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2024-10-23

思想政治课的价值(通用12篇)

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篇1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对中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课程。它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 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在教育改革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学思想政治课虽不能说就是综合课程, 但它的综合性极强。从初中到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情况来看, 包括了公民常识、社会发展简史、法律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常识、经济学知识、哲学知识和政治学知识等。其内容覆盖着多门学科, 不仅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宗教等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知识, 而且还涉及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自然科学常识, 以及现代高科技方面的知识和文学、历史、地理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同时, 思想政治课还要重点介绍党和政府所制定的现行路线及重大政策, 因而它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特点的学科。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实施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内容的普遍的、常用的文化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教育, 扩展学生的知识容量的同时, 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的宗旨。由此可见, 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本属性和底色。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特点代表了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教育改革的方向, 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有其独有的价值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方针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从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来看, 它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活动, 对中学生进行公民品德、马克思主义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的教学,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到提高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 指导行为的目的。因此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在教育价值上体现出一定的差别。其他课程的教学更多地重视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 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受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思维方法及认识能力的制约, 而且还要受社会上种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干扰。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现实的社会现象, 以及学生对此产生的大量思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课既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 又要解决各种社会意识的影响和学生情感习惯、信念等方面产生的对无产阶级理论信与不信的矛盾。同时, 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包含教育者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 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 自觉地选择、消化、吸收这些教学内容, 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认识, 并将这种认识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相应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中学思想政治课在整个中学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重其价值的发挥, 给予它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篇2

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进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也是我国进行现代 化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在发展着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熠熠生辉。当然,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与其相继的孟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更是起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孟子从当时的时代特征出发,对孔子的思想做出了新的诠释,在遵循孔子思想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其中,他的“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等政治管理思想影响深远。1孟子政治管理思想兴起的背景

首先是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问题严重,连年的战争,给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到了战国后期,战争的规模又不断升级。饱受战争之苦的是广大平民,因此,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增长。有的国家发生了平民暴动,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逃亡,社会一派混乱。

其次是政治背景。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各个诸侯国先后经过变法改革,已经开始建立起封建主义的政治制度,他们通过相互征战逐渐走向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已经成为历史潮流。

再次是经济背景。在连年不断的激烈的战争下,社会经济受到破坏,地主阶级中一部分是由原来奴隶贵族转化而来的;另一部分是由军功或工商业者、小生产者上升而来的新阶层。前者对于旧制度在心理上存有依恋,受传统思想影响比较深,能够较多地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主张统治者通过教化和德治,来缓和阶级社会矛盾,以此达到国治民安。后者思想激进,倡导变法,提倡耕战政策和法治主义,建立新的封建主义的社会秩序。孟子正是旧贵族转化而来的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因此他的思想既有旧制度的保守影子,同时又体现着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的一面。

2孟子政治管理思想的特征

孟子的政治管理思想在其思想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的分析系统而深入,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并且在我国历史中的各个朝代中起了重要的作用。2.1从“性善论”出发阐释“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性论”,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学说,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孟子·公孙丑上》云:“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不忍人之政,即仁政也,孟子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推出人性本善,并进而认为这是仁政能够推行的原因。孟子的仁政学说,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孟子·公孙丑上》云:“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此外,孟子认为,只有重 民、爱人、善待他人,才是实践了做人的道理。“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总之,从政治管理的角度看,孟子“性善论”说的提出是独具匠心的,他的 “性善”说的目的不在于从哲学的角度揭示人的类本质中的自然属性,而是把这一理论作为他的社会政治观的逻辑起点,来为他建构“王道仁政”,以为其理想社会大厦服务,也就是说孟子所推崇并终身致力于的“王道仁政”的社会政治思想,与“性善”论具有内在的逻辑推理关系。2.2民本思想—强调“民贵君轻”

孟子的民本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他在《尽心·下》中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著名的论断,显现出孟子提倡国家在进行整治管理时应该关注民生,体恤民情,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的地位比较重要。在此著作中,他还提出“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意思是说诸侯的珍宝只有三样,即土地,人民,政事。以珠玉为珍宝的人,必定会殃及自身。在这里,孟子从反面强调不关心百姓和政事,最后的结果就是趋于灭亡。孟子民本思想有以下主要内容:一是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云:“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以乐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是仁民爱物。《孟子·尽心下》云:“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三是正道得民心。《离娄·上》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3政治管理的两种制衡因素—“分”与“和” 关于“分”的内容。《孟子》中提到:“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二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也就是说治理天下不可能一边耕种一边又干他们的事情。有官吏的事情,有平民的事情,而且一个人,就需要各行各业的产品。如果一定要自己造出来的才用,这是让天下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人劳动脑力,有人劳动体力;劳动脑力的管理人,劳动体力的被人管理;被人管理的养活人,管理人的被人养活。这里强调的就是要把国家治理好,就必须有执行国家管理和研究国家管理的专门人员,就必须将国家管理工作与其他职业划分开来,实现社会分工,实现管理工作和脑力劳动的专门化,并应由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为管理人员提供生活资料。因为没有这样的“分,”,.天下人就会疲于奔命忙乱一团糟,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是要倒退的。

所谓“和”是指处于不同等级和不同社会结构中的人要亲和相敬,互相合作。“和睦”是管理活动的最佳境界,“和”是保障管理活动能够不断进步发展的重要方法。《孟子》中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其强调适宜的天时,有利的地势,都比不上“人和”。“人和”即是指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组织内部上下齐心,组织外部搞好公共关系。这里尤其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达到了“和”,才能保证国家和政权的稳定。

孟子的政治管理思想,贯彻了将“分”与“和”统一起来,以求得社会整体繁荣的。“分”与“和”作为政治管理中的两种制衡因素,因此,要保持社会整体有序地发展,必须通过“分”与“和”这两种组织方式的有机运作来实现。“分”的目的在于保证社会管理系统有一定的层级结构,“和”的目的在于保障管理系统的有序和稳定。现代社会管理中所谓的“分”与“和”就是分工与合作,在这方面,《孟子》中的“分”与“和”的理论具有极大的超前性。2.4王霸之辩—奉行王道主义

王霸之争是春秋礼法之争的延续,孟子特别蔑视实行霸道的齐桓公管仲君臣,称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认为天下 “定于一”是一种王道的 “一”,而非霸道的“一”。在孟子看来,齐宣王“辟土地,朝秦楚”的做法,是对内不实行仁政的,必然招致百姓的反对,对外专行霸权,必然引起邻国的反对。孟子主张实行王道,认为实行王道才是平治天下的最好办法。认为实行王道主义的前提是拥有圣贤的君王,君王应当有仁爱之心;王道主义的措施是保民,《梁惠王上》云:“保民而亡,莫之能御也。”保民即保护人民,因此要做到安民、养民、教民,以做到君民和谐,社会安定。这里,实行王道是与孟子所提倡的“性善论”“民本思想”“和为贵”等的思想的内在相一致的。

3孟子政治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孟子的政治管理思想,内容丰富而极成体系,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他的思想主要是站在君与民的关系的角度上,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行分析,他的上述思想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政府形象的树立也有重要作用。在今天,研究孟子思想可以使这种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下获得新的生命力,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其新时代的价值,使其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3.1仁德管理的必要性

孟子提倡的仁政思想对我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孟子的政治管理思想是建构在以仁德为核心的基础上的。仁既是指人之所以为人应具有的仁义忠恕的道德,又是指社会运行发展应实施的仁政德治之道。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人道核心,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各个领域,确立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孟子》中“仁政”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过很深的影响,因此至今也应引起人们的认同感;它要求君主或当政的官员,心甘情愿为人民办事,顺乎民意,先富后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政府的职能受到质疑,一方面,一些政府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缺少仁德的管理思想,同人民群众发生冲突,对社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另一方面,政府腐败现象严重,对内不能做到公平、公正、民主,因此不能做到廉政建设,给社会的正常的政治建设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因为政府内部缺少德治。因此,现今社会应当继续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思想,提升政府人员素质,真正建立“君与民”的和谐关系。3.2 重视以人为本—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历史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力量的观点,是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和发扬,它有利于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以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孟子的民本思想,为当今大众的主人翁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提供有力的思想基础。中共十七大报告也提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的一切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和我们党强调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百姓安,才能天下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德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3.3 分工合理,和谐进取

我国政府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既体现了公平,也体现了效率。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尊重诉求、和谐相处和共进共生的社会,也体现出分与和的统一。首先,强调在各种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各个阶层和群众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充分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使得他们能依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为社会做贡献;其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因素共同发展,达到和的程度;最后,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从整体上把握,以使社会的成员合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3.4反对霸权,促进和平

冷战结束以后,虽然世界和平与发展趋势在进一步增强,战争的力量和危险大大削弱,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某些大国或强国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欺负、压迫和干涉他国内政,妄图在世界上称王称霸,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和责任。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价值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99-02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实施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从其属性而言应当属于政治学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它的价值构成分析,可以分为政治的引导、渗透、传递、控制、纠偏、组织等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主要是其在政治上对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方向的引导。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理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充分有效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把全国各族人民引导到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上,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世界各国通用的意识形态强化手段,只是在称呼和形式上有所区别。中国共产党历来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善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领域,使广大人民的思想发生变化,自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对社会主义事业作出选择。近代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就成功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导价值的效用。当前,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受市场经济、竞争意识、国际规则等的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疑惑,甚至有少数人人认为我们不再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了。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利用它的政治引导价值,澄清各种错误倾向,发挥社会主义导向,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有关认识,将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地引导到社会主义的方向上,保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通过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主流政治思想,使它渗透到其他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之中的作用。主流政治思想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它所反映的是社会与国家政治思想的性质与面貌。当代中国,这种主流政治思想指的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除此之外,还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些思想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的产物,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旗帜、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带有非常重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色彩,是完成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工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在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开展全面有效的渗透工作,扩大主流政治思想的影响力,增强它的感召力,发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主流政治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渗透工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渗透价值就在于发挥渗透作用,将主流政治思想渗透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保证党的政治思想的主流地位和正确方向。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是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承载所蕴涵的政治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与认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与体制、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与法规、当今中国的政治文明等一系列有关思想意识和政治领域内的知识、认识。这些涉及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客观存在于我们生活、工作的社会各个领域之中,是外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以外的政治文明,有别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现了政治文明等在人脑中的内化,转变成了人民群众自身的东西。这一外化到内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传递价值,也只有实现了这种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了维护其自身的统治,必须进行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传输,以达到本阶级本集团的政治纲领的传递、延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实现这种传输,如各级党委政府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上的思想政治工作等,达到对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方式。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政治信念用于主导社会意识形态,借以对受教育的人民群众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使其生成符合党和国家政治需要、道德要求的认知、情感、信仰和行为方式,形成一定的政治信息辨别、评估、价值取向的能力,从而达到政治控制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每一个民众都力图从个人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按自己的需要追求政治利益,对于原来的政治意识也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控制价值,加强党的价值观念的强化与灌输,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意识的主导地位,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意识控制在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范围之内。

五、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是承接与政治控制价值的,当政治控制出现一些漏洞或是力不从心时,可以通过政治纠偏的作用以弥补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就在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倾向及非主流政治意识的偏离等政治失调现象进行有效的纠正、挽救。政治失调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社会安定的动荡、统治基础的动摇,所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显得尤为迫切。党中央针对某些邪教组织分子的转化工作实际上就是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进行纠偏。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的糟粕和封建主义遗毒也将对我们的人民群众发生干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政治文明建设起阻碍作用。为此,当前要积极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纠偏价值,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选择能力。

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即具有组织完成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的职能和作用。我国的许多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任务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媒介完成的。例如,在政策的贯彻过程之中各级党委政府较多地采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完成政治动员工作,很多政治任务、政治活动在开展之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先行。除此之外,党内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很多也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完成的,正是有了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的组织工作的完成才增添了有效的辅助手段。在各种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都能起到组织作用,很多组织者尤其是党的组织非常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完成工作任务,特别是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在思想上、组织上广泛支持的政治工作,只有利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教、鼓动,充分调动群众基础,才能将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例如,在抗洪救灾等需要巨大人力、财力、物力的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组织价值便可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沈根华.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5)

[2]曾盛聪.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2(7)

[3]王勤.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3(3)

[4]潘玉腾.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价值定位[J].福建学刊,1997(3)

[5]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2(12)

[6]马毅松,王雄杰.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结构[J].思想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简介】赵巧玲(1967- ),女,河南省信阳工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微课程对于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篇4

(一) 微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微课程就是一种可以激发人的右脑学习, 唤醒探索欲望, 能更好的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的新型学习方式。微课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 时间较短, 一般在5分钟左右。文字简洁清晰, 浅显易懂, 音乐则是以轻音乐为主, 并且根据微课的内容所选择, 画面干净精简。大家在这样的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右脑的艺术细胞被唤起, 创新欲望得到了激发, 这样就成功的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学习效率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

(二) 微课程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在传统课程中, 基于每位教师观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 而教学模式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行为。所以当新接触的很多理论一下子涌入到大脑之后, 会经历一个筛选、剖析、淘汰、采用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把新的教学理念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那么自己的教学模式就会出现新的变化。但是如果这一过程处理得不够恰当, 这会出现两种极端, 要么完全照抄照搬, 丢失了自己, 要么依旧老样子, 不去探索发现, 不肯与时俱进。而微课程却是一种将理论倒过来讲的教学模式, 因为它的教学内容是一个知识点, 是很现实的问题, 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直接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再总结升华自己的理论。这样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 就会以现实问题为着眼点, 对小的知识点、现象、问题进行剖析, 新的理念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原有的模式中, 教师再根据教学成果进行反思, 总结出一套不同于以往风格的教学理念, 再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去, 这样就经过了实践, 认识, 再实践的过程, 把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

如:教师在讲解《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知识点时, 开头采用短片的形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他们先辨别哪些消费观念是正确的, 哪些消费观念存在着问题, 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疑惑和反应情况, 确立自己的教学疑点和难点。这样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课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是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 教学活动根据学生来开展, 而不是教师先把原有的知识点满堂灌, 理论和实际脱节。教师可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 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 主动地去变革学习方式。

(三) 微课程创造了无所不在的微学习

微课程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选择以微型媒体为载体, 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它所具有的这种灵活性, 是传统课程无法比较的。

首先微课的时间较短, 一方面根据认知负荷理论, 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大家的注意力, 使学习者保持精神上的集中与热情, 另一方面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随时为自己充电。其次微课的内容一般以一个知识点的阐述, 一个问题的解决来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主题明确, 教学资源多样, 使学习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最后,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 知识的讲授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 而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 自己的接受程度, 调整学习进度, 以达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和消化。

二、微课程促进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 丰富了教学资源储备

“微课包含了教学设计、学习素材、练习测试、评价反馈等资源教学全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 进行在线学习或者下载有关教学课程。”[1], 教师通过观摩, 学习, 吸收精华, 汲取经验, 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库。此外, 教师可以将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难点的微课程, 作为自己的教学资源, 不断地在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思想政治课堂作为一门时代气息浓厚的学科, 所学的教学资源储备比较大, 课堂上要求一个比较开放的环节, 不断地打开思路, 这就需要教师调动自己的储备库, 对学生加以引导, 微课的出现正好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二) 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利用微课学习和研究时间得到了减少, 学习的内容与目标单一, 并且课例简洁明了, 教师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将原有的经验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中, 让教师“跳一跳摘到桃子”[2]。微课突破了传统的听评课模式, 革新了传统的教学与研讨方式, 教师的电子备课, 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善于不断地从细节着手更新观念, 改进教学行为, 去发现、思考、革新。学习者向创新者的转变将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地分析, 思考, 研究, 寻找出路, 并能有所启发和创新, 激励教师自我成长。特别是对政治教师职业素养的提高, 发挥了作用。政治教师要求有敏锐的洞察力, 合理清晰地逻辑思维能力, 对政治教材的有效解读, 而这些对于新教师来说, 是考验和挑战, 微课程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通过浏览不同的教学微视频, 吸收借鉴他人的经验, 学习方法, 不断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 推进了教研活动

针对某一课题或者教学目标, 进行讨论研究, 可以通过播放这一类的微课教学视频, 教师、专家集中讨论, 和传统的观摩录像课相比, 微课节约时间, 并且因为微课内容短小精悍, 主题明确, 网上可利用的资源多, 有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以及师生互动等多个动态教学资源库。研讨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 了解到不同的声音。为研讨会的高效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准备。政治课堂的教研活动, 针对教师遇到的多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 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 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 使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 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更好的符合新课程理念。微课的应用, 使教研活动的效率得到提高, 为思政课堂的有效展开做了准备。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 课程教学领域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产生了一种新型课程形态——微课程。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空上的局限性, 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适用于学生进行个性自主化学习。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 将逐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效率。

关键词:微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黄明燕, 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4) .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改进之我见 篇5

一。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科学技术也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重要是高校的教育问题,关键是人才的问题。在努力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同时,更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讲求以人格教育为主,以德育为先的思想教育观念,坚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也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和完善了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从其本质上说是围绕着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而展开的.比如对学生进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教育.对学生进行诚信的教育.其中都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可以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发展。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应对挑战和解决各种风险的能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教学为主,使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其思想道德品质,能够具有坚强,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品德,能够拥有努力面对挫折,面对风险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随之不断强化和深化的同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样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下所示:

(一)“西化”思想日渐滋生。

在改革开放这个大趋势的推动下,社会上的经济成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受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一定范围内滋长,在一些大学生思想中也见端倪,那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也日渐不再是主流思想。

(二)网络思潮的广泛传播

随之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可以说席卷一世,事实上,网络却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积极方面的时候,也同样带来了消极方面,大量的青少年和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以及网络上一些色情,不健康的信息,占领了大学生的思想空间,使他们无暇顾及学业,也改变了其正常的生活习惯,这样也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变化。

(三)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

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例如: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大学生生活层次不齐,有的学生有高消费品,电脑,数码相机等,而有的学生却连最基本的手机也没有,这样就加大了管理难度。社会那些保障措施和补贴又不能合理公正的发放,受学生自身虚假信息的影响。

(四)受教育的年龄结构层次不同

近年来,由于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参加高考和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年龄没有了限制,由于不同人之间的代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同,也就造成了管理难度上的加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坚持教学为主,抵制西化思想

教育工作始终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中,只有坚持教育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客观性,二者相互结合,重视说服教育,激励教育,引导教育。努力掌握本专业的科学知 识,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各项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结合起来,使之具有思想教育的作用,来更好的培养、提高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此外还要提高政治责任心,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注意防止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脱节,形成“两张皮”,以及削弱乃至取消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

(二)灌输与疏导原则相结合在当代社会,由于受网络思潮的影响,和国内外复杂思想的影响,大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一些离奇的思想,因此,应该用一些温柔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去引导,而不是去否定,去压抑,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其恋爱观,消费观,择业观。正确地掌握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抵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以及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侵蚀,也就是说,人的思想和情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受外界的刺激,那么我们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健康舒适的环境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建立有效地保障机制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素质的建立,建立诚信制度,保证各项补贴能够公平合理的发放。努力提高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思想品德,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要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内容融人于“两课”的教学之中,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遵守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工作实效,来更好的来减少管理难度。

(四)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

在实际工作中,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不可搞“倾盆大雨”和“一刀切”;也要避免不敢接触群众思想实际而空洞说教。坚持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理想的实现紧密地结合,同时,他们的人生阅历和人生体验,决定了他们的是非判断、价值取向的问题。以此,更应积极引导他们做到求真务实,眼界开阔。能够具有求新、求变、求异的思想品质,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分析

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篇6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14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62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居于首位,这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国际上的教育事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对孔子教育思想有所继承和发展。继承孔子教育思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孔子教育思想融入现代教育之中,尤其是政治课教育,借鉴并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政治课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一、树立“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有教无类”是始终贯穿在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基本教育理念。“有教无类”的意思:不论是什么人,只要有求知的欲望,就有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权利。为人师者,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去衡量学生是否优秀。据说孔子一生中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而在这三千弟子之中,有穷居陋巷的颜渊,也有家财万贯的子贡;既有鄙家子弟子张,也有显赫贵族孟懿子。而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一视同仁,没有贵贱和贫富之分。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是具有人人平等主义色彩的先进思想。同时,为了贯彻“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孔子还开创了私人学塾,从而推翻了贵族对于教育的垄断。

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由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也算是在宏观意义上继承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在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政治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荣辱观念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学科。政治教师扮演着学生人生导师的角色。所以在政治课教育上教师应该效仿孔子一视同仁的精神,用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无论是学习优异的学生还是成绩较差的学生都要用足够的耐心去对待,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二、运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源自孔子对其弟子子游和子夏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这是孔子为两个弟子解释孝道上的不同理解,而其中的“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恰好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方法,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每个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方法即使在现代也是十分先进的。需要教师运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得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法。

由于每个人的主观意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同,在学习上,很容易出现分歧,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 ,这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做到“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三、培养“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是孔子教授学生时要求的学习态度。原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说”通“悦”,是愉悦的意思。这句话的大意为:“在学习过程中,时常温习,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这是孔子倡导的学习理念。用简单的词概括就是“乐学”。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做到“敏而好学”,以学习为乐趣,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求学之上。而在政治课教学上,教师也应该培养学生这种“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应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知之”。这时学生停留在基础的学习阶段,对知识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度的理解。二是“好知”。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欲望,带着求知欲去学习,将学习作为爱好,并会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三是“乐之”。学生的学习态度到了“乐之”阶段,就是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趣,这就达到了学习的最高境界。“乐之”“乐学”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伟大和奇妙。这三个学习阶段,也可以称之为政治学习的三个层次,是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相对应的。学生只有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这样讲,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而提高学习政治学科的能力。

四、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风气

孔子对于学生的诸多要求中,有一条是这样的:“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来教导你如何求知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意思就是孔子倡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学习风气,面对知识,既不要矫揉造作地假装不知道,也不要夸大其词地张扬自己知道,只要实事求是地对待知识就可以了。政治教师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风气。对待知识,有不懂的就虚心求教,自己懂得的知识也要大方地告知别人,不能太过骄矜。这样可以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风气,为政治学科的学习带来更多的方便。

五、结语

为了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政治教师应该借鉴我国古典的传统思想,对学生进行儒家思想的教育。这样的古典教育方式会使政治课的教育效果大大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参考文献:

[1] 姜泽晓.孔子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

[2] 谢艳霜.孔子学思结合教育思想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政治思想工作的价值探究 篇7

21世纪是中国高等学校高速发展时期,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传统大学的政治思想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政治活动,树立英雄楷模,辅导员谈心等思想工作方式来完成。在英雄楷模的宣传中有徐建春、侯隽、董加耕、雷锋、焦裕禄、张勇、许志伟、孔繁森的事迹,他们的精神在人民心中树起一座新的丰碑。积淀着数千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楷模是大学生的灵魂,是大学生的追求,是榜样、就是力量。但是新时期的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继续沿用楷模精神还有时效吗?近些年来,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正处在五光十色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我看出,一些人经不起种种不正之风的诱惑和腐朽文化的蛊惑而遭受不幸;同时,我也看到。另一些青年正在苦读马列,深入群众,刻苦地磨炼自己,用坚强的意志抵御着各种腐蚀。从后一种青年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希望他们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像奔腾不息的长江一般,把我们的祖国推向前进。

2 政治思想工作的价值

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要有效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的步伐。利用网络来促进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它可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的需要,提高高校在信息化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意识、创新观念的工作机制。高等学校不是在真空中成长,面对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各种思想文化意识互相交叉,面对汹涌而来的西方思想文化信息的攻势和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有些人妄自菲薄,对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信心不足,爱国意识受到冲击;有些人良莠不辨,囫囵吞枣,为那些别有用心者的虚伪说教所迷惑,转而崇拜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成为“西化”的俘虏;也有人可能会迷上国外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影、电视节目、游戏软件等,并沉湎于色情、暴力和种种消极颓废的东西中不能自拔;也有人可能会在精神空虚之际,沉沦于各种现代迷信,被某种反政府、反社会倾向,或者被非法宗教活动甚至邪教所征服。

因此,在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必须尽快做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评价,统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

2.1 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培养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是对传统教育目标的一个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要以个体的人的发展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的方针政策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以实现其真正全面自由的发展。胡锦涛指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办好高校,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要正确的面对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艰巨任务,在思想上要重视并准备付出艰辛的努力,要做好社会主义新时期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就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政治思想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和走势,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的建设部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且提出了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总要求和一系列创新举措。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具有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

2.2 政治思想工作有利于突出对大学生特点

在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体系时强调和倡导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当今的大学生他们出生在1980年或者此后,称他们为“80后”。他们可以在网络中轻易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尽管有些人也在担心,如今的大学生一代不如一代。但是“80后”展现给人们是一代新人的英姿。他们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80后”们也认为这不是他们唯一的姿势。同样出生在1980年的姚明,正效力在休斯顿火箭队;1981年出生的李想,年收入2000万人民币。他们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从任何一个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人群。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于脱离同辈群体后出现的。由于青少年的发展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他们力图独立,喜欢与同辈在一起,如果他们被同辈群体所排斥。就有可能发生许多不适当的行为和侵犯行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种归属的需要是尊重与自我实现需要的基础。所以政治工作者应该引导、支持他们融入同辈群体是十分重要的方法。

3 结语

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篇8

1 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观点

价值澄清理论的代表拉思斯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每个人都按照他自己的价值观行事”,同时,“价值观是不能也不应该被传授和灌输给某个人的”。这说明教师不可能直接把价值观当作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分析学生的具体想法,并给予相关评价,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相对适合的价值观体系。价值澄清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澄清其自身的价值观,使其获得最好的、适合于他们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价值观。该理论认为“如何获得价值观念”这一过程比“获得怎么样的价值观念”这一结果更具有价值。因此,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指在人们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应该通过学习、分析、讨论评价和反思等阶段,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其形成适合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和生活方式。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必要性

让学生学会价值选择、学会价值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中学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在社会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这一重大课题上,借鉴价值澄清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对于有效地开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大有益处。

2.1“教会选择”与“学会选择”:价值观教育的内在要求

全球化时代,多元价值选择和导向使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方法、内容、任务等方面面临挑战。吴康宁教授指出:“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而“选择的过程乃是一种主体参与、主体适应、主体创造的过程。真正牢固的、充满活力的道德品质从来就不是在一味顺从的前提下产生的,而是在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心理学事实。学生若在校期间便学会在选择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则日后进人社会,也就不易在种种道德冲突面前迷惘无主,因为他可以通过选择,坚持自己原有的、或确立新的更为合理的道德取向。真正面向21世纪的学校道德教育没有理由不着眼于这一点。”如今,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价值选择是人们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生存的世界已成为一个“选择的世界”。价值选择是当前社会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因此我国德育工作必须从强调知识的灌输与教会顺从,转到强调发展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上来。为此,“教会选择”,“学会选择”势在必行。

2.2“教会选择”和“学会选择”:高中阶段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选择是人一辈子都要面临的问题,学会选择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高中生来说教师“教会选择”和自己“学会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生其个体心理的发展呈现出:自主性、社会性、动荡性等特点。虽然高中学生在很多时候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并且强烈主张选择权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能进行合理的选择。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教会选择”和学生“学会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

2.3“教会选择”和“学会选择”:信息时代信息多向传播的必要之举

在信息时代,学生每天接受的信息日趋丰富,而且鱼龙混杂。传媒信息对高中生的影响很大。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增强辨别信息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价值判断、选择能力?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依旧采取传统德育方法:一味强调管束、服从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面对这些挑战,高中政治课教学必须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造条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灵活利用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进行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使学生面对情况多变、价值多元的社会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3 高中思想政治课借鉴价值澄清理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面对相似的社会环境,我国学校德育在加强德育实效、培养学生价值判断能力与价值选择能力方面可以借鉴西方的价值澄清理论,但是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价值澄清理论。

3.1 在内容上:正确认识相对主义价值观和社会核心价值观

任何社会都客观上存在着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否则整个社会就有可能崩溃,人们的行为就有可能失范。价值澄清理论提倡的是价值相对主义,只能重视个人的价值观,不承认有共同的价值观。这很容易导致学生的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思想的产生。当代中国正在面临着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多元化的挑战,如果学校忽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后果只能导致学生思想品质水平的下降,随之带来社会的整体不稳定。在教学内容中,一定要正确认识相对主义价值观和社会核心价值观。

3.2 在原则上: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立场问题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指导学生,但是不能代替学生;引导学生但是不能放任学生。“教师中立”是价值澄清理论在教育过程中所主张与倡导的。所谓“教师中立”,一方面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任何约定俗成的价值观强加灌输给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教给学生一系列不包含任何价值内容的澄清技巧;另一方面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价值信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的带入教学中,从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见,这完全忽视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思维的放任与放纵。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3.3 在方法上:正确把握自主选择与灌输的尺度

“自由选择”与“灌输”作为教学中使用的方法,各有利弊。两者相互结合,能起到较好的互补作用。首先它们的有利面在于:“灌输”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价值观,在头脑中形成明确的价值标准;“自由选择”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其实不利之处在于:“自由选择”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容易走入相对主义价值观的怪圈;“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容易让价值观教育走向强制性教育。因此,学校价值观教育应将学生的“自主选择”与教师适度灌输和引导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的实际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此,新课程改革下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对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提升课堂真实性具有重要的价值。

摘要: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价值澄清理论,是当代西方最具现实价值、最具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理论。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科技发展的新背景下,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批判地吸纳价值澄清理论有益成分,对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课堂实效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价值澄清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拉思斯著.价值与教学.谭松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9.

[2]吴康宁.教会选择:而向21世纪的我国学校适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华东师范人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10,12-13.

[3]李连科.价值哲学引论[M].商务印书馆,1999:135.

[4]檀传宝.大众传媒的价值影响与青少年德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2-13.

[5]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6.

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篇9

关键词: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随着社会精神需求的发展,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加强对社会群体和个人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授课式的传播方式上了,在科学技术日益先进的今天,娱乐媒体的广泛发展,公益广告成为社会主流意识传递的一项重要途径。通过媒体进行公益广告来传递正能量,对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1 公益广告的概念

公益广告是一种非商业性的广告,它是一种为公共事业服务的新型的大众传播模式,旨在弘扬和推动社会发展所需要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品质,弘扬社会主流意识的一种传播形式。公益广告是广告众多形式之一,商业广告进行的目的是通过传递信息获得利益,其目的是盈利性的,而公益广告则与之相反,它主要是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2 公益广告的特点

(1)明确的目标导向性。公益广告的目的是为公众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公益广告在传递的内容上有着明确的目标,针对社会生活中备受关注的种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创意,形成一种既直观又能反映社会现实的信息传递,引导社会群体积极关注,并对观众的心理进行渗透,引起公众产生共鸣。具体的说,公益广告在其目标价值的导向性上体现出倡导社会新风尚,矫正社会歪风,提醒和警示不良风气,向社会公众传播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

(2)较强的服务性。公益广告与其他广告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其服务性,公益广告是非盈利性的广告形式,旨在满足社会群体的需要,传播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倡导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事业的向前发展。这些都是不以赚取社会财富为目的的,具有较强的服务性。

(3)直观的教育性。公益广告实质上可以说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公益广告成为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传播载体,在精神层面、思想领域里都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公益广告并不是采用简单的说教的方式进行,而是采用比较直观的吸引人们眼球的方式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4)与时俱进的艺术创意。广告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同样,作为广告的一种形式,公益广告同样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艺术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广告创作讲究的就是创意性、新颖性。公益广告在创作理念上紧紧跟随着时代主流意识的发展,同时又遵循着广告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即创新性,因此不仅满足受众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着社会道德的要求。

3 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公益广告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直观的图画到生动的视频,都在宣传着社会发展的道德观念、价值需求和伦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社会公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 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公益广告正是这样一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传播方式,公益广告对于社会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尽管,广告在传播思想道德观念时采用的方式或是无声的视频、或是抽象的图片、或是没有文字说明,都在表达着某种观念、思想,体现着某种价值要求,在人们接触公益广告的同时也在对其有蕴含的某种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解读和认识。

3.2 促进文明社会的发展

公益广告的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它是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的反映和再现,倡导或警示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摒弃不良道德观念或生活习惯;另外,对于社会生活中优良的社会品质进行积极发扬,弘扬社会主流意识,推动全民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向榜样学习。

3.3 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公益广告在社会生活中传播信息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维护社会秩序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这样一种广告宣传就是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道德缺失、人格缺陷、人与人关系冷淡等现象进行的一种警示和规劝,在一定程度上从思想观念、意识层面对这些社会群体进行疏导和教育,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优良的社会风尚、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宣传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一定意义上公益广告促进了社会生活中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帮助人在社会中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身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使个人接受社会公众认可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达到个人与社会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从而真正实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4 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优化

公益广告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教育人、引导人、传播主流社会价值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来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深入实际、创造价值。公益广告是对现实生活的现象的反应,其创意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创作者只有深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才能发现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和典型问题,通过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同身受,并用正义的道德评价和观念去审视社会生活,在创作中反映现实生活,引导人们思考和判断,最后产生共鸣。

(2)注重满足社会需求。公益广告主要是来源于社会社会中的优良品质或是不良现象,体现着百姓的生活现状。公益广告的主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大众生活,着重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公益广告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提高社会大众的道德观念和素养,因此,公益广告的产生也要符合大众的文化生活的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倡导什么、反应什么、批评什么都需要在广告中生动地表现出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要从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公众利益,达到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目的。

(3)注重创新与社会效益。公益广告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短小轻便的广告,通过短小的故事吸引公众的眼球激发公众的兴趣,这就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广告要引起人们关注就一定要有创新,不仅要突出主题,还要具有艺术性。公益广告不仅需要充分体现主题色彩,还需要满足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公益广告推动社会生活向积极健康的文明社会发展。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就体现于公益广告的社会效益的实现,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需要具有说服性,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使受众从思想和认识上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发展。

(4)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公益广告在传递社会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的过程中,要注重与文化思想意识的沟通,文化是社会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在公益广告的传递过程中结合社会文化的层次和水平,制作出适应于社会文化气息并能与公众实现有效沟通的作品。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还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在受众中的传递,进而实现受众自身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一致。

公益广告的发展和传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公益广告传递了社会主流意识思想,积极弘扬社会优秀价值思想和道德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歪曲的价值观念进行监督和遏制。所以无论是公益广告主题的选择,内容的搜集应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更好地传递社会优秀文化传统和倡导文明和谐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3]戴振宇.持续发挥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的引领作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8).

[4]王贤卿.论传播学受众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9.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前价值 篇10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

若想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正确的诠释, 首先要明确价值的含义, 此外还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学术上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和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政治观点、行为规范以及思想理念等, 对人民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刻教育和影响, 使人们具备一定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而这一概念也可以从狭义上进行理解, 事实上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思想渗透手法, 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就是指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以及其作用、功能、特征对作为主体的统治阶级相应需要的一种满足关系。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表现

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和谐社会的伟大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占据更重要的价值地位。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要靠全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一个民族若想强大凝聚力, 就必然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从全球形势来看, 当今的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经济与科技的实战较量。而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的一种基本体现, 民族凝聚力是要建立在全民的共同目标信念、价值追求、精神意志上的一种精神上的团结一致。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民族精神, 是很难发展下去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具备凝聚力的核心因素, 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民族得以长远延续的精神脊梁。没有团结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国民也无法进行高质量的劳动和生活。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加强民族精神, 培养爱国情操, 增强民族的核心凝聚力, 才能实现共同的理想以及价值追求, 最终通过增强民族团结和共同的努力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可以说, 增强综合国力, 首先要要增强全民族的核心凝聚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就十分有必要不断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普及思想政治文化。

(二) 注重精神激励价值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直接促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的上升, 而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规范,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时代性的一个突出表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是比物质需要更重要的社会工作, 而就目前的社会风气来看, 多数人都抱有金钱至上, 甚至是金钱万能的物质思想, 对精神食粮完全忽视甚至是否认, 致使拜金主义越演越烈, 已经不分年龄和工作领域。然而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相互作用的, 物质决定精神, 精神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提高和促进群众的创造力, 不仅仅要使用正确的经济引导手段, 更要靠良好的精神激励, 要靠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不良的思想进行驱逐和代替。只注重物质享受和追求而忽略精神文化的质量是错误的, 无论物质还是精神方面, 都需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有效的引导。

(三) 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必须要基于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稳定的政治局面, 而这二者得以良好的实现, 就要大力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普及。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中, 要实现计划中的各项目标和社会主义建设理想, 就必须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无从谈起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在建设的过程中, 群众的综合素质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因为人是社会发展和创造的主体, 只有群众的进步, 才会实现社会的大踏步前进。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社会需求, 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 最终目的是要利用人才尤其是利用高素质的全面综合型优秀人才来作为推动我国社会力量提升的重要武器。在要提高全民的素质的进程中, 要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教育重心,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民族的思想灵魂。为此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战略性举措。可以说, 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赖于人的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 有赖于人的精神资源的长久延续;而人的政治素质和精神资源的不断进步, 就必须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总结来说,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宝贵的。对全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我们要不断的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表现以及人类发展的客观实践, 引导人们正确的认识社会, 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从而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摘要:目前我国的社会正处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 人们往往因为价值冲突而感到无比困惑。思想政治的正确价值评定是当代教育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良好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形成人们对政治共识的认同, 有利于突破自我世界, 继而产生社会责任感。本文尝试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以及当前价值的具体表现入手, 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当前表现

参考文献

[1]张文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 翻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0:514。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在1951年首次提出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早就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中。社会历史上各阶级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由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职能,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管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基本环节和方面构成的整体。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管理具有更加久远的历史。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管理活动就起源于人类协作,无处不在。不论是宏观上的国家,中间层次上的组织还是微观上的个人都需要管理活动的实施。把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系统的研究已有二百年的历史,因此管理发展到现代社会,其手段和方法已相当完整和严密。从特点上加以区分,管理包括“硬管理”和“软管理”。“硬管理”是指通过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技术方法等而实施的管理。“软管理”是指管理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文化氛围、协作意识等属于组织文化的内容。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软管理手段的核心和基本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的日益结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管理工作中的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是古典管理理论向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结果。在否认了古典管理论对人的假设之后,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注重发挥人潜在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管理活动中集中体现为管理思想、文化、意识等方面。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已经进入了个性张扬、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管理在根本上是以效果和效率的方式来体现组织目标。因此,如何克服因价值取向差异而带来的协作行为上的摩擦,使个体利益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整合,如何在尊重现代人个性充分发展、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减少人际摩擦和组织内耗行为,在取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效率,是管理活动所面临的新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通过它在管理活动中所发挥的“软管理”的功能,克服了单纯的法律、规章、制度上所不能根本解决的价值取向、思想理念等问题。事物的价值都是通过其功能作用表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价值也体现在其管理功能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功能

(一)导向、养成功能

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标,这种组织的目标则体现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对于被管理对象的观念和行为都具有方向性、以及价值取向指示性的导向功能。这种导向功能将组织的活动及其组织目标的实现都引导到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文化理念上来,这种文化理念则会相应的践行于组织的发展目标、公民的社会责任以及科学的发展观念等不同层次的社会目标。

在导向功能发挥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实践中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宣传、培训等活动使被管理对象的思想逐渐符合组织的价值观取向,行为逐渐体现组织的规范,在管理中应用较广的与利益相挂钩的管理方式,使被管理对象的这种行为最后得到了养成和内化。

例如企业文化的建立,确立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标准、共同追求的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每位员工认同,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管理活动的一种途径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软管理”的实施手段,弥补了制度化、技术性管理中容易忽视被管理者的情绪商数、个人美德、工作伦理、人际情感等诸多隐性文化因素的疏忽和缺陷,提升了管理的人文内涵,体现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是管理上效果和效率统一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沟通、协调功能

沟通包括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情感、信息、认识的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共识、平衡关系,形成统一的意志和步调,共同实现组织目标。协调是在管理活动中对组织目标与成员个体需要之间矛盾的调节、协同作用,对组织成员人际关系所起的“润滑剂”作用。

任何组织的目标都是通过人们共同努力实现的,“团队精神”的弘扬,是组织发展的强有力因素,管理者在对被管理者实施管理过程、贯彻政策、规章制度时不可避免地产生观念上的分歧、利益上的冲突,为了使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同需求的个体的利益都得到充分表达、或者在组织目标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调整等以保证团队的步调统一、整合协作,就要求管理者对于被管理者的感想、意见、看法、建议等都要最大限度的掌握,并对于各种人际上、观念上、利益中的矛盾进行整合,统一,建立和谐的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则在此环节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进行沟通和协调工作,使整个组织有机的组合,协调高速的运转起来,实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

(三)规范、约束功能

在管理实践中,明确的政策、法规、条例、制度等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乃至法律手段,对于人们的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这种单纯的外在的规定性显然不适合个体个性充分发展的今天,这就需要“软管理”来弥补“硬管理”有时不能深入人心,激发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缺陷。作为“软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支配、影响和制约人的思想、意识,来规范、约束人的行为,这实质上是对思想观念管理的一种最有效手段,是精神上的管理,通过对个人意识的内在影响,从而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

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实践中规范、约束功能的发挥,宏观上以社会发展和组织目标的要求来规范、约束个体的思想行为,微观上是以人际规范、职业道德、合作精神等要求规范、约束个体的行为。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目标、规范是统一的,因为任何组织、个人在作为个体发展的同时都是作为社会整体发展的一部分,个体与整体的发展统一的基础正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

(四)激励、转化功能

激励是指利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作为外界刺激,引发组织成员思想动机的变化,提高其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更加符合组织和管理的目标,使其自觉地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相统一,并为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转化是用说服教育等手段使对象的观念、感情、目标、行为发生积极变化,以达到组织和管理的目标,转化对于被管理对象通常是通过量的转化的积累最后到达质的转化。

在管理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激励、转化功能的实质在于通过精神激励,使被管理者的思想和行为发生转化。传统的物质激励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为特征,然而,物质需求只是个体需求的一部分,现代管理则越来越强调精神动力的作用。精神上的满足以及由这种满足而引发的积极行为具有强大的力量,如获取他人的尊敬、认同、肯定以及信任等。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等激励方式都是在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得到解决,人们具有更高层次需求的今天,马斯洛需求理论在实践管理中的有效利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自我实现”即满足个人充分发展的要求,在客观上要求管理中更加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激励作用。实践证明,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自发的积极性是组织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而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的形成与提高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现目标,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实践中发挥激励、转化作用的独特魅力。

(五)发展、创新功能

在管理实践中,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职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属于管理的“维持功能”,但是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环境,必须顺应环境的发展,面对环境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和挑战,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与目标。发展则是指对管理的推动以及提升作用。创新是现代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同时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组织发展、创新的功能在于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发掘、宣传现代思想观念,批判、破除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对于被教育对象有观念更新作用,培养人们形成适应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先进的文化方向、以及代表最对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方向的与时俱进的观念思想。在这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守成的力量,更是一种推动发展、创新超越的力量。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组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人才资源开发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全面、自由、协调的发展,是个人对自身原有状态的不断超越,是人们潜能的充分发挥。创新精神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全世界大力弘扬的理念,实质上是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艰苦的奋斗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要达到这种崇高的境界,就需要远大的目标、顽强的意志、强大的自发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是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入手,塑造个体坚强的意志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鲜明突出的个性人格,从而为个人以及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意志的保证,推动创新的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价值的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并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等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价值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认识,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开放前单一的政治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其政治功能被时代赋予新的内容的同时,还充分发展了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而其与管理的融合也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一体化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人本管理”理念的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功能既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也使自身的理论范围得到丰富与发展。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价值的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与管理学深刻结合的过程中,自身的教育方法理论也得到了发展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价值的研究,必然与相关的管理活动互相渗透、密切相关,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着多样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创新。

(二)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价值的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拓展到了管理领域,必将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文化工作等其他业务工作相融合。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受到轻视,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独具魅力的管理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日益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一体化的趋势将有力地克服‘两张皮’的弊端,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走向科学化。”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价值的研究进一步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文化以及其他业务工作的融合,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拓宽其实践范围的同时也使其育人目的得到了切实的实现。

21世纪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的整体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全方位提升。因此,单纯的依靠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硬性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社会进步、人的发展对管理所提出的要求,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组织管理中正确定位并不断的根据自身的特点发挥其在“软管理”中的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在管理中地位的日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将因其独具魅力的管理功能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拓展其更广泛的实践空间。

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篇12

作为一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生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其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极为关键的检验标准就是其是否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结合教学实践,浅谈这一目标的实现策略。

一、开放、生成,让教学精彩起来

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心态的自由开放;所谓生成,是指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更关注课堂上所蕴含的教学资源。通过敏锐的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来促成教学的动态生成。开放是生成的必要前提,只有开放,师生才能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才会处处有思维的火花、精彩的表现。为达到此目标,教师就要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学生的反应。只有生成,才会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完全开放的情况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得以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捕捉有益资源,善于根据有利时机灵活生成课堂教学,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进一步升华、积极的情感得到强化、价值观得到导引。例如,在讲授“国际关系与国家利益”时,我首先设计了一个能让学生“开放”的问题:分析日本肆意歪曲事实、篡改教科书的事实。这个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充分地袒露情感与态度,接着我适时地创造“生成”的条件,问题:日本为什么不能像德国那样放下历史包袱,正视历史事实?请同学们自己查找资料,分组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思维的火花、创造性的想法,经过我的巧妙点拨、恰当引导,就会“生成”很多精彩的解答。

二、合作、互动,让教学生动起来

合作是互动的前提,只有师生、生生的教与学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才会进行有质量的互动。互动的核心是整合教学

四、我校推行模块化教学面临的工作

根据我校目前的状况,现在要推行模块化教学,在师资力量、硬件设备及教材等方面有待完善,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任课老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这类“双师型”教师目前紧缺。所以,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

2.完善实训场地建设。我们目前有3个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电气实训室,这几个实训室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今后的教学需要,而且里面的设备也不够齐全,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高标准建设更多的实训室。

3.从“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不是单纯的技能)出发,对现行的课程内容、课程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开发,以努力适应汽车维修市场职业岗位的需求。

4.目前缺乏与“模块化”教学相配套的教材,必须引进或过程的各要素,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生动起来。例如,在讲授“树立正确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给学生提供“天价酒席现身饭店”与“一个亿万富翁的简朴家庭生活”这样两则材料,组织学生结合自己或家庭消费的实际展开讨论,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时,教师可适时地呈现如下问题以引起互动:为什么会产生挥霍浪费的现象?浪费现象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扩大内需和家庭消费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举措?这样的问题会有效地引领学生的合作互动方向。当学生由于认知失衡出现片面理解时,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预期消费与超前消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过苦日子、奢侈挥霍的关系”的辩论,以此构建适度消费、科学消费、艰苦奋斗的意义。同时推出扩展性问题:饭店推出“打包”措施有什么意义?学校为什么对学生的穿着打扮作出一些规定?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合作互动向更深层次迈进。

三、激趣、启思,让教学深刻起来

探究的兴趣是引起探究活动的前提,在兴趣驱使下的思维活跃状态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佳状态。兴趣的引发要靠教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同时,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特定的情境内,教师的巧妙点拨、灵活引导,会使课堂教学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价值观与价值观的相互启发与提升的过程中深刻起来。例如,在讲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某一劳动者为了讨回被拖欠工资,爬上高楼,准备跳楼。然后教师问学生,这则材料对你有什么启示?教师可先动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互相讨论、争辩,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之中。同时采取成果展示的方法,让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点评与引导。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课堂教学也会因此而深刻起来。

四、尊重、创新,让评价多元起来

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评价往往会决定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学生学的状态与教师教的状态如何。往往一堂课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评价造成的。不当的评价会使教与学双方均不能进入状态,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无趣,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了。而恰当的、鼓励性的、引导性的评价却会有力者组织编写出“模块化”教学的教材。

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地将汽修专业课程统一贯穿起来,使学生对汽修专业的课程有一个完整统一的认识,做到“学”与“用”相结合,真正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从而学以致用,为社会培养出应用型的汽车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雷正光.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特点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

[2]江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1.

[3]刘重庆.关于模块课程的误解和澄清[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

[4]刘建平.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题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04.

[5]冯鹏展.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01.

对政治课问题设计有效性的探究

(江苏省滨海中学,江苏滨海

一、问题设计现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提问的有效性方面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数量上的泛滥化,提问随意性大,一堂课多的提几十个问题,没有针对性、推进性和目的性。一堂政治课下来以问为主线,一问到底,惟恐课堂提问的数量不达标而有“满堂灌”和“填鸭式”的嫌疑,被戴上“不革命”的帽子。二是质量上的浅层化,提问的质量不高,单调,常常出现“对不对”“好不好”,有些问题模棱两可,让同学们无从回答,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如果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就是不成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设问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恰当的课堂“设问”艺术,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

二、优化问题设计,激发思维

(一)调动兴趣,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可引入社会热点和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来发问,还可运用诗词、故事、小品、广告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状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并进一步主动地探索寻求答案。

如在讲述“培养创新精神”内容时,我引入3个画家为独眼、瘸腿的国王画像的故事。甲画家想美化国王,没有画出国王的独眼、瘸腿而被杀。乙画家汲取甲的教训,如实地画出了国王的独眼、瘸腿,结果因为“丑化”了国王遭到了与甲相同的命运。现在轮到丙了,他肯定不想被杀,那他该怎么办呢?一问即出,教室里顿时“活”了起来,学生的思维被打开,通过思考、想象,推断出多种答案。这时我因势利导,继续提问:什么是创新,为何要培养创新精神,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这一切问题萦绕在学生的脑海中,他们迫切想知道答案,那么本节课的教与学就变得十分轻松。

(二)设置悬疑,激发思维的探索性。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好奇心是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寻找最佳处创设悬念情境,给学生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急于追下去的心理,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如在讲到中美关系时,我向学生展示美国的对华政策:一方面,警告台独势力不要太过火,要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另一方面,又向台湾出售大量的军备武器。学生正对美国的行径感到愤怒并对美国的政策产生疑惑的时候,我根据材料情境顺势提问:美国的对华政策为什么具有两面性?在学生的疑惑与地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上,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实际上,思想政治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过程,是其生命价值的成长过程,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本性得以逐渐展开的过程。既然如此,我们的评价就应更关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就更应多元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灵魂,若实现了这一目标,就会使学生收获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教师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思想政治课因此而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与迷人的魅力。

思维阻滞点上提问,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与探索。

(三)碰撞思维,激发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寻找最佳时机,在学生思维容易堵塞的地方巧妙设疑,创设“愤”“悱”情境,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然后开通思路,释疑解惑。

如在系统地把握“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的时候,我有意设置一个“陷阱”:桔子刚刚上市的时候,价格比较高,随着市场上供应量的增加,不久价格就会下降,越来越便宜,因此,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着商品价格的高低,对吗?学生多数都不假思索地答“对”,此时我进一步设疑:“桔子的价格再高高不过金子的价格,为什么?”这样,就在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势利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使先入为主的错误得以纠正,使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认识到供求只是影响价格的因素,而真正决定商品价格的是价值。

(四)突出重点,激发思维的层次性。

教学问题设计的“精”,是指教师在设疑时围绕中心、总体设计,在“关键”处设疑,绝不随心所欲,在不重要的地方胡乱设疑。创设的问题要小而具体,讲求过程,不重结论,具有可思性。由常问“是什么”向多问“为什么”和“怎么办”转变。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才能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索中理解知识,把握重点,体味思路,突破难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如我在《永恒的民族精神》这一课的教学环节中,前后两次设计的问题如下:(1)你觉得“嫦娥”人身上反映出来哪些精神品质?如何理性地爱国?(2)你知“嫦娥”有多少?看到“嫦娥”成功发射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从“嫦娥”背后的“英雄”身上看到了哪些精神品质?如何看待我们身边的抵制日货、中国女星演日本艺妓等行为?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提问,所能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后者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了重点,达到了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而前者的问题显得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自主的去探索,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三、问题设计的实践反思

(一)有效设问必须关注学生。

有效提问要求教师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更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严密的逻辑性,还要新颖,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前,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使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作过场。严格地说,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什么时候发问,怎样发问,问谁,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

摘要:是否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衡量尺度就是我们所进行的新课程是否实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但是,在落实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不同的学科中,在保持总体有序落实的前提下各有侧重。就思想政治课而言,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就是在课堂上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研究并把握好其目标实现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策略

参考文献

[1]严柏海.构建绿色生态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03.

[2]陈颖琼.互动教学其乐无穷[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06.

[3]钱爱娟.让学生挣脱“镣铐”跳舞[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05.06.

上一篇: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下一篇:教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