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方式与技术

2024-08-22

检测方式与技术(精选8篇)

检测方式与技术 篇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课程, 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的应用, 为学生后面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也是很多工程类专业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 所以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对当前我国高校传感器与技术教学状况进行研究, 就会发现该课程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 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与新技术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这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但在高校教学中却将其作为一门理论性的课程, 理论多于实践, 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的知识, 但是不会进行实践操作, 这是第二大矛盾, 所以, 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对原有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才能不断提升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的手段比较落后

当前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教得很费劲, 而且学生听得也比较茫然, 很多知识学生不能理解, 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够高。虽然有些学校在教学中也渗入了相关实践内容, 但由于实践的设备不全面, 学生不能亲身进行操作, 在实践过程中对设备只能做一个大概的了解, 实验也基本上是对着实验报告验收数据, 教学的效果甚微, 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 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忘记, 更别说可以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因此, 采用相对落后的教学手段, 即使有相关的实践, 也很难让学生达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效果, 更不用说学以致用。

(二) 考核的手段比较落后

当前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考核主要是以考试为主, 以作业的考核为辅, 这种考核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的考核, 没有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考核, 因此这样的考核根本不能激发学生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专业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落后的考核手段, 使得学生对该门课程只能掌握最基本的理论, 不能深入理解理论, 更别说对相关知识的运用, 实践能力那就更谈不上了。

二、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的措施

为了解决当前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提升教学的质量, 教育学家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 并做了一些尝试, 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下面我们就简单地谈谈提升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互动的教学模式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 学习兴趣占据着很大一部分的主动因素, 因此, 在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首先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尤其是在第一节课的教中, 教师应当根据教材, 然后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传感器使用的具体案例, 引入对相关内容的介绍, 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走入课堂, 从而激发起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另外, 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互动的教学模式。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采取启发式的教授, 促使课堂上师生互动。同时, 教师在授课前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 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只有学生的思维活跃了, 就会主动地向教师提出问题, 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能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二)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是一门比较复杂性的课程, 实践性的知识大于理论。所以, 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独讲的这种方式, 采用一些直观演示法教学或者是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教学之后, 可以根据实践的内容, 将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 分组完成传感器的选择以及监控各功能模块的构建, 最后提交设计方案。教师可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精炼, 加强师生的互动学习, 在此过程能增强对学生综合性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对常见的传感器的实物进行收集, 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传感器工作的演示, 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对传感器进行实际的拆解与组装, 从而在实践中, 让学生对于传感器有深刻的认识, 并且通过亲自实践操作, 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 在某高校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过程中, 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 不仅有效地丰富了教学的手段, 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采用多媒体的教学, 可以把传感器的结构、外形以及应用等相关的知识通过动画或者是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从而大大加深学生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有助于教学课堂质量的提高。

(三)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的分析

对于实践性的课程, 案例教学是一种强有力的教学手段,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对工程案例的分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案例分析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 这无疑就将枯燥的课堂生动化, 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以及掌握程度, 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注重实验教学, 而且实验教学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验证。如, 在每次的实验之前, 学生可能通过相关的课件来进行预习, 并结合相关的教材提示, 在实验平台上通过自己动手操作, 来完成传感器的组装、调节与检测, 在整个的实践过程中, 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知识的欠缺, 同时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与学习兴趣, 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对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也是提升。

(四) 采取开放型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在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实训。教师可以创新综合性的实验, 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入传感器实验室进行实训练习, 让学生借助实验室发挥自己的才能, 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虽然讲课的时间相对减少了, 但是学生的实践多了, 在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加深学生对测控系统的理解, 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 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与此同时, 其相应的考核方法也有所改变, 随着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增加, 传统的闭卷式考核也应当进行改革, 应当改善传统的只注重理论应试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变, 有效地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避免两者的脱节现象, 也比较符合当代综合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总的来说, 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是一门偏向实践性的课程, 在授课的过程中实践大于理论, 但当前这门课程的教学普遍理论大于实践, 所以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希望对高校的教师有所帮助, 能进一步提升高校传感器与技术教学的质量, 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 传统的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已经不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需求, 由于传统的教学课程以及教学的技术都比较落后, 跟不上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脚步, 与新技术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 为了适应时代教育的发展, 满足学生的需求, 就必须加强对高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创新教学模式, 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传感器,检测技术,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郑春娇, 王俊生, 杨汇军.结合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3) .

[2]郑春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教学与考试方法改革的几点措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3) .

[3]汪小锋, 毕玉春.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 2011 (38) .

[4]杨汇军, 王俊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9) .

检测方式与技术 篇2

环保设备信息网整理

研究防腐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结构物从投入使用,到内部的钢筋开始锈蚀的时间尽可能的接近设计寿命。要想完全避免Cl-的腐蚀,最理想的方法就是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与氯盐环境隔绝,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控制氯盐的总量,使之限定在规定的范围之内。依据钢筋在氯盐环境中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结果和腐蚀机理,认为凡是能够有效的阻止混凝土PH值下降、保证钢筋界面上的钝化膜不活化、维持界面双电层的电位恒定、避免钢筋表面去极化的发生,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腐蚀的发生,也即防腐技术。本文就防腐技术归纳如下:

(1)混凝土中Cl-总量限定值

所谓“限定值”是指混凝土中所允许的最大值。研究表明,Cl-的总量限定值应小于0.18%(普通混凝土水泥重量百分比),折合为0.55kg/m3,该值相当于美国(ACI)的限定值,比日本土木学会的规范值低8%,研究结果与美、日发达国家规范值基本上是一致的。此外Cl-的总量还直接影响着其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速率,扩散过程可用下列方程描述:

(2)可利用正态分布求出。这样,利用扩散方程可以将Cl-扩散与使用年限建立起关系,进而据此进行混凝土耐久性设计或检验评估,同时也确定了扩散速率与Cl-浓度的关系。

(3)限定钢筋界面的电流密度和酸碱度

限定钢筋界面的电流密度是保证电位恒定的基本指标,即钢筋界面保护膜钝化状态向活化状态转化的临界值。该临界值不小于10A/cm2.而强碱性则是钢筋界面保护膜的最佳环境条件,酸碱度的最佳值不小于11.5.(4)限定混凝土裂缝宽度和水胶比

混凝土裂缝使腐蚀介质通过混凝土保护层,进入到钢筋表面。必须对混凝土保护层裂缝的宽度加以限制,对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限定值为0.2mm.对普通混凝土该值要适当减小。而对混凝土本身要减小Cl-的扩散速度,必须减小混凝土的渗透性,控制混凝土渗透性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其水胶比,一般限制在0.35~0.45.不断提高养护工程的环境保护水平

针对辖区公路冬季严寒时间长、春季雪水对路面侵蚀、出现病害较多的现象,探讨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对路面病害实施早期预防处治。经过认真分析研究,采用了6种不同性能的沥青恢复剂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对比试验。这些新型的沥青路面恢复剂材料,可有效激活并提高沥青胶质含量,恢复其原有的弹性和粘结性能,使松散的沥青路面密实,并在公路路面上形成新的保护膜。从而有效的解决沥青路面早期被水破坏,沥青老化,微裂缝及粒料松散等问题,起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作用。

通过试验表明:使用恢复剂节能环保,施工便捷;渗透性强,密封防水;处治后的路面黑色亚光,道路整洁,可将路面已经老化的沥青再生复原,可封闭路面空隙及细小裂缝,对路面起到封水保护作用。

同时,这种新工艺具有施工快速,交通干扰低等优点,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公路使用者对道路通行要求的目标,使公路服务公众能力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技术二:针对塔城地区公路路面裂缝多的情况,经过多种材料对比试验,确定了最适合的预防性养护材料,并改进了灌缝设备,使处治后的路面裂缝,灌缝饱满,宽度一致,厚度均匀,车辆碾压后不易脱落,行驶无颠簸感,有效地延长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采用“壁可法”对桥涵裂缝进行处治,有效的提高了结构物的安全性,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三:使用超快硬混凝土修复王,快速维修。额敏河大桥位于额敏县境内省道221线

K73+215处,桥长125.06米,桥宽22米。大桥伸缩缝处混凝土部位破损严重,为达到在最短的时间最快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小对正常通车影响的目的,尝试使用了超快硬混凝土修复王,对公路伸缩缝进行维修,取得了良好效果。此方法修复15分钟即可凝固,1个小时就可以投入使用。

技术四:使用化工防腐防盐材料,修复腐蚀损坏的桥梁混凝土。对额敏河大桥右侧人行道因冬季除雪除冰时撒融雪剂,而引发的泛碱腐蚀造成的混凝土松散剥落现象,引进使用桥隧养护机进行软凿除,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松散剥落混凝土清除不彻底的问题。使用多种防腐防盐新材料进行修复,有效地增强了混凝土防腐防盐能力,大大提高了维修质量,延长了桥涵构造物的使用寿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检测方式与技术 篇3

虚拟仪器技术的核心是软件, 依赖于计算机自身强有力的数据加工、存储、处理等功能, 可以快速精确的实现石油化工产品在生产实践中需要的多个功能, 如数据自动采集功能, 深层分析与处理功能, 实时显示功能, 多个测试结果同一面板显示功能, 这些操作都是自动化的, 避免了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失误, 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 优化了控制的自动化进程。此外虚拟仪器可以根据编写不同的软件编码来完成不同的测试与控制, 这样只需投入一个完整的虚拟仪器, 其硬件设备和软件编程相互结合, 就可以完成多项检测与控制, 其开发与维护成本都大大降低。

二、虚拟仪器的发展历史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代模拟仪器诞生, 比如晶体管电压表、指针式万用表等, 属于老式的电磁机械结构, 凭借指针来显示最后结果, 主要优势是价格低廉, 而不足是测试精确度较低, 使用便利性交叉, 但在当时已经应用比较广泛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第二代数字化仪器产生, 比如数字频率计、数字电压表等, 基本工作原理实将模拟信号的测量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测量, 最终输出结果显示为数字, 其测量精确度已大大提高, 响应速度很快。到八十年代已经出现智能仪器, 它是在数字化基础上装备微处理器, 是电子仪器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既能自动测试, 又能进行数据存储、运算、逻辑判断能力, 其应用便捷, 测试准确度高, 不足之处是借助硬件形式存在, 灵活性不够。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 1986年第四代虚拟仪器问世, 对仪器行业来说是重大的革新, 引导了未来仪器产业的发展方向。

三、虚拟仪器技术在石油化工检测中的应用

虚拟仪器以其独特的优势取得快速发展, 性能高, 扩展性强, 节约时间, 无缝集成, 这些促成了虚拟仪器在检测领域的大范围应用, 石油化工检测方面也不例外, 而且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 虚拟仪器技术正沿着总线与驱动程序标准化、编程平台的图形化、硬/软件模块化等方向不断进步, 对石油化工的检测贡献更为显著。

1. 提高测量精确度

虚拟仪器具有智能化功能, 可以根据机外或机内的基准不断自动进行校检, 并将仪器系统的误差储备上, 当进行测量时自动从检测结果中扣除存纯好的系统误差, 从而提高了精确度。或在测量之前, 自动进行校验零点的工作, 就是当输入接地时, 将飘移电压存储上, 再从检测数据中扣除。经过多次的数据测量与分析处理, 会得到最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误差会达到最小。

2. 实时在线, 灵活方便的检测

化工产品的产生过程中, 最优结果是通过最短的时间, 消耗尽量低的能源成本, 而得到最高效的产物, 这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传统方法是从反应一开始, 即需要每隔一定时间对产品进行取样、预处理、分离、提纯等工作, 取得样品, 在进行定量或定性化学分析, 取得产物与反应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比例关系, 然后再反馈到生产中, 以确定最佳生产条件。这种方法检测周期长, 若反映过程变化的太快, 就不能实时得到检测结果, 信息不能及时反馈, 就无法实时调整条件, 达到最佳的生产质量控制。当生产环境有毒、有害时, 还会危及生产人员的生命健康。但是通过使用虚拟仪器技术, 可以开发一套用于现场检测的虚拟仪器系统, 这样通过在线测量的光纤探头就可以实现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变化的检测, 速度快, 实时在线, 灵活安全, 是化工质量检测与控制的不二选择。

3. 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

一直以来电厂的化工部门都采取人工手段分析汽水品质, 且人工调节加药量来调节水质, 其弊端在于人工操作有间隔, 不能实现连续控制, 并且人工操作方式是否精确, 与化学分析人员的经验、熟练程度、化验技术密不可分, 加药控制得不到保障。现在人们对汽水指标的分析与加药系统的自动控制有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人工操作已经很难满足高运行的质量要求。此时虚拟仪器技术就有了用武之地, 研究者们开发了基于Lab VIEW的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加药监控系统, 借助虚拟仪器技术, 电厂化学车间自动化水平更上一个新台阶, 被各大电厂广泛应用, 效果很好。

4. 网络化测控

石油化工运输近些年来屡屡出现了管道被打孔盗油的现象, 还有因为腐蚀穿孔导致漏油严重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 是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 对此石油管道的检测技术兴起, 特别是对长距离输油管道的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的研究非常多。为此国家油田注重了虚拟仪器的开发与使用, 以Lab-VIEW为软件编码环境, 利用计算机局域网建立了一个实时在线的定位检测系统, 将所有的客户端计算机、服务器与所有的信号采集设备都连接在局域网上, 通过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网络化的测控, 服务器上运行的服务器程序主要负责收集、处理和保存所有信号采集设备所采集的数据, 虚拟仪器系统可以实时自动监控与检测长距离输油管道的漏油位置与漏油量, 及时进行监控调度。

参考文献

[1]付志新, 罗金生.LabVIEW在全混流反应器仿真中的应用研究[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4 (01) .

[2]吴卫东.试谈虚拟仪器及其开发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03 (08) .

[3]孙翔.过程生产计算机仿真方法探索[D].新疆大学2005.

油桐经营方式与造林技术 篇4

1 经营管理方式

在确定油桐的经营方式时, 要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 不可盲目。

1.1 油桐纯林

对于专门经营单一的油桐林, 可以长期进行桐粮间作, 使长短利益结合起来。营造油桐纯林应选择寿命长、盛果期长的品种, 如5年桐, 造林密度为900~1 200株/hm2, 此种方法适宜于低山的丘陵地区。

1.2 桐、杉混交林

在杉木造林的同时种上油桐。营造桐、杉混交林应选择结实早, 树体小的周岁桐。其种植方法是:一般于头年冬季全面整地, 翌年春栽杉种桐。间种农用物如玉米、豆类等, 因选择的是周岁桐, 则第2年就开始开花结实, 至第3~4年停止间种, 专营油桐和杉木, 可于每年的5—8月进行抚育垦复1次, 此时油桐已进入盛果期, 至7年或10年左右油桐衰败, 杉木成林。杉木幼树需适当的庇荫, 混交油桐可促进杉木幼树生长, 桐、杉混交可以以短养长, 增加农户收入, 促进林业的发展。

1.3 油桐、油茶混交林

油桐和油茶混交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能以短养长, 油桐和油茶混交也要选择结实早、树体小、周期短的油桐品种。油桐生长快对油茶幼苗能起到庇荫作用, 促进油茶生长, 从经济效益来看, 可以一劳多得, 一地多收, 以短养长, 长短结合, 解决了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矛盾, 同时也符合于当前山区生产的要求, 从而引导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实行油桐与油茶或杉木短期间作的, 栽油桐900株/hm2, 油茶1 500株/hm2或杉木1 800株/hm2。

2 造林技术

2.1 选用良种

油桐良种是丰产的基础。油桐良种有地区性和环境要求, 首先要选择当地的优良树种, 霍山县较好的品种有周岁桐、五爪桐。除使用良种外, 油桐优树一般应具备高产 (结果多、有效果率高、果重、果皮薄、鲜果出籽率高) 、稳产 (产量稳定, 大小年不明显) 、抗逆性强 (树势强壮、无病虫害、无风折) 等条件[1,2]。农桐间作或营造油桐纯林应选择五爪桐或五年桐;油桐与油茶或杉木混交林应选择植株小、结果和盛果期早的品种, 如周岁桐。要保证油桐子代继承母代的优良遗传特征, 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无性繁殖。营造新的油桐林, 应使用优树嫁接苗木植树造林, 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油桐的单产。

2.2 地块选择

油桐属喜光的阳性树种, 在选择造林地时尽量选在阳坡。一般小山坡地对油桐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3,4]。油桐生长最适宜是16~22℃。其对湿度与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 一般年降雨量在750~1 200 mm, 空气湿度在70%~80%对油桐的生长发育较为有利, 应选择条件适宜的地块种植。若在花期雨量过多, 会影响授粉, 降低产量。油桐对土壤要求较高, 适生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在过酸、过碱、过黏、干燥瘠薄、排水不良的地方, 均不宜栽植。油桐造林坡度不宜过大, 一般在25°以下。

2.3 科学整地

油桐的栽培性很强。细致整地是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整地最好在造林前3个月进行, 因为土壤经过一个冬天的冻墒和几个月的日晒雨淋后, 改变了原来的结构, 促进腐殖质的分解, 变得疏松肥沃, 有利于油桐的生长。一般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块状整地、带状整地等3种。一是全面整地。即把造林地全部翻挖1遍 (深约25 cm) , 由于土壤经过全面翻挖, 土壤疏松, 便于油桐根系伸展;因而油桐能良好生长, 提早结实和达到丰产。还可以在林地内间作农作物, 增加收益。为保持水土, 全面整地只宜在坡度为15°以下的缓坡地进行。二是块状整地。就是沿按一定的株行距, 挖深25 cm、规格为30 cm×30 cm的穴 (土不挖出, 但要将草根、石子等异物除去) ;上下穴之间呈“品”字形分布。三是带状整地。就是按一定的行距沿等高线方向环山带状翻土, 每挖1条深25 cm、宽1.5 m的水平带 (只要把挖的土翻过来打碎就行) , 就要保留1条2 m的生土带。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有利于保持水土, 省工且不受到地形地限制。

2.4 造林

油桐以播种造林为主, 冬播和春播均可, 也可以随采随播。冬播在霜降至立冬, 春播的时期在立春至清明。用优树嫁接苗进行植苗造林, 霍山县以春季为宜。在已整好的造林地上按确定了的合理株行距挖出播种穴, 先在穴底垫上厚10 cm左右的细碎肥沃表土或腐熟堆肥、塘泥等有机肥。均匀撒上种子2~3粒/穴, 种子间距2 cm, 覆土厚度以在6 cm左右为宜。幼苗出齐后间苗, 保留壮苗1根/穴。用优树嫁接苗进行植苗造林的苗木要有完整和发达的根系, 以苗高在80 cm以上的壮苗为好。

2.5 截枝与补植

对林龄15年左右的荒芜约7年的油桐, 由于其在多年的生长中产生大量的枯枝, 应及时进行截枝更新, 并于更新后全面垦复, 可以间种农作物。在1—2月将老桐树主干上2~3次以上分枝全部截去, 留下距分枝点7~10 cm的树桩, 以促使在树桩上抽出新枝。截枝后, 在每个桩枝上有许多萌芽枝, 只留切口下第1个芽抽生枝, 其余的萌生枝全部除去。6~8年后可以进行第2次截枝更新, 在第2次更新的3~4年要在林内栽植“接班树” (优树嫁接苗) 以便更新老林。3月中旬用优树嫁接苗在林内进行补植。

2.6 调整密度与桐粮间作

在垦复前将有病虫害的残次树、小老树、受压树、劣次品种、连续2年1 m2冠幅挂果不到3个的老树伐除, 以调整油桐的林间密度。在油桐幼林期间可以在林地内间种农作物 (以豆科作物或其他绿肥为宜) , 实行以耕代抚。油桐与农作物的短期间作, 是在油桐结果后即停止间种。该种经营方式, 栽培比较集中, 经营比较方便, 单位面积产量高, 生长期长, 产量稳定。

2.7 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 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树势, 从而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开花结果。在幼林中, 一般每年除草、松土2~3次, 在5—9月, 当杂草繁茂时, 及时松土、除草, 并将杂草埋入土中, 并进行培土[5,6]。生土带应及时砍灌。

对于成林抚育, 夏锄于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进行, 可清除杂草, 增加土壤肥力, 以满足油桐果实生长的需要;冬挖一般在12月中旬至翌年1月进行, 可以改良土壤, 减少病虫害, 又不至于影响根系。

2.8 培育树形

优良的树形是丰产树必备的条件。应以有中心主干分3层, 呈台灯形为好。对树体结构起决定作用的营养条件是早期的管理。根据油桐只在先年生枝的顶部抽枝、发叶、开花结果这样的生物特性, 目前主要是靠早期的土、水、肥的管理, 供给足够的养分来完成的。嫁接苗植树造林的当年, 要有足够的养分, 为分枝创造条件[7,8,9,10,11]。如果营养条件太差, 植树造林后当年不能分枝, 主干必然继续生长, 第2年分枝过高, 很可能形成1层单盘状树形。或者又出现第2年分枝时除分枝外又猛长主干, 第1层与第2层之间距离很长, 中间空了一大段, 成为2层双盘状树形。单盘状树形结果面积只有树冠的1/4, 双盘状树形的立体空间体积, 只占树冠空间的1/10。该种树形结果面少, 产量低, 土地和光能都未能充分利用, 凡是低产树多为这2种树形。因此, 油桐造林头3年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关系到树形的培育。

2.9 科学施肥

油桐年年结果, 消耗养分较多, 因此需要施肥。在幼苗期以施氮、钾肥为主, 成林后除施有机肥外, 要多施磷肥, 以促使其开花结果。最好在春季、夏季各施1次, 有利于花芽的形成。

2.1 0 病虫害防治

油桐黑斑病是油桐最常见的病害, 可危害叶和果, 引起落叶和落果。先是出现褐色的小斑点, 后逐渐扩大成大斑点, 直至全叶枯死脱落。在果实上也是先有小的褐色斑点, 后扩大成大的圆形硬疤, 稍下陷, 造成早期落果。在防治上, 可集中烧掉和深埋油桐病叶、病果, 减少病害侵染来源;每隔一定时间喷洒一定浓度的波尔多液, 以保护叶、果不受侵染;加强抚育管理, 促使油桐健壮生长, 提高抗病能力。油桐刺蛾幼虫喜成群吃桐叶, 对油桐林危害严重, 且也危害人的身体。在防治上, 发现幼虫聚集的叶子, 摘下踩死, 刮下虫卵烧掉, 点灯诱杀成虫;在树干涂粘着剂, 使幼虫无法下地化蛹成虫;用敌百虫稀释液喷雾进行防治。油桐尺蠖专吃油桐叶, 能在几天内吃光全部的油桐叶, 妨碍油桐树的生长, 危害大。在防治上, 结合冬季垦复, 消灭冬蛹或老熟幼虫;用灯光诱杀成虫;幼虫危害期, 危害轻的可用人工捕捉消灭;危害严重的用含菌量1亿~2亿个/m L孢子的白僵菌液或用90%晶体敌百虫2 000~3 000倍液喷雾杀死幼虫;用杀虫菊酯熏杀。金龟子危害油桐的有7~8种, 霍山县主要有铜绿金龟子、黑色金龟子、豆兰金龟子, 以黑色金龟子危害最大。金龟子幼虫喜欢啃食油桐根部, 成虫爱吃油桐树叶, 成群活动, 危害很大。在防治上, 在林内每隔一段距离, 挖一些土凼, 放入新鲜嫩杂草, 滴入菜油, 盖上薄土, 2~3 d可翻土揭草, 捕杀幼虫;也可以采用人工捕捉或夜晩在油桐林外点灯诱杀成虫。

摘要:总结了油桐的经营管理方式, 并介绍了其造林技术, 包括选用良种、地块选择、科学整地、造林、抚育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桐,经营方式,造林技术

参考文献

[1]周如君.皖西大别山区油桐造林[J].林业实用技术, 2004 (9) :13.

[2]朱雅红.油桐低产林改造与早实丰产林营建[J].安徽林业, 2008 (6) :39.

[3]张雪, 景瑞阳.小油桐抗逆性 (低温、干旱) 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 :58-59, 64.

[4]徐永杰, 汪阳东, 周席华, 等.油桐幼林不同套种模式效益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2 (1) :103-106.

[5]国家油桐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预验收[J].林业与生态, 2011 (11) :46.

[6]谭晓风, 蒋桂雄, 谭方友, 等.我国油桐产业化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报告[J].经济林研究, 2011 (3) :1-7.

[7]张平, 刘瑜, 李莉, 等.西峡县油桐丰产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4) :216.

[8]吕敏生, 杨红斌, 赵爱红, 等.生物质油料树种——油桐直播造林技术[J].中国果菜, 2008 (6) :6-7.

[9]江朝辉, 管秀明, 孟凡庭.油桐育苗造林技术[J].安徽林业, 2003 (4) :26.

[10]蒋广顺.提高小油桐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贵州林业科技, 2008, 36 (3) :40-41.

检测方式与技术 篇5

机车车辆的车轮轮缘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 其几何状态参数不仅影响列车运行的速度、平稳度与安全性, 还是车轮维修的主要依据。车轮的经济镟修与精确检测息息相关, 实际应用中, 车轮维修普遍存在过度镟修的现象。车轮的精确测量比较复杂, 传统的检测方法通常是基于车轮横向廓形的二维测量, 很难完全反应出车轮真实的磨损状况, 不仅导致车轮的维修复杂、耗时, 还会造成车轮被大量的“过度”镟修。如果一片车轮被“过度”镟掉1 mm, 则车轮价值直接被浪费105元。据不完全统计, 2006年, 武汉铁路段因“过度”镟修, 浪费车轮价值3亿[1]。

本文采用基于逆向工程的三维检测技术, 以参数化建模软件Pro/E和逆向校核软件Geomagic Qualify为平台, 对车轮的3D检测与经济镟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实现了车轮全参数尺寸磨损量的定量化、精确化、可视化测量, 较好的解决了车轮检测与经济镟修的难题。

1 车轮轮缘踏面表面信息获取及处理[2]

首先, 建立各目标类型车轮参数化模型库。由于车轮种类繁多, 本文以南车成都机车车辆厂待检某类型火车车轮为例, 对车轮进行3D检测并确定镟修方案。图1为车轮3D检测并确定镟修方案的完整流程。

本文采用韩国SOLUTIONIX RexcanⅢ1.4 M高端便携式非接触三维扫描仪获取车轮表面信息。该扫描仪可对物体进行全方位精确扫描 (扫描精度<0.007 mm) , 数据自动高精度拼接 (拼接精度<0.01 mm) 。扫描过程中, 由于车轮相对庞大, 扫描仪器扫描拼接速度相对较慢。通过分析车轮几何特征, 确定只需扫描轮缘踏面以及轮辋内外侧的一部分, 可以完全满足检测要求。车轮原始扫描3D数据如图2所示。

为提高检测效率与精度, 需要对初始点云数据进行处理, 包括去噪、补洞 (因贴标记点留下) 、去除轮辋内部点云、点云精简等技术操作。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如图3。

2 提取特征数据建立标准车轮模型

车轮检测只与踏面和轮辋各参数相关。为简化和提高检测效率, 三维检测的标准车轮模型只需包括车轮轮辋和踏面。

由于运行过程中的磨损变形, 车轮经常需要镟修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因此, 车轮的各参数尺寸是不断变动的, 不能直接建立其标准模型。在车轮实际维修中, 车轮是按LM型 (磨耗型) 踏面测量并镟修的。故在三维检测中, 标准车轮踏面必须是LM型。

2.1 特征参数提取

只需知道车轮直径、轮辋内径, 便可建立其标准模型。

a) 确定标准车轮模型轮辋内径

车轮在运行中, 轮辋内侧不受磨损, 可直接取其特征点云 (图4) 的拟合值为标准车轮模型轮辋内径值 (本步骤在点云数据处理之前完成) 。

b) 确定标准车轮模型轮缘厚度

图5表示LM踏面A值 (轮缘顶点到轮缘内侧距离) 与轮缘厚度的关系[3]。而轮缘顶点在火车运行过程中不接触钢轨, 因此, 车轮在磨损前后, 轮缘顶径大小及A值基本保持不变。故理论上可通过轮缘顶径最大值的位置到轮缘内侧的距离来确定轮缘厚度。

同时, 实际维修中车轮是按轮缘厚度32、30、28、26四个等级的模板来镟修的。这样, 只要比较距离轮缘内侧16、15、14三处截面特征点云拟合值大小即可。表1, 可确定该车轮标准模型的轮缘厚度为30 mm。

表中:S—截面到轮缘内侧距离;R—截面特征点云拟合半径

然而, 在车轮3D检测过程中发现:以上述分析获得的车轮模型为检测基准时, 检测结果显示轮缘外侧出现正偏差 (该处基准模型比待检车轮点云模型小) 。这表明基准模型轮缘厚度过小, 上述分析结果存在误差。

经过误差分析及实验研究确定, 检测基准车轮轮缘厚度统一采用该轮缘踏面类型下最大轮缘厚度值, 轮缘顶径取各截圆最大直径值 (相对于车轮直径来说, 该值的误差影响很小) 。

2.2 建立标准车轮模型

车轮踏面直接与钢轨接触, 是车轮受磨损的主要部位。由于无法从车轮点云模型踏面上直接获取标准车轮模型直径, 可通过前节确定的轮缘顶径值, 间接获得标准车轮模型直径值。

由图5可发现, 车轮直径与轮缘顶径存在关系, 即 (D1、D2见图6) :

将获取的车轮尺寸参数输入车轮参数化模型库, 获得标准车轮模型。

1—车轮原形轮廓线 (即标准车轮廓形) ;2—车轮磨耗后轮廓线;3—车轮璇修目标轮廓线;

3 车轮三维检测以及确定镟修方案

将车轮磨损件模型与其标准件模型对齐, 获取3D偏差色谱图及偏差值报告。结合车轮镟修模板分析检测结果, 确定最优镟修方案。在保证轮缘厚度的前提下, 降低车轮踏面镟削量, 以延长车轮使用寿命。

3.1 车轮三维检测

根据3D偏差色谱图 (图7) 检测报告, 车轮损伤情况一目了然。可以得到轮缘磨损在2mm以内, 踏面磨耗在4 mm~5.5 mm之间 (最大5.4mm) , 轮辋宽度135mm~136mm变化;轮辋厚度在可修范围, 轮缘高度已超限等各尺寸参数检测结果。

3.2 确定车轮镟修方案

车轮镟修中最重要的是确定镟修目标车轮的轮缘厚度、直径以及轮辋宽度。车轮轮辋宽度在检测中已确定。而车轮轮缘厚度与车轮直径存在如下关系, 轮缘厚度增加1 mm, 轮辋厚度要减少tanθmm (θ为轮缘角, 一般取70°) [4]。依据此关系式和检测报告确定, 车轮磨损件轮缘厚度在30 mm~31 mm, 该磨损车轮应按轮缘厚度30 mm的模板镟修, 镟修的目标车轮直径 (D1、D3见图6) :

3.3 检验镟修方案

依照以上分析结果, 建立镟修的目标车轮模型, 将其与磨损件模型对比分析。如图8, 可以看出, 该轮按照此目标车轮镟修, 轮辋厚度损失最小的情况下, 车轮轮缘及踏面损伤已全部清除, 并且轮缘厚度方向还有一定余量。依据目前的镟修模板, 该镟修方案最优。但如果镟修模板等级更多, 该轮完全可以按更大的轮缘厚度模板来镟修。

受扫描装置限制, 本文没有考虑同一轮对、转向架甚至同一车车轮轮径差引起的车轮镟削量, 也没有考虑轮辋裂纹深度引起的车轮镟削量。这些因素均影响车轮安全、经济镟修, 是进一步研究的目标。

4 结语

采用逆向工程三维检测技术, 对车轮进行3D全参数检测, 精确的反映车轮各尺寸参数的磨损程度, 并根据检测报告制定初步镟修方案, 最后在检验镟修方案的同时对其进行优化, 制定出最佳镟修方案, 将车轮的检测与维护统一起来, 为车轮的精确检测与经济镟修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摘要:为克服车轮检测误差造成的过度镟修, 采用逆向工程三维检测原理, 对火车轮磨损件进行表面信息获取, 提取特征参数建立标准车轮模型。通过3D分析比对, 精确检测出车轮各尺寸参数的磨损程度, 根据3D检测报告确定初步镟修方案, 并在检验镟修方案的同时对其优化, 最终制定出最佳镟修方案, 避免由于检测误差引起的车轮轮缘及踏面的过度镟削, 达到有效节约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三维检测,无损检测,逆向工程,经济镟修

参考文献

[1]蒋芳政.对车轮镟修时切削量选值得探讨[J].铁道车辆, 2006, 44 (12) :36-37.

[2]张卫国, 姜军.基于逆向工程的齿轮磨损件无损检测技术[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2, 10 (2) :232-236.

[3]TBT 449-2003, 机车车辆车轮轮缘踏面外形[S].

[4]徐伟明.车轮轮辋和轮缘厚度关系的探讨[J].铁道车辆, 2004, 42 (7) :41-42.

论技术资本的筹资渠道与方式 篇6

一、引言

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是技术进步。技术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要素。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了技术是利润增长的根本来源。从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人均GDP5000美元以下时,主要靠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发展,在此之后要靠技术创新来实现飞跃。近十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与政策鼓励下,企业已充分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研企合作等方式提高技术水平以获取竞争优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有不少企业虽有雄厚的技术,但对价值影响甚微,甚至出现亏损。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工”)例如是行业龙头企业,曾获得几十个国家以及省部级科技奖项,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多项,并多次被评为首批创新企业、拥有多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但其财务情况并不乐观。2011年该公司财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31日,该公司每股净资产3.4元,每股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分别为1.3及0.8元。可见,只有1.3元资金真正作为资本参与生产经营。由此可知,光有技术创新不行,还需要有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这是技术创造价值的前提条件。经济学里的价值是由资本创造的,技术必须转为资本才能发挥其巨大的价值创造威力,企业里真正发挥价值创造功能的是技术资本。上海重工虽有大量技术,但这些技术大量沉淀闲置,没有转化为技术资本,其真正拥有的技术资本并不宽裕,参与价值创造的能力受阻。因此,研究技术资本的来源渠道,以及进入企业的方式对于促进技术朝资本转化,进而提升价值创造的能力非常重要。

二、技术资本的筹集渠道

技术资本的筹集渠道是指企业技术资本的来源。根据技术的获取渠道不同,技术资本筹集渠道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企业自主技术

企业自主技术应是技术资本最主要的来源。它具有增值强、成本低、风险大,收益高的特点,是企业最根本的内生性技术资本。但据《市场报》2006年9月披露,2006年国资委监管的166家中央企业,平均每家累计申请专利226件,不及国外一些大企业的1/5。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产手机、计算机、数控机床售价,约有20~40%给予国外专利持有者。可见,在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下,依靠自主创新筹集技术资本明显不足。多数企业转而采用迂回的内生性技术资本生成机制,即引进后的二次技术创新,这已被国内多家公司所采用,成为最主要的自主技术资本筹资渠道。但要做到可持续的技术供给,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研发团队建设,在资金、人员、制度、信息平台、企业文化等方面加强对科技研发的配套支持。

(二)其他企业的技术

在内生自主创新不足的情况下,引进技术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资本来源。按照地域的区别,技术资本可以从国内其他企业筹集,也可从国外企业筹集。从国内企业筹集的技术资本增值能力相对较弱,成本低、风险小、收益较小,从国外筹集的技术资本创新增值性更强,但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也较高。根据企业之间关系不同,技术资本筹集又可细分为从竞争对手筹集,从互补企业筹集,从非相关企业筹集。从竞争对手筹集技术资本比较困难,很难筹到创新较强的技术资本,技术增值性普遍比较弱,且容易受到对方的牵制,所以筹集成本较高,但因为同行的原因企业更易于把握,所以风险较小,但收益也较小。一般应用于关联企业之间或受到财务牵制的企业之间;从互补企业筹集技术资本相对较为容易,而且比较容易形成技术上的战略联盟,可作为企业二次技术创新的平台,但所筹集的技术往往以生产辅助技术居多,对核心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作用不大,难以获得较大的升值空间,而且配置不当容易分散企业的核心技术创新,尽管筹集风险小,成本小,但收益也较小,仅作为企业的辅助对外技术筹资渠道,与以上两种方式相比,从非相关企业获得技术资本受到很多大型企业青睐。此种筹资渠道对于从事(或拟从事)跨行业经营的企业起到很好的技术推动作用。但由于企业间的非相关性,此种技术筹资渠道风险高,技术引进后需要企业多方整合,成本大,但若配置得当获得的收益也很可观,适用于内部各种要素配套比较完备,协调性好的企业。

(三)高校科研院所技术

很多企业与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作为其重要的技术资本筹集渠道。与企业相比,高校科研院所集中了大量的科研人才,他们拥有高学历,专业知识丰富,时间自由,擅长科研,是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来源。但这些机构也有自身弱点。他们往往理论知识丰富,但易脱离实践,创新的技术往往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影响了转化为资本的速度与效果。而且他们的科研资金往往都是企业或国家提供,所创造的技术往往没有产权,这直接影响到这些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这些都影响到技术的创新性与可操作性。实际上,很多企业从高校科研院所筹集技术资本后面临着诸多的应用性难题,由于利益分布不均导致后期的技术合作出现难以沟通的局面,最终很多技术难以发挥资本的作用,成为沉淀资本。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企业从高校科研院所筹集技术资本时需要做好长期合作的准备,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技术筹集-技术投资-资本配置-技术运营各个环节都要密切的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开发成功的技术是多方人力物力共同的生产成果,其产权双方都有。所以这种筹集方式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的权益结构。与其他方式相比,由于有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撑,这种筹资渠道能够保证可持续性,并且与企业相比,易于合作,但合作成本较高。

三、技术资本的筹集方式

解决了技术资本的筹资渠道,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通过何种方式将这些技术资本筹集到企业。技术资本具有异质性、垄断性、正外部性等特点,技术资本对企业的影响往往期限较长,不适合采用短期借入的筹集方式。

技术资本筹集方式有:

(1)吸收直接投资,让技术所有者成为企业的股东,同时增加企业技术资本。这种方式有利于加强企业同技术所有者的长期战略合作,但分散了企业的控制权,难点在于控制权分散比例的确定;

(2)购买。这种方式不影响影响企业的权益结构,属于资产内部的配置,对于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企业的现金流要求较高,并且购买后技术资本的配置运转问题都需企业自己解决,对企业的协调管理能力要求较高,适用于现金流充足,管理制度健全的企业;

(3)内部技术投资转化。这种方式是将内部的技术直接确权登记其价值,并参与企业的生产运营,履行资本的功能,这种方式无需企业准备大量现金,而且防止技术外溢,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企业自己开发的,是企业真正的技术优势,是增值的根本,但对企业要求较高,需要有长期持续的技术研发投入才有可能成功;

(4)技术特许权转让。通过长期应付款的方式筹集技术资本,需要企业与技术资本所有者签订长期的让渡技术使用权的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每年定期向技术所有者缴纳一定的使用费,以持续取得技术的使用资格。在特许权使用期内,技术所有者不能将该技术同时让渡给其他人使用,以保证技术资本使用者的独享权利。这种筹集方式比较灵活,尤其是在现代经济环境下,技术更新换代频繁,企业需要具有动态调整技术的能力,采用让渡使用权的方式拥有技术便于企业的更新换代,且没有过多的资金压力,但所能获取的技术往往都是二手技术,独创性差,增值能力小,比较适于一些中小型公司采纳。

四、技术资本筹资渠道与方式的权衡

技术资本的筹资渠道与方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种筹资渠道可对应多种筹资方式,反过来同样适用。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技术资本的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之间的使用关系如表1所示。

DDoS攻击方式与防御技术研究 篇7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由于其可用工具多、容易操作、攻击范围广、隐蔽性强、简单有效等特点,其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极大地影响网络和业务主机系统的有效服务,被公认为互联网上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1],现已对网络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它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且被经常使用的一种攻击方式。它借助于C/S技术将大量计算机联合起来作为攻击平台,使用攻击机、主控机、傀儡机三层网络结构,采用IP地址欺骗技术在同一时间对某个目标发动的DoS攻击,极大地提高了攻击的成功几率,同时攻击者通常很容易将少数的主控机的日志、路由等信息清理干净,使得难以追查攻击者。DDoS的攻击原理如图1所示。

2 DDoS攻击方式介绍

攻击者在攻击前为了提高攻击的成功几率,通常会想方设法将目标主机的一系列参数搞到,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目标主机的IP地址、服务器网络带宽、服务器的配置、性能(对于使用负载均衡的还要了解其服务器的个数)。当得到网络带宽和服务器的性能后攻击者会根据两者的参数进行计算、比较,选择一种能够比较奏效的方式实施攻击。

DDoS攻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流量攻击,主要是针对网络带宽的攻击,即过量攻击包导致网络带宽被阻塞,致使合法网络包被虚假的攻击包淹没而无法到达主机。另一种为资源耗尽攻击,主要是针对服务器主机的攻击,大量攻击包导致主机的内存被耗尽或CPU被内核及应用程序占完而造成无法提供网络服务,严重时甚至造成服务器的死机。近年主要的DDoS攻击统计结果[2]和常见的攻击方式和工具如表1所示。

至于进行攻击,这已经是后期的工作了,在选择好一种攻击方式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攻击平台。在建立攻击平台的时候。黑客最感兴趣的是有下列情况的傀儡机主机:安全管理水平差的主机、链路状态好的主机、性能好的主机。对于安全水平差的主机攻击者能够更便于控制,对于链路状态好和性能好的控制主机可以减少傀儡主机的数量来达相同的攻击效果。近年主要的DDoS攻击统计结果表明,目前大多数DDoS攻击主要采用TCP洪流攻击,大多数的DDoS攻击是通过TCP协议实现的。因此,对于基于TCP协议的服务必须进行重点防护,保护TCP部分的带宽将能保护绝大多数的服务。

3 DDoS的防御措施

一般对DDoS攻击采取的防御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种:

1)网络节流和服务器均衡技术:在网络管理方面,首先要在有网络带宽保证的前提下,要优化路由和网络结构,配置好安全规则,在网络设备流量较大的时候采取丢报的方式来维持其功能的正常,丢掉的数据报会包含攻击的数据报和正常访问的数据报。另外,尽量提升主机服务器硬件配置,利用负载均衡技术可以让多台服务器或多条链路共同承担一些繁重的计算或I/O任务,从而以较低成本消除网络瓶颈,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2)报文过滤技术:可以分为基于入口报文过滤和基于路由报文过滤两种技术。入口报文过滤[3](Ingress Filtering)是一种对付匿名攻击的方法,可以过滤掉伪造源IP地址的数据包。这种机制主要是配置在路由器的入口,通过网络提供者(ISP)利用路由器将来源地址不属于该客户区域的数据包过滤掉。要求路由器有足够能力去检查每个包的源IP地址,并且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去区别合法的和非法的地址。因此,入口过滤在ISP的边缘或者客户网络中更加有作用,这里处理数据包更加明确,并且流量负载相对低些。基于路由报文过滤(RPF,Route-based Packet Filtering)本质上是将入口报文过滤机制扩展到了Internet核心。与后者不同,RPF使用路由信息分辨出伪造IP地址的报文。该机制在Internet核心路由器部署大量报文过滤器,根据报文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边界网关协议(GP)路由信息,判断该报文是否来自正确链路。如果某报文的来源和它所声称的来源不符,则该报文将被丢弃。RPF机制的先进之处在于它并不使用或存储个别主机地址用于过滤,而是利用了自治系统(AS)的拓扑信息。

3)防火墙:中继防火墙的作用就是一个SYN代理,防火墙代替了服务器去处理SYN攻击,SYN代理程序工作在用户层,处理半连接数量也是有限的,很容易被攻破。另外,由于增加了一次代理进行TCP的三层握手,不可避免地引起TCP连接的延迟。半透明网关防火墙作用是当客户端的TCP连接请求到来时,防火墙会让这个数据包通过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回应SYN+ACK数据包时,防火墙也会将这个数据包转发到客户端,并且会送一个ACK数据包给服务器端,提前完成TCP连接过程。如果说在一个特定时间内,防火墙没有再收到客户端的ACK数据包,这时防火墙会送一个RST数据包给服务器端,将刚刚的连接断开。如果是正常的用户,这时客户端会收到两次的ACK数据包。当连接建立之后,数据传输将不会受到防火墙的控制。

4)加强对傀儡机的检测。傀儡机又被称为“肉鸡”,金山毒霸反病毒专家李铁军表示,“从广义上讲,遭遇木马攻击的电脑均可以称为肉鸡。”金山毒霸云安全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至2009年月19日,全国累计超过3800万台次计算机遭遇木马攻击,其中专门针对网银的木马暴涨近10倍,互联网用户的财产安全面临巨大威胁。用“肉鸡”查杀软件对电脑进行查杀,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及早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做出相应的处理。另外,对一些重要的信息(例如系统配置信息)建立和完善备份机制,对一些特权账号(如管理员账号)的密码设置尤其要谨慎。

4 对攻击的追踪

随着DDoS攻击工具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破坏力和隐蔽性愈来愈强,DDoS攻击已经成为Internet安全的一个严重威胁,为了能更好的追踪DDoS攻击源。攻击追踪的目标就是查出攻击的真实来源,由于攻击者基本上使用IP欺骗技术来隐藏攻击的实际源头IP,攻击追踪困难重重。同时,对于DDoS的攻击的追踪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这两点也是DDoS攻击猖獗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如何能够快速、成功的追踪到DDoS攻击源已经成为目前研究人员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的专家提出了几种解决DDoS的攻击源追踪方法,主要分为数据包标记方法、日志记录技术、基于ICM P的技术、input debugging、controlled flooding等几大类,表2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

通过上述表格中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数据包标记方法由于具有较低的管理负担、较少的负载、良好的可扩展性等特性成为当前IP追踪的热门方法,这一方法的关键就是对于攻击树的再现。攻击树的再现就是要将攻击过程中合法用户和非法用户的数据包进行分离,因为目标机不仅会收到攻击者发来的攻击性数据包,还会收到正常用户发来的合法数据包。基于概率的数据包标记算法(PPM,Probabilistic Packet Marking)则能更快的构建出攻击树来[5],其主要原理如下:路山器以一定的概率P(通常是1/25),用其IP地址或IP地址的一部分随机标记经过它的数据包。当发生DDo S攻击时,受害者根据其收到的攻击数据包中的标记信息,重建攻击路径。使用PPM算法,路由器负担较小,采用标记边压缩和分片技术大大降低了额外的网络流量,对攻击后这种方法也同样的适用。

5 结束语

对于DDoS攻击来说并没有绝对有效的防御手段。但是由于攻击者必须比防御者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成功,所以只要我们对DDoS攻击有很好的了解,积极部署防御措施,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抵御这种安全威胁。

参考文献

[1]蒋平.DDoS攻击分类及趋势预测[C]//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刘峰,范松波,周斌.DDoS攻击报文过滤器在Linux防火墙中的应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23-25.

[3]Nort hcutt S.网络入侵检测分析员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4]赵恒,王宁宁,荣瑞峰.DDoS的攻击与防御[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3):28-30.

检测方式与技术 篇8

关键词:四年弹性学制,订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一、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2014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372.29 万辆和2349.19 万辆,连续6 年蝉联全球第一,国内汽车产销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更是表现抢眼。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催生出一大批新兴的一线岗位,即汽车研发领域的试制、试验、调整岗位等;生产制造领域的装备制造与生产管理升级的岗位等。由于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管理水平更加科学,因此对新兴一线岗位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出高端、复合的特征。

二、弹性四年制试点与实践

1. 把握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为满足汽车行业产品升级换代、扩大产能、提高生产率与服务能力的需要,亟需大量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具备企业管理才能的高端复合技术技能人才。但现有的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的学生在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而三年高职培养的学生,虽然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但由于他们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学习能力较弱制约了发展的空间。四年专科学制培养目标定位为要具有解决一线技术难题的能力、还需要有管理改善能力及学习迁移能力。依据企业人才需求,将他们的职业发展通道设计为三个,即技能通道、技术通道和管理通道。技能通道是以一线的多技能工为起点,以技师、高级技师为职业目标;技术通道是以技术员为初步发展目标,进而成为工艺师、技术总监;管理通道是以班组长为培养目标,进而成长为工段长、车间主任、服务总监等。

2. 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构建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一汽- 大众公司返修岗位为例,根据岗位要求将汽车返修作业分为5 个领域,结合返修作业工作任务和工艺流程将每个领域的知识根据难度进一步划分为60 个工作委托,依据工作委托开发学习工单,实现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工作的有效对接。

利用一汽- 大众公司、一汽轿车公司、一汽技术中心等重点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校企共同开发汽车装配与调整技术、Finish电气返修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质量评审与检验、汽车装配现场管理、汽车试验技术等职业课程,充分融入企业文化与企业作业要素。

3. 弹性四年制试点实施。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学校于2012 年开展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检测与调整方向)四年弹性学制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已连续四年省内招生。目前2012 级学生已进入第四年的就业意向实习阶段,30 名学生于2015 年4 月进入一汽- 大众成都工厂进行为期2 年的培训,这些学生将作为一汽- 大众青岛工厂的技术储备,为2017 年青岛工厂的顺利投产提供技术支持。针对返修岗位人才能力提升规律,一汽- 大众为这批学生设计了生产性顶岗、多能工培养、理论培训和返修区域顶岗四阶段的培训计划,分别对总装工艺、流程等基础技能进行实践,后备班组长平台基础内容进行理论学习,返修工艺、流程等基本技能进行实践,整个培训计划包括了毕业后近一年的时间,将持续到2017 年4 月。

三、弹性四年学制特点

1. 构建能级递进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与技能并进。弹性四年制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核心模块、职业拓展模块、职业实训模块构成,通过能级递进的课程模块的系统化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具备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与拓展;通过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专项技能培养、综合技能培养和企业顶岗实习的循序渐进过程,系统性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专业技能与现场管理两条主线并重。专业技能培养以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装调与检测任务为“载体”,遵循基本技能、要素作业、标准化作业晋级次序,重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所学技能具有可迁移性。现场管理培养将汽车装配车间的班组管理、现场管理(TPS)等融入教学过程。学生担当不同角色,通过制作班组目视板、制定班组管理制度,设备点检与保全、质量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班组管理和现场管理能力。

3. 搭建学历提升平台,实现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对接与共享。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检测与调整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在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与继续教育汽车制造与装调技术专业(本科)的对接。作为吉林省继续教育示范学习服务中心,通过学分银行,可以实现学分互认,搭建学历提升平台,实现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对接与共享。

结语

上一篇:软件开发项目下一篇:回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