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的维度

2024-09-26

课堂观察的维度(精选12篇)

课堂观察的维度 篇1

课堂观察一直作为课堂教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任何形式和任何对象的教学, 它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观察, 顾名思义, 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学生和教师是课堂活动中两个重要的参与者, 学生学习结合教师教学, 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课堂文化。不同的教师, 不同的学习群体, 共创的课堂文化必不相同。成功的教学课堂需要创设一种包含学生思考、学习民主、教学创新、互动关爱、独具特制的课堂文化因此, 课堂文化具有整体性, 关注的是整个课堂怎么样的问题, 是课堂中各要素多重对话、互相交织、彼此渗透形成的一个场域。

课堂文化是通过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 创建、激发富有生命的、有效的课堂, 从而形成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 并带有一定的情境性, 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氛围, 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 体现对人的关怀与重视, 建立在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之上。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放松地得到发展。课堂文化要充分体现个性、人道主义精神, 从而形成内在的素质聚合力, 促进人格的形成。课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良好的课堂文化具有较强的聚合力。

二、课堂文化观察记录报告

1.观察背景

课程类型:中级汉语听说

教材与课程题目:中级汉语听说《发展汉语》第十四课在家学习行不行

班级:A2班

班级人数:26人

2.课堂文化观察视角

视角一:思考

根据班中同学在课堂中的表现, 可以发现班中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图标说明:“★”代表班级中的学优生;“▲”代表班中学困生;数字表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

课堂思考主体应是学生, 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 学生能掌握新词的词义和用法, 并能根据本课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书上的听力练习。通过观察, 班中16位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有5位同学完成任务稍显困难, 4位学生基本不能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方式:本课教师主要采用交际训练、话题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教师针对听力内容提出相关话题, 吸引学生思考, 相互进行探讨, 提问中师班对话和师生对话居多。学生讨论时间共30分钟, 占总时长的33.33%。

学生思考习惯: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思考, 并积极回答, 并对教学难点重点做好笔记。

视角二:民主

教学民主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着力创设师生双向互动, 并在心理自由与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发展思维能力的教与学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质疑能力, 有助于形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平等、民主及合作的意识。

通过观察, 教学民主性原则在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

课堂话语: 教师对于学生给出的不同意见采用讨论的方式, 给出解答。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本班学生共26人, 有22人参加了课堂提问, 占84.62%。学生参加课堂情况良好, 每位学生叫答机会基本均等。师生关系融洽, 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观察中“满堂灌”的现象较少, 体现了学生汲取知识的民主。教师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体现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民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效益, 体现课堂教学方法选择的民主性。

视角三:创新

教师结合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置问题, 以课后的作业:访谈你的中国朋友为新课导入, 课堂氛围较活泼。

在课堂学生的座位安排上教师没有做过多要求, 学生基本是任意坐。

教室的布置是教师和学生精心设计的成果, 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室装饰中融入较多中国元素, 有剪纸、京剧人物、中国结、中国书法、中国画、红灯笼、红鞭炮。教室的后墙上面挂有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韩国、塔吉克斯坦5国的国旗, 展现了各国学生友好相处的情景。

教室中张贴了考勤表, 记录了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

视角四:关爱

开始上课时, 教师热情地与学生问候, 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拉近了师生关系。教师面向全体教学, 针对不同年龄、国别的学生, 设置不同的问题,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教师注意关注学生, 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睡觉等现象时, 教师及时对其进行引导教育。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 让学困生尽可能地回答出简单的问题, 如朗读生词等。

班级中置有加湿器、衣架、热水壶、水杯、书柜、绿色植物, 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学习环境。

计见下表:课下对班中大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 访谈内容及数据统走走摇摇廊摇摇廊

从表中可以看出, 大部分学生选择B, 即大部分听懂课上老师的讲解、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 而全部听懂、听懂话约一半和听懂小部分了都占有小部分比例, 全部听懂的学生主要是班上的学优生, 在调查中很少一部分学生不能在课上听懂, 这部分学生主要是班中的学困生。

在课堂观察中教师的目光大部分注视全班学生,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会特别关注回答问题的学生, 很少存在没有目的性的关注和走神等。

视角五:特质

本堂课的整个教学环节可大致分为组织教学、检查作业、新课导入、新课教学、练习巩固与讨论、布置作业等六大环节, 每个环节衔接紧密, 循序渐进。课文中出现了一些较难的生词, 教师做了讲解, 并结合听力内容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本课授课教师教态和蔼、语气亲切、语言清晰、语例真实肢体语言自然, 整堂课处在一种整体轻松、适度紧张的状态大部分学生可以跟随老师较好地学习。

三、本课课堂文化观察分析

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对学生课后进行访谈, 小组成员发现, 大部分学生认同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难度适合本班学生,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现民主关爱等课堂文化特点。被观察课堂的26名学生中, 学优生有4~5名, 学困生有4~5名,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学优生和学困生差距太大, 这势必会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 也给学困生增加心理负担, 希望这点问题能够引起老师的重视, 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观察中, 学生有时能积极参与到思考学习中, 有时却思想不能集中, 这一点更要求教师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学中, 教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师生民主意识有待增强, 应尽量创建师生合作的学习环境。因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 影响教学民主的拓展空间, 统一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 有些限制了学生的多样性, 影响了教学民主的进程。希望教师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摘要:本文从课堂文化的观察维度出发, 以中亚留学生的两堂口语课为观察对象, 结合崔云漷等人的课堂观察理念, 使用课堂观察工具对中亚留学生汉语课进行观察记录, 并结合课堂文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堂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参考文献

[1]付黎黎.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有“质”有“量”的课堂观察[J].当代教育科学, 2009:10.

[2]沈毅, 崔云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0, 第一版.

[3]崔允漷, 沈毅.课堂观察20问答.当代教育科学, 2007:24.

把握观察课堂的四个维度 篇2

关键词:观察课堂;高中化学;四个维度

所谓课堂观察是指教师偶然或有计划地觉察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课堂表现过程,是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也是确保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就从这四个维度入手,对如何构建出高效的化学课堂进行论述,以期能够让学生在较为完善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观察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应该观察学生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思考学生是否有效地学习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观察学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构建课改下高效化学课堂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观察学生的重要性,从多角度入手,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教学“浓硫酸的性质”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选择了小组自主实验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观察学生的哪些行为呢?首先,观察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简单地说就是观察学生是否在小组内有自己的角色,是否真正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之中。其次,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为本节课主要是用实验验证结论,所以,只有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出结论。再次,观察学生是否独立思考。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化学思维,更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最后,观察学生的学习结果。学生学习结果的判断一般是由学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来决定的,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总之,观察学生是真正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保障,也是确保课堂效率得以最大化实现的基础。

二、观察教师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那么,我们应该观察教师的哪些方面呢?首先,专业知识是否扎实,这直接展示了教师的驾驭能力,也是确保课堂高效实现的保障。其次,所设计的教学方案是否符合课改基本理念,是否能够最大化地展现学科的价值。最后,教师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学目标也从简单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

还以上文的“浓硫酸的性质”为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观察“小组自主”学习是否真正落到实处,是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再者,观察教学目标是否设计完善,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浓硫酸性质的同时,观察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同时,还要观察教师在遇到“偶然事件”后的反应以及应对策略等等。比如,有学生在实验时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等。这些都应该从观察教师中获得,这样才能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

三、观察课堂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我们需要观察的应该包括下列几方面,即:教师是否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材内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课堂上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为了达到目标怎样处理教材?设计了哪些教学环节?采用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怎样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这些都是在观察课堂中应该明确的问题,也是确保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的重要方面。

还以教学“浓硫酸的性质”为例,我们需要观察课堂中小组自主学习模式的价值是否最大化实现;学生在自主实验中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灵活应用浓硫酸的性质;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对比实验的应用价值以及化学素养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是观察课堂中需要进行的活动,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

四、观察课堂文化

所谓的课堂文化是指通过教师的魅力、教学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参与课堂活动中构建出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同时,也确保课堂在活跃和谐的环境中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在我看来,观察课堂文化可以侧重于观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生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自身的评价。众所周知,多样化的评价不仅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走进化学课堂,而且对良好课堂环境的构建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以“浓硫酸的性质”为例,在授课的时候,我们要对学生的自主实验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进而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课改以来我们要认识到观察课堂的重要性,从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来观察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因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以确保课堂效率最大化地实现。

参考文献:

课堂观察的维度 篇3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基础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可以理解为人类逻辑性训练的必要途径。数学运算是最基础又是应用最广的一种能力,数学运算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所以更应该重视数学运算的学习。关键词:数学;数学运算;计算技能;思维能力;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当中第一项要求就是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抓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学习质量标准研制等环节,充分完善课程标准,强化跨学段整体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的要求。按照高考新课改的要求,将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确定,当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6项。在这里浅谈一下课堂教学中数学运算的重要性。1.数学核心计算技能的培养

计算技能包括对数字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的计算求解等,重点是能否记住数学计算公式、计算法则,并能准确地运用公式和法则进行计算。数学计算公式、计算法则看似只是一些公式、解题方法,只要记住就可以,但是记住不是目的,要学会灵活运用解决难题才是学好数学公式的真正目的。高中的数学公式种类繁多:包括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A)^2] cos2a=(cosa)^2-(sina)^2=2(cosa)^2-1=1-2(sina)^2);半角公式;和差化积;某些数列前n项和等等,如果只是机械性的记忆,机械性的套用运算公式,对学生计算过程中不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其结果很容易造成学生运算能力不足,数学运算结果正确率低下。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快速解题技巧的书籍如数学运算秒杀技巧;数学运算秒杀八法等,家长为了提高孩子数学成绩,都会信奉这些所谓的秒杀,可是数学运算真的有秒杀吗?答案是“有”,但不是通过学习那些秒杀方法,秒杀方法只能作为借鉴,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体,真正的秒杀是通过无数次的计算、验算换来的,只有真正懂得数学公式的意义,灵活运用才可以秒杀。在学生数学过程中首先要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中心是准确理解有关知识,熟练有关运算的方法、步骤,应该本着“先慢后快”“先死后活”的原则。

如设双曲线y²/a²-x²/3=1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2。(1)求此双曲线的渐近线l1、l2的方程

(2)点A、B分别为l1、l2上的动点,且2|AB|=5|F1F2|,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

解:(1)c/a=2又b^2=3,c^2=a^2+b^2 解之得a^2=1,b^2=3,c=2, 双曲线的方程为y²-x²/3=1

所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为y±x/√3=0(2)|AB|=5c=10, 设A(s,s/√3),B(t,-t/√3)M(x,y)则2x=s+t„„„„(1)2y=(s-t)/√3„„„„(2)

(s-t)^2+(s+t)^2/3=100„„„„(3)将(1)、(2)代入(3),消去x、y得 12y^2+4x^2/3=100 即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x^2/75+y^2/(25/3)=1 由轨迹方程可知轨迹为以原点为中心,焦点在x轴上,长轴长为10√3,短轴长为30√3/3的椭圆。

有些学生在平常做题时会为了方便而简化掉其中的计算过程,加上学校更在乎最后结果,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导致运算结果错误率越来越高。在平时的学习与练习中药强化运算过程,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做到先繁后简,保障运算过程的数、式、方程、不等式等结果准确。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数学运算的逻辑思维方面包括:使用的公式、法则是否合理;运算方法运算过程是否简洁;能否对自己的运算结果、运算过程进行检查与验算等。数学运算中要重视逻辑思维的学习与培养,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本身的性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和概念.随着年级的升高,具体形象的成分逐渐减少,抽象成分不断增加。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理性材料日益积累,构成思维的素材,成为构建相应的数学认识模式的知识基础。作为老师在出题是要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角度出题,选择恰当的例题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教学工具。例题的选择要符合实际如: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共同使用一条宽带上网,他们平均分摊上个月使用的宽带上网费,并约定届时按个人实际使用流量进行计算。根据流量查询结果,甲、乙、丙分别比丁多用了3G,7G,14G的网络流量。最后结算时,乙将超平均流量的使用费0.7元付给丁,那么丙应该付给丁多少钱?

解析:设丁使用用量为X,则甲乙丙的用 量分别是X+3,X+7,X+14,则四人平均用量为(X+X+3+X+7+X+14)÷4=X+6.乙超过平均用量1G,支付0.7元给乙,可知1G对应的流量费用是0.7元,丁比平均用量少6G,应得6×0.7=4.2元。由于甲也比平均用量少,顾丙应付给丁4.2-0.7=3.5元。

这种例题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激发学生数学热情。作为施教者还要多方位的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要加强训练,在不断训练中发现学生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系统练习。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由表及里的抓住问题关键,真正解决数学难题。结束语:

课堂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篇4

要使课堂观察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特别是在推行新课程的今天,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和规律,我认为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课堂观察必须具备主题意识。作为整体而言,每次课堂观察教研组可以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将观察范围和观察面缩小,有利于把问题研究深刻透彻;作为个体而言,教师甚至可以长期的就某一主题开展课堂观察活动,这时,这个“主题”其实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

二是必须具备细节意识,量表制作是关键。没有细节的捕捉就没有课堂观察,捕捉有研究价值的关键细节,是个体观察的关键工作,事关关键细节的描述却必须十分精细。只有抓住细节,数据准确,才具有说服力和针对性。

课堂观察的心得体会 篇5

通过赵主任的讲解,我收获很多。我知道了在听课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三个转到:第一要从关注环节转到关注细节;第二从关注他人转到关注自身,平时养成及时反思的自觉性;第三从关注现象转到追寻的意义。赵主任说了课堂教学语文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听、说、读、写和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三个原则(整体—部分—整体);四个关注点(兴趣、方法、能力、习惯);五项技能(感受、理解、品味、积累和运用)。在这些地方我感触最深的是从关注他人转到关注自己,从上学期开始我们联校一直在搞名师带徒活动,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员,通过几次活动,我发现我们这些人在活动中成长很快,不再是光关注讲课教师的活动,而是从讲课老师讲完后谈他的教学到自己如何处理课堂,这应该就是从关注他人到自己吧!这对于我们的成长应该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感觉自己应该是在提升,活动的开展真的在成就我们。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赵主任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敢于直面不合理的地方,勇于创新。的确我们平常都太受专家讲课设计的思维框框,有时是刻意的模仿,有点东施效颦的现象,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所突破,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要像赵主任所说的敢于大胆的整合教材,敢于取舍教材内容,而不要迷恋教材。不要流于形式,不要整些没用的,要实打实的干。让学生多读书、少做题,读整本的书。让学生知道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把书读好。对于学困生赵主任也给我们指点了一个例子,建议降低难度,先抓基本的字词,阶梯式的教授,让每个孩子都有所学。

谈数学课堂教学的“五个维度” 篇6

一、参与度

为了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 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 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主动”中发展, 在“合作”中增知, 在“探究”中创新.课堂教学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做到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 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 思路让学习自主探究, 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主发展”.

二、亲和度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为人师者应该具备高雅睿智的气质, 给人一种亲和的感觉, 使学生愿意向老师学习, 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老师, 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因而,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善于表现自己的情感, 以吸引学生、感动学生.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 幽默风趣, 感情真挚, 条理性强;行为上, 要举止庄重, 表情丰富, 富有感染力;妆扮上, 要大方得体, 恰如其分.试想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精神焕发、热情洋溢、笑容可掬, 那么定能感染每一名学生, 让他们不仅积极主动地参与, 生动活泼地学习, 而且和教师配合默契, 达到“共鸣”之效.

三、自由度

课堂上不难发现, 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是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成正比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由度越高, 教师施教的艺术性、启发性、反馈性就越高.因此, 数学课堂上应多一些幽默风趣, 少一些死气沉沉;多一些热情鼓励, 少一些大声训斥;应创造一种民主、热情、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善于动脑, 乐于探究, 把难点搞清, 把重点消化, 把技能技巧掌握, 从而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展示自我, 发展自我.当然, 这种自由度不是绝对的, 一旦学生自由放松过度, 没有了科学的组织性, 则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懈, 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适时应变, 采用灵活的策略, 调控好课堂的进程, 使教学能有效地开展.

四、练习度

所谓练习度, 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做题的量, 而是课堂上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一节好课, 不仅在于它有条不紊、流畅顺达, 还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通过科学的练习, 让学生有一个过硬的基本功;通过科学的练习, 让学生具有灵活使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的练习,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形成一种基本技能;通过科学的练习, 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 求同思维, 反向思维, 相似思维, 分合思维, 多维思维”等科学的思维方法, 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五、拓展度

这里的拓展包括两层意思:第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跳出学科本位的视角, 主动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化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实践数学, 促进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第二, 学生的数学教材是单一的, 而今后运用的层次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认识方式和思维策略, 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拓展潜能,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名学生的数学需要,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使所有学生获得共同的数学教育的同时, 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甚至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 为有特殊数学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拓展机会.

初中化学有效课堂的三个维度探究 篇7

一、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有效课堂的出发点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么,在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过程中,学生学得怎么样就是核心标准。在这个维度中,首先要考虑学生课前准备的状况如何,是否按照教师的预定要求完成了预习,从数量上看有多少学生达到了预习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层次目标。其次,要看课堂中学生的倾听效果。教师在课堂中实施引导,学生首先是以倾听的方式来获取信息,那么,学生倾听的时间、倾听的方式、倾听后的行为如何,这些都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不可或缺的因素。第三,课堂是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合作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是如何参与的,探究的结果如何,自主性如何等则是衡量合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最后,课堂教学后学生的目标达成度如何,这是衡量学生学习的核心要素,同时,学生在学习后有何发现和创新也是关键。

以“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实践为例,如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达成度为衡量标准,那么,该课时涉及碳的可燃性(碳和氧气的反应,即充分燃烧:C+O2点燃CO2;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以及还原性(碳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与水发生反应)这两个基本知识点,课后就需针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测试和评价,从而对整个课堂进行评价。当然,这只是学生学习维度中的一个评价环节,从这个环节中也可以初步看出一节课的有效度。

二、以教师的教学作为有效课堂的基本保障

如果课堂中失去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无论学生合作的效果如何好,课堂的效率也是无法得到提高的,毕竟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等方面还没有完全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以课堂环节的组织、知识的呈现方式、互动方式、引导方式等来研究课堂中教师的行为,通过对教师行为的研究来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效率,保证课堂的有效性。

首先从流程上看,教师是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了预习;在课前检测中是否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了反馈和评价;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创设的情境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好地引入了新课;在组织探究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否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学生合作中的引导是否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教师的点拨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结是否富有逻辑性;课堂练习是否和学生的层次相符合;课后练习是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这些因素都是对教师课堂行为评价的关键因素。以提问为例,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课前自制三杯红糖水,课堂中通过问题“观察三杯红糖水后有哪些猜测,如何验证糖水颜色越深浓度越大的猜想”来引出质量分数的概念,也由此而引入探究实验。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溶液的组成,通过对比来深化对质量分数的理解。

三、以课堂的性质作为有效课堂实施的核心

在一节课中,要考虑目标如何呈现,目标预设的依据是什么,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有新的目标生成,教师在处理新目标时是如何进行的。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如何预设目标和落实目标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有效性。而要将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内容就成为目标的载体,那么,在处理内容时就要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程度之间的差异,从而制定教学策略。从实施方面来看,教师在情境中如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构建探究环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训练则是重点。在评价上,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什么,评价中收到和反馈的信息包括哪些,如何利用评价信息来实施引导则是核心内容。以课堂环节的实施为例,以“几种常见的酸”的教学为例,教师先通过魔术“白变黑”(将盐酸滴在一张白纸上)来引入对盐酸物理性质的探究,通过观察、示范、实验操作来总结物理性质。在对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时,先引导学生进行盐酸与锌粒、铁丝反应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反应方程式,讨论实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以Mg、Al与盐酸的反应进行当堂练习,接着过渡到盐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的探究中。从整个流程看,教师以情境来引入盐酸物理性质的探究,以实验引导学生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当堂检测进行巩固然后过渡到新知探究中,结构严谨,目标落实到位,保证了课堂的有效进行。

课堂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借助教材引导学生学习的简单过程,然而其中所蕴含的影响因素是较为复杂的。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因素,以此作为出发点来调整教学行为,这样才能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教师课堂观察的认识和思考 篇8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除了自身通过教学反思自觉地改进教学行为外,还要通过同伴之间的听、评课活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怎样是使听、评课活动更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有根本性变革,进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我校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把课堂观察作为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的有效抓手,将观察量表作为从不同的维度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的测具。

一、关于课堂观察活动的意义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促进教师教方式的转变,谋求学生课堂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专业教学研究活动。作为一种专业教学研究活动,与平时的听、评课相比,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确定的观察行为、科学的观察方法、具体的观察点、不同维度人观察量表。课堂观察活动对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各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课堂观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堂观察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首先,课堂观察常常被用于教师培训,尤其是新任教师或者实习教师的培训,职前的教师培训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教学,不断改进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专业化是教师一生职业生涯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师的在职培训同样也少不了课堂观察,通过观察,随时纠正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创造一个更有活力的环境。教师培训是从教育学角度运用课堂观察方法的。其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大特点,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即研究者的起点就是课堂观察。正是通过教师对自己的和同事的课堂的观察,增进了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促进其系统地、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发展其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并通过观察研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校得到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职业成为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如果在一个学校里,课堂观察在教师之间形成风气,它就象一个中枢活动,连接了个别教师,促进教师成对或成组地协作,使教师成为一个整体,使学校更有活力。教师从事课堂观察有其他研究者所没有的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课堂或学生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可以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追溯式的记录;另外,教师与其他教师一起合作观察,即相互对彼此的课堂进行观察,事后共同讨论分析,共同改进教学。由此可见,课堂观察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2、课堂观察是评价学生的重要工具。课堂观察是除了测验以外的一种教育心理测量评价的工具。用测验方法评价学生方便易操作,同时可评价许多学生,也具有可比性。但是它评价的是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过程。而课堂观察课堂关注的则主要是学生学习的过程。首先,通过课堂观察可以收集到很多信息。课堂观察可以收集到学生的如下信息:不同情况下学生错误和成功的模式、学生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分别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情况之下出现成功和和学习困难的、学生行为发生时具有怎样的一致性、学生在吸收和表达新知识时的能力如何、学生的情感反应如何与应对策略如何等。把握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教师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根据这些信息,教师可以制定相应的计划来帮助学生,体现课堂观察的真正价值——“教师的观察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通过精心设计的干涉让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有一种叫影像研究的方法,它就是教师运用课堂观察发现学生的共同点和个别差异。它的作用在于确定学习者的特点,发现出现的学习问题,评价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评价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评价学生学习教材的方法。课堂观察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

3、课堂观察能为教学决策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在用于课堂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课堂观察还能为教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科学的教学决策应当基于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某项教学措施是否可行,某种教育方法是否应当加以推广,或课程开发有无成效等问题无一不需要通过教育科研加以解决,而在研究过程中需要课堂观察为其收集最及时、可靠而直接的反馈信息,检查某项教育决策,措施和改革在课堂实践中体现的效果,以便随时修正教学决策研究的方向,使教学决策更为科学,而教育决策是否真正科学也同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提供的客观依据来进行评价。为了确保课程改革按照预想的方向进行,在新课程的执行阶段,需要了解教师是否在做课程开发者打算做的事情以及教师是否在做他自己打算做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观察的目的在于查看目的、策略和行动之间是否配合得当。同时,由观察而获得的反馈信息也应当被教师用作理智地反思和改进实践的依据,而不应让他感觉到是来自校方的压制,这样课程开发的过程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观察关注于课程的有效性,查看教师是否达到了课程开发者和他们自己的意图,还要查看学生实际获得的发展,包括知识、态度、学习策略等等。所以,在一种新课程的改革中,改革的执行和评价阶段都需要运用精心设计的课堂观察来收集反馈信息,以确保改革的有效性。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了解教与学行为的基本途径。课堂观察在国内外越来越受重视,把课堂观察的能力与技巧视为教师必备的一种重要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在学校实践中,有相当多的教师在进入教学现场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课堂观察能力,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挫伤教学积极性,影响个人工作成就。因此,应对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与技巧进行积极的倡导与探讨,以便改进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础。

二、课堂观察活动的一般过程

课堂观察活动的过程分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个阶段。

1、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是在上课之前,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集中在一起进行有效的商讨,确定课堂观察的目的、维度、量表的内容和观察的技术等。课前会议作为课堂观察的程序之一,其目的与作用是:(1)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2)让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课情有所了解,以便确定观察点;(3)观察者明确观察的维度并掌握观察的方法及观察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

2、课中观察

课中观察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共同进入研究情境。被观察者按照教学预设实施教学活动,观察者依据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观察量表从不同的维度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记录。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记录观察到的典型行为,做好课堂实录并记下自己的思考。课中观察是整个观察系统的主体部分,所采集的信息资料是课后会议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

3、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是在课中观察之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提出改进建议。课后会议的主要议程一般为:(1)观察者分析汇报观察结果;(2)被观察者进行自我反思;(3)形成几点结论和具体的改进建议。

质量管理的三个维度 篇9

态度维度的代表是美国ITT公司的P.B.克劳斯比,他提出了第一次把工作做对是最经济的。他要求质量的唯一业绩标准是零缺陷,同时他认为达成这个目标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态度。高层领导必须保证给予优秀员工奖励,企业的管理者也必须确保有零缺陷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的精神。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有零缺陷的态度,都想一次都把工作做对,那么我们的质量管理无疑有了最优的管理环境。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好的制度,例如我们没有好的供应链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那么就算我们的态度再认真,我们可能只能达到事倍功半。

制度维度的代表是美国的戴明,从他提出的管理者必须关注的14点中可以看出,他强调了:企业的管理应当以一个良好的系统为基础,要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系统来实现质量、生产率的改进和成本的降低,

一个好的物料管理系统,能够最大的保证我们的物料做到先进先出;一个好的生产线品质管理体统能够让我们生产线的缺陷降到最低。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一家能够生产最好的汽车大型塑料件的厂商却可能做不好一件小小的塑料扣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塑料扣子的技术。

技术维度的代表最早是美国统计学家休哈特,他成功地将统计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的新领域,除了统计技术,还有许多方法可以管理和提升我们的质量,例如:质量功能展开(QFD)、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另外还有产品技术可以管理和提升我们的产品质量,例如:面向可靠性和维修性的设计、面向环境的设计等。

如果我们有很高的产品技术,那么在理论上我们产品的可靠性也会越高,我们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就很低;相反如果我们没有好的产品的技术,那么单单依靠我们的态度和制度能够做好产品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可是从实际上去分析,再好的产品技术,如果我们的态度不够好,我们又没有什么好的制度,哪么产品品质的可靠性在什么地方么?

当我们作为企业的质量管理策划者,则就需要仔细衡量质量管理的这三个维度。我们可以根据我们企业的特点、产品类别的不同、我们客户的要求等方面合理去平衡这三个维度在我们质量管理部门甚至于企业内部中的配置。

课堂观察的维度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人文精神;教育策略

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语文学科较之其它自然学科最为显著的区别,而小学学生所处的成长阶段更是充分学习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格外注重人文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人格的升华,使其在耳濡目染中体会语文辞藻中蕴含的品质与精神。

一、人文维度下的古诗文教学

在浩然长存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古诗文就是对这些精彩华篇的最为有效的传承。无数的精神风貌、人文习惯埋藏在有限的诗文当中,构成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向学生传递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文观念和诗书礼仪。

1.诗意盎然

人文维度下的古诗文教学,首先要引起学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古诗的不同特点,选用灵活有趣的导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草》这首古诗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资料,让学生从青葱幽绿的画面中感受到美好的春意和生机勃勃的状态;然后教师再引入另外一段影像资料——隆冬暮霭里一片昏昏沉沉,仿佛荒野和大雪已经将所有的绿色毁灭,没有一丝生机。通过这种对比告诉学生荣枯变化是大自然的常态,让学生在朗读“一岁一枯荣”时,感受到自然的变迁。但是这首古诗的精华之处在于无论气候如何变迁、自然环境如何恶劣,也无法阻止生命的盎然向上,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学生学习这两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方才播放的视频,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进取向上、蓬勃盎然的精神。

2.诗歌如画

宋代苏东坡评价唐代大诗人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王维诗歌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华古诗文的总体特色。尤其是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择的古诗,有的是一幅悠然宁静的山水田园画作,有的是一派黯淡感伤的消极氛围,当学生朗读古诗时,往往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描绘的画面,或炊烟袅袅或烟雨潇潇。因年龄的限制,学生尚未真正踏入社会,因此心理上呈现出很多充满想象力、充满创意的因素,这些因素无不彰显着其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瑰丽生活的向往。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这种想象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着表演古诗、表达内心所想,让充满美和情感的画面,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二、人文维度下的美文鉴赏

1.芸芸众生

个体永远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际交往之间的科技感、距离感日益鲜明,因此我们呼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回归情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需要每个人传播真、善、美,传播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格外注重课程中蕴含各类情感元素和道德价值观的文章,通过加强相关教育,让优秀的道德品质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使其自小就能感受到人间的冷暖、生活的美好和善意的存在。

2.血浓于水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本中有专门的章节,罗列了有关亲情、友情的文章。这些文章讲述了学生的自我成长轨迹,以及在成长过程中身边所围绕的血浓于水的亲情和挥之不去的友情。个体存在于世上,都不是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中一路前行,而是需要亲情、友情的相知相伴,需要一切无形之中的关怀和帮助。生活需要体验,语文教学更需要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凡的文字中感受亲情的美好,感受互助的乐趣、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3.自然风华

很多学生出生在幸福的家庭环境中,在父母的宠爱中成长到今天,对自然、对环境乃至对成长生活所需要的粮食缺乏鲜明的观念和认知。但是对于他们而言,如何正确处理自我与自然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并不是人类生活的附庸,而有存在于世的独立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然,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人与自然相守相望的美好氛围。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感受到语文对学生自我成长的意义,就要不断创设多种教学情境,采取适于学生年龄特点、益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扮演、角色朗读等方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提升人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书丽.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J].金色年华(下),2012(3):262.

对生物课堂教学的多维度探索 篇11

人的经历对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历教育”是通过有计划的主体经济活动, 是现时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非常良好的探索。这使得学生在教育活动和实践中获得各种经历, 引导他们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追求成功、学会发展。而我们作为教师, 德育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驾驭者, 一定要完成好这一任务, 即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研究, 不断地提高, 做到教学与研究并重, 努力做研究型教师。

一、生物教学将经历教育的引入推广

经历教育, 其本质是实践育人, 核心是体验感悟, 关键是教师的科学引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生物教学有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我采取的教学方案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用每个人的切身经历引导学生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动地强化对传染病等知识点的掌握。本节的课程标准指出:“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 (1) ”。因此, 在教学设计中, 我预期本节课是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 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教师提供的各种图片及其他资料, 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珍爱生命和健康;关注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拒绝毒品, 关爱他人健康。

从本节的知识结构看, 这节课的内容较比适宜于学生做课外调查。如果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 能主动获得一些关于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这无疑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健康的意识。于是, 在上课的前几天, 按照教学设计, 事先布置了一项调查作业的内容, 不同以往之处就是请孩子和家人一起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在填写表格的时候注意思考这样的几个问题:

1. 上述疾病中那些是传染病, 哪些不是传染病?说明理由。

2. 除了表格中已有的传染病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传染病?

3. 你能够根据传染病的发病原因, 将它们分成几种类型吗?

通过课前调查和思考, 是学生对于传染病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课堂的气氛也异常的活跃, 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够列举一个比教材要求更详细的表格。结合学生的调查, 配合教师系统的分列形式讲解出来, 既强化了对教材内同的感性记忆, 又增加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取得了“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所达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生物教学是实践教育的最佳课堂

“听到的可能会忘记, 看到的可能记住, 亲身做的可能学会”。经历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活动的主角、成长的主人。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践, 把学习的压力化转化成为求知的动力, 以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新人。

同传统的的德育模式相比, 经历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实践, 淡化说教。在生物教学中, 我们总是争取一切机会, 让学生既动脑, 又动手, 既加强理性认识, 又加强动手能力, 充分利用“经历教育”的方法, 从提高学生素质入手, 彻底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

在生物教学中, 当讲到自然界生物圈是一个整体的循环的结构时, 涉及到水在自然界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我们就会结合节约用水, 建设美好家园的主题, 把我市节约用水的重大意义向学生提出来, 并结合学生家庭的不同特点, 利用课本知识, 向学生介绍我市的地理概况, 以及由于人口的加以及对水资源的无限量开采, 我市的水资源出现了供需之间的不平衡的问题, 从不同程度上成为了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通过理论和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例证, 加强全体学生对“水是可循环再利用的资源, 但水资源的短缺又是新世纪摆在人类面前的重大问题”的认识。教育学生通过学习、自身的经历, 做到自觉节约用水, 自觉保护水资源。这样一来, 客服了以往老师照本宣科, 学生机械记忆的传统教学方法, 从具体的实践过程看, 教学效果十分显见的。

三、生物教学对教育工作者的新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 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会越来越高。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转型, 用崭新的视角去审视课堂, 未来人才的培养, 需要我用全新的理念去改造课堂。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方法带进课堂, 改造它、更新它, 让学生们接受它, 喜欢它。要更好地利用课堂这个教育的主阵地, 做一个闻道有先、授业有道、解惑有法的研究型教师, 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 变“教师的课堂”为“学生的课堂”, 变“书本的课堂”为“生活的课堂”。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思考, 如何让我的课堂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满意、自己愉悦的课堂, 并为之不断探索。例如, 开花和结果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自然现象, 但是, 在开花之后, 花的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花谢了之后果实是怎样结出来的……就是学生所不熟悉的问题了。就需要我们教师动脑筋、想办法, 设计出吸引学生的问题, 再结合一些视频、动画,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探索、去钻研, 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 学生既在课堂中学到了知识, 也在课堂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们学校将其归纳为四步教学法, 即导、动、总、落。

教学实践很大程度上为教师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学理论知识从根本上说“生”于教学实践, “长”于教学实践, 需要实践来检验, 而教师是教学实践的直接设计者, 执行者, 可利用自己“讲台之主”的权力, 充分来认识、发展和检验教育教学理论。另一方面, 教学研究促进了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获得了第一手材料, 把它总结出来, 做以记载;再将这种认识付诸实践, 用实践来检验,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使这种认识得以升华, 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将这种升华了的理性认识, 应用于教学实践, 从而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时代在发展, 我们教给学生的, 除了理论和知识外, 还要从实践出发, 从经历启示, 培养学生有兴趣, 有能力, 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正确的思维方式, 作为生物学科的教师任重道远,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 不断探索, 将经历教育合理地运用到生物教学中, 一定会日新月异, 取得突破性发展的。

注释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 篇12

我们学校从这个学期开始,组织青年教师品读这本《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以促进有效教学。课堂观察,作为青年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和必备技能,有助于我们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课堂观察是教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直接从课堂上搜集资料,并根据资料作相应分析、研究。我平时对课堂观察了解不多,读完这本书,我对课堂观察的课堂研究方法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有一些感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回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因此,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体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始终紧紧围绕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熟悉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态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增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课堂观察是教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目的,直接从课堂上搜集资料,并根据资料作相应分析、研究。课堂观察对改善学生课堂学习、增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构成学校合作文化等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很多教师为听评课而听评课。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教师听评课不是主动的为了本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愿望,而是迫不得已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在发言时,要么大而全,要么过于客套,要么由专家或教研员把课堂变成了一言堂。

这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不同于传统的听评课,老师往往没有什么准备,大部分人都是夹着一本听课笔记本外带一支笔就进了课堂。很多教师在听课前没有预先和老师联系熟悉课程内容,也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老师往往关注老师多一些,关注学生却很少。在提出听课意见的时候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说的套话、大话多,空洞而且没有理论依据,更没有改进方法。很少老师会针对课堂的某一个细节展开评课。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要求老师把思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有准备得走入课堂进行观摩。要听别人的课首先要做好听课的准备,而准备中,除了熟悉课程内容,了解学生状况等,确定正确的课堂听课理念是最重要的,要选择好课堂观察点,有效听课。比如:是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还是观察小组活动效应;观察老师课堂时间分配还是课堂活动是否面向全体等。

在评课时,老师要用依据说话,用理论说话。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认识并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比如着眼于学生投入状态来评课。学生课堂投入状态可从手、口、眼多方面反映出来,所以站在这个观察点的听课老师一定要坐在学生前方观察。老师课堂观察时,可以从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个问题入手,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或者老师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是怎么参与的,效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另外,我们走进别人的课堂可能会发现值得借鉴的长处,也可能会发现一些不足。那么老师在经历了课堂过程,走出别人的课堂之后就要反思,这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的课堂以后要注意什么。以此来服务于我们自己的课堂。

上一篇:主考官:你今天为什么不穿西装?下一篇:商会大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