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能力巧培养

2024-06-30

自主学习能力巧培养(精选12篇)

自主学习能力巧培养 篇1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倡导探究性学习,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课改关注的课题;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 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近年来, 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 笔者就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巧妙设置问题,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巧设问题,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想探究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 最后获得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产生认识需要, 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 就能激发学习动机。初中生物教学有许多内容可以引发各种问题, 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精心设计, 也可以由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 营造探究的氛围, 让学生明确目标,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让学生感受大多数的鸟是可以飞行的事实,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并由此想研究鸟为什么会飞?鸟类有哪些与飞行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 我有意创设了“鸟的体形→飞机”这一教学情境, 通过多媒体演示, 把一只鸟演绎成一架飞机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鸟的体形有助于它飞行是减少空气的阻力, 而飞机就是模仿鸟类的体型设计的。通过这样的教学, 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又如在教《关注农村环境》的内容时, 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教师在多媒体展示一只破旧的地球仪, 学生看了忍不住笑起来, 这时教师告诉学生展示地球仪的意图。这个地球就好比我们生活的地球母亲啊!由于我们人类不注重环境保护, 使得地球母亲也像地球仪一样伤痕累累……此时, 学生或许明白在现实生活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从而在意犹未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并真正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以及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的道理。

二、以问题为载体, 让学生会探究

问题的创设是手段, 学生会探究才是目的。问题的创设就是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这一特殊的学习环境中, 使学生的思维经历发散、流畅和聚敛的训练;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认知心理冲突, 动摇知识结构和学习心理的平衡状态, 使学生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 从而促使学生聚焦问题, 积极思考, 产生内在动力, 激发学生去探究, 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手段。同时, 科学探究即是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 生物学科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知识不是给予的, 而是生成的。因此, 在生物学教学中, 教会学生去探究比传授他们知识更为重要。例如, 初中八年级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这一章节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绝好素材。在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一节的内容后,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探究的活动方案。如通过“制作生态瓶”来进一步研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时, 应紧紧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要使模拟的生态系统维持更长时间, 生态系统要有非生物物质、生产者、消费者等成分, 还有什么因素必须得到保证?为什么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存活较长的时间?学生通过制作生态瓶, 通过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情况, 就能探究出问题的答案:要使模拟的生态系统维持更长时间, 生态系统要有非生物物质、生产者、消费者等成分, 还有阳光因素必须得到保证, 因为阳光是生态瓶中各种生物活动的能量来源, 如果不能保证生态瓶的阳光供应, 其中的生物将会死亡;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存活较长的时间的原因是因为该生态瓶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其中包含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 只要保证该生态瓶的能量供应, 并且维持其中的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就可以使其中的生物存活更长的时间。学生在亲自经历了这样的一个个探究活动后, 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探究的一般方法, 提高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在生物教学中, 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中去, 不但能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感悟, 而且学会了探究的方法。长此下去, 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三、培养问题意识, 让学生爱探究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实施教学的起点, 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 再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 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主动地去问、去思、去探究、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 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鼓励学生多思多问, 并及时发现问题, 特别是一些由联想或灵感迸发出来的问题记下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探究一般就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应有目的地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他们在潜意识中产生探究的冲动, 并在不知不觉中把探究活动融入到学习生物学科之中。例如, 在教《鱼类》时, 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事实:在70~80年代时, 河里有许多鱼, 而现在却少了很多, 这是为什么呢?以此问题作为线索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他们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来探究河鱼减少的原因。小组中每一位成员都是探究活动的主体, 他们通过调查、实验、采访、搜集等方法, 自己寻找到了河鱼数量和种量都减少的原因, 并写出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又如, 在进行“研究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的实验后, 我又不失时机地提出:“刚才外界溶液是有盐溶液, 有没有其它溶液可以取代盐溶液呢?”这一问题又成为新的探究点。此时, 学生继续进行热烈的讨论、探索、实验。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大胆地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提问、作答, 以进一步形成浓厚的探究氛围。学生提出了用糖水、牛奶、可乐等代替食盐溶液。师生共同总结后, 教师把糖水溶液加到每组实验器材中, 让学生着手实验、探究, 问学生能否探究出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 教师对此不要急于作答, 把问题留在课后去探究。此外, 我在生物教学实践中, 密切关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有意识地让学生参加一些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 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使他们更爱探究, 这也必将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的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学会巧设问题,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问题中探究, 在创设问题情境中不断地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拓展思维空间, 活跃思维过程, 营造探究氛围, 让学生想探究、会探究、爱探究, 体验探究过程, 感悟知识, 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巧培养 篇2

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巧借问题载体 培养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教学;创新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教育构建学认为,问题性教学是解决有效教学的“双重性”和“过渡性”特征的重要途径。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章节内涵和知识点要义呈现的重要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功效。如何借助数学问题这一有效载体,开展有效性问题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已摆在了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成为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发挥数学问题形式多样性的优势,让学生在“千变万化”的问题中挖掘创新潜力

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内涵的有效展现平台,在表达和概括知识点内涵方面,能够通过形式多样、类型各异的选择题、填空题、解析题、辨析题、证明题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展现。同时,数学问题也可以发挥数学学科的生活性特征,将现实问题或自然规律通过数学问题形式进行展示。高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潜能时,就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问题形式,通过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内心产生“共鸣”,主动进行创新思维

活动。

如,在进行“三角函数”复习课教学时,教师针对该知识内容的特点,先向学生设计了“今天是星期一,10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100天前的那一天是星期几”的生活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感知、分析活动,初步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然后针对该知识点内容重难点,设计了口答题、选择题、解析题和讨论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接触、感知、分析不同类型的问题中,学习潜能得到挖掘,内心不会产生厌恶情感,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显著增强。

自主学习能力巧培养 篇4

1.贴近生活的真实对话情境。如在学习“新同学间相互介绍”时, 利用七年级新生相互间尚不熟悉这一真实的生活情境, 让他们进行“What’s your name?Who are you?How old are you?”等句式的大胆训练。通过这样的真实语境, 使学生充分理解并运用了对话内容, 而且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以多媒体呈现的图片动画情境。如在讲The Disabled这章内容时, 播放一些残疾人励志奋斗的图片、好心人热情相助的图片, 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由地会产生对残疾人肃然起敬和向乐于助人的人学习的心理, 这就自然地导入了教学主题。

3.实物情境。比如在学习“水果”的时候, 教师准备一些各种各样的水果, 以猜谜的方式展开单词教学。如请一位学生描述一下某种水果:It’s round.It’s red or yellow.It’s sour and sweet.What is it?其他学生不看实物并回答:It’s an apple.在所有的单词学完后, 我们让学生以这些水果为道具, 进行自编对话。关于对话的主题, 学生们有的想出了“Shopping”, 有的想出了“My Favorite Fruit”……通过有关水果的描述和对话, 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性, 提高了他们口语表达和自由组织语句的能力。

二、如何巧设情境

1.导入情境。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是课堂教学的前奏, 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 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 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并受其欢迎的, 在教学实际中运用相当广泛。如在教学8B Unit 2 Travelling第一课时时, 教师可以用幻灯片形式播放一些去各地旅游照的照片, 并向学生简单地介绍这些地方的有趣之处。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拿着准备好的照片来模仿教师进行介绍。然后, 教师可以说:We all like traveling.Our friends Eddie and Hobo also like traveling.They’ll go on a trip for their holiday.Will they have a happy holiday?And what interesting places will we learn in this class?Let’s listen to their conversation first.这样就导入了新课。

2.课堂情境。这里的课堂情境是指贯穿整堂课的一个大的教学情境, 以这样的一个情境贯穿整堂课, 而不只是一个开头或片段。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助于体现课堂的整体性,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7A Unit 1 Grammar时, 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T:Boys and girls, do you remember the 2 dogs in our English books?Yes, they’re Eddie and Hobo.Does Eddie like any sports?

Ss:No, he doesn’t.

T:What does he like doing?

Ss:He likes eating and sleeping.

T:Do you like sports?

Ss:Yes, we do.

T:Do you want to be members of the Sports Club?

Ss:Yes.

T:If you want to be members of the Sports Club, youmust finish 4 tasks.Let’s start.

Task 1:Learn about the function of the simple presenttense.

Task 2:Summarize the rules of forming a simple pres-ent tense sentence and work out the rules of forming the third personal forms.

Task 3:Learn about the negative sentence in the sim-ple present tense.

Task 4:Answer the Y or N questions in the simplepresent tense.

T:随着这4个学习任务的完成, 最后当堂反馈考核及格, 我们就能顺利地加入体育运动俱乐部了。

3.练习情境。学生在真实的活动中感知和认识世界, 在活动中体验、理解所学的知识, 在活动中发展思维, 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所以把学到的词汇、语法运用到一定的生活情境中, 必将能很好地培养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篇5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小学阶段是孩子张扬个性的时期,我们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正确引导,为学生创设属于自己的空间。首先,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善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在班集体中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说与别人不一样的话,不人云亦云,允许学生不举手直接参与讨论发言。还学生一个自己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主说话的空间。探讨问题时,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经常开展师生间、学生间、大组间、小组间的交流、讨论、争论,让学生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问、自由地去说,让各种观点汇合、碰撞。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就必须使学生在平等的充满关爱的学习环境中,去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去无所顾忌地思考探索,去畅所欲言地发表看法和见解。

因此,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师生关系的核心是要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劣之分,要把学生真正纳入到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之中。那么,我们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放下老师架子做学生的朋友,用亲切的动作、神态、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去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

学生主动去思维。这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倡导互助互爱互学的生生关系。由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因素不同,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呈现出较大的差距。但是,学生又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扣住这一要素,利用好他们之间的差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同伴身上出现错误是很自然的现象,教育他们不仅不能互相轻视、嘲讽、还要学会耐心听取别人的谈话,更要真诚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使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处处感到心理安全与自由,时时体会到来自老师和同伴的关爱,使他们能够团结合作,主动帮助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能主动与他人共同探究学习中的问题,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引发内驱力,激发自主学习的信心

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唤起和保护学生的自尊、让他们体会到被信任的感觉,从而产生自豪感、上进心,建立起自尊、自信、自强,成为推动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动力。因此,实验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一颗博爱心,面向全体,承认差异;二是要有宽容心,要理性对待那些惹是生非、调皮捣蛋、撒谎成性、好做小动作的学生,要用符合儿童心理的科学方法去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完善自我;三是必须有耐心,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辅导,力争使他们逐步前进,稳步提高。而且,要从学生自身因素做起,对学

生进行学习目标教育,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指导学生在不同时期制定好自我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

3、锻炼意志力,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要想学生坚持自主学习,就必须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但能坚持自学和课前预习,迅速愉快地投入学习活动,而且会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反之,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力弱,学习情绪也低落,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感受不深,进步缓慢,学习效率低下。为此,在研究中首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习惯。即预习复习习惯、专心听讲习惯、独立作业习惯、探索研讨习惯、积累资料习惯。如针对预习和复习,引导学生做到四会:一是会有计划、有目的的主动学习或预习有关知识;二是会做学习记录、知识理解与否都要有明显的记号;三是会熟练运用工具书,进行相关联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和课外阅读;四是会把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开展持久性学习活动。这几方面配合是否做到位,对学习效果影响非常大。为此,调动身边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家长共同做好督导工作,定期联系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教育与引导,逐步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形成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从方法措施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进行“自主学法”指导

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总结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具体做法是备课中有“学法”设计,上课时有“学法”指导,课后有“学法”总结。实验中,更要关注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仅靠自己还不会进行有效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实验时,力争做到在建构新知识时,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在复习时教给学生归类、整理、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在出现错误时教给学生纠正、反思的方法。学习指导方法很多,还可以结合班级实际,灵活运用教法传授学法。学期末评选“自主学习小主人”。条件是:爱学、会学、主动学、有创造性、有毅力、学习效果好、团结协作好等。

2、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努力创设适宜而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一是创设专题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一段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专题性学习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如“成语趣话”、“错字门诊”、“古诗积累”、“佳作赏析”、“即兴演讲”、“制作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又充实了学习生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进而产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学习活动,有助于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二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参与接受信息,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会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运用评价策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教师、学生或同学之间对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有调整和指导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可以采取各种正规或非正规的评价方法。实验中,根据年级学生特点,建立相适应的自主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查。评价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程度、参与能力的增强与提高。如高年级具体的评价指标:

1、学习目标明确,有强烈的求知欲,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

2、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竞争向前的自信和意志力。

3、有积极探索,敢于质疑,创新的精神。

4、形成勤于思索、善于思考的优良思维品质。

5、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适当的调控。

6、能有计划、有目标的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习惯。

7、能积极地参与实践,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显然,通过评价策略的科学应

如何巧设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篇6

一、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是要寻个究竟。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环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对实验结论进行大胆假设和猜想,并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回答问题或验证假设的数据和资料。如在执教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杠杆”一课,做“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时,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位力气大和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比试。学生一致认为力气大的会赢,我让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一端木棍,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一端木棍,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学生亲自试验后提出了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杠杆的兴趣。接着,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围绕支点位置、杠杆臂长度、人的重量等方面提出了几个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即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境的创设,有效地传授了知识,在成功的体验中促进了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设计实验方案。寻找探究途径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在头脑中会形成无数个为什么,并且急于寻求答案,教师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提出无数个问题,进行考察和论证,筛选出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一节课内或生活中能有效探究的问题作为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引导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实际的实验方案。如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大部分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猜测敲、拍、拨、摩擦、说话……产生了声音。那么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正确与否呢?让学生选择在桌面、鼓面上放些纸屑、米粒、小豆,通过敲打桌面、鼓面,来观察纸屑、米粒的跳动发出声音的现象,再演示用力弯曲钢尺或攥紧木棒让学生观察声音与用力无关;接下来让学生观察物体与振动的关系,发现橡皮筋是柔软的,桌框下面是空的,敲打发声时会振动;然后引导学生再进一步质疑:声音真的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吗?学生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设计实验,通过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花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得出声音确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从而实现认识上的新跨越。当然,对有些无法用实验形式展现的探究素材,如植物怎样喝水、五年级上册食物链、下册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问题可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观赏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三、注重实验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了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了发展,使它成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分组合作实验的具体做法是:先把实验的目的、名称、器材、步骤、现象、结论等要素设计成空白实验报告单提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相互交流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如在教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接亮小灯泡一课时,我将学生4人分成一组,每组下发一张空白实验报告单,根据实验方案学生挑选了导线、小灯泡、开关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先接亮一个小灯泡,及时交流怎样把小灯泡接亮的,并要求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学生掌握了电流、电路概念后,再做接亮多个小灯泡的实验。学生不断尝试、观察、讨论、思考,汇报交流实验发现:①只有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极和灯泡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封闭电路,小灯泡才能发亮;②灯泡的亮度与电池的个数有关;③用同样的电池使2个小灯泡同时发亮的连接方法有两种。在实验过程中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探究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萌发。

四、展示实验成果。拓展探究空间

实验活动结束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便是展示实验成果。只有大家相互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或结论展示出来,才能知道通过探究得到了哪些启示,为什么探究结果可能与事先猜想的不一样,探究设计实验方案是否有缺陷,还有哪些改进的地方……只有这样,学生的科学探究空间才能得到拓展,探究素养才能逐步形成。如在完成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电磁铁实验后,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电磁铁是否有磁极,南北极各在哪一端,各小组制作的简单磁铁吸的大头针的个数为何不一样等。通过展示交流,学生学会了制作电磁铁,同时也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给予让学生实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愉悦,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探究精神。

自主学习能力巧培养 篇7

1. 巧用多媒体培养审美的感受能力

一直以来, 美术课都注重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很容易就能达到活跃课堂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 可使平常见惯的范画、情景、实物与声音、文字、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美术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 由静止到运动, 大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它能及时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春的颜色》时, 我用多媒体播放自制的朗读课件, 优美的乐曲、春意盎然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 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 学生接受了一次美的熏陶, 获得了强烈的审美愉悦。可见, 巧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调动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2. 巧用多媒体激发审美的想象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 想象的过程是大脑中改造记忆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它伴随着学生的情绪参与, 因而显示出多样性。可见,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 就必须善于想象。例如《标志设计》一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标志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对物体的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是标志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是事物的概括, 让每个复杂的主题变为一个简明易懂的图案。在教这课时, 我先用多媒体出示几个学生十分熟悉, 且运用不同方法设计的标志, 学生不但很容易就把图案的含义解释清楚, 而且很自然地就找出了设计标志的几种方法, 明白了如何在主题和图案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时, 我再随机出示一个主题, 学生就能很快地展开联想, 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出体现该主题的标志。这种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与想象的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而且能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可见, 巧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审美想象能力。

3. 巧用多媒体培养审美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接受新知识时通常离不开具体的形象, 形象思维对启发学生的理解力有特殊的作用。而多媒体教学能以它特有的声、形等功能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增强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如《色彩知识 (色相) 》这一课, 主要介绍色相这个色彩中最基本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 理解这一概念是比较难的。在教学中, 我告诉学生色彩其实和各种东西一样, 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相貌。比如胡萝卜是红色的, 菜心是绿色的, 南瓜是黄色的, 茄子是紫色的, 等等。通过这样的介绍, 再加上学生自己的观察, 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何为色相。我再进一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色彩缤纷的花朵的图片, 学生就更加直观地明白了什么是色相。可见, 巧用多媒体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

4. 巧用多媒体提高审美的鉴赏能力

鉴赏美的能力是指审美者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 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品味, 从中获得美感和教育。我在教学中, 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对个人作品的评价。例如对优秀的学生作品, 要让学生指出其成功之处;对存在不足的作品, 不仅要让学生指出缺点所在, 而且要学生按照讨论的结果马上对作品进行修改。多媒体修改作品的速度远远比手工的要快, 学生不仅能快速地看到修改效果,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评价、修改作品时, 经历了思考与表达, 参与了过程, 这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巧培养 篇8

一、自主教学的前提

自主教学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在课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与学生多沟通, 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 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样不但可以掌握第一手材料, 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便于改进教学, 而且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带着一种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去, 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在课上, 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用自己的爱心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心理上、感情上没有厌倦和抵触的情绪, 然后把学生的渴求放在第一位, 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 多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让他们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学习, 逐渐变苦学为乐学。

自主教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小学阶段是其最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愿学、乐学, 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并使其终生受益。而这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不是教师讲出来、问出来的, 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一点一点发现的、领悟的、归纳的。

二、自主教学的过程与环节

1. 自主教学的过程应是:

按照自主教学的模式, 教师对全册教材, 每一单元, 第一课都应充分、全面地分析、总体的设计,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力争做到: (1) 学生提前介入教材, 搞好预习。课本上的新知, 要教给学生在课下学习的方法, 使之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2)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一上课, 教师先落实预习的情况, 以保持预习由课外到课内的延续性以及预习的质量。然后可以让学生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 这样在课堂上他们就会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与老师一起去探求知识。对老师的要求、对课堂的期望值增高, 就形成了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3) 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课堂上要提高教师的点拨、引导的质量,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活动的余地, 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我和体会成功的愉悦机会,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 有足够的时间去动笔, 去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把教师从“独奏”中解脱出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去感受、去品味、去揣摩语言的意韵。课上要敞开学生的心扉, 打开他们的思路, 启迪他们的灵性, 珍视他们的感受, 这样, 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笑声、充满智慧、充满创造、充满光辉。 (4) 要有一个适当的检测方法。可建立师生评议制度, 借此了解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是否认可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2. 在这几个过程中, 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 教师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2) 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 (3) 学生对作品的理性认识。 (4)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升华。

三、自主教学的优点与效果

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 自主教学本身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气氛宽松和谐。

教学的本质在于参与, 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自主教学的开展, 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出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民主局面, 使学生由静态学习转变为动态学习, 由接受型转变为参与型, 师生间的关系也由权威型变为指导型, 由服从型转变为参与型。学生在舒畅、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记忆、创新, 使教学活动充满了民主、平等,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锻炼说的能力。

自主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准确、完整的表达能力。自主教学强调在课堂上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去发现问题, 通过读去思考问题, 通过读去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借助读去感知语言材料, 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读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来, 读出作者的构思来, 读出感情来, 读出意境来, 读出知识来。

3. 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主教学在于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习, 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其终身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4. 提高自学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 教给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然后学生能自己主动地学习, 以使其自学能力得到不断地提高。

四、自主教学的困难与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教学的开展难点最根本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扮演一个演员、主持人的综合性的角色。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对教材的把握, 对整个课堂教学的驾驭, 要达到开合自如、潇洒轻松、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程度, 这是教学能力的体现, 是教学的高层次、高境界的体现。真正成功的自主教学, 绝不仅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而是一种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而目前教师的基础进修、眼界的开阔、教学的研讨等等, 都存在着种种条件的限制。其不足是:

1. 我们的教材缺乏多层次、多方面的适应性, 真正

能启发学生自觉思考、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 能更强地引起学生兴趣并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文还不是太多。

2. 是对学生的启发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还较简单、粗糙, 仍有待于完善。

3. 教师的点拨、引导要做到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恰

逢其时, 还有一定难度, 这需要教师知识功底、教学经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大幅提高。

4. 对整个课堂活动的驾驭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设计能力、预测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

摘要: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管得过多、管得过死, 不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经过多年教育实践经验, 发现自主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此, 我对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与实施中的困难。

自主学习能力巧培养 篇9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 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 让学生明确学习是“主体”自己干的事

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是自己的事, 作为学习的主人, 要求他们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有明确的目标; (2) 课堂上要做好自控; (3) 听课必须克服“三闲”; (4) 学习上要有信心、热心、专心和恒心。

(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整理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每人自备一个笔记本, 在课下将当天的内容系统地整理在笔记本上, 及时复习并为日后复习用。2.积累的习惯。除了课堂学习外, 还要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积累的内容可以是词语、句子、观点、论据材料、学习方法、错题……, 每天至少积累一至二则, 以丰富头脑。3.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记下生活中难忘、有趣、尴尬、快乐等的一瞬间, 可以写下一些生活琐忆、感受等。当然, 对一些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 应当做好指导和监督, 以避免劳而无获。4.课外阅读的习惯:要求学生除了读课本外, 扩大课外阅读。如读名著、报刊等, 拓展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头脑。

二、努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环境

课堂上, 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压抑感、没有害怕感, 能真正愉快地自主地学习。为此, 我做到:凡是学生看的懂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看, 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讲的出来的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讲, 教师不说;凡是学生想的出来的, 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想, 教师不启发;凡是学生写的出来的, 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写, 教师不示范。课堂上教师全面观察分析每一位学生, 实行因材施教, 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发展的机会, 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四十五分钟是主体, 把权力归还学生, 使其主动、积极学习, 改变过去那种“唯师、唯书”的学习方法, 逐步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创造思维, 把主动权归还学生, 授之学习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 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进而达到“善学”, 最终达到“乐学”, 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过渡, 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如, 在讲《雁门太守行》时, 学生提出1、2句“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明明是“黑云压城”, 按理应该接着写狂风骤至, 怎么忽然又“甲光向日”呢?这样写是不是矛盾呢?学习《三峡》时, 学生提出:“三峡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顺序写?”。还有讲《愚公移山》时, 教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 然而有学生逆向思维, 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正由于放权给学生,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 学生学会了批判地接受知识, 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方法

(一) 分层预习, 独立寻疑, 引导自学

学生良好的预习是教师成功上好课和学生学好课的前提。在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预习要求, 初读课文时能正确读准字音, 读懂句子, 边读边画,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理解的字词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先行解决;其次, 按“导读”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内容练习自学, 读中有思, 用笔在书本上圈、点、注、画, 能自找、自读、自练;最后根据自学情况, 将不懂的问题记在“预习本”上, 准备课堂上交流。这样通过预习研读,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和谐、探究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索。

(二) 明确目标, 创设自学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 学习目标都要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心中有数, 明确学习的方向, 那么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索与学习中。自学目标的确立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个体的自学目标, 教师要创设自主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为此, 上课前先让学生谈预习课文的感受,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定下自学的目标和方法, 教师随即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目标与方法学习。这样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三) 引导质疑, 培养自主探索精神

古人说:“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有疑问, 才有学习的动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 必先教有疑, 积极引导, 热情鼓励;让学生问, 从不会问到善问,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如教学《向沙漠进军》一课, 出示课题之后引疑:读了这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沙漠有什么脾性?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效果如何?前景怎样?”学生提出问题后, 让学生自读互议.通过质疑, 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与中心。通过“说危害-说脾性-说防治-说进军”, 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效果良好。

(四) 努力搭设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平台, 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教学中根据学生差别 (优、中、差) 优化组合学习小组, 实行金字塔式的监督学习与机制,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作文教学中, 自评与讲评相结合;课堂上实行小组监控, 开展小组竞赛。开展小组学习讨论活动, 教师要认真加以指导。小组学习中, 教师至少有目的地参与2~3个小组的学习讨论, 以倾听为主, 适当点拨;小组学习讨论后, 应特别关注小组学习讨论的反馈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 小组六名成员分别向集体汇报发言, 可以由组长作主要发言, 其余五人作补充。也可以各执要点轮流发言, 但每名小组成员都必须发言。这样不仅提高了小组学习讨论的有效性, 锻炼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 而且唤起了学生间、小组间的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的意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探讨, 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 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多动、多想、多说, 为他们的表现多创造机会, 要鼓励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 取长补短, 共同探讨。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老师参与其中, 并作适时点拨,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激发学习热情, 产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通过自主探究, 将课内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 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积累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 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一举两得, 何乐而不为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作为一位语文教师, 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多向蒲公英的妈妈学习, “给每个孩子头上戴上一把远飞的小伞”。这就需要我们大胆探索, 不懈努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摘要: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是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努力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环境,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10

那么, 我们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发展起来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做学生喜爱的老师。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师要亲切, 语言要有感染力, 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 又感到轻松愉快。

2. 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地学习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 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 到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学生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因此, 课堂上我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 鼓励学生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 即使说错了, 对学生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加以肯定, 保护学生自尊心, 激发学生的自信, 鼓励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 对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发言, 大家随时可以发问, 对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

二、培养学生兴趣, 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教书是为了育人, 学生获取知识是发展自己的起点, 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 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就会主动去学。教师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的兴趣, 小学生往往是喜欢哪位老师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 学习中就能更加积极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热情鼓励每个孩子, 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在教学中多动脑筋,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教法, 指导学法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 指导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 授人以渔, 终身受用不尽。”在数学教学中, 教学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 从简单到复杂, 从课中到课外, 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有这样教学, 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转变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 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四、巧设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控能力

灵活多样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 同进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 巧设多种形式练习, 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

自主学习能力巧培养 篇11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一、善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其中,创新意识是基础,创新思维是核心,创新技能是手段。基礎教育是培养人才成长的重要时期,创新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也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因素,需要教师有意挖掘和转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学数数时,设计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

二、巧用多媒体推导公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我在讲授新课时,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充分运用教具、学具、电教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知、动手操作,使新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教师要把握时机恰当提问、适时点拨,变学生“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与学的难度都比较大。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发挥其多种功能,使这一难点迎刃而解。众所周知,圆的特征是能在圆的半径、直径处分割,并且可以等分成若干份。从圆的这个特征出发,我尝试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四份,并将四份拼插,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将圆8等分、16等分、32等分、64等分……依此类推,并进行拼插。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会清楚地发现所拼得的图形是一个近似长方形,该近似长方形的长基本上是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等分的份数越多,拼得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如果无限分割拼插,圆就能转化为一个长方形了。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我将16等分的圆及所拼得的近似长方形投影在屏幕上,经微机闪烁提示,引导学生得出结质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是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不仅能通过动态的画面,生动地展示一个深奥的算理,而且不失时机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活用多媒体指导解题,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从传统教学来看,师生多是用语言或板书交流信息。而这种交流往往不但信息量少而且印象不深刻。如果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就可以把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制成课件或直接通过实物投影,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们加以分析、比较,且对重点、难点还可以重复再现。如将好的解题思路通过课件投影出来,有利于启发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这样,既生动具体,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是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表现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找准课件的最佳作用点,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方法,掌握解题技巧,减少思辨困难,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的正确率。例解以下应用题:“某班有5个小组,原计划每组植树8棵,而实际植树时,调走了1个小组去运树苗。这样其余每个小组比原计划多植几棵树?”学生一般解法为:8×5÷(5-1)-8=2(棵)。而我却设计了课件指导学生解题。用微机闪动方式调走1个小组,以此启发学生巧妙解题。通过画面显示,学生看到调走的这个小组原来所要植的8棵树平均分给另外4个小组,而每个小组要比原计划多植8÷(5-1)=2(棵)。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了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经验和感性材料,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图形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失为培养学生创新技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育的一种手段,有其独特的优势。它的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只有与常规教学手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其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以取得最佳的教学实效。

自主学习能力巧培养 篇12

一、自主课堂教学环境的含义

所谓自主课堂教学环境, 简称自主课堂, 就是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操纵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而进行的负责任、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炬。”因此, 构建自主课堂, 必须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主体意识。

二、构建自主课堂教学环境的方法

1. 构建自主课堂教学环境的一般步骤

(1) 引导学生制订、明确学习目标

在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中, 具体目标 (为某一具体问题寻找答案) 比模糊目标 (不明确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就多方面而言, 教师应当明确, 在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里, 学生不仅要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更要在学习过程中, 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自信心、责任感和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2) 选择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课堂教学环境的核心所在。但并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因此, 在构建学生自主课堂教学环境时,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3)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策略

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笛卡儿说:“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如果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和充满自信地进行学习。因此, 在教学中应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为中心, 把学习方法的研究作为探讨教学方法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密切注意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引导和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使学生不仅“学会”, 而且“会学”, 以体现“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2. 构建自主课堂教学环境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1) 探究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目标, 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方法。在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采用探究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钻研, 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去主动掌握知识, 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通过探究得以发现的强烈求知欲, 增强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 使其感到学习的乐趣。

(2) 讨论式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 师生共同对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概念、疑难问题或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独立钻研, 然后通过集体或小组式的讨论, 使感知内化或认识升华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讨论过程一般包括:确定讨论主题—收集准备资料—展开讨论—进行总结四个阶段。这样的讨论活动有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获取知识, 通过搜集资料、分析、比较、归纳综合, 形成总结性观点,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3) 情境式

情境式教学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责任感, 形成正确的认识。

3. 构建自主课堂教学环境的初步实践

围绕如何构建自主课堂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研究课题, 通过我校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已初步形成了简单、可行、易操作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简称“四步法”。

(1)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寻找生活中物理素材, 加强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源于生活, 生活中时刻有物理现象的存在, 在物理教学中, 要联系生活实例, 创造生活情境, 使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 设计实验, 进行探究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设计补充一些典型的趣味实验,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从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

学生在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 自主对取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归纳, 从中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得出结论或建立假说。

(4) 及时检测, 反馈评价

检测、反馈评价, 既是查漏补缺, 巩固教学效果的需要, 也是学生产生心理满足, 获得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既总结了学习的成就, 又发现了不足, 进一步互补、提高, 从而产生成功学习的心理体验。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 所谓创造力教学, 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 如此, 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教学作为学习的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努力构建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符合科学的规律, 学会自学, 大胆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 提高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这样, 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

摘要:物理学是实验探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并在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构建,自主学习,探究

参考文献

[1]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5-02.

[2]物理教师, 2006 (1) .

上一篇:母爱作文下一篇:营销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