

“什么东西?”我自语道。一个用草纸包着的长方体映入了我的眼帘。不管是什么,拆开看看吧,总不可能是炸弹吧!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拆开了纸包,原来是一盒金嗓子喉片。谁放进去的?我的嗓子又没病。我的心中画了一大堆问号。

这时,手机响了一声。打开一看,是一条短信:“老师,您看到我在您包里放的金嗓子喉片了吗?我听见您的声音沙哑了,给您买的。——您的学生卢小月。”

我的心为之一动,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呀!她的心是那样的细,她的眼睛是那样的尖,老师的举动都在她的眼中,都在她的心中……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眼睛。

我连忙拿起手机给卢小月发短信:“谢谢,真让老师感动!”几分钟后,一条简短的信息又回复过来:“不客气。”

虽然这条短信之后,我们再也没有交流,但这几行字已深深地植入我的心间。今天这个小小的手段“收获”了一份师生间难得的真情,让我激动不已。五年了,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师生,更多的是朋友,是亲人。也许爱不是用来说的,行动才是爱的最高境界。这一盒小小的口含片,让我坚信最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让我更坚定自己的步伐,做孩子们喜爱的老师。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题材

教育叙事通常包含三种基本题材,即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1.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某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或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比如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和利用等)相对完整地叙述出来。教学叙事不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录像”,不是简单的“课堂实录”。“课堂实录”不能表现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得到的教学改进策略,而教学叙事则需要将叙事者对教学的理解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写入相关的“故事情节”中,用“当时我想……” “现在想起来……” “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的考虑。

2.生活叙事

生活叙事是指课堂教学之外的教育工作叙事。大家都知道,教师的育人活动并不限于课堂教学,课堂之外的教育活动还有很多,比如与学生谈话、家访等。因此,教师的“叙事”除了“教学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教育生活事件的叙述,包含“德育叙事” “管理叙事” “社会实践叙事”等。

3.自传叙事

自传叙事就是研究者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每个教师从“新手”到“熟手”,从“实习教师”到“骨干教师”,都会有自己的困惑和反思、汗水和欢乐。教师以“自传叙事”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并经由“自我反思” “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读“故事”的人则可以从这样的“叙事”中了解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转变,看到他们专业素养和专业绩效的提升。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无论是何种题材的教育叙事,都将使自己的“专业故事”不再随时间的流逝而流逝,而是以研究的形式保留“历史”,赋予那些看似平凡、单调、重复的教育活动以独特的体验和韵味,从而沉淀一份难忘的人生感悟。

三、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若干策略

1.要勤于学

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是开展研究工作的基础。虽然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进行校本科研,不必像专门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员那样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但并不是说不需要理论,理论的价值在任何方式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以根据研究课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有计划地、深入地、系统地阅读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和文章,提倡同伴共读,及时交流读书心得,分享学习体会。

2.要敏于事

一些中小学教师常常感觉没有什么可说的话题、可做的课题和可写的东西。这种现象也许是教师长期忙于教学工作、为各种事务所困、对教育问题缺乏敏感性的缘故。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教师有意识地留意课堂现象、关注身边的问题,就可以找到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教书育人活动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叙事研究的课题。如果能够养成记教育日记、写课后反思的习惯,教师可讲的教育故事就会越来越多,教学也会越来越有意思。

3.要善思考

勤于思考是中小学教师开展叙事研究的根本要求。教师试图发现和讲述自己所遇到的某个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时,需要认真思考;当问题或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深入思考;对问题或事件的解决过程、解决到什么程度、方式方法如何、总体效果如何等,更需要深刻反思。思考是研究的灵魂。通过叙事研究中的思考,教师不仅可以深刻领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教育教学行动。

4.要得于法

教育叙事研究的范围广、主题多样、内容丰富。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活动范围有多宽,其叙事研究的领域就有多广;教师的工作有多少,其叙事研究的主题就有多少;教师工作的内容有多广泛,其叙事研究的内容就有多丰富。因此,叙事研究似乎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规范和统一的要求。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叙事研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教师在开展叙事研究时就更需要体现针对性,发挥创造性,使之产生更为明显的研究效果。

当然,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并非可以随意而为,它应当具备一些基本的要素并满足一定的要求。一般而言,这些基本要素和要求包括:第一,有鲜明的主题或引人入胜的问题;第二,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第三,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以及对故事中有关角色的描述;第四,有解决问题过程中及过程后的反思;第五,有通过理性反思所获得的经验或教训,以及对所蕴涵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提炼和升华。教师如果掌握了叙事研究的这些基本要素和要求,并经常加以运用,就一定会不断提高教育叙事的研究水平,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特点与方式 篇12

1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分析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不管是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还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计算机信息在带来方便、驱动、转型的同时, 其信息和数据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风险和威胁, 致使计算机信息安全也在最大程度上呈现了新的特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与传统的特点相比,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性质、内容、形态、空间等各个方面, 都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下面就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1.1 用户身份识别与验证

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下, 其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新特点的环境下, 身份验证和识别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主要用户在操作的过程中, 是否被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允许, 避免恶意欺诈、信息篡改、信息攻击等现象的发生。在身份验证和识别的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1)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新特点的环境下, 设立相应的管理人员、登录密码以及私有密钥等形式, 为计算机信息的安全、稳定、准确提供双重的保障。

2) 通过利用特殊媒体的形式, 对用户进行全面的身份验证, 例如:U盾、管理员的配置等形式,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能。

3) 用户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生物体的形式, 以此达到对计算机信息进行密码加固, 例如:IPHONE的HOME键指纹识别功能、面部识别功能、笔迹识别功能等。

1.2 系统用户操作识别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主要结合计算机信息和数据在系统运行中的特点,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 设置不同的个体访问、修改、保存、复制、共享等功能, 避免计算机信息系统引发不必要的问题, 以此有效的提升计算机信息的安全、稳定等性能。

1.3 计算机信息数据进行加密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环境下, 对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设置了相应的保密程序, 提升了计算机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稳定等性能。并且, 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主要是通过合法、正规的手段, 才能有效地获得准确、可靠的信息。其实, 在对计算机信息和数据加密处理的过程中, 通过对信息和数据设置相应的密保, 只有用户在登录的时候输入正确的密码, 才能获得相应的信息和数据, 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用户在操作过程中的灵活性, 并且也是非常便利的, 同时其选择性也是非常多的。例如:用户在异地登录聊天软件获得重要的信息和数据的过程中, 应当登录相应的密码, 这样为计算机信息和数据提供了安全保障。

2 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断的加大, 以致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是, 也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形式, 展开一系列的不法行为, 这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运行的过程中, 应当对安全防护等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且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 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计算机信息和数据安全、可靠、准确等性能, 下面就对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护措施, 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2.1 对病毒侵入进行有效的防范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利用病毒侵入的形式, 盗取用户信息和一些重要的数据, 使用户的经济财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损失。因此,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应当利用相应的防护系统对各种入侵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测。病毒入侵的主要原因是:用户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操作不当, 在对网络资源进行使用和下载的过程中, 没有进行有效的监测。用户在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时候, 应当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进行反复检测的同时利用计算机信息的入侵技术对其故障等问题进行快速的检查, 从而有效的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反应速度。但是, 计算机信息入侵技术安装和设定的过程耗时较长, 所以在计算机信息入侵技术安装和设定的过程中, 用户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对计算机信息产生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 针对其问题发生的原因输入相应的入侵技术, 对其相关的技术形式进行有效的利用, 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性能, 在最大程度上为计算机信息和数据提供安全保障。

另外, 在计算机信息入侵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应当对计算机信息入侵技术的种类进行全面的了解,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计算机信息入侵技术安装和设定的针对性。计算机信息入侵技术主要分为: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查杀等技术形式, 利用计算机中的防火墙进行有效的防范, 以此为计算机网络运行的环境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证。

2.2 加强用户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否能够正常的运行, 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用户。因此, 在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加强用户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计算机进行正确的操作, 才能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加强用户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安全防范的意识, 这样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提升,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用户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 应当保持良好的上网习惯, 并且应当对其设备安装杀毒软件, 进行定期的更新和检查。另外, 用户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 对陌生的网页、邮件、软件等不要进行观看和下载, 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2) 在计算机信息应用的过程中, 用户应当对计算机信息设备设置相应的登录密码, 只有登录准确的密码, 才能获取到信息和数据,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避免发生数据和信息丢失、盗窃、不对称等现象。

2.3 加强物理层的保护形式

计算机信息技术中物理层是保证信息和数据不会丢失、盗窃、篡改等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 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网络技术, 并且在网络层中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因此, 要想提升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护质量, 加强对物理层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那么,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防范的过程中, 可以利用语音、瞳孔识别、账号注册等形式, 这样对其重要的信息和数据, 起到了重要的保护, 只有本人才可以使用。另外, 在放置计算机信息设备的时候, 尽量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 同时也要注意机房的避光, 适当的时候可能利用一些遮光布;同时也应当对周围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有效的调节, 对周围的电源和电压进行全面的监测, 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压、电流的稳定性, 有效避免计算机信息设备发生蓝屏、死机、系统崩溃等现象, 防止计算机信息和数据的丢失, 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计算机的稳定运行, 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良好的运行设备和网络环境。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只有对其相关的安全防护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 才能保证用户的经济财产不受侵害, 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的质量。本文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并且针对其特点, 对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方式提出了一些措施, 从而有效提升了计算机信息设备的正常运行, 避免了计算机信息和数据的丢失、盗窃、不对称、篡改等现象, 更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卢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通讯世界, 2016 (3) :91.

[2]王宇博.议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J].科技展望, 2016 (22) :16.

[3]徐大治, 刘健.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6) :227.

[4]刘睿.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14) :224-225.

[5]曹寿慕.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新特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2010 (10) :142-143.

[6]彭珺, 高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1 (1) :121-124+178.

[7]黄健.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及防护[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2 (4) :38-40.

[8]王磊.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 (19) :4414-4416.

上一篇:川西高原下一篇:农村小水电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