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

2024-11-09

思想政治学科(精选12篇)

思想政治学科 篇1

21世纪是科学、知识与经济共同发展的世纪,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 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要求我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教学改革, 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教学理念, 通过积极的建构真实模块教学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书本与现实生活的良好结合, 在模块教学中积极思考, 从而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学目的。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模块教学 的概念

“所谓模块, 是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 围绕某一特定主题, 通过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具体来说, 模块教学, 也就是单元整合教学, 主题单元教学, 它不是固定的知识体系, 而是课程意义上的学习单元。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模块教学以模块为基本单位来组织课程, 使课程内容得以用多开端、多系列、多层次的方式进行组织, 开拓合理而又多样的课程内容组织模式。模块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有机统一和动态发展。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在普通高中一、二、三年级分别开设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 各个部分相对封闭, 缺乏有效的灵活性和知识的延伸性。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模块教学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缺陷, 其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设计采取的是既没有唯理论逻辑, 又没有违背理论逻辑的模块设计或建构方式。新课程将思想政治课设置为必修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共设置了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 学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特定的主题、明确的教学目标, 都是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 都是思想政治课 (科目) 的基本单位”。新课程主张将原来一个学期分为两段安排课程, 每段10周, 其中9周教学, 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个学时, 每周四学时, 一个模块便可以在一个学段内完成。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模块教学极大地促进了新课程改革进程,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理念实现, 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现 状与存在问题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我国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着高考而进行, 授课的重点在于进行大量知识点的信息讲述, 整个课程的设计极为死板, 课程教学脱离学生经验和现实生活。此外, 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倚重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 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脱离学生经验和现实生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没有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源泉, 以至于有的学生在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分数很高, 但在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水平却比较低, 我们生活中学习优秀的学生走上犯罪道路也屡见不鲜。

2.忽视学生个性

传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一味地进行课堂知识灌输, 所有的学生都按照完全相同的要求来学习。看上去是注重基础, 但把学生同一化, 不仅抹杀了学生的个性, 而且使教育成了禁锢学生潜质的工具。

3.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原来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单一、僵化,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程内容做不到与时俱进。

三、高中思想政治模块教学的发 展策略

思想政治学科的模块教学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 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 将课堂、书本与生活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效地提高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价值, 对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模块教学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

首先, 设置良好的模块主题。良好的模块主题是将课堂、书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结合的最佳信息载体, 是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主动学习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学只有紧扣各个模块固有的主题与每一学时特定的主题, 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思想道德品德, 实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的。

其次, 积极地建构真实课堂。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选择现实生活中切实存在的命题进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模块教学的重点。真实课堂的构建, 不仅仅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更加真实化、情感化、生动化, 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枯燥、死板局面, 对提高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再次, 呈现现实生活。实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模块教学策略, 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有效地结合,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理性地把握书本知识, 培养更加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

最后, 积极发挥教学主体中学生的重要作用, 督促学生进行体悟学习, 科学合理地评价模块教学工作。要重视思想政治模块教学中学生主体的重要作用, 设计让他们感兴趣的模块内容, 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对模块教学的设计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积极学习与内心体悟, 并对思想政治模块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评价。教师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与交流机会, 引导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出发, 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 质疑、探究的过程, 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与创新精神。

总之, 关注高中生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重要要求, 为更好地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实现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模块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学科 篇2

一、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p107

1、方向性原则;

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

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

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

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7、创新性原则;

8、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二、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1、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对象不同。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3、评价标准不同。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看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看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识、发展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4、内容不同。说课一般是说明你要说课的理论依据,要告诉别人你怎样教和你这样教课的依据,而上课则主要是把这节课我们所要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5、目的不同。上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增加他们的知识文化素养,提高他们的技能,而说课则是帮助教师对教学有一个比较高、比较深的层次进行了解,从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p105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指出:“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关键是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1、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这是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重要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的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是锻炼学生、提高教学时效的重要方针。

2、联系学生实际

联系学生的实际,主要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联系国际政治实际

冷战结束之后,目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用“和平演变”的方式同社会主义国家较量。主要方式有:一是利用经济贸易搞和平演变;二是加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宣传;三是支持反对社会主义的势力。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和认识这些问题。

4、联系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际 联系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实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1、认真掌握理论

掌握好理论,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条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一是把直接经验作为理解间接经验的前提;二是用学到的间接经验,认识直接经验,指导直接经验,也就是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两个过程里,都离不开间接经验,即经验。教师掌握好理论,主要是掌握好教材之中的理论问题,只有把教材中的理论钻深、弄懂、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了解实际

只有了解实际,掌握实际情况,才能同实际建立起联系。了解社会实际,一个方法是广泛收集资料,通过报刊、书籍、新闻广播、文献等收集资料;另一种方法是师生亲自深入社会,到工厂、机关、社团、企业中去收集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要通过同学生个别谈话、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观察、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

四、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的阶段及其基本要求 p212

1、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模仿教学阶段;(指能依照书本上的经验和他人的做法按部就班的去开展教学活动,基本上属于自己独立操作)

第二,熟练教学阶段;(指经过经常性的模仿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至于能针对不同情况,根据自己的需要,熟练的对待和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

第三,创造教学阶段;(指具有创新精神,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创造性地去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第四,风格形成阶段。(指教师经过独立探索和创造,积累了一整套极具个性特色的教学经验和做法,并使这些经验和做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稳定地表现出来)

2、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对事业充满爱;第二,要提高理论修养;第三,要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第四,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

五、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如何正确选择教学方法 p140 p160

(一)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根据讲授法在每堂课使用的角度不同,承担的具体教学任务不同,讲授法又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讲评五种方式。

2、谈话法

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问答形式而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所以也称“问答法”。

3、讨论法

指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并进行争论、商讨以弄清问题或提高认识的方法。

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而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方法

5、演示法(抽象知识具体化)

教师运用教具或实物向学生展示,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6、社会调查法

是使学生深入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而取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

(二)如何正确的选择教学方法:见第六点中“教法选择”

六、教学设计的内容 p158 好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出逻辑美、秩序美及和谐美。

(一)教材简析:介绍教材的版本、本节教材内容在本节课中的地位及作用、对教学任务进行分析,了解教材的结构、知识点、教育意图等。

(二)学情分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和内容的熟悉掌握情况,学生对学习该内容的态度、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心理情况、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等。

(三)教学目标:具有指向性、客观性、整体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品德目标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案中写出教学重点,目的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握住教学的主要方面和关键问题。从两个方面把握:(1)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确定教学重点。(2)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理论认识问题,也是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即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或理论问题。确定依据是:(1)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理论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2)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上较难接受的理论认识问题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3)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

(五)教法选择

选择教法时应注意:(1)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任务来选择教学方法。(2)每节课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身心特点来确定,也就是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来确定,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确定。(3)设计教学方法,要端正教学思想,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能力。

(六)设计板书

要求:(1)板书要完整、概括的反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2)板书内容要有条理、有系统。(3)板书的设计要合理。(4)板书要写的规范、工整。

(七)教学资源

在教学设计时事先考虑好并在上课前准备好,如:录像内容、道具、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学要调查的社区、机关等。

(八)教学设计理念

主要是以下教育观念的运用: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人才观、现代教学观等。

(九)教学流程

主要内容: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等。

(十)教学效果训练

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为了克服遗忘、强化理解、巩固教学效果的教学环节

(十一)教学资料拓展

在课程结束后补充一些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资料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补充拓展的资料中有更大的收获

(十二)教学反思:是一个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和检查反思教学问题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学课堂设计内容要根据教学实际来确定,不要整齐划一,但设计的要合理。教学设计除以上内容外,也有提出“教学建议”的,这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另外教学设计可贵之处在于创新。

七、思想政治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主要措施 p251

(一)学习方式:

1、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等的行为。

2、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或称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3、合作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4、体验式学习: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语言。

(二)主要措施:

1、建立新的学习观念;

2、端正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态度;

3、调动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4、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5、养成勤奋学习的品质和习惯;

6、培养学生以学为本的道德责任感;

7、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8、调整好竞争的学习心理;

9、帮助学生在做中学。

八、评课的标准 p302

(一)教学目标:

1、全面性;

2、明确性;

3、适度性。

(二)教学内容

1、要具有三性:科学性、教育性和逻辑性

2、要钻透“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和教育点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达到六性: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具有启发性、艺术性、实践性、实效性和教学个性;学生学习要有主动性。

要避免三性:重教不重学的主观性;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重“灌”不重趣的强制性

(四)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就是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排。要求:第一,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结构紧凑,程序严密,体现较强的教学设计意识。第二,教学节奏协调和谐,教学做到动静、收放得当,衔接自然;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协调,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和谐,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师生情感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气氛。第三,知识容量适当,传授的知识密度合理并能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

(五)教学素养

第一,教学语言规范,使用普通话。第二,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没有教态病。第三,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规范、匀称、美观。第四,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应变能力。第五,要有灵活的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效果

一般指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效果,主要是看经过课堂教学,学生道德认知、思想觉悟、思维能力、情感意识、价值观、学习能力等获得的发展和提高程度。

九、教学模式

P142:

1、八字教学法:“读读—讲讲—议议—练练”

2、“预议导练”教学法:又称“四学”教学法,有“预学、议学、导学、练学”四个教学步骤

3、讲读法:讲读法的特点是有讲有读,讲读结合,使学生重视教材,准确地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政治老师一讲到底的局面。读,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带着问题读;讲,是在学生读的基础上,由教师来讲。

4、“读书—议论—讲解—联系—总结”五步教学法

5、五字教学法:“学、疑、思、讲、解”

十、学生评价方法 p293

(一)研讨评价法:这种评定方法,是把学生在班组参与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情况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部分。

(二)专题作业评价法

是让学生用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的形式完成专题作业,并把学生写成的调查报告、研究论文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加以评价。

操作程序包括:

1、选题;

2、收集资料过程;

3、调查、研究;

4、调查报告、研究文章的撰写;

5、作业评价

(三)观察评价法

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学习中行为的日常观察所得信息的质量评价。可分为一般系统观察和集中观察两类。

(四)知行综合评价法

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成长行为落实情况的综合评价,是一种把知识目标和行为目标综合在一起的结构形式评价。

作用是:(1)使学生懂得了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而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2)增强了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使学生把学与做结合起来;(3)提高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教育作用。

十一、听课的要点 p298

(一)看教者的理论修养

第一,看教者的整个教学思路是否体现了现代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的教改方向,有无创新的闪光点。第二,看教者的课堂结构设计、教材处理、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同教学的总体思路相一致。

(二)看教者的教学智能

第一,看教者的思维能力;第二,看教者的思维品质;第三,看教者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看教学效果

第一,看教者指导学生学习的水平;第二,看对学生思维训练任务完成的如何。看教者对学生思维训练情况,主要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看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如何。

(四)看教者的教学修养和教学技能

第一,看教者的教学修养,主要看教者在课堂上精神是否饱满,教学的态度是否严谨,教态是否自然,穿着打扮是否得体,对学生的态度是否亲切热情。第二,看教者的教学技能,首先要看教者的教学语言运用的如何,讲话是否生动、有趣、富有逻辑性,学生是否能听懂。其次,要看教者对教法选择和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是否得当,对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是否巧妙。最后,看教者的板书设计得是否合理。

十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p335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

1、思想素质。第一,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第二,具备积极的人生观。第三,具备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2、政治素质。体现在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3、道德素质。第一,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敬业精神、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二,热爱学生;第三,严格要求学生;第四,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第五,团结协作,互尊互助。

(二)广博的知识经验

1、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2、相关学科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

4、心理学知识

(三)现代化的教育能力

1、政治教师的智能:(1)观察能力(2)思维能力(3)创新能力

2、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1)教学能力。①教学准备能力;②优化教学能力(2)指导学生学习能力。①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能力;②调节学生学习的维持系统能力;③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①教学过程的组织能力;②班级管理能力

(4)表达能力。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板书表达能力;③体态语表达能力

(5)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能力。①用政治理论育人;②进行品德能力教育;③结合当代中学生思想特点进行教育

(6)交往能力;(7)教育科研能力;(8)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力

(四)健康的身心

1、心理素质:①成熟的性格;②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③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④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2、身体素质:①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②劳逸结合,注意卫生

(五)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

1、政治教师的风度。①礼貌待人;②语言要文明;③举止从容适度

2、政治教师的仪表行为。①符合育人角色的特点;②体现自己的性格特点;③体现职业特点

十三、如何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p187

(一)加强主体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方法是:

1、要设法让学生“多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习惯:课前自学、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学后小结、课后学习。

(二)学生带着社会主义责任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求知动机是一种稳定性强、强度大、程度高的内部动机。培养方法:

1、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与实现理想和前途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求知欲望。

(三)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

为了清除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教师要有摆事实、讲道理和调查的教学方法,论证书中所讲的理论的真实性;另外,也要用科学的认识论来帮助学生克服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偏激情绪和片面性。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会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可信度,也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四)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

方法:示范性引导、实证性引导、逻辑引导、反驳性引导、探索性引导

(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六)教会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培养能力

政治学科与文史地学科的有机整合 篇3

一、政治学科与文史地学科渗透综合的重要性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事物每一层次中的诸要素及其联系。每一事物层次中诸多种因素的联系,是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反映。现在的高考文综卷往往是将政、史、地三门不同学科的知识融汇在同一试题中,全方位考查了三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挖掘各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命题产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而语文又是这些科目的基础和载体。政治学科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基础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自然与社会各方面知识,能结合各学科知识内容,能提供较为广阔的设题领域等特点。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思维,发展能力,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政治跨学科教学正是适应了这种教学认识规律。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供的新材料、新情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在综合分析、判断、归纳问题的信息迁移过程中,解答跨学科的问题。

二、政治学科与文史地学科的融合与渗透

1.政治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政治教学中渗透语文内容是完全可行的。语文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教学过程又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不仅要因材施教组织教学,而且语言表述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用词严密准确,富于哲理,并具有启发性,既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促进政治教学;反过来,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又为学生学习理解语文中的有关课文扫除障碍。在政治教学中,经济学的许多语录、名人名言就有助于理解相关的经济现象,哲学教学中可以引入许多诗歌、谚语。讲“量变引起质变”,可引用“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谚语;讲“整体与部分”,可引入语文教材的《过秦论》来帮助理解。

2.政治与历史学科的渗透

引用历史学上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材料可增加政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历史唯物主义观。历史现象是理解政治理论观点的最好例证。比如讲到我国的对外贸易,可以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事件来说明。反过来,政治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武器和基本方法。在某种层面上讲,今天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政治”;而今天的“政治”将是明天的“历史”。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个人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等,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宗教、政党、阶级、国家等一系列理论都渗透着历史,都讲到了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政治教学中,往往要求从唯物史观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评价政治事件和现象。

3.政治与地理学科的联系

政治教学中国情教育、哲学中联系、发展的观点与地理有关人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是相互联系的;有的时事政治与地理相关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吻合的,就能很好地结合教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培养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兴趣。而任何政治事件的发生都不能游离于它的空间位置,政治上许多重大事件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地理动因,如:中东问题、朝韩问题等。因此政治教学必须加强政地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样学生喜欢听,喜欢议论,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三、政治教学中学科综合渗透的途径

1.教师要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依赖于教师们的积极推进,这就需要增强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要能够整合各个学科的内在知识体系,要看教师能否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否形成现代的教育理念等。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做好继续教育,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对相近、相邻或相关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能够经常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跨学科知识迁移价值的问题。其次要加强不同学科间互相听课,从中可温故而知新,共同切磋,互相启发,灵活巧妙地把相邻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进政治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内容,主动渗透;教学方法,相互借鉴;能力培养,齐心协力;教学难度,共同研讨。另外让教师接受现代教育理念熏陶,增强教师改进教育现实,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引导学生进行学科渗透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找出交叉点,把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例如,有关环境问题要联系哲学观点,也可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人口迁移问题要联系历史上的殖民活动,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各种地理现象。又如西部大开发可以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以从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考虑。在政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事物或事物发展的某一具体阶段做多角度的观察和多层次的思考,详尽地挖掘影响事物过程的各种内外因素,全面地进行分析,但在横向联系时应有所选择,避免在教学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牵强附会。另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政文史地相关学科的有机整合,鼓励学生进行演讲、辩论、写小论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整个学习充满动态感,培养学习的综合能力。

3.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

课程设置也要能体现政文史地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的综合化原则。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开设综合性的“通才”教育课,即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交叉学科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解有关问题,使受教育者具备综合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各学科要结合学科内容,设计或选择一些跨学科创新综合题,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习惯。学校要尽可能配齐各学科的教材、教参以及有关学术著作,使得教师的“通才”从这些书中得来。也可以从网络中得来,从而适应跨学科教学。其次,加强交叉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力度,实行相关学科教师联合办公,共同备课,以便知识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学科间的相关问题,有意识地穿插一些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增强教学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以实现学科渗透,切忌各自为政或者相互推诿。同时学校要统筹安排,多提供可联系的机会,多找些学科切合点。再次,定期举办一些综合学科的公开课,多种形式的讲座,或者辩论会,让相关学科教师参与。还可以在考试方式上做一些调整,出台一套有利于检查综合教学效果的评估细则,加强各学科教师的责任心。

4.关注社会热点

社会是历史、地理、政治学习的大课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外书籍、参观历史古迹、网上搜索有关综合资料,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从而获得各方面的营养,同时也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兴趣。一个社会问题、一种自然现象,它往往涉及多门学科的内容,这些问题,单靠某一门学科的知识是不可能解决的。如环境问题、人口剧增、能源消耗等都不可能单靠某一学科来完成,必须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找到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这些问题都可以作為知识间的交叉点,渗透点。如: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加入WTO;石油提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假日经济;“三个代表”与从严治党;正确认识中日关系;中国与可持续发展;中东问题;台湾问题等,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途径帮助学生收集各类信息,了解事件发展动态,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同时结合这些热点设计或选择一些综合试题进行训练,使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门功课的横向联系,能够使各类知识融会贯通,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思考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并且在某一学科中弄不清楚、似懂非懂的地方,通过教学渗透,就能比较好地弄清楚来龙去脉,真正学以致用。此外,学生还会被教师的博才多学、旁征博引所折服,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思想政治学科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教学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教材话语体系

一、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

1.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概念界定

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据现有的资料显示, 许多学者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归入教育话语的范围, 同时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殊性, 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既属于教育话语形态中的一种, 又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话语形态[1]。最早将“话语”引入德育研究领域, 提出“德育话语”这个概念的学者是段慧兰[2]。她指出, 德育话语“是德育活动的主体在德育实践中说 (写) 出的并指向一定德育目的的话语”[3]。学者董世军、孙玉华、周立田在此概念上正式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通过一定方式表达出来的指向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话语”[4]。

从这些学者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概念描述的方法入手, 可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概念, 其实就是话语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实践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5]。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概念可以表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 将国家政策、教育学术理论成果、教育实践方针, 按照一定的话语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之间形成的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实践过程。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概念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对于该学科话语体系的研究, 不仅要时刻更新理论数据, 还要对学科的发展进行“实践à抽象概念à理论创新à实践应用”的循环升华。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 要学会如何把握核心价值观念应用到教学实践环节, 并让学术、理论以及政策法规, 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现实发展的需要。在这里要明确的是,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 可指导实践, 却不等同于实践。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概括总结, 去伪存真, 才能达到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升华、建设、提高的建设目标。

笔者认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其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转换过程中, 为实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按照一定的方法原则、理论指导而形成的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系统性的话语结构有机整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构成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组成被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区分。有学者根据话语体系表现出来的直观形式, 将话语体系分为文本话语和实践话语两大类型;也有学者根据该话语体系与教学科目的关系, 将话语体系分为基本话语、理论发展话语、理论运用话语和历史教育话语四大类型。笔者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际情况为考虑依据,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出发, 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话语体系、学术话语体系和教材话语体系。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材话语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材话语体系, 是连接学术话语体系和教学话语体系的中间环节, 它受学术话语体系的制约又接收教学话语体系的反馈。教材话语体系是学术话语体系在整理、归纳、总结、升华、凝练之后, 形成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话语体系。该话语体系主要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的指定教材、课外扩展读物、政治宣传材料等教学辅助材料中的话语, 并以文本话语为主要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材话语体系自发地具备系统性及严谨性的特征, 该话语体系的核心任务在于将学术话语体系的成果, 以简明易懂的方式传递给教育客体。可以说, 教材话语体系是学术话语体系精华的凝练, 系统性地将历史优秀的学术研究结晶传递给社会群体。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话语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话语体系, 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传播过程中, 最重要的一种话语体系形式, 也是最有意义、最精彩的话语体系。可以说, 没有教学话语体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是不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意义就在于将理论研究及历史经验等有价值的学说传递下去, 特别是针对通识教育阶段的高等院校的学生群体, 教学话语体系更加重要。该话语体系主要是指在课堂、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特定场合里, 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内容的表达和描述, 以实践话语为主。该话语体系与教材话语体系相互呼应, 是对教材话语体系深入浅出的表达结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 教学话语体系还包含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客体生活中接收到的网络化的教育话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话语体系具有极强的生动描述的特性, 这也是该话语体系服务于教学过程的必然形式。

3.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话语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话语体系是三种话语体系类型中, 集合理论化、经典化、多元化、前沿化为一身的话语体系。它引领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创新的源泉。该话语体系主要指学科研究人员及学科建设者们对于理论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 包括从学术出版物、科研文献、新思想的发布、学术研究会议、演讲等渠道提取到的话语, 并主要以文本话语为主要表现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具有明显的及时性的特征, 该话语体系的核心任务在于整理归纳现有的体系内容, 创立创新符合新时代的新的话语体系内容。学术话语体系也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及时地反映了社会历史进程中,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三个子话语体系之间, 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学术话语体系、教材话语体系与教学话语体系之间相辅相成,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建设。教材话语作为学术话语和教学话语的连接环节, 服务于二者。而学术话语体系指导教学话语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反过来教学话语体系的实践结果可以反馈地考察学术话语体系的内容。其中, 学术话语体系和教材话语体系以文本话语为主体, 教学话语体系以实践话语为主。同时, 学术话语体系最具理论化, 教材话语体系兼备理论化与形象化的特征, 而教学话语体系最具形象化特征。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功能

1. 对意识形态理论的传播和正向引导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有着明显的政治属性及服务于统治阶级的特性, 这个特性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功能中明显地体现出来。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 需要一定的意识形态作为指引, 美国政治学家奥罗姆曾经指出, “任何社会为了生存下去, 都必须成功地向社会成员灌输适合于维持其制度的思想”[6]。而这类思想的的确确是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被传播和灌输给教育受众, 也正是教育发出者将其掌握的教育内容由内化到外化的动态结果, 也是话语体系在“萌芽”状态时具备的功能。

2. 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描述和建构功能

这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最根本、最核心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将零散的、需要被传递的话语内容, 有机地整合地建构并描述出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发生之前, 话语的内容是零散地分布在各个概念及理论中, 而教育的实践过程, 正是要将这些零散的内容有机统一地整理在一起, 形成可以被教育受众接受的内容以及范式的话语体系, 是话语体系在“生成阶段”具备的功能。话语内容的描述, 并不是可以及时地描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出者最新的想法, 而是在该话语内容被提出后, 整理并总结归纳出完整的逻辑性体系。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描述和建构功能的完美体现, 证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科学、严谨的描述和建构功能。

3. 对异化思想内容的制约和规范功能

教育话语的本身就具有修正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更具备这样的功能。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特殊的政治特性, 该话语体系功能必须具有对异化思想内容的制约和规范功能, 也是话语体系“实践”阶段具备的功能。特别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由固定的教育地点变成了多元化的教育地点, 由宏观的把控变化到微观的渗透。当前社会处于新型的自媒体时代, 再加上网络的便捷及信息传递的高效, 人们认识和了解事物的渠道更加多元, 信息也更加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 固有的教育内容必然会接收到其他思潮的挑战, 特别是针对通识教育阶段的学生群体, 他们更加难以区分自己接收到信息的真伪善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必然地承担起对异化思想的甄别、制约并将其规范处理的现实功能。

4.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检验和反馈功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教学实践占有很大比例。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内容, 形象地表述并传达给教育客体。在这个教育过程中, 教育主体及客体之间的信息接收的程度及结果, 可以动态化地从教育客体的语言及行为中表现出来。这个过程也正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检验和反馈, 也是话语体系在“果实”成熟后应具备的功能。在我们的社会中,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体系的目的是增强教育客体 (学生或职工) 对马克思主义话语的理解及主导权, 以实现个体的良好的发展, 深刻分析并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得到的积极结果, 也是对正确教育过程的良好反馈。相反地, 当教育客体表现出负面的行为时, 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检验结果。对负面结果的处理, 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的反省和审查, 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过程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洪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研究第一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46.

[2]何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生产和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34.

[3]段慧兰.论德育话语及其更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4]董世军, 孙玉华, 周立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困境分析[J].长春大学报, 2007 (1) :85-88.

[5]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4.

新课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反思 篇5

新课改革要求采取新的理念和价值观来授课。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课程本着面向成长着的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完成建构。这些决定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围绕学生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资源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政治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师生关系,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们敢于并且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到了张扬。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削弱,反而应该加强。这种“自主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时会使学生不知所措,更需要老师的指导、点拨和帮助。因此,老师就要自觉的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那么,就必须扎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

我们政治教师要紧扣社会发展脉搏,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和人格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教师与新课程共同成长。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活到老学到老。

2、为人师表,尊重学生。

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有人格影响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3、老师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二、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对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发掘潜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政治教学事半功倍。因此,我们要变封闭式的教学为开放式的教学。在课堂上向学生开放,多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基本事实,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加速其认识水平和思变能力的提高。

首先,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强调要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要上好政治课首先要扭转学生中的这种思想和情绪,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有趣,有理,有用,使他们快乐的学习政治课,并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1、始终坚持启发式教学,倡导研究性学习。坚持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之一。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

终,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研究性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对所要学习的对象进行探索、体验、分析、提炼、总结,以便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与技能,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2、导入生动有趣。如果故事的开头能动听、能悬念叠出、能异彩纷呈,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整堂课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

3、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存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

其次,活跃课堂气氛,互动教学促进心灵交融。

创设民主、平等、活泼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参与,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民主和平等历来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学生,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强烈,这样的特点对政治课教学既是挑战又是动力。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下,努力寻求师生平等互动,学生会无拘无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高谈阔论的空洞说教方式,时时处处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针对学生的思想疑惑,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细致、入情入理的解答,因此,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我们教师要根据实际不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为此,我们要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使其形成发散思维。政治教师要变

讲台为平台,解热加息开拓学生视野。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适时加强对思维方法的渗透,经常使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系统化与具体化等思维方法,给学生示范、指导,其中针对性练习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可缺少的。在思维方面,他们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境界,凡是先问个为什么,有的甚至对教材里某些知识怀疑,对老师的讲课评头论足,大胆质疑。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讲解热点问题,可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将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归类,采取多种形式加以解决。对于与教材关联的热点问题,可以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对于与教材无关的热点问题,则可开庙时事专题讲座。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维武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些疑难问题的回答可以提供多种典型的答案,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其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揭示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一些智力性比较强的题目,然后通过揭示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不同角度的回答,通过反复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智力就会有所发展,思考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发散性思维就会日渐形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学科 篇6

一、政治学科与语文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

1.对政治课程的学习要以语文为基础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引导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课程。教材的文字材料中处处渗透着对语法、逻辑、修辞等的巧妙运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阐释、政治知识的分析与运用、政治试题的解读与回答等都离不开“语文”这个工具。在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中,对于那些枯燥、乏味,理解起来非常复杂、难懂的政治名词概念,只要我们从主语、谓语、宾语等角度划分句子成分,化繁为简地理解语句,就能迅速、准确、全面地理解。对于教材中插入的名言名句,只要我们运用语文的学习方法,概括其大意并与政治教材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就能很容易理解。在解答政治试题的过程中,不少学生面对设问,特别是探究性试题的设问,无从下笔,不知所措。如果考生能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对设问进行解读,然后再运用政治思维加以分析,就能很快理解设问。

例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9题第3问为: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记住乡愁提出两条建议。解答时,如果运用状语分析法分析就能很容易找到答题的关键点。“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属于该设问的状语成分。考生在生成答案时如果能重视这一限制性状语,那么就不会得很低的分数。

2.作文与哲学思维密切相关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在作文写作中,考生若能有意识地运用哲学思维观察和分析问题,就会观察得更透彻,立意也就更深刻,结构安排也就更合理,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有深度、有思想的文章。

二、政治学科与数学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

高考政治试题中的计算题集政治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于一体,能有效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以选择题为主,主要涉及《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

1.运用数学思维理解《经济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只有准确把握基本原理,理解概念间正、反比关系,才能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例如,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运用数学知识解答计算类问题

例.假定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全社会共有3个生产M商品的生产者,其中甲生产一件M商品需要24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8小时。计算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

解析:三个生产者各自在24小时内生产的产品数——甲:24÷24=1(件)、乙:24÷12=2(件)、丙:24÷8=3(件);总件数:1+2+3=6(件),三者共耗时:24×3=72(小时),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1件商品的平均劳动时间)=72÷6=12(小时)。

3.分析图像题必须有一定的数学基础

图像题常以坐标图像为载体,把数学中的逻辑思维和函数知识应用到政治学科中,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图像题的关键是确定数量关系,借助辅助线进行分析判断。

三、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

俗话说,政史不分家。这句话的意思是,政治知识与历史知识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学习历史需要政治知识作为指导,学习政治需要历史知识作为补充和完善。

1.要善于运用政治观点解释历史现象

运用政治观点解释历史现象,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发生在中外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工人罢工、无产阶级革命等历史事实时,如果能联系哲学上的因果联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等知识进行分析,效果会更好。

2.政治学习需要利用历史知识进行完善

在政治学习中,如果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欠缺或有不完善的地方,就需要用历史知识来补充。如在学习资本主义的政体时,教材中讲得比较简单,侧重理论分析,这就需要从历史教材中提取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完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渗透 篇7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渗透的优势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 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每一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只要认真挖掘就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 就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

高职院校的课程主要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大学语文、社交与礼仪等等, 这些课程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很强的感染力, 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增强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建立善恶判断标准, 提高人文素质, 陶冶高尚情操, 塑造完美人格。

专业课是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重点, 因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他们学习的主要目标。在这些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有很多优势。其一是教育的连续性、目的性和计划性。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一般在一年级全部完成, 从二年级开始主修专业课, 也就是说专业课会占用学生在校期间的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 而且专业课的教材和教师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如果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 教师就会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内容, 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不间断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熏陶;其二是教育的实效性。高职院校的学生他们所选择的专业大都是自己喜欢的或向往的专业, 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他们所渴求和需要的, 也可以说是他们将来的生存本领, 因此他们会加倍努力地去学习, 同时他们相信、崇拜甚至模仿学有专长的专业教师, 不仅是知识和技能也包括为人处事之道。专业教师如果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 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其三是教育的实用性。专业课教师通过教学、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特别是理性思维方式, 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 同时很多学习任务的完成需要大家共同协作不断探索、创新, 会经历多次失败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 让学生自觉地形成一些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渗透的措施

(一) 领导重视、制度完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渗透的保障

有些领导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尽管口头上喊得很响, 但实际上并不重视, 更不用说重视学科专业教师的育人工作了, 他们更重视的是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不仅缺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育人的制约因素和制衡机制, 而且还会引导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产生认识上的误差, 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思想政治工作是德育教师的事情。对此必须在体制上、评价体系上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 明确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 通过一系列可行的制度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渗透。这些制度要有很强的操作性, 尽量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且有考核的方法和奖惩规定, 与教师的评先选优和职称、职务晋升等直接挂钩。只有有制度保障和奖惩机制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过程得到有效实施。

(二) 讲究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渗透的关键

各门课程的教学都要讲究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渗透更离不开艺术的方式方法。如果空泛说教或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不仅达不到目的, 反而会适得其反。首先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内容, 把教材内容与现实融为一体, 不仅要善于挖掘蕴涵在学科内容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有目的、有意识地将其提炼出来, 而且要以教材为蓝本, 补充一些新内容, 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力度。其次要讲究教学艺术, 借助科学的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具体的科学知识融合在一起,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 因人而教、因时而教、因地而教, 有机地结合, 把知识的传授, 能力的培养, 智力的开发, 思想感情熏陶熔为一炉。通过创设和利用科学知识所具有的教育意义的情景, 将做人的道理, 先进的思想方法、观念、精神等融汇到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中, 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德育因素的影响,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学科 篇8

高效课堂就其内涵而言, 是指教学双方与教学诸要素相互之间和睦、协调、融洽的课堂, 它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素质教育下, 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 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 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我认为, 高效课堂没有也不应有固定的模式, 但是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策略化。下面谈谈个人构建高中政治学科高效课堂的尝试。

一、构建高效课堂, 需要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 将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的特长相结合

构建高效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即使同一学科不同的课型也有不同的要求。所以, 在构建高效课堂中, 教师集体备课需要从每节课、每种课型、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确定统一的教学进度、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虽有共同的目标, 但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 教师再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长和各班的学生进行个人备课, 认真分析, 精心设计。围绕教学目标去研讨教材、研读学生, 确定适合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 设计简明、快捷、高效的教学流程。努力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 抓住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二、积极的课堂展示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1. 构建高效课堂, 要有精彩的课堂导入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为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就政治课堂而言, 可借助民间故事、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时政热点等材料, 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的思路进入课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 我利用成语故事“刮目相看”的典故导入, 以动画的形式播放,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热情和兴趣顷刻高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这样从一开始, 教师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热情, 必然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 构建高效课堂, 需要创设情境, 明确探究

明确探究问题, 创设特定的情境, 将教学目标问题化, 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核心, 在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就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 教师在明确学习目标, 设置问题时, 其情境的创设必须尽可能地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富有创造性, 合理安排。同时, 高效课堂的情境创设, 还要精选背景材料, 灵活运用启发讲解、设疑激趣等方式, 通过音乐欣赏、动画制作、视频剪辑等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推进课堂教学。

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的《价值与价值观》时, 涉及“人的价值与价值的评价”这一知识点时, 我向学生展示的是刚刚评出的“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唐山十三农民兄弟”的视频材料, 学生很感兴趣, 其注意力立即被“十三农民兄弟”的壮举所吸引。看完之后, 学生感触颇深, 我趁机引导学生谈感想。学生所谈感想有对农民兄弟的敬佩和崇敬, 更自然地就谈及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适时点拨, 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 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样, 巧设情景既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落实了学习目标, 效果显著。

3. 构建高效课堂,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关注每一位学生

高效课堂的构建, 需要一个轻松、活跃、有活力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肯学、想学、会学、学会”, 并且感觉轻松、有趣、精力充沛。如果学生消沉、忧虑、散漫, 高效课堂则无从谈起。在渴求高效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教师不能只关注个别“好学生”, 而要关注每一位学生, 用目光和微笑与学生交流, 用欣赏和鼓励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 用提问表达你对学生的热切关注, 这一切都是指向所有学生的。用适当的方式,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此时的学习最有效。

三、高效课堂的构建, 离不开教师的课后总结与反思

教学是一个多边的互动合作活动,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 在充分调动各种动态因素的同时, 难免会有一些意想不到、顾及不到的不足和细节。必要的课后反思能为下节课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设置指明方向性, 避免盲目性。只有不断地总结并改进课堂教学环节的不足, 才有可能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提供可贵的经验, 从而更好地驾驭高效课堂。

思想政治学科 篇9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当前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仍然众说纷纭,缺乏统一的定论,部分学者从能力水平的角度进行解释,他们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学科理论的基础;有的学者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他们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习学科理论的知识、技能、心理特征和实践能力等;也有一部分学者从心理特征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的与学科相联系的心理特征,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拥有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笔者最为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李晓东副教授的观点,他认为要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应当从基础能力和独特贡献两个角度着手。从基础能力上看, 学科核心素养与基础性学习具有密切联系,它是对学生素质和人格的培育,而非是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教育目的在于培育和塑造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是一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从独特贡献的角度来看,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学科意义。学科教育课程内容繁多,如果将所有的核心素养汇聚到学生身上,则学生有可能无法支撑,面对这一问题,李晓东认为最关键的方法是各学科必须提炼出本学科的核心内容,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看待, 发挥其他学科核心素养无法取代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价值的个性与学生成长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思想政治学科中学生发展方面需要掌握的核心素养要求。不同学科对核心素养的界定不同, 并且众说纷纭,而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争论则更为激烈,众多学者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理论、课程内容等方面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界定。基于对李晓东副教授相关理论的理解,在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体现出思想政治学科的素养宗旨,同时也要重视如何将思想政治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外化为他们的日常行为。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归纳为对学生法律意识、公民意识、自我意识的培养,法律意识即遵守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意识即培养学生的爱国、 爱民、爱社会的心理素质,自我意识即培养学生不断对自我进行分析的观念,从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包括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二、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特征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是学科之间最为本质的区别,每一个学科的核心素养都与其它学科的核心素养存在相似和区别之处。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特殊性、自立性、阶段性和可实践性。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特殊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重要教育政策之一,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特殊性,它在诞生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表述方式、价值理念、思维标准和行为模式。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自立性。不同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其学科核心素养会不断向外延伸,逐渐与其它学科核心素养发生重叠,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心素养重叠的两门学科其边界会逐渐模糊,最终融合为一门学科。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自立性,虽然它在向外延伸的过程中会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发生联系,但是其最为本质与核心的东西却永远不会改变,因此它始终保持着自立状态。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思想政治学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例如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以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与行为操守为主要目标,而到了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则要求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爱国心理,并且能够初步将马克思主义与自身实践相结合。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可实践性。这种实践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将自身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学科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后外化为具体实践;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对学科教学成绩的考评具有可行性,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对教学成绩的评估。

三、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初探

李晓东副教授对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该如何呈现的思考为本文提供了巨大的借鉴。李晓东认为应该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探索。从教学理念看,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将目光聚焦于培育学生的“素养”上,教师的教学将不再局限在传授教学理论与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上,而是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教学方法上看,学科核心素养追求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科核心素养进入教学实践,将打破现有的教学格局,对于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促进作用的教学方式将会得到大力推广。

结合李晓东副教授的观点,笔者认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第一,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特殊性,它既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同时也属于意识形态教育,它能够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和社会主义政治立场,不仅对学生个人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基于此,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不断研究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并将其融于教学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教师们只有具备了政治思想素质,学生才能“听其言, 信其道”,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健全学生的心理品格,从而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二,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学科素质。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重视提高教师的学科素质,其中较为重要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仔细研究新阶段的思想政治学科,把握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确立基本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全面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专业知识,灵活运用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正确使用政治专业语言,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热情; 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将运用政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培养重点;结合时事政治扩展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育,通过举办时政讲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转变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应当注重转变教学模式,坚持与时俱进,将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入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当中,利用现代科技实现教学的信息化,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促进思想政治学科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除此以外,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模式应当立足于学生实际需要,不断的与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育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坚持兼收并蓄,将外部优秀教学内容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同时在教学中不应拘泥于课本,鼓励超越教科书;不断借鉴外部教学模式,不能将教学模式局限于课堂,应精心打造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到教学当中。

第四,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培育理念。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强调构建个性化课堂,应当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的个性化发展,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应当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思维、个性、智力、潜能的特点实现差异化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持应有的尊重,对学生的不同意见高度重视,如此才能够做到“以学生为本”,这种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育必然能够获得学生的喜爱和推广,使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不断获得提升。

总而言之,对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够达成这一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学科素质,不断转变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培育理念。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使学生具备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真正的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晓东.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J].今日教育,2016,03:15-17.

[2]季成伟.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三维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01:8-10.

[3]戴慧,唐凤林.论思想品德学科的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02:14-17.

[4]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1:4-7.

[5]曹培英.从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看数学基本思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40-43+48.

[6]罗华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07:97-99.

思想政治学科 篇10

首先,我们应该厘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边界。一般说来,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关注的任务是什么,就是人的思想。思想的概念是一个大的概念,思想观念包括政治、道德等,就是研究人的思想。思想是怎么形成、怎么发展、怎么变化的?这是最基本的研究问题。在这个规律基础上我们还研究怎么影响、干预、引导,这里就包括把国家意志、民族精神、核心价值让教育对象内化,或者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该从事我们的学科思想研究。边界围绕这个核心研究你的问题是不是我们的问题,是不是与人的思想形成、改变、发展、引导相关的问题。如果不是,你就不进入这个研究,如果是,就进入我们这个学科范围内。至于你用什么理论、什么方法,我觉得是没有边界的。

其次,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厘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边界。边界的研究对象是固定的,我们的任务是明确的,我们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明确的。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其发展到现在也要思考这个问题。应该讲,我们这个学科从实践层面有一个传统的方法,比如谈心、情感交流、经验总结,是有一些方法,但是在方法上,我认为过于局限。任何一个学科,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的方法,西方的价值方法、行为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或者是用于研究,或者是用于教育,我们都应该借鉴,先谈借鉴,再谈我们自己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方法要有学科特色,在借鉴别的学科基础上要创新、创深。我觉得现在谈这个问题还比较早,但是这是我们的方向。我们在组建、我们在研究。我倾向的可能是价值变现的方法。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最大的问题、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价值分析、价值导向、价值反思、国家价值、民族价值、个体价值。

再次,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边界还必须处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实践问题。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计划性、科目性以及其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决定了它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部思想政治教育中乃至整个社会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怎么看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什么关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最强,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者,是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困惑,我觉得有可能恰恰是我们这个学科研究课题来源、推动学科发展的源泉。我们应该多关注辅导员工作,这个工作是什么?就是他们直接面对学生,直接面对学生的各种思想、理论、心理、情感、学习、就业、学业、事业、家庭。面对综合性的问题,一定要有开放的思想、综合的手段,任何实践问题都是综合的,任何实践问题都不是哪一个单一学科能解决的,何况人的思想问题,可以说是许多学科对象研究中最复杂的问题。

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厘定的角度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还是不明确的,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困惑。我们学科的专业性还不是很强,我们学科研究的内容还比较混乱。例如,仅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而言,有学者指出:“目前,既很少从整体上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门研究,更没有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独立的分支学科进行建设。”同时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回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走过的30余年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从学科初创,还是后来的学科调整,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发展的重要考量。”因此,我们在实际的研究中还要多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局限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我们这个学科的边界,深化这个学科内涵的研究,更好地发挥这门学科的独特理论空间,才能更好地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界定

参考文献

[1]王立仁,吴林龙.反思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2013(7):18.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76-2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部署方案,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重点强调相关党政机关领导和基层工作人员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并且要通过研究对象特殊矛盾的变化,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导方向,深刻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所赋予的时代内涵,同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活动形态、知识形态、组织形态,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达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健康发展的目标。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之路

1.1 逐步明确学科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特殊的课程,要想更好的学习它、应用它,并不断完善和优化它,首先就要明确它的学科定位,因为学科定位直接影响了其学科的属性,所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过去,在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有两种观点,其一是认为它应该属于政治学范畴,其二是认为它应该属于教育学范畴。随着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发展,逐步从二级学科发展到一级学科,在此过程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也日渐清晰。直到2005年,我国颁布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归为二级学科,同时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也指出了其属性为法学门类。我党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革新,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明确,我们足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主要内容依旧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

1.2 逐步完善学科体系

要想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已经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学科体系,其中包含了多个研究领域,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等,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育还合理地将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融会贯通,以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并且充分利用各科知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创新,逐步建立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其他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追踪等都在逐步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相信在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创新之下,一定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更加全面、具体,研究范畴更加广阔,构建一个内容完备、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

1.3 逐步优化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人才成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优势,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才的培养,同样,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水平的高低。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多方面的教育,它不仅重视人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也重点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能够从事科研、教学相关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传承下去,并做好宣传工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近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人才的培养规格、目标、层次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在不断地完善和拓展。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教育内容更加深刻和具体,结构也更加细致清晰,所研究的方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能力,使人才培养能力更上一层楼。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国家人才培养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人才的综合素养,而人才的培养又推动了学科的进步。

1.4 逐步加强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需要全方位的支持,有主要负责理论研究的人员,也有专门讲授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同时,还包括参与实践工作的党政干部。多年以来,我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队伍建设一直非常关注,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说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我国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选聘标准、培养发展和管理考核,在很多地区建立了专门培训高校辅导员的研修基地,针对辅导员进行岗前培训、专题教育,还组织一些国内外考察活动,并且,对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安排进修,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总之,通过采取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加强队伍建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

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路径

2.1 优化学科建设环境

首先,要充分重视学科环境的建设,为学习者建立专门的交流平台,在这里学者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资料,随着社会的进步,交流平台不能仅限于某个地区、某个单位,要将范围扩大到全国,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学习互动平台。其次,不要单纯地注重理论知识讲解,要经常组织学习人员进行各项研究实践活动,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氛围,构建一些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平台,比如:网络学术平台、学科会议平台等,从而推动学科建设。最后,建立健全的理论研究机构和实践培训基地,对于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要进行定期的研讨,此外,对具备理论基础知识能力的人员进行实践培训,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2.2 建设协同创新平台

首先,建立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队伍,同时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实践平台,对于思想政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即便当时没有想出最优的解决方法,事后也要建立跟踪研究机制,对于有争议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和讨论,最终找到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完美对策,培养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积极参与实践、讨论问题、分享经验的工作热情。其次,在不断教育和实践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并且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向更多的人宣传思想政治内涵,使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自我素养,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最后,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纳入到企业发展整体规划中,加强企业管理层以及普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企业战略布局中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没有理由止步,所以,只要人类社会存在,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会一直作为指导思想引领社会的进步。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永远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会更加广泛,体系会更加完善,队伍会更加壮大,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 考 文 献

[1] 高超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界定的理论思考[D].中南大学,2014.

[2] 李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3] 郭杨子.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1.

思想政治学科 篇1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成果,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要正确判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就必须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全局中,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根本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外马克思主义这几个二级学科的关系,也同样具有上述的性质,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作为自己的专业开展研究。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他四个二级学科在着重开展各自的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开展着理论教育、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交叉、渗透性较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理论)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称,因而,对理论教育及其规律的关注,是五个二级学科共同的使命。

(二)为高校服务与为社会服务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既要为高校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和党团干部,又要为社会培养党政干部、宣传思想工作者和理论研究人才。只有首先关注“工作母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需要,才能真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科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对策

当前,各省市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已取得很大成效。例如,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20余年的发展中,学科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目前约有15所高校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有20所高校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涉及50多个研究方向,有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6所院校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约20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应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现实,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其它学科的理论成果,建设综合性、政治性、科学性、实践性强的应用学科。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主要应向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第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推动下,要充分吸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丰富成果,总结汲取新经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创新。第二,在深化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第三,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的相互激荡,加强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评析和思潮引导研究,加强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调控研究。第四,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二)围绕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在基础研究方面侧重在有关学科分支建设,要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

(三)加强应用研究,重点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学校、学院以及专业不同,有侧重地研究政治观教育、唯物史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包含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观教育(包含公民道德建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内容,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注重非智力因素开发的需要,重点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工作

重点探讨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发展指导、活动设计与指导、项目规划与管理、党团建设与社团工作、人际沟通与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策划与就业指导研究、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

三、加强学科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辅导员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切实让辅导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科建设中得到实惠,进而促进学科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立足于解决广大学生的思想与实际问题,要以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主导性、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重点,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辅导员、贴近工作实际,切实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学科建设要服务于整个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目前国家每年都单列一定的招生指标用于招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江苏省已有1所高校进入了全国第一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名单,2010年前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总数将达到40个,而且全部设在有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的学校。在此基础上,江苏省也确定了3所高校为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通过开设辅导员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备课、专题研修、学者访问制度、资源平台共享等,不断提高辅导员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切实承担起繁重而光荣的任务。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通过完成辅导员的培训、培养任务,在推进全省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进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价值,从而促进学科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增强辅导员的学科归属感,推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化水平

学校应该从更高的角度审视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引导辅导员思考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专业内涵和发展规律,使自己成为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专业过硬、工作敬业、勇于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高校应围绕这个主要任务进行辅导员专业化的建设和培养。如果让每一位辅导员都有自己侧重的专业领域,使每个辅导员工作有核心,研究有领域,优势得以发挥,那么辅导员就会强化专业意识,把这个专业当成一直追求的事业。这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体系也体现了专业化、规范化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学生成长发展的层次化、个性化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强化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随着时代、环境和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创新。当前大学生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丰富性的发展态势,表现在个体层面,就是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个性化发展特色明显。学校可以通过制度设计和氛围营造,引导辅导员不断加强工作研究。研究意识要体现对现实、经验、理论的审视态度,要体现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研究目标,要对服务对象作深层次的认识,注重共性研究和差异性研究,注重现状研究和趋向研究,要有探讨思想领域焦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勇气,大胆把研究触角伸向相关学科,向高目标进军。

参考文献

[1]吴绵超.论高校创新型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8,(2).

上一篇:模态分析下一篇:严重挤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