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与教学质量

2024-09-17

自主学习与教学质量(精选11篇)

自主学习与教学质量 篇1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趣味性、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对于奠定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人生未来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不少学生却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受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影响;二是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导致语文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厌学心理。要纠正这种心理, 一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是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要解决这一课题, 完成这一内容, 实现这一目标, 以下做法便是自己在教学中的尝试, 并收到了初步的效果。

一把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的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所接触的人、事、物处处留心、时时留意。要养成这一习惯, 实现这一过程, 就要树立大语文观, 把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并在轻松愉悦中有所收获。我经常给学生讲, 生活时时是语文, 生活处处是语文。逛街时, 一抬头一俯首, 都能看到门牌标语;与人交往, 是在练习表达;听广播看电视, 是在关心时事、了解社会。“小草可爱, 请别伤害”的标语牌, 教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车尾上的“我是新手, 别吻我”, 让我们学会谦虚与幽默。“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时时处处关注生活、融入生活, 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习惯, 语文的素养就会提高。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起学习的主导作用, 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次在讲词语时, “小蛮腰”一词引起了学生的争议, 因为“蛮”在汉语里有“粗野”之意, 在方言里是“粗”和“胖”的意思, 无论怎么想也难和褒义词联系起来。于是我就鼓励同学们去查字词典。经过查资料, 同学们知道了“小蛮腰”语出唐朝孟棨的《本事诗·事感》:“白尚书 (白居易) 姬人樊素善歌, 妓人小蛮善舞, 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 杨柳小蛮腰。”即美姬樊素的嘴小巧鲜艳, 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小蛮腰”原来是指白居易的家姬小蛮的腰, 后指很小很细的腰, 旧时用来此喻年轻女子纤细灵活的腰肢。此后, 同学们对成语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 凡是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成语, 都要追根溯源, 一探究竟, 渐渐地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语文学习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 还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首先, 教师要把学案引入课堂。在每篇课文教学前, 把学案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 边读边想, 自主探究, 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练习。教师在检查时, 对认真做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 以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 在课堂教学中,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大胆质疑, 多与邻桌讨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出的结论要给予充分肯定、认真分析, 使学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四养成正确应用工具书的习惯

现在的不少学生一本《新华字典》从小学到高中, 反复使用甚至不用, 远远不能满足高中学习的需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成语词典大全》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应成为必备工具书。对生字词要求预习。平时在阅读和写作中遇到不会读写的, 一定要通过查工具书弄懂。尤其应强调的是, 在文言阅读中遇到问题一定要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通过这些具体的要求督促学生养成自觉和正确应用工具书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 学生将终身受益。

五引导学生学会课外阅读, 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 摘抄名言警句、写景佳句、背诵名篇名句、写读后感, 都是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的重要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领悟作品意蕴的最好方法。读的书多了, 领悟的东西多了, 积累到一定程度, 表达和写作能力也就自然增强了。为丰富学生的阅读面和保证阅读的质量, 我要求学生:第一, 规定篇目, 即大纲规定的篇目和经典篇目, 严禁地摊书和专门迎合青少年的不健康书籍。因为课外读物往往能给学生新鲜感。第二, 规定数量, 每学期读一部小说。第三, 保证数量, 班上统一购买和学生自己购买, 交换阅读。第四, 用专门的笔记本, 把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也可写读后感。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积累成果。这样, 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定时或不定时检查, 写上评语或名家名言鼓励, 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在轻松愉悦中自然而然养成习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学生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股力量。”

总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 正确使用工具书, 扩大阅读面,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质量才能提高, 学生厌恶语文学习的心理才能消除。

[责任编辑:李冰]

自主学习与教学质量 篇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英语专业的英国文学教学中,一些旱已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针对这一现象,探索由浅入深的自主学习模式,打破荚语文学课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更完美的进行英国文学学习.

作 者:寇静 毛军社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刊 名:科技风 英文刊名:TECHNOLOGY WIND 年,卷(期): “”(16) 分类号:H3 关键词:自主学习  英国文学教学   由浅入深  

自主学习与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兴趣 自主学习

1.创设合理情景,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

一直以来,教师的教学原则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了解抽象、陌生的教学内容,加深学习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又要注重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认知系统,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涉及小学数学中的相遇问题,我将该问题分成两个层次去讲解:第一,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遇问题的实际意义,使学生形成“两个物体在特定条件下运动”的认识;第二,我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理解相遇实质,跟学生一起探讨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要求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之前的数学学习都是以一个物体运动为主,甚少涉及两个物体相对运动,因此学生在初次接触相遇问题时,有点难以理解、根本无法找到解题突破点。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了一个关于相遇的动态图画:先让A、B两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两车相向运动,之后再相遇;之后在这个简单的基础条件下,作出条件改变:如A车反向,B车继续行走,何时会追上A车?与学生共同探讨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利用多媒体动画、发声手段,让相遇问题从静态变成动态,加深学生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生动地虚拟出相遇问题的实际情景,活跃学生思维,锻炼解题能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诱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按照课文内容全部解释清楚明白,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会自己推论,让他们自主发现更多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殊规律与诱人奥秘,诱导学生更好地思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在进行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时,我要求学生找来一定规格的纸,跟着我的思路一起折纸,动动手、动动脑,逐步启发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所有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以矩形面积计算公式为基础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因此矩形的计算公式适用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而平行四边形则能通过割补法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另外,三角形、梯形则是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基础逐步推导出计算公式的。

在教学的关键处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能将复杂抽象的面积计算系统化处理,既让学生清晰了解各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又能锻炼学生思维,让学生对几何图形平移、拼凑等数学思想充分掌握,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评价反思,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反思时课堂教学中又一个关键环节,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馈、评价反思,让学生进行足够的教学互动,掌握自主学习的思维与方法。在解题时,若学生一时找不到解题的关键条件,我就会列举出几个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然后提问学生:“这几种解题方法你们认为哪个是正确的?”“如果不是这样解题,你们会怎样入手?”通过这种课堂互动反馈,可以让我了解到学生在这节课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多少,让我可以及时修正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活学活用,自主评价归纳所学内容,形成个人解题逻辑思维和方法,将“学会”转化为“会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研究加法和乘法关系时,我列举算式:5+5+5+5,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算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4×5,6×3+2,5×5-5……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反馈,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全面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学活用,达到一举多得的学习效果。

4.及时指导训练,让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由于班上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接受能力都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个性特点,加以指导训练,全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优、良、中

3个层次,按照人数比例1∶2∶1分成每组8人的小组,再针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分别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最终学习目标。通过这样的多层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解“带余除法”应用题时,我列举:篮子里有60个橘子,(1)平均分给9个人,每人能得到几个?剩余多少个?(2)至少加上几个才可以均分给9个人?(3)拿走几个橘子就可以均分给8个人?我将该题分成3个层次问题,根据难度不同分给3个层次的学生,若不能解决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得出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得到大幅度提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开发思维,逐步向更高的数学思维层次递进。

5.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以改变教师教学理念为基础,营造合理的教学环境为前提,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关键,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为根本目标,教师的恰当引导是重要保障。因此,教师要致力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小学数学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将学生培养成新一代自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家月. 探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J]. 现代教育,2013(11) .

[2]何永寿.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M]. 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12.

自主学习与教学质量 篇4

众所周知, 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那么何种教学组织形式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初中英语教学, 不仅是让学生学习语言符号, 而且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多种语言实践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应用语言、丰富情感, 培养和发展能力。理论和实践证明, 让学生“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 能改善课堂的气氛,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科素质教育的要求, 致力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把构建“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开展以课堂为依托的语言实践活动。

二、“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是在语言实践中, 在教师的主导下、组织下, 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以合作活动小组为主体, 其合作形式可分为同桌合作、群体活动、邻近合作、竞争合作。“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活动可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三种形式。

1.师生关系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活动中, 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好“导演”, 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让他们争先恐后上台“表演”, 变单项传授知识为多项学习知识。凡是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 教师决不越组代庖。“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的模式, 要求教师开展各种新颖多变的学习活动, 凡是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 则设置练习, 反复训练, 让他们拄着教师的“拐杖”过难关;学习基础好的学生, 让其展示自己;基础差的, 多给机会让他们表现, 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获取的知识, 才扎实有用。

2.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首先要考虑到个体素质的差异, 要关注个体差异, 有效的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增强活动的信息量, 达到学生个体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其次, 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否则, 学生会因为缺少必要的合作技能而无法进行合作, 从而直接影响“合作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 进行“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教学前, 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自主学习”的思想, 向学生传授“自主学习”的技能, 要有意识的组织小组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语境或情境, 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发散性的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3.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合作与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在英语课堂中有了学生间的互动合作, 才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有了竞争, 学生之间才会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帮的学习风气。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显露能力才华, 展示个人的自尊、自主、自强的精神风貌;他们在活动中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合作双方均受益。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应安排好优、差生搭配, 充分发挥优生对他人的带动作用, 从而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课堂中强调合作, 更不能忘记引进竞争机制。竞争可促使英语学习者刻苦学习、奋力拼搏, 增强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但要防止不良竞争意识, 提倡合作中的竞争、竞争中的合作。

三、“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实践的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初中英语教学开展“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教学可让每一个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 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习的乐趣。现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对“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的尝试, 提出初中英语“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的基本思路。

1.合作设计

采用异质就近组合模式建合作小组, 即按班级正常的座次, 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每组一般4人左右, 这种合作学习形式不需重调座次, 操作简便, 可减少学生相互交流的心理障碍。

2.目标呈现

在教学活动前, 教师要简明扼要地向全班陈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知识目标, 还应包括情感目标与学习策略目标。目标呈现的方式可由教师提出, 也可有学习小组成员讨论后自主设定, 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 小组学习的时间上也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此举能让学生胸中装有目标, 以便增强目标意识。

3.小组活动

此环节是“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重头戏, 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需要可分为2人小组、4人小组、6人小组等。学生小组合作互动的时间可以是课堂教学时间, 也可以是课外时间。合作互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相互讨论、评价、反馈、倾听、激励和互为师生等。其具体操作如下:小组活动前, 教师先布置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方法, 然后具体形式有小组成员一人问而其他人抢答、轮答;小组内和组际交流学习情况、方法以及相互批改作业;小组内帮差;小组互相检测及组内或组际竞争。有时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和安排在小组内进行学习、讨论, 一段时间后教师分别让每一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汇报中的错误或遗漏问题由本组其他成员纠正或补充, 最后由教师总结, 对小组进行集体表扬或指出不足与努力方向。

4.集体讲授

“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教学的讲授与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有着很大的不同。“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教学的讲授是经过合作设计的, 力求简要清晰, 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在“做中学”的探究式学习的良好氛围, 这个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是“主动学习, 操练运用”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 这时主要起组织、点拨的作用, 即发挥“组织练习、点拨评价”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 要及时对学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 并以鼓励为主的方式进行评价, 使学生有一种自我展示的成功体验。

5.小组评价

“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教学以群体评价为主, 坚持小组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的原则。合作小组之间的评价可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评价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通过评价使学生体会到努力程度, 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从中受到启发。小组之间的评价不宜太频繁。

四、结语

交际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得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活动。Harmer告诉我们, “孩子需要连续变化的活动形式”。“多元互动, 自主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 从而使语言学习变成真正有意义的语言交流, 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丰富、切实可行的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谈阅读教学与自主学习 篇5

一、要有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落到学生的心理基础上,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就不会被打破,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囊袋”。所以,我们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体现真正的民主。

我们常说,学生是主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教是最有发言权的,教师通过学生出“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最欢迎的;通过改进,就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少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再说;作业中“请您出点子”的一个“您”字,动之以情,学生乐意去做,说“提建议”,而不说“提意见”,可消除学生的顾虑,学生就会积极去做,说是“出点子”,则想到一点就可提,方便可行,学生容易做。

二、引导学生多向思维

知识是智慧的结晶,但拥有知识不等于拥有了智慧,知识可以授予,但智慧却不能,从个体认识发展论的观点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动中自我构建的产物,真知是知识和智慧的统一体。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就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理解,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进行多向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些学生提出最好课题改为《草船骗箭》,其理由是:“因为诸葛亮是用诈骗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到箭的,而不是借来的,“这理由一说,就像是一滴水掉进沸腾的油锅里,教室里顿时炸开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一位学生从座位上弹簧似地站了起来说:“从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这句话可以看出,骗箭不必谢,借箭才要谢,因而题目应用《草船借箭》。”话音刚落,另一位学生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理由:“我认为是借箭,因为到赤壁之战时,诸葛亮不是把借来的箭还给曹操了?人家有借有还嘛。”教室里的气氛紧张起来了,同学们的情趣也高涨了起来,更妙的是还有一位学生说:“文章的写作目的是赞扬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而‘骗’是贬义词,题目改成《草船骗箭》,文章的中心就变成揭露诸葛亮的阴谋诡计了。”面对这么多富有个性的理解,面对这激烈的辩论,我欣喜地说出了一段启发性的话:“大家的见解太独特了,大家的表演太精彩了。学习中,只要你们能善于质疑,大胆发问,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并富有挑战的激情,成功之路就离你们不远了。”

三、选择恰当的探疑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大体可分为两种: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即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合作学习---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即学生经过个人努力,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其中,学生可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师则不讲,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而学生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除了教师的适当点拨外,让学生自由地寻找学习的伙伴,自由地选择探疑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是让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除了那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外,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可以是“你一言、我一语”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形成学习小组,自由选择解疑办法。

四、自学目标的选择

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所以,课前的预习,无论从质还是从量来看,两方面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也很难缩小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掌握得多,学得好、快,这无疑给课堂阅读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该如何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需求?该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呢?既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课前的自学目标应由学生自己拟订,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教师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总之,只要每位教师能根据教学实际,开动脑筋,一定能创造出更新、更有效的方法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小学)

自主学习与教学质量 篇6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是本科院校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其教学内容的优劣、教学模式的适宜、教学质量的高低等直接影响到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系到学生将来对所学专业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同时对广大学生的就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加快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全面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质量, 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对本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 形成了“自主学习、自主测评”的教学模式, 达到了预期效果。

2 前期的调研准备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学院对30多家企事业单位各岗位应用计算机的情况和全国40余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 由于生源地不同, 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差别很大。小学、中学虽然提倡素质教育, 但更重视升学率, 因而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况且乡镇农村的办学条件有限, 有的根本不具备计算机教学能力和教学条件。通过对历届新生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学过或初步了解相关的内容, 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这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 (Make plan of curriculum reform)

依据调研结果, 提出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试行) 》。即在保证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理论基础知识 (主要是岗位所需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国家等级2级考试的必备知识) 的基础上, 实施自主学习、自我测试、期末考核。主要改革内容包括:

优化教学内容。充分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接轨。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增加软件工程基础、数据结构基础、数据库基础、算法和程序设计基础等新的教学内容。同时, 将理论课时由14学时提高到28学时, 以保证新增理论内容得以充分传授。

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实验分为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两部分。一部分实验改为学生自主学习, 为学生分配自主实践学时, 免费开放实验机房, 另一部分由教师指导进行实践, 主要进行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答疑解惑。实验教学的分解缓解了实践教学任务量大的问题,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实验任务上, 将旧有的上机验证式改为任务驱动式, 即事先布置大量实验任务, 学生自主实践时完成, 在教师指导实践课上,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改革考核方法。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全面覆盖理论与实践内容, 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更能体现其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4 改革的实施情况 (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实施摸底测验。从摸底考试中可以看到学生中学的计算机教育还停留在单纯机械的软件学习, 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理论的架构和整合不够完整和系统。同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有部分学生对于某些的知识点了解不多, 甚至从未接触过。

加大自主实践。引入的练习系统, 既可按照不同的模块和知识点进行分阶段教学, 也可根据专业进行模块组合, 单独设置考试时间, 分别进行不同阶段的测试。这一改革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行网上期末考试。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单独组织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期末考试工作。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为3326人, 其中本科生2295人, 这次期末考试 (机考) 取得了圆满成功, 无一例违纪现象, 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5 改革效果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5.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很实用, 能让他们切实学到计算机基础的操作方法, 能对平时碰到的Office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课堂表现来看, 大部分学生开始从“学院要我学”到“我要学好计算机”的状态逐步转变, 不再是一味等待老师解答, 而是开始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2 提高了教学质量

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 可以公平公正的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期末计算机成绩与入学时的计算机成绩的比较,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达到了课程大纲要求及专业培养目标。另外, 对所有班级进行了试卷分析, 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 不及格率在6%以内。

5.3 考核更加公平有效

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 可以公平有效的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试题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 学生的试卷是根据考试方案随机抽取, 每个学生的试卷都不相同, 这样使得考试更加公平有效。

5.4 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平台, 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式, 实现集体备课, 集体布置实践任务, 每个模块由专职老师负责, 精心设计实践任务, 发布到自主学习平台上, 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 学习, 完成实践任务, 并提交作业。

5.5 更具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

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操作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在校园内的不同时间和地点, 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学生学习的信息数据, 及时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点掌握情况。根据这些信息,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策略, 着重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使教学和辅导做到“有的放矢”, 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5.6 节约了教学成本

在师资来源和硬件条件都相对来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自主学习平台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还可以节约纸张以及印刷、装订等教学成本, 大大减轻了学院的人力、物力成本。原来的传统性考试, 每学期期末教师仅评卷就需要4—5天时间, 而且差错率还很高, 实行了网上考试、自动阅卷, 考试结束就可以立即就可以得到成绩。

6 结论 (Conclusion)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 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认知工具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测评系统实现自主学习,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绝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对本学科知识结构清晰明了, 并且有较宽的知识面, 同时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只有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总结、提高,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

摘要: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要紧跟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形式。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推进自主学习、自主测评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实施网络评价,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加、充实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效果, 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教学模式,本科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冯素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8) :83-84.

[2]胡英, 廖瑞华, 陈积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0 (12) :41-42.

自主学习与教学质量 篇7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逐步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过程,一个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存储知识的容器,教师理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中走出,成为学生的“向导”,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研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基于此,我大胆尝试“自主学习、自主解决”教学模式 , 以教师的“导”促进学生质疑提问,自主探究,自主解决,自我调控,从而营造出开放性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模式可激活数学课堂,引发学生探索求知欲望,使其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归纳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求异探新,得到新发现与新问题,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合作精神,促进思维发展与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自主学习、自主解决”教学模式中,我有以下体会:

1. “自 主学习 ,自主解决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 应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 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在课堂教学中, 作为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坚定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让学生独立观察、自己读书、动脑思考、动手整理、动口表述、发现新知、创造新意. 充分还给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教师是高深的主导者,负有点拨、引导之责,要在春风化雨般的导学、点拨中“传道授业解惑”. 要进行创新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就要转变观念,一改传统教学模式,要解开自己的手脚,打开自己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思维,大胆探索,把教学的舞台还给学生,把教师“讲、问、考”的专利让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大胆地让他们去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2. “ 自 主学习 , 自主解决 ” 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 , 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 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适度的“乱”, 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 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 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他们的自我选择将形成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也会因此不断进行自我调控,不断反思学习的方法, 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 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 , 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推断,主动地构建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一旦学生成为认识过程的主体,他们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会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 教师充分信任学生, 相信孩子的学习潜力. 从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学生,使教师看到了学生的创造欲,一点小小的成绩会使他们欣喜若狂. 让他们自主学习, 掌握由自己发掘、整理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件很高兴的事. 作为教师,如何正确指明目标,在学习策略上给予指导,适时点拨,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自主学习,自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自主学习、自主解决”教学模式中,以教师的“导”促进学生质疑提问,自主探究,自主解决,自我调控,从而营造出开放性课堂氛围.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模式可激活数学课堂,引发学生探索求知欲望,使其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归纳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合作精神,促进思维发展与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自主学习与教学质量 篇8

自主学习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 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因素特别是自我知觉的变化进行调节完善自我,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等自我选择与自我负责。自主学习适应了计算机“终身学习”的特点要求。

网络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具有: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课内外沟通和多学科融合的特性, 这些特性应用于实际教学, 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促进了教学的优化和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 初见成效。因此, 本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共同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顺应时代要求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 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2、网络教学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网络化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才能实现。

2) 以问题为中心原则。网络化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驱动力,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 问题为主线, 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 诱发探究动机, 引发学生不断进入自己的“最邻近发展区”。

三、实践

(一) 实践过程

经过摸索, 网络自主学习教学初具模型, 我在《计算机基础》这一门实践中设计的模式如下:

1、设计主题, 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创造成功前提

在以学为主的学习中, 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 是进行成功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教师要在熟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重新分类、整合, 就是把按照逻辑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结论最好是开放性的,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样化的, 有进行探究学习的空间。比如我们在教授Microsoft Word时, 我们对Word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为学生的学习准备了一般 (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提示) 、提高 (提供素材并有操作要点提示) 、创意 (学生自己准备素材、自己设计方案) 三个层次可操作的主题, 以促成他们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

此外, 老师还可以挖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结合点, 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或是结合学习内容从生活中寻找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一封家书、贺卡、感恩报等。

2、创设情境, 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打下成功基础

良好情境, 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我们尝试采用分层次练习, 将学生引入不同的问题情境,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就要求创设有不同的情境, 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 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例如我们可以创设“简历的综合排版”这一情境, 学生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综合排版, 学生在排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Word文档的“样式”“段落设置”“字体设置”等技能,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给学生需要解决问题的工具。

3、整合资源,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

要想学生能成功地进行自主学习, 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作为学习的必要支持。例如, 在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内, 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信息资源的网络平台, 可以通过FTP、快盘等形式, 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时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寻找资源、利用资源的能力。

4、学习协作, 提高主动合作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协作学习是以小组相互帮助为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通过彼此激励、互相帮助的积极依赖, 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在比较复杂的内容里, 我们可以使用分组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 从而促成学生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协作学习,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感受成功的喜悦。

5、鼓励展示, 合理评价, 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体验成功

实行多元学习评价其宗旨是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采用多种途径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评价方法。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情境里, 通过对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完成作业的效果, 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的判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可以不同, 力求做到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式学习的过程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愿意学习, 学会学习。

从以上教学环节可以看出, 主要采用网络教学模式, 学生基于主题式自主学习与基于问题式协作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主要是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及平时对学生的了解, 发现大多数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并已经掌握了复制等相关基础操作, 具有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条件。

(二) 实践效果

经过一年多研究与实践, 增强了职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较好地促进了职校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专业成长。在学生层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实验,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自主学习水平有较大提高, 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四、结论与思考

(一) 研究结论

1. 通过研究, 突显了自主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促使学生学习从被动、依赖走向主动和独立, 学习计算机能力得到提高。

2. 计算机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值得同行加以尝试或论证。

(二) 实践探索的意义

实践证明, 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活跃。网络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显示的多媒体化, 改善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学习;网络的实时性, 构成了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实时交流;其超文本的组织方式, 提供了“因材施教”与“因材施学”的条件。其优势与意义表现在:

1. 宽松环境, 有利于落实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从这一意义来看, 网络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为:

首先, 网络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空间, 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自主学习 (意义学习) 是相对于被动学习 (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而言的, 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网上充足的信息资源, 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利用网络学习, 学生不受时空限制, 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学习水平, 筛选信息, 然后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 将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和存储, 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同时, 网上资源的多媒体形式, 可以提供大量多角度、多视点观察和探究情境, 创建适合学生建构知识的情境。

其次, 网络教学能实现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个性, 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 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网络在展示大量信息内容的同时, 也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的方式, 能满足不同学习的需要,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学习探索, 从而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

2. 实时互动, 有利于及时反馈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 交往 (互动) 是指教师运用计算机网络超链接技术组织教学内容或相关信息, 学生利用浏览器从中获得学习的内容, 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发布到网页上与他人分离交流。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互动, 以及教师和群体学生之间的互动。前者适用于个别辅导, 当学生疑问时, 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教师提出教师给予回答。后者常用讨论课, 教师向许多学生提出同一问题, 通过讨论, 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活动中, 教师常常作为引导者、促进者, 而学生装是积极的参与者。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学生之间可同步交互学习, 或通过BBS、E-mail等进行异步交流活动。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 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提高的同时, 提高自己。

(三) 思考

近两年的实践与研究, 我们品尝着成功带来的快乐, 收获着探讨着, 同时也有进一步的思考:

1、如何引导学生确立适宜的期望目标, 逐步学会学习。

2、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待继续探讨和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网络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 并就网络为中介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 网络教学在教师角色定位、转换学生学习方式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学生学习活动研究》, 瞿梅福;2008-11

[2]《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2010年1月.

[3]《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 《中国电化教育》2007.1/9

[4]《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王军伟, 2008

任务型教学与自主学习的培养 篇9

关于任务型教学,David Nunan所著的《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一书中这样写到:Tasks involv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use in which the user’s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meaning rather than linguistic structure.And it’s a piece of classroom work which involves Learners in comprehending, manipulating, producing or interacting.这种课堂上语言的“communicate”和学习者之间的“interact”是通过“task”来实现的。完成的过程就是交流、合作、互动的过程。很多任务都是要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来完成的。

二、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1. 遵循语言交际原则

2. 遵循“学生为主体原则”

学生能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

3. 贯穿3P教学模式

任务型教学将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呈现—练习—运用(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模式颠倒过来了。学生通常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待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动中使用的语言上,并对学生使用的语言进行纠正和调整。

4. 遵循以话题为中心的原则

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求教材的编写以话题为主,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听众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5. 体现了第二课堂的延伸性

任务型教学往往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讨论、与别人交谈等方法获得知识,但课堂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有的相关活动都在一节课内体现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三、任务型教学趣味性设计有助于自主学习的培养

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识发展过程,学生不应再被当做是等待灌满的空罐子,而应是语言和思想的积极探索者。如果给予的任务或活动没有一定的趣味性、挑战性或冒险性,学生将渐渐丧失学习动力。在教学中,任务设计应当是适合学生水平的、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好奇心、给学生成功感和愉快感的事。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设计任务的:

1. 在做中学

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大量创设生动又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乐趣。在学完时间时,我设计了任务———我与时间赛跑,让学生用英语说说一天的学习生活,并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学完Western music后,我让学生自导自演,开了个music party, 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另一种风土人情。学生的New Year’s Day Card的设计更是风格各异,尽显创意。通过在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制作的同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2. 在画中学

任务型教学提倡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在学习中,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常常带来意外的惊喜,同时也使他们的美术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学完了shirt、trousers、sweaters、skirt、jacke、dress等表示服饰类的单词,我布置了以下的任务:服装节让学生自己设计服装,搭配颜色,以画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在班级展示;在学完”My Family”后,让学生画画、贴照片“我的家”并介绍他们的爱好(运动类、食品类的单词得以运用);在学完“问路”后,让学生绘制一份自家到学校的路线图,鼓励学生用along、up、across、turning等词。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单词不再枯燥,班级的学习气氛也更加浓烈了。

3. 在比中学

增强跨文化交际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内容和范围,指导他们有意识地比较。在讲“Public holidays”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中外节日知多少,评选“小小地球通”。通过课前的布置,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了解各国的节日。比如“中秋节”与“感恩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导学生从季节(都是在秋天)、节日名(Mid-autumn Day, Thanksgiving Day) 、食品(mooncakes, pumkin-pies and turkeys)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向学生介绍一些节日的来历,使学生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兴趣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与教学质量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 自主能力 兴趣

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以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呼唤生机与活力,已成为现代教师备课的主要课题。结合日常教学实践,谈谈自主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要让学生能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首先要让他们喜欢物理,变被动为主动,在头脑中形成探究的欲望。

1、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教师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设计含有实践性的引入环节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围绕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其形式有做一做、试一试、画一画、赛一赛等、设计渗透实践性的引入环节,一般应注意:选用的实验宜小不宜大,花费时间少,但趣味性要强,启发性要大;要尽可能地渗透竞争因素。如在讲解“串、并联电路”时,给出电路元件,要求学生到讲台前挂在黑板上的线路板上连接电路元件,自然就连出了不同的连接方法。这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2、加强教学的美感性

美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情感,它具有陶冶学生情操的功能,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在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中渗透与新课题相关的、能够引发美感体验的内容,让学生从新课一开始就感知到美的语言、美的情景、美的行为、美的教具等,从而心情舒畅,兴趣盎然的学习新课。设计渗透美感性的引入环节,可运用多种方式:精心修饰教学语言,精心设计的板书,精心加工用以引入新课的各种教具。

3、加强教学的竞争性

竞争无疑是激发热情的情境之一,竞争心理一旦形成,就有非一决高低不可之势。物理教學的竞争情境是经常施用的激情方式。如解题速度竞赛,解法求异、求佳竞赛,质疑提问竞赛,论述答辩,抢答竞赛,难题征解等。竞赛不但可以使思维畅通,而且会富于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创新能力均有好处。不过竞争情境不可设置频繁,否则会造成学生的长期极度紧张,厌而无益。

二、创设情境,巧设质疑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维以疑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有解疑,有所进取。因此,质疑是进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中善于质疑,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释疑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 自主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创设,能促使学生自我探索的进程。面对事件或问题情境,学生可以运用协作、交流的方法,去体验、去感受,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三、迁移应用,以成功和责任促成自律

“自主学习”具有“自律性”,即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它规范、约束自己的学习行为,促使自己的学习不断进取、持之以恒,在行为中则表现为主动和积极。

1、在迁移应用中,建立发展性评价,培育学生的成就感

人们往往认为:兴趣带来成功,兴趣促成成功。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成功滋育兴趣,成功带来兴趣。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来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要常用发展性评价,一旦学生有了追求成功的体验和信念后,遇上难事成了他们探究的机会,碰上失败被当成是需要做出更大努力的鞭策,为此在教学中务必注意让学生多获得成功。

2、用各种教育资源,开辟各种活动渠道

自然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本身十分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三结合,所以要在课外同样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增加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开展诸如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科普知识讲座,自然环境调查,科学小论文的撰写等。在课外活动时,还可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通过确立课题,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动将学习中所“经验”的文化内容组织起来去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实现“学习课题——经验——探究——发展”。

3、组织学生完成一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

教材中几乎每节后面都有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同学们特别感兴趣,在动手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通过思考查资料,提出合理的建议,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注意联系实际,关注生活,走进生活,不要“纸上谈兵”在学电路时,我带领学生去分析学校、家庭电路,家用电器的构造等。布置作业不在局限于书面作业多留行为性作业。现代社会,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课堂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的途径。通过实践,发现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大胆去尝试,从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拓宽也有很大好处。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意识,高效的科学方法,都需要慢慢培养。这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自主学习与教学质量 篇11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实践质疑和构建知识的学习行为,真正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习目标。本文从高中数学课堂———以“等差数列”教学为案例,谈谈如何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牵引学生自主学习,达到积极思维的习惯养成。

一、让生活情景下的概念形成,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特征体现。教师创设教学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数学思维镶嵌在生活情境化当中,让学生熟悉的生活、已有的经验与概念形成对接,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感悟与自主学习,那么概念教学也就成功一半。例如,一节《等差数列》的概念课,有一位教师做如下的教学情境创设:

教师新课引入:先应用课件展现两张图片,一张给出的数列较凌乱:10072,10360,10144,10288,10216。另一张给出的数列很整齐: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请问同学们喜欢哪张图片?追问:你所喜欢的图片上面的数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图片上的数字进行观察、识别、猜想,然后回答。有的学生相互讨论,有的将数列排成由大到小,有的排成由小到大,有的观察出: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72。

教师再问:72是个什么数?能为0或负数吗?通过学生的自主总结、归纳,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公差的定义就自然而然的得出。

在接下来的教学,是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观察:由三个数a,A,b组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你能用a,b表示A吗?你认为A可以称为a、b的什么?有哪些相等关系式?讨论并写出式子学生独立思考5分钟后,由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和公差d,诱导学生写出:

由此,学生猜想(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推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师引导、矫正)。

以上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探究性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选取的,以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望。即教师以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牵引,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思考和动手演算等,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既得出结论,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上述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是直接阐述数学结论,而是让学生从生活“小游戏”开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知识的发生。自我获悉概念的形成过程。当有些思维受阻时,教师又适时点拨。这样的教学,就是生本课堂,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探究潜能挖掘出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让导入新课的情境创设,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由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情境牵引,学生的思维无法停滞,脑子高速运转,自主学习氛围异常活跃。将整个等差数列的知识形成过程以问题(由浅入深地)牵引,让学生自主思考,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其内容的循序性、典型性和思想性都贯穿于学生独立思考当中。

在知识的巩固与应用环节中,该老师又进行例题教学:例1,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10,a15=40,(1)求a20;(2)85是不是该数列中的项?若是,则是第几项?;若不是,说明理由。

老师的教学意图,绝不是单纯地为了加强学生对公式的记忆,而是以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公式中有a1,d,n,an四个量,深刻理解“知三求一”的方程思想。完成例1后,老师再通过同题型、适当的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掌握公式的灵活应用。学生的自主探索都在不断的变式中体验,都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当中,都在教师的驾驭与掌控当中。当学生思维意犹未尽之时,老师又在例1的基础上,提出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解答例1?(老师提示:a5,a10,a15,a20成等差数列的子数列性质)

从整个数学课堂来看,教师“教”的很少,学生“想”的较多,其教学意图是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作自主表现,尽量让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课堂,师生皆然感到轻松和快乐。

三、让解题思路的寻找过程,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习题课的教学,简称为解题课。对于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寻找,不仅仅是检验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扎实与否,也是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过程,更是学生数学能力、数学智慧的具体表现。

习题课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解”需有法,“解”必得法,教学相长,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作答,只会一招一式,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题,更要教学生如何寻找解题的思路。这一过程,决定了学生“欲罢不能”的自主学习自觉性。例如,一位老师设计如下问题———

1. 在等差数列{an}中,若a4+a5+a6+a7=56,a4a7=187,求a4和d.

2. 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公差d>0,三项之和为15,首末两项的积为9,求这三个数。

第1题是一道关于数列性质的基本题,老师的意图在于检测学生对数列下标和性质的理解程度,先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和自主完成后,再由阐述解题过程。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解题思路寻找:在等差数列中,若两项的下标与另两项的下标和相等,那么这两项的和可以用另两项的和来代替,把未知项减少,达到解题目的(下标和性质的应用)。思路很快被打通。

第2题的教学,教师又将全班学生分成3组,然后引导学生活动:第一组学生以分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解题思路寻找;第二组是小组自主学习,然后派代表讲述解题思路与演算;第三组是全体学生“集体会诊”,总结解题规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议论、归纳和动手尝试,都能集中在以下两点解题思路上(即“对称设项法”):

(1)当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奇数时,可设中间一项为a,再以公差为d的两边项分别设…a-d,a,a+d…

(2)当等差数列{an}的项数为偶数时,可设中间两项为a-d,a+d,再以公差为2d进行两边分别设项:…a-3d,a-d,a+d,a+3d…

最后,老师请3个小组代表小结,阐述本节课学到哪些解题的思想方法?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相应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在运用数列知识解题,思路更加明晰,印象更加深刻。

学生在探究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其实质就是运用“构造”法、公式法来解决综合性强的数学问题,渗透了数学方程思想方法。老师的教学,就是在刚学完等差数列后,以“小综合”问题牵引的形式,让学生积极思维,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将整个课堂变成学生“探究”的课堂,形成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四、让复习反思的思维活动,牵引学生自主学习

复习课的教学本无定法,平时老师们只是各行其是。按我们以往的复习课教学规律,一般是:先罗列公式、定理、法则进行板书,再作习题讲解。现在看来,在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就显得效益低下。笔者认为,通过精选例题来涉及各知识点的引用,以问题解决为索引,牵动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全面回顾,配以综合运用,效果更佳。

例如,在2016年全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中,某老师上的一节“等差数列”的单元复习课,教师提出问题:已知,等差数列9,7,5…前多少项的和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教师在上述问题探究的教学中,虽说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简单作答,即运用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n项和公式(运用到了,实质上就是复习到了),又从中渗透函数思想,以开放性的复习内容,让学生多角度解决数列问题。这比教师简单、机械地复述通项公式、n项和公式的教学事半功倍。

接下来,教师再将上题变式为:已知,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10,此数列的前多少项的和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弗赖登塔尔说:“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这也是牵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办法。以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的教学中来,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面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师选择时机给学生补上“运用函数求最值”的方法,贯穿“数式转化”的认识当中,认知结构得到夯实。

课堂结束时,又以反思的形式对等差数列{an}的复习,进行“画龙点睛”和归纳总结。这样的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让思维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使得这节数学复习课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对于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复习课教学,倘若将问题选好,围绕教学目标,贯串知识点,来展示数学规律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数学教学的效果就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上的复习课教学特色,就是将数学问题,纳入课程知识体系,切入学生自主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其知识与方法由学生自主归纳,结论形成由学生自己总结。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自己“包办”;凡是学生自己能表述的由学生自己书写。数学复习课不再是以往的“一言堂”,不再是为题海作答而忙碌,,而是以教师课前预设的“数学问题”来牵引,让学生在不断回顾、不断质疑、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精彩的教学生成,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赵玉城.关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J].人民教育,2005(4).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朗读的作用下一篇:高校校办产业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