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培养模式(共12篇)
自主创业培养模式 篇1
为适应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落实中央“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决策部署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中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 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了“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教育模式,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 切实做好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 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初见成效。
一、更新观念, 升华认识, 建立明确清晰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
1. 认识创业教育内涵, 建设创业教育文化
中南大学明确以人为本、追求质量、崇尚创新、强化能力的创业教育理念, 在内容上坚持与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管理、就业指导和服务相结合, 在途径上推进创业教育全方位、立体化, 探索具有示范作用的创业教育模式, 建设鼓励探索、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宽容失败的创业教育文化。学校师生都形成了意识如下:创业是当代大学生应负起的时代责任,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2. 强化学生创业意识, 培养创业精神
中南大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弘扬创业精神。如, 在“创业从点滴做起”主题实践活动中, 组织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调研, 2005年至今共有29 036名学生参加。
3. 修炼学生创业内功, 提高创业能力
中南大学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通过专业教育,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创业技能, 同时大力推进创业教育, 指导扶持一批学生创新创业团队, 目前在校学生创办公司93家, 组建创业工作室412个, 加强了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
4. 培育学生创业典型, 发挥带动作用
中南大学已有51个学生公司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等各级各类资金支持共计千余万元;涌现出中宣部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等一批创业明星。
二、扎实推进, 锐意进取, 探索富有成效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1. 规范创业培训, 建设创业教育教学系统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中南大学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 开设创业教育通识类、技能类、实训类课程共86门。如, 开设SYB培训课, 成立全国首家SIYB培训项目管理部, 建设1807名学员的信息数据库和916个创业项目的创业项目信息数据库;引进欧洲模拟公司创业实训技术, 开办全国首个创业实训试验班, 指导学生成立模拟公司。
2. 依托基地建设, 建设创业教育实践系统
中南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立创业实践学分。依托校内实验室、工作室、学科性公司及校外高新技术企业, 与政府机构、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 先后建立创业依托基地、实践基地、模拟基地828个。如, 学校2家上市“学科性公司”已成为学生创业重点实践基地。
3. 搭建创业服务平台, 建设创业教育服务系统
2002年, 中南大学创建全国首家大学生创业综合性服务网站——中国大学生创业网;2007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校园服务网站;2003年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学校, 推进专业化的训练;2004年以创业网站和“双创”学校为基础, 建设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 列入了国家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08年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开展项目孵化等服务, 目前已入驻学生公司60家;启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等, 先后投入资金1 600多万元, 资助2 500多个学生项目。
4. 打造创业教育品牌, 建设创业教育科研系统
在教育部等部委的支持下, 中南大学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模式为载体, 开展创业教育前沿性探索;以教育部“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示范基地”和“创业实训试点单位”建设为切入点, 开展示范性研究;以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学会会长单位为依托, 发挥辐射作用。出版发行了《创新与创业教育》学术刊物。
三、优化机制, 整合资源, 构建坚强有力的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1. 党政高度重视, 形成制度保障
中南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创业教育纳入了学校培养方案, 建立了评估和激励机制。如, 设立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奖, 先后有530个团队, 1 587个项目, 11 000人次受到奖励。
2. 成立组织机构, 强化组织保障
中南大学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二级学院配备了创业教育专干, 学生班级设立了创业教育委员, 建立了创业教育校、院、班三级组织;学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 组建创业课程教师、创业团队指导教师和创业导师队伍, 保证创业教育多层次、多样化需要。
3. 增加经费投入, 提供财力保障
中南大学将创业教育的经费列入学校预算, 并不断增加对创业教育的投入。
4. 加大场地建设, 完善物质保障
2010年, 中南大学在新校区建设建筑面积达3 200平方米的“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集创业培训、创业实践、网络服务和成果展示功能为一体。
三年来, 学校多次在部省相关会议作典型发言;有336所高校来校学习考察创业教育;各大中央级媒体对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和优秀大学生创业典型进行了重点报道。中南大学将在上级部委的关心和指导下,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继续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
(高文兵:中南大学党委书记)
[编辑:汪晓]
自主创业培养模式 篇2
刘宁芳,倪锋,詹凯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摘要:以创业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和思维结构为主线,结合实际,从创意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等方面探讨了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现的途径。
我国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并得到国家高度重视与积极支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中国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然选择。然而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窘境,这与我国每年庞大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极不适应,暴露出当前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通过对创意产业相关学科专业(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广告、传媒、计算机、音体美和文史哲等等)教育现状的调研,发现我们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意、创新精神,既使有创意也不会商业化,缺少创业知识和技能。这是制约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的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制约和压抑不容忽视,在高校开展创意创业教育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高校人才的培养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框架,竭力在传统教育模式基础上,探索将传统专业与创新创业实现交叉与耦合的新模式,以满足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要求,适应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规格变化的需要,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如何培养创意创业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教研究的一个焦点。为此,我们探讨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运行和管理机制、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构建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创意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创意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意创业是指源自个人创造力、技巧及才华,从创意中寻求效益的创业思路的个体经济活动。创业的本质是创新,是变革,意味着“创造性破坏”,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取代旧的生产函数;其次意味着探寻机会和承担风险,比如探寻和发现未被满足的或者新出现的顾客需求,并且承担经营风险并创造性地整合资源为社会创造某种有价值的新事物。创意是一个单独的行为,然后你要把它加之于产业化的话,这是一个创造性地把创意付诸于经济价值的活动。创意产业是创意和商品生产的结合,仅仅发挥创新思维还不够,创意并不是产品,任何奇思异想都可以接受,但必须能转化成切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这才是创意创业的根本。因此,创意创业型人才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新观念、新技术和(或)新的创造性内容。然后把它加之于产业化,创造性地把创意付诸于经济价值的活动。
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以创意产业领域对创业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的学生成为创意产业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创意产业活动中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创意创业型人才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学习的习惯,善于创意设计、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发现、提出问题,成就动机高、具有坚忍不拨的意志,个性鲜明、有独到的思维方式,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有专业的技能和实际的动手能力,更有创造的灵感和突破陈规的锐气。
在培养目标上:培养的是适应21世纪创意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专业背景又通晓经济、管理知识,具有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品格、开拓、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和现代市场视野的创意产业领域的高综合素质复合型创业人才。
在知识的构建上: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要求较高,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科学艺术创造能力;同时以构建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艺术再现能力。在素质和能力培养上:重视的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同时要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艺术开发的能力,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技术型创造力、艺术型创造力、商业型创造力。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方式上: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
上,重视技术应用能力和艺术开发的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以多渠道的实践教学为基础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应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职业(或专业)范围内实现自主创业的思想。要建立有利于培养创意创业型人才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同时要营造民主信任和竞争合作的创造性群体气氛。
二、实现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针对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创新实验室、创意工作室、创意创业实践基地”为支撑,以创意创业实验班为教学组织形式,实施“两个阶段”(素质形成、知识拓展、能力提升阶段,创意创新创业教育阶段)、“三个层次”(通识教育层次、专业教育层次和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层次)的培养方案。在创意创新创业实践层次,采取“学生团队+指导教师”的模式,认真进行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的优化。坚持专业教育与创意创业教育并重的原则,构建专业教育基础上的创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创意创业实验班的形式组织教学
“创意创业实验班”将从创意产业相关专业选拨优秀学生,以掌握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更加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意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建立起可适应终身教育及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意创业教育三种教育类别等15个课程模块组成。通识教育包括高等普通教育7种模块化课程。专业教育包括4种模块化课程。创意创业教育包括4种模块化课程。其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模块化课程在本专业班学习,创意创业教育模块化课程在“创意创业实验班”学习。
“创意创业实验班”培养方式有如下特点:
1.实施小班教学。实验班创意创业课坚持小班教学,每个班培养规模控制在40-50人。选聘高水平师资授课,并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学校每年在教改项目中专门为跨学科创业人才培养设置2-3个教改项目。
2.实施“通识教育+跨学科(创业)培养”模式。构建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与大类教育,高年级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创意创业教育的新模式。一年级学生实施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教育,以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夯实基础,实验班学生从本科二年级起强化跨学科创业素质和创业教育的应用能力培养。
3.实施新方法培养。通过问题式教学开启学生思维;通过探究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独立阅读、集体讨论和编写创业计划等环节,鼓励学生随时提问,产生自己的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研究方式地自主学习。
4.实行专业导师制。进入二年级下期后,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创意创业学习指导导师,创意创业导师负责提升学生对学科专业方向、个人学业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并指导学生开展创意创业活动的专业能力训练。学校为实验班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加创意创业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创意创新活动、创业实践,所有学生三年级开始可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等科研活动。
5.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有创意创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实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高水平的实践(实验、实务、实习)性课程。选派学生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参赛和访学等活动。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实务界知名专家担任实验班客座教授,讲授企业实务发展前沿。
6.推行双学位制。实验班按专业学科和创意创业学双学位教育设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规定修学年限内(标准为4年,最长不超过6年)修满相应学分,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实验班学生授予本专业学科和创意创业学双学士学位。
7.建立本硕连读制。学校对实验班学生免试推荐研究生给予政策倾斜,在符合有关规定的条件下,每年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指标分配中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实验班学生以政策倾斜。
8、发展国际合作培养制。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实施跨学校、国际化的“2+2”、“2+1+1”等交流及联合培养项目,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授课、开设专题讲座和举办学术报告。
(二)建立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机制
教育、研究、生产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培养机制,是以创意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纽带,通过组织结构性的安排、制度性的设计等机制,三种力量交叉影响,最终形成相互依存的互动的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学研产合作教育就是充
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有效的培养机制。创意创业型人才主要侧重于应用,学研产合作把传承知识、创新知识和应用知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是组建产学研指导委会员会,协调在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一般包括研究开发内容、人才培养数量与规格、课程设置、经费管理、人员互派等。三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以学科链对接产业链,就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创意创业型人才培养领域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
二是开放办学,请进来、走出去。教学活动在企业与高校交替进行,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应用为目的,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其基本做法是:学生在完成一定的专业学习后,被安排到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合作公司、企业等进行创意产品开发工作,学生可以在与本专业有关的用人单位实习工作中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为毕业后创业奠定了基础;用人单位可以发现优秀学生,并在实际工作中考核、录用未来员工,减少了为职员支付的培训费用,有机会雇佣随时可得的临时工作人员,用年轻的技术人才充实企业的发展未来;高校则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策略,吸引优秀生源,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加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和效益。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聘请企业或研究院所的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引进生产一线能工巧匠充实实验实训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学校教师到企业或研究院所合作开发创意产品和承担研究项目。高校师资有了产学研结合的环境,可以及时将最新的原创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引进课堂,教书育人更切合市场需要;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和聆听智慧的机会;也便于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三是依托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实验室、创意工作室、创意创业实践基地。“艺术教育与实践的结合,把‘教室’改为‘车间’的创举”,在工业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早已成为定论。但是恰恰是这一点,成为我国艺术教育的薄弱环节。
自主创业培养模式 篇3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社会因素;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1—0300—03
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内涵及意义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是指高校毕业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创造价值的过程。自主创业不仅是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高校扩招毕业生大幅增多及金融危机双重压力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成为影响高校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及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1)参与比例极低,仅为1%~2%,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的比例;(2)技术含量不高,多为家教、零售、服务业等低端行业;(3)成功率极低,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后仍然生存下来的不足1%。这种现状与中国自主创业的政策落实不到位、高校自主创业教育相对滞后、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经验缺乏及社会倡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氛围不浓等息息相关,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体系不完善紧密相连。因此,深入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各种社会因素,以便尽快建立起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与服务体系,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就业创业。
(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社会因素众多,下面主要从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等主体进行分析。
1.政府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分析。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发布政策来影响和促进自主创业。自1999年国家首次提出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以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不断地得到推进和完善(主要内容见下面的“国家关于就业创业的政策要点统计表”),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各部门、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先后发文提出有关就业创业的指导性文件,将创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考虑,极大地推进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进程和步伐,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数量、质量和规模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与此同时,自主创业也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导向与教育导向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在:(1)政策允许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向银行小额贷款,但是银行考虑到大学生的偿还能力不愿意借贷;(2)高校考虑到创业学生少的现实,一般是通过发通知方式传达下去,很少通过讲座、开设创业课程来宣传,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政策内容了解不多、不全、不深;(3)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提出的目标是:“高等教育应主要关心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要使高校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更重要的是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而现实状况是:纵观1999年以来的创业政策,都是与就业连在一起的,都似乎是“为就业而创业”,给人“被动创业”的印象,这与教育的导向存在差距。
2.高校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分析。高校通过开设类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拓展和大学生创业指导等课程,以及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而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但是,高校因多方面的局限存在创业教育滞后的现象:(1)目标不明确。高校有使命、有任务去贯彻落实鼓励倡导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是没有明确如何培养、培养多少自主创业毕业生;(2)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不具备创业的经验,不能给学生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和指导;(3)高校在课程的设置和学生的培养等方面偏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技能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3.社会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分析。社会主要是通过营造氛围来促进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近几年来,随着政府鼓励大学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政策出台和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氛围明显好转。但是社会对自主创业的一些错误看法妨碍了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主要表现在:(1)只有精英才能创业;(2)创业是没本事、没出息、没单位接收的表现,找不到工作才去创业。
4.企业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分析。企业主要是通过搭建创业平台,为大学生洞悉市场,积累经营企业的经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来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现实中,高校毕业生创业者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能力欠缺,经验不足。
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主要社会因素作用模式构建
作为直接负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的一线学生工作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自主创业各项政策,推动高校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营造高校自主创业的氛围,加强与企业的有效沟通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实践平台,并在借鑒发达国家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目前中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现状和社会影响因素分析,进行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主要社会因素作用模式研究,对于推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府政策作用模式
如上图所示,创业的准备阶段主要在毕业前的高校进行,创业的实施和推进阶段主要在创业实践中进行,因此,在创业政策指导与服务过程中,作为高校、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实体部门,全面理解和把握好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好创业的推进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创业工作机制,落实创业各项政策。完善自主创业各项政府政策和工作机制,强化各级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把提高创业教育、培训效果、服务质量和创业初始成功率、稳定率、带动就业率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各单位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2.强化政策的教育功能,做好创业准备工作。通过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开展自主创业课程设置、创业师资配备、创业计划大赛等,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做准备。
3.强化政策的扶持功能,做好创业实施工作。强化政策资金扶持,全面落实创业的税收优费、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改善行政管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清理和规范涉及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节和承诺服务,开辟创业绿色通道。
4.强化政策的保障功能,做好创业推进工作。在政府政策推进创业工作方面,主要通过高校毕业生毕业创业两年税收减免、创业免费人事代理、创业人才落户和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等实现。
(二)高校、企业、社会共同作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模式
如上图所示,无论是创业准备还是创业实践,其内容基本上是围绕创业前的准备工作进行的,并且开展的工作都是在高校内进行,因此,作为高校、校内企业或实践基地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好創业的推进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优化高校创业课程设置,为创业成功提供知识保证。创业课程设置是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创业课程设置之中。
2.加强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水平。一是加强专职创业教育师资的培训,提高创业理论水平,给予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感知。二是开展校企合作,增强师资配备,邀请甚至是聘请企业精英到学校做“创业导师”,提高大学生系统掌握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的能力;三是从创业领域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经历的专家作为“创业客座教授”,来校做讲座和辅导,让学生体会直接来自实践的真知灼见。
3.实行“校、企、社”合作,笃实创业平台,积累创业经验。建立高校创业中心,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企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包括各种创业孵化器、创业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陇会等基地,为进入基地的有意向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以及进行创业实践、实习活动,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进而形成高校、社会、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企业的创业资源。
4.开展创业类型活动,营造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讲座和开设创业课程、创业专业等,营造高校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使更多的大学生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同时加强高校校园创业文化舆论引导,弘扬创业精神,在高校毕业生中树立一批创业典型,特别是面对失败不屈不挠成功实现再创业的典型,营造尚创业、竞先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文化氛围。
政府、高校、社会和企业等社会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影响各有侧重,并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和社会的影响贯穿创业的始终,起着主流导向的作用;高校在毕业生创业中主要起着教育导向的功能,即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企业主要是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创业平台和积累创业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国办发[2008]11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Z].
[2]郑素成.鼓励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2).
[3]臧玲,王艳.关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
[4]刘丽.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1).
[5]陈华,陈伟.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6).
[6]王锐,刘杰.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8,(5).(责任编辑/ 王建国)
大学生自主创业模式探讨 篇4
当前,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 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 中国经济近年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动力也来自改革创新。近年以来,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政府坚持稳中求进, 保持定力, 主动作为, 不搞“强刺激”, 而是强力推改革, 大力调结构。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 就业不降反增, 结构不断优化, 增长质量提高。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 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 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将创新创业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就业是民生之本, 是关系到国家稳定与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 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 是国家未来创新型建设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就业直接影响到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解决好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各级政府和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就业模式, 可以有效地拓宽市场, 扩大就业机会, 也是对传统就业模式的补充。目前,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 大学生创新创业正在成为我国就业体制上的重要力量。
二、国内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较好, 尽管起步较晚, 但由于政府、高校及社会重视大学生的发展,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初见成效, 通过部分实践形成了如下模式类型:
(一) 创业大赛模式。
为了拓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渠道, 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 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应运而生, 充分激发了广大学生创业的热情, 满足了时代的需求。“挑战杯”创业大赛的成功开展, 国内许多高校也相继模仿此类做法, 纷纷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通过参加创业大赛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 同时主办方提供的一定奖金, 也给创新创业者提供起步基金, 促进创新创业蓬勃发展。
(二) 校园孵化基地。
各大高校, 为了响应号召, 纷纷在学校建立创业基地, 供在校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建立校园孵化基地,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 并提供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 是在校大学生进入社会前, 最有效地了解市场, 发现商机的机会。
1、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概念
(1) 创业。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 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根据杰夫里·提蒙斯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 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 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2) 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现今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 并且经过多年的教育往往背负着社会和家庭的种种期望。在现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的情况下, 大学生创业也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新兴的现象。
2、大学生自主创业状况。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条件下, 我国的就业迎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当下是一条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可行之路。大学生在接受职业指导的同时, 也要接受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我国青年创业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次:第一次自主创业浪潮发生在20世纪改革开放初期, 那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未成熟, 很少有人敢去尝试新事物, 社会无业人员成为当时创业的主力军, 通过资本的积累, 开展小商品交易, 逐步摸索, 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创业的第一批带头人, 并卓有成效;第二次自主创业浪潮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 他们多为国家公务人员、企业员工、老师等退休离职人员, 他们相比第一次创业浪潮多半为高素质人才, 这一时期创业被我们称为“下海”或“下海经商”。这批创业者由于工资较低, 自身才能得不到发展, 导致各行业精英纷纷要求用自己的能力获取财富, 从而经营轻工业、第三产业以及改制企业等, 经过不懈努力及资本积累, 他们成为新一批的领军人物;第三次自主创业浪潮开始于21世纪初期, 以高科技行业的兴起和部分高素质职工“下岗”为标志, 电子行业的兴起与普及,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都在这一时间成功创业。其中以“下岗”为代表的人群由于国企改制, 多数为被迫进行自主创业。创业手段多样, 创业方式创新, 迎来了我国创业的新一轮发展高潮;第四个自主创业浪潮就是现阶段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开展,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体多为高校毕业生和在校生,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继续深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基数大、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 目前大学生创业者已经成为我国创业人群的主体。
三、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主要模式分析
(一) 加盟连锁模式。
就是指大学生成为部分地区代理, 通过加盟营销或购买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来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创业模式。这种方式加盟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商业零售和餐饮业。这种模式可以直接享受规模经营的利益, 在经营管理上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 便于创业者对企业的控制。由于有较为成熟的经营体系, 充分利用品牌效应, 规避创业风险, 有较高的成功率, 但创业初期投资高, 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难以有自主性与创造性、回报率低等缺点也是阻碍这种模式发展的因素。
(二) 白手起家发展模式。
该模式是指创业者白手起家通过发展积累从小到大, 完全独立的创业模式。这种模式的创业没有形式的固定, 进入的门槛较低, 技术含量相对不高, 多集中在商业零售、餐饮、服装、图书批发、小商品买卖的经营上, 在投资的金额方面也较小。由于规模较小, 建制不一定齐全, 所以经营上携带着许多自身特点, 在经营取得阶段性成功、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 应该及时做到规范化、系统化。这种模式的创业投资小、见效快、门槛低、管理简单, 创业者开展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先天性不足, 就是市场相对饱和, 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 长期发展堪忧。
(三) 研究调研模式。
就是指大学生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分析, 敏锐地发现市场潜在的商机, 想通过天赋的寻找, 实现自己的目标或理想。大学生依托专业特长与独特的视角发现市场商机, 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进一步发挥创造。这种模式目的性强、项目定位准确、创业基础较好, 能让大学生充分发挥大学生才华与技能, 特别适合在校生, 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但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大学生项目的定位是否准确, 能不能和现实情况出现巨大反差。
(四) 技术入股模式。
就是大学生用自己拥有的专长或技术发明投资进行创业。这种模式要求大学生具有专业特长, 或者自主成功研发一项新的产品、新的工艺。通过技术、专利或者其他隐形成果做资产评估, 吸引风险投资创办企业。这种模式集中在高新科技知识密集型行业, 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互联网技术等为代表。这种模式可以创造巨大的市场价值与社会价值, 发展前景较好, 可以打开一个崭新的市场, 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知识技能。缺点是多局限于理科生且融资渠道较单一、融资难, 发展风险较大。
(五) 概念创新模式。
就是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新点子、创意、想法进行的创业活动, 概念创新主要集中于网络、艺术、装饰、教育培训等行业, 大学生创业者的创意被社会广泛认可并且在行业领域是个创举, 并能迅速带来市场影响。这种模式的创业一般不需要很多资金, 创业者本身的创新想法就是无穷的资本。这种模式优点是创新性很强, 对于创业者创业前期的创业资源要求不高, 创业成本低, 尤其是那些本身不具有创业条件的创业者也可以参加, 并通过自己的创新想法赚取利润。但这种模式操作难度较大, 风险也较高, 大学生不能预测创业困难, 所以创业还应该从多领域多层面进行发展。大学生创业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所以需要社会的管理者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更多的平台。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综合国力逐步增强, 客观上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定可能。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背景及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通过对多方面创业模式的思考, 从客观角度指出大学生创业的开展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是可行可控的, 为解决社会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贡献微薄力量。
自主创业培养模式 篇5
一、调查统计后得出的数据有三组,一组是实验班学生阶段初阅读的情况,第二组数据就是阶段末学生阅读的状况,第三组是对比班学生阶段初的阅读的状况。
(一)实验班学生在阶段初的阅读状况:
认为阅读是一种享受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10%
认为阅读是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占全班学生的45%
认为阅读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的占全班学生的40%
认为阅读是没有办法的事占全班学生的5%
在英语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考试中,有30%的学生在80分以上,有60%的学生在60分以上,有10%的学生不及格。
(二)对比班班学生在阶段初的阅读状况:
认为阅读是一种享受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15%
认为阅读是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占全班学生的50%
认为阅读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的占全班学生的30%
认为阅读是没有办法的事占全班学生的5%
在英语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考试中,有30%的学生在80分以上,有65%的学生在60分以上,有5%的学生不及格。
(三)实验班学生在阶段末的阅读状况:
认为阅读是一种享受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30%
认为阅读是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占全班学生的50%
认为阅读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的占全班学生的20%
在英语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考试中,有70%的学生在80分以上,有30%的学生在60分以上。
二、数据对比分析结果:
(一)实验班学生培养前和培养后的对比分析
在学生自主阅读的状况中,有8名同学转化为认为英语阅读是一种享受,有2名同学学会了自主阅读。各个类别的浮动人数和比例如下:
1、有16人在英语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考试中成绩增加到80分以上,占全班人数的40%。
2、有4名同学由不能自主阅读转化为会自主阅读,占全班人数的10%。
(二)实验班学生和对比班学生的对比分析
经过一年的培养,实验班的学生都会自主阅读,并且会应用表达,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远远高于对比班。
三、通过分析得出的实验结论:在自主阅读中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主要方法及作用有:
1.pre-reading:
激发动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pre-reading部分是对课文的导入。这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恰当地导入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变“要学生读”为“学生要读”。在学生有了阅读的动机,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思维活跃,阅读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总体上,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以下几种方法是常用的方法:
(1)提问,教师提出几个与课文或课文中心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了解文章大意;(2)展示图片,就课文的插图或制作相关幻灯片,引导学生讨论;(3)介绍文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要阅读的目的文章相对照;(4)猜测文章内容,就文章的标题或插图猜测文章的大意;(5)教授相关词汇,一方面是介绍目的文章的词汇,使学生朝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思考,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的阅读扫清障碍;(6)听相关材料导入到课文,这种相关听力材料可以是一段新闻,也可以是一首歌曲。
2.while-reading:
理解文章的层次,把握作者的意图。语篇阅读教学是让我们把一篇文章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来安排教学活动。语篇阅读教学活动是围绕三个理解来进行的,即表层理解、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
(1)表层理解,通常我们进行的第一个步骤是快速阅读(skimming),在学生对整个篇章有个大致了解,让学生带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去扫读课文(scanning),找出课文中相关的重要信息是语篇阅读教学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常规的一环。学生在做完了scanning之后,对课文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我们还让学生找出文章各个段落的主题句和支持句,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这点在语篇阅读教学的模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是整体教学、整体理解和注重文章内容和意义教学的反映。此时,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已经有了较全面的理解,但仍是停留在表层理解。
(2)深层理解,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表层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精读、讨论、师生对话等活动来分析作者的立场、态度和写作目的。深层理解是高层次的理解,学生已经从理解文章上升到了欣赏文章的层次。也只有在学生清楚了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之后,思想教育、德育渗透才有可能得以实施;后面的评价性理解才有所本。
(3)评价性理解,学生对文章的评价性理解是在分组讨论、两派辩论等活动的基础上自己得出结论的。一方面,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得出的结论有良好的成就感。
3.post-reading:
课堂教学到了这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已经比较透彻,无论是对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安排,还是对作者的观点、意图都有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能有机会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因势利导,给学生提供表达评价性理解的机会。这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策略、情感方面的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具有民主开放的思想和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对文章评价性理解的一系列活动在语篇阅读教学的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中总是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实施。
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篇6
关键词:元认知;元认知策略;监控;阅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16-02
自从20世纪80年代元认知理论引入中国之后,该理论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由于该理论主要关注认知活动中的个体意识控制,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解释作用,所以近些年来元认知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中国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一直不很理想,比如说学生阅读速度偏低,演绎或归纳能力不强,输入技能相对较弱等。尽管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花费大量时间来提高阅读能力,但是效果欠佳。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我们认为学生元认知意识或经验的缺乏无疑是其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培养并强调阅读策略办法的运用。本文重点讨论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元认知理论来培养大学生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从元认知策略的视角出发构建自主阅读培养模式。在英语阅读中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经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强调其元认知知识的学习,积累元认知经验并加强元认知监控来培养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能力。
一、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Flavell提出的,指一个人关于自我认知过程以及任何相关内容的知识[1]。该知识与个人认知状态和能力密不可分,还包含个体思维的情感和动机特点[2]。元认知包括三部分:元认知知识(也称元认知意识),是个体对于自我以及认知过程因素的认识;元认知监控是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个体规范其认知学习经历;认知经验是与其当时持续的认知努力有关。元认知策略其实就是学习策略,是学生有效监控并控制其整个学习过程的策略,一方面强调提高个体元认知的认知水平并加强其元认知发展,另一方面该策略应该是学生处理认知任务时非常具体的过程策略和技巧,所以与我们熟悉的内容更为广泛的认知策略有所不同。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阅读者调用所有已知的认知和元认知知识来预测、辨别和获取信息,并与阅读材料进行积极的互动。因为阅读活动的特点显著,所以成为了元认知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理解是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流,也是读者各个因素的互动过程,例如概念、能力、背景知识、处理策略等。在阅读理解中,元认知知识涵盖了认知主体对于阅读动机、记忆特点、显著性以及个体效力方面的认知知识,也包含了任务目标、要求和方法选择的相关任务知识,还包括了认知主体关于有效完成阅读任务的策略知识。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经验是认知主体在认知活动中产生认知和情感的经验,它能辅助主体建立新目标,修改或舍弃旧目标,修改或增加已有的认知知识,此外还能刺激认知主体主动运用认知策略[3]。
二、从元认知策略看自主阅读
自主学习的概念最初是由Holec提出的,他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对于承担自我学习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逐渐培养出来的能力,体现出主动性、调整性、动态性以及有效性等特征[4]。
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形式,一种有目的地获取文本信息的复杂且主动的心理活动,它还是一种对于获得的信息、知识和经验所进行的选择、检验、处理以及整合的思维过程。阅读是相对独立的认知和元认知活动,包含了建立阅读目标,根据目标调整阅读策略以及评价阅读材料三个步骤。
1.建立阅读计划和目标
学习者对于阅读任务的要求应该非常明确,并做出短期和长期的阅读计划。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程开始前意识到他们目前的阅读能力,并告之阅读要求,如在阅读课程后应达到的目标,如何达成目标。教师能够通过能力测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目前的阅读速度、正确率以及与课程目标的差距,然后辅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制订学习计划。计划的制订应该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明确目标;列出实现目标的过程;考虑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潜在困难;想出应对困难的计划;做出达成目标的时间期限;自我评价提高效果;完成目标后的自我奖励[5]。此外,阅读任务的制定,包括阅读量和阅读材料都应该遵循从少到多,从易到难的原则。
2.阅读过程监控
学习者应该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时根据具体情形调整学习计划。总的来说,自我监控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认识到需要监控的行为,其二是记录和评价所监控行为的各个方面[6]。自我监控是自主学习的关键过程,只有认知主体能够实施自我监控,自主学习才能成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具有自我监控的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并努力去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我记录方法,主动记录阅读时间并算出阅读速度。对于阅读速度的观察应该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画坐标图来反映特定时间区间内阅读速度的升降趋势,并根据这个结果来评价自我阅读能力。
3.评价结果
学习者在自主学习中的自我评价就是其根据评价标准来分析并确定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实施自我管理。评价标准主要是预先计划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结果的评价就是认知主体对于阅读材料特点以及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分析。学生可以学着经常性评价阅读结果,如果没有达成目标找出失败的原因,相应调整学习学习计划和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以期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活动之后,还可以要求学生重述或重写所读材料,对材料做总结归纳,然后客观评价阅读结果。这样学生能够逐渐意识到要有目的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加强元认知体验的效果。
三、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上节探讨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我们尝试构建一个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模式,该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概念并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学习的过程步骤,还能辅助教师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在构建模式之前,我们需要说明模式中的几个关键变量。
(一)教师的指导干涉
经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在教学课堂中示范元认知策略运用,示例越清楚,学生越容易发展元认知技能[7]。然而如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示范的是自己的认知策略,例如用“I think……”或“I assume”的表达形式来展开讨论,却很少用“"Why I consider it this way”或“How I think about it”来展示元认知的过程。教师的元认知策略示范能够辅助学生正确得认识和体验自我管理的过程,从而减少模糊认知或疑惑。因此教师应该更加积极地提供各种示例或建立各种情形做示范,然后用“有声思维”(thinkaloud)的方式讲述解决问题的办法,计划的过程,策略的选择,决策的过程以及思维控制等等。通过教师对于自我监控思维过程的描述,教师元认知策略的实际运用情况能有效地传达给学习者。
元认知能力有很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在运用指导干涉办法时能帮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培养计划、监控、调整和评价的元认知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思辨性思考,把指导知识和指导思考结合起来。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供他们在每个步骤选取具体策略的原因,鼓励学生把注意力从发现问题转移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上,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监控、评价和修正其认知过程[8]。
(二)元认知监控和调整
1.目标监控
目标监控指让学习者明确阅读目标从而决定阅读方法,而阅读方法应该根据文章内容和阅读目标而有选择性地运用。教师应在阅读课程开始时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阅读目标,要求学生把目标记录下来并且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自我监控策略的使用。学生的背景知识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被激活,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或影像材料,并要求学生观察图像信息,预测整篇文章的内容。
2.过程监控
过程监控就是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观察和辨别阅读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运用诸如猜词法等各种手段来完成相关目标要求。在过程监控中,学习者可以进行自我提问来检验自己是否理解阅读材料,再从材料中找出提问问题的答案,根据阅读内容修正事前的预测,检查阅读方法是否得当并及时调整不适合的方法,并根据阅读量和时间要求调整阅读速度。过程监控对于练习阅读演绎或归纳法起着关键作用。
3.策略监控
学习者使用新策略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因此策略监控不能脱离实际的阅读练习或语言实体。在获取阅读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尽量少的线索指导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独立使用策略的能力。学生应该适应自我提问模式,自我检验答案是否正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推理,并采用有效的策略解决理解问题。教师可以用明示或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在哪种语境下用哪种策略来进行指导干涉。
4.结果监控
结果监控就是对于元认知活动的评价,对阅读材料特征以及个体理解能力的分析。在完成一次阅读任务后,高效的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反思整个阅读任务的完成过程,清楚地认识到计划执行情况,检验阅读任务中所使用策略的作用。这种自我评价的结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不过该结果总会积极地影响下一次阅读活动,因为自我评价包括相应调整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执行下一次阅读任务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构建出一个英语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模式,如下图所示。
四、结语
元认知策略的训练能有效提高学习者英语阅读水平,培养其阅读能力。我们讨论了运用元认知策略来培养学习者自主阅读能力的基本步骤,以及构成自主阅读培养模式的关键变量。该模式的构建只是初步探索,未来的研究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操作在此模式基础上做进一步修改。
参考文献:
[1]Flavell,J.H.Meta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M].In L.B.Resnick (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Hillsdale, NJ:Erlbaum,1976:231-236.
[2]Paris,S.G.,& Winograd,P.How metacognition can promote academic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M].In B.F.Jones & L.Idol (Eds.),Dimensions of thinking and cognitive instruction.Hillsdale,NJ: Erlbaum,1990:15-51.
[3]Flavell,J.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Psychology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10):906-911.
[4]Holec,H.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g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1981:9-21.
[5]靳玉乐.自主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30-126.
[6]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7.
[7]Butler, D.L.& Winne,P.H.Feedback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 Theoretical Synthesi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5,(4).
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初探 篇7
1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但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却难以令人乐观。
1.1 自主创业参与者少, 旁观者多。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条件, 但是大学生参与的热情仍不是很高。据华南某高校于2004年对5所重点高校1 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 有74.57%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 可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 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的状态。
1.2 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 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 大多数项目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 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 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 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 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
2 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大学生还需突破能力经验、资金不足、社会观念阻碍等方面的瓶颈。
2.1 创业大学生能力经验不足。
2.1.1经验不足。首先, 市场经验不足。许多学生在设计产品开发项目时并不了解市场上的需求, 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 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他们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 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 社会经验不足。大学生社会经验的不足, 常常使他们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 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 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 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2.1.2综合素质较弱。首先, 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 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他们创办的公司也大都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 但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其次, 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 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缺乏创业环境。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但是, 大学生创业之路异常艰难, 除了创业者本身条件的限制之外, 更多的是因为缺乏一个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 我国现在的创业环境还不是很完善。在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2.3 创业教育滞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 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 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教育部也在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 “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 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但是高校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其教学内容, 大部分学校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 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导致学生对国家在对学生创业方面的方针政策知之甚少, 创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欠缺, 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3 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3.1 立足市场经济, 转变教育观念。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就业教育”阶段, 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创业教育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形式, 是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前, 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施行创业教育应注重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 是指创业教育的地位。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 改变传统教育培养机制, 完善创业教育组织建设, 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创业环境;中观层面, 指高等院校如何进行创业教育。学校不同, 学科特色不一, 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方向也就不一样;微观层面, 主要指大学生个体应加强培养自主创业所需能力, 为走向社会进行创业做准备。
3.2 培养师资力量,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关键。高等院校可以聘请以下人员担任创业教师: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的教师;有丰富实践经验且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理论和实践经验兼备的专家型队伍;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和校友;政府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除了优秀的师资队伍外, 高等院校还应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主要传授书本知识、显性知识, 而自主创业能力更强调“隐性知识”, 即隐藏在大脑里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 包括信念、价值观、判断力、激情、责任心等。隐性知识支配实践行为, 对实践结果起决定作用。隐性知识需要通过实践获得, 因此,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需要创新现行的教学模式, 让大学生学会创业学习, 即突破课堂教学形式, 以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为主。
3.3 联系学生实际, 传授过硬本领。
根据自主创业的特点以及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自主创业所需能力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知识技能 (专业知识、企业运作知识) 和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二是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a.扎实的专业知识、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越来越表现为高新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具有综合、交叉的特点。在此情况下, 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就必须有深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 合理的职业技能训练, 是立业、自主创业的前提和基础。b.决策能力。一个创业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决策者。决策能力是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 因地制宜, 正确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选择实施方案的能力。决策能力体现了大学生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c.组织领导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是基于领导行为或领导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在解决群体组织问题时, 在群体中发挥组织作用, 表现出稳定的状态。在学校生活中担任学生干部, 参与社团活动等,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d.社会交往能力。交往能力是在交往过程中顺利完成交往任务并运用交往技能达到某种工作目的的心理特征, 包括沟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亲和力、协调力等。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进行自主创业活动, 要想取得成功, 必须与各行各业的人员沟通交流, 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和团队精神。
4 结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原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这一问题的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本职工作, 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显得尤为突出了, 广大的大学毕业生们还是应该以火一样的热情, 大胆创新, 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摘要: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要将自主创业、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渗透到教学、科研、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去, 真正达到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许中华, 雷育胜.大学生自主创业探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篇8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构成
素有“创业教育之父”之称的蒂蒙斯 (J.A.Timmons) 教授将创业视为“机会、资源、团队”三大要素的组合, 并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掌握上述三要素是创业的成败关键。西方国家企业管理大师更多的是从成功企业家素质角度谈创业能力构成。安德鲁·利迈克尔·梅纳德在对100多家企业研究之后, 提出领导者应具备7种能力, 即洞察力、首创精神、感召力、参与、应变能力、个性和言必行等[1] 。杰克·韦尔奇在自己的实践基础上, 提出领导应具有4E:精力、锐利、激励与执行力[2] 。我国学者岳平认为, 创业能力培养应包括思维、人格、智慧三个层面[3] 。胡旭微认为, 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结构包括把握机会的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用人能力、学习能力、抗风险能力等[4] 。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创业能力以及成功企业家素质的研究成果, 我们认为, 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把已知的信息、知识与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 创造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所有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总和。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体, 主要包括创业精神体系、创业知识体系、创业技能体系三个模块。
创业精神体系, 是指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需要的动机、意向、精神、品德等主观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 (1) 创业思想品质, 如过硬的政治素质, 迫切的时代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 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强烈的创业欲望和事业心, 永不满足的进取心, 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果敢决断的创业精神, 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等; (2) 创新心理素质, 如浓厚的创业兴趣与爱好, 勇于探索、脚踏实地的钻研精神, 乐观自信的创业心态, 商业风险的警觉意识, 坚忍不拔的毅力, 战胜风险、征服困难的坚定信念, 顽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3) 创业道德品质, 如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的社会公德, 强烈的纪律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等职业道德; (4) 创业思维能力, 如强烈的好奇心、合理的怀疑意识、敏感的问题意识、科学的批判意识等创新意识, 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创业思维, 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商业意识。
创业知识体系, 是指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需要的知识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 (1) 与创业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 (2) 创业领域的相关知识, 如创造性思维、创造技法、发明与革新、适应与求变等知识; (3) 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 如领导科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工商税务、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知识; (4) 人文领域的相关知识, 如法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5) 工具性知识:如外语、数学、计算机、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创业技能体系, 是指大学生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创业实践活动方式的总称。创业知识主要是通过学习而获取, 而创业技能主要通过练习而积累。创业技能内容丰富, 并因行业和创业者自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需技能可分为六类:一是市场调研技能, 如信息获取、情报检索、产品分析技能, 感知、发现、识别商机技能, 宏观环境、市场需求、产品定位的分析技能等。二是自我认知技能, 如自我评估技能, 角色转变能力, 自我总结技能, 否定纠错技能, 不断学习技能等。三是市场开发技能, 如商业企划技能, 科研结果转化技能, 商务谈判技能, 市场营销技能, 公关技能。四是企业管理技能, 如规章制度的执行技能, 财会技能, 人力资源管理技能, 处理和配置关键资源技能, 团队合作技能及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等发展战略技能, 等等。五是风险应对技能, 如预见、防范风险技能, 纠纷解决技能, 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开拓创新的适应技能、抗风险技能等。六是其他技能, 如特定管理工具和技术的操作技能等。
创业精神体系、创业知识体系与创业技能体系共同构成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素质模型。三者密不可分的, 共同体现在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实践之中。自主创业精神是学习创业知识、训练创业技能的基础和前提, 后两者是前者的体现。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是靠创业教育, 二是靠创业实践。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说明我国的创业教育存在诸多不利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因素, 创业实践也远未满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提升的需要。加强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 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重视创业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
1.更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业教育理念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核心, 它决定了整个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虽然经过十多年的探索,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教育理念方面, 功利化、简单化、狭隘化倾向明显, 大学生创业教育异化为就业培训和岗前培训。在现阶段, 我国大力发展自主创业教育具有必要性、紧迫性, 应把自主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正规教育相融合, 与深化教育改革相结合。要转变传统的因袭式传习教育观, 突出人才素质的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培养“专家型”人才的教育观, 突出人才素质的综合性;转变传统的“专业对口”的教育观, 突出人才素质的基础性;转变传统的“知行分离”的教育现, 突出人才素质的实践性[5] 。
2.重塑创业教育模式。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仍然是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翻版和延续, 以考试结果论优劣, 以培养“专业对口”的传承性人才为目标, 以灌输知识为手段, “知行分离”。基于此, 我们创建了自主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全景教育模式。即以提高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为导向, 以情境教育和实训教育为主要方法, 把自主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塑造学生自主创业人格的教育方式。全景教育模式是一种全过程教育、全情境教育和全实训教育, 把自主创业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抓住了自主创业教育的根本, 符合自主创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强调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 抓住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具有可操作性。
3.丰富创业教育方法。
我国传统创业教育方法仍然是 “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照单收”。大学生创业教育应该突破课堂教学形式, 以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为主, 以传授创业隐性知识为主。问题教学法和实战教学法是两种重要的创业教育方法。问题教学法, 即“以创新创业实际过程与问题为导向”, 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它要求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平台上, 以分析、探讨、解决问题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以教与学双向互动为特征。问题教学法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问题, 在思考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和技能, 在积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丰富经验, 在丰富经验的过程中提升创业能力。实战教学法, 就是以增加大学生自主创业实战能力的训练, 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水平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制定商业企划书、企业实地考察、模拟商业实训等方法都是实战教学法的有效形式。
(二) 深化创业教学改革, 优化创业教学环境
1.加大课改力度。
传统创业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存在过分偏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应用性的弊端。大学生自主创业教育课程的具体设计既要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 又要符合“分流培养”原则。所以, 有必要根据“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为原则, 加大课改力度。其一, 合理安排专业课与创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系, 简化、删除空洞的说教, 增添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其二, 加强通识教育, 奠定厚实的基础;拓宽专业口径, 增强专业适应性;增设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课程, 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结构, 提高人文底蕴和科学素养;其三, 根据分流培养原则, 对发展有特殊要求的学生提供一些科学研究训练、素质拓展教育、专业深化教育、工程实践教育或职业培训教育等, 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技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由“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实地考察”、“总结研讨”、“心理情景互动”等互动关联的部分组成。在课堂教学方面, 应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性产品和服务开发、创业策略管理、创业心理、企业家素质、创业者个体分析等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应通过投资行业选择、创业软环境分析、新生企业管理、早期融资、创业法律与法规、创业财务学等课程内容掌握创业知识;通过创造新企业、跨地域创业、创业策略实用分析工具、失败案例研讨、拓展训练等课程内容积累学生创业技能。在课外实践教学方面, 应加大实验教学、案例讨论、基地见习、企业考察、创新模拟力度, 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投入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 接受来自第一线的实践锻炼和培训。
2.注重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培养。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和基石。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6] 。学校可以聘请创业成功、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和校友、政府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等作为任课教师。但更应培养一大批既有创业精神又了解创业过程、既充满创业热情又能理性分析创业流程、既懂得创业理论又有创业实战经验、既掌握创业知识又能讲授创业课程的优秀专职教师, 使其能够在教学第一线为广大高校学生开设创业类课程。在我国目前自主创业教师极其匮乏的现状下, 加强自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3.加强创业教育硬件设施建设。
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验室、图书馆、网站、数据库等硬件环境的支持。尤其根据创业教育注重实践性和亲历体验等特点, 需建立一系列专门的、先进的创新创业实训室, 让学生在各种模拟的场景下体验创业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创业学习期间做到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比如投融资实训室、创新创业纠纷模拟法庭、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创业战略分析研讨室、模拟硅谷、销售集训营、虚拟供应链实验室、模拟IT创业实验室、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室、模拟信息交流服务实训室等。
4.建立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完备的整体, 要保证其运行良好, 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体系作保障。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 要变革传统创业教育教学评估方法, 改革教师考核指标体系等, 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行政管理体制、教学管理体制、服务体系等平台建设, 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三) 利用社会资源, 重视创业实践
1.提供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软环境支持。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软环境是指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文化、政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等“硬件”而言, 创业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政策法规等软环境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中央和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措施, 但力度还不够, 实施的效果也不太理想。国家和地方要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 要继续加大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包括政策扶持、创业指导、资金支持、舆论引导等等, 优化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软环境。
2.加强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平台建设。
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实践需要一定的社会平台。我国当前尤其需要充分利用企业、政府、高校、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 加大大学生创业协会、创业服务中心、创业基地、大学生科技园、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校外实践基地、科技信息中心等高校创业孵化器的建设, 同时“设立创业基金会”[7] , 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3.树立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
浓厚的创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至关重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政府、企业协会可以定期评选出一批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树立大学生创业的“标杆”, 营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 培育大学生创业的人文环境, 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由创业精神体系、创业知识体系和创业技能体系构成。我国应从更新创业教育理念、重塑创业教育模式、丰富创业教育方法等方面创新教育机制, 加强创业教育;从加大课改力度、注重师资力量培养、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深化教学改革, 培育教学环境;从提供软环境支持, 加强创业平台建设, 树立创业成功典型等方面利用社会资源, 重视创业实践, 进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能力素质模型,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英]安德鲁.利迈克尔.梅纳德.完美的领导者[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0:1.
[2][美]杰弗瑞.克雷默.杰克.韦尔奇.领导艺术词典[M].罗晓军, 于春海, 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189.
[3]岳平.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关于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必修课的思考 (之三) [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4]胡旭微.经管类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结构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 .
[5]张进.关于高等院校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 2006, (12) .
[6]沈健.当前加快建设江苏高教强省的重点任务[J].江苏高教, 2009, (1) :3.
自主创业培养模式 篇9
一、国外研究综述
创业现在已经成为缓解就业压力, 促进国际经济发展, 促进就业的有效手段, 关于创业培训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学者重视, 在国外涌现了大量的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创业能力培养的文献研究普遍论述了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者从创业能力培养的理念内涵、创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等不同方面论述了创业能力培养研究的价值。Peter Drucker (1985) 提出了创业的能力是可以学习而得之的, 他认为创业的能力跟基因毫无关系, 既不是一种魔力也并不神秘。创业是一门学科, 并且和其他学科一样可以通过学习拥有这种能力。Gorman, Hanlon和King[1] (1997) 通过对创业文献 (1985~1994) 十年的整理研究, 提出创业能力培养是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 进一步论述了创业能力可以被学习, 应该通过创业能力培养鼓励和帮助更多有创业想法的人, 创业能力培养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Krueger, Reilly和Carsrud (2000) 和Olive (2001)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模式。Donald F.kuratko (2005) , Taylor Huber (2001) 和Yorke (2000) 认为教师的素质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 为了保障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教师中要有创业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实业家和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2]。Fayolle[3] (2000) 对法国学生的创业行为进行了研究。Wang[4] (2004) 对新加坡大学本科学生创业的关心程度和决定因素进行了大样本的考察。研究发现新加坡本科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很高, 而不足的商业知识和风险感知阻碍了大学生创业, 因此需要在大学期间对工科大学生传授商业知识教育课程, 同时政府也应大力扶持初创企业, 大力宣传成功的创业企业, 给大学生创业以引导和信心。
二、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始于1999年1月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其中提到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 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4月, 教育部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由此, 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成果逐步涌现。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途径研究、女大学生创业等方面。郭龙[5] (2014) , 陈朝晖[6] (2013) , 张留禄[7] (2013)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张玉惠[8] (2014) , 古松平, 吴继, 雷泳川[9] (2014) , 孙平, 孙丹丹[10] (2014) 等分别就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策略进行了研究。胡志勇, 黄桂兵[11] (2013) , 冯宁, 杨素萍, 丁浩[12] (2013) , 李鹏[13] (2013) , 崔莹[14] (2013) 等分别对女大学生创业动因、创业教育、就业弱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为本课题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之处, 同时也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总结国内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 评述如下。
(一) 缺乏基于女性视角进行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现有研究一般多以大学生整个群体作为研究对象, 没有充分考虑女大学生具有女性、大学生和创业者三重身份的特殊性, 没有针对女大学生群体进行创业能力培养的深入研究。
(二) 缺乏对女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研究。
现有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 没有建立科学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没有建立科学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模型, 没有充分考虑什么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因此现在所提的培养方案不具备针对性。
(三) 现有的大学生培养方案不具备系统性。
从现有研究成果上看, 研究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学者有很多, 但总的来看不具备系统性, 可操作性不强, 只是片面地强调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实践基地等等, 没有回答出具体该上哪些课程, 实践基地如何建等问题, 因此, 指导意义不大。自主创业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也是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条可行之路, 它能使女大学生们由知识的拥有者变成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作出贡献的创业者。加强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有利于引导政府和高校在今后的大学生培养发展中注重女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从而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提高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水平, 降低创业风险。同时通过对女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 有助于政府、社会、高等学校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为女大学生创业提供全程式指导, 更好地为培养女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服务。
摘要: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是目前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中的薄弱部分, 也是关系到高校创业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部分, 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旨在对当前关于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 为认识高校女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和了解高校女大学生研究现状提供系统和全面的参考。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不仅能满足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而且能更新高校教育思想观念, 丰富创业教育理论, 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从而进一步拓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视野。
浅谈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 篇10
自主创业, 是劳动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资本、资源、信息、技术、经验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创办实业, 解决就业问题。现阶段, 由于高等院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 从而导致就业岗位紧缺, 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国家推出了鼓励、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 部分高校毕业生开始加入了自主创业的队伍。
一、毕业生自助创业的现状与问题
1、参与人数少, 观望者占大多数。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制约, 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热情不高, 尽管国家不断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 地方政府和高校也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 如设立创业园区和创业培训机构等, 但相比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就业目标的毕业生来说, 致力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少之又少, 大部分毕业生持观望态度。
2、成功率低, 半途而废者居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对毕业生而言, 自主创业是一项新生事物, 它的发展面临着各方面的矛盾与挑战, 由于资金、经验不足等各方面条件的约束, 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很低, 多数毕业生不能持之以恒, 在创业的道路上半途而废。
3、毕业生自身创业素质普遍偏低。
(1) 经验能力不足。
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均刚刚步入社会, 阅历不够, 市场经验和社会经验不足, 不了解市场需求, 缺乏洞察市场变幻的能力, 导致所开发或研究的项目与市场脱节。同时, 他们缺乏对事物的应变能力, 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 容易盲目乐观, 遇到困难时又轻言放弃。
(2) 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不强。
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 毕业生兴趣和技能基本围绕所学专业, 综合实践能力不强, 对多元化社会适应周期较长。此外, 大部分学生都市期间在追求知识的同时忽视了对自己综合能力的培养, 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创业必备综合素质。
(3) 心态不成熟, 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
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创业目标和长远的创业规划, 视野狭窄, 盲目自信或过于自负, 缺乏正确的创业理念和平和的创业心态, 缺乏应对创业过程中所遇到各种问题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锐意进取、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4、外部条件不充分, 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
目前, 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 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 对学生创业的指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还停留在表面, 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强。同时, 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有待优化, 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缺乏足够的信任, 缺少足够的资金、政策支持和有效的创业指导、激励机制。
二、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1、转变就业观念, 强化创业意识
加强就业指导, 转变传统就业观念, 激发毕业生的创业潜能, “要求毕业生树立稳固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创业的迫切感意识、创业兴趣意识、创业理想意识、创业信念意识以及创业观的形成和培养, 不仅要培养学生创业的自我意识, 更要培养他们创业的社会意识。”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势, 从传统的“吃皇粮”为第一选择的观念中转变出来,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武装自己, 科学合理规划, 投身自主创业, 实现自身价值。
2、创新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1) 培养师资力量, 将创业教育真正纳入高校课程体系
目前, 在我国高校创业课程的开设还不够完善, 系统性的课程结构尚未形成, 师资力量薄弱, 可以采取聘任的方式, 聘请有丰富经验的成功企业家, 自主创业成功的校友等组建专业的创业教育团队, 争取校内外的参与和支持, 调动可以调动的积极力量, 逐步完善创业指导课程建设。
(2) 创新培养模式,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科学合理的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增加实践环节。推进学校与企业、地方的合作, 探索试行“校企、校地”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延长实习周期, 实践中鼓励学生创新,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缩短高校毕业生对社会和所从事行业的适应时间。让毕业生找我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同时, 获得自主创业必备的指导。
3、提高毕业生自身素质
(1) 加强毕业生自主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 鼓励毕业生树立坚定的自主创业意识, 满怀理想报负的同时, 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其次, 加强创业实践锻炼, 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增强信心;同时, 有针对性的开展创业心理辅导, 用成功的例子鼓励学生, 促进毕业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形成。
(2) 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拓展毕业生综合能力
为毕业生提供跨校、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的机会, 使他们广泛涉猎管理、法律、风险投资等方面的知识。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4、优化创业环境
政府、高校和社会应充分关注毕业生自主创业, 为他们探索创业的有效途径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创造整体有序的创业环境, 在资金支持、市场机会、政府税收、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关照和优惠, 优化创业环境, 解放思想, 完善和健全创业教育与培训机制。
自主创业, 是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主动投身社会竞争, 实现自身理想报复的新选择, 对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有着积极作用,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 相信通过学生、高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会有辉煌的未来。
摘要: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 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了当代毕业生有别于传统就业的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选择, 对改变传统就业观念, 推动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毕业生自主创业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了培养毕业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意义和方式。
关键词:能力培养,毕业生,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培养 篇1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新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热门的话题。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和学生都热切的期盼着。
一、引导学生参与的生活情境
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也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凭借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等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如学思行老师在教学《千克和克》时,学思行老师班里的学生碰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大象重4000( )?”括号里填千克不太放心时,怎么办?学思行老师提醒孩子能不能换个角度想一想呢?孩子们在学思行老师的引导下,马上有孩子想到说:“如果是大象是4000(克)那就是等于4千克,我的体重是23千克,还没有我重呢!”千克和克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在教学时,可能会遇到比较抽象的物体,学生经过学思行老师的引导,能很快地转化为自己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物体,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的能力。
二、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新知识的有意义的习得,必须在学习主体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学思行老师的“门的开关是旋转吗?”引起了学生们的激烈讨论,有学生认为是平移,马上有学生反驳道“不对,平移是直直的运动,门开关时不是直直的运动。”有学生认为它没有转满一圈,所以不是旋转。马上又有学生反驳道:“只要是旋转了,不管有没有满一圈都是旋转。比如在操场上跑步,跑了一点点,没有跑满一圈,他也算是跑步了呀!”……在一次次的正反方辩论中,学生自己探讨研究,指出了门开关旋转时的固定中心,每一个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本质弄得清清楚楚。学思行老师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出合适的问题,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使学生带着渴求的心态去讨论、探索其中的规律。
三、小组合作,探索发现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由2~4人组成一个小组,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一个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学生可以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在此基础上,如果教师能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将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形成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局面,使每位学生在不断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同时,也对其他同学的思路加以分析,做出判断,这将有利于学生迸发出更多的智慧火花,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创造思维的火花正是在不同意见或见解的相互碰撞中产生的。如学思行老师在教学《认识分数》时,课堂上,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分组合作一起用不同的方式,折一折,画一画等方式研究出一个物体几分之几的表示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有小组发现4个四分之一是1,还有小组发现四分之二和二分之一一样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和探索一个物体几分之几的表示方法并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索,手、脑和口的并用,旧知识经验的加工与组合,发现了很多分数的奥秘,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水平。
四、练习由“封闭模仿”变为“开放解决问题”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角度去思考,创造性地提出多种新的探索或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获得突破。因此,学思行老师经常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题多解的问题。如在教学《倍数的认识》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道题:杨树有20棵,柳树的棵树是杨树的3倍,问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不难想到的是,先用20乘3算出柳树的棵数,然后把算出的柳树棵数加上原来的20棵杨树就是一共的棵数。学思行老师引导通过学生画图的方式再想想,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学生们很快就通过画图看出,杨树有1份,柳树有3份,一共就是4份,直接用杨树的棵数乘4就是一共的棵数。学思行老师一个小小的提示和引导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就是画图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思维。
【参考文献】
[1]王仲谋.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小学教学参考,2009(6).
[2]张静杰.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黑河教育,2010(5).
[3]吕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J].成才之路,2007(12).
[4]丁爱红.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四要点[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09(1).
自主创业培养模式 篇12
关键词: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模式研究
随着的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创业的大潮中, 而创业之路是否有一定的模式可寻?虽然已有大量的研究聚焦于创业领域, 但在研究具有英语专业特色的创业方向上还很少有人问津。因此, 英语专业毕业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自主创业并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有自己特色的经济效益, 是形势所至、大势所趋。
一、英语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之理想模式
对于从未亲身尝试过创业的在校生及毕业生来说, 他们对自主创业的看法和认识、影响因素、所需的准备条件、理想中的创业途径怎样?为此我们围绕这四个方面设计了一套问卷, 对国内12所大学的1500名英语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进行了调查。
从回收的1732份有效答卷看, 78.63%的刚毕业学生都表示对自主创业有一点兴趣, 但对相关信息了解甚少。对创业相当感兴趣的人占40.95%。这就表示大部分毕业生是或多或少对于创业感兴趣的。回答创业目时, 赚钱、积累社会经验、展示自我能力三个问题选择率分别为32.38%、31.43%和34.29%, 仅有5.71%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应对当代找工作的压力”。在校期间有过实践创业经历的学生占17.71%, 创业的方法有组办家教中介、承包店面、摆地摊, 小型手工艺品加工等。
在阻碍英语专业学生创业的因素选择中:“缺乏相关经营运作的相关专业知识”排在第一。更多的毕业生希望能够拓宽学习领域, 突出实际运用性。问及英语专业毕业生自身优势时, 回答“敢于创新, 思维活跃”的人占了61.21%, 还有34.2%认为“广泛的涉猎极掌握先进的国际信息”亦是英语专业的优势所在。调查中, 90%毕业生们表示希望得到更多实习机会。32%的被调查者认为增加实习经验是为创业所做的必要准备, 其比率稍低于“参加创业成功人士的报告”及“实际技能培训”。
调查显示, 由于参考标准和信息来源具有同一性, 其理想的创业模式也具有趋同性, 大都由五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 信息搜集期。在校期间能获得更多关于企业管理和运作的培训, 最好是创新型有个性化的辅导, 积极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创业实践活动, 了解创业所需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 (时间酌情而定) 。
第二阶段, 尽可能地向创业成功人士学习经验, 在实践中摸索可发展的创业方向及途径。 (从大三、大四开始至毕业或毕业后累计2~5年) 。
第三阶段, 创业实践期。毕业后与朋友或有一定社会经验的职业人士一起引进代理国外先进业务或发展特色英语教育事业。
第四阶段, 多方面获取帮助。在创业初期争取获得毕业院校的资金或场地、设备的支持, 希望政府可以拓宽融资渠道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如果同时也能获得政府的补助或大型企业的资助将会更有利于发展和运营。
最后, 计划在东部沿海、珠三角地区的大城市展开业务, 只有5.2%的同学选择在西部地区展开创业, 如果中途失败了就等待时机, 积累经验。
二、英语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之现实模式
许多同学反映, 增多与成功人士的互动可以增强毕业生们创业的自信心及热情, 而毕业生们的理想创业模式往往也是参考了这些相同专业背景的创业名人们而定的。因此, 我们选择了15名英语专业毕业的成功创业者通过面谈, 电话及视频方式进行采访。
对于创业准备方面, 近99%的采访人士指出,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 创业成功的关键之一是, 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实践的经验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业风险的认知力, 并与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此外, 谈及制约英语专业创业的因素, 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提到:缺陷在于, 英语专业毕业生缺乏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受访者丙先生, 2002年本科英语专业毕业, 现经营一家较大规模的翻译公司, 他指出“就自己开公司来说, 我觉得英语专业优势不大。从专业角度看, 你不够专业, 你的英语水平达不到专业翻译水平;从经营角度看, 英语专业的学生又没有学过经营管理, 市场营销”。所以, 要想做好创业这条道路, 完善自身素质是必经之路。
走好创业路, 就要扬长避短。采访案例中丁先生分析“英语专业的优势就是在大学中我们受到的通识教育没有太局限到某一个领域, 或者被限制到某个专业, 这使我们涉猎的知识比较广泛, 以后再创业的过程中能有思想、有创意, 因为我们发展的领域可以比较宽”。对于英语专业的创业者, 很好的一点就是英语专业对我们思维的限制相对较少, 可以通过对各个方向的接触来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 并将它发展为自己的事业。
通过采访发现, 尽管这些成功者在创业之路上经历不同, 成功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但发展阶段大致可归纳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读书期间通过兼职、做小本生意等积累社会经历, 补充经营知识, 丰富管理经验, 完善自身素质。第二阶段, 兴趣培养。英语专业对思维的限制相对较少, 可以通过对各个方向的接触来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 并将它发展为自己的事业。第三阶段, 创业领域的选择。自己兴趣所在领域有其发展前景, 则可在该领域创业, 如果该领域将被淘汰, 则应选择放弃。第四阶段, 创业前期准备, 将创业进行一个比较细致的规划。包括可行性分析、地域选择、项目选择、资金筹集、合伙人选择等, 第五阶段, 创业实践。利用政府和学校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鼓励措施, 按照自己的创业规划进行创业实践。
三、“理想创业模式”与“现实创业模式”的差异对比
1.现实模式的注重的方向
(1) 不能丢下专业
创业之前要深入了解社会, 积累工作经验。但同时不能丢下专业,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找与专业挂钩的兼职来积累社会经验, 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也能帮助专业知识的学习。
(2) 完善自身素质
通过自己阅读相关管理方面的书籍, 也可以通过实习等途径观摩其他公司的管理模式来进行借鉴。
(3) 有创意的项目以及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
创业合伙人最好从以下人群中选择:一是同学;第二是曾经多年共事的伙伴;第三是曾经一起创过业的人, 而且最好一起失败过, 大家都知道底线在哪儿, 失败痛苦的滋味是什么。
(4) 投资渠道要多元
第一种方式是苦心经营, 逐步扩大规模;第二种方式可以是找银行贷款,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融资;第三种方式是寻求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是一种多赢的企业战略。
(5) 有良好的心态
要有良好的心态, 时刻保持冷静的心, 永不放弃。虽然他们的创业历程不尽相同, 但是做决策的原则是相似的, 他们创业的精神更是相同的。
2.理想模式中关注的重点
毕业生们首先关注的是信息搜集, 希望能获得更多关于企业管理和运作的培训, 最好是创新型有个性化的辅导。其次关注创业的发展步骤, 从实现创业的时间阶段考虑较多。第三是创业资金来源和受国家支持程度。
3.比较分析
(1) 阶段准备规划顺序不同
在“现实模式”中, 积累社会经验被放在了第一阶段, 而“理想模式”中第一阶段的规划则是搜集创业信息。已有过创业经验被访者指出:当代大学课程设置落后, 脱离社会现实, 知识更新速度慢, 实践性的人才缺乏。认为在社会的大课堂中可以在积累经验的同时搜集信息, 此时所搜集到的信息都非常具有实用性而且及时有效。
(2) 阶段重点不同
在“现实模式”中培养自身兴趣, 完善自身素质, 寻找合适的创业行业选择占据了最大比例, 但在“理想模式”中几乎没有任何体现。当然, 在发展自己兴趣的同时, 必须要确定这一领域有其发展前景, 如果该领域已经要被淘汰, 如不及时放弃则需在该领域引进先进技术, 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也可以带来成功。但对于初创业的人来说, 需要谨慎选择这样的尝试。
(3) 地域选择不同
在校生大多把创业目光放在东部沿海, 珠三角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选择西部地区的很少。理由是, 在大城市机遇多, 一旦攻克了大城市创业之路就会势如破竹一帆风顺。而采访中有71.3%的创业成功人士认为, 不要盲目选择在大城市创业, 因为大城市只能容纳部分大学生, 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大城市工作, 最后有一部分盲目涌向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注定失败。
(4) 投资方式考虑不同
“现实模式”中投资方式被明显提出有三种:苦心经营、找银行贷款融资、寻求风险投资。但在“理想模式”中, 这一点却没有被细细考虑。调查中, 尽管在校生均认为缺乏资金是创业的重要制约因素, 但具体怎样解决被忽略了, 他们更多的是及期望于学校、政府或自身家庭。事实上, 究竟学校和政府能够在现实创业过程中提供多少资金支持呢?这又是一个无法考量的问题。
(5) 创业心态
“现实模式”中格外说明, 冷静、锲而不舍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一点又成为“理想模式”中的一个盲点。专家指出前几年就业形势也非常的严峻, 大学生就业心态浮躁, 涌向创业之后创业准备不足, 对创业人士也不够, 对于创业求快, 最后导致失败。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创业切记盲目求快, 只有冷静下来找准方位, 稳扎稳打, 坚持不懈才是应有的心态。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 英语专业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是当前就业形势所迫, 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创业之路注定是崎岖不平, 布满荆棘的, 不论是“理想模式”还是“现实模式”, 只是一些“规定动作”或“基本动作”, 指在提示有志创业者少走弯路, 切忌生搬硬套。就英语专业毕业而言, 由于其专业的局限性, 更应该扬长避短, 走出一条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创业之路。
经济全球化的热潮方兴未艾, 语言作为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 是不可或缺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在选择创业之路时, 应该紧贴国际化这个主题, 选择涉“外”方面的行业, 方能游刃有余。
英语专业毕业生要注意必要的经济、法律、财经知识补充, 以弥补自身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要想取得创业的成功, 光有英语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英语作为一门技能和工具应该做到技艺精湛、运用自如, 如果只是半生不熟, 技能一般, 是不可能适应竞争日趋涉外行业的需求的, 也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苏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思考.经济视角 (下) , 2009,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