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2024-10-14

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精选8篇)

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篇1

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通过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新课改的理念与思想,能够更有效的把握课堂教学。也让我知道了怎样上好美术欣赏课,绘画课,手工课。新课改下的教学过程,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课堂。新课标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注重实践性,注重艺术与实际生活的相互联系。新课程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新课标的改革科学,完善,可行,适应中国义务教育美术的教学实际,全面渗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学生,本次的学习对新《课标》的解读也有了新的理解。

有多少格老师就呈现多少种教学风格,新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现代社会的信息渠道多,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所以老师通过目标的确立,怎么教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要求老师用心走进学生,给学生时间,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放手给学生机会,这样才能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的教学策略判断与选择。同时还要进行教学方式的理性把握。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课程目标进行自我安排,组织学生不同时度梯度突破,找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安静有序的情境中自主学习。在教学讨论过程中注重小组的分工明确,明白自己的角色与位置,体验学生的乐趣,这样老师才能更有效地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带着问题进行重点讨论,达到本节课要点掌握与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

总而言之,无论教程怎样的改变,我们对专业的态度始终如一,对于新的课改,我们要时常解读,当代老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价值与品味,不断改进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新的教学方式的思考和运用这些都必将成为常规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当教师熟练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教学,形成开放的教学风格,那么我们才会理性驾驭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

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篇2

目前,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在改革过程中,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探讨和尝试,力图进一步推动体育课程的发展。然而,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如在“课改”中,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质;只顾创新,不顾继承;只考虑如何变,不考虑为什么变,等等。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了一些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课程改革精神领会不深,对体育课程改革在课堂上应该如何操作、改革最终目的是什么等尚不够明确,从而造成实际工作中的偏差甚至错误。因此,我们有必要就概念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

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把体育课改为《健康与体育》、《保健教育》等。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加鲜明地突出体育课的目的,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健康的发展,各个学校均将原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并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名称的改变,不是简单地将《体育》与《健康教育》合并,或是改一个新名称,而是更多地体现应时的导向性,并寄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切实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地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的理念可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第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第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的。从1999年到2001年,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完成,并从2001年9月开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意味着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三层目标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适应社会需求、素质教育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1. 课程目标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 学习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2)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运动技能目标:(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4)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健康目标:(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2)发展体能;(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目标:(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2)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五个学习领域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不同性质的任何学习内容都将兼顾五个领域的提高。

3. 水平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并就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若干活动建议或内容建议,而不是规定。这就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选择余地。水平一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学段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2]安超等.对国家体育课程管理的方式与功能的研究一对几种类型体育教学大纲的比较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林立等.福建省普通高校实施新《纲要》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4]刘官元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贯彻落实新《纲要》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策略

词汇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教学的难点。New standard教材的课文难度大,生词量大,这对传统的词汇教学提出了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师应该更加清楚地了解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词汇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词汇的掌握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课堂的模式大多以“满堂灌”为主,教师完成了整个课堂,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知识和教师总结下来的规律。这样的教学模式缺少学生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英语词汇教学的模式缺乏科学性

目前,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模式为词汇表录音的播放、翻译、词义具体讲解、词汇听写练习四个步骤,教师只是单纯地教学生识读单词,没有音标教学和拼读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词汇,但是不够科学,会导致学生机械性的记忆词汇,更加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3.英语词汇教学过程缺少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而当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学习环境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生只有在课堂学习时才能够感受到语言环境,生活中缺少英语运用的环境,使得学生课上掌握的知识无法进行实践应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淡忘学过的词汇,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标下英语词汇教学改进策略

1.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传统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缺乏主动性和主体性,而在新课程标准下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将课堂时间更好地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更具有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对“ Language in use”这一单元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主要的词汇有“geography、physical、present、absent、 speech、 safely、drug、 society……”教师在授课时首先应该对这些词汇的意思、音标进行讲解,带领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之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相互的词汇朗读和拼写检查,一个学生说出单词的汉语意思,另一个学生读出这个单词并进行拼写,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词汇的掌握能力,同时可以相互比较,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

2.采用科学性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新课标对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更加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让课堂教学手段变得更为丰富,让学生对词汇教学充满兴趣,给学生学习新鲜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达到让学生掌握英语教学词汇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讲解“This year we are training more carefully”这一单元时就可以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这一单元的重点词汇有“beat、careless、coach、against、practice……”教师可以运用分类和联想等方法讲解单词,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照片、视频、语音等方式进行新词汇的展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施英语词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避免教学的枯燥和单调。

3.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在新课程标准下实施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语言环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学生掌握高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吕叔湘先生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要有效地掌握词汇,就应该将词汇和句子、语篇结合起来。比如,学完一个对话或文章后,听写根据对话、课文改写的材料;复述或编对话,复述课文或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这样的练习,不仅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环境,而且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发展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在对“Animals in danger”这一单元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这一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有“research 、southwest、reason、situation、symbol、mainly...”教師在讲解这些词汇前先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词汇对话,之后让学生进行pairwork,学生在pairwork中充分地理解词汇意义和用法,进而提高学生词汇的掌握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要有效地实施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教师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现行教学模式和理念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采取各种教学方式,灵活熟练地运用各种掌握英语词汇的学习方法,完善授课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打好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让其具有更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其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宋仲元.解析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J].英语教师,2012(12):426-427.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篇4

一、为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力,必须按一定方式在学生中进行分层教学。

体育教学中“吃不饱”“吃不了”是通病。按其能力素质不同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分层教学,这其实也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之必然趋势。有一项大学学生身体素质测验调查结果,达到及格标准人数仅占总人数的35.06%,不及格的却达64.94%,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长期积弊之所在。而分层教学的意义所在也正是为更好地达到教师教学的终期目标: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与培养学生自身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创新思维与能力。

二、必须借助于体育的人格教育力量,培养学生创新之品格。

教师可以结合讲解教材中的集体项目内容如球类项目、接力赛等,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同时,让学生在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在耐久跑、障碍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之毅力,不畏艰难之勇气,勇于拼搏之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学习、工作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与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领会到这一些,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为自己、为集体,智慧的火种从此埋下。

三、必须改革现有体育教学模式,释放学生,还他们以自由的空间,培养其创新精神。

传统体育教学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巡回指导→终结评价”的模式已是昨日黄花。那种以教材为中心,力求把学生加工成“标准件”的教学,必然在组织教法中忽视学法、学生个性差异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与当今所倡导之“素质创新教育”大相径庭。美国学者罗杰斯认为:“当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向,参与发现自己的学习资源,阐述自己的问题,决定自己的行动路线,自己承担选择后果时”“就最大程度上”“表明这类参与学习比消积听从教师学习有效得多。”这样,以创新教学为目标的教学,释放学生,还其以自由的空间与时间,必然地带动了他们对创新精神的理解与执著追求。

四、要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必须先有具有创造能力型的教师,师资是关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全面推行,作为培养体育创新能力学生的教师也应面临着重新学习进修的必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个恒古不变的真理。目前的体育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学会学习方法为主;要求体育教学要和健身教育结合起来,和学科联系起来,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与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学生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创新能力型的教师怎么能行。有人说,黄沙如海,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双叶片。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教海无边,教师也绝对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寻不见一条适合于任何学生的教学方法和途径。走创新教育之路,让他们在创新思维中体会成功,这样的教学势在必行。一点呼吁:让天下所有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父母,让天下所有着力学生个性能力发展的老师,都来关心孩子的教育,关注他们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让他们在自我的学习中不断求新、求进、求发展!

小学低段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主。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取乐’,达到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要作好体育游戏的教学,首先应懂得如何创编游戏。娱乐性是检验体育游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体育游戏只有具备了娱乐性、趣味性,才得以使其存在与发展,更具有诱人的魅力。如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游戏(母鸡爱小鸡、丢手绢、猫抓老鼠),源远流长。所以体育游戏的创编,应从提高其娱乐性、趣味性出发。

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篇5

二小谢燕妮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方向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培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对于同一教学目标、教材内容,采用新颖独特的教法,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一些单调枯燥的教材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快、和谐的情感与气氛,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确保人人皆有所获,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我们把这些称之为“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愚教于乐,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着重围绕《新课程标准》进行改革,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看看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

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学生为本,所有的教学内容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选择,建构教材来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

总的说来,这此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角色和学生相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现代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育的主体和获得知识的主动者。只要我们体育教师潜心钻研《新课标》,严格按照《新课标》去想去做,就能让我们的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篇6

析学习心得

8月24日,在网上跟专家老师学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让我觉得与实验稿对比,体育与健康课的定义更加准确、清晰;课程的特性体现了体育教学的本质;原大纲里的双基又提了出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还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为主线,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可行性的参考性的建议,如建议体育课的组织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练习、发展和创造。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为我们体育教师提供了合理的建议,学生在体验中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了基础。总之,在“健康第一” 的思想指导下,对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性建议。

在专家老师讲课程基本理念尤其强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一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作了具体的要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其实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说结合地区和学校的实际选择体育教学内容。如:在什么环境下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体现了学习目标的可操作性、检测性。值得注意的是修订稿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同时,提出了传授式教学。而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的单向的传授知识,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而是具有艺术的特点。

一、形象性。

二、情感性。

三、创造性。

四、示范性。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思想品质、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等,无形当中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特别是对于体育课来说。评价方面提出了“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还起主要作用的,其它评价形式为辅料。此部分

内容还有不理解的东西,需要进一步细读研究。

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同时与高中《标准》 分离。

二、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更加符合实际与时代要求修订稿在课程性质上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 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

三、修订稿在几条课程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强调:

1,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2、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 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

3、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

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目标调整为四个方面修订稿将学习领域改为学习方面,并对实验稿中的五个学习领域进行了调整,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五、课程内容提高了指导性

将《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目标与内容”。

六、实施建议更为强调地方制定实施方案的作用

修订稿将“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挪至附录部分,同时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旨在强化地方和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责任和权利。

七、评价突出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整合性为了提高体育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修订稿增加了一些可供教师直接参考的案例,放至附录部分。特别在对“体能”的评价中,修订稿特别注意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要求体育教师处理好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中考”等测试之间的关系,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影响体育教学质量。

八、课程资源开发强调与体育紧密结合修订稿强调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与身体练习有关,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时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 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本《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 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 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本《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立了六个学习水平,每个学习水平都设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是通过水平目标的达成而实现的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 运动项目。

二、附表

下表显示五个学习领域在同一水平的学习目标及相应的活动和内容。水平一领域水平目标 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运动参与1①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游戏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运动技能。

2,学习和应用 运动技能初步掌握简 单的技术动 作在球类游戏中做出单个动作,如拍球、投篮、运球等做出基本体操的动作做出单一的体操动作,如滚翻、劈叉等模仿简单的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动作,如水中行走、水中飘浮、冰上行走等。身体健康。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指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时的感受

努力改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学习实际生活中的移动动作,如走、跑、跳、攀爬等动作 随同集体完成各种必要的操练,如队列练习、广播操等 在游戏或基本运动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急停、跳跃的练习在投掷或球类游戏中进行各种挥动、抛掷、转体的练习从事发展柔韧性的各种动力性练习。

3、具有关注身 体和健康的意识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 身体的变化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辨别左右、前后、上下的方位 定期测量和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

心理健康

1、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表现体验并简单描述进步或成功时的心情体验并简单描述退步或失败时的心情。

2、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 的环境在陌生的场地进行体育活动和游戏与陌生的同伴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社会适应。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体验集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比较并尝试说出与他人一起活动和独自活动的区别按顺序轮流使用同一运动场地或设备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不妨碍他人参加游戏或运动注:①“领域目标”栏中的标号表示该领域目标的序号。

水平二领域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运动参与。

1、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向同伴展示学会的简单运动动作向家人展示学会的运动动作运动技能。

1、获得运动基 础知识说出所做简 单运动动作 的术语说出所做身体各部位简单动作的术语,如转头、侧平举、体侧屈、踢腿等说出所做简单的全身动作的术语,如蹲起、踏步、滚动、跳跃等。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做出多项球类运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体操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武术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舞蹈或韵律活动中的简单组合动作做出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 知道不按规则运动和游戏会导致身体受到伤害知道在安全的环境中运动和游戏危险知道水、冰等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避免危险的方法身体健康。

1、形成正确的 身体姿势 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具有正确的身体姿势在徒手操、队列等练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通过多种游戏发展位移速度和动作的灵敏性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如各种跳跃游戏和跳绳等。)发展跳跃能 力 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

3、具有关注身 体和健康的意 识 描述身体特征说出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功能描述自己的身体特征比较自己的与同伴的身体特征 心理健康。

1、了解体育活 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如紧张、兴奋等体验体育活动中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

2、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的情绪表现观察并说出同伴进步或成功时的情绪表现观察并说出同伴退步或失败时的情绪表现。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 参加较剧烈的游戏或运动时,在身体有轻微难受感觉的情况下坚持完成运动任务不害怕与自己“强大”的同伴一起游戏和运动社会活动。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在体育表现出合作行为体验并说出个人在参加团队游戏时的感受知道在集体性体育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活动任务。水平三领域

领域目标水平目标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运

1、具有积极参主动参与运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动参与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动动作的学习示范所学的运动动作。

运动技能

1、获得运动基础知识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 知道球类运动技术术语,如投篮等知道体操动作术语,如前滚翻等知道武术动作术语,如马步冲拳等知道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术语,如舞蹈中的跑跳步等。知道田径动作术语,如起跑等知道地域性运动项目中的技术或动作术语,如滑冰运动中的蹬冰等观看体育比赛观看现场体育比赛和表演观看电视中体育比赛和表演。

2、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初步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 初步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

3、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了解安全的运动方法,如穿着合适的服装运动、跳跃时用正确的姿势着地、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方法等正确应对运动中遇到的粗暴行为和危险身体健康。

1、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活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体操、舞蹈或韵律活动等项目的学习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在他人的指导下运用适当的体育活动改善身体姿势。

2、发展体能 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利用器械做跨越、钻过和绕过定障碍的练习从事各种迎面穿梭接力跑的练习练习各种平衡动作 进行各种有节奏的练习。

3、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知道青春期男女生身体特征的变化,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出 现关注青春期的健康,如女生注意乳房卫生和经期卫生,男生正确对待手淫和遗精等初步认识青春期男女体能方面发生的变化。

了解经期科学锻炼的知识。

4、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知道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对健康的影响知道主要食物(如蔬菜、瓜果等)的营养价值了解从事体育活动时的营养卫生常识。

知道参加体育活动应该补充适当的营养素知道进行体育活动时必须注意的营养卫生常识。心理健康

1、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注意力、记忆力的不同表现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情绪的不同表现体验身体健康变化时意志的不同表现。

2、正确理解体 育活动与自 尊、自信的关系正确对待生 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对生长发育的变化(如月经等)采取坦然的态度消除因身体形态问题。

(如太胖、太瘦等)可能产生的自卑感通过积极的体育活动消除因运动能力较弱产生的烦恼。

3、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了解不良情绪对体育活动的影响。了解体育活动对减缓学习压力、消除不良情绪的作用了解体育活动对产生良好情绪的作用。

4、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了解勇敢与蛮干的区别在教师指导下敢于做未曾完成的动作在教师指导下敢于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如支撑跳跃等。社会适应

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在体育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运动能力弱的同伴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与关爱身心障碍者表现出与社区活动的联。

系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如校外体育俱乐部、培训班等说出或写出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情况。

2、学会获取现 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 从报刊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从电视节目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 知道附近的体育场所及其用途。

评价方面提出了“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还起主要作用的,其它评价形式为辅料。此部分

内容还有不理解的东西,需要进一步细读研究。

以上是我在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后一些粗浅观点,可能有不太成熟,望各位体育同仁批评指正。

课 程 标 准 解 读 分 析 学习心 得

2013-8-18

余雷

厚 德 学 校 体 育 组

2013-8-18

余雷

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的学习心得 篇7

一、教学理念的新要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的内容有三大类: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 更新教育观念, 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 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 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 让学生自己思考, 让学生自己表述, 让学生自己动手, 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自我,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新课程标准实施下, 教师必须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只有转变观念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新要求.

二、学生学习过程的新要求

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 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 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 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遇到了什么, 形成了怎样的能力, 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以前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只是从简单的模仿到熟悉知识, 对今后的学习人为地制造了障碍.而新课程标准下, 学习过程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探索——研究——创新的学习过程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生、发展, 在领会知识的发生发展中得到创新的源泉.

三、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新要求

长期以来, 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 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 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 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 灌知识, 灌方法, 鲜有师生互动, 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拓潜能.我们不能不反思, 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关注每名学生, 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四、教学过程上的新要求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只有更新观念, 满足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1.课前温课中的新要求

课前温课中的要求主要是: (1) 对新的课程改革, 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 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 改进教法, 优化教法. (2) 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 (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等) , 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3) 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取其长处, 去其糟粕, 避免差错.

2.课中新要求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 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 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 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 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

3.课后新要求

教后知不足,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 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课后可在新知导语、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作出反思.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

五、数学实习和数学探究中的新要求

数学实习、数学探究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数学实习和数学探究重在让学生动手实践, 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 体验创造的激情, 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重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 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实习和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研究课题, 特别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组合作解决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在计算机网络上查找和引证资料的习惯.

解析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带来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课程文化

中國分类号:G633.91

0.引言

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生物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同时在现代科学领域的发展过程中生物技术也是重点研究对象之一。生物学科作为基础自然学科之一是农业科学、药物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的重要基础,其主体研究对象是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命现象,学生在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知识进行掌握,同时还要领悟到生物学科中所涵盖的文化,这对于学生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1.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下对课程文化的理解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师对各门学科进行的有计划,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切的活动的总和。没有课程设置,就无所谓学校教育,由此可见课程设置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新课程改革在课程上下了功夫,力求推动课程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课程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物,是一个学校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在传统的课程文化中,重视课程的工具性更甚于人文性,文化的传承迫切需要将学校课程作为手段,对诸如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科学成果等进行传播和学习。但是在现代教育影响下,学校课程的设置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更应正视课程本身的文化内涵,注重将人文性和工具性进行统一[1]。并注意保留民族自身的特点,当然还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而有所创造和生成。

2.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下课程文化重建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实施促进了课程文化重建,而传统课程重视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特点使得课程改革的难度加大,加之教师和学生角色问题,更加确定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当前教学环境来看课程文化重建主要受到以下问题制约。

2.1 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在当下,重视课程的工具性的固然重要,但是对人文性的要求也不可松懈。工具性强调的是理性地对知识的认知学习过程,对文化的复制和传递,而人文性则更多地注重非理性的情感的认知过程,注重对文化的创新和再理解。在高中生物课程中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要将理性和情感相联系。在课程教学中,不论是重视工具性,忽视人文性还是重视人文性,忽视工具性都将造成生物课程的畸形发展,两者不可偏废其一,重视两者的结合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如在对高二生物《细胞生活的环境》这个教学内容进行讲授时,除了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对细胞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时,还应该将其上升到人高度,把微小的细胞与人的成长相结合。

2.2 教师、学生的角色尚未转变

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这其中应该体现出人的价值和人的观点。在传统文化影响下,往往忽视对人的价值肯定,教师只是知识文化传播的工具,学生是接受的工具,两者都缺乏对文化的理性思考。但是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下,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这一重要角色中解放出来,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在课堂的教学中,也不能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2]。学生不再是纯粹知识接受者,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来进行学习。如在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进行概念对比的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结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重建新的生物课程文化

要实现对课程文化的重新建构,就必须对原有的课程文化有所改变和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新的课程文化发展道路。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积极开发和研究校本课程,强化研究队伍的建设,实现课程文化重建的意义。

3.1 积极研发校本课程,实现专业化特色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它弥补了国家和地方课程的缺陷,立足于学校的自身问题,通过校长、教师的合作探讨,对学校实践进行改进,对学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解决[3]。校本课程的研究,使学校设置的课程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也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因此,在高中生物课程安排上,不应局限于国家和地方课程,学校还应该以自身的特点为基础,研究出适应于本学校发展的生物课程,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课程文化的重建

教育改革的施行最终都是通过教育者来实现的。要实现课程文化的重建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建设,课程文化的重建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平台。要在课程文化重建中有所建树,就应该在综合能力和专业精神上都有所加强,分享在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引起其他教师的借鉴和学习。通过积极的合作讨论,摸索课程文化重建的方向和道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小组,为促进课程文化的重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高中生物课程文化的重建是长期的一个过程,在新课改影响下进行课程文化的重建应该值得学者和学校教师的重视和研究。以高中新课程标准为导向对课程文化进行重建,以此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培养取得成效,这将大大促进生物教学水平提升从而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会学.更新教育理念,适应课改要求——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上的尝试[J].新课程(中学).2013(03)

[2]王小梅.探析生物新课程的课改之路——生物课程如何实现向探究式教学方式转变[J].教师.2011(21)

上一篇:村民委员会鱼塘承包合同下一篇:天朝的崩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