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4-09-12

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用9篇)

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1

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基本含义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及特征

1.自主学习的含义

2.自主学习的特征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及识别

1.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

2.自主学习能力的识别

二、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能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

2.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

3.有利于推进和实施新课程改革

4.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

(二)培养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能力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效率和能力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养成良好的个性意志品质

3.有利于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因素

(一)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内在因素

1.学生的学习动机

2.学生的性格特征

3.学生的目标设置能力

4.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

(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外在因素

1.教学模式

2.教材的设置

3.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

四、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三)培养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四)建立新型自主学习评价体系

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多方面,这里我只是结合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谈谈自己的看法。好习惯受用一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使学生学会自觉开展预习工作,能够有效地阅读教材,把握课文的要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预习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也是一个由未知迈向已知的过程,预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课内容,奠定学生的听课基础,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新课要点,抓住重点,思考难点,找出疑点,从而保证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课前预习也是学好初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方法和环节。学生进行预习,有三种层次:第一层次是课前看一看课本;第二层次是通过看课本做练习题;第三层次是查找资料做深入研究。大多数同学可以达到前两个层次,少数学生能达到第三个层次。学生达到何种层次,与教师坚持要求、督促检查密不可分。

为了使学生能达到第三个层次,我校推广使用导学案,我们可以提前下发导学案督促学生完成,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我在讲解九年级第一课《成长在社会》的第一框《感受社会变化》采用了这样一份预习学案。

【预习思考】

阅读本框内容:1至5页,大字部分慢看,小字部分快看,积极思考,围绕下列思考题看书,并在书上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并做好相应的阅读符号,待上课检查。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正确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有哪些?

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跨入21世纪,党和国家提出要实现的新奋斗目标有哪些?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总体和谐的同时,我国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

主要有哪些?其不良影响是什么?

4. 正确认识目前我国社会的现状,我们应持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为此,新时期党和国家提出怎样的新奋斗目标?从不同角度说明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奋斗目标?

【预习填空】这一部分主要是基础知识填空(略)。

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学生初步掌握了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掌握了所要学习知识的基本框架,并初步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缩减了新授课的教学时间,以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课堂作业,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工作,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水平。

二、课上思考的习惯

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能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才能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学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落实到“学”上,把课堂交给学生。在学生上课听课这一环节的指导上,我力求做到切实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做法。坚持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思考,自己说,自己归纳,增加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能将原有知识结构与新信息相结合,鼓励学生善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课上善于思考好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思维能力的高低。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会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事物的方法;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会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例如我在讲解九年级第五课《与诚信同行》的第三框《尊重隐私、保守秘密》这一框时,在课上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1.诚实在不同场合有不同表现,为此,要特别注意哪些问题?2.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在尊重隐私问题上,我们应持的正确态度是什么?3.什么是国家机密?为什么要保守国家机密?这对公民有何要求?4.如何正确理解“善意的谎言”?5.第四课的“合作”和第五课的“诚信”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批判和质疑,善于整理笔记,能够掌握一定的认知策略,指导自身的学习,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后反思的习惯

学生能够调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多种心理因素,反思自我的主体能力,增强自我的道德内省,提高思想觉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学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反思解题采用的方法,即怎样做出来的?2.反思解题依据的原理,即为什么这样做?3.反思解题的思路,即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4.反思题目多变,即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这些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例如在复习九年级“文化专题”时,设计一道热点探究题。

问题:为什么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一: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兴盛,为此,我国努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和2010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极大地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中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决定》提出:到2020年,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角度一】文化与竞争力

根据材料一、二,请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融入民族文化”的相关知识,从文化重要性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角度二】文化与“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1)根据材料一、二,请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四单元相关知识,从“科学的行动指南”、“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两个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根据材料一、二,请运用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科学的行动指南”的相关知识,说说国家为什么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体现了党和政府怎样的执政理念?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索、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学会读书,学会积累知识,把读书和积累知识当做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的事。如果不能养成这些良好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无从培养,素质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除了上面谈到的三个方面外,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复习习惯也很重要,学生进行复习也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复习;第二种情况是能够自主复习,但是复习得不深入;第三种情况是自主安排时间复习,能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大多数学生能达到前两种情况,少数学生能达到第三种情况。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第三种情况。

总之,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新课标的要求,是课堂转型的要求,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然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通过教师的诱导、疏导、引导、指导,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自主的学习习惯一定能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

摘要:与新课标相适应, 要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很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 体现了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发展方向, 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发展能力, 实现课堂转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要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由于政治课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 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较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转型,自主学习,习惯培养

参考文献

[1]段文义.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育交流, 2009 (3) .

[2]陈崇立.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08 (8) .

[3]王新辉.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J].西部教育参考, 2009 (02) .

[4]林光宗.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新课题[J].思想政治课教学, 1994 (07) .

[5]曹晓兵.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变化[J].甘肃教育, 2003 (12) .

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054-01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同时要不断地激励学生感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这样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让学生明辨是非,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这里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政治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几点体会。

一、动手动脑实践,增强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而且很容易使学生的头脑僵化。这不仅使学生的心情压抑,而且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景和问题环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指导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从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达到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政治的目的。

我在教学中对于某些结果清晰、内容不是很复杂的问题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准备,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一个做老师的感觉。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解所掌握的知识。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首先学生为了有很好的表现,会主动去搜集各种信息知识,无形中就掌握了知识的要领。在讲述的过程中,面对同学们的目光,又会锻炼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表达的勇气。在课堂最后的时间里,我就对学生的表现和讲解的内容做出评价和补充。如此一来,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印象会非常深刻,知识在无形中得到了巩固。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还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积极意义的学习氛围,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批判精神,不能用同一的要求、“标准”的答案去限制学生的思维。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创新和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发挥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为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问题探究激活学生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从而产生认知冲突,进一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以问题情境为知识呈现方式,以问题探究为教学互动方式,以问题评价为教师指导方式。要依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生活设计一些能够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学会方法、发展能力。例如:在讲“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时,首先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描写的案例,然后设计问题问学生:“潘某从违反纪律发展到一般违法行为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的到了什么启示?”接着我又结合有关情景设置问题:“如果有人在上课时间 约你到校外去玩,你去吗?小张和你是好朋友,有一天他让你帮他去打架,你怎么办?这个忙帮不帮?”让学生探究、思考自己遇到的这些情况。这样就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懂得青少年之所以犯罪往往是从交上不良朋友、经常旷课开始的,认识到要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三、联系现实生活,拓展学习领域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为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人。”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教育,从中掌握真知,培养情感、发展能力。首先关注生活是提高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所教的道理,才能更好地掌握技能,才能更好地学会生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积极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但又不能脱离现实实际,这样才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如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资料,开展“新闻发布会”、“法制快讯”、“辩论会”、“环境小报”等专题活动,即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政治的能力的训练。

其次,要关注时政热点,培养自主认知社会的能力。正确认知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关注社会、关注时代,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和人物,发动学生自主确立讨论与观察单位话题或事件。这样学生就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利用报刊杂志、书籍等查阅资料的能力,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评价激励增强自主学习信心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孩子,要信任他们,给他们以希望,对他们进行积极评价,让他们树立信心。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正确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赞赏每个学生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哪怕是及其微小的成绩,要拿起“表扬的武器”,使学生处于“我能学好”的自信中。当学生沉浸于“我能学好”的喜悦之中时,必然会产生更强烈的主动求知的心里冲动,从而学生会以更好地心态步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为自主学习搭建起新的台阶。

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4

一、掌握策略和方法,强化自主学习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知识和技能、认识外部世界的策略;二是对自身学习方法进行选择和应用、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调控的策略。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特别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思和调控,才是学会了学习,进而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掌握表达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分析解决任何问题,都有基本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程序:第一步是读懂问题,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是选择知识,知道用什么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第三步是理清思路,了解分几步、几层来分析问题;第四步是表达问题,能用准确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和情感;第五步是联想发挥,想一想是否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否从中生成一些问题。思想政治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可以指导学生按此程序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乌中斯塞有句名言: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学中教师如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然而,现在使用的初中思想政治教材,虽在以前教材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但总体上仍显得较空泛、枯燥。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大都以单纯的讲解和说教为主旋律,课堂犹如“一潭死水”,荡不起半点涟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教师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因此,教学中设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发展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让思想政治课堂充满生气、激情四溢呢?我认为,教师在上课时必须有着饱满的情感,要用自己的真挚情感去感染学生。如讲到爱国家、爱人民时,教师必须怀着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当论述马克思主义真理时,必须吐露自己虔诚的信念;当鞭挞不正之风时,必须义愤填膺;当描绘共产主义壮丽愿景时,必须怀着由衷的喜悦和必胜的信念。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受教师的感染,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巨大的震动;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以人为本,强化自主学习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从加强自主学习的理论研究做起,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保证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途径和方法是为效果服务的,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有好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性,我采用调查访问、模拟法庭、课堂讨论、演讲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发表见解,活用知识。1.进行调查访问。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2.开设模拟法庭。这种形式的角色体验既活用书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展课堂讨论。开展课堂讨论,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组织演讲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热点进行演讲。演讲完毕,由师生共同点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些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学有所获。

四、以生活为老师,实践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现在的初中生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认识相当肤浅,因此思想政治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也是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意的重要途径。

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5

05级秦芳贤

[摘要]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论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探讨了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以及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关键词] 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一、提出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说教式、填鸭式”,搞“一言堂”。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学生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会很快老化。要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颁布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理论依据

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文献中有不同的描述。Holec(1985)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Huttenen(1986)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愿和能力;余文森(2002)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自我认知监控的学习。概括地说,就是“想学”、“能学”、“会学”、“善学”、“坚持学”(庞维国,2002)。

近年来,很多学者根据乔姆斯基(Chomsky)的生成语言理论和克拉申(Stephen.D.Krashen)的语言习得论提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learning)获得的,而是习得(acquisition)获得的。“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英语而潜意识地获得英语。“学得”则是学习者为了掌握英语而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该语言。“对于任何一个学习者来说,这两种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蒋祖康,1999)。因此,想要提高语言教学质量不应只在“教”上下功夫,而且要在学生用来习得语言的“策略”上做文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1-

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从“教”的方面来说,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引导和激励为主攻方向。必须从激发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入手,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确立自主探究的意识,开展自主学习的实践,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自主探究走向大胆创新。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必须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主意识,确立适度的自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在实践中“创造自身”的要求,并不断增强克服各种障碍的主体能力,获得生动、活泼、独立、主动的发展。

三、主要策略

限于水平,本文介绍的策略主要有:指导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氛围,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自我调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一)指导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自主学习的关键。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再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的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氛围,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的心理氛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有民主的教育观念,要有正确的学生主体意识,要积极开展学生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学。教师要按照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去思考学生将会怎样想;学生在思考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思维障碍以及怎样启发学生去突破,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自我调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异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持续的培养和训练。首先,帮助学生摒弃畏难情绪,改变自身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活跃起来,兴奋起来,行动起来。其次,加强学习计划性的指导。有计划的学习是学习行为控制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有条不紊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监控的水平。再次,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增强自我意识,调整学习策略(陶纯恭,2002)。

(四)精心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来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

计主体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并诱发为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

四、实施方案

本文的实施方案主要围绕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时段展开讨论。

(一)课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

英语的课文阅读教学,预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编写预习提纲,通过预习来理解文章。其操作要点是:1.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2.说出或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回答若干关键性问题;

4.找出文章中的常用短语与常见句型。通过有序预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化、具体化,而目标明确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徐育兵, 2005)。学生会循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主动积极地阅读语篇信息,理解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应尽量避免学生机械回答的简单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启发性问题。以教学21 世纪大学实用英语 Book2 Unit 14 Freedom Fighters 中Reading I Have a Dream 为例,即可提下列开放性问题What does Luther King, Jr mean by saying “This ‘wait’has almost always meant ‘never’”? What can we learn from Martin Luther King ? 此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从被动听课、机械记忆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学习潜能,积极自主的学习新的知识。

2.小组交流和讨论。待学生熟练掌握了课文内容、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后,教师可组织小组交流和讨论。可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先组内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高二Unit 17的阅读文章 Disabled?Not me!时,即可设置这样的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课堂上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通过全员参与,踊跃发言,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大了英语信息输入量,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更具交际性,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开展辩论活动。新课程标准《21 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教材中,可设计辩论的主题有许多。例如: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loning;Don’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营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情趣氛围,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参加辩论活动之前学生会根据正方或反方辩题的要求,查阅有关资料,通过阅读、思考,确立论点、论据、和论证事例。在此活动中,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际参与者、活动的主体。他们熟练地运用课文知识并转化为

己用,思维处于兴奋和积极探索状态中,有利于持续的自主学习。同时,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空间,在感受一次次成功喜悦的同时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

4.运用归纳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并归纳该类文章的特点。运用归纳教学法,更多地关注学生这个阅读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易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教师应树立“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培养与提高并重” 的理念,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学习。如何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王治闲, 王翔, 2006)。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每学期可列出推荐书目;选择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材料、其他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应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很多,如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交两篇有关阅读的文章(如书评或读后感等),书目不限。

2.指导学生“读”“写”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反之,写作也必然要求学生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阅读。将阅读和写作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应用于写作实践中,突出了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阅读扩写法、阅读仿写法、阅读续写法、阅读改写法、阅读缩写法、写读后感及写内容梗概等几种方式。

3.引导学生“读”“说”结合。让学生自选喜欢的优美文章或段落,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并在课堂上朗诵或讲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口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读”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体会到了驾驭语言的乐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4.指导“节目式”活动。指导学生举办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活动,如上完了“Necklace”后举办英语晚会,上完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 一课后组织观看科幻英文录像,上了A Garden of Poems 后演唱英文歌曲如 Waiting Here for You,上了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后组织“英语小品大赛”。这一系列活动既能使课外活动更加多姿多彩,又能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这些活动寓教于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祖大庆,刘会民,2004)。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再将学习视为被动的、外在的行为方式,而是一种主动的、内需式的自主学习活动。

五、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改变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教材多是现成文章,新知识是螺旋递升而不是直线上升。学生对每篇课文的理解,除了借助自身的社会阅历与生活体验和感受外,还可以凭借语境(上下文)和工具书(字典)来自学掌握。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只有乐于去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首先要激发并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

对于枯燥无内容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阅读教学的良好气氛。比如:运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制作幻灯片展示。学生在生动的幻灯动画中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并从中体验了发现问题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也就不用担忧学生的不学与学不好了。

(二)其次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精神与善于发现的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老师的“全盘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改变阅读教学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应答来组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六、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二者是统一的。下面就谈谈以培养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一)丰富表象与培养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学生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思维。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积累表象

(二)培养想象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虽然说的有些大了,但是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在阅读中,对课文的情景就能具体理解,并能浮想联翩,且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怎样培养呢方法很多。

1.揭示关键词语、句子。

2.抓标点符号,还可以利用概括性语句进行想象;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细看插图展开想象;针对课文结尾展开想象等等。

只有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自主阅读课堂,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自我展示的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与创造,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所以我认为应该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都蕴

藏着巨大的创造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学生能否自觉、正确地运用学习策略是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及独立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记住“方法的掌握比具体知识的掌握更重要”,而且“方法的掌握必须在主体性实践中实现”。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跟上新课程的脚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翁的观点,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种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真正意义上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庭芗.1983.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祖大庆,刘会民.2004.从转型期英语教学实践谈中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 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4)

3.刘根林.2001.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大中小学外语教学,(3)

4.蒋祖康.1999.《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陶纯恭.2002.谈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11)

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6

摘 要: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与生俱来的,没有哪一个人天生愿意或不愿意学习,学习动机需要有意识的采取一定的方法去培养和激发。本文试从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激发学生求知欲并使之转化为学习动机、利用各种诱因等方面论述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 学习动机 学习目的 目标激励 诱因

一、学习动机的内涵(把这一部分的定义论述等补充完整)

动机是指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它可用来解释个体行为的原因。动机的产生依赖于需要和诱因两大因素。需要是„„。诱因是„„。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的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从而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措施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形成学生良好地品德和心理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的主要源泉,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以身作则,使学生认同,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制约、调节作用。人的智力潜力的开发也必须通过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的发挥各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措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主要是由于对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内容的目的、价值与意义不明确造成的。正确而又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活动目的性教育十分必要。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从而产生参与该学习活动的需要,形成长远的间接性的远景动机,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前,应向学生清楚地说明学习思想政治活动的具体目的、任务要求,只有当学生充分了解教学活动或学习的目的性及其价值所在,才能把学习活动的目标视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转化为思想政治学习活动的动机。相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在学习中就易认为读书是为了应付父母、老师的“差使”,上课只是在混日子,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学习被动、落后。

教师在利用学习的目的教育激励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学习动机时,应注意避免陷入将社会的需要与个人目的绝对分离的误区。教学不能总被“小目的”困扰着,必须同学生的大奋斗目标、未来的生存、社会的需要等联系起来,这样的教育才会持久深入,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始终不变,才会产生更大、更有效的激励作用。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之转化为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当学生得到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不一致的新颖的、奇特的信息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从而激起解决认知不确定性的动机。制造认知上的不协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不确定性——探索——问题解决——满足”的模式,先创设激“疑”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确定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教学背景和素材;采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学科知识及规律;模拟场景,提供课题学习中的具体场景让学生去感受、体验等。

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正式上新课之前,提出一些与将要学习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抛出“先行组织者”,以引起学生好奇心,这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即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协调、一种悬念,从而引发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

(三)利用各种诱因,激发学习动机

利用诱因是指通过外部的各种刺激物满足学生的需要,使个体真正产生动机,进而导致行为。研究表明,奖励、惩罚、竞赛、反馈等因素都起到了激发学生动机的诱因作用。但在运用这些诱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时,一定要做到科学有效,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1.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反馈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所了解。利用作业、考试、课堂问答、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以便激起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通过反馈了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以及时的纠正、克服缺点和不足。在表扬和批评中要更多的选择表扬,因为表扬更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批评的不当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2.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在竞赛中,学生的好胜心和求成的需要就会被激发,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就大大增加。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开展一些合理的竞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学习兴趣等。合理开展符合学生的自尊、获取成就和自我表现心理需要的竞争,就能激励学生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由耶克斯和多德逊定律可知,不同难度的任务所需要的动机强度是不同的,对于简单的任务,需要较高的动机强度;对于困难的任务,较低的动机水平反而更有利。所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灵活运用这一定律,教会学生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恰当的控制自己的动机水平。对于简单的作业,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类题目谁都可以完成,而且都可以做对并完成的很出色。对于有一定难度的作业,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这类题目需要认真坚持才能完成。4.正确引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可以在这里把归因、归因理论做一个阐述,书上有相关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帮助他们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引导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目标,从而增强自信。通过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归因,让学生明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努力,或者是缺少正确的方法,3 而不是能力不够,告诫他们只要选准目标,并为之付出足够的努力,找准方法就一定会成功。

参考文献:

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7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它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1) 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党中央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 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 那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 而这种片面性往往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教育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和政治优势, 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都发生过巨大的作用, 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 仍然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这是毫无疑问的。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 “要说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 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决定作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内容,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等学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抓好, 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 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才能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 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事关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 影响深远, 意义重大。

二、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所谓创新能力, 实际上就是指获得亲知识和扩充新知识并能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胡锦涛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五部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为了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了八方面的任务,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放到首位, 而且强调“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说明了自主创新能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我国要到2050年左右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 成为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宏伟的计划需要这一事业的继承者, 必须具有创新精神。2006年6月5日, 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在人才, 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 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 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 他们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 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认知领域, 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 强化知识的熟练程度, 以考分为中心, 书上画画、题目整理整理就完事, 只有考试形式的改变而无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适时调整。这不仅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方针, 也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 阻碍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适应创新教育要求, 必须改革这种僵化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模式,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主要的途径有:

(一) 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材观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先导, 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就有什么样的教学, 因此,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做到教学观念更新。首先, 要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在创新教学的课堂里, 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者, 和引路人, 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 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倡导者。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以及异想天开的设想, 对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的勇气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和尊重, 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和关心的微笑, 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的可能, 机会是均等的, 参与也是公平的。其次, 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需要我们真正树立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尊重和信任学生, 相信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的人, 让学生在发展中去挖掘个人潜在的能力, 并注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不一棍子打死”, 给创新教育、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和谐发展的空间。“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很难说是全面发展;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就可能是一种畸形发展。” (2) 最后, 要树立全新的教材观。“05方案”的实施给教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再创造成为教学过程之必须, 站在课程方案的角度挖掘教材、开发教材, 成为新课程目标下备课的一个基本要求。

(二) 贯彻“以人为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启发、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教师应把建构学生的主体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取向, 自觉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较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为学生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能动学习的组织形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美国著名学者罗斯杰认为:“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向, 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 阐述自己的问题, 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那中“重视教师怎样教”而“忽视学生怎样学”的做法就是教师放权。即教师把学生阅读、思考、实践、发言、协作交流等权利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切实杜绝过早地把权威性答案 (或提示) 抛给学生, 以致扼杀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健康向上的环境, 意味着有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 从而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的发展。

(三) 注入人文关怀, 重视学生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 让学生成为生活、实践的主人

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8

一、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创新发展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自学,大胆探索。学生是参与政治课教学活动的主人,是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主角”。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新知,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造读书思考、动手操作、独立探求新知的时间和空间,不轻易铺垫,不轻易讲解,不轻易暗示,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发现新知。在这一环节,教师只需将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以提纲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内容,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要适当点拨,让学生认真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分析问题,提倡不同观点的争鸣。其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只讲述学习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变成内在的知识发生和创新探索过程。

其次,教师要和蔼可亲地对待学生,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以自身的丰富情感去影响、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宽容民主、平等和谐、崇尚真知、追求真知的课堂教学氛围,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批判精神,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标准”的答案去限制学生的思维。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创新和实践活动,调动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并给学生以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想象发挥的契机和时间空间,为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体性作用得以发挥的动力和源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此,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运用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其创新的热情;可以用巧设悬念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还可以设计出开放式的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等。

1、用“时政”热点激发兴趣。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更加注重时政性,《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应将时政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融入到教学中,通过把时政热点带入课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促进经济增长有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句话的含义,可联系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为了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积极采取扩大内需的政策,尤其是注重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譬如,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政策扩大农村的消费需求;在农村积极实施医疗保險和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使农民老有所养,医有所保,减轻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积极扩大农村的消费市场。通过这种结合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也增强了学习政治的兴趣。

2、用漫画、音乐、诗歌、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譬如,漫画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直观、形象、生动、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因此,把漫画引入政治课教学,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也能发人深思,启迪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政治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在讲规律和矛盾时可用漫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包括的寓意,给人以什么启示让学生思考。教师点拔,该漫画包含“民心不可违”的哲理,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漫画还蕴涵着另一哲学道理:事物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三、培养问题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备的思维品质。只有对所学内容提出质疑,才会有进一步的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先破后立,让学生在批判中主动探索

对学生而言,把握好教材是必要的,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课本的如下缺点:一是在保持稳定、规范的前提下,必然会出现僵化陈旧的弊端,所选的材料、所讲的观点、所提的要求有一些已经过时。二是尽管新课程实行了一纲多本,但目前各地选择的教材依然是大同小异,很难适应每个地方的学生需要。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每一章节、框题规定的具体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尝试探讨以下问题:教材这部分内容探讨的主题是什么?教材给出的论证案例是否紧扣主题?教材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教材的哪些观点已经过时了?教材应该补充哪些内容?如此等等。

2.先做后学,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美国教育学巴士卡里雅教授对此有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理想的教师就该肯于把自己当作桥梁,他邀请学生跨上这桥,并在帮助他们走过来之后,高高兴兴地把它拆掉,鼓励学生建立他们自己的桥梁。”

浅论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篇9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学生能自己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自主学习的理解,以及教师在自主学习中扮演的角色谈谈自己的看法。“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做主,通过自身活动探索新知识的一种学习行为。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对一系列知识、定理、结论进行吸收、内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及解决方法,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自主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改革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首先,它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总观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新的教学方式还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依然秉承旧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课堂唱主角,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产生这种现象不单是一方面的原因,以数学学科为例。它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逻辑严密,知识连贯性强等特点,众多教师一致认为它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不便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同时,在现在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情况下,教师花大力气去培养“无形”的能力不如着力于“有形”的分数。让学生自己探求新知反而效率较低,只能是“事倍”而“功半”。因此,在数学的教育教学中,不能仅仅着眼于“数学教育”,要放开眼光,看到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正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培养,学生才能更好,更深刻的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和能动性,形成主体意识。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达到目的。

其次,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仅仅依靠旧有的知识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前进的脚步,所以每个人必须不断学习,再学习,以此更新、充实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内容。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只有学会了学习的人才不会被知识的洪流击垮,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学校里有教师仔细的讲解和辅导,教师的责任就是一丝不苟地把的知识交给学生。走上社会后,更新知识主要就是靠自己自学。如果一个人在学校里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那么,他走上社会以后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自学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在长期的训练下形成一种习惯,一种相伴终身的素质。在小学阶段直接要求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学会自学,是不太容易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第三,它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必然要求。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的确如此,集体教学的弊端在于难以因材施教,不能发挥学生的个性去学习,并压抑了他们的积极性,常常造成“一刀切”的现象,教师不能兼顾“优秀生”和“后进生”,顾此失彼,造成课堂教学较大浪费。然而集体教学的形式也有其自身的优势,摒弃集体教学并不明智。怎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同时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展个性、挖掘潜能呢?“自主学习”不失为缓解这两种学习方式矛盾的好方法。在学校集体教学的情况下,尽量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情况去发现知识,经历知识发展的过程,并对其进行内化。适当的时候教师给以点拨,这样既能发挥学生能动性,又兼顾集体教学的优势。

第四,它是培养合作精神,体验合作情感的必然要求。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新奇事物的好奇心,他们并不仅仅是受教于成人,由这中好奇心所驱使,儿童自己也能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在一定的环境下,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新问题,并对新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认知。在好奇心的指引下,儿童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不单是局限于他所感兴趣的知识这一点,而是以该知识为中心,引起连动效应,在积极的心态下,对于周围相关知识也能有一定程度的探索,认知。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自动会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学习并“爱屋及乌”,此举不仅使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认识、内化新知识,更能由此扩大知识面,可谓一举两得。在儿童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思维的演变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因为这样的发现过程,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同伴间合作探讨,“合作”对动手操作和探索学习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动手操作时,伙伴们进行分工,并彼此经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互相帮助、互相依存、互相提携、团结共进的联合行动,在这种联合行动后,才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中,儿童经历了知识由具体——抽象的思维过程,同时感受合作成功的喜悦,体验这种人类有着历史悠久的、优良传统的情感态度。

自主学习提升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教师在自主学习中又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呢?

1、教师是“主导”。自主学习理论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由原来的主体地位退居“二线”,立足于“主导”地位。通常,人们理解学生主体地位时,往往是通过对教师与学生二者的相互关系去把握,把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两对矛盾统一体紧密结合,认为没有教就没有学,没有学也就没有教,但“教”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是前提、是基础;学只能是从属地位,被教所支配。同样地,对于教师和学生这对矛盾统一体,教师是主体,占主要地位,学生只能作为一种从属,由教师支配。基于这种认识,课堂上常常可以见到教师“一言堂”,而学生被教师“牵着走”的局面。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实现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脱离教师主导而独立存在的。可以说教师并非用“教”来给学生的主体地位作基础,而是以“教师主导”给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一个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组织课堂秩序,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点拨,使学生的学习秩序井然、高质高效地自主学习。

2、教师是“引导者”。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做主的学习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地位由主动学习的活动本身决定。进行这项活动时,儿童可以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然而由于经历有限,儿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受到局限,他们所作的选择、计划、安排有时候可能与原意相悖。在成人的适当的引导下,可以避免方向性的错误,及时将他们引回正路。在课堂充当引导者的最佳人选当然就是教师了。在学校这个学习的大环境下,教师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当的做出引导,辅助学习顺利地有条不紊地进行自主学习,体现其主体地位。

3、教师是“合作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不仅充当引导者,还是学生实践自主学习的合作者。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践时,不论是动手操作或是进行讨论,都需要有同伴合作交流。在与同学合作时,常常回遇到难以逾越的问题,教师就可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加入进来,师生共同探讨、操作,或许这种普通的合作行为能给学生们带来提示,突破难题。教师充当合作者时也或多或少的凸显引导者身份,但此时主要角色仍旧是合作者。在合作探讨过程中给予过多的引导,就剥夺了学生探索的权利,从而不能更好了解知识演变过程,更不能深刻的理解、记忆这个知识点。

4、不能弱化教师的“教”。从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来看,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对比较低,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决不能弱化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育;没有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完全要学生自发地去学,等于放任自流,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指导过程,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那么在强调自主学习的课堂中,仍需要教师的“教”,但这种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教,否则又走回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旧路上。这种“教”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自己在教学中就十分注意这一点。

上一篇:电影《银河补习班》的影评观后感下一篇:英语读书笔记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