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024-09-20

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共8篇)

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篇1

林玉算

顺利地上完一节研讨性公开课,心里轻松了许多。几天来,静心回顾,思考整堂课的教学情况,觉得这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设计了“变序”教学。

1、学生初读课文后直奔与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先学习“白杨树的特点”,这就与理解建设者的奉献精神自然衔接,又在学生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段,集中学习课文的主要段落。学习了白杨的特点之后,自然引向前三自然段,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进一步体会白杨的特点与品格。再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反顾全文,深入理解作者为什么写白杨树,理解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的博大情怀。这样安排,既梳理了顺序,又突出了重点,条理非常清晰。

2、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教给阅读文章、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强调边读边思,读中理解。同时边读边总结读书方法:(1)读书时抓重点词品味,就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高大挺秀”一词,就把白杨的外形特点全说了,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白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读书时抓重点句,联系上下文阅读,就能进一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3)读书时抓重点段反复思考、阅读,也能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如: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既要引导学生理解白杨的特点,又要体会白杨与边疆建设者之间的相似之处,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内容的理解去领悟文章的中心,这就是阅读时抓住重点词、句、段去理解文章的方法。不仅体现了以读为本,也体现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训练。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用多媒体课件,北方特有的树种--白杨树的形象及生长环境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南方的孩子认识白杨,又再现当年新疆军垦战士垦荒的情景和他们的光辉形象,最后还播放了现在新疆繁荣、美丽景象的画面。打破了时空界限,有利于学生对边疆建设者博大情怀的理解。

三、编小报,体现大语文观。

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上网等途径,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自己动手编小报,教会学生多方面摄取信息,尤其是利用背景材料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创新的能力。

这堂课,也存在许多缺憾,须认真总结,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其中,我印象较深的有两点:一是朗读训练不到位。虽然本课朗读课文的形式不少,但由于本堂课教学内容较多,信息量很大,上课时,我总担心时间会不够,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有些仓促,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受有些欠缺;二是临下课时,学生小报的交流也有些仓促。学生花了一个多星期的课外时间,精心做成了一份小报,都渴望能更多地向老师、同学展示自己的才华。可我只让他们在小组里交流,然后挑几个同学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小报。大部分没上台的同学为此有些失望和扫兴。如果我当时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之后,让全班同学都站起来,向听课的老师、同学展示自编的小报,然后,请让几个同学上台介绍并展示自编的小报,下课后再让有兴趣的同学拿自己的小报找后面的听课老师点评、指导就更好了。这样安排,不仅扩大了交流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还能充分利用现成的课堂资源(有几十个听课老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邮箱: linyusuan@163.com

[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网友来稿)]

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篇2

当前,中国正处在传统增长动力不足、经济结构加速转型的严峻形势下。2016年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改革方案,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就劳动力要素而言,应着力推进人力资本对物质资本的结构性替代过程,构建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机制,全面提升人力资本价值;就创新要素而言,要明确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配置。在供给侧改革中创新要素无疑是一大核心,依靠创新挖掘新的增长点,创造新供给,释放经济增长新活力。而创新要素与劳动力要素之间又有着内在联系,因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如何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价值来促进自主创新?如何充分利用这两者之间的深层次联系?本文基于当前供给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和对于中国民营企业的调查分析,从股权激励角度,通过研究股权激励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构建人力资本价值与企业自主创新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实现供给侧改革中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

二、文献综述

企业股权激励范围的研究,国内外已有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一)对于高管层股权激励的研究。Jensen、Murphy(1990)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考虑了CEO股权激励的必要性。王烨等人(2012)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分析,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越容易引发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弱化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张晨宇等人(2015)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其原有假设,提出管理层权力与利益趋同效应呈现背离趋势,管理层权力越大,越易引发其短视行为,对于企业绩效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二)对于核心骨干员工股权激励的研究。Alberto Petronl、Plerlulgl Colaclno(2008)通过376个研发工程师的问卷调查,系统地分析了目前在激励工程师的管理实践上的问题,并评价了这种激励机制对于工程满意度整体等级的相关贡献。刘晓蕾(2008)结合中国民营企业实际,将人力资本进一步划分经营性、专业性和一般性人力资本,并通过分析其需求特性,构建了一套多层次的人力资本激励模式。

(三)对于全员持股的研究。对于许多企业对所有员工实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这一事实,Paul、Scott(2004)进行了原因分析。通过对激励对象的横截面回归分析,否决了对广泛性股票期权计划的奖励性解释,并发现人才保留的解释和数据相一致。

对于股权激励与企业自主创新关系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种:(1)企业股权激励和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Tien(2012)发现高科技公司在创新投入上存在惯性影响效应,并提供了关于CEO薪酬激励如何连续影响公司在研发投入上的行为趋势的证据。Wu Tu(2005)认为二者的联系是建立在闲置资源和公司绩效两个因素上的,他分析得出当闲置资源很丰富或公司绩效很高时,CEO股票期权在研发投入上的积极影响会更突出;(2)企业股权激励和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齐菲(2014)从创新产出角度构建股权激励影响模型,将专利申请数、专利授权率和无形资产比率作为创新产出指标,评估股权激励对创新产出的效果。Guan Ma(2003)研究了决定企业产出水平的7个创新能力因素,并认为多种创新资产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是实现可持续的产出增长的重要路径。

以往对于股权激励与自主创新的关系研究大多从管理层持股比例上切入,研究其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而从创新产出角度的考虑较为缺乏。

三、股权激励下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激励的范围不合理,激励人群与创新人群的范围尚不重合。企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创新;一方面是技术创新。企业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应该要保证激励对象尽可能准确地覆盖更多的创新者。目前,国内大部分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激励对象集中在高管层,显然这样的激励范围忽略了对技术创新激励的考虑,本应受到激励的核心技术员工被忽视,不利于生产技术的创新突破;另一种是全员持股,这种激励全体员工的方式毫无疑问可以激励到所有的创新者,但也是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创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潜质,在企业中,对于年龄、学历、能力、职务、心理偏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有些员工是很难做出创新之举的,如果不加重点地进行全员激励,不仅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也使得整个激励制度看上去更像是一场触手可及的福利,而不是一种需要努力的激励。

(二)股权激励的力度不合理,缺乏区分度和相对化考虑。随着股权激励制度的完善,许多企业开始突破最初的狭义股权激励范围,对核心员工进行激励。但大多数企业对这部分员工都是笼统地加以激励,没有在核心员工中对激励对象进行进一步的区分。现实中大多是给出行权条件,员工达到后便可行权。核心员工之间缺乏显著的区分度,更像是一种平均化的激励。而员工的创新热情其实是不一样的,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当积极的员工做出不同的创新绩效却得不到区别的激励时,显然他的创新动力就会被阻碍,这就导致员工的创新潜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如果相对于总收入来说,普通员工的股权激励力度偏小,在普通员工的收入中股权激励所占的比重偏小,如果想要充分地实现股权激励让员工有企业主人的感觉的作用,员工得到的股权激励应该能在很大程度上去影响他的总收入,如果即便得到了股权激励,也只是起到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作用的话,员工就会很难有热情去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而这也就是现实的情况。

(三)股权激励的指标不合理,过于绝对且与创新关联度小。一方面目前最常用的股权激励指标是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它们更多地都是和企业的业绩去进行对接,但是当我们从希望股权激励能够促进创新的角度来考虑时,很少有股权激励制度的指标能够直接反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状况,这就容易使得员工更注重于通过非创新的方法来达到股权激励的指标,也就起不到我们激励创新的目的;另一方面目前的指标过于绝对化,仅站在现在的角度,同公司过去的业绩进行对比,关注于自身的成长性,却缺乏与同行业的比较,事实上,目前很少有企业会把类似相较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百分比这样的指标纳入股权激励计划,这就导致我们股权激励的环境缺乏竞争性,这使得公司对于发展的认识局限于自身,不利于公司培养对于创新的急迫感以及对新技术的引进。

(四)激励方式单一,不符合员工的异质性风险偏好。现有的主流股权激励方式有两种: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从资金上来看,股票期权是一种看涨的期权,员工无需垫付资金;而对于限制性股票,员工在一开始就需要垫付大量的资金等待解锁。从权利义务的角度来看,在行权期内,受股票期权激励的员工可以根据当时的股票市价选择行权或是不行权,也就是说员工基本不会发生亏损的状况,而对于限制性股票,员工承担了更大的义务,一旦股价跌破当初的授予价格,员工就会产生亏损。从激励的强度来看,一方面限制性股票虽然承担更大的风险,却也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因此比股票期权具备更强的激励效果。我们认为,对于普通员工层,尤其是在企业时间不长的员工,积蓄薄弱,难以承担限制性股票的先期投入;另一方面由于对公司的前景不明,让其承担义务风险更大的限制性股票可能会使其产生抗拒,削弱激励效果。而对于高管层,资金力量更强,能够负担起垫付资金,对企业的前景更加了解,且承担更大的义务享受更高的收益也符合其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要求。

四、通过股权激励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根据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我们分析了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机制,发现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扩大激励范围,重视对技术创新人员的激励。根据《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报告》,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四个:潜在技术创新资源指标、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指标、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指标、技术创新环境指标。其中,产出能力是对技术创新成果的最终评价,是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我们过去大多只狭义地理解股权激励,认为股权激励是一种职业经理人以一定形式获取公司部分股权的长期性激励制度,因而激励对象侧重于高管层,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关注较少。而通过周浩、徐海峰、李瑶等人对于CEO股权激励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研究,可以发现,对高管层的股权激励更多影响的是企业的创新投入。赵登峰、齐菲等人对于股权激励和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表明,对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是企业创新产出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因而,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扩大现有的股权激励范围,将激励辐射到技术创新型人才上,通过股权激励,满足其对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深层次需要,尽可能地规避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实现核心技术员工与企业的长期利益趋同。在留住企业创新资源的同时,也起到了吸引创新人才的作用,为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二)引入创新型人才筛选机制,实现核心员工分层。在构建筛选机制时,我们借鉴了华为的员工分层实践。华为的员工可以分为三类:普通劳动者、一般奋斗者、有成效的奋斗者。对于不同类别的员工,华为给予不同程度的回报。与华为分类的衡量标准不同,我们的人才筛选机制根据创新能力的不同,将员工分为:一般劳动者、消极创新者、积极创新者。一般劳动者主要为普通生产线员工、外围员工,其创新能力低,因而不在股权激励的对象范围内,无需施以股权激励,只需定期给付适当的工资薪酬即可。消极创新者和积极创新者指那些处在对创新要求较高的岗位上的,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员工,二者的区别在于,消极创新者缺乏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的员工,属于被动创新者;而积极创新者拥有主动创新意识和创新意愿,属于主动创新者。由于这种差别,对二者的股权激励也应有所不同。但这种差别是相对的,即二者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划分,因而可以通过股权激励机制设计上的完善,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转化。在消极创新者中,搭建一个“员工提升机制”,消极创新者可以通过综合考核提升至积极创新者;而积极创新者中也要引入“员工退出机制”,积极创新者若没有通过综合考核,将退化至消极创新者。

(三)构建多层次、复合式股权激励模式。许多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证明了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权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上都各自存在问题。那么,这两种激励模式是否存在运用上的针对性?徐宁、彭慧斌进行了二者的比较研究从企业基本特征、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经营现金流方面对两种激励模式的适用倾向进行了探讨,但其主要站在企业层面的相对宏观视角探讨。基于此,我们引入了一种“复合式人才股权激励模式”,站在员工层面的相对微观视角探索两种模式的应用倾向性。

由于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在风险、激励力度、激励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我们对不同的创新者采取不同的股权激励模式。对于消极创新者,采用股票期权模式;对于积极创新者,采用限制性股票模式。消极创新者相对积极创新者,其对企业发展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差,而股票期权的模式下,员工可以选择行权获益,也可以选择放弃行权,并不会有直接经济损失,适合风险规避者。同时,其激励力度较限制性股票也更小。由于股票期权定价一般较高,能获取的收益相对限制性股票较少,但这种模式能带来更好的激励效果,其给予了消极创新者较大的弹性增长空间,更能服务于“员工提升机制”———由于行权价格较高,基于理性人的假设,消极创新者会更加努力,以求提升股价,获取更多收益,更能刺激消极创新者向积极创新者的转化。并且,这种激励力度上的差异也体现出了积极创新者与消极创新者之间的区分度。

(四)提升员工对股权激励的认可度,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与价值的认同。我们一直在谈如何通过股权激励机制自身的完善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忽视了对股权激励机制最初选择上的考虑,即创新型人才是否有意愿参与企业股权激励机制,形成与企业未来发展的长期利益趋同。而这就需要从员工对企业价值的认可度上切入,企业文化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领导者自身的意识选择和行为塑造,而这种理念如何传递给员工,如何使其真正理解并主动践行,则需要建立上下级之间的良好沟通机制,通过一定的沟通和反馈,向员工宣传企业文化理念和发展前景。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定期员工培训、大力推广模范榜样等方式,提升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可度、树立共同价值观。当员工自愿主动地接纳企业文化时,其自然而然会有意愿通过股权激励机制建立其与企业更深入的联系,从而参与到企业进一步发展当中。

参考文献

[1]MC Jensen,KJ Mur phy.CEO Incentives—I t's Not How Much You Pay,But How&as t.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990.

[2]王烨,叶玲,盛明泉.管理层权力、机会主义动机与股权激励计划设计[J].会计研究,2012.

[3]张晨宇,韩永春,魏冰.管理权力、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

[4]Alber to Petronl,Pler lulgl Colaclno.Motivation strategies for knowledge worker s:evidences and chall enges.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I nnovat i on.2008.

[5]刘晓蕾.民营企业人力资本与激励机制研究——以苏州LZ公司为例[D].扬州大学,2007.6.

[6]P Oyer,S Schaefer.Why do some firms gves tock options to all employees:An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alter nativetheorie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 cs.2004.

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篇3

【摘 要】情感作为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加快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为处于教学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要善于通过情感激励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情感激励;物理教学;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从心理学角度讲,教师的情感激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感染作用,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当教师能够合理利用情感激励手段时,无论是对于优等生还是学困生,都能够在教学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激励在初中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可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消除学生物理自主学习上的心理负担和思想障碍,所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程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通过情感激励,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学困生由于物理学习成绩比较差,在物理课堂上常常跟不上物理教师的教学节奏,或者整体学习成绩较差,没有明确的物理学习动机;而对于很多中等生和优等生,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学习优势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对此,初中物理教师的情感激励,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多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明确自身在物理学习上存在的主要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尤其是对于物理课堂上的学困生,要想不断缩小同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学习缺陷,通过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做到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产生更加强大的学习驱动力。

例如,在“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充分发掘物理知识的内在魅力,利用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的心理,让学生从情感上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应用价值,通过眼镜、放大镜、望远镜等物理现象以及相关的实验活动,增强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开阔学生的物理学习视野,从而让学生对初中物理课既“好奇”又“好学”,树立起物理课程学习的正确动机,促进学生从“厌学”向“愿学”、“爱学”的积极转变。

二、通过情感激励,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首先让学生具备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教材授课内容,通过情感激励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和提高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学习兴趣,这是降低学生学习困难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

首先,初中物理教师要在情感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即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从初中物理课程中的“规律篇”到“现象篇”,多利用趣味化的物理知识,及时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其次,初中物理教师要丰富情感激励的方式与方法,如对于很多初中物理的理论知识学习起来非常枯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也缺乏吸引力,这时物理教师可以主动放低身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学生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或者通过互动、合作、讨论、辩论等教学形式,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造了愉悦、兴奋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对物理科学产生学习热情。再次,初中物理教师要善于把握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时机,其中物理实验教学环节就是非常有利的时机,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探索实验、课外小实验、多媒体电教影视图像等都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有利时机,物理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参与性、趣味性比较强的实验项目。

三、通过情感激励,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但是自主学习的潜力是无限的,所以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激励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潜能。

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师要通过情感激励,坚定学生的物理学习信念,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自主学习中,不怕困苦,勇于进取,尤其是学生在丧失学习信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设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通过情感教育手段提高自主学习的意志力,借助及时性的表扬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初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榜样示范作用,如教师在教学中作风严谨、严于律己、吃苦耐劳等性格品质,都可以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物理学习情感和学习潜能。此外,物理教师在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要传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方法,锻炼自强、自主、自尊、自信的人格,养成勤奋好学、不耻下问、虚心踏实、合作学习等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结语

总之,情感激励具有很强的感染、引导和促进功能,可以激发学生更强烈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端正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加快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这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海兴.浅谈激励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巧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4)

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篇4

一、转变观念,大胆尝试,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为了尽快适应课改,使教学改革走在课改前沿,我校成立了课改小组,将改革方案课题化,并逐一分解到每个组员身上,边学习,边设计,边实验。作为组员之一,我从中受益匪浅,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方面有了很大的收益。深切体会到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这样做的目功就在于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使学生逐步走上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的坦途。为此,在课改中,我彻底转变了教师要讲深讲道这个观念,而将时空、主角、精彩一齐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学习,津津有味地上课。如在上《草原》一课时,我先这样导入课题:“从美丽的鸟的天堂回来,我们再乘兴去草原游览一番如何?现在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草原上升起了不落的太阳》……” 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悠扬歌曲在同学们耳边回响时,学生们立刻显得情绪激昂、兴趣盎然。我便趁势激趣质疑:伴随着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们愿意到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看看吗?你们想到那儿去了解些什么呢?学生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想了解草原的景色,有的想了解草原的风土人情,有的还想去看看草原的空气与兰州的空气有没有不同……于是,我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学习《草原》一课,并询问学生准备采用什么学习方法去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说出了:读、列表、列小表题、画图、勾划重点词句、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我便让他们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霎时,整齐划一的课堂变成了五彩缤纷的动画片,读的、画的、勾划的、讨论的……气氛热烈、活跃,场面感人。当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学完课文后,我便让学生说说自己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内容,还存在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我又按照难易程度,分别通过同桌、小组讨论或师生共同研讨等多种方式—一去解决。由于放手让学生去学习,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所以他们愿意将课文中自己读懂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表达出收获的喜悦,而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也从师生的互动学习中迎刃而解了。

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找出扩充点、疑难点、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我注意找出文章中的扩充之点,针对以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重点部分详讲,对次要部分略讲,而对没有的内容则干脆不讲的状况,我觉得文章的次要内容和没有的内容就是创新的空间,应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课件:导游词和小资料。我先出示自己的电脑课件──一篇短小的导游词,让学生阅读后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平时对草原民族风情的了解也来当一名小小导游。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知识,而且扩展了视野、锻炼了口才。在学习完整篇课文后,我又设计了一个知识延伸的课件:你还知道了草原的哪些知识,能告诉大家吗?很多学生将自己平时在这方面的所见所闻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讲出来,同学们从这些小资料中知道了我国四大草原的状况。草原的占地面积、草原人民的民风习俗,还知道了目前草场退化十分严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扩充了知识,而且受到了保护环境的教育。我对知识面广、喜欢读书读报、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同学及时给予了鼓励,这又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都能主动收集课文的相关知识,从而掌握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疑问是创新的起点,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是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解疑,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质疑的关系,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问,在质疑中重过程,不只重结果,而应重意识、重过程、重质量。为此,我在教学中就注意了抓异点,尤其注重主体的个人感受。如对“春天”一词的解释,词典中的解释是“春季”,而学生说,春天就是草绿了,种子发芽了,冰河解冻了,春暖花开,小朋友们脱棉衣了等等。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再比如在欣赏优美的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课文的哪些句段,为什么喜欢,将喜欢读的课文读给大家听,再让其他学生评评读得怎么样,应该注意什么等。这样,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感受去体会情感,注重了个体感受,学会了自主探索。

三、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间的交流包括知识信息和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的信息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教师价值引导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自主构建,整个教学过程应是教不断向学转化,以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换位,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具体来说,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在课改进程中,我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与学生交朋友、谈心,进行书信交流沟通,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学、爱学为舟,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彼岸。

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篇5

研究实验总结

---------眉县槐芽镇中心小学

一、课题的背景

1、自主创新学习是对我国目前学习现状反思的结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但是,现实的教育与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形成很大的反差,表现在教育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滞后现象。特别是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扼杀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这样的学习背离了学习的本意,背离了学习的目的,既不符和人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

2、自主创新学习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现代教育要求受教育这不但要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且要首先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是全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市场新教育的最终发展目标。

3、自主创新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和基本保证。

创新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竞争。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小学抓起。自主创新学习要求学生创新性的学,教师创新性的教。在教育观念上,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以活动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在教学模式上,尝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尝试由教师的教变为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实施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对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4、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实施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和保障。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入、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进行的小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正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与具体目标的实证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涵义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涵义

“自主”即人主宰自身思想行为,不为外物所役使和不为他人所影响的特性,表现为自身活动过程独立选择、独立决策、独立调控等品质,是人之为人的自我确定性的集中体现。

“创新”即人打破定势、标新立异,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中扔弃旧质、创造新质的特性,表现为思维的直觉性、求异性、发散性和幻想性等品质,是人之为人的自我超越性的集中体现。

“自主创新性学习”是指学习活动的高层次表现,它涵盖了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合作性和参与性,是对自我的认识、约束及对现实的主动选择,又是对现实的超越,是通过学习,充分发展个体潜能,使学习主体具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和变革现实的能力,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自主创新学习最终所形成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或学习的能力,它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是指教师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弘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独立地、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知识信息,创造性地应用知识信息;在掌握“事实知识”之外,同时掌握隐藏在“事实知识”背后的那些策略性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理论依据

1、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理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人是一种社会化的高级动物,其主要特征是善于思维,永不满足,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能动的改造世界。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与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心里科学基础。认知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中的加工过程论、认知结构论、学生中心论。该理论非常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中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主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强调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脑科学基础。脑科学家威廉·卡尔文认为“人的大脑包含1000亿个神经元”以及人类对人脑潜能机器人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的认识等。为人的自主创新学习提供了脑科学基础。

4、教育科学及创新教育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理论:“面对新的教育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多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以及《愉快教育》、《主体教育》、《创新教育》等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内容。

三、研究目标及检测与评价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策略,切实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重教”向“重学”的根本性转变,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变“厌学”、“畏学”为“爱学”、“乐学”,树立起成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的成功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感、校园生活的充实感。

(二)目标的检测与评价

1、研究的检测

前测:研究前,对小学生的学习方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进行检测,掌握有关数据。

随测:研究过程中,研究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思维,尤其是创新表现等做好纪录,获得个案资料。

后测:研究结束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与前测相适应的后测,搞好相关资料的分析。

2、评价

评价工作贯穿于研究过程的始终。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搞好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3、评价的内容

① 学生成绩的评价。为了验证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成绩有所提高。② 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有智力水平的评价、创新思维能力的评价、实践能力的评价等。

③ 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

④ 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习惯的评价。包括自主创新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

⑤ 学生自主创新人格的评价。包括学生的独立性、自觉性、挑战性、灵活性等

四、研究的指导原则

1、民主性原则:充分信任、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2、个性化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特点及潜在优势进行教学,创造各种条件鼓励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种特长。

3、激励性原则:根据学生积极的心理需求,多渠道、多角度透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尊重、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

4、差异性原则:根据学生在质和量及发展速度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性,采取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水平上都得到提高。

5、活动性原则: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创造性、实践性的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要点和实施措施

(一)操作要点

1.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讨论、交流和评价,让学生“想学”。

2.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注重在学习实践中验证、总结、提高,让学生“会学”。

3.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夯实基础,提倡合作学习,倡导竞争意识,让学生“学会”。

4.指导学生在联想中创新,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让学生在概括、联想、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路、方法,让学生“成功”。

(二)实施措施

1.收集、编纂有关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资料,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

2.课题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形成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有关问题。

3.在学生中进行有关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课题组人员在操作中注重积累资料,分析个案,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同时寻找途径,对课题研究进行验证,确保其真实性与科学性。

4.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聘请有关专家作指导,适当的时候外出学习、交流,同时及时掌握研究的信息、动态进行校际交流。5.将有关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理念、方法应用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中,找到符合我校实际的能力培养策略。

6.及时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撰写、提交相关研究论文、总结或心得体会。

六、实验的实施:

我校自去年9月份承担了县级“快乐教育” 实验工作以来,我们以县教研室的实验方案、安排意见为纲,按照“组建机构、精选教师——学习理论、制定方案——健全机制、规范管理——确立目标、分步实施——加强研讨、提高素质——总结提高、构建模式”的思路,加大了实验的力度,注重了实验的过程管理,强化了实验的实施。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期的实验工作进展顺利,成绩较为显著。具体我们所做的工作如下:

(一)、健全实验机构,精选实验教师。

为保证此项实验工作顺利运行,学初,我们首先成立了实验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建立健全实验机构。认真组织学习县教研室有关实验实施方案、安排意见,统一规划,安排部署,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研究的目标。同时,精选了9名业务精、善钻善研、大胆实践、勇于改革的青年教师担任此项实验的研究工作。

(二)、加强学习培训,转变观念,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

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此项实验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要保证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指导。这是实验的关键所在。所以,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培训,是我们开展实验工作的主线,始终贯穿于实验教学工作之中。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县教研室的《实验方案》、《实验指导意见》,吃透实验的内涵、外延、特征、意义等,领会实验精神,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同时组织教师学习一些与本实验有关的教改经验,收集成功的教育信息,博采众家之长,开阔实验视野,不断丰富实验方法。再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拓宽学习渠道,多方位吸收充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本期安排实验教师外出眉县、宝鸡、西安学习共六次,参与人数17人,听专题报告2场,听课9节;同时,请教研室教研员来校听课,做教学辅导。通过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大大提高,教育理念有了全新的转变。

(三)、改革管理措施,增强管理效益,确保实验工作顺利运行。

优质高效的管理机制是提高实验效率的根本保障。因此,我们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出发,制定了一些实验管理措施,如:《实验教师管理办法》、《实验教师工作要求》、《实验教师月工作考评细则》、《实验教师月工作奖励办法》等,以此为实验教师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使他们沿着规范、科学的轨道顺利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再次,为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实验教师工作奖励津贴,每人每月最高奖励10元,依据《实验教师月工作考评细则》,认真检查,公平考核、平等竞争,并进行评比奖励;同时,还制定了实验教师优惠政策(在评优树模、晋升职称、参加县级以上的各类竞赛活动时,同等条件下,实验教师优先考虑),以此来调动实验教师致力搞科研的积极性及创造性。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本期的实验工作进展顺利,全体实验教师搞实验的积极性颇高,能全身心地投入实验工作之中,并且也带动了其他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教师中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注重实验过程管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教改活动,提高实验工作的实效性。

在实验工作中,为了突出实验工作的实效性,我们注重了过程管理,专人专管,细致安排部署,扎实落实,严细考评,奖优罚劣。本期我们开展的实验活动有:

1.立足课堂,开展“四课”(汇报课、公开课、研讨课、示范导航课)活动,实验教师共上实验课18节,通过一次又一次、一节又一节的尝试、实践、研讨、创新、改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且初步构建了各科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开展创新教学设计活动一次,评选优质教学设计5份,并且进行了展评、研讨;

3、积极组织开展了教师同职称全程式赛教活动。3月中旬到4月初,学校举行了赛教活动。全校所有任课教师参加赛教,13名教师被推选到镇上参加赛教,6名教师又被推选到县上参加赛教,其中3名教师获县级奖励。通过赛教可以看出,各老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赛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得到了普遍应用,课堂教学模式明显,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尊重。

4、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征集活动一次,10名教师参与了此项活动,其中有3名实验教师获得了一等奖,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交流、推广,效果良好;

5、安排每周二下午4:00——5:30召开实验教师研讨会,充分发挥好每位实验教师的有利资源,加强交流,相互学习研讨,共同提高。本学期我们开展实验研讨会共8次,内容有:(1)经验交流会2次,共有3人交流了自己实验中取得的点滴经验;(2)说课、评课、议课活动4次;(3)组织学习会3次,学习了外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和一些教育理论知识,开阔教师视野,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2次,发挥每人的智慧和才能,共同备一节课,研讨新理念下科学的教学方法、模式。(5)观看录像课2次,不断汲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

6、开展实验教师实验资料展示评比活动2次,展示的材料有:实验日记、优质课堂教学实录、说课、课件、教具、教学经验等资料的展示与评比,在展示中交流、学习、提高,在评比中相互促进、相互激励。

四、实验初步成果:

一学期来,在县室的精心指导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快乐教育”实验在我校初见成效。

1、不断总结完善,构建了各科课堂教学模式。各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学科实验目标,认真地学习、大胆地实验、积极地探索、不断地总结完善。在现代教育理论、创新教育思想地指导下,遵循兴趣性、激励性、主体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原则,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特征初步构建了“快乐教育”实验各科课堂教学模式。

2、教师教育观念更新了,课堂教学已趋向模式化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具有创意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侯亚利等9名实验教师在参加县级教师同职称全程式赛教活动中获奖,1名被评为县级学科带头人,3名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2名被评为县级教学骨干,3名被评为县级教学新秀,1名教师被评为教改实验先进个人。

3、实验班的各科中期检测和期末检测质量都名列全级前茅,学生的各种能力都高于平行班,在学校的各种活动展示中都遥遥领先。学末各实验教师撰写了质量较高的实验研究报告;学校撰写专题论文一份。学校实验的开展带动了其它年级学科的教学工作,促使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激励创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篇6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填鸭式”、“注入式”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成长。新的课程标准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春风,它强调应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填鸭式”、“注入式”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成长。新的课程标准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春风,它强调应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学生个性差异

自主学习是以“学会学习”、“自动学习”为目的的学习,强调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促进人的智力、体力、情感等平衡发展,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在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浩如烟海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

新的课程改革的一大任务就是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的张扬。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师生共同建立一种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教与学的信心,教师要宽容地对待学生,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学生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对学生来说,它是产生强烈求知欲望的积极因素。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浓厚的兴趣,才能保持学习的.动力。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学生内在的需求,并把这种内在需求引到自主学习的轨道上来。

(二)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要想使学生的热情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注意在课堂上进行感情投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捕捉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为他们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提倡独立思考,建立独立、自主、开放的教学环境。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育过程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传统模式,从思想高度上把握素质教育的形势,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水沙过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开放性、自主性、创造性的新型课堂。

三、深入生活,提高写作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应倡导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实现学生把表达视为一种生活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社会、对人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个性。

1.搭建桥梁,沟通生活与写作。生活中处处皆学问,一枝一叶总关情,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能从落叶感受奉献,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因此要时常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发现生活,感悟生活。

2.提供舞台,“秀”出自我。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文章得到欣赏,都希望自己才华得到展示,极力让他们“秀”出自我。①可以创建班刊,每月出版一期,由学生自己编印,人手一册。②写出自己文集。期末每个学生收集自己的文章,自己编目录,命名设计封面,然后全班评出一、二、三等奖。

3.诚于嘉评,培养信心。只要我们用“放大镜”来寻找孩子的作文中的优点,并给予良好的心理音乐,他们的作文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四、利用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并在活动中展现才能和智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时,都可以让学生自己主持,自己收集资料,在教师直接指导下,使学生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并让中下等学生多参与,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其观察、阅读、理解、表达等能力,教师应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各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和创新的意识。

五、创条件,抓契机,启发创新思维

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学会自主发展,必须采取开放性教学。学生遇到疑问时,教师要保护学生智慧的火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勇于提出疑问,勇于挑战困难的习惯。“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都说明思维往往都是从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教师应主动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由机械接受变为主动发现,从中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指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篇7

“指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尽可能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创造,培养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在“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探究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以“兴趣”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也是创新的火花。

兴趣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原动力和前提,是一种带着浓厚情绪色彩的定向活动。不少学生数学学不好,实际上并非智力低下,而是由以“兴趣”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不良影响所致。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先培养非智力因素。只有具备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有可能。我的做法是: 根据学生实际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知识价值观和明确的学习目的性,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先要求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做猜角游戏。任学生报出两个角的度数,让老师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是多少? 经过几次试验,大家都被老师能准确说出答案而惊奇了,我适时点拨: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用的什么方法呢? 这时,学生急于知道答案的学习兴趣已被“猜角游戏”激发,自然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知识上,紧接着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拼角操作,自己获得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主动性得到发挥,质疑、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精心编拟自学提纲,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创新的前提。

自学提纲是学生思维的指路灯, 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抓住教材难点和关键,针对学生疑难之处和所教知识重点、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探索空间,提前分发给学生,起到自学思维的导向作用。开始时,让学生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按自学提纲在课前或课内自学课本。例如教学“乘方”一课时,我拟的提纲是:1什么是乘方? 2怎样计算乘方?3为什么要学习乘方? 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认真学习,然后针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和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生疑、勇于发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逐步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把疑难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和质疑的能力,培养创新观念。许多创造发明都是从质疑问难开始的。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主动学习机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也是学生创新的天地。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多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求教师尽力创造好的学习条件,营造主动学习氛围,让学生表现自我。我的做法是:1.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典型、生动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2.简化教师讲解,留有充裕时间放手让学生交流、操作,自主思考,发现规律;3、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相信学生,鼓动学生各抒己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时,“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个定理的描述不容易理解,非常抽象。教学时,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便请两个学生上台,出示准备好的两个教具(用木条钉成的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 让两个学生同时拉动三角形和四边形木条绑的线,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两个图形有什么变化。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怎么会同数学定理连在一起呢? 此时此刻,我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把观察的情况经过交流讨论,共同得出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化;而四边形则发生了变化,不具有稳定性。

通过学生实践、交流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弄懂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区别;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又留给了学生选择余地和探索空间,营造了创新天地。

四、指导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突破定势、打破常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创新的关键。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当解题的一般思路受阻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打破解题中的固有模式的常规想法,对题目、计算公式进行变式思考,以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例如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20平方分米,它的内切圆面积是多少? 同学们如用常规想法要先求半径,而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要求半径则需用到开方。因此必须打破常规想法,只要知道半径的平方就可以直接求圆的面积了。即:, 圆的面积就是3.14×5=15.7(平方分米 ),让学生多求异。要求学生在求“变 ”、求“新”中学习知识,获得思维发展,让学生读与别人不同的话,用与别人不同的方法,提与别人不同的问题等,培养学生灵活思维方式,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学习方法。如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与例题相关的变式题, 或者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简便算法等,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篇8

一、问卷调查

笔者自制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分为教师卷和学生卷。本次调查学校为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中心学校,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93份。

1.教师卷。教师卷共设2道多选题和8道单选题,测试对象为该校各年级任教数学科的20位教师,教龄5年内的有2人、5~15年的有5人、15年以上的有13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常用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教学评价及学校课程开设的情况等几个方面。答题情况:(1)95%的教师认为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关系的因素首先是兴趣,其次是教师、学校的引导,有5%的教师认为是学生的成绩和性格;(2)对于创新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中,90%的教师认为是发散思维和有冒险精神,60%的教师认为是灵活变通和有独立性;(3)在数学课堂上,95%的教师经常让学生动手操作,5%的教师不让学生动手;(4)100 %的教师课堂上经常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5)100 %的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6)100 %的教师能在课堂上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7)每节课后,90%的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评价,10%的教师未评价;(8)95%的教师为学生布置过创新式的作业,5%的教师从未布置;(9)100 %的教师认为需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创新意识培养;(10)15%的教师觉得学校目前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85%的教师认为“不利于”。

2.学生卷。学生卷设10道单选题,测试对象为本校学生,共73人,其中四年级20人、五年级21人、六年级32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数学科的认识、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几个方面。答题情况:(1)90.4%的学生认为数学和生活有联系密切,9.6%的学生认为有一些联系;(2)17.8%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有信心,82.2%的学生对数学有一点兴趣、信心不足;(3)6.8%的学生做到每节课课前都预习,52.1%的学生经常预习,41.1%的学生偶尔预习;(4)在课堂上,8.2%的学生经常向老师提问,54.8%的学生偶尔提问,37%的学生从不提问;(5)课堂上,38.4%的学生经常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题,53.4%的学生偶尔讨论,8.2%的学生从不讨论;(6)23.3%的学生经常与同学发表不同的发现或意见,67.1%的学生偶尔发表意见,9.6%的学生从未发表意见;(7)解题时,43.8%的学生有独立思考的习惯,52.1%的学生偶尔有,4.1%的学生从未有;(8)课堂上,13.7%的学生动手操作时间达30分钟,61.6%的学生有10~20分钟,21.9%的学生不足5分钟,2.8%的学生一点儿都没有;(9)学习中遇到问题,87.7%的学生能采用独立思考或合作的方式解决,12.3%的学生不能;(10)学过的数学知识,15.1%的学生能全部记住,67.1%的能大部分记住,17.8%的只记住少部分。

二、问卷结果分析

(一)教师卷

1.几乎全部教师都知晓影响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因素,仅因为大家面对的是选择题,若换成简答题,估计回答不完整,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仍需进一步提高。

2.大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目前的课程开设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课程以语数为主,其他科目经常被征来补习语文或数学,而体育则成了“放羊”课。据调查,此类现象在农村完小尤为突出,这主要原因是师资配备不足和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3.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没有很好地领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思想,常态课不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优化,仍然沿袭传统的“讲授”模式,像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新课标提倡的理念与方法,只在一些教研课、比赛课上能一睹风采。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进一步更新。

(二)学生卷

1.学科认识方面

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但这只是肤浅的感觉,因为很多教师上课时进行“新课标理念的灌输”,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等的说教,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一些问题,如购物、工程预算等。这要归结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彻,以至于学生不能从根本上明白为什么学数学,于是乎便有“数学遥不可及”的感觉。

2.学习兴趣方面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感到数学学习乏味、单调、厌烦又无可奈何,这种现状令人担忧。通过进一步了解得知,学生缺乏兴趣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太枯燥、题海战术太累人、教学方法太单一、基础太差跟不上。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3.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

(1)课前预习:一些学生有预习习惯,但意志不坚定,呈现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少部分学生从不预习(或者说谈不上是预习);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长期坚持预习。这一现象表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造成了课堂上的学习是被动地跟着老师走,而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更不用说培养创新能力了。

(2)理解记忆方面:很多学生能记住数学课所学的知识,但方法多停留在经验记忆、机械记忆上,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少部分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记忆方法,而且能够灵活应用。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未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endprint

(3)课堂讨论、发言方面:小组学习时,过半学生在老师“点将”时才发言,更有甚者把小组学习当成是“避风的港湾、懒汉的休息所”;只有少部分学生对学习充满激情,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部分学生大都是班干或优等生)。课堂氛围比较低沉,要谈创新能力培养,宛如雾里看花。

4.思维能力方面

(1)向老师提问题:只有少数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更多的学生是想问不敢问,渐渐地变成无问题可问。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缺乏自信,自信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信谈不上创新,而通过创新更能激发自信;二是教师亲和力不足,评价手段不当,言行举止挫伤了学生的自尊,比如“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你提的问题太幼稚了”……

(2)当教师和同学的讲解(想法)跟自己不一致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敢质疑,他们更多地选择“沉默”,认为这是“明哲保身”,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过于严谨、思维定式、从众心理、信息饱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敢想象,不敢创新。

(3)多数学生表示课堂上教师给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相当少,充其量也就几分钟,对于一些需动手的内容,如:几何与图形等,教师的多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为了赶教学进度,也不敢真正放手让学生练;而在教学“数与代数”时,学生动手时间虽多却不理想(类似题海战术)。教师的讲述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学生思维停滞不前。

三、建议与对策

(一)树立正确、积极的数学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好用活教材,使数学知识融入生活气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明白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对知识有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建构应用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建立起一个正确的、积极的数学观,感受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学生一旦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并积极主动地去建构新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我们要切实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大胆发言和敢于质疑的习惯、勇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等。

(三)改进教学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而“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唱响了课改的主旋律。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享受乐趣,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牢固鲜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研究,参与讨论,形成自己的认识,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还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根据全班学生的性别、性格、智力、爱好等因素,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单元组,使传统教学时的师生之间单向的互动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发展。

(四)营造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数学课堂中应努力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学习,产生思维碰撞,迸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讲课时,要灵活运用肢体语言,如表情亲切和蔼,语言抑扬顿挫。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切不可刻意地关注某个优等生或者针对某个学困生,与每个学生都有眼神交流,时刻微笑着面对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的认识过程转变为创造过程和实践过程。

(五)科学设置课程,丰富课外实践活动

学校要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学科,并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师资力量欠缺的情况下,我们要向“全能型”老师发展,采取兼课的方式,上好图音体等课程,切忌一天到晚语数轮流上,那样,只会让学生厌恶学习,害怕上学,所谓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此外,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尊重学生爱好,保护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建立相应的实践活动小组,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树立正确、积极的数学观,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保证;改进教学方法,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营造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情感交流,能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开展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考查课考查方案下一篇:猴年新春带猴字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