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学科思想

2024-09-27

相关学科思想(精选5篇)

相关学科思想 篇1

一、管理学学科他引积极性和自引分析

以管理学为中心, 存在着一个学科交叉群体, 我们用学科的总自引数/他引次数 (C) 除以该网络中发生的总引用/被引次数 (N) (即C/N值) 来表示引用环境中该学科的表现。在不同引文环境中, 纵轴N与横轴C以及C/N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在引用网络图中, 椭圆纵轴N代表学科引用和自引的总体情况, 横轴C代表学科引用其他学科的数量, 因此C/N代表该学科引用其他学科的积极性 (称为他引积极性) 。他引积极性越高, 也就是该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科学知识交流的积极性越强。而在被引网络中, 椭圆纵轴N代表学科被引和自引的总体情况, 横轴C则代表学科被其他学科所引用的数量情况, 那么C/N就表示该学科对其他学科所产生的引用影响 (即他引影响) 。

有了图形的意义, 我们来看一下2006年以及2003年管理学在学科群中的表现情况。由于本文是管理学的发展动力分析, 因此在以下的分析研究中只从管理学引用其他学科的情况角度来分析, 不考虑其他学科对于管理学的引用情况。如图1所示, 图中的圆圈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椭圆的形状, 说明管理学引用其他学科的数量占总引用量的比例比较高, 他引积极性高, 管理学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科学知识交流的积极性越强。根据图中的数据, 经计算可以得2006年C/N=70.5%。从数据和比值确实反映出管理学学科的他引积极性很高。再来看看2003年的情况, 经计算可以得出2003年C/N=71.8%, 结论与2006年的基本相同。从这两个时间点的图中, 可以看出在几年的变化中, 管理学始终保持着很高的他引积极性, 与其他学科间的进行知识交流的积极性很高, 体现了学科自身处于交叉学科的特点和未来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两年计算所得的C/N值大致相同, 那么1-C/N所得的就是两年的管理学学科的自引比率, 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虽然两年的自引比率不是很高, 但是自引比率比较稳定, 两年间没有大变化, 说明管理学学科内部发展比较稳定, 学科内部各个下属学科间的知识交流稳定发展, 自引量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

二、不同学科对管理学的推动分析

1. 引文年代分布分析

管理学与多个学科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那么每一个学科对于管理学的促进情况又如何呢?下面以2006年时间点的引文数据为基础, 分析每个学科对于管理学的推进情况。

先看看管理学的引文年代分布图以及几个高相关度学科的被引情况, 如图2, 3所示。

对比图2和图3, 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问题:1) 不论是总引用或是具体到每个高相关度学科的被引情况, 虽然累计引文量都在增长, 但从2006年到1997年每年的引文量都在变化, 反映出不同时间点上管理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引用情况都在变化;2) 对比第一幅图中总引用曲线和第二幅中的曲线分布, 可以看出社科、工程、计算机、数学这四个学科的曲线峰值与总引用曲线的峰值大致相同, 都是集中在2003-2001年, 说明在管理学学科引用的高峰期, 也可以说是管理学学科吸取知识、获得思想方法、学科发展的快速期, 这几个学科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而统计和自动控制这两个学科, 每一年的被引用量的变化差异不大, 保持着一个较低的水平。

2. 高相关度学科被引半衰期分析

通过引文年代分布图的对比分析, 我们看到了每个高相关度学科的被引数量的年代分布规律, 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引入被引半衰期, 用它来衡量某个学科现在尚在被管理学学科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目的不是来衡量某学科文献的老化速度, 而是用来探究在管理学的发展中, 某学科究竟是新知识还是历史的知识对管理学的推进作用大。

被引半衰期的计算方法, 这里采用下面的公式:

根据公式 (1) 和 (2) , 被引半衰期的计算过程[51, 52]如下:

根据学科被引用数据, 拟合出引文分布函数参数值 (Tl, Ts, τ) , 从而得到学科的被引用分布;利用累计引文分布函数2来推导被引半衰期的计算公式, 首先令, 则被引半衰期满足下式:

公式建立了引文半衰期与参数、和关系, 利用该方程研究了分别随参数和的变化规律。当学科的被引用分布参数、和被辨识出来后, 我们就可以利用求解出, 即求解出各个高相关度学科的被引半衰期。

根据表1中数据, 结合半衰期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得到下面的各个学科的被引半衰期, 见表2。

6个高相关度学科的被引半衰期已经清晰可见, 从整体上看各个高相关度学科的被引半衰期都比较长, 说明管理学与各个学科间的知识传递过程比较慢。从细节上看, 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的被引半衰期相对较短, 而社会科学、统计、数学的被引半衰期相对较长。根据被引半衰期的意义, 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这三个学科被管理学学科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7-8年间发表的, 可见这三个学科的较新知识被管理学应用的比较广泛;相对的, 社会科学和统计以及数学学科被管理学学科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12-14年发表的, 说明了这三个学科的历史文献对管理学的作用很大。

同样是高相关度学科, 但是被引半衰期却有长有短。究其原因,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文献的增长。增长和老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被引文献迅速增长, 说明学科间的关系密切, 被引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思想等促进管理学的发展。被引文献增长的越快, 文献的被引半衰期就越短。

第二, 学科的特点。文献的内容所属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不同, 那么半衰期也会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科由于研究工作活跃, 不断需要新方法、新试验, 知识更新快, 文献的半衰期较短。而另一些学科, 它们的发展主要是知识的累计而不是修正, 所以学科文献的半衰期较长。学科自身文献的半衰期不同, 必然会影响学科的被引半衰期的不同。这也是几个高相关度学科的被引半衰期不同的原因之一。

第三, 学科发展的阶段。在学科发展中, 都要经历产生、发展、成熟等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 文献的更新增长的速度不同, 例如:学科发展到了成熟期后, 文献增长速度变小, 此时科学活动的结果主要是在于知识的累计而不是修正。此时, 当学科被其他学科所应用时, 体现出来的就是被引半衰期较长, 旧知识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3. 高相关度学科贡献度分析

我们发现社会科学、工程、计算机和数学的贡献度都比较高, 而统计和自动控制的贡献度较低。这与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有关。管理学早先是从工程学科分离出来的, 工程的知识和思想对管理学的发展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数学等计算工具的普及, 对管理学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每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 自己对自己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 自己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体系、学科建构等等, 都是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从表3中我们看到, 管理学对自己学科发展的贡献度将近达到了30%, 表明管理学在发展过程中, 自己学科的知识和思想对自身的发展起着首要的促进作用;再看前一节中的表1, 看到管理学的自引用半衰期是9.6, 相比来说是比较长的, 表明管理学学科内部的知识传递过程也是比较慢的, 历史文献的在学科自身发展中的作用比较明显。

三、结论

从动力学角度首先对学科发展进行了分析, 结合管理学科引文数据, 从管理学的他引积极性和自引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得到促进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外动力和内动力。研究发现管理学科的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自己本身的推动, 即内动力, 发展的外动力主要来源于工程、社会科学、数学、计算机、统计等学科。其次, 在对促进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外动力因素——高相关度学科为研究对象, 采用引文年代分布分析、被引半衰期以及学科贡献度等分析发现, 不同学科对于管理学的促进程度是不同的, 知识传递速度和贡献度差别也较大, 工程、计算机、自动控制学科知识对管理学科的传递速度比较快, 社会科学、数学学科知识传递速度较慢;社会科学、工程、计算机和数学等学科对管理学科发展的贡献度都比较高, 而统计和自动控制的贡献度较低。该研究成果过对管理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把握学科间的交流起到了启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大椿.科学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2

[2]Ziman, J.M.Public Knowledge, An Essay Concerning the Social Dimension of 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 58

[3]李春景, 刘仲林.现代科学发展学科交叉模式探析.科学学研究, 2004, 22 (3) :245.

[4]乌家培.管理科学在加世纪的发展.南开管理评论, 2000, (6) :6-7.

[5]G-伯杰克.跨学科——大学的教学和科研问题.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0

相关学科思想 篇2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总体良好,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大学的扩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比较专业,使得部分学生感觉枯燥。

马克思主义理论因为与初高中政治有部分重叠,在讲授重叠内容的时候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是相冲突的,使学生很难信服教师所说。

为更好的了解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态度,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更好促进教师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的改进教学方,。这就是本次调查的目的。通过这次调查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坚定自己的理想。通过这次调研让学生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

二、调查地点

滇池学院各系院:如艺术设计系,法学院,会计学院,软件学院等。

三、问卷结果及分析

调查背景: 主要是在大二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之后,拥有相当的半段能力之后

调查方法:随机调查与有组织的调查

开始时间:2015-1-10;结束时间:2015-1-16;共发出问卷:210份;实际收回:197份;样本总数:197份。

(一)调查数据及分析

第1题 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单选题]

根据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97个人中,占36.5%的人认为学习马克思理论只是为拿到大学学分,顺利毕业。50%的人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还是应该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国情,13.5%的人则认为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以后考研或事业单位做好准备工作。这个调查结果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学会引导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意义。正确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才能学生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怎么样的重要性,才能激发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一定让学生深刻认识到。

第2题 为什么感觉马克思主义理论枯燥?[单选题]

在调查中有33.5%大学生认为马克思理论性太强,接受起来有点困难。有26.4%认为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纯理论太强,结合现实案例比较少,使得学生理论与现实很难统一。有40.1%认为初中、高中政治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部分交叉,上高中听过的内容上大学再听,就导致没有吸引力。这个调查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授课中与高中有一定区别和深度。

第3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用吗[单选题]

从调查数据显示,55.7﹪的同学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以后考研或者事业单位考试很有帮助,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25.8﹪的同学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他们帮助不大,,这说明了有少部分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偏差;而12.9﹪的同学选择了不知道,说明了有较少一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概念比较模,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认知和了解。这个调研的结果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老师应该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进行实效性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应该多参加双百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以更透彻的给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讲授。

第4题 如何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问题? [单选题]

从结果看,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多采用案例教学,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一方面学生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深刻了解相关政策,更深刻了解国情。从调查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老师应该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以往传统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快乐主动的去学习,主动的去预习要学的知识,学会主动学习,愿意去学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培养他们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二)总结性分析

1、2、3、4题的设计为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四项调查,让我们马克思理论教师认识到所存在的问题,要掌握学情,对初高中知识点认真了解,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一定要与高中教法有所区别,在教学过程一定要与实践多联系,多与国情相联系,让学生切实真切的感受到党的政策的存在,真正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今后方便以后政策的贯彻落实。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视程度不够,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在这方面加强正确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在授课中要讲授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论,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研,让学生切实真切的感受国家政策。

四、延伸讨论

通过这次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建设情况对调查,使我们认识到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以进一步更加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从而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老师更好的认真备课,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老师主要应該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落实。

一、学习、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含义和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首先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学习,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涵和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入耳、入脑、入心,真正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用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二、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学好本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老师是祖国的支柱,民族的精神宣传者,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培养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老师的贯彻和执行。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和本领直接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能够得到很好的实践,甚至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一定要认真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工作,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做一名优秀的马克思理论教师,努力备课,刻苦钻研,勤奋研究,多学知识,为将来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好理论准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一名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一定不能在大学里碌碌无为,要明确自己的教学责任和教学目的,要充分利用优越的学习条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技能、本领和才干,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民教师。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比如说视觉成像法教学,案例教学,故事串讲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要敢于创新教学方法,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授课中遇到的瓶颈。

四、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活动,也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改革主观世界能力的活动,既是知与行有机统一的过程,也是内化转化和体现外化以及外化推动内化和巩固内化的过程。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实践,除了在学校教好功课外,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增加自己的才干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马克思理论教师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奋斗终身!

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学科及相关学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调查对象:适龄大学生

诚恳希望能占用您两三分钟的时间,帮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也祝你在现在的将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有所领悟!(本问卷所涉及的个人隐私只用于学术目的,并且该问卷将被严密保存,请放心并且依据事实填写,感谢您的配合)

您的年龄 _________

您的性别 _________

年级 _________届

联系方式(如果方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q或者邮箱)

(1)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

A、只是為拿到学分

B、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了解国家的指导思想

C、 以后考研和事业单位

(2)为什么感觉马克思主义理论枯燥?( )

A、马克思主义理论性太强

B、教师讲课理论太强 C、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中政治知有部分叠

第3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用吗?( )A.有用

B.没感觉

C.有一定帮助

D.不知道

第4题 如何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问题?( )

A、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B、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学生的实践相合

C、教材改革

再次感谢您花费宝贵的时间配合我们完成问卷,您的任何意见和建议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管理会计与相关学科发展协调探究 篇3

一、当前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管理会计本质的认识不恰当, 这导致管理会计与其他相关学科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内容交叉现象。尽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密切, 但由于目标和职能不同, 在双方教材中也能进行区分。真正在内容上与管理会计存在重合的是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

(一)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同根共源。19世纪末以来, 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急速发展,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所得”与“所费”的观念逐渐引起经营者和外部股东的重视。成本会计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这一时期成本会计以成本核算为主。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这种单纯的事后成本核算暴露出很多问题, 这加强了企业对现代管理制度的需求。泰罗科学管理被广泛应用后, 成本会计引进了标准成本法和预算控制, 这也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是管理会计的雏形。由此可见, 现代管理会计是在成本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两个学科在内容上必然存在重叠的部分。从我国当前成本会计教材的内容看, 主要有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作业成本、质量成本、战略成本等成本会计的新方向, 其中关于成本会计的核算 (产品成本的核算, 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期间费用的核算, 如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核算) 是成本会计教材的主要内容。管理会计的教材则普遍都是从成本性态、成本分析展开的, 从一定程度上讲, 管理会计是成本会计的延伸。目前, 我国大多数院校会计学专业同时开设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 而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内容重复势必会造成极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二)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也存在着内容交叉的问题。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均以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为研究对象, 其具体范畴涵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并且均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相同的内容, 采用相同的方法, 由此导致的交叉重复无法避免。而当前财务管理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基本概念 (时间价值、风险报酬、证券估价、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等) , 筹资、投资、收益管理, 价值评估有的教材也涉及预算、财务分析等内容。预算、投资决策等内容属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交叉的部分。

二、基于内部报告的管理会计有助于管理会计与相关学科的协调

所谓内部报告, 又称管理会计报告, 它是相对于外部报告而言的。它是指企业为满足董事会、管理者及员工的决策与控制需要所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管理状况的信息文件。内部报告的提出, 对管理会计的本质、基本理论、框架和内容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管理会计学科的发展有着重要性。内部报告理论的提出, 更加明确管理会计的相关性是其根本质量特征, 是区分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这不仅为协调管理会计和相关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 也为完善和发展会计学科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一) 关于管理会计学科的定位问题

现在的管理会计实质上不是会计, 它也不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 它与会计学基础无关, 这种管理会计显然不是会计学本质、目标和内涵所界定和反映的。作为会计学重要分支的管理会计应是基于管理的会计。管理会计的本质、目标、内涵和方法等都要符合会计学的基本特性。因此, 管理会计改革与完善的方向应是将管理会计置于会计学大框架下进行研究, 将围绕管理会计本质和目标进行的管理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作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提供内部报告应是管理会计目标与方法所决定的, 正如同财务会计要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一样。

(二) 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内容交叉的协调

关于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一直在学术界存在很大争议。有的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合二为一称为成本管理会计;有的名称是成本会计, 内容与管理会计相关无几;有的名称为管理会计, 内容又包含大量成本会计。当然, 还有的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完全独立, 严格划分边界。如何协调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学科之间的冲突?面对这个问题, 主要有两条思路:一是取消成本会计, 将其纳入管理会计体系;二是将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会计分离出来, 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将会计体系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如果将成本会计作为一个独立学科, 那么它的目标应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着本质的不同。从目标来看, 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助于其做出决策的信息, 管理会计则是向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助于其做出决策的信息。而成本会计的目标主要是提供企业有关成本费用的信息, 这些信息是利润核算、利润表编制的基础, 也是内部管理层经营决策的依据, 它与财务会计或管理会计的目标具有相似性。

在明确了管理会计课程定位的基础上, 成本会计课程的目标定位有三个:一是基于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财务成本核算和报告;二是基于内部报告和决策、控制的要求进行管理成本核算与报告;三是基于企业管理的要求, 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会计的这三个目标可能在其他课程中会得到某种程度的实现, 但从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及科学性角度考虑, 独立的成本会计是必要的和可操作的。

(三) 内部报告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重合的协调

关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 从两者的目标看, 管理会计是向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 而财务管理的目标则是实现股东或是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两者的目标明显不同。管理会计的对象是能反映和控制的经济活动及其信息, 也有的学者认为是现金流动, 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也是资金流动。虽然两者的研究对象相似, 但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 尤其是在对内部报告的需求与日俱增的背景下, 管理会计更侧重于经营管理活动, 为经营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 并不对资金运动进行直接管理。而财务管理侧重于企业的资本经营活动, 对资金运动进行直接管理, 通过对资金的筹集管理、资金投放管理和资金的收入与分配管理实现企业理财目标。造成两个学科内容重合的原因是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本质, 把管理会计视为基于会计的管理, 从而将管理会计伸向了财务管理的领域。因此, 在协调两者的内容交叉问题时, 处理原则是管理会计应以为内部报告系统提供信息支持, 满足内部利益相关者决策需求为主线, 财务管理则应以资金运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筹集、投资和资金的收入与分配活动为主线。两者的框架可以出现交叉, 但是内容不能重合, 两者的联系是管理会计提供用于财务管理的信息。

三、结语

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 决策有用性是会计的最根本质量特征,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目前管理会计至多可称为基于会计的管理, 其本质、目标、内涵等并不像财务会计那样符合会计学的基本特性。内部报告理论的提出可以更加明确管理会计是基于管理的会计这一本质, 从而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框架具体内容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必然会重新定位管理会计课程, 解决当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科之间分工不明、内容交叉的问题, 对管理会计学科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先治.基于会计相关性的企业内部报告地位与价值[J].会计研究, 2009 (12) .

[2]胡玉明.二十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其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 1999 (5) .

相关学科思想 篇4

【关键词】跨界相关课程;学科素养;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8-0032-03

【作者简介】戴文君,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江苏无锡,214000)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

一、背景与问题

2011年,我校开始组织实施“初中生学科素养培育策略的行动研究”。研究依据初中各科的新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其主动学习,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积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学科思维、学科基本经验(过程与方法),内化基本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某门学科的基本要求,促进初中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研究中,我们逐渐地觉察到:分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主要逻辑基点而展开的,在特定而具体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变化中,把握核心概念对实现各科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有的核心概念针对性和专业性较强,学生在学科范围内即可理解,然而很多核心概念需要学科以外的知识的支持,学生才能透彻地理解。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对什么是透视法构图效果,历史教师解释不清,学生很难理解世界名画的魅力;美术课欣赏宋徽宗作品,学生认为徽宗是庸君,对其艺术成就不以为然,课堂哗然,美术老师束手无策。再如,对有些内容,教师安排了相应的教学环节却发现学生已在其他科目学习过。与此相反,如果地理课前先由物理教师解释温度与水蒸气之间的关系,学生对降水问题的理解就会清楚很多;如果地理学科与历史学科相互关联,地理教师就无需赘述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只要侧重讲解流经地区及经济作用。

经过大量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核心概念与基本原理跨学科交叉与联系的现象在初中各科课程中广泛存在;大量教师对跨学科知识内容采取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策略,学生囫囵吞枣,理解困难;科目本位思想严重,学科之间割裂疏离、互不往来、重复讲解,学生感到无趣,教学效率低下。进而我们得出结论:缺乏跨界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阻碍初中学生学科素养提高的重要问题。

二、跨界相关课程的理解与界定

跨界相关课程的基本含义是对学科的组织方式作出变革,在教授其中一门学科时,能够同时与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比如,地理教学能够很自然地引入历史教学,历史教学与语文教学融合,等等。围绕“相关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组织顺序”这个话题,必须回溯赫尔巴特的课程设计思想。

赫尔巴特认为,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学校中每一个科目似乎都被放在不同的书格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学生每天单独将一门课从书格里取出来,浏览后再放回原处,日复一日地重复这样的过程,很少发生混淆的情况。然而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这些学科很少能各自独立地呈现出来。赫尔巴特疑惑:为什么在学校各个学科之间不能表现出相互的关联性呢?为了矫正这个怪异的现象,赫尔巴特制订相关计划,通过相关课程的路径对各个独立学科进行统合。

从最深层次来讲,证明学科之间相互关联的是统觉理论。相互关联是赫尔巴特“统觉学说”的一个重要特征。简单而言,统觉理论就是儿童依据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如果对于单独一门具体的学科来说,统觉是一个事实,那么在不同学科之间,这肯定也是事实。根据赫尔巴特理论,不仅可以用已经熟悉的历史事实作为学习新的历史知识的基础,还可以用已经熟悉的地理材料帮助学习历史。

学习和借鉴相关的理论[2]①后,我们认为相关课程克服了分科课程的弱点和局限性。在21世纪,改变各个科目独自成体系的旧课程,努力把课程统合成更大的单元的观念正显得日益重要。我们赞同,相关课程是在科目本位、课程的各教学科目分化、孤立的基础上,增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3]相关课程的类型如左图所示。

为此,我们提出“跨界相关课程”的概念。跨界知识,是指在领域分野上归属于某个学科,但是实际兼跨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需要学科教师合作学生才能掌握的概念、原理、思路和方法。跨界相关课程是指在梳理各学科核心知识交叉内容的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核心知识,促使其学科素养提升,借助跨越学科界限的教师的合作来共同承担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跨界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开发基本流程。

梳理并确定各学科中有哪些跨学科联系的内容。首先,由学科组长主持,各备课组根据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将本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的内容梳理出来。

其次,开展跨学科联合教研。联合教研集中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了解交叉内容的学科教学情况,以便更好地掌握学情;第二是立足本学科,针对跨学科内容进行跨学科的教师培训,以便教师通过学习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第三是确定“跨界相关课程”内容,即对那些依托学科无法有效解决且属于学科核心知识的内容,列入跨界相关课程并加以解决。

2.主要实施方式。

根据课程内容特点,跨界相关课程实施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微课。有的内容专业性比较强,本学科教师无法表述清楚,由相关专业教师以微课的方式,制作成课程资源或者学习资料。例如,对历史学科文艺复兴中达·芬奇等人的艺术成就,教师通过视频来呈现并解释艺术家“善于利用光的作用,通过明暗对比和阴影烘托”“透视法”等创作手法,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更好地理解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微课时间短、方便、经济,情景化的方式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作为学习资料非常适合集中解决某个问题,成为跨界相关课程最有效的实施方式。

(2)专题讲座。先将跨学科内容的问题分类集中,然后给全年级学生做专题讲座。例如,在语文和音乐的跨界相关课程中开设“声腔与古诗文诵读”的古诗文诵读专题讲座。聘请校外艺术家指导初一学生通过正确的发声方法,模仿“念白节奏”朗诵古诗文,感受诗歌的情韵美和节奏美。专家与学生现场互动,专家示范,学生自告奋勇上台吟诵,根据发声方法齐诵。学生情绪高亢,气氛热烈,达到语文教学无法企及的效果。再如,很多学生在部分文本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教师仔细观察分析,发现对创作背景、作者生活的时代缺乏了解是造成阅读困难的原因之一,于是,语文教师与历史教师合作,先请历史教师根据文本所反映的创作背景做历史人物的专题讲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理解,提高了文本阅读成效。

(3)互助课堂。在学科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由教师设计问题情境,学生分组探究、自主学习,教师提供帮助和服务。如果探究有跨界的学科内容,相关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及时解决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针对历史课程中关于中外艺术和科技史的内容,根据实际学习内容,由历史教师设计自主探究活动,语文、音乐、美术或者物理、化学教师到场,协同历史教师,提供辅导和帮助。

以上三种方式,微课主要以视频方式呈现,作为解决学科交叉内容的课程和学习资料运用;专题讲座由相关骨干教师承担,也可利用好校外资源,聘请专家或家长参与,作为校本课程实施板块;互助课堂由学校统一要求,学科组或备课组之间协调解决,要注意做好量化统计,计入教师绩效考核。

四、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学段,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开发实施跨界相关课程实质上是在“知识本位”课程观和“学生本位”课程观之间寻找平衡所作出的尝试。初中教师应打破学科本位思维,确立跨界教学理念,建立起跨学科联系,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在整体学科知识框架下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学科学习要求。

1.依据课程标准。

跨界相关课程在内容要求上是有界的,主要是指那些帮助解决各学科核心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内容。厘定跨界相关课程的内容要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在三维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框架下,更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切不可漫无边界地拓展和延伸。

2.做好课程计划。

与分科课程的知识目标相同,跨界相关课程也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知识问题,但是相关课程实施要求不同于学科教学,与前者相比,其综合性特点非常突出,所以要做好学期甚至学年课程计划,选择好内容,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包括微课视频、互助课堂授课教师等)。跨界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也不同于学科教学,要侧重对学生跨学科学习状况等学情的研究,侧重于问题情境设计,侧重于教学方式的创新。

3.尊重学生的认知要求和学力基础。

跨界相关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习能力,提升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所以,实施跨界课程要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的学力基础,根据“最近发展区”确定学习任务和内容,不可揠苗助长。

4.解决好评价问题。

科学的跨界相关课程评价应遵循新课程理念,根据各科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的建议,确定评价目的,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改善教学关系,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跨界相关课程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注重设计方案、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学习体验或感受、学生发展或学习成果等情况。学生学习评价可采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情况及学习收获等多元评价方法,如,学生在参与小组探究中担任的任务及完成情况,在学习中就某些问题形成的小论文、收获、体会、见解等。

总之,作为提升初中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跨界相关课程因为弥补了学科课程的不足,符合新课程的发展要求,所以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我们希望在新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撑下,开发设计出更加科学的跨界相关课程,促进初中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注释】

①相关课程(Correlated Curriculum)属于综合课程(注:同分科课程相对的概念,综合课程依据课程综合的程度可以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与核心课程)的一种。在学科课程中,许多学科并立,由于学生毫无联系地学习这些课程,所以统一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困难的。为了避免这种缺陷,考虑把课程间内容重复的地方加以调整,使采用的教材在内容上具有联系,也即在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间,若其内容上有共同之处,可使它们相互联系起来,然后让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美]布鲁巴克.教育问题史[M].单中惠,王强,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2][日]平冢益德.世界教育辞典[M].黄德诚,等,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502.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相关学科思想 篇5

关键词:古植物学,化石植物,植物学,地质学,古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N04;Q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2)06-0030-04

Paleobotanical Term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Related Discipline

LI Chengsen

Abstract:Paleobotany is a discipline focusing on the fossil plant (or plant remains) living in the geological times and preserved in the sediments. Paleobotanical researches combine the contents of geology and botany, and its terms possess the meanings and features of both geoscience and bioscience.

Keywords: paleobotany, fossil plant, Botany, geology, paleontology

一 古植物学相关介绍

古植物学(palaeobotany),又被称为化石植物生物学(fossil plant biology),或者演化植物學(evolutionary botany),属于地质学和植物学交叉的一个学科,也是古生物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1]。古植物学以沉积地层中保存的生活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植物(第四纪以前形成的化石植物,或者第四纪以及近代考古中发现的植物遗存)为研究对象,然而由于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研究方向。在地质学研究的领域里,古植物学涉及埋藏学、沉积学、地层学和矿产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而在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古植物学则以研究植物界的演化为宗旨,涉及对化石植物的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生态学、植物地理学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与之相对应的是国际古植物学界发展形成的两个主流学派:地学学派和植物学学派。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大学的地质系或者生物系中都有古植物学的专业设置。

由于古植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化石植物,而且涉及地学和生物学的不同领域,特别是在学科设置上又存在着相互交叉的现象,因此造成古植物学的名词术语包含有生物学和地学两大学科的内容和特色。例如,在国外的植物学辞典[2-3]、中文的植物学名词书[4]和汇编[5-6]中都包含有古植物学名词术语的介绍。在地质学词典[7]、名词书[8]和词汇[9]等工具书中也包含有古植物学的名词术语。在古生物学的词汇中,理所当然地介绍了古植物学的名词术语[10]。随着古植物学自身的发展,为了适应研究的需要,产生出一部分属于自己学科所特有的名词术语[11]。

在此次植物学名词修订工作中,遵循以往的取词原则,即古植物学研究的部分名词同时又是属于地质学、古生物学,以及植物学相关分支学科中多用或者常用的名词则直接归入到这些相关学科的取词范围内;而与古植物学研究关系密切,且具有古植物学特色的名词则归入到古植物学名词的范围内。根据1991年版的“植物学名词”记录[4]以及此次修订,古植物学的名词术语大约有100个左右。统观这些名词,它们多体现出与其他学科名词相关联的浓厚色彩。

二 古植物学名词与相关学科的关联性

从植物学不同分支学科的角度开展对化石植物的研究便产生了相应的古植物学的分支学科,这些学科的名称通常是植物学分支学科的名字加上前缀“古”字而形成。例如:古木材解剖学(palaeoxylotomy),古果实学(palaeocarpology),古植物生态学(palaeophytoecology),考古植物学(archeobotany)等等。

从植物类群的分类学角度来认识古植物分类的研究工作,通常是由植物类群加上前缀,派生出相关的古植物学名词,例如:前石松类植物(prolycopods),前裸子植物(progymnosperm),前被子植物(proangiosperm)等等。

化石植物在地层中保存的不完整性,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化石植物整体认识的程度。因此在分类等级定位上出现了有别于现代分类学的做法,即根据保存在地层中的植物部分器官,例如植物的叶、木材、生殖结构的化石来建立分类学上的属和种,因此而产生了形态分类群(morphotaxon),形态属(form genus),器官属(morphogenus/organ genus),形态种(morphospecies/form species)等分类单位和级别。这些建立在化石植物分散标本基础上的分类单位和级别,与现代植物分类学中所采用的分类单位和级别存在着明显差异。

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化石植物,形成了古植物学的相关名词。例如:化石森林(fossil forest),低地植物(lower land plant),高地植物(upland plant)等等。

从植物器官学的角度研究古植物,产生了古植物学的相关名词,可以由植物器官加上修饰词而生成。例如:(化石根)radicite,化石果(lithocarp),拟叶体(phyllidium),化石茎(fossil stem)等等。

从植物结构学的角度研究化石植物的解剖结构,形成了古植物学的相关名词,例如:髓模(pith cast),植物皮膜(phytolemma),脊下道(carinal canal),通气道痕(parichnos)等等。

nlc202309041247

从研究方法(方法学)的角度考虑,研究化石植物的方法通常是指用于处理化石标本的实验技术,相关的名词述语有角质层分析(cuticle analysis),揭片法(peel method),针修法(degagement),整体浸解法(bulksieving method)等等。

以化石植物研究为基础,涉及古环境和古气候的研究时,产生出相关的名词:叶相分析(leaf physiognomy),共存分析(coexistence approach),分布区叠加分析(overlapping distribution analysis),特有种气候分析法(climate analysis of endemic species)等等。

从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角度考虑古植物学,存在以下古植物学的相关名词,例如:古植代(palaeophytic era),中植代(mesophytic era),新植代(cenophytic era),叠层石(stromatolite)等等。

从标本保存的形式来确认化石植物,有相关名词: 印痕化石(impression),压型化石(compression),矿化化石(permineralization)等等。

从矿物学的角度考虑化石植物的矿化特性,以及根据矿物的特征,形成有如下的古植物学名词,例如:,黄铁矿化植物(pyritized plant),硅化植物(silicified plant),钙化植物(calcareous plant),硅藻土(diatomaceous earth)等等。

根据植物的木质成分在形成化石的过程中转变为炭质的特点,产生了有关名词:碳化植物(carbonated plant),煤化(coalification),丝炭化(fusainization),煤核(coal ball)等等。

三 古植物学的专有名词

除了从植物学和地质学的角度审视古植物学名词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在古植物学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属于学科自身的专有名词。

在古生代和中生代时期,繁茂的蕨类植物和种子蕨植物保留下来大量的蕨类形状的叶子,在对这些叶子进行研究之后,与之相对应的是产生了一些专门用于描述这些叶形态和结构的名词[11],例如:古羊齿型(archeopterid),櫛羊齿型(pecopterid),楔羊齿型(sphenopterid),带羊齿型(taeniopterid),舌羊齿型(glossopterid)等等。

植物茎干在保存过程中从外向内遭到破坏的程度不同,致使标本保存植物组织的完好程度不同,因此形成了相关的古植物学名词[11]:周皮相(bergeria),中皮相(aspidiaria),内膜相(knorria)等等。

在探索陆地植物起源的研究领域内,根据不同的假设,产生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与之相对应的名词有:突出学说(enation theory),顶枝学说(telome theory)等等。

在维管植物解剖结构研究的领域内,早期陆地植物初生木质部成熟方式中,有一种类型,是现代维管植物所不具有的,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心始式(centrach)。

在化石植物类群的分类研究中,一些曾经生活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植物,在它们的演化过程中绝灭了,而这些植物类群的名字也是古植物学中的特有名词。在早期陆地植物中有:莱尼蕨类(rhyniophytes),工蕨类(zosterophyllophytes),三枝蕨类(trimerophytophytes)。属于蕨类植物中的有楔叶类(sphenophytes),芦木类(calamites)。具有蕨类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的绝灭类群是种子蕨类(seed ferns/pteridospermatophytes)。在裸子植物中,曾经生活地球上,但是已经灭绝了的有:开通类(caytoniales),本内苏铁类(bennettitaleans),五柱木类(pentoxylon)等等。

同样的原因,在古植物区系学的研究领域内,出现了一些曾经在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古植物区系(palaeoflora),形成了古植物学的特有名词。在全球范围可以有欧亚植物区系(eurasian flora),欧美植物区系(euramerican flora),冈瓦纳植物区系(gondwana flora),安加拉植物区系(angara flora)。根据植物类群的性质形成的区系有舌羊齿植物区系(glossopteris flora),大羽羊齿植物区系(gigantopteris flora)。根据地点命名的区系有山旺植物区系(shanwang flora),伦敦黏土植物区系(london clay flora),华夏植物区系(cathaysian flora)等等。

四 结 语

在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中,人类认识大自然最早是从博物学开始的。人类通过感官直接触摸和感知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矿物和古生物等自然物体,以及观测山川、四时、季节、云层、风暴、雨雪、雷电、天象、星空等自然现象。通过思维,进行分析和综合,人类由感知发展到认知这些物体和现象;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升华,逐渐形成地质学、生物学、物候学等不同的科学学科领域。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认知)手段的不断提高,人类观察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也就不断增强,与之相关联的就是人类研究自然的程度不断加大,认识自然的水准不断提高;同时,自然科学的学科划分也越来越细。例如对生物界的观察和认识,由生态景观到生物群体,再到物种个体;从生物个体的器官、组织到细胞,再到分子层次。研究程度的每一次深化,研究水准的每一次提升,无疑都是自然科学成功发展的标志。在不断深化地研究大自然的过程中,我们更多需要的是要从综合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大自然的本质,及其演化的过程、机制。因此,分析是科学研究的一个方面,而综合则是它的不可或缺的另一个方面。为此,我们需要科学界的同人能够携手开展不同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在生物演化的研究方面,需要综合地质历史时期的直接的化石证据和现代科技分析的资料和数据,解释生物界的无尽奥秘。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学科交叉,以及交叉学科的产生,不仅推动了科学发展,也产生出新学科的名词术语。

参 考 文 献

[1]Thomas N, Taylor, Edith L. Paleobotany—the biology and evolution of fossil plants[M]. USA:Academic Press, 2009.

[2]Michael Allaby.A dictionary of plant science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508.

[3](美)詹姆斯·吉·哈里斯,米琳达·沃尔芙·哈里斯.图解植物学词典[Z].王宇飞,赵良成,冯广平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植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植物学名词[Z].科学出版社,1991.

[5]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英汉植物学名词汇编[G].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名词编订室.英汉植物学名词汇编[G].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7]《英汉地质词典》编辑组.英汉地质词典[Z].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8]中国科学院编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综合地质名词[Z].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9]武汉地质学院外语教研室.英汉常用地质学词汇[Z].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10]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英汉古生物学词汇[Z].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1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化石(第一册)中国古生代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74.

上一篇:历史教改下一篇:高考“3+3”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