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2024-06-21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共12篇)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过程, 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认知因素特别是自我知觉的变化进行调节完善自我,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等自我选择与自我负责。自主学习适应了计算机“终身学习”的特点要求。

网络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具有: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课内外沟通和多学科融合的特性, 这些特性应用于实际教学, 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促进了教学的优化和发展。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 初见成效。因此, 本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共同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顺应时代要求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 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2、网络教学原则:

1) 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网络化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才能实现。

2) 以问题为中心原则。网络化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驱动力, 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 问题为主线, 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 诱发探究动机, 引发学生不断进入自己的“最邻近发展区”。

三、实践

(一) 实践过程

经过摸索, 网络自主学习教学初具模型, 我在《计算机基础》这一门实践中设计的模式如下:

1、设计主题, 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创造成功前提

在以学为主的学习中, 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 是进行成功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教师要在熟悉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重新分类、整合, 就是把按照逻辑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结论最好是开放性的, 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多样化的, 有进行探究学习的空间。比如我们在教授Microsoft Word时, 我们对Word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为学生的学习准备了一般 (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提示) 、提高 (提供素材并有操作要点提示) 、创意 (学生自己准备素材、自己设计方案) 三个层次可操作的主题, 以促成他们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

此外, 老师还可以挖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结合点, 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或是结合学习内容从生活中寻找问题, 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一封家书、贺卡、感恩报等。

2、创设情境, 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打下成功基础

良好情境, 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我们尝试采用分层次练习, 将学生引入不同的问题情境,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就要求创设有不同的情境, 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 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例如我们可以创设“简历的综合排版”这一情境, 学生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综合排版, 学生在排版的过程中需要使用Word文档的“样式”“段落设置”“字体设置”等技能,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给学生需要解决问题的工具。

3、整合资源,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

要想学生能成功地进行自主学习, 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作为学习的必要支持。例如, 在有多媒体网络教室内, 我们为学生搭建一个信息资源的网络平台, 可以通过FTP、快盘等形式, 指导学生在发现问题时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解决问题。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寻找资源、利用资源的能力。

4、学习协作, 提高主动合作能力, 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协作学习是以小组相互帮助为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通过彼此激励、互相帮助的积极依赖, 共同完成学习的任务。在比较复杂的内容里, 我们可以使用分组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 从而促成学生最终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通过协作学习,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感受成功的喜悦。

5、鼓励展示, 合理评价, 让学生在自我展示中体验成功

实行多元学习评价其宗旨是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采用多种途径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评价方法。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情境里, 通过对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完成作业的效果, 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的判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可以不同, 力求做到让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式学习的过程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从而愿意学习, 学会学习。

从以上教学环节可以看出, 主要采用网络教学模式, 学生基于主题式自主学习与基于问题式协作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主要是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及平时对学生的了解, 发现大多数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并已经掌握了复制等相关基础操作, 具有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条件。

(二) 实践效果

经过一年多研究与实践, 增强了职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较好地促进了职校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的专业成长。在学生层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实验,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 自主学习水平有较大提高, 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四、结论与思考

(一) 研究结论

1. 通过研究, 突显了自主学习策略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促使学生学习从被动、依赖走向主动和独立, 学习计算机能力得到提高。

2. 计算机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值得同行加以尝试或论证。

(二) 实践探索的意义

实践证明, 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课堂气氛活跃。网络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显示的多媒体化, 改善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学习;网络的实时性, 构成了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的实时交流;其超文本的组织方式, 提供了“因材施教”与“因材施学”的条件。其优势与意义表现在:

1. 宽松环境, 有利于落实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从这一意义来看, 网络教学可以很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具体而言, 主要表现为:

首先, 网络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空间, 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自主学习 (意义学习) 是相对于被动学习 (机械学习、他主学习) 而言的, 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网上充足的信息资源, 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利用网络学习, 学生不受时空限制, 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学习水平, 筛选信息, 然后与原有知识建立联系, 将信息进行加工、编码和存储, 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同时, 网上资源的多媒体形式, 可以提供大量多角度、多视点观察和探究情境, 创建适合学生建构知识的情境。

其次, 网络教学能实现因材施教, 发展学生个性, 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了可能。

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 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 发展情感与态度,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网络在展示大量信息内容的同时, 也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的方式, 能满足不同学习的需要,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学习探索, 从而满足学生个性的需要。

2. 实时互动, 有利于及时反馈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 交往 (互动) 是指教师运用计算机网络超链接技术组织教学内容或相关信息, 学生利用浏览器从中获得学习的内容, 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发布到网页上与他人分离交流。

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包括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互动, 以及教师和群体学生之间的互动。前者适用于个别辅导, 当学生疑问时, 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教师提出教师给予回答。后者常用讨论课, 教师向许多学生提出同一问题, 通过讨论, 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活动中, 教师常常作为引导者、促进者, 而学生装是积极的参与者。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学生之间可同步交互学习, 或通过BBS、E-mail等进行异步交流活动。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促进者, 在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提高的同时, 提高自己。

(三) 思考

近两年的实践与研究, 我们品尝着成功带来的快乐, 收获着探讨着, 同时也有进一步的思考:

1、如何引导学生确立适宜的期望目标, 逐步学会学习。

2、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有待继续探讨和研究。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网络教学的理论依据及其模式, 并就网络为中介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论述了新课程理念下, 网络教学在教师角色定位、转换学生学习方式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学生学习活动研究》, 瞿梅福;2008-11

[2]《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2010年1月.

[3]《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 《中国电化教育》2007.1/9

[4]《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王军伟, 2008

[5]《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 《中小学电教》2012.5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篇2

教学改革需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但还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下面介绍部分新的教学观念:

一、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也是重大教学理

论问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本次教改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认为,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过程的本质定位为交往、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对“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在课堂上,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老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服从教,教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

新的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交往使师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二、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它包括学习与思考、学会与会学、知识与智力、继承与创新等关系。就某一学科而言,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有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果或结论,概念的获得依赖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学科概念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要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因此,教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过程与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地位。

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一切都是现成的,即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论证、现成的说明、现成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从源头上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实质上,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识却不思考知识、评判知识、创新知识的“好学生”。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压抑,甚至是摧残。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篇3

我国学者庞维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如何自主学习,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确立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这是思想前提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素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满堂灌”的传统观念,探寻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确立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在以下几点:

1、设置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

素质教育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利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日常生活,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享受努力的过程、感受获得的喜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多媒体,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设置情境,调动学生视听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注入打新的活力。

2、发扬民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现在社会是一个多元化、信息化、创新型的社会,要求具备多种能力和素质。语文课作为重要的基础课,必须转变教学定位,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思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鼓励和表扬学生创新。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讲课时,教师对有准备的学生进行引导,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也能紧跟教师的引导,转动“脑筋”尝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二、模式进程中的互动学习

课堂互动或称课堂交往的角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按照心理学层面的分析,有的学者将其分为感官的互动、情绪的互动和智力的互动三种类型;有的学者则按形式特征将互动分为循环式互动、直线式互动和连锁式互动等类型。而吴康宁等学者的研究则认为,从教育社会学层面,对于课堂互动研究来说,重要的是弄清楚谁和谁互动,以及互动反映出的人际关系,即应从互动的主体构成的角度来进行互动分类。在课堂上就可以分为: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美国社会学家赫伯特·布鲁默曾提出了著名的“符号互动论”认为课堂实际上是一个互动的场所,指导符号互动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应该是可以的。“教学实际上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交流、沟通,实现社会知识的传递,完成学生社会化要求,过到教育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在一些训练前,让学生们在网上寻找有关的文字资料和录像影音,让他们参照模仿进行自我设计角色。在课堂上,他们就有主动参与教学的信心和准备。通过提问或问题的提出进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通过学习小组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合作性学习,使学生们可以进行个体与群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们对过程的反馈意见,随时随地进行修改教学的方式方法,并注意尊重学生们的“幼稚”理解,保护他们的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教师重视课前备课,掌握授课内容和学生情况,这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条件

以往教师备课,多是根据教材、辅导材料和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设计、编写,连提问学生的答案都备好了。授课就是教案原版的外延解释,若有一些偏离,教师便想方设法把授课内容、过程引向教案预设好的轨道。这种教学呆板、沉闷、缺少活力,忽略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窒息了师生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封杀了师生的生命活力,这种教学是对教育意义的背离。网络教育下的互动学习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要求教师的备课要改革要发展。

首先,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帮助他确立学习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学习目标的确立可因人而异,帮助学生个体根据本人基础水平和学习方法分阶段设立学习目标,不能全班不分阶段统一目标。教师引导各个个体学生学习进度,最后统一时间达到最终学习目标。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也因人而异,但教师要掌握几种主要的学习途径:

1、资源的获取。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前提,获得学习资料的手段。首先要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1)网上资料:网络资源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所以学生提取什么样的材料是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需要培养学生信息分析的能力,所谓“信息分析”就是指对获取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鉴别、整理、分类。学生只有美成了这种“信息分析”的习惯,才会使自己积累的资料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信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注意引导学生在网上查阅与课程有关的“拓展性问题”,让他们开阔视野,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主动”的信心。(2)书籍报刊搜集: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读书勤积累的习惯,提高互动的主动性。

2、对获取的信息加工创新。教会学生把获取的信息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织整理、内化存储使信息真正的服务于自己的学习。鼓励学生质疑、大胆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学生的思维才能爆发出创新的火花。

3、信息交流。教师不仅要设计课堂上的学习交流,还要设计课堂教外的网上交流,这样可以使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一切放任学生自由,而是教师是学生的总设计师,设计好最终目标。预测多条到达路线,以备指导学生,设计有意义的问题,保持学生的兴趣。多渠道收集资料,这方面教师也要“不耻下问”,与学生交流信息。互动的课堂是教师的一大挑战,面对的场面未知因素很多,需要教师的知识内存丰富,即使同一课程也涌象以往那样一次备课用到底,因为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思想活跃的个体,这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掌握传统的手工操作备课技能,又要掌握现代多媒体电脑制作课件的先进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学生自主学习模式,首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分析和掌握内容和学情,并能抓住学生兴趣,实现教学的目的,这些是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学态度。马克思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为人师者,只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认真地研究理论,研究实际,研究学生,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开心,学得轻松,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篇4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是本科院校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其教学内容的优劣、教学模式的适宜、教学质量的高低等直接影响到新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系到学生将来对所学专业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水平, 同时对广大学生的就业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加快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全面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质量, 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前期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对本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 形成了“自主学习、自主测评”的教学模式, 达到了预期效果。

2 前期的调研准备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学院对30多家企事业单位各岗位应用计算机的情况和全国40余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 由于生源地不同, 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差别很大。小学、中学虽然提倡素质教育, 但更重视升学率, 因而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 况且乡镇农村的办学条件有限, 有的根本不具备计算机教学能力和教学条件。通过对历届新生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学过或初步了解相关的内容, 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这给“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 (Make plan of curriculum reform)

依据调研结果, 提出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试行) 》。即在保证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理论基础知识 (主要是岗位所需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国家等级2级考试的必备知识) 的基础上, 实施自主学习、自我测试、期末考核。主要改革内容包括:

优化教学内容。充分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接轨。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增加软件工程基础、数据结构基础、数据库基础、算法和程序设计基础等新的教学内容。同时, 将理论课时由14学时提高到28学时, 以保证新增理论内容得以充分传授。

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实验分为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两部分。一部分实验改为学生自主学习, 为学生分配自主实践学时, 免费开放实验机房, 另一部分由教师指导进行实践, 主要进行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答疑解惑。实验教学的分解缓解了实践教学任务量大的问题,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实验任务上, 将旧有的上机验证式改为任务驱动式, 即事先布置大量实验任务, 学生自主实践时完成, 在教师指导实践课上,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改革考核方法。引入无纸化考试系统全面覆盖理论与实践内容, 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更能体现其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4 改革的实施情况 (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实施摸底测验。从摸底考试中可以看到学生中学的计算机教育还停留在单纯机械的软件学习, 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理论的架构和整合不够完整和系统。同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有部分学生对于某些的知识点了解不多, 甚至从未接触过。

加大自主实践。引入的练习系统, 既可按照不同的模块和知识点进行分阶段教学, 也可根据专业进行模块组合, 单独设置考试时间, 分别进行不同阶段的测试。这一改革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行网上期末考试。在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单独组织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期末考试工作。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为3326人, 其中本科生2295人, 这次期末考试 (机考) 取得了圆满成功, 无一例违纪现象, 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5 改革效果 (The effect of the reform)

5.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很实用, 能让他们切实学到计算机基础的操作方法, 能对平时碰到的Office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课堂表现来看, 大部分学生开始从“学院要我学”到“我要学好计算机”的状态逐步转变, 不再是一味等待老师解答, 而是开始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5.2 提高了教学质量

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 可以公平公正的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期末计算机成绩与入学时的计算机成绩的比较,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达到了课程大纲要求及专业培养目标。另外, 对所有班级进行了试卷分析, 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 不及格率在6%以内。

5.3 考核更加公平有效

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 可以公平有效的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试题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 学生的试卷是根据考试方案随机抽取, 每个学生的试卷都不相同, 这样使得考试更加公平有效。

5.4 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自主学习平台, 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方式, 实现集体备课, 集体布置实践任务, 每个模块由专职老师负责, 精心设计实践任务, 发布到自主学习平台上, 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 学习, 完成实践任务, 并提交作业。

5.5 更具开放性、交互性、多样性

计算机自主学习平台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在线操作练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在校园内的不同时间和地点, 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学生学习的信息数据, 及时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点掌握情况。根据这些信息,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策略, 着重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导, 使教学和辅导做到“有的放矢”, 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5.6 节约了教学成本

在师资来源和硬件条件都相对来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 自主学习平台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还可以节约纸张以及印刷、装订等教学成本, 大大减轻了学院的人力、物力成本。原来的传统性考试, 每学期期末教师仅评卷就需要4—5天时间, 而且差错率还很高, 实行了网上考试、自动阅卷, 考试结束就可以立即就可以得到成绩。

6 结论 (Conclusion)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 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 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认知工具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利用计算机自主学习测评系统实现自主学习,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绝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对本学科知识结构清晰明了, 并且有较宽的知识面, 同时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只有经过不断的试验、探索、总结、提高,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目标。

摘要: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要紧跟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一形式。辽宁对外经贸学院通过实施课程教学改革, 推进自主学习、自主测评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实施网络评价,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加、充实了教学内容, 提高了教学效果, 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教学模式,本科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冯素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8) :83-84.

[2]胡英, 廖瑞华, 陈积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教学研究) , 2010 (12) :41-42.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培训心得 篇5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重视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乃至学生终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及评估标准,我对于这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

回想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不放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是一遍又一遍的讲解语法、翻译课文,这样我们就在不自觉中剥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权利,而自主学习模式,提倡在相互合作中通过彼此进行交谈、倾听,在分享想法的过程中,其他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自主探索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并发现到了自己的价值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在自主学习模式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致力于学生倾听、补充和质疑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耐心、包容、尊重、礼貌等品格的形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会倾听更为重要,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要给予及时制止。学生课堂讨论的问题讲解不透彻时,教师可启发引导分解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把问题讲透。课堂讨论中要适时控制优势学生的发言,以便给其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所有这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教师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的构建,给我们现代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气。通过学习这一课堂模式,我对自主学习型课堂的构建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初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学 篇6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充分说明了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动机,培养学生“我会学”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自主学习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1.明确学习目的,引发学习兴趣

英语教师必须改变“教书匠”的毛病,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关注日新月异的国际国内形势,了解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从而意识到英语已成为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获取世界多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同时结合学生将来可能面临的形势,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确立奋斗目标,潜移默化的激发他们对英语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学生的学习目的越来越明确,必然从心理上产生“我要学会英语”的志向,继而形成要学好英语的强大动力。

2.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营造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尊重、热爱、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作为教师要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注的。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都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

3.创设情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的创设应立足于课堂教学,在构思上要匠心独具。根据单元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时巧妙地利用学生显示生活情景,或利用图片、实物、简笔画、动作、表情、电教手段等。积极创设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新知识,在展示任务成果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能用英语做事,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不断变化课型和教法,充分唤起学生的有效注意。交际课多给学生创造表演机会,使他们身临其境;阅读课,教会学生捕捉信息,检索信息;经验交流课。鼓励学生互相切磋。这会令学生耳目一新。还可以利用游戏、歌曲、小组活动、竞赛等方式,时时处处抓紧孩子的心,吸引学生的一切注意力。在进行课堂讲解时,不仅要少讲、精讲,而且还要借助于顺口溜等编串知识点,使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二、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1.利用教学内容,进行英语朗读或演讲比赛。在每教完一个单元后,都要求学生创造性地编一段对话或短文表演,尤其鼓励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上台表演。对每一组学生的表演,教师要给予点评和鼓励。在竞赛中,学生之间加强了交流。营造了气氛,同时也会使一些内向的学生受鼓舞,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

2.经常举办一些单词比赛和英语小作文评点,以巩固学习成果。每隔一段时间,对这一阶段的词汇和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检查,检查之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表演。而英语小作文主要是帮助学生将平时表演的内容落实到笔头,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口笔头之间的差异,又可以了解一些英语文体(如对话的写法,叙事性文体的写法,信、日记、留言条的写法等),作为教师必须将重点放在讲评上,对写得好的学生可让他们进行范文诵读,张贴在班级板报上,这样就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实施分层次教学。由于个人的认知结构和形式、方法的差异性,必然导致英语学习发展的不平衡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始终抱定面向全体学生,让优生更优、让差生跟上的观点,无论在课堂教学方面、课外作业方面、还是教学评价方面。都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样所有学生都各有所获,各得其乐。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等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上课用心倾听、专心思考的习惯,告诉学生收听录音要紧跟语速,捕捉关键词。掌握大意;鼓励学生养成大胆表述、勇于提问、经常交谈、不怕出错的习惯;大声朗读英文,细心揣摩录音,培养语感,专心致志,抓住要点,切中主题,泛读要广泛涉猎,放大视野,略知大意,提高阅读速度,精读要深钻细研,逐段理解,分清层次,勾画重点,设疑解答;写作牛要字迹规范、工整,坚持记日记、周记、读书笔记,完成作文要准确审题、抓住重点、草拟提纲、锤炼语言、精确表达;另外要求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今日事今日毕,自觉查字典、查资料,善于罗列知识,归纳整理,独立思考,耐心细致,意志坚定,克服困难,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能够自我调控等等。

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

1.教学中进行渗透

现代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而且要广泛了解、发现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不断分析、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进行示范、训练。如怎样完成听力训练?如何拼记单词?如何进行阅读和写作?如何根据需要预习?怎样进行整理与归纳并做到举一反三?怎样克服遗忘?怎样集中注意力?如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做到完成每一项活动都有计划、有步骤和有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制定一段时期内的目标,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有效策略。

2.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

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知识掌握程度的习惯,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其方法与策略,及时指导,积极帮助。不仅要提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效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熟知自己的学习风格,还要引导他们观察他人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不断与他们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的、大众化的方法,扬长避短,不断调整,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策略。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篇7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1. 读一读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在读中理解、消化、吸收。

2. 说一说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口头的表达能力。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引导学生看图讲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围绕着(小蝌蚪)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进行讲述。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也形象地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3. 演一演

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小燕子回来了》这一课,通过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时在沿途看到的变化,歌颂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快。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表演他们从南方飞回来的经过。比一比,谁能把小燕子看到祖国建设性时又惊又喜的心情、动作和语言表达得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看到祖国的建设变化巨大而感到欢欣鼓舞,从而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4. 议一议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有个学生反驳说:“乌鸦想的方法不好,乌鸦可以用吸管吸水呢!”有个学生建议说:“它用两只手抱起瓶子也能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发言:“乌鸦没有手,它有翅膀,瓶子很滑,它抓不住。”“那它可以把瓶子打破再喝!”……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气氛十分活跃。

5. 画一画

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骄傲的孔雀》一文,孔雀象征一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人,为了突出这一个性特征,指导学生画出“抖动”、“展开”、“炫耀”、“昂着头”、“挺着胸”、“理也不理”等词语,体会孔雀的骄傲神态,使儿童明白做人应该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道理。

三、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如《小猴子下山》一文,课文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内容组成,叙述的形式基本一样: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扔下了什么?摘了什么往前走?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一、二段,从中总结学习方法。第三、四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指导、点拔。这样,由教师的教到用不着教师的教的教学过程,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能够自我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四、课后延伸,养成良好的习惯

社会处处皆语文,社会生活处处用语文。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点,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校外,长才干,学做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或到效外游玩,或上树林原野采集本,或参观工厂,或学雷锋做好事。也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设立图书角,推荐好书让学生阅读,教给阅读方法,开展读书竞赛,组织兴趣小组等。实践出真知,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索 篇8

带着这种心理, 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步骤如下:

一、精心设计自学提纲

刚开始, 我设计的提纲较简单, 只让学生自学基础知识, 较有难度的问题还是要拿到课堂上讨论。慢慢的, 我可以把一篇课文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全都用提纲的形式体现出来。我把每篇课文的提纲设计成三个板块: (1) 自主学习。包括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字词积累、课文内容的概括、简单问题的理解、段落层次分析等。 (2) 合作探究。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包括语言品析、重点问题的理解、主题的提炼、写作特点的体会等。 (3) 拓展延伸。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延伸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科学分配学习小组

首先选好小组长, 然后把学生按照男女生比例, 成绩的上、中、下, 表达能力及书写能力的不同平均分配到各小组。使每组中都有表达能力强的, 字写得好的, 善于发言的, 让各组情况大致均衡。提纲下发后, 让学生先是在课余时间自学, 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有难度的问题。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展示课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课堂上, 每组选出代表到黑板前板书自己组的题目, 然后由另一名同学到黑板前讲解, 其他组做点评。并采取记分的形式, 累计后评出优秀小组给予奖励, 哪怕是一支笔, 也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同学们对这种学习方式很感兴趣, 每堂课都跃跃欲试, 争着去板书, 抢着去讲解。点评时更是精心地为自己组补充, 毫不留情地找其他组的毛病, 甚至有时出现一个题两个人去写的状况。课堂上有了争论的场面, 谁都不肯认输, 直到老师来明确。看到这样的场面, 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练习课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 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层次, 既有基础的又有提升能力的, 要有思想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 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 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修养。在反思中总结不足, 才能不断进步。

自从我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之后, 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的提高, 语文成绩也有明显的进步。

晓阳同学, 理科成绩很理想, 但是语文成绩却总也不见提高。根据平时的了解我知道, 他的语文知识基础太薄弱, 连最基本的语文常识都不懂, 如记叙的要素、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 这类常识都要别人提醒。题目出来了, 不知怎么去回答。自从开展自主学习以来, 他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每次的提纲都主动去做, 实在解决不了的去找小组长, 小组长也解决不了的就问老师。每堂课他都积极表现, 不是去板书就是去讲解。他说:“我才知道语文课是这样的有趣味。”两个月下来, 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期中考试语文居然超过了90分!这是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看到他脸上的笑容, 我的心里也是美美的。

在课余, 我曾问很多的同学:“喜欢哪种教学方式?喜欢什么样的课堂?”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喜欢现在这样的课堂。”“喜欢自主学习, 喜欢自己去讲解。”我知道, 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爱展示自我的个性, 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先自学, 然后到小组中去合作, 补充自己的不当之处, 最后还要把老师的补充融入其中。这样层层深入, 步步加深, 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做到了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 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平台。在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诸多能力:写提纲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板书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讲解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点评锻炼了学生的总结能力、辩论能力, 等等。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符合当前的教育改革理念, 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了很多好的学习习惯, 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篇9

然而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普通初中来说, 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 这就需要每个教师通过学习与实践,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 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在此, 就如何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谈谈自已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 巧创自主学习情境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刚开始上课时, 有些学生还沉浸在下课十分钟的喧闹中, 心情激荡, 无法平静, 此时如果能根据课堂内容, 巧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需求感、好奇心, 一开始就像吸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 将会起到“先声夺人, 一石二鸟”的功效。

如, 在学习《分子、原子》这一课题的时候, 我是用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来导入的。在咏完这首诗后, 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远看盛开的梅花就像一团团的雪, 可怎么知道它是花, 而不是雪呢, 原来有淡淡的清香飘来呢, 可明明是花, 香气何来呢?相信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一定会有所领悟!”这样数语, 既交代了本节的任务, 又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结果可想而知, 效果很好。

二、合理设计问题,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 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没有问题, 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 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创设情境, 学生从情境中生成问题, 再以猜测、验证、观察、归纳等方法进行探讨, 在探讨中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如在《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中, 在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得多?”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讨论。在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的基础上, 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能否在氧气中燃烧呢?这就使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并鼓励学生对此问题进行猜想, 从而引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三、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化学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如, 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 我先演示“水下白磷燃烧”的实验:先在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 待白磷熔化后, 用一支大试管垂直倒插于水中, 罩住白磷, 可见白磷发火燃烧, 形成白烟, 不一会儿, 白磷就熄灭了。取出试管, 口朝下抖动片刻, 再插入水中, 罩住白磷, 白磷又发火燃烧, 形成白烟 (可以重复操作直到白磷耗尽) 。每当我重复实验时, 同学们屏住呼吸, 睁大眼睛紧盯着水中的白磷, 一颗颗原本平静的心又被激荡起来。接着我问学生:人们常说“水火不相容”, 但热水下的白磷为什么能燃烧?从化学本质上看, 又该怎样解释呢?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 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答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提出问题, 交流并解释。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 学生从理论到实质, 掌握燃烧的条件, 教学效果当然是很好的。

四、适时运用多媒体,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多媒体进入了课堂, 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多样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 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 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 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 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 使学生对二氧化碳又有了新的认识, 渴望知道它是如何制取的, 还有哪些性质, 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 给学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再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 巧妙地创设导入的情境,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讲述二氧化碳性质前, 将意大利峡谷之迷、动物进入古老山洞出现死亡的现象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篇10

一、自主教学的前提

自主教学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在课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学生多沟通, 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 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不但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 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便于改进教学, 而且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带着一种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在课上, 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用自己的爱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心理上、感情上没有厌倦和抵触的情绪, 然后把学生的渴求放在第一位, 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 多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让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学习, 逐渐变苦学为乐学。

自主教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小学阶段是其最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愿学、乐学, 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使其终生受益。而这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不是教师讲出来、问出来的,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一点一点发现的、领悟的、归纳的。

二、自主教学的过程与环节

1. 自主教学的过程应是:

按照自主教学的模式, 教师对全册教材, 每一单元, 第一课都应充分、全面地分析、总体的设计,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力争做到: (1) 学生提前介入教材, 搞好预习。课本上的新知, 要教给学生在课下学习的方法, 使之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2)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一上课, 教师先落实预习的情况, 以保持预习由课外到课内的延续性以及预习的质量。然后可以让学生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 这样在课堂上他们就会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与老师一起去探求知识。对老师的要求、对课堂的期望值增高, 就形成了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3) 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课堂上要提高教师的点拨、引导的质量,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活动的余地, 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我和体会成功的愉悦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 有足够的时间去动笔, 去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把教师从“独奏”中解脱出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去感受、去品味、去揣摩语言的意韵。课上要敞开学生的心扉, 打开他们的思路, 启迪他们的灵性, 珍视他们的感受, 这样, 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笑声、充满智慧、充满创造、充满光辉。 (4) 要有一个适当的检测方法。可建立师生评议制度, 借此了解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是否认可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2. 在这几个过程中, 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 教师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2) 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3) 学生对作品的理性认识。 (4)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升华。

三、自主教学的优点与效果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 自主教学本身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气氛宽松和谐。

教学的本质在于参与,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自主教学的开展, 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出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民主局面, 使学生由静态学习转变为动态学习, 由接受型转变为参与型, 师生间的关系也由权威型变为指导型, 由服从型转变为参与型。学生在舒畅、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记忆、创新, 使教学活动充满了民主、平等,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锻炼说的能力。

自主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准确、完整的表达能力。自主教学强调在课堂上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去发现问题, 通过读去思考问题, 通过读去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借助读去感知语言材料, 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读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来, 读出作者的构思来, 读出感情来, 读出意境来, 读出知识来。

3. 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主教学在于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习, 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其终身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4. 提高自学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 教给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然后学生能自己主动地学习, 以使其自学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四、自主教学的困难与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教学的开展难点最根本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扮演一个演员、主持人的综合性的角色。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对教材的把握, 对整个课堂教学的驾驭, 要达到开合自如、潇洒轻松、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程度, 这是教学能力的体现, 是教学的高层次、高境界的体现。真正成功的自主教学, 绝不仅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而是一种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而目前教师的基础进修、眼界的开阔、教学的研讨等等, 都存在着种种条件的限制。其不足是:

1. 我们的教材缺乏多层次、多方面的适应性, 真正

能启发学生自觉思考、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 能更强地引起学生兴趣并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还不是太多。

2. 是对学生的启发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还较简单、粗糙, 仍有待于完善。

3. 教师的点拨、引导要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恰

逢其时, 还有一定难度, 这需要教师知识功底、教学经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大幅提高。

4. 对整个课堂活动的驾驭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设计能力、预测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

摘要: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管得过多、管得过死, 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经过多年教育实践经验, 发现自主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此, 我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与实施中的困难。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篇11

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及内容,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以小组或团队为单位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小组间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是一种互助性的学习,学生之间互相协同配合,分别承担学习中的不同任务目标,以求达到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

要达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目的,首先是合理的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各个层次的学生、各种性格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可以按照座次进行;合作期间规范操作,组内有组长、记录、材料、汇报、实验操作等人员分工,并轮流担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的作用得到发挥;分组后要明确任务,而且合作的具体内容由不同组员担任,探究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合作学习的形式整合也是關键,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个别思考,充分整理自己要探究及合作的内容,然后做好交流的准备,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实施如下:

一、学案导学阶段

所谓学案导学就是在学习前,教师给学生或者是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制订一个问题探究计划,遴选出关键的内容,作为探究的目标。而实施学案导学的关键是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讲究提出问题的策略,因此问题的提出是关键也是起点。科学有效的学案可以促进和提高教学的效果,而且也是直接影响后面探究环节的关键因素。学案内容的编制要注重问题的提出,问题必须有值得探究的价值,必须能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探究,并能实现较高的教学目标。学案的应用可以是在课前的预习阶段,也可以是在课中的探究阶段。可以由老师制订,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预习结果进行制订。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获得知识意义的建构,形成知识的图式。

1.新课学案点滴

在“光的传播”内容的教学中,在学生预习时,我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探究问题:“光源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是沿着直线传播吗?在哪里不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这样的问题,学生不熟悉,因此能够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引起思维的发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融化与凝固的条件”内容时,我为学生制订了这样的学案:探讨自然界中冰融化成水、水凝固变成冰的过程,请你设想这个过程中的科学知识,并能够详细叙述。确定了这样的学习提纲,自然就使学生明确了要探究的问题。

2.复习学案点滴

在复习“声现象”时,我引用了动画版《木兰从军记》中的一小段视频(也可口述):“木兰机敏地将火炮对准雪峰开了一炮,随即天兵天将(雪崩)从天而降,将敌军吞没在脚下。”在一阵轰动与叹服声中,学生早已进入了声的分组讨论与复习中……

在复习“透镜及其应用”时,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一队科考队到南极考察,不幸的是取火器与用作研究的显微镜被雪崩砸碎了。如果你是科考队中的一员,你怎么生存下去?你怎么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几经思索与讨论,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已经完成了一半……

二、分组探究阶段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依靠学习资料和学习伙伴的帮助来完成的。新课改大力倡导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新课改提出了重要的理念,那就是要实施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合作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分组进行。学生通过质疑、探究、答疑的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同化和意义构建。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探索过程的挫折与失败,体会收获成功的快乐与兴奋,对学生的智力和心智都是一个磨炼的过程。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培养科学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是体会探究的过程,体会开动脑筋积极探究的乐趣,即便学生没有探究出结果,他们在探寻结果的过程中,所亲历的感受也是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刻,引导学生向着答案的方向前进,最终获得答案,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增强对问题研究的耐力和能力。在此期间,教师要注意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既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也不能使问题过于简单而没有思考的价值,把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变成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平台。

通过构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这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起到了根本性的改革。在以促进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而实施的探究活动中,必须是全员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和探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也有所贡献,充分体会集体活动中团结协作的过程。

三、成果展示阶段

学生在探究结束后,把探究结果汇报给全体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成果展示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即学生展示、小组展示、师生点评、修正完善。学生在进行成果展示时,教师要给学生以最大的鼓励,给学生以学习的信心,这是体现学生主体性、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人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点评,可以使学生对探究成果进行完善和修正。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意识,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提高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成果展示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四、总结提升阶段

新课完成时,就是收尾工作。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配合学生对整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发现规律,在总结过程中生成方法。规律形成后实施拓展应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总结由师生共同完成,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师生的关系逐渐融洽,学习效果明显增强。学生在讨论中,可以生成一种学习的方法,并把经验和方法进行拓展和应用,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组成及具体实施步骤。在实施与探究中要特别注意探究合作的实效性,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

新课改的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和教师的角色转换。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教师的听众,是知识的存储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使教师的角色从“教导者”变为“发现者”,从“训导者”变为“欣赏者”,由“表演者”转化为“策划者”,由“讲授者”转化为“组织者”,由“独裁者”转化为学生的“合作伙伴”。这就彻底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性和创造性。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形成符合学生学情、符合自己教改理念的教学风格。

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篇12

一、由“单一性”向“多重性”转变

学生是学习认识的主体, 对教师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一过程, 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教师不能取而代之。我在语文教学中试着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转变成“学生独立学习”“学生成对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全班集体学习”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增加信息交流量, 增加每个学生在一节课内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每个程序时, 让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创设课堂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而且好动, 基于这一点, 我有意营造课堂情境, 创设表演氛围, 让孩子走上讲台, 满足他们的角色幻想。

当我布置预习《黄继光》一课时, 有的同学说:“黄继光真傻, 拿自己性命开玩笑”。一些同学听了笑了起来,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孩子也许无法体会到祖辈打江山的艰难。于是在上课时, 我放了两次黄继光站起来的录像并配以激越的录音磁带, 那个孩子看完后低下头, 很多同学深受感动, 甚至流下了眼泪, 当我说:“谁到前面表演‘英雄’呢?”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地要上台, 于是我叫了那个埋头的孩子。当“黄继光”在枪声、厮杀中艰难地站起来时, 下面同学的眼神充满了对黄继光的爱, 对敌人的仇恨, 当“黄继光”第二次站起来时, 教室里顿时响起掌声。这时我深深地出了一口气, 我知道这节课成功了, 这一课是很好的爱国教育课, 同学们从表演体会到了无数先烈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从学生兴趣入手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乐趣, 而不是当作负担。兴趣是行动之本, 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展开思路, 在愉快的氛围里丰富联想, 在愉快的课堂上完成任务。

基于这一点, 我在教学《观潮》一课, 潮来之时那种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时, 反复设计了好几种方案, 但觉得无法把大潮到来之时那种汹涌澎湃的气势表现出来, 这一段共四句,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各自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讨论。可采取不同的方式 (包括声音、动作、图像、语言或其他) 把这句话完美地表现出来。经过十几分钟的讨论, 同学们胸有成竹地把手举起来……同学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 用语言、歌曲来表达, 用声音来模仿, 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无穷无尽。

四、激活课前五分钟

如果把课堂比作一台戏, 课前五分钟便是戏的序幕,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前五分钟, 由学生以座位号轮流当“小老师”, 要求声音响亮, 适中速度, 内容最好与这节课内容有关, 可以是即兴演讲, 可讲故事, 说谜语, 可以朗读优秀作文。由于全班同学人人有机会, 内容丰富多彩, 可听性强, 大大增强了课堂活力, 当然为下面的教学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上一篇:和谐下一篇:全民健身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