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学科

2024-07-29

医院学科(共9篇)

医院学科 篇1

医院学科发展程度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水平、学术地位及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1-2]。因此,着力推进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关键所在。医院学科建设是资源配置整合的核心和纽带[2],如何使投入到公立医院学科建设中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发挥资源的规模效应,是新医改中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通过对公立医院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上海市公立医院学科资源配置和使用情况,对医疗资源整合的意向以及医院学科发展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为优化配置学科医疗资源、促进学科发展提供方向。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课题组设计并发放《公立医院学科资源配置与学科发展的意向调查问卷》。选取上海市24所市级医院参与问卷调查,每所医院选取来自于不同科室的20名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填写问卷,若该院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人数不足则全部填写。共有367名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参与了问卷填写。

1.2 分析方法

采用Epi Data 3.0软件录入问卷信息,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以下简称“科主任”)中,174人(占47.41%)来自于综合医院,193人(占52.59%)来自于中医医院和专科医院。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和职称级别较高,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科主任所占比例分别为55.86%和21.25%,97%的科主任为正高或副高职称。专业方向及从事的时间方面,被调查者从事本专业方向的时间平均为22.09年。参与调查的科主任所在的学科中54.08%为各级各类重点学科,其中24.51%为国家重点学科,20.28%为院级重点学科。

2.2 对学科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看法

2.2.1学科资源配置。被调查者对其所在学科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判断,仅有29.40%的科主任认为资源配置情况好,运行效率高;76.92%的科主任认为本院所在学科的有些医疗资源配置不足,同时有20.33%的科主任认为学科资源配置过剩。各级各类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相比,科主任对资源配置现况的判断差异无显著性(χ2 =1.88,P>0.05)。这提示公立医院的学科资源可能存在着部分资源配置不足与配置过剩并存情况。

2.2.2学科资源使用效率。从学科资源的使用效率上看,认为综合与专科医院学科资源使用效率都比较高的科主任占35.79%;认为综合医院使用效率高、专科医院效率低的占27.32%;认为专科医院使用效率高、综合医院效率低的占25.14%。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的科主任对学科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判断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χ2 =6.73,P>0.05)。详见表1。

2.2.3应该集中配置和使用的资源。大部分科主任认为,应该集中配置和使用的医疗资源是昂贵资源、紧缺资源、优质资源及目前配置和使用效率低的资源(表2)。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的 科主任对 该问题的 判断基本相似,差异无显著性(χ2 =3.05,P>0.05)。

2.3 对学科横向医疗资源整合看法

2.3.1横向医疗资源整合的作用和意义。在现有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状况下,55.07%的科主任认同医院之间的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认为对公立医院已拥有的或与之相关的内外医疗资源进行横向整合,能够达到整体资源功能大于部分资源功能之和的效果。科主任认为进行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合理配置资源、减少重复和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发挥规模效益,以及有利 于加强学 科建设、 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选择这3项的被调查者分别占总人数80.87%、74.59%和52.46%。

注:*此问题为多选题。

注:*此问题为多选题。

2.3.2对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态度。93.68%的科主任认为需要进行公立医院间横向资源整合,其中7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整合,但在目前环境下有难度,仅有2.20%的科主任认为不需要进行横向资源整合。

2.3.3学科整合方式。在医院学科横向资源整合方式上详见表3,医院重点和非重点学科的科主任对学科整合方式的认识基本一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χ2 =2.84,P>0.05)。

2.4 对学科发展看法

2.4.1对学科发展最关心内容。科主任对本学科发展最为关心的内容主要是培养骨干人才、争取学科发展资源、培养青年人才、提高科研水平、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重点和非重点学科关注学科发展的重点内容上略有差别(P=0.01)。

2.4.2学科发展最大掣肘。41.99%的科主任认为学科发展最大掣肘是人才梯队建设不佳,22.65%的科主任认为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仅有不足5%的科主任认为学科发展没有困难,不存在掣肘。可见,专业人才培养和专家影响力是目前制约学科发展的主要问题。

2.4.3学科发展需要支持。为解决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医院以及上级部门给予相应的支持。参与调查的科主任表示,在学科发展中,最希望得到支持的5个方面分别是医院领导重视(占44.75%)、给予资金投入(30.66%)、设定合理绩效评价标准(29.01%)、上级主管部门重视(27.90%)以及在人事制度方面给予倾斜(27.07%)。重点和非重点学科主任对该问题的看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通过对24所样本医院的367名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的问卷调查发现,科主任认为公立医院的学科资源配置上可能存在着部分资源配置不足与配置过剩并存情况,应该对目前配置和使用效率低的资源、昂贵资源以及紧缺资源进行集中配置以提高效率。人才以及与人相关的科研、临床水平是学科发展的支柱,是科主任对学科发展最为关心的内容。同时,当前公立医院学科发展最大的掣肘是人才梯队建设不佳、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重点和非重点学科的负责人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基本一致,表明在学科资源配置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不同学科中具有共性。大部分科主任都认同横向医疗资源整合对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作用,认为主要的整合方式应为建立医院间科研资源共享平台、联合攻关项目、学科共建和学科带头人共享。

学科资源配置和学科发展的现状提示,医院领导应该对学科的发展给予充分重视,一方面给予资金投入保障学科发展所需资源的配备,另一方面设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促进人才建设和能力提升的积极性。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应重视学科发展对医院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人事制度方面给予支持,并积极促进医院间横向医疗资源整合,使医院能更多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提升人才梯队建设能力,推动医院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为了解上海市市级公立医院学科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学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对学科资源横向整合的看法,作者对上海市24所市级医院367名科主任/学科带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立医院学科资源配置上存在着部分资源配置不足与配置过剩并存,学科发展最大的掣肘是人才梯队建设不佳、缺乏有影响力的专家。建议医院及上级主管部门要重视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在人事制度和学科建设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并积极促进医院间横向医疗资源整合。

关键词:公立医院,医学学科,医疗资源

医院学科 篇2

启动会现场。

据悉,该项目的培训形式包括理论授课、临床培训、远程教学等,项目旨在通过提升学科带头人临床技术水平,加强县医院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该项目的实施方案还特别强调,原则上参与本项目的县级医院学科带头人在培训结束后,都应回到原医院发挥作用。

中山大学副校长肖海鹏说,学科建设有三个要素,凝练学科方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是其中的关键要素。他建议制定一套体系化的培养计划和培养课程,方便县级医院学科带头人在全省各个医院进行复制推广。

医疗卫生建设如何“强基层”?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少林认为培养县级医院学科带头人是个很好的思路,学科带头人在基层医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他们进行系统培养、定向培养,能够确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彬说,该项目是加强广东省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的重要举措,阿斯利康希望通过该项目为广东建设“卫生强省”的战略目标做贡献。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刘冠贤在启动仪式上说,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问题影响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对此,他围绕此次项目提出三点要求:强化组织管理,选派有专业水平、有奉献精神、有上进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培训考核,科学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制定标准化考核体系;学员要珍惜学习机会,学有所得。

医院医学学科竞争力评价 篇3

(本期特别策划主持人郝秀兰)

特邀策划顾问高解春教授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小儿外科教授,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小儿外科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博士生导师。曾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医院管理学会 (现中国医院协会) “优秀院长”等称号。

曾任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副院长、上海医科大学校产处处长、复旦大学医学科技处处长、复旦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对医院管理、卫生经济、高校科研管理、产业运作等有一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分会委员、上海医院协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医院管理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重点学科建设是增强医院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各级重点学科建设,规范重点学科管理,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优化资源配置,巩固和发展学科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推动学科快速发展,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水平提高。

第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形成梯队合理的学术队伍,具备一定优势和配套合理的实验室条件,具有承担、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并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逐步成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开放型医疗、教学和科研基地。

第四条 重点学科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和院级重点学科。

医院根据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有计划、合理地培养一批院级重点学科,争取通过3~6年的规范建设,建成更多的校级、省级重点学科,并力争使部分省级重点学科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的标准。

第二章 申报和评审

第五条 重点学科申报和评审每3年开展1次,以二级或三级学科为申报单位,原则上从硕士生培养点或联合培养点中择优选择。

医院鼓励相关学科(科室)交叉联合,共同申报。第六条 院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

(一)有2个以上稳定的科研方向,有较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二)学科带头人在该学科领域中有一定声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硕士生导师资格,年龄一般在52岁以下;

(三)学术队伍的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一般要求有2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3~5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高学历的学术骨干比例较高;

(四)长期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已培养过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得到社会好评;

(五)目前至少承担2项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科研经费5万元以上;近3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0篇,曾经出版专著,或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第七条 校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八条 省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

(一)已被确认为院级或校级重点学科且经过至少3年以上 重点建设;

(二)有3个以上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形成了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三)学科带头人在该学科领域中有较高声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资格,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

(四)学术队伍的学历、年龄和技术职务结构合理,一般要求有3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至少1名在50岁以下)和6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至少1名在45岁以下),高学历学术骨干比例较高。

(五)长期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已培养2届以上硕士生或博士生,毕业生得到社会好评,近3年来获得过省级以上教学(教材)成果奖;

(六)目前承担至少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科研经费10万元以上;近3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5篇,曾经出版主编专著和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第九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六条的学科,均可向医院提出申报院级重点学科,医院组织专家评审后予以确认;凡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的学科,均可向医院提出申报省级重点学科。校级和省级重点学科的推荐工作,由医院根据重点发展方向、学科水平与贡献进行初审后择优向上级部门推荐。

第三章 管理组织

第十条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管理组织。

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部署和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学科建设计划和管理措施并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各重点学科的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学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十一条 各重点学科须成立由学科带头人任组长的学科建设小组,负责本学科建设的日常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

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硕士生导师资格,德才兼备,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学术造诣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

第四章 运行管理

第十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实行目标管理,鼓励竞争,优胜劣汰,滚动建设。

各重点学科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科学制定每阶段目标和周期建设总体目标,并根据评价体系进行自我考评。

第十三条 被确认重点学科的,须填写《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书》,明确学科总体学术水平发展目标,列出逐年建设目标和量化指标。

第十四条 重点学科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学科带头人拥有学科内部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确定 主攻目标,带领全体成员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力争在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标志性成果;注意选拔和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第五章 目标管理 第十五条 医院根据重点学科等级和医院发展要求,分别向各重点学科提出周期目标和目标。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形成特色诊疗项目和特色专科。

第十六条 院级重点学科除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每2年至少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课题1项,或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1项;

(二)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篇以上;

(三)每2年至少举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1次;

(四)每2年至少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1项。第十七条 校级重点学科除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每2年至少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课题1项,或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1项;

(二)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篇以上;

(三)每年至少举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1次;

(四)每2年至少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1项。第十八条 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除完成医疗、教学任务外,还应完成以下具体目标:

(一)每年至少申报并获批厅级以上课题1项,或获得厅局级以上科技奖1项;

(二)每年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篇以上;

(三)每年至少举办省级以上学术活动1次;

(四)每年至少获得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1项。第十九条 各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建设,应达到该级重点学科建设要求的预期目标,并取得较明显的标志性成果。

院级或校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的建设,应达到省级重点学科申报条件指标。

省级重点学科经过3年的建设,应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标准并通过评估验收,创造申报上一级重点学科的条件。

第六章 经费及管理

第二十条 重点学科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医院匹配经费、横向学科建设经费及学科自筹经费等。

对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医院按上级拨款1:1~2的比例给予配套经费;院级重点学科由医院拨款建设。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标准为:每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培养周期投入不少于200万元;每个校级重点学科、医院重点学科1个培养周期投入不少于100万元。

科研业务经费标准为:省级重点学科每年10万元,校级重点学科每年5万元;院级重点学每年3万元。

医院建立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管理账户,经费按下拨。第二十一条 学科建设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

(一)仪器设备费,是指用于重点学科建设所需仪器设备的购置、安装、运输以及相应配套软件费用等。

(二)实验室修缮费,是指用于改善实验室条件的修缮费用。

(三)科研业务费,是指以申请省部级以上课题为目标的前期预研经费,以及从事本学科有前景的重大科研课题的补充费用等。

(四)图书资料费,是指购置本学科所需的有关图书、杂志、资料检索等费用。

(五)人才培养费,是指用于学科业务骨干在科研项目上所需的进修和培训费等。

(六)学术交流费用,是指用于承办学术会议、邀请本学科知名专家讲学及参加学术会议的费用等。

(七)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必需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二条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应遵循“突出重点,保证必需,避免重复,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专款专用。

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由学科带头人按计划支配使用,同时须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重点学科的经费报销按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第七章 检查评估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 重点学科建设以3年为1个周期。每年进行1次年终总结检查及考评,每3年进行1次验收评估。

对完成学科建设任务,达到评估标准的重点学科,滚动进入下一期建设;对管理不善,达不到学科建设规划及计划要求者要予以警告;检查不合格者,限期整改;验收评估不合格者,暂缓进入下一期建设,且在1年内仍未达到预期建设目标者,取消其重点学科资格。第二十四条 医院对完成学科建设任务,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科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二十五条 重点学科在年终时应提交书面总结报告,内容包括科研项目、论文发表、成果获奖与转化、研究生培养、学术队伍建设、学术协作与交流、实验室建设、经费使用等情况,以及主要经验、存在差距和为缩小差距拟采取的措施等。

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在听取汇报、实地检查的基础上,向医院汇报,指导和帮助解决学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医院科技处。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往有关制度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医院学科评估软件系统的构建 篇5

1 学科评估软件系统框架

系统框架主要由数据管理、指标体系管理与维护、综合评估、统计查询与报表以及系统管理五大部分组成。为便于扩充和维护,整个系统采用数据库、指标库、统计学方法库、字典库以及学科评估结果库进行管理。

1.1 数据管理

包括数据字典维护、数据采集录入、数据查询和修改、数据接口设计。

1.2 指标体系维护

(1)根据评估工作需要,对指标进行维护;(2)依据管理者的需要,选择评价指标构建评估体系树状结构;(3)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的权重管理;(4)评估指标体系的保存及重现。

1.3 综合评估

提供丰富的综合评估方法,对不同的指标体系采用相应的评估方法。

1.4 统计查询与报表

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汇总、查询、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展示。

1.5 系统管理

主要包括:系统设置、操作员管理和用户使用权限设置,各种字典库维护等。

2 评估数据来源及接口设计

2.1 评估数据来源

医院学科评估涉及到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数据面广,来源复杂。主要包括:(1)思想政治建设:包括党支部建设、政治教育、医德医风建设、经常性思想和管理工作、人才成长环境等内容;(2)学科人才梯队:包括学科带头人情况,医疗、技术、研究3个系列人员情况,以及学科老专家、技术骨干、青年苗子情况等内容;(3)医疗工作:包括专科特色、水平及相应人才队伍,新业务、新技术项目开展情况,医疗成果,医疗数质量,经济效益,医疗安全等内容;(3)教学工作:包括研究生导师队伍,研究生培养情况,进修生招收数量,课程培训情况,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教学成果,优秀学位论文等内容;(4)科研工作:包括研究方向,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成果转化、获专利、新药证书、器械批文情况,学术交流,学术任职,科研条件等内容。

系统设计时,提供了庞大的评估指标库,能够根据需要调整指标体系,并能容易地调整和管理评价指标权重系数,能够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灵活选用或构建指标体系,并能适应多层次各类型的学科评估应用。

2.2 数据接口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学科评估数据来源复杂,医疗数据来源于医院HIS,教学数据来源于训练管理系统,科研数据来源于科研管理系统,人才数据来源于干部管理系统,思想政治建设数据来源于政工管理系统,有些数据来自日常业务,在系统中常规积累,只需要设计取数的接口程序直接提取即可,如医疗、教学、科研、人才、科室硬件设施等大部分数据属于这种情况。有些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调查和抽查得到,如政治思想建设中的大部分数据需要分阶段总结评价,特别是医德医风数据经常需要通过抽样得到。还有些数据需要通过专家评估得到,如专科特色及水平、研究方向等,甚至可能是另外一个评估项目的评估结果[1]。

因此,在数据接口设计时,需要根据指标库中指标对数据的要求,考虑信息系统的支持程度,对其进行规范化,规定其定义、类型、取值范围、数据来源等[2]。为使评估系统具有通用性,还应有独立的数据录入界面,使缺少某个管理系统的医院也能利用本系统进行学科评估。

数据的取值可能会因数据来源不同有所差别。例如,有些指标是建立在另外一些具体指标上的综合值。可以通过另一个综合评估方法计算该综合值,用作本次评估。也可根据经验或文献,直接输入该值。如科室的门诊工作量指标,按出诊类别可以分为专家诊、普通诊,按出诊时间又可分为正常工作日门诊、节假日门诊、夜间门诊。若要正确反映科室门诊工作量,除了需要考虑科室专业特点外,需要按不同类别加权汇总,相当于完成一个子评估。手工录入时,可以直接录入科室的加权门诊量,不必进行该子评估。衡量科研课题和成果的指标也是对来源、级别、等级、排名等的综合评估结果[3]。

3 评估结果的展示方式

每种评估方法有其固有的结果输出,如层次分析法有综合评分,秩和比法有RSR值及分档结果。每次评估结束后,这些结果是必然的输出内容。

本系统的特点之一是将历史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评估结果均以数据库的方式保存,便于不同评估方法的横向对比,也能对历次评估结果进行纵向分析。如可根据历史评估结果对科室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可对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进一步统计汇总与分析,以检验评估方法的适应性。

本系统的输出结果丰富,更侧重对评估结果的进一步统计汇总和分析。

4 小结

医院学科评估软件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遵循了原型开发、面向用户、用户参与的原则,并使系统具有友好的图形化数据录入与显示界面,扩展性强和维护方便的特点,方便用户输入、查询、修改、删除、统计、输出。不仅可在医院学科之间实现总体实力评估,而且也可实现学科之间单项指标的实力评估,还可以对本学科进行年度纵向评估;既可以对学科进行静态评估,又可以进行动态评估。该系统通过规范化的指标接口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人工评价。

通过本软件系统的运用,改变了传统评价的方式,实现了评估指标体系的完整配套化、评估数据采集的标准化、评估程序的规范化和学科评估的科学化[4],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的消费,消除了人工统计可能造成的误差,为今后进一步进行学科建设质量监控、研究和改革打下了良好的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曹秀堂,陈波,郭建刚,等.医院学科评估方法与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2):110-112.

[2]付冰.医院绩效评价指标考核体系的探讨与实施[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5960

[3]张小庄,苏亚乐.医院行政职能部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9):620622.

医院学科 篇6

1.1 信息共享空间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览习惯、学习方式和学术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图书馆面临着与新型学习生活方式脱轨的危机,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在网络环境下的生存价值,从而更紧密地融入到读者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深化职能、拓展服务来提升价值。在此背景下,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美国,IC通过投入专家、馆员、技术人才智能,借助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自动化设备等最新技术设备,整合馆内外实体和虚拟资源,使得图书馆与相关部门形成良好的资源协作,为从事学习、交流、创作和研究的用户在同一平台上获取信息资源、获得信息帮助、提高信息素养提供一种特定空间[1]。

IC是空间、资源、服务的有机整合。所谓空间,是IC针对不同用户类型、学习风格与研究习惯而营造的多个大小适宜、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舒适便捷的实体场所。资源是IC基于空间为用户提供的信息资源、设备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IC在空间和资源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完备周到的服务,如联合咨询服务、一站式服务等。其中一站式服务是IC的灵魂所在。一站式服务强调融入用户学习、研究过程,为解决用户实际问题提供资源或技术上的帮助,这恰恰与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宗旨相吻合。因此IC的一站式服务是我们将IC与学科化服务结合起来,创建新型用户服务模式的最佳契合点。

1.2 学科馆员服务

医院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医院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汇聚有不同专业的临床医、教、研人员,他们有着相近的科研环境、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研究习惯、行为方式等,有着相对集中的、对于学科知识与服务的共同需求。这就要求医院图书馆应开展更为专深和细致的服务。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任务的不断复杂化,用户更希望图书馆能够融入其学习、研究的全部过程并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化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科化服务应运而生。

所谓学科馆员服务,就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学科馆员服务制度为主要形式,按照学科、专业融入用户整个学习、研究过程并以解决用户实际具体问题为最终目标的专业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2]。医院图书馆学科化服务面向临床各科室,组建一个个灵活的学科单元,将资源采集、加工、重组、开发、利用等工作融入每个学科单元之中,整合传统图书馆职能部门,使信息服务由粗放型管理向学科化、集约化管理,以方便学科馆员提供更深入、更精细的服务。因此,医院图书馆有必要将IC与学科馆员服务结合起来,创建面向不同学科专业人员的更为专业化、细致化的学科信息共享空间(Subject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简称SIC)服务。

2 医院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

医院SIC的构建要求将IC的空间、资源、服务三要素与学科化信息服务有机整合在一起,实现IC与学科化服务的无缝集成,确保为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的实现。

2.1 空间规划

学科IC的馆舍空间布置是实现功能的重要一步,各功能空间布局要合理紧凑,强调连贯性和整体性,以便集成各项服务;同时,各项服务之间又要有很好的隔离,以保障各项服务之间不会互相干扰;此外,环境还要优雅舒适。按空间的不同服务功能,主要可分为:

2.1.1 参考咨询台。

应处于学科IC最为显著的位置,引导师生使用学科IC,详细介绍学科IC的各模块布局、功能、设施,消除师生使用计算机和其他设施的技术障碍,解答师生学习、科研中的疑惑。咨询台除了解答常识性的询问外,对于咨询台无法回答的学科问题,应及时提交给学科、技术专家,做好师生与专家之间的沟通桥梁。此外,还要对咨询问题进行整理,形成知识库。

2.1.2 集体工作区。

是读者交流学习、协同科研创作的讨论空间。该工作区建议直接设置到临床各科室,可分为两空间:一个是配备有计算机等设备的协作工作区,学科小组成员在专家和馆员指导下,合作研究、共同创作;另一个是没有计算机的小组讨论区,学科小组可以开展讨论,启迪思想。

2.1.3 个人学习区。

是师生查询检索资料、阅览思考、个人创作的安静空间,也分为两个空间:一个是传统纸质资料阅览区;另一个是电脑学习区,主要用于检索、浏览馆藏资源和网络资源,撰写论文,制作多媒体文件。该工作区参考利用图书馆原有的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避免重复建设。

2.1.4 文献资料区。

主要是存放传统的纸质图书、期刊和图像、音频和视频等缩微资料、光盘资源等。

2.1.5 多媒体教室。

主要用于以授课方式传播知识的空间,是学科专家传授专业知识、科研方法;学科馆员教授信息检索技能、信息处理技能,技术专家讲解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多媒体技术的空间。

2.1.6 多媒体功能区。

是一个配备多媒体设备和计算机的空间,用于师生自助使用。多媒体空间可以集中于一个空间,并通过网络连接各功能区的计算机,也可以是分布式的,把多媒体设备分散融入到其他各功能区。以上各部分的设置不应该是泾渭分明的,而应该是互相融合,充分整合各功能区,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2 信息资源建设

传统纸质资源的建设,应精选图书馆的学科资源,结合专业科室的资源,动员医护人员共享科研成果。整理、序化这些资料,编制书目、题录、简介、文摘和综述等二、三次文献,并制定IC馆藏的OPAC。数字资源的建设,应凭借图书馆订购的丰富专业数字资源,收集网络开放存取免费资源和其他网络专业学术信息,将所需要的专业学科知识经过比较、去重、排序和标引后,制作同一的学科跨库检索界面。学科IC信息资源的建设本着时效性、新颖性、实用性和适合性的原则,不断更新。此外,还可以利用Web2.0构建开源知识库,设立博客聚合等,共享专家、教师的学习工作经验。

2.3 软硬件资源配备

IC的建设对软硬件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硬件方面具体的需要有无线和有线网络设备、高性能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图书自助借机器等设备。软件方面需要安装有写作阅读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AdobeAcrobat Reader、CAJ文件浏览器和超星阅读器等;多媒体处理软件,如OCR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还要有学科方面的辅助软件,如医学统计软件等。

2.4 人员设计

学科I C需要一支高素质、多样化、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团队,在人员选择方面要考虑资源、服务、技术等多方面人才的兼备合作。

2.4.1 学科专家。

主要是由两三位专科资深医师组成,解答馆员无法解决的专业性问题。主要针对学科最新动态、科研成果的推送,专业知识的讲授,高层次学科问题的解答。

2.4.2 学科馆员。

是医护人员与学科专家之间的联络员。主要收集学科信息资源,整理学科知识库,对文献资源进行内容层面的加工,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并培养医护人员信息素养。

2.4.3 技术人员。

主要指导读者使用计算机以及各种多媒体设备,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培养读者的计算机多媒体使用技能,保障整个学科IC良好运行[3]。

3 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服务内容

学科IC服务作为图书馆特色服务的一部分,文献传递服务必不可少。在院系教师的协助下,学科IC的信息资源更丰富、专业、新颖、合适。学科IC除了提供基本的文献传递外,服务内容还有如下几方面:

3.1 信息增值服务

信息增值服务是根据用户的需要,从形式上和内容上对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系统化的过程。图书馆的信息增值服务主要集中在对信息外表特征的整理,深入信息知识单元的加工较少。学科IC集合专家和馆内学科馆员深化服务,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科技查新、定题服务、学科知识库的开发、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增值服务。

3.2 学科参考辅助服务

学科IC邀请学科专家定期讲授专业知识,延长专业化咨询时间,深化咨询层次,整理常见问题,举办讲座,并建立学科知识库。提供空间、资源和人才,辅导读者撰写论文,配以完善设备协助试验工作,为小组学习讨论和个人安静学习提供舒适的空间。学科IC积极参与临床医护人员课外学习生活,真正成为医护人员的“第二起居室”。

3.3 信息素养和计算机能力培养服务

学科IC是读者信息素养教育的基地,学科IC通过开设文献资源检索课,协助医护人员检索资源并答疑解惑,增强临床科、教、研人员的信息意识,丰富信息知识,提高信息能力,培养信息道德,对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进行全面的指导。学科IC的设立本身就是对医护人员信息素养重视的结果,医护人员在与学科专家、技术人员在学科IC共同工作学习,潜移默化地锻炼了计算机技能,提高了信息素养。

3.4 多媒体服务

学科IC为读者提供自助的打印、复印、扫描、光盘刻录服务。开发可视化信息检索服务,挖掘利用各种类型的信息,使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对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类型信息进行阅读、加工制作和输出,并相互转换各类型媒体资源,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让读者更直观明了地获取信息知识。

4 结束语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以读者为本,以学科为龙头,优化馆内资源配置,在医院图书馆实行“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为读者提供多层次(文献、信息、情报和知识服务)、全方位(采集、分编、加工、布局、管理、使用、环境)、网络化(网络查询、在线咨询、网上下载、学科导航等)、一站式(检索、借阅、咨询、导读、培训、信息、查新、情报等)、定题式(对重点项目与课题实行定题定向服务和打包等)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强图书馆自身的吸引力,是医院图书馆改革方向和重点,是防止图书馆被边缘化的根本措施。学科信息共享空间以其空间、资源、服务的无缝集成以及专业性、动态性、灵活性、协作性等特征,不仅有力支持了医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而且其以学科化知识服务为导向的一站式服务理念将成为图书馆在信息化大潮中与其他信息服务提供者进行错位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摘要:信息共享空间与学科馆员服务都强调直接融入用户整个科研过程,并提供帮助用户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站式服务,这为二者之间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文章从两者共性出发提出了构建基于学科服务的医院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设想,并从空间、资源、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学科馆员服务的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模式。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学科馆员,医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Donald Beagle.Conceptualizing an Information Common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1999,25(2):82-89.

[2]王丽丽,等.基于学科馆员的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7):883-884.

医院学科品牌建设策略探索与实践 篇7

1 学科品牌建设的内涵

1.1 医院品牌建设

医院品牌建设就是医院借鉴企业品牌经营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加强人才建设、环境建设、设备建设、技术建设、诚信建设等方法提升医院对外形象、扩大知名度、增加美誉度,进而提高医院市场服务占有率的过程。

1.2 学科品牌建设

学科品牌建设就是要通过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设施设备建设、特色技术建设、诚信服务建设等,使学科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学科的市场服务占有率的过程。

2 学科品牌建设策略

2.1 着力“人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4],拥有科技领军人物、有良好的人才梯次配备、有能胜任工作的人力资源,是品牌学科建设的重要策略。因此,学科品牌建设应着力“人才”建设。首先,要实施科技领军人物建设战略。目前,国内已有的名牌学科都是院士领衔的学科,都是国内的顶级学科,是名牌学科建设的高级阶段。国外的名牌学科也有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的,那几乎是名牌学科建设的终级阶段。就一般医院而言,建设名牌学科,造就领军人才既切合实际,又是明智之举。第二,要建设良好的学术团队。良好的学术团队,不是Group,而是Team,这个学术团队既要有年龄、学历梯次,又要有凝聚力、战斗力,只有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才队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团队。第三,要有一批能完全胜任本职工作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胜任才是硬道理。每一个岗位都有其工作特点,对工作人员都有自身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岗位培养能胜任的人才,既不屈才、又不泛才,这是人力资源建设的至高境界,也是名牌学科建设追求的目标。

2.2 着力“平台”构建

“平台”既是学科工作的基础,又是学科创名牌的起跳板。“平台”可分为软平台与硬平台。软平台是指宽松的学术氛围与学术环境。硬平台是指良好的专科设施设备及专科实验室。着力构建平台是创名牌学科的重要举措。在软平台构建方面,一是鼓励创品牌学科带头人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注意跟踪学术动态。二是允许创品牌的学科内部自由进行学术探讨及学术争呜。三是开放医院内的学术自由,通过学术探究不断探索真理。四是要力争建成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硬平台构建方面,一是要有整洁舒适的各种等级的病房及配套设施,便于收治各类伤病员。二是要配备高精尖的专科医、教、研设备。除医院的先进设备要满足开展先进诊疗工作外,专科的先进设备也要予以配备。三是要建设好专科实验室。专科实验室要成为进行科学研究、临床研究的基础,要力争通过建设使该实验室逐步达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军重点实验室或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标准。

2.3 着力“特色”形成

技术是构筑医院品牌的决定性因素。创学科品牌,形成较强的优势特色技术是关键。随着科技的发展,医疗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只有不断跟踪国内外领先医疗技术,并形成学科的特色技术才能形成学科品牌。要提高学科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学科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能治好病是极其关键的。一是要鼓励学科实施自主创新工作。要积极申报国家、省级重大、重点项目,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实施自主创新,形成特色技术。二是要积极鼓励创品牌学科技术人员前往国内外先进医院进修学习,及时掌握领先技术。三是积极鼓励创品牌学科技术人才参加国内外各类学习班、培训班,通过及时跟踪和参加培训掌握本专业学术技术动态,并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本学科的特色技术。

2.4 着力“诚信”服务

诚信是创立医院品牌的基石。对于医疗服务市场来说,仅有特色技术支撑品牌建设是不够的,实施诚信服务也十分关键。要创品牌学科,就要着力做好“诚信”服务工作。一是要把诚信服务作为学科创品牌、加强学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对待。二是做好知情同意工作。无论是实施医学诊断、医学治疗、还是从事药物临床试验、科研工作、教学工作,都要使服务对象做到知情同意,使服务对象始终感到自己与医务人员处在平等交流的地位。三是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与说服工作。由于文化、教育背景的不同,医生与病人掌握的医学信息是不对称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医生一方。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象对待亲人一样对待病人,要通过解释说服等工作,使病人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地配合诊治工作,同时也体现了对病人人格的尊重。

3 我院学科品牌建设主要做法及成效

3.1 营造良好氛围,鼓励创建品牌学科

创建品牌医院是我院近些年来一贯坚持的目标,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鼓励科室创建品牌学科。近几年来,医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制订下发了《创建品牌学科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使品牌学科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二是医院对创建全军研究所、全军中心的学科给予重奖,对创建军区研究所、中心的科室给予奖励。对全军、军区重点学科创建品牌学科也给予重奖。三是营造品牌学科建设的良好文化氛围。通过医院的文化长廊、《福总风采报》等宣传医院创品牌、学科创品牌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在全院上下已形成创品牌的良好文化氛围。

3.2 锻造领军人物,构筑合理人才梯次

近十年来,医院两届党委都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保留、选拔、培养、引进等多项措施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力争使医院及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人才梯次配合更趋合理。在保留人才方面,医院出台多项措施为学科带头人提供创业的平台,为学术带头人提供施展技术的舞台,为工作人员解决住房、接送小孩等后顾之忧,通过转业机制淘汰不具发展潜力的人员等。在选拔及培养方面,医院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181工程”、“122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已选拔了50多人次分4批参加了培养。医院对培养对象申请各类重点、重大科研课题、赴国内外进修学习等都给予全力保障,确保培养计划超额完成。在人才引进方面,医院采取超常措施下大力进行引进。近几年来,医院已引进了医学影像科、药学科各一名学科带头人,目前正在引进心胸外科一名学科带头人。通过采取多种超常措施,医院人才建设呈现出可喜的局面。目前医院已形成由1名院士苗子、2名领军人物、9名全军级学科带头人、40多名军区级学科带头人、100名学术带头人组成的人才队伍。各学科尤其是创品牌学科都已形成由全军级学科带头人以上专家领衔、人才梯次配备合理的良好局面。

3.3 狠抓技术服务,促进品牌学科形成

技术与服务是创建品牌学科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近些年来,医院始终围绕技术与服务两个轮子抓好创品牌学科工作。在技术建设方面,一是做好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工作。全军器官移植中心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掌握了胰岛细胞分离与移植技术、干细胞输注技术,为糖尿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二是做好自主创新工作,拥有了一批自主创新技术。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研究所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研究开发了一套女性尿失禁手术治疗技术,大大提高了女性尿失禁的治疗水平。三是鼓励做好新技术的跟踪工作,不断提高学科技术水平。医院每年举办一届新技术新业务创新报告会,通过加大奖励力度,学科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学科技术创新氛围不断浓厚。在服务建设方面,一是优化工作流程,缩短病人诊疗时间。医院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发行门诊病人预交金卡,解决了长期以来门诊病人的“三长一短”问题,不仅流程更为优化,病人就诊总时间也大为缩短。二是通过开展星级服务科室的评选,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为提高各科室的整体服务水平,为创建品牌学科奠定基础,医院出台了《福州总医院星级服务科室评选标准》,在全院开展星级服务科室评选,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科室服务意识及服务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大对服务工作的监督力度,提高学科服务水平。几年来,医院先后建立了医务部领导带队查房制度、机关干部暗访制度、医德医风测评制度等,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开展对科室服务的跟踪检查、跟踪监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室服务水平的提高。从最近几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情况看,医院各科室的病人满意率不断提高,部分学科已达到了90%以上。

3.4 联建重点学科,分批创建名牌学科

通过“十五”、“十一五”前两年半的建设,医院现有国家局级重点学科1个、全军重点学科8个、军区重点学科12个,这些学科是医院创建名牌的基础学科。为提高重点学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创名牌学科,2006年,医院提出了打造重点学科群的计划,通过对重点学科群的联合建设,以达到分期分批创建名牌学科之目的。一是分层次组建重点学科群。第一层次,医院以全军器官移植中心为基础,组建了器官移植学科群。第二层次,医院以军区普通外科研究所为基础联合消化内科组建了消化病中心;以军区肝胆外科研究所为基础联合传染病科、肝胆内科组建了肝胆病中心;以军区骨科研究所为基础联合骨一科、骨二科、解剖中心、三个临床部的骨科组建了骨科中心、以军区神经外科中心为基础联合神经内科、高压氧科、脑电图室组建了脑科中心;以医学影像科为基础联合超声诊断科、核医学科、PET-CT中心组建了医学影像中心。第三层次,以放疗科为基础,联合光子刀中心、X刀中心、伽玛刀中心组建了肿瘤放射治疗中心。二是对学科群予以重点建设,使他们完全具备创品牌学科的基础。在学科带头人配备上,医院遴选了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担任重点学科群(中心)主任。在科室架构组成方面,采取按疾病诊治链的方式组建重点学科群。在科室协作方面,采取强强联合、以强带弱等多种方式进行协作。在经费投向投量上分层次对重点学科群进行重点投入。三是创名牌学科效果明显。目前,器官移植中心已成为全国三大移植中心之一,知名度很大,现在等待肾移植的病人已超过700人,等待肝移植的病人已近百人。消化病中心、肝胆病中心、骨科中心、脑科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的知名度也较大,无论是门诊量还是住院量均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肿瘤放射治疗中心新设立了病房,门诊放疗人次大幅度提升,知名度也得到了较快的提升。其它学科的知名度也已稳步提高。

摘要:探讨了品牌建设、医院品牌建设、学科品牌建设的概念。指出创建医院学科品牌具有三项重要意义。提出了创建医院学科品牌的主要策略应着力加强学科人才建设、平台建设、技术建设、诚信建设。以福州总医院学科品牌建设四个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为例,剖析了医院创建学科品牌的经验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关键词: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品牌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邓雨珍.医院品牌经营策略[J].中国医院,2008,12(3):6.

[2]李景波.以持续创新推进医院品牌建设[J].重庆医学,2008,38(1):1.

[3]金占明.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

[4]刘运祥,李成修,林乐良,等.医院构建人才品牌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8,12(3):7.

[5]施明德.胜任才是硬道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2.

[6]刘运祥,李成修,林乐良,等.技术是构筑医院品牌的决定性因素[J].中国医院,2008,12(3):10.

浅谈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 篇8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系统和工程技术的学科,是一门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高度集成的边缘学科[1,2]。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在电子学、微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学、光学、射线技术、精密机械和近代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与医学交叉结合的产物,这个专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医学电子仪器、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传感、医学影像、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生物医学分析等新世纪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需求[3,4]。

欧美等先进国家的医院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已设立了生物医学工程部门,它的任务是“确保临床使用的医疗设备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具体设备管理业务”,包括设备购置前的评估和考察、购置后的检查、安装、验收;日常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管理、保养、维修、操作培训等;负责设备报废的论证和审定工作。在欧美国家的医院管理中,生物医学工程部、医疗部、护理部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共同维持医院高速有效地运转[3]。

1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目前我国医院中生物医学工程的作用和能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多数医院设备科(器械科、仪器室等)的功能只是局限于仓库保管、医疗物资的采购、设备的维修等一些被动工作。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制约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在医院的存在和发展。

1.1 历史遗留的体制问题

各家医院的生物医学工程科室名称不一,有的叫设备科、仪器室、医工处等。各家医院该部门的职能也不同,有的只负责采购医疗设备,有的还负责采购冰箱等生活用品;有的负责维修,有的不负责维修;有的隶属于医务处,有的隶属于后勤保障处等。名称和职能各式各样,都是按照各家医院的习惯和流程来工作,最终限制了这个学科的发展。在日常管理中,很多医院只重视医疗设备的采购,忽略了维修和管理,忽视了医院的软硬件结合等问题,使这个部门成了一个纯采购部门。

1.2 人员编制的问题

我国医院最初建立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时,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多是电工、钳工等维修工人。随着医院的发展,后来从事该项工作人员很多都是本科生,但是由于体制的问题很多人因得不到晋升和提高,最终导致人才流失。

1.3 现代化医院中生物医学工程面临的新问题

很多大医院都意识到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该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同医生和护士等技术人员一样得到了晋升,但是由于很多大型设备厂商将售后服务(含维修保养等)作为一项重要收入,使生物医学工程又陷入了一个低谷。

2 改变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措施

以我院器材处为例探讨改变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措施。

2.1 改变观念、工作模式、明确职责

现在医疗、护理、医学工程作为现代医院三大部门的观念还没有形成,医疗、护理仍是医院工作的两个重头戏,而器材科、设备科或物资科仅仅是购买物品、发放耗材的机关性质的职能科室,医学工程学科的应有职能几乎得不到体现。为了医院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更好的发展必需改变这种传统观念,强化管理意识,参与医院发展工作。我院器材处的改变除了设备的招标组织、论证、采购、安装、验收、档案管理等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5]:在用设备的质量检查、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估;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能测试、监管和保证;预防性维护、保养和故障维修;医疗设备的医学计量及维修后的计量与性能测试等。

(1)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根据计量管理要求,大多数医疗设备都要进行计量检定、维护(有的甚至是强制执行)。准确可靠的医疗设备可以提高诊断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因此,我们要求在设备进行安装使用之前必须进行计量检测,医院建立一整套完备的计量管理制度,并由工程技术人员专人负责。

(2)安全性能测试。如(1)插头标准不同:目前国内很多购置的医疗设备都是进口品牌,在采购的过程往往只关注技术和价格,忽略了不同国家的插头标准不同,因此除了在采购时特意提出插头标准的要求外,在到货安装时需要进行核对查看,如不一致需要进行替换。我们将插头标准要求详细列明在招标文件范本中;(2)安全等级不同:医院在使用医疗器械时,对电击安全有着严格控制的等级要求。在电击安全等级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决不能使用防电击安全等级低的医疗设备,这一点也需要生物医学工程人员的把关和负责;(3)新设备的干扰:新设备进行安装时需要考虑是否对现有设备造成影响,需要医院的生物医学工程人员监督设备厂家的安装工程师进行测试,如果造成影响需要分开使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3)医疗设备的保养。(1)静态保养:购置情况、价格等资料;(2)动态保养:设备的使用、消耗,故障等运行情况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定期维护方案,由被动维修变为主动维修,最终上升为改善维修。

(4)新设备功能的临床合理应用。新设备引进时都要对临床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但有一些功能由于不常使用,平时操作较少,偶尔使用时不恰当的操作会引发设备故障,这时就需要生物医学工程人员来扮演“临床工程师”的角色[6]。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职能,生物医学工程人员要积极参与设备使用的培训和常用故障的排除。

(5)售后服务的协调。售后服务不只是设备损坏的即时修理,还包括日常的保养维护。可以通过让公司的工程师增加回访次数来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积极学习排除故障的方法,使生物医学工程人员掌握处理简单问题的能力,从而方便临床医疗的使用。

2.2 改变现有设备的管理体制,使医疗设备效能最大化

现在很多大型医院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都已达几亿元,但大多医院都是重采购、轻管理,使医院耗重资购买的医疗设备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使用率下降或闲置损坏。我院针对此项弊端采用了租赁制,有的设备不再归属各个科室,而由医院统一管理,科室根据实际临床需要进行租赁,对科室进行成本核算,这样避免了同一种设备(例如呼吸机、输液泵、注射泵等)在有的科室闲置,有的科室不够用的现象[7]。

2.3 加强人才培养,健全体制,提高学科地位

为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我院通过各种培训(器材处内部培训和对临床医疗设备的使用培训)、业务讲座、进修等途径,提高生物医学工程队伍的业务技能。同时,通过调整人才梯队、整合岗位编制、岗位轮换等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生物医学工程人员队伍[8,9]。我院器材处现有4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副主任科员及以上17人;设备中心19人、物资中心18人、服务办公室5人,基本能满足我院的需求。

为了引起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对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视,除在医学工程学术会议等场合要更多地讨论和呼吁外,还要在全国性医院管理会议上进行反映和呼吁,使生物医学工程人员不再是医疗和护理等一线人员的辅助人员,而是可以与之共同构成三足“鼎立”局面的学科。

3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未来的发展

生物医学工程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建立到现在经历了从业人员和工作职能等很多转变,随着科技和医院的发展,为了其自身的发展,这个学科也需要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生物医学工程不仅仅局限于为现有临床设施服务,而且可根据医院的发展方向、现有优势和问题提出未来医院需要引进哪些方面的技术和相关设备,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的技术规划理念,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在医院和社会的地位,最终推动这个学科的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胡超.生物医学工程中集成技术的探讨[J].先进技术研究通报,2007,(1):2-12.

[2]侯小丽,马明所.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7):34-35.

[3]张坤毅.生物医学工程人员工作职能转变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117-118.

[4]张怀文.创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27-228.

[5]李源.浅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J].探索与交流,2007,(5):180-181.

[6]袁力.从生物医学工程产业发展谈生物医学工程教育[J].医疗设备信息,2006,(11):48-49.

[7]高原,刘洪运,张政波.医院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和创新[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6):93-95.

[8]黄小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162-163.

医院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探讨 篇9

医疗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是衡量一个医院硬件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仪器设备也正朝着现代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其中不乏一些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的大型设备,如:多排螺旋CT、大型数字减影机DSA、CR、DR、彩超、血透机、多参数监护中心CCU、心电工作站及Hotel、大型检验仪器等。如何管理、维护好这些设备,使它们能够发挥最大效益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不能重医轻工、等闲视之。

2 医学工程科(部)的职能和任务

医学工程科(部)的任务管理和维护好医疗仪器设备,并使之能够为医院的医疗活动提供重要保障,间接或直接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1 设备采购

在医疗设备展销会和互联网上搜集和建立所需设备的资料信息库,尽可能地做出各厂商同种类设备的性能指标、特点、先进程度、价格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论证,为下一步招标工作做好准备。对于大型设备,会同工程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详细考察。最后召开由院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招标会,完成设备的招标采购。

2.2 医用耗材采购与供应

医用耗材是医院日常医疗活动所消耗的材料,虽然价格不高,但其消耗量非常大。在耗材的采购工作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和价格关,选择一些有资质、信誉度好的大厂产品进行招标采购。对其保管与储存要选择通风条件良好且非常干燥的库房,分类存放。建立各类物资库存登记表,严格掌握物资的失效时间,按时发放。

2.3 设备维修与维护

设备维修与维护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多门专业知识,如:计算机(硬件、软件)知识,电子技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机械、光学及物理化学等知识,其要求比医疗卫生人员的知识面更宽。对于维修工作,可按设备特点分为大型设备和一般设备,配备若干名高职称工程技术人员维修大型设备,若干名普工维修一般设备。可再按设备类型细分为:放射、检验、超声、心电、制冷、机械等组,各组之间分工合作,还要建立大型设备维修和保养记录资料。

2.4 设备安装与验收

在设备的安装和验收工作中要做到四坚持:坚持国家标准,坚持安全标准,坚持设备性能指标,坚持合同条款,并建立安装验收报告。

2.5 技术革新、开发与技术改造[1]

要鼓励工程技术人员搞科研、开发、技术革新和旧设备的技术改造,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鼓励政策,调动其创新积极性。

2.6 器械计量

对于需要计量的器械、仪器(如血压计、测重器具、ECG装置、X线装置等)要定期进行测量和校准,指派专人担任计量员,配备计量仪器,建立计量登记表。

2.7 报废设备的评价、鉴定与处理[2]

医工科抽调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医院相关部门成立大型设备报废管理委员会,依照大型设备报废程序进行设备评价、鉴定与处理,不能一概卖给废品收购站。

3 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领导不重视

俗话说得好;“只有不合格的将军,没有不合格的士兵”,“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导不重视,什么事都办不好。据调查,许多医院管理者存在医学工程部门不直接为医院创造效益,维修设备还要花钱的思想,将其视为一个不值得重视的辅助性部门。甚至一些医院认为该科室可有可无,有一两个懂点电的人员或电工即可。有些医院将该部门与电工、水暖、房屋修缮等统统隶属于总务科管理。有些医院则将该科室与药剂科混在一起。

3.2 医学工程技术人才匮乏[3],编制不合理

由于我国高校医学工程专业设置比较晚,现阶段医院中从事医学工程的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相近专业转换而来。加上单位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不够重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福利待遇、收入和临床医生相差甚大,使其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因而造成工程技术人才严重流失和匮乏,更谈不上合理编制。

3.3 主管领导存在行业不正之风

当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出现故障时,有些医院的主管领导以各种理由为借口,委托社会维修人员维修或买保修,借此捞取好处。

4 医学工程学科建设

4.1 领导重视

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建设与医院领导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医学工程部门在医院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医学工程学科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建设。

4.2 建立独立的医学工程学科

医学工程科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任务也很繁重,属于系统学科,需要建立一个独立部门。国家在三甲及以上级别医院的评价验收标准中要求:医院必须有医学工程科建制,不能简单地与其他科室合并或委托非专业科室代管。科负责人要选择精通专业知识、具有相当管理水平、有一定领导艺术德才兼备的人担任,不能随便选择非专业人员作为负责人。

4.3 医学工程科人员编制与专业技术结构探讨

由于医学工程学科的任务和性质,在大中型医院,需要本专业副高及以上任职资格的科主任1名。有条件的可配备具有相同或低一级职称副主任1名;电子及硬件副高或工程师1名;机电一体化副高或工程师1名;软件副高或工程师1名;机械工程师1名;制冷工程师1名;普通技师或技工3~4名;采购、会计、库管各1名。整个科室需要13~15人,这是基本人员编制。

4.4 工具与检测仪器配备[1]

对于医学工程科来说,基本的工具与检测仪器是必需的。除了钳子、螺丝刀和万用表等通用工具外,还需要台钻、沙轮机、焊接设备(电焊、气焊、氩弧焊)、真空泵。有条件的医院还需配备精密车床、计量器具。检测仪器需要数字示波器1台;网上查询器件、资料、软件编程和库房管理需要计算机2台;还需要配置仿真机、编程器和电路板测试分析仪等。

5 制度建设

5.1 制度类型

医学工程科由于任务繁多,制度分类也显得十分复杂,总体可分为两大类。对整个科室而言,首先要建立科室工作任务及奖惩制度、大型设备维修细则及管理制度、技术资料及档案管理制度、工具及测试仪器管理制度、计量工作细则、设备、耗材招标采购细则、库房管理制度、设备报废程序及办法、报废及废旧设备处理办法、职工培训计划与实施细则。对每个岗位而言,需建立科主任、电子软硬件工程师、机械制冷工程师、技师技工、会计、库管人员职责范围及工作细则。

5.2 关于管理制度中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5.2.1 技术资料、档案管理

对于技术资料、档案管理应配备专门的资料、档案文件柜,存放仪器设备的招标采购相关资料,维修技术资料,大型设备的维修记录等。由科主任或指派具有相当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建立技术资料登记台,建立资料增添和丢失记录,建立资料借还制度。

5.2.2 技术业务培训和再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人员的知识也需要进一步更新和扩充。应把技术人员的进修与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积极与设备厂商协调,建立培训关系和计划[4]。在科室内部,每周开展1~2次技术讲座或设备疑难故障检修讨论会,并邀请一些有知名度的工程技术人员讲课。

5.2.3 故障判断的准确性和维修步骤的规范化

在设备维修方面,由于设备的复杂程度和多样性,维修步骤虽然不能千篇一律,但在专业方面,一些基本步骤还需要规范化。强调通过各种检测仪器和手段,要努力做到准确判断,精细维修,不能马马虎虎,以免造成设备故障扩大和不安全因素,造成人为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5.2.4 奖罚制度

奖罚制度在科室管理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对在技术发明、改进、改造方面,大型设备维修中故障分析透彻、判断准确、修复及时、科研与论文发表等方面有贡献的人员,要报请医院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相反,对于工作不认真仔细、误判误修,给医院和科室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不能积极修复设备、拖拖拉拉的人员,也要报请院方给予一定的批评教育和处罚。

5.2.5 工作积极性问题

提高职工积极性是搞好工作的关键,分配制度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各个医院都在探讨这个问题。个人认为:要建立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可采用硬性指标与奖金挂钩。修复设备的准确性、快捷性、经济性、服务态度及设备的完好率等因素都集中体现在临床科室对维修技术人员的满意度[5]。用它作为一个硬指标,占70分,每月由临床科室考评1次;工作态度与纪律性占30分,每月由科主任考评1次;科研与技术能力(科研项目,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发表论文)占40分,每半年由全科集体考评一次。这样,总分为140分,奖金调节系数为0~1.4。每人奖金的计算公式为;奖金数=(全科奖金总数/全科总分数)×每人分数。在科室内部,每人的奖金得到了调节,有效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6 结束语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医学工程科各方面的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管理实现了制度化、科学化。临床科室满意度提高,科室内部和谐,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很高,各项任务完成出色,为医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得到了医院的表彰和奖励。

摘要:提出了医院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雏形,叙述了医学工程科的职能、任务,并对其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看法。详细说明了医工科的人员编制、仪器工具配置等情况。重点论述了科学化管理和制度建设中的技术资料档案管理、技术业务培训和再提高、奖罚制度、工作积极性等问题,使医工科的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医院,医学工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栾振涛.加强科室整体建设确保医工学科健康发展[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2):1-2.

[2]郑小溪,李怡勇.医院医疗设备购置和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67-68.

[3]胡磊星.医疗仪器管理与维修理念的创新[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7):44-45.

[4]赵杰宇.关于加强医院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的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06,27(9):76-78.

上一篇:服务器虚拟网络接口下一篇:商品住房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