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2024-08-01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精选8篇)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1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中心小学 曹丽娜

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课堂》的认真学习,使我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下面谈谈体会和看法: 在现代教育中课堂观察与诊断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获取教学现象,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课堂观察与诊断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镜子,通过观察诊断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能改进课堂教学,更能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学校教学研究大多还是采用传统方式 就是教师课堂听课而后课后评课,这传统的的听课评课缺乏科学性、技术性,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的实施。而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是指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凭借自身的多种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在课堂上直接或间接从教学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作出有依据的科学评价,以求得学生学习的发展和促进教师施教水平的改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方法、一种专业技术。这种方法使用一整套课堂观察技术,帮助教师科学地、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并真实地、客观地认识课堂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说说我是如何利用这一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学生学到的知识在课后很难进行练习也很难进行考察,所以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把握有限的课堂上机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

如何切实开展好小学信息技术课,如何把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知识既深入浅出又生动灵活的传授给学生,我觉得这是当前最该考虑的问题。

通过自己的观察,只有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很好的学以制用,上好每一堂课。

一、将知识由抽象变具体

在教学中应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中,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又主动的把信息技术知识学好。“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现在的小学生做什么事情都是出于兴趣、爱好,如果让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只学习枯燥、单调、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学生肯定不乐意学,没兴趣学了,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引趣导入,知道学生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才可以达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通过看各种实物、图片等,有利于学生形象记忆;了解各部分的功能,加深认识,提高兴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光盘,把五彩缤纷的电脑世界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观赏色彩鲜艳的画面,精彩的动画,让他们赏心悦目。这样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增加了,教学气氛也活跃了,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自主学习。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单靠理论讲解无异于纸上谈兵。可以让学生先学习实践操作,再学习理论知识。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不高,而计算机概念比较难理解,因此只有加强学生上机操作,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这个主动探索的学习工具和自主学习的资源环境,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

三、让学生在“比赛”中竞争、合作学习。即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又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这样既满足一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愿望,提高自信,又给另一部分同学提供学习他人的机会,从而互相促进,取长补短。通过比较的形式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牢固的掌握学习内容。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我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让孩子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强调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就是不光要听还要看;不光要看教师的教学表现,还要看学生学习的状态;不光要看一节课,还要看多节课;不光要看课内,还要看课外;不光要看课堂上的教学过程,还要看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后的教学反思等等。

课堂教学观察强调“观课”的目的性,有别与传统听课的随意性,而课堂诊断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评课,特指依据观察角度搜集课堂信息,判断筛选有价值信息并进行整理,根据有价值信息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师生的实际状态进行评价,提取改进建议,提炼教学经验。我就是通过学习了这一手段,才逐步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提升自己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真正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本领、掌握技能的一方乐土!

总之课堂观察与诊断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研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我在实践中逐步成长,逐渐提高。因此我们要更重视课堂观察与诊断这种教研活动,使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的获得提高和升华,能更好的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服务。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2

现象一: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

师: (拿出计数器) 老师拨珠大家数数

生:1、2、3、…8、9。

师:这是几个珠子?

生:9个。

师:要得到10个珠子, 怎么办?

生:再拨一个珠子。

师:很好, 怎样得到10颗的呢?

生: (有把握的) 9+1=10。

师:谁跟他说的不同?

生: (迟疑的) 9个, 加上1个是10个。

师:9加上1还可以怎样说?

生: (无语)

生: (犹豫不决) 9个添上一个是10个。

师 (如释重负) :太好了, 9个添上一个是十个。谁再说一说?

生:重复上面的话。

问题诊断:课堂提问套圈明显, 不达目的不罢休。

问题诊治:案例中, 教师的行为:追问了诸如“谁跟他说的不同”, “加一个还可以怎样说”等问题。1.无任何意义。2.诱导学生。学生的反应:从有把握地→为难地→无语→犹豫不决。这种提问让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老师越问, 学生越糊涂, 冥思苦想让老师满意。于是学生不知所措, 从满怀激情, 到失去信心, 最后失去兴趣。其实, 通过前面的环节, 数情境图中的人或物、摆小棒、数珠子等活动, 学生对于10的意义已经理解, 对于“10比9多1”也基本明白了, 不过学生平时接触算式较多, 说算式更简单表达自己的意思。没必要非得按老师的意思去说, 只要理解了, 教师稍作指点就可以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 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发挥, 学生的能力更要尊重。当学生表达得不那么确切时, 特别是一年级学生, 教师适时的点拨也是必要的。在进行课堂提问时, 结合学生的智力和学力水平, 没必要在个别字、词上斤斤计较、流连忘返。

教师们还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要求, 在某一阶段, 某些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

现象二:三年级上册《笔算乘法》

师:指“12×3=”问:通过自学你学会了哪种方法计算?

生:把12分成10和2, 10×3=30 2×3=6。

师:哪来的10和2呢?

生:12分成10和2的。

师:为什么12分成10和2呀?

生:10和2组成12。

师:谁还有其他方法?

生:12+12+12=36。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列竖式。

生:先算3个2相加, 再算3个10相加。

师:3个2相加怎样算?有无简便方法?

生: (无语)

师:2+2+2, 有无简便方法?

生: (一分钟后顿悟) 2×3=6

师:三个一相加怎样算?

生:1×3=3

……

问题诊断:课堂提问偏离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3

带着这些问题,我对高中语文课堂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状态的要素很复杂:有来自教师本身教学素养的,有来自学生学习基础和兴趣的,有来自具体教学内容的,有来自群体学习氛围的。但是,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状态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虽然教者不同、内容有别,相同的教学方式常常带来相似的学习状态。为此,我设计了课堂观察方案,旨在探询教学方式与学习状态的关系。

课堂观察方案

(一)观察目的:通过观察,了解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状态之间的关系,从而优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水平。

(二)理论依据:根据心理学原理,注意力集中,就是大脑皮层内的有关区域内产生了优势兴奋中心,这种注意力虽然是内敛的个体心理行为,但是,任何人内在的注意都有一定的外部表现,例如人凝视一件东西身体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姿态,人在专心思考的时候两眼常常凝视着无限的远处,人在精力分散时常常表现出一种烦躁不安。

(三)观察原则:随堂观察,不事先通知教师和学生;随机观察,选择听课时周边易于观察的学生6~8名,不考虑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

(四)观察内容:

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如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学生自主学习(读书、思考、训练)、课堂讨论等。

学习状态——根据实际状况分为愤悱、专注、活跃、争论、自由、服从、沉默、游离、散乱等。

(五)观察记载:每5分钟左右随机观察1次,及时记载观察情况。(观察表见下)

(六)统计分析:最大限度的使用观察素材,不以偏概全;重点揭示相关性,不轻易下结论。

课堂观察点击

根据以上设计方案,我随机观察了10堂高中语文课。这10堂语文课分别为5节新授课、2节复习课、2节试卷讲评课、1节作文讲评课。每节课观察6~8名学生,并及时进行了记载,共有72人次观察记录。笔者对10节语文课72人次观察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比较分析,初步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状态虽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飘忽性,但是教学方式常常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将学生学习状态根据优劣分为三种,其对应关系大致如下。

(一)最佳学习状态。学生表现得高度投入、情绪饱满、气氛活跃。这时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具有明确任务指向的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对话、小组研讨、课堂交流等。例如,学生自主学习时,往往需要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学生显得专注投入,10节课中,28次记录学生自主学习,仅有个别学生不投入,183人次精力集中,占比达到96%以上。师生对话、生生交流都是思想的碰撞,学生积极动脑,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一般学习状态。学生表现得神态自由、气氛宽松、思维松散。这时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单向讲授,或偶尔启发学生回答问题,而这些问题很难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10节课观察记载,32次记录教师单向讲授,51人次学生或随意讲话,或东张西望,或关注他物,约有23%左右的学生处于分神状态,学生大多在思维的“浅水区”嬉戏,在宽松的“庭院里”休闲,仅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勉强处于一般的学习状态。

(三)较差学习状态。学生表现得沉闷压抑、神情游离,甚至瞌睡、走神、秩序混乱。这时的教学方式常常是教师一厢情愿的长时间讲授,或者是没有明确任务的“自主学习”。10节课中4次记录教师单向霸权式讲授,学生普遍压抑沉闷;12次记载教师单向长时讲授,这种讲授无激情、无悬念,62%以上的学生或精力分散,或神情萎靡;6次记载学生看书,因为没有明确任务,时间安排较长,学生显得无所事事,33%的学生或浮躁不安,或搞打玩笑,或等待下课。

课堂观察启示

(一)教学方式的预设应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课堂观察和平时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高中语文教师备课时普遍重视教学内容的准备,忽视教学方法方式的预设。这既与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难度大、容量大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密切相关。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高中语文教学理应顺应潮流,在引领学生学、启发学生学、激励学生学上下功夫。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我以为最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上世纪初叶圣陶先生就明晓教学的关键、教师的职责,新课改背景下的我们语文教师更应更新观念,顺应潮流。备课时,不仅要准备“教什么”,更要精心推敲“怎么教”“怎么学”,不仅要思考“怎么教”“怎么学”,更要将“怎么教”“怎么学”写在备课笔记上,落实在具体的课堂上。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观的角度,甚至可以这么讲,语文教师备课时准备“怎么教”“怎么学”比“教什么”更重要,因为“怎么教”“怎么学”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二)自主学习方式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体方式。从学生的学习规律看,高中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基本素质,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高中生已经具备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巩固的基本能力,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充满信心。学生只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充分地发挥。魏书生曾说过:“一般的教材都有这样的编写规律,让80%的学生能看懂80%的内容。学生一旦不依赖老师时,他的内心才会出现一个强大的自我,变得更有自信。”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工具学科,需要的是学生个体与文本、个体与作者心灵的对话与感悟,在这种学生个体独到的感悟中,学生逐步领会文本和作者的情感主旨,从而逐步形成阅读鉴赏的能力,如果教师简单的讲授、“告诉”式的教学,又怎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呢?观察时还发现,学生真正进入自主状态,参与面几乎达到100%,思维的投入度达到100%。从自主学习方式本身的特征看,自主学习是最好的分类教学、分层要求,是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个性特长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以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来代替教师自身的面面俱到的讲授,关键的是,教师还必须精心设计好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时引导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放任自流。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更要教师精心安排、充分预设。

(三)对话式教学应成为师生交流的主要渠道。课堂观察过程中发现,语文教师普遍讲授过多,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的无可奈何的状态,即使讲授过程中有提问,但这种貌合神离的提问大多是为了教师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不是真心诚意的与学生对话,“泛对话”“假对话”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问一答,常常显得多余、肤浅、隔膜。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语文教师还不会、不敢真正使用“对话”教学的方式。但是,一旦语文教师开始使用“对话”教学方式时,学生就显得异常兴奋,思维活跃,情绪激动。钟启泉先生指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因此, 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其中,‘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新课改提倡对话式教学,这种理念也正逐渐为广大语文教师所认同。语文教师应该真心诚意地告别传统的单一讲授方式,以真诚、平等、彼此尊重的对话交流来激励、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独立感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教师即使是讲解,也必须在师生平等对话、交流、沟通基础上讲解, 而不能是灌输、告诉。

(四)教学方式应在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好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热情。比如,语文教学时目的明确的自主学习(诵读、思考、练习)、课堂对话、小组讨论、课堂交流,等等,都是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前提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每当使用这些方式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常常处于最佳阶段。但是,不管什么好的教学方式,如果一堂课中使用单一、不加变化,必然造成疲劳。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不可能保持很长时间,特别是年轻人,必须不断调整刺激兴奋中心的客观事物,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便是刺激学生兴奋中心的途径。课堂观察中,屡次发现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等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始运用时,学生专注投入,状态良好,但是超越一定时间,学生就显出了疲惫、松懈。因此,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优选最切合学生实际的阶段性教学方式并及时调整变化,在不断调整中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堂课学生基本处于兴奋、投入、积极的状态中,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果。

语文课堂现场观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而这种尝试又带有相当的个体主观色彩,观察的准确性、启发性就必然具有一定的或然性。但是,优选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诉求。对此,我们应该坚信不移。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4

[摘 要] 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对我们活生生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诊断、研究和反思,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和实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 课堂教学、观察、诊断、参与度、学习成效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

面对新的课堂,我们教师要以研究者而非教书匠的角色出现在学校以及课堂的场景中,拿起研究的武器,通过研究更深刻地了解自身的境况,描述自己所经历的事件,预测自己的种种行为所可能引发的学生的变化。

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如何?这就需要我们真正地为自己的课堂把把脉,研究反思,对症下药,从而创造出真正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新课堂。

一、我们的计划与安排

2006学年第二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展课堂诊断的学习与探究,主要是结合《课堂观察指导》一书的学习开展课堂观察的探究。

(一)每位教师利用寒假自学《课堂观察指导》一书,并且每人上交一篇该书的学习体会;

(二)把对《课堂观察指导》一书的理论学习与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优质课评比为契机开展课堂观察、记录和分析,分工对全组每位教师的公开课做好观察记录,主要分四个方面(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参与度及成效、教师的课堂提问、教师的移动位置)进行记录,每位教师根据自己记录的情况,结合自己对《课堂观察指导》一书的理论学习来进行分析,写出一篇观察分析报告后在评课时和全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形成新的认识;

(三)用理论指导实践,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更好地完善理论,从而指导教学,为教学服务。

二、我们的探究与实践

在对课堂观察与诊断的探究中,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课堂提问的观察与诊断、学习状态的观察与诊断、参与成效的观察与诊断和教师移动的观察与诊断。例如我们对八年级的优质课开展的课堂诊断和分析探究如下:

背景:八年级的三位教师开设公开课,各教师分别准备好了课件、教案、学生练习卷以及12张记录表(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表3张、学生的参与度及成效分析表3张、教师的课堂提问统计表3张、教师的移动位置分析表3张)。

分工:每三位教师记录一种表格,课后进行分析对比,写出观察分析报告,用于评课交流。

探究:

(一)各上课教师谈教学设计

(教师1)执教课程:菱形的识别。因为新课程重视创设情境教学,考虑到菱形的识别定理的学习的需要,所以就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买菱形丝巾(她买的是菱形吗?)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而在探究菱形的识别定理时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获取认识,在应用中通过变式来落实巩固。(教师2)执教课程:正方形。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认识有点零乱,故借助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引入,让学生通过填写,自然形成对正方形的认识,很快而自然地得到正方形的定义、性质。而在处理如何得到正方形的识别方法时,考虑到书本只是一笔带过,只要学生认识到即可,所以就设计了一个动手操作题,让学生通过操作形成认识。(教师3)执教课程:菱形的性质。考虑到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能感受数学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所以设计了一些与菱形有关的图片引入,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的作用。对菱形定义的探究采用了摆火柴棒引入,自然贴切,而对于菱形的性质探究,则采用了一个开放题让学生探究,同时为了兼顾优生培养,设计了一个探究实践题。

(二)分析诊断交流体会

每位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写出观察报告并交流体会,结合课堂教学情况从四个方面进行交流探讨:

(1)数学课堂提问的观察与诊断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对话教学技能,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生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也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纵观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虽然不乏包含各种新理念,但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通过对三节课的提问情况分析发现,三节课中教师的提问都不错,基本上问题都能 很好地推进教学进程。如课堂2中在学生给出了正方形的几种不同定义后,老师问:同学们认为把哪句话作为定义呢?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都可以吧?老师告诉大家:我们书本上矩形、菱形的定义都是在平行四边形基础上产生的,于是我们把“有一个角是直角、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称为正方形”作为定义,学生恍然大悟。

同时发现:我们教师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表现略有不够,较少有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学生;新教材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师在运用串联式提问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过程中,教学时间也悄悄地溜走了,造成教学任务有时不能很好完成。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探究讨论可采取“并联”方式,而不要用“串联”方式给出问题,同时题目多以题组形式给出,这样即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可提出一些什么问题?当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并有意识地选取不同做法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然后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可多问问学生,他们做得对不对,有没有其他想法?这样,学生的学习信息可以同时呈现出来,而且信息面比较广,同时也有意识而实在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与诊断

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课堂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确实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学生学习状态较好,积极性较高,发言也比较积极,愿意举手发言,有个别学生很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2)学生的整体反映较好,特别是从关系图中发现并给出正方形定义时,学生积极活跃,给出了几种不同定义,流畅自然,水到渠成。(课堂3)教师的课堂设计步步紧扣,题组训练由易到难,所以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状态都很投入,探究、开放、题组都给了学生空间,学习状态积极投入。

(3)学生参与成效的观察与诊断

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三节课的设计都非常不错,学生基本都能积极参与,成效较好。但记录中也有发现个别学生不参与课堂教学,自己顾自己,不看黑板,上课老师可针对记载情况,多关注这些学生,从而使教学更为有效。

那么我们的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及成效呢? ①创设良好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长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听说西方的孩子如果出现“35+34=68”这类错误,教师的评价是“很好,与正确答案很接近。”教师的这种宽容、激励,有利于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个性健康是建立在有安全感的心理背景下的。从三节课来分析,教师注意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 供具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学生有不同见解时,也给予了赞赏和激励,大部分学生在老师的赞赏和激励下,表现得自信且思维活跃。但也有个别学生脱离课堂,我们认为我们也要给予这个别生特别的帮助和辅导,帮助他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我们才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三堂课,三名执教老师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和结论等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如其中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让学生在折纸的操作中获得菱形、正方形的识别方法,重视概念抽象的过程,性质形成的过程,结论应用的过程等等,不但让学生知其然更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我们教学中,教师要舍得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交流的机会,多一点体验,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学生也会更喜欢我们的数学课堂,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4)教师移动位置的观察与诊断

教师的移动位置分析:通过记录发现,课堂1和课堂2中老师在讲台前走动多,到学生中去的时候较少,课堂3中老师到学生中走动和指导略多。我们发现教师的走动可能与学生动手操练的时间有关,相对而言,学生练习时间多些,教师到学生中间去的次数也会多些,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多考虑给学生相对足够的练习时间。

三、我们的反思与提高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呢?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关心以下问题:

(1)行为的参与度:一种是积极观察、思考、认真讨论,亲自实验操作,写写、画画、算算等;另一种是旁观,不积极讨论。

(2)情感的参与度:一种是兴趣浓厚,态度认真,有了一些收获流露出成功的愉悦; 另一种是表情淡漠,有厌倦情绪、依赖他人。

(3)认知的参与度:一种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或寻求规律从特殊事例到类似问题;另一种是机械仿效,条件不清,不善于由此及彼。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传递这条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交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知过程的情感化。第二: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积极情绪体验相结合,注重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三: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第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是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大纲和教材,也不只是原原本本地按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达进行反思,对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在数学活动中,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课堂观察研究的深入开展,有助于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我们教师对活生生的课堂进行观察、分析、反思和改进,从而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成为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创造性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5

2.1 心肺听诊电子模拟人

心肺听诊电子模拟人,为上半身直立仿真人体模型。学生在进行心脏、肺脏听诊学习时,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将相关的心脏、肺脏解剖、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学生可在模拟人身上听到正常心音、心音分裂、杂音及各种心律失常、正常及异常呼吸音、罗音、胸膜摩擦音等。

借助心肺听诊电子模拟人的学习,使学生对心音、杂音、呼吸音产生的机理及听诊特点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显著提高课堂中的教学效果。

2.2 腹部触诊电子模拟人

腹部触诊电子模拟人教学系统,为大半身仰卧仿真人体。电子模拟人教学系统不仅帮助学生复习肝、脾、胆囊解剖、病理、超声图、X线片等知识,还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肝、脾、胆囊的触诊原理、触诊技能的关键点及常见错误手法。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可掌握肝、脾肿大、Murphy征的检查手法及腹部常见疾病的压痛、反跳痛等阳性体征。这些异常体征在传统的诊断学教学中是很难全部见到。

2.3 心电图教学

鸭霍乱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篇6

鸭霍乱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症.传染性强,鸡、鸭、鹅等家禽和所有鸟类都可感染,各种年龄的家禽都有易感性,刚达到性成熟的`年轻高产母禽特别易感.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多发于春、秋季节,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常给养禽生产造成重大损失.4月初在湖北荆州发生了一起慢性鸭霍乱,虽然鸭的死亡数量并不大,但是养鸭户的损失也很惨重.

作 者:韩有元  作者单位:荆州职业技术学院,434020 刊 名: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年,卷(期):2009 “”(2) 分类号:S8 关键词: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7

1 留学生教学特点与难点

我校留学生主要来自巴基斯坦, 英语为巴基斯坦第二官方语言, 所以留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很强, 但英语口语带有明显地方口音, 而我校教师英语口语水平有限, 使得语言沟通障碍较明显。此外, 留学生大学前多是接受西方教育模式, 其思维活跃, 课堂上随时提问, 且问题涉及面广。这就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英语听力水平和较强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以便师生在课堂内外进行交流和沟通, 还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 对留学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更多了解。

2 产前超声诊断学教学特点及其在留学生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1 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基础

超声显像法以显示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切面成像为基础, 通过对组织、器官进行实时、连续动态观察, 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1]。所以, 超声成像以组织器官的解剖形态为基础。而胎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有生命的独立个体, 其各个器官、系统发育时期不一, 因而在不同孕周, 其超声图像及生长指标不同。在不同发育阶段, 受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 胎儿各器官、系统均可能发生畸形, 且胎儿畸形的发生往往是多器官系统的。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组织胚胎学讲解, 使留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正常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并对畸形胎儿作出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如妊娠18周后胎儿肾脏可清晰显示, 若羊水过少, 胎儿膀胱和肾脏未见显示, 则应高度怀疑胎儿肾缺如。

2.2 与病理和临床相结合

超声波信号的改变、不同回声的形成都反映了组织器官的病理、生理变化, 因此, 必须让留学生扎实掌握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学特点和疾病病理变化。同时, 要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对病变部位进行重点观察, 最后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产前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其他基础及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 留学生要学好该课程必须以这些知识为基础, 并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这是因为超声影像学图像有的是平面的, 有的是重叠的, 如果没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 很难理解正常及病理状态下的结构。

3 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并注重教学实效性

3.1 课前精心备课

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2]。教师在课前应了解留学生特点, 熟悉留学生所在国家的产前超声诊断情况, 明确教学大纲, 认真钻研教材, 熟悉教学重点、难点, 查阅相关英文文献, 写出完整的英文教案, 对同一个问题尽量准备不同的英文表达阐述。讲课过程中尽量用简短的句型和熟悉的词汇, 必要时可借助手势和表情表达, 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

3.2 以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手段

超声诊断学教学离不开各种直观图片, 而多媒体课件则能将单调、乏味的知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增强教学效果。尤其是三维超声的应用, 使枯燥、乏味的医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填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生动的表达方式, 克服了语言表达的困难, 增进了教师和留学生之间的交流。如讲解中、晚期妊娠胎儿超声表现时,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直观观察胎儿在宫内躯干及肢体活动情况、心脏跳动、张嘴吞咽等;三维超声是立体图像, 三维重建技术使得观察胎儿就像看照片一样[3]。因此,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加强形象化教学, 提高学生形象记忆和立体空间思维能力。总之,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师易讲, 学生易掌握,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3.3 重视见习课教学

见习课要有完整的见习计划和安排。每次见习课前, 教师要先熟悉见习内容, 提前准备好见习所需资料、设备, 与患者沟通好并征得其同意。此外, 提前告知留学生见习内容, 让他们积极准备, 认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以增强其在见习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见习课是留学生实际体会、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通过实际检查操作、仪器条件的选择、被检查者的体位、探头放置部位、扫查方法和切面, 让留学生了解超声检查全过程, 加强空间想象能力, 调动学生联想思维。并及时解答留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疑问, 与留学生相互交流探讨, 增强教学效果。安排典型病例的实时检查示范, 加深留学生印象, 使其牢固掌握知识, 为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总之,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产前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客观性很强的学科, 且各种新技术日趋成熟, 产前超声诊断学教学必然面临新的挑战, 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以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关键词:留学生,产前超声诊断学,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谢君, 张慷.超声诊断教学经验的探索与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 (4) :510~512.

[2]张莉, 张雷, 杨毅梅.医学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全英文教学体会[J].2010 (3) :656~657.

《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学习体会 篇8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教学中老师不能为概念而概念,让合作学习走过场。实际工作中有的老师见有人在公开课上使用合作学习的手段,受到有关人员的肯定时,自己也就不假思索地照搬过来,因此就形成了不管课堂实际需要不需要,一古脑儿搬进来,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完全流于形式。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对此置之不理,有的学生仍然做自己的事,有的几个人在一起随便说两句就算大功告成,还有的学生虽然几个人在一起,但说的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教师对这些事也是听之任之……当老师叫合作学习小组代表发言时往往都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一个人来代替小组,小组的其他组员对此无动于衷。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则是熟视无睹,心中想的反正我使用了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至于效果如何那我就不管了。如有一堂课,课堂上教师叫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在一起看年历探讨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其中一个小组中有一个学生比较能干,虽然小组已分了工,但在整个过程中基本上是那一个同学完成的,其他同学只是作为一个陪衬。试问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什么用,简直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安排不合理。

合作学习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的,而是要讲究一定的契机,教师在上课时不能随心所欲地安排合作学习。所谓的内容不够,合作学习来凑是万万不可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看见教师动不动就让学生合作学习,只要遇到问题都离不开合作学习,把合作学习当作灵丹妙药,包治学习上的百病: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有的老师也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刚一上课教师就叫合作学习;大部分学生都已明白的问题还是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对这种形式已经产生厌烦的情况下老师仍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凡此种种,已经对合作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名副其实的,是在学生独自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学生发自內心,确实需要合作学习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采用。

三、合作学习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调控不好。

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学生有了问题老师可以甩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老师在课堂上好像是一个看客,遇到争执时不指导学生如何解决,结果学生的时间耽误了,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组员的搭配合理引起内讧(有的组全部都是学习较吃力的学生),人员的分工不合理(有的一人在组上大包大揽,让其他人没有事干),人数不合理(有的两三人,有的五六人);教师没有真正地参加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只是当了一个监工,甚至有个别老师在学生合作学习时自己在想与教学无关的事。

四、用合作学习取代学生的独立学习。

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十分热衷于合作学习。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都是学生在合作学习,很少看到有时间让学生独立学习,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我懒得动脑筋,反正我不思考也没有关系,我不思考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会帮我说出答案。常此下去,一个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不能得到培养。

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能呢 ?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因此它的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一)、合作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要将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人数等因素合理搭配组建合作小组。我们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策略,人数一般4——6人。分组中尽量不为“小权威”“合作滞后者”的产生创造条件。

(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小组合作技能水平低往往导致小组交往水平低: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个人主义泛滥;需要协作时“各自为政”,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小组合作技能包括倾听、协作、交往、整合等技能。教师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三)、合作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确定什么样的合作任务至关重要,恰当的合作任务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合作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任务中;牵强的合作任务更多地是为合作而合作,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合作效果,而且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厌倦和反感。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首先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生活价值,活动形式可以生活化,从而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合作中感悟数学的运用性。同时也是保证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的关键之一。

一位教师在执教五年级数学《数据的搜集与整理》中,大胆地让学生提出合作的任务取得了很好地效果。首先这位老师先让学生各自看录像统计进校门的男女学生人数,结果学生统计的结果五花八门。面对这个困难,老师问学生用什么办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统计效果?有学生说多看几次,老师说统计录像可以,但是如果我们统计生活中的事物往往就不能重复,那还有什么更好地办法呢?这时许多学生说用分工合作的办法,小组内一个人数男生,一个人数女生,一个人记录,这样就不容易出错了。结果,在此基础上大部分合作小组的统计结果几乎没有什么误差了。在该例子中,老师并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分小组统计,而是让学生在发生困难时自己提出合作任务,结果大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配合默契,产生了很好地合作效果。

上一篇:给外地亲人的一封信400字作文下一篇:开工前应准备资料及资料移交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