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共11篇)
锁骨骨折 篇1
由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导致的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果骨折或脱位的症状不是特别明显, 利用保守治疗一般就可达到一个较好的疗效。但对于同时带有喙锁韧带断裂的NeerⅡ型锁骨骨折及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则需通过行韧带修复及开放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1]。本文探讨我院收治的30例锁骨骨折或锁关节脱位的患者, 对其进行锁骨钩钢板治疗, 效果较理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4月~201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锁骨骨折或锁关节脱位的患者, 其中男23例, 女7例;年龄17~56 (平均32.12) 岁;19例左侧骨折, 11例右侧骨折;20例NeerⅡ型锁骨骨折, 10例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受伤原因为:19例为车祸伤, 7例为高处跌伤, 4例为摔伤, 当中复合伤的有17例;受伤时间离手术时间为2h~12d, 平均时间4.5d。
1.2 手术方法
麻醉方法用局麻加强化或全麻, 颈丛麻醉。垫高患肩, 沿肩峰至锁骨骨折部为做一道弧形切口, 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暴露肩锁关节和锁骨外侧骨折端视野, 采用复位钳临时复位固定骨折端或肩锁关节, 通过测量确定锁骨钩长度, 将锁骨钩钢板插进肩峰关节间隙中。对于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 采用3~5枚皮质骨螺钉拧入锁骨钩钢板进行固定, 复位前还必须将关节内软组织与碎裂软骨盘清理干净, 固定后接着修复肩锁关节周围韧带;对于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 因无法缝合肩锁关节周围韧带, 采用周围筋膜修补;对于NeerⅡ型锁骨骨折患者, 采用3枚松质骨螺钉固定在骨折远端与肩胛骨上, 在骨折近端可拧入2~3枚皮质骨螺钉[2]。复位完毕, 确定稳定性后, 对周围筋膜、斜方肌与三角肌撕裂部位进行修补。术后前臂绷带采用悬吊或带吊方式, 避免肩部牵拉力过大。于术后2~3w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6~9月后即可取出内固定。
1.3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的依据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 (ASES) 进行:90~100分为优, 75~89分为良, 51~74分为一般, ≤50分为差。
2 结果
对所有患者进行了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价。在术后进行的X线片复查中发现大多数患者脱位复位较好, 效果理想。活动受限很小, 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有26例;有2例患者活动受限较小, 但经过功能恢复锻炼及理疗之后, 功能恢复满意;有1例患者出现固定钉松动情况, 取出钢板后出现先无肩锁关节再脱位现象, 肌肉萎缩不明显;有1例患者由于锁骨钩选择了不合适的位置放置, 肩关节产生了活动受限、疼痛等并发症。治疗后, 30例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价结果如附表所示。
由附表可以看出, 治疗效果为, 26例优, 2例良, 1例一般, 1例差。优良率为93.33%。
3 讨论
在西方国家, 对于NeerⅡ型锁骨骨折及Allman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尽管采用单纯张力、螺纹钉及克式针加张力带等治疗方法有一定的疗效, 但难免出现并发症, 如固定不够牢固、张力带撕脱导致的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等, 且此类方法大多外固定较长, 一般为3~9w, 从而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表明, 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如下优点: (1) 锁骨钩钢板外端插入肩峰下关节囊外, 因其和肩袖关节囊的间距较大, 对肩关节的外展活动基本不产生影响, 而且能很好地防止肩关节撞击肱骨头, 就是说对肩锁关节的自由活动基本没有限制。 (2) 显露的手术部位视野较广, 给肩锁韧带、三角肌、肩锁关节囊等组织的修复及韧带重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3) 在固定后, 肩峰与锁骨之间的关系与正常状况基本一致, 由于关节囊修复后便不需承受牵张力, 为功能恢复锻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
运用锁骨钩钢板进行治疗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确定合适的肩峰部固定钉长度, 过长会引起锁骨下静、动脉损伤、障碍关节活动, 过短则会导致固定钉松动。 (2) 对于个别的患者的比例差异情况, 锁骨钩钢板安放时, 需要要按照锁骨走向对钢板进行适当的塑形, 以便让其达到最理想的固定状态。 (3) 手术成功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钢板的选择, 对于身体骨骼粗壮的患者, 可采用偏宽偏长的进口产品如AD/ASIF钢板与LNK钢板;而对于身材偏小的一些患者, 其肩锁关节脱位治疗可以采用国产钛合金肩锁钩钢板, 其锁骨骨折可以根据骨折端具体情况采用多孔钢板治疗[4]。第四, 锁骨钩钢板远端松质骨螺钉固定必须牢固, 防止术后肩关节活动时剪力过大引起的螺钉出现翘起或松动情况。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
[2]夏建军.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疗效评价[J].医学信息, 2011, 24 (2) :420.
[3]Habemek H, Weinstabl R.Schmid L A crook plate for treatment ofacromioclavicular joint separation:indication technique, and resultsafter one year, 1993, 35 (6) :893-901
[4]赵钢生, 陈红卫, 陈洵其, 等.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 18 (11) , 768.
锁骨骨折 篇2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择为我院01月~01月医治的锁骨骨折患者30例,为了便于对比及研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5例)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而实验组(15例)主要采取中医治疗方法(即“四动”和“五步法”),治疗半年之后,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肩关节的恢复情况、治疗费用以及患者的康复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肩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治疗费用以及患者的康复时间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患者骨折的愈合率和肩关节的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患者的康复时间较短,治疗质量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临床效果;研究;锁骨骨折
锁骨处于人体的肩峰及胸骨柄之间,为S形骨架,是上肢和人体躯干间唯一的相连骨性支架,虽然处于皮肤下,但是由其因为皮肤表浅,导致患者在外力撞击影响下容易发生锁骨骨折的情况。锁骨骨折发生率是全身性骨折的`5~10%,患者多是儿童和青壮年。临床表现是患者锁骨处存在皮下淤血、肿胀、畸形以及按压痛等,在骨折的畸形处可以触碰到骨折的断端,由于锁骨处肌肉的附着点较多,骨折的移位较明显,所以复位固定较困难。本文通过探讨中医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减少锁骨骨折对患者带来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月~2001月医治的锁骨骨折患者30例,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15例)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0~28岁,平均年龄是19岁,平均病程是2.2个月,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而实验组(15例)年龄11~28岁,平均年龄是19.5岁,平均病程是2.3个月,主要采取中医治疗方法(即“四动”和“五步法”),3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为右侧锁骨骨折,12例患者为左侧锁骨骨折。其中有16例患者属于斜形骨折,有8例患者属于横行骨折,7例患者属于粉碎性骨折。已经排除妊娠期、有药物过敏史以及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较为相近(P>0.05),故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具体手术步骤为:让患者采取仰卧的姿势后,在患者患肩处加垫垫子,给予其消毒铺巾,然后医疗人员从患者的肩峰一直沿着其锁骨的上方内作一切口(长度约为6~10cm),在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并到达骨折断端之后,将骨膜进行剥离,将患者的患侧臂逐渐朝着外下方牵引,直到复位为止,取6~10孔钢板,将钢板则放置于患者的锁骨上方,在确定骨折端已经完全复位之后,使用持骨钳将其固定,依次的拧进螺钉,确保两侧至少3枚螺钉固定,完成后即可松开持骨钳,最后对创口进行清洗和分层缝合。在患者手术后即可进行屈肘等活动[1]。
实验组主要采取中医治疗方法(即“四动”和“五步法”),具体为:①整复重点。背伸:让患者处于双手叉腰的姿势,并尽可能的抬头挺胸,让双肩逐渐向外背伸。牵引:护理人员可以托住患者的患肩慢慢向上和向后牵引,然后开始慢动作旋转。复位:医疗人员使用拇指对患者锁骨近端进行按压,同时逐渐前后移动以复位骨折断端处。固定:给予患者外贴上消肿止痛的药膏,在锁骨骨折的近端上放置大葫芦垫,并使用锁骨带对其进行3~4w的固定。②练功活动。在患者患病初期可以指导其进行手腕和指关节等的屈伸活动,其中对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应该在伤后的1w时,在牵引和固定下练习弓步云手以及肘关节的屈伸锻炼,而其他类型的锁骨骨折患者则应该在解除固定之后进行肘关节的屈伸锻炼,禁止患者进行暴力的被动活动[2]。③内治的中药。在患者伤后的初期阶段应该以消肿止痛和活血化瘀为主,因此给予患者服用复元活血汤,在中期阶段主要选择为患者接骨续筋为主,给予患者服用接骨续筋胶囊,在后期阶段则主要以补肝肾、舒筋活络以及养气血为主,因此给予患者服用六味地黄汤治疗。④外治的中药:在初期阶段,如果患者存在患肢肿胀的情况,则给予其外用消肿止痛膏,在中后期阶段则可以使用舒筋活络的洗剂进行外洗[3]。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四个月之后,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肩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治疗费用以及患者的康复时间。其中患者肩关节的功能恢复评定主要通过Ridit检验来进行,其评定指标包括优、良和差,优良率=优+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率(%)表示数据。
二、结果
2.1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对比 在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锁骨骨折已经愈合,愈合率为73.3%,而研究组患者中有14例患者锁骨骨折已经愈合,愈合率为93.3%,研究组的锁骨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对比 在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3.3%,其中有1例患者存在临近血管神经损伤,4例患者存在术后肩关节术后粘连,2例患者断端迟缓愈合,1例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而研究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主要为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呕吐情况,经过调整中药药方,患者的副作用已经缓解。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锁骨骨折 篇3
方法:整理分析了36例通过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的病例,获得十个月以上随访,在对疗效进行评价时使用的是kavlsson标准。
结果:有30例的治疗结果为优,有6例的治疗结果为良。未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折断与感染的情况,在钢板取出之后也没有出现脱位与骨折。
结论:在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时使用锁骨钩钢板不仅能够实现简单操作、可靠固定的目的,而且不会对肩锁关节面造成损伤,能够尽早的开展肩关节功能的锻炼活动。当前,对锁骨远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进行治疗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就是锁骨钩钢板。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57-02
对锁骨远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会使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我院在2010年的1月至2011年的10月間共收治了36例通过锁骨钩钢板进行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有36例患者,其中有女性患者6例,男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多在29岁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9.5岁;有4例属于双侧,22例属于左侧,10例属于右侧。在这些患者中,有22例属于锁骨远端骨折,有14例患者为肩锁关节脱位,这些患者都未发生同侧肩关节周围的其它损伤。
1.2治疗办法。在麻醉时使用全麻或者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两种方式。让患者保持沙滩椅位,适当的垫高患肩,往健侧扭转患者的头部。自锁骨的外侧端开始往肩峰作一个长为6至10cm的弧形状的切口,将肩锁关节、锁骨远端及肩峰等暴露出来,将破碎的关节软骨盘与血肿清除出去,使脱位与骨折复位,把钢板锁骨钩沿着肩峰下骨皮质插至肩峰以下,贴合锁骨与钢板下压,复位骨折脱位,在钢板固定时使用螺钉,若患者属于肩锁关节脱位则需对肩锁关节囊做缝合处理,使肩锁韧带得以修复,在完成手术的三天后可以进行肩关节被动和主动功能的锻炼活动,3个月便可取出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体中的内固定,而骨折患者的内固定需在1年后取出。
2结果
本组的36例患者在手术之后作了X线片的检查,发现其骨折和肩锁关节都成功复位,且其切口都实现了一期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的断裂与松动情况,未出现肩峰骨折并发的情况,在内固定被取出之后也未出现骨折与再脱位。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使用的是kavisson的标准,其中有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优(无痛,肩关节能够自如的活动,上肢肌力处于正常状态,X线片检查得出肩峰关节的间隙低于5mm);有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良(轻微疼痛,功能存在轻度受限,X线片检查得出肩锁关节间隙处于5~10mm的范围之间)。
3讨论
3.1肩锁关节。锁骨远端骨折,因为近骨折段受到了来自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出现了向后及向上的移位;但是远骨折段受到的是背阔肌、胸小肌、胸大肌及来自肢体重力作用的牵拉,所以其移位的方向是向内与向下的。若在治疗时,使用重建钢板、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等传统的方法,会由于固定稳定性不强,造成患者无法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同时会出现再脱位、骨不连、钢丝断裂、克氏针移位或者是断裂的并发症1。特别是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会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根据Folwacany等人的研究结果,我们发现使用常规的手术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治疗,其患并发症的概率多处于8.8%~37.5%的范围之内。但若使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的方法则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这是因为这种方法能够实现牢固固定的目的,且患者患并发症的几率较小,特别是适合于治疗那些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患者。
3.2分析应用。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将使用锁骨钩钢板方法医治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的优点概括为下述几方面:首先,与克氏针比较而言,锁骨钩钢板的固定效果更好一些,能够在稳定受损的喙锁韧带与肩锁的基础上使其得到修复,在将内固定取出之后不易出现关节脱位的情况;其次,克氏针需要从肩锁关节处穿过,这会对关节面造成破坏,而锁骨钩钢板则无需从关节腔通过,这就有效的避免了术后创伤性关节炎2;第三,克氏针需要对肩锁关节进行固定处理,但是用锁骨钩钢的方法却可以使肩锁关节进行正常微动,利于早期肩关节锻炼活动的开展;第四,和克氏针相比,锁骨钩钢板的方法在治疗时更容易操作3。
尽管,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无需进行复杂操作,然而我们在进行手术时应当特别注意下述的四个方面:
(1)为避免损伤肩峰下组织,在插入锁骨钩时应确保其插入点过于偏前贴肩峰下骨膜。
(2)对于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其远折端劈裂,涉及肩锁关节者,需要保持其锁骨的长度,并对肩锁关节的情况进行检查。
(3)如果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关节内损伤,为减少患者的疼痛,防止出现肩锁关节的内紊乱,就需要将其肩锁关节远端内破碎软骨盘清除出去。
(4)钢板的长度以近端最少有3枚螺钉进行固定为宜。
总而言之,在对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锁骨钩钢板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操作的复杂性,增强固定的牢靠性,还可以减少对患者关节面的损害,确保患者可以尽早的锻炼肩关节功能,治疗效果十分明显。所以,现阶段我们将锁骨钩钢板视为锁骨远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治疗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景,胡浩,杨俊忠,等.48例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240-241
[2]张成亮,朱宝林,陈德权,等.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脱位并发应力性骨折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2):157-158
锁骨骨折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4例锁骨骨折患者, 男118例, 女56例, 年龄17~68 (平均45.8) 岁, 其中左侧骨折96例, 右侧骨折78例, 粉碎性骨折89例, 其余为斜形或横形骨折。
1.2 手术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颈丛麻醉, 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 肩部垫高, 常规消毒铺巾, 以骨折部为中心切口, 在锁骨前做一与锁骨平行之横切口, 沿锁骨上缘切开颈阔肌和骨膜, 尽可能少或不剥离锁骨后方骨膜, 显露骨折和粉碎的骨折块, 大骨块不能完全游离, 以防骨缺血而导致骨不连, 注意保护锁骨下血管、神经和肺尖胸膜。清理断端间的机化物和嵌入的组织后将骨折解剖复位, 大的骨块用1.2~1.5的克氏针临时固定, 复位后以锁骨钢板和螺钉固定骨折, 最后取出克氏针, 活动肩部见锁骨骨折处无松动移位, 冲洗术野, 放置一引流片后逐层关闭。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患肢三角巾悬吊1~2w后开始早期肩关节功能练习。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Lazcano肩关节评分标准, 优:无疼痛, 主观和客观均无力量减弱, 肩关节活动正常;良:轻度疼痛, 力量减弱和活动受限;差:无论是单独还是合并存在中等程度的疼痛, 力量减弱和活动受限[1]。
2 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3~15个月, 术后5~12个月DR片示骨折线消失, 12~15个月取出内固定。均无感染及内固定松动, 骨折愈合好, 肩关节活动好。本组优168例, 良5例, 差1例。
3 讨论
锁骨位于胸廓的顶部前方, 全长位于皮下, 是上肢与躯干连接的骨性结构。易遭受外力发生骨折, 锁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10%。锁骨中外1/3骨折最为多见, 约占锁骨骨折的75%~80%[2]。传统采用手法复位, “8”字外固定, 畸形愈合较多, 且外固定时间长, 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时有克氏针松动、断裂等现象而造成骨折畸形愈合, 有关节活动受限、肩周炎等后遗症。使用锁骨钢板内固定, 固定可靠, 有利于肢体早期功能练习及减少并发症, 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较大的骨块应予复位, 用克氏针固定, 不宜做骨膜剥离, 固定完成后可拔出克氏针; (2) 钻孔时注意保护好锁骨下血管神经, 在剥离锁骨后方骨膜时, 要紧贴锁骨进行[3]; (3) 骨折远近端至少3枚螺钉; (4) 为保存局部血运, 减少骨折端坏死程度, 骨膜剥离仅限于钢板接触部位[3]; (5) 粉碎性骨折可适当推迟功能练习的时间, 视骨折愈合情况而定。
有研究报道, 认为克氏针内固定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早于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 可能与克氏针为弹性固定, 有利于骨生长有关[4]。不过单纯的克氏针内固定, 术后易出现克氏针刺破皮肤导致炎症, 或克氏针从骨折远端退出而导致固定失败。锁骨钢板内固定牢固可靠, 能控制锁骨的旋转, 对抗上肢旋转剪力、内外张力等应力, 很好地克服纵向牵引力, 有利于锁骨的早期愈合和关节早期功能活动和功能恢复, 有利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晚期发生肩周炎的机会大大减小[3];同时也有利于恢复胸锁的外观, 并发症也大为减少。此法对手术的要求不高, 有利于医院开展, 不失为治疗锁骨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摘要:174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治疗, 均局部无畸形、疼痛, 无骨不连, 关节活动正常。锁骨钢板治疗锁骨骨折愈合好, 并发症少。
关键词:锁骨钢板,锁骨骨折,内固定
参考文献
[1]侯春林, 王诗波, 吴韬.锁骨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46.
[2]王亦璁.骨与关节操作[M].第4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768-770.
[3]朱盛修.现代骨科手术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6.164, 733, 736.
锁骨骨折 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133
2006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锁骨远端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46例,应用锁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并韧带修补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左侧20例,右侧26例。单纯锁骨远端骨折18例,单纯肩锁关节脱位2例,脱位合并骨折26例。致伤原因,交通伤30例,跌伤12例,打击伤4例。受伤到手术时间1~7天。
治疗方法:臂丛麻醉,患肩垫高,头偏向健侧,沿锁骨走形取弧形切口至肩峰,显露肩锁关节及锁骨远端,充分显露肩锁关节、喙突及肩锁关节韧带,并彻底清除肩锁关节间的软组织及损伤的软骨碎片。钝性分离锁骨远端与肩峰后方间隙,将锁骨钩钢板尖端从肩锁关节后方插入肩峰下,钢板端置于锁骨上服贴,利用钢板下压锁骨,使骨折或脱位复位,根据复位情况将钢板钩部塑形,使钢板紧贴锁骨上方,用3枚皮质骨螺钉固定锁骨骨折近端,用1~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锁骨骨折远端;单纯关节脱位者直视复位后通常用3枚皮质骨螺钉固定即可。锁骨上钻孔时要用骨膜剥离器加以保护,以免损伤锁骨下血管或神经,拧入合适长度螺钉,检查骨折或脱位复位确实固定牢靠,检查肩关节外展和上举活动无撞击,修补断裂肩锁韧带和关节囊,缝合切断的三角肌,关闭切口。
术后处理:术后放置胶片引流24~48小时,患侧上肢三角巾胸前悬挂固定3周,抗生素使用3~5天,3周内行肌肉的收缩运动和肩关节轻微活动,3周后逐渐行肩关节外展、内收、前屈、后伸运动功能锻炼,术后1、3、6、12个月门诊复诊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肩功能,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
疗效判断标准:按照Karlsson评价标准[1]进行。①优:不痛,有正常肌力,肩关节可自由活动,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解剖复位或半脱位间隙<5mm;②良:满意,微痛,功能受限,肌力中等肩关节活动度>90°,X线片示患侧肩锁关节间隙较对侧宽5~10mm;③差:疼痛并在夜间加剧,肌力不佳,肩关节活动在任何方向皆<90°,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仍脱位。
结 果
46例均获随诊,时间6~12个月,复查X线片见骨折、脱位均满意复位,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愈合时间9~12天,术后10~12个月取出锁骨钩钢板,骨折患者均骨性愈合,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取出内固定物后未再发生脱位。本组优30例(65.2%),良14例(30.4%),差2例(4.4%),优良率为95.6%。
讨 论
锁骨钩钢板在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的优点:①锁骨钩钢板材料为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②锁骨钩钢板外侧钩向后偏斜从肩锁关节的后下方经过,不损伤关节面,减少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机会;③形成杠杆作用,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压力,保持骨折和脱位的复位,为修复的韧带等软组织提供无张力的环境,有利于其修复愈合;④锁骨钩钢板固定强度接近锁骨关节本身强度,允许锁骨远端的生理性活动,满足了稳定性和早期活动的需要,避免长期固定造成关节废用,避免肩周炎的发生。
术中及术后需注意问题:①术中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长度钢板,从肩锁关节后方置于肩峰下方,钩部长度要合适,过长会限制肩关节外展。②放置锁骨钩板复位锁骨骨折时如钢板不服贴锁骨要预先预弯钩部,而不是钢板。③钻孔攻丝时要小心保护锁骨下组织,防止损伤血管神经;放置锁骨钩板时应必免锁骨钩板反复插试,以减少对肩袖的损伤,术中修复肩锁韧带。④伤口切口时避免过多使用电凝,以免引起伤口局部液化坏死导致伤口不愈合,伤口应充分引流避免皮下积血导致感染。⑤骨折愈合后及时行内固定物取出,减少肩峰撞击,肩峰骨局部骨质疏松,预防再发骨折发生。
参考文献
1 Karlsson J,Arnarson H,Sigurjonsson K.Acromioclarvicular dislocation treated by coracoacromial ligament transfer[J].Arch Orthop Trauma Surg,1986,106(1):8-11.
锁骨骨折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8例, 其中男23例, 女5例;年龄17岁~54岁, 平均年龄29岁;右侧16例, 左侧12例;交通伤21例, 高处坠落伤7例;住院时间10 d~14 d, 平均11.5 d;受伤距手术时间6 h~2 d, 平均10 h.X线片均显示锁骨远端骨折, 其中粉碎性骨折20例, 短斜形骨折8例;闭合性骨折27例, 开放性骨折1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颈丛+臂丛麻醉或局麻, 患者仰卧, 肩部垫薄枕使患肩抬高, 手术切口采用沿锁骨表面至肩峰向后的弧形切口, 切口长8 cm~10 cm.充分暴露骨折后, 清除夹杂在断端间的软组织及血块, 复位后用持骨钳临时固定, 用模板按锁骨形状预弯锁骨钩钢板, 将钢板的钩状部分插入肩锁关节后方的肩峰下3.5 mm, AO螺丝钉固定钢板, 探查喙锁韧带有无断裂, 如有断裂尽量修复。术后给予前臂吊带悬吊, 伤口疼痛减轻后即开始指导患者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一般为术后3周。术后12个月~1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
2 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50 min, 平均出血量60 m L.本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良好, 未发现术后感染、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螺丝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X线检查显示, 骨折均愈合良好, 肩关节功能术后1个月左右基本恢复正常, 全部病例均获得6个月~12个月的随访, 肩关节功能恢复, 优良率为100%.
3 讨论
3.1 锁骨远侧端骨折是指距肩锁关节2 cm~3 cm以内的
锁骨骨折。其受伤机制和治疗方法与肩锁关节脱位相同, 由于近侧端骨折块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上后移位, 而远侧端骨折块及肩峰受前臂重力作用向下移位[2]。以往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常用克氏针固定韧带修补手术或用桡骨远端骨折所用的T形钢板及张力带钢丝固定, 因肩关节活动范围大, 用上述方法固定常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脱位、移位等并发症, 张力带钢丝固定法应固定于骨折张力侧[3], 并且上述固定物都要穿过肩锁关节面, 日后易发生肩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导致肩部疼痛。
3.2 肩锁关节由肩峰内端与锁骨肩峰端构成,
锁骨关节面斜卧于肩峰关节面上, 关节间隙由外上向内下倾斜约50°, 有20°的活动范围, 是上臂外展上举运动的辅助关节, 故维持肩锁关节的微动对肩关节的功能有重要的意义[4]。锁骨钩钢板的设计符合肩锁关节局部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特性, 钢板的钩部设计表面光滑, 穿过肩峰时未通过关节腔, 因而当肩关节外展及上举时允许被固定的肩锁关节有一定的微动, 减少了内固定物所承受的剪切应力, 明显降低了内固定物断裂的发生率。
3.3 手术要点
(1) 切口沿三角肌和胸大肌之间向下延伸, 将三角肌和斜方肌分别向前、后方做骨膜下剥离, 如术中发现关节囊破损严重或无法缝合, 可用三角肌及斜方肌加强缝合关节囊; (2) 钻螺钉孔时要注意保护锁骨下血管、神经及肺尖; (3) 锁骨钩钢板在插入肩锁关节后方的肩峰下时, 必须清除干净肩峰下表面软组织, 同时注意钢板钩部不要从肩锁关节内插入, 术中可不暴露肩锁关节, 直接从肩锁关节后方插入; (4) 钢板下压复位肩锁关节脱位时用力需均匀, 避免加重损伤。
总之, 锁骨钩钢板对治疗锁骨远端骨折, 不仅在维持肩锁关节的微动方面有独到之处, 而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 效果好, 并发症少的优点,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锁骨远端骨折锁骨钩钢板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8年12月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中外1/3处骨折28例病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 均获得随访, 肩关节功能恢复, 优良率达100%.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 具有骨折固定牢固, 肩关节影响小, 同时维持肩锁关节的功能和肩关节早期活动的优点,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锁骨,锁骨钩钢板,骨折,肩锁关节
参考文献
[1]S.TERRY CANALE.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Ninth Edi-tion[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2281-2282.
[2]戴克戎.肩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210-215.
[3]孙培锋, 宋展昭, 邵顺建, 等.肩锁钩板并喙锁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 (18) :1431-1432.
锁骨骨折研究进展 篇7
锁骨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以及漂浮肩, 其他相对适应证包括多发骨折、缩短或移位超过2cm、皮肤损伤、不能忍受长时间制动和骨不连[3] (见表1) 。手术方法包括髓内固定、接骨板固定和外固定[4]。然而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 且锁骨骨折标准化的手术治疗方法尚未确立。本文对不同类型锁骨骨折的特点和治疗的最新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1 锁骨应用解剖及功能
1.1 锁骨应用解剖
锁骨使肩部附着于胸廓并支撑肩和身体的距离, 术前计划时了解锁骨解剖细节尤为重要, 锁骨在妊娠第五周出现骨化, 是人体最早骨化且最后融合的骨[5], 锁骨的胸骨骨化中心大约在30岁左右完全骨化并融合, 内侧骨化中心为锁骨纵向生长的80%。整个锁骨呈“S”形曲线, 外侧1/3凹向前、内侧2/3凸向前, 内侧的胸锁关节和外侧的肩锁关节处增厚, 二者过渡的中间区域多呈管状, 是弯曲度最大且经受扭转力最大的部位, 极易发生骨折。锁骨中段即中间1/3, 是锁骨最薄弱的区域, 缺乏韧带和肌肉的支持, 极易受到损伤。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周围有坚固的韧带和关节囊支持, 锁骨间韧带走行通过胸锁关节, 具有固定作用, 防止锁骨向下移位;锁骨外侧通过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连接到肩胛骨, 喙锁韧带由外侧的斜方韧带和内侧的锥状韧带组成, 肩锁韧带后上方的强大部防止锁骨前后平移[6]。
锁骨的肌肉附着对锁骨骨折的移位很重要, 锁骨内侧是胸大肌的附着点, 最内侧是胸锁乳突肌的附着点, 前外侧是三角肌的起源且有斜方肌附着于后上方。锁骨骨折时, 胸锁乳突肌牵拉近折端产生相应的移位, 斜方肌向后内侧牵拉远折端。
1.2 锁骨的功能
锁骨有许多重要功能, 在矢状面, 锁骨做为稳定肱盂关节的支柱并为肩关节提供稳定的旋转中心;在冠状面, 锁骨具有支持功能, 上肢带骨通过喙锁韧带附着于锁骨。总之, (1) 锁骨连接中轴骨骼和上肢; (2) 有利于上肢的运动和稳定性; (3) 保护潜在的神经与血管, 如锁骨下血管和臂丛神经。锁骨骨折不愈合将影响锁骨的正常功能。此外, 瘢痕组织的形成或骨折移位将会导致胸廓出口狭窄。
2 锁骨骨折的分型
锁骨骨折通常按Allman分类进行描述, 将锁骨骨折分为三型:Ⅰ型 (中段) :锁骨中间1/3骨折;Ⅱ型 (远端) :锁骨外侧1/3骨折;Ⅲ型 (近端) :锁骨内侧1/3骨折。中段骨折约占所有锁骨骨折的75%~80%, 且多见于年轻人;远端骨折约占15%~25%;近端骨折最少见, 约为5%[7]。
3 锁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锁骨骨折可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引起。肩部着地摔伤是最常见的原因;手掌外展撑地摔伤也可导致锁骨骨折;不太常见的骨折原因包括病理性骨折和应力性骨折。在儿童和年轻人, 这些损伤通常与体育运动有关, 特别是有身体接触的体育项目。
体格检查显示瘀斑、肿胀、压痛以及骨擦感, 锁骨骨折的患者通常使患侧上臂紧贴身体, 健侧手支撑患侧肘部, 这个体位是最舒适的, 因为它减轻了患侧手臂重力对骨折端的牵拉作用。尽管锁骨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但进行锁骨下血管神经与肺功能的检查非常重要, 因为骨折向后移位可能损伤锁骨下血管、臂丛神经和肺尖。
所有怀疑锁骨骨折的患者均应拍摄X线片, 锁骨的后前位X线片可发现绝大多数锁骨骨折, 头侧倾斜30°的后前位片可使肋骨和肩胛骨的重合度最小化, 以便更好的评估骨折断端前、后的移位。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 用于显示极少数近端或远端骨折的情况, 以评估关节受损的程度, 且CT扫描可以显示存在的其他联合损伤, 如肩胛骨的颈部骨折和肋骨骨折。目前, 磁共振成像 (MRI) 对锁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几乎没有作用, 但是病理性骨折和疲劳骨折例外, MRI检查对潜在血管神经损伤的意义较大。
4 治疗方案的选择
4.1 锁骨中段骨折
治疗目标是恢复正常解剖结构、使患者尽快恢复工作及日常活动。保守治疗是锁骨中段骨折治疗的历史主流[8], 包括简单的三角巾悬吊法和“8”字绷带固定法。Anderson等进行了一项评估悬吊法与“8”字绷带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 悬吊法一般治疗到疼痛缓解为止, “8”字绷带固定法需治疗3周, 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的愈合速度和愈合时间没有差别, 但利用“8”字绷带固定法治疗的患者不满意度显著增加。Stanley和Norris对锁骨中段骨折的回顾性研究表明, 悬吊法与“8”字绷带固定法的影像学结果没有差异。虽然“8”字绷带固定法仍被广泛应用, 但是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二者有相似的治愈率, 且患者对悬吊法的满意度增加;另外, “8”字绷带固定法可能会造成不适, 且通常需要调整。
虽然保守治疗是治疗大多数锁骨中段骨折的可行选择, 手术修复需要对患者的多种危险因素加以考虑, 尤其是显著移位或缩短的骨折患者。研究表明, 与非手术治疗相比, 手术治疗的骨折不愈合率较低, 且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8,9,10]。最近, 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对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保守治疗和内固定治疗 (钢板内固定) 疗效进行比较[9], 结论支持移位的锁骨骨折应用内固定进行治疗。
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髓内固定术、钢板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术, 选用何种方法取决于骨折的特点和医生的偏好。髓内固定具有简便易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此种术式方法多变, 包括使用克氏针、Rush针、Knowles钉[11]、Steinmann针[12]、Hagie钉、弹性髓内钉[13]和髓内螺钉等。髓内固定术术后治愈率较高, 但同时并发症也较多, 如感染、延迟愈合、骨不连、皮肤损伤和再骨折等。钢板固定术是锁骨中段骨折的常用术式, 可选用的钢板包括加压钢板、重建钢板、锁定加压钢板和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14], 钢板应置于锁骨中段的上方或前下方, 粉碎性骨折治疗时可考虑自体骨植骨。外固定术最适宜于开放性骨折, 骨不连者也可应用, 此外, 骨折感染和合并血管损伤者也可考虑应用外固定术。使用外固定术时内侧固定针放置时应从前到后的方向且应避开肺尖。
4.2 锁骨远端骨折
锁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治疗取决于骨折的位置与椎状韧带和斜方韧带的关系, Neer[15]将锁骨远端骨折分为五型:Ⅰ型喙锁韧带完整, Ⅱ型喙锁韧带撕裂, Ⅲ型伴有肩锁关节损伤;Ⅳ型多见于儿童, 仅涉及到骨外膜的撕裂而无实际骨折;Ⅴ型通常涉及到韧带下皮质骨的撕脱[15,16]。Rockwood[16]修订了NeerⅡ型锁骨骨折, 进一步分为ⅡA型和ⅡB型, ⅡA型:椎状韧带和斜方韧带均完整且附着于锁骨远端骨折段;ⅡB型:椎状韧带撕裂, 远折端易发生移位,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向上后方牵拉近折端, 上臂附着于肩峰和斜方韧带, 其重力作用牵拉远折端。
Ⅰ型和Ⅲ型骨折较稳定, 一般不会发生移位, 此类型的骨折可用保守方法治疗, 用吊带制动, 并进行疼痛允许范围内的全关节活动锻炼。第6周开始骨性愈合, 但是重返运动场必须延期到2-4个月以后, 即骨性愈合牢固以后。有移位倾向的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是有争议的。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 经肩峰或关节外克氏针、张力带、缝合锚、Knowles钉固定、transacromial钉固定、钢板固定、喙锁螺钉固定。虽然有众多手术类型可供选择, 但是仍然没有确定治疗的金标准。
4.3 锁骨近端骨折
锁骨近端有良好的韧带支持, 所以骨折时一般不会发生移位。若存在移位, 通常是锁骨远端向前上方轻度移位, 而近端仍保持着与胸锁关节的连接。
临床检查时与对侧相比有压痛或叩击痛, 往往预示胸锁关节脱位, 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 如压迫或撕裂相邻的血管神经、气管和食管, 甚至并发气胸, 特别是移位骨折, 应仔细评估血管神经损伤。X线片显示两侧胸锁关节不对称即可做出诊断, 目前普遍认为应选择CT检查, 不仅可以明确骨折的类型, 也可明确邻近结构的相关损伤[17], 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明确移位的量 (特别是在冠状面) 。
锁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18], 绝大多数此类骨折可用保守治疗, 但也有一些骨折可从手术治疗中获益。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的方法主要取决于骨折的分型和移位情况。应基于计算机断层 (CT) 扫描做治疗决定, 因为X线片不能充分显示锁骨近端的图像[19]。一般而言, 无移位的骨折可保守治疗, 在疼痛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增大关节的活动范围, 保守治疗包括手法复位、石膏和吊带固定、疼痛的对症治疗、局部应用冰敷和有效的上肢制动。严重的移位骨折、开放性骨折、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和皮肤损伤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特别是年轻人和活动多的人群。治疗包括缝合锚固定、钢针固定、钢板固定、伴有胸锁关节脱位的骨折可行关节囊韧带重建术、锁骨内侧端切除术和胸锁关节切除术[17,18,20], 然而锁骨近端骨折的标准化手术治疗尚未确立。
5 小结与展望
锁骨骨折是成人常见的骨折, 由于锁骨位置表浅、中段薄弱、以及外力在锁骨上的传导, 使其极易发生骨折。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通常被应用于确诊和指导治疗。大多数锁骨骨折发生于锁骨中段, 轻度移位骨折通过保守治疗即可治愈, 显著移位的骨折治疗仍有争议, 移位或粉碎性骨折、锁骨缩短超过2cm的骨折是手术适应症。大部分锁骨远端骨折和近端骨折也可用保守治疗, 尽管部分骨折患者可从手术治疗中获益。总之, 保守治疗仍是大多数轻度移位锁骨骨折的标准治疗, 显著移位的骨折患者可从手术治疗中获益, 然而, 锁骨骨折的标准化手术治疗尚未确立。
摘要:锁骨骨折通常采用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是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以及漂浮肩, 其他相对适应证包括多发骨折、缩短或移位超过2cm、皮肤损伤、不能忍受长时间制动和骨不连。手术方法包括髓内固定、接骨板固定和外固定。然而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 且锁骨骨折标准化的手术治疗方法尚未确立。对不同类型锁骨骨折的特点和治疗的最新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锁骨骨折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患者, 男16例, 女11例;胸锁关节脱位17例, 锁骨近端骨折10例;年龄19岁~77岁, 平均年龄41岁。创伤性胸锁关节脱位16例, 锁骨近端骨折10例, 非创伤性胸锁关节脱位1例。受伤原因:交通伤12例 (胸锁关节脱位8例, 锁骨近端骨折4例) , 重物砸伤5例 (胸锁关节脱位3例, 锁骨近端骨折2例) , 摔伤3例 (胸锁关节脱位2例, 锁骨近端骨折1例) , 高处坠落伤1例 (锁骨近端骨折1例) 。合并伤6例 (尺桡骨骨折2例, 股骨开放性骨折2例, 肱骨骨折1例, 胫腓骨骨折1例) 。27例患者均有胸锁关节处肿胀畸形, 锁骨近端或远折端按压浮动感明显 (查体时锁骨近端骨折4例误诊为胸锁关节脱位) , 压痛明显, 双侧胸锁关节不对称, 肩关节主动活动受限, 被动活动时疼痛明显。上下移位者平片即能明确诊断, 前脱位者需摄胸骨侧位片或CT明确诊断。胸锁关节脱位根据Grade分型:Ⅱ型3例, Ⅲ型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 d~7 d, 平均4 d。合并骨折均Ⅰ期处理。
1.2 治疗方法
27例患者均采用患侧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 胸锁关节脱位修补关节囊韧带、肋锁韧带及胸锁韧带。颈丛麻醉满意后 (必要时加局麻) , 取平卧位, 取胸锁关节前平行锁骨切口, 胸锁关节脱位患者的关节囊韧带、胸锁韧带、肋锁韧带均有损伤, 复位胸锁关节, 于胸锁关节下缘, 用弯钳打通至胸骨后的隧道。取同侧锁骨钩钢板, 调整锁骨沟深度, 锁骨端轻微反向塑形, 螺钉固定稳定可靠 (见图1~图3) , 并予以修补缝合关节囊韧带、胸锁韧带、肋锁韧带, 关节盘损伤者切除关节盘。对于锁骨近端骨折患者, 保护胸锁乳突肌止点, 复位后行同侧锁骨钩钢板塑形固定。术后无特殊处理, 麻醉过后即行肩关节钟摆样运动、旋转、外展、上举等功能锻炼。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时间6个月~24个月 (平均18个月) , 术后3个月~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19例患者内固定术4周后无任何不适, 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6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物后无变化;8例患者内固定术后有持续性的不适, 尤其在肩关节外展时明显, 肩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 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取出内固定物, 经过功能锻炼, 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按照Rockwood胸锁关节评分标准:优21例, 良5例, 可1例, 优良率为96.3%。无神经血管损伤、血气胸、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 取内固定术后随访1年以上, 无再脱位或骨折, 患者均恢复解剖结构及外观, 功能满意。
3 体会
3.1 胸锁关节为微动关节, 也是肩胛带与躯干相连的惟一关节, 是人体最不稳定的关节之一, 由球状的锁骨内侧端与胸骨柄上外侧面构成, 任何向后、向下的力作用于肩部, 均可使锁骨通过第一肋骨为支点而形成杠杆作用, 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同时, 胸锁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也是造成该微动关节失稳的主要原因[1]。因为胸锁关节的不稳定性, 使得脱位不易维持复位。锁骨近端骨折不易固定, 是因为近端骨折片小, 传统的克氏针、张力带、钢板固定完全固定胸锁关节[2], 但胸锁关节是有活动度的, 如此固定可致肩关节活动时局部疼痛存在或影响肩关节活动, 甚至固定钢板螺钉退钉、断钉, 克氏针松动、游走[3]。根据肩锁关节的局部解剖特点、肩锁关节损伤的病理改变和手术目的设计出的锁骨钩钢板, 结合胸锁关节结构形态, 用于治疗不稳定性胸锁关节脱位或锁骨近端骨折, 既能满足骨折的稳定, 肩锁关节脱位复位并维持位置, 恢复局部外观形态, 又没有丧失胸锁关节的活动度, 使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使用同侧锁骨钩钢板只需要轻微塑形, 并调整锁骨钩的深度, 锁骨钩自胸锁关节下缘插入, 经螺钉固定于锁骨, 保持锁骨钩钢板与胸骨间的活动度。
3.2 锁骨钩钢板原使用于锁骨远端, 用于锁骨时近端应注意:①锁骨钩插入操作时紧贴胸骨剥离, 避免损伤深层的血管等重要组织。②锁骨钩钢板设计上钩状部分的深度并不是个体化设计, 在安置钩状部分时为避免下压锁骨过度, 应调整锁骨钩的角度而达到改变锁骨沟深度的目的;并且在锁骨S形转折部位需轻微反向塑形, 锁骨近端的弯度小于远端。③对于胸锁关节脱位患者, 应同时行关节囊韧带、胸锁韧带、肋锁韧带的修复, 以避免在去除内固定后出现再脱位。④锁骨钩应自胸锁关节下缘插入, 避免自胸锁关节或关节上缘插入。⑤因锁骨钩置于胸骨后, 其钩与胸骨之间形成关节活动, 从而导致滑囊或使胸骨磨损, 故愈合后应尽早取出锁骨钩钢板。
总之, 锁骨钩钢板对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和 (或) 胸锁关节脱位, 可维持胸锁关节的微动及骨折断端的稳定, 允许早期功能锻炼, 肩关节功能恢复好, 并发症少, 且对医院硬件设施要求低, 在基层医院使用不受限制, 是目前治疗锁骨近端骨折和 (或) 脱位损伤有效的方法,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鹏, 敖永星, 王振华, 等.锁骨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18例[J].新疆医学, 2007, 37 (3) :114-115.
[2]王邦军, 葛黎.斜T形钢板固定治疗重度胸锁关节前脱位[J].临床骨科杂志, 2010, 13 (4) :430.
锁骨骨折外科治疗临床体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5例, 女6例;年龄14~68岁, 平均36岁。新鲜骨折23例, 陈旧性骨折8例;其中粉碎性骨折22例, 长斜形骨折5例, 横形骨折4例。
1.2 手术方法
麻醉选用颈丛麻醉。切口以骨折部为中心沿锁骨作切口, 显露骨折端, 先试行复位, 再以2.5 mm或3.0 mm克氏针沿骨折远端髓腔钻入, 从肩锁关节穿出, 扩通髓腔后再退出, 然后顺行或逆行打入2.5 mm克氏针。针尾留在肩峰端10例:先将克氏针顺行钻入远折端髓腔, 从肩峰端穿出, 整复骨折后再逆行钻入锁骨近折端髓腔;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21例:先将克氏针逆行钻入骨折近端髓腔, 自胸锁关节端穿出, 整复骨折后再顺行钻入远折端髓腔, 针尾弯曲剪掉多余部分后留于皮下。冲洗伤口, 置放引流, 逐层缝合。粉碎性骨折碎骨块, 术中不剥离其骨膜, 骨折主干复位后, 以PDS可吸收线捆绑于骨干上, 骨碎块不必追求解剖复位, 只要镶拢即可;长斜形骨折, 在复位后以持骨钳夹持住, 再钻入克氏针, 以PDS线捆绑。术后以前臂吊带托住前臂。早期行肌肉收缩功能锻炼, 2周后逐渐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2 结果
经15个月以上的随访, 针尾留在肩峰端的10例中, 术后1个月左右2例出现退针, 骨折部成角畸形, 再次以重建钢板手术治疗, 退针率20%。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的21例中, X片示骨折皆解剖复位, 1个月后X线片示有少量骨痂生长, 3个月后有大量骨痂生长, 无退针、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发生, 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4 讨论
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 约占全身骨折的5.98%。大量文献报道了多种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 其中克氏针内固定是一个重要方法。该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 骨折碎块和长斜形骨折以PDS缝线捆绑, 尽可能地保留了骨折块的血运, 符合“BO”生物学固定原则, 其复位效果佳, 固定可靠, 骨折愈合后取针方便, 疗效满意[1] 。PDS缝线为可吸收缝线, 在体内3周开始吸收, 逐渐失去机械强度, 与钢丝捆扎相比不需2次手术取出。直径2.0 mm的克氏针固定已完全能够承受患者上肢重量和日常轻微活动所产生的剪应力, 它的抗弯、抗扭和拉伸强度足以抵抗外界正常活动所引起的载荷[2] 。笔者采用传统的针尾留在肩峰端的方法治疗锁骨骨折, 10例中3例出现退针, 骨移位致畸形, 占同期手术的30%, 略高于文献报道发生率, 可能与选择患者中部分患者年龄较大有关。在分析原因后, 以后的病例笔者将针尾改留在胸锁关节端, 21例均再未发生退针现象。分析其生物力学原理:针尾留在肩峰端, 由于克氏针是靠摩擦起轴向定位的, 固定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它们之间总是存在着微小的轴向移动[2] 。而肩关节的运动会产生分离应力, 并且针尾在肩关节端随肩关节一起运动, 当克氏针在髓腔内的摩擦力被抵消后, 将会出现退针现象。而针尾留在胸锁关节端, 胸锁关节为较为固定的关节, 几乎无活动度, 不易产生分离退针应力;克氏针预弯挂在近端骨皮质上对骨皮质有抓持力起锚固作用, 不单纯靠针与髓腔的摩擦力起固定作用, 两力相合足以抵消肩关节活动产生的分离应力, 并且肩关节的分离应力再大也不至于让骨断端分离超过克氏针保留在远端髓腔的长度, 从而保证了骨折的愈合。
参考文献
[1]刘国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90例.临床骨科杂志, 1999, 2 (1) :61.
锁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体会 篇10
关键词 锁骨粉碎性骨折 开放复位钢板 钢丝固定 镍钛合金环抱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0~2004年共收治44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男30例,女14例,年龄17~68岁,平均49.2岁。其中左侧骨折20例,右侧骨折24例;中1/3骨折33例,中外1/3骨折11例;Neer分型均为Ⅲ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重度),均为闭合性骨折,新鲜骨折38例,陈旧骨折6例,均无锁骨下神经损伤。
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采用开放复位钢板或加钢丝固定治疗;B组28例,采用镍钛合金环抱器治疗。
A组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行颈丛麻醉,患侧肩垫枕,头转向健侧,沿骨上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长度根据骨折端间距,一般10cm左右。用骨膜剥离器分离骨折端,剥离骨膜,显露骨折端及粉碎骨块。如可能尽量不完全游离大的骨块,注意勿伤及锁骨下神经、锁骨下动静脉和胸膜。清除血肿及两断端折面,将骨折复位。如碎骨块无法1次复位,可先以0.5mm钢丝结扎复位,根据骨折端选择5~8孔钢板并塑形置入。保护锁骨下组织,钻孔,选择合适长度螺钉拧入,保持两折端各有两枚螺钉固定。其中4例骨块较大,均以螺钉与钢板固定。7例骨块以0.5mm钢丝打结,余5例均以“7”号丝线打结于钢板上(钢丝、丝线忌结扎于骨折线中)。取出临时固定骨块的钢丝,加固螺钉。將小碎骨块与其相连的骨膜整合后缝合,见复位良好,内固定牢固,冲洗切口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片。术后预防感染1周。
B组手术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垫高伤侧肩部,头偏向健侧。选择颈丛麻醉或局麻,常规消毒术野,铺无菌巾单。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上缘顺皮纹方向作5~6cm长切口,显露骨折端,清除残端凝血块和软组织,锁骨后方不宜过多剥离,尽量保留骨块的骨膜及其连同的肌肉组织。骨折断端和骨块复位后用双丝线暂时捆扎固定。测量锁骨横径,将相应型号的镍钛记忆合金齿臂环抱器置于0~5℃的无菌冰盐水中浸泡3~5分钟,用撑开器分别将四对齿臂逐个缓慢撑开,使其每对齿臂开口略大于锁骨横径,迅速从骨折处前方将环抱器套于锁骨上,张开的齿臂在体温下很快恢复为闭合状态,将骨折端牢固固定。亦可应用40~45℃的温盐水纱布外敷,加快齿臂闭合。祛除捆扎丝线,适当活动肩关节,检查骨折端固定是否满意,证实环抱器齿臂将锁骨和骨块环绕固定无松动时,依次缝合各层组织。术后不用三角巾悬吊,加强功能锻炼,适当活动手指、腕部、肘部和肩关节,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早期功能锻炼应注意肩关节不宜剧烈旋转和过度伸屈,避免骨折端因外力而导致移位。环抱器取出比较方便,1年后仍在原切口进入,显露环抱器,用0~5℃无菌冰盐水浸泡5~6分钟后在其一端轻轻撬起,取出即可。
A组疗效标准:①优:肩关节各方向活动正常,无疼痛;②良:肩关节活动度达正常80%以上,有轻微疼痛;③中:肩关节活动受限,重度疼痛,影响工作生活;④差: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阻,重度疼痛或内固定失败。
B组疗效评定标准:①优:骨折达到解剖复位,骨折端稳定,对位好,内固定无松动,愈合时间8~10周,肩关节功能1.15个月内恢复正常;②良:骨折基本达到解剖复位,骨折端对位95%,内固定无松动,愈合时间8~10周,肩关节功能2个月内恢复正常;③可:骨折端对位80%,内固定轻度松动,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有创伤性肩周炎临床表现;④差:内固定松动,骨折端有移位。
结 果
A组结果:所有病例无术中锁骨下神经、动静脉和胸膜损伤,术后切口无感染,均随访6个月以上,平均随访10个月。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取出时间平均5个月,未发生骨不连及畸形愈合。16例患者中,肩关节活动优良15例,优良率为93.8%;中度1例,占6.3%,但此例病人为老年患者,既往有肩周炎病史。
B组结果:经0.5~2年随访,优22例(78.5%),良5例(17.9 %),可1例(3.6%)。总优良率为96.4%。未发生切口感染、皮下气肿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讨 论
锁骨骨折很常见,在所有骨折中约占5%,其中在肩带骨折中可高达40%,中1/3骨折占80%。对于锁骨粉碎性骨折,传统手法复位“8”字绷带,锁骨固定带等外固定具有复位困难、外固定易松动、固定时间长、患者痛苦大、生活不便等缺点,并多有畸形愈合,影响外观,且固定不牢固,反复松动,致骨不连,使部分患者仍需再次手术治疗。
克氏针固定虽然操作简单,损伤小,但不能有效控制骨折旋转活动。一方面导致克氏针松动而外滑,克氏针在骨端间不断产生的剪力导致克氏针疲劳性折断;另一方面骨折端的不稳定直接影响骨折愈合,故术后仍需较长时间的三角巾外固定。据赵氏报道,克氏针进入胸腔、颈内、纵隔等可造成严重后果。
锁骨骨折 篇11
关键词:锁骨远端骨折,NEERⅡ型,内固定
锁骨远端骨折占锁骨骨折的10%~15%, 其中Neer Ⅱ型骨折因喙锁韧带的断裂而致骨折端不稳定, 保守治疗难以复位及维持复位, 需手术内固定治疗。笔者2008年1月~2011年1月应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Ⅱ型锁骨骨折15例,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 其中男12例, 女3例, 年龄19~54 (平均29) 岁, 右侧11例, 左侧4例, 均为新鲜骨折, 车祸致伤8例, 摔伤5例, 坠落伤2例, 均于伤后2周内得到手术。
1.2 手术方法
在颈丛或全麻下, 患者仰卧, 患肩垫高30°, 取锁骨外1/3至肩锁关节的稍呈弧形切口, 切开三角肌、斜方肌附着点, 显露骨折端及肩锁关节, 用血管钳对肩锁关节后下方稍作分离, 探明肩锁关节后肩峰下间歇, 选取合适的AO锁骨钩钢板, 将尖端插于肩峰后下间隙, 按压钢板近端借杠杆作用复位骨折近端, 用螺钉将钢板部分固定于锁骨近端, 若骨折远端粉碎严重无法上螺钉则用可吸收线将骨块缝扎于钢板上, 维持基本复位, 视情况修复肩锁韧带和关节囊, 再常规探查并将断裂的喙锁韧带梳理好, 以可吸收线予以缝合或重建, 术毕活动患肩观察骨折端稳定情况, 满意后关闭切口。
1.3 术后处理
后前3d用前臂固定带固定, 以后逐步进行患肩功能锻炼, 出院后门诊随访, 骨折愈合后尽早去除内固定。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5~27个月, 所有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为8~13周。1例出现切口轻度感染, 经抗感染及换药处理后愈合, 3例患者术后随访有患肩疼痛症状, 为日常活动痛, 其中1例疼痛呈中等程度, 对睡眠有所影响, 所有病例术后X线证实骨折愈合后于14周以上取除内固定, 3例疼痛患者取除内固定后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 肩关节活动均正常。
3 讨论
Neer将锁骨远端骨折分为3型: (1) Neer Ⅰ型:喙锁韧带完整; (2) Neer Ⅱ型:附着于骨折近端的喙锁韧带断裂; (3) Neer Ⅲ型:骨折只累及肩锁关节面。Ⅰ、Ⅲ型均因较稳定均可通过保守治疗达到满意疗效。对于Neer Ⅱ型骨折, 因骨折近端喙锁韧带断裂而不能对抗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牵拉作用, 向上移动, 骨折远端因上肢重力作用向下移动, 骨折极不稳定, 需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Neer Ⅱ型骨折常用手术方法较多, 包括交叉克氏针张力带、重建钢板、记忆合金、包骨器、微型外固定支架[1,2]、喙锁螺钉内固定[3]等。克氏针张力带须穿过肩锁关节, 限制了肩锁关节的微动并对肩锁关节有所损伤, 而且骨质吸收后易旋转导致退针, 损伤皮肤, 引发感染而致内固定失效。喙锁中空螺钉固定因过高的稳定性也限制了肩锁关节的微动和肩胛-锁骨的旋转功能, 因应力集中有引起螺钉退钉、断钉的可能, Dewar手术须将带有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联合肌腱的喙突凿下固定于锁骨近折端, 操作较复杂, 损伤风险大, 其它内固定也存在不少缺点, 使人们不断探索新的内固定方法。
锁骨钩钢板是根据肩锁关节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内固定器械, 较早由Dittel报道。它通过固定在锁骨上的钢板和穿过肩峰下的钩形成杠杆固定作用, 有效限制肩锁关节和骨折端在水平、垂直、旋转等方向的运动。钢板部分与锁骨远端匹配良好, 钩体平滑, 在板、钩结合处向后偏斜, 插于肩锁关节后下方的肩峰间隙下, 对肩峰影响小, 允许在肩峰下轻微移动, 这样在持续维持骨折端稳定的同时又能保留肩锁关节的微动, 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而且内固定物不损伤肩锁关节, 避免了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和肩痛的发生。
有作者报道, AO锁骨钩钢板有引起术后疼痛的并发症[4], 本组也发生3例。至于锁骨钩撞击肩峰致肩峰下皮质溶解, 甚至产生肩峰切割, 本组未发现。可能与病例少和随访时间不长有关。笔者体会: (1) 手术时使用锁骨钩钢板板钩部良好塑性, 保持骨折端解剖复位和固定, 钩部插于肩峰皮质下和位置靠后不靠前, 能使钩部与肩峰下皮质最大面积接触, 受力均匀, 不嵌压肩峰下软组织, 减少肩峰下软组织水肿, 以减少疼痛的发生。 (2) 另外常规修复喙锁韧带和喙肩韧带、关节囊等结构, 能使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后的肩锁关节张力减低, 保持肩锁关节稳定性。 (3) 骨折愈合后早期取出内固定物, 消除钩钢板对肩峰的压迫和肩峰下撞击症的发生, 都是减少术后疼痛的有效措施。
AO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型骨折, 操作简单, 创伤小, 固定牢固, 符合肩锁部生物力学特点。术中注意操作技巧、规范放置钩钢板是取得良好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幼德, 朱玉金, 钱塘, 等.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疗效观察和分析[J].伤残医学杂志, 1998, 6 (2) :14-16.
[2]姜保国, 付忠国, 张殿英.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7 (12) :1233-1234.
[3]李同生, 张秀云.空心螺钉治疗肩锁关节脱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997, 4 (5) :441.
【锁骨骨折】推荐阅读:
锁骨粉碎骨折09-26
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05-12
粉碎性锁骨骨折07-22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08-22
锁骨中段骨折治疗分析11-15
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06-13
锁骨远端骨折脱位07-21
复杂型锁骨中段骨折07-22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10-23
锁骨远端粉碎性骨折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