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与方式

2024-08-08

原则与方式(通用12篇)

原则与方式 篇1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这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目前被世界上许多国家采用。自第八次新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我国的中学历史课堂中被广泛运用,它“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也拓宽了学习历史的途径,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提出,要“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提出:“学会同他人,尤其是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所以,“学会合作”已成为历史课程目标的重要要求。就历史学科本身而言,“历史知识具有意义建构的很多适切性,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着独特的优势”。[2]这都说明了历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有哪些?实施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相关问题做以简单探讨。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特别重视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交往的平台和机会,使之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得健康活泼、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3]中学历史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合作学习的方式。

1. 游戏竞赛式

游戏竞赛的方式适用于难度不大的探索性学习,尤其适用于对一些基础性内容的学习。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先由不同的学习者单独完成,再以抢答等游戏的方式进行检测,看谁完成得又好又快。竞赛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组际间进行;内容可以是知识类的,也可以是技能类的(如历史模型制作等);时间安排上可以随堂进行,也可以总结复习时运用。如学习了新疆、西藏、台湾的历史,我们可以以“新疆、西藏、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主题,进行一场知识竞赛。

2. 角色置换(互问互答)式

互问互答是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我问你答,然后你问我答。这种方式也包括师生角色的互换,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备课,然后每组推荐一位“小老师”负责本组学习内容的讲解,教师也要甘于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和学习中去。通过角色的扮演和转换,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将会有新的理解和体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角色扮演的成功也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3. 扮演角色(表演)式

这种方式是新一轮课改中历史课堂创新形式之一,它能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历史教材中很多内容,如“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文成公主入藏”等都可以通过历史短剧(或小品)的形式来展现。把丰富的教材内容以短剧的形式在小组内合作表演,不仅使表演者直接参与其中,也使观看者身临其境。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巩固、理解知识,又能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舞台表现和舞美设计能力等。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

4. 辩论式

这种方式适用于具有思辨性或多元选择性的问题,如“岳飞是否是一位民族英雄”“我看明清科举制度”等。围绕选定的主题,由不同小组的成员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相互之间展开辩论;可以依据自然生成的观点进行多方辩论,也可以按性别分组辩论,还可以由教师故意唱反调与学生深化辩论。在具体教学环节中,可以由教师适时提出类似的问题引发学生争辩,也可以选定一个或几个主题召开专题辩论会。这种方式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敏捷的语言表达能力。

5. 主题探究式

小组或组内成员可以自主地选定某一主题,如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并对其进行探究。探究的方式、题材不限。探究的结果可以写成小论文、报告等,然后在组内或全班交流共享;也可以依据探究成果进行比赛,并展览优秀的作品。历史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提炼为某一主题,如“秦始皇的功与过”“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探析”“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评析”,等等。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综合概括等多种能力。

6. 动手式

这种方式包括让学生动手制作教具、课件或其他器具资料等。直观教具和课件能使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件,把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割,各组自行负责一部分,组内合作制作课件,然后全班展示,并推荐一名“老师”对课件进行讲解。其他诸如此类的器具资料都可以让学生尝试动手制作,如学习宋代社会风貌时,可以让学生以宋代社会风貌为背景,写出不同体裁的小文章,然后编辑成一份主题小报在班上展览。学生制作教具、课件等器具资料的过程,也是他们认真钻研教材、查找资料、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7. 社会实践式

这种方式是各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和支点,结合乡土历史,在实践中寻找身边的历史和生活中的历史。实践的结果写成论文或报告,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全班讨论。实践主题,诸如“爷爷(姥爷)奶奶(姥姥)口中的历史”“我家乡的历史人物”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合作进行一些社会小调查,如学习明清文化时,让学生调查:“你的家乡现今是否还保存有明清时代的建筑或工程?这些建筑或工程的特点是什么?你对这些建筑或工程的保护工作满意吗?有什么建议?”。社会实践活动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观察、理解社会生活的能力,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原则

1. 任务设计的接近性和挑战性原则

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青少年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学生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4]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教学“是要把青少年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青少年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5]这些理论告诉我们,合作教学中小组学习任务设计的深度要稍高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要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努力才能解决。也就是说,小组学习任务或问题的设计应以原有知识为基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生长点”,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更佳。

挑战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给每个学习小组设计学习任务或问题时,在学习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情境中。学习任务或问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引入悬念,将使其注意、记忆和思维凝聚在一起,从而使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简言之,教学任务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跳摘桃子”的欲望和心理。

2. 教学形式的民主性和多样性原则

中学历史合作学习应该是民主性的学习,这种民主性主要体现在师生和生生关系两个方面。师生关系方面,教师和学生只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并没有高下尊卑之分。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教师应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同时,生生之间也是如此。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学习,组内各个成员尽管分工、责任不同,但他们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所以他们应该在民主和平等的氛围中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的形式要求教师在指导和调控教学时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不同的情境,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策略和形式。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形式,教师都可以大胆地尝试和运用。方式上,诸如自学、辩论、表演、游戏、社会实践等都可以尝试;形式上,诸如说、写、思、唱等也都可以运用。

3. 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层次性原则

合作学习以个体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和前提。没有以个体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合作,不可能使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学生也无法在合作中运用实践合作、交流的技能。盲目的合作只会导致学生之间相互埋怨,最终不欢而散,无法真正感受到合作的价值和乐趣。所以,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是合作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的安排要有层次性。学习内容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教师对学生每一阶段的合作学习的要求也要明确、具体,体现出层次性,包括需要达成的目标、时间限制等。如果学习内容的安排缺乏层次性,或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要求不明确,就会导致学习过程不衔接,学生的新旧知识出现断层,合作学习也必然流于形式,徒然浪费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4.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活动性原则

历史合作学习中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学生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而要把课堂与社会、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秉承这一原则,教学中就要把学生的学习场所由课堂、学校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和发现;要把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渠道多元化、学习方式生活化。

活动性既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情境性学习理论认为,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具有更为重要的、认识论意义上的优越性,所以,人们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活动和感知上。[6]基于此,在历史合作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敢“捣乱”,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使课堂“活”起来,使学生思维“火”起来,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和诱导,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5. 评价机制的进步性和动态性原则

合作学习过程中,要适时地进行评价。评价宜采用组际、组内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当小组达到共同目标时,应该由教师、学生评委或家长进行评定,并将其成果及时、恰当地外显物化,以鼓励学生完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首要原则是激励进步。合作学习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其作为学习评价的最终目标和评判尺度。在这种目标结构中,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了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格局,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同时,合作学习中的评价应该贯穿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既要有任务完成时的总结性评价,又要有平时的动态评价。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评价和激励,哪怕是一句简短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激发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只要我们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采用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就一定能使我们的历史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许伟.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历史教学问题,2007,(1).

[2]查爱.历史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析[J].中国教师,2006,(4).

[3]陈德琥,李本友.现代学习方式[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90.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48.

[5]周宗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308.

[6]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

原则与方式 篇2

病因学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比较复杂,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但和下面因素密切相关。多数学者认为咽鼓管机能不良是其主要致病因素[5],由于咽鼓管机能障碍,导致鼓室内形成负压,静脉扩张,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积聚于中耳,形成中耳积液。小儿咽鼓管发育不完善,较短,峡部较宽,管腔相对较大,还未形成弓形弯曲,与水平相交只有10度角,鼻及咽部炎症易经此管侵入鼓室。咽鼓管功能障碍分为机械性阻塞和功能性阻塞,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不足也是引起咽鼓管功能不良的因素之一[6],表面活性物质可能会影响管壁的表面张力,降低其顺应性,影响咽鼓管的机能。另外鼻窦炎、腺样体肥大、乳突气化不良、咽鼓管泵吸作用减弱[7]、咽鼓管黏膜细胞生物学变化[8]、鼻咽肿瘤等也是影响咽鼓管功能的因素。

“中耳微型肺”理论认为,分泌性中耳炎为中耳感染的后遗症,70%的分泌性中耳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9]。细菌感染:中耳积液细菌培养阳性结果为22%~52%,最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ICU患儿可见铜绿色假单胞菌、耐药性金葡菌等[1],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相同。病毒感染:一些患者中耳积液中可检出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个别中耳积液中还检出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等[10]。

免疫反应Ⅰ型变态反应:Jordan(1949年)、Borge(1983年)和Jang(2003)发现SOM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但确切病因未得到证实,可能与患者对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性增强有关[1]。Ⅲ型变态反应:一些研究证实,OME患者中耳积液免疫复合物的水平明显高于血清。最近认为,中耳是一个独立的免疫防御系统,中耳积液是一种分泌物,而非渗出物。有些OME可能属免疫复合物型变应性疾病,其抗原是细菌[1]。

分类

目前比较普遍的分类方法是将儿童OME分为三种[1]:急性OME:病程在3周内;亚急性OME:病程在3周~3月之间;慢性OME:病程在3个月以上。

临床特征及诊断

听力下降。多为轻度或中度听力障碍,听力可因头位变化出现暂时改变,积液黏稠者则无此特点。小儿患病常无主诉,主要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看电视声音调大,对他人呼唤不理睬,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以及言语发育迟缓等;耳痛,耳闷胀感。儿童急性期可有耳痛,部分感觉耳闷胀感或闭塞感;耳鸣。部分患儿有“噼啪”样或“轰轰”样耳鸣,有的在打哈欠或擤鼻时可出现耳内气过水声。

急性期可有轻微充血,当鼓室有积液时,鼓膜呈淡黄或橙红色,慢性者鼓膜呈灰蓝色或毛玻璃状。鼓室负压时鼓膜短突凸显,锤骨柄呈浮雕状。少数可以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或气泡,鼓膜活动受限。听力改变。纯音测试常呈传导性耳聋,听力损失多以低频区损失为主,积液较多或病史较长者,高频区可出现骨气导同时下降;声导抗。B型鼓室曲线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表现,诊断复合率为88%以上;C型(负压型)曲线提示咽鼓管功能障碍,鼓室负压大于200DaPa时,多数鼓室有积液。6个月以下婴儿声导抗测试应以高频测试音为宜;CT扫描。可显示鼓室、乳突有阴影或液平面。

多数患儿经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并进行声导抗测定(幼儿需高频探测音声导抗测定)多能明确诊断[11],少数婴幼儿由于缺乏主诉,有时诊断比较困难,特殊情况下需行诊断性鼓膜穿刺[12],但因为鼓膜穿刺有一定风险,不被家长所接受。我们认为符合下列+项或者项项其中任两项做为婴幼儿SOM的诊断标准:鼓气耳镜检查鼓膜异常;声导抗测定鼓室曲线图为B型或1KHZ平坦;对声导抗测定鼓室曲线图为C型;不能引出正常耳声发射波;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在40dBnHL~60dBnHL之间。OME患者常规进行鼻腔、鼻咽部以及过敏源检查等,了解周围病灶及全身状况。

治疗方法

急性期可适当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过敏可的患儿选择头孢类,高敏体质患儿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推荐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用药持续1周左右。重视局部类固醇激素在儿童慢性OME治疗中的作用,采用辅舒良或内舒拿(鼻内皮质类固醇)每日1次喷鼻,以消除变态反应及炎症引起的黏膜水肿。合并鼻塞者可用盐酸羟甲唑林、呋麻滴鼻剂,但注意儿童要用低浓度,连用不超过1周。抗组胺药、山莨菪碱片[13]、沐舒坦、吉诺通等药物对OME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可适当使用。

鼓膜穿刺术是确诊和治疗OME的有效方法之一,可重复应用或通过穿刺针进行中耳腔冲洗和注药,双孔穿刺更利于抽液和冲洗,较小儿童和不配合者禁用此法。当多次穿刺无效、儿童不配合无法穿刺或鼓室内液体黏稠不易抽出者可行鼓膜切开术,儿童最好在全麻下进行。鼓室置管是目前最普遍和有效的方法,但个别会出现感染流脓、鼓膜硬化、穿孔或胆脂瘤等并发症,一定要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症[12]:显著的听力下降(>40dB);慢性OME鼓膜切开等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者;已有言语发育延迟;中耳积液粘稠或胶耳;鼓膜形态改变;双侧OME持续3个月以上,单侧达6个月者。

近年来以Nd:YAG激光和CO2激光鼓膜造孔治疗OME取得一定效果,但鼓膜造孔的开放时间因个人体质等原因少数患者在短时间内创口愈合,疗效欠佳。在内镜直视下经咽鼓管逆行引入导管进行抽液、冲洗和注药治疗,但有可能对咽鼓管造成机械性损伤影响咽鼓管固有的清洁、引流及防御功能,临床上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14玻保担荨

国外有咽鼓管成形术的报道[16],但处于研究阶段,临床应用较少。腺样体切除术:肥大的腺样体会压迫阻塞咽鼓管咽口可以导致机械阻塞,另外腺样体的炎症也是一个病灶,可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实践证明[17]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切开或鼓室置管治疗儿童慢性OME和顽固性OME是有效的。内镜直视下切除腺样体,可避免损伤圆枕、咽鼓管咽口值得提倡[18];扁桃体切除术:由于扁桃体局部感染灶可能会加重免疫反应及通过上行途径侵袭中耳,所以对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肥大者扁桃体切除有利于OME的治疗;慢性OME合并鼻息肉、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咽肿瘤、鼓室乳突肉芽等疾病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方能彻底治愈OME。

咽鼓管吹张治疗:有些学者认为咽鼓管吹张治疗简便易行有较好效果,但应防止发生耳气压伤和鼻咽部分泌物进入中耳的危险[12],对鼻腔分泌物较多或者有中耳、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时禁止使用。局部理疗:He玻危寮狻⑽⒉可以改善中耳血液循环,促进黏膜肿胀消退及分泌物吸收而达到治疗作用;雾化吸入:将糖皮质激素等药液雾化成微粒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小剂量即可在局部达到较高浓度,起效快,疗效好[19]。

治疗原则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原则与方式 篇3

不可否认,CAI在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克服传统教学中某些缺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工具。但是,应该看到,由于CAI刚刚起步,发展还不规范,许多教师还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教学的因素。尤其是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辅助教学成了代替教学

使用多媒体CAI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但计算机不是人,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仍是不可替代的。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如一些板书等,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做计算机不能胜任的工作,投入引导学生的思维中。但在目前的一些数学CAI公开课中,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甚至连板书也由电脑完全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而教学则由原来的人灌变成机灌,这样脱离实际的CAI是没有生命力的。

2.过多追求数学课件的趣味性,新颖性,忽视了教学功能。

计算机固然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数学课,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若同时呈现信息过多,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曾见到在一些数学课件中,包装华丽,令人眼花缭乱,时而插入一段音乐,时而演示卡通动画,使数学课成了多媒体功能的展览,这样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课堂教学。另外,有些教师认为,《几何画板》、Powerpoint太简单,只有Authware、3D Max才能制作出上档次的课件,显示自己的水平,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制作数学CAI课件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不应过于追求画面的美观和所谓的技术含量,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利用计算机展示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忽视揭示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面。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但一些多媒体CAI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把一切问题都直观化、形象化,这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而数学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揭示思维过程,启发、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那种教师为提高效率而把解题过程直接演给学生的做法,掩盖思维过程的展示,是不可取的。

当然,数学CAI和其他学科一样,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正确的教学内容,能体现一定的交互性、个别化,并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对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色彩等对象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CAI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课制宜的原则

并非所有课堂教学都需要CAI,有些教学内容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或用传统方式加上投影、幻灯片等电教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不必要采用多媒体CAI;若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突破难点,则可以利用CAI达到目的。

2.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如概念、定理、公式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信息迅速、图像直观的特点,把高度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3.运动和变化的原则

在数学中,有很多内容与运动变化有关,可以说,运动变化是数学的灵魂。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处理这类问题,因而往往是教学难点,而CAI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动点的轨迹方程,用《几何画板》的追踪、动画等功能就能方便地做出许多轨迹形成过程,这种直观的演示,对学生研究运动规律、探求轨迹方程的求法是有益的。此外,数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如平移、旋转、对称、割补等,或者需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处理,如函数中的一些问题,极限中的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机演示,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4.开放化和交互式原则

舞蹈啦啦操的编排方式与原则分析 篇4

1 舞蹈啦啦操编排的影响因素

目前, 在包括各类小型赛事和演出场合中, 具有相似动作、相似主题风格的啦啦操表演层出不穷。在最初的表演中, 可能人们会对表演产生一定兴趣并认真欣赏。但随着相似套路的重复, 人们必然会出现审美疲劳, 进而使得人们厌倦观看啦啦操的表演。因此, 对于啦啦操动作的设计者以及表演人员而言, 需要注意到过多重复类似的风格和动作可能对欣赏者带来的审美疲劳风险。虽然对于一套啦啦操动作和主题而言, 可能不论其从音乐的配合、动作的设计以及整体队形的展现而言, 都具备一定欣赏性。但如果重复表演同一个动作和套路, 必然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因此, 啦啦操在编排过程中, 还需要注意积极进行创新。通过不断探索出新的风格主题、探索出更为适宜的音乐和动作, 激发出人们好奇心, 进而减少审美疲劳对啦啦操的表演带来影响。同时, 影响舞蹈啦啦操编排的还有竞赛规则。根据现行国际上对舞蹈啦啦操提出的“难、新、美”三个要求, 根据不同的竞赛规则, 舞蹈啦啦操在编排过程中需要有所侧重。例如:新规则中对舞蹈动作的成套设计以及动作内容的分值有所增加。这就使得在编排过程中需要有所侧重予以关注。

2 舞蹈啦啦操的编排方式分析

首先, 舞蹈啦啦操的编排方法讲求以配合音乐进行动作的编排为基础。在对舞蹈啦啦操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比时, 所看重的第一要素就是舞蹈啦啦操所展现出的艺术性。这其中就需要舞蹈啦啦操配合背景音乐进行编排以体现出整个动作的艺术性和表演特征。尤其是在最初配乐的选择阶段需要以最初舞蹈啦啦操的动作设计为基础以及意图所展现的意境为依托。在初步确定好配乐之后, 则需要完全按照音乐的风格以及节奏对舞蹈啦啦操包括转体、跳步等在内的各类动作进行整体结合, 进而将音乐与动作的编排完美融合起来。其次, 舞蹈啦啦操的编排方法还要求对整体队形与个人动作的把握。在进行编排选取时, 通过充分考虑个人动作的因素, 将动与静进行完美融合并将其融入到一整套啦啦操的动作中。同时, 还需要做好单个人的动作与整体队形相结合。进行啦啦操的评比和赏析时, 对于个运动员的动作流畅程度以及合理程度固然要进行考虑, 但更要对整个啦啦操队伍的整体队形进行综合考虑, 即从立体和平面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因此, 在进行舞蹈啦啦操的编排时还需要掌握个人与整体队形相结合的方法。

3 舞蹈啦啦操的编排原则分析

3.1 保证主题和风格的明确性

保持主题和风格的明确是开展舞蹈啦啦操编排工作首要注意的原则。舞蹈啦啦操展现在观众面前时需要保证自身具备一定的主题, 进而才能有助于观众在欣赏啦啦操表演时能够抓住表演的主题, 进而与舞蹈啦啦操队员之间产生共鸣, 在享受视觉美感的同时还能在精神上得到升华。因此, 舞蹈啦啦操需要有鲜明、明确的主题才能对观众起到触动作用, 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同时, 为了保证舞蹈啦啦操自身具备主题和风格的鲜明性, 需要在设计和构思动作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所需要展现和表达的主题, 进而根据主题进行编排和构思, 而不是在编排和构思的过程中不断修改主题。不仅如此, 在完成一个既定主题和风格的构思之后, 还需要结合所要表演的场地、场合以及当地是否具备合适的道具和服装等相关条件进行分析, 以保证所设计和构思的主题风格能够有效展现出来。

3.2 注重音乐与舞蹈啦啦操自身的配合

舞蹈不但需要表演者自身高超的技术动作水平、明确的主题风格, 更需要一首能够与主题风格、表演动作相配合的音乐。也可以说, 音乐是舞蹈啦啦操的灵魂。毕竟作为一般的观众而言, 在欣赏舞蹈啦啦操过程中, 专业的技术动作所展现的情感和主题较为模糊, 也难于理解。而对于舞蹈啦啦操的背景音乐则不同。即使是音乐基础较为薄弱的欣赏者, 也能在音乐之中, 及时准确领会出音乐所展现的主题和风格。这对于舞蹈啦啦操而言尤为重要。通过在进行动作的编排中配合之前所选取的音乐, 可以使得欣赏者在听到音乐后立即抓住舞蹈啦啦操表演者所希望展现的情感。同时, 一首与舞蹈啦啦操动作紧密结合的音乐, 还可以起到进一步激发啦啦操动作张力和表现力、感染力的作用。因此, 在选择具体音乐时, 不但要关注啦啦操动作与音乐的结合, 还要考虑音乐自身所具备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但需要注意到的是, 作为一首音乐而言, 并不是专门为了一套舞蹈啦啦操动作而谱写的。这就决定着在一整首音乐之中, 必然有部分是不符合啦啦操要求的。这就使得在进行音乐的准备和动作的编排时需要对音乐进行部分的剪辑。因此, 在对音乐进行剪辑时, 还需要注意保证整首音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3.3 注重动作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对于一套啦啦操动作而已, 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因此, 在进行舞蹈啦啦操动作的编排时, 还需要注意动作的完整性这一原则。虽然一套啦啦操动作可以分成多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和分解动作, 在进行这些组成部分以及分动作的设计和编排时需要给予一定重视。但舞蹈啦啦操是一整个系统而存在的, 需要综合考虑不同部分和动作之间的衔接、时间跨度、动作布局以及现场环境等多个因素, 并将上述不同因素统一到一个整体中进行分析。首先将多个不同的分解动作在完整性这一大的基本原则掌握下进行统一连接, 进而使得不同的分解动作之间能够起到有效衔接和配合。其次, 在进行动作设计时, 还需要注意动作的合理性。即前一个动作和后一个动作之间需要存在一定连贯性以及衔接, 否则将会显得过于突兀。不仅如此, 对于啦啦操而言, 需要有音乐进行配合。同时, 啦啦操的动作设计和编排也需要讲究适应音乐。因此, 在动作设计时还需要有效结合音乐。

4 结语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看出, 首先在进行舞蹈啦啦操的编排方式上需要注意与音乐的搭配以及整体与个人动作和队形的结合。其次, 在对舞蹈啦啦操的编排原则上需要掌握保证主题和风格的明确性、注重音乐与舞蹈啦啦操自身的配合以及注重动作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同时, 在进行啦啦操的具体编排工作中, 还需要注意对具体动作和主题风格的创新。

摘要:啦啦操是一项将音乐与舞蹈进行充分结合的运动项目, 具有较为复杂以及高难度的技术和手位组合要求。按照一定原则和方式对舞蹈啦啦操的主题风格以及技术动作进行编排有助于提升啦啦操的整体观赏性和艺术性。该文首先对影响舞蹈啦啦操编排的因素进行分析。其次通过从音乐以及整体队形两个方面对舞蹈啦啦操的编排方式进行讨论。最后后对舞蹈啦啦操的编排原则展开分析。

关键词:啦啦操,编排方式,编排原则

参考文献

[1]蚁哲芸.浅析CUBA啦啦操的编排[J].中国学校体育, 2007 (3) :32-35.

[2]孙铁民, 李慧娟.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22 (4) :85-87.

[3]李红运, 孙金玲.高校舞蹈啦啦操套路编排的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11 (1) :148-151.

投资理财原则和方式 篇5

选择相对稳健的投资工具,让自己的资产配置更恰当,分散不同市场、不同投资产品和不同投资时间的风险,合理保持流动性,才是更稳健的,通往幸福的致富轨道。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特别是投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人,我建议不妨选择稳健的投资理财方式。

2、投资资金合法

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来源要合理合法,这样才能在投资产生正常波动时,能够保持心态平和。如果用典当、抵押、贷款,甚至是高 利贷途径获得的资金用于投资,其背后必将饱含投资者对超额收益的疯狂预期,使投资变成了投机。试问,如果紧张、恐惧等情绪一直伴随着我们,又何谈投资理财带来的幸福感。

3、未来收益合理预计

投资者只有合理地设定预计,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才能实现风险可控、理性持续地获得投资收益。大多数投资者的收益都集中在市场平均值上下,真正能够获得远高于平均收益的人只是少部分。如果把自己的心态放得更平和,把追求市场平均收益率作为自己的目标,往往更易于实现,也更容易产生幸福感。

对于喜欢投资权益类等风险相对较高产品的投资者来说,平时需要注重对宏观政策导向的理解,以及国家对这些政策的实施进程。而自己是否能够遵守投资规律,保持正确的投资心态等都将决定投资的好坏。对大多数人而言,花费很多时间研究投资产品、宏观政策及实施进程都是不太现实的,而且市场波动无处不在,调整自己的投资心理也非常困难。要想在起伏的市场上做到幸福投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预期收益目标调整到市场平均收益的水平,降低投资收益预期值。

4、创造财富服务生活

金钱是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的工具,掌握驾御财富的能力,才能让金钱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有句意大利谚语:“让金钱成为我们忠心耿耿的仆人,否则,它就会成为个专横跋扈的主人。”为了赚钱而赚钱,就偏离了我们投资理财的真正目的和意义,在自己可以支配的财富基础上。

投资理财应该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保证应付生活的各项支出。

一般家庭的易变现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较易变现的股票、黄金等。这些款项的总和应调整到足以应付4-6个月生活中的各项支出。这样在面临任何家庭收入突然中断出现危机时,仍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和资金面对困难。

二、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并做好保护措施。

这里所说的“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入者发生严重事故,例如伤、病等,家庭经济生活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在当今社会中,为解决“生活风险忍受度”所设计出来的最佳工具就是人身保险。通过全社会来分担风险的方式,以寻求完整的家庭保证。

三、了解理财工具。

家庭生活中的理财工具,绝不仅仅是储蓄和买卖股票。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将家庭理财所适用的金融投资工具分为下列3类:最为保守的银行存款;保守而稳健成长的“固定收益型”投资工具,包括债券、基金等;有高报酬但也相对较为冒险的投资工具,包括国内外证券基金、期货基金等。

四、评估未来的财务需求。

原则与方式 篇6

不可否认,CAI在教学中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克服传统教学中某些缺陷,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工具。但是,应该看到,由于CAI刚刚起步,发展还不规范,许多教师还处在学习和探索阶段,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教学的因素。尤其是数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⑴辅助教学成了代替教学

使用多媒体CAI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但计算机不是人,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更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思想上的交流。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仍是不可替代的。事实上,由于计算机承担了传统教学中一些机械的工作,如一些板书等,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计算机不能胜任的工作,投入到引导学生的思维中去。但在目前的一些数学CAI公开课中,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前点点鼠标,敲敲键盘,甚至连板书也由电脑完全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而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这样的脱离实际的CAI是没有生命力的。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例如,椭圆的定义的教学,用简单的教具如粉笔、细绳、图钉就可以有效地体现椭圆定义的本质,比计算机更简洁、快捷,更易于接受。

⑵过多追求数学课件的趣味性,新颖性,忽视了教学功能。

计算机固然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数学课,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若同时呈现信息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曾见到在一些数学课件中,包装华丽,令人眼花缭乱,时而插入一段音乐,时而演示卡通动画,使数学课成了多媒体功能展览,这样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课堂教学。另外,有些教师认为,《几何画板》、Powerpoint太简单,只有Authware、3DMax才能做出上档次的课件,显示自己的水平,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制作数学CAI课件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不应当过分追求画面的美观和所谓的技术含量,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⑶利用计算机展示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忽视了揭示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面。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但一些多媒体CAI又走身另外一个极端,把一切问题都直观化、形象化,这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而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揭示思维过程,启发、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那种教师为提高效率而把解题过程直接演给学生的做法,掩盖了思维过程的展示,是不可取的。再如,在进行函数y=ax2教学时,教师在课件中做出a值变化时图象的变化,教学时可先向学生演示a取正数时的图象,然后先让学生判断a取负值时的图象形状,学生经过归纳、猜想、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之后,教师再做演示,其效果显然比直接演示更好。

数学CAI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因课制宜的原则

并非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需要CAI,有些教学内容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或用传统方式加上投影、幻灯片等电教手人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不必要采用多媒体CAI;若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有效突破难点,可以利用CAI达到目的。例如在“指数函数”一节的教学中,需要对函数y=ax(a>0且a≠1)中的a取不同的值时的性质进行讨论,描点作出不同的图象。费时费力,若在课件中设计出输入不同的a值,计算机自动生成相应的图象,就可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2)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经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个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如概念、定理、公式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信息迅速,图像直观的特点,把高度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仍以指数函数y=ax(a>0,且a≠1)为例,利用《几何画板》作为平台,作出图像,通过鼠标拖动使a值连续变化,就可直接显示出当a>1与0<a<1时函数的不同性态,从而轻松地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⑶运动和变化的原则

在数学中,有很多内容与运动变化有关,可以说,运动变化是数学的灵魂。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缺乏有效的手段处理这类问题,因而往往是教学中的难点,而CAI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动点的轨迹方程,用《几何画板》的追踪、动画等功能就能方便地做出许多轨迹形成过程,这种直观的演示,对学生研究运动规律,探求轨迹方程的求法是有益的。此外,数学中常用的一些方法,如平移、旋转、对称、割补等,或者需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处理,如函数中的一些问题,极限中的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演示,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方法。

(4)开放化和交互式原则

所谓开放性,一是对学生开放。课件应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探索、思维,二是对大多数教师开放,教学过程应便于推广使用,三是开放的题目教学,开放题的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所谓交互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课件能不断地给学生提出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计算机——学生进行交流的一个过程。目前,大多数CAI课件缺乏交互性,教师往往用一个课件贯穿整个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虽然上课比以前精彩多了,学生的兴趣也高了,但教师与学生交流少了,这是应当注意的地方。计算机应成为联系教师与学生的一个桥梁,而不能成为妨碍教学双方进行交流的“第三者”。

原则与方式 篇7

关键词:严复,信达雅,泰特勒,翻译三原则,思维方式

1 概述

翻译准则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 然而, 针对翻译的准则, 历来是众说纷纭, 使人难于选择。中西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翻译理论家在研究翻译时莫不论及翻译标准, 20世纪初, 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理论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中一个里程碑。1790年英国的泰特勒在其著作《论翻译的原则》中首先对“优秀的翻译”给出定义, 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他的翻译理论全面、系统, 囊括了翻译理论的几个最基本的问题, 因此被赞为“整个西方翻译理论史上一座非常重要的里程碑”。1

国内学者针对严复“信、达、雅”和泰特勒三原则的比较做了研究。赵巍 (2005) 从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具体内容方面论述了两种翻译原则的差异性。邓雪玲 (2008) 则从社会历史环境、理论背景和实践经验三个方面分析了两种原则相似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虽然有涉及思维方式差异的比较, 但只是两者比较的一个方面, 并不全面、详细。本文将从中西思维方式着手论述两种翻译原则的异同点。

2 严复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比较

2.1 严复的“信达雅”和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内容释义

“信、达、雅”是1898年严复在其译作《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的“译事三难”。“信”含义广泛, 既包括对原文思想内容的信, 也包括对原作风格神韵的信。“达”即“达旨”, 其前提是汉语表现要通顺。严复的“雅”则是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 目的是“为达易”, “实则刻意求显”, 是为“达”服务并最终服务于“信”的, 是追求“达”的手段。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具体内容则为:

第一, 译本应该完全转写出原文作品的思想;

第二, 译文写作风格和方式应该与原文的风格和方式属于同一性质;

第三, 译本应该具有原文所具有的所有流畅和自然。2

泰特勒指出, 这三项原则是好的翻译所必备的条件, 它们是按重要顺序排列的, 决不能颠倒主次, 以牺牲思想内容的忠实来求得译文的优美和流畅。

2.2 两者的比较

笔者认为这两种理论的相似点固然有一些, 但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不同, 也许正是它们的差异性才使得它们的研究更有意义, 也使得更多的学者关注它们。现在我们重点从中西思维方式看一下它们的异同点。

第一, 两者译论表述的模糊性与精确性, 即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在教化人们如何认识世界、了解人生的过程中, 儒教、道教、佛教都强调人的悟性, 强调人对事物的往往无法“言传”只能“意会”的领悟, 正所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严复翻译标准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语义含混, 对“信、达、雅”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三字简练含蓄, 留给我们很大的解读和扩展的空间。“信”可以指“忠实”、“诚实”、“信用”、“信奉”;“达”可以指“流畅”、“通达”、“到达”;“雅”则可以指“文雅”、“典雅”、“雅观”、“不俗”等等, 严复的不界定导致了三字在语义上的多面性、模糊性和含蓄性, 进而引起人们对他们能做出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而西方思想哲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强烈的主客体意识, 强调人的理性思维, 强调人对于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应当, 同时也能够做出理性的认识, 并能予以形式上的解释, 给予特定思想、概念及方法周密的界定其内涵与外延都非常明确, 通常需用严格的定义引入。如从多莱到泰特勒都强调译文应以原文为指归, 突出原文的重要地位, 字面上也交代得一清二楚。泰特勒对于翻译原理和规则的系统总结和归纳具有较强的抽象成分, 是理性思维特点上的具体体现。以“达”为例, 严复的“达”和泰特勒的第三条原则“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意思大致相同, 只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这最为接近的原则中, 最能反应出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差异, 以及对原文的尊重程度的不同。

第二, 两种理论的保守性与求新性。这主要是针对两者对后来翻译界的影响而言的。中国人素有崇古、崇权威的较强倾向, 习惯在古人、圣人、前人、权威的思维模式和历史结论中再思维, 强调历史的继承性, 不敢怀疑和批判, 缺乏否定和超越的精神, 以求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他们自古至今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凡是”哲学的影响, 即:凡是古人、圣人、权威说过的思想, 凡是已经确立的理论, 人们往往不假思索地接受, 不轻易背离和改变。中国人思维方式倾向于因循守旧、求同排异, 崇尚权威、“接受”多于“挑战”的思想传统自然而然地反映到了中国人的翻译思想和理论传统中。这一点, 在中国翻译界对严复“三难”说的长期崇拜中, 足以得到证明。严复的三字原则至今还有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确应归功于三字本身的价值, 因为它们言简意赅, 渊源有本, 充分体现了既概括全面、又简短扼要的中国译论的特点。但从另一方面看,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 这是由于中国译论传统中的保守因素所致。人们在思想深处或多或少地认为, 严复的“信、达、雅”所代表的译论模式, 是完满的、权威的, 是无法真正超越的。

而西方文化崇尚民主、自由、科学和理性, 对事物进行不断的探索、开拓和创新。超前意识和个体主义使西方人不迷恋历史, 不崇拜权威, 不固守前人已有的思维模式。泰特勒于十八世纪发表的《论翻译的原则》更为系统的论述了翻译的原理和规则, 因而在某种意义上给西方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 但人们远远没有把泰特勒或他所阐述的原则视为不可超越的权威。从内容实质上看, 他的“翻译三原则”与后他整整一个世纪的严复的“信、达、雅”如出一辄, 然而, 他在西方译论中所获得的地位, 却远不及严复在中国译论中所具有的地位。特别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界, 甚至有人根本不把泰特勒看作译论权威, 而只把他当作众多翻译理论家中的普通一分子, 仅此而已。

第三, 立论的实用性与理论性。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 轻理论分析, 中国翻译理论传统的侧重点在于立论的实用性, 对于任何一个翻译理论的提出, 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这个理论能否知道翻译的实际操作?严复的三字原则原本也只是他用来描述翻译困难, 并不是作为翻译准则而提出的, 他所关心的同样是翻译的实践, 而不是理论问题。而西方思维注重科学、理性, 重视分析、实证, 因而必然借助于逻辑, 在论证、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形式逻辑, 提出了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规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 研究了论证的三大要素 (概念、判断、推理) , 提出了两种思维方法 (归纳法、演绎法) , 尤其创立了演绎推理的三段论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以及整个形式逻辑体系, 对人类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使逻辑性成了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西方理论似乎更为重视翻译理论的逻辑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泰特勒的翻译原则正确阐释了他三原则的关系,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条理性和系统性。

3 结束语

翻译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 它与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中西方式差异对中西方典型翻译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中, 我们可以看出中西译论相通相异, 我们要异中求同, 在翻译时注意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对比中西方的传统译论, 对于继承传统, 借鉴引进并发展今天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 有许多有益的启示。我国翻译研究者应在翻译理论研究中兼收并蓄东西方思维方法的优点, 融合东西方译论的精华, 取长补短, 真正推动国内翻译理论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Douglas Robinson.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from Herodotus to Nietzsche[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2]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修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陈新夏, 郑维川, 等.思维学引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504.

[4]邓雪玲.泰特勒和严复翻译三原则之比较[J].安康学院学报, 2008, 20 (6) .

[5]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M].李德凤, 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6]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2) .

[7]谭载喜.翻译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0.

[8]严复, 天演论·译例言[C]//《翻译通讯》编辑部.翻译研究论文集 (1894-1948)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4.

原则与方式 篇8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公平利润,企业良心

一、与企业社会责任对等的企业权利

权利和义务是法律的核心范畴,以社会整体而言,“如果既不享有权利也不履行义务可以表示为零的话,那么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就可以表示为以零为起点向相反的两个方向衍生的数轴,权利是正数,义务是负数,正数每展长一个刻度, 负数也展长一个刻度,而正数与负数的绝对值总是相等”[1]。基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要求义务主体去从事“超法义务” 或“法外义务”是非法主张,从法律的角度而言,社会在主张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必须明确企业权利。

权利与义务也是道德的核心范畴,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权利与义务不相伴随,那么满足这种权利的义务由谁来承担?如果企业没有行动的权力,那怎么要求其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正如康德指出的那样,在经验世界中只有既有权力又有义务的关系才是真正的属于人的关系,那种有权利而无义务或者有义务而无权利的关系,则分属上帝与奴隶,因而不具有真实有效性[2]。从上述意义而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小和范围都应该结合企业权利来进行考察,单方面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不可取。

二、“利润”作为企业权利的基石及其范围、大小

与其他道德原则不同,在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中, 我们首先应注意到企业或公司本身是按照契约构建起来的人类组织[3]。人类迄今已来的社会实践活动证明,自由市场竞争确实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的基础性的、相对最优的机制。而企业正是在自由市场竞争这一基础性机制内构建的企业与社会的根本契约。这一根本契约规定了“利润”作为企业的权利基石,如果社会不给予企业以追求利润的权利,则企业的存在就失去了价值。

另一方面,如果自由竞争理论被人类的实践证实是完全正确的,那么企业追求最大化利润就是企业存在的全部价值。然而,20世纪以后企业经济的实践以及经济学理论证实, 完全的自由竞争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谋求超过其经济利润的额外利益。这导致人们对于企业最大化利润这一信条的质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最大化利润”不再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否定最大化利润不等于从根本上否定利润,如果从根本上否定利润,那么企业便没有存在的必要,我们可以将一切企业改造为事业单位或者慈善机构, 显然这样做是极其荒谬的。我们需要的是将企业的利润来源的范围及其大小做出一个基于社会整体利益的限制,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来源。

三、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失责行为的根源

关于企业社会内容表述,可谓纷繁复杂,按照利益者相关学说,企业的存在涉及数个甚至数十个利益相关者,举其要者有:(1)企业对于消费者的责任,包括企业要深入调查并千方百计满足顾客的需求;广告要真实;交货要及时;价格要合理;产品使用要方便、经济、安全;产品包装不应引起环境污染;实行质量保证制度;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等。(2)企业对社区的责任,包括:提供就业机会;保护环境;支持社区建设等。(3)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包括:公平的就业、上岗、报酬、 调动、晋升;安全、卫生的工作条件;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 参与管理、全员管理;教育、培训;利润分享等。(4)企业对供应者的责任,包括恪守信誉;严格执行合同。(5)企业对全社会的责任,包括:救济无家可归人员;安置残疾人就业;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在高校设立奖学金;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资助老人;资助文化、教育、体育事业[4]。

如果仔细考察上述纷繁复杂的企业的具体社会责任背后的逻辑,我们立即会发现,所有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都会让企业付出额外的成本,而所有失责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都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因此撇开诸多数不胜数之具体责任行为,利润才是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或失责行为的根源。如果企业放弃对利润的唯一追求,则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并不困难,且采用何种方式实现也没有实质的差异,如果企业固守 “最大化利润”这一信条,则企业社会责任就成为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很难持续,最终会成为一种“社会表演”。

四、社会经济伦理的根本准则

公平是社会经济伦理的根本准则,公正、正义、公平和公道是同一个概念。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5]。亚里士多德认为,公平是具有均等、相等、平等的比例性质的那种回报或交换行为[6]。换言之,公平是平等的利害相交换的行为,是等利交换和等害交换的善行;不公正则是不平等的利害相交换的恶行,是不等利交换和不等害交换的恶行。等害交换和等利交换是保障社会和利益共同体的存在发展、最终增进每个人利益的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原则。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各种德性中,人们认为公正是最重要的[6]。

在所有交换中,社会成员最根本、最重要的利益交换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换,由此看来,若单方面强调企业的最大化利润,则可能损害全社会的利益,这是不公平的。但反过来, 单方面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则可能损害企业的利益,这同样是不公平的。

五、“公平利润”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则

由于利润是企业的根本权利,而公平是社会经济伦理的根本原则,那么公平利润显然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则。

将“公平利润”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原则意味着对于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自由竞争理论认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会自动达到社会福利最优,因此企业实现利润就等于实现了责任。然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自由竞争理论与现实经济世界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一个产业满足自由竞争的条件,自由竞争市场只能是经济理论的一个参照系。由此出发,企业实现了最大化利润就不等于企业实现了社会责任。然而,如前所述,企业社会责任并不能抛弃企业利润这一根本权利,公平衡量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公平利润”就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根本准则。

举例而言,公平利润意味着企业在处理与消费者的关系时,要深入调查并千方百计满足顾客的需求;广告要真实;交货要及时;价格要合理;产品使用要方便、经济、安全;产品包装不应引起环境污染;实行质量保证制度;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上述行为都会使企业损失一部分利润, 结果企业得到的就不是最大化利润,但是企业也不能完全不赚取利润,这样企业本身便无法存在,其中的均衡点便是“公平利润”。

六、“企业良心”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实现 方式

功利主义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实现方式,其证据是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务回报。但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并不是无一例外地实现了更多的财务回报。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单一地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寻求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一旦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实现更大的利润,企业就会放弃其社会责任。

历史课堂的导入原则和方式 篇9

1.导入原则

历史课堂的导入有一定的原则,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真正地实现导入的功效性, 否则就是哗众取宠的“花架子”、“假把式”, 即使展示的手段再华丽, 也不能使学生产生对本课内容的共鸣, 那么, 历史课堂约定俗成的原则有哪些呢?我认为最基本的原则如下。

(1) 联系教材, 紧扣主题的有效性原则。这一点是最根本的要求, 设计课堂导入方式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 如果导入部分脱离本课主题太远或是知识展示太偏太深奥, 就会导致学生摸不着头脑, 影响对后面内容的学习。在选择导入方式和导入语时, 要尽量贴近本课的主题。

(2) 篇幅适中, 学习时间恰当的原则。导入应该是简练而生动的,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探索的状态, 篇幅不宜过长, 时间最好把握在五分钟以内, 就好比戏剧中的开场白, 要是太过冗长的话就会使下面的学习时间人为地缩水, 突出不了教材的重点。日常教学中每一节课的时间通常是有限的, 只有抓紧每一分每一秒, 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 贴近生活, 抓住时机, 联系现实的原则。历史学习也是在为现实服务, “以史为鉴”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目标, 特别是现代史的学习, 要接触很多时政热点, 在导入前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 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这样的导入照顾了学生的实际,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4) 过渡自然, 联系上下文的原则。生动而和谐的历史课堂是历史教师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优化, 取决于每个环节的紧密衔接, 环环相扣。导入部分和课本即将展开的教学任务之间的过渡, 决定着这节课能否前后相符相承、浑然一体, 开篇的“顺畅”影响着全局。

2.导入方式

在课堂的导入方式上, 要结合每一课的具体内容设计导入方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下面我就导入方式多样化谈谈长期以来教学的心得。

(1) 课堂中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结合历史资料的设问方式。精选的史料, 精巧的设问, 可以给学生的思维铺路搭桥。例如在讲解《内战烽火》一课时, 可以出示文字材料“蒋介石致毛泽东的电文”和图片资料“美国用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或者是展示内战之前的形势视频资料, 然后以此为起点, 连续出示几个问题, 如:“通过美国帮助蒋介石运兵, 抢夺胜利果实, 可以看出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什么?”然后继续进行递进式的提问:“蒋介石既然已经准备发动内战, 为什么还要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你认为毛泽东应不应该去?去不去有什么分别?”通过结合材料的一系列设问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激励学生的连续性思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梳理历史知识, 反馈练习, 点连成线。对于前后两课或是学习单元中相关联系的知识点, 温故而知新的提问方式可以更加轻松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也具备检查学生知识掌握、巩固复习的作用。例如在讲解《战略大决战》时, 先带领学生回顾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这一军事史上的壮举, 指出这次行动标志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全国性战略反攻, 由此开始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到了1948年9月, 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此时人民解放军开始发动战略大决战, 进行三大战役。这种自然而然的复习导入会给学生一种“本课在战争进程上是上一课事件的延续”的印象, 有助于学生将历史事件衔接起来掌握。

(3) 运用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源, 形象直观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例如在讲文化史的时候, 这个导入方式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介绍有关“书法”、“绘画”的知识时, 不管教师如何用语言描述一幅作品的优秀和影响, 都不如展示书法或是绘画作品的实物、图片, 直观感受作品的“美”和“雅”, 不需要很多语言和很大篇幅, 就可以让学生陶醉其中。另外讲解《改革开放》一课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 可以让学生收集家中过去废弃的粮票油票等实物, 从展示交流收集的“战利品”导入, 提出这些票证不再使用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

(4) 讲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 诵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 唱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 也可以迅速把学生带进状态。例如在学习春秋战国历史时, 可选的小故事就比较多, 其中包括很多学生喜爱的成语故事, 如“一鸣惊人”、“围魏救赵”、“毛遂自荐”等, 学生兴趣颇浓, 只要把握好故事的长度和时间, 这样的导入肯定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又如在教授《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 可以直接带领学生朗诵《七律·长征》, 指出课题出自这首诗, 然后提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诗中出现了那些地名?三军过后中国革命的形势有什么变化?”结合诗歌引起学生的思考, 带着问题走进本课。

(5) 结合师生经验, 角色扮演、小组辩论、身临其境地导入。教师都有想把教学变为艺术的“野心”, 而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将静态变为动态, 采用艺术化的手段导入, 在使学生倾心投入的同时, 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得到能力的提高。这一方式要求师生高度配合, 精诚合作。作为组织者的教师要负责活动的主题、大纲、节奏、时间的控制。例如在讲《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之前, 可以布置一个小规模的辩论, 主题为“促进古代世界文明不断融合的主要动力是和平交往还是战争征服”, 引发学生对不同观点的思考, 带着疑问学习本课和下一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并产生对这两课内容进行比较的兴趣。

文件传输加密原则及处理方式研究 篇10

很显然, 传统的文件加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的网络环境。各种各样先进的窃密手段和越来越先进的窃密软件时刻威胁着文件传输的安全性。文件加密方式也伴随着网络安全的日益复杂化在不断的发展着, 从传统的加密技术到当今主流的数据加密技术, 文件加密技术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信息安全防护和当今主流的加密技术, 并对加密算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1 传统信息安全防护

传统的企事业单位网络建设的基础架构是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病毒软件。很显然, 这种简单的信息安全保护框架远远不能满足现今用户的安全需求, 新型的安全防护手段稳扎稳打, 逐步扩大成为了信息安全防护的主力军。传统的信息安全防护手段不仅构成简单, 而且功能单薄。在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安全防护技术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结构复杂性和功能的强大已经远远超过的传统的加密技术[1]。

2 现行的数据加密技术

现如今信息安全防护的主力军中, 文档加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档加密技术采用的透明加密技术, 在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基础上, 强制对数据进行加密。文档加密技术采取的是对数据本身加密, 也就是说, 加密之后, 不管是信息数据正常脱离原来的操作系统, 还是被非法脱离安全环境, 信息数据本身都是安全的。这说明, 经过文档加密技术加密之后的信息数据对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小, 安全稳定性更好。磁盘加密技术和驱动级加密技术是我们常用到的文档加密技术。

2.1 磁盘加密技术

磁盘加密技术是指对磁盘进行全盘加密操作, 然后利用主机监控、防水墙等其他防护手段进行整体防护。通过防火墙的围追堵截, 磁盘加密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运行环境的方式。它能保证操作系统启动完毕后, 数据本身以明文形式安全的存在于硬盘上。一般来说, 它在对磁盘进行加密时消耗的时间比较长, 延长了整个的时间周期, 从而延长了项目的实施周期, 这是它的弊端;除此之外, 由于磁盘加密技术选择的是全盘加密, 当操作系统出现问题后, 数据的恢复也会比较棘手。所以, 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 磁盘加密技术很难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全盘加密。所以, 我们选择了对系统盘不做加密防护, 而是采用其他技术进行安全访问权限控制[2]。

2.2 驱动级加密技术

目前信息加密的主流技术就是驱动级加密技术。它采用的信息防护方式是进程加后缀。这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灵活配置, 选择只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强制加密, 从而使系统的运行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驱动级加密技术选择了对用户的数据本身进行保护, 它运用透明加密技术, 不会改变用户的原有操作, 用户也不会察觉到系统的存在。当数据脱离了安全环境, 用户将无法继续使用该数据, 从而使数据的安全稳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另外, 驱动级加密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减少了因数据加密引起的时间周期的延长。通过驱动级加密技术, 使用时间、次数、复制、截屏、录像等操作也可以得到控制, 防止非法的相应操作产生。对文件的内部进行全面的授权管理和数据的外出访问控制也在驱动级加密技术中得到了实现。可以这么说, 驱动级加密技术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数据管理。但是, 驱动级加密技术在给用户的数据带来安全的同时, 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使用数据的便利性。它采用的进程加密技术无法区分个人文件与企业文件数据, 以及对个人电脑与企业文件的并行运行问题, 它也不能做到清晰的区分。它只是对同类文件进行全部加密, 无法做到数据信息的分类管理[3]。

3 文件加密算法

我们常用的加密算法有IDEA算法、RSA算法、AES算法。

3.1 IDEA算法

IDEA算法属于对称加密算法。在对称加密算法中, 数据加密和解密使用的都是同一个密钥, 所以它的数据信息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安全性。IDEA算法计算量小、加密速度快而且算法公开。但是运用IDEA算法加密的缺点就是数据信息被破解的风险相应较高。

3.2 RSA算法

RSA算法是非对称加密算法,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保密性比较好, 而且最终用户也没有交换密钥的必要。它只适合对少量数据进行加密, 不适合对文件加密, 因为它的加密和解密花费时间长、速度慢。RSA算法是以大数分解和素数检测作为理论基础的。与对称加密体制相比, 它的加密速度较慢, 但是不容易被破解。

3.3 AES加密算法

AES加密算法属于对称加密算法, 而且是不可逆的加密算法。它在加密过程中也需要使用密钥。在用户输入明文后, 由系统直接经过加密算法把明文处理成密文。经过加密后的密文是需要密钥才能解密的。它的问世迅速取代了IDEA算法和RSA算法, 成为21实际保护敏感信息的高级算法。与前两者相比, AES加密算法的加密的速度更快, 而且加密强度最高, 同时, 它根本不占用硬件资源[4]。

4 结束语

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由网络信息泄露引起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文件传输加密技术需要不断的发展进步。运用加密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能够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信息数据的安全。而现行的加密技术也能够在信息数据的安全问题上给予有力的支持。但是现行的技术虽然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但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即将出现的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不断进步不断更新信息安全防护技术, 做好信息安全防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卢秀慧.基于RSA快速加密算法的网络文件加密系统设计[D].中北大学, 2013.

[2]陆燕宁.基于快速加密的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 2013.

[3]丁晨骊.文件加密解密算法研究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 2009.

原则与方式 篇11

【关键词】高中科学  问题情景  原则  基本方式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追求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学生向往的一种学习方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是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始动力,它能使一个人产生学好某种知识的稳定倾向。所以,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对某事某物产生学生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引起其兴趣的根本所在。下面是笔者对高中科学问题情景创设原则和基本方式的探索与思考。

一、创设科学问题情景的原则

1.问题情景的有效性原则

这是问题情景创设中最重要的原则,因为情景创设的目的是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问题的解决,若不把握这一原则,创设的情景则会成为无效情景。如有的教师所设置的情景过于花哨,这就可能会带来反作用,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如有的教师对设置的情景目的不明确,有时场面虽很“热闹”,学生参与热情也“很高”,但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并无多大的作用,仅仅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明白情景创设对解决问题的真正目的和作用,帮助学生建构和知识有关的且与学生生活实际及认知特点紧密相关的问题情景,使抽象的、概括的、综合的教学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利于学生学习。

2.问题情景的趣味性原则

创设的问题情景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起学生的思考,因此情景的趣味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创设的情景,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吻合,这是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感兴趣的基础。

3.问题情景的现实性原则

现实的问题情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可能向学生提供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如,在教学传染病这一知识点时以当时学生普遍关注的禽流感为教学情景;在专题复习中以汽车中的科学知识为教学情景等。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深刻的认识到了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了科学学习的自觉性。

4.问题情景的差异性原则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情感、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教师所呈现的问题情景,对某些同学来说是问题,而对某些同学来说可能就是旧知。因此问题情景的呈现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如城市学生对植物的经验就远不如农村学生,而农村学生对电器的知识就远不如城市学生了。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领悟能力和实际生活背景,创设的情景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创设科学问题情景的基本方式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

生活是科学的源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科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都能成为感性知识的来源。如:学习《平抛运动》时举如下事例:(1)雨天扭动雨伞时候掉下来的雨滴(2)游乐场速降水滑道出水道的瞬间是如何走向的?你认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物理课堂没有终点。在当今这个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每个公民正确的学习观。使物理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不要追求课堂的完整。在笔者眼中,有的时候课堂的不完整,虽然暂时是一种缺陷,从长远来看正是求得一个学习过程的完整,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完善和学习。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

很多物理理论对于高中生来讲比较好理解,也有相应的生活体验。例如:在讲授《超重与失重》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回忆或者体验坐电梯的感受。在电梯上楼启动的时候感觉退步很重,在到达对应楼层电梯逐渐减速时感觉有点“飘飘然”。这对于学生了解超重和失重非常有帮助。但有些物理理论与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现实生活中也没有相应的生活体验。这种情况下,可以自己制作FLASH、PPT、PPS、CAD、CAI播放对应科学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让学生加强理解。

结语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景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激发状态,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的成功,都是教师创造劳动的成果。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这是实施探究学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2] 郭亦玲、沈慧君. 物理学史(第2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彩色叶树种的配置方式及应用原则 篇12

1 彩色叶树种的概念

在植物中, 除了保持常绿色的植物外, 还有很多是非绿色植物,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彩叶植物。从狭义上讲, 彩叶植物不包括秋色叶植物, 它应在春、夏、秋三季均呈现彩色。广义而言, 是指那些以叶色 (非常绿) 作为观赏特性的植物称之为彩叶植物, 即凡在生长季节叶片可以比较稳定呈现非绿色 (排除生理、病虫害、栽培和环境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的植物都可称作彩叶植物[2,3,4,5]。彩色叶树种通常包括:常色叶树种、春色叶树种、秋色叶树种3种。常色叶树种是指树木在其整个生长期内都呈现彩色叶色的树种, 常见的常色叶树种有:红枫、紫叶碧桃、紫叶李、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春色也树种是在整个生长期内春季新发的叶片呈现出不同于其他颜色的树种。春色叶树种包括红色石楠、臭椿、卫矛等。秋色叶树种是指只有在生长期的期末叶片颜色才亮丽多姿, 其颜色明显不同于其他叶片,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主要包括:银杏、五角枫、火炬树等。

2 彩色叶树种的配置方式

2.1 孤植

孤植是用一株树单独成景的设计手法。孤植的树需要较为开阔的空间。这个空间既要求能保证树木正常生长, 又要满足观赏需要。孤植树在园林设计中是单独成景, 但是并非完全孤立于整个环境, 它与周围环境还是有着一定的联系。孤植树的颜色、形态都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使其融入整个大园环境中。彩色叶树因其色彩亮丽, 体态饱满、形态高大、易于修剪成型等优点, 被广泛用于孤植设计。在园林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 (图1为某园区内孤植的雪松和某园内孤植的的银杏) 。疏林草地、开阔的水域变、开阔的广场、门厅入口等较为开阔的空间地域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孤植手法的艺术效果。

2.2 列植

列植是指将同种树木在树形、高度、冠幅等相一致的树种成行成列的栽植。这种列植形式常见的则用于道路景观设计和规则式园林景观中, 我们经常能够见到这种列植方式, 也是最为基本的一种彩色叶植物树种应用栽植方式。彩色叶树种通过列植可以表现出树木的整齐划一, 景观效果简洁大方, 最普遍也是人们最为常见的列植配置方式就是行道树, 银杏作为行道树在北方城市道路景观应用的最普遍。

2.3 丛植

丛植是由多株树木近距离规则或不规则的种植在一起, 以此达到整体观赏效果的园林设计手法。丛植是用植株的大小来反应群体的形态美, 这种群体的形态美即是通过树木之间有机组合搭配在一起来体现, 又要相互联系各自有变化。丛植中的树群可以是一个品种的树, 也可以是多个不同品种的树。在园林设计中, 常常用来作为局部景观或者配景, 既美观又具有一定的遮阴防晒效果。丛植的植株数量一般为3~10株, 最多不超过15株, 多被用于彩屏、河畔、道路、庭院、建筑物的一侧等地。丛植在园林设计中可以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 设计成不规则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角形等, 树木经过高矮, 树形、冠型等搭配组合, 通过一定的人工修剪管理, 依据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关系组合排列, 可以营造出富于变化, 整体效果美观、大方的植物景观群落。绝大多数的的彩色叶树种都可用于丛植, 由于丛植的配置方式比较灵活自由, 限制较少, 并且很容易掌握, 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图2道路旁的红枫和某公园中的樱花, 这些都是利用彩色叶树种本身树木颜色上的鲜艳颜色与周围树木相互合, 相互对比与衬托, 构成了一个富于变化的园林景观效果。

2.4 群植或片植

群植则通过几十株树木在一起来表现树木加大规模的群体美, 包括形态美和色彩美。通常作为园林中的主景或配景。群植的树木可以是一种, 也可是是几种。彩色叶树种因其四季颜色变化, 色彩艳丽, 是群植的良好选择。除了考虑色彩的搭配, 还要考虑彩色叶树种四季的外貌变化。在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区就比较适合种植不同种类的彩色叶树种。例如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园内片植的银杏林 (图3) , 秋季到处都是金灿灿, 地上的落叶能积起10几cm厚, 踩上去很松软, 颜色十分吸引游客的眼球。

综上所述, 彩色叶树种的配置有很多种方式, 在进行绿化设计时要考虑彩色叶树种与背景植物的搭配, 这样既满足了美学要求, 也满足了植物生态学的要求, 从而获得最佳观赏效果。为了保持彩色叶树种的造型造型美观, 还要注意彩色叶树种的养护和管理, 做到定期修剪和养护。防止树木生长过快, 影响观赏效果。

3 彩色叶树种的应用原则

在了解彩色叶树种的生态习性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择彩色叶树种, 按照“施法自然、顺应自然、模拟自然”的要求, 做到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除了满足美学的要求以外, 还要考虑树木的生长习性以及与周围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在选择彩色叶树种的时候, 要注意所选择树种的形态、彩色、生长习性、变色季节等因素, 充分发挥彩色叶树种的美学特点, 运用艺术化的手段, 创造出具有高度观赏价值的园林意境。此外, 在彩色叶树种进行配置时要考虑树木的本身的形态、叶片的色泽、叶片的质感、以及彩色叶树种的季相变化效果, 从而营造出彩色叶树种伴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而变化的美, 保证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供人们欣赏。保证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彩色叶树种呈现不同的美丽, 使居住于城市的人们感觉到不一样的大自然风光。表达不同的设计思想就要选择不同的彩色叶树种的配置形式。孤植树作为所要表达的特定主体, 孤景树一般都是选择放置在设机构图的中心, 或者是重要绿地的交叉口位置, 此外还要注意孤景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 使其与周围环境协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规则的原理中, 用丛植或片植来表现整体的规则、对称、肃穆的感觉。彩色叶树种不仅能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况下, 还能表现出简约、大气、不呆板的风格。对植的彩色叶树种可以选择树种、冠型、高度、分支点等一致。体现园林设计均衡的特点, 某一个特定的彩色叶树种群植, 高低、大小各异, 能够体现出浓郁的景观特色。

4 结论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构成的重要部分, 也是应用最广泛最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彩色叶树种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园林景观设计构图, 调整景观效果的色彩丰富度, 又可以在季节中寻求植物的季相变化美景, 装点城市, 形成绚丽多姿的景观特色, 因而彩色叶树种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摘要: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 彩色叶树种逐渐成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佼佼者。彩色叶树种因其在生长期能呈现出鲜艳的颜色而备受园林设计者的喜爱。此外彩色叶树种因其成景快、观赏期长, 色彩艳丽, 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彩色叶树种,配置方式,应用原则

参考文献

[1] 夏冬明.上海地区彩叶树木资源的调查及其利用[D].浙江大学, 2006

[2] 刘维华, 李梅.彩叶植物的观赏价值及应用前景探讨[J].四川林勒设计, 2005 (2)

[3] 孙丽, 常立春.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中国花卉园艺, 2004 (12)

[4] 李富寿.彩叶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 2004 (29)

上一篇:桥区安全下一篇:大学生网络道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