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024-08-31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共12篇)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篇1

0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二元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价值固然重要, 但个人价值也不容忽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然要求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元价值, 为此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模式,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 不但要象过去那样一如既往地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 同时也注意个人价值的实现, 惟有如此, 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试图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 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上探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必要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 (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和人类社会进步 (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 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意义的关系。

1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无比优越性;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也是辨证统一的, 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 是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有效方略;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我党在新时代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根据。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2 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自然, 我们党也就将社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当今的主题, 做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广义的社会发展指的是社会的整体发展,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 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程度的同步提高。只有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抵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需要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2.1 经济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在影响经济

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科学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科学技术的水平决定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从而也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在创新, 科技创新问题, 说到底还是人才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不仅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还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另外, 促进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 如改变增长方式,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等等, 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只有对劳动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激发他们的精神动力, 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使他们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 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应有功能, 才能使他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作用, 我国经济才有可能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2.2 政治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政治文明的

发展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明发展包括政治意识文明发展、政治制度文明发展和政治行为文明发展三个组成部分。首先, 政治意识文明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政治意识是政治领域的一种精神现象, 是公民对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的心理反映, 包括人们在一定社会中形成的政治认识、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习惯和政治价值等, 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对政治主体的行为起着巨大的影响, 它促进和制约着政治发展。

2.3 文化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在推进经

济、政治发展的过程中, 能否推进文化发展, 能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从而关系到能否实现持久、协调和稳定的社会发展。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 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 她已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从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我们切记文化不管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它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物, 它是由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无数伟人的名字所支撑起来的宏伟大厦。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 离开具有高尚品德和渊博知识的个体, 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就会成为天方夜谭。正因为如此, 要想使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发展, 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的主体既然是个人, 因此, 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培养他们相信科学坚持真理的品性, 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才能得到发扬, 内容和形式才能得到积极创新, 才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2) 弘扬民族精神也有赖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增强个人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才能培养个人积极拼搏、开拓进取、发奋图强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一旦内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 时代先锋和优秀楷模就会大量涌现, 这会进一步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再次, 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个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意识, 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 社会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才有可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才有可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才能实现。 (3) 文化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育科学事业的振兴。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培养个人对迷信和伪科学的鉴别力, 树立科学的信念, 才能增强人们科学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气, 才能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素质。用科学武装起来的公民, 不但会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还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它们同等重要, 不可偏废, 统一于同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模式, 新模式必须要兼顾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如果只强调社会价值而忽视个人价值, 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空洞虚伪, 无法得到受教育者的认同和接受;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强调个人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 必将导致个人主义和对自我价值的过分追求, 最终将违背社会道德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失效。只有使二者相互协调, 高度统一, 在首先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 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的目的。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辩证统一。社会价值固然重要, 但个人价值也不容忽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篇2

思想政治教育当前价值的三个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思维范畴就是价值.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安身立命的.本源.思想政治教育历史价值客观上折射出它的当前价值意蕴: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价值;道德精神资源的开发价值;和谐社会的构建价值.在现代条件下,物质性、精神性、实践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在规定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的三个维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当前意义.

作 者:刘彦德  作者单位:开封市体育运动学校 刊 名:魅力中国 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1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物质性   精神性   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篇3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辩证统一。社会价值固然重要,但个人价值也不容忽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个人价值 社会价值

0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二元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社会价值固然重要,但个人价值也不容忽视。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二元价值,为此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重社会价值、轻个人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模式,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但要象过去那样一如既往地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同时也注意个人价值的实现,惟有如此,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本文试图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从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上探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必要性。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意义的关系。

1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无比优越性;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也是辨证统一的,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是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有效方略;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我党在新时代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根据。而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2 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自然,我们党也就将社会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当今的主题,做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广义的社会发展指的是社会的整体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程度的同步提高。只有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巩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抵制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才能早日实现。要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充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2.1 经济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科学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的水平决定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从而也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在创新,科技创新问题,说到底还是人才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还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另外,促进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如改变增长方式,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和创新等等,都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只有对劳动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他们的精神动力,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应有功能,才能使他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理性经济人的作用,我国经济才有可能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2.2 政治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 政治文明的发展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明发展包括政治意识文明发展、政治制度文明发展和政治行为文明发展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政治意识文明的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政治意识是政治领域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公民对政治生活和政治活动的心理反映,包括人们在一定社会中形成的政治认识、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习惯和政治价值等,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政治主体的行为起着巨大的影响,它促进和制约着政治发展。

2.3 文化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推进经济、政治发展的过程中,能否推进文化发展,能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关系到能否实现持久、协调和稳定的社会发展。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她已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从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但我们切记文化不管具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它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物,它是由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无数伟人的名字所支撑起来的宏伟大厦。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具有高尚品德和渊博知识的个体,文化的创造和发展就会成为天方夜谭。正因为如此,要想使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发展,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

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的主体既然是个人,因此,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培养他们相信科学坚持真理的品性,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才能得到发扬,内容和形式才能得到积极创新,才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可能顺利进行。②弘扬民族精神也有赖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个人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才能培养个人积极拼搏、开拓进取、发奋图强和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一旦内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时代先锋和优秀楷模就会大量涌现,这会进一步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再次,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个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抵御各种腐朽文化的侵蚀,社会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才有可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才有可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才能实现。③文化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育科学事业的振兴。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个人对迷信和伪科学的鉴别力,树立科学的信念,才能增强人们科学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风气,才能提高全体人民的科学素质。用科学武装起来的公民,不但会成为合格的劳动者,还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综述 篇4

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问题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学术界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根源对其进行分析。关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存在几种不同的理解,田霞、李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可以从价值生成的逻辑根源与价值生成的历史根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逻辑根源包括人的需要、人的利益、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存在。同时还需要明确两点: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逻辑根源事实上是形式根源,它以历史根源为质料或内容。这一点也是由人本身的存在决定的。第二,逻辑根源与历史根源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全部根源与根基。”(1)闵绪国则将人的社会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根源。(2)项久雨在《利益逻辑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中指出,在价值主体的利益、物质利益原则、实践活动共同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才得以生成。(3)从上述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作用性和有效性都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体现的。

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含义的研究

价值从哲学层面上来看,它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主客体相统一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也是一种关系范畴,如何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如何体现它的有用性,首先我们应准确把握它的准确含义。目前学术界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冯达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属性——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总和。”(4)沈晓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作用。(5)李江凌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表述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利益需要,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6)目前,武汉大学项久雨教授则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本质出发,对其给出了一个比较权威性的界定,他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7)根据上述观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实施者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加以引导、教化,以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研究

价值形态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不同的判断标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其价值形态的表现形式则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学术界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依据项久雨教授的划分,将其分为:一是按条件和依据分,从可能性和现实性来看,有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二是按性质作用分,有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三是按效果显现分,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四是按评价分,有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五是按价值主体分,有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个别的学者是根据价值内容的不同,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分为解读、协调、导向、发展等价值。(8)

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其内涵是价值的由“潜”到“显”,其实质是客体主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不是简单的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由“潜价值”到“价值”的转变过程。(9)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内化、外化、反馈调节的循环过程来实现价值。我们主要从实现的条件和途径以及规律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如何实现的。

4.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条件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条件,二是“物”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前提是以现实社会中具体存在的社会性的人作为根基。人的条件就是指教育者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以及受教育者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就“物”的条件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整合和优化,以合理、合法、有效的教育内容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来达到实现教育的目标。同时,我们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并力促其优化,比如直接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各种教学设施条件、各种相关的组织机构、校园建设条件等,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空间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得到有效的转化。

4.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途径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否得到体现,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过程中能否促进其价值实现。冀素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是客体的主体化与主体的客体化的辩证统一,必须立足于主体。”(10)唐晓燕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惧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要树立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内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项久雨教授认为教育活动应该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沟通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他还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接受、整合、内化、外化的相对完整的过程。同时,他还认为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根据上述研究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首先,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其次,正确区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是教育的主体,不能单一地将教育者作为实践活动的主体,而忽视受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两者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再次,科学合理的灌输和有效的接受相结合。灌输并不是强制性的,“填鸭式”的硬灌,而是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采用科学的多样化的方式启迪人们的政治觉悟。有效的接受,能使社会和社会群体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主体的思想然后外化为良好的品德行为。最后,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进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养。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育者所掌握的知识是否丰富,个人品质是否良好,价值观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综上所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的研究总体上来看相对比较成熟,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的理论研究对我们以后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这势必将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含义、形态、实现等方面对研究结果进行综述,这对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活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篇5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教育系统要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为大学生树立更多可敬、可亲、可学的榜样;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融入和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光明日报总编辑胡占凡在讲话中指出,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先进事迹,使我们认识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进行。牛树启等河北农大毕业生与李维贺老人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且具有现代价值,应该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思想动力。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先进事迹带给整个社会的感动和震撼是持续的、强烈的、深远的,他们的事迹本身就是一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教科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光明日报重要的宣传内容。光明日报将坚持“三贴近”,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宣传报道,努力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座谈会上,河北农大党委书记程庆会、河北农大园艺系93(01)班优秀群体代表时翠平、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维东、清华大学教授刘书林、北京大学学生代表郭立伟先后发言。与会人员认为,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的先进事迹平凡中见伟大,他们身上闪耀着道德的光辉,体现了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扶危济困的宽广胸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和关爱他人的社会担当。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 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

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李德顺首次将价值概念引入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先河(李德顺,1989);此后,吉林大学陈秉公明确提出了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性,张耀灿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正式引入了教学课堂中,郑永延在《现代思想道德理论与方法》中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思想道德理论及其价值问题(郑永延,2000)。张耀灿和郑永廷等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述(张耀灿等,2001)。武汉大学项久雨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是继哲学价值论和教育价值论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项久雨,2002)。基于此,他通过深入的研究后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项久雨,2003),该专著的出版被普遍认为是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研究的新突破。苏斌对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苏斌,2003)。刘基等认为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日益呈现复杂化和多样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现状并对其进行优化(刘基等,2004)。江波等针对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经济成份和社会结构多样化导致的人们思想认识多样化问题,从哲学角度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江波,2005);张捍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并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呈现出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价值的功能(张捍东,2006):李江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创造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创造要经济从主体提出和倡导的政治思想向受教育者人体自我政治思想飞跃和从受教育者个体自我政治思想向其政治行为飞跃的过程(李江凌,2006)。综观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研究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等几个主要的方面。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等三个主要的领域。张耀灿等认为,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本质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认为价值的真正实现是客体对主体产生实际的效应,即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不是简单的客体作用于主体的过程,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问题,普遍的观点认为基本的途径是灌输途径和接受途径,二者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的两个轴心。冯达成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满足人们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发展入手,推动主体接受活动的进行(冯达成,200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刘振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因而价值实现的规律就是教育过程的规律,是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活动三大要素之间稳定的、必然的联系(刘振忠,2001);张耀灿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可以概括为真善统一律、神形统一律、虚实转化律等三条规律,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规律是一个多角度和多侧面的规律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其重要的价值,但它不能凭空产生,而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内在地包含着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实因素和作为价值主体的能动因素两个方面,两者在现实的教育活动及教育活动对象化的基础上互动,从而最终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因此,只有当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事实”因素的运作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的展开所要求达到的优化和显现价值客体的功能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才有可能进行。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归根到底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活动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体现着价值的实现。因此,只有明确教育活动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教育活动要如何才能更加完善等问题之后,才能真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从理论向现实转化。一般的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必须能说服价值主体并为其所接受,其反映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必须如实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展开的一般规律,其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必须对价值主体有实际效用。同时,还必须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有与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和接受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方法才是有效的,才能为价值的实现创新理论条件。

2.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外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不完全是逻辑和概念的推导过程,而是融八了人的现实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中,因此,人和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外在条件。

首先,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活动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组织、调控、转化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对人的要求和条件集中体现在对人的主体性要求上。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人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人是否具有以及具有多大的主体性,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在价值实现过程中能否确立以及在何种程度上确立基本的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价值主体的主体意识是促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由理论状态向表现出某种具体特征的现实状态转化的内在驱动力,而主体能力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在现实的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象基础上发生互动的内在根据,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终实现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条件。一方面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另一方面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构成要素中,社会是作为价值主体之一发挥作用的,社会必须通过优化结构、完善功能、提供多层次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承担相应的责任。我国从总的来讲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本质要求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严治党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党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趋向能积极实现,这一特殊的社会条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实现。

2.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介质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对象,并关注人的思想和行为;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也是以提升

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为目标的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本身就是一个特定的中介领域,这一中介既是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客体相互联系和发生关系的依据;又是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发生互动的条件。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以思想道德传导、发展、内化和行为提升为根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主客体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前提下,相互中介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中介条件不是单独存在的条件,而是由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派生出来并内构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中的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过程中构成价值实现中介条件的因素是多方面和多形式的,根据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科学研究态势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中最重要的中介条件是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条件。只有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有正当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科学理性地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需求,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利性,才能自觉地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同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就难以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实践,从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也就无法有效地实现。

3对策及建议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实现也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有效的途径,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3.1不断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条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内部条件,其中最根本的是受教育者的自身条件,高尚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固然离不开外部力量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自我道德的完善。自我完善是认识和实践的高度统一,是青少年的道德修养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实现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高级阶段。实践作为认识事物的来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如此。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更重要的在于付诸于实践,贯彻执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理论。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自觉地评价得失,不断地反省和自我批评,才能真正地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有效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从而在根本上增强自我完善的能力,最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3.2加强思想政治知识理论教育思想政治知识理论教学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知识理论教育活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广大青少年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他们培养坚定的共产主义道德信念,使青少年在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同步发展,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此外,还要注重人文选修课的教学,人文精神是人的文化底蕴所表现出来的对待生活和人生的社会态度,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必须是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文化人,人文选修课的教学在培育文化品位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3加强综合管理加强综合管理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包括日常的教育管理、行政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以及社会成员的自我管理等多个方面。只有在加强思想政治知识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综合管理,才能规范青少年的行为,长此以往就能促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加强综合管理,一是要依靠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目标,促使管理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二是要使教育与管理相互渗透,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强化教育,在强化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管理,使两者形成互动;三是要通过教育提高管理对象接受教育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提高教育和管理的实效性。此外,在加强管理和强化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奖惩接合,建立和健全与法律法规相互协调、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

3.4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有赖于教育方法和手段本身,教育方法先进。教育手段有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会提升,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只有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和新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才能有效地实现。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新方法、新手段可能存在的不足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

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篇7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提出

人类文明迄今已经历了原始文明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 现正向生态文明迈进。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但也遇到了空前的生态危机。新一轮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环境力的竞争。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环境问题已从区域性、局部性向全国性、整体性演变;环境问题不再是边缘问题, 而是成为制约发展的中心问题和主要障碍;社会主要矛盾不仅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也表现为同落后的生产方式即牺牲环境求发展之间的矛盾。近些年来暴雨、高温、冰冻等极端气候频繁发生, 就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历史上一些文明古国的衰亡, 都同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化息息相关。而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不绝,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具有崇尚自然的文化传统和天人和谐、物我合一的思想与智慧。

当下, 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归根结底是由“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所导致的。因此,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除了要用法律法规约束之外, 还要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改造人们的思想, 帮助人们形成生态文明观念, 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人类生存的新危机, 面临自身领域所发生的新变化, 必须冲破原有的价值局限, 除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外, 还可以也应该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重视其生态教育价值的创造, 这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课题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新发展。”[2]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提出转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模式, 拓展了研究空间, 开阔了研究视野, 是思想政治教育史上的一次重要的变革与创新, 标志着人类本质的回归与主体境界的提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一种发展性价值, 是随着近年来生态危机的出现, 生态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后才出现的, 因此其内涵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在理解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前, 我们首先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涵义。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就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从不同角度可作不同分类, 从主体角度可以分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又可分为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价值形态。长期以来, 人们侧重于社会价值中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及文化价值, 而忽略了生态价值。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是指基于“生态的价值”之上, 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动, 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这个定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第一,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建立在“生态的价值”基础之上。即要求生态对于人这个主体有意义关系。生态价值表现为生态的资源价值、生态的经济价值、生态的社会政治价值等。第二,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生态的价值”, 这个价值直接作用于生态, 维护生态平衡, 纠正生态平衡。这里对于生态的价值, 生态是作用对象。这个价值可表现为正价值、负价值和零价值。当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维持生态平衡或纠正生态失衡为正价值;当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生态无所作为时为零价值。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 只重视经济、政治、文化价值, 其生态价值为零;早期资本主义和我国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人征服大自然时, 取得了经济、政治价值的辉煌, 其生态价值则为负值。第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创造的, 实现于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的保持和改变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所蕴涵的思想政治道德为教育对象所接受, 内化为他们各自的稳定的心理结构, 外化为一种现实的行为, 其生态价值才能由潜到显, 获得完备的实现形态。第四,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的主体是人, 尤其是作为类主体的人, 而不是生态。

因而, 只有完整、准确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内涵, 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价值, 才能逐步缓解我国的生态危机。

三、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主要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就在于使生态意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 对人们进行环境法规和生态伦理教育, 从而明确人在生物圈中、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清楚地认识人类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从而树立生态意识, 为调控生态平衡, 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采取积极的对策。

第一, 帮助人们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强烈的生态意识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生态危机的思想基础。千百年来, 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主要存在的是一种“人类中心观”, 这种观念认为人类始终是自然界的主人和征服者, 自然界的一切必须服务于人类的利益和需要, 人类对自然拥有绝对的使用和开发权, 认为只要对人类有利, 对其他存在物所采取的任何掠夺行为, 都是合乎道德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纠正人们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 帮助人们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 了解人类只是自然大家庭一名成员, 与其他成员之间只能是和睦共处, 爱护与关心。同时还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合理的思想, 避免“人类中心论”观念的负面影响。唯有这样, 人类的自我实现和幸福才能得到连续绵延和可靠保障。

第二, 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为走出生态困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除了制度的保证外, 还需要法律的支撑, 更需要道德的约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就在于帮助人们使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统一起来, 道德责任和生态责任统一起来。一方面, 学校和社会要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生态学知识的教学, 使生态学的准则成为一种行为规范;另一方面, 思想道德的教育又可以赋予生态学和环保知识以道德的意义。它培养人们的道德良心、道德信念, 使生态的责任感深入人的心灵并与道德责任感融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崇高道德情操。

第三, 帮助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人类的精神文明层次不断得到提升, 使他们能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克服自我的近视和短视, 以人类的生存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抛开既得利益来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从而使人类和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应发挥其预警防范功能, 并遵循公平性原则 (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持续性原则;共同性与特殊性结合的原则, 培养人们的前瞻意识, 引导人们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和确立。

第四, 帮助人们树立整体利益意识。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引导人们树立全球意识, 确立整体利益意识。因而在价值观上必须由单向功利型向多元互惠型转变。人类是一个整体, 全球时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浪潮。当今时代仍是一个民族国家林立的时代, 社会主义中国要发扬大国风范, 毅然承担起共同维护人类社会家园的责任, 并与其他国家一起携手联合, 共渡险滩。

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是人类认识和创造其价值的目的与最终归宿。生态价值只有被教育对象所接受, 内化为他们各自的稳定的心理结构, 外化为一种持之以恒的行为习惯, 才成为一种真正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途径多种多样, 而灌输和接受是其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目前,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其如何帮助人们保护生态资源、节约能源、形成生态文明观念方面, 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1. 加强生态教育。

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为目的的国民生态环境教育;把生态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努力培养具有生态环保知识和意识的一代新人;对各级领导干部、企业法人代表、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干部加强生态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培训。

2. 加强法制教育。

特别是要加强生态法制的宣传和教育。通过社会主义的法制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的生态保护法律意识, 使人人懂法、守法、护法, 特别是不要因个人、单位和地区的短期利益、局部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 坚决推动和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杜绝各种破坏生态的现象。

3. 开展生态科普活动。

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土地日”、“世界水日”等, 积极开展群众性生态科普教育活动;将生态示范区建设与生态科普基地建设结合起来, 建设集生态教育和科普、生态旅游、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区。

4. 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组织公众参与城镇生活垃圾定点分类堆放和资源回收利用等活动, 培育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强调人人拥有生态环境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享有清洁的空气、洁净的水和所有绿色福利的权利, 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爱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总之, 在新的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把生态教育作为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 把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和全球意识, 从而使生态文明观念在我国牢固树立起来, 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因此, 只有不断地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 才能最终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作者系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归根结底是由“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所导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是一种发展性价值, 是指基于“生态的价值”基础之上, 通过改变人的思想和行动, 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主要表现在:帮助人们形成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帮助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帮助人们树立整体利益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的实现是人类认识和创造其价值的目的与最终归宿, 而灌输和接受是其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生态危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生态文明,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中国青年报, 2007-10-25 (02) .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研究 篇8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出发点, 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1]因此, 自然界是人类的母体,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自然是人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 马克思主义还认为, 人“和动植物一样, 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2], 要受到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外部自然的限制, 这就是“人的自然的本质”[2]。因此,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自然规律, 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界的惩罚, 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强调自然界对人、人类活动的前提性的基础上, 又充分肯定了人的活动对自然的能动性。人和动物不同, 可以借助自己的意识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促进自身的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 当前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三大生态危机, 这三个方面密切联系, 形成了相互反馈并促使彼此更加恶化的循环。人口数量过大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迫使人类不断地提高经济发展速度, 由此必然导致更多的资源损耗、更大的环境污染和更多的能源消耗。这种状况超过自然界自身的承受能力时, 就会出现生态危机, 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人的行为总是受其背后思想文化的支配和影响, 因此要摆脱生态危机, 校正人类的经济活动方式, 就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思维方式,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行为模式。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通过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帮助人们建立新的生态价值观, 促进生态文明的高度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内涵

哲学视野中的价值是表示客体所具有的功能、属性与主体的需要之间所存在的效益关系, 而生态价值有两层意思:一是生态的价值, 即指生态所具有的价值;二是生态性价值, 即人从事对于生态有价值的活动来满足生态的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 是从第二层意思来理解的, 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人的生态思想和行为, 调节人与生态的关系而体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生态的意义关系。其内涵包括三方面:首先,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来源于价值客体———生态环境。对人类来说, 生态环境的价值表现为生态的资源、审美价值等,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形成的基础。其次,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取决于价值主体———人的需要。当前,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使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越来越强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活动,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 增强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 树立正确的生态责任感, 满足价值主体整体和长远的生存发展需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形成的前提。最后,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实现于价值中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所蕴涵的思想政治道德和生态伦理道德的接受, 不仅要内化为他们稳定的心理结构, 而且要外化为与生态平衡相一致的行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形成的途径。

当前人类面临着人口、环境、资源等生态危机, 我们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 进行生态文明的意识教育、道德观教育、法治观教育, 使人们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坚决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促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篇9

关键词:公益广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随着社会精神需求的发展,弘扬社会主流意识,加强对社会群体和个人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授课式的传播方式上了,在科学技术日益先进的今天,娱乐媒体的广泛发展,公益广告成为社会主流意识传递的一项重要途径。通过媒体进行公益广告来传递正能量,对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1 公益广告的概念

公益广告是一种非商业性的广告,它是一种为公共事业服务的新型的大众传播模式,旨在弘扬和推动社会发展所需要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品质,弘扬社会主流意识的一种传播形式。公益广告是广告众多形式之一,商业广告进行的目的是通过传递信息获得利益,其目的是盈利性的,而公益广告则与之相反,它主要是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2 公益广告的特点

(1)明确的目标导向性。公益广告的目的是为公众服务,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因此,公益广告在传递的内容上有着明确的目标,针对社会生活中备受关注的种种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创意,形成一种既直观又能反映社会现实的信息传递,引导社会群体积极关注,并对观众的心理进行渗透,引起公众产生共鸣。具体的说,公益广告在其目标价值的导向性上体现出倡导社会新风尚,矫正社会歪风,提醒和警示不良风气,向社会公众传播利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

(2)较强的服务性。公益广告与其他广告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其服务性,公益广告是非盈利性的广告形式,旨在满足社会群体的需要,传播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倡导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事业的向前发展。这些都是不以赚取社会财富为目的的,具有较强的服务性。

(3)直观的教育性。公益广告实质上可以说是一种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公益广告成为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传播载体,在精神层面、思想领域里都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公益广告并不是采用简单的说教的方式进行,而是采用比较直观的吸引人们眼球的方式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4)与时俱进的艺术创意。广告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同样,作为广告的一种形式,公益广告同样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为艺术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动力,广告创作讲究的就是创意性、新颖性。公益广告在创作理念上紧紧跟随着时代主流意识的发展,同时又遵循着广告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即创新性,因此不仅满足受众的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着社会道德的要求。

3 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公益广告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直观的图画到生动的视频,都在宣传着社会发展的道德观念、价值需求和伦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社会公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 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公益广告正是这样一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传播方式,公益广告对于社会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尽管,广告在传播思想道德观念时采用的方式或是无声的视频、或是抽象的图片、或是没有文字说明,都在表达着某种观念、思想,体现着某种价值要求,在人们接触公益广告的同时也在对其有蕴含的某种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解读和认识。

3.2 促进文明社会的发展

公益广告的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它是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通过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的反映和再现,倡导或警示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摒弃不良道德观念或生活习惯;另外,对于社会生活中优良的社会品质进行积极发扬,弘扬社会主流意识,推动全民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向榜样学习。

3.3 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

公益广告在社会生活中传播信息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维护社会秩序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这样一种广告宣传就是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道德缺失、人格缺陷、人与人关系冷淡等现象进行的一种警示和规劝,在一定程度上从思想观念、意识层面对这些社会群体进行疏导和教育,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优良的社会风尚、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宣传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一定意义上公益广告促进了社会生活中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着个人的社会化进程,帮助人在社会中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身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使个人接受社会公众认可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达到个人与社会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从而真正实现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4 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优化

公益广告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其教育人、引导人、传播主流社会价值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来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1)深入实际、创造价值。公益广告是对现实生活的现象的反应,其创意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创作者只有深入到社会生活实际中,才能发现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和典型问题,通过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同身受,并用正义的道德评价和观念去审视社会生活,在创作中反映现实生活,引导人们思考和判断,最后产生共鸣。

(2)注重满足社会需求。公益广告主要是来源于社会社会中的优良品质或是不良现象,体现着百姓的生活现状。公益广告的主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大众生活,着重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公益广告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提高社会大众的道德观念和素养,因此,公益广告的产生也要符合大众的文化生活的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倡导什么、反应什么、批评什么都需要在广告中生动地表现出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要从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结合公众利益,达到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目的。

(3)注重创新与社会效益。公益广告是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短小轻便的广告,通过短小的故事吸引公众的眼球激发公众的兴趣,这就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广告要引起人们关注就一定要有创新,不仅要突出主题,还要具有艺术性。公益广告不仅需要充分体现主题色彩,还需要满足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公益广告推动社会生活向积极健康的文明社会发展。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就体现于公益广告的社会效益的实现,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需要具有说服性,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使受众从思想和认识上符合社会主流意识的发展。

(4)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公益广告在传递社会思想价值、道德观念的过程中,要注重与文化思想意识的沟通,文化是社会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在公益广告的传递过程中结合社会文化的层次和水平,制作出适应于社会文化气息并能与公众实现有效沟通的作品。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公益广告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还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在受众中的传递,进而实现受众自身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相一致。

公益广告的发展和传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公益广告传递了社会主流意识思想,积极弘扬社会优秀价值思想和道德品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和歪曲的价值观念进行监督和遏制。所以无论是公益广告主题的选择,内容的搜集应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以更好地传递社会优秀文化传统和倡导文明和谐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3]戴振宇.持续发挥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的引领作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8).

[4]王贤卿.论传播学受众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9.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前价值 篇10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

若想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正确的诠释, 首先要明确价值的含义, 此外还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学术上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和社会群体运用一定的政治观点、行为规范以及思想理念等, 对人民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刻教育和影响, 使人们具备一定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而这一概念也可以从狭义上进行理解, 事实上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思想渗透手法, 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就是指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以及其作用、功能、特征对作为主体的统治阶级相应需要的一种满足关系。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表现

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和谐社会的伟大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占据更重要的价值地位。其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对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要靠全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一个民族若想强大凝聚力, 就必然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从全球形势来看, 当今的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经济与科技的实战较量。而民族凝聚力也是综合国力的一种基本体现, 民族凝聚力是要建立在全民的共同目标信念、价值追求、精神意志上的一种精神上的团结一致。一个国家如果缺乏民族精神, 是很难发展下去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具备凝聚力的核心因素, 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民族得以长远延续的精神脊梁。没有团结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 国民也无法进行高质量的劳动和生活。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加强民族精神, 培养爱国情操, 增强民族的核心凝聚力, 才能实现共同的理想以及价值追求, 最终通过增强民族团结和共同的努力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可以说, 增强综合国力, 首先要要增强全民族的核心凝聚力;增强民族凝聚力, 就十分有必要不断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普及思想政治文化。

(二) 注重精神激励价值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直接促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的上升, 而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规范,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时代性的一个突出表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是比物质需要更重要的社会工作, 而就目前的社会风气来看, 多数人都抱有金钱至上, 甚至是金钱万能的物质思想, 对精神食粮完全忽视甚至是否认, 致使拜金主义越演越烈, 已经不分年龄和工作领域。然而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相互作用的, 物质决定精神, 精神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提高和促进群众的创造力, 不仅仅要使用正确的经济引导手段, 更要靠良好的精神激励, 要靠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不良的思想进行驱逐和代替。只注重物质享受和追求而忽略精神文化的质量是错误的, 无论物质还是精神方面, 都需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有效的引导。

(三) 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必须要基于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稳定的政治局面, 而这二者得以良好的实现, 就要大力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普及。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中, 要实现计划中的各项目标和社会主义建设理想, 就必须加快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无从谈起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 在建设的过程中, 群众的综合素质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因为人是社会发展和创造的主体, 只有群众的进步, 才会实现社会的大踏步前进。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社会需求, 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伟大战略, 最终目的是要利用人才尤其是利用高素质的全面综合型优秀人才来作为推动我国社会力量提升的重要武器。在要提高全民的素质的进程中, 要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教育重心, 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民族的思想灵魂。为此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势在必行的战略性举措。可以说, 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赖于人的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 有赖于人的精神资源的长久延续;而人的政治素质和精神资源的不断进步, 就必须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总结来说,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宝贵的。对全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我们要不断的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表现以及人类发展的客观实践, 引导人们正确的认识社会, 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从而促进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摘要:目前我国的社会正处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 人们往往因为价值冲突而感到无比困惑。思想政治的正确价值评定是当代教育内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良好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形成人们对政治共识的认同, 有利于突破自我世界, 继而产生社会责任感。本文尝试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概念以及当前价值的具体表现入手, 进行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当前表现

参考文献

[1]张文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 翻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0:514。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篇11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追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173-02

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教育工作过于强调就业教育的服务功能,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职院校重视就业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有机结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升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充分就业,而且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高职学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就业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职业的选择,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选择。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就业观念落后、就业能力差、就业心理脆弱、诚信意识匮乏等问题。对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职业价值标准的选择上体现出的功利性。这是由于疏于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索取与奉献的关系,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

(一)精神追求欠缺,择业观念较落后

一些高职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单纯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信仰比较匮乏,择业期望值高。在择业时过于考虑个人利益的得失而较少考虑国家的需要,缺乏艰苦奋斗的心理准备,并将读书期间养成的散漫的生活习惯带上工作岗位。在就业区域和就业岗位选择上,很多毕业生将目光聚焦在东部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对于那些急需人才的基层、西部欠发达地区、偏远地区少有关注。在就业单位的性质选择上,机关、事业单位和外企是毕业生关注和向往的地方。在职业岗位的选择上,希望自己能成为白领或蓝领一族。在就业起薪水平上,期望值也很高。

(二)定位不准,就业能力不足

高职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强,事件分析处理能力有所不足,缺乏科学研究能力,人文科学素养有所缺乏等。高职教育虽然强调实践动手能力,但是一些学生不愿意真正动手,没有熟练掌握技术,团队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欠缺,择业时用人单位满意度不高。

(三)心理较脆弱,职业定位模糊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激烈的竞争,学生自我认知不足。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失衡状态,再加上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完全,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各种心理障碍诸如焦虑心理、挫折心理、矛盾心理、盲从心理、攀比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害怕困难等成为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他们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弱,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差,缺乏自信等。其中,焦虑与挫折心理表现得尤为突出。贫困家庭的学生希望通过就业替家庭分担经济压力,一旦他们择业受挫,将会产生深深的自责和焦虑心理,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

(四)诚信意识较缺乏,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一些学生不是从提高自身能力出发,而是用虚假材料包装自己,假造各种荣誉证书、资格证书和考试成绩,杜撰子虚乌有的社会实践经历及学生干部履历等;部分学生不能严肃对待就业合同,时有毁约情况发生,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声誉,也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

二、就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一)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提升就业的基本竞争力

受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出现多样化。加强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基本素质,在就业中具有先占优势。通过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引导学生及时转换角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就业信心,做好就业思想准备,进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二)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就业的可持续竞争力

职业道德素养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潜在资质,规范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展示他们的优点和潜力,服务用人单位长远发展。针对当前就业取向的多元化及职业的不稳定性,开展“以诚信为本”的教育,培养学生就业中的诚信意识,避免或杜绝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现象,并正确认识职业与就业关系,提高职业认识与认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超常竞争力

在学生就业教育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增强自信心,提高竞争意识、攻坚克难意识,进而培养学生求职过程中的自信心,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三、就业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途径

(一)强化就业为导向的就业理念

高职院校的办学要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也受普遍的社会规律制约。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承担起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劳动力转移和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直接向社会输送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首先解决办学理念问题。应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己任,以社会评价为标准。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培养人才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体现着大学的本质属性和基本价值取向。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应以就业为中心,通过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使每一个毕业生都各有所长,各得其所,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强化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丰富和完善教育内容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学生就业,着力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心理问题。二是实施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风险和就业竞争,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特长,为社会作出最大贡献的职业和岗位。三是加强就业诚信教育,提升素质。从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入手,增强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所需要的高情感、高责任感和高精神境界。营造一种浓厚的诚信文化氛围,把弘扬正气、恪守承诺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和理念,让学生时刻感同身受。四是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就业教育重要内容。根据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和心理素质形成的特点,采取集体教育和单独辅导、专题训练与学科渗透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五是开展职业与成才观教育,激发学生求职成才动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成才观,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全面学习的理念并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六是加强以爱岗敬业等职业价值观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采取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公德心、责任感、职业伦理等,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及法律要求,帮助他们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职业行为规范,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七是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择业期望。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育方式方法

一是就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动,及时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把计划经济时期那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封闭型教育方式,转变为面对现实社会,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开放型教育。二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和伦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其他学科相结合,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这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顺应现代科学总体发展趋势的要求,又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自身不断发展的需要。就业教育可采取心理辅导、养成教育、危机干预等手段,运用模拟情景体验法、典型案例介绍法、专业技能估量法、就业目标定位法、创业思路引导法等,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思想问题和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方式单独进行教育。或针对学生模拟就业岗位,设计专业技能衡量标准,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分析其与就业岗位的差距,提出提升专业技能的思路和途径。或通过假想比喻、言传身教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在充分认识自己,全面分析、评价自己的基础上找准自己在择业中的适当位置,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与社会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以避免择业方向和择业目标的盲目性。或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有能力自主扩展就业空间,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健全就业诚信监督机制。可以通过校园宣传栏、广播、BBS、校园网、校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建立严格的就业资料审查制度,完善就业诚信考核体系,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讲诚信、重诚信的好习惯。

(四)建立健全教育服务体系,营造教育氛围

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就业教育机构,保证就业教育经费充足到位,人员配置科学合理。就业教育机构对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提出总体部署并负责监督考核各系部工作的开展情况。各系部指定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毕业生就业教育工作,要求专业课教师利用授课时间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教育,实施就业中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形成完善的工作网络,提高大学生就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教育队伍,推进专业化

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优化队伍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就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主要力量,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的许多思想问题需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给予指导和解决。辅导员、班主任、专职从事学生管理的行政人员负责对学生理想信念、责任意识、价值取向、学习态度、职业规划、社交技能、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方面进行指导,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及时解决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思想问题。

【参考文献】

[1]盛仁泽.关于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7(4)

[2]高晓琴.对就业指导中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

【作者简介】廖腾琼(1964- ),女,广西博白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姚 畅(1978- ),女,辽宁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责编 黎 原)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研究述评 篇12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意义

理论界普遍认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体现在它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立足于价值哲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形态、特征和实现途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的理论深化和哲学思考[1],对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建设,促进学科的科学化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理论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应用,长期以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地位存在两论观点,即“无用论”和“万能论”,从理论上分析,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判断上的失误[2]。因此,文化价值问题的研究能提高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自觉性,正确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功能,并依据相关规律探索其有效的价值途径,进而能使人感到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教条式的存在或一无是处,以更加主动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相关概念内涵的研究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涉及三个相关的概念,因此,我们从最小概念入手进行分析。首先,对“文化”的内涵研究。一般来讲,对文化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辞海》释义中的“文化”即为广义: “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在很多时候,文化作为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与物质文明相区别,所以采用它的狭义概念。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其文化价值的研究也应采用狭义的理解更为妥当。

( 一) “价值”的内涵

对于“价值”的理解古今中外更是众说纷纭,如中国古典哲学义利之争的价值论,西方价值哲学流派理解的现实或世界的意义,强调是否有用或有效。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立足于实践和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正如马克思所说: “‘价值’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 们需要的 外界物的 关系中产 生的。”[3]人作为价值主体,外物通常被看作价值客体,所谓价值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客体满足了主体的某种需求的主客体关系,主体的需要不仅决定了客体对主体是否具有价值,还决定着有何种价值。

( 二) “文化价值”的内涵

文化价值毋庸置疑是通过“文化”与“价值”相互关系总结出来的。徐春艳和田九霞在《论文化软实力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中指出,文化具有价值性,相反,价值也具有文化性,这种内在的联系统一就是文化价值[4]。但这种简单罗列关系的方法并不能深刻揭示文化价值是什么。相比之下,孙美堂对“文化价值”概念的阐述则更为精彩,他认为文化价值是优化、提升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是促进人更是“人”的价值[5]。他从“人”的角度出发理解文化及文化价值,以人为主体,探讨价值对象即文化在规范和优化人的生命存在方面具有“好”的价值,满足人在对文化及周围世界创造、追求的某种需要,“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即按照“人”的标准和理想改变自身和世界,文化价值则体现在对文化的追求中有益于人向着规范和优化自身的生命存在的正作用。这一概念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观点不谋而合,并落脚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性,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 三)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部分,所以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概念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段建斌认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追问,就是人自身价值的追求[6],在《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当代发展的思考》一文中,他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现实个人的存在被看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起点,人的需要则是其价值中心,人的发展为价值旨归,很好地表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价值客体的一致性。而闵绪国认为,认识到这一程度还不够,他深究人为什么会产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需要的联系,他从人的本质属性,即社会性入手分析。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人具有社会属性,对社会有着丰富的需求,而恰恰就是这样的社会需求反映了人的存在和发展状态,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根源。反过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使人更为“人”的过程,例如: 促进人的社会化、明确人生意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方面,满足了人在发展中社会性需要[7]。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王晓菲则更是细分为个体主体、集体主体和社会主体等三个部分,以此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下的新发展[8]。综合研究不难发现,多数学者更是倾向于项久雨在其著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对此概念的表述: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 会在思想 政治教育 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应、相接近的关系。”[9]这一表述强调主体性及主客体的关系。胡沫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性审视》中补充了项久雨的观点,他强调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有限性、历史性、间接性等特点,进而总结出它具有的物质性、精神性和实践性等三个逻辑层次的价值[10]。在反复对比和思考众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概念内涵的观点后,不难看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分析总是离不开对“人”本身的探究,这一点并不难解释,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对人的研究,对其价值的追问必然蕴含着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研究则要求具有更强的思辨意义,找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两者之间价值共鸣点,更要重视并提高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对思想者文化价值的本质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是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层面与人的需求、目的相统一的关系,在主客体互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性功能。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表现形态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价值,即它能够以特殊的方式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使受教育者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文化价值方面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就目前不同观点来做个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袁奋光和李文君在《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及实现途径》中明确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具体体现在先进文化的选择、主流文化的传播、多样文化的整合及特色文化的创造等四个方面,而且强调这四个方面相互融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并且体现了对文化选择—认同—传承—创新的科学过程,最终有助于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11]。《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一文的作者吴艳东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集中体现在它所创造的促进社会文化建设、发展和创新方面的效应,包括五个方面: 维护主流文化、批判异质文化、传承优秀文化、整合多元文化和创造先进文化[12]。他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表现形态研究也存在一定的顺序,但对异质文化的批判是维护主流文化的前提,批判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理性分析吸收后为我所用,如果对异质文化没能做到充分的甄别必会影响主流文化传播的内容和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生产的重要方式,马万宾在其论文中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及其应有的教育功能为出发点,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文化选择、文化整合、文化传播和文化创造等四个方面,其中对文化选择价值又从对积极文化因子的肯定性选择和消极文化因子的否定性选择两个方面加以详细阐述[13],通过探讨社会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整合价值,指明了文化传播价值以社会主导的政治文化和伦理道德行为文化为主要内容。同样,邬焱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微探》中的论述与马万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初,表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文化价值[14]。还有众多论文表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表现形态,但都大同小异,不外乎从文化选择、传播和创新等方面做了论述。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文化价值必然是蕴含其中的,但目前的论述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而没能很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价值的均衡点,更没能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文化性[15]。思想政治教育本是适应人类的需要和能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现象,它对于人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思维方式上如何考察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却总是很费力,多次出现的“万能论”和“无用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中饱受曲折和争议。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时更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既要充分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是巨大的,也要看到这一价值的有限性,毕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解决一切文化领域中的矛盾和问题。

走出了基本的认识误区,辩证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与其文化价值的关系,才能总结出两者的共性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表现形态的出发点———人。提高人的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基本要求,更是优化文化结构层次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离开了对提升人自身价值的肯定,离开了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从谈起,其文化价值也荡然无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在这一过程中主客体间形成实践和认识关系,包含客体属性、功能与主题需要之间满足与不满足的关系,即价值关系[16],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来讲也是同样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作为主体的人在实现自身价值过程对文化有着需要,并且满足人的这一需求时才会肯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分析其表现形态也必然不可能绕开它“育人”的本质单单论述“文化价值”。

摘要:文化作为软实力,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实现“中国梦”及提高综合国力的过程中,越来越成为不可小觑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文化价值发挥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主要从“研究意义”、“基本内涵”、“表现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已有成果的思考和研究,有利于建立更加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理论体系,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上一篇:兴校之路下一篇:化学实验的教学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