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共12篇)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 篇1
摘要: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研究, 对于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的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共同点
1. 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现了共同的特征
在内容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方面, 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不仅体现了内容要素的多样性和指向的统一性, 而且富有结构系统的逻辑性。中国“思想教育是先导, 政治教育是核心, 道德教育是重点, 心理教育是基础, 法纪教育是保证”。 (1) 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 处于内容结构体系的较高层次。而就美国学校的历史课而言, 小学历史课内容以历史典故和伟人事迹为主;中学历史课内容则以历史事件的事实性描述和前因后果分析为主;大学历史课内容则以本国和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总结为主。这些内容层层深入, 是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水平相适应的。在内容的历史性和时代性方面, 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但深深植根于本民族历史传统之中, 而且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断革新。
2. 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结构同属政治主导型
政治主导型结构是对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肯定。
在中国, 注重对社会成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正确政治观的培养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党十分重视政治教育的开展, 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国家形势与政策教育、世界经济与政治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内容。
而在美国, 政治教育核心内容一以贯之, 体现了极强的稳定性和生命力。美国是个崇尚变化的国家, 但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以个人自由平等为内核的民族精神、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公民意识等政治核心观念深入民心, 得到了大多数美国人的认同。
3.两国均牢牢掌握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置
中美两国均将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更好地占领学校的思想阵地, 两国都牢牢地掌握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置, 这突出地表现在学校课程内容的安排上。
在2005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提出, 小学阶段侧重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阶段注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学阶段则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美国学校虽然没有中国那样成体系的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但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广泛渗透于各类课程之中。在美国学校中, 不仅设置了社会课、历史课、公民教育课等政治课程, 而且在看似与思想政治教育无关的三类课程即通识教育课程 (“核心课程”) 、专业课程和隐蔽课程 (学校环境氛围) 上也进行着美国价值观的引导。这些课程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和世界, 掌握生存发展所需知识和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渗透于其中的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对国家政治制度优越性的宣扬、对社会共同道德的普及等内容。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同点
受社会制度、历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等方面差异的影响, 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以下不同之处:
1.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基础不同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结合, 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处于最根本地位的。如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论述, 关于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的论述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政治图景的描绘等是我国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基础。与中国不同,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基础和西方国家自古以来的政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它以古希腊关于“公民”与“城邦”关系问题为理论开端, 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美国本土化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理论集成。如天赋人权论所包含的人类自由平等的自然法思想和私人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 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精神内核。而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所强调的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功利思想, 是美国意识形态的核心表现, 更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思想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2. 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政治导向不同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政治导向的不同, 是由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理论基础的差异所决定的。这种不同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资产阶级理论间的博弈, 更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间的较量。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它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导向。相反,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资产阶级理论为基础, 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教育。在政治观教育上, 美国实现了爱国主义和爱资本主义教育的有机结合, 是与反共产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教育内容相伴随的。
3. 两国宗教教育的地位不同
中美宗教教育地位不同是由两国不同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政策决定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中唯一具有非宗教性质的文明形式, 而美国却有着悠久的宗教传统。即使美国当局主张政教分离, 宗教对于美国人民生活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宗教教育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 宗教包括美国特有的“公民宗教”和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两种形式。所谓公民宗教, 也就是公民对待国家和民族要像教徒对待上帝一样忠诚和崇拜。与美国成熟的宗教教育内容相比, 我国宗教教育主要集中在我国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上。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既不鼓励也不反对公民信仰宗教, 但严禁在学校和党政机关传播宗教。尊重人们宗教信仰的同时努力把他们引导到为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共同目标上来。宗教本身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及美国。
现实启示
通过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分析, 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完善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其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保证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指导地位是最重要的一点。
首先, 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主义方向, 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核心位置之上。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不少人包括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政治信仰缺失、理想信念淡薄的情况。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动摇, 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主义方向。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思想和现实问题, 我们都应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上予以解释和疏导, 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有机结合。美国宗教教育在建构社会信仰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实现了宗教信仰与美国现行民主制度及民族精神的完美结合。上帝是遥不可及的, 但资本主义美国却是活生生的。同样, 共产主义理想可能短期内是达不到的, 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却是活生生的, 是可以努力实现的。因此在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 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要注重培养人们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感, 鼓励人们以实际行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在加以引导的同时慢慢培养起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其次,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 这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组织保证。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但它要保持无限的生命力就必须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执政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党以理论创新的勇气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复兴大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就必须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开展党的理论教育, 注重把教育内容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
最后, 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意识”, 主动占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主阵地。通过对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特别是学校课程内容的考察, 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意识”是相当强的。一方面大力宣扬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以占领国内资本主义的头脑市场, 并把其延伸至世界范围, 企图对其他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另一方面歪曲马克思主义的真实面貌以防止与美国敌对的意识形态对人民的影响。这两方面美国都做得相当出色, 反观我国在反对西方错误思潮渗透方面则做得不够。
除此之外, 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为我们如何结合现实要求以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断革新, 如何开发教育资源以继续唱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等方面也提供了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①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及其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2, (1) :40.
[1]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张耀灿, 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4]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5]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学习出版社, 2000.
[6]吴锦旗.美国思想政治教育解析[J].思想理论教育, 2006, (1) .
[7]陈立思.关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997, (1) .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 篇2
2016 年 4 月刊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摘 要】本文就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透视,中美两国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内容、实施途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比较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分析了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和特性,可以加深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借鉴与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公民教育
■ 温婕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市 100083)
民服务为核心。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民主教育主要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和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区别、正确处理民主与专政和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
(三)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比较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是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从总体上看,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为适应资本主义统治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内容及途径。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截然不同,因而其思想政治教育诸多形式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明显区别。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源远流长,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各方面都需要寻找一条适应时代变化的发展之路。
美国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途径有:
一、宗教教育。宗教在美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美国政府极其重视利用公民宗教作为实行统治的思想舆论武器。
二、大众传播媒介在宣传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美国统治阶级思想观点方面起重要作用。政府通过电视、报纸、电影、书籍等媒介宣传官方的政治道德信息,去影响公民的政治倾向和价值标准以及人格走向。
三、家庭教育。家庭属于社会的小单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国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途径有:我国有专门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活动,让民众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随不同时期有不同目标,因而,有经常性的相关方面的理论学习,如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大众媒介以及宣传教育活动也是重要途径。中美两国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方位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注重寓教于乐,强调环境的熏陶。同时,实施途径上美国着重于隐性教育,即间接的潜移默化性的环境改造,而我国则偏重于直接性抽象理论灌输。
一、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
(一)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比较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与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前提之下,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情况下,夺取政权后又为了巩固建设政权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理论根据。从哲学来分析,主要表现是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实质是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因此是唯心主义的;从经济基础来看,是典型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其国家政权维护的是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其国家性质是少数资产阶级对绝大多数人的统治。这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了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核心,就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其价值取向是狭隘的个人主义。因此,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整个意识形态最集
二、对我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通过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比较,结合中国自己的特色和具体情况,从而对我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一些启示:
第一,要加强与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些共同规律,这就必然有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可以为各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益启示,这就要求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同时,各国普遍面临的思想道德危机,决定了我国又必须树立合作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要改变学校德育培养模式,树立开放型德育模式。在学校,德育培养的一个瓶颈是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仅是班主任的事,并且,政治课教师不是培养品德能力,而是知识的灌输者,学校也没有注意环境的熏陶,没有把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甚至在学校的校长、任课教师、班主任也各行其是,导致德育状况并不良好,这就必然要求内外开放,齐抓共管,建立多层面多视角的立体网络系统。
第三、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显著弊端是,形式主义严重,没有把党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真正贯彻落实,从上到下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种现象不但影响了人民的思想状况,而且造成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这势必影响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危。因此,必须扭转形式主义的做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实效。
这些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好反映了现代教育的某些发展规律。我们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和远大胸怀正确地对待这些成果,批判地借鉴和汲取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以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中的表现,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经济财产思想及文化思想的基 础,当然,也是资产阶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我国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因此,作为文化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阐明了无产阶级政权实质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论断。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其价值取向是集体主义,这就要求正确处 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主张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二)中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观教育、公民宗教教育和社会规范教育。政治观教育主要包括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和美国政治制度优越性教育。公民宗教教育包括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信仰教育。社会规范教育包括权利义务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美国人认为,争取维护个人的独立、平等和民主,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维护民主政治必不可少的公民责任和义务。美国的道德教育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历史文化以及独特的美国思想、性格和行为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它集中体现了美国的主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法制纪律教育方面,美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义务,第一条就是遵守法律。因此,在美国的有关公民学的教材中,大力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 性,不断强化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参考文献】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报,1998,(1).[2] 段大蓉.中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比较研究 [J].西南民族学院学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教育,现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等。政治理论教育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他教育内容都是以该内容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包括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两个层次,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
[3]教育,2001,(2).赵 飞.中美学校德育实施途径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 篇3
【关键词】中美 思想政治 比较研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西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国内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高校学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接受程度极高的阶段,这些新鲜事物的涌现势必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我国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要想使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切实起到引导当代大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改进和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众多的研究角度中,对中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鲜的领域,本文以中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为引,进行了探索研究。
一、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异同比较
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按照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分为显性、隐形和特殊性三种实施方法。显性实施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组织实施的,直接对教育对象进行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主要指对高校学生进行的马列主义的系统理论教育和组织引导高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思想觉悟和自身认识能力。我国高校开设的一些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 《毛泽东思想概论》 《形式与政策》属于典型显性教育。相对与显性教育方法。隐形教育方法指运用多种手段,寓教于乐,通过渗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我国高校举办的一些学生活动,例如,纪念“五.四”运动活动;纪念“一二九” 运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属于隐形教育。特殊性实施方法是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思想问题和行为而采用的教育方法,多指心理咨询法;也指辅导员或班主任对于特殊个体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教育。
2. 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尽管美国大学没有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没有设置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美国国家精神、民族意识以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培养却是通过许多实际上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教育和活动来完成的。而所谓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美国社会为了培养合格的美国公民,用美国社会的统治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知识、政治价值的灌输及思想道德的教化,使他们形成美国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成为资产阶级合格接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美国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种:道德认知发展方法,教育者通过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树立作为团体成员的公正观,进而促进其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促进道德判断发展;价值澄清方法,指让学生在具体的讨论、实践过程中提高分析和处理各种道德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个过程来使他们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减少价值观的混乱,使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榜样示范方法,美国高校的榜样示范方法更重视环境的影响,关注社会环境的净化、师长的表率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营造和相关情境的创设。
二、中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优势比较
首先,我国高校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政府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全面干预,高校不但设有统一的大纲、教材和课时规定,有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而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系统性和理论性,教学上更是比较系统地讲授马列主义知识、比较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强调的是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思想转变。其次,我国高校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成立了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同时还非常重视党团组织建设,通过这种规范化的日常管理,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再次,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贯彻正面教育的原则,这一特点也同样体现在实施方法的运用上,可以说,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已成为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一个显著优势, 它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和做的参照体系,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与我国不同,第一,美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具有较强的主体性,重视对学生的启发诱导。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较多地运用“道德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探究式讨论提高法”等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二,美国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性极强。美国政府不但支持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还为其提供制度及經费保障,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广泛开辟实践场所,积极地与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包括维护和平、环境保护、反对战争、反对种族歧视等方面多样化的活动。第三,美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运用间接的实施方法。这些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示范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政治说服和道德熏陶,从而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使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人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增强了美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完善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建议
第一,加强教育方法的民主性。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灌输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以教师的主导权威压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借鉴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在尊重学生自主性方面的积极因素,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加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的民主性。
第二,增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通过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掌握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以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固定其思想的基本思路模式,达到使他们独立自主地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三,重视教育实施方法的实践性。我们应借鉴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不断地丰富我国高校学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激励和保证学生参加到这些活动当中,从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了适应社会、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并树立为他人服务的道德信念。
三、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以及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大背景下,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之间的冲突也会更加明显,意识形态内的斗争还会更加剧烈,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必然带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深刻变化,为其发展提供了条件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其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努力借鉴和吸收中外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成果,不断提高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义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民著.外国德育思想史.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分析 篇4
一、教育内容侧重各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涵盖并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法律、体育、影视、音乐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各个方面。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政治体制完全不同的国家, 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自然差异很大。总的来讲, 中国注重道德品质和政治知识教育, 突出政治性和知识化;美国注重社会管理和规则意识教育, 突出社会性和生活化。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同盟章程中提出的“要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的“宣传工作”, 后经时代主题转化而慢慢演化成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教育内容亦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变, 但始终突出政治性和知识化[1]。目前,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 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从思想道德到爱国主义, 从五千年文明史到党史军史, 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最主要有:其一, 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生价值的终极体现, 在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中国, 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社会理想, 包括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共产主义运动和关于共产主义的理论, 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内容;二是道德理想, 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 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内容;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包括人的素质、能力及主体性, 这是个人理想, 也是每个人一辈子的必修课。其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深刻领会其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 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 努力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 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价值准则, 从而自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三, 中国古典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 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 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2]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根植于我国古典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我国古典思想政治教育。五千年辉煌历史中有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经典需要我们传承。当前, 我们主要是通过认真汲取和继承中国古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合理内核, 比如忠孝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 爱国爱家、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及中庸、和为贵等为人处世原则, 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进而实现人与社会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四, 历史及典型教育。通过加强对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宣传教育, 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 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学习民族英雄、革命先烈以身殉国、救亡图存的英雄气概, 学习优秀人物、先进典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切实担负起推进改革发展,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伟大责任。
1949年, 美国提出“教育要面向民主, 面向国际、面向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面向”[3]。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紧紧围绕“三个面向”铺开, 始终突出社会性和生活化。最主要有:其一, 公民意识教育。包括美国精神 (美国自诩为公民意识代表) 和宗教信仰等。通过大力宣扬个人奋斗、乐观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美国精神, 美国公民必须爱美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宗教信仰, 比如任何人在加入美国国籍时必须宣誓效忠美国, 新婚夫妇结婚时通过宗教仪式发誓忠于爱情等, 并努力将各种宗教重叠共识部分作为普遍正义而加以宣传, 从而利用宗教来强化公民意识教育。其二, 政治意识教育。包括英雄主义、美国优越性和反共宣传教育等。大力宣扬保卫美国、维护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大英雄;鼓吹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是理想制度, 是社会发展的顶峰, 大力推销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价值观;极力将共产主义渲染为洪水猛兽等等, 大力推销美国的政治意识。其三, 社会规范教育。包括公民的权利义务、品德和法纪教育等。通过大力宣扬个人独立、平等和民主自由, 开展公民权利义务教育;通过大力宣扬信赖、尊重、责任、平等、关怀、公德等所谓的美国品德, 培养具有共同品格的美国好公民;通过大力宣扬美国法律制度、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遵守法纪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违反规则必须付出的代价等, 从而培养遵纪守法的美国好公民。
二、教育目标张弛有别
任何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培育具有符合本国社会要求思想品德的好公民。对比中美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简而言之, 其最大差异就是中国旨在培育“君子”, 而美国则意在杜绝“小人”。
描绘道德高线, 培育“君子”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中国人历来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而美好的, 人之所以变坏是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 因此必须加强政治教化, 使之免遭污染而变坏。所以,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突出思想品德培养, 小学一年级就开设有《品德与生活》课, 选人用人首先看人的品德, 治理国家提倡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中国总是提出较高的道德标准、鼓励人们做道德模范,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之弦都绷得很紧。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别划定标准, 要求人们努力践行, 从而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君子”。
划定道德底线, 杜绝“小人”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美国等西方国家则相信“人之初、性本恶”, 认为自私自利是人的天性, 为了遏制人无限膨胀的欲望, 必须制定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来加以限制。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行为方式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强调遵守法律和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违反法律和规则必须付出的代价。人们只要按规则办事、不触碰法律和道德底线, 就一切都OK, 因而思想上显得比较轻松。
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较高, 即要求人们努力去做一个在道德境界上的完人、君子。美国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培养捍卫美国利益、维护世界公平正义大英雄的目标, 但对普罗大众, 并没有要求人人都成为大英雄、成为道德模范, 而是侧重于规则意识教育、培养个人能力, 即防止普通人成为坏人, 因而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和做到。比如校车问题, 在中国也广受关注, 但没有硬性规定, 只能从道义上要求大家礼让校车。而美国交通规则却明确规定:校车在停车上下学生时, 其他车辆必须停车, 包括反向行驶的, 也无论道路宽窄, 而且违者必究。结果是中国有不曾礼让校车的“君子”或“完人”, 而美国也没有几个不让校车的“小人”。
三、教育方式殊途同归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 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尽管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大相径庭, 但都培育了大批符合自己需要的各类人才, 教育成效都很不错。如果我们对比中美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显性教育, 而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隐性教育。
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的, 很正规、很直接、很突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很正规, 从小学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都开设有政治课或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其地位、重要性和数理化一样, 是一门必修课, 考试不及格, 学生不予毕业;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是面对面一个讲一个听, 与其说是思想政治教育, 不如说是生活的陶冶和熏陶, 教育方式显得非常直接;而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经常组织开展各种思想政治学习教育活动, 每次都要求从上到下成立领导小组, 制定实施方案, 召开动员大会, 然后检查受教育者看了多少书、读了多少文章、做了多少学习笔记、写了多少心得体会, 就连看电影、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要事先讲明目的意义及具体要求, 教育目的性非常突出。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是隐性的, 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隐蔽, 甚至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专有名词, 也没有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4]。他们总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 化作比较轻松有趣的话题, 很隐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受教育者。其主要教育方式有以下几种:向学科方向渗透, 几乎所有学科都开设心理辅导课;向社会服务方向渗透, 通过组织开展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如志愿者、慈善服务等)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向社团和宗教活动渗透, 通过组织具体的社团活动进行团队精神教育, 利用宗教活动诱导人们积极向善;向社会环境方向渗透, 如组织参观博物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观看影视大片和体育赛事等, 一般都事先不作具体要求, 顶多就是事后要求谈谈感想就行了, 因而显得比较轻松、间接而隐蔽[5]。但教育的效果却比较好。影视大片和体育比赛最容易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有人为自己国家队的胜利而彻夜狂欢, 也有人为自己国家队的失败而悲痛欲绝。
四、教育特征泾渭分明
不同的国家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地理历史和国际地位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也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大的特征就是方向性和内敛性, 而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大的特征则是实用性和强势性。
方向性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旗帜十分鲜明、方向极其明确。中国在任何时候都大张旗鼓、正大光明地抓思想政治教育, 从不躲躲闪闪。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乃至整个社会都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全国各地、各条战线都有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者 (技术职称也设有政工系列) 在辛勤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内敛性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征。由于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基本上不抨击他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因而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中规中矩、文质彬彬, 只有在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攻击时才予以反驳, 表现出极强内敛的特性。
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此坦荡, 有时却因为教育目的太过明显, 教育观点过于鲜明而失去了趣味性, 使人产生强迫灌输的感觉并出现逆反心理, 从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此内敛、如此中规中矩, 却总还要遭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攻击。
实用性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追求实用, 不讲究名分, 甚至可以说有其实而无其名。在美国, 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专有名词, 而是秉承“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长”的理念把它换成公民教育, 常常通过参观博览会、展览会、音乐会, 观看影视大片、体育赛事以及慈善服务等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 非常便捷、实用, 而且可操作性强, 具有很强的渗透性, 时时刻刻浸润着人们的灵魂, 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强势性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征。由于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处于领先甚至垄断地位, 因而在各个方面都显得十分霸气。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张扬和强势, 总是动用广播、报纸、影视及网络等一切传媒手段大规模、大手笔、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总是把美国的一切都描绘得尽善尽美, 把美国人吹嘘为维护公平正义、拯救世界的大英雄, 同时利用辩论会、学术研讨会等将自己置于道德高地, 恶意诋毁和攻击竞争对手的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 甚至不惜动用武力摧毁他认为是“邪恶国家”的政权, 强行推介美国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美国的思想政治宣传教育铺天盖地、无孔不入,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得接受或被动接受[6]。
五、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借鉴
美国是一个各方面都非常强大的国家,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更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认真的学习和借鉴。笔者以为, 主要可以借鉴以下几方面:
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国家应加大投入, 大力兴建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音乐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彻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 要选拔和创作一批传播中国精神和中国梦的高水平影视大片及音乐作品, 让人民群众能随时随地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去, 我们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这样慷慨激昂的音乐作品和《白毛女》这样如泣如诉的歌剧, 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战斗、去斗争, 其影响力超过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今后, 我们也必将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要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 加强教育者队伍建设。要在巩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方法,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比如组织广大学生、公民参观博览会、展览会、音乐会, 观看比赛、影视大片以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 让受教育者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将显性的硬灌输和隐性的软浸润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发挥宗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处、宗教信仰自由且多宗教并存的国家, 我们一定要在严厉打击邪教的同时, 充分发挥宗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努力找出各种宗教的重叠共识部分 (如行善积德、济世救人、爱国爱教) 作为普遍正义而加以宣传和传播, 引导尽可能多的人积极向善, 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
[2]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9-25 (1)
[3]贾士林.中美高校德育实施目标、内容的比较及启示[J].青海社会科学, 2009 (6) :221-225
[4]罗贤珊.美国与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对比研究[J].科教纵横, 2009 (1) :112-113
[5]范俊玉.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 2002 (2) :102-103
思想汇报之中美关系 篇5
敬爱的党组织:
1972年,中美两国政府之间的交往是一片空白。从1949年到尼克松访华前,没有一位美国政府官员访问过“红色的中国”。华盛顿把占据台湾岛的国民党独裁政权看成是中国的合法统治者。
1979年,华盛顿正式宣布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同时与台湾断绝官方关系。目前,驻中国的美国外交官总数为四百人,他们分布在驻北京的大使馆和驻中国其它五个城市的领事馆中。
因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避免战略结盟和过多地向他国作战略承诺,所以美国同中国在军事交换和防止武器扩散等问题上的正式联系比起同日本和法国在这些领域的合作要有限得多,但是美国政府官员一直保持着定期到中国进行各种形式和各种级别的访问。
1972年,美国的法律禁止任何美国公司同中国开展业务。而现如今,中国一跃成为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布什总统在北京逗留期间将参观一家美国公司在中国开办的汽车发动机生产厂,以使中美贸易获得更多关注。由于美国人对中国出产的质优价廉的玩具和其它商品情有独衷,也由于中国在尚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对诸多美国商品竖起贸易壁垒,中国在2000年取代了日本,成为对美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中国上海的投资高达七亿五千万美元,是美国在华的最大投资商。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公司在中国都设有办事机构,这些公司中有的正在努力扩大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有的则是刚刚来到这里,正在着手开拓中国市场。有的公司是看中了中国尚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消费市场,而更多的公司则是看中了中国的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希望把制造业部门转移到中国来。
1972年的时候,只有屈指可数的一群美国人住在中国,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希望为中国革命作贡献的左派分子。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于1971年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他们吸引了中国观众好奇的目光。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根本没有想到中国会通过乒乓球队互访的方式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当年,中国人都不敢在私下里和美国人谈话,因为如果那样的话,他们会被别人怀疑有不好的企图,引起红卫兵的注意,后果可能会很严重。今天,数以十万计的中国人和美国人生活在对方的国家里,当年的禁锢听上去都有点不可思议。中美两国之间的跨国婚姻也已经有几万件,而且越来越多。每年都有大批的中国学生远渡重洋,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中国年轻的篮球明星正活跃在美国的篮球场上,还有中国姑娘出现在美国女子足球的赛场上,同样,也有美国运动员到中国去打球。成龙、李连杰等中国影星已经成长为好莱坞影坛上耀眼的明星,中国影事业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很多美国电影人到中国谋求发展。
从政府、经济、民间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和美国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性。
尽管中美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还会面临诸多阻力和不利因素,两国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的不信任也不会立刻消除,但是近来的方方面面的情况表明,中美两国正共同迈上一条向着信任和更紧密的关系前进的道路。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读会的一份子,我正在充分的利用这一平台了解党和国家的大事。并不断反省自己,写思想总结,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从而更快地向党组织靠拢,经过这次“奥巴马访华”,我有以下的理解和认识:
从小时候铺天盖地的“打到美帝组织”到尼克松访华,奥巴马访华,中美的关系实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调整着,从开始要拯救全人类,将美国人民从水生火热中解放出来,到视美为理想王国的“崇洋”,在到现在的理性、平等,大众的心态日趋承受,中美两国从敌对走向了竞争性“伙伴”。
11月15日,美总统奥巴马一行来到中国上海,开始了他上任以来的首次访华之旅,这也是有史以来美国自总统上任后最早时间来中国的访问。此次访华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奥巴马访华无疑给中美带来了一次机遇,究竟他是比较看好中美关系朝着友善,和谐,互惠互利方面发展。并不像外界所认为的那样,中美是两大敌对势力。而他的访华则打破了这种错误的言论。
我认为中美间应更加趋向一致,因为当今世界已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一体化、全球化的整体,谁也离不了谁。经济的发展把每一哥国家都捆绑在一起,那么国与国之间的仇恨能多大呢?中国已经发展车成为世界上较为强盛的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能放弃与中国的交往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中美之间的合作将更加密切,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发展的需要。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 篇6
这条消息很快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焦点,主要是如下因素起了作用:事件的主角是中美两个大国的军事力量;事件的地点是近年来不太平静的南海。事件发生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用发送推特的形式参与进来。
先说特朗普
特朗普先是发推特对此表达关注,称中方在“国际水域”“偷走”美国无人潜航器;后又发推特非常“大度”地表示,“我们不想要回了,就让他们留着吧”。后一条推特是在美方索要潜航器、中方表示将“通过适当方式移交美方”之后发的。
特朗普东一榔头西一棒,其真实心理很难说清。中方也没必要花大力气猜测其心理,只要站稳脚跟,把握好形势,沉着应付即可。
再说南海
这几年,美国把南海问题当做抓手,试图从战略上牵制中国。美方多次派舰机进入中国南沙岛礁附近海空域,甚至派军舰擅自进入中国西沙群岛领海,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对中国蓄意挑衅,唯恐天下不乱。在此次南海潜航器事件中,美方故作“无辜”,声称是“根据国际法”,在“国际水域”收集“军事海洋学数据”,同时又指责中方“非法捕获”其无人潜航器,美方这是在倒打一耙。
从目前透露出的信息看,中方海军救生船是在中国南海管辖海域发现的“不明装置”,为“防止该装置对过往船舶的航行安全和人员安全产生危害”,中方有责任对该装置进行识别查证。
应该说,中方对此次事件的处理是有理有利有节的。在此次潜航器事件中,中方舰船采取了“专业和负责任的态度”,并在查证后同意将潜航器返还美方。相反,美方对此事却单方面公开炒作,这样做不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接着说军事
美方对无人潜航器的所作所为“轻描淡写”,无法掩盖其背后的真实意图。这艘在南海浮出水面的无人潜航器,只是美国军事战略包括对华军事战略的“冰山一角”。美国早就开始发展无人潜航器,将无人潜航器视为美国海军的“力量倍增器”,看做美国用来维持全球及对华军事优势的重要武器系统组成部分。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对无人潜航器的研发应用投入。
此次在南海释放无人潜航器的美军“鲍迪奇”号测量船,已是多年来对中国抵近侦察的“累犯”了。长期以来,美军不顾中方反对,频繁派出舰机在中国当面海域进行抵近侦察和军事测量,这折射出美国对华仍存有疑虑甚至敌意。美军对华抵近侦察以及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不仅容易酿成海空意外事件,还容易成为中美增进战略互信的障碍。
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有话说。
罗援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不仅是时代的呼唤,而且是中美两国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共同心声。
但现在一些美国鹰派人士以制造冲突、对抗为乐,肆意挑战中美关系底线。我们应给他们上一课,让他们从躁动中冷却下来,认识到挑战中国所要付出的代价。
以中国为敌,就是制造13亿个敌人,占世界人口总数1/5。而中华民族又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即便美国挟一时国力、军力之威,侥幸在某一战中取胜,中华民族将不胜不休,世世代代跟你死磕,美国承受得了吗?
中国经济总量现排名世界第二。2015年,据中方统计,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根据美方统计,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5691.7亿美元,占美货物贸易总额的16.2%。中国已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
截至2015年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6.6万个,实际投入774.7亿美元,美国已成为中国第六大外资来源地;中国在美累计直接投资额达到466亿美元;美国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四大目的地。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傅强恩曾表示,中国市场对美国公司来说至少价值2500亿美元。美国与中国对抗,这一切不说全部化为乌有,起码也会大打折扣。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持有1.3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占美国总国债的7.16%。美国国内曾有所谓“中国持有很多美国国债,正准备等待合适时机抛售以削弱美国经济”的说法,虽然这纯属子虚乌有,危言耸听,抛售美债对中国也是巨大损失。但如果两国关系稳定,保持这笔债务的安全,使双方互利共赢,岂不是对两国都是利好的消息吗?
中国目前仍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预计2016年将有新的提升。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国有投资,中国在许多国家也有在建项目。在某种程度上,只要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世界经济就会少一些麻烦。未来5年,中国进口总额有望达到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中国的发展势头对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而言,无疑贡献了需求、贡献了商机。与中国作对,其实就是与世界人民过不去。
美国现在十指摊开,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乌克兰、伊朗、朝鲜半岛……应接不暇,问题不断,特别还有棘手的IS和反恐问题,若再与中国对抗,以美国现有财力和精力能承受得了吗?
中国已不是一个积弱积贫、任人欺凌的弱国。中国国防经费已达1000多亿美元,虽然人均军费并不高,但集中打一场保家卫国的自卫战争还是够的。中国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虽然承诺不首先使用,但核武器无疑是确保不败的底牌之一。现在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不乏使对手望而生畏的杀手锏装备。特别是中国军人枕戈待旦,随时准备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捍卫祖国的主权和尊严。因此奉劝美国鹰派,从以往教训来看,还是不要惹中国!
在美国的林肯纪念堂前方树立了两座纪念墙,右边的一座是韩战纪念墙,左边的一座是越战纪念墙。美国鹰派们曾经说,这是美国建国以来唯一没有打赢的两场战争,他们应记得这两场战争中他们真正的对手是谁。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损。美国鹰派团队中不乏有商业头脑的智囊,权衡利弊,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 篇7
1.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 各高校开设一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
在我国, 各个高校都会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 并且是作为必须课程, 有相应的学分和学时规定, 这也是中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硬性方法, 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接受的教育课程, 该方法优缺点都很突出, 好处是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接收到正规的, 系统性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缺点是所教授的内容显得单一, 缺乏多样性。
(2) 以授课为主要方式的理论灌输法
长久以来, 我国形成的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理论灌输法, 不单单是思想政治教育是这样, 其他知识的学习也是这样, 这种理论灌输主要以教师的教授为主, 教师主要负责将相关理论灌输给学生, 学生负责消化知识, 接收知识, 学生没有成为理论学习的主动者, 主要是学习教师灌输的理论[2]。虽然该种授课方法可以做到系统性强可量化的特点, 但是学生缺乏独立的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气氛呆板。
(3) 通过社会实践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作为最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背景之下, 我国各个高校也鼓励和推荐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 让学生把在学校里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放到具体的实践中, 放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 从而达到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觉地心理认同, 以无形的方式改造学生的三观, 从而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4) 通过表彰模范典型达到教育目的
通过宣扬模范典型的优秀事迹, 使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宣传, 使更多的大学生以模范典型为榜样, 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使大学生在有榜样的参照, 从而达到间接的, 内化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5) 通过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在我国各个高校基本都可以看到名人雕像, 名人事迹介绍, 高校积极完善学校的环境建设。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无形中提高了自己的情操。
(6) 表彰与批判并举
我国高校宣扬先进的事迹, 表彰优秀的个人, 从而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学习先进;通过批判一些不良的行为, 警戒那些有这类不良倾向的人, 从而使整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得以提高。
2.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 开设通识课程
在美国, 各个州, 各个学校都有根据自己的需要开设课程的权利, 政府没有强制规定, 但是大多数学校都会开设一些通识课程, 例如, “西方经济学, 美国历史, 公民与法, 美国与世界, 科学哲学和实用主义, 大学生生活导论课, 职业道德和社会研究等”, 通过这些通识课程, 与美国政治体制相符的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在高校传播。使大学生接受美国体制下的社会价值观。
(2)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美国高校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透,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各个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并没有将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做严格的划分, 他们之间互有渗透,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 使二者有机的结合, 潜移默化的实现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3]。
(3) 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
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美国, 公民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宗教教育的影响, 宗教常常对美国公民传授与美国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相符的宗教信条, 这些宗教信条包括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的方方面面, 通过宗教, 以上帝的名义是实现美国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宣扬。
(4) 高校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高校会积极举行各种校园活动, 通过这些校园活动, 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例如学术活动, 特殊节日庆祝和培养团结互助的体育活动等。
(5) 家庭教育与社会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在美国,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有最高的权利, 政府不会强制规定学生读哪所学校, 政府把这种权利放给父母。父母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对子女的教育的主人翁意识, 而不是只是把子女交给学校, 完全托付给学校教育。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也不松懈, 形成了家庭, 社会和学校的一种合力。
(6) 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指导
美国的各个高校里, 基本都会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 用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一些障碍, 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异同
(1) 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相同点
(1) 都使用了正面的授课教育。虽然美国没有强制规定学校开设一些与思想政治相关的课程, 但是实际情况跟中国差不多, 都开设了相关的课程, 都使用了这种直接的课堂教学方式, 教授给了学生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4]。
(2) 都意识到通过社会实践, 开展各种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虽然程度存在差别, 但都有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和校园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 消化理论, 融会贯通。
(3) 不关是否明确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名称, 都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都希望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来实现大学生对本国制度的认同感, 维护社会的稳定。
(2) 中美两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同点
(1)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侧重正面理论知识的灌输, 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发在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 并且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往往是“一刀切”,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个方法, 而学生真正的领会程度常常被忽视;相对而言, 美国更侧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 讲究间接地, 潜移默化的教育,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 在我国, 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 专业课的学习只是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 从而造成大学生重视专业课, 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 不能做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有机融合[5]。
(3) 在宗教发面, 我国跟美国有很大不同,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宗教的关系不大, 大学在公共课上一般也不会开设宗教方面的专业课程, 在美国, 宗教对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4.借鉴意义
分析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异同是为了更好的改进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在肯定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后, 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 借鉴美国高校好的地方, 摒弃一些不利的因素, 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总结如下五点启示:
(1) 我国应该借鉴美国高校中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不能将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界限划分的那么明显, 所有教师都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 不能只是“两课”教师的事情, 这样可以较好的避免轻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问题。
(2) 要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方面的力度, 不能只是将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 学生不能只是放在应付考试上, 要加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环节, 通过各种不同的社会实践, 使大学生真正的理解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3)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在科技水平日益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同时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不少人有金钱至上的观点, 很多人缺乏信仰, 如同美国借助宗教, 我国高校应该借助于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纠正当前部分的大学生的一些不良思想, 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 人生观。
(4) 家长要重视对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 不能把教育的问题全盘托付给学校, 要知道子女最原始的教育来自父母, 家庭教育的好坏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重要影响, 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将家庭, 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形成一种合力。
(5) 要提高高校心理辅导中心的作用, 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有心理辅导中心, 但是大多都流于形式, 学校缺乏足够的重视, 没能充分发挥心理辅导中心的作用, 我国应该像美国高校一样, 从思想上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了解学生, 及时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 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 聘用和建设一批优秀的心理方面的教师, 是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冯益谦.比较与创新——中西德育方法比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2]王悦.中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5) .
[3]陈涛.国外学校道德教育和经验启示[J].思想教育探索, 2006 (2) .
[4]刘耀京, 高书文.试比较中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J].社科纵横, 2010 (2) .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 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就业能力,核心价值观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过程中, 随着招生人数不断增加, 能否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脱颖而出、能否被社会和用人单位接受, 取决于就业能力的高低。就业能力译自英文 (Employability) , 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贝弗里奇 (Beveridge) 提出, 其研究随后盛行于英、美等国, 20世纪90年代以后,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已成为就业能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领域。
关于就业能力这一概念的定义, 目前中外学者尚未形成统一定论。笔者认为, 我国毕业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毕业生具备符合工作岗位需求、能充分发挥自身才能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 即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的因素较多, 主要包括思想道德、身心素质、信息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校条件、家庭条件和社会条件等等。
一、中外促进就业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
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不像我国有一个统一的名称, 但可以说是“无其名而有其实”, 按美国教育部国际研究学院院长的说法:“我们学校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政治社会化技术, 或者公民技术, 中国叫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叫公民教育, 叫做政治社会化。”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 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是由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指导的。
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是深入人心, 笔者认为美国的个人主义大体包括:自我救赎, 个人尊严, 个人价值, 自由竞争等。上述思想促使美国大学生在就业中积极主动寻找机会, 先养活自己, 再逐步实现个人价值, 通过主动出击在激烈竞争中适者生存。美国的本科教育强调通识教育, 其直接导致了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学非所用, 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推崇的实用主义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在初次就业时不完全局限于专业限制。
与此同时, 美国高校非常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认为做人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公民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 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让人满意的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 积极进取的一员”, 从做一个好公民开始,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根据市场需求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 这也是包含着实用主义的教育。
我国指导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不同于欧美推崇的个人主义, 我国强调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目标是要让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工作中敬业、生活中诚信、对人友善、具有团队协作意识的人。在求职过程中信守协议、讲究道德。
在调查中发现, 不少用人单位将求职者良好的道德品质摆在招聘条件的第一位, 因我国传统观念“先做人, 后做事”, 不少企业认为, 专业技能, 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等, 还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培养, 而人的道德品质是难以改变的。因此我国在就业指导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集体主义、敬业精神作为重点。
二、中美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差异
美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历史悠久, 已形成一个理论体系。美国高校就业服务注重大学生的潜能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服务。其教育观念非常注重实践教育, 通过实践将学生习得的社会价值观贯彻到行动中并加以内化, 由于美国的德育教育以及社会价值观教育所带来的影响, 美国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比较能适应市场的社会需求, 美国大学生的基础文明也能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美国注重创业教育, 美国高校理念是将大学办成“创业者的熔炉”, 因而大学生中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氛围。在“美国梦”的文化价值背景下, 有很大比例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学校也为此开设了相关课程指导, 并日趋完善, 形成了创业教育体系, 大大提高学生创业的激情和能力。
我国指导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不同于欧美推崇的个人主义, 我国强调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目标是要让学生成为具有爱国主义精神、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工作中敬业、生活中诚信、对人友善、具有团队协作意识的人, 在求职过程中信守协议、讲究道德。
通过调查发现, 不少用人单位将求职者良好的道德品质摆在招聘条件的第一位, 因我国传统观念“先做人, 后做事”, 不少企业认为, 专业技能, 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等, 还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培养, 而人的道德品质是难以改变的。因此我国在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集体主义、敬业精神作为重点。
三、对策和建议
(一) 以德育为抓手, 以礼育人, 抓素质教育, 充实教育内容
我国开展素质教育已有一段时间, 但不少大学生仍只习惯于一味学习书本知识, 缺乏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导致在就业过程中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市场不但需要有技能、懂知识的劳动者, 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所谓德育, 也就是素质教育, 注重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
新形势下, 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德才兼备, 还要求有礼有节。当前90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往往缺少“礼”的教育, 更有不少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是有求必应, 使学生养成自我中心的性格, 对父母、对老师都缺乏尊重, 与同学也难以换位思考, 因此, 以礼育人显得迫切而重要。在对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强社会学、礼仪学等课程, 让学生尽早学会沟通的技巧、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学会做人的道理。
(二) 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与专业素养
思政工作者对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应对学生及时开展就业心理咨询, 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 注重学生人格教育, 培养健全的人格, 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学生为目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根据市场需求来修正自己的价值观念, 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引导学生正视自我, 正视挫折, 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在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时, 应加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的养成, 刺激创业精神, 创造就业岗位;激励大学生到艰苦的地区与艰苦的行业从事艰苦的职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与灵活性;加强职业匹配服务, 改进大学生就业的效率。加强创业实践指导, 不少高校在大学生创业实践方面已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例如笔者所在高校设立的创业孵化园即是促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新突破。
(三) 加强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 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就业理念, 转变一味追求在大城市工作、盲目追求公务员岗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观念, 认清形势, 从实际出发, 调整好心态, 合理定位。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指导学生坚定职业理想, 鼓励和支持学生把个人发展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调整就业心态, 才能减少就业过程中盲目追求“大城市、大企业、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造成的“有业不就”现象, 珍惜工作岗位, 从基层做起。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大学生中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本质上要求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尤其应当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育, 全面提高道德素质。首先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毕业生就业的价值取向, 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其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分析解决学生成长和就业中遇到的思想困惑与现实难题, 增强价值认同, 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教育学生讲职业道德, 注重诚信择业, 在就业中注重职业道德, 引导学生干一行爱一行。
总之, 我们在进行就业指导过程中, 应当合理安排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现实出发, 在充分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快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不断“与时俱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励骅, 房利.英、美国家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1 (7) :64
[2]魏晓红,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双重性研究,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9) , 92-95
[3]楼锡锦, 周树红, 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教育发展研究[J].2005 (7) :49-52
[4]吴锦旗.当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之维[J].学术论坛, 2005 (11) :52
中美教育差异对比 篇9
考试制度: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 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在中国, 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 查漏补缺, 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成绩单: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 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 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在中国, 行政部门会想方设法公布学校成绩。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
教材:美国的教材浅显, 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 但他们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材一味地强调夯实基础, 才导致机械重复的作业一堆堆, 其结果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中美教育对比研究 篇10
首先是中美两国的课堂形式。在美国,学校对上课学生服饰规定不多,拖鞋、低腰裤、鼻环、唇环等见怪不怪。甚至还有教师组织学生将点心、饮料等食物带到课堂上,共同品尝。课堂气氛是相对轻松自由的,师生之间亦师亦友,这一种课堂形式当然有其弊端,比如学习注意力分散等,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得到提高。事实上,美国的高等教育一直重视的是个人的发展,包括能力、特长、个性等等,推崇标新立异,美国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非常灵活、个性化和多样化。课堂上,老师采取的是一种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善于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同时,美国的学校课程考查内容灵活多样,不拘泥于教材,注重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学校经常会开展一些学术训练营,户外求生等实践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完善。学生的课业、学业也不像中国学生那样由期末的考试成绩决定成败。家长更加注重对孩子的潜质的挖掘,而不像个别中国家长在孩子出生之时就开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是天真浪漫的年纪却要天天上补习班、培训班,使孩子的童心荡然无存,甚至孩子的兴趣也得不到发展,取而代之的是父母安排的“兴趣”。所以,在美国教育熏陶下的他们学生很难接受呆板传统的中式教育。如何能在现有的影响因素不易改变的前提下,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地进行汉语教学就需要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师专业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思考。
中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重视的是学生知识和人文修养。这个特点包括个人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等等。因而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引导尤为重要,为了阐明清楚一个观点,往往会利用一节课甚至是更多的课时去解释清楚。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不能说没有,但是这个所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少的,经常会看到一个现象就是,老师在讲堂上讲得绘声绘色、滔滔不绝,而学生在下面齐刷刷地做着笔记。当然中美两国的基本国情和教育发展都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不能片面地说孰优孰劣,我们只能结合两种文化特点进行分析,为国际汉语教师能够更好地教授汉语提出建议。通过对中美高等教育课堂形式的对比,我们了解美国课堂形式看似“散”但是却有较浓厚和轻松的学术氛围,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放松,给予学生一种精神自由,可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去探讨除了书本以外所潜在的答案,这一种散发性的思维模式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此类课堂形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考、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竞争力。中国课堂的形式多数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和学生合作为辅,当然,近几年,许多高校的课堂形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在上课前会做好预习的工作,以便能够更好地和老师进行互动,师生间的互动多了,在一定的程度上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了只有老师参与的课堂形式。
第二点是中美高等教育中的知识观,在课堂上,两国在知识侧重点上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曾经有人形容中国的高等教育就是在培养一群群会背书的“机器”,是呆板的,原有的教育体系使他们失去了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可是,在笔者看来,这是两国之间的教育观念有所差异,中国高等教育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对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灌输,教育质量的考察主要依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与教师的上课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上课的时候记录老师所讲的重点,甚至好些同学恨不得记住老师所说的每一个字,因为只有记住平时老师讲过什么内容,到了考试的时候才会做题。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弱,学习主动性低,笔者认为这种知识灌输的体系有利也有弊,以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是需要不断改进的。美国则是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思辨能力,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教学中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中国在教育学生的方法上往往“满堂灌”“一言堂”,墨守成规,比如考试制度、上课形式等并没有因地制宜,使美国部分学生难以接受。所以,面对中美教育文化碰撞的局面,如何能在现有的影响因素不易改变的前提下,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地进行汉语教学就需要对国际汉语教师专业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思考。美国教育观念的培养下,学生与教师亦师亦友,课堂气氛活跃,甚至表现得过于自由,课堂上形成了与中国中学生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英国学者怀海特曾说过:“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是使学生透彻理解一些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具体事例。在随后的实践中,这些成人将会记忆你教他们的那些特殊的细节,但他们潜意识中的判断力会使他们想起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当时具体情况。”可见,知识是可以遗忘的,但是能力却是永远存在的。我们也知道即使是对那些业务知识和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的教师来说也存在的知识更新的问题,所以学生自身能够有意识地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运用知识,有效传播教授汉语的能力很重要,这么做还可以在学与教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之所以在课堂形式和知识观方面存在如此大差异,究其根源是两国的教育理念有本质上的区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中国教育理念的核心部分,我们一直强调孩子应该是全面发展,但是真正能做到综合看待孩子成绩和个人素质方面的人却少之又少。中国作为应试教育的大国,“唯成绩论”是突出的部分,影响了中国的教育理念。我们经常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少学校也会拿考试的成绩来判定一个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虽然近些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相关的措施来改变“一考定终生”的现状,但是短期内以成绩和学校等级给学生进行定位的事情还占据着多数。笔者认为这是在无形中给学生贴上标签,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方面的,不应该只是单方面的成绩达标。美国教育系统中,对于学生的成绩单不会大肆地宣扬,因为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作为家长,也不会以成绩来评论孩子,他们更重视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多数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去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美国的教育观念偏重于实践的研究,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鼓励学生向权威发起挑战。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公共场合上,他们都能够大胆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实际上是处于一个辅助的地位,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真正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美国的教育模式更倾向于培养自由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中国则是更为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强调要对知识点掌握到位,课堂上以老师的讲解为主,体现了老师的主体地位,学生较少会去质疑权威。中国的教育模式更倾向于学生个人知识储备和道德修养的人文情怀。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的批判思维模式和创造力的发展较为缓慢。
最后,中国的教育观念和美国的教育观念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注重的是“本性教育”,提倡的是做人要善良、诚实和守信等等,这是“修身、治国、平天下”最为基础的素质。而美国教育强调的是宗教、自由和人文精神等。
综合两国的国情特点分析,美国属于移民国家,其包容、创新的特性明显地体现在教育领域之中,更多强调自由独立、个性发展等。中国大部分区域属于内陆国家,其保守渐进、稳扎稳打的特性体现在教育理念当中,更多强调修身养性、求同存异。中美两国的教育背景虽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两国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教学经验,以其之长,补我之短,为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添砖加瓦。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与中国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作为中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二者的历史发展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管窥中美教育技术学科专业发展历程的异同,利用“事件路径”法让我们发现了两国教育技术学专业背后隐藏的文化差异,从中不难发现其对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潜在意义。除了顺应时势、与时俱进,商业思维和市场理念可以说是印第安纳大学教育技术系一次次走出困境、不断超越、走向繁荣的动力之源。这种商业化理念值得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和借鉴,也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当然,要真正实现专业转型并不容易,但我们坚信:通过加强中外教育技术界的交流、学习与借鉴,国内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转型与超越将指日可待!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 篇11
对不起,州不是咱的省,联邦也不是中央
美国的英文名是“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译为美利坚合众国。State英文原意有指独立国家,美国立国初期,最初的十三个州可以说是十三个独立的国家,美国人曾经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问题吵了很多年。虽然最终美国人选择了联邦制,但州政府向联邦政府让渡一部分权利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很大权利。美国的州并不等同于中国的省,美国的联邦政府也不等同于中国的中央政府,这对于长期习惯大一统的中国人难以理解,因此也出现了很多误解和笑话。
美国总统也不是“一把手”
美国总统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有权力的人,领导着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官僚机构,是全世界最强大的武装力量的统帅。但美国总统也是过得相当憋屈的一个国家领导人,他的权力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不仅有被弹劾的可能,而且即使总统提出的法案也有可能通不过,甚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联邦政府——也有可能因为预算通不过而关门。对于州政府来说,总统能够施加的影响就更小了。他不可能对各州下达考核指标,更不可能任命州长。州长是州政府的最高领导,是地方选举出来的政府首脑。这可不像我们中国,省长、书记都是中央任命,美国的郡县和市等地方政府的首腦是由地方选举产生的。一句话,不能总拿中国架构体制来“套”美国。
美国国家领导人“下基层”少
看看美国的电视节目,不像我们国家,不论哪级的电视台,每天新闻中都不乏主席、政治局常委等国家领导人下基层考察指导工作,每每都有成群的地方党政负责人陪同,这种情况在美国是很少见的,除了发生灾害、恐怖袭击之外,美国总统等联邦政府领导人是不会去视察的,因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事务大都是州的自主事务,不属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范围,总统是不能随意干预的。再有一点就是,美国的行政级次依次是联邦、州、郡(县)、市、学区等,不能想当然地理解为我们的中央、省、县、乡和村镇或街道,在这里州应该理解为联邦中的邦(国),州政府就是邦(国)的中央政府,郡县政府可理解为我们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可理解为我们县级政府,学区有点类似我们的街道、乡、镇。至于联邦政府,它与州的关系有点类似我们的中央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区政府的关系,也有点类似于我们周朝的中央政府和诸侯,所不同的是各级政府都是自行选举领导人而不是上一级任命。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宪法授予的国防、外交和各州际间的公共事务,宪法没有授权的,均属于州的权力。因此,联邦政府远没有我们中央政府的权力和影响,相反州的权力是很大的,很牛的。总统到来,州长不陪着也是相当正常的,在我国那可就是“大不敬”了。
美国县比市大,和咱们倒个个儿
在市和郡县的关系上,中西方正好相反,西方是县大市小,我们的新闻里经常出现伦敦等西方国家的市长来中国访问,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各省领导人接见的情况。再就是我们动辄说伦敦市长骑自行车上班,纽约市长坐地铁上班,言外之意不就是这省部级领导竟然如此低调!诚然,西方在领导特权方面是比我们好许多,但他们绝不是什么“大领导”,区区“处级干部”而已,在西方社会这处级干部恐怕还配不了“公车”吧。希望大家在羡慕老外时,也要抱着一颗平常心,不要过多贬低我们自己,我们有不足,可不是一无是处的!
中美生命教育的比较 篇12
关键词:生命教育,启示,美国
生命教育源于美国, 最早可追溯到1928年, 正式兴起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人的生命教育相对成熟, 他们在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方面, 会直截了当、简单明了地向孩子解释死亡。然而, 在中国社会中, “死亡”一直是避而不谈的禁忌之一。
一生命教育的定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职业培训课程生命教育导师中指出:生命教育, 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生死问题的教育, 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 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 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 由此获得身心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 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
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 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 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 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 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
二生命教育的作用
1. 认知层面
生命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 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 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
2. 情感层面
可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 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使人们思索各种死亡问题, 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 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3. 行为与价值层面
可以勇敢地正视生老病死问题, 加深人们对死亡的深刻认识, 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强大动力, 进而提高自己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三美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概况
1. 生命教育的目标
第一, 认知层面上的目标。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有关死亡的信息, 并帮助其体验这些信息, 通过提供实例及案例谈论, 帮助学生了解并能整合这些信息。
第二, 情感层面上的目标。使学生学会如何面对死亡、濒死和丧恸的情感与情绪, 重点在于教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己在面对丧恸时的哀伤情绪。分享并讨论哀伤的情绪体验是重要的方法。此外, 对没有丧恸经历的人, 可以教会他们正确运用同理心技术帮助丧恸者缓解情绪。
第三, 行为层面上的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反应是正常的, 自己应该如何或帮助别人正确地表现哀伤的情绪。
第四, 价值层面上的目标。帮助人们澄清、培养、肯定生命中的基本目标与价值, 通过死亡的必然性来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生命教育的内容
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具有科学完整的内容, 且与学生个体生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Gibson等人认为中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有如下内容较为恰当: (1) 自然的生命循环、植物及动物的生命循环; (2) 人类的生命循环:出生、生长、老化及死亡; (3) 生物层面:有关死因、死亡的界定; (4) 社会和文化层面:丧葬的风俗及有关死亡的用语; (5) 经济和法律层面:保险、遗嘱、葬礼安排事宜; (6) 关于哀伤、丧礼、守丧等层面; (7) 儿童文学及艺术中对死亡的描写; (8) 死亡的宗教观点; (9) 道德和伦理的主题:自杀及安乐死等; (10) 生死相关的个人价值。
3. 死亡教育的实施
在美国中小学, 死亡教育的实施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 (1) 认知的/信息的 (教导式) :以教师为主, 向学生介绍文章、资料、书籍或多媒体等所呈现的知识。 (2) 个人的/情感的 (经验式) :以学生为主, 运用各种经验情绪分享的方式, 来探索死亡和濒死的各种情绪和感情。
四中国生命教育的概况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长期历史沉淀, 人们对死亡的看法受这些思想的影响, 对死亡始终采取否定、回避的负面态度。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 绝口不提死亡;庄子曾说“朝闻道, 夕死可矣”, 是一种超脱境界, 超越生死, 同时追求长生不老;佛教注重轮回, 这一期生命的终结同时是下一期生命的开始, 也是一种对死亡的逃避。正是因为这种对死亡讳莫如深的态度, 使人们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死亡、“善待”死亡, 而生命教育的开展在国内也难以进行。
台湾和香港是近代中国与国外接触比较频繁的地区之一, 加上人们文化水平较高, 是中国较早开始生命教育的地区。在20世纪末, 中国台湾地区的教育界就将死亡教育引入教育体系, 称为“生命教育”, 在学校广泛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并把2001年定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21世纪初, 香港开始重视生命教育, 2001年12月天主教香港校区出版了“爱与生命”教育系列图书, 2002年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明确提出以生命教育整合公民教育及价值教育。
在中国死亡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不过这种研究仅局限于学术界少数专家学者范围内的抽象理论研究, 并未像其他国家一样, 在学校教育和广大普通民众间广泛开展死亡教育, 所以对全社会的影响非常有限, 死亡教育对普通大众来讲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对死亡问题表现出的诸多忌讳, 令中国的死亡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针对普通百姓的死亡教育未能广泛地开展起来。目前生命教育只有在少部分高校开展。
五由美国生命教育得到的启示
针对中国生命教育的现状, 结合中国教育实际, 以美国生命教育为基点, 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 对中国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要从学生个人生活实际出发, 紧贴生活, 编制一系列的生命教育内容, 主要包括:生命与死亡的意义;自杀及其预防问题;人类的生命历程:出生、成长、衰老及死亡;亲属死亡后儿童心理的调适问题;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来谈丧葬的风俗问题;从经济和法律的角度来谈保险、遗嘱、葬礼安排等方面的善后事宜;儿童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表现中的死亡主题作品的赏析问题等。
第二, 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 选择适当的生命教育内容, 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在教育过程中, 注意采取多种教育方式和手段, 可以是教师直接教导, 也可以是学生进行情绪体验和情感分享等。
第三, 加强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师资培训。生命教育应以理论指导实践, 要一手抓科研、一手抓实践, 以科研促教学, 努力寻求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工作规律, 促进生命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 要求给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教师既是一位高素质的教师, 还必须是一位生活充实、积极向上、热爱生命的教师, 只有热爱生命者才有资格教导学生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第四,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渠道的合力。学校除了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外, 要注意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要给孩子营造一种和睦互助、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 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另外, 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社会可以提供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场所和设施, 如关于死亡主题的艺术展览等。
六结束语
在国外生命教育已经较为成熟, 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需正确认识, 丰富教育方式, 不断完善中国的生命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君.论死亡教育的重要性[J].医学与哲学, 1999 (11)
[2]韩映红、王银玲.美国儿童死亡教育及其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4 (2)
[3]刘济良、李晗.论香港的生命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 2000 (12)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推荐阅读:
中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11-18
中美大学教育的差异10-21
中美网络教育研究05-27
中美基础教育管理06-21
中美高校创业教育比较09-19
中美中学数学教育11-04
高三政治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理论09-20
中美家庭幼儿教育对比05-09
当代中美思政教育方法05-12
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