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共10篇)
论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篇1
高校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及对策论文
摘 要:本文论述了高校网络文化底蕴的形成、特点,及网络文化对现代大学生各个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应该及时做好网络时代对现代大学生政治思想 教育的对策方案。
关键词: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文化,思想教育
一、网络的特点网络最终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并不只是在建立一个信息市场,而是在于形成长远的个体关系与群体关系,有着如下特点:
1.载体新颖性。
2.内容多元共存性。
3.信息传播快捷性与时效性。
4.信息共享平等性与虚拟。
二、网络文化对现代大学生成长方面的影响
互联网现在的日益普及,使网络文化迅速演变为一种重要的亚文化形式,且快速的渗透到了社会各领域,对整个社会的社会发展的经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利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提供了沟通与交流场所和机会,使大学生能够真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开阔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实现异地的广泛交往,丰富了大学生交友渠道。在现实生活中,网络上实现了平等交友,淡化了身份意识,交流都是以交心讨论式,各种观点和情感的交流都具有直接性和真实性。
2.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便利学习场所提高学习效率网络打破了课堂书本的制约,摆脱了课堂思维的羁绊,能够及时获取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最新和最有价值的学习信息、资料及最新的观念,充分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网上传播的巨大时效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目前,一个新闻网站更新信息的速度快,无论什么事件发生后一分钟之内能够将其快速报道发布。 3.网络文化拓展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以及思想空间网络文化形成共享局势,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增强了判断能力。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知识空间和辽阔的视野。网络资源的广阔领域让大学生如虎添翼,图书馆中的电子阅览室是读者接触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网络文化的全球性和超越时空性,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在家中一日千里,纵览天下奇观。 4.网络文化丰富了现代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网络丰富的内容,环境开放,传播快捷,覆盖面广的特点,为学生带来便利条件。网络文化没有存在时间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业余时间的便利条件,缩短了闲暇寂寞时空,有利于陶冶情操。
(二)网络文化对现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网络文化导致现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取向混乱现代网络文化的渠道宽、接触面广、接触观点多等特点,对现代大学生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冲突。调查所知,将近75%的学生有上网成瘾的倾向,不少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都喜欢在网络中寻求邂逅。
2.网络文化致使现代大学生道德意识模棱两可化由于网络可以虚拟身份在网上参与活动,任意选择信息,随意发表言论,网上行为的自由度大,远远超过现实社会,而且网络中暗藏大量不健康信息资源。另外加上现在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技术支撑力度不够、管理懈怠,极度容易导致少数大学生道德水准的下降。
三、消除网络文化消极影响的对策一切的事物都有一个双面性,有利也有弊。
网络文化也是如此,网络文化使大学生和世界更加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其影响力越来越大,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教育引导方式,充分发挥网络积极方面的影响,使现代大学生成为网络中的受益者。
(一)加强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提高现代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力和意识,减少网络不道德行为,发展现代大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等。伴随着网络文化的无孔不入,学校应该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一个日常德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健全学生网络道德行为规范。
(二)高度重视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应该全面的认识建设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性,通过网络法律手段,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法,渗透到各项校园的活动中,以达到教化育人的最终目的,能够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下学会选择和分辨。
(三)加强管理并监督网上信息一定要加强完善监控网络的体系,安装先进的健康实用软件,务必过滤掉不良的信息资源,加强对网络行业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并且完善网络规章制度的严谨性。以防为主,以杜绝不良网络信息为最终的要求。加强管理网络信息,切断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与蔓延,营造有底蕴的网络校园环境。
(四)引导现代大学生科学并合理利用网络文化资源学校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性,并有意识地去引导和关爱现代大学生端正网络态度,合理地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利用丰富的网络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素质教育,使现代大学生充分了解网络的价值所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以及判断信息良锈的能力,能够在现在网络资源中得游刃有余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论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篇2
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越性
网络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方法。网络载体是大众传播载体的一种具体形式, 它是一种较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有其独特的表征, 既带来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更有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因此, 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性
电脑网络语言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声情融会等特点, 通过这种信息表述, 可为人们提供真实的表现效果, 感染力极强。这些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 为大学生提供了彩色的图片, 悦耳的音响, 活泼的三维动画, 使大学生身临其境, 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中, 思想得到升华, 其教育效果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巨大的速度优势, 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设的四通八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 使高校师生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 “聆听老师的教诲”, 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这种便捷性有利于教育者通过网络及时传播健康、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
网络的交互性沟通, 将吸引人们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 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在这个不论地位、身份、年龄, 人人一律平等的网络中, 很多交流都是相互讨论式的, 交流的形式也是见字不见人, 这就能使即使最内向的学生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发表见解, 各种观点和情感交流更具有真实性、直接性。在网络中,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是平等的。这种互动式、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可大大提高思想“灌输”的有效性。
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围的广泛性
一是由于网络没有地理上的界限, 使交互式远程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传播途径。高校“围墙”的概念将逐步消失, 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 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二是网络使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网络, 家长可随时查询子女在学校的政治思想、学习生活等状况, 学校也可随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网络的覆盖面大、范围广, 利用网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共享性
由于网络具有信息共享性、传输迅速性, 网络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传统大学思想教育往往局限在课堂教学, 传统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占主导部分。网络的出现, 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 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通过网络的共享平台, 学生可以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同时又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 网络环境导致了多种价值观的冲突
马克思列宁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 也是主导价值观念。网络信息的全球化, 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在网络上宣传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政治思想文化, 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上的渗透。大学阶段恰恰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网络发展而形成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融合、渗透与冲突对大学生的影响极为明显, 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淡薄, 思想道德修养根基不牢, 缺乏自主判断是非的能力。在这种冲击下, 怎样加强主导价值观的教育, 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现实性的重大课题。
2. 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信息污染
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 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暴力信息、不健康的、低级趣味的网上游戏经常混杂在一起。如形形色色的网站、聊天室等。而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 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信息传播者和大学生在自主地传播和接受信息的互动, 很容易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封建迷信沉渣泛起, 也不可避免地会降低部分大学生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 从而冲淡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异化现象。
3. 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网络上的交往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交往。在网上, 人的性别、年龄、身份等可以被掩盖, 使得网上交往更具隐蔽性、开放性和神秘感, 同时也造成外界对网上交往不易实施有效的监督, 传统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络上相对减弱, 从而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弱化。网络交流的匿名性, 使大学生面对的是缺乏直接的面对面的人际互动。这些都不利于他们承担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痴迷于网络的学生往往容易变得冷漠、无情和自私。因此, 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虚拟空间中, 对大学生产生的各种问题及时发现和教育, 如何尽量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难题。
三、网络文化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 网络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 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1. 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教育者
网络文化已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知之太少, 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的教育者显得尤为紧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 不断创新, 不断研究、探索, 总结出适合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教育者要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 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自觉维护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 深入了解网络的特征, 熟练地使用网络, 驾驭网络, 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 从而使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生动形象。
2. 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管理, 防止有害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袭
面对复杂繁多的信息潮流, 有必要通过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 控制信息源头, 以达到正本清源, 给信息空间以一片净土的目的。政府要对网络信息做好入境防范, 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 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的信息。制定网络规范, 纠正网上违章, 惩治网上犯罪, 减少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和蔓延, 对重点部门要严密监控, 发现非法信息及时制止, 并依法严处。要把那些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过滤, 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广泛调动各种可供利用的有利信息,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其熟悉网络的运用手段和规范。
3.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其网络道德素养
在我国上网人群中, 大学生占了多数, 网上的自由言论将对他们产生影响。为了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乘虚而入, 我们要重视网络空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其自身的素养。首先是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 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是要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使其在西方生活方式信息的诱惑面前, 能够自觉地加以抵制;三是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和亲和感, 让中国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四是要提高大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制意识, 做遵纪守法的优秀网民。
网络已成为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时机, 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扬长避短, 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二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柳较乾, 王晓华, 王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效应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刘文革.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J].科技资讯, 2011
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篇3
关键词:网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建议
1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受到的冲击
第一,网络犯罪现象泛滥。网络时代由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但是网络游戏中暴力、凶杀以及血腥和色情等镜头和画面也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据统计,13起未成年案件中就有11件因为筹集上网或打游戏费用而引发的。第二,色情信息泛滥。网络具有传播的及时性导致信息的快速传播。据相关资料显示,因特网上与色情相关的非学术信息占据了47%以上,由于大学生心理还不成熟且社会阅历不足,从而很容易受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第三,网络不文明用语盛行。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和匿名性的特点,加上现实生活压力的增大,很多人便通过微博、论坛等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而随意说甚至随意谩骂。第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网络新媒体强调参与性,加上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以及追求自我的个性,从而符合网络的要求。但是由于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且阅历不足,很容易造成心理和行为上的放纵。第五,干扰大学生的判断力。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由于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从而有效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但是另一方面其存在的不良的消极的信息也充斥着大学生的世界,由于大学生辨识能力比较差,从而面对这些消极信息的时候忽左忽右,从而不能够真正辨识信息的真假好坏。
2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第一,对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进行了挑战。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更加多元化和民主化,从而不愿意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教育,他们往往更愿意参与其中与教师和家长以平等的地位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这一思想是对传统模式权威的极大挑战。第二,由于网络空间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而造成造成大学生缺乏自律性。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难免存在一些有害的消极的负面的信息,但是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律给予其强烈的约束,从而造成大量的消极信息进入大学生的视线。这些有害信息不仅冲击和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甚至容易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第三,思政整治教育网络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高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利于网站与大学生进行沟通而进行思想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由于高校不重视从而导致网站吸引力不够以及点击率不高等问题,因此,没有真正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第四,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冲击。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从而会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技术。但是在引进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利用网络这一媒体向社会主义国家输送一些腐朽的思想。由于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从而会盲目的认同科学技术背后影藏的腐朽思想甚至产生崇拜。第五,网络时代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综合素质不高。网络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巨大冲击,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网络知识。但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在学校地位低、工资水平不高,从而造成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流动性很大,因此,没有人花更多的精力在此项工作上,这无疑阻碍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3 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对其进行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以及鉴别网络有害信息的能力,此外,通过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从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扰。第二,通过技术手段对有害信息进行屏蔽。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最主要的交流方式已经发展成为QQ、邮箱、论坛以及博客等,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自控力差、好奇心强等特点传播暴力游戏以及淫秽信息。为了保证校园网络能够安全健康的运行,学校应当安装网络过滤软件等技术手段及时过滤以及处理有害信息。第三,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从而帮助大学生安然度过心理危机。高校应当针对网络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相关的课程,通过深入分析各种网络信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同时,还能够对网络信息的好坏进行有效的甄别。第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网络时代的挑战,除了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理论素养外,还应当掌握一定的网络传播技术和网络知识。此外,思政工作者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网络方式进行交流,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第五,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和利用网络新媒体。要想做好网络新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仅有理论知识还是不够的,为了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积极参与学生当中全面开展思政工作。
4 结语
青年大学生作为祖国希望,其思想程度决定了我国未来的发展。面对网络对大学生思想产生的巨大冲击,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并消除消极影响是摆在广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思政工作进行研究对于有效开展思政工作而言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军,张伟.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2]徐素华.现代传媒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1(21).
[3]张燕飞.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3).
论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篇4
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07-11-09 | 文章来源: 贵州 | 作者: 张连轩 席勇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体--网络媒体,她正逐步成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崭新阵地,对部队的管理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网络媒体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充分利用网络新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
【关键词】网络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推动下,伴随着Internet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正在飞速发展,估计在未来的10至20年内,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将超过三种传统的媒体。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17次互联网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从1997年的62万达到了2005年的1.11亿,7年增长了近180倍,比2004年末增加了1700万,网民普及率达到8.5%。而在消防部队基本上实现了干部人手一台计算机,中队每个班都有计算机,人人能上网。因此,越来越多的官兵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网络媒体对官兵行为模式、价值观念、政治信仰、心理发展、道德法制观念等都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对待网络媒体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负效应,这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我们必须正视网络媒体的发展带来的种种
挑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失时机地将部队管理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是摆在消防部队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紧迫而艰巨的新课题。
一、网络媒体的特性及对部队的影响
网络媒体又称“第四媒体”。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提出“网络媒体”的概念: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出现的因特网,具有信息量大、速度传播快、覆盖范围广泛,具有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虚拟性和隐匿性等特点。它的飞速发展,给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同时对传统的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媒体的多样自由性对官兵的影响。网络是一个开放的、没有边际的世界,具有不受管制和自由度大的特点。随着网络文化的日益繁荣,各种东西方不同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共享和交织,导致了思想、观念、文化、信仰的多元性。这种现象使官兵的思想受到很大的冲击,对部队的警营文化、道德观念建设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引,势必造成管理教育的被动,容易造成官兵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侵害,导致官兵的牺牲精神、奉献意识日趋弱化。特别是对入伍不久的官兵,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有限,政治辩别力不高,分析辩别力、抗干扰力还不强,往往容
易陷入思想误区,很容易受到一些消极、极端、不健康信息的影响,形成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网络媒体的高度隐蔽性对官兵的影响。由于因特网络的隐蔽性,近年来,在互联网普及的同时,官兵网络违纪违法和不道德行为日趋增多,如随意在网络上与人聊天“交友”,稍有不逊就进行诽谤、侮辱等不良行为,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非法窃取和滥用信息,或在网上随意传播不满言论甚至传播淫秽、色情、暴力、欺诈、迷信等丑恶内容。面对这些问题,如不加强和创新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网络时代管理教育的新模式,努力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鉴别是非的能力,则会影响部队的安全稳定,影响部队的形象,削弱部队战斗力。
(三)网络媒体的超级虚拟性对官兵的影响。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原子分子构成的现实世界,一个是由现代信息科技构筑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赛博空间指的是思维和信息交融的虚拟世界,它以因特网作为平台,通过电脑实现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感情交流和文化交流。无需面对面接触,无需声嘶力竭,一切在键盘上敲击完成。赛博空间正在和现实世界不断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人类生活方式。因此,网络信息传播技术打破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认识方式,网络交往中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职业等一些重要的社会特征被掩盖了,只有符号的交往,容易产生孤独、苦闷、迷惘等消极情绪,容易受社会上一些
具有恶习人的影响和诱惑。如果不注意管控和引导,个别官兵可能出现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观念,扭曲他们的人格,导致部队事故苗头不断,从而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日常训练、管理、执勤备战和灭火救援任务。
(四)网络媒体的交互兼容性对官兵的影响。网络不排斥任何人,人们可以在网上随心所欲地“冲浪”,玩游戏,同时网络生活的超现实性和刺激性,对于大多数官兵特别是青年官兵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患各种躯体疾病如导致焦虑、抑郁甚至自杀意念,容易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混淆,因此,在发生现实冲突时处理问题简单粗暴走上极端。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网络媒体作为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已全面渗透到官兵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拓展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代官兵信息交流特点的管理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新挑战,必须探索出适应消防部队管理教育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针对以上提出网络媒体对部队的影响,下面提出几点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江泽民同志曾在会议上多次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加紧学习网络文化知识,重视网上斗
争。我们的党建工作、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群众工作都应适应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否则很难做好。”对于网络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用辩证的观念看待,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部队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效果的全新变化。网络媒体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部队高度稳定的需要。为此,我们要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占领部队思想文化阵地,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网络和利用网络为部队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认真研究网络环境下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特点、对策,不断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二)创建旗帜鲜明、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积极发展、充分运用、加强管理、趋利弊害,不断增强网上宣传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2006年4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千龙网时提出“要按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积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是部队的生命线,在新形势下我们务必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用先进的主流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使网络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当前,不管是内网还是外网都要大力
宣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传播弘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内容为荣,把网站办成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阵地。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文明的网上舆论氛围。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及时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结合消防部队实际,建立和用好政工网,开展网上调查、网上心理咨询,设立领导信箱,建立网上党(团)校;开展学先烈、学英雄等争先创模活动,切实提高网络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官兵自身的“免疫力”。官兵的素质是网络媒体影响部队管理教育的关键。因此,一是要教育官兵坚定政治信念,增强其政治洞察力、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二是要强化宗旨观念的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也是消防部队的根本宗旨,人民消防为人民,永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忠于消防职业,树立强烈的职业自豪感、责任心和荣誉感,树立崇高的消防职业精神,自觉抵制消极、腐朽思想观念的侵袭;三是着力提高官兵网络道德意识,规范网上行为方式。针对目前网络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合理的、操作性较强的网络道德规范,如明辨真伪不轻信、保持真诚不撒谎、履行责任不妄言、遵守协议不侵权、提高警惕不放任、拒绝诱惑不沉溺等;四是开展网络心理教育与咨询,防治网络心理疾病。针对
网络给官兵的心理造成了潜在或显现的负面影响,开展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对已经产生的心理疾病及时治疗。
(四)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掌握“制网权”。一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建立网络安全体系,通过防火墙技术,阻挡非法数据入侵。利用监控软件对进入信息系统的数据与程序进行实时监控与过滤,通过必要的技术、行政、法律手段建立起“信息海关”,阻止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进入营区网络;二是结合部队实际建立健全有关管理规定,规范官兵的网络行为。当前,应根据现实需要,针对网络空间这一特殊思想教育阵地,制定有关网上管理规定,如网上信息发布规范、网上信息审查和监管、博客、聊天等。对在网络上发现官兵违规行为,要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按部队规定及时处理;三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分析,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要针锋相对,澄清是非曲直,进行“解毒”“消毒”工作,加强网上舆论导向和引导。
总之,如何做好网络环境下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应根据网络时代官兵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积极探索新规律、新方法,不断创新。坚持传统教育与网上互动教育、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网络媒体教育的研究,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 《论科学与技术》 北京 中央文献社出版
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篇5
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信息革命的`重要标志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并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需求.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及不断完善的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
作 者:罗湘明 作者单位: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副院长刊 名:中国青年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A YOUTH STUDY年,卷(期):“”(3)分类号:关键词:信息革命 计算机网络 思想政治工作
试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力 篇6
摘要:信息化条件下,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军各个领域的改革步伐不断加快,要求创新发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网络以其信息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及隐匿性等特点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拓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新途径,抢占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新领域,部队要大力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有力的平台。此外,要重视网络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政治工作者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信息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建设 政工干部
一、信息网络的特点
信息网络被称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外的第四代媒体,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它把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环境,尽管是相对封闭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无法回避。信息网络的特点归结起来有信息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及隐匿性四大特点。
(一)信息量丰富
网络上丰富的资源为广大官兵提供一个广阔的眼界。作为信息发布与分享的集成地,网络的信息收集之广泛、更新速度之快捷让传统媒体望尘莫及。面对这么一个博大而复杂的网络世界,广大官兵一方面获取大量的信息,使自己的思想更具独立性和多样性,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觉悟水平,从而更好地配合教育者的工作,有利于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无过滤以及受自身辨别能力的局限,丰富的信息在为官兵带来信息大餐的同时,也带来了理想与实际之间、虚拟同现实之间的差距和困惑,如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下降身心健康受到伤害,牺牲精神、奉献意识弱化。
对于广大政工干部来说,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无疑为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网络成为了广大政治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在形式上,可以有效利用信息网络编制出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手段,调动官兵的好奇心,吸引官兵的注意力,使课堂的气氛更为活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为形象,使复杂的教学内容更为简易,逐步使教育方式在形式上达到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的统一。在内容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案简单、材料重复、形式过时,伴随时代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难激发官兵的学习热情,而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政治教育,则可为部队提供丰富翔实的最新材料。网络思想阵地成了基层官兵求知的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
(二)传播速度快
信息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军队政治工作的传递速度,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方便快捷地网络可以使广大官兵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并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军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这一方面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另一方面也是信息网络时代军队政治工作需要面临的挑战。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依靠的是政治工作者的信息优势,凭借身份优势取得的信息特权影响着官兵间的人际关系和教育主动权的掌握。随着网络飞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广大官兵生活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官兵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询各种信息,并且可以通过多种媒介渠道获取所需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导致政治工作者处于信息劣势的境地。有的政工干部这样评价当前基层部队信息分布的格局:自己知道的官兵也知道,官兵嘴里蹦出的新名词、新事物自己却闻所未闻。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岌岌可危。
(三)信息交互性
网络以其交互性成为了官兵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每一名官兵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传递自己最真实的感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比如通过网上论坛可以就军队政治工作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及部队和社会上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自身的觉悟。
政工干部通过收集、鉴别、整理战士表达出的信息,也能够迅速对官兵的诉求做出反应,解决官兵心中的困惑,及时准确的了解官兵的思想情绪、掌握官兵的思想动态以及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疏导和行为引导,使其思想行为不偏离正轨,让他们通过信息网络的互动交流,树立积极的心态。此外,政治工作者还要针对网上散布的一些错误言论,适时发布帖子阐明科学立场进行引导,及时化解官兵思想疙瘩、调试心理障碍,最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让官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崭新的工作中去。
(四)信息隐匿性
网络的隐蔽性使网络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虚拟的特点,以及网络赋予的平等地位,针对现代官兵思想变化快、情绪波动大、心理问题多,及时收集、准确把握难度大的实际,一方面进行网上思想调查,随时了解部队带倾向性的思想问题,做好答疑解难工作;另一方面,开展心理测试,追踪官兵心理活动情况,分析官兵心理活动特点,掌握官兵心理活动规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及时疏导、缓解官兵心理压力。
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交流双方可以淡化自己的身份、地位等背景,这种平等、宽松的氛围,有利于彼此之间消除顾虑,展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现实诉求,它适应了青年官兵“非接触交流”的心理特征,为拉动官兵之间的距离、实现相互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平台。
二、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随着军队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的进程已经延伸至班、排,成为官兵学习、沟通、娱乐的重要平台,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是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巩固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这就需要大力提高网络政工技术,在服务广大官兵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批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用先进的、丰富的、富有吸引力的文化来占领这个网络阵地,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来规范网络的秩序,进一步加大其宣传普及,提高辐射力、感染力和作用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在网上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一)积极占领网络阵地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势在必行,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网络的教育功能,不断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一是要利用互联网做好外宣工作,向社会宣传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和改革发展进程,树立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还要建好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充分展示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与地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做到内呼外应,推进军民融合进程,积极占领意识形态的阵地。二是要坚持全面发展、重点突破。建立系统配套、质量优秀、容量巨大的政工教育网络。加快政治工作网站的建设,不断提高建设质量,增强对官兵的吸引力。同时,不断增加政治工作网站的数量,整合各个政工网站的资源,发挥集群效应,形成一个遥相呼应、优势互补,具有强大宣传力、震撼力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二)科学设置教育内容
首先,要紧紧围绕教育主旋律和时代特色,设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提高教育内容的新颖程度,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优化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其次,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敏感问题,及时加强舆论引导、分析疏导和思想辅导,帮助官兵明辨是非,释疑解惑,提高思想认识,扎实维护部队安全稳定。再次,要贴近官兵思想,贴近部队任务,贴近实际情况,及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及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官兵关注的重点,掌握部队的思想动态,交流、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最后要突出网络服务功能,为官兵提供综合性服务,让官兵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中受到教育,提高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三)创新网络教育方式
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只有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充满活力。信息网络给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能够有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首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创新。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和视频等多种传播形式,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营造活跃的教育气氛。其次,在信息网络的交互性上做文章,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吸引官兵驻足浏览,设立首长信箱,解答官兵在生活训练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可开设“军营理论热点大家谈”等栏目,与广大官兵共同探讨社会热点、焦点和理想信念等方面的问题,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的目的。再次,利用信息网路的隐匿性,开展心理咨询,了解官兵的心声,帮助官兵打开心结,克服心理障碍,培育官兵良好心态。
(四)加强网络教育管理
社会网络化发展越来越快,如何使网络更好地为我军信息化建设服务,使官兵在网络面前不迷失自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网络既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包容性,网络信息的传播使人们的视野空前开阔,改造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无序化、自由化的倾向,如果缺乏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和信息鉴别能力,容易受信息垃圾危害,影响政治教育的成效。网络上的个人主义倾向、黄色文化、造谣、诽谤行为及反动言论会使部分官兵情趣低俗、理智消解、责任淡化、道德丧失,甚至划入犯罪深渊,还会造成网络环境的污染和秩序混乱,因此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网络冲击,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法规建设和网德教育,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加强网络法制法规建设是应对网络冲击的必要手段。首先上网人员要具备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政工干部可利用法律课学习的机会对官兵进行普法教育,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丰富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各单位还应依据自身实际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网络使用过程中应遵守的纪律,明确网上的规章制度,让上网人员有章可循,自觉上网、文明上网。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网络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首先要强调育人队伍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尚情操,保证网络这个阵地牢牢掌握在高素质人才手中,这需要对网络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又要强调上网人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自律和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不做无节制的“网虫”,不做无道德的“黑客”,不在网上发表反动言论,自觉增强抵御网络污染的抵抗力。
三、政工干部应该具备的几种素质
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各级政治干部进行的,政工干部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实效。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给部队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适应信息网络化趋势,努力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领域、创造新方法,切实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信息传播的主动权掌握在教育者手中,他们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然而在网络时代,教育者的信息主动权不容乐观,因此亟须提高政工干部的信息素养和科技素质,把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闪耀时代的光辉。
(一)转变落后观念、主动迎面出击
任何改革和发展,都是从观念更新起步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信息网络已经跨越时间空间,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官兵的思想意识,更以其铺天盖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无论是从社会大背景,还是满足思想政治工作对象需要的角度出发,政治工作者都应当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建设,以抢占的姿态主动占领这一新阵地,使广大官兵在享受网络传输信息的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强抵御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影响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所以,政治工作者要进一步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信息时代的观念,不断从最新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中汲取营养,逐步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观念,不断提升军队政治工作的质量。
(二)提高科技素质、夯实业务基础
在信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背景下,军队政治工作者的能力素质亟须加强。军队政治工作者应熟悉网络、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是要不断提高科技素质,不但要学习政治工作业务知识,而且还要学习高科技知识,不但要学会使用电脑,而且还要会运用各种信息渠道和手段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军队政治工作更具多样化和实效性;二是要学会运用科技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信息时代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日趋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政工干部要学会运用各种信息渠道和手段进行形象直观的政治工作。此外,政工干部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新知识,与时俱进,迎接信息网络时代的挑战。
(三)增强信息素养、领悟理论精髓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鉴别、信息管理和信息传播三个方面,政治工作者在新时期应该自觉增强信息素养,拓展思想政治工作舞台。首先,当前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并存,军人角色的特殊性要求通过互联网摄取信息的同时必须做好信息鉴别工作,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官兵的思想特点和部队实际,从中提炼出有说服力的内容。其次,对军事特色和保密性较强的内容,要坚持对官兵进行封闭教育,要加强信息管理,特别是利用军队信息网络开展教育,要建立严格的规范制度,使内部网成为对内相对开放、对外绝对封闭的绿色净土。最后,在信息传播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思想,高举主旋律,把好政治关,增强政工干部驾驭信息的能力,使网络成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平等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还要及时引导官兵的价值观念,这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政治工作者不仅要认真学习政治工作业务知识,还要学习党的前沿理论和创新成果,深刻理解理论的精髓,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以一名政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自己,甘当忠诚于党的举旗人、献身使命的带兵人。
参考文献:
[1]刘正斌,积极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1,2月,第一期
[2]袁兴金,试论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六期
[3]靳旭林,网络资源的教育功能及其开发[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6月,第24卷,第三期
论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篇7
一、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
1.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教育信息知识量少、面窄, 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制约因素之一。网络的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 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 可以在同一时间向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 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主干网的任何一个接入点对这些信息进行浏览、查阅。
2.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在学生工作中, 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是报告会、演讲、墙报、专刊、社会实践及各种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 而在网络时代, 随着大学生上网率的提升, 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更加多元化, 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电子信箱等, 学校这种形式的教育工作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入脑、入心, 影响更为广泛。此外网络教育具有的资源共享、双向互动、合作交流的特点, 使全球教育、双向教育、开放教育成为可能, 为大学生资料与信息的查找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 可以有效地进行双向沟通、避免单纯说教, 使得思想交流更平等、效果更理想。
3.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空间和覆盖面
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 网上的信息人人都可获得、拥有。高校与高校, 高校与社会也因此加强了联系。这使得高校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 变成了全社会、开放性的教育空间, 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 以及与社会的交流渠道。相对于物理空间而言, 巨大的速度优势和超时空性是网络空间重要的特征, 多种多样的传播手段使得大学生能够自由进出网络世界, 突破时空限制, 迅速了解并传播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信息, 客观上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 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获取大量信息, 彼此分离甚至素未谋面就可相互交流情感和思想。
4.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网络环境下, 网络文化的强烈开放性和全球化、数字化、虚拟化等特点, 使学生可以自由、平等地去体验网络文化带给人们的新境界。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灌输”教育转化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 这使学生工作者能够获得真实的思想信息, 对于学生工作的研究及开展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提供了契机。
二、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
1.不利于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世界, 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或交融或冲突, 使“媒介文化帝国主义”的形成成为可能。一方面, 由于某些国家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发展相对普及, 美国等西方国家是上网者最常访问的地方, 他们试图利用网络传播方式大力宣传其政治制度和文化思想。另一方面, 由于大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 接受新生事物快, 长期接触互联网, 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 同时, 互联网上泛滥着大量的色情、暴力等内容的网络低级文化, 大学生很容易受缺乏限制的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而造成价值观念的偏移与冲突。
2.容易导致思维方式的渐变
从思维模式上看, 书刊造就了人们发达的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网络媒介则使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发达, 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然而, 网络信息的高度图象化往往会导致青年学生渐渐忽视思考, 习惯于形像思维而放弃追本的抽象逻辑思维, 它的直接化、形象化倾向会导致他们用“看”而不是用“想”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方式降低了思维高度, 必将严重影响青年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理性的高度发展。
3.网络与学生争夺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导致学生无心学习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哗众取宠的无用信息, 分散了大学生的注意力;据调查, 某高校有30%的学生因上网出现过旷课等行为, 237名退学或留级的学生, 有80%的学生因为迷恋网络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网络上知识产权保护不善研究成果、学术信息开放的特点也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的抄袭行为等。
4.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处世态度的消极化
网上交流方便、易行, 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很容易获得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获得的自我关怀, 自然也就倾向于逃避现实世界。这将会导致大学生忽视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甚至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产生抗拒心理。年轻人可以从网络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大量信息, 这种极大的方便, 似乎令人感觉只要有了网络, 足不出户便拥有了一切, 从而沉迷于个人小天地, 变得闭关自守起来。网格环境可以加剧年轻人的自我封闭, 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 使得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减少, 久而久之, 使人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 容易导致交往能力下降, 造成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
三、网络环境下,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构建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首先, 思想政治教育应广泛利用网络充分的信息资源, 及时收集、迅速传播信息, 从而改变以往教育取材困难、内容滞后、信息有限、缺乏时代感和吸引力等弊端, 使青年学生扩大视野, 解放思想、提高境界。其次, 网络技术对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的综合处理, 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容量、多样化的素材和背景材料, 促使学生在声象结合、图文并茂的信息引导下, 优化对思想教育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再次, 网络的交互性, 使网上思想教育一改过去的说教。这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 并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的观点和情感交流更为直接、真实。最后, 网络技术可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学校要重点规划建设几个在师生中有吸引力、有影响的网站。目前, 国内各知名高校几乎都拥有自己的BBS站点, 学生在上面可以了解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等。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角度来说, 透过BBS上的大量文章、各版块的人气、热门话题的讨论,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学生真实思想的流露, 由此反映出来的学生思想倾向更接近学生实际, 所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从而用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学校还可以根据社会各时段问题展开网上主题调查与讨论, 开展网上模拟社会实践等, 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得以积累、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2.充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目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落后, 缺乏前瞻性和说服力, 具有时代回应性的深层次理论研究不足, 无法对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 在某些方面的一些回答也苍白无力。高校应该象抓重点学科建设一样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凡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学生在网上讨论。要鼓励最新的政治形式理论研究或成果在网上发表。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 心智还不完全成熟, 又大部分远离亲人, 所以, 他们非常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学习上、心理上、情感上和健康上的关怀及帮助。譬如有心理问题或感情困惑的学生, 平时往往对自己的问题不愿启齿, 而在网上隐蔽身份后就可以畅所欲言。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及时抓住此类问题, 在网络上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坚持民主、平等、互动、正面教育和疏导, 而不要传统的教条说教, 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与引导,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道德交往模式, 拓宽了道德交往的空间, 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随着互联网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它, 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为了避免网络对大学生们人格的不良影响,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尽快加强对大学生们道德人格的教育, 以培养起他们的自律性、自制性、包容性、坚持性和自主性等道德人格特质。一是加强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塑造良好的网络道德人格, 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调控能力, 使他们在与各种不同的网络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做出正确地判断和选择, 并最终承担起维护网络文化秩序的重担。二是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环境下的违规、违法现象仅仅依靠技术上的“防火墙”是远远不够的。网络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 因此必须加强人们的法制观念, 完善和健全网络法制建设, 努力做到法制建设与网络文化同步发展, 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和宣传法制教育同步。三是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 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创造性, 走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
4.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的“环保”队伍, 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
在“网络社会”环境中, 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心的重要渠道, 独立思维能力大大增强, 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因此, 要加强“依法治网”和“以德治网”, 必须建立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当前, 我国高校许多政治思想工作者的网络技术水平远不如学生, 而且上网时间少, 制作网页水平低, 懂得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人少。师不如生, 何以育人? 因此, 在网络环境下,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增强阵地意识、网络意识, 重视信息素质的培养。学习网络知识, 了解网络运用规律, 懂得过滤、调控和发布网络信息, 加强对免费个人主页及其链接的审查。切实掌握网络信息交流的主动权, 善于引导青年学生遵守网络游戏规则, 帮助学生正确分析、理解和利用网络信息。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方式, 不断培养适应网络文化发展的思维方式, 努力成为驾驭网络的行家里手,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创新。
总之,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为此, 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与时俱进、坚持创新,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不断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新领域。
摘要:网络时代的到来, 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所面对的不再是单一的现实环境, 还包括虚拟的网络环境。面对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刘少芳.机遇大于挑战—浅析网络时代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现状[J].科学教育2008, (2) .
[2]郑红.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 2008, (4) .
[3]雷希夷.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影响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 2005, (8) .
论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篇8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舆论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舆论环境概述
(一)网络舆论的含义
网络舆论是公众(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他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发表意见的特殊舆论形式。舆论的产生是人们群体活动与交流的结果,在一定的时间内形成具有倾向性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实践活动。
(二)网络舆论的特征
1.时间和空间上更具广泛性
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导致了舆论的广泛性。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主要体现在:空间上,网络传播不受国别疆域的限制。时间上,网络舆论所受的束缚也越来越小,这是网络传播追求时效性和全球化的结果。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广泛性呈逐倍增长的趋势。
2.主体公众化
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人们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接入网络后都可以对某个舆论发表看法,大大增加了舆论传播的主体。谢仁敏在《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的人文探讨》中指出“网络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权威和特权的影响和干预,人们……都平等地拥有全面获取、解释、发布信息的权力。
3.内容多元化
网络自由性的特点决定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海量的信息通过终端汇集到网络上,造成各种信息庞杂,既有反应真人真事对现场的如实报道,也有为吸引眼球随意夸大、歪曲、编造的故事,既有对主流思想和正能量的反应,也有西方腐朽思想和自由主义的泛滥。
二、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拓宽了视野,更新了信息的获取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一)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提供信息资源的共享
网络是信息交流传递的平台,我们既是这个平台的发起者,同时也是其接收者,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达到知识的完全共享。网络舆论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交流思想的平台,让困扰心中的疑问能够得到解答,也更加符合年轻大学生追求自由、开放、个性的要求。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网络舆论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获取大量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创新启示。同时,校园网络舆论是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学校热点事件表达意见、看法的主要形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有效途径,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使教育更贴近学生。
3.把握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网络舆论的平等性,群体效应以及大学生网络群体的同质性,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网络中更容易得到体现。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本我”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掌握这些信息,做到有的放矢,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效果,进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二)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减弱大学生判断信息的能力
网络舆论在传播上具有自由性和多元性,人们在网络上可以传播各种信息,相反,也可以接收到各种信息,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少,判断信息的能力比较弱,有时候可能无法判断信息的真伪,这样会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扰,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种阻碍。
2.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线性传播模式,网络舆论属于非线性发散型传播模式。大学校园中学生可以根据需求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和知识广度不再受限于教育主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受到挑战。网络环境下,随着人与人之间交往方式和内容的转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条件、内容、手段、对象都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舆论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处理网络舆论热点事件时无法做到准确、深入、高效。
3.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一是挑战客体信息处理的能力。在网络舆论影响中,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容易在思想上、价值取向上产生动摇。二是挑战客体的信仰。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阶段,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坚定中国道路。因此,中国梦才更应该成为网络舆论的核心,成为大学生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共同信仰。
三、网络舆论下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网络舆论环境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环境开展各项工作。
1.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能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得以强化,更好的发挥隐形教育的育人作用。
2.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在传统社会中,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所受的影响更多来源于高校内部的专门教育,“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传统教育中的传道者转变为指导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传授既定的价值观念之外,更应该重视学生思辨能力、自主主导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网络多元环境中能够利用主流价值观分析社会问题。
3.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要求高校学生必须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变化都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进提出了要求。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应更贴近社会现实问题。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采用互动式的教育方法,使用多媒体的教育手段,增强教育的效果。
总之,现在的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网络舆论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高校应积极顺应社会和网络发展的潮流,转变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净化网络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一定会得到极大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一定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网络舆论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东方文化研究;2014,(1).
[2]刘韧,张俊明,钟婷.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问题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6).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 篇9
第一部分谈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哪些关系
一、发挥德育与智育的关系
二、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四、理论、教育与实践的关系
五、专职与兼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关系
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七、学生思想政治级育与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八、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九、主导作用与能动作用的关系
第二部分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发挥社会发展功能
二、发挥个体改造功能
试论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篇10
论文摘要:网络用语是互联网上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一种语言。本文从信息交流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用语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一些新特点,介绍了网络用语在信息交流中的主要作用,提出了提高信息传播交流效果的相关对策。
论文关键词:网络用语;信息交流;信息传播
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与人相互作用与联系的一种方式。它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语言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交流工具。网络全新的交流环境与独特的传播方式,造就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网络用语。网络用语是人们在互联网上广泛应用于信息交流传播的一套信息符号。广义的网络用语包括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病毒;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闪客。狭义的网络用语主要指网民用于网络聊天或发表个人观点的用语„。本文讨论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网络用语。网络用语近年来迅速壮大和发展,据西华大学武小军教授在2005年所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66.87%的人在接收Email时使用过或较多使用过网络用语,23.45%的人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并在影响其他人群。可见网络语言的使用目前已十分普遍。网络用语的存在和发展对信息交流和传播有很大的影响。
1网络用语的主要类型
网络用语的分类标准有很多,从词汇的结构组成与用语含义内在联系这个角度出发,网络用语可分为如下主要类型。
1)符号图形类。主要由非文字的特殊符号组配而成,部分与文字组合来表达含义。其最大的特点是用于表达人类各种表情。例如由冒号和右括号组成的“:)”,好比一个人的笑脸,“:一D”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而由字母T和下划线“一”组配的“T—T”就好像泪水从脸颊流下来的样子。这种网络用语比起传统的文字能更加生动活泼地表达人们各种情感,在信息交流效果上容易产生共鸣。
2)谐音类。这类网络用语主要使用发音相近的字词甚至是数字来表达一些传统用语中的书面字词。如大侠被写成了“大虾”,版面的主人被写成了“斑竹”或“班主”,哭泣如“呜呜呜”的声音被写成一串“555”。这类网络用语存在的争议性最大,因为它们很可能会导致错别字的泛滥。
3)缩略词类。这类网络用语通过组合原来要表达字词的拼音或者单词的首字母来表达含义。如妹妹哥哥被表达成“MMGG(拼音meimei和gege的首字母缩写),甚至是一些短句如英语常用的Byhteway也被缩略为“BTW”。
4)旧词新义类。这类网络用语赋予一些传统语词新的含义,常用于表达与网络交流主体或者网络行为相关的含义。如“潜水”是指长时间泡在论坛或者网络聊天情景中却一言不发,而“马甲”是在网络交流环境中隐匿真实姓名的用户名。
5)引申类。这类网络用语依然沿用了传统语词的含义,但在网络环境下,引申出了与网络行为相关的特定含义。它们往往精简短小,常用的如:“顶”是指在论坛BBS中把帖子通过回复把帖子顶上显眼位置,后来引申为支持;“汗”引申为敬畏或无奈,源自漫画家经常采取漫画人物流一两滴汗来反映人物的敬畏或者无奈的心情。
6)新词类。这类用语是在互联网信息交流和传播过程中诞生的,主要用于表达与网络交流主体或网络行为相关的含义。如在网民中较为流行的“灌水”是指在网络交流环境中经常发表没有实质意义言论的行为;“小白”是指在网络论坛BBS中,经常浏览他人言论却极少做出回应的人;“牛人”是指拥有某方面出色能力的人;“楼上楼下”是指上面或下面相连的文章等。
7)数字代码类。数字再普通不过的是阿拉伯数字,用到网上则有不寻常的意义。如“886”是“Bye—bye”;“7456”是“气死我了”;“8147”是“不要生气”;“4242”是“是哦是哦”,等等。这些数字不但输入简便,而且谐音易记,被广泛使用和传播。
2网络用语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的特点
1)简洁性。网络信息交流的即时性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讲求效率是网络用语十分重要的一个特点,故网络用语具有大量缩略形式存在。汉语在输入方式上不及英语方便快捷,相比之下,一些数字符号字母的录入更加方便。网络用语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并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内涵,缩短信息交流的宝贵时间。为了提高交流速度,网民很少运用复杂句子,省略现象极其普遍,这反映了网络用语经济性的特点。可见,网络用语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简洁性,几个字母和符号就能真实而传神地表达复杂的想法,这适应了快节奏的网络信息交流,实现多人的交互性信息交流,同时也节省了时间和费用,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
2)区域性。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类似,网络用语也有其区域性。但是这种区域性更多的是以虚拟社区交流主体为界限的。因此,网络用语的研究离不开虚拟社区。网络用语在网络论坛或BBS更为兴盛,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也更快。我们所看到的流行的网络用语一般都是综合性词汇。然而在不同类型的虚拟社区中,也会流行不同的网络用语。一些网络用语甚至在某一类型的虚拟社区非常流行,而在另外一种类型的虚拟社区中却无人知晓。例如在学生求职类型为主的虚拟社区流行着“面霸”(指投递简历命中面试机会高的人),“霸王面”(没有接到公司邀请,仍然前去毛遂自荐,期望获得额外面试机会的行为)。在一些针对性更强的社区,网络用语对于外行人来说更显深奥,例如以动漫为主题的虚拟社区中,“LOLI”(动画漫画中可爱的小女生形象)是一个常见用语,但是对于不懂动漫的人来说理解便非常困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Web2.0的出现,网络社区的互动性、群体性进一步加强。用户通过如头像图片、签名档等方式加强自身在虚拟社区中的标识。网络用语的区域性表明了当今的虚拟社区受众的归属依赖感加强。
3)生动性。在人际信息交流体系中,语言充当着信息载体的角色。传统上,人们把语言划分为口头用语和书面用语。口头语最大的特点是包含很多语气词和助词,形式比较随意,通过互动对话往往能迅速清楚地表达复杂的信息。其中,信息发送者的语气、表情、音调、姿势等等都能使信息接收者更好地认识信息发送者的态度,加深对接收信息内容的理解。书面语讲究逻辑规范,重视修辞手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规范,然而进入某种规范就意味受规范的约束。由于这种规范尚且不能直接捕捉信息发送者提供的额外信息,信息接收者未必能像两者对话那样迅速理解接收的内容。网络用语虽然以书面形式表达,内容上却更接近口头用语,随意活泼,生动形象,尽可能即时传递出表情、语气、姿势等等的感情因素。网民们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抽象的内容更加人性化、形象化,更带有丰富的感情色彩这种特性反映了网络受众要求被认同以及渴望交流的心理,希望通过网络用语能使交流双方变得更加亲近,更好地把自己的信息与情感传递给他人。
4)动态性。网络用语属于流行语,具有一定的流行周期。网络用语的不稳定性体现在其频繁的更新换代。因此,网上的流行语可能随着新一代网民的成长和加入而不再流行,有的会被慢慢淘汰,如过眼云烟。任何富有个性和联想能力的网民都可能提出受欢迎的网络用语,大大加快了网络用语产生的速度。另一方面,网络用语主要流行于年轻一代,他们喜欢追求新异,因而进一步加快网络用语更新的频率。据2006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调查,网络用语几年前大量出现,近年增长速度趋缓,一些曾经被各种媒体反复使用的代表经典网络用语词汇,如“大虾(大侠)、菜鸟(新手)、酱紫(这样子)”等使用频率均没有超过0.2%,而“沙发”等后起之秀不断涌现,以前说美眉,现在就说MM了。相比起传统的口头用语和书面用语,网络用语的发展变化相当迅速。
5)非规范性。网络语言使用形式纷繁多样,不拘一格,求新求异,表达另类。各种文字符号交叉使用,表现手法灵活多变。由于网络是个开放的虚拟的世界,网民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也各有不同,作为思想载体的网络用语当然也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粗俗、错别字层出不穷,例如“米国”,并不是生产大米的国家,而是指美国。有很多根本就没有遵循汉语规范,这种现象日益成为一种网络文化,会给民族语言带来冲击,也给信息交流带来一定障碍,甚至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网络用语对信息交流的主要影响
1)丰富了信息交流载体种类,提高信息交流的效果语言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它使得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思想得以交流。网络用语虽然是一种书写语言,却有着自身鲜明特色,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纳为书面用语或者口头用语,它是一种新的信息载体。这种信息载体之所以被人们接受,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清新独特的表达风格,它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形象表达人类说话的动作、语气、音调、姿势等等,即时传递情感,也经常以一种诙谐的比喻形容某种网络行为,加深人们的印象,从而愉悦了信息交流的双方,营造良好的信息交流氛围。
2)简化了信息的传递过程,提高了信息交流效率。网络用语是一种被高度缩约化了的语言,由于交流双方不是面对面交谈的,而是通过在键盘上敲打字符来表达信息,这个特点决定了交际双方要尽快地把自己的信息发给对方,并对对方传来的信息尽快做出反应。网络用语往往精小简短,在2006年网络用语排行榜前20名中,最长的网络用语ding(“顶”的拼音的形式)也只有4个字符。缩写类的网络用语占的比例最大,覆盖率为40%。许多网络用语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借代来简短表达,因而使得信息长度变短,在有限的时间里向信息接收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由于信息传递过程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为了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效,所以其编码工作总是简约的,以最少的语言符号来突出最大的表现力。
3)交流主体容易在虚拟社区中获得认同,使信息交流趋向个性化。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双向性使人们已不再是以往的受到限制的受众角色,每个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的接受者或传播者,信息交流开始转向交互式、去中心化个性化、自由化的信息模式。由于网络交流双方可以互不认识,也可以未曾谋面,所以交流的内容就具有很大的随意胜。为了显示与众不同,突出自我,吸引更多的注意力,网民便刻意去追求表达的标新立异,从独具个性签名档就可以窥见一斑。由于不同的虚拟社区会有自己独特的网络用语,而使用者处于网络人际交流状态时,普遍具有的心理状态便是被认同和渴望交流。和其他网络主体交流时,便能产生认同感,而特定社区特定的网络用语是取得这种投契的基础。因此,部分网络主体使用网络用语的原因是希望自己尽快融人这个网络社区,能顺畅地和他人交流。网络用语的熟悉能使得这些新进群体更快地在虚拟社区中获取认同。网络用语的传播特性反映了这样一个观点: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区中人们的情感归属感越来越强。
4)缺少标准规范,造成信息传播的障碍。网络用语是一种口语化的语言,本身就缺乏一种严谨的语法,带有相当大的随意性。有人称网络用语是一种杂合性语言,甚至认为网络用语=数字+符号+字母+错别字„,这些观点反映出了网络用语不够规范。从信息交流角度来说,网络用语最大的消极影响便是构筑了信息传播的壁垒。在一些虚拟社区中,经验丰富的交流主体通常大篇幅地使用网络用语,形成信息交流障碍,而信息接收方,尤其是那些不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和虚拟社区的新来者未必能理解形形色色网络用语的含义,有时候甚至会产生歧义,结果导致了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交流的障碍。
4提高网络用语信息交流效果的对策
网络用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语言形式的不足。它的感情即时传递性、虚拟社区区域性、信息传递快速性等特点都是符合网络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发展趋势的。但应该看到,网络用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信息交流会带来一定的障碍。因此,对待网络用语的态度不应该简单采取全盘肯定或否定态度,而应该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其扬长避短,发挥最大效用。
【论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推荐阅读:
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策略论文06-27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10-09
论开展高校体育理论课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07-18
用这篇 2010.11.22基于网络舆情监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05-31
TF论文---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实践09-10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10-20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11-17
高校网络技术教育管理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