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自主学习模式(精选12篇)
政治自主学习模式 篇1
一、初中政治教学概述
初中政治教学可以给学生贯彻一种学习意识, 使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自主学习模式更重视学生的感受, 教学也是围绕着学生的感受进行的, 同时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学习初中政治的过程中,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各不相同, 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未来发展, 同时自主学习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
二、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途径
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学锻炼学生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素质, 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以下将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深入探究。
1.学生为教学主体。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主体, 但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为改善上述情况,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引入自主学习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完成高质量的教学目标。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进行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营造学习氛围, 促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危机意识, 通过讨论和彼此之间的认知进行自主学习。由于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 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 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质量。在对初中政治进行自主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采用相应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鼓励学生分析案例, 同时说出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发言过程中不仅能提升自身表达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营造出了一种良好的学习讨论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比师生之间的思维交流更容易, 所以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教育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向, 及时与学生沟通, 在沟通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完成学生的心理建设。
3.教学内容贴合学生生活。初中政治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其学习的知识不仅能提升自身能力, 同时也服务于他们的生活, 政治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本身。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应贴合学生生活, 选择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传输相应的知识和观念。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一个清晰有序的思考逻辑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看待世界,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不宜过于生硬、不易理解, 这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会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产生负面影响。
4.深入贯彻学生的政治意识。现阶段, 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政治课程开设的意义, 在采取自主学习模式之前要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政治看似与人们的生活有很大距离, 但事实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为有了政治所以才有稳定的生活。在学习之前要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根据自身对学习政治的兴趣主动学习。
三、结语
在教育过程中, 学生学习的效率对学习本身而言有着重要意义。高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贯彻教学知识, 同时还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学习、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从而改善学习方法, 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也越发看重。初中政治教育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 形成相应的社会意识, 掌握相关技能。初中政治课堂自主学习模式对课堂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关键词:自主学习,初中政治,兴趣,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于春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自主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 2011 (6) .
[2]武全胜.谈谈初中政治“自主、互动”的教[J].神州旬刊, 2012 (1) .
政治自主学习模式 篇2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高度集中的政治理论也是课本上的泛泛之谈,没有真实存在的实感。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是没有好处的。因此,在政治教育教学的应用课堂上,就课本上的知识和内容不能只是简单地陈述和解答,更需要的是将课本知识适时地找到与政治生活中的切合点,应用于政治生活中,以此来形成影响。利用这种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自己探讨和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做自尊自信的人”一节时,“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这样的语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显得很古板,因此教师就应将其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相互尊重的现象,以此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二、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见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能力
提出问题是一切学习及求知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保证。在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就应从政治教育课堂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的提问题开始,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其产生疑惑并提出问题,从而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一简单过程的反复和连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奠定了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例如: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在讲“学会拒绝”一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应该拒绝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举出实例,让学生自主的思考事情发生的相联度,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上所述,无论是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学生知识及内容的教授,还是对初中学生自身素质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须加强和不容忽视的。在政治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适时地与学生一起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自主的思考和讨论。相信在以后政治教育教学课堂的不断完善和整合下,课堂氛围及教育教学环境会有所变化,相应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思考能力也会进一步的培养和晋升,从而实现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政治自主学习模式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政治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71-0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方式的突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此配套的许多教育改革试验也逐步开展。许多教育专家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技术,并将其与本国的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自主学习的理论。各个学校也结合当地的实际积极改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进一步培养为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政治“高效课堂”研究性课题的开展,“345教学模式”的探究,“学案导学法”的推行等都为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方式的創新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高中政治的学科特点
首先,高中政治学科综合性强。与历史、地理、物理、化学、语文、数学等学科均有联系和交叉,在教材中一般会借用其他学科的材料做铺垫或佐证,同时政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辅助性作用,因此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政治学科本身具有实践性。高中政治科目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和文化生活四大模块。任何一个模块的理论阐述与分析大都从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切入,这使得这些知识具有鲜活性、和现实性的特征,也为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提供了条件。从而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次,政治学科本身具有开放性。所涉及内容涵盖许多学科,多个领域,内容又能不断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教材本身也设计了“专家点评”、“相关链接”、“综合探究”等环节,不仅内容开放,而且形式多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1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变“教”师为“导”师。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要为学生提供示范,搭建支架。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组织课堂秩序,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点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自主高效的学习。我们尽管把教师的作用主要定位在“导”上,但不是取消教师讲解,而是强调教师要精讲,重在引导、点拨、解答学生的疑惑,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
其次,教师从“学生学习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不仅充当引导者,更是合作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不论是练习还是讨论,都要与同伴合作交流,常常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加入进来,师生共同探讨,在合作、讨论中给学生带来提示,突破难题,摒弃高高在上的主导者形象,放下“知识权威”的架子。应该注意的是,师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若给予学生过多的指导,容易剥夺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机会和权利,不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知识的演变过程,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要适度。
2.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门功课的兴趣越强,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就越强。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在平日教学中可采用如下方式:
第一、重视情感激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关心和爱护学生,不时地鼓励学生,学生往往愿意接近教师,与教师相处融洽,对所学科目也随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时期,教师应本着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以“赏识”的心态面对每一位学生。
第二、重视设计激趣。教师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要多下功夫。如把知识问题化,引发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精致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置具体的情景,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身临其境,增强兴趣。精心设计作业评语,也是激发学生兴趣一种很好的方式。
2.3增强高中政治课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从事某种学习能力的自我判断,是学习自信心在某项学习任务上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在选择学习任务、调整学习策略、进行自我监控等方面都明显高于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增强学生对政治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自己“想学”、“相信自己能学”。
首先,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是成功之母”。当学生成功地完成了一些自认为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后,会对自己更加自信,自我效能感随之增强。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经常采取如下做法:一是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长处,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长处的机会;二是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或者把长期的、困难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简单的目标,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的潜力。
其次,同伴的评价。恰当使用学生互评,来自同伴的评价有时更容易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肯定的评价容易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质疑的声音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鞭策,更是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动力。
第三,言语说服。言语是自我效能感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我们可以借助言语说服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如可以经常性的鼓励学生:“你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老师相信你!”,“你能行!”“如果你不合适,还有谁会合适呢?”这种积极的言语说服往往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3.结束语
在新课标的实行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学内容和方式转变的重要性,通过不断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积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模式的新突破,最终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优良习惯,为学生今后的政治及其它科目的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红艳. 对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3:184.
[2]蔡娜. 新课标下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政治自主学习模式 篇4
可以肯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参与讨论和探究,在很大程度上达成学生的“三维目标”,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考虑到学生对过程与方法的把握,更要贯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在九年级《思想品德》3.3《民族精神代代相传》这一课,讲到“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中华民族各民族的不同风采,我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从风土人情、服饰、食品、音乐、舞蹈、建筑等方面搜集材料,在课堂上让学生把搜集到的信息相互交流,然后大家畅谈感想,从而领略到中华各民族的不同风采和文化。
可是,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所提倡的学习方式缺乏透彻的理解,误以为提倡的方式就是新课程,忽视了“三维目标”,误解了新课程的含义。目前一些课堂表明,很多教师盲目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不仅使此堂课达不到相应的效果,而且导致学生日后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以为然,甚至产生反感。可以说,很多教师走进了一个误区———“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这一误区不仅仅在课堂上有所体现,在备课、评课时也有所表现。
在新课程大力提倡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新课程就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上一堂课就等于搞一两个合作探究活动。所以当一些新教师在开课前请教老教师的时候,老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就会再三强调小组合作探究。这说明了一部分老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仍不透彻,因为新课程注重的应该是“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而不是合作探究的形式,这样也给新教师造成一个误导,使新教师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错误地认为新课程就等于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所以很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考虑如何使课堂活跃起来,能有一个小组合作讨论的活动。
很多教师认为要上好公开课,准备课件是必须的,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的活动安排也是必须的,但是有些课堂并不需要小组合作探究,有些问题学生个人就可以回答,而教师也要安排一个小组合作讨论后再回答。例如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课教初一第一课《我上中学了》时,在导入新课环节,设计了以下提问:同学们来新学校好几天了,请谈谈你对学校第一印象。你交的第一个朋友是谁?你记住的第一个同学的名字是谁的?课堂上你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你为新集体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后再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个人完全可以作出回答,根本无须合作探究。而很多教师为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盲目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在一些课堂结束后,可当评课时被否定了其课堂实施的有效性后,一些教师就会表示怀疑:“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也组织了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手段,这样的课堂为什么不是有效的课堂?”课堂是否有效的关键并不是课堂的形式,还包括课堂内容,一堂课的形式再活泼,缺乏相应的内容,那也是失败的一堂课。要评论课的成功与否,应该以“三维目标”评价为标准。一般来说,不以落实三维目标为目标绝对不会是成功的课堂。只有时刻注意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的达成才可以使课堂取得成功。而课堂活动的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的使用只是一个手段。不能以课堂形式、小组合作探究是否开展作为评价课堂是否成功的标准。
除了教师对小组合作使用存在误区和错误做法外,对学生还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甚至对教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十分不利。很多教师发现,刚进初一学习时,学生对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比较感兴趣,对多媒体的演示目不转睛,而到了初一下学期,学生开始觉得乏味,对于小组合作也表现出厌烦,但是小组合作还能继续开展。但是到了初二,学生基本上厌烦讨论,于是在讨论时开始出现“家常聊天代替讨论”。曾经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讨论的不仅和课堂无关,而且出现“早饭吃了什么”“今天放学后去哪玩”之类的家常聊天。到了初三,小组合作讨论基本上成为了大多数同学的“中场休息”。课堂暂时中止,学生以张嘴代替发声。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在初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小组合作的过多使用,学生便对小组合作失去了兴趣,开始对小组合作厌烦。而在新课程的倡导下,小组合作在每堂课都是非常常见的,无论什么学科都频繁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甚至有时候一天七八节课都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这必然会造成学生的厌烦情绪。
总之,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使用都存在着误区,使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有效地为课堂服务,反而浪费了课堂时间。同时学生对于频繁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产生了厌烦心理,当然小组合作并没有取得比以往的传统教学更好的成效,也是学生不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因,甚至小组合作学习还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造成这一切结果的,应该归结于没有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正确的理解和使用,同时这也是对新课程理念没有正确的把握的结果。
只有把“三维目标”的落实摆在首位,才能真正搞好新课程改革。所以,我们不仅要掌握快乐学习的方法,而且要给学生以效率学习的指导,在快乐学习中寻找效率,在效率学习中体会快乐。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是成功的改革;只有这样,学生的课堂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摘要:在新课程大力提倡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 一些教师没有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正确地理解和使用, 从而错误地认为, 新课程就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目前一些课堂表明, 很多教师盲目地使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 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误区
参考文献
[1]杨巧艺.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随笔浅谈课改新动态.中国教育曙光网.
自主学习模式 篇5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小学 王文敏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尝试建立的“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一、模式产生的背景
我近几年来听了大量的语文课,发现比较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的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广。但是这样的课毕竟是少数。
对此现象,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情况有所改善,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加大了语言文字训练的份量,即教师的训练意识在增强。但是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还得不到充分贯彻,课堂上训练的全过程是由教师控制的,理解教师为主导是重“主”而不重“导”,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的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事实上,很多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总是站在“教”这个角度去设计每一个环节,试图用自己的教去代替学生的学,应付学生的考,而不置换一下角色,当作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我要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学得更快?„„忽略学生的自主参与,一味加大课堂上的训练量,将课文拆成零散的部件,不加品味地读、填、问、抄、背,其实是变相的填鸭式教学,是教师的急功近利行为。鉴于此,着眼于学生的身心、智能的健康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我尝试建立了“自主参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指导思想
模式的指导思想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1、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通过读,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通过思,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记,能消化吸收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要素。
2、在参与中发展智能。语文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我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讲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在参与中完善人格。参与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课堂教学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引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确,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正确的参与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态度、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参与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参与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参与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我的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三、模式的基本特征
“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模式的构建不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更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同时还要体现模式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基于以上观点,我将模式的基本特征用下图来表示:
教师活动特征:导入激趣—导读提示—导引点拨—导情设境—导标反馈—导练拓展
学生参与特征:唤起参与—自读质疑—精读评议—披文入情—自我小结—举一反三
认知动态过程:认知准备—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情感内化—理性加工—巩固运用
当然,这模式的上述特征只反映教学中各环节的基本关系,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的,可作适当的调整。
四、模式的操作程序
1.导入激趣。语文课的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如执教《林海》一课前,我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投影片和《林海》一文的投影片重新组合成连续抽动片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既获得了视觉上的满足感,又感性地认识了兴安岭“岭多、林广、花艳”的特点。
2、导读提示。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导读提示非常明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在教学《趵突泉》一课时,我的学生回答了:①我知道了大泉纯洁、活泼、鲜明,小泉多而且比大泉有趣;②我不知道课文为什么说“只有自然才有这样的力量”。③我还想知道这大泉为什么叫“趵突泉”。„„这些问题有的是重点,有的是难点,有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有的则成为老师讲授新知的切入点。此环节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沉浸于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3、导引点拨。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先精心设问,让学生“碰壁”、“遇险”;接着组织课中评议,并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评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挑选了学生自提的一个问题设疑: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在评议中,有的说:“巨石太重不动,邱少云还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有的说:“石头本身是不会发出声音的,邱少云也没发出一声呻吟。”更有一个同学说:“巨石是烧不化的,邱少云也是烧不化的。”这个同学的发言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驳,认为邱少云在烈火中肯定会被烧化。一阵深思之后,我发话了:“邱少云的身体是会被火烧化的,但是他的什么不会烧化呢?”“精神。”有一位同学很快领悟到了,令其他同学恍然大悟。
4、导情设境。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如在教《凡卡》一文读到“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句时,我创设了一个想象情境,让学生遐想凡卡甜蜜的希望实现了的情景,再把学生拉回现实中来,让学生在这希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体验作者同情凡卡的悲惨命运,憎恨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爱憎分明”的情感因素。
5、导标反馈。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依据课前的既定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所用的学法,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新知的能力。如在学习《泊船瓜洲》一诗后,我引导学生逐步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抓字眼—解诗题;想意境—明诗意;反复读—悟诗情。
6、导练拓展。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如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我让优生全文仿写,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段落仿写,结果人人都能完成当堂练习的任务,我也能当堂评价。课后,我还布置学生去图书室查阅有关小兴安岭的书籍,更多地了解小兴安岭。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效益都在不断提高。学生也很喜欢听我的语文课,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很快。
“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小学
政治自主学习模式 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三政治教学实践探索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58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高一、二年级自主学习的课改搞得轰轰烈烈,也小有成果,但每到高三复习阶段,课堂又沦为教师的“独角戏”。好多教师认为,一、二年级课堂上可以放手,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高三复习量大,时间紧,在推进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万一教师掌控不当,影响高考质量就太冒险了。即使有少量教师相信自主学习对提高高三复习效率有好处,但要么缺乏底气,不敢轻易尝试,要么小遇挫折就半途而废,课堂又还原到教师一言堂。
二、问题的实质
这个问题的实质还是在于教师没有真正领悟到自主学习的精髓和课改的要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的活动过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励。”美国艾尔莎·凯德说:“我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自尊和自信迁移到他们的生活中。”由此可见,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中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教育只有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真正自主,才能实现它的真谛。教会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本领,就等于教会学生掌握生命的主动权。这是除了实现高考目标以外的更高目标,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课程改革的关键应该是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反对“被动学习”“他主学习”。因此,高三课堂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能学”“想学”“会学”,从而达到预计的结果“学会”。这正是提高高三复习效率的最佳做法。
三、笔者的理解和实践探索
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换句话说,自主学习在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过程中,隐藏了无穷的魅力和可能。笔者将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中三年的政治课堂中一以贯之,即使是新组合的高三班级也始终践行自主学习的理念。笔者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不放弃——要调整——更完善”的过程,现在的高三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课堂呈现出环节清晰互动多,预设少生成多,作业少探究多,气氛好效率高的特点。
笔者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学法辅导,授人以渔。其实,高三之初笔者在教学中也遇到过挫折。那是才接手的高三新班級,笔者按照新课改的通常模式“布置预习——课堂展示——探讨提升”等环节组织教学。结果课堂上应者寥寥,气氛不高,学习任务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课堂效率很低。原来学生习惯于听从与接受,缺少自主学习的方法,也缺少学习的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课堂兴趣不高。
怎么办?看来仅有教师的热情是不够的,学生不“会学”,就必须“扶”着学生走一程,边教方法边放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于是笔者教学生在阅读时学会勾画、标记,学会把握要点,学会列出知识框架,学会思考和提出问题。这些学习活动都以学习小组你追我赶的竞争形式推动学生共同进步,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
(二)评价激励,措施改进。要让学生不断保持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自学和互学中有持续的动力,一定要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评价和激励。于是,建立在学习小组基础上的评价激励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直至最终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自信和成功的最好舞台。笔者乐观其成,有时点拨评价,有时对学生的展示拍照录像以作留存,制作毕业碟赠送给学生。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高,课堂气氛也越来越好。终于,慢慢地学生会学了,又乐学了,进入高三一学期不到,成绩明显超越同类班级,并且后劲十足,呈现出无限的学习潜力。
(三)教学设计立足反思互动,独学、互学、群学相结合。高三政治课堂常见两种基本课型:基础知识复习课、作业讲评课。这里选择第一种课型重点谈谈。
基础知识复习课引领自主建构。高三复习课切忌“炒冷饭”,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积极自主地投入复习中。从环节设计上笔者有以下几步。
第一步,教师课前布置复习内容,学生自主搭建知识框架。要求学生列出有自我特色的知识框架。
第二步,课堂展示。学生上台讲述本框(课)内容的重、难点,脱稿讲解者获得的掌声自然最热烈。之后由其他学生补充或强调易混易错点。最后教师点拨评价或者补充。这个环节教师不放手就无从展开,其展示效果一定要与方式多样的评价相结合。小组学习、互动竞争是高三课堂复习常用的利器。
第三步,教师展示设计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提升。这是对重难点知识及热点知识的引申和拓展。教师要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复习的知识探索、讨论,达到引人入胜、提升层次、提高能力的效果。这个环节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标尺,也是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提高的关键。学生在这些问题情境中摸爬滚打,就会被打磨得更坚强,更有主动探究的信心和能力。
第四步,及时检测,学生自主归纳反思。教师精选适量试题作为学生的练习,要求学生做题后反思:该题涉及哪些知识点?该题的设计意图及题型特点是什么?自己有哪些得失?这样训练下来,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总之,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定要让学生多“思”,多“说”,多“议”,多“练”,多“问”。这样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学习变为自觉的探索活动,变“会学”为“学会”。
四、改进措施的体会
笔者在高三年级反复实践自主学习模式后,发现后期的复习教学越来越轻松,完全跳出了高三复习教师“口水飞溅”,学生恹恹欲睡的怪圈。学生会学了,效果好转了,成绩显著超过非实验班级,但仍有些做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关于自主探究(独学)与合作学习(群学)
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的发展,因此强调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初步感知,正是合作学习高效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找出未知的知识和疑难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合作交流,提问、答疑、研究、探讨才有目的而且高效。而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怎样让他们优势互补,小组搭配更好,如何恰当把握和处理好高三复习中独学与群学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教师的实践课题。
(二)关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展开。“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高三政治复习中这个“度”该如何把握,却很考验教师的课改理念和教学功底。
(三)关于巩固与拓展
高三复习中基础知识需要巩固,而能力需要拓展,如何处理好学生知识巩固和能力拓展的时间,这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尤其是把握拓展的角度和深度,这对我们教师也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梁恕俭.教育诉状与理想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
[3]刘玉静. 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政治自主学习模式 篇7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针对学生的主体性而言, 一是针对学生的选择性而言。前者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体现出自己的主体性。只有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 才能够使学过的知识经验与知识客体相互发生作用, 继而建立起相应的联系, 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后者则是指学生能否在课堂中实现自己的选择性。学生要凭借以往的学习经验以及兴趣爱好,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 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二中学政治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太过强调对知识的灌输
我国传统的教育多是应试教育, 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中学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多数会选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强调学生要记住课本中提到的相关概念, 还有一些基本的知识原理, 很少结合学生的实际, 也不结合现实社会上的一些重大事件等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训练就是将课本中的原理进行再次的分解, 最终的结果还是让学生记牢教师在课本上提炼出的重点知识。正是这个原因, 致使很多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 对部分问题常常无从下手, 这种现象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就是教师没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没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生探究精神培养的欠缺
中学的政治课程与普通文化课程存在很大的差别, 中学政治课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 并且引导学生去探寻人文精神。在中学政治课堂上, 多数教师非常重视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 要求学生将课本上的内容背下来。这种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下降, 对所学知识产生厌烦情绪, 同样对所学知识或者提出的问题也很少有见解。导致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就是教师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国大多数中学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 都较多地倾向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倡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基本上每节政治课, 教师都会将学生这节课应该看什么, 学习什么新内容, 怎样对上一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有效复习等, 做出统一的安排。有的中学政治课堂上, 时常出现教师在黑板上写, 学生在下面抄;教师自己讲, 所有学生听的现象。学生不会或者是不敢向课本资料提出质疑, 或对教师提出疑问, 基本不会发表自己的任何看法。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模式非常单一, 学生基本上没有多少自己学习的时间, 导致很多学生不怎么喜欢政治课, 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大多数中学生的自主性受到抑制, 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三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政治教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良好教学环境的方法很多,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音乐、提问等来构建。在讲到政治课本中“自我新期待”这一课题时, 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孔子的语录, 比如《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 在学生听完语录之后, 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提出问题:“吾日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吾’是指什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即教师要在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 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这样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知道如何去学习。中学政治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 需要重视这门学科的共性,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规范性, 进而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面对新知识时能够进行自主式的探究学习。例如, 教师在讲到政治课本中“生命精彩”这一课题时, 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 然后再向学生提问:你在生活中曾经被什么事情感动过?如果有, 请向你的同桌讲述一下, 也可以站到讲台上与大家一起分享。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 做进一步的引导, 教会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这种方法, 教师能够调动课堂气氛, 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去聆听或者发言, 自主地去学习、接受新知识。
3.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 也就是让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 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这种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会让学生对政治课堂产生厌恶感, 进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分析案例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案例, 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 在学习“消费者保护权益”的时候, 教师可以直接引用当前社会上发生的真实案例, 对学生进行教学。新闻上报道, 有一天贾某邀请自己的两个朋友去一家餐厅消费, 在吃饭之前, 点到龙虾时问店主是不是一盘58 元, 店主回答“是”, 然后贾某就直接点了两盘, 在结账的时候, 贾某看到店主给的消费单据时吓了一跳, 平日里很普通的吃饭消费, 竟然花掉了他3000 块钱。于是, 贾某叫来朋友一起看菜单, 找餐费是怎样产生的, 竟然能够花这么多钱, 在检查无果之后, 他叫来店主为自己解释各项费用的花销, 谁知店主回答说龙虾是一只58 元, 所以是正常消费, 还将贾某直接赶出了餐馆。贾某一气之下将餐馆告上了法庭, 最后经过法院的判决, 贾先生得到了应有的补偿, 讨回了公道, 并得到餐馆店主的道歉。通过上述案例,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自己再与学生一起讨论, 引导学生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餐馆的店主侵犯了消费者的求偿权以及知情权。教师通过引入这种实际案例, 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教会学生在生活中面对问题时, 应当如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培养他们自主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教师先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再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让他们对政治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产生兴趣, 不再觉得枯燥乏味, 愿意主动地去学习政治知识, 让学生成为政治课堂中学习的主体, 不再依赖教师, 进而提升学生的政治课成绩, 完成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天健.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09 (34)
[2]莫文席.浅谈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6)
[3]邓麒麟.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2 (5)
政治自主学习模式 篇8
一、“五环联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内涵及其基本环节
本模式的提出受到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和奥运精神的启发,在政治课的学习中,我们本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育人目标,倡导平等竞争、合作和谐、个性发展、生态共赢的理念,营造“以人为本”的课堂文化。
“五环联动”指的是“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强化、反思提升”五环节有机统一。“五环联动”示意图如下:
针对不同课型,“五环联动”有不同的操作流程。
(一)新授课
1.创设情境,激趣引思;2.自主探究,提要钩玄;3.合作交流,突重释疑;4.应用训练,能力达标;5.反思建构,拓展升华。
(二)复习课
1.自主导学,明确目标;2.合作探究,交流提升;3.重点剖析,总结规律;4.反馈矫正,形成能力;5.网络建构,拓展应用。
(三)讲评课
1.集中讲评,突出重点;2.自主纠错,分析成因;3.合作交流,拓思解疑;4.点拨引导,查缺补漏;5.变式训练,巩固提高。
二、“五环联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结合我们教学实践中的课例,仅以新授课为例,对“五环联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简单阐释。
1.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情感进入新课学习。导入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如案例情境、故事情境、影像情境、小品情境等。
2.自主探究,提要钩玄。
通过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导学案包括自学提纲、重难点合作探究、达标检测等。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预习和自学要求。学生要借助学习资料有效地自学,掌握大概50%的基础知识,用彩笔标出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但基本上不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3.合作交流,突重释疑。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一要进行同质对学和异质交流帮助,解决课本中70%的问题。二要梳理归纳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寻求突重破难的有效策略。教师要当好合作者和帮助者,深入小组,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扫除障碍。学生进行组际展示,以实现思维碰撞,个性张扬。教师在所有展示结束后,作简洁准确的客观评价,进行重点点拨、归纳和提升。
4.应用训练,能力达标。
应用练习要尽可能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作答,以实现反馈矫正和当堂清的目标。完成任务后,可以让小组互相批改,并相互完善答案,教师要及时针对易错点进行讲评点拨。政治课的基本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侧重综合运用。所以,我们几乎所有的课例中都必然要有应用训练环节,以期学生能力达标。
5.反思建构,拓展升华。
政治自主学习模式 篇9
一、读:阅读标记, 知条理
“读”指依据自主学习单的要求, 阅读教材。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用教材学, 提升阅读力, 注重整体性。教材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资源, 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引领阅读, 才能帮孩子变聪明。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与基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学会“泛读”和“精读”, 通过“泛读”提纲契领, 把握整体;通过“精读”对号入座, 突出重点。
在自主学习单中, 对“读”的要求是:阅读本框知识, 依据要求, 在书本中做好标记, 时间3~5分钟。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 都需要哲学智慧。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而是人们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活动中, 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___________。
(2) 哲学源于人们在____________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 哲学是一门给人___________, 使人_____________的学问。在汉语中, 哲学就是_____________。
(2) 哲学的任务, 就是寻找光明, 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 指导人们正确地________和___________。
学生通过阅读, 依据以上要求, 在书本上进行标记, 标记有助于学生理清条理, 空格有助于学生突出重点, 时间的要求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 提高效率。在教学实践中, 学生通过阅读, 基本能够准确地把握本框学习的两个问题:哲学的起源及哲学的任务。阅读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 做好课前储备;标记能让学生识记知识, 理清条理。在阅读过程中, 要养成“眼到、手到、心到”的习惯, 用眼阅读, 用手标记, 最终了然于心。
二、导:学法指导, 抓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 学习教材基础知识,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预测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并就这些疑难问题进行学法指导, 帮助学生少走弯路, 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这就是“导”。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教师导学, 以导促学, 注重学法指导。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正确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要紧密结合, 缺一不可。在自主学习单中, 教师要导的内容是教材重点知识中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地方, 在导的方式上, 应注重思维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及对相关误区的点拨。
在自主学习单中, 对“导”的要求是:分析以下角度, 全面理解, 进行重点记忆, 时间5分钟。
准确地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1) 哲学的起源: (生活对哲学的角度)
(2) 哲学的任务: (哲学对生活的角度)
(3) 反对: (割裂哲学与生活、哲学与实践的关系)
(4) 克服有关哲学本义理解上的误区:
“哲学是智慧之学, 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因此学了哲学就聪明。”你赞成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教师的“导”, 着重在于给学生一个“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如何全面地理解知识, 而不是直接给学生一个答案, 也就是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 帮助学生搭建一个知识体系与框架结构, 明确学习的方法。在学习本框知识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依据全面观, 从起源、作用、反对、误区等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 从正反两个角度对知识进行分析。其中对误区的设计, 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 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对现象或观点等进行分析解读。从哲学的本义上看, 哲学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世界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因而哲学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错误的、非科学的哲学, 不仅不能使人聪明, 相反还会把人引入歧途。
三、思:反思质疑, 知得失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是通过“读”和“导”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 也是一个“思”的过程, 即不断自我反思、总结、提升的过程。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在思中学, 自思得疑, 注重培养问题意识。孟子说过, “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只有不断反思, 才能构建知识体系, 总结自主学习成果, 在梳理已获知识的基础上, 提出还存在的困惑与疑问。在反思中总结, 在反思中质疑, 通过“思”, 明确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在自主学习单中, 对“思”的要求是:对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归纳, 静默已得, 写出疑惑, 时间3分钟。在教学实践中, 主要通过学生课堂自述及检查自主学习单“问题记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反思过程。因本框是学习哲学的第一框, 学生对哲学是陌生的, 对学习哲学有畏难情绪, 学生总认为哲学是高高在上的, 对“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这种提法无法理解, 在生活中也举不出例子来证明这个观点。因此, 在自主学习单“问题记录”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1) 哲学的起源是生活实践还是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 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就是哲学吗? (或者说对“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这句话不理解。) (3) 马克思说,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 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为什么说是“活的”? (4) 哲学的任务就是哲学的作用吗?如不是, 两者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疑惑, 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和重点讲解的问题。
四、练:自主检测, 需反馈
经过了“读、导、思”三个环节的学习, 最终要对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测, 这就是“练”的环节。本环节的设计理念是:课前自测, 自察自纠, 注重问题反馈。通过“练”, 一方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带着问题进课堂;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反馈平台, 让教师了解学生自测情况, 针对问题进行备课教学。自主检测题一般为5道选择题, 题目要精选, 要尽量能涵盖本课教学的知识点, 对于重点知识可以选择多道, 从不同角度进行检测。
在自主学习单中, 对“练”的要求是:合上课本, 独立完成, 时间3分钟。练要精练, 这就要求题要精选。选题要有目的性, 教师应在每道题旁注明所要考核的知识点, 一旦学生出错, 马上就会知道问题出在哪儿。选题还要有创造性, 教师可以对一些原题进行改造, 一是材料的更新, 用最新的素材,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题肢的变化, 增加或减少陷阱, 以改变试题难度。在本课的训练中, 我选择了《阳光课堂》基础题中的5道题, 加以适当改造, 考核了哲学的本义、起源、任务及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等, 通过“练”的反馈, 可以看出学生的主要问题存在于对哲学任务的理解, 对其中的“正确指导”有一定的认识误区, 这就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要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养成终身学习习惯。设计“读导思练”自主学习单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依据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单坚持任务驱动, 以“读”为基础, 以“导”为桥梁, 以“思”为关键, 以“练”为手段, 将读、导、思、练四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在限定的时间内,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浅析高中政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篇10
高中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新教材无论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插图的设计上、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精神的重视和推崇。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的。
一、掌握策略和方法, 强化自主学习
古人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 还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知识和技能, 认识外部世界的策略;二是对自身学习方法进行选择和应用, 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调控的策略。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策略, 特别是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及时反思和调控, 才是学会了学习进而创造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 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掌握表达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分析解决任何问题, 都有基本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程序:第一步是读懂问题, 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是选择知识, 知道用什么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第三步是理清思路, 了解分几步、几层来分析问题;第四步是表达问题, 能用准确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和情感;第五步是联想发挥, 想一想是否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否从中生成一些问题。思想政治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 可以指导学生按此程序进行思考。长此以往,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只能起到诱导的作用, 只有让学生自身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获得自主权,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逐步培养学生政治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我们在政治学科的教学中应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 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大量的相关信息, 引导学生去归纳, 使得学生由听客变成主动的求知者。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课堂上是都是采用“我叫你学”的方法, 而如果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就应该强调“我教你学”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明白,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将知识讲授给学生, 而是让他们能自主的去获得这些知识。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责任既是引导学生寻求知识、吸取知识进而运用知识, 更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教师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使得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更加凸显, 进而使得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都养成这种自主的能力。对政治课教学来讲, 政治教师能够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从而实现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是具有长远意义的。我们要使政治课从知识传授型转变成为知识实践型, 要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 能自主地去思索问题, 并寻找改变事物行为的方法。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网络化, 实现认识飞跃, 使学生会学
思想品德学科是以点的形式呈现知识的, 学生只有将学科的内容形成网状结构, 甚至学会突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将知识结成网连成线, 才能抓住知识的精华和内在的联系, 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利用针对性的训练, 让学生学会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把章与章、节与节联系起来, 理顺各个环节的因果关系, 并学会将分布在教材中不同地方的同类知识归纳在一起。这样便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 掌握学科内容的来龙去脉, 再复杂的内容也能在头脑中融会贯通。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并在实践中再总结知识。因此, 仅仅依靠教材的内容是很难真正实现其德育功能的。教师要通过自己对社会的敏锐的观察能力, 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形成构想, 通过归纳、演绎、推理等综合分析法, 认识由表及里, 去伪存真, 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答疑惑, 并能联系自身的情况, 提出行动方案。例如, 在学习九年级科教版“人大代表”这一内容时, 学生的知识不能只局限于对人大代表的作用、工作方式、基本素质的认识, 在学生明白做议案是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后, 要引导学生积极从根源上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并提出解决方案, 形成议案。这样, 学生学会利用思想品德学科的思维方法去思考现实问题, 其知识才会在现实中得到升华。
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为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现在的高中生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认识相当肤浅, 因此思想政治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这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 也是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意的重要途径。
社会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直接观察、体验, 认识社会本质, 获得生活知识, 培养实践能力。它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 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 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使之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当然, 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 要控制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消除不良社会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可以进行如下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社区进行走访、调查,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性的劳动,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品质;聘请校外辅导员, 加强社会法制教育, 要求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组织小型的春游等活动, 让学生负重步行, 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初中政治自主学习策略探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政治;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93-01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倡导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轻松愉快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思考,激发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仍然呈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听讲状况,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压制学生个性思维的拓展,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按照规划的教学流程进行,使得课堂氛围严肃压抑,学生的个人问题和不同意见得不到表达,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高强度的学习环境下,学生难免会出现紧张心理,为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融入到学生之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缓解紧张心理,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二、精心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具体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实际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例如,教学《我爱你,中国》时,课前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通过网络等手段自主搜集有关中国大好河山和相关少数民族知识的图片和内容,然后到课上让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给大家讲一讲,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再如,教学《感受大自然之美》前,先让学生自己亲自感受一下家乡大自然的美,并将自己发现的美通过相机等工具记录下来,然后拿到课堂上展示给大家,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体验,使学生实践中获得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国古人也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就是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美国大教育家里欧巴士卡里雅曾经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一个理想的教师就该肯于把自己当作桥梁,他邀请学生跨上这桥,并在帮助他们走过来之后,高高兴兴地把它拆掉,鼓励学生建立他们自己的桥梁。”由此可见,“教”的价值就在于促进“学”、成全“学”、造就“学”,目的在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桥梁”准备,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主体本位”的回归。实际上,桥梁的根据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蕴藏了无限的教育资源,而政治学科的一大特色就是与生活主体密切结合。作为政治教师,应坚持“以生活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围绕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合作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引导学生将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的观点与方法融入生活题材,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深刻感悟知识内涵。例如,在学习《伴我们一生的权利》这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加强对“知识要点的理解、记忆;并及时点拨、提问并板书: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地位、为什么、怎样做?最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身边的所见所闻,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法律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当然,教材中蕴含很多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创设多元化教学氛围,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情。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这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针,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保证教学环节的成功实施。例如,在阅读政治教材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精读与略读,及时的将重点和疑点标注出来,学会抓关键词和关键句,善于联想思考总结文章的中心主旨,强化记忆与理解。比如为了提高学生解答主观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这样解答:首先读懂问题,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其次抓关键词;最后善于顺藤摸瓜,会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在答题时要做到回答规范、政治化、符合答题要求,做到答题像写作文一样,形象明了,内容完美。
总之,通过自主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深层次挖掘自己,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要求,灵活应用自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天健.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9,(34)。
[2]郑子春.初中政治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政治自主学习模式 篇12
基于此,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自主”模式。“自主”模式的宗旨是强化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受教为主动受教,从而使大学生逐步做到思想自强、学习自律、情感自控、行为自律,使思想政治教育由管理型向内化型转变。
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模式,是指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充分发挥学校的导向作用的前提下,大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对自己进行思想转化,自我教育,做到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活动、自主创造,从而实现自主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模式的提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举措。
1. 基于对人的社会化理论和人的主体性理论的思考提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影响、制约、决定着人,人适应、利用、改造着社会。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而自主性是主体性的集中表现之一,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人在社会化进程中,要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掌握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某种社会义务的社会人,首先就要学会按社会规范自主。当今大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思考较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也应该从“社会”这个切入点入手,培养其“自主”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文明素养、基本德育教育,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人”的观念,教育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理解,帮助他们形成深思熟虑的价值体系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培养他们学会“关心”———“关心社会和国家利益,关心全球生态,关心父母、家庭、朋友,关心自然和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知识、学习,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这样既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可亲、可信、可行,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批判和自我发展能力、科学感受力和文化领悟力。只有让学生学会了自我理性判断的“自主”,才有利于其参与社会实践和创造。
2. 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思想政治的教育实践,即用一定的政治思想导向有意识的政治教育活动,以维护和巩固现有的社会秩序。在政治逻辑中,思想政治是行动的力量,是政治思想付诸于政治实践的过程。既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那么,政治就不再是少数社会成员的政治,而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政治,大众的政治。同时,前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早就指出:当受教育者的个性、智力、和社会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便开始不仅认识他的外界目标,而且认识自身教育的目标,开始把自己当作对象看待,这样他自己便成为自身教育的对象。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强化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为着眼点,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基本取向,可以在吸取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主体性教育等素质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尊重大学生的基本权利,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注重并引导其情感需求,倡导其对主导价值观的认同,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实施熏陶,多让其在各方面有自主展示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信,保护自尊,激发他们实现其阶段学习目标,使其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追求更加高尚的生活。
3. 基于对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出。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己刻苦努力的结果,外部的影响只起促进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心理、生理更加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不再单纯地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活动,积极地、主动地获取各方面的知识,以期获得更大可能的自主发展和自主创造的机会。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今天的大学生基本上是80年代“抱大的一代”,大多数人穿着讲究、生活轻松、追求“异类”,很多人都认为一切都“无所谓”且轻而易举。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提倡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只有使学生学会独立处理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其增强自我管理、自省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拥有责任意识、责任情感、责任能力、责任行为,且勇于承担责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及途径的探讨
1. 强化自主意识,营造“自主教育”的大环境。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是当代教育的要求。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但就思想政治内容而言,强化自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在“四育人”的各个环节营造“自主教育”的大环境。即:通过最优的课程设置、有效的授业解惑和良好的为师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思考;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他们,让他们参与管理,最终实现自主管理;以良好的后勤服务和教学服务感化他们,让他们明白接受他人服务时应进行自我服务,培养他们自主生活的能力;创造较好的校园环境,让他们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卫生环境的建设,培养他们的自主活动、自主创造和积极参与的能力。
2. 完善各项制度,形成“自主教育”的管理机制。
“自主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教育中自主发展、自我塑造和持续发展。如何使这种教育模式更具有操作性呢?关键是制度,核心是机制,比如让学生自主自立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学生社团活动规范、奖惩条例,建立健全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素质测评机制、学生自主教育绩效评价机制、学生自主教育改进与激励机制、毕业生自主教育反馈机制等,从而创造一个健康的“自主教育”的法制环境。以使学生走向社会以后都会用已经获取的“学习能力”、社会知识和规范、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活动、自主创造和自主发展,从而进行终身自主教育。
3. 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生动具体、丰富多彩地展示在大学生面前。
(1)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自主教育。调查发现,学生喜欢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集体活动,如:假期社会实践、主题辩论会、主题演讲赛、知识竞赛、大学生风采展、卡拉OK赛等。这些活动,学生愿意自主组织、自主参与,更加能够达到自主教育的目标。
(2)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在网络环境中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的发展加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我们进行自主教育,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识。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振奋精神,在美的享受中愉悦身心、健康成长。
(3)我们必须认识到:所谓“自主教育”,并非“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相反,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警惕和杜绝“自我意识”的膨胀。我们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使大学生对自然、对他人、对社会有认同和理解,使其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获得新的人生体验。
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知今日之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模式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认识、定期检测、修订方案、全面评估、总结提高的系统工程。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模式的实践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以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有计划地、扎扎实实地、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从而通过不断总结反馈,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参考文献
[1]赵芳.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引导[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 2008, (S1) .
[2]郎益君, 朱春华.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自主养成规律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3]麻民能, 梁永锋.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J].消费导刊, 2008, (22) .
【政治自主学习模式】推荐阅读:
自主学习思想高中政治07-28
论思想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9-12
自主探索政治07-31
自主合作式初中政治07-16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06-30
自主学习课堂模式09-07
自主学习模式初中地理10-20
自主性学习模式05-09
开放与自主学习模式05-30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