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2024-10-23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共11篇)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1

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临床治疗40例,均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其中辅以粗丝线或细钢丝内捆扎固定6例。结果:随访4~30月,平均12个月,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骨折全部愈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恢复良好。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复住良好、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可以早期活动肩关节,治疗效果满意。

关键词:重建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治疗方法有多种[1]。锁骨骨折的治疗原则以最大程度恢复其解剖形态为主,同时亦应兼顾局部的美学要求。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加外固定,但对有明显移位的锁骨骨折,单纯手法复位很难达到骨折良好的复位,而外固定亦不能维持骨折的良好对位,仅能达到解除骨断端过度的异常活动,维持骨折端在一定的畸形位置愈合,骨折愈合后局部可遗留明显畸形。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和器材的发展,对该类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已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推崇。自2004年1月份以来我院采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18~67岁,平均35岁。其中左侧骨折16例,右侧骨折24例;车祸伤33例,坠落伤5例,砸伤2例。粉碎性骨折30例,斜形骨折7例,横形骨折3例,均系闭合性骨折。伤后均在8天内手术。

2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或全麻下,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部垫沙袋,常规消毒及铺巾。以骨折处为中心,沿锁骨方向取长约6~8cm的切口,逐层显露骨折断端,将骨折复位,钢板预弯塑形,服贴放置于锁骨上缘,以便达到解剖复位及牢靠固定,其中辅以粗丝线或细钢丝内捆扎固定6例。重建钢板最好放在锁骨的上方,如果将钢板置于前侧,需要剥离的范围较广,但是可以用较长的螺丝钉固定[2],必要时可以采用,特别是存在额状面劈裂骨折。骨折复位固定均满意,活动患侧上肢均无阻挡感。术后第2天即行患肩功能锻炼。

二、结果

本组病例,术中无锁骨下神经、动静脉和胸膜损伤。随访4~3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骨折全部愈合,肩关节功能锻炼恢复良好。

三、讨论

锁骨骨折的治疗对胸锁关节和肩关节功能的预后有特殊的意义,闭合治疗移位和粉碎的骨折有较高的延迟愈合率和不愈合率,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锁骨的承载能力下降,可诱发胸锁和肩锁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故主张锁骨骨折要达到解剖复位和固定良好。锁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与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及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相比,利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如下优点:

1重建钢板固定锁骨塑形好,可根据锁骨骨折部位的形状,给予塑形贴附锁骨固定,固定牢靠,符合“AO”内固定要求,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克氏针固定虽然操作简单,损伤小,但不能对抗骨折端旋转移位,易松动,滑脱,造成骨折固定失效,影响骨折正常愈合。传统手法复位加“8”字绷带、双圈及锁骨固定带等外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难以达到解剖复位,易致畸形愈合,影响外观,固定松紧不易把握。

2术中骨折可达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少,有效避免术后畸形愈合,减少术后骨不连的发生。可以避免克氏针滑移、脱出甚至进入胸腔损伤肺叶,造成严重后果[3],同时可以避免针尾刺破皮肤或外露皮肤,增加感染机会。传统手法复位存在复位后固定不稳定,长期固定患者不舒适,且亦因石膏绷带过紧引起局部皮肤或神经、血管受压,处理不当可产生压迫性皮肤坏死或造成肢体循环障碍等问题。

3术后患者可进行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对防止发生肩部畸形及关节僵硬有积极效果。克氏针经肩锁关节固定,限制了肩锁关节的微动,引起肩锁关节的僵硬和疼痛,后期易发生创伤性肩锁关节炎。利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可早期参加社会活动,受到患者的欢迎。

总之,利用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较传统手法复位外固定及克氏针治疗有明显优越性,临床可行性佳。但是对锁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治疗前详细说明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征得患者的理解及同意。不论采取何种方法治疗,术中注意仔细操作,术后应加强门诊随访,复查X光片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397-401.

[2]荣国威、翟桂华、刘沂等:《骨科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01.

[3]刘玉杰:《锁骨骨折内固定后克氏针滑脱刺入肺内1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4):225.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2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和保守治疗骨盘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7月到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诊治的120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即保守骨牵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二者早期锻炼时间、住院时间、下肢短缩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和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早期锻炼时间早,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盘从C型骨折临床中相对于保守治疗而言,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骨盆C型骨折; 保守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 R68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1-0145-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1.079

经调查资料显示,引起骨盘C型骨折的主要原因为高能创伤,其致死率以及致残率均比较高,以骨盆底彻底性破裂为主要表现,由于其病情较为复杂,再加上术后恢复相对较差,因此在一定程度也加大了治疗的难度[1-2]。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对收治的骨盆C型骨折患者采用了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治疗,从应用情况来看,治疗效果显著且良好,为深入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治疗该病的效果,本次研究笔者就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和保守治疗骨盘C型骨折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对象来自2012年6月-2014年7月到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诊治的120例骨盆C型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经Tile标准诊断为闭合性C型骨折[3]。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25~68岁,平均(45.16±11.24)岁,骨折类型分布:C1型42例,C2型38例,C3型40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8例,重物压伤32例,交通伤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把120例患者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在致伤原因、病例分布、性别比例、骨折类型分布以及平均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即实施保守骨牵引。研究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治疗,主要如下:基于抗休克治疗,待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处于稳定状态下施予手术,手术前应对患者骨盘不同方位实施X片检查,并予以CT扫描以及骨盆三维重建,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骨折情况实施牵引复位。对于骶髂关节脱位患者与骶骨骨折患者采取髂嵴后部切口内固定进行治疗,且辅以前后路钢板固定以及桥接;对于髂骨骨折且伴髋臼骨折患者,采取髂腹股沟切口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于耻骨支骨折患者和联合分离患者采用耻骨上横切口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骨盆复位情况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以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早期锻炼时间以及下肢短缩情况。疗效评判标准如下,优: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未出现疼痛感,且骨盆功能已完全恢复至正常;良: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疼痛感减轻效果明显,同时骨盆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可:患者临床症状各骨盆功能均有所改善,疼痛感依旧存在;差: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骨盆功能未发生显著改变,疼痛感显著[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过统计学处理分析可知,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早期锻炼时间早,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和表2。其中对照组患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尿道狭窄、伤口感染、步态异常、性功能轻度障碍以及骶髂关节融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尿道狭窄和伤口感染。讨论

在骨盆内外肌肉中骨盆为起点,其除了对盆腔内脏器具有保护作用外,同时还可依靠骨盆自身弓形结构,当人处在站立姿势或者坐立姿势的时候可对人的体重予以支撑,所以在机体中骨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在骨盆C型骨折诊断中,一般采取骨盆前后位、出口位和入口位X片检查、三维重建以及CT检查,经检查可确诊。骨盆C型骨折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比如骶髂部疼痛、骨盆扭转变形、神经损伤后遗症或者伤侧下肢短缩畸形等。

在骨盆C型骨折临床治疗中,常用方法有保守牵引与手术,经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保守牵引治疗没有办法恢复骨盆正常形态,不便于骨折解剖复位,易影响骨盆生理负荷传导,加大后遗症发生机率[6]。在手术治疗骨盆C型骨折中,以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术应用最为广泛,该手术有利于C型骨盘形态的恢复,特别是对于骶髂关节脱位、耻骨骨折和骶骨骨折者,可获得良好效果,且确保手术以后骨盆生物力学稳定性,使骨盆正常功能得以尽快恢复。除此之外,该手术符合早期患者锻炼对骨盘稳定性的要求。本次研究表明,施予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术治疗的研究组,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早期锻炼时间明显优于施予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重建手术治疗骨盆C型骨折,可获得良好且显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便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其康复,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3

锁骨骨折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骨折后畸形及骨不连的发生,影响患者美观及生活质量。近年来,我科开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0年9月车祸致锁骨骨折在我科行弹性髓内钉治疗的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未并发血管、神经损伤,无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除外多发伤及复合伤患者。左侧锁骨骨折31例,右侧锁骨骨折37例;斜形骨折27例,粉碎性骨折41例。

1.2麻醉及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臂丛麻醉。采用闭合复位26例,小切口切开复位42例。弹性髓内钉固定11例,克氏针内固定38例,钢板内固定19例。

2围术期护理

2.1入院指导。护士主动接待患者,为其介绍科室环境、病房设施、探视制度、分管床位医师及护士、查房时间等。

2.2术前护理。

2.2.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目的及疗效,介绍同期病房同类手术康复患者,消除患者焦虑、恐惧顾虑,使其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2.2术前准备。督促患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静脉采血、心电图等。按骨科手术进行常规皮肤准备,术前禁食6~8h,遵医嘱术前30min给予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

2.3术后护理。

2.3.1生命体征监测。患者返回病房后,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测量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1次,连续4h。

2.3.2观察切口情况。注意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渗血,如有明显渗血,及时告知手术医师,并遵医嘱及时处理。切开一般术后10~14d拆线。

2.3.3观察患肢感觉与运动情况。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肩胛部垫软枕使两肩后伸,患肢颈腕悬吊,保持功能位。注意观察上肢皮肤颜色是否发白或青紫、患肢温度是否降低、感觉是否麻木。

2.3.4指导饮食。告知患者及家属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富含钙、易消化食物,如鱼、虾、鸡、豆制品、牛奶及新鲜蔬果。忌烟、酒及辛辣之品食物。

2.3.5指导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即嘱患者下床活动,颈腕悬吊,进行握拳、屈肘及腕部的背伸、掌屈等活动;术后4~5d在患肢不负重的同时,开始主动地进行肩关节前屈、后伸练习。逐步加强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内外旋转等,使各关节能恢复正常活動范围。

2.4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常规锁骨带固定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坚持循序渐进地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嘱患者如出现患肢麻木、手指颜色改变、温度低等情况需及时复查。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访。

3结果

本研究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中位时间9.4个月。术后1个月复诊时切开复位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并发症,所有患者摄X片示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所有患者均无骨延迟愈合和弹性髓内钉断裂、滑出等并发症。术后5~9个月拔除弹性髓内钉,所有患者患肢肩关节活动正常。

4讨论

车祸致骨折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使患者悲观、担心,入院后护士应通过人际、家庭等给予患者关怀与支持,劝其家属及亲友多加陪伴,帮助其处理好同室病友关系,使患者从新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1]。手术又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其紧张的情绪[2]。因锁骨骨折该手术部位靠近肺尖部,术后应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因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动脉都在此走行,其中锁骨下静脉被腱膜固定于锁骨,易发生撕裂导致出血,而神经与锁骨中1/3接近易受累,因此需常规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手指的运动、桡动脉搏动等情况,评估有无神经、血管损伤[3]。因为手术创伤小,一般出血量少,如出血量多应及时告知手术医师并遵医嘱处理。患者术后第1天即嘱患者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鼓励患者早期锻炼,告知患者进行握拳、屈肘及腕部的背伸、掌屈等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促使骨折愈合,但禁做肩前屈、内收动作,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并防止腋部血管、神经受压。患者出院时应嘱患者定时返院检查,既检查骨骼的愈合程度,又询问患者在家进行功能锻炼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秦华.160例骨折患者的舒适护理总结[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175-176

[2]鞠秀云,孙海鹰,李春凤.心理干预促进骨折患者康复的护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13-314

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56例体会 篇4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中男性52例, 女性4例, 年龄20~54岁, 平均年龄34.6岁。骨折类行, 横行骨折17例, 斜行骨折24例, 粉碎性骨折15例。骨折部位:中1/3段骨折23例, 中外1/3段骨折29例, 内1/3段4例。损伤原因:车祸伤41例, 摔伤12例, 重物压伤3例。合并肋骨骨折3例, 肩锁关节全脱位2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h~7d。

1.2 临床表现

骨折后局部肿胀、压痛、畸形、伤肩下垂, 并向前内倾斜, 有时可触及骨断端;合并肩锁关节全脱位者, 伤侧肩锁关节明显高于对侧, 肩锁关节处可触及一凹陷。X光片检查显示骨折的类型及程度。

1.3 治疗方法

臂丛或臂丛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后, 患者取仰卧位, 患肩垫高, 以骨折为中心, 沿锁骨前上方做长约5~10cm的手术切口, 逐层切开皮肤, 显露骨折端, 清除积血及断端间软组织, 有限剥离部分骨膜后复位, 断端选用6~8孔钢板, 塑形贴合紧密后分别钻孔、测深, 拧入螺丝钉。粉碎性骨折的病人加用钢丝或丝线捆扎2~3道。

1.4 治疗效果

单纯性钢板固定37例, 钢板加钢丝或丝线固定19例, 住院3~31d, 平均住院12.5d, 6~8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物。骨折解剖复位, 病人无血管、神经、胸膜损伤, 未发生切口感染。功能恢复满意率达99%以上。

2 讨论

2.1 解剖概要

锁骨为上肢带骨, 横置于胸壁前上方外侧, 支撑于胸骨与肩峰之间, 使肩部组织离开胸壁, 有参与上肢的活动、保护臂丛神经和锁骨下血管的作用。锁骨有两个生理弯曲, 内2/3侧凸向前, 外1/3凸向后, 略似“S”形, 中外1/3交接处为骨折的好发部位。

2.2 锁骨骨折治疗观念的转变及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传统治疗锁骨骨折以手法整复, “8”字绷带固定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为主。绷带固定期间要挺胸、叉腰, 睡卧时肩背部垫竖枕, 时间约4~5周, 病人多无法耐受。存在着骨折不易固定、畸形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许多病人愈合存有骨折部位缩短或延长, 肌力减退或肩下垂, 患肢外展或上举受限;克氏针固定者针常折弯或脱出, 脱出部位的皮肤常形成窦道, 患者需经常的换药处置。由于人们对骨折复位质量的要求的提高, 对锁骨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有所放宽: (1) 骨折部位明显; (2) 开放性骨折: (3) 合并有神经, 血管损伤; (4) 不稳定骨折; (5) 多段或粉碎骨折 (6) 全身多发性损伤。

2.3 手术注意事项

锁骨骨折在行钢板内固定治疗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术前检查有无锁骨下神经、血管损伤, 备长短钢板各1块, 不盲目手术。 (2) 切口不宜过长, 一般5~10cm即可, 显露骨折端尽量少剥离骨膜, 剥离锁骨下方骨膜时注意勿过深, 以免损伤锁骨下方血管、神经。 (3) 粉碎性骨折病人的骨碎片应尽量保留血供, 少剥离骨膜, 尽可能用丝线或钢丝捆扎。 (4) 钻孔时勿损伤锁骨下神经、血管, 螺钉以超过对侧皮质2个螺纹为宜, 钢板置于锁骨上方, 加压钢板至少6~8孔, 以保证固定效果。 (5) 锁骨外1/3段骨折合并肩锁关节脱位者, 用锁骨钩钢板固定, 同时修复断裂的喙锁韧带。 (6) 术后常规放置胶管引流, 并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固定。

2.4 术后管理及内固定时间

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5~7d, 术后1~2d拔出引流, 10~12d拆线。术后第2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解除三角巾或吊带进行肩关节无痛性前屈、后伸、外展等功能锻炼。术后定期复查X光片, 钢板螺钉固定时间6~8个月为宜。

总之, 对锁骨骨折的治疗应具体分析:婴幼儿及儿童锁骨骨折, 即使有明显移位, 成角畸形也不必手术治疗, 因儿童塑形能力很强, 一定的畸形在生长发育中能自行矫正;成人锁骨骨折掌握好适应证, 对锁骨骨折并发畸形愈合的人, 如未引起明显的血管、神经压迫症状无疼痛者可不用手术治疗, 不愈合或再折的病人最好切开复位, 钢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 术中操作仔细、并修整骨痂, 勿损伤血管、神经, 植骨条不要放于锁骨后方, 以免日后骨痂刺激、压迫锁骨下血管、神经。锁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 因利用了AO微创技术理论, 有限剥离骨骼置钢板侧的骨膜, 对骨断端血液循环破坏少, 骨断端进一步坏死吸收少, 断端血运重建快, 有利骨骼断端的修复;加压钢板良好的对抗强度及钢板螺钉和骨骼偶合的稳定性, 为早期主动无痛的功能锻炼创造了条件, 功能锻炼相对加速了伤处的血液循环, 为骨折的顺利愈合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伤肢功能恢复。因此术者术中仔细操作, 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 常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王学谦, 张铁良.实用骨科手术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3]M.E.MuLLer著, 荣国威译.骨科内固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2.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5

【摘 要】 目的:对比分析钢板螺钉内固定与记忆合金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4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记忆合金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和治疗效果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制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有1例治疗效果差。结论:钢板螺钉内固定与记忆合金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预后效果良好,适合临床应用。

【关键词】 记忆合金;钢板螺钉内固定;锁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6-0130-02

锁骨架于肩峰与胸骨柄之间,在连接躯干与上肢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外力的作用下易发生骨折[1]。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显示,锁骨骨折的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 5%~10%,多数发生于儿童与青年。骨折后,患者会表现出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等[2]。近年来,锁骨骨折频繁发生,多数由车祸造成,还有少数是在高空作业时坠落造成,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钢板螺钉和记忆合金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两种治疗均能取得较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就钢板螺钉内固定与记忆合金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开展对比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记忆合金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8~45岁;斜行骨折13例,横行骨折8 例,粉碎性骨折6例。对照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19~50岁;斜行骨折10例,横行骨折12 例,粉碎性骨折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全身麻醉,采取仰卧位,肩部适当抬高,并将受伤手臂展开。对照组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具体为:采取X线对骨折部位进行定位,在后外侧切一个长度为4~7cm的切口,适当分离粘连的骨膜,依据X线检查结果显示,确定钢板形状进行钢板螺钉内固定,通过钢板和弹簧圈的力量将骨折锁骨复位固定。粉碎性骨折患者,使用细丝进行捆绑再复位固定。安装钢板时,先在骨折两端钻孔,用螺钉将相应的钢板固定,用尾钉紧固后,关闭切口。观察组给予记忆合金内固定,具体为:复位、切口与对照组相同,适当分离粘连的骨膜和肌肉止点,依据骨折状况,确定记忆合金形状进行内固定。固定时,尽量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保护血液循环。将杀菌消毒的记忆合金安装在已经复位的锁骨上,每侧固定3个定位点,安装稳定后,缝合伤口。

1.3 疗效评价[3]疗效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等。优:患者骨折部位正常愈合,符合生理解剖位置,且无畸形出现,关节正常活动;良:患者骨折部位正常愈合,60%~80%符合生理解剖位置,有局部畸形隆起,关节能够正常活动;中:患者骨折部位正常愈合,畸形隆起面积较大,关节能够正常活动但有一定限制;差:患者骨折部位90%以上畸形愈合,易再次骨折,且关节活动受较大程度的限制。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TX-*3]±s)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制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锁骨架于肩峰与胸骨柄之间,在连接躯干与上肢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外力的作用下易发生骨折[1]。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显示,锁骨骨折的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 5%~10%,多数发生于儿童与青年。骨折后,患者会表现出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等[2]。近年来,锁骨骨折频繁发生,多数由车祸造成,还有少数是在高空作业时坠落造成,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选择钢板螺钉和记忆合金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两种治疗均能取得较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就钢板螺钉内固定与记忆合金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开展对比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微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记忆合金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8~45岁;斜行骨折13例,横行骨折8 例,粉碎性骨折6例。对照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19~50岁;斜行骨折10例,横行骨折12 例,粉碎性骨折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进行全身麻醉,采取仰卧位,肩部适当抬高,并将受伤手臂展开。对照组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具体为:采取X线对骨折部位进行定位,在后外侧切一个长度为4~7cm的切口,适当分离粘连的骨膜,依据X线检查结果显示,确定钢板形状进行钢板螺钉内固定,通过钢板和弹簧圈的力量将骨折锁骨复位固定。粉碎性骨折患者,使用细丝进行捆绑再复位固定。安装钢板时,先在骨折两端钻孔,用螺钉将相应的钢板固定,用尾钉紧固后,关闭切口。观察组给予记忆合金内固定,具体为:复位、切口与对照组相同,适当分离粘连的骨膜和肌肉止点,依据骨折状况,确定记忆合金形状进行内固定。固定时,尽量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保护血液循环。将杀菌消毒的记忆合金安装在已经复位的锁骨上,每侧固定3个定位点,安装稳定后,缝合伤口。

1.3 疗效评价[3]疗效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等。优:患者骨折部位正常愈合,符合生理解剖位置,且无畸形出现,关节正常活动;良:患者骨折部位正常愈合,60%~80%符合生理解剖位置,有局部畸形隆起,关节能够正常活动;中:患者骨折部位正常愈合,畸形隆起面积较大,关节能够正常活动但有一定限制;差:患者骨折部位90%以上畸形愈合,易再次骨折,且关节活动受较大程度的限制。

1.4 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TX-*3]±s)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制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效果优良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锁骨是架于肩峰与胸骨柄之间的“S”形骨,在躯干与上肢的连接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目前,锁骨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其发生率一直不断上升,占全部骨折发生率的5~10%,其中,由于锁骨中1/3处无肌肉和韧带保护,极易发生骨折[4]。解剖学显示锁骨骨折多数是由于外部强力冲撞而造成的,骨折多数呈斜形,少数是粉碎性。在临床实践中,多数骨科专家发现,锁骨骨折仅采用保守治疗,极易发生畸形愈合,严重影响肩关节的活动,增加患者的疼痛和神经血管损伤,且易发生二次骨折。近年,随着内固定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固定治疗骨折已经成为人们首选方法。我院为研究钢板螺钉内固定与记忆合金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本次对比研究。

钢板螺钉内固定[5]具有以下特点:①钢板与组织相容性好;②钢板易塑形,适合多种类型骨折;③对骨折端的抗旋转能力强。而记忆合金内固定[6]的特点是:①具有良好的记忆性能,利于骨折愈合;②耐疲劳、耐腐蚀、耐磨损;③使用方法简单。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的效果,但是记忆合金治疗明显优于钢板螺钉内固定法,其中,记忆合金治疗术中出血量为(40.3±3.4)ml、骨折愈合时间为(2.7±0.3)月明显低于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的(49.3±4.2)ml、(3.0±0.6)月。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有1例发生了螺钉脱落现象,造成二次骨折,而记忆合金治疗中没有发生脱落现象。在粉碎性骨折治疗方面,钢板螺钉内固定更适合,经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例粉碎性骨折患者基本上都正常愈合,而经记忆合金治疗的6例粉碎性骨折患者有3例患者出现局部畸形愈合。

综上所述,钢板螺钉内固定与记忆合金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预后效果良好,适合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骆宇春,王诗波,樊嵘,等.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30(1):26-28.

[2]王诗波,骆宇春,许斌,等.体外钢板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附31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2):125-127.

[3]曾浪清,陈云丰,张长青,等.重建钢板与钛制弹性钉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13,28(4):441-447.

[4]刘洋,沈洪涛.重建固定带与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老年锁骨中段骨折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680-681.

[5]黄智慧,丁亮华,何双华,等.微创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J].天津医药,2012,40(9):949-950.

[6]徐明,陶圣祥,何振华,等.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llman Ⅲ类锁骨骨折[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4):2472-2473.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9例锁骨骨折患者,其中有55例男,34例女,年龄20~62岁,平均为42.5岁;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全部患者没有任何1例有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等疾病;在89例锁骨骨折患者中,受伤因素:有50例是交通伤,20例是砸伤,29例是摔伤。受伤类型:46例开放性骨折,10例锁骨中段骨折,33例粉碎性骨折。两组患者在例数、病情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即使患者取仰卧位,头至健侧偏于,给予臂丛加颈丛阻滞实施麻醉。取锁骨骨折作为中心点,沿着锁骨方向进行手术的切口,此切口的长度为5~7 cm,并将皮下组织切开,让骨折断端露出,然后将其中软组织的微小碎骨片和断端淤血进行清除掉,但是需要把较大的碎骨片保留,同时剥离骨膜。按照锁骨外形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重建钢板的长度,且给予预弯,首先将较大骨块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在骨折远近端;把较小的骨块通过钢丝给予固定。对照组:给予患者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通过χ2检验表示计数资料,t检验表示组间的对比,若P<0.05,则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标准:

如果患者经治疗后,有2~3个月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活动,骨折端相对稳定,正常骨折达解剖复位,则为优质。若患者治疗后,有3~4个月的骨折愈合时间,则为良好。若患者治疗后,其内固定出现明显的松弛,骨折端严重不稳定,同时骨折发生移位,并且有必要再次实施手术,则为较差。总有效率=优质率+良好率。

2 结果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可知。其中在研究组中,有30例优质,12例良好,仅有2例较差,总有效率高达95.45%;在对照组中,有20例优质,15例良好,10例较差,总有效率为77.78%。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对比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P<0.05,则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2]。目前,伴随着内固定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内固定手术方法早已广泛应用于锁骨骨折的治疗之中。而如今,对于锁骨骨折的治疗手段,临床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即一是治疗方法必须将固定的稳定和复位达到最佳状态;二是让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尽可能恢复正常。如果采用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锁骨骨折,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许多的并发症,如内固定物脱落和松动骨不连等,从而使患者难以恢复健康;而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重建钢板和骨质的弹性模量比较相近,能够密切结合着骨面,进而将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进一步缩短。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对于锁骨骨折,积极采用重建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此方法能够将患者锁骨形态以及功能恢复正常,并将骨折解剖复位进行稳固固定,让患者尽早可以进行附近关节功能的锻炼[3]。主要有以下几种优势:首先是能够按照患者骨折的具体现状,将各个不同方向进行塑性预弯,使钢板和骨面尽可能实现密切结合的目标,尤其是针对相对比较严重的骨折,如粉碎性及移位加剧的患者,更加有助于其恢复正常的解剖,以此同时,固定稳固,从而将愈合框架进行有效建立。其次是骨质相关的弹性模量和质地上的重建钢板比较相近,具备的组织兼容性十分的良好[4]。再次是能够使患者尽早进入肩关节功能的锻炼,对于抗骨折端的轴向应力和旋转,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防止患者肌肉出现萎缩、附近关节功能障碍以及肌无力等的现象。最后是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操作,即将附近肩关节以及复位锁骨给予解剖,从而有效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总而言之,对于锁骨骨折,积极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不但能够降低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概率,而且可以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相比较于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以及广泛应用[5]。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重建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给予研究组进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给予对照组进行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相对比于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比较两组间的差异,P<0.05,则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锁骨骨折患者,积极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及大力推广。

关键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锁骨骨折,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陈滨,张晟,郭刚,等.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9(10):23-30.

[2]沙永涛,崔业钿.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工企医刊,2011,7(2):45-50.

[3]徐建军,刘美凤,王曙光.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0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6(5):67-70.

[4]洪斌,奥沛源,任学通,等.重建钢板偏心性放置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应用[J].北京医学,2011,8(7):23-40.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 男28例, 女32例;年龄13岁~50岁, 平均年龄30.2岁;左侧35例, 右侧25例;锁骨中1/3骨折40例, 中外1/3骨折20例;横或斜形骨折35例, 粉碎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57例, 陈旧骨折3例, 均系闭合性骨折。其中30例锁骨中1/3骨折运用MIPPO技术原理, 行微创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新鲜骨折在伤后5 d内手术, 陈旧骨折平均在伤后7周内手术。采用臂丛麻醉, 患者取仰卧位, 肩部垫高30°, 以锁骨骨折端为中心沿锁骨纵轴切开暴露骨折端, 剥离骨折两端骨膜, 夹持两骨折端复位后用复位钳固定。每骨折端至少固定3枚螺钉, 选用6~8孔的重建钢板, 根据锁骨表面的形状折弯成相应的弧度, 两端用复位钳固定, 钻孔、攻丝后分别旋入内六角螺钉固定, 冲洗后关闭切口。术后3 d即行患肩功能锻炼。术后三角巾悬吊固定2周, 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剥离锁骨下方时动作要轻柔, 以免损伤锁骨下神经血管; (2) 术中尽量少剥离骨膜, 以能够满足骨折复位和置放重建钢板为准; (3) 骨折复位后, 重建钢板预弯塑形后置放于锁骨上方紧贴较平坦骨面上; (4) 骨折近端和远端最少各有3枚螺丝钉, 重建钢板固定骨折时最少应有6枚螺丝钉以上。另外, 对于锁骨中段闭合性骨折可运用MIPPO技术原理, 行微创手术治疗。手术方法: (1) 全麻或臂丛阻滞麻醉; (2) 沙滩位或平卧位; (3) 设计锁骨微创切口; (4) 闭合复位或撬拨复位; (5) 近远端各固定3~4枚螺钉, 术后第3天患肢适当保护下即可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随访6个月~18个月, 平均10个月, 60例伤口全部Ⅰ期愈合, 无内固定物失效, 骨折全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 局部无疼痛, 患肢无短缩。按Heer评定标准[3]评价肩关节功能:60例骨折治疗结果均为优。

3 讨论

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 以往常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 此方法较简单。但克氏针不能控制锁骨中远端的旋转活动, 且易松动滑脱断裂, 造成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 使手术失败;针尾刺激皮肤引起疼痛、感染, 亦有克氏针穿入胸腔的报道;克氏针内固定后仍需适当限制活动, 造成肩关节不能很好地锻炼。因此, 临床上探寻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迫切。重建钢板内固定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锁骨骨折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对骨折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观念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锁骨骨折包括儿童及老年人的锁骨骨折, 采用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其中以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效果最为肯定, 其具有如下优点: (1) 重建钢板既可以在XY轴和RS轴上弯曲, 又可以在PQ轴上弯曲, 可根据锁骨不规则的外形进行塑形, 使钢板完全贴附固定在锁骨上, 能够保证锁骨的正常生理弧度, 符合“AO”内固定要求[4], 使骨折更易达到解剖复位。故重建钢板固定锁骨骨折牢固可靠, 防止了骨折旋转和分离, 克服了克氏针内固定的并发症与缺点。如克氏针滑脱、弯曲及断裂, 不能有效地控制骨折旋转, 骨不稳, 骨折分离, 影响骨折愈合;术后较长时间的三角巾外固定, 导致肩部粘连、疼痛。另外, 对于锁骨中段闭合性骨折可运用MIPPO技术原理行微创手术治疗, 有切口小, 美观, 愈合快, 并发症少等优点。 (2) 重建钢板有一定的弹性, 可弯曲, 易塑形, 适于锁骨不规则表面, 可用于任何类型的骨折, 尤其是粉碎性骨折。 (3) 重建钢板底面类似LC-DCP结构的下表面, 使钢板覆盖区域应力遮挡减少, 易于在危险区域形成骨痂桥。 (4) 钢板薄, 不会高出皮肤, 同时切口用可吸收线做皮内缝合减少术后瘢痕形成, 不影响皮肤松紧度及美观。 (5) 功能恢复快, 利用重建钢板治锁骨骨折, 术后吊带暂时制动3 d~4 d后, 便可进行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 对防止发生肩部畸形及关节僵硬有积极疗效。由于固定牢靠, 患者术后无需长时间制动患肩, 有助于功能恢复。

总之通过本组治疗我们认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固定可靠稳定、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肩锁部功能恢复早等特点, 能早期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畸形愈合和骨不连等并发症。对于锁骨中段闭合性骨折可运用MIPPO技术原理行微创手术治疗, 此术式骨折愈合快, 切口小, 可获得美观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前侧放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9月间60例行前侧放置重建钢板的锁骨骨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相关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60例伤口全部Ⅰ期愈合, 无内固定物失效, 骨折全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 局部无疼痛, 患肢无短缩。按Heer评定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60例骨折治疗结果均为优。结论 前侧放置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安全有效, 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术式, 对于锁骨中段闭合性骨折可运用MIPPO技术原理行微创手术治疗, 此术式骨折愈合快, 切口小, 可获得美观的效果。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微创

参考文献

[1]过邦辅.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1:886.

[2]李晓峰, 孙海钰, 田丽华, 等.锁骨骨折162例治疗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 2006, 2 (4) :203.

[3]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498.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8

关键词:克氏针内固定,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症状, 约占全身骨折的6%, 采取保守治疗恢复时间长, 并且骨折对接较易变位, 愈合后易出现畸形, 且固定期间容易出现腋神经压迫, 对于锁骨下血管神经容易造成损伤。而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的优点是组织相容性好, 且与骨质的弹性模量相近[1], 因此, 临床上应用较广泛。本研究通过对96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不同的治疗方式, 来比较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先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7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56例, 女性40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 (40.1±12.3) 岁。所有患者受伤原因较多, 主要有:车祸、击打, 摔倒等原因。所有患者通过X线诊断, 其中左端锁骨骨折40例, 右端锁骨骨折56例, 锁骨1/3处骨折24例。按照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型, 其中Ⅰ型骨折患者46例, Ⅱ型骨折患者50例。按照入院先后的顺序分为重建钢板内固定组 (简称为钢板内固定组) 46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 (简称为克氏针组) 5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以及严重程度、骨折位置分布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克氏针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 在肩峰处做一个6~8cm的弧形切口, 首先对锁骨外端骨折进行复位, 然后在肩峰穿入2个2mm交叉克氏针, 在锁骨接近骨折端横向穿一个2.5mm的孔, 穿入钢丝以8字型绕着肩峰和克氏针的尾轴进行固定, 针尾部弯折后埋在深筋膜下。

钢板内固定组:患者取仰卧位, 肩部进行垫高约20cm左右, 在骨折处前上端做一切口, 长约6~10cm, 一次切开皮肤皮下、筋膜, 并且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进行止血, 骨折处显露后, 首先对血肿进行清除, 骨折复位。根据锁骨骨折处的外形选择适当长度的重建钢板进行比对, 预弯后, 放于锁骨上方, 锁骨下方使用剥离器进行遮挡, 进行钻孔, 之后选择适当长度的螺丝钉拧紧固定。

1.3 疗效评定标准

优:骨折达解剖复位, 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 骨折端稳定, 肩关节活动正常;良:复位可达解剖位置80%以上, 骨折愈合3~4个月, 局部及周围关节基本无疼痛, 患肢及肩关节活动接近正常;可:复位达50%以上, 4~5个月骨折愈合, 提重物或剧烈活动时局部或周围关节酸痛, 肩关节活动受限制;差:内固定不牢固, 骨折端不稳定, 骨折移位, 仍需再次手术。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建立数据库, 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如表1, 表2所示。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锁骨是位于胸骨和肩峰之间的连接性的骨性联结, 其一方面可以连接上肢和躯干, 同时增加了肩关节的稳定, 对保证肩胛带和胸廓有效距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锁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 长期以来大多数锁骨骨折主要采取保守治疗, 仅对比较严重的骨折如骨折不连接、压迫造成的血管神经损伤以及靠近锁骨外端的骨折进行手术治疗[2]。

重建钢板内固定具有可塑形强, 固定牢靠, 并且骨折愈合快的优点, 在早期即可进行功能锻炼, 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在这些方面比其他内固定方法有优势[3]。横形或斜形骨折以及粉碎性骨折可以使用重建钢板内固定进行固定治疗, 它的缺点是切口比较大, 骨膜剥离较多, 并且操作方面比较复杂, 比普通手术费用高。虽然有缺点, 但它的预弯性好、固定性强, 可应用于锁骨各部位的骨折, 尤其是粉碎性骨折[4]。克氏针不能对抗骨折端旋转移位, 并且容易松动、滑脱, 骨折愈合后容易出现畸形, 同时限制了肩锁关节的微动, 引起肩锁关节的僵硬和疼痛, 后期易发生较多并发症比如创伤性肩锁关节炎, 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5]。

本研究通过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和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观察组临床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因此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在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同时观察组肩周炎、钢丝断裂、克氏针滑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提示重建钢板内固定愈后较好, 并发症较少, 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小。综上所述,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元庄, 张敏, 黄远翘, 等.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5, 11 (6) :49-50.

[2]汪成龙.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68例临床观察[J].医护论坛, 2009, 16 (4) :145.

[3]闫军, 胡波, 朱淑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9) :573-574.

[4]苏世彪, 梁培根, 严颖坚, 等.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观察[J].2010, 48 (14) :140-141.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50例住院治疗的锁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 均为外伤所致, 其中男33例, 女17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对照组男16例, 女9例;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 (33.67±12.84) 岁;骨折原因:车祸17例, 摔伤5例, 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类型:闭合型骨折18例, 开放型骨折7例;受伤后到手术时间:4h~5d, 平均 (2.57±1.83) d。治疗组男17例, 女8例;年龄19~63岁, 平均年龄 (34.19±13.54) 岁;骨折原因:车祸15例, 摔伤6例, 高处坠落伤4例;骨折类型:闭合型骨折16例, 开放型骨折9例;受伤后到手术时间:5h~6d, 平均 (2.67±2.03) d。所有患者术前行双侧肩关节X线片正位检查, 无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病、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等, 术后均能接受随访,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骨折类型、受伤到手术时间和既往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颈丛+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成功后, 患者取仰卧位, 垫高患肩, 头转向健侧, 固定患肢。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 即在锁骨外1/3处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暴露骨折端、肩峰和肩锁关节, 清理骨折端间血块和软组织, 骨折复位后, 将钢板置入肱骨近端前侧处, 沿肩轴方向穿入钢丝, 在前外侧交叉处用螺钉固定。治疗组给予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 即以锁骨远端内侧、肩峰和喙突为标志, 采取肩前部横弧形长约10cm左右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 暴露胸大肌和三角肌前束, 然后紧贴锁骨的上缘切开锁骨远端骨膜, 用骨膜剥离器推开斜方肌和三角肌附着处, 分离肩锁关节周围组织, 暴露骨折端、肩锁关节和锁骨远端。清除骨折端软组织和凝血块, 审查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损伤程度, 紧贴肩峰锁骨端内侧和锁骨后缘, 用电刀分离周围组织, 检查肩峰下腔。将骨折端复位, 把预弯塑形的锁骨钩钢板钩端紧贴肩峰下缘插入肩锁关节偏后方, 将钢板钩端固定于肩峰下, 然后使用螺钉固定钢板, 修复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 冲洗切口, 放置引流片, 逐层缝合。术后预防静脉滴注抗生素3~5d, 术后24h拔除引流片, 用三角巾悬吊、固定患肢。神经阻滞消退后即开始患肢功能锻炼, 如肘关节屈伸、伸指、握拳和旋转前臂等, 术后3d行主动耸肩活动, 术后7d去除三角巾, 逐步进行肩关节功能被动和主动锻炼, 术后3周行肩关节内收、外展、前屈和后伸等锻炼, 术后6周逐步恢复日常生活活动, 术后3个月起逐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 定期门诊随诊。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比较2组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 (ASES评分) 和Karlsson评价标准的疗效, 观察2组术后不良反应。ASES评分[3] (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 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包括疼痛和活动功能两部分, 总分100分, 肩关节功能与分数成正比。Karlsson疗效[4]标准, 优:肩关节活动自如, 无疼痛, 肌力正常;良: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活动轻度疼痛, 肌力中度, 外展上举<180°;差:肩关节活动受限明显, 活动剧烈疼痛, 肌力减退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ASES评分比较

治疗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而术后6个月A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术后6个月Karlsson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术后残留疼痛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8.00%, 对照组术后残留疼痛4例, 术后内固定松动3例, 畸形愈合3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0.00%,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1963年Neer首次描述锁骨远端骨折, 并将其分为3型, 即NeerⅠ型 (骨折无显著移位, 喙锁韧带完好) 、NeerⅡ型 (骨折移位明显, 骨折近端的喙锁韧带断裂) 和NeerⅢ型 (骨折损伤肩锁关节关节面) , 其中NeerⅡ型为临床常见的锁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5,6]。保守治疗移位或粉碎锁骨体部骨折, 均有较高的延迟愈合/不愈合发生率, 且骨折愈合后存在缩短或延长现象, 肌力变弱、肩下垂和肩关节活动受限, 故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

锁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易导致肩锁关节水平和垂直方向不稳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其主要治疗方法, 其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传统固定方法, 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 且可有效拮抗骨折部位应力, 钢板贴附于锁骨, 对周围软组织压迫轻微。本文对照组皮肤开口较长, 术中骨膜剥离较多, 螺钉钻孔仍有损伤血管、神经的可能, 且术后可能发生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7]。锁骨钩钢板是依据锁骨解剖结构特点而设计的内固定装置, 与锁骨契合紧密, 近端覆盖在锁骨上用螺钉刚性固定, 远端钩是弹性固定, 可限制肩锁关节移动, 但相对保留肩锁关节的微动, 避免肩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 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8]。而且, 尖钩位于肩峰后下方, 不损伤肩锁关节, 影响肩袖轻微, 降低术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本文治疗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说明锁骨钩钢板治疗操作简单、损伤小, 同时A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术后影响肩关节功能小, 与余伟桂等[9]报道一致。锁骨钩钢板运用钢板强度和杠杆原理拮抗胸锁乳突肌张力, 可避免内固定松动脱落, 故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与张立宁等[10]研究相似, 由于锁骨钩钢板采用钛合金材料, 与组织相容性好, 操作简单, 术后并发症少。笔者实践中体会, 术前X线片摄影诊断准确是手术成功必不可少的影像学资料, 必要时进行CT或者MRI检查, 术中钩钢板近端固定不少于2个螺钉, 放置位置准确, 尽可能恢复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的解剖结构, 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出院后定期随访等。

综上所述,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住院时间短, 骨折愈合快、疗效好, 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值得在骨科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50例锁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治疗组采用切开复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 记录2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比较2组术后6个月ASES评分和Karlsson评价标准的疗效, 观察2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术后6个月ASES评分和Karlsson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好, 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锁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疗效

参考文献

[1]马战备.锁骨钩钢板结合克氏针治疗锁骨远端骨折26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 2013, 35 (7) :946-947.

[2]李恩琪, 袁天祥, 马宝通, 等.锁骨骨折手术治疗与并发症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 21 (20) :1350-1352.

[3]袁之木, 韩君豪, 张俊, 等.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体会[J].骨科, 2013, 4 (1) :39-40.

[4]朱义用, 崔恒燕, 蒋盘强, 等.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脱位的并发症分析[J].中国骨伤, 2013, 26 (11) :927-931.

[5]熊志刚, 叶阳春.锁骨钩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 (9) :837-838.

[6]郑启渔.锁骨解剖型钢板治疗NeerⅡ型锁骨骨折[J].实用临床医学, 2012, 13 (1) :67-68.

[7]王冬伟.锁骨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 (22) :3004-3005.

[8]帅省夫, 颜希艳.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J].中医正骨, 2013, 25 (7) :67-68.

[9]余伟桂, 王晓刚, 邓卓超, 等.锁骨钩钢板疗法在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上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22) :2781-2782.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1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中医科(511400)

关键词锁骨骨折外固定治疗石膏绷带弹性绷带应用

我科自1996年以来,应用石膏绷带+弹性绷带制作复合“∞”字绷带治疗锁骨闭合性骨折共85例,疗效满意。现就其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5例中男性57例,女性38例;年龄15~56岁;右侧43例,左侧54例;受伤到治疗时间由2h~9d。其中单纯性骨折61例,粉碎性骨折34例,均无合并锁骨下动脉损伤、臂丛损伤、肩锁关节脱位等。

2治疗方法

2.1闭合复位,复合“∞”字绷带外固定: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选择使用或不使用止痛剂。嘱患者坐位,双手叉腰,抬头挺胸,助手在患者后方以膝顶压患者背部脊柱,双手握患者双肩向上、向后牵引并旋后,以帮助矫正骨折重叠。术者站立于患侧前方,以双手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并前后移动以矫正移位达到良好对位。骨折复位后,于骨折近端上部加放葫芦垫,于双腋下放置衬垫。以石膏绷带绕行“∞”字3~4层,再以弹性绷带在其表面绕行3~4层,并注意保持张力及避免卷曲,完成后再以石膏绷带绕行2~3层以加固。

2.1内服中药加功能锻炼:固定后一律以三角巾悬吊患肢制动,嘱患者保持扩胸姿势,减少弯腰活动,平卧时背部垫长薄垫以保持双肩后展。固定后即可做握拳和腕部及肘部功能锻炼,两周后可作肩部钟摆锻炼,4~6周后拆除外固定。同时按骨科Ⅲ期辨证内服中药。

3治疗效果

3.1疗效评定标准:优,X线示骨折完全或近似解剖复位,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良,X线示骨折功能复合,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正常,无疼痛。可,X线示骨折功能复位,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部分障碍,无疼痛。差,X线示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活动性疼痛。

3.2治疗效果:优12例;良74例;可8例;差1例(骨不连,经手术内固定+植骨后愈合)。

4讨论

锁骨骨折较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数学者均不主张手术治疗(坎贝尔手术学A.H.Crenshaw),避免增加骨不连的机率。非手术治疗以“∞”字绷带外固定为主,固定材料有石膏绷带、棉纱绷带等。其中以石膏绷带固定较牢固,但易出现固定过紧,可能导致压迫性溃疡;同时制约患侧肩关节活动,不利于功能锻炼,尤其是老年患者易出现创伤性肩周炎。如为避免上述情况而减少石膏纱布的层数,外固定易出现变形,达不到固定效果。棉纱绷带行“∞”字固定较为舒适,但固定效果不及前者,且固定效果随时间延长而下降,须定时复查更换。

我科通过临床观察,认为以石膏绷带加弹性绷带组成的复合绷带固定性好,并发症少,减少石膏绷带的用量,有类似棉纱绷带的舒适感;并以弹性绷带加强外固定能力,能较好维持骨折断端的良好对位,不影响早期功能锻炼。

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应以恢复肩关节功能和骨性连结为治疗目的,不强求解剖复位。尽量避免反复复位引起的肿胀,后期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和骨不连。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11

1 案例

基本情况:患者男性, 44岁, 62kg, 身高156cm左右, 因锁骨骨折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术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腹透、血生化均无明显异常, 否认既往有特殊病史, 有吸烟、饮酒史。

麻醉诱导:阿托品0.5mg, 咪达唑仑2mg, 芬太尼0.2mg, 丙泊酚100mg, 维库溴铵8mg。插管过程顺利。

麻醉维持: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 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

抢救过程:手术历时约1.5h, 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总液体入量1200mL, 术毕5min, 患者自主呼吸恢复、稍弱, 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和新斯的明1mg, 患者自主呼吸增强, 潮气量约500mL, 呼吸频率约20次/分, 氧饱和度 (吸氧) 100%。5min后给予拔除气管导管, 面罩给氧, 继续观察, 约20min, 患者氧饱和度从99%渐渐下降至88%, , 面罩加压给氧, 氧饱和度仍继续下降, 此时患者面色、指甲色泽变青紫, 重度缺氧, 再次静脉给丙泊酚60mg, 氯化琥珀胆碱100mg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控呼吸, 听诊双肺满布湿啰音, 从气管导管内吸出血性痰, 考虑为急性肺水肿, 严重低氧血症, 立即把患者体位由平卧改为头高脚低位, 脱水治疗:速尿20mg、地塞米松20mg、肾上腺素1mg, 葡萄糖酸钙2g加10%GS10mL缓慢静脉推注, 氨荼碱0.25g加入5%GS100mL里面静脉滴注15滴/分, 同时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 大约15min, 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呛咳, 从气管导管内咳出大量血性痰, 通知放射科医师行床旁胸片 (看有无术前未发现有肺挫伤) , 10min后患者完全清醒, 能够完全听从指令动作, 不能再耐受气管导管, 于是给拔除气管导管, 之后患者自主咳嗽, 咳出大量血性痰, 继续观察, 患者氧饱和度由50%慢慢上升至70%多后就不再上升, 再次追加地塞米松20mg、呋塞米20mg, 吗啡5mg肌内注射, 西地兰0.4mg加10%GS10mL缓慢静脉推注, 慢慢的患者氧饱和度上至85%, 双肺仍听及湿啰音, 但较前有明显好转, 于是继续观察, 大约1h后, 患者神志完全清醒, 生命体征平稳, 双肺湿啰音消失, 呼吸音稍粗, 再观察约40min后生命体征基本平稳, 于是半卧位带氧送返病房, 接心电监护:HR109次/分、BP110/75mm Hg (1mm Hg=0.133k Pa) 、SPO2 94%。术后第2天, 患者双肺呼吸音清晰, 已能下床自主活动, 术后第4天患者痊愈出院。

2 总结

急性肺水肿的发病因素甚多, 归纳起来, 不外乎有液体产生过多或消除减少, 或两者兼有。术后肺水肿的出现, 多发生在停止麻醉后头30min, 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 (1) 撤除正压通气; (2) 心排血量增加; (3) Pa CO2升高; (4) Pa O2下降; (5) 呼吸道梗阻; (6) 高血压。此例患者术前无严重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整个麻醉手术过程中的输液量也不多, 床旁胸片回报也没有明显的肺部挫伤, 这排除了心源性引起肿水肿的因素, 此例患者相对短胖, 脖子短粗, 术后拔除气管导管后可能存在一定的呼吸道梗阻, Pa CO2升高, Pa O2下降, 血压增高从而导致肺间质负压的增高而进一步出现了急性肺水肿。出现急性肺水肿时我们应该要: (1) 立即充分供氧, 消除呼吸道的泡沫痰, 气管内插管持续正压通气, 头高脚低位; (2) 降低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强心、快速利尿、注射吗啡、扩血管药物等;减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临床上常用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和泼尼松龙, 多主张在24~48h内用大剂量的激素。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急性肺水肿

参考文献

[1]庄心良.现代麻醉学 (上、下册) [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劳动法制下一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