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2024-06-15

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共11篇)

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1

学科功能,即该学科在学校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思想 政治 课的学科功能是什么?这几年来人们一直在争论着这个 问题。本文将结合当前政治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就政治课的学科功能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从政治课与 社会 制度的关系看其学科功能的基本 内容 在阶级社会,教育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制度不同,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也不一样。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服务。从根本上说,中学各门学科都与我国社会制度存在着联系,但是,由于各门学科的内容和特点不同,其与社会制度联系的程度和方式也不一样。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与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存在着十分特殊的联系。思想政治课与我国社会制度的这种密切联系决定了它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学科功能:政治功能。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政治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品格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对待个人生活道路上的得失成败,进而树立 科学 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文化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建设有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 的基本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察问题、分析 问题的能力。上述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政治功能是政治课的首要功能。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坚定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为首要任务。淡化了政治功能,必然使政治课的品格教育、文化教育步入歧途,动摇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从根本上违背我国的教育方针。品格教育是政治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学科功能。政治课品格教育功能的发挥程度,直接 影响 着学生人格的 发展 和将来事业的成就。在市场 经济 条件下,随着社会对劳动者的人格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品格教育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也愈来愈突出。文化教育是最基本的一项学科功能,也是政治课政治、品格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削弱了文化教育功能,政治课只能成为空洞无物的说教,不能说服学生,政治课的政治、品格教育也就必然会被架空。

二、从理论和现实看增强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政治课学科功能是三方面的统一,但各方面的地位并不一样。德育始终是政治思想教育课的主要功能。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改革大开放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另一方面,由于旧体制尚未彻底打破,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整个社会还存在着各种矛盾。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政治课的德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在孰是孰非问题上作出正确的抉择,激发他们为中华腾飞而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增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也是为每一个学生前途高度负责的具体表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朝气蓬勃有活力,思维活跃敢于创新。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的心理世界又具有不成熟的一面。他们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容易片面地看问题,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等。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上,每一位科任教师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政治教师的责任尤其重大,因为政治课直接回答的问题正是一个人应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教育学生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正是政治课根本宗旨所在。

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性是一项充满挑战、彰显个性、独具匠心, 具有一定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它需要教师的聪明、勇气、睿智和才能。一堂高效课的标准可以从“教师行为”、“学生状态”、“师生互动”与“目标达成”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教师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和方向。在课堂上,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 课堂这部戏拍得好不好, 导演的行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堂高效课我们可以从教师的课前准备、过程管理、教育理念、教学技能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精心的课前准备是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特点和高效课堂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课这一环节。第一、必须深入钻研教材, 仔细阅读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和近五年的高考政治试题, 分析高考命题规律,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教学的目的性与针对性。结合学生实际, 合理地确定出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选择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第二、必须注重与时事相结合, 突显政治学科的时代特征。教师在备课时要广泛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 多读新闻、报刊、时政分析等材料, 既要培养教师的时政敏感性, 也要培养学生的时事热情。第三、必须深入分析学生, 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课改精神。课堂上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 深入分析学生,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基本情况, 并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有差异性的教育、分组、合作与探究。2、完美的过程管理是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首先, 从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来说, 必须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升级, 切实把握高效课堂的三个基本环节, 即情境导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第一、情境导入。优化情境设置是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师要遵循“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 挖掘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创设一些让学生能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 引导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情感意识和能力意识。情境创设要具有时效性、地方性、趣味性和可探究性, 能够吸引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具有较高的启发意义和探究价值。第二、问题设置。学生的课堂探究是通过问题引导的, 在课堂教学之前, 教师就应当深入钻研每一节课所涉及到的理论观点及原理性、结论性的知识, 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利用教材或通过师生搜集的典型事例、活化知识, 给学生设置一些真实的生活情境问题, 提前学习教材内容, 提高学生在提炼观点、分析问题等方面的各种能力。第三、共同探究。教师要基于设置的问题, 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 如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活动演示法等, 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探究。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方式, 让学生共同参与, 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与个性化发展。第四、情境回归。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将经历探究过程所形成的知识回归到具体情境之中, 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 来分析或解决一个个具体的问题, 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第五、学习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反思, 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为下一堂课的高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来说, 必须体现出教师的管理艺术、管理智慧和管理水平。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 要及时、中肯地进行课堂评价。第一、驾驭课堂。教师一定要记住自己作为“导演”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 灵活处理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各种复杂关系, 机智驾驭课堂, 体现教学智慧。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因势利导, 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加强课堂引导和驾驭的能力, 使课堂教学闹中有静, 静中有闹, 在闹静之中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的。第二、评价课堂。要及时、中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习成果进行及时、中肯的评价,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尊重和赞赏, 才能增进学生的自尊、自信, 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内驱力。二、学生状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必须还课堂于学生, 还主体于学生, 还学习于学生。坚持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广度、思维深度、合作程度等三个方面来评价课堂。1、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广度来看, 要求学生能够广泛深入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一是主体要广泛, 即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而不是只有少数几个“精英分子”或“活跃分子”参与, 绝不能让课堂成为一部分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 而大多数的学生被边缘化。二是参与内容要广泛, 即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学生都能参与其中。2、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来看:一是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明显的兴趣, 情绪饱满、兴奋;二是注意力集中, 能认真倾听, 积极思考;三是对问题的回答要体现出创造性, 并能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课堂既不是“超市”也不是“囚笼”,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有时热烈, 有时沉默。3、从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合作程度来看, 要求学生必须坚持“互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 要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 以各种学习小组为载体, 让学生参与其中, 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三、师生互动在高效课堂教学中, 我们除了要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助、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展示, 还必须看到师生的互动行为, 师生的合作程度与合作效果。也就是说, 要看到教师是怎么在“导”, 学生是怎么在“演”?导与演之间是不是配合得非常的默契。四、目标达成每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各层次的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均要有所收获,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全面发展。同时, 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转变, 综合学习能力要得到培养,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有所增强。 (作者单位:重庆市丰都中学校)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76-2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部署方案,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重点强调相关党政机关领导和基层工作人员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并且要通过研究对象特殊矛盾的变化,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导方向,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所赋予的时代内涵,同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活动形态、知识形态、组织形态,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达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健康发展的目标。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之路

1.1 逐步明确学科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特殊的课程,要想更好的学习它、应用它,并不断完善和优化它,首先就要明确它的学科定位,因为学科定位直接影响了其学科的属性,所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在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有两种观点,其一是认为它应该属于政治学范畴,其二是认为它应该属于教育学范畴。随着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发展,逐步从二级学科发展到一级学科,在此过程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也日渐清晰。直到2005年,我国颁布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为二级学科,同时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也指出了其属性为法学门类。我党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革新,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明确,我们足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要内容依旧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

1.2 逐步完善学科体系

要想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学科体系,其中包含了多个研究领域,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还合理地将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融会贯通,以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并且充分利用各科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创新,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其他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追踪等都在逐步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相信在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创新之下,一定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更加全面、具体,研究范畴更加广阔,构建一个内容完备、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

1.3 逐步优化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人才成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优势,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同样,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水平的高低。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多方面的教育,它不仅重视人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也重点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能够从事科研、教学相关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传承下去,并做好宣传工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人才的培养规格、目标、层次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和拓展。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教育内容更加深刻和具体,结构也更加细致清晰,所研究的方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使人才培养能力更上一层楼。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国家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人才的综合素养,而人才的培养又推动了学科的进步。

1.4 逐步加强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需要全方位的支持,有主要负责理论研究的人员,也有专门讲授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同时,还包括参与实践工作的党政干部。多年以来,我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队伍建设一直非常关注,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说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我国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选聘标准、培养发展和管理考核,在很多地区建立了专门培训高校辅导员的研修基地,针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专题教育,还组织一些国内外考察活动,并且,对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安排进修,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总之,通过采取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队伍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路径

2.1 优化学科建设环境

首先,要充分重视学科环境的建设,为学习者建立专门的交流平台,在这里学者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资料,随着社会的进步,交流平台不能仅限于某个地区、某个单位,要将范围扩大到全国,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学习互动平台。其次,不要单纯地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要经常组织学习人员进行各项研究实践活动,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氛围,构建一些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平台,比如:网络学术平台、学科会议平台等,从而推动学科建设。最后,建立健全的理论研究机构和实践培训基地,对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要进行定期的研讨,此外,对具备理论基础知识能力的人员进行实践培训,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2.2 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首先,建立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队伍,同时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实践平台,对于思想政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即便当时没有想出最优的解决方法,事后也要建立跟踪研究机制,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和讨论,最终找到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完美对策,培养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参与实践、讨论问题、分享经验的工作热情。其次,在不断教育和实践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向更多的人宣传思想政治内涵,使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自我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最后,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纳入到企业发展整体规划中,加强企业管理层以及普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企业战略布局中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没有理由止步,所以,只要人类社会存在,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会一直作为指导思想引领社会的进步。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永远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会更加广泛,体系会更加完善,队伍会更加壮大,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 考 文 献

[1] 高超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D].中南大学,2014.

[2] 李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 郭杨子.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1.

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4

四、结语

大学校园一直是内部组织稳定性很高的安全之所。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校突发事件的频发。高校突发事件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很大的精神伤害,同时对高校的声誉的损害也不容小觑。这样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功能和作用就显得比较的重要。高校突发事件一般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前中后期,前期必须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功能,中期要把重点放在调适和沟通、规范功能,后期必然要以整合功能的发挥为主,从而保证高校的稳定和和谐。

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5

毕节市实验高中 王友云

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人。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应遵循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的原则、渗透的策略以及渗透需要注意的问题,使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三贴近原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法制教育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法制教育的特点,适应中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律知识教育与法治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法治实践的机会,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

整合性原则。将法制教育与学校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与各种教育活动相结合,融入到教育活动中;与必要的专项教育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复合式的法制教育格局。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在时事政治讲评中渗透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在于其鲜活的时代性,因此每节课要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时政演讲,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万象,也可以提高认知、辨别、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在时政材料的选取上选择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引导学生选用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时事政治让学生进行评讲,例如引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帮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要在课任老师的指导下,能有效的和本课要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评讲作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创设情境中渗透法制教育。创设情境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经济生活》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中征税与纳税时,创设情景引入一些企业和一些明星的偷漏税行为,帮助学生树立纳税人意识,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偷漏税行为是可耻的,要受到法律处罚。在这个地方向学生普及税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懂得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教育学生以后成为企业经营者和明星时要主动、自觉依法纳税,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讲到我国资源与环境现状时,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在教学案例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讲到《维护公共秩序》这一课时,便可以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某人偷了一辆电动车想要低价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辆电动车,你是买还是不买?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同学说:“便宜东西干嘛不买?!”有的说:“偷来的东西不能买,买了就是帮助小偷销赃。”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教师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示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他们说:“《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因为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行为,直接帮助了犯罪分子逃脱罪责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扰了司法机关查处赃物,给社会带来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么一说,同学们都明白了购买赃物是违法行为,纷纷表示不能贪图便宜购买赃物,而且表示如果发现别人有销赃的行为要举报到有关部门。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渗透法制教育。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及时地、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鼓励或组织学生积极收看、收听涉法影视、广播节目。如电影、电视剧、法制专题节目、光盘、网络视频等,在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结合的立体型、多感官的具体法律情景中学法、悟情、导行,为高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在课堂总结升华中渗透法制教育。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既起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又可以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堂总结中得以升华。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法制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一个基本原则,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法律知识要运用到实践中,要得到实践的检验,要为实践服务。我们要在课堂上组织模拟法庭审判,让学生参与法庭审判和法庭调查。组织学生参加法庭旁听,身临其境,感受法律。组织学生参加公判大会旁听,使学生置身真实的法制环境下,接受法律教育。组织学生到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组织每年的12·4法律宣传日教育活动。总之,要通过多形式、宽领域来达到理论与现实的对接,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素质。

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该学科的职责,但渗透要注意要有机结合,不要生拉硬扯,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而要相关。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找准法制教育渗透的相关教材中的知识。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法制教育素材。因此,法制教育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思想政治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的相关教材知识,法制教育才能直达“病灶”,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供契机。把握法制教育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的时机。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的相关知识,才能找到法制教育的契机。法制教育的渗透不能由教师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要创设情景教学,选择时机渗透,因材因时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的能力。

掌握法制教育渗透教学的原则。找准渗透知识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分清主次,处理好渗透的原则。

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法制教育渗透的相关教材中的知识,把握法制教育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的时机,掌握法制教育渗透教学的原则,至关重要。找准法制教育渗透的相关教材中的知识是重点,把握法制教育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的时机是难点,掌握法制教育渗透教学的原则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6

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包括人民怎样当家作主、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肩负着人民的重托等三个问题,设为三目。第一目“人民怎样当家作主”是本框的情景导入,教材安排了一组图片及文字说明,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及活动。提出的三个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有关本框的教学内容。这几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就是我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目教材出示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系统”图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示意图”。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在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四大职权的基础上,主动回答第一目中相关图片分别反映了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哪项职权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目“肩负着人民的重托”(1)讲述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民代表由选举产生,设置了“相关链接”让学生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和任期。(2)讲述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人大代表的责任等。在这里设置了探究活动,一是引导学生评议人大代表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说明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中行使国家权力的情况。其中镜头一反映的是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修改和通过,这表明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镜头二反映的是人大代表享有提案权;镜头三反映人大代表享有质询权。他们对政府工作视察、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具体地认识人大代表肩负人民的重托。二是“假如我是人大代表”的探究活动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人大代表的责任和职责。这个活动属于开放性活动,答案应允许多元、多视角,让学生表达其本人的理解,但应按照教材中关于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的内容去回答。

实际上从知识角度分析,本框题讲了三个问题:人民怎样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

本框的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是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及地位。

2.学生情况分析:从生活经验看,学生生活中缺少或者几乎没有政治生活参与的体验,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合作探究、社会调查等。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5.教学资源:选择具有时代特点的、具有典型性和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料。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列举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运用事例说明关于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具体表现;增强收集材料的能力,能够多渠道地收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活动的有关资料用于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人民代表大会的学习,认同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引导学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密切与人大代表的联系,支持和拥护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2.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明确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3.教学难点:肩负人民的重托。

三、教学资源建议:

充分利用我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资料,结合本校的资源优势,认识人代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及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本框教学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采访调查法、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始终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感受人大代表的责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平谷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系列图片资料:

隆 重开 幕

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二00 六十二月十二日,北京市平谷

会议听取了区人民政府代区长邱水平关于平谷区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区财政局局长杨凤山关于平谷区200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观看区政府为民办实事和代表建议办理专题片。

平谷区区长邱水平作政府工作报告

会议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王振林为北京市平谷区第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凤兰、王珍、曹来成、邢彦峰、贾喜庚为副主任;选举邱水平为区政府区长,王春辉、王晓光、李继合、闫维洪、李宝峰、魏玉瑞为区政府副区长;选举李瑞翔为区人民法院院长,张幸民为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大会以举手表决方式通过了《关于平谷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平谷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平谷区2006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07年预算的决议》、《平谷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平谷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和《平谷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1:

(1)人民代表大会是怎样产生的?它具有哪些职权呢?

(2)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是如何构成的?它是如何行使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3)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如何?(4)人民是如何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力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归纳总结:

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由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说明了我国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2.在我国,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那就是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其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了解这些职权,将会更好地认识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引导学生认识我区人代会的性质、职权、地位等

我区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师生共同概括出人民当家作主的逻辑线索:

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各施其职→履行国家职能→体现人民意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选举

探究活动2: 明确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权利。

采访学校校长、本届区人大代表巩福利同志,介绍人大代表的职责以及履行方式。采访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1)您是怎样当选为人大代表的?(2)您和选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3)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您参加了哪些活动,您本人进行了哪些活动?(4)您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利益,体现人民意志有哪些体会?

(5)人大代表特定的义务是什么?如果代表不能尽职怎么办?作为人大代表应具备哪些条件和素质?

学生探究讨论以上问题。教师正确评价学生的讨论,并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二、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各级人大代表是由选民民主选举产生的。通过“相关链接”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和任期。

2.人大代表肩负着光荣的使命,他们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要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人大代表的职权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情景回归:

假如你是人大代表,为了促进平谷区的发展,针对当前我区存在的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最现实的问题提出议案。

五、课堂评价建议:

可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互相评价相结合等多种评价手段和方式。1.学生参与活动的认识和态度,学生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的能力 2.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收获和体验。

3.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4.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变化。

平谷中学: 崔占国 见玉红 郭英革 贾晓波

胡凤琴 洪金英 刘素云 关雪霞

平中分校:

许永全

张立英

峪口中学:

张立茹

诚明中学:

王兰

教研中心:

闫万才

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教育对象, 对教育对象和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无可厚非的带有着阶级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而就是这三个特性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学科、其他教育区分开来, 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功能与特点, 陈万柏和张耀灿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 而这不一样的对社会对个人的功能也使之功能的发挥具有了不一样的影响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教育者运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就相关教育内容进行剖析讲解, 从而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影响, 实现教育目标。在这一过程中, 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其最终功能的发挥, 而整个的社会环境同样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影响

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过程, 毫无疑问,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影响对功能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目前也众说纷纭, 有张耀灿的“四要素说”, 有陈秉公的“三位一体说”, 还有其他的许多说法。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包含了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在此, 我只是把我能想到的各个要素单列开来, 逐一分析。

(一) 教育者

思想政治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占有着主导性地位, 发挥着主导性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1、理论水平。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的多少。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理论知识, 一个教育者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教育内容的功能的发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 首先得具备着思想政治的理论素养, 这其中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同时也包括着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一个教育者, 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知识并且对于这些知识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 他才有可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施教, 才有可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得到发挥。所以说,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人格素质。人格素质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作为人格健全的个体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素质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功能的正确发挥与歪曲发挥。首先, 只有教育者具备了良好的高尚的个人品格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朝积极的方向发挥, 否则其后果将完全相反。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素质, 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其次, 教育者人格魅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功能的发挥, 当一个教育者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时, 受教育者将更容易接受其教育内容, 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也有着促进作用。

3、教学态度与能力。一个教育者对教学的态度和能力影响着他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的有效性。如果教育者仅仅将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一种“外在的工具性价值”, 仅仅将它作为谋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那么其教育的结果和功能当然不可能得到发挥, 反而可能误入歧途。只有思想政治教育者认真负责的对待思想政治教育, 并在实际生活中言行合一, 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 教育对象

思想政治的教育对象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思想教育者的教育下去接受、体会、消化、实践思想政治的内容的人。“学生自身状态的好坏, 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教育对象是双重身份的统一体”教育对象在被教育时时是客体, 在理解知识时又是主体, 教育对象只有将主体与客体的身份相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

1、作为主体身份。我们都知道, 受教育者只有自己真正想学时才能将学习学好。这其中其实就包含了一个需要———动机系统。当教育对象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有作用时, 他才会认真去学, 努力去学, 主观上会认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也才会去实践它。需要越强烈, 教育对象的学习动力也就越强大, 他也就越具有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 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就发挥的越充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不在于其他因素的影响, 而在于教育对象接受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观能动性。

2、作为客体身份。教育对象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 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教育对象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他才可能和可以去学习相应的思想政治, 他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学习能力, 才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去真正理解践行,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才可以得到发挥。否则就算进行了教育, 也只是知识的灌输, 丝毫不能发挥其功能。

(三) 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即是思想政治教育所想要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结果, 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的结果。教育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科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反过来也有着很大影响。

1、适应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与现阶段教育者的普遍水平相适应, 必须与现阶段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能力和心理向适应, 必须与社会要求相适应。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我们必须坚定, 但是它也要与现实相联系,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制定的一直悬于共产主义之上, 就会导致教育的空洞化, 虚无化, 其相应的功能也就不能得到发挥;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制定的过低, 就会导致其教育的简单化, 落后化, 不具备思想政治的先进性, 那么它所要发挥的功能就会受到限制。

2、指导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能过于虚化, 它必须是可实施的, 可操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制定后必须能指导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 而且使正确指导。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具有这种特性, 那么其功能的发挥将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逆向作用。

(四) 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就是教育对象所要学习的思想政治观念、思想政治理论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连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贯穿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是先进的科学的,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引领时代的思想潮流的, 指导人们实践的科学的思想。“如果教育者采用过时或者错误的理论或知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不仅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效率, 甚至还会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性质, 使教育走向反面, 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与否影响着其功能发挥的时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与否决定着它是促进还是阻碍着其功能的发挥。

(五) 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为作用于教育对象所运用的方法。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中介。教育方法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对象接受知识的效果。教育方法的适应教育对象, 可以促进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交流沟通, 从而促进教育对象对知识的理解实践, 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成分发挥;反之, 不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会阻碍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 从而削弱其功能的发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教学需要改革, 只有让教育对象也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才能真正得到发挥。

二、社会环境

任何一项活动都受到它所在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的活动也同样如此, 它所具有的阶级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的受到时代大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的发挥, “衣食足而知荣辱”只有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才能好好的发挥;政治因素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性, “指导思想和政策路线是否正确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性质和方向。”, 政治的稳定, 指导思想的清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同样, 文化氛围的宽松、人民思想的开放更加的有利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与学习, 促进其功能的发挥;反之, 专制独裁, 单一的文化只能扼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有很多, 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 以上只是我所想到的影响因素, 对于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也应该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入手, 通过对上述因素的改进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粱桂媵, 徐海波主编.当代高校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124.

[2]李红梅.“浅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原因——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透视”[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3.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第二版) [M].武汉大学出版社.

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结合

学生的喜怒哀乐、思想变化、情绪的起伏,大都发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少思想问题的产生也与学习有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 从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来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因此在任何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都不存在单纯的知识传授,在培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任何不结合思想教育、不结合中心任务的学科教育都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教学不单是传授科技知识,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融汇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科教育正常进行的有力保证。只有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前提下,才可能高标准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发展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探索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逐渐形成能正确指导其行动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学校必须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竞争能力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必须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提高学生素质主要包括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竞争观念、创业观念、效益观念和法制观念,对他们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智能素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及身体素质教育。因此,市场经济环境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思想与文化相结合,既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应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

三、 从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及所处的地位来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任课教师直接传授学生知识,与学生联系最紧密,最了解学生,也最容易做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的思想、感情受环境的影响,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各种类型的学生既有共同性,又有各自的特点。而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不仅要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而且还要将丰富的理论知识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党性修养,还要熟悉本部门的业务工作,并具有一定的业务素质,懂得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思想素质是教书育人的直接条件,而业务素质则是基本条件,教师只有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素质并做到很好地结合两者,才能主动自觉地做到教书育人,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

四、 从学科教育的本身要求来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最根本的是教会学生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这一教育过程的最佳载体就是作文,作文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和能力。陆游的绝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正是他对国家、民族忠贞和热爱的体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则表现出其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写作文、学做人”道出了作文教育的主旨,也就是说作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人格和精神境界的培养。从这一点上讲,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的小天地,是学生探索知识,探索人生的重要途径。因此,每一次作文,实际上都是学生学习做人的有效途径,作文已成为展示学生心灵的窗口,记录着学生成长的历程。其中,教师的点拨、引导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老师的评语不管是鼓励夸奖,还是批评指正,都是对学生文字能力的指导,是对学生处世态度、认识水平的评价,是老师和学生心灵的交谈。

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不能平庸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流芳百世也可以,遗臭万年也罢,只要能留名,我什么都肯去做。”笔者给她写了这样一段评语:“不肯平庸地度过一生是好事,但是为了留名,即使遗臭万年也在所不惜,这是十分错误的,如果你的留名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使他们遭受苦难,那么这种名你还想要吗?”后来她在作文上这样写道:“谢谢您!老师,我之所以有那样的想法是因为自己根本没有想到对他人、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可见,作文教学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是引导学生认知社会、感悟人生、克服挫折、增长知识,使其精神世界日臻成熟的过程。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篇9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 :本文从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思想观念创新实践培养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和深入,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创新教育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要适应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必须切实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21世纪的思想政治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每个政治教师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思想政治教学中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课内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本人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首先,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在课堂中贯彻民主平等的原则。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都一视同仁。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不偏向优等生而歧视差等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师生交流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学生独立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总是教师在讲台上严肃的板着面孔向学生灌输,而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师生双方缺乏感情交流,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打破传统观念,允许学生有自由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争辩、质疑,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对话式教学法:走下讲台和学生亲切交谈,在对话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提出疑问、看法,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目的。对话式教学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同时客观上提出了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的要求。对话中,学生之间既要别人听你讲,又要你听别人讲;师生之间既有老师听学生讲,又有学生听老师讲。这种民主的风气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其次,课堂中注重学生主体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去认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只有在水中练习游泳才能掌握游泳的技巧。教师只有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

例如:在初一政治第三课“承受挫折开拓进取”这一课中,承受挫折的含义是第三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承受挫折的名言以及国内外名人承受挫折最终而成伟人的故事,学生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对承受挫折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课堂上,我分组组织学生讨论,由各组出代表发表对承受挫折的看法。每组学生对承受挫折都有自己独到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探索,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开展讨论发表不同见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培养了创新能力。

第三,在课堂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精神。可以说有思维才能有见解,才能有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多设疑,多启发提问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多让学生动口动手,变被动为主动来培养思维的自觉性;多展开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多采用一题多问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通过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四,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我们知道,活动既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意志、品质、能力,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和品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如在本学期初,结合学校“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我开展“读、看、收、讲、写、展、行” 一系列活动,即读一本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书、看奥运节目回放、收集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资料、讲一个传统美德故事、写一篇“看奥运思民族”征文、一次家乡美景摄影展览和做一件好事等活动。既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情操的陶冶,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第五,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径。课外实践活动中如“社会调查”能发挥学生创新的能动性。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就需要有创新环境和空间。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在实现自身的社会角色转换中,内化情感,升华理论,指导行动,进而实现知行统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调查给学生提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社会调查给他们展示自己提供了机会。

例如,在讲授爱国情操这部分知识前,学生对爱国没有深刻的认识。如果脱离学生实际,给学生一味灌输,肯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组织学生采访老八路、老红军以及战斗英雄,通过他们现身说法,介绍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使学生对新中国的建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如同学们说的:“新中国的建立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可以说新中国是用亿万人的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来之不易,我们作为中国人,怎么能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呢?过去我们只是肤浅地认为爱国只是一句空话,现在我们才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爱国情操。”

总之,只有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在课内外各种活动中学生才能发现问题,产生创新的思想火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人类追求创新的艰辛,体会蕴涵其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冀,教育管理辞典,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167~216。

[2] 肖长林,教育理论,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106~119。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篇10

北浴学校赵匡正

学校的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决定了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是,无论学校工作怎样复杂多变,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以质量为生命线不变。让学校、师生均得到长足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是新时期,新理念下,学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加强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认识

“磨刀不误砍柴工”。古今中外,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社会活动家都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功效。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很多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使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保证党的团结和统一,保证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人都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学校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搞好管理的有力保证。

提高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能力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没有较高的威望和过硬业务素养,思想政治工作很难收效。因此,要提高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能力,必做到:

1、加强理论与业务学习,提高党员理论与业务素质。除了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进行常规的政治思想学习外,还要求每一名党员,坚持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作用。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首先要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必须垂范,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2、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党员实际工作能力。要求党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与工作、与同事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在本职工作中勇挑重担,无私奉献,以自身的行动体现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员的风范,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

3、开展主题教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是共产党员的站出来”这样的声音常常在耳边回荡。可谓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党组织要通过主题教育,使每一个党员树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观念,急教师之所急,想学校之所想,为学校发展,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提高党组织的号召力。

4、协调各种关系,做好校长的得力助手。党组织要有统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而且还要有善于协调各种关系的本领。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例如通过谈心、开展思想批评、互相沟通等,协调上下之间、党政之间、同事之间的各种分歧和矛盾,做好校长的得力助手。提高党组织的协调能力。

5、参与学校决策,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对学校发展要有自己的工作主见和超前意识,对重大的问题应能够作出科学决策,对遇

到的各种复杂问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拿出具体的方案、措施和解决方法。提高党组织的决策能力。

坚持发挥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原则

1、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主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人的思相问题有两类,一类是认识问题和意识问题,一类是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实际问题。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对职工的实际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时行攻关。比如,办学机制的改革、管理体制的改革、校内分配制度的改革等,都直接或间接地触及到每个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都可能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工作情绪,甚至引发一些矛盾。在此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教职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实效,做到以人为本。

2、言教与身教相结合,提高教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之一是,要求教师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强调二者的结合。这是建立教育者的威信,取得被教育者信任和爱戴的重要条件。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承担着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学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方面,要牢固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树立起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崇高理想,才能把良好的师德体现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

3、思想政治教育、具体业务与行政管理手段相结合。注重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各项教学业务和教学实践中,同时辅以必要的行政管理和经济手段,针对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保证教学任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完;思想政治教育与严格管理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行不悖。管理如果离开思想工作,人的积极性就会难以发挥,而思想教育如果离开管理,也会因为缺少制约而软弱无力。所以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

4、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之中,准确把握教师的思想脉搏,了解教师的疾苦,多为教师办实事,使教师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使党组织在教师中树立起威信。

5、公正处事,以诚待人。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不公则不明,不明则不正。只有公正处事、以诚待人,才会有影响力、感召力,才会团结人,增强凝聚力。党组织在工作中要以自己的真诚换得下属的真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灵活运用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方法

1、灌输法。一靠正面教育,通过各种渠道,经常地系统地组织教职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法规和新的教育理念,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书刊、会议等不同形式灌输共产主义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二

靠摆事实,讲道理,避免空洞的说教。三靠切实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科学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和调动教职工对学校改革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对教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激励法。对于为学校和社会作出贡献的教师、职工要给予一定的荣誉或物质奖励,使他们的正确思想、行为得到认同和张扬。大力宣传社会的和本校的优秀或先进人物,通过有效的评比活动,对事迹突出、学生称颂的优秀教师给予重奖,树立榜样。同时,批评坏人坏事,鞭挞不良倾向。发挥一些治学严谨、品行优秀的老教师的作用,采取传帮带的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树立良好的学风、校风,增强教职工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3、批评法。批评的主要目的,是要达到人的思想转化,而要做到这一点,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发扬民主。只有实事求是的批评,才能抓住要害,打动人心。思想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摆正自己同教育对象的位置,把握教职工的思想脉搏,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动之心情,晓之以理,在感情沟通的基础上,充分讲道理,分析缺点和错误的性质、危害及产生的原因;通过谈心,沟通思想,消除隔阂和误会,增强团结,同心同德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出力。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人、教育人和塑造人的一项系统工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作为学校党组

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 宣传解释 和谐生态 生态意识

Discusses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the propaganda explanation functionto construct the harmonious ecology promoter action

Liu Chuping

Abstract: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always is our party’s big political superiority,in constructs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is together harmoniously” in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s advancement,requests to display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fully inevitably the propaganda explanation function,causes its to eagerly anticipate aspects and so on ecology thought,leading ecology public opinion,enlightened ecology morals,forging ecologicallyconscious culture displays the positive role,guides the people to set up 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ecology consciousness.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propaganda explanation function obtains the full release key to lie in the innovation,must in propaganda aspects and so on education content,object,channel,troop construction have the innovation,forms the reasonable effective propaganda explanation system mechanism,true impetus harmonious ecology construction.

Keywords:Thought politics Propaganda explanation Harmonious ecologyEcology 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2-0132-03

我们党自创建以来,就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离不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革命斗争历史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都证明:什么时候重视和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内思想问题就少,全党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保持高度一致,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得到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忽视和放松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内就会产生这样或是那样的思想认识问题,就不可能保持全党在行动上的一致,就会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而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独特的威力,这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和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在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这四个方面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引导人们树立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和谐生态这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必须得到充分释放,为和谐生态的构建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1.促进生态和谐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

1.1 宣传解释是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生态状况和树立生态意识的重要基础。

人类无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过度地追求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威胁到人类正常的生态环境,之所以当前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和对生态环境的无知,由于“万物皆备于我”、“人定胜天”等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观念和西方“发展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由于物质享受上短视目光的局限,民众中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观念十分淡薄,对自然界往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只顾掠夺不思保护,从而有意无意地破坏生态环境,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甚至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自己制造生态恶化的沉重镣铐。因此,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宣传解释功能,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当前生态状况,根除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那种认为人是一种主宰和占有者的错误思想,引导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1.2 宣传解释是贯彻落实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切实保障。

人们群众的生态意识,是直接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能不能在实践中贯彻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把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实处,就会增强人们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自律能力,从而提高人类对自我行为的善、恶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地按照一定的善、恶标准来选择、调节自己和自然交往的行为,并将这种道德认识与判断内化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进而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把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实处,就会有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关于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统一起来;把宣传解释工作做到了实处,就会增强党关于建设和谐生态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的执行力,激发人们对美好环境的渴求和对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为和谐生态的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1.3 宣传解释是凝聚全党全国人们之力建设和谐生态的必然途径。

社会最基本的和谐,是人们在政治、思想上的和谐。这种和谐突出地表现为全体人们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追求,进而能把全体人们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巨大无比的精神合力。在当前建设和谐生态的进程中,宣传解释工作就担负着这样的重任。建设和谐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是只靠我们党和政府,或是某批人,或是某些组织的努力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全党全社会在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在价值追求上的统一、在行为实践上的统一。只有将宣传解释工作做好做实,才能促使人们将对当前生态状况的正确认识和保护环境、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统一起来;将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科学知识统一起来;将保护环境的实践行为和党的方针、政策统一起来,建设和谐生态才不至于只是一句空话。

2.在引导人们树立生态意识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

“在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背后,必然存在着一种精神力量,尤为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力量一定与该事业的背景有密切的根源。”[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撑力量就是由普遍健全的全体人民意识而升华的精神。构建和谐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要求人们树立环境保护的生态意识并赋予自然以道德关怀。生态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是指人能动地适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界互利互惠、生荣与共。这就要求人类必须从观念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二者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赋予自然以道德关怀。因此,没有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的形成是不可能开创生态和谐时代的。

2.1 引领生态思想。要构建和谐生态,首先就必须夯实和谐生态建设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形成和谐生态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撑。通过宣传解释工作,我们一方面可以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切实开展我国国情教育和环境教育,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推广生态学知识,努力运用这些科学的理论、共同的理想和先进的时代精神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环境意识,抵制和克服各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思想和做法;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当前的生态状况,找准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把逻辑力量和情感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多层次、立体式的环境教育宣传和普及网络,引导、团结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投身于保护环境的实践中,为构建和谐生态而努力奋斗。

2.2 主导生态舆论。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还必须为和谐生态的建设提供正确的舆论指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其一,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和谐生态的内涵、特征、原则、主要任务及其意义,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其二,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主流风貌,以激励和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解决好环境问题,构建和谐生态的奋斗精神、决心和信心;其三,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为解决生态问题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取得的工作成效,最大限度地统一人们的认知和行动。还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价值观,畅通社情民意对生态问题的反映渠道,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

2.3 教化生态道德。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特定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针对目前还存在的不合时宜的人类中心主义,建立和倡导一种新的、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宣传解释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引导人们树立人、自然及社会相统一、相协调的自然观,热爱和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全新的环境价值观,从而引导人们从强调天人对抗,转而关注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还可以通过宣传环境生态知识,从培养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情感,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入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协调、规范作用,促成人们的理性的生态道德。

2.4 锻造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和成果,也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2]。要建设和谐生态,就必须高度重视深深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的文化力量,这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文化对人的灵魂的锻造功能。为此,要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既要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中珍惜环境、节约资源的传统,又要大力弘扬和谐生态的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环境生态问题,又要大胆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和保护生态的优秀文化成果,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不断推进和谐生态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并且根植于人们的精神领域,指导人们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3.和谐生态建设进程中释放宣传解释功能的路径选择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之源。在建设和谐生态进程中,宣传解释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就必须把改进创新作为常抓不懈的主题,作为永无止境的追求,始终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要提高环境宣传工作效能,就必须进一步在和谐生态思想的宣传内容、对象、渠道和队伍素质上有所创新和提高,形成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1 丰富和谐生态宣传内容。

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内容渗入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是在建设和谐生态进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解释功能得以释放的基础。回顾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她往往把目光集中人本身以及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上,很少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视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党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要求。其实,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宣传解释的具体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恰恰相反,她总是有着强烈的政治敏锐性和时代感。在周围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必然要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和谐生态渗入宣传解释的内容。宣传解释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引导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和谐生态观念。首先,要通过电影、电视、图书、期刊和报纸等舆论工具突出宣传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唤起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使人们树立资源有限,提倡节水节能、降耗的资源观;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人类自己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观。同时要及时向人民通报环境质量状况和面临的环境形势,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此外还要通过宣传解释生态学知识以及党和政府有关保护环境的政策法规,逐步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环境道德观念和环境法制观念。

3.2 拓展和谐生态宣传对象。

保护环境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企业和单位的职责。因此,必须拓展和谐生态宣传教育工作的对象,既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和谐生态思想的宣传解释力度,也要有所针对性地对某些特殊群体重点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一是做好决策者和领导干部的环境宣传工作。领导干部手里掌握着大量的执政资源,其决策思想和生态保护意识直接影响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宣传我国的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观,使他们树立起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近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统筹兼顾的大局观念。要充分发挥党校的优势,利用党校课堂对领导干部进行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设置生态环境保护课程,系统地学习生态与环保理论、生态环境国情、省区情及有关法律法规,使他们确立牢固的环境决策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长远的发展观,提高他们对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二是做好青少年学生的环境宣传工作。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时期,也是生态道德意识的形成、生态道德行为的养成时期。要将环境宣传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能力及有效地参与治理环境问题的能力。三是做好企业家的环境宣传工作。企业家的生态意识强弱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加大对他们的环境宣传力度,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污染防治水平,要多宣传国内外先进的环保技术,采用公益广告、宣传电影、展览画报或专题等多种方式,让生态意识渗入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的每个环节。

3.3 扩充和谐生态宣传渠道。

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是我国进行思想政治宣传的主要平台,也是党政意图传递到社会公众的基本渠道。所以必须在建设和谐生态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它们在生态和谐方面的宣传解释功能。但是仅仅依靠这些传统媒体是与当前的信息社会不相称的。互联网和新兴传播媒介的发展为和谐生态的宣传教育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对和谐生态的宣传,要由过去自上而下的灌输转变为重在对信息作出令人心服的分析和解释,借助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做好环境宣传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互联网、新兴媒介、学校教育、公益广告以及社会组织等多种宣传渠道的作用,推行宣传渠道多元化建设,让受众从不同角度去认识环境和生态问题,判断是非,并最终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普遍社会心理。要适应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的新特点,既立足农村、企业、机关、部队和学校等现有宣传工作体系,又积极探索建立新的工作网络,充分发挥社区和群众团体、行业组织的作用,把宣传工作融入到行政管理之中,推动社会各方面都来做和谐生态思想宣传工作。

3.4 提高和谐生态宣传队伍素质。

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归根到底要靠人、靠队伍。当前,许多思想政治宣传者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缺乏深厚的政治领悟力,必须进一步提高宣传者的政治素质,增强他们对党关于建设和谐生态的基本方针、政策、纲领、主张、意图、策略及其理论和实践根据的深入理解。这是从宣传主体途径增强宣传效果的基础和前提。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不懂政策、不懂宣传理论、不懂宣传技巧和生态科学知识的人员进入了宣传队伍,给和谐生态宣传真正效果的获得形成了内在障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宣传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和谐生态宣传队伍。一是要培养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促使他们既要努力学习宣传理论,又要认真学习生态科学知识,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二是要改进和谐生态宣传工作作风,深入群众,面向基层,调查研究,大力倡导重实际、摸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真务实地做好和谐生态宣传解释工作。三是要加大对和谐生态宣传队伍的培养力度,特别要加强他们在思想理论、职业精神、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努力使环境宣传战线的同志真正成为生态思想的引领者和生态舆论的引导者,为推进和谐生态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上一篇:资格审查申请函下一篇:患者查对及身份识别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