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2024-10-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共8篇)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篇1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其深刻理解和完整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其价值的必经途径。

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把握,才能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才具有现实意义。马克思和毛泽东都强调理论本身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他们都明确指出,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要通过一个中介——人。也就是说,要掌握群众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而理论要掌握群众,除了理论本身要具有科学性之外,毫无疑问还要靠宣传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物质力量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民群众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积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广大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二、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环节

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将其视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将其看作党和完成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中心环节是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高度概括。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多方面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其他方面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所有这些方面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都从特定放方面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的能动性地位表现为,它通过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提高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们更好地参与社会各方面的活动而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功能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所特有的,是中国特色主义事业其他方面所不可取代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因为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人去做,都需要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提高人民的工作积极性;否则各项事业不仅难以做好,而且还有可能出现干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

因此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做业务工作时,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意思想领先,充分发挥先进思想和革命精神在一定物质基础上的巨大能动作用;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到业务工作中,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经济、技术等业务工作而孤立地进行,否则就易陷入空头政治的境地;经济、技术等业务工作更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否则就会迷失方向。

只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保证经济工作、技术工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干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圆满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任务。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而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而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思想道德建设,就没有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全体公民,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就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主要承担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同样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地位。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人为己任,这一任务理所当然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大力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为完成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创造条件,才能顺利完成培育四有新人的历史任务。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措施。教育科学文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表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但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自身并不能决定自己的性质和方向,只有通过教育科学文化部门的党组织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从而实现党的思想政治领导,使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保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由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四有新人,因而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最终都必须围绕着人来展开。而培育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因而我国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内在地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既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要靠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其发展方向。

无论是在思想道德建设中,还是在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都占有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刻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应科学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定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

个体性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对象个体产生的客观影响,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用功能。个体性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直接表现,可看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功能。

社会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发挥的客观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发生的作用,表现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

个体性功能

1.个体生存功能

定义: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准则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人为了生存,就必须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物质需要的满足,既是人生存的基本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人自身的生存需要决定了人具有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思想政治教育应尊重和理解人的这种追求,通过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不断改善人的生活条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然而,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告诉我们,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物质需要固然十分重要,精神需要也是不可或缺的,这是人的社会性特征的重要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人的物质需求追求的尊重上,而应引导人们实现从功利物欲到精神境界的升华,努力提升人的精神品质。

人的生理需要满足的方式,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人的意义世界的构建,更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应是一种既教人以生存手段和技能,使人能很好地把握物质世界,又教人以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使人能自主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应是这两方面活动的协调与统一。建构人的意义世界是人类生存的内在要求,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意义世界的建构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的物质生活正常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和掌握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这些观念、原则、规范看起来是约束个体的异己的力量,但正是这些异己的东西才能够使个体在社会性的生活中生存下去,也正是这些东西赋予个体以力量,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第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追求社会和个人的功利性需要,而人特有的反思性品质会使自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命与精神世界的内在联系,并努力建立这种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促进人进行这种反思的重要力量,也是这种反思的重要方式。

2.个体发展功能

定义: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导政治方向。就是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等方式,将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上来,即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及其他方式,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促使受教育者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体说来,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是目标导向,即确定明确而具体的奋斗目标,引导受教育者向目标前进;

二是政策导向,主要是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引导,提高其认识,规范其行为; 三是舆论导向,即利用赞赏、激励、批评、监督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一种强大的导向力、约束力。通过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就能较好地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第二,约束规范行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向受教育者传导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通过肯定、褒奖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否定、批评背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就能较好地实现对受教育者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法治观、道德观,引导受教育者自觉遵循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从事创造性的活动。

第三,激发精神动力。激发受教育者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既要靠合理的物质激励,又要靠有效的精神激励,要靠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和手段:a.民主激励b.榜样激励c.情感激励d.奖惩激励

第四,塑造个体人格。思政教的重要功能在与塑造社会成员个体健全的人格,使受教育者形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健康的心理品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

提高受教育者的意识;提高其适应和改造客观环境的能力;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结合教育学)3.个体享用功能。

定义:是指思政教育者能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思政教通过发展和完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①一个方面满足人的精神需要。②人的良好思想品德是一种把握现实世界的能力,其特点是从人的善恶观念,也就是从内在尺度上把握现实世界。这种把握不仅表现在对善恶是非的认知上,而且更主要地表现为对自我、他人、社会的至善上,即表现为道德世界结构的方面。社会性功能

1政治功能

定义:是指思政教通过培养具备良好思政素质的受教育者以推动政治发展的作用。

a.传导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统治阶级要使自己的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必须加强对社会成员的思政教,以使其思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进而调节社会的精神生产。

在我国,思政教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人们的思想,整合社会的精神生产要素,从而实现对精神生产的导向和调节;同时,还要揭露和批判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思想,取缔和遏制不健康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从而使精神生产和精神产品直接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服务。

b.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引导受教育者的政治行为。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加强主旋律教育。c.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一方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使受教育者将马克思主义和先进文化内化,认同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另一方面还要倾听受教育者的呼声,并将受教育者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有关部门,使之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2.经济功能

定义:是指思政教通过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经济活动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

a.思政教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思政教,是我国经济建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保证。在经济活动领域,思政教通过帮助社会成员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提高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就能有效地确保我国经济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b.思政教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物的要素虽然是生产力的基础因素,但它只有被人所掌握,才能形成现实的物质生产力,因而人的因素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的因素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劳动劳动积极性(通过智力因素间接作用于生产资料);二是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劳动者的智力因素,直接作用于生产资料)。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思政教就是提高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调动受教育者工作和生产积极性、主动性的工作。

c.思政教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重要手段。

思政教营造社会环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探讨思政教对社会生活的调节以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1)心理调适。(2)人际关系调适。(3)情绪调控。(4)利益关系调节。3.文化功能

定义:是指它对社会文化及其发展所发生的作用。从文化的运行过程来看。a.文化传播功能。

一是社会通过思政教等形式传播思政信息和主导意识形态,促使受教育者接受社会主导文化的价值观,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

二是受教育者个体通过学习、模仿以及社会实践等形式获得思想道德知识,形成一定的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及其制约下的政治行为。

b.文化选择功能。

主要是通过批判地吸收文化这一方式完成的,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思政教目的对传统文化与外域文化批判地借鉴吸收,有选择地加以传播,使其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符合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首先,思政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高文化选择的自觉性; 其次,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创造性地转化,加强对西方文化的理性借鉴和批判改造,即要积极主动地对各种文化现象、文化因素进行科学分析、鉴别、筛选、利用;

最后,要加强对受教育者文化选择的引导,注意提高其文化鉴别和选择能力,使其在文化交流和冲突中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c.文化创造功能。

思政教通过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就能有力地推动文化的创新。同时,思政教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政治文化、伦理文化进行整合、创新,并以最恰当的方式向受教育者传递,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文化的创造过程。4.生态功能

a.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生态意识。

b.引导受教育者遵守生态法规,调控生态行为。c.引领生态思潮、创新生态文化。d.鼓励绿色消费,提倡低碳生活方式。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总说(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性)

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方法的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赫尔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最根本的问题。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换言之,是教育者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的一种期望和规定。

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合的,是一个目的体系,可以依据一定标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层次。按地位可以分为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正确认识思想中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终极目的。它是比较原则的,不具体的,既没有明确规定达成的标准,也没有明确规定在多长时间内实现,它只是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根本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长久起作用的目标,它是团结和动员全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受教育者共同奋斗的旗帜。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活动都要向这一方向发展,都要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但这并不是说根本目的就是虚设的、不起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以共产主义为方向,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品德,是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活动。

3.我国(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人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人们其他素质发展的保证,也是人们发挥现代化建设积极性的内在基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更好地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人这个中介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即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各方面社会活动而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只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才能使受教育者更积极、更主动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也才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准备更充足的条件。

4.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依据

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各个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形成中的作用是不平衡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主要因素,恰当地确定思想教育的目的。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其发展水平(社会角度)

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是确立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创造了条件,也对人的各方面发展提出了要求。最终为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生产关系以及形成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其产生着直接的决定性影响。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目的反映了统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积极性。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要根据党的奋斗目标来确定,保持一致。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不同阶段党的奋斗目标来确定自己不同时期的目的。同时各领域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各有不同。各领域各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必须与党在该领域的奋斗目标一致,以便使各领域各部门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落到实处。当前要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基本路线;总任务;三步走;共产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个体角度)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直接作用于人,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过程。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和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遵循人的需要发展的规律,才能获得根本的动力支持。教育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丰富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神需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已内在地包含着满足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需求的内容,具体目的也必须考虑这一因素,这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内在要求。

其次,必须考虑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分为不同种类不同层次。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特别是具体目的时,要充分考虑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状况之间的紧密联系,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可能性,以更好地引导受教育者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实际确定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以使教育目的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5.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内涵: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特定责任。

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分为三个层次:根本任务、一定时期的主要任务、具体任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贯穿于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统领作用,它规定着主要任务和具体任务的方向;具体任务和主要任务的完成,又推动着根本任务的完成。)

6.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内涵: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是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需要完成的基本工作。7.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8.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四有新人的基本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有理想)第二,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引导人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就是要帮助人们形成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与时俱进”的意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开拓拼搏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正义感等。两点。一是: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二是:强烈的责任感。

第三,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质。(有道德)对受教育者进行道德教育,应循序渐进,应注意层次性。

首先,要引导受教育者用社会主义道德准则要求自己。做到五爱,促进人与人之间形成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职业等道德。

其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要认真宣传和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引导受教育者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应该自觉践履共产主义道德。

总之,在开展道德教育时,教育者要注意把握道德及道德教育的层次性,注意针对性,以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荣辱观教育

第四,增强受教育者的法治观念。(有纪律)

第五,引导受教育者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主义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社会发展的高度,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受教育者认识到,个人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而且是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当从个人全面发展的高度,引导受教育者认识到,个人较高的文化知识素养既是个人全面发展的表现,也是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需的。9.思想政治教育确立的依据:

第一,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全人类宏观)

第二,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来说)

第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条件。(发展的目标)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述重点)马克思主义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既承认人有受外部世界决定的一面,又认为这种决定不是最终意义上的决定;人在既定条件下是能动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理论,是指导思政教处理人与环境关系的基本理论。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是指思政教活动以及思政教对象的思品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特殊的环境系统只有当它对思政教活动和教育对象的思品产生影响时,才会被看作思政教环境。由整个环境中那些与思政教活动和人的思品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联的因素所构成的。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

①复杂性:a.(从内容上看):是不同层次、类型的环境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一个立体、动态的环境体系。b.(从作用上看):影响具有多重性和多样性。c.(从对象出发):不同的教育对象对环境影响的选择和适应存在较大差别。

要求思政教加强对环境的调控,既要“长善”“扬优”,又要“救失”“汰劣”。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使其与思政教形成正相关关系,实现两者的相互强化;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抑制和克服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削弱其与思政教的负相关关系,使思政教排除干扰,健康运行。②动态性:a.环境的各个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始终处于变化运动中;b.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推动思政教环境发生变化。

③特定性:思政教活动是在具体环境里进行的,思政教总是在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的一定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组织环境中进行的,受教育者的思品也更多地受到这些具体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只有从环境的特定性出发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④可创性:人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变和创造环境,是思政教环境区别于一般社会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a.思政教环境可强化或者减弱环境的某些影响。b.思政教可以积极主动地营造小环境。

思政教环境按照覆盖范围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宏观环境的定义:是指对思政教总体活动及全体社会成员发生影响的因素。包括……….微观环境的定义:是指对思政教活动和教育对象产生直接影响的具体环境因素。包括………

3.宏观环境对思政教的影响及优化 4.微观环境对思政教的影响及优化

第六章思政教过程及其规律

1.思品的定义:是人们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思品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其构成要素十分复杂,需要对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

思品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具体要素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①心理子系统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信念等因素。人的思品是在一定心理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a.心理因素是人的思品形成的发端。b.心理因素是人的思品形成的条件。C.心理因素是人的思品形成发展的动力。

②思想子系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等。在思品结构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a.思想因素是思品的社会内容。(思想与社会关系的关系)b.思想因素是思品的核心要素。(思想观念制约着心理,决定人的心理的方向和内容,同时又支配着人的行为;思想是联接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纽带。)c.思想因素决定着思品的性质和方向。(思品的主要内容—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等都不是抽象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从总体上决定人的思品的性质、面貌和发展方向。)

③行为是人的思品的外显形式。a.行为是人的思品的外在标志。(综合地反映其思品的全貌。)b.行为习惯是人的思品的客观内容。(个人的个别行为具有一定偶然性,不一定反映其思品全貌;但一定的行为持续不断反复进行,就会成为习惯,而习惯就就集中地表现出一个人的思品全貌。思品最终要落实到行为习惯上,行为习惯是思品的客观内容。C.培育良好的思品行为及其习惯是思政教的归宿。(必须将人的品德行为的引导、行为习惯的培养纳入思政教过程中。)三者之间的联系。

2.人的思品形成发展规律概括为:人的思品是在主体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部环境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①人的思品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

a.人的思品既非与生俱来,也并非环境因素在个体身上的消极反应,而是在主体实践的过程中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外部环境因素虽然对个体思品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但受教育者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影响的个体,而是作为能动体在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c.不同的个体在面对环境影响时发挥着不同的能动作用。因而不同个体的思品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甚至不同的方向发展的情形。

d.外在环境因素对主体是否产生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关键不在于环境因素本身,而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对环境因素的选择、吸收状况,在于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状况。

e.在人的思品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主客体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是在主体社会实践基础上实现的。

②人的思品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

a.主体内在的知、情、意、信、行诸因素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渐趋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基本平衡的矛盾运动。(一般情况下相互协调,但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和主体内在心理因素的复杂性,其并不完全一致和平衡,矛盾,知行脱节、情理冲突,教育者的责任,正确处理矛盾,变化,向高水平发展)。

b.主体当前对一定社会要求的反映同原有思品状态之间的矛盾运动。内部品德环境(原有的思品状态),外部影响→主体通过活动和交往接受外部影响→思想矛盾运动→形成内部品德环境。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品要求和受教育者思品形成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质是促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思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相区分)。

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3)P137

联系思政教的范畴和第七章的内容

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①思政教过程的基本矛盾(根本矛盾):一定社会的思品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品水平之间的矛盾。

思政教过程的基本矛盾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表现为许多具体的矛盾形态)。

②思政教过程的具体矛盾:

(1)思政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

a.教育者由于自身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思维方式与实践经验等因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有时甚至在无意识中曲解社会要求。(通过个汇总途径提高思政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不断更新观念,使他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要求。)

b.少数教育者内心并不真正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提高思政教育者的思政觉悟,使他们更好地认同社会要求。)(2)思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a.是人格引发的矛盾b.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引起的矛盾c.行为方式不同、个性的差异。(提高思政教育者的人格修养,帮助其改善教育方法。)(3)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 a.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与社会要求之间的不一致。b.受教育者个体经验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

c.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完成这些要求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不一致。(4)社会环境与思政教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

(5)受教育者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 6.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

(1)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品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 张力:在思政教活动中,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品之间应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即教育者所提出的教育要求要适当超越受教育者目前的思品基础,有提升其思品水平的可能,同时这一超越又不能高到受教育者经过努力也难以达到的高度。这是由思政教培养人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2)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是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其互动趋势的规律。联系教育者的客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3)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两大方面因素的影响:a.教育者所施加的自觉影响;b.社会环境因素的自发影响。

注意抑制和消除社会环境因素的消极影响,利用并强化其积极影响,使之与思政教主体的自觉影响协调统一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政教氛围,促使受教育者的思品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篇2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高职教育蓬勃发展起来。但是由于经济全球的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高职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以及网络的负面影响, 使得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且由于人们观念的错误, 使得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被边缘化, 高职学校片面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不重视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因此, 提高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当前, 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以及科技信息化时代, 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思潮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传播, 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化。而高职学生由于分辨能力不足很容易收到一些不良价值观念的侵蚀, 这些观念改变着高职生的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 对于高职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就目前而言, 我国高职学生主要有以下不良表现:

1、思想意识方面:道德伦理失落、责任感缺失、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2、学习态度方面: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在“混日子”、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动力、学习成绩差;

3、心理素质方面:自卑、焦虑、困惑、孤独、自控能力差、逆反心理强;

4、法律纪律方面:组织纪律松懈、法制观念不强、过于强调自我。

而在高职学校方面, 虽然高职学校都有开设相关的思想政治课, 但是由于教育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育方式不具针对性、教育工作者素质不高, 使得思想政治课只是教师在一味的说教, 课堂枯燥乏味, 仅有的思想政治课也没有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从国际局势看, 西方推行“西化”、“和平演变”的图谋, 加紧了在文化意识领域的渗透, 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战胜西方“和平演变”、“西化”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的掩护下, 西方国家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 对我们的青年一代不断进行文化渗透, 向他们推销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念。这很容易使高职学生产生错觉, 他们会认为这些从西方传来的价值观念也是社会主义所认同的东西, 从而削弱了他们的抵御能力。

第二, 从中国社会变革的实际需要看,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广大高职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时, 内心充满了矛盾。只有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传输代表社会进步的思想, 比如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等, 提高他们的认识, 才能使高职生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变革中。因此, 可以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改革的精神动力。

第三, 从中国未来的发展看,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能够保证高职学生在新时期背景下继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高职学生是未来我国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他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力军。那么, 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教育, 能够使广大高职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 坚定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只有这样, 才能保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

第四, 从高职学生的成长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其克服“专业技能至上论”的偏见, 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 我们都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而对高职教育的培育目标有一定的偏见, 很多人认为高职教育只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就可以了, 对思想政治教育并不重视。殊不知, 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提供精神动力, 从而能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理想,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提高高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法律素质, 帮助他们从错综复杂的内心矛盾中解脱出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职学生以及整个高职教育发展的意义都非常重大。因此, 在新时代背景下, 我们要更新观念, 提升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地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为国家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全面人才, 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山青, 陈满玉, 龙灿玲.论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J].管理观察, 2009 (04) .

[2]任运康, 余惠琼.浅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与职业, 2009 (17) .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篇3

【关键词】公民教育初中生权利和义务公德教育法制教育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公民的整体素质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批判,甚至可以说,这已经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阻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反思公民教育。

初中阶段,正是公民教育的关键时期。这是由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格独立性也随之增强。这一阶段学生身上普遍存在一个突出的个性特点——逆反心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对世界的认识比较肤浅,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刚刚开始萌芽,无系统性、科学性可言。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公民教育能为他们的“三观”形成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公民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谓的“公民教育”,是狭义的公民教育,指国家或社会根据有关的法律和要求,培养其所属成员具有忠诚地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品格与能力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的爱国心、公德心以及权利和义务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树立公民教育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就是要以公民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即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和义务的辩证统一为基础,贴近初中生心理和社会实际,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综观当前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所写所讲皆与公民教育密不可分,但并没有就公民教育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这就对我们在现有条件下充分理解和把握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逻辑,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公民教育的科学内涵,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一、明确目标,把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作为公民教育的立足点

要紧紧围绕“国家”的概念开展公民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国家的基本概念,认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认同国家的基本价值诉求。要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公民”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国家”而存在的,是一个人从自然人迈向社会人的首要课题。

要紧紧围绕那些被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开展公民教育。许多重要的价值诉求,比如宪法规定的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不仅是我国宪法明确强调的公民国家的基本价值观,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观。用这些基本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现象,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普遍的认同感。

要紧紧围绕公民的最基本要求和底线开展公民教育。加强公民教育,要求我们把行为规范教育上升到法律的层面,进行必要的普法教育。法律和规范是紧密联系的,但是法律具有根本性,特别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具有更加根本的规范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传统德育中我们树立了一个又一个的道德楷模,喊出了一句又一句的道德口号,但是成人化的、绝对的道德要求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去甚远。难以企及的高标准使很多人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甚至对英雄产生了质疑,所以这种教育方式收效甚微。而公民教育,恰恰能够回归到教育的本来面目,贴近教学实际,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贴近对象,把公民权利意识的培养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机结合

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教导青少年如何忠诚守法,如何牺牲个人报效国家,却极少强调他们有什么权利,政府能为他们做什么。这样过于强调“大我”、只讲牺牲奉献、忽略健全“小我”的教育,很难在学生中形成共鸣,甚至会让人产生厌烦情绪。特别是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蓬勃发展,开始具有一定的成人意识,迫切需要被尊重、被认可,获得应有的自由空间。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独立人格,首先应告诉他们作为一个公民具有哪些权利,这样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教学共鸣。

比如隐私教育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初中学生开始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隐私,所以对课堂中有关个人尊严和隐私权的内容应特别关注。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个人尊严和隐私权就是公民的人格权,人格权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公民人身权利还包含姓名权、生命健康权、肖像权等。这些往往能够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并且对“公民的权利”形成更加全面和理性的认知。

与权利教育相辅相成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如果大家只重视自己的权利,忽视他人的利益,必然引发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就像在班集体中,排座位是比较为难的事情,虽然课桌没有好坏,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想选择理想的座位。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是不可能的,你争我抢,最终谁也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只能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权利,交给制度去安排,也许对某些个人来讲未必是最好的,对整体来说却是最合理的。这也是为什么要由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缘由。通过对座位安排的讨论,学生就会懂得,在保护自己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当然,权利是多种多样的,公民人身权只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其他公民权利如政治参与和社会公平,其教育和培养必须循序渐进,贴近实际,逐步推进。比如,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使他们成为班级活动的主体,就是民主教育的生动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社会调查,组织为特殊群体进行爱心募捐等,都是实践公民权利的雏形。鼓励学生对有关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有限度地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就是培养学生公民权利意识的有效途径。

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培养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识,其实就是要在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断强化青少年学生的权利意识,并且鼓励他们积极行使和维护自身权利,做合格的现代公民。

三、突出核心,适时强调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因为自我意识发展而初步建立起权利意识的青少年,往往会忽视义务意识,这是由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的。因此,强化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教育,是公民教育最核心的任务。

“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是一个复杂的哲学命题。空泛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具体实际问题来有效引导,鼓励争论和思考,是强化教育的关键。我在教学实践中曾遇到过一个与学生切身相关的典型问题——父母抚养子女和子女赡养父母的问题。

有个学生说:“我爸妈老了都有退休工资的,用不着我养活,不关我的事。”我问如果爸妈知道了他的想法会怎么样,他说:“那他们还是要养我的,应该的嘛。等到他们老了,反正我也长大了,我到时候不养他们,他们也不会告我啊!”我觉得,与这个学生有类似想法的可能不是个别人。这时候,我没有直接批驳他,相反,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在座的学生,让大家充分讨论。大家都认为他的想法是不对的,但怎么个不对法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最后,我只是反问他们:我们在座的大多数人,今天是子女,将来就是父母。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抚养子女,请问将来谁来赡养老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赡养老人,请问谁愿意抚养子女?……这样的问题,对他们懵懂的心灵来说,其实太过复杂了。但是,这样的讨论和质疑,显然触动了他们的心弦,引发了他们的思考。不管他们怎么回答,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在他们的意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就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只有每个人都履行应尽的义务,才能确保每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

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权利意识逐步发展,义务责任意识却相对薄弱,抓住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思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强化学生的义务观念和责任意识是更加紧迫的教学任务。

四、融入课堂,把公民教育渗透和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

政治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也是公民教育的主阵地。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从根本上理解新课标教学思想,落实公民教育责任,强化公民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把公民教育渗透和穿插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之中,是切实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认识自我,自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自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从内涵来讲,这些内容和公民教育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不论是自我,还是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国家的关系,其核心都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一方面,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公民教育的内容、对公民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融入到现有课程结构之中,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公民教育的有效承载,通过课程的计划安排逐步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计划地把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循序渐进地穿插到课程中去,让我们的教育对象基本了解国家和公民的关系,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关系,提升公民意识和素养。

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公民教育。比如在讲解“遵守社会公德”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不仅要强调个人对社会公共道德的遵守和责任,还要告诉学生,良好的公共道德秩序也是每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道德不仅包括个人与单位、组织、政府、国家、社会等公共性关系的面向及公共生活,还包括公民对其他个体、家庭等私人生活的面向。

要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公民教育。比如初二思想品德课本中有一个关于“海因茨偷药”事件的讨论。无独有偶,去年北京曾发生过下岗男子因妻子重病,经济难以负担,为救妻子,私刻医院公章给妻子做透析的案例。两个案例如此相似,当学生从道德的层面为海因茨或者下岗男子进行辩护的时候,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同情心很可贵,但也要分清是非、明白道理。作为一个公民,首先要遵守国家的法律,不能因为自己没钱就去偷去抢。

总之,生活即课堂,在实施公民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班级管理模式中体现民主,在课堂教学中告别灌输,以民主和平等来改造师生关系,用自觉和互动来改造学习行为,适应青少年自觉意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公民教育氛围。

当代发达国家都把开展公民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公民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国家认同感、民主素质、公民道德和法治意识,使他们了解国家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运作过程,积极参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一个国民只有经过相应的教育,才可能从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具有健全的法治意识和良好的公共道德,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具有参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知识和技能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公民教育引论——国际经验、历史变迁与中国公民教育的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

[2]何蕴琪.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公民教育[J].南风窗,2013(2).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篇4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都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面。政治思想工作是一个人的根本,也是一个企业的根本,直接关系到企业 兴衰成败。做好思想工作,是一个企业的基本工作,也是企业的 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服务行业的电信行业,如何做好每一个员工 政治思想工作,如何使员工的政治思想水平有长足的进步,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服务水平的质量,关系到我们企业的发展,关系到我们企业的未来,关系到我们电信的形象。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企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一、为什么说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企业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1、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很多的经验反复证明,认清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知道,任何事情的开头,总是思想上的动员,只有首先在思想上把握住了关键,事情才能成功。由此引申到我们一个企业这样大的一个整体,也是同样的道理。在我们电信,如何搞好服务,如何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我们的的中心。在搞清楚了这个中心之后,我们就要在思想上去进行思考,进行规划。要让所有的企业员工都统一到这个中心上来,就要我们不断地去做好政治思想工作,不断地去解决各种问题,去扫清一切的障碍,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只有达到了思想上的统一,才能得到行动上的一致,才能产生无穷大的力量,去实现我们的目标。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做好各项工作,否则,就是一团糟。

2、我们企业的当前发展阶段特别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

当前,新旧体制的转换、业务流程的重组、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会使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尤其是一些基层员工信念动摇,理想淡漠,工作有些消极,阻碍了我们电信事业的发展。要克服这些消极现象,一方面要靠制度,另一方面,还要依靠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变革,是为了我们企业更加快速地发展,更好地去适应市场的竞争,让电信成为世界级的企业。我们无论是发展业务,还是开拓市场,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的员工的根本利益。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广大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发展和其他工作的顺利发展营造一个团结奋进、健康向上、开拓进取、安定祥和的企业环境。所以说,在我们企业当前的发展阶段,特别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证。

二、如何在我们的企业各项工作中去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

1、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为维护团结稳定的大局服务。

只有稳定,才能推进改革和发展,才能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才能让企业长治久安。在我们电信当前的内部和外部发展形势下,团结稳定尤其重要。我们要围绕贯彻落实今年电信改革和发展的各种精神,认真抓好学习、宣传和普及“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工作,不单是对党员,对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开展好这项工作,用科学的理论武装每一个企业员工。要认真、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让广大员工认识到团结稳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自学地去为企业分忧解难,为大局着想。

2、认真做好以“爱企业、爱岗位” 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积极宣贯企业文化。

这一工作要经常做、反复做,长期不懈地做下去。要教育广大员工牢固地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树立起企业的主人翁意识,把企业当作家,把工作当作事业,自觉地去为企业的发展和前途着想,自觉地去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维护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投入到企业的各项建设工作当中去,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要借各种机会、要在各种场合积极宣贯企业文化,要让我们的企业文化牢固地树立在每个员工的心中,让广大员工充满对企业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员工为企业争荣誉的责任感,让我们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员工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篇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共同努力。烟草行业作为整个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责任和义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强有力工具,在促进和谐行业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构建和谐行业为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舞台。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和谐行业的重要动力,反之,和谐行业的构建过程,又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如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烟草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为国家财政积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近年来,烟草行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基本方针、“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实力、全面提升水平”的总体要求,通过企业重组和品牌整合,努力解决结构分散、市场分割、品牌集中度低、总体竞争实力弱等问题,行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市场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经济效益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格局逐渐形成。这些都为构建和谐行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从2002年开始,国家局党组在全行业大力倡导和实践“两个至上”的价值观。通过开展共同树立“两个至上”价值观大讨论和“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和引导全行业广大员工把“两个至上”价值观作为共同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通过此举,行业负责任、讲诚信的良好社会形象得以树立起来,为构建和谐行业奠定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我们所构建的和谐行业是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行业,是价值理念明确、人际关系和谐、个人价值实现与行业目标追求相一致的行业,是充满生机活力、承担社会责任、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行业。构建和谐行业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全行业50余万干部职工孜孜以求的共同理想和不懈追求。这些都为行业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创新政治工作水平,提高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供了崭新的舞台。

二、构建和谐行业对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衡量尺度和评价标准。近几年来,是烟草行

业组织结构调整力度最大,速度最快,层次最高,水平最好的关键年、攻坚年,也是烟草行业经济高速发展、效益增加最多、企业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在这一重要调整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行业也凸现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吸烟与健康的问题;效率与自律的问题;行业改革步伐加快,企业各方利益调整引发公平和谐问题。行业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人员素质等也出现了明显不适应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现象。构建和谐行业,这些问题和现象都不容回避。这就要求要增强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改进与加强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独特的优势,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为行业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行业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观念创新方面,要“树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和“强化服务意识”等新观念,充分体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定位和角色定位。在内容创新方面,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要“研究和把握人的需求”、“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含量”。在方法创新方面,引入“把思想教育融入管理之中”、“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借鉴心理咨询方法”等新观点,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更富时代性和实效性。在构建和谐行业的大背景下,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更加重视人文关怀,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将人文关怀落实到政策制定和日常工作中,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同时,在构建和谐行业的进程中,塑造一只优良的政工队伍至关重要。要把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政工干部队伍,放在加强和改进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十分突出的地位。政工干部要善于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去思索“教育者”的言行,要贴近实际、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善解民忧,在是非矛盾中渗透思想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炼思想水平,努力引导干部职工提高精神境界。政工干部所从事的工作是构建和谐行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内外、衔接上下、协调利益关系、引导价值取向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构建和谐行业为政治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治工作者要有为构建和谐行业建设甘于奉献的荣誉感,要有勇当开路先锋的责任感,要有领风气之先的踊跃感。

三、构建和谐行业是加强和改进政治工作的着力点。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构建和谐行业提供统一的思想基础、强大的精神动力、良好的舆论氛围、融洽的人际关系基础和健康的文化条件。

(一)理论武装,树立共同理想。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也是团结和带领全行业干部职工推进行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思想基础。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群众,不断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行业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把个人的追求和奋斗融入企业的发展中。要大力弘扬“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用共同价值观统领行业各项工作,融入到干部职工的精神和血脉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把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作为全行业的共同价值追求。

(二)激励意志,提供精神动力。和谐行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行业,是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行业。政治工作要有效地引导、动员和组织干部职工,更加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造活力。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民族精神激发进取动力,用时代精神激发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深入发掘先进典型的精神内涵。大力宣传和弘扬新时期行业内英模事迹,使其内化为广大职工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全行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共同精神支柱。

(三)正确引导,营造和谐氛围。坚持以人为本,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干部职工因行业改革调整引起的在心理上、思想上的不满、焦虑、怨恨等情绪,使人们在心理上由不适应、不平衡、不满意,向适应、平衡、满意转化,从而消除人们的心理障碍,化解矛盾,消除不和谐因素。要唱响主旋律,大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较强的社会调节功能,通过民主的说服教育和相互沟通的方式,对人的情绪进行调控,对人际关系进行调整,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义利观,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推动和谐行业的构建。

(四)开展创建,培育文明风尚。文明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行业的必然要求。要切实加强全行业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尤其要深入开展“两个至上”在岗位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行业深入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

系和“讲道德,知荣辱,重修养,尚清廉,树新风”的良好风尚。

(五)文化提升,提供根基源泉。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文化源泉、重要特征和精神支撑,也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行业的和谐,既有赖于行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更有赖于熔铸于干部职工灵魂血脉之中的文化传承和普遍而深厚的价值认同。全行业近两年以“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为指导,在行业内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倡导和培育企业精神,提炼总结核心经营理念,确立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宗旨和使命,营造企业道德行为准则,构筑完善的内部管理监督制度体系,营造企业良好的精神氛围,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为构建和谐行业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篇6

荀子社会控制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

本文从现代社会学角度分析和探讨了荀子的.社会控制思想体系及其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文章通过对荀子社会控制思想体系的全面考察,认为,荀子社会控制思想不仅是对先秦社会控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且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社会控制体系的基点,拨开其历史局限,其中包含着极其有价值的成分,对于当代社会控制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 者:韩进军 王胜喜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刊 名: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3 20(1) 分类号:B222.6 关键词:荀子   社会控制   社会秩序   稳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篇7

一、艺术教育概念的界定

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对于艺术教育的概念, 专家的看法各有不同。如贺志朴、姜敏合合著的《艺术教育学》中提到:“艺术教育是以艺术为媒介培养人的艺术能力与艺术境界的自由有序的系统活动。彭吉象编著的《艺术学概论》中则认为,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其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 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参照以上专家的观点, 我们认为, 艺术教育分专业艺术教育和公共艺术教育, 高职院校中的艺术教育是公共艺术教育, 是面向全体高职院校在校生的审美教育, 通过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化的教学方式培养人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全面发展。

二、信息化时代下高职学生思想特点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网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效的信息渠道, 为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网络的虚拟化和复杂化, 势必给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分数较本科院校偏低, 理论基础较薄弱, 自我管理意识较差, 在思想和行为上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追求新鲜, 提倡个性

90后的高职生多为独生子女, 多数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 主观意识较强, 易于追求新鲜事物, 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个性鲜明独立, 若一味对学生进行要求强制性的教育, 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二) 爱好广泛, 动手能力强

高职生虽不太愿意学习理论知识, 但却有极强的动手能力, 这是由高职院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随着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提高, 学生除学习本专业知识外, 也乐于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校园活动和社会兼职, 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 依赖网络, 安全意识薄弱

互联网带来了大数据时代, 信息网络掺杂着各类不健康的信息, 容易侵蚀学生的思想。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自身利益, 利用网络散播不良信息, 对大学生安全造成极大隐患。部分学生上网成瘾, 沉迷于游戏等虚拟世界, 不愿与他人交流, 对学生自身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更有甚者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 影响自己更危害社会。

三、艺术教育对于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 艺术教育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面对高职学生追求独立性的个性特点,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光靠学校制度的压制, 语言的劝说是远远不够的。艺术教育因具有情感性、形象性等特点深受高职学生喜爱, 它以其不同的形式丰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从西方的交响乐到民族的戏剧鉴赏, 从磅礴大气的书法到优美细腻的舞蹈, 从朗朗上口的歌曲到充满创作灵感的绘画等, 学生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 身心可得以最大程度的放松, 心灵可得到最大限度的净化, 通过艺术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观念是学生最易于接受的。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特殊时期, 体现了中华儿女不屈不饶、英勇抗战的精神, 促进了全民族的团结, 使中华民族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作品所散发出的精神意义远远超出作品本身, 体现出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统一。

(二) 艺术教育有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等两种方式进行。以“说教式”教育为主, 形式单一枯燥, 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而艺术教育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除了课堂, 它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如开展各类艺术讲座、举办文艺汇演、艺术社团举办的各类艺术活动, 都从不同层面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例如舞蹈训练可以修正学生的体态美, 艺术作品鉴赏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 在参与中学习, 在实践中养成, 从而在提升美感、净化心灵的同时, 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因此, 我们应重视采用艺术化的工作方法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放下教师的身段, 真正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 了解学生需求, 学会思考性的开展工作, 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艺术教育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培养和塑造健康人格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途径之一。马克思曾说, “人格的本质不是胡子、血液、抽象的内在本质, 而是人的社会特质。”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属性, 也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艺术教育则是人格和谐发展的基础, 为高职学生成功步入职场奠定基石。因为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 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生理、心理都处于和谐统一、自信乐观的状态, 避免大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 或因网络虚拟信息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从而满足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 以情感教育为主要特征的艺术活动对于大学生在校面临的感情困惑、刚步入社会的职场失落等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艺术教育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的途径与方法

(一)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艺术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它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 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也应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 这里特指教师、班主任和学生。

1. 加强艺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高职院校班主任的艺术修养。

建设一支以专职艺术教师为主, 班主任艺术指导为辅的师资队伍。艺术教师除具备扎实的艺术功底外, 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人格感染力, 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 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同时, 班主任的育人工作是做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若专职艺术教师能对高校班主任群体提供相关艺术辅导, 针对学校开展的艺术活动, 不定期到各学院组织班主任开展艺术类讲座 (如合唱的训练技巧等) , 提高班主任的艺术意识和艺术修养, 达到专职艺术教师和班主任定期交流思想的目的, 则更有利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建立高职特色艺术教学科研团队。建立高职特色艺术教学科研团队是与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科研团队区分开来的。教师必须把握高职学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根据高职学生大多不具备艺术专业素养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研究。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可以组建一支专业的艺术教师团队将其归属于校级核心部门, 平时, 各艺术教师在学校二级院系进行独立工作, 指导各学院艺术类课程建设及活动开展, 同时, 承担学院艺术类社团指导工作。通过建立高职特色艺术教学科研团队, 保证高职类艺术育人的可持续发展。

2. 培养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高职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虽然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喜爱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 却因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训练而望而却步, 尤其是高职类院校的学生, 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 容易造成思维定势, 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 艺术作品也变得多元化市场化, 一些消极的艺术作品容易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所以需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使学生通过积极的艺术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 创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教育模式

1. 以“第一课堂”为基础, 加强艺术类课程的现代化和多样化

艺术课堂教学是高职艺术育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纽带。对于高职艺术教育来说, 艺术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应直接纳入高校学生学分体系, 同时, 在艺术课堂教学中, 应重视现代化技术的运用, 充分利用多媒体、音响等现代化技术设备为学生营造感性直观的艺术氛围。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多种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培养高职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开发多种类型的艺术课程,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双管齐下, 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交替进行。具体可实施课程如下:

2. 以“第二课堂”为载体, 拓展艺术实践平台

(1) 校园艺术社团建设。

艺术社团是以兴趣爱好或特长为出发点自行组织的学生团体, 是高职院校艺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学术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公益类、文学类、理论学习类、娱乐类等共69个社团, 其中艺术类社团有13个。

由此可见, 尽管是在高职院校, 依然不乏许多音乐爱好者。它们所组成的艺术类社团是校园各类活动的有力支撑, 但由于社团组织者专业能力有限, 参与社团学生人数有限, 社团仅作为有相关爱好的学生交流的平台。同时, 由于艺术类社团指导老师均为非音乐专业教师, 使得社团在校内的艺术辐射面很窄, 无法覆盖所有在校高职生。

做好校园艺术社团建设, 应重点扶持校级精品艺术社团。以大学生艺术团为例, 邀请专职艺术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 并将该教师指导艺术团纳入业绩考核, 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设备支持, 培养一支有管理能力和专业艺术能力的核心骨干都是艺术团得以有效发展的必要条件。

(2) 校园艺术类活动建设。

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可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来体现。积极开展社团文化节、高雅艺术进校园、书画展、摄影展等艺术活动, 精心策划、用心安排。每一项艺术活动都应有相对应的主题, 不仅要丰富艺术教育内容, 还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以发掘学生艺术兴趣、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抒发学生爱国情怀为目的, 将每一项活动落到实处。

(三) 营造有利于艺术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

1. 领导重视。

2006年3月8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文件的印发, 规定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方可毕业, 体现了国家对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视。首先, 各高校领导应对国家颁布的有关艺术教育的文件认真学习, 领会其精神并贯彻落实方案, 才能推行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其次, 由于艺术教育对于师资力量、媒体设备、场地要求有一定的限定性, 故学校领导应加大其资金投入, 重视校园内艺术文化建设, 为艺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 保证艺术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全员参与。

坚持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给予每一个人平等的艺术教育的机会, 使每一位教师、学生、行政人员都能在各类艺术课程和活动中感受艺术的熏陶, 提升审美和思想道德素质, 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理论上, 艺术教育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 丰富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实践上, 艺术教育以更加轻松愉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抽象枯燥的填鸭式教育问题, 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只有将艺术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中, 才能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 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第272页。

[2]陈琦, 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8月

[3]谢晓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若干问题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2年3月

[4]王蕾《高等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运用与启示》[J]广东科技, 2013年14期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素质教育 地位 作用

引言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实现了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学校对于思想政治课的设立是加快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思想政治课可以通过对社会主义理论、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的學习,接受社会主义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1、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1思想政治课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政治时事的重要渠道,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思想政治课逐渐成为了社会不停向前发展的必然需求。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下,思想政治课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同时还注重理论实践的相结合,把趣味性融入到科学背景中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思想政治课既保留了原有的特点,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以及道德素质。

使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对象都具备相应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实现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思想政治课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方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传授[1]。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才的正确培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思想政治课得以实现。而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将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利用周边的时事加强学生对于政治时事的直观感受,达到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目的。

1.2思想政治课的决定作用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和方向。随着家庭成长背景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不同个体之间的人生观、价值都存在差异,不排除部分人群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颇,不正确的观念会引导青少年误入歧途。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专业技能的层面,道德素质的高低也是不容忽视的焦点。为了引导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设立思想政治课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品质。一旦思想政治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就不乏道德败坏的不法份子的出现,不仅危害了社会的秩序,也影响了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2]。

1.3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作用

德育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意义中占主导地位,它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如今社会上诸多的不安定因素都是由于缺乏对思想政治的教育而造成的。虽然思想政治不能完全等同于德育教育,但是却在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将德育教育融入于思想政治课当中,可以帮助德育教育自身的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体现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这既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德育教育可以养成学生文明高尚的习惯,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格,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1.4思想政治课的知识作用

虽然现在的教育模式已经从传统教育的枷锁中挣脱出来,但是知识素质仍然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切实践活动得以落实的前提。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课,思想政治课向青少年传授了基本的思想政治概念,具有教育意义。对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而言,思想政治课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1.5思想政治课的塑造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帮助青少年塑造一个良好品格,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课的塑造作用要根据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来明确对于青少年素质的塑造标准[3]。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已经无法满足推动社会进步的要求,相应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身心的同步发展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而这种素质人才的培养只能依靠于思想政治课的塑造作用得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给塑造对象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受到目前现实生活中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思想政治课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人们对于思想政治课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思想政治的概念认识模糊。而作为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学科,思想政治课身负重任,它不仅承载着素质教育的义务,还肩负着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4]。因此,在学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果,通过自身能力的不断升华以及爱岗敬业精神的不断发扬,力求保障青少年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3、结束语

思想政治课对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以及社会建设方面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撼动。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文理分科的影响,部分学校出现淡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现象,严重削弱了思想政治的教育力度,这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稳步向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思想觉悟。

【参考文献】

[1]王旭东. 浅析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 学周刊,2012,28:180-181.

[2]郑世海. 试论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1:123-124.

[3]陈海燕. 浅谈思想政治课新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1:125.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学游泳》及教学反思下一篇:著名小说场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