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物理教学(精选12篇)
自主学习物理教学 篇1
面对希望与挑战共存的崭新世界,面对“知识爆炸”的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与高科技时代的迅猛到来,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是教学谈论的焦点。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教给方法,重视培养能力;课后延伸,养成良好的习惯等。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机,把语文教学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这样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限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得少、练得少、自主探究得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创设情境,实施愉快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并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
1. 读一读
低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明显,事理简单,篇幅短小,易读易记。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只有多读,才能品出味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重视引导儿童进行读书训练,在读中理解、消化、吸收。
2. 说一说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看图讲故事,理清文章的层次,明白事物的经过,提高口头的表达能力。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我引导学生看图讲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围绕着(小蝌蚪)长长的尾巴→长出两条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成了青蛙)进行讲述。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也形象地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经过。这样的说话训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3. 演一演
组织儿童分角色表演,这是一种帮助儿童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当自己化身为课文中“人物”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格、语言和动作的特点。如《小燕子回来了》这一课,通过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时在沿途看到的变化,歌颂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速度快。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再按小组分别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表演他们从南方飞回来的经过。比一比,谁能把小燕子看到祖国建设性时又惊又喜的心情、动作和语言表达得准确、充分。学生便在这样愉快的学习中,看到祖国的建设变化巨大而感到欢欣鼓舞,从而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4. 议一议
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他们的各自智慧火花相碰撞,达成共识。如教《乌鸦喝水》一文,有个学生反驳说:“乌鸦想的方法不好,乌鸦可以用吸管吸水呢!”有个学生建议说:“它用两只手抱起瓶子也能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发言:“乌鸦没有手,它有翅膀,瓶子很滑,它抓不住。”“那它可以把瓶子打破再喝!”……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气氛十分活跃。
5. 画一画
教师要紧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画一画关键的词语,唤起合理的想象,加深对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如《骄傲的孔雀》一文,孔雀象征一个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人,为了突出这一个性特征,指导学生画出“抖动”、“展开”、“炫耀”、“昂着头”、“挺着胸”、“理也不理”等词语,体会孔雀的骄傲神态,使儿童明白做人应该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道理。
三、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要让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质疑问难,勤学好问,敢想、敢问、敢为、敢当,培养学生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如《小猴子下山》一文,课文由结构相似的几部分内容组成,叙述的形式基本一样: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扔下了什么?摘了什么往前走?教师应抓住这一教材特点,先精心地教学第一、二段,从中总结学习方法。第三、四段就可放手让学生用这一方法自己去学,教师只要适当指导、点拔。这样,由教师的教到用不着教师的教的教学过程,对他们今后在学习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能够自我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四、课后延伸,养成良好的习惯
社会处处皆语文,社会生活处处用语文。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观点,从课堂走向课外,从校园走向校外,长才干,学做人。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或到效外游玩,或上树林原野采集本,或参观工厂,或学雷锋做好事。也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设立图书角,推荐好书让学生阅读,教给阅读方法,开展读书竞赛,组织兴趣小组等。实践出真知,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指导—自主学习”如一道新世纪的曙光,它将照亮漫漫教学。为了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夺目光彩,让语文成为一泓活水,成为学生爱学、会学的一门课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大胆让他们像解放军战士那样“流一身汗、滚一身泥、练一身本领”。
自主学习物理教学 篇2
一、让学生“眼动”——教材的阅读活动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因此,政治课上首先要让学生们的眼睛真正地动起来。在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阅读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的读要大大减少,学生的读要明显增加。当然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轻松。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一个指导阅读的作用,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达到让学生“眼动”的最佳效果。首先,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把学生的阅读活动放在课堂教学之前,其次,教师可以选择重点内容让学生阅读。阅读是政治课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教师的引,学生的动,学生的阅读活动才能真正的落实,其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地提高。
二、让学生“心动”——课堂的讨论活动
在课堂教学工作中,不光要考虑如何去教,还要考虑学生应该如何学。这样,教师心中有了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给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创设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让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
首先,从课堂讨论题的设计入手。问题的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主题要适度超越学生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但又能够通过学生个人的思考,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加之教师营造的良好讨论氛围,适当点拨,层层引导,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转化并提高学生个人意识与能力,从而起到辨是非、明真伪、炼能力、提觉悟的效果。
其次,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尝试角色移位。可以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自己教育自己,体会教师的艰辛;也可以教师当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拉近师生距离融洽师生关系。通过角色移位,学生可以体会到自己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人。
最后,在课堂讨论活动的形式上,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吸引学生身心投入。可以进行主题式讨论,可以进行质疑式讨论,也可以进行归纳式讨论,等等。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师生在双边互动的环境中更易领悟知识,增强能力。
三、让学生“手动”——学生的实践活动
课改要求下的政治课应当是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政治课。如何才能做到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呢?这就需要学生在“眼动”、“心动”的基础上,手也“动”起来,而教师为学生创设各种“手动”的机会,即实践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
自主学习教学四步法 篇3
教师要成才,就必须确定目标,并将实现目标的各种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并持之以恒地奋斗。试想,一个数学教师若只满足于当一个教书匠,而没有远大的志向,是绝对不可能成为杰出的数学家的。虽然,我们不一定都能成为数学教育家,但我们应当向这个方向迈进,必然会有丰硕的成果。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主动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使他们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除了要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學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主、互不相容,也可以相互运用。
自主学习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盲目性。这里我仅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获得书本知识,发展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探索、研究。教师则通过预习目标,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强。可以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步骤是:课前预习——课堂点拨——变式训练——归纳提高。
一、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必须改掉过去重“教”轻“学”的弊病。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的能力是超乎我们的想象的,我们应该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去表现自己。我要求学生自学这种方法,其实是借鉴了“洋思”教学模式,我没有照搬,而是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改变。在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拥有自己特色的一套教学方法,课前安排学生带上问题预习,并且把例题和课后习题写到预习本上,课前把学生的预习看完,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二、课堂点拨
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起到点睛之效。教师通过看学生的预习作业,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在预习中如果掌握的好,则直接进行习题训练。如果在预习中出现问题,则针对出现的问题在思路上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学生上课轻松,带着问题,效果好,学的快。
三、变式训练
变式就是创新,抓住思维为训练这条线,恰当的改变问题情境或者改变思维的角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课本例题、习题的“改装”或引申,并注意训练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或让学生自己编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指导和评价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些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应变能力,提高了综合解题能力,有利于遏制“题海战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改变了“示变——模仿——练习”这种常规教学模式,把目标教学,思维训练和解题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归纳提高
要想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这就要求我们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搞懂每堂课所学的基本内容。每堂课中都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有益于学生更进一步获得,保持,应用知识。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教师可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2)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3)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4)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
课外:1.学生课外预习的练习可分层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写作位置,等到教师讲解或理解后再补上。
2.鼓励学生课后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自主学习物理教学 篇4
然而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普通初中来说, 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 这就需要每个教师通过学习与实践,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 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在此, 就如何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谈谈自已粗浅的看法。
一、精心设计导语, 巧创自主学习情境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是一堂课中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刚开始上课时, 有些学生还沉浸在下课十分钟的喧闹中, 心情激荡, 无法平静, 此时如果能根据课堂内容, 巧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的需求感、好奇心, 一开始就像吸石一样将学生牢牢吸引住, 将会起到“先声夺人, 一石二鸟”的功效。
如, 在学习《分子、原子》这一课题的时候, 我是用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北宋诗人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来导入的。在咏完这首诗后, 我把问题抛给学生:“远看盛开的梅花就像一团团的雪, 可怎么知道它是花, 而不是雪呢, 原来有淡淡的清香飘来呢, 可明明是花, 香气何来呢?相信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一定会有所领悟!”这样数语, 既交代了本节的任务, 又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结果可想而知, 效果很好。
二、合理设计问题,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 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没有问题, 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
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 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创设情境, 学生从情境中生成问题, 再以猜测、验证、观察、归纳等方法进行探讨, 在探讨中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如在《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中, 在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为什么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得多?”让学生根据现实生活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讨论。在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的基础上, 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能否在氧气中燃烧呢?这就使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 并鼓励学生对此问题进行猜想, 从而引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三、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化学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如, 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 我先演示“水下白磷燃烧”的实验:先在热水中放一小块白磷, 待白磷熔化后, 用一支大试管垂直倒插于水中, 罩住白磷, 可见白磷发火燃烧, 形成白烟, 不一会儿, 白磷就熄灭了。取出试管, 口朝下抖动片刻, 再插入水中, 罩住白磷, 白磷又发火燃烧, 形成白烟 (可以重复操作直到白磷耗尽) 。每当我重复实验时, 同学们屏住呼吸, 睁大眼睛紧盯着水中的白磷, 一颗颗原本平静的心又被激荡起来。接着我问学生:人们常说“水火不相容”, 但热水下的白磷为什么能燃烧?从化学本质上看, 又该怎样解释呢?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 迫切希望找到问题答案。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提出问题, 交流并解释。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 学生从理论到实质, 掌握燃烧的条件, 教学效果当然是很好的。
四、适时运用多媒体,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多媒体进入了课堂, 成为了新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多样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 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 在课堂上展示出来, 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 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 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 使学生对二氧化碳又有了新的认识, 渴望知道它是如何制取的, 还有哪些性质, 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 给学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再如: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 巧妙地创设导入的情境, 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讲述二氧化碳性质前, 将意大利峡谷之迷、动物进入古老山洞出现死亡的现象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给学生, 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 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与自主学习 篇5
21世纪学习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自主学习。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共同趋势。学会学习是每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策略, 要提倡素质教育就必须倡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努力构建自主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热爱,从而使他们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和乐趣是成功的第一位导师。”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兴趣是学习强大的原动力,也是学习心理因素中最具潜质、最宝贵的要素。但在当前的教学中,强制性的教学,频繁的考试,繁重的作业,马拉松式的复习,疲劳的题海战术,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丧失了学习兴趣。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就意味着失败。兴趣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培养起来的。学校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园地,对于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学科来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就成为了每个化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学校教育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时代的要求使得学生如何学会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这一任务的重中之重,但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鉴于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前提。学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既使是看起来十分幼稚的问题,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指责挖苦。不能抑制、扼杀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而尽量找出其闪光点,小心呵护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时间长了,学生学习的胆量就会大起来,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浓了,学习也就自主了。
2、运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对学生来说比较神秘,而且化学实验特别多,这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来讲,初中的学生好奇心强,这是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注意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实验、趣味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多种实验手段来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兴趣。
4、创设情景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高度热爱化学的情绪感染学生,并把课讲得引人入胜,富有情趣。为此,每位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都应精心设计,严格认真地对待每节化学课。化学课上虽然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穿插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讨论、质疑、阅读、设套、比赛等等,这样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学生一旦对自主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5、借用现代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用形象、色彩、声音求思维。”,根据初中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的时间不会太长这一特点,可以大胆采用幻灯片、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获得信息,以弥补课堂本身的枯燥,改变课堂内容,活跃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化学学习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6、善用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由于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限,特别是第三章以后对一些微粒、化学概念、规律的理解常感到困难,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分化,在学习兴趣上也会有区别,这时,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至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盎然的兴趣参与下面的学习
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个人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其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极大地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简言之,“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善教者,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能否“相机诱导”,也就是说好教师不在于“使学生学会”而在于“让学生会学”。然而,许多教师并不完全明白这个道理,包括我在内的老师可能都曾有这样的困惑:经过精心备课,对教材内容烂熟于胸,讲起课来行云流水,学生也听得懂,可是就是学不会。原因何在呢?伴着新课改的春风,我意识到,这并不是老师不努力,学生不认真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分提纯,过度包装,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因此,不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改变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旧教学模式,寻找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新教学模式,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一场攻坚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之间以饱满的情绪进行交流,使学生饶有兴趣、愉快地学习,自觉主动地习得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庄重而不矫饰,谦和而不傲慢,积极营造亲切、融洽的课堂气氛,努力使得学生的心态轻松愉快,思维活跃敏捷,这种师生互尊,情感共鸣,必将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严格控制教学的每一个程序,将给予学生自由支配的学习空间看成是一种“施舍”,甚至是一种浪费,这是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的主要原因。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1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学习化学最好的方法是根据所具备的知识,不断地去探究,从而发现了解新知识。教师的工作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发现。因此,自主学习应集中地体现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应让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地探究与思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始终参与认识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论。如“空气”这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许多知识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过,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我想,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忆、思考,通过观察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呢?这节课,能不能试着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自己来学习呢?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收集有关空气的信息,准备参加以“我所认识的空气”为题的课堂讨论。
这节的课堂讨论,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场面。1.2设计开放习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
以往,封闭式题型被教师们奉为法宝,大量的、重复性的试题虽然提高了学生解题的正确率,但是却使学生的思想僵化。而题型的适度开放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广阔的空间。例如在学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后,我安排了这
样一道题:“H2和O2混后气体20克,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了18克水,问混合气体中H2和O2各是多少?”这样设计的习题具有的优势主要在于:⑴由于题型的开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技巧。⑵由于设计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学生可获得各种水平的解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⑶寻求答案的过程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观察、交谈、提问分析和课堂练习等随时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的方法,从而激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信心。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在以往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动力和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是难以发挥的,因此必须改革老师的教学习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1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很小,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消极的。在新课标下,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要相信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学的机会。保罗朗格朗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也曾督促我们教师:“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应牢固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的行为。而作为老师,应使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指导、自我强化。比如说,在上九年级化学(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这一课题之前,可先给出学习的目标,在学生复习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后,布置学生自学,采取小先生讲课的方法,请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步骤,并以一道题目为例进行板演,然后归纳出本课题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最后再由教师补充讲解。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又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准备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知识的归纳总结提高自学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自学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基础和保证。传统的演示实验,总是教师做、学生看,但往往是教师讲十遍,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遍。所以,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中,教师讲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分别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各收集一瓶氧气,然后让学生对他们实验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讨论,教师只对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进行集中点拨。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又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而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别人的意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弥补。因此,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上《二氧化碳的制取》这一课题时,我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每四个同学为一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进行全面的探讨,从所给的化学仪器中选择出适当的仪器组装出一套最佳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探讨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阐述本组探讨的结果,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肯定最佳结果。这样的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给了学生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学习的体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课程实施中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自由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型社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怎样才算是自主学习呢?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不听命或依赖于他人的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具有学习的内驱力,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责任意识。学生的学习如果具备以上特征,就可以认为其学习是充分自主的。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步骤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初学物理时,学生大都喜欢物理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的做法是,首先,上好第一堂物理课。课堂上我演示了“降压后水的沸腾”“试管爬升”等让学生有新奇感的实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解释,并要求他们课后查阅资料来了解相关知识,在随后的课堂中让他们展示相关成果,让他们有了表现自己的平台,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其次,利用情感因素,通过趣味教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我始终保持自己的亲和力、感染力和美感。课堂上不失时机的幽默,热情饱满、形象丰富的语言表达,得体优美的姿态,端庄文雅的言行,清晰整洁的板书,这些都能帮助学生激发求知欲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物理教学开展自主学习的核心
初中学生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有增强自我独立学习的欲望,这为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所以实施自主学习的早期时段里,老师需要对每个学生的“自我评估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交流、探讨及获得帮助的能力”以及“意志力”等方面进行耐心的指导。
3.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是物理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保障 “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一转,转出了学生无可推卸的主体责任心,也转出了先前可能处在压抑或非觉醒性状态的那种自决、自断的智慧。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消极到积极,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的一般模式
1.目标促进模式
老师出示目标,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设置相应问题,组织讨论,突破重点、难点、疑点,布置相关练习,详析总结,回归目标。这一模式可用于初学新的内容时,目标层次在“了解”“知道”这一层面。比如,学习力学中的“功”这一内容时,可以出示教学目标,学生自行阅读,在了解“力学中的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基础上,针对老师给出的相应情景进行分析,进而作出判断,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在辨析中理解“力做不做功的关键”。
2.置疑答疑模式
老师或学生置疑,指导学生自学解疑,师生共同归纳,再设置相应练习加以强化反馈。比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抛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从拨动琴弦、敲击鼓面、说话等活动中来归纳得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随后再抛出“正在发声的物体如果停止振动,还会继续发声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形成方案后进行实验验证,在自主活动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并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活动参与模式
在教学内容涉及科学探究、“想想做做”“小制作”等方面,可以采用“活动—参与”模式,即“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活动内容—分组实践活动—师生合作研讨—全班交流学习—活动总结”,可以通过学习调查、实验活动、科技活动、知识竞赛等形式实施。比如,“学习了声音的特性”这一内容之后,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制小乐器。如,用啤酒瓶制作“水瓶琴”、用吸管制作“笛子”,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通过合作讨论、总结,巩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同时,老师要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刺激学生对活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制作保持足够的热情。适当的时候,老师也可制作一些“新奇”的作品,激发学生增强运用物理知识于生活实践的兴趣。比如,学习了大气压强后,我制作了一个“水管抽水机”,让学生利用它把水抽到了一定的高度,进而加深了对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理解。
4.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模式
老师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导向作用。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构建知识,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符合“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思想。比如,学习了“浮力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后,需要运用浮力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先是给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解决过程中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学习),随之适当增加难度,老师适度点拨,解决问题后鼓励学生进行“经验总结”,同时抛出相近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时进行“经验”验证,最终达到“自我构建”的目的。
以上四种模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前两种模式既可以独立运用,也可以融合为一体。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改变观念和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是关键。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亲历求知过程,促进他们在求知中“自主”,进而“会学”。老师尽可大胆地探索,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达到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都是可取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篇7
一、由“单一性”向“多重性”转变
学生是学习认识的主体, 对教师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一过程, 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教师不能取而代之。我在语文教学中试着由“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转变成“学生独立学习”“学生成对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全班集体学习”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增加信息交流量, 增加每个学生在一节课内表达的时间和机会。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每个程序时, 让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创设课堂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 而且好动, 基于这一点, 我有意营造课堂情境, 创设表演氛围, 让孩子走上讲台, 满足他们的角色幻想。
当我布置预习《黄继光》一课时, 有的同学说:“黄继光真傻, 拿自己性命开玩笑”。一些同学听了笑了起来,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孩子也许无法体会到祖辈打江山的艰难。于是在上课时, 我放了两次黄继光站起来的录像并配以激越的录音磁带, 那个孩子看完后低下头, 很多同学深受感动, 甚至流下了眼泪, 当我说:“谁到前面表演‘英雄’呢?”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地要上台, 于是我叫了那个埋头的孩子。当“黄继光”在枪声、厮杀中艰难地站起来时, 下面同学的眼神充满了对黄继光的爱, 对敌人的仇恨, 当“黄继光”第二次站起来时, 教室里顿时响起掌声。这时我深深地出了一口气, 我知道这节课成功了, 这一课是很好的爱国教育课, 同学们从表演体会到了无数先烈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从学生兴趣入手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乐趣, 而不是当作负担。兴趣是行动之本, 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展开思路, 在愉快的氛围里丰富联想, 在愉快的课堂上完成任务。
基于这一点, 我在教学《观潮》一课, 潮来之时那种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时, 反复设计了好几种方案, 但觉得无法把大潮到来之时那种汹涌澎湃的气势表现出来, 这一段共四句,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各自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讨论。可采取不同的方式 (包括声音、动作、图像、语言或其他) 把这句话完美地表现出来。经过十几分钟的讨论, 同学们胸有成竹地把手举起来……同学们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 用语言、歌曲来表达, 用声音来模仿, 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无穷无尽。
四、激活课前五分钟
如果把课堂比作一台戏, 课前五分钟便是戏的序幕,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前五分钟, 由学生以座位号轮流当“小老师”, 要求声音响亮, 适中速度, 内容最好与这节课内容有关, 可以是即兴演讲, 可讲故事, 说谜语, 可以朗读优秀作文。由于全班同学人人有机会, 内容丰富多彩, 可听性强, 大大增强了课堂活力, 当然为下面的教学营造了很好的氛围。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探析 篇8
一、激发氛围, 促进自主学习的热情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营造激发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尽情地说话, 让学生大胆地解放大脑、大胆地放飞想象, 从而使思维动起来, 体验真起来, 语言活起来, 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享受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如《赵州桥》教学片段:
师:你对本课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 (站起来大声地) 老师, 我觉得课文中“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后面的句号应该改成省略号更好一点。
师: (面带微笑) 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因为我觉得这么长的赵州桥上应该不止这三种龙的图案, 肯定还有龙的其他图案, 所以我觉得改成省略号会更好点。
师: (语气很激动) 让我们全班为谢×同学鼓一分钟的掌。
(感觉又惊讶, 又欣喜, 学生竟然能大胆给“课文”挑刺。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大家的掌声中可以看到谢×的脸上充满了自豪和激动)
热烈而又持久的一分钟鼓掌完毕。
师:同学们说一说, 老师为什么要给谢×鼓掌呢?
生:因为他发现了我们都没发现的问题。
生:因为谢×能够提出课文中的缺点来, 很了不起……
课例中, 教师充分相信学生, 打破传统的课堂规矩, 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 不盲目服从老师, 敢于质疑书本, 让学生始终在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实践, 充分体验、享受语言文字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改革教学方式, 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时下的语文课堂讲风太盛, 细剖细磨, 颇有魅力的作品, 一经肢解性讲析, 难于避免因重复而导致的时间、精力的无意义耗损, 同时打破了文章的整体美感。阅读教学要改革教学方式, 实现减时增效, 把课堂时间“最大化”地优化起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时, 教师绝不能抛开学生的第一体悟而分解内容, 一切字词的解释、语句的揣摩、段落的讲读, 都应以把握文意为目标, 从整体感知到细部体会, 再从细部收获回到领悟文意, 使学生在一篇课文学习过后, 留下的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符号, 而是鲜活的、灵动的、有机的篇章;不是丧失美感的知识点范例, 而是美的、带有无穷意味、充满睿语哲思的精华。如老教材浙教版《赶花》教学片段:
师:养蜂人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 但又能“赶”出什么呢?
片刻的朗读声之后, 学生陷入了沉思, 并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
生1:能赶出幸福生活, 因为有花才有蜜, 有蜜就有钱, 有钱才能过上幸福生活。
生2:能赶出知识, 因为养蜂人一年四季大江南北地赶, 自然阅历就丰富, 知识面就广。
生3:能赶出人对大地的亲情, 每年每季每天都从这片土地经过, 怎么不会日久生情呢?
生4:能赶出敬佩, 我从蜜蜂的行为中知道, 蜜蜂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非常令人敬佩。
生5:蜂儿酿成百花蜜, 留得香甜在人间, 养蜂人就像蜜蜂一样用自己的辛劳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出示:蜜蜂啊, 我赞美你。你是勤劳博采的专家, 你在万花丛中飞, 为人类酿造醇酒般的蜂蜜。
教学中, 我紧紧抓住“能赶出什么?”这个中心问题, 从“大局”入手, 再以此为基点, 辐射出去, 引导学生读书, 由学生自由发挥, 充分挖掘教材, 逐层深入, 在边读、边思、边议的过程中学会了读“书”, 这样就不致于漫无目的, 焦头烂额, 而是有机地串起来, 真正做到了“提得起放得下”。久而久之, 学生的自我构建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而不再是毫无目标、毫无意义地去认识知识、了解知识。在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朗读感悟中, 学生研读文本的兴趣浓厚, 对文本的理解愈来愈深, 从而明白了养蜂人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鲜花中, 还因为他们用艰辛的劳动酿出了像“花”一般的生活, 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三、倡导个性化阅读, 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要引领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验、感悟, 在自我发现、相互交流中理解知识,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看法, 从而促成从课文语言到个性化语言的转换, 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如教《一夜的工作》一课时, 对“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 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这句话, 可以组织学生读书讨论:“到底花生米是否增加?”在学生仔细阅读后, 让持两种意见的学生各自陈述理由, 教师再相机诱导。从上文的“两杯”绿茶可以推断, 花生米也应该是两个人的, 既然是两个人的, 当然应在一个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再从这个句子本身来看, 可把“好像”去掉让学生读一读, “花生米并不多, 可以数得清颗数, 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显然, 如果去掉“好像”, 是肯定花生米没有增加。那么, 加上“好像”呢, 意思是实际上增加了, 但看起来像没有增加似的。在学生明确了这一点后, 可进一步让学生思考, 增加了分量的花生米都可以数得清颗数, 可见平时没有客人时就更少了, 从而进一步体会周总理生活的简朴。
四、注重阅读积累, 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
阅读量的积累, 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质的飞跃的重要前提。要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学习的“高原现象”, 必须加强课外阅读, 语言文字的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内化, 而阅读是最好的积累内化, 能让学生有足够的“大语文”储备量。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 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 让他们开阔视野, 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 去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语文教师在教好课内阅读的同时, 应花大力气来突破另一重大课题——向课外扩展。如在教学了《三顾茅庐》后, 学生对三国时期的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部名著, 给予充分的自主阅读。学生不仅了解了历史, 更会在阅读中去用心揣摩书中人物的个性特点。这样, 既扩展了学生的阅读面, 又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于“书海”之间, 使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策略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 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状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完整独立的人格, 而且真正体现了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摘要:“自主学习”是在自我监控下的学习, 学习主体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需要自定学习目标, 对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反应, 同时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是在《新课程标准》精神指导下, 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 以促进其学习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为途径, 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21世纪新人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 积极倡导着“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 并与同行一同探讨。
自主学习物理教学 篇9
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生学习的方式, 也是学生为更高阶段及终身学习作准备的一种能力。数学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获得, 还在于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 数学知识及方法思想的获得。数学能力的形成渗透了许多自主学习的因素。在实际的学习中, 由于课程因素的制约、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淡薄、自主学习的能力急待提高。
1. 概念的界定与特征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策略性、持久性和自我调控性。这与一般意义上的自学完全不同.本文研究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围绕数学问题, 运用师生互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方式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对学校教育来说, 自主学习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和谐互动。
2. 自主学习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研究我校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情况, 本课题组对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 抽样调查1000名学生, 收回问卷948份。主要围绕数学学习的态度、数学课堂、课外自主学习情况, 数学反思等进行调查,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问卷统计, 39.68%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 46.21%感觉一般。52.48%偶尔思考, 遇到不会的题目, 老师、同学解答, 6.84%从不思考, 遇到不会的也无所谓。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数学思考有意义, 能获得成功感。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认为“数学很枯燥, 不够生动”, 对学科兴趣度低影响了数学学习的态度。
我们分别从课内外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 63.9%学生偶尔课前预习, 23.57%的从不预习, 学生对新课的预习重视度不高, “偶尔预习”的学生最多, 且预习的方式只是翻一下书。这表明, 高中生课前预习不经常, 预习的方式也不够科学, 学习更多依赖于课堂教师的讲解。据调查, 成绩好的学生预习习惯情况比学习困难的学生稍好。在听课方式上, 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52.48%偶尔思考, 不思考的33.42%。35.77%课外数学作业能独立完成.调查结果说明, 大部分学生比较被动, 不能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 不善于思考问题。对待作业中问题, 依赖于他人解答占多数。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主动性欠缺, 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没养成。
统计结果显示, 27.67%每天做作业前复习, 60.84%仅考试前复习, 相当多学生不重视课后复习、总结与反思, 课后复习仅停留在“看一看笔记”, 反思处于较浅的层面, 部分学生的学习是处于应付。
3.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3.1 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
3.1.1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的交流氛围
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交往活动, 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 也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真正的自主学习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 它在更大的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宽容程度。教师的指导和课堂教学的民主和开放程度与学生自主学习程度的提高密切相关。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 能够使得学生更为轻松愉悦的参与到中学数学的知识学习中, 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问题的思考。
3.1.2 树立正确教育观, 培养自主学习的信心
教师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掘弃传授和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 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并采取相应措施。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 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 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质疑的机会, 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 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教师鼓励交流与合作, 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创设各种条件和形式, 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气氛, 培养学生提出质疑、回答质疑的能力, 有效的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3.1.3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给予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过程, 教师选择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培养学习自主能力, 教师给学生讲解知识之前后, 应留下更多的时间给学生, 让他们自己读书, 自己感受事物, 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自主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以增加学生活动的自由度,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更新教学方法, 设计出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挖掘课程资源, 激发学习兴趣
3.2.1 进行学习场景的科学设置, 引导自主学习
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其课本教材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出现了更多例如:“数学实验室”、“议一议”以及“做一做”等全新的教学模块与组成, 正是由于这些新的课程设置的存在, 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有《从三个地方看》这一章节, 其在本章的开头, 就从每一位学生都熟悉的庐山出发, 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 帮助学生进行情景思考, 通过这种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效联想, 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思考, 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理解。
3.2.2 设置开放性的问题, 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教学中所展示的问题情景很多, 可直接取材于身边的事例, 也可是数学模型、图片、实物等一些感性的材料。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要适度的开放, 扩大思维的广度, 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能步步深入, 引人入胜;要有启发性, 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要针对学生的特点, 难易适度, 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例如在《正弦定理》的教学中, 可以设置问题“如何测量河两岸的建筑物的距离”, 提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切的问题, 有利于学生想象操作, 同时调动各层次学生思考参与, 解决的方案多种多样。在《椭圆》的教学中, 让学生思考“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 那么到两个定点距离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用类比旧知识提出新的问题, 产生认知上的冲突,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3 重视学习指导, 加强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
3.3.1 掌握学习策略, 提高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认为数学难学的学生通常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没有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而学生习惯的养成和方法的掌握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因此, 教师在教学尽快注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如把数学中的定义、公式、性质、公理、定理等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理解;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及有关背景知识理解不熟悉的定义, 性质等, 形成知识树;学会作笔记, 对易混或相近的知识善于链接, 科学地学习。如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数量积》, 教师先让学生操作物理学中的力的分解与合成及计算功, 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 进行学科间的知识迁移,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向量知识。
3.3.2 布置反思性的作业,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 以及对自己数学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它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 学生从“想学”开始, 通过反思学习活动的实践, 逐步达到“会学”。指导学生于当堂课后, 或章节内容结束后, 将本节和本章内容从宏观向微观回顾.通过自我反省, 学生可以及时找出不足, 不断强化对支撑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 进而优化他们的认知策略, 提高他们的反省意识.如在《三角函数》章末复习中, 布置书面作业, 引导学生反思三角函数的知识本质是什么?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求角?运算了哪些知识?通过哪些途径作出三角函数的图象?生活中哪些问题转化成三角函数模型研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让学生“跳出”课本,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深刻地思考, 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存在问题, 这样反思学习有利于数学的理解。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
高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策略探究 篇10
一、明确自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需要精心备课。而在备课过程中, 其首要环节则是明确教学目标, 然后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与学习要求, 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同样, 在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模式中,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 围绕教学内容, 联系学生实情, 精设学生自学目标, 课堂上利用问题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以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性。教学实践显示, 当目标明确, 并逐层落于实际时, 才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如教学《力的分解》时, 教师可利用投影来展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明白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2) 理解力的分解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3) 学会利用图示法依据实际要求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具体自学目标的完成过程:学生自读教材, 回答问题: (1) 什么是分力?如何理解力的分解? (2) 为何可以说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 具体问题中又是如何进行力的分解的?而后引导学生以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例:物体置于水平面上, 其受到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 此力和水平面成θ角。教师示范分析: (1) 力F的作用效果有竖直向上提物体与有水平向前拉物体的效果, 两个分力则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上; (2) 确定了方向, 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解则是唯一的; (3) 分解F1=Fcosθ, F2=Fsinθ。置于斜面上的物体受重力产生怎样的效果?教师可要求学生模仿例1进行自主分析。此外, 教师还可设计巩固性训练, 让学生自主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二、加强讨论探究
当学生进行自学与自主探究时, 教师还可设计一些与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相符的问题,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交流讨论, 或者操作实践, 以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若是实践教学, 教师则需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探究时间, 让学生表述自己的不同看法, 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相互启迪, 共同进步。同时, 在讨论过程中, 学生可暴露出其思维过程, 产生思维碰撞, 引起认知冲突, 进而形成创新意识, 培养合作精神, 提高创造与实践能力。其次, 教师应关注学生自学过程, 予以适当与恰当的启发, 有效调控学生讨论进程, 保证教学有序进行。
如教学《抛体运动的规律》时, 教师可设计多种讨论探究活动: (1) 实验观察: (1) 观看图片, 初步了解平抛运动。 (2) 演示实验:先让两个小球正碰撞, 其结果是一个是自由落体运动, 一个是平抛运动。而后拿小木槌打击置于桌面上的小球,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小球离开桌面是怎样的运动轨迹?接着借助多媒体来演示平抛运动轨迹, 引导学生对比所学的曲线而获得结论:平抛运动轨迹为抛物线。思考:数学上为何将这一曲线称为抛物线?请解释说明。 (2) 新课研究: (1)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实验中小球的受力, 得出平抛条件。 (2) 分析平抛特点。 (3) 分解平抛运动。在这一环节中, 引导学生先由理论方面加以分析, 由力与运动的关系切入而获得结论。接着进行实验验证, 即验证竖直方向运动是自由落体。a.教师介绍“平抛竖落仪”及其仪器结构, 说明其使用方法, 明确实验目的。b.学生实验。动手实验两次, 引导学生观察, 并听声音。提问:根据同时自由下落与平抛的两个小球又同时落地的现象, 你们可获得怎样的结论?这样, 训练了学生自学能力, 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三、指导自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若想真正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还需加强学生自学方法指导, 以促进自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加强学生常用学习方法的训练, 如预习与阅读教材、观察分析、总结归纳、提问、记笔记等。以预习为例,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有不同预习方式, 如检查卡方式。即集合有针对性的若干基本问题, 制作成检查卡形式, 课前发给同学, 而后限时独立完成。此方式主要适合阶段性检查, 有巡视检查与答后即收两种方式。
例如, 学习《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 可设计检查卡内容:
(1)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 可以不利用公式则可直接获得的物理量是 ()
A.平均速度B.时间间隔C.加速度D.位移
(2) 接通电源与释放纸带 (或物体) , 这两个操作时刻的关系应该是 ()
A.先释放纸带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B.先接通电源, 后释放纸带C.先释放纸带, 后接通电源D.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优化教学方式促进自主学习 篇11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亲密合作,造成愉快的情绪气氛,成为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的内驱力,它会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千方百计,力求把学生教好;而学生则乐于接受教师的影响,对教师所教的课程产生兴趣和爱好,完全消除恐惧、焦虑等心理负担,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笔者在上牛津小学英语6B《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一课时,学生在了解了刘涛想要写信给Peter这一前提后,给同学们提了两个问题:“He wants to write to Peter,what does he need?”“How does he ask for these things?”。面对同学们的拘谨和沉默,教师微笑着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并大胆预设,同时承诺不管他们说得是否有理老师都不会责怪。在老师善意的鼓励下,学生们开启思路,积极思考。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不仅考虑到写信所需的一些必须品”信封、信纸、邮票”,从而有了学习单词“writing paper,envelope,stamps”的愿望,细心的同学还会考虑到写信时还需要胶水等一些辅助用品,这时教师可对本课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补充。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带着他们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阅读第一部分对话,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独具慧眼的提问和精彩的回答解决了本课教学的两个重点。这样的课堂打开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展开想象的翅膀,这就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带来的收益。
二、正确的学习策略: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1.以核心問题为突破口,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性探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学生会提问题了,并且提出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有的是探究课文的关键,有的则不是。因而,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课文的主旨,归纳出统领全文的问题,进而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探究。比如,在学习《Asking the way》一课时,学生提出了许多跟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How can we ask the way? Which sentences can we use?”这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上,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问题,学生理解了全文,归纳出了问路及指路的相关句子,收获很大。
2.以关键问题为切入口,对课文重难点进行深入化探究。以局部问题为切入口,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有效探究。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面,学生可能对课文的某些方面产生的问题比较多,那么就以这个局部问题作为学习课文的切入口,进行深入探究,使之能够连带解决其它问题。比如在学习《Who is younger?》这一课,许多学生对双胞胎这个话题感兴趣,找出了许多的问题。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从双胞胎身高、大小、长相方面去对比了解,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比较级的正确用法,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
3.以自我评价为发展点,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性探究。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总结。这是在探究过程中最能体现学生的收获,让学生感到有成就感的时候。比如在上《The seasons》一课时,让学生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并用英语写成天气预报,在课前与学生交流,学生在聆听和交流的同时理解的天气的相关单词和句型。在学习《Seasons》这首富有诗意的小诗时,在指导学生理解各个季节的天气特征及每个季节的趣事时,指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诗中的意境,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学《More exercise》时,指导学生通过角色朗读、合作表演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焦急的心理及面对自身不足能积极面对、设法改进等方面的体会。对于这些探究所得,我们都很重视,都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并予以鼓励和评价。
三、有效的课后延伸:学生自主学习的保障
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英语素养的综合体现,学习课文后,教师通过读写,仿写、扩写、续写等方式,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的读写结合。学完《A letter to a penfriend》一课后,让学生设想:假如你是Liu Tao,你会对Peter说什么,你会怎么写这封信……通过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完成Liu Tao信件的续写任务,课后老师要求学生登陆真实的笔友网www.penfriend-club,选择一个合适的笔友,并能给他写一封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都得到了培养。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学生仅靠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交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指头和打开知识金库的钥匙,他们才能大展宏姿,畅游知识海洋,一生一世都受用无穷。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张力的课堂,创建富有生命张力的课堂空间,才会使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美丽而富有生机的生活世界和梦想家园。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自主学习物理教学 篇12
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我逐步认识到:学习是一个过程,一个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存储知识的容器,教师理应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中走出,成为学生的“向导”,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研究,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基于此,我大胆尝试“自主学习、自主解决”教学模式 , 以教师的“导”促进学生质疑提问,自主探究,自主解决,自我调控,从而营造出开放性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模式可激活数学课堂,引发学生探索求知欲望,使其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归纳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求异探新,得到新发现与新问题,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合作精神,促进思维发展与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自主学习、自主解决”教学模式中,我有以下体会:
1. “自 主学习 ,自主解决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明确说明: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中, 应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这一模式的特点是: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 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在课堂教学中, 作为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坚定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潜能,尽量做到让学生独立观察、自己读书、动脑思考、动手整理、动口表述、发现新知、创造新意. 充分还给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空间.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教师是高深的主导者,负有点拨、引导之责,要在春风化雨般的导学、点拨中“传道授业解惑”. 要进行创新教育,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首先就要转变观念,一改传统教学模式,要解开自己的手脚,打开自己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思维,大胆探索,把教学的舞台还给学生,把教师“讲、问、考”的专利让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大胆地让他们去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3)让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间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2. “ 自 主学习 , 自主解决 ” 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 , 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 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 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 ”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适度的“乱”, 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 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 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他们的自我选择将形成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也会因此不断进行自我调控,不断反思学习的方法, 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动作用,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 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 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 , 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推断,主动地构建对外部信息的解释系统,一旦学生成为认识过程的主体,他们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会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 教师充分信任学生, 相信孩子的学习潜力. 从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学生,使教师看到了学生的创造欲,一点小小的成绩会使他们欣喜若狂. 让他们自主学习, 掌握由自己发掘、整理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件很高兴的事. 作为教师,如何正确指明目标,在学习策略上给予指导,适时点拨,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和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自主学习,自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在“自主学习、自主解决”教学模式中,以教师的“导”促进学生质疑提问,自主探究,自主解决,自我调控,从而营造出开放性课堂氛围.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模式可激活数学课堂,引发学生探索求知欲望,使其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归纳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合作精神,促进思维发展与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自主学习物理教学】推荐阅读:
自主学习教学实录06-17
物理自主学习论文08-13
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体会06-07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06-21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07-05
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07-09
初中英语自主学习教学07-10
自主学习与教学质量09-17
高中物理自主学习培养09-28
学生自主学习高中物理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