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通用9篇)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1
谈阅读方法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方面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还要求一至六年的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了明确的规定。课外阅读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抓好语文课外阅读将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形成良好的语感,有利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实效性。
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老师们的认同了。但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不建立在一定的指导实践上,就会盲目和流于形式。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小学生实施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以提高阅读的实效性。
1、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阅读要求。课标对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第二学段的要求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第三学段的要求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这只是一般的要求,对于那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放手,超阶段地要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了各学段的阅读有不同的要求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不同体裁的读物有不同的要求。童话、寓言重在明理;历史故事重在通过朗读体会其意;科普读物应明白书中的科学道理等等。还要求学生对各类文章中精彩的重点段,要会理解,会赏读、会仿写,最好会背诵。这样既为写作打下基础,又能提高理解能力。
2、选择读物,跟进作业。
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书,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课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教师可以依据课标的要求,加强对读物的指导和点拨,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推荐合适的读物给学生。教师要推荐订阅优秀的小学生课外读物,如《读写天地》、《中国少年报》、《语文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另外,建议家长为孩子购买一些经典书籍,如《新<课程标准>系列阅读丛书——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等。并结合作业布置,把阅读带进家庭作业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摘抄本,让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书卡片、文章赏析等。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精彩句段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写写心得体会等。还可以质疑释疑。这样的作业,孩子们都很喜欢,完成的情况也很好。
3、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学生爱读书不等于会读书,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能读书,要“一边读,一边想”。同时教师还要“授人以渔”,使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得以充分发展,使课内外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相得益彰。要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读,精彩片段精读,一般内容泛度。例如上阅读指导课时,教师可精选一两篇读物,教会学生从整体入手分三步读书:初度,理解主要内容;速读,质疑解难;细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释词。告诉学生自由阅读时,不仅可以连读,略读,还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去跳读。二年级的学生能把一本200多页的书在放学以后几小时就看完,就是挑最有趣的情节跳读的。又如电视台播放《水浒传》的电视连续剧,有一个学生急于了解故事的结局,就去找来《水浒传》的原著,不到半个小时就找到了答案。家里人感到非常奇怪,她却笑者说:“我是跳着读的。”
4、课内指导,促进课外。
在上语文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注重对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以体现课内促进课外。如圈点、批注法;画图法;对字词句的理解、品读;对精彩句段的赏析;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领悟等等。还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拓展阅读等。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会具备一定的读书能力,阅读的实效性就会不断提高。
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优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独立、自主,可持续性发展。
1、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读课外书籍。低年级儿童最喜欢图文并茂的注音读物,特别是童话、神话、寓言或关于英雄人物的注音读物,他们不仅喜欢读,还喜欢讲给小伙伴听。因此,教师可以选讲一个故事,有意识地在最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让学生自己看书,把故事补充完整,以此激发兴趣,诱导自能读书。中高年级则应将学生的兴趣引到名人传记、科普读物及名篇佳作上,结合语文课的学习,相机推荐适合“口味”的书目,鼓励他们课后去自由阅读。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采取“读、议、演”结合的做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体形式如小品、童话表演、猜谜语、智力竞赛、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览会,讲故事比赛等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调动了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论述过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背书的习惯、摘编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还要注意让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习惯。克服囫囵吞枣,只看情节而不重视语言、文章和文学内涵的不良习惯。
3、语言积累与习作运用相结合。
《课程标准》要求1至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还要求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说明我们只有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语言,才能为习作教学富有活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习作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正确运用到习作中,采取多种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结合习作讲评,有意识地表扬鼓励;设立班级阅读评比排行榜;展评学生读书笔记的佳作;举行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评选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学生读了好书以后,可让他们写写读后感,或对某些文章进行续写、扩写、仿写、改写、缩写、新编等。这样习作的训练意趣盎然,既能使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4、扩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
扩大阅读量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的阅读量大,阅读面广,摘抄量大,随之带来思维的活跃、思想的开放,视野的开阔,同时又促使写作量扩大,写作面增大,写作内容增大,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鼓励学生阅读的内容要丰富,如文学、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科普、自然等。还要告诉学生,不仅是手中拥有的书籍,还有报刊资料、优秀的网络文学、图书馆、风景名胜、博物馆、日常生活等都是我们阅读的广阔资源。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就会“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学生既能扩大视野,又能提高阅读水平,真正让学生学会了阅读,做学习的主人。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2
一、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1. 利用校内环境, 引导在学习活动中识字。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儿童, 对学校里的一切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 这时候要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及时引导他们认识于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汉字, 如课程表上的科目、同学的名字、教室和学校的标语等等。学生在这些识字活动中感受到汉字像朋友一样无处不在, 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走出校门,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汉字。
可以引导孩子逛街时, 认识店铺名;在外点餐时, 认识菜谱上的菜名;引导吃零食时, 认识包装袋上的字……这样, 引导学生学身边的汉字交朋友, 提高识字兴趣, 激发识字潜能。
二、激发阅读的兴趣, 感受阅读的快乐
1. 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教师有一个重要角色, 那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参与者”的角色。因此, 教师完全可以以一个孩子的“学习伙伴”的身份, 当孩子们在阅读时, 教师也要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 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 这样, 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这个方法我最近在用, 效果不错。具体操作是班内开展读书活动,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 选定阅读内容, 然后师生各自静静阅读, 接着热烈讨论。孩子们看老师也那么投入和认真, 自己也就重视起来了。很快在不知不觉中, 可以培养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2. 制定阅读中的竞争机制。
也就是说, 把竞争带入阅读活动中, 每月评选“读书小明星”, 评选依据是讲故事比赛, 看谁一个月来给大家讲的故事完整并且多, 谁就获胜。但要注意的是, 讲故事的时间有限, 所以参赛的学生要经过严格挑选, 即平时读书认真的学生才有资格参赛, 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所以为了给自己争取比赛机会, 平时会努力看书, 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阅读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1. 引导学生看什么书。
谈到课文阅读,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鼓励孩子阅读名著名篇, 而且坚信名著名篇才会对孩子有益。可事实却不然, 我们班的不少学生带来了《成语故事》、《唐诗宋词》、《伊索寓言》, 由于孩子年龄小, 知识水平有限, 所以即使读了也不能理解其意思和道理, 学生读着也缺乏兴趣, 如果硬逼着孩子阅读, 反而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 我给他们发了小学各年级学段需要看的必读书目、必背古诗清单, 让家长有针对性地购买课文书, 比如我们一年级是阅读《安徒生童话》。另外我还会让他们把学校发的《新人文读本》作为课外读物, 这些内容都是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编写的, 很适合他们看。
2. 引导创设书本内容的情境。
要带学生进入诱人的情境中, 必须使学生的心态化入文本角色, 进入语言所描绘的情感氛围中, 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形象, 才能激起他们的情感, 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境界, 与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作用, 活化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理解语言文字的需要, 灵活地动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参与学习, 丰富语言感知, 使之接受直观视觉的影响, 激发情感, 强化感知, 促成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由文字的表面看到文字背后隐藏的作者的情感。比如读了《安徒生童话》前, 从电脑上找相应的动画片, 放前半段, 然后让学生读童话书, 找到结局。这样, 可以一开始将学生带入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那么带着目的读故事, 效果也更加明显了。
3. 引导孩子了解阅读的步骤, 学会阅读。
在上语文课时尽量体现一些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体现课内促进。学生的朗读可分为五个层次:读准字词、读稳节奏、读出情感、读出理解、读出情味。伴随着学生个体的发展, 这五个层次的关系是逐步发展、逐层提高的, 呈金字塔状。
第一个层次:读准字词这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没有丰富的词汇量, 就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接触到一个新的文本时, 首先要弄清你有哪些字读不准, 有哪个词不理解, 利用工具书, 扫清阅读障碍。某些同学在读课文的时候, 遇到生字词就停止不读, 或一跳而过。这样中止了朗读, 也就中止了对文本的理解, 失去了读书的兴趣。
第二个层次:读稳节奏字、句、段、篇, 都有着语意上或远或近的联系, 读的时候也便有了语调的抑扬顿挫和语气的轻重缓急。
第三个层次:读出情感和读稳节奏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读稳节奏后就慢慢可以读出文字中蕴含的感情;读出感情后, 对朗读节奏的把握就更准确了。文学作品包罗万象, 写尽人生百味。朗读时就要读出这其中的人生百味。
第四个层次:读出理解。只有深入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 朗读才会声情并茂、打动人心。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理解了, 思维更成熟了, 个体得到发展了。可见, 建立在深刻理解之上的阅读, 促使学生“在阅读中长大了”也使学生“在成长中阅读”的兴趣得到提高。
第五个层次:读出情味这是一种诗化的朗读, 是朗读的最高层次, 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 更深刻、更艺术的赏读, 要求读者有丰富的文学积累, 对文字敏感, 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才能读出文中浓浓的情味。
浅析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3
1.享受学习的快乐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这就是强调阅读氛围的重要性。
教师要善于创设一定的情境,用自己博大的爱来融化学生干涸的心田,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张开想象的翅膀,激起情感的涟漪。在语文教学中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十分必要,学生可以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究。要形成这样一种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信,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这样学生才敢大胆发言,自由争辩。而当学生一旦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因此诱发出来的智慧潜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意料的。
2.还学生阅读的主动权 培养其语感能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机械而又重复地操练。于是教师繁琐地提问和冗长、细腻地分析讲解,往往使学生缺乏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同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以提高读书所具备的各种能力。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教师不必在讲解上多花功夫,而要把力气放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上,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在阅读中感知、感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喜欢读什么,用什么方式读,怎么读,有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阅读,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允许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阅读实践,有机会展现自我,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语文是学习的基础。
3.课内外相结合 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课堂学到的阅读方法还须延伸至课外,做到课内外相联系。开放课堂,开放教材,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去搜集资料,补充课文,使课文的内涵更丰富,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学生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把“课本”读厚。
书本与生活相联系。生活是一本开放的大书,是知识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用心感受,要求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一心要读有用书”,多从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实自己,启发自己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开阔心胸,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加强质疑释疑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浅谈小学英语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4
峨眉山市 桂花二小 彭春香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任务的核心目标指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而且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能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
一
词汇积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首要因素
根据《课程标准》的语言知识标准要求,二级应学习600-700个单词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二期课改更是规定小学阶段阅读量达10-12万字。由此可见,要达到这个目标,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有利于学生学好英语。这是因为英语学习的各项任务,无论是语音、语法、句型等知识的学习,还是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都与词汇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词汇积累,就谈不上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词汇就像盖大楼用的砖,是语言的最基本和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在特定的情况下,词汇起着关键的作用。词汇量足够大,即使语法不太规范,别人也能听得懂。词汇量太小,表达会起到严重的限制。那么阅读也会受到限制,长此以往,英语学习没有兴趣,阅读也会失去感觉。
1自然拼读法对学生识记单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自然拼读法进行词汇教学,让学生感受发音和拼写是有密切联系的,让学生直接感受英文字母与字母组合发音的拼读规律,做到音形一致,会大大的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从而使学生做到见词能读,听音能写,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在教授生词时,只要是可以利用自然拼音法解决的问题,我一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悟出”单词的读音。使他们充分的体会自己会拼读的乐趣。我还让孩子们每天坚持晨读15分钟,并请家长监督填写读书卡和听写卡。通过这一活动,大部分孩子不知不觉的积累了近600余单词。学生掌握了拼读的方法就会加速他们的认读能力,从而为自主阅读打下基础。2目标语句的背诵是增加词汇量的一种手段。也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从四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孩子们背诵每个模块的目标语句,学生感兴趣的chant,和小短文。平时只要背诵了大量的英语课文,那些好的英语句子出现在阅读中时,就能迅速的理解其含义,提高阅读速度和文章的理解。但是背目标语句并不是死记硬背,那样不仅枯燥,而且效果很差,时间久了还会影响我们学英语的兴趣,所以一定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快速背英语的方法。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以提高背诵速度,增强学习效果。通过背诵,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语法和句型,培养了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这样,学生在看到英语文章后就不再会感到害怕,而会很乐意很自信的去阅读,从而自主阅读能力阅读速度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3在语境中积累猜词的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在阅读理解时难免会遭遇生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猜词能力相当重要。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能根据阅读材料的上下文和情景去推敲理解生词的含义。在五年级的英语教材中,activity2这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中,有许多单词是生词,是学生不曾学过或掌握的。因此,在学习这部分时,学生一遇到生单词就会立刻翻后面的单词表,时间久了,我就发现这样虽然快捷,但效果不好。照此下去学生就会产生懒惰的依赖思想,从而抑制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速度的提高。为此我改变策略,让学生猜单词。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大约四五个人为一组,他们在阅读时,不查字典,也不问老师,几个人如果遇到生词,就猜一猜。刚开始,学生很茫然,无从下手。总是偷偷的看单词表。我适当指导他们一些方法,比如根据单词的词形,联系相近的单词猜一猜;或者根据这篇课文上下文来理解单词。例如小学英语第6册Module 2中有这样一组对话段:Who’s this?It’s my grandma.She was a dancer.孩子们根据词形猜出dancer。五模块有这样的句子。Lingling, look at your bag!It’s broken。You can’t take it to China.I’ll buy you a new one.孩子们通过讨论,结合图片很准确的猜出了broken.当然,培养学生猜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到效果,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善于抓住教育时机,适时指导方法,适当点拨,而且从低年级抓起。我相信通过几年的英语学习,随着同学们阅读量不断增大,培养学生这种猜单词的能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单词竞赛是检测学生掌握词汇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学生更加重视英语单词的拼写,强化背、记单词的意识,提高学生背单词、写单词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单词,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养成记忆单词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每周我将组织各班进行的“单词王”比赛。让孩子们完成英语单词检测单(汉译英),三年级每次15个,四年级30个,五六年级50个,并评出一 二 三等奖,颁发奖品和奖状以资鼓励。通过听写比赛,生生互动,找到差距,互相帮助,增强整个团队的合作、竞争意识。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为英语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教给学生有效的英语阅读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仅靠积累单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学习“四读法”,因为它能有效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解答阅读试题。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1.泛读--即快速阅读。一篇文章,先快速默读,通过视觉直接接受文字信号,一目十行,以意群或词组为单位,注意力集中于关键词、主题句等。每遇不认识的单词、不懂的词句跳过就走,读完后稍微在头脑中回顾一下文章的整体结构,大体了解本文的中心意思。并要求学生找出自己难懂的词、短语和句子,用铅笔轻轻划出。
2.导读。让学生带着几个覆盖故事大意的问题去读。如,在I went there last year.中,我首先出示了这四个问题What has Lingling got? Where did Lingling go?When did she go there?Who did she go with?学生通过自由朗读课文或听录音,领略内容大意,回答问题。这样既有助于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培养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产生的正确答案使其增强了阅读的自信心,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精读--即仔细阅读。精读课文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不仅要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还要对语言、句式、篇章结构进行系统的学习。带着还不能解答的问题,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仔细读一遍课文。这次应要求学生稍稍放慢速度,力求全面了解课文。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对于难懂的词、短语和句子,仔细阅读,反复推敲。教师可以设置细节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三次阅读,然后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如让学生完成表格,填空或画图等等。在I went there last year课文中,我就设计了一个Fill in the blanks:Lingling _____ to Xinjiang last year.Xinjiang is in the _____of China.She went there with her_____ and_____.They ____lots of photos.And she _______ with her grandma for a week.强化了孩子们对课文细节的理解。
4.活读(表演,复述)
在精读课文后,通过小组进行表演和朗读的方式,再次深入课文,通过表演来直观表现课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活,既检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又提高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例如:在 Mr Li was a teacher中。学习完课文,我提供了一些道具(一件外套、白胡子、一副眼镜),让学生挑出正确的道具,分角色扮演并朗读课文,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脱稿表演。在I went there last year这篇文章中,我让孩子们以书信格式向Ms Peng介绍自己的旅行。Dear Ms Peng,How are you ,I went to()。()is in the()of China.It’s is a very beautiful city.I went there with().And we stayed there for().We had a lovely time there.I hope you are well.From().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
三
通过课外这一渠道提高学生英语的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主要依靠课内阅读,但不能仅仅满足于此。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延伸是补充。实践研究证明:课外阅读不但能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技能的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英语课外阅读的机会,创造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的环境,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作为农村学校的孩子们,大部分家长对英语不是很重视,想让他们辅导孩子进行英语阅读简直是纸上谈兵,因此,我就只能利用孩子们在校的时间,尽可能多的让孩子们接触到英语,作为五年级2班的班主任,我鼓励班级学生办好英语黑板报、英语手抄报等宣传栏目,刊登英语小故事、英语谚语和诗歌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阅读水平;吃午饭的时间,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英语歌曲及其他英语节目,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知阅读材料,训练听的能力。
四 英语阅读教学应与“说”、“写”技能培养相结合。
语言学家的研究证明: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综合的整体的发展,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每一项能力的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到其他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阅读只是一种语言输入,最终应该形成语言输出,阅读才有意义。否则,阅读就成了图书收藏了。而“说”和“写”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以读促说、以读促写”。进入五年级以后,教材中增加了许多Say and write类型的活动,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的学生则万语千言无从下笔,并且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害怕写话。对此,我就鼓励学生多多“抄袭”例文。用改写人称或改写事件内容,人物等来完成仿写。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5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必须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阅读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自主阅读意识。
1.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苏霍姆林斯基在《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其参与意识,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才能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思维才能处于积极的状态,敢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让其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2.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已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缺乏主动性。所以,教师要在建立平等、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切要从兴趣出发,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开发潜能和智力的内在驱动力。有了这些内在驱动力,学生就会逐渐对阅读有热情、有信心,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和浓厚的兴趣。
4.引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扩大视野,学习语言风格,借鉴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觉悟性,善于思考问题。“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至关重要。要引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积极参与,诱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解决问题;要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指导学生系统地对文章进行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文章内涵,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分析、理解、感受和思考。
5.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研究,教师适时启发,激励学生的理解和观点,讲究学生阅读的个性。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范围、角度和思路阅读,适当地做一些引导、点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形成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把兴趣及阅读经验自觉地运用于阅读,对各类书面资料进行阅读。6.让学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要通过古文阅读欣赏,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理解能力。诵读古代诗词,积累、感悟和运用,能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要展开想象,学习古文意境,凭着生活体验和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要引导学生多读、反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久而久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审美情趣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非常重要。
7.语文是以思想性和人文性为特征的,其文学性最能唤起学生对美的感悟。要让学生在美的想象中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创造一种美的情境,让学生领悟美、欣赏美和体现美,让学生陶醉于所学内容的审美感受中,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冲动和习惯。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的教学,渗透和涉及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思想、政治、经济、美学等,教师应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理解,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形成阅读习惯和欲望。
一个人的思想、文化、能力、心理的提高,除了社会经历,课外阅读有很大的作用。要培养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去审视社会和生活,养成独立思考、判断的习惯,形成独立的思想和人格。
1.教师应让学生重视历史、哲学、地理、政治、文学等方面书籍的阅读,必须懂得阅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走向生活,去思考生活,懂得知识的力量,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
2.根据需要制定阅读计划,系统地阅读。可拟定详细的阅读书目。可以是中国古典文学,如《论语》、《史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可以是中国现代文学,如《家》、《雷雨》、《围城》、《边城》;或者是中国当代、外国经典、科普读物等。读完后写赏析、评论和读后感,教师可通过课堂检查、辩论、写作比赛等形式不间断地督促检查。
3.学会自己看书,和书籍对话,达到自我升华。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尊重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尊重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尊重他们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学习的快感和自豪感。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篇6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六小学:张寅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她能够有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从而使教学效果显著。千万不要小瞧一幅挂图、一段音乐、一盆花卉、一件头饰……的作用,这些具体可感的东西比教师的语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三袋麦子》一课,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小猪”、“小牛”、“小猴”头饰若干,课前发给学生。那一堂课,学生带着头饰上课,读书、讨论、表演,都格外投入,直至下课大家仍感觉意犹未尽。
二、设疑激趣,帮学生找到阅读重点。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宝贵的。阅读教学不能让学生不着边际的读书、讨论、回答。教师的课堂设计可以从设置疑问开始,先激发学生生出疑问,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题,这样阅读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哪吒闹海》这篇神话故事。揭示课题之后,我这样问道:“同学们,看了课文题目《哪吒闹海》,你心中在想什么?有问题要问吗?”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有问“哪吒为什么闹海?”有问“哪吒怎样闹海?”有问“哪吒闹海的结局怎样?”……“学始于疑”,我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扳书,梳理出要点,然后趁势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想办法解决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最后再组织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得出让大家满意的答案。那一堂课,学生读书格外认真,讨论也非常积极。
三、读悟结合,领学生解开心中疑团。
在阅读教学中,自读、自悟应贯穿课堂整个过程,要让学生自由、充分、投入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如教学《西湖》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西湖美得“仿佛仙境一般”。我要求学生首先读通文字,对该段内容有整体把握,知道先写湖的四周“绿色镶边”,再写湖中“葱绿”的孤山,“绸带”一般的白堤与苏堤,小岛与白云的“倒影”在湖水中“晃动”,然后,让学生圈画出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美景,就如同亲临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学生心中疑团迎刃而解。
四、迁移训练,促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篇7
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好书刊、好作品, 就要让孩子反复阅读, 读通读顺, 读熟读懂;读出重点, 读出感情;读中质疑, 读中感悟。
如何引导学生们自主阅读并从中享受快乐呢?
一、营造宽松的自主阅读氛围
师生、生生互动, 教师悉心地引导点拨, 学生们以喜欢的方式阅读。鼓励有好书大家读, 有问题大胆提, 有不懂及时问, 有感受随时讲, 让学生们在宽松的阅读氛围中, 时时都有一种愉悦的心境去体验阅读的乐趣, 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教师因势利导, 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 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 使之生成能力、方法和习惯, 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二、激发浓厚的自主阅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语文要两条腿走路, 既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要引导学生课外学语文、用语文。只要孩子有兴趣, 课外阅读越早越好。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 如何激发孩子的自主阅读兴趣呢?
善于给学生们推荐一些优秀的刊物。通过一些经典的故事、优美的文章、快乐的游戏、有趣的谜语等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让学生们乐于阅读。
精心指导阅读有一些易操作的方法。比如鼓励学生们摘录好词佳句;引导学生们做读书卡片, 写读书笔记;组织班级读书汇报展示会等。操作简单易行, 效果立竿见影。
在不断指导与交流中, 学生们定会喜欢阅读。学生一旦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好读书, 读好书, 无论在阅读能力上, 还是在学习潜能上, 都会给我们惊喜。
三、巧妙地安排自主阅读时间
结合学校育人活动, 巧妙安排阅读时间, 让学生们轻松参与, 快乐阅读。如每天早上课前5分钟的“一歌一享”, 每周的“一周一语”都由学生们自主阅读完成;下午课前10分钟的“读好书启灵魂”活动, 学生们在交换共享的书海里, 尽情汲取知识营养, 增强阅读积累;每周一节阅读课, 让学生们过足阅读瘾。
四、开展丰富的自主阅读活动
(一) 经典范读
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是一位情感丰富的教师, 不单是借助一篇篇优美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 更重要的是借助作者的感情, 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在自主阅读中, 教师的范读可不能少, 因为教师范读可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努力用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满怀真情地去拨动孩子的心弦, 从而引起孩子感情上的共鸣, 达到入情、入境的最佳效果。另外, 学生们精彩的范读也不可忽视。
(二) 多元解读
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 从而诱发学生们创新思维的火花;从多个角度去解读文本, 进而丰富学生们的阅读感受。但一定注意尊重文本, 把握大意, 切不可似是而非、无中生有。
(三) 多形式读
给学生足够的“读”的时间, 让他们感知语言, 走进语言, 积累语言。提倡多读多背, 切忌“讲透讲深”“问个不休”。多形式读, 默读、自由读、指名读、比赛读、表演读、师生范读、分角色读等, 让春色满园, “读”领风骚。让学生们的“读”由起初的“有点感觉”到后来的“真情流露”。
(四) 佳作互赏
定期开展佳作互赏交流活动, 为学生们搭建展示阅读收获的平台, 满足学生们自我表现的欲望, 进一步诱发自主阅读的热情。如读书笔记展览、阅读卡片互换、美文朗读表演;好的作品人人推荐、自我推荐, 相互读赏、取长补短;选择最佳习作给予表扬, 并刊登在班、校级板报或校报上, 特别好的习作向报刊杂志社推荐发表。只有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欲望和热情, 他们才有更高的兴致去大量阅读, 才能实现阅读的百花齐放。
五、融入四个结合, 丰富阅读形式
引导孩子自主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学生们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并感受阅读的无限乐趣。为此, 我们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 融入“四个结合”, 丰富阅读形式, 引导学生们阅读。
(一) 课内与课外结合
课堂阅读的课文, 每一篇都是范文、例文, 受篇目、时间局限, 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课内向课外适当延伸、补充, 才有利于扩大学生们的阅读量、知识面。课内、课外有机整合, 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学校与家庭结合
学生们在校时间也是有限的, 如何充分利用课外、校外的空间, 让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同样充满阅读乐趣?书店、书屋是好去处, 家庭亲子阅读更是好办法。每天, 孩子回家与家长共读, 一个个书香家庭应运而生。一家人相聚一起, 快乐享受阅读的甘甜, 多好的“营养宵夜”啊!
(三) 阅读与写作结合
叶圣陶先生指出, 听说读写宜并重。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读中悟写, 由读学写, 由句到段到篇。既能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又能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结合阅读教学, 加强经常性练笔。如, 写几句读后感受, 续编续写故事等。实践证明, “读中学写, 写中有读”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四) 自主与推荐结合
如“读好书启灵魂”活动, 学生们拿出自己最喜爱的书籍与同学交换阅读、资源共享。另外, 老师、同学还常常向全班推荐很多好书好作品让学生们阅读, 如《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我和小鸟和铃铛》等充满童趣又意义深远的诗歌等。长久坚持, 学生们的知识更丰富了, 视野更开阔了, 心灵更明净了, 阅读量也大大增加了, 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也悄然提高了。
学生们尽情地吮吸着阅读的甘甜、享受着阅读的快乐, 浓郁的书香飘满了教室、飘满了校园、飘满了家庭。有了这样的阅读氛围, 有了这样的阅读心境, 自主阅读一定会开出鲜艳之花, 结出丰硕之果!
摘要:学生们尽情地吮吸着阅读的甘甜、享受着阅读的快乐, 浓郁的书香飘满了教室、飘满了校园、飘满了家庭。有了这样的阅读氛围, 有了这样的阅读心境, 自主阅读一定会开出鲜艳之花, 结出丰硕之果!
大班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8
一、创设支持性的自主阅读环境,为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教师应重视创设感知积累和主动探索汉字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文字无所不在。活动室里的桌椅门窗、活动区的物品、自然角的动植物,都可用电脑打印出文字卡片,悬挂或张贴于物品材料上;阅读活动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及在生活中的常见汉字,也可以制成卡片图文对照,让幼儿在空余时间随意翻玩、辨认。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共同商量设置班级的区角标识,引导幼儿给区角取名称:如语言区“我是小小主持人”、音乐区“小音符之歌”,表演区“酷酷大舞台”,美术区“小手真灵巧”等,并将设计好的图文并茂的区角标识悬挂在活动室内。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与环境的对话,产生了感知认识汉字的积极性、敏感性和主动探索汉字的欲望。活动室内阅读区要提供大量适应大班幼儿阅读的材料:除幼儿熟知的《恐龙家族》、《灰太狼与喜羊羊》外,还要有益智类书如《蓝猫淘气三千问》、《十万个为什么》,中外文学名著《西游记》、《安徒生童话》,趣味性强的图书如《趣味迷宫》,等等。教师可将这些书摆放在敞开式的图书架上,积极鼓励幼儿在来园、自由活动、点心后、离园前等时间段自由选择阅读。
二、激发阅读兴趣,为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强大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强大的推动力”。幼儿有了阅读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促进其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1.图书等阅读材料选择上的激趣。教师为幼儿提供内容丰富、数量充足,适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阅读的图书、故事光碟、录像等,阅读材料中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深深吸引着幼儿。
2.阅读技能指导上的激趣。教师在阅读前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需要,有意识地阅读图书,阅读后鼓励幼儿大胆提出尚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质疑,并根据幼儿个体的不同差异,因人而异地进行适度的指导,使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体验阅读活动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
3.阅读提问上的激趣。首先,教师设计提问时要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使不同能力的幼儿经过努力都能“摘到果子”。其次,问题设计兼顾的“面”要尽可能大些,使幼儿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回答。如:“这幅画讲了些什么?”幼儿可以从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及背景等角度观察讲述。再次,提问要由浅入深,诱导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此外,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图书中故事的重点,提出各种问题或假设,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地讲自己的想法,再集体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它们好在哪里,什么地方还不足。阅读活动后,教师还可问幼儿:“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朋友和老师?”通过七嘴八舌的提问讲述,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师对幼儿的阅读现状也有了进一步了解。
4.表达方式上的激趣。瑞吉欧“百种语言”的教育理念指出:把文字、动作、图像、绘画、建筑等都作为儿童语言。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通过整合的阅读活动为幼儿创设操作的条件,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百种语言”来表达表现。在每一次集体阅读后,教师都可提供时间和条件,让幼儿自由选择表达表现的“语言”,让幼儿将阅读中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活动中。
三、各领域有机整合,促进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
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主要是在语言领域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还交叉、融合于其他领域的活动中。如在艺术领域中,每一次的绘画作品都是孩子的心灵写真,作品中都孕育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孩子也很想介绍给别人听。教师可利用这一点,鼓励孩子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所创造的作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讲出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如幼儿画完一张画后,启发他们讲述画面中的故事,教师(或家长)帮助幼儿记录,在活动室中布置场景。通过画与话相结合,孩子自主阅读的空间扩大了。再如,散步、参观、游玩时好看的风景和有趣的事件都可变成定格的画面,成为幼儿讲述的材料,每天教师可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开展“想到什么就说”、“看到什么就讲”的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9
提要: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更新教师的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更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革命。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阐述。通过语文教学实践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自学、自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及敢于提问、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终身学习,更好地适应休会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自主能力 囱主学习阅读教学
ZLttt纪是一个日益科技化和国际化的社会,需要人们对丈量信息给予独立判断有效4A:Mx+,呼色士血域开放的姿态面对财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预大争实
ty。t。竞争,这就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衡量一十^素质ee强弱,他包合高尚的思想道德,丰富的科学知识,健全的人格基础和独特的创新能力等等。社会需要进步,政代会唤复合型的人才,而学校的教育正是肩负着发掘人才、培养人才的重大责任,唯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满。未来的需要。然而,目前主月的,]、学教育虽基础扎实,但普遍存在着“他主”多“自主”少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似乎不讲深讲透是不放心的。学生的学围绕教师的教转,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双边活动”变成“单边活动”,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小心翼翼地回答,唯唯诺诺地举手,一个个很随教师的指挥棒走。一个人如果是“不由自主”地受教,他便沦为工具,亦步亦
趋,目罔吞枣,只会逐步丧失学_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哪儿还谈得
上参与之乐、合作之趣、成功之悦呢?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时代,要跟上千变万化的形势,培养出适应未来挑战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必须更新落后的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执竺竺且终由主孔。y一 任,进行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额H宁主性发展L堡垒甚多中的“自主性学》”别股便空公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性,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了通过能动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创新意。和实践能力,使胜的主动发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获取知识、丰富语言、培养语感、训练思维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能了解大量的名篇佳作、好词妙句,积累沉淀,为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打好基础;通过阅读,学生能领悟文章的感情色彩,词句间的韵律节拍,读得有声有色,别有情趣;通过阅读,还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学好语文的要素。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走自主学习之路,必须从阅读教学抓起。
半年来,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做了些尝试,在此谈谈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发自内·。的“乐而为之”,才能对教师的“传道授业”积极主动地吸收、消化和运用,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则是使学生“乐而为之”的有效途径之一。有了兴趣,学生的脑子里就自然产生许多个问号,就能引起他们探究问题的欲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学习。以《蒲公英卜课为例,在揭示文章的课 题时,老师出示了一则谜语:一群小伞兵,身儿多轻盈,随着风儿飘,到处去
旅行。学生把手举得高高,兴奋地猜到了谜底——蒲公英。接着,老师随着悠扬的音乐,抑扬顿挫的朗读,配以色彩鲜艳的多媒体画面,把学生带入了有沙漠、大海、田野、阳光的大自然景现中。优美的景色,丰富的语言,有趣的故事一下子把学生吸引住了。教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电教手段,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有学者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从这种意义上说,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来引导他们逐渐“会学”,逐渐“能学”,为自主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二、鼓励发问,引导思考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越小越好问,越小越会问,可是,当孩子渐渐长大,进入小学,开始了学习生活之后,他们头脑中的问号似乎越来越少,学的兴趣也渐渐变淡了。图为他们整天被别人的问题包围着。课堂上要回答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被别人问多了,问别人的机会就少了,常常被人家门倒,对提问的兴趣自然也就淡了。
许多教育家主张“顺其自然”地教,顺着孩子的天性教。我想,既然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就要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发问,引导他们思考问题。
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这一C理特点,围绕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孩子们睁着惺惺然的眼睛,充满着好奇与疑问,有的说:“黄山在哪儿?”“黄山除了奇松,还有什么?”有的说:“黄山的松树有
什么奇怪的特点?”还有的问:“课文介绍了哪几种黄山的松树?”学生提的问题这么多,这么好,超乎老师的想象,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三个主要问题,引导他们找句、思考、朗读、感悟,在读读、说说、谈谈 的和谐对话中,一切问题都巧妙地迎刃而解。黑板上书写的是学生的问题,教室里洋溢的是学生的话语,这样的教学变学生围着教师设计的问题学,为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认知行为的主体,而教师是行为的主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世界中,组织起相应的建构原材料,自己去提出问题、选择方法,并去进行表达、交流和修正,从而有效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这种观点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有疑皆可问,有疑都要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唤醒沉睡在学生内心深处的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的萌芽,鼓励发问,引发思考,这是自主学习的“源头活水”,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朗读感悟,体验乐趣
“新大纲”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听中感,读中悟,学中想,领会课文内客,体验文章情感,欣赏妙词佳句,从而与学生的心灵产生碰撞,迸发出愉悦的火花。
在《云房子》的教学中,学生对重点句子“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关地开着,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不够理解。首先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精彩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和从中体会的情感,然后大组朗读交流,师生互补合作解疑,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云的千姿百态,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把课文内容用动作表演出来,稚嫩童趣的表演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云房子的美丽、有趣。这样的教学,无需教师讲全讲细,只需巧妙点拨,重在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竞能自己读懂课文,真是乐在其中!
儿童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人,是一个个涌动着的生命,课堂教学必须充满“人性”,必须从儿童的需要出发。教师应把属于学生的读书权、说话权、表演权等一切权利还给他们,把学生的眼睛、双手、嘴巴、头脑解放出来,还以自由想象、互相合作、朗读体验的空 间,让他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使其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感受愉悦和成功,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合作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就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四、自主实践,提高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光靠课堂上四十分钟的学习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的内容不应局限于课堂所学的书本,还应向课外开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不应拘泥于读书,还应通过活动来深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阅读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 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阅读体系,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学习了叙事性强的课文,可开展讲故事比赛;短小精悍的寓言童话,可以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写景游记文章,可让学生开展“我是小小导游家”的活动;古诗词的教学,可让学生开展“我与古人对诗”的游戏;科学说明文,可组织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交流信息;班中还可建立学生读书目录,开辟图书角,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材料。精彩纷呈的课文为学生的自主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自主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推荐阅读: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阶段性的小结06-15
课外自主阅读能力09-11
英语课外自主阅读能力论文08-19
少儿图书馆在培养儿童自主阅读素养中的作用11-11
发挥质疑,提升高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11-23
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10-20
阅读的自主性09-04
阅读教学的自主与多元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