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物理意识

2024-11-12

培养自主学习物理意识(精选12篇)

培养自主学习物理意识 篇1

曾有人云“教是为了不教, 管是为了不管。”细细思量, 确有道理。教育和管理学生, 尤其是班主任, 不能总是一味地推行说教式的教育和压制式的管理, 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 不断创新工作。我们不能当一个教育的“赶牛匠”, 而应该做学生的“领航人”,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一定要重视学生自主意识的树立与自主习惯的培养。

所谓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 不断地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但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需要各学科教师的重视, 学生由于师源性的心理问题, 学校容易陷入“心理辅导工作做加法, 学科教师做减法的”的窘迫境地。所以我们从德育心理入手提出“每一位教师都是心理工作者, 每一个办公室都是心理咨询室”的理念, 旨在形成学校上下、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人人重视积极“健康自我”的培育。

一、健康课堂文化建设, 发挥学科渗透主渠道作用

课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在学校的自我感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课堂的感觉。宽松愉悦、充满情趣的课堂,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其聪明才智, 从而使学生发现自我的价值, 提高其童年生活的质量。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 我们提出了健康课堂文化建设的两点要求:一是四个带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把激情带进课堂,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鼓励带进课堂, 把趣味带进课堂。二是四求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体现“求实、求活、求趣、求智”的教学模式,

这“四求”模式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 也是学校教风建设的要求, 其目的在于打造严谨治学的教师队伍,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条件。我们认为,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风影响学风, 教学态度影响学习态度。教师的人格特点、待人处世哲学、文明行为举止等都不同程度地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得以呈现, 对学生施加影响。在教师“实活趣智”的教风影响下, 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根本的保证, 学生文明守纪、好学向上、健康活泼的学风得以发扬。

二、设立重大节日, 维护心理健康

(一) 心理健康节是我校才开设的一个特色节日

在举办的心理健康节中, 已经成为学校发展学生健康自我、营造心育文化的有效载体和手段。今年我校举办的心理健康节, 开展了“感统训练、心育活动课研讨、展我风采、健心行动”等四个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 并将心理健康节和校园文化节、“六一”儿童节等传统节日整合起来,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内涵,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品位。心理健康节活动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学生走上街头开展心理漫画书法表演展示、心理咨询师街头现场咨询、邀请家长到校听取专家心理教育专题报告等活动, 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扩大了学校心育办学特色的影响。

(二) 举办读书节, 发挥读书的治疗功能

我校每年下半年举办读书节, 读书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 更能起到陶冶情操、消除浮躁心态, 实现心理治疗的目的。心理专家认为:读书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 在读书的过程中, 阅读者的经验与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产生交互作用, 促进阅读者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形成良好的生活适应。日常的读书活动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 在心理咨询师协助下的读书则具有治疗性。我们举办读书节, 兼顾学生心理发展, 面上发动, 学生人人参与读书以及相关活动;点上拓展, 对重点学生推荐必读书目, 在心理咨询师引导下读书, 激发当事人产生新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试图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实践证明, 读书活动对心理困扰、智能不足、阅读困难、低自尊、孤独、畏缩、自我实现、学业成就、同理心、果断行为、态度改变、行为改变、降低恐惧、自我发展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三、培育典型, 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既催人奋进, 又能抵御来自校外不良思想的影响。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典型, 树立身边的榜样, 可以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

一是“四星”评比, 培育学生典型。我校开展了学生“四星”评比活动和“风采少年”评比活动。根据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具体目标, 相应地在学生中开展“礼仪之星”、“诚实之星”、“开怀之星”、“智慧之星”的“四星”评比活动, 通过评比, 树立典型。“四星”评比各班每月一次, 对照具体的评比条件, 将评上同学的照片、资料简介张贴于教室外墙壁的专栏中, 达到典型引路、学有榜样的目的, 发挥了榜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是开展行为规范合格班创建活动, 树立班级榜样。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制定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分阶段逐步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及各阶段的评比细则, 坚持每日检查与每周评比, 督促学生加强对不良习惯的自我监控, 并逐步改善, 使全校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月对班级进行考核, 学期末进行综合评比, 评选出行为规范合格班和先进班级。

四、编写心育读本, 助人自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 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目标则是助人自助、育人自育。从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来看,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方法, 特别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方法, 有利于实现助人自助、自育, 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从而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冷静自如地面对各项激烈挑战。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组织学校的心理教育骨干教师致力于心育自助读本的编写。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 我们以故事的形式汇编了《听听我的声音》一书, 期盼学生通过阅读, 在故事中感悟、在故事中收获。接着, 我们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主要困惑, 由学校心理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并将这些材料按低、中、高三个年阶段分别汇编成一套自助读本——《漫步两小》, 给学生提供心理自助。

五、同伴聊天, 心理互助

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 处于勤奋与自卑的矛盾之中, 这个时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老师和同伴。因此, 充分利用同伴群体的影响力量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 我们建立了同伴聊天室, 充分利用同伴群体的资源, 由小咨询员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一是岗前培训。我们从各个班级选出一批成绩优异、交往能力强, 志愿帮助别人进行心理沟通的同学进行岗前培训。由专门的心理老师给他们进行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内容、技巧、原则等方面的培训, 使他们了解相关知识, 初步具备与同伴心理沟通的知识和能力。最后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 取得小咨询员的上岗证。

二是助人自助。小咨询员队伍形成之后, 评选出室长全权负责同伴聊天室的工作, 心理咨询老师做指导老师。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由两名小咨询员在同伴聊天室接待来访同学并做好聊天记录,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就集体讨论, 再解决不了的转交给心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不但帮助了别人也让自己获得了更多的体验和成长, 实现了助人自助的目标。

三是小课题研究。对于同伴聊天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 以及校园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小咨询员组成了问题会诊所, 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讨论, 形成小课题、小论文。《网络游戏成瘾研究》、《上课小动作现象研究》、《学生交际能力调查》、《取绰号心理问题调查》等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成长, 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增强了信心, 培养了创造性智慧, 自我意识得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由学生组成了小咨询员、小研究员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成为校园里最活跃、最热情、最受欢迎的一分子, 成为心理老师的得力助手, 也成为维护同伴心理健康的小卫士。

六、撰写心理日记, 宣泄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情感问题, 学校开展了指导学生写生活日记的活动。学生每周写一篇生活日记, 反映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感受。学校每学期择优汇编成《开心果》日记集。学生通过平时的日记, 反映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或伤心难过或舒畅轻松或困惑无助。这样, 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泄自己苦闷、烦恼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心理日记,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掌握学生心灵脉搏, 及时实施必要的辅导和干预。心理日记既是学生心灵的轨迹, 又是道德的长跑, 可谓是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者和领航人, 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结合教育的规律, 结合学生的个性、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等, 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习惯。学生一定能从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养成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自我成长的良好意识和稳定习惯, 学会生活, 学会学习, 学会竞争, 学会协作, 和谐生活, 健康成长。

培养自主学习物理意识 篇2

论文关键词:输入假说 自主学习主动建构

论文摘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负责管理自己的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内容、策略,从而获得有效学习的认知能力。第二语言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的习得过程。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语言输入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对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试从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自主学习理论出发,分析如何在语言输入阶段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从而实现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自我构建。

在自然语言习得机制的作用下,足够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可以使语言学习者自然地掌握语言。然而,第二语言学习不是学习者机械被动地接受语言输入,而是要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调控学习手段。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进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者是参与语言学习过程的主观能动者,其个体差异及其参与程度直接影响语言习得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语言输入阶段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习者内化、吸收语言输入,主动构建语言知识。

一、语言输入与自主学习意识的理论基础

1.输入假说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包括五大假说的“监控理论”。其中,语言输入假说是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在输入假说中,krashen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且输入的量是足够的,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krashen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i+1”是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1”代表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与学习者下一阶段要达到的语言水平的过渡距离。

2.自主学习理论

现代自主学习理论是伴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与教育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有着坚实的哲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人知识结构与社会交往互相补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和体验的过程,学习者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1]其基本观点包括:(1)作为学习者的个人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并建构着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2)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主动建构活动,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即新知识的过程,是发挥学习者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过程。(3)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交往过程。[2]

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和终生必须具有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在国内外教育研究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界定。首次正式提出了“学习者自主”概念的holec(1981)指出,学习者自主是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3]zimmerman(1994)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六个理解维度,即自我激发的学习动机、有计划的学习方法、定时有效的时间安排、对物质和社会环境的高度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总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自愿承担学习责任,根据自身语言学习情况和客观物质条件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进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并根据目标的实现程度不断实施学习目标或方式的自我调控。

二、语言输入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只要学习者接触到大量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向学习者提供足够数量的可理解输入,语言习得就会自然产生。保证真实语言材料输入的数量和质量是二语习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习者可以获取的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数量巨大,获取方式更加方便快捷,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输入形式的多样化要求学习者具有更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形成自主学习态度、选择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可理解输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或策略、通过对主动的知识构建完成对输入语言材料的内化,是实现有效语言输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自主学习态度的形成

在与自主学习相关的个体学习者等诸因素中,对待自主学习的态度被认为是促使学习者对自身学习行为承担责任的心理因素,在自主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语言输入的有效吸收,学习者必须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端正关于自身学习角色的观念,逐步减轻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学习者需要具备关于自身能力的.正确观念,培养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在选择语言材料的自主输入之前,学习者必须形成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以便在语言输入过程中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对自己学习负责。

2.可理解输入的选择

自主学习是以学习者具备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为前提的。实现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要求教师明确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手段来满足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然而,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一个班级学生的语言水平总是参差不齐,在提供“i+1”公式时,教师更多的只能靠直觉和经验,很多时候照顾不到每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最多只能做到照顾符合大多数学习者的目前水平。同样的语言输入对学习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来说可能会困难重重,增加失败的经验,降低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对语言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来说则可能会因为输入质量过低而对语言学习产生枯燥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习者在课堂外充分发挥语言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兴趣,合理利用各种图书、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输入是外语习得的重要条件。学习者进行语言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时,可以自行判断输入材料的难度,进行有选择性地输入。这就要求学习者对自己的语言学习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策略性,不能为减少学习难度而选择对自己没有任何挑战性的语言输入,也不能因急于求成而选择难度过大的语言材料。同时,只有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新的输入方式、新的输入源,才能更好地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性,激发起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吸收、消化新知识,实现语言输入的内化和语言习得的发生。

3.自主选择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认知策略是指语言输入过程中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指语言信息加工过程中监控、调节和自主指导的能力;社会/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合作及对自身情绪的调节,如降低焦虑等方面的能力。三种策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与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密切相关,对语言学习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语言输入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学习者根据自己的认知风格、客观物质或社会条件等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调整。如果个体认知加工时倾向于以外部信息作为参照依据,容易受外界环境信息的影响(即依存性的认知风格),学习者可以在选择符合自己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材料后,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和语言水平相当的同伴共同探讨,再寻求教师的意见,逐步实现语言输入的意义构建,并不断监控自己的语言输入,以便更有效地习得语言。

4.输入过程中的主动构建

“可理解性输入”虽然是一个重要的语言习得条件,但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在强调外界输入对二语习得决定性作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学习者的主体性作用。语言输入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来输入,而是主动选择、同化、顺应输入的信息,使新输入的材料与已有的信息相互作用,重新构建,形成新的结构。因此,除了保证可理解性输入自主选择外,还需要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有意识地关注语言输入对二语习得是非常必要的。语言材料的输入首先面临的是主体的选择性注意。语言输入的材料只有被注意,才有可能被理解,从而转化为吸收。输入假说强调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其实,不管输入如何可理解,最终有多少输入材料被理解并吸收,还要取决于主体的选择性注意。输入的材料如果没有得到主体的选择性注意,就谈不上吸收,更谈不上成功的习得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可理解性输入主体选择性注意的重要条件。

三、结语

语言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4]如何有效地习得语言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和教师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语言学习必须经历习得的过程才能达到运用的目的,而语言的习得离不开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语言习得的最终结果取决于习得者本身的自主学习意识。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环节,研究语言输入阶段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对语言习得研究还是对当今我国外语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晓琼,华立群.网络自主学习与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相关性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10):208-210.

[2]陈青松.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3]holech.autonomyand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press,1981.

培养幼儿自主学习意识的策略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95-01

一谈到自主,人们常常会陷入认知上的误区,把“幼儿的自主意识”理解为幼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从而为幼儿构建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活动空间。其实不然,笔者反复探索发现,“自主”学习并不是盲目自主地“放羊”式学习,而是激发幼儿本身所具备的探索潜力和“渴望学习”的意识。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一、扩展幼儿学习的选择空间

扩展幼儿学习的选择空间,也就是扩展学习内容、学习材料两者的选择空间。

首先,扩展幼儿学习内容的选择空间。在传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常常认为教的越多,儿童掌握的就越多,却不去考虑儿童是否能接受,是否愿意接受,其效果是否理想。教师必须在日常的生活中倾听幼儿的内心,关注他们的成长,研究他们的喜好,从而寻找到能够被孩子们欣然接受的学习内容,并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让幼儿能够有选择性地学习。例如,在一次上课中,笔者让孩子们识别纸张,发现他们对玩纸兴致盎然。对此,笔者将“水与纸”的实验和“折纸”游戏融入到教学中,让孩子自行选择是做实验还是玩游戏,相对应的,做实验使孩子获取了科学知识,折纸游戏则训练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不论选择哪一项都有所发展。

其次,扩展幼儿学习材料的选择空间。材料是辅助教师教授幼儿学习的重要工具。幼儿的年纪尚小,思维能力较弱,他们都是通过简单地触摸、感知去认识事物的表层现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教学材料,拓展学习材料的选择空间,这也是强化有效教学、培养幼儿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策略。例如教学活动《排序》要运用很多材料,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做好材料的准备:多媒体课件、长短不一的小木棒、纸片做成的大小不同的数字等。在教学中,教师讲述排序的注意事项后,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排序。

二、扩展幼儿的思维空间

思维能力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间接因素,在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扩展幼儿的思维空间,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呢?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当笔者提出一个问题时,那些反应较为敏捷的学生往往可以将答案脱口而出,这时反应相对较慢的学生便丧失了这个宝贵的动脑机会。时间一久,他们会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样的提问对于锻炼大部分幼儿的思维能力阻碍极大。对此,笔者将教学提问做出了以下的整改。

首先,笔者严格避免符合性问题的出现。比如类似于“是不是”“愿不愿意”这样的问题。这类问题会麻痹幼儿的思维,对他们的思维训练毫无作用。其次,笔者采用大量的开放性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提问“草是什么颜色的”“老虎有几条尾巴”等,这类问题从整体来看更像是抢答题,无法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因此,笔者将这些问题改为“草原上有什么?”“在老虎的身上你可以看到什么?”修改了提问方式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幼儿从不用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扩展他们的思维面,还可以间接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这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扩展幼儿的探索空间

自主学习是个体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通过自行操作来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为幼儿创建良好的自主探索空间,让他们在学和玩中构建知识。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灌输,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所谓的自主探索,教师从未仔细观察、思考过幼儿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可以发挥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往往是被动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强。针对这一点,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并且从幼儿的角度入手来创新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实现幼儿自主学习意识的探索。

例如,在进行《排序》的教学活动时,笔者抛开教材,进行了全新的教学结构设计:笔者将可移动的材料提供给幼儿,然后让他们在五分钟内自己动手操作,观察这些材料的形状,并讨论排列的方法。之后小组之间比较,看看谁的方法多。整个过程中,幼儿们互相讨论、研究,笔者不干涉大家的讨论,只是在必要时提供一些材料。像这样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能让幼儿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培养,让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从而得到应有的发展。

科学合理地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能力,是当前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用无尽的爱去呵护他们、保护他们,促进他们的成长。

培养自主学习物理意识 篇4

一、大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现状

虽然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社会习俗的影响, 现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缺乏对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1. 中国传统文化束缚了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我国历史悠久, 儒家的传统思想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其中, 中庸思想不鼓励人的个性发展和独特思维。在传统文化背景之下的教育也是保守的。至今, 物理教学课堂模式仍然以老师在讲台上认真讲解, 学生在讲台下面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课为主。在课堂里, 学生不需要积极地去思考, 只需要被动地接收。显然, 这种保守的教育方式束缚了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培养。

2. 社会习俗制约着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培养

当今社会, 在小学、初中和高中, 家长都希望孩子金榜题名, 光宗耀祖。老师都希望班里学生成绩优秀, 考个全年级第一。到了大学, 仍然要排全班的学生成绩的名次。成绩和学生是永远分不开的, 能否考一个好成绩, 往往是评判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的重要依据。物理教育也不例外, 评判一个学生物理学的好差的依据仍然是他的物理考试成绩的高低。所以, 好的学生就会刻苦努力, 埋头钻研书本。他们坚信认真学习书本, 考个优秀的成绩才是硬道理, 他们往往忽略了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合作组织能力的培养等等。这种思想严重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建议

物理教育在启发人的思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物理教育中, 突破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 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作者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认真努力思考的问题。下面对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1. 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倘若在课堂上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分组讨论式。举个例子, 老师在讲解简谐振动这个内容时,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组。有的组去探讨一下怎么证明一个物体是在做简谐振动, 有的组去探讨如何求简谐振动方程, 有的组去举例说明哪些物体在做简谐振动等等。探讨完了以后, 可以让他们分别派代表发言。像这样的课堂学习模式要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 能增强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2. 突破传统物理教学的考核机制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传统的考核方式有作业、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单一、呆板, 抹杀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考核方式, 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章节, 变换考核方式。有时候可以出几道题分给班里的几个小组, 同时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出色, 完成的比较好的可以加平时分。有时候可以出一道论文题让学生作为物理作业。不断地变换具体的考核方式,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分组完成作业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从思想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物理学上有很多杰出的物理学家, 在大学物理教育中, 充分利用伟人的成功事迹激励学生, 要有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勇于改变现状、追求未来的决心和意志。同时, 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物理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我, 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并经常把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学生交流, 这样很能激发学生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摘要: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大学物理教育中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缺乏, 对如何在大学物理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培养,创新

参考文献

[1]蒲方合, 陈彪.大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理性[J].高校讲台, 2007, 28:176~177.

培养自主学习物理意识 篇5

————思想政治课“学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学生主体论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已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把教案变成学案,把课堂变成学堂,这有利于激活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个性得以飞扬。作为课堂教学基础工程的备课工作就必须从以备课为主改为以备学为主,教学结合。提出和重视学案的设计,顺就了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政治课“学案教学”的初步尝试。

“教案”是教师在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它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以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则转为学生,客观存在是为了开启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设计的由学生直接参与、教师引导下完成的一系列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的要义在于如何激活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求得创新与发展。思想政治课学案应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问题导学、达标练习和检测作业等基本构件。学案教学的设计应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设计学案的着力点放在思路引导上,具体落实在学习活动及学习目标的问题设计上,使学习内容提纲化、问题化,学法指导上具体化,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学案教学的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和多边活动的过程,这里以“犯罪及其制裁”学案教学实施过程说明为例加以说明。

1.教师示案导学,学生依案明标

分发学案,学生依案明标,教师据案导学。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设置精当的导语引出课题或直接入题,指导学生在学案上明确自读的知识目标,交代清楚读书的方法和注意问题,了解学习重点、难点,为研读课文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求索心态。

通过学习,学生要了解犯罪的概念和特征;能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知道我国刑法的任务和打击重点;我国刑法的概念、特点和种类。

2.学生依案自学,教师巡视学况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学案设计的问题导学,进行自读。自读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依据学案,读书思考,按照要求对知识进行加工,将其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形成新的知识网络。自读分为:第一步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步,根据学案中的问题导学,理出知识和问题的脉络,形成知识结构;第三步,加强对学案中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标出自己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难问题。

3.学生互研,教师采集问题

学生对自读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进行重点自解和讨论互研。要求是:有疑必质,自研互研,寻求解答,在质疑解疑中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步骤可采取三种形式:一是自我重点讨论;二是同位讨论,前后左右小组讨论,邻组互补讨论;三是向老师求教。在讨论中,教师巡视发现并筛选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向教师反馈学习疑点、难点。

学生自学互研,教师结合典型案例提出三大问题进行导学。

(1)究竟什么是犯罪?犯罪有何特征?

(2)违法与犯罪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

(3)怎样惩治犯罪?我国刑法的特点和种类?

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自谈、自学、互议、互评,找出自己尚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收集这些问题,组织集体讨论。

4.教师串讲点拨,学生释疑解疑

教师根据小组反馈和自己收集的学习信息,进行总结性串讲点拨,解答问题,重点弄清学生的疑点、难点,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既可让已掌握该知识点的学生去讲评,教师点拨,也可师生讨论。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须对教材重点、难点、易混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常见的思想误区加以点拨疏通,扶正纠误。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违法和犯罪关系时,按教材结合案例,归纳总结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制成表格加以明朗化。通过刑罚与民事制裁、行政制裁相比较,从中看出刑罚的特点。通过列表、比较,学生把各个知识点加以综合分析,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5.学生归纳整合,教师巡回指导

这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知识结构,熟练掌握本课知识。整合的过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

6.学生达标练习,教师评价检测。

利用学案提供的定向达标标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达标练习,教师巡回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收集学生答题信息。练习结束后,学生可讨论互对答案,也可教师出示答案,但讲评一定要有针对性,展示解题思维过程。本节学案提供的达标检测题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学会用列表、比较法掌握本课的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分析不够的地方或对重点分析不透彻的地方,以及应该要注意问题,根据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掌握认识的实际情况,布置典型性的练习。

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篇6

[关键词]数学活动 自主学习 意识 质疑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9-038

自主学习意识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的行为品质。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其能在长期训练中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在学具操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操作是思维的源泉。小学生天性好动,对各种操作活动非常感兴趣,且操作活动又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因此,教师可把学习方法融入学具操作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运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将圆形纸片剪成多个相等的小扇形,再将小扇形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如右图),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找出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周长、半径之间的联系。由于进行了操作活动,在梳理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周长、半径之间的联系时,学生纷纷举手争着表述自己的发现。这样教学,通过操作展示思维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在质疑问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因惑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真正获得所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口述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再提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又会有什么特征呢?”学生稍加思考后说:“数的末尾是3的倍数就能被3整除。”我追问:“确定吗?同桌同学出几个数试试。”不一会儿,就听见有学生问:“13、16、19都不能被3整除,这是怎么回事啊?”有细心的学生又验算了一遍后说:“计算没问题呀!看来,规律没找准。”这时,我话锋一转:“我们互换角色,你们做老师,我当学生,你们说数字,我口头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多大的数都可以。”于是学生说一个数,我很快回答出这个数是否能被3整除,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急切想知道其中的诀窍。在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我顺势拓展:“能被9整除的数又会有什么特征呢?”这时学生并不急着回答,而是进行假设、验证,很快就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进行了拓展延伸,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

三、让错误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资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人性最深切的要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由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效果往往不佳;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错误,巧妙进行引导和利用,就能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使错误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资源。

例如,教学“比例尺”时,有这样一道习题:“一块长方形菜地,按1︰800的比例尺画出平面图后,量得长5厘米、宽3厘米,要求计算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学生给出了两种计算方法:(1)5×3×800=12000(平方厘米);(2)5×800=4000(厘米)=40米,3×800=2400(厘米)=24米,40×24=96(平方米)。组织讨论后,学生一致认为第一种算法是错误的,因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而不是面积的比。于是,我让学生继续研究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和比例尺是否有关。学生通过讨论及计算,得出图上的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640000,也就是比例尺的平方倍……这样教学,利用错误为资源,才有了第二次教学的升华。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通过对错误的巧妙利用,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重要资源。

此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善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答错了可以重来,允许学生互相补充、大胆尝试,让学生在不断纠正、完善中成长。如有这样一道题:“甲比乙多,乙比甲少几分之几?”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乙比甲少”,有几个学生的答案是“乙比甲少”,我没有急着评价,而是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通过画图思考,学生找出了谁与谁比,找准单位“1”的量。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教师要立足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才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自主学习物理意识 篇7

在当今多元化发展的信息社会里, 要求学习方式多样, 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参与、亲自探究、动手操作, 强调学生感受、体验、实践, 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意识呢?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内在驱动力而言的, 相对于“被动学习”, 是指学生学习时, 在行为、态度方面主动参与学习,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在学习动力, 不需要外力的维持也能进行下去。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性, 就能保持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就能对自己的学习全面评价, 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矫正的能力。因而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意识。

目前, 我国教育改革正逐步走向深入, 面对全球的教育改革,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由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 学生在上课时, 还习惯于听老师讲, 且听课状态不佳, 情绪上表现麻木、消极, 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且作业, 不能主动积极地独立完成, 抄袭他人作业, 一味地做一些自己感兴趣却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活动。这样比较长的时间内学生一直不能主动积极, 从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也养成了一些坏习惯, 上课溜号、玩东西、看其他课外读物, 甚至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等。面对这些现象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 就应努力思考, 每个学生都有旺盛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这种学习动机是同学习的直接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教师教学活动中一开始就应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令人愉快的、充满趣味的、富有吸引力的活动, 力求避免学生一开始就产生厌烦畏惧学习的心理。

其次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打开孩子的内心世界。发挥语言的魅力, 运用恰如其分的评价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给予肯定和表扬,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表扬某同学字迹工整、很有内秀, 你画的图很美, 我很欣赏你的语言表达能力, 你记录的数据很认真、准确等等, 这些感性的语言都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好感和信心, 让学生感觉老师关注他,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促使学生自然地产生和老师交流的意愿, 这样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又迈进了一步。

第三, 投其所好, 因势利导, 将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所学的知识有机结合。如有的同学喜欢绘画, 就让他作一些做图题, 如力的图示, 画电路图等, 然后及时鼓励。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就让他动手操作一些演示实验并展示给同学们, 并给予表扬等。这样各类型的学生功能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地增强。

第四, 由于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内向、胆小的孩子总是不爱向人倾诉, 有一种怕表现不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指责的思想, 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更没有自信, 渐渐失去了兴趣, 渐渐地课堂表现消极。因而在班级内采取“一帮一”来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或分组比赛, 可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不积极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发挥相互制约、互相帮助的作用。

第五, 针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定期举办不同范围的物理竞赛, 可以从小范围到大范围, 如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举办不同类型的比赛, 评出优胜者并表彰。这样同学们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极大地被调动起来, 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被激发起来自主学习意识也随之增强, 课上课下主动讨教问题的学生将会逐渐增多, 教师的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取得显著的提高。

最后, 教师要爱每个学生,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及时适当地向每个学生示爱, 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喜欢他, 关注他的发展。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喜欢并关注老师, 更喜欢老师所讲授的学科知识, 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意识将最大限度地提高, 因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效果将无法估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探索 篇8

实验以新课标和湖北大学教授黎世法异步教学理论为指导。试验的目标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异步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验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异步教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

这个阶段的目标和研究内容:教师掌握异步教学的教学方法, 按“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效应”组织教学, 初步实现课堂教学的异步化;训练学生掌握“六步”学习法:“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打下基础。具体实施分两步。

首先做好实验的准备:实验前, 教师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异步教育学》理论, 参加异步教学模式的培训。做好学生思想动员:要求学生备齐字典、笔记本、作业本、改错本等学习用具;指导学生掌握“六步学习法"。做好家长思想工作, 取得家长的支持。摸底考查, 掌握学情:实验前, 要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解, 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想象能力、记忆分析能力, 学习的习惯和态度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解, 建立学情档案。

在做好实验准备后, 就进入到了正式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要做好这几方面工作。

专题研讨, 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异步化, 关键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验中, 要不断地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逐项进行解决, 如“明了学情”的途径有哪些?训练前先培养学生的哪些自学能力?“自学提纲”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编写和使用?“启发”和“强化效应”阶段教学中的“讲”和传统教学中的“讲”有什么不同?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 才能为下面铺平道路。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学符号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批、注;能将上述自学符号变成问题, 并借助资料解决问题;训练学生会改错, 会摘录课文要点, 会写学习小结;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除加强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外, 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了以下五种基本的学习习惯:遇生字词要养成“学必查”的习惯;读课文要养成“学必问”的习惯, 如只要读记叙文, 就要问写了什么?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景物?中心怎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要思考, 探索其结果, 养成“学必思”的习惯;对疑难问题要多询问、多讨论, 养成“学必议”的习惯;对课文要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写法, 养成“学必用”的习惯。这五种习惯在训练阶段要不断强化, 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巩固。

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个学期, 要舍得在在起始阶段花时间、下功夫。教师在认真组织实施异步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会随着对问题的钻研而得到了提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 自学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课堂上最明显的变化是“教师中心论”被打破, 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了学生。

第二阶段:构建异步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

这个阶段的实验目标和研究的内容是:构建起课堂教学异步化教学模式, 教师能自如进行“五步”指导, 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这一阶段, 要严格按照异步教学实验计划安排教学, 形成成型的语文异步教学模式: (1) 自学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好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要确信80%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基本完成。上好自学课, 引导一、二类学生学深学广, 给三、四类学生补知识和能力上的缺漏。 (2) 启发阶段:教师要选好解决共性问题的“突破口”, 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思路。对学生进行共性启发时, 形式应灵活多样, 启发要注重引导学生探求现象背后的原因和产生过程, 不能简单地陈述结果。教师的讲, 只应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路还应让学生自己走。 (3) 复习阶段:教师要编好复习提纲, 使学生能依据复习提纲, 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建立新知识的联系。 (4) 作业阶段:作业的形式应多样化, 对不同程度学生要有不同难度的作业, 以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要重视复习课和作业课, 复习课也要编好复习提纲, 使学生的知识能前后联系起来。作业课要分层次, 分成必做和选做两种, 学生可依据实际能力和当堂时间选择答题。 (5) 改错阶段:改错前教师先提出要求, 然后学生改错, 改错时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并制订解决的办法。 (6) 小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形式上可采用:问题小结、图表小结、谈话小结等形式, 要引导学生将要点记到笔记本上。

在进行异步化教学时, 要继续作好学情调查, 注重信息反馈, 及时调节教学方法。使“四为主”——“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自学为主式”和作业的“分层次, 有区别, 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成为基本要求。

经过第二阶段的教学, 教师可以自如进行异步教学, 学生也完全适应异步教学的教学结构, 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 发现问题并寻找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比第一阶段体现得更为充分, 不同程度的学生成绩都出现相应的提高。

第三阶段: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

这一阶段要在巩固前两个阶段成果——在实现课堂教学异步化的基础上, 重点探索怎样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首先总结前两阶段的经验与不足, 确定本阶段的实验重点与思路。“课堂教学异步化对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化的研究”的主旨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地去学习, 使学生更会学习、更有创新精神。为此, 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作为第三阶段实验的重点, 确定了引导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和思维创新上具有自主性的实验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让学生编写自学提纲。学生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 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这一阶段可让学生编写自学提纲, 促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出提纲的目的和规律, 然后把类似的文章交给学生, 学生分组讨论出自学提纲, 老师随时指导、最后全班总结, 以后可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从参考教师的自学提纲到能独自出一份学习提纲, 这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飞跃。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质疑、善质疑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 而提出问题, 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堂上教师对课堂上敢于质疑权威的学生都给予鼓励, 使学生养成“学必问”和“学必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指示方法”这一教学步骤中, 要尽量用多样化的手段启发学生, 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活跃状态, 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启发, 或讨论、或点拨、或讲授、或用“体态语”、或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 我利用电脑特技, 把《水浒》人物和学生的像片剪辑在一起, 播放《水浒》人物时, 本班学生一身“戎装”的形象和《水浒》英雄形象同时出现, 看到自己或同学出现在《水浒》故事中, 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 想象力被激发出来, 学生在活跃的思维下, 产生出许多富于想象力的见解。学生们在课堂上对鲁达的性格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这使他们对《水浒》中人物有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在自我学习阶段, 可成立学习小组, 让同组学生在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下, 自主分工, 合作完成。如在编“感悟”类美文集时, 学生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特长, 有的收集材料, 有的分类整理、有的分析品味、有的汇编成册或以手抄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亲自动手、大胆探索、独立思考, 不断表现自我、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阶段中, 教师灵活运用运用异步教学模式, 主导作用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服务, 课堂教学中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得到的极大地提高,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整体实验效果:从学生方面看, 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出, 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学生形成了很强的自学能力, 学生具有积极的自主创新的意识;学习负担减轻, 课余时间增加, 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学生不但在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在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后, 促进了其它学科的提高。学生也在作文、演讲、美术、科技创新等竞赛中频频获奖。从教师方面说, 实验增强了科研意识, 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培养自主学习物理意识 篇9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肩负着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任务。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生动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数学学习不能单独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呢?

一、创设情境,在兴趣中创新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引起的,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参与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诱发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我从情境引入:老师请大家猜一猜:A.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B.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C.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好奇心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这与以往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地学是完全不同的,教师通过巧妙的情境引入,自然而然就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转换成问题,向同学们提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会。

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的教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人的思维发展,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地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要有艺术性,语言要生动活泼,教师更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教学过程,学习目标,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帮助他们提高把握知识重点、难点的能力,扩大知识面,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用耳辩听。例如:教学“左右”一课时,主要使学生分清左右,为了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我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小组,先用设疑的手法,让学生判断我举的是不是右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组的同学面对面站着,通过老师、学生的转身来验证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然后我组织了“小司机”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相向车辆转变方向的不同。在学生质疑过程中,我适时点拨,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悟、体验其中的奥妙。

三、小组合作,在讨论中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为群体,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的新课,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被冷落的角落。例如:“10的分与合”一课时,我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把事先准备好的10瓶饮料放在桌面上,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着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学们听。这样讨论,能使学生在切磋中提高。

四、自主探究,在发展中创新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动脑、动口、动手,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用运迁移规律,对于学生能独立获取的知识,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发现、去探索,主动获取新知。例如:“采松果”一课,在学生已掌握竖式加法计算法则的基础上,适时点拨: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自己能算出来吗?在计算加法的基础上,学生很自然地独立发现了“25—4”的竖式减法的计算法则。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意识 篇10

一、要营造宽松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

任何教育方式的实施,教育成果的体现,都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才能展示出来。而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关键取决于有无宽松的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不拘束的情况下,学生的大脑皮层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思维活动容易活跃起来,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扬民主,使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创造出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好学、乐学、会学,使学生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或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或予以热情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要应用激励机制满足学生的成功欲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说传授,而在激励呼唤和鼓舞。”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驱力;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造各种表扬的情境,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会感到老师的信任与尊重,而且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有一个学生被老师和同学公认为“后进生”,已习惯于老师的批评。有一次,课上完后,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要求学生们背诵李贺的诗《雁门太守行》,背下的就举手示意,结果第一个举手的竟是这位“后进生”,他很流畅地将这首诗背下来,我又有意识地叫他到黑板上默写,结果准确无误。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抓住这个时机,进行鼓励表扬:“张超,你真棒,原来你的脑子竟是这么快,你让全班同学折服,老师相信,只要你努力,把自己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你会成为最好的学生。”此后,只要他有一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我也郑重地进行表扬、鼓励。结果,他学习认真了,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件事对我的启示深刻: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支持,少一些批评和指责,多给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每一次哪怕是很小的成功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获得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得到满足,逐步看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产生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

三、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可见,质疑是治学的关键。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巴尔扎克也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有问题才去求解答。知识、能力就是在不断疑问、不断地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师可以利用适当的时间相机对学生进行激励,使他们充分认识质疑对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地探索,从而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获取知识,在真正意义上促进潜能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呢?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明确方向目标。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深入到篇章之中,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且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启发他们积极思维。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在教学中,有些课文或课文中有些词语,学生读时一晃而过,不觉有问题,而这些地方又往往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所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故意设疑,让学生于无意处发现蕴藏的“真金”。比如在讲《孔乙己》这篇小说时,文中写到了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前后两次付钱时不同的动作:“排出九文大钱”和“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在学生看来“排”和“摸”只是两种不同的动作而已。我就此提出了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两次付钱除了两种不同的动作之外,还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学生说,钱数不同,第一次“九文”,第二次“四文”。接着我又让同学们做付钱时的“排”和“摸”两种动作进一步体会。最后让同学们考虑这两个动词的作用。很多学生认识到了“排”和“摸”两个动词,反映了当时的孔乙己两种不同的心理,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当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自己推论,给他们讲得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得应该尽量多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尤其应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题。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断地努力,加上不断地成功,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会更加强烈,进而去主动地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摘要:努力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愉快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有目的地激励、鼓舞学生, 使他们产生内驱力;常用鼓励性的语言, 去激励学生,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设学生生疑的种种条件, 引导学生在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 让学生于无意处发现蕴藏的“真金”;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之积极主动地探索, 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使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培养自主学习物理意识 篇11

一、以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激励学生学习方式的建立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这就对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使师生关系变得平等、互尊、互爱,使课堂气氛民主、愉快、和谐,使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为学生主动参与和敢于参与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各科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做到有充分的自主预习的时间,充分质疑的时间,充分合作讨论的时间,充分阅读的时间,充分作业实践的时间。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做到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

选择合作伙伴。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如将音乐、漫画、民谣、游戏等引入课堂,都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和积极性,达到以趣激学的目的。

其次,创设问题情景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知识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学习,使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到认识学习活动中,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内化创造条件。如在语文课《观潮》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了钱塘江潮的壮观景象,动静相兼,图文并茂,立即将学生带入了课堂教学特定的教学情景,仿佛置身于观潮的人群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为学生解决问题和理解文章内容作了铺垫,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激发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首先,要重视问题提出。教材中的内容看似平淡无奇,但都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教材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问题成为学生求知的驱动力。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且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问题”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愿望,顺从其需求,促使学生自觉而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达到以疑促学的目的。

其次,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为学生体验成功,获取知识与能力,形成方法与技能,获得情感体验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将学生分成小组,积极鼓励每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见解,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求同存异,使学生潜在思维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真理的火花,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对于较简单的问题,应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完成。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参与,及时帮助指导学生,同时,做好课堂教学进程的宏观调控,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篇12

一、创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传统课堂讲师道尊严。教师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 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听的份。新课程标准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也是学习者, 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之一。之所以为师正如韩愈所言“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因此,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尊重学生, 平等地看待学生。就某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时, 哪怕学生说得不够正确, 也不要声色俱厉地去呵斥学生, 而应循循善诱, 讲道理晓是非。我们这样做保护的不只是一个孩子, 而是所有孩子天真大胆的心灵。

二、组织体现自主的学习过程

教师要依据新课标, 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整合,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在学生的学习训练中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不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 让学生先学会自学教材, 经过训练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如下:

1. 确定目标:

解决方向问题。这是借鉴目标教学中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先定目标, 是解决学习上的方向性问题。先确定学习目标, 可以减少学习活动上的盲目性, 省时省力, 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2. 指导自学:

解决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多年来, 教师总是代替学生思考, 学生总是等着教师来“填食”,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帮助者。这就好比:学生是汽车驾驶员, 教师是教练, 即使教练开车开得再好, 如果不让学生开车, 那么这个驾驶员永远也学不会开车。

3. 互助破疑:

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 学生可以与同桌, 或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解决, 如果还是解决不了, 这时可以利用班集体互助的方法去解决。这个环节, 教师要做学生的帮助者, 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让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在解决学习的过程中, 增强自信心、增强成就感。

4. 检测总结:

解决学习效率问题。当堂学的知识, 当堂消化巩固。让学生当堂各自出一份测验题互相交流做答, 当堂互批, 检查一下学习的情况, 这样, 信息反馈及时, 学生和教师能及时掌握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巩固成果, 解决存在的问题。学生出题的过程, 也是自己答题的过程, 同时也是巩固提高自己学习效率的过程。所以, 这个环节有“一石二鸟”之功。

由于我在教学实践中, 注重了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的自信心。也增强了我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上一篇:控制依据下一篇:设计思路及工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