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的引入(共12篇)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篇1
如果你留心中学生的课余谈话,就会发现,社会已经悄悄影响课堂。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已使中学生忧心忡忡,社会腐败现象又会使他们扼腕叹息……社会不再遥远,现实撞击着理想,就像阵阵风雨,敲打着学生的心灵,不免让学生被动、盲目地去感受生活的多重色调,使学生产生一些零碎的、片面的、肤浅的看法。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这些年轻的心很容易迷失。而现实中很多家长谈论更多的往往是赚钱、生意、中奖、赌博等,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青少年,生活在这种氛围里,潜移默化,便抵消了思想政治课的正面教育。一些学生说:“政治老师上课讲的很有道理,但往往是课堂上听的一套,社会上见的另一套。遇到实际问题这些道理就好像行不通了。”这种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看到的社会现象相违背的情况,已成为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根本原因之一。如何在课堂与现实之间架起桥梁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引入社会热点来设立思想品德课论坛的手段,并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征集论题
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征集热点论题。所谓“热点”,是指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像中学生与智能手机、“减负”等。热点论题的征集可以以一个电视新闻评说栏目(如《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时空报道》等)为核心,向身边的生活辐射。确立核心,把视角投向广阔的背景,既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吸收更多的信息,又能使学生了解其中评论的视角和基本观点。而关心身边的生活,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有更直接的体验和发言权。征集论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走向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征集论题的发动面要广,但进入评论的论题要集中。教师要对征集的论题进行删选,选取那些适合中学生讨论而又有争论价值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辩,并从中得到启发。如近期备受社会关注的两则“救女”事件。一则是,5岁女孩罗某笑患白血病,其父罗尔从“卖文救女”的苦情爸爸变身为参与“带血营销”的骗子,继而委托微信退还公众打赏,又向媒体解释三套房的“用途”,一系列行为引发舆论一波三折。另一则是,江苏常州4岁女孩萱萱患有脑癌,其父为了筹钱给女儿救命,打算将尚未拿到手的期房出售,因为“不到万不得已不想麻烦别人”。有学生将这两起事件进行了对比,称两个父亲的抉择体现了人品和道德的高下。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这两起“对立”事件呢?课堂上就可以以此为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二、组织评论
活动的第二步骤是组织评论。组织评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组织小组讨论。让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不拘形式、时间地进行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发表看法。而组织课堂评说时,评论意见也相对有了代表性。第二阶段是组织课堂讨论。评论小组推选代表分别陈述意见,然后学生自由发言,或作补充,或作反驳。学生的看法常常是片面的、肤浅的、零碎的,但通过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就会使认识全面起来,深刻起来,完整起来。例如,《焦点访谈》报道了某地镇政府随意中止农民的五十年荒山开发承包合同的事件,有学生说这是因为某些基层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低下,有学生指出这是变相的“红眼病”,是思想作风问题。在此基础上,有学生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监督力度的建设性建议,以此保证中央政策的正确贯彻和实施。再如上面提到的两父亲“救女”的事件,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对学生观点的补充整合,形成了这样的观点:罗某笑父亲的行为确实有道德瑕疵,但并不构成诈骗犯罪,他面对家庭不幸暴露出的人性不足,我们不妨宽容一点;常州女孩萱萱的父亲与罗尔相比,表现出更高的道德品质,是值得钦佩和赞赏的;但他们都值得同情。学生对该事件的认识在讨论中获得了提升。
三、引导和指点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和指点,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比如,有这样一件事,两个农村女青年外出打工,其父母对女孩子外出不放心,坚决反对,可是两个女青年还是违背父母意愿,硬是闯出了家门。对此,有学生仅仅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从而批判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孩子缺乏自理能力,缺少勇气。无疑,这样的理解仅仅看到了材料的一个侧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显然比较肤浅,没有发掘出更积极的一面。能不能换一个角度,从两个女孩子的行动上来思考话题的意义?经过诱导,有学生就能够深入一层,看到两个女孩子毕竟闯了出去,这需要一定的勇气,从而论述到当今年轻一代冲出父母羽翼的渴望,旧的家庭教育模式开始瓦解。而这样的理解虽然接触到了材料的某些本质,但意义还是不够深广。能不能站得更高来认识这件事,从更宽广的意义上来思考、认识两个女孩子的行动?经过启发,有学生就提出,现在的青年人都想到外面闯一闯,一方面是想见一下世面,另一方面是为了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而人才流动机制则给他们提供了“鱼跃”的机遇,使他们都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既说明青年人的生活观念变了,也反映了人事制度改革的优越性。这样的理解就深刻多了。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缺少的正是这种具有一定深度的透视力。就像上文中提到的“救女”新闻,学生通过讨论和教师引导已经认识到,并非只有对与错、善与恶的对立,人性的不足之外更有明媚。教师步步引导能使学生层层深入,认识得以深化。经过这样的思想碰撞和观念对冲,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
有时讨论也会误入歧途,比如最近几年社会上频繁发生的骗取医保基金的事件。有些学生认为他们只是为了救治亲人而不得已为之,所骗资金也全都是用于病人的治疗,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尤其是在他们退还了骗保资金后,认为事情也就了结了,其行为没有违法。而实际上“骗保”是属于刑法中诈骗公私财物的范围,虽然行为可以理解,但法理难容,理应受到法律的追究。通过评说与引导,学生加深了对法律的理解。
“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精神教育,是一种指向人的心灵的教育。”的确如此,引入社会热点,设立思想政治课论坛,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认识与思考社会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较空洞,有说教之嫌,自从引入社会热点这个源头活水后,学生有话可说了,且通过观点互相补充,学生认识水平逐步得到提高。通过设立思想政治课论坛,学生能够注重将课堂所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此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在思想政治课堂与社会现实之间架起桥梁,既能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认识,又能提高学生认识与思考社会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设立思想政治课论坛,分征集热点论题、组织评论、教师引导与指点三个步骤组织实施,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社会热点,政治论坛,论题,评论,指点
参考文献
郭红心.绘本阅读进课堂思品教学绽异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5).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篇2
引言对于上好一堂课的作用不容忽视。好的引言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讲课伊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政治课常用了引言有以下四式。
一、形象式。
政治课政府性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为此可用形象的事例引入新课。如讲“货币变为资本”一课时,教师问:“我放在桌上的这把刀是杀人的武器还是切菜的用具:”紧接着引出,资本家要想发财,手中必须有货币。在什么情况下这些货币是剥削工人的资本?什么情况下是资本家购买物品的货币?这就如同一把刀,放在那里不动是无法判断是干什么用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货币变为资本呢?由此引入新课。
二、设疑式。
设疑能造成听众追求答案的心理。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进积极思维的效果。如讲“剩余价值的产生”一课时,教师问:“资本家不劳动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劳动人民成年累吃苦耐劳地干活,却过着贫困的日子。这是为什么?”在学生回答了各种说法之后,教师设疑:“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那么资本家是怎样发财致富的呢?”这样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导入新课。
三、过渡式。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来导入新课。
四、格言式。
格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用其做引言,既泻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又陶冶学生的情操。如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课时,教师通过朗育臧克家的诗句引入新课:“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发人死的,他还活着。”学生在被感染的同时,自然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用心
爱心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篇3
心理疏导是指工作人员通过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互动,运用有关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个体和团体咨询、行为训练、举办讲座、集体调适等方式,帮助人们避免或消除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因素,来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个体发展和潜能开发。
21世纪步入全球化竞争时代,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勃兴,高技术企业猛增,人们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压力加重,使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活得真累”是时下职场中企业领导和员工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句话,尽管“操心”的事儿各有不同,但是心理问题的普遍存在超越了知识和能力层次。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心理疾病不仅是威胁个人健康的大敌,而且是破坏企业组织效率的大敌。如果员工心理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职业倦怠等心理现象,导致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高,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形象损失和经济责任。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重视员工的心理管理,发挥情感管理的心理疏导作用。传统管理更多地是采取任务管理模式,对员工的情感关注不够,员工容易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因此,企业应调动全部的管理力量,多途径地开展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职业心理健康的宣传和疏导。首先,利用海报、企业刊物、橱窗、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增强员工关注健康的意识,建立健康新模式。其次,通过压力管理、挫折应对、情绪管理等培训,帮助员工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增强心理免疫力和抵抗力。再次,对员工中退出的心理问题要及时提供心理援助,进行专业疏导。最后,加强对主管人员的情商培训,掌握情感管理的技术,提高管理技巧。营造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发挥情感管理的价值导向作用。
加大职业心理健康投资,把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先对全体管理者尽心配需,树立人本理念,转变管理方式;其次要加强企业环境建设。通过改善工作的硬环境(如工作条件、制度保障等)和软环境(如组织结构改革、团队建设、领导力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给员工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团结、向上的工作环境,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指明员工的发展方向,消除环境因素对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
进行职业心理健康评估,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对员工进行职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了解员工的压力、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等,由心理专家对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应对策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可以动态的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篇4
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其中所贯穿的新课程理念就是关注“人”,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已经不只限于学到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不是要求受教育者什么都知道, 而是要知道“如何”与“怎样”迅速而准确地找到他所不知道的东西。那么, 政治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学法指导, 教学生学会学习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
一、问卷调查的反思
做为教学前沿的一名教师, 我时常能听到部分教师发出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太糟糕了, 一点也不会学习!”抱怨令人深思, 也激起了我的探索兴趣, “我们的学生会学习吗?”带着疑问, 我开展了一个小型问卷调查, 先向学生宣布后天进行小测验, 要求学生回家认真准备。等小测验结束后, 让学生回答一份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大体如下:1.复习一开始是否有计划和时间安排?2.最终是否按计划完成复习?3.复习用了哪些方法?4.最先采用什么方法?为什么?5.复习中是否产生过厌倦情绪, 何时产生?6.厌倦情绪产生时, 你采用什么方法克服?7.什么时候你感到已经完成复习工作?8.复习中是否推测过可能测验的知识点及问题的难易度?9.复习中是否预测过自己的测验得分?
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关于计划:23%的学生有明确的计划和时间安排, 并按计划完成复习;58%学生有模糊的计划, 且计划执行不完全;19%的学生没有计划。关于学习方法:20%的学生能使用多种方法并不断变换;69%的学生知道看书、看笔记等简单方法并进行变换;11%的学生不明白自己用什么方法。对厌倦情绪的处理:18%的学生能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克服;73%的学生选择暂时休息或勉强坚持;9%的学生选择放弃复习。关于预测和自我评价:24%的学生能预测试题知识点、难易度和预测得分;76%的学生基本不预测。从数据中可以清楚看出:学业成绩好的学生能迅速根据自己的经验确立复习计划和方法, 并能自我监控学习;而大部分学生的复习计划和采取的方法是模糊的, 学习过程不能有效自我监控, 评估复习效果缺乏自信;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以上几个方面则完全是盲目的, 不知怎样复习或哪种方法更有效。总而言之, 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处于自发、盲目状态。
调查结果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不会学习呢?”分析其中原因, 我想有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客观方面:目前, 我们的中小学文化课教学内容主要是陈述性和结论性的知识, 而程序性、方法性的知识几乎没有, 造成策略性知识传授的空白。主观方面: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 采取单一的、机械的、传统的教学方式, 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他主式、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 从而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教师的教学过于偏重陈述性和结论性知识传授, 忽视、轻视策略性和方法性知识的传授。在教学一线, 情况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教师思想上完全忽视方法性知识, 两眼只盯着教学进度, 完成学科知识的教学, 基本上忽视方法指导;另一类教师有学法指导意识, 但仅局限于经验型、零敲碎打式指导, 随意性很大, 基本上是教师个人自发的教学行为, 没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由于以上种种原因, 因此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 学生不会学习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理论设想
面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缺失, 我们应该做什么?要找到答案, 我们需要深化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关于自主学习, 行为心理学家认为,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 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 包括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 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 以利于积极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根据上述理论, 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 我们可以推断:没有教师的指导帮助, 学生仅仅靠自发形成上述能力是不切实际的。因此, 我设想:思想政治课堂应更多地关注学法指导, 将自我调节学习模式引入课堂, 把课堂演变为进行自我调节学习训练的“学园”。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 给学生提供各种方法性策略, 示范各种自我调节学习技能的使用, 并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 以达到改进学习策略,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在这样的“学园”里, 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聪明的学习者”, 学会学习。
三、教学实践中的基本作法
1. 培养时间计划与管理能力。
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对有效学习非常重要, 因为毫无时间计划和管理只会导致仓促行事, 效率低下, 这恰恰是自我调节学习的对立面。为了促进学生很好的管理学习时间, 教师可以从细微处入手, 首先在课堂上进行管理时间的示范, 在学科知识的教学中有意识安排一些小型学习任务, 如限时记忆一段材料的要点, 让学生记录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评估自我效能, 并与教师随后的检测结果相对照, 体会基本操作方法。课后教师再设计一系列的家庭作业 (阅读、记忆或习题等) , 并设定相应的小测验, 要求学生坚持按时填写时间自我监控表, 如下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填表关注时间管理, 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逐渐体会实施时间管理与学业进步的关系, 不断自我强化。许多学生开始时都缺乏安排自己学习时间的经验和主动性, 因此, 学生在开始学习执行时间计划和管理策略时, 教师的支持非常重要, 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找到具体可行的方式来调整时间, 注意个体差异, 分类指导, 给学生改进他们最初的方法的机会, 直到学生形成具有自己特点的、有效率的时间管理策略。
2. 培养阅读能力。
政治学科的阅读能力包括:抓住中心阅读理解政治课本的能力;阅读理解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文章的能力;阅读理解政治课练习作业和考试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和设置的问题的能力, 等等。能力训练同样先从教师的示范开始,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挑出教材中合适的章节或段落, 一边示范分层次、找主题句、抓关键词、进行摘要的方法, 一边组织学生练习实践, 及时公布练习答案, 及时反馈, 让学生体会阅读策略。在此基础上, 设计类似的一系列家庭阅读作业, 与预习新课内容相结合, 指导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系列练习, 并按时填写自我监控表, 如下表:
要求学生将监控表带到学校, 教师公布事先准备好的范例或答案, 让学生相互评分, 使学生有机会观察其他同学的学习策略和成绩, 互相交流和借鉴, 直到使学生开始认识到哪些方面的努力可以促进学习, 进而增强信心, 在阅读方面取得成效。这样, 将课前知识点的预习工作与阅读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培养记忆能力。
记忆是思想政治课学习中一项基本而又重要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我认为, 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两种重要的方法:一是回想记忆法。回想记忆法效果很好, 而且简单易行, 基本做法是学生在晚上入睡前, 早上醒来后两个时段进行。学生在每晚入睡前, 把当天所学的政治课有关内容回想一下, 发现记忆不清楚的地方, 要及时查对课本或笔记;第二天早晨醒来后, 起床前, 闭着眼睛把昨天的学习内容回想一遍, 记不清楚, 就马上查对。训练开始时, 教师先在课堂上进行回想记忆法的操作示范, 然后让学生当堂尝试练习, 课后要求学生继续坚持练习, 并填写自我监控表, 如下表:
学生通过察看自己一段时间的记录情况, 可强化自己的习惯, 纠正偏差, 达到熟练掌握这一方法。
第二种是浓缩记忆法。顾名思义, 就是把段落浓缩成句子, 再把句子浓缩成关键词, 将大块章节、材料浓缩归纳出清晰的脉络, 简化知识组成“集装箱”来加以学习记忆的方法。指导方法有下面几步: (1) 大量过滤。用浏览的方法抽读题目、提要和重点段落。 (2) 寻找框架链。用提纲、图表、符号等方法“剪去枝蔓, 拧干水分”析出精华, 抓出主句、关键词, 拉出记忆主线。 (3) 简单概括。用一句话概括一个或几个段落, 一个词概括一句或几句话, 达到把书由“厚”读“薄”的效果。这种方法的训练可以采取与前面一样的操作方式进行。
4. 培养答题写作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应用所学思想政治课基础知识和术语进行书面作业练习和书面试题答卷的写作能力;应用所学政治基础知识和术语写心得体会、演讲稿、小论文的能力等。结合教学实际, 有两种学法指导效果较好:一种是思路对比学习法。首先指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自学, 以自己的思路去独立分析问题, 随后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其他同学的思路分析回答, 进行思路对比, 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评价分析, 再听教师分析讲解思路, 最后进行对比, 找出自己思维中的正确、合理之处和错误、偏面之处, 这样, 依靠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路交换、对比, 不断修正、调节个人的错误思维方法, 学生能够吸收别人思路中的合理成分, 抓住知识结论的发生过程, 从而达到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 提高答题写作能力的效果。
另一种方法是专题训练法。这种方法在政治课教学中采用得较为普遍, 也非常有效。具体做法就是针对典型单元、典型题型, 进行专项学法指导训练。例如近年来出现较多的图表类论述题, 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加以训练, 教师可以找出一两个典型例题, 先让学生自学解答, 然后结合思路对比法, 让学生相互评议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漏洞, 找出不足之处, 接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归纳出这一类题型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写作答案的要领, 最后教师设计一系列同类型的练习进行课后训练, 练习过程中同样要求学生填好自我监控表, 如下表:
学生通过记录可准确监控自己的学习, 也便于回顾贯彻学习策略的过程, 及时发现自己的疏漏, 以便于完善方法, 从而逐渐提升自我效能感, 增强学习信心和能力。
四、教学实践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能够向学生示范, 并且讲解如何使用有关的自我调节学习的技巧, 要激发起学生接受这种方法的强烈动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展现出学法指导的巨大热情和坚定决心, 因为如果没有教师的热情和强有力的支持引导, 有些学生可能并不乐意尝试使用那些新方法。
2.教师还应该能够展示并讲解自我调节学习技能所产生的效果。有些学生可以轻松地看到自我调节学习技能的功效, 但也有学生不一定能看到, 因此, 教师需要很大的耐心去关注个体差异, 提供个别指导, 让这一部分学生体会到采用新学法的成效。
3.坚持要求学生填写自我监控表, 将记录保存起来, 作为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个人档案, 这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监控自已学习使用新策略的过程, 更清楚地意识到导致成功的策略原因, 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篇5
摘要
高中政治教学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主要渠道。生命教育应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高中的课堂教学应改变传统的理念和方式,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让高中政治课堂走上正轨,回归生命的本真,加强对生命的关怀。
关键词:政治课 生命化 教学
一、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必要性
(一)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内涵
教育学者张文质提出,生命化教育有三个要义:“第一要义是对健全生命的成全;第二要义是教育要顺应生命的自然变化;第三要义生命化教育也是个性化教育。”1冯建军教授认为,“生命化教育在起点上直面人的生命;在过程中遵循生命的本性;在结果上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直面生命、循于生命、完善生命,这三者的协调一致,才能实现生命的本质,才是完整的生命化教育”2黄克剑先生对生命化教育的表述是,生命的在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作为一个实在的、具体的、无法被任何人替代的人而存在,传授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以达到立人。
针对各生命化教育学者、专家的论述,本文在理解和体会的基础上,概括出生命化教育理念的核心为:尊重和关注每个人的生命,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供和创造生命成长的环境,个体自主地对自我能力和生命需要选择形成和满足,促使和促成每个人生命的完善和价值的实现。
(二)生命化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高中生身心发展来看,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进行生命教育的物质条件,更有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高中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教育要实现人的生命的总体生成,需要借助各门学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而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把德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领学生感悟、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健康的生命情感,提高文 12 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8 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
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在目前所有高中开设的科目中,政治课堂教学是最有可能也最有利于渗透生命教育的,它有着其他科目不可比拟的优势。当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生命教育更是如此,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但是,学校对青少年生命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在高中的政治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多举措宽领域地加强生命教育。
二、当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的高中教育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国高中教学更多地服务或服从于高考的需要,只注重教育的功利性,忽视了教育的人性价值,导致高中生对生命意识匮乏,根本无法认识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存在一些不尊重生命的不和谐音符——自残或自戕,甚至不尊重或戕害他人(物)生命的行为。近年来,我国的中学生犯罪率呈上升的趋势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及至整个社会深思:我们的教育到底缺少了什么?从我本人从教十几年体味:在高中阶段,每个学校都在忙于提高学生的分数,想方设法让学生考取好学校,完全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一重要的教育任务。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在塑造学生良好品性和修养,形成健全人格和掌握一定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知识方面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但通过调查可发现当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状况,主要表现在对于学生生命性关注的缺失。
(一)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发展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经济基本概念的阐释,政治制度成因的分析,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讲解以及文化普遍内涵的陈述,是知识目标达成的手段,在这方面的倾注无可厚非,但是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轻视了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提高政治和文化素养能力,思辨能力发展,学生的能力成长与知识的接受协调统一度不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没有能够锻炼自身能力,在认知的基础上没能进一步提升。
(二)关注学生成绩,忽略生命需要
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高学业成绩过于关注,学生的负担感增加,而学生自身生命需要和渴望没有得到满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切实闻问到学生对于尊严、关爱、平等、欣赏、进步等方面的诉求。教师教是为了考试,学生学是为了考试,知识的获得本义是为了人生命价值的更好实现和生活的更加美满,而却异化为师生被束缚在一个知识的世界里,造成了与生活世界的隔离。
(三)强调教师主导,弱化主体学习
教师处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存在一些只是片面强调主导作用的现象,把时间留给学生表现和参与的机会较少,讲台上教师单方面的呈现,弱化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2
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能动性未充分施展,潜力没有得到完全开发。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非常强调教师引导认知,而弱化学生自主理解;注重所有学生共性之处,而极少关心各位学生的个性。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是被改造的对象,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学习、发展的特点无法充分体现。
三、高中政治课堂引入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对策探析
相对客观而全面地解析生命化教育理念引入思想政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给予每位学生尊重和价值肯定。为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拥有丰富的色彩,关键是要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式上加以更新和转变,在评价机制方面加以改革和优化,在教师素质上加以改变和提高。
(一)采用拥有生命化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方式
结合课程特点,引入生命化教育理念,需要从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式着手,在课堂中采用有效的手段,积极营造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情感体验、师生互动和思维启迪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能动性,激发潜能,促进学生的生命全面完善和个性发展。
1、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方式。在自主探究教学方式中,教师第一步要给学生布置任务、明确主题,提供充分足够的学习资料和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步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学习课堂教学内容,找出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任务结构的分析;第三步,学生对自己有疑问的、需要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加以探究,利用学习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第四步,教师加以完善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一步发散思维。在整个教学步骤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作为“促进、促成者”,对学生进行监督、帮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真正的教学的主体。3学生自己在认真地思考、积极的探索中感受和挖掘知识,能力得到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过程中得以发展和形成。
2、情境活动体验式教学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景、图画、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言语描述的情境等,激起学生兴趣,然后学生组织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检验情况进行验证,最后进行总结性的评价。
比如,在讲授《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框时,让学生分别扮演人大代表、普通民众、一府两院人员以及地方部门人员,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是通过人大代表来体现的。这样可帮助学生理解平时离他们较远的政治生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仅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更能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师生合作互动式教学
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双方彼此打开心扉,进行心与心的 3 李家成.论个体生命之场下的学校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交流。教师与学生有着共同的目标,相互之间进行无阻碍的沟通交流,一起探讨、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获得提升。
4、教师启迪指导式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这样说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亲手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启迪式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具有意义及探讨价值的问题,而且要能适当超越学生的认知结构范围,然后让学生思考分析,针对不同的观点加以启示,让学生的思维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散。最后对于丰富的结论形成评价,和同学一起进行反思。
(二)营造生活情境,挖掘教材资源
生命过程是不断激发个体生命的本性和创造力的过程,生命教育必须关注生命个体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能力的提高。政治课堂内容不局限于教材里的内容,在完成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应把生活中的政治内容纳入到课堂中来,真正让政治课堂成为学生政治素养的养成、生命提升的广阔天地,例如我在讲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外交部发言人的答记者问”这一教学过程,由一个学生扮演外交部发言人,其他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针对我国在处理国际重要事务的立场和态度对“发言人”提问,通过设计,一方面使个别学生体验“外交部发言人”角色,使其他学生体验了“记者”角色,同时,通过“发言人”的回答,使学生领悟到中国的和平外交是尊重和热爱生命的,我们一贯主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并将为此作出贡献。这样,既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又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生命教育可以渗透在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重视挖掘教和体验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当然是不容忽视的。生命化课堂教学注重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通过师生的交流,感受和体验教材,唤醒生命和价值,例如在“适度消费与生活质量”这一内容中,我通过设计问题“如果社会生产停止,人们的生活质量会继续提高吗?”,让学生懂得发展社会生产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辨证关系;并且给出开放性题目“你是如何看待你父母的生活质量的?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生活质量?”让学生讨论交流,懂得个人的生活质量与许多因素有关。另外让学生分组辩论“生活水平提高了,还要不要提倡艰苦朴素?”,从而告诫学生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生命价值取向。
(三)提高教师素质
为了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多元化评价机制的构建,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对课堂内容改动,班级氛围营造,教学过程优化,因此,我们必须要有素质优良的教师。
作为思想政治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文化重任。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过:“一个好的教师,应具有比中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多许多倍的知识。教学科目对他 4
来说只是科学的基础知识。深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浓厚兴趣,这一切都是教师用以引起学生对知识、学科、学习过程的兴趣的必备条件。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智慧、有学识、多思考、酷爱知识的人。”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量剧增,更换速度加快,各学科的分化和综合不断升级,更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政治、思想等多方面的素质,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能力,“专才”变“全才”,甘愿奉献才华,提供见解,分享经验。
总之,高中教育,特别是高中的政治教育教学过程应该贯穿生命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强化生命意识,从而珍惜自己和他们的生命。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篇6
(一)社会工作是一门以人为本、解决人的实际困难的专业
社会工作是一门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专业,它产生于市场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它是研究和倡导社会进步,通过解决人的实际困难而推动社会进步并造福人类社会的专业。在该学科的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其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理念,即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这一理念根植于社会工作的理论。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都是人,都有帮助人解决思想障碍、心理困难、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等职能。
(二)社会工作在我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一些大城市,社会工作已经被政府部门列入新的职业序列中,其中上海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等方面已经开始了一些实质性的工作。上海市于2003年出台了《上海市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对社会工作者实行职业资格考试。同时浦东新区为了提高学校素质教育水平,协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开始把38所中小学作为试点学校,建立社会工作站以推进学校社会工作。目前,我国大陆有许多高校都开办了社会工作专业。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工作方法的途径
(一)引入社会工作理念
首先,引入“助人自助”的理念。“助人自助”,即立足于案主(受教育者)当前的实际困难及其由此而带来的思想困惑,充分利用个人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资源,促使个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由于社会工作者与工作对象关系平等,社会工作尊重每一个工作对象的价值和尊严,承认他们都有实现自己价值的潜能,所以,必然要尊重工作对象自己的选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社会工作的这一理念,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个人主观能动性,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来实现教育的目的。
其次,引入平等尊重的理念。社会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工作对象”,并认为社会工作的对象无论处于何种困境之中,无论身上存在着多少问题和缺点,都必须得到尊重。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强调工作对象的平等性,旨在认可他们“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价值”,尊重他们本身的人格尊严、情感和能力,承认他们作为合法公民应当“享受社会所提供的各种机会和资源”的权利。平等和尊重是社会工作者助人的前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也是如此。
再次,引入服务的理念。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工作,是“一个有组织的机构或社会团体为解决个人所遭遇的困难而提供的一种援助,为协助个人调整其社会关系而提供的各种服务”。社会工作以服务为特征,是一种纯粹的利他行为,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进和应用社会工作方法,适时地增加社会工作的服务性特质,教育者同时扮演服务者的角色,使受教育者由原来的被动的听从者变成社会工作的受益者,从而享受社会工作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效果。
(二)引入社会工作方法
第一、个案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是指“利用专业方法,帮助单个个人或单个家庭,通过消除吞噬性焦虑、否定性焦虑和基本性焦虑以增强其介入实际生活的能力,协调其人际关系”。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察觉到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或学生本人求助,即可提供个案辅导。个案工作分为调查了解、研究分析、治疗处理三个环节。针对不同的案主应采取不同的询问了解方法,调查访问了解所需的次数也不一样,对收集回来的数据材料要进行筛选甄别,针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的个别情况,运用不同的专业辅导方法和技巧。
第二、团体工作方法。团体工作方法是一种“通过此团体为个人提供服务的方法,以使在参与团体活动的成员中促成预期的变迁”。个人可以在参与团体社会工作过程中,借助团体以协助自己培养兴趣、学习知识与获得技能;培养责任感,关心且敏锐地察觉别人的感受和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友谊与同伴等等。团体工作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彼此支持、分担、感化等带来思想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性影响,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有效方法之一,加以积极借鉴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社区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即社会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帮助社区成员确定其需要和目标,鼓起其行动的意愿和信心,协助其寻求各种资源,采取行动,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学校社会工作主要是协助学生在社区里参加服务社区活动,以此来促进其自我成长;强化“问题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并对这些有特殊需要的“问题学生”在社区中进行密切关注,并给予积极的引导;联系社区中的各种成员,支持学校的政策。社区工作强调社会生活的相互联系与彼此依赖,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注重社会化和地方情感都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思斌,主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
[2]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03.
[3]童敏.社会个案工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4]范克新,肖萍.团体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杨一青.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入社会工作方法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
[6]陈石庆.社会工作方法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新东方,2007(7).
[7]王新文.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德育天地,2005(3).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篇7
一、思想性和教育性
思想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本质职能, 是每位政治教师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课堂举例时, 始终要把思想性和教育性放在首位。
作为高中生, 不应该终日埋头读圣贤书, 而要对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有所关心有所了解, 国家的未来靠这年青一代。他们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是否正确是否坚定, 很大程度上和政治教师的积极引导密切相关。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然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双重任务。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列举了很多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的事例, 比如教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框题时, 教材里运用孔繁森、雷锋、廖永远等人的先进事迹;在“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一框题里, 教材讲了乐凯集团、王廷江、三峡移民等事例,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事例, 并且加入先进人物典型的其他事迹, 丰富人物的形象, 加深学生的认识。不能流于空洞的形式, 反倒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针对性和结合性
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个知识内容可以用多个材料、事例加以例证、说明。如悲观者和乐观者有过这么一个形象的比喻:面对半瓶酒, 悲观者发出感慨:“糟糕, 只剩下一半了。”乐观者:“太好了, 还有一半。”我把这个事例联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和“价值的导向作用”理论, 让学生自由讨论, 谈谈看法, 最后总结出学习心态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但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 怎么办?我们只能精心选材, 力求少而精, 使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 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为了更好地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 就必须做到举例少而精, 决不能抓住一些相关事例一股脑儿搬到课堂, 将政治课变成了故事会, 这样做势必会造成喧宾夺主, 本末倒置。尽量做到就地取材, 离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近一些, 离他们的心理近一些, 最好是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举例, 这样学生感到可亲可信。
三、启发性
教学过程中不能是为了举例而举例。教师对其所举事例必须讲清讲透, 尤其是在材料介绍完之后要加以归纳、总结、评说, 以启发学生思维, 使学生明白教师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 这个例子又是怎样说明相关知识的, 这样才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种单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 活跃课堂气氛的做法, 只有表面上的热闹, 教师讲得天花乱坠, 学生听时也兴趣盎然, 但缺乏必要的分析、结合, 学生记住的只是事例本身, 不能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久而久之, 学生对此也会失去兴趣, 最终影响他们对政治课的学习。
四、趣味性
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很抽象, 内在知识结构错综复杂, 知识的本质属性又相对隐蔽, 学生学习起来本身就十分吃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就要求教师的课要有趣。
记得在讲联系的要领时, 导入引用了《说句心里话》这首歌。上课之前, 我先找一个学生伴着曲唱这首歌, 大家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我提出了两个问题:“既然我来当兵为什么还要想家?既然我想家为什么还要来当兵?”要求学生们用歌词来回答:由于对歌词比较熟悉, 他们很快找到了答案;我想家是因为家中有白发苍苍的妈妈和梦中的她;我来当兵是为了更好地保卫祖国。最后, 再根据学生们的回答, 归纳出联系的概念。通过这次在音乐中寻找答案, 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整节课的听课基调非常让我满意。
五、时代性
为了增加政治课的吸引力, 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教师讲课过程中, 可以结合教材观点选择一些国内外重大新闻材料。政治教师就应该在信息网络四通八达的今天注意收集每一条有用的信息, 注意每一个政治事件的发展过程, 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事件, 可以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偏颇的观点, 使学生觉得学习思想政治课确实能为他们提供分析问题的正确立场和科学方法, 从而提高他们上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兴趣。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篇8
一、传统政治课教学模式的流弊及后果
首先是传统授课方式的单向性与被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 老师讲, 学生听;老师问, 学生答, “以本为本”, 说教气氛浓厚。其弊端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分析;重结论、轻推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一知半解, 问题意识淡薄, 把理论当作教条, 不能准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其次是教学情景缺失, 教学环境封闭。在这种教学环境中, 单纯的理论说教, 空洞、乏味, 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参与, 学生缺乏亲历和体验, 远离实际, 远离生活, 缺乏针对性。如此, 不仅抑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 更严重的是因为“乏味”和“无趣”, 学生厌学, 其人格塑造和行为养成受到影响, 培养出来的学生,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二、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含义、特点及架构
改变政治课教学空洞、教条, 言之无味的说教模式, 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性, 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通常记住信息的规律如下:看到的可以被记住的占10%, 听到的可以被记住的占20%, 亲身经历体验过的信息可以被记住的则可以达到80%。我们参考和借鉴了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广泛使用的“体验式培训课程”和团队心理咨询的经验与形式, 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为蓝本, 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及和我校实际情况, 编排了几组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块, 让学生实际参与到预先设定的情景教学活动中, 即把“实训”引入政治课教学的相关环节, 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学习、总结和研究, 逐步摸索出了我们称之为思想政治课“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 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现代认知发展领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在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同学) 的帮助下,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校学习的各类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被灌输知识的对象。政治课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政治课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 根据课程具体内容由授课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出发, 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和机会, 还原或演绎教材的生活画面,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参与、互动、交流、感悟等形式切身感受现实、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进而将书面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和政治素养的一种政治课教学形式。
(二) 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 课堂的相对开放性和趣味性。
传统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完全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交流, 课内环境恒久不变, 课堂气氛沉闷, 说教气氛浓厚, 学生兴趣漠然。互动体验式教学课堂教学往往是在室外进行或者在室内以互动的方式集体展开, 对学生而言教学环境开放、互动、活泼, 趣味性强, 学生乐于参加。
2. 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传统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学生虽然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方面, 但绝不是主体, 是教和学的两个方面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重要性充其量占到50%。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 教师凭借着自己的语言等进行类似单口相声似的表演, 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枯燥的理论教育。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主要由教师的能力引导, 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能力强,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学习效果也就好。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 其学习过程就是体验、参与、交流, 因此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 教师承担了编剧、导演和配角的角色。
传统政治课理论教学中, 教师是书本理论的演绎者, 演绎、宣讲课本知识。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设计课程, 包括了场景设计、道具设计、活动过程设计等, 还包括了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编导。因此, 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主学习。
就学生学习的形式和获取知识的渠道而言, 互动体验式教学是对传统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彻底颠覆,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亲力亲为、亲身感受, 学生的学习形式以参与、交流、感悟为主, 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环境中深刻体会、感悟原理或者理论的真理性, 进而深刻理解理论, 学习效果好, 理解透彻、记忆深刻。因此, 在互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所学习或者体验到的知识、理论要比传统授课方式下深刻得多。
(三) 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架构
1. 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从前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全过程来讲, 其流程大体如下:
(1) 课程设计。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课堂需要, 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情景教学所需要的活动内容。这是这种教学模式早期的重要工作, 需经过长期思考、观察, 提早准备, 不能临时抱佛脚。
(2) 课堂教学准备。即通常意义上的编写教案。包括: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场地、道具和时间控制等。
(3) 课堂教学。包括:教学活动导入, 互动体验活动, 学生交流分享, 教师点评、总结。
从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全过程可以看出, 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还原 (即课程设计环节) 和再升华 (即互动、体验、交流、总结环节) 两个过程, 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2. 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架构。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 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架构见图1。
学生体验—学生交流—学生小组总结的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重复进行。
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体验, 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组织, 效果优良与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点评, 好的引导点评如神来之笔, 有画龙点睛之妙。
一年来, 我们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分别进行了互动体验式教学试点工作,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后研讨会发言以及问卷调查来看, 效果很好。其中两个班共92人的问卷调查显示, 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同学82人, 占90.1%, 不喜欢的1人, 占1.1%, 两种教学模式都喜欢的8人, 占8.8%
三、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推行的障碍
(一) 观念障碍
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政治课教学模式, 可能会遇到部分政治课教师或其他教师的不理解、不支持, 甚至有人会认为是在做游戏。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推行涉及的不仅仅是教与学的方式变革, 还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习以为常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主管部门和教师应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到互动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符合人类认知规律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 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 不应拘泥于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积极开发设计高水平的互动体验式课程,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互动体验式课堂教学的比例, 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
(二) 经费和设施障碍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其对教学条件的要求较原有的课堂教学要开阔和复杂, 需要一定的场地甚至是器械设备等, 因此, 在推广初期会遇到场地等条件限制, 需要学校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在保证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经费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场地和配套设施建设。
(三)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在课程设计和实际的课堂活动中, 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安全问题, 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应急方案。如果是大型的互动体验活动, 应该有专门负责安全的教师。
总而言之, 一种教学模式不可能适合于所有教学内容, 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同样也不适合所有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应坚持理论教学和互动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要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 把握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 课程设计要起点高、立意新, 情境创设切忌简单粗糙、机械模仿, 应防止把政治课互动体验式教学变成简单庸俗的游戏课的倾向。
参考文献
[1]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 (修订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2]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 (第三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3]罗国杰, 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修订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篇9
一、运用多种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空间
早在2004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就指出, 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 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综合利用多种新媒体,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首先, 运用网络媒体, 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教学。在学校层面, 可以依托学校的网络课程资源平台, 进一步拓宽延展教学内容, 实现师生网上专题交流和信息分享。在教师和学生层面, 应鼓励师生通过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博客、班级主页、“QQ群”等网络新平台, 将课堂空间、课外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有机结合, 多维度地实现多层次的教育引导。这种系统多级的网络平台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 拓展了传统的教学空间。
其次, 运用手机媒体, 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教学。当前, 手机媒体以其迅猛的传播速度和广泛的渗透性, 显示了它的不可忽视性和强有力的主导地位, 因而受到大学生的追捧,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手机已经不再是传统的通话工具, 发短信、手机上网、手机游戏等新功能备受学生青睐。特别是随着3G功能的开发与发展, 手机媒体的功能又扩展到彩信、拍照、摄像及上网等, 使更多的学生将手机视为个人信息平台, 并融入自身的生活当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借助手机媒体, 针对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不同特点, 设计、制作成不同格式的数字文本、音频和图像文件等, 组成微型电子教案, 提供给学生在手机上进行阅读, 开展移动教学。这样,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 有限课堂便在无形中延伸至无限的课外, 课程影响力在学生的参与中也在不断扩大。
第三, 体验“严肃游戏”, 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学。“严肃游戏”是视频和计算机游戏的一种, 它是通过娱乐游戏的外观与感觉来进行现实事件或过程的模拟。目前, “严肃游戏”已成为某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辅助教学手段, 与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相比, 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表现力更加丰富。“严肃游戏”改变了以文字、图片和视频为主的传统教学手段, 而采用了表现力更加丰富的二维、三维的虚拟世界, 通过丰富的声音、图像表现效果, 让使用者如身临其境。二是互动性更加明显。“严肃游戏”凭借数字化智能手段, 在多人联网情况下, 可以一个场景多人登录, 实现多种互动能力。同时, 还可以在游戏中收集、统计、分析学生玩家的行为数据, 以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三是教学更加方便。传统的教学活动在组织时往往受限于固定的时间和教室, 而“严肃游戏”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自己的安排自由选择上线的时间和地点, 实现学习的目的。四是更加突出教学体验。“严肃游戏”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以情感促认知, 以情感促践行, 使知、情、意、行各品德要素协调发展。总之, “严肃游戏”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以游戏的形式表达传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新媒体的融合点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的信息接收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改变, 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不仅要重视教学方式, 还要重视教学内容。新闻界流行一句话, 就是“内容为王”, 意思是说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 真正吸引受众的还是内容本身, 有好的内容才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媒体在呈现形式、语言体系、信息选择上的不同, 也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由教材载体向新媒体载体转化时, 新媒体在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主线的同时, 在表现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会有相应的变化。作为教育者, 应根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新的思想状况调整教育内容, 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新媒体的融合点, 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有机融合。如果仅在教学形式上与新媒体接了轨, 那么技术所带来的吸引力很快就会后劲不足。为此, 我们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 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重新梳理, 以适合用新媒体方式来表达, 从而以更为宽阔的视野为大学生提供知识和营养。
三、采取对大学生实施分层分阶段教育的新方式
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方式已由原来的“面对面”变成了“点对点”, 呈现出明显的互动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征。不同群体、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关注重点、接受程度和辨别能力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不仅挑战了教师的权威, 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教育者必须改变以往“一对多”的工作方式, 而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发展特点采取“点对点”的分层分阶段教育的新形式, 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 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向, 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实现对学生教育的全覆盖。
四、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主体式自我教育
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互动、平等交往和自由交流的平台, 也使原本信息拥有者的权威度下降。此前, 教师因为拥有专业知识信息相对较多而处于较为固定的“传者”地位, 学生则处于“受者”地位, “教师说、学生听”自然就成为基本的教学模式。在大学生信息来源多样化的今天, 他们不仅通过网络和社会环境保持着稳定的联系, 也在对网上知识、观点进行选择处理的过程中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单纯靠“灌输”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就会形成课堂上“教”者与“学”者各行其道的尴尬局面。明确这一点, 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 变单向传播为多向传播, 把课堂营造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场”。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 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DV、手机等高科技手段自主设计PPT、拍摄DV, 调动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和热情, 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主渠道。并由教师围绕每学期制定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确定的主题内容布置任务, 学生自拟题目、自选体裁、自己拍摄, 完成交流作品。通过在课堂上互相展示、交流分享作品, 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及参与热情, 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0-15.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篇10
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点,它的很多目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吻合的。因而,将创业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是继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将创业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1 创业首先需要理想,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教育是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高等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将树立理想与大学生自身对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的实际结合起来,将创业理想作为大学生前进的动力。
1.2 创业成功离不开良好的道德法制素质,因此,道德法制教育是创业教育中的一大重点。
道德法制教育同样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在开展道德法制教育时,注重教育学生的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体现,因此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目标的实现。
1.3 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
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适应性、合作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这些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创业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创业之初的艰苦奋斗尤为艰辛,这个过程是大学生学会克服困难、面对失败的好机会。因此,教育者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中意志品质教育进行讲解。又如,一个团结协作的创业团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样把创业教育的协作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精神有机统一,就可以培养学生宝贵的团队精神。
2 将创业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2.1 提高大学生创业所需的道德素质———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我国学者陈德智借鉴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提出创业家应具备的道德素质为五德,即“智、信、仁、勇、严”。优秀的道德品质是企业家的“立业之本”,也是企业家最看重的财富。对于准备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好的道德品质会成为一种力量,也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要树立创业道德教育是创业需要的意识。其次,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确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价值观念、自强不息、勤俭廉洁、服务和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团结协作观念这些恰好都是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关系到大学生创业成败的基本素质。最后,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创业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所需的道德素质,并使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以德取胜。
2.2 对大学生创业素质进行“三全”教育———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必然要求树立对大学生创业素质进行“全员、全程、全面”教育的理念,能够保证大学生随时随地全过程全方面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内容和精神结合起来,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余活动,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生活小事,都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和教育引导。
全员参与教育的理念,是指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学校的教师、干部、管理工作人员都是教育者,要求教学、科研、后勤服务、行政管理各个方面都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形成教师教书育人、机关管理育人、后勤服务育人的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创业基本素质的提高。
全程参与教育的理念,是指牢牢抓住从入学到毕业每一个“关键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具体到每一个时间该干什么、怎么办都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如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宣传国家创业的政策和形势;通过主题班会、团课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通过专业实习体会创业艰辛和增强创业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全过程的接受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参与教育的理念,是指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全方位的教育。如以“创业教育”为主题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机地穿插创业教育的内容;将创业教育安排到班主任、辅导员每天的工作中去,通过制度化、日常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向学生灌输创业教育内容等等。
2.3 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保证树立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的理念,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确立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等都要以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为前提,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后能更好地参加自主创业实践。
首先,树立服务的意识。在服务中教育,在教育中体现服务。其次,担负服务的责任。我们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在创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做好服务的工作。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创业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接受自主创业并能够参与创业实践。
3 将创业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1 培养大学生创业的个性品质。
创业教育是以内隐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和合作性等个性品质,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挫折教育相吻合。挫折教育就是要鼓励学生要有面对创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具有“摔倒了再爬起来”的态度和精神。同时,挫折教育还要逐渐培养大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对大学生创业的个性品质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充实心理健康的内容,从而达到他们积极向上心理状态的完善。
3.2 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创新教育就是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此,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必须根据当今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时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始终能够接触到时代的新成果,惟有如此学生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主动性、积极性才会有效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创新教育取得成效,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3.3 发挥创业教育的主体的作用。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一定要内化为主体自身心中的稳定因素,才有可能促进自身创业素质的形成。创业教育应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调动主体在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自觉性何创造性。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使他们学会自理、自信、自强、自律,打好创业基础。
4 将创业教育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4.1 将创业教育规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最根本的保障。
首先,大力提倡和宣扬创业精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乃至高校全体师生对创业教育和创业素质价值的认识。明确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创业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变创业教育由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分外之事”变成“名正言从”。从制度上将创业教育规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有利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作用,又进一步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也是更加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4.2 营造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创业文化氛围是外部的保障
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形式,树立崇尚创业的观念,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把知识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关键就是首先要具备心理、品质、意志等创业素质,从而形成尊敬创业者,羡慕创业者,爱护创业者的浓厚氛围。其次,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学生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教育的发展和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在物质上提供方便,如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再次,要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从德育测评、学分制管理上对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根本上的重视,而不只是表彰激励创业活动中获奖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实施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J].长春医学,2008,2.
[2]蒋雅琴.创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12.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篇11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时政教学 教学策略
政治是初中教育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的基本理论、政治分析能力及目前国际和国内的主要政治事件、形势等方面。从现阶段的初中政治课堂实践上看,部分教师仍以“讲演式”的灌输模式进行教学;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仅仅在短期确保学生达到利用政治理论解决书面问题的水平,容易导致学生对政治理论理解过于表面、浅显的局面。由此可见,要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政治意识,提升解决相关问题的水平,必须适当引入时政热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政治问题的兴趣,从而强化政治教学效果。
1.时政导入策略,激发学生上课兴趣,集中注意力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开始从更为全面、成熟的角度理解社会政治,其主要的学习任务在于从基础入手掌握包括经济、政治、思想和国内外形势等在内的政治知识。从该阶段的学生学习生活来看,其学习的学科相较于小学阶段大幅增加,课业普遍较重,且日常课程安排紧凑,极易在学习上产生应付和倦怠情绪;对于政治学科而言,要在繁重的教学内容中达到理论教学与时政教学的宗旨和预期效果,教师必须首先对每一节政治课的导入环节进行现实化设计,找准时政内容的切入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兴趣爱好,既要保证时政内容教学时机的合理性,又要充分提高学生对时政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从而提高其对时政内容的认识程度,加深促进对时政背后相关原理和理论的理解。
以人教版初中政治教材为例,在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社会主义国家政策、党的基本路线和宗旨等基础国家政治知识,教师可从几个体现社会主义特色的时政例子入手进行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例如,以两会热点为参考,在课堂导入环节向学生呈现“人大代表有话说”:人大代表陈克恭在两会上提议“让学校去行政化,去掉‘铜臭味”;人大代表吴碧霞在两会上提议“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等信息,这些热点的提取应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避免选择一些超出学生理解范围的例子。在案例的导入中,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好奇心,此时,教师提问:“为什么有人大代表?他们为什么发声?”并由此引入我国政治制度的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能从现实入手更理性地了解社会、了解祖国。
2.课堂讨论策略,提高学生时政教学参与度
时政是具有较浓的时代气息的知识,表现出动态性与实践性,与传统政治理论教学相区别。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时政的引入教学过程中,应首先摒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以学生的特点和时政内容的特征进行教学方式或模式的设计。笔者认为,课堂讨论策略作为探索式教学模式,在时政的教学中极具优势。其中,与时政内容特点相符合的讨论策略具体又可分为学生小组演讲、小组自主探索、课堂小组讨论和课堂自由时政评论等。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我们的人身权利”部分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从现实生活入手更切实地理解与自身相关的权利体系,教师可从时代特色入手,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引入相关时政事件,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具体来看,教师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如“山东一准大学女生‘徐玉玉遇诈骗电话被骗光学费,致心脏骤停不幸离世”一类的热点新闻,并将该新闻事件的实时动态形成幻灯片发展链向学生呈现;学生以小组形式对事件进行讨论,并从诈骗事件本身、徐玉玉、诈骗分子、网络信息隐私安全四个方面入手形成结论;完成小组讨论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间的分享。另外,教师可在课堂上开展自由讨论会,使学生就“隐私权”的话题发表意见和见解。总之,通过对时政热点的挖掘和讨论,有助于实现学生时政认知的积累和政治、法律意识的增强。
3.理论与实践结合策略,发展学生政治意识
时政内容包括我国当前主要的政治要事、社会热点和国家政策等,同时包括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发展动态等方面。时政教学内容不仅具有时效性,更具有分散性、综合性等特征,给学生的解读过程设置了程度不一的障碍。因此,教师在时政教学过程中,应对选取的时政动态进行归类整理,将具体时政事件与高中政治教材的相关理论相匹配,进而开展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
以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政治教材中“了解祖国,爱我中华”、“融入社会,肩负使命”部分内容为例,在进行基本国策、发展战略、政治生活和经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政治理论知识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热潮及“反腐倡廉、三严三实、党风廉政建设”等党的发展进程进行政治理论的拓展。但在选取时政大主题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对具体内容进行归类、整理,使每个时政点均有相应的理论进行支撑,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理解水平的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作为学生形成基本法律、政治、经济和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初级阶段,面对内容繁杂、理论性强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极易产生“教”与“学”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必须针对该问题对政治教学进行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综合创新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热点、丰富教学形式等途径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从而促进其思想品德、法律政治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会坤.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时政教学[J].学周刊,2013(06).
[2]陈俊业.对初中时政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东教育,2009(29).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 篇12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 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呼唤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以老师为教育主体, 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或者“老师一支粉笔走天下, 学生看黑板做笔记, 偶尔几幅挂图、几张幻灯片”就算是新颖教学了, 缺乏学生参与, 学生主要以“被动接受”的角色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在现代社会, 由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群体的主体意识得到全面唤醒, 个性张扬, 他们更喜欢能结合自身实际问题、更能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性和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 因此, 主体性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主体性教育以“学生是教学主体”, 把教学看做师生平等地交流思想, 探讨科学知识的过程, 看作是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创新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主体式教育的需要, 迫切呼唤新的教学模式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困境。而PBL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改革思路。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是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合理诉求和有效途径。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要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 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课程本身的要求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理论课, 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并且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有效性, 归根到底还是看其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情况。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 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 即生活于 (实践于) 那个事物的环境中, 是没有法子解决的。”[1]然而,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和方法的传授, 学生缺乏体验与实践, 很容易造成“学而不会用”或者“学而不能用”的现象。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将学生设置到复杂的、生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以问题为主线,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学生在为完成任务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一方面, 通过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显示理论的生命力, 更好地掌握问题背后所蕴涵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 逐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PBL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由社会引入课堂, 满足了课程本身的实践需要, 拓宽了实践教学的方式渠道, 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 大学生具备的知识背景和综合素质为PBL教学模式提供了引入的条件。
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和必备的基本能力, 包括寻找答案的能力、阐述观点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评价反馈的能力等, 这也是当今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素质。据调查, 学生认为自己基本具备这些能力, 但程度参差不齐。[2]大学生具有一定水平的理性思维和审美情趣, 他们不满足照本宣科的大话、空话, 不满意只在经典作家语录上打圈圈, 不满意讲故事式的肤浅说教, 不满意蜻蜓点水式的联系实际, 而要求理与趣、情与理的和谐统一[3]。PBL教学模式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 从问题出发, 探讨问题的由来及解决的办法, 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使学生感觉理论探讨的乐趣, 从而主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自觉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和要求内化为自身素质, 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
二、PBL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意义
(一) PBL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多样化。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导向,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启发式教育, 从而可从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概念正误辨析、道德小品、情境短剧、学生演讲和课堂辩论, 以及网络上开放的博客、QQ群, 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和效果评判体系的建设, 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途径,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在基础理论学习过程中, 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变枯燥的理论学习为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实践活动。
(二) PBL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4]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是生活, 它要“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也只能从生活中来, 并回到生活中去, 为生活服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 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途径。PBL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强调从生活中取材, 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生活的大环境中, 正是贯彻了大德育理念。首先, 问题的选择从生活中取材。PBL教学模式强调教育内容不应该是一种抽象而脱离现实生活基础的各种“科学逻辑”、“绝对真理”和“道德理想”, 应该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现实性内容。从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社会的、思想的、道德的、价值的问题与困惑出发设计问题。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如贫困生问题、感情问题、心理问题、就业问题等) , 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用大学生身处其中的亲身经历或耳濡目染的富有道德意义的生活事件, 引发他们进行积极的道德思考, 进而催生出相应的道德行为。其次, 让非日常生活的理论内容回归到日常生活中, 形成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学生在PBL教学模式中, 在问题引导下充分地思考、讨论、分析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去探究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 弄明白事件背后蕴含的道理。只有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能可感可知可践。
(三) PBL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
PBI教学法一改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单向传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弊端, 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 凭借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的认知能力, 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相关理论, 以参与者的身份去分析研究, 寻找存在的问题, 并通过小组协作讨论、优选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全面素质的有效方法。由于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 既没有标准答案, 又没有老师按部就班地讲解, 学生没有了依靠, 只能靠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地作出判断和决策, 学生于无形中会进行自我教育, 实现教育客体到教育主体的角色转换, 即客体主体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增强。因而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大为提高。
(四) PBL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效应情感化。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5]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灌输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思想, 而且要给其埋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情感的种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情感为纽带, 通过情感的驱动, 营造一个弥漫着情感基调的场景或氛围, 感染学生情绪, 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产生移情体验, 以激发大学生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PBL教学模式是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与索引创设问题背后的新知识, 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 即知识是情境性的, 它不是以一种打包的方式由教育者输送给受教育者的呆滞的知识。在PBL教学活动中, 学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并与小组成员之间陈述感受、心灵融契, 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强化正确的感受, 矫正过激或偏向的情绪, 升华道德情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施教者与受教者及受教者之间的价值互通与心灵融契的过程。因此, PBL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且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诱导和激发, 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境界,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应的情感化。
三、PBL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组织者而言, 教师能力需要提高。
PBL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讲授知识, 而是创设问题情境, 组织小组学习,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PBL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自觉熟悉和掌握教材的编写原则、编写思路、教学目的, 吃透教材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 而且要把握主要内容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 从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同时PBL的授课模式并不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授课过程中, 虽然是以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 但更多的是把课上的问题放到课下。比如, 课前、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 针对每个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 这无疑需要将传统讲授法、网络教学法、主题式教学法结介起来, 有选择地加以运用, 从而达到PBL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二) 对参与者而言, PBL教学模式缺乏基础知识系统性的梳理和理论框架的构架。
我在尝试着把PBL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发现, 与传统教学的系统性相比, 在PBL授课过程中存在基础知识系统性不完整的缺点。据统计, 就掌握的知识量而言, 接受PBL教学的学生比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学生要少15﹪。[6]因为在PBL教学法中学习是以问题为主导, 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在问题中反映出来;并不是所有章节都适用于这种教学模式。但是, 不能仅根据这个结果就否定PBL教学法的优势。
四、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决定未来人才质量的关键所在。未来高素质的人才除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技能外, 还应该是博学多能, 具有团队精神, 懂得沟通技巧, 善于解决问题, 学会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人。从PBL的教学方法和构成条件上看, PBL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关键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现存条件下, 在我国引入PBL模式应有所变通。我国现状是学生多教师少, 大班授课已经日趋普遍, 所以要利用网络平台, 在理解PBL教学理念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现有技术资源和教学条件,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PBL教学模式。
摘要:作者在阐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的基础上, 论述了PBL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积极意义:PBL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多样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使思想政治教育效应情感化。本文分析PBL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问题, 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PBL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PBL教学模式,必要性研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0.
[2]梁燕.从学生的视角看PBL教学实践的效果和努力方向[J].复旦教育论坛, 2009, (4) :95.
[3]房枚.用科学力法引导大学生[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 (2) :68-69.
[4]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社, 1981:267.
[5]列宁.列宁全集 (第2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
【思想政治课的引入】推荐阅读: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思想政治课堂的喜与忧06-21
思想政治课的价值10-23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评价05-18
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05-22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07-27
思想政治课的收尾艺术09-02
思想政治课的美育渗透08-25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05-30
论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功能06-15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