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学习方式

2024-10-23

教学与学习方式(共12篇)

教学与学习方式 篇1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 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教学改革的思路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探究学习方式使语文口语交际逐渐深入生活, 在生活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所以,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效率, 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提高口语交际应用能力, 从而保证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1. 学习方式的变化影响着教学方式的转变

口语交际重在交际, 同时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交际。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交际情境中, 通过有效的互动和合作来完成交际。这种互动既有学生之间的, 也有师生之间的, 所以这就要求口语交际教学方式发生改变, 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知识和交际能力的有效结合, 除了注重听说的品质外, 还应该重视恰当、得体的交流。所以这就给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 需要教学方式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从而保证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性。

2. 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口语交际教学需要进行改革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 使说者与听者的互动过程。所以, 这就需要双方开展有效的互动合作学习在合作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 保证交际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过程中, 由于受到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 导致许多学生难以参与到口语交际练习中来。有的时候课堂交际活动看起来比较热闹, 但是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却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有的时候, 即使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安排, 导致学生对于自己的角色缺少认识, 合作学习的效率难以提高。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学的方式需要进行变革, 需要与合作学习方式相适合。

3. 探究学习方式要求口语交际教学要深入生活

探究性学习属于一种发展性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到最后的解决问题, 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得到有效的发展。口语交际教学也是一种发展性的交际活动, 需要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 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通过相互配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探究学习, 需要紧密联系生活, 在生活实际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有效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效率的策略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 想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应该注重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通过这种方式,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激发学生锻炼交际能力的兴趣, 增加实践的机会。例如,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的交际资源, 组织学生增加与本班学生和外班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开展交流会, 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让学生在实际中锻炼交际能力。同时, 应该开展家校合作, 引导父母在外出、朋友之间的聚会这种场合引导学生锻炼交际能力。通过积极参与交际实践, 可以创设良好的交际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2. 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

在开展了一定的交际实践演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学习, 针对在交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 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 共同商讨出解决交际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 从而保证在以后的交际活动中能够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充分展示出自身较强的交际能力。例如,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在与外班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 会遇到那些问题, 会不会有胆怯不敢交流的情况出现。如果遇到了这些情况, 应该怎样应对。同时, 在交际的时候, 聊那些话题比较适合。最后, 还可以交流一些自己在家庭聚会等场合中的交际心得。通过这种有效的探究活动, 可以使学生对于口语交际能力有更好的认识, 能够掌握更多的交际方法, 有效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3. 创新口语交际教学的内容

对于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来说, 创新教学内容, 拓展教学资源对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教师应该避免局限于教材或者参考资料, 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讲解一些交际策略外, 还应该结合一些实际例子开展教学,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交际经验来开展教学, 给学生进行一个很好的示范, 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 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4. 完善评价机制,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保证口语交际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评价, 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交际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而进行有效的改正。这样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 学生能够在社交过程中更好地展示出来。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学生交际能力的时候, 应该结合实际交际来进行评价。例如, 可以让学生在模拟交际的情境中展示交际能力, 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师应该指出, 对于学生的优点, 教师应该进行表扬,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 教学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方式与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 才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当前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清楚的认识, 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口语交际教学。只有不断创新教学形式, 丰富教学内容, 才能够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与学习方式 篇2

【作者单位】: 秦安县郭嘉中学;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一幅幅直观、形象、活动的画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教师适时配合语言描述,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器官收集大量的信息,再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从而获得形象、直观、生动的知识,可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一、在形象的画图中,增强学生记忆力教师在备课时,对课文相关内容,设计图像,把抽象的文字内容转化成形象、生动的画图,以直观的形象和语言描述刺激学生感官,引起信息间碰撞,产生共鸣。多媒体教学同时也改变了通常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做法,增加了视觉信息的传递,将语言信息变成形象的视觉信息,并与听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以高记忆率的刺激。

二、在动、静结合中,调动教、学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由于教师运用动静结合、图文并茂、语言点拨等形式配合教学,让全新的信息通过感官刺激神经系统,能快速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情境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熟悉教学大纲,理解教材内容,查阅参考资料,设计科学图像,寻找知识的交叉点和交汇点以及提出问题的切入点等等。

三、在增加知识容量中,拓宽知识面多媒体作为知识的载体,一方面把抽象的文字知

[摘要]: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种媒体,不仅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 教学效率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媒体已经进入了教学课堂,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种媒体,不仅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多媒体教学已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例如,二年级“确定位置”一课教学中,创设了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课的伊始多媒体课件播放的小动物伴着音乐节奏排队做操这一富有情趣和童趣的动态画面吸引了学生,在情境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老师喜欢的一只小动物在第2排第4个,小朋友找找看是哪只小动物?”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找出了不同的动物,设疑:“老师喜欢的是一只小动物,你们却找出好几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问题一出引发学生探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达成共识:“因为老师没说从哪边看,我们有的从前看,有的从后看……所以找的小动物不一样。可以定好从哪边看。”接着计算机“模仿”做操的小猴、小熊说话声:“我在第1排第1个。我在第2排第3个。”设计了“从小动物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以及“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可以怎样说?”等有数学思考、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在问题驱动导向下,对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操作,展开了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并在充分的交流、相互的补充中完善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还学会了认真聆听、相互评价、赞赏,反思自己和别人看法、接纳正确的观点,提高了原有的认识。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开始我问:把8个分成2份,有几种摆法?我先让全体学生用小塑料棒动手摆,有的摆成1个和7个,有的摆成2个和6个,有的摆成3个和5个……我利用投影出示了4种不同的摆法,让学生观察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容易从“同样多”过渡,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我上《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有许多知识并不是按照惯有的模式直接讲给学生听,然后再让学生去记。在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环节中,我先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小木条,并在两端打好一个孔,用来灵活固定,也有用塑料条来代替的。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践、组合成可以活动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完成。这样一个动手制作的过程看起来好象是手工课,可同学们兴趣特别浓,这也让数学课堂变的轻松起来了。完成后,我请同学们用双手去拉伸这两个图形,并把得到的结果告诉给你的伙伴们,看看你们的结论是否相同?结果是什么?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老师只是适当的组织了一下教学,从制作到实践操作并且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拉伸不易变形,而长方形则有相反的结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学生学完“认识人民币”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巩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了“虚拟商店”,让学生去实践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表达,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开始上课就展示故事情境:八月十五,孙悟空,猪八戒分月饼,两种分法两个人都不干,为什么呢?学生对两个人物非常喜欢,感觉他们也在分月饼,觉得有意思,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看了一场动画片,注意力被吸引,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互动平台,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可使学生在快慢适宜、因人施教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在教学“连乘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一堂课以春游活动为主线,以录象形式和多媒体动画课件模拟现实,再现春游的的现实情景,将教学例题与习题作恰当改编融入其中。“你想知道什么?”“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面对着一幅幅真实生动的情景和呈现的各种信息材料,学生热情颇高主动性极强,自己提出了:“我想知道我们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春游?”“买饮料用了多少钱?”“乘坐两辆客车够不够?”“买门票需要多少钱?“包船游览共要多少钱”“饮料瓶回收了多少个?”等问题,并积极探索、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就在学生或独立或合作探讨的形式下一一得到解决,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两步连乘的解题思路。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电教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速度的影响,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速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利用电教手段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在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地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学完了“统计的知识”后,我布置了一道实践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一周的温度进行记录,并根据调查的数据分别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反馈时,屏幕上展示收集的数据及制表和制图的过程,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最正确、合理的应该是折线统计图,制成条形统计图不妥。同时,再把学生自制的折线统计图在投影上反馈,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不足之处,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再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这一课时,为了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师需要演示操作:把圆柱体进行分割,拼插成长方体,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得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也是底面积× 高,再由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推导得: V=πr rh。那么,在学生分小组操作完后,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弥补了用板书无法完成的遗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机交互性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的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中,对圆柱体是如何形成的,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沿着它的一边旋转,扫过的面形成阴影,旋转一周,屏幕上便出现一个圆柱体;圆锥体的形成则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这样,学生对知识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如:“角的度量”中,直接把一个稍大的透明塑料量角器放在投影仪上量角,从屏幕上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度量角的方法;同样,学生是否已掌握了度量的方法,也只要让他们把自己操作的过程通过投影来展示、交流及反馈,就可以了解到。

七、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展个性,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目标中,有一条是这样的: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齐步前进,整齐划一,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自由地发挥个性。这样的课堂能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而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如在一堂课的巩固练习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设计要求不同的题目,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与学习方式 篇3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传统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革命,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因为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改变以往“教得辛苦,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现状。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待于点燃的火炬。”因此,课堂改变教师的“话语霸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平等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检阅》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环节的:先让学生回忆检阅时盛大的场面,再让学生找出观众的议论,“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我话峰一转,问学生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了两个关键性的问题:“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为什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带着这两个问题,我放手让学生去检阅的台前和幕后去一一寻找答案。当他们自主学习后,我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汇报感悟,而我就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点拨,结果一节课下来,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在不知不觉间竟然把重点难点突破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妙处,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学习方式,由“教师讲解”向“自我感悟”深化,尽量做到形式开放。

原来的语文教学似有“满堂灌”走向“问答式”的倾向,包括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有的实际上走进了“问答式”的“胡同”,只是略变了一点花样,由教师讲变成了学生讲。从教学发展的现状来看,这种教学明显存在着不足。这种隋感是语言难以表达的,教师和学生的感受也只是一家之言,难以引起共鸣。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课堂还是尽量地还给孩子们,让我们的教学形式充满开放性。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几年前我们学校教导处组织了一次校内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当时听了一位老师讲的《田忌赛马》,她在课始导入时,让一个孩子们以“讲评书”的形式把同学们带到那次激烈的比赛现场。只见那个孩子轻击讲桌,说起评书来:“上回书说到孙膑受到庞涓的陷害,采用装疯卖傻之计出逃齐国。齐威王那可是个贤德的明君,他把受了苦刑的孙膑接回了朝中,让他与田忌共论国事。一日闲来无事,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三场比赛下来田忌皆输。正在这时,好友孙膑过来献计,使田忌转败为胜,这就是流芳百世的田忌赛马。“当时,学生听完这段评书后,读书的欲望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没等老师说什么,他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去读了。

3.“兴趣是学习之母。变化是激趣的要素”。

的确,一段韵味十足的评书使学生耳目一新,身临其境,也为后面的学习增加了一丝神秘色彩。这样的语文学习,不仅学生喜欢,而且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已远远超越了语文学习的本身。

还记得我在二年级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正当孩子们对青蛙坐在井底看天空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不能理解时,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每人拿一张白纸走到教室外面,卷成纸筒用一只眼睛观察天空,然后告诉我看到了什么;再什么也不拿仰望天空,也告诉我看到了什么。这样一对比,这个难点自然不攻自破了。

4.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

其实,在一路走来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也听到了一种来自老师队伍质疑的声音:“到底是要课改,还是要教学质量?”我想说的是,难道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借助于题海战术吗?就必须借助于死记硬背吗?这种机械式的训练真的管用吗?我想说这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一个教师要明白你应该让你的学生在课堂上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而在操作过程中,我们所要解决的不是操作,而是观念。没有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课改将是一句空话。现实中,我们中的许多人都会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就是“磨”,所以才会抱着如履薄冰的无奈的心态压制学生,训练他们取得高分数的考试技巧。静下来想一想,那种没有生机没有活力的课堂,学生喜欢吗?那种受压制的课堂又怎么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呢?所以,我认为只有解放学生,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

新的课程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是令人鼓舞的,但在不断的实践研究中,也不断地出现新问题等着我们去探索和解决。比如,怎样实现由大班向小班的转变?怎样才能做到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才能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潜心读书等等。

课改为我们提供的是机遇,更是挑战,不管路上多少荆棘,我们都要摸索前行!

教学与学习方式 篇4

一、巧设情境, 引导学生学习

情境设立, 是现代教学中较为新颖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重点、把握难点, 巧妙地创设情境, 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 科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记忆, 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极为有用的。

例如, 在小学英语二年级下册“Unit 2 At the zoo”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接触到一系列与动物有关的英语词汇。为了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特地先为学生创立了情境, 让学生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图片, 并将教室布置成动物园的样子, 让学生试着来谈论一下动物。在对话过程中, 学生表现出极有兴趣, 对于课堂上所学习的monkey, lion, tiger, bear, panda等基础词汇, 以及“what do you like?I like...”之类的基础性表达都有了一定的掌握。通过相关背景的设立, 学生很轻松地实现了对课堂知识的学习、理解, 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得学生可以主动地去配合教师完成课堂教学, 实现其自主学习。

上述案例, 通过相关情境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是当前教学中极为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情境的有效引导, 学生不但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具象化的理解、记忆, 还能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结合实际, 帮助学生学习

结合实际,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对所教内容的熟练把握上, 将之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结合,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从而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通过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 从而有效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以便更好地完成自主化英语学习过程。

例如, 在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其中包括body, leg, arm, wing, finger等一系列身体部位上的英语表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并激发其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意让他们举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伙伴, 并通过他们的相关举例, 将其课堂上所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地与实际生活体验结合, 从而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 积极主动地去掌握“Look at my head, it is injured.”“Help me, I am not feel very good.”等这样的表达方式, 这就很好地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结合实际, 是让学生在基础的学习过程之上, 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记忆, 并产生兴趣的一项极为有效的方法。通过科学巧妙地将英语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这能帮助学生对其所学的知识进行高效理解、记忆, 在生活体验的感染下, 学生的自主自学意识被唤醒, 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习, 这样就促进了他们英语能力的发展, 奠定了教师有效教学的基础。

三、科学互动, 带领学生自主学习

科学互动, 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科学的方式, 与学生进行相关互动, 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互动, 教师可以很好地与学生进行合作化的学习,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 逐渐摆脱“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局面。

例如, 在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单元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意设计了一个互动的环节, 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了有效讨论、交流。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化探讨, 教师很好地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学习, 让学生在互动的环节中, 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学习有漏洞的地方进行补充化理解记忆, 从而更好地掌握“In winter, it is cold, we can make snowman, and go skating.”以及“In autumn, we have picnics, and go climbing.”这样的英语表达知识。

巧妙互动,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合作化学习的有效方式。通过教师精心的安排互动, 让学生在互动中更好地理解记忆, 使其对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得以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从而展现出他们的参与性, 这会远远超出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与学习方式 篇5

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邵相所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和技能成了课堂关注的中心,而新的历史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有机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以下简称“新教材”),我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进行了新的尝试。

一、加强教法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认为能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下面谈谈我改进教法的几点探索。

1、积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编写了大量的“学习与探究”教学内容,特意安插了许多有趣的图片和地图,还设置了许多“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许多讨论题和思考题,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我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讨论,上网查阅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得出自己的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我在七年级上探究课时,让学生探究“交通工具”和“照明工具”的演变,要求学生写出探究的途径与方法,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正确的认识。

2、尝试学生提问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和

广度

新教材在突出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感悟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下,设计了大量的活动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作出自己的解释,形成自己的观点,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即学生无法解决的历史问题,我专门开设了学生提问问题课堂教学,以学生提问问题为主,根据

学生提问问题的难度给予鼓励,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

度。

3、模拟历史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

让学生参与教学,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

学方法。因为历史是过去的,无法再现,但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

手段和舞台再现历史情景,我在七年级上“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课时,我让学生收集传说中的历史典故,由学生扮演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自己写台词,自己制作道具,自己找音乐伴奏,合作

表演,再现历史情景。

我在八年级历史课教学中,对“古代文明的冲突和交融”这一课

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是西方文明的代表,另一组是

东方文明的代表,让他们重点辩论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冲突与

交融。经过双方激烈的辩论,阐述各自的观点,正确认识了东西

方文明交流的主旋律是和平交往。通过模拟历史情景,让学生体

验历史,感悟历史,获得历史的直接经验。

四、重视学法指导,改变学习方法,培养自主性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基本上以强记的方法学习历史,因

此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记忆、背诵、抄写历史知识点上。为了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法指导。

1、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提出具有探究式的问题或布置具有探究式的历史

作业,让学生通过探究,才能得出结论和答案。例如、抗日战争

时期、日本军队为什么能够在中国横行霸道?请从中国与日本的政论、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原因,目前中国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我国才不会在未来被侵略和蹂躏?这种探究式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设置,让学生去探究、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

能力。

2、开展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为了了解德宏地方史,我让学生合作调查“滇西德宏的抗日战争

史,合作撰写历史小论文“我所了解的德宏抗战”。逐步培养了

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共享资源的学习方法。

3、教会学生应用比较法、归纳法学习历史。认识事物有比

较才有鉴别,认识历史知识的规律性,只有进行比较和归纳,才

能找出历史知识的共性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进

行中外历史知识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加工成具有普遍性的结

论,最后升华成理性的认识;例如,把中国古代“秦亡汉兴”和

“隋亡唐兴”进行比较,就能比较出秦朝、隋朝灭亡与西汉、唐朝兴盛的共同原因。归纳法是从大量已知史实的基础上推出普遍性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复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可以把同类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复习,历史知识就会形成规律性。例如,中国共产党进行的四次土地改革,可归纳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调整—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可见,比较法和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两种学习方法,他们的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总之,改进中学历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必须适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并积极起到推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高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专家点评:

教学与学习方式 篇6

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学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学校的教学打破了传统固定的模式,场所、人员、教材等走向开放、多元的时代。课堂管理模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以及教学评价形式等等都发生了不少改变。

课堂管理模式多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师由主导者变成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等。

内容呈现形式多样。传统的教学呈现形式多数是借助粉笔与黑板或者是教师自身的示范等,有一定的盲区与局限性。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学校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变得多样。

教学评价方式多元。传统教学中,对学生课堂表现与老师的授课方式、方法等往往只能由亲临现场的人员参与评价。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人们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教师的授课形式等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由关注知识转向为终身学习服务 由于当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重点也发生了倾斜。从关注知识的掌握情况走向关注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这种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式从呆板走向灵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形式单一,对学生坐姿都有明确严格的要求。而信息技术介入到教学中后,学习场地有了更多选择,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

课堂教学从高耗低效走向低耗高效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得借助简单的教具进行知识的传授,无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而信息技术的介入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网络中许多天南海北、古今中外资料任教师筛选、使用。在短短的一堂课中教师就能根据所授内容提供出丰富翔实的材料供学生选择、使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无法及时获得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进度,在因材施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就有效地改变了这一局面,老师能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放作业,及时跟进点评、沟通等等。

学习方式的改变

与传统的口传耳闻的学习方式比较,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从被动走向自主 传统方式的学习,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单一,学习视野小,大部分的学习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进行,学习积极性受到限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生学习视野开阔,学习随时随地可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要,通过网络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有了自主选择权与决定权。很多学生因为尝到网络学习的甜头——先习得知识,课堂上表现自信,知识掌握得牢靠等等,往往会积极自觉地学习,也更愿意与同伴交流所习得的知识,促进了个人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独立走向合作 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是独立思考、独自探究,偶尔交流也并不一定能获得解决困惑的方法,所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收效甚微。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介入,很多学生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所得,就会渴望交流,期望赢得老师及同伴的肯定,小组交流频繁有效,学生乐意相互合作。而且信息时代可以询问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受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远程的合作、探究等,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从等待走向探究 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乐意探究所学知识。

科技改变世界,也在改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方式,作为教育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让教育与科技同步。

教学与学习方式 篇7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从个性特征、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出发, 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交往与承受能力、竞争与平等意识。合作学习理论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 是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现在, 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学方法中的主流方法之一。

在我国,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这一来自二千多年前的教育名著《学记》中的论断就曾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今天,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课堂教学曾经呈现出重知识、轻能力, 重结果、轻过程, 重模仿、轻创新的弊端。因此,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提出了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在相同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合作学习成为首选的学习方式。通过对400余名初、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与访谈,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 教师提出的合作讨论的问题较有价值。但是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合作学习的方式单一, 合作成员的角色分配不明确, 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指导与灵活的调控能力, 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等。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实问题。

经过三年的调查、实践与研究, 笔者借鉴国内外合作学习研究的成功经验, 从当前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以课例为载体, 通过多种研究方法, 总结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 归纳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 式

1.任务式合作学习。

任务式合作学习需要创建真实的任务情境, 把每一个学习内容分解细化为若干容易掌握的“任务”,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合作精神, 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例如, 在七年级《网上安家》单元教学中, 我为学生创设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学习情境, 将整个网站的开发制作分解成若干任务, 包括搜集整理资料、网页规划、网页制作和特效制作。引导学生在小组中按照各自的特长分别扮演“网络编辑”“美工师”“设计师”和“程序员”, 分工合作完成网站的制作。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熟悉了网站规划、信息搜集与筛选、网页制作的方法, 激发了“从我做起、保护水资源”“生命和绿色拥抱”“低碳环保我先行”“保护动物, 与自然和谐”等环保意识, 并且使学生们的思想、知识、技能等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得以提升。

在进行任务式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合作性和整合性。

2.讨论式合作学习。

讨论式合作学习就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组织, 在教师的指导下, 全班学生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 先独立思考, 再各抒己见, 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交流、探讨, 以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 在高一年级《生活中的网络语言》一课中, 从学生所了解和熟知的网络语言说起,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指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想研究的小课题, 经过小组的交流与讨论, 经历把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过程, 顺利地确定了研究课题, 提高了学生的课题意识。各小组之间也学会互相倾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并通过横向比较意识到与别组的差距, 促进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在进行讨论式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意把握讨论的方向、讨论问题的难易度、讨论时间, 以及总结和评价。

3.竞赛式合作学习。

竞赛式合作学习就是将教学内容任务化, 以竞赛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方法。分组竞赛的学习方式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 在七年级《网络搜索》一课中,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 掌握学习重点与难点, 我采用了类似“开心辞典”的知识竞赛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竞赛, 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步掌握网络搜索的方法, 学会选择不同的搜索策略, 以便更快、更准确、更全面地搜索相关网络资源, 提高搜索效率。

在进行竞赛式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提前明确竞赛规则和公平的操作流程, 并引导学生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 用以保证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 以及小组之间展开友好竞争。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 略

合作学习的策略是指在教学中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互动合作、交流碰撞的方式、方法的总和。

1.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科学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是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前提。课前, 教师根据教科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信息技术教学的合作学习内容, 可以是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所设计的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 也可以是学生自学后质疑、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内容。这样, 合作学习才能有目的、有重点, 避免流于形式。

在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过程中, 应注意预设的合作学习目标与任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能活跃人们的思维, 同时促使人们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 不断激起学习热情。因此, 在预设学习内容时, 应尽量做到将材料熟悉化、生活化, 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在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过程中, 还应注意内容的难度要适中。学习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小组的实际情况, 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水平来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 既不能让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成, 也不能让学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无法完成, 而是要让学生经过努力后顺利掌握知识。

2.合理分组, 强化角色意识。

开展合作学习, 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在学生自由组合的基础上, 根据“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调整, 即按照学习成绩、性格差异、工作能力、爱好特长、男女生比例等, 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 以4~6人为宜组建小组, 使各组成绩相当、能力均衡。

开展合作学习, 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组内每个成员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 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 如:小组讨论的第一负责人、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并且, 一定时间后组内成员之间要进行角色互换, 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学生参与合作的公平性, 使每个成员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 互相帮助, 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切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归纳意见或建议, 在他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 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对角色分工不清的小组, 帮助学生明确角色;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 及时予以表扬;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 及时发现、制止;对需要深入理解的问题, 拿出来供全班学生思考、讨论。

4.合理运用多维评价, 提高合作成效。

客观、全面、及时的评价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推动力, 新课程倡导的是多元化的评价。因此,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特别是时间较长的合作学习要加强过程中的评价, 以便对合作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从评价方式看, 包括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等。从评价内容看, 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 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

教学与学习方式 篇8

一、开展学案教学,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学案教学是创新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情来精设学案,使他们在学案导向下进行自主学习。一般而言,学案要素主要有: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包括三维目标与学习重、难点。其次,学法与问题设计。教师需要结合内容与学情,巧设问题,实现教法与学法的优化结合。第三,明确知识体系,并注意引进材料(典型材料、社会热点或重点问题等),亦或练习巩固,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辨析能力。第四,注重实践探究。这要求教师善于找出知识与教学实际的融合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知,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教学《文化与经济、政治》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导学案,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导学案如下:

[学习目标]①联系身边事例,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把握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的具体表现;②结合时政,认识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措施;③强化文化素养意识与自觉性,在实践活动中宣传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危机感、责任心与使命感。

[学习重、难点]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②文化与综合国力。

[基础梳理]第一,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①文化、政治、经济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②文化、政治、经济三者的关系。第二,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三者的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的突出表现;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④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途径有哪些?

[预习自测]例如:如下有关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正确表述的是()

A.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B.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C.一定的经济、政治史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D.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判断]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促进社会的发展。

[合作探究]探究1:文化与政治、经济。如情境探究,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学生思考:综合所学知识,请说出上述文化活动的组织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如典例探究:有人认为,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形成均适应当时的社会条件,其政治运用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请结合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如易错点探究: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就会好起来。

二、实施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还可开展以问题或活动为载体的政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知识,把握学习方法,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并提高学生探究与创造能力。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教师需注意以下方面:①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专题探究,发掘知识联系,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②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主体,需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既发挥学生个体潜能,也提高学生交流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自身的指导与引导作用是十分关键的,如指导学生调查渠道;引导学生自设调查问卷,亦或修改学案,补充有关内容;写写实践与调查报告;多形式呈现政治研究成果等。

例如:教学《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时,教师可利用多种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在组织探究性学习前,教师应优化探究过程,优选探究策略。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教师可将综合探究分为如下阶段:

1. 课前收集和整理

(1)引导学生根据自愿原则合理构建学习小组,组长与组员人数由学生自定。

(2)提出探究主题:①在文化传承中,教育有何作用?②为何要构建学习型社会?其核心内涵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③构建学习型社会有哪些条件?④学习型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3)分工合作,每组紧扣绕主题,多途径收集有关信息资料。

(4)根据问题,分析与筛选材料,归类整理,获得交流材料(演示文稿、图片说明等)。2.课堂展示和交流

(1)安排座位,营造良好讨论环境。

(2)全班观看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相关的视频资料。

(3)结合录像内容,每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探究成果,其他组员补充。

(4)共同讨论探究歧义问题或小组表述不清的问题,自由发言。

(5)学生陈述小结。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适时指导与帮助。有的同学发言讨论时与教学目标相偏离,亦或学生因对话题不感兴趣或者思维障碍,从而出现“冷场”情况等。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预设,并根据具体实际灵活调整与改进教学计划与方案。同时,多鼓励学生,使其敢于表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3. 课后感悟与收获

(1)围绕“走向学习型社会”的话题,综合整理上述两个环节中的体验与感叹,写写心得体会的小论文。

教学与学习方式 篇9

2010年1月7日, 北京

今天, 2010北京市中小学教学信息化高层论坛暨戴尔“互联课堂”教学方案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小学举行。北京市教委领导、北京小学走读部校长和教师以及北京地区区县信息中心和戴尔公司代表等出席了本次论坛暨研讨会。“互联课堂”解决方案是戴尔面向中小学校教学环境而规划的教育技术蓝图, 此方案旨在通过把创新的技术、产品、服务、软件与培训整合在一起, 使学生能够真正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互联课堂的实践与推广是戴尔针对中国教育界的需求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此外, 戴尔公司长期关注并支持中国的青少年教育事业, 自2006年起, 戴尔为国内15个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捐建了25个戴尔学习中心, 目前已有超过26000名学生受益。戴尔于2009年11月24日在中国启动了其“全球青少年互联创未来”项目 (Dell Youth Connect) , 通过此项目, 戴尔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总价值200万美元的现金和先进的电脑系统以及技术服务, 以支持中国青少年在数学、自然科学和IT技术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旨在帮助提高中国城乡地区青少年的计算机技术教育, 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培养青少年的创意。预计这个项目能够使来自于全国60所中小学数以万计的青少年直接受惠。

教学与学习方式 篇10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是实施新的学习方式的基础, 一个本身就充满各种恶习的人是难以学好数学的。要培养好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必须先让他们认识到学会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让他们根据自己当天的课程表和值日表来妥善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 并让他们在当天的日记中总结自己一天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 这样学生们面对自己已经完成的学习任务, 会有一种满意感, 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成就感和归宿感, 从而培养学生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细化数学课堂教学,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 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刚入初中学习数学时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老师向他们说明, 不然会使学生养成不规范的解题习惯, 给以后的学习制造很多的障碍。

例如:在解数学解答题时, 必须向学生说明要将“解:”写在前面, 在必要时还必须在所列的数学式子前面附上文字说明, 有的要在后面作答, 从第一堂课的作业来看老师发现许多学生都未能做到这一点。许多学生在解答问题时, 语言表达混乱, 因果关系不明, 前后严重脱节, 答非所问;书写算式时地运算符号、等于号、分数线等不在一条直线上;带性质符号的数与前面运算符号相遇时总忘记将带性质符号的数用括号括起来;分数的乘方运算不知道必须将分数用括号括起来进行乘方;有理数混合运算解题时如果不再抄写一遍题目就必须在第一步等号前写上“解:原式=”等。这些解题格式的规定看似小事, 但是对于学生的解题的正误和良好解题习惯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教学和批改作业时必须从严要求, 在讲明这样做的原因的基础上不断纠正,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进入七年级后学生开始接触到代数和几何知识, 与过去相比, 这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思考问题的实质就是寻找已知条件与要求结论间的关系, 而明确已知条件和要求的结论则是建立数学关系的前提, 所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让学生学会思维的前提, 这一步在七年级解题训练时必须做到的。让学生在数学探究与阅读理解中分析问题, 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解决问题。由此可见, 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才能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关注生活, 关注自然, 关注社会。学会调查研究, 找到自身感兴趣的话题从中发现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模型, 并能用数学语言将这种问题明确地表达出来。学生发现的问题不在于深不可测, 而在于新颖活泼充满趣味。在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表达出来的过程中, 学生也享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从而认识到数学这门学科对于生活的作用是极大的。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正确方式和良好的习惯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而联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纽带的是如何分析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来寻因搜果是建立条件与结论关系的必经途径, 它实质就是思维的核心。分析问题是发现因果关系的过程, 我们所说的探究性学习实质就是通过探究方式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它实质也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一旦发现了所求问题的内在关系, 则解决问题就有了方向, 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3.逐步加强解题训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首先, 老师要培养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仔细、认真地审题, 提高审题能力是解题的首要前提。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审题习惯, 通读题, 对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及有关的情况, 进行整体认识, 充分理解题意, 把握本质和联系, 理清正确的解题思路。其次, 引导学生多动脑筋,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从而发现新的与解题有利的关系, 得出新的解题方法。最后, 解题后的反思、总结、推广, 也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发明、发现、创造突破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能让学生养成习惯, 会收到很大的效益。

总之, 只有让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道, 认真审题, 把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不断反思、总结、归纳、推广, 举一反三, 那么就能逐步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适量布置数学作业, 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给七年级学生在周六与周日两天时间里布置适量的作业是必要的, 但是要把握好难度级差, 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只要求做一些难度较低的基础题, 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鼓励优秀的学生与后进生结成帮扶对象, 帮助后进生顺利完成学业, 使合作学习的方式真正落实下去, 从而发挥出合作学习的巨大作用。

教学与学习方式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特点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它明确指出:评价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历程,通过激励与改进教学,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信心。数学历来作为一门逻辑、枯燥的学科,受严谨性与抽象性等因素影响,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难点。在学习方式与特点上也存在着严重的恶性循环,对此怎样改变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就成了教育界必须深思的热点。对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整合已有的学习特点与方式,改善教学过程,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良好的发展。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准备不完善

从《数学课程标准》来看: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或者熟知的生活情境,进行实验教学或者数学探究。但是,从当前的教学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明显不够,很多工作都只是表面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对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做好教学准备,这样才能让课堂发挥更大的价值。

2.课堂驾驭水平不足

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性,但是真正给学生更多的空间,随之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虽然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学生提出各种问题的同时,很多都属于始料未及的问题,这对教学管理带来了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任务的完成。事实上,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不只是课程结构的问题,和老师的掌控力度也有很大关系。对此,数学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对知识的整合与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对课堂的驾驭。

3.忽略了学生情感

从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情感教育明显还有待改善,怎样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与负面影响,帮助学生改善个人魅力与自身修养,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帮助其提高教学效率就成了老师必须正视的问题。对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从情感上给学生更多的关注与爱护,尤其是差生。

二、改善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式

1.以人为本,完善探究性学习

从构建主义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相关技能与知识的获取,虽然会借助老师讲解,但是更多的是学习资源的整合,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化、探究与构建的过程。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必须注重实践动手、自主创新、交流合作与阅读学习的培养,以此更好的帮助学生发挥主动性,让学习过程称为再创造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拥有多种教学方式,在多元学习目标的整合下,帮助学生拓展创新精神,同时这也是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发展的渠道。所以,在现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主动改变教学观念,在手脚同时放开的情况下,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与发展。

如:余弦定理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探讨等方式进行学习。在△ABC中,a、b、c分别对应∠A、∠B、∠C,已知ab两边的长度与∠C,求c。此时有学生提出设ab分别为固定值,根据∠C的几种情况进行论证,具体如:当∠C为90度时,c2=a2+b2,当∠C小于或者大于90度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然后再引导学生进一步计算与研究,当∠C为30度、45度、60度时,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在步步为营的情况下,学生就会明白c2=a2+b2-2abcosC。这种将学生作为主体的探究活动,不管是抽象公式、数据,还是具体的概论、定理丢充满了学习乐趣。

2.充分利用投影仪助教,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观察力

根据电脑图像中的正弦曲线,在鼠标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当然在x轴上,图像能自由延伸,得到y=sinx定义域(-∞,+∞),即:R。当然学生通过观察就能得出。再整合三角函数得到1≥sinx≥-1,也就是x∈R,y=sinx的值域为[-1,1]。然后再将其放到电脑图像上,表明正弦期限在y=-1与y=1间,即:函数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函数周期一直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利用CAI,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还会加深记忆,让周期性理解更为透彻。

3.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与逻辑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更注重的是知识传输,却忽略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针对当前教学反馈的信息,除了要做好合作学习与思维培养,还必须从自主研究与开放性学习等方面,鼓励学生探索。如:在复习《反函数》时,针对反函数与原函数关系,很多老师已经提出了研究方向,针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还可以进行纵向探究,此时就必须依赖学生的探究。如:奇函数不一定存在反函数,y=-x属于奇函数,但无反函数,y=sinx属于奇函数,无反函数。

三、结语

数学作为一门创造性学科,它让课堂充满了光芒。从高中数学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其教学方式与特征很多已经不能胜任时代要求。对此,数学老师必须从现实出发,整合教材、课程与教法要求,在改变教学理念的同时,改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康. 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目标[J]. 新校园(学习),2012(3).

[2] 黄红健. 数学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新课程·上旬,2014(7).

[3] 朱文军. 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进行创新教育的再探讨[J]. 未来英才,2015(5).

[4] 王晋.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21).

教学与学习方式 篇12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英语专业教学方式与学生幸福感的关系

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学好英语的关系问题, 有52.2%的学生表示比较有关系, 8.7%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关系。对于学习幸福感与学好英语的关系问题, 有41.3%的学生表示比较有关系, 37.0%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关系。对于教学方式对学习幸福感的影响问题, 有40.0%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大, 3.3%的学生认为影响很大。由此可见, 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幸福感有很大影响, 且教学方式和学生幸福感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因此, 在教学和学习中, 我们应该重视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幸福感状况。

(二) 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关于英语专业教学方式的满意度, 有79.4%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但是仍有19.6%表示不太满意, 1.0%表示不满意。由此可见, 在英语专业的教学方式中存在着很大问题的。那么, 究竟具体有什么问题呢?

1. 过于注重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 忽视综合素质培养。

对于教学目的问题, 58.6%的学生认为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 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英语专业等级考试通过率, 41.4%的学生认为是让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教学内容问题, 认为老师在上课时除了讲解课文内容外还加入其它学科知识、自身经历和新闻时事的同学仅占67.4%, 有32.6%的同学认为基本只讲解课文内容。由此看来, 老师过于注重课本知识的教授和应付专业考试, 而比较缺乏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2. 多为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 枯燥无味。

对于课堂活动内容问题, 有69.6%的学生认为以老师讲解课本内容为主, 有30.4%的学生认为是学生展示讨论、课堂练习测验、看视频等娱乐活动为主。对于课堂上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问题, 有4.3%的学生反映是学生独立思考, 58.7%的学生反映是学生共同探讨, 6.5%的学生反映是布置作业, 下节课再讲, 有30.5%的学生反映是老师直接讲解。由此看来, 现在的英语专业课堂还是多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主要由课堂授课、作业、实验实践、考试等几个环节组成。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枯燥无味, 学生课堂参与度降低, 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产生距离感。

3. 过于依赖多媒体。

对于老师教学手段的问题, 有89.1%的同学反映是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 只有4.3%的同学反映是利用粉笔进行板书。由此看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手段也随之革新了。在随机采访中, 很多同学表示喜欢这样的教学手段, 因为PPT中一些漂亮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的使用节省了许多板书时间;学生不用做笔记, 下课直接拷课件。还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多媒体教学, 因为可以拷课件, 不用做笔记, 上课就不认真听讲, 导致上课内容不理解、记忆不深、书写能力严重下降。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

1.平衡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 以素质教育为主。过于注重基础教育, 容易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使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显得更加任重而道远。教师的工作, 除了授之予‘鱼’, 更重要的是授之予‘渔’, 即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外, 更重要的是要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 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成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2.勇于创新, 建立“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率, 让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距离感, 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消极作用。因此, 老师应该逐渐积极改变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表现和参与机会, 尽可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而老师则转变为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协助者和监督者。

3.合理、适当地利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但这也是一时的新奇所致。多媒体在更多时候导致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的现象产生。因此, 老师在上课时要将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先进的技术、好的教学课件、教材融合为一体, 构建出一种能突出学生主动参与的人性化的良好教学情景, 使所有参与教学过程、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都处于恰如其分的关系中。

三、结语

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幸福感和学习效果这三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对英语专业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幸福感关系的探索, 发现现阶段英语专业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意识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 由于调查样本不大, 且以英语专业学生为主体, 结果可能有所误差或片面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对英语专业教学方式的探索也将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希望国家各相关部门和相关教育工作者、学者加以重视。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的对外开放, 我国跟西方国家在贸易往来、政治联系、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所加强, 这也促使英语专业变得越来越热门。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可以看到, 不少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 学习“幸福感”降低, 学习积极性下降, 影响学习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对杭州高校英语专业学生问卷和采访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找出英语专业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关系, 发现现有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和调整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关键词:英语专业,教学方式,学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出版社, 2000.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姚丽梅.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英语专业教学方法[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30 (1) :178-180.

[4]张俊.浅谈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幸福感的培养[J].成才之路, 2010, (30) :53-54.

[5]叶巧雅.浅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职业, 2012, (24) :139-140

[6]陈鸿, 商细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J].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2, (03) .

上一篇:电解质的电离下一篇:锁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