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标准(2011年修订版,2012年使用)

2024-06-23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标准(2011年修订版,2012年使用)(精选4篇)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标准(2011年修订版,2012年使用) 篇1

《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标准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依据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要求,贯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内容宽、新、实相结合,力求理论观点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体现数学教育的主要理论,突出反映现代数学教育的研究成果,并密切联系我国数学教育实际。

课程性质:

《数学教学论》是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掌握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是每个师范生的必要修养。《数学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它以一般教育学、心理学为基础,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思维科学、数学方法论、数学史等方面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以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来综合研究数学教育活动的特殊规律、内容、过程与方法。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掌握数学教学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评价等内容,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教学知识,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教育的整体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之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师的要求。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具备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初等数学及简单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 关于教材与学习参考书的建议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本课程主要参考书目:

1、十三院校协编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罗增儒.中学数学课例分析[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6、李求来,昌国良.中学数学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钟启泉、崔允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王林全.现代数学教育研究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9、王林全.当代中小学数学课程发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8

10、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1、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李士锜 编著.PME:数学教育心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13、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4、鲍建生、周超著.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15、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推荐学生阅读书目:

1、亚历山大洛夫.《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1-3卷)

2、波利亚:《怎样解题》、《数学与猜想》、《数学的发现》

3、F.克莱茵:《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

4、M.克莱茵:《古今数学思想》

5、范良火等:《华人怎样学习数学》

6、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

7、弗莱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

8、D.A.格劳斯:《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

第三部分 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数学教育基本概况(约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教育的研究对象、发展历史和研究内容。

2、明确学习数学教育的意义,掌握学习该学科的一般方法。教学内容:

1、数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数学教育的研究对象

3、数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4、学习数学教育的意义

5、数学教育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数学新课程介绍与解读(约9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具体思路。

2、掌握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体系。

3、了解高中数学各版本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具体特点。

4、领会全国普通高考数学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教学内容: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介绍与解读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介绍与解读 *

3、高中数学各版本教材简介

*

4、全国各自主命题省份高考方案解读 *

5、全国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

说明:前面2部分内容可以详讲,后面3部分内容可以略讲或不讲。第三章 数学教学理论选讲(约9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些著名专家的数学教学理论、解题理论等。

2、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分析与研究数学教学问题,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学理论

2、波利亚的数学解题理论

3、我国“双基”数学教学理论

4、一般教学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说明:鉴于大教育学类课程普遍存在的“居高而未能临下”,第4部分内容可结合现代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对数学教学进行解释性、运用性研究;主讲教师可结合自身优势与特长,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取舍。

第四章 数学学习心理简介(约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灵活运用一般学习理论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了解数学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掌握数学学习的特殊理论。教学内容:

1、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2、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

3、数学知识学习的特殊心理过程分析 第五章 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约9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的目标、原则与方法等基本内容。

2、使学生掌握概念、命题、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

3、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特点与方法。教学内容:

1、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

2、数学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3、数学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选择

4、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1)数学概念及其教学(含典型案例分析)(2)数学命题及其教学(含典型案例分析)(3)数学证明及其教学(含典型案例分析)(4)数学解题及其教学(含典型案例分析)

(5)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含典型案例分析)第六章 数学教学基本工作简介(约9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与基本方法,学会撰写数学教案。

2、明确说课的意义与特点,掌握说课的方法与策略。教学内容:

1、数学教学的基本工作

(一)——备课

*

2、数学教学的基本工作

(二)——上课

3、数学教学的基本工作

(三)——说课 *

4、数学教学的基本工作

(四)——评课 说明:尽管本部分内容是《数学微格教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但鉴于以下原因:①《数学微格教学》课程侧重于实践训练,且授课教师较多,不能保证均能统一地、较好地得到落实;②重要内容进行必要的重复,更有助于使其得到落实。因此认为还是有必要进行讲解,但可以适当简略,并有所侧重(比如第1部分和第3部分)。第七章 数学教学评价简介(约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

2、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教学内容:

1、教学评价的一般理论

2、数学教学评价的新理念与实施

3、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4、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5、数学考试中的命题探讨

第八章 数学教学研究简介(约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研究的有关知识。

2、使学生掌握论文撰写的有关方法。

3、使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论文习作的训练。教学内容:

1、数学教学研究的意义

2、数学教学研究的若干“事件”(研究组织、报刊杂志、学位点等)

3、数学教学研究的选题

4、数学教学研究的方法(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

5、数学教学研究论文的写作规范

第九章 数学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透视(约3课时)

1、数学教学中数学本质的揭示

2、数学后进生的转化与特长生的培养

3、数学史与数学教学

4、数学教育技术简介

5、数学教师的专业化

说明:本章多数内容可作为机动内容,依据教学时数和教师自身优势,可多讲、少讲或不讲。

第四部分 教学方案简要说明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拟在大学二

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每周3学时,拟定18个教学周,共54学时(具体操作会有出入)。

本课程内容弹性较大,以上所列内容,与其说是“标准”,不如说是“指南”。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围绕核心内容,依据教学时数和自身的特长与优势,灵活处置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中应处理好本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尤其是数学课程论和数学学习论的内容),以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本课程课堂教学以启发式讲授为主,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一味地空洞说教,应把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同时按需进行数学课堂观摩(录像或实地)。

第五部分 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的说明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围绕课程学习内容,进行相关资料检索、阅读和研修,以进一步拓宽、加深和运用所学知识,并能依照具体情况完成一定的作业量。

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卷考试可以灵活采用以下方式之一:研究专题综述;研究报告;教学设计研究;外文资料翻译与评述。闭卷考试也应以主观试题为主,客观试题为辅,以避免学生呆读死记。

课程总成绩由如下三部分组成:

(1)综述、研究报告,或教学设计(开卷):占30%(2)平时表现(出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占10%(3)期末考试(闭卷):占60%

制定者:李祎 董涛 校对者:李祎 董涛

修订者:李祎 袁智强

审定者:叶雪梅 批准者:周哲彦 修订日期:2012年2月12日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标准(2011年修订版,2012年使用) 篇2

一、《课标》 (2011版) 教学内容选择指向性分析

(一) 在《课标》 (实验稿) 实施过程中, 给教学内容选择带来的一些困惑及原因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教什么?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 也是《课标》 (实验稿) 争论较多、一线体育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之一。

1.《大纲》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从1956年到2000年, 体育教学一直是依据教学大纲, 显著特征就是“内容详尽具体化”。2001年开始实施新课改, 突然采用“目标一致, 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百花齐放”的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 而在课标中又找不到具体的内容, 一线教师为此感到困惑, 甚至迷失了工作方向。

2.《课标》 (实验稿) 在课程性质及有关教学内容的定位和表述上不全面、不严谨, 易造成理解偏差 (见表1) 。

3. 教师专业化水平给实施课改带来了困难。2001年实施《课标》 (实验稿) 时, 国家刚刚提出“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久, 处于起步阶段的教师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 教师对目标统领内容的研究能力不足,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课标》 (实验稿) 的不适从尤其严重。

4. 培训解读给课改的实施造成一定的困惑。《课标》 (实验稿) 的诞生, 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各类出版社及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 专家、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各种诠释, 真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也给教师实施课标带来了新的困惑。

(二) 《课标》 (2011版) 有利于教师更准确把握和选择教学内容

1.《课标》 (2011版) 在课程性质内涵的定位上更全面、更准确、更清晰, 明确提出“三个为主”, 即“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同时, 抛弃了《课标》 (实验稿) 中课程价值的阐述, 用概括性较强的“四性” (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 对课程性质进行概述, 易懂、易把握。《课标》 (2011版) 关于课程性质的这一改革, 有利于一线教师理解课程实质, 以便准确地把握与选择教学内容。

2.《课标 (2011版) 》中有关教学内容的一些表述更合理、指向性更明确 (见表2) 。

3.《课标》 (2011版) 用“课程内容”替代了《课标》 (实验稿) 的“内容标准”, 强化了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具体指导作用。教学内容在《课标》 (实验稿) 中很模糊, 只有目标的条条框框, 具体内容由教师选定。而《课标》 (2011版) 有了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是有具体内容相对明晰的介绍和内容列举, 既有一定的弹性, 又指向性明确。二是《课标》 (2011版) 按水平从四个领域确定每一水平的学习目标, 再根据目标给出相关内容列举, 使得每个水平的主要教学内容非常清晰, 便于教师梳理各水平的核心教学内容 (见表3) , 再参考其结合实际制定的各地和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计划, 这是《课标》 (2011版) 对教学实践指导性的显著特征。

(三) 对《课标》 (2011版) 关于教学内容指向性的基本认识

1. 以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要教学内容。根据对《课标》 (实验稿) 和《课标》 (2011版) 关于教学内容有关表述的比较及对《课标》 (2011版) 课程内容的分析, 可得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指向, 主要从“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和体育游戏” (水平一至水平三) 、水平四的田径和其他5类项目 (球类、体操类、游泳或冰雪类、武术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 , 同时从体育运动核心的“身体素质” (水平一为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 水平二为柔韧、灵敏、速度、力量, 水平三为灵敏、速度、力量和心肺耐力, 水平四为灵敏、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和健身能力) 来选择课程教学内容。

2. 以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要教学内容, 同时必须坚持基础性和多样性。2001年实施课程改革, 提出的一条原则就是要改变教学内容繁、难、偏、旧, 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这一改革宗旨必须坚持, 也就是《课标》 (2011版) 提出的基础性。因此, 以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线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 一是要避免过度地“回归大纲教学”, 如, 必须坚持器械体操教学, 但要避免过度与高难的竞技套路和动作学习, 要与生活、生存相联系来选择和构建内容;二是要坚持“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低龄段学生, 要重视在体育游戏中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 要注重不同运动项目基础的学习和应用”。也就是要正确理解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达到该目标时, 学生将能够”的含义, “将能够”的指向是要求学习田径、球类、体操类、游泳等内容, 要避免过早在义务教育阶段实行“过度”的特色教学, 如某些学校以篮球为特色, 只开展篮球教学, 而舍弃其他必要的教学内容, 这是不符合课标精神的。

3. 可按照必选、限选、自选三个层面实施地方和学校对教学内容的分层选择。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 为了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对内容的指导性和保证地方、学校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一是各地可参考《课标》 (2011版) 中确定的内容, 适当选择一些适合各级各类学校不易受条件限制的、基础的、必要的教学内容作为必修内容, 如基本身体活动动作、武术、基本体操、轻器械体操、舞蹈与韵律等为必修内容;二是对于受到一定条件限制的一些运动项目, 可提出要求限定学校有所选择, 如球类可要求学校根据各校实际至少选择1~2项球类项目 (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羽毛、毽球等) 供学生学习, 器械体操也要求学校根据实际确保1~2项供学生学习, 有条件的学校必须选择游泳项目等;三是由学校自行选择或开发一些民族民间、新型体育运动项目, 或将必选和限选类有些内容拓展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来丰富和充实学生的学习内容。

4.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要遵循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文化性等原则, 注意所开发与利用的内容一定要与身体练习相关外, 还应该与各水平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相统一。也就是要参照课标中的内容示例, 处理好“开发选择”与“置换”的关系。一是要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二是在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时, 要符合水平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要求, 如, 水平二“达到该目标时, 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几项球类活动的基本方法”, 可以开发利用软式排球、软式足球等新兴运动项目置换排球、足球作为该目标统领的内容, 这些内容与目标是一致的, 是符合课标精神的;三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要“喧宾夺主”,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只是教学内容的丰富与补充, 也就是要适度、合理地开发一些新兴运动、民族民间运动, 但更要注重传统运动项目的学习。

5. 必须加强健康教育。体育运动基本常识及健康教育的内容, 可依据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归纳, 如表3, 根据归纳的内容进行整合选题, 有些内容可直接在室外课教学过程中完成, 有些内容可利用雨雪天气的室内课教学。

二、《课标》 (2011版) 教学建议指向性分析

(一) 《课标》 (2011版) 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梳理和整合, 更加突出课程的核心价值, 更利于教师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课标》 (2011版) 对过多的目标进行了精简, 对繁杂的目标进行了梳理, 对不明确的目标予以清晰, 更加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价值。同时对设置教学目标, 从“全面性与侧重性、具体化以及具体化的方法 (“条件”、“行为”、“标准”) 、目标的适切性 (难度适宜) ”方面提出了明确建议, 每项目标还提出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 便于一线教师设置适宜的教学目标。

(二) 《课标》 (2011版) 对于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向更加明确, 更加符合实际, 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1. 必须坚持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 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 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在“激发运动兴趣,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 为了防止教师对“激发运动兴趣”的误解, 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导致“放羊课”的现象, 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 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 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 (意在要实施教学组织) ;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理念中, 再次明确提出“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 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 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的理念中, 明确了“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 (明确了有效性) , 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这四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标》 (实验稿) 的基本理念可谓“一脉相承, 一以贯之, 以人为本”, 因此, 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进一步明确和理解课改的基本理念, 用理念指导教学。

2. 正确理解教学建议中的一些变化, 促进教法更加合理化, 凸显教学有效性。

《课标》 (2011版) 教学建议在一些提法上发生了变化, 必须正确理解这些观念来指导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课标》 (2011版) 去掉了“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复式教学”的一些提倡, 表述为“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 “体育教学情境”是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情境, 如创设一个体育比赛, 体育比赛本身就是一种情境, 因此, 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要与体育运动相关联;去掉“复式教学”主要是由于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运动规律, 在高年级某些运动项目, 如游泳、球类项目等采用单一教学能更有利于运动技能教学, 因此不能把“复式教学”作为教学上的一种限定。二是明确了“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传授式教学等方法”, 把“传授式”重新予以了强调, 指明了坚持体育教学应精讲、合理示范、给予指导的必要性, 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运用的合理性, 避免教师不讲或过度形式化学习方式的运用。三是专门增加了“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 安排一定的时间, 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 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 发展学生的体能”, 强调了体育课应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要有健身性, 杜绝“休闲课”, 因此, “课课练”有着存在的必要性。但“课课练”在什么时间练 (与心率曲线的关系) , 用什么练 (与体能发展敏感期、与学习内容的关联、与全身性的发展等) ,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科学、合理地把握。《课标》 (2011版) 对体能发展提出的指向性, 也就为教学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整合奠定了基础。

3. 以教学理念和教学建议为依据, 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要依据《课标》 (2011版) , 梳理其教学指导的关键点来研制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示例见表4) , 以便指导教学, 真正体现以课标为指导,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能的增强和学习行为的变化。

三、对课标培训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加强对课标要求的运动技能的培训。上轮课程改革, 国家、地方和学校对教师培训工作高度重视, 为课改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培训工作过程中, 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由于上轮培训工作主要是针对教育观念更新、课标解读、教材培训和对课标实施实践研究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这在当时的背景下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当前体育学科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整体水平不高, 仍然是制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施行课程标准的突出矛盾, 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校, 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时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兼职体育教师来实施的, 他们在体育运动专业技能方面水平不高、不全面等现状难以满足课标实施的要求。据对湖北省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不完全统计, 在参加体育学科培训的教师中, 兼职体育教师约占近1/3, 而《课标》 (2011版) 对课程内容提出了较为具体的运动技能教学内容和目标, 因此, 要保证《课标》 (2011版) 的顺利实施, 必须加强对广大农村教师, 特别是兼职体育教师运动技能的培训。一是可采取体育教师夏令营的方式进行技能培训和交流;二是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技能比赛的杠杆效应, 以比赛带动“练兵”, 把“练兵”常态化;三是发挥高校的作用, 开展体育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等方式, 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2.加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培训。《课标》 (实验稿) 对健康教育提出了目标和要求, 但在上轮的具体培训工作中, 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 健康教育教学成为了体育与健康学科中的薄弱环节, 据不完全统计, 湖北省能坚持开设健康教育教学的学校和教师微乎其微, 从湖北省健康教育优质课评比的情况看, 反映了教师实施健康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整体不高。《课标》 (2011版) 对健康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 每学期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 并且在课程内容和目标设置中进一步明晰学习内容及要求, 因此, 在本轮教师培训工作中要加强对健康教育的培训, 要根据“边培训、边研究、边开发”的原则, 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开展健康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使课程标准中健康教育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促进课标实施的全面性。

3.更具针对性地实施分层培训, 确保培训实效性的最大化。上轮培训从国家、省到各地和各校的研修培训过程中, 培训设计非常周密,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对被培训人员的推荐上把关不严, 出现同期、同类培训中受训对象层次差距较大, 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另外, 《课程》 (2011版) 确立了课程目标体系, 提出了各水平教学内容的内容框架和例举, 但在具体教学内容设置、课程内容学习比重、学习考核评价等方面弹性较大, 因此, 各地在培训中要根据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 按照“坚持课标指导, 精选课程内容, 合理制定计划, 建立考评标准, 探索有效教学”的总体思想, 围绕构建切合各地和学校实际的课程实施方案,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实践研讨式的培训, 努力提高学校和教师执行课程标准的操作能力。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标准(2011年修订版,2012年使用) 篇3

准考试试卷

本卷共分为2大题4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太阳的颜色,小明回答“太阳是白色的”,小强回答“不对,太阳是无色的”。关于他们的答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正确 B:小强正确

C:都不对,太阳光由黄、蓝、红三基色组成的

D:都不对,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组成

2、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本方法是____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E:实践活动

3、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A:问题的呈现方式 B:问题的具体性

C:问题中信息的多少 D:知识结构

4、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__。A.斯金纳 B.巴普洛夫 C.桑代克 D.华生

5、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关于恒河猴行为发展的实验,即所谓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此实验证明了对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努力

6、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A:培养与推动 B:共性与个性 C:影响与干预 D:制约与促进

7、咨询者通过为学习者创造适当的学习条件,设计合理的行为程序,提供强化及设立模仿的榜样等方法调节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这是咨询方法中的__。A.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B.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C.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D.游戏和艺术活动的方法

8、教科书编制的直接依据是____ A:教学目标 B:教学计划 C:教学任务 D:教学大纲

9、教师成长中,当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成绩时,即进入()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

10、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少先队活动 B:教学活动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

1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存在本质差别的主要特征是__。A.行为变化 B.潜能变化

C.以语言为中介 D.凭借经验

12、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A:生产经验 B:生活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13、幼儿创造性测量的一般原则是____ A:适用性原则与活动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与生成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开放性原则

14、在主题教育中,在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进行的活动属于()A:群众性纪念日 B:民间传统节日 C:专题教育活动

D: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1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 B.行政工作 C.人文工作 D.后勤工作

16、”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出自哪位作家的作品____ A:刘基《卖柑者言》 B:蒲松龄《聊斋志异》

C: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D:曾朴《孽海花》

17、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大小____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正相关关系 C:无关

D:成反比例关系

18、当今社会的教育.有进一步将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成人化”的趋势,这一现象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9、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含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20、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__ A.场独立 B.自主性 C.场依存 D.沉思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教学目标的特征有__。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D.具有灵活性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__.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3、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__。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人的心理特点 E.群体的性别比例

4、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____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5、对某种物体或某种情况的恐惧,如怕蛇,怕狗,害怕开车,害怕医院,害怕死亡等,这种恐惧症属于()A:广场恐惧症 B:社会恐惧症 C:特殊恐惧症 D:一般恐惧症

6、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A:动机原则 B:程序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强化原则 E:结构原则

7、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A:思维定势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原型启发

8、上初中以来,刘俊突然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我到底是谁?我将来做什么呢?”这类问题经常困扰着他。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他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9、”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这是()对教学方法的总结。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10、下面不是问题的必须成分的是__ A.目的 B.方法 C.障碍 D.途径

1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12、学校体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表现在。A:竞技功能 B:健体功能 C:防卫功能 D:教育功能 E:娱乐功能

1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4、Excel中,若要按某个字面对某些数据分类汇总。则需先按这个字段进行。A:排序 B:求和 C:求平均值 D:求最大值

15、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____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6、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__。A.社会本位论 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1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18、在Excel中图表的大多数图表项。A:可被移动或调整大小 B:不能被移动或调整大小 C:同定不动

D:可被移动、但不能调整大小

《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标准(2011年修订版,2012年使用) 篇4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题

课程代码:0041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不属于...听说教学目标的是()A.听说普通话方面 B.理解和表达方面 C.态度、习惯方面

D.读写能力方面

2.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组织语言能力、应变能力和()A.辨析能力 B.记忆能力 C.表情达意能力

D.理解能力

3.构成听话能力的前提是()A.观察力 B.理解力 C.记忆力

D.注意力 4.日本语言教育学家西尾实把语言发展的 9.阅读能力的基础是()A.一定的阅读速度 C.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B.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D.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10.“国文”科的名称正式见诸法令始于______年。()A.1907 C.1912

B.1906 D.1920 11.我国模仿美国六三三制而颁布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12.我国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是()A.《千字文》 C.《三字经》

B.《百家姓》 D.《急就篇》 B.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13.将课程定义为是儿童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全部经验的学者是()A.杜威 C.凯洛夫

B.斯宾塞 D.赫尔巴特

14.对小学生语文成绩的评估提倡采用的方法是()A.记分 C.评语

B.等级

D.等级+激励性评语

15.在__________中识字,是形、音、义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A.写字 C.训练

B.作文 D.语言环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听说教学与发展思维之间的关系是()A.思维是听话、说话的基础 C.听说训练能促进思维发展 E.听说训练不能促进思维发展

17.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统一的原则是指()A.二者是辨证统一关系

B.语文教学要加强与客观事物的联系 B.思维对听话、说话起组织调控作用 D.思维与听说没有明显关系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 C.在认识事物的训练中要密切联系语言文字 D.自觉地进行思想教育 E.采用启发式教学

18.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原则提出的依据是()A.小学语文的学科性质 B.小学语文学科的任务 C.小学语文的教学实际 D.家长的要求

E.学生的要求

19.听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A.注意力 B.记忆力 C.理解力 D.联想力

E.辨析力

20.对于处理评估信息的方法正确的说法是()A.应有定性分析

B.应有定量分析

C.定性定量分析应有机结合 D.语文学科应以定性分析为主 E.语文学科应以定量分析为主

21.课外阅读的意义主要有()A.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B.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C.有利于完成作业

D.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 E.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22.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特点主要有()A.调整了大纲结构

B.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 C.面向全体学生,适当降低了语文教学要求 D.各年级教学要求目的明确、具体 E.首次提出素质教育

23.识字的质量标准是()A.会读 B.会写 C.会讲 D.会用

E.识字能力

24.1907年公布的《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A.学堂所教授的科目中设有了国文科 B.科目中设有了读经科

C.动摇了儒家经典在学校课程中的统治地位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 D.标志着学科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开始进入课程 E.学校科目里取消了读经科

25.国语运动提出的主要主张是()A.提倡白话文 B.提倡言文一致 C.提倡学习语文 D.提倡国语统一

E.提倡学习古典文言文

26.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的主要特点有()A.把识字教学作为主要任务 B.重视多读 C.重视多背

D.加强练习E.增强应用文的比例

27.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当从_______方面来拟定。()A.语言文字训练 B.思想教育 C.非智力因素 D.一般发展 E.智力因素

28.“

三、千、百”是我国古代识字课本的统称,包括()A.《幼学琼林》 B.《三字经》 C.《百家姓》 D.《千字文》 E.《弟子规》

29.以下属于教学结构“变式”的例子是()A.导读——扶读——自读 B.讲——练——讲 C.变序阅读

D.常序阅读 E.看图作文的教学结构

30.对作文要写真实的生活的认识,可以从_______方面进行。()A.有助于很好地生活 B.有助于丰富生活积累 C.有助于打好作文的基本功 D.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 E.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形成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31.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称为________。3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______年。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 33.实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且取得可喜成果的主要形式有集中识字、随课文分散识字和 “________”。

34.________是智力的核心,是形成各种语文能力的关键。

35.为了帮助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教师和教学有困难的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的听课形式叫做________。

36.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进行听说训练的方式叫做________。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37.审定制 38.教学大纲 39.阅读能力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41.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42.如何克服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

43.如何才能使小学语文教学评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4.如何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 45.优化阅读教学结构应注意哪些问题?

七、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15分)

46.阅读下面《桂林山水》的教学片断,分析该片段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什么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

师:假如我们现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峰,看到这儿山清水秀,我们想说一句什么话?

生:这儿的山水真美呀!

生: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是这样。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这时你们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吗?我们的祖国很大,像桂林这样的山水各地都有。我们 看到桂林山水,就会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样说? 生:山河。

浙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试卷 生:河山。生:江山。

师:谁能从中选一个词组,说一句话表示祖国山河的美? 生:祖国的河山多壮美。……

师:改成感叹句会吗? 生:祖国河山多壮丽啊!

师:再加重语气,改成反问句,会吗? 生:祖国的河山这么美,我能不爱吗?

师:学习了桂林山水,我们知道祖国山河秀丽,更加深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上一篇:防排烟施工方案免费下一篇:xlj黄花小学爱岗敬业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