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与要求

2024-08-18

原则与要求(精选12篇)

原则与要求 篇1

摘要: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教育过程中能否自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因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全面体现教书育人的师德要求, 并作为重要的师德原则贯彻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从而凸显教书育人的价值与功能。

关键词:师德,教书育人,原则,要求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四条是教书育人, 主要内容包括:遵循教育规律, 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1]。 由此可见, 教书育人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又是现代师德的重要原则。 所谓“教书育人”, 即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在教育过程中能否自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因此,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全面体现教书育人的师德要求, 并作为重要的师德原则贯彻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笔者就教书育人的师德要求与原则谈谈自己的理性思考。

一、教书育人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自古以来, 教师的教书是其职业手段, 育人方是目的。手段自然重要, 但无论如何重要不过目的, 更不能超越目的、凌驾在目的之上;手段和目的应该协调统一, 让目的驾驭手段。

古语有曰:“记问之学, 不足以为人师。 ”然而, 持记问之学而教人, 忘记育人之职的教师从未绝迹。 唐代大儒韩愈就此曾大发感慨道:“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或师焉,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可见, “教书育人”自古就是一大师德原则[2]。

那么, 何以这一原则延续至今呢?

第一, 教书育人的要求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学校, 教师承担的就是教书育人的职责。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中说:“师也者, 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这种思想虽然把教师的任务定在培养“德”这一端, 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道德中心主义突出而人的科学素质的培养遭受轻视的偏差, 但从一个层面揭示了教师劳动中教书作为手段与育人德性这一终极关怀间的关系。 到了现代, “育人”这一目的已不再偏执于“育德”一端, 而有了更为丰富宏大的内涵, 比如培育人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感受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劳动技能素养、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等等。 但是, 时至今日, 教书和育人的内在统一关系未变, 这是教书育人原则与要求在今天仍然成立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 教书育人的原则与要求反映了教育规律的客观需求。 教师教学的过程, 就是育人的过程, 这是易于理解的一条规律。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这样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 正如相反方向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如果宽泛地理解“育人”, 将“育人”看成对别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 那么教书就包含着育人, 二者不可能走向分裂。如此说, 是不是“教书育人”这一原则没有强调的必要呢?当然不是, 教师所教之书相同, 然而不同教师在育人的方向和效果方面却可能大有差别, 关键在于“育人”的自觉性、方向性怎样。 确立“教书育人”这一原则, 就是要求教师提升教学的目的性, 使目的成为手段选择的决定因素;并且, 这里的“育人”只是指对人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第三, 我们需要拓展自己的视野。 目前, 很多人在论及“教书育人”原则时, 狭隘地把这一原则理解为“在教学中教育”, 犯了赫尔巴特不相信存在“无教学的教育”的简单化毛病。 实际上, “教书育人”的原则反映了对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高要求。 因为, 教师除了以教学来育人外, 包括日常生活在内的多种“身教”、“言教”活动也是常用而有效的育人手段。

第四, 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也反映了时代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 职业分工愈来愈细, 教师职业同样如此:你教语文, 我教数学, 他教音乐;你是管教学的, 我是抓班级管理的, 统一的教育工作在越来越细的分工中走向分裂和互相割据。这也正是为何特别强调教书育人原则的时代要求之一。

另外,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使这样的综合问题愈益严重, 重智、轻德、轻体、轻美的现象更为突出, 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造成严重冲击。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 强调教师持守教书育人的原则就有特别的时代感。

总之, 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有充分的客观依据, 最为突出的一点是“手段与目的”的统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的开展工作, 追求教学和育人的全面协调和统一, 这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二、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

“教书育人”的原则, 究其根本是要求教师摆正 “经师”与“人师”的关系, 把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炽热之爱化作发展学生的智慧、雕琢学生的心灵的实际行动。

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是我们的责任。 于是, 教书育人原则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教书育人的原则要求我们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作为一个灵魂工程师, 我们应该加强自身修养, 不断发展或完善自己的全面素质, 做人之模范。 我们不仅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储备, 合理的能力结构, 而且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 完善的道德品质, 优秀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说到底, 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 我们首先要做到;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的素质, 我们首先要具备。 有关这两点, “德国教师的教师”、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一语中的:“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 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 ”无论我们目前的素质怎样,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 我们没有权利故步自封、裹足不前, 而应当进取不辍, 使自身素质日新月异。

第二, 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素质, 而且应该注意自身形象的表现, 为人师表。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告诫“教师应时时刻刻检点自己, 他应该感觉到, 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 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 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 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 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 更加敏锐, 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 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这点是应当记住的”[3]。 所以,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严于律己, 做学生效法的楷模。 与此同时, 我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 而且是家长和社会各界眼里的教师, 我们的言行举止受到社会的监督, 要为社会树立榜样。 我们的文明程度是社会各界人士跃身进善的参照系。 这一点也决定了我们须行端身正, 率先垂范, 为人师表。

第三, 教书育人原则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教育教学理论, 掌握教育规律, 按教育规律开展工作。 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活动, 寓伟大于平凡, 在简单中蕴含复杂, 根本不像无知愚昧之徒所认为的那样, 似乎任何识得几个字、念得几段经的人都可以站上讲台照本宣科、 眉飞色舞地充任一回“教书匠”。 《学记》中有言:“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而“教之所由兴”、“教之所由废” 等问题, 恰恰是反映教育规律的教育教学理论所研究的。 因此, 我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掌握学生的发展特点, 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 可以使自己的教书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育人的目的。

第四, 教书育人原则要求我们加强全方位、多渠道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很明显, 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有没有“育人”的自觉意识, 直接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成效如何, 此为其一。 其二, 教学是育人的最重要手段, 却不是唯一手段。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 在管理活动中, 在平日闲暇生活中, 我们都能够有效开展自己的教育工作, 而且这样的工作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更为深刻。 因此, 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 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 开发育人渠道, 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光荣使命。

以上只是我们列举了“教书育人”原则的几点基本要求。 然而, 这只是这个原则所具有的丰富底蕴的一部分。教书育人看似简单的概念, 但在实施过程中极为复杂。 因此说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对其丰富的内涵体会得更深、领会得更透, 从而自觉形成教书育人的行为, 使其凸显教书育人的价值与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修订版.

[2]王艳艳.“师说“中的德育渗透浅谈[J].教育科学, 2001 (3) .

[3]李晓萍.密切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浅谈[J].吉林教育·学科, 2014 (2) .

原则与要求 篇2

根据学校对于学年论文的一般要求以及英语专业的特殊情况,经讨论,决定对学年论文的写作与指导提出如下要求,请遵照执行:

1.学年论文题目经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后,由指导教师提供给英语系。选题范围可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与能力,结合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而定。

2.选题确定后,外国语学院将根据同学的选题配备相应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确定后,如欲变更选题,应征得指导教师的同意。

3.指导教师应在研究方法与写作方法上给同学们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包括参考书目的推荐,并负责论文的审阅与评分。

4.同学们在研究与写作的过程中应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与建议。

5.学年论文的字数不少于1500左右英语单词。

6.学年论文要符合英语论文的写作规范。在形式上应包括:title, abstract, key words, body, notes, references等部分。正文(body)部分包括Introduction 与 conclusion。

7.参考文献(references)的排列应附合规范。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五篇。有关参考文献的排列规范请同学们参考网上公布的“外国语学院毕业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标准” 的相关部分。

8.供教师批阅的学年论文应为打印稿。请同学们用A4纸小四号隔行打印,以便教师修改。完成稿不再隔行打印。

9.教师对学年论文要有批改的痕迹,并在论文评语页下评语,指出论文的优缺点并按要求评定成绩。

10.成绩评定请参考英语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发现全文抄袭者,一律以不及格记。

11.根据学校规定,无故不按期完成学年论文者,成绩以不及格记,并须重修。因故未完成学年论文或学年论文成绩不及格者,应在相应学年的暑假期间补做,并在开学后两周内交指导教师批阅和评定成绩。

注:

1.学年论文题目自拟。学生可以选择文学、语言学、翻译、跨文化交际和教育教学等方向的论文题目。学生根据上表中的联系方式和指导老师联系,与指导老师商讨论题,经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学年论文的写作。

2.在学年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任何写作问题要与指导老师商讨,学年论文的终稿于2013年4月30日前完成。所有同学将打印稿交到各自的指导老师手中。

3.学年论文的大纲和写作格式要求等都上传在外国语学院的网站上,请同学自行下载模板,并在模板上进行写作。

4.学生不能在指定时间前完成并上交学年论文的,该学年论文成绩为不合格,将影响到该生的学分。

5.指导老师收齐学生的学年论文后,务必于4月30日前将批改好的学年论文交到英语系薄婷老师处。

原则与要求 篇3

一素质教育的六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原则是指教学要重视认知、技能、情感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同时强调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例如,由学生模拟现实社会问题自编自演反映德育问题的短小剧目,然后进行案例评析。在编写过程中,锻炼了技能;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了情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这样就使知、情、意、行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2主体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品德、智力、能力、独立性与自主性,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成为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能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每个学生身上都有着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正是个人价值的生动体现。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独具慧眼,能发现并放大这些闪光点,引导他们勤学、善问、慎思、明辨、笃行,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概念,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实际决策与伦理判断能力很有价值。

3民主性原则

素质教育中的民主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的基础是爱,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情感,用爱播撒希望,用真诚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交流平台。而不正确的师道观念,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直接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萎缩,不利于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发展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内在系统发展上,即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等方面,关键是发展学生的个性。个性推动发展,发展完善个性。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或许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或许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或许有爱迪生。”教师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5愉悦性原则

素质教育的愉悦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善学、会学、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使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化,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应该是一位充满人性的美育家,以充满美感的教育,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帮助学生发现、捕捉、领悟、品赏学习生活中的美,使其心灵、情感、行为趋向高尚、纯粹、道德。能脱离低级趣味,摒弃轻浮粗糙。

6创造性原则

素质教育中的创造性原则是指培养学生有效地对原有知识与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组合,创造新设想、新事物的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如教师要求学生编有关德育的报纸,这种活动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直接经验,他们独立思考,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探索未知,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是树立每个学生都是有创造潜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观念,培养他们发展多向、逆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同时,注意思维的求同性与求真性,防止思维训练的绝对化,还要珍视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激励学生“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要勇于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树立人人创新的思想,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异的思维,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搭建人人成功的舞台。

二素质教育对德育教师的要求

在索质教育中,知识是基本、能力是关键、人格是根本。而人格的培养离不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所以,素质教育应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根本点。[2]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德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良好的素质是德育教师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

1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这是德育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古往今来,人们尊敬教师,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引路人。教师的道德、情操、气质、言行随时随地影响着学生,同时也随时随地接受着学生们的检验与评价。所以,德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学做真人,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以自身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云南怒江特殊教育学校吉思妞老师,面对聋哑儿童这些特殊的学生,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从吃喝拉撒到青春期都手把手教。吉思妞说,对于这些孩子,需要良心爱心更要有恒心。正是吉思妞和其他老师的这种良心爱心,这些聋哑孩子也考上了大学,其中还有些孩子大学毕业后愿意回来任教。

2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德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质量观,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的大脑不是盛知识的容器,而是一直等待点燃的火炬。所以,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德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这样,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只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德育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热爱所有的学生,包括学习暂时落伍的学生。常有这样的情况,德育教师关心体贴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进步就快,学习劲头也足。反之,学生有抵触情绪,教学就难以搞好,学生的学习劲头就松懈,更谈不上进行素质教育了。endprint

3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从当前德育教师的素质来看,非学者化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社会上有些人甚至认为:数理化是“硬件”,德育是“软件”。教数理化不能凑合,教德育可以凑合。这实在是大谬之见,客观地说,德育课不仅难教,而且收效慢。一个德育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素质,想把教学水平提高一个层次是完全不可能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名师出高徒”的俗语,都生动地说明,学识是对德育教师素质的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如果教师只有一杯水,那么怎能为人师呢?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仅作一支燃烧的蜡烛,而应该作时时能自我充电的台灯。由于文化传媒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生从各种渠道摄取了大量的知识与信息,如果德育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可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对裕如。

4培养自己的教学个性

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的个性素质。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只有学识、能力和道德修养不算够,还必须具备个性素质。因为德育教师的个性品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学习、智能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非智力发展、品质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个性塑着学生的个性”。他断言:“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可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素质,关键是要培养德育教师的个性素质。树立自己的教学个性,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此外,严谨的治学态度、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以及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等,也是德育教师应具备的。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素质教育是一项宏伟系统的工程,它反映了时代、国家、社会对教育的希望和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实践,努力为每个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创设适宜的教育条件,以促进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红芳.浅论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 2010(12):35-36.

原则与要求 篇4

1.1 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兼顾考查知识的覆盖面

从历年的所考内容来看,高考所涉及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五大板块: (1) 元素及无机化合物; (2) 有机化学; (3) 化学计算; (4) 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5) 化学实验。这五大板块也就是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它们互相交叉,和谐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分割。

表1近四年高考理综全国卷I化学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在五大板块中的分布及分数比例情况

我们通过上表统计发现,2007、2008、2009、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主要考查了元素及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和化学实验等知识点,并且每一块知识并不是单一的考查,每道题的综合性很强。因此,今后命题既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又兼顾考查知识的覆盖面,考查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情况。

1.2 注重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

化学知识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并且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实际上,关注社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也是高中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指出:“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3 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从2007年海南、广东等地区的高考化学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可在规定的范围内自主选学课程模块的试题进行解答,而且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和命题时要依据课标要求,关注、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指导学生从多样化的化学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同时,要加强化学与STSE的联系,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要摒弃题海,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内化,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高考。

1.4 试题应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突出能力素质的考查。

高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能力的考查置于重要的地位,在所考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中,思维能力是核心,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突出能力考查的高考,非常重视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而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主要是通过课本来掌握。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不是一目了然的,一般都是通过与本题相关的某种生活现象或已知条件迁移引导考生由现象进入到考题的本质。如信息迁移题对考生探究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近几年的实验题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隐含的信息迁移题和异题的信息迁移。这种实验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很新颖,既考查了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考查了多方面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还能区分平时做过与没有做过实验的考生。因此,命题者所命试题应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

1.5 多角度考查实验内容,突出考查化学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突出特征,化学实验是化学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新课程考试大纲化学部分从高中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习惯、综合的实验探究方法和能力等维度提出了高考化学实验考查的内容与能力要求。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是规范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功,它在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在高考化学试题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中,通常包括常见仪器的辨认及其使用、基本的实验操作、对正确操作的认识和对错误操作的辨认等内容。因此,试题的实验题以探究性为主、从多角度出发考查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探究性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2.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试题命题要求

2.1 试题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中分布应适当调节。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命题依据课程标准,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不过分强调所有知识的考点。因为试卷容量有限,无法追求一套试卷知识点的覆盖面很完全。因此,综合测试考查的知识点随机性增大,今年的“热点”不一定是明年的“热点”。这就意味着课本上的知识,任何一处都是基础,都是重点,也都是考点。因此,命题要立足基础,回归教材与大纲,踏踏实实地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把握其内涵和外延。

2.2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努力用好化学教材。

化学课程标准是编写化学教材、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也是化学教材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理念和目标的具体体现。认真研究课标,用好化学教材,是搞好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基础,也是教师更新教育观的需要。为此,化学命题者,特别是对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的化学命题者,应根据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特点及启示掌握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深刻理解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和内容,准确把握新教材中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要求和知识学习的深广度。所命试题应发挥化学教材中各栏目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2.3 关注新课改,支持新课改。

原则与要求 篇5

一.选题基本要求

1.专业性

所谓专业性是指毕业论文题目不能超出财会专业领域。

2.学术性

毕业论文不同于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等其他应用性的论文,其学术性主要体现在要求论文努力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学生应在本科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之上,使毕业论文的立论和论证能够尽量触及事物内部较深的层次,尽量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要做到这一点,选题的学术性至关重要。

3.创新性

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应当体现学生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你”的论文。这同时也是对学生平时所学理论的一种检验,只有对理论有了本质的认识,对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把握,你才会有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毕业论文才会显得有个性。创新性是毕业论文的真正价值所在,是论文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论文题目的创新性是一篇好论文的开始。

二.选题原则

1.大小适宜

理论性或现实性太强的大题目,可能会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但一般来说,不适于本科毕业论文。因为,本科生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初步的科研训练,只能说初步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毕业论文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地从理论高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果题目过大,不易分析得深入透彻。同时,因为题目涉及面广,搜集材料过多,问题复杂,千头万绪,容易使论文显得零乱,不得要领。此外,选题过大,容易大而空,不能切实提出和解决理论和现实中的一些新问题,而只能泛泛而论。所以,毕业论文选题力戒太宽泛,太空廓。反之,若论题选得过小,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三言两语,应付了事,就会欠缺学术性,对自己的学习也不会有帮助。因此,毕业论文选题原则就是应该选择一个适中的,既是自己可能写好的,而又需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写好的的内容。

2.量力而行

毕业论文选题要防止盲目性。克服盲目性,要考虑两点:一是必要性,二是可能性。所谓必要性就是你确定的毕业论文题目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或意义。而所谓可能性,就是要充分估计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

好题目未必每个人都能写出好论文,原因就在于每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存在差异。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独立研究能力、对所选题目的熟悉程度等等,是主观条件。而资料来源、图书设备、所选论题的研究现状等等,是客观条件。在写毕业论文时,这两方面的因素要认真分析一下,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量力而行,就是选择大小适宜,自己把握得了,材料比较丰富且易于收集的题目;量体裁衣就是选择自己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自己感兴趣的题目。

3.现实性强

财会专业实践性强,毕业论文如果是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就容易出新,其研究成果也更容易服务于现实工作。

浅议历史高效课堂的原则性要求 篇6

关键词:高效;主体;有效;和谐

高效課堂,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以生为本,制定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和策略,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高效课堂中,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心目中的高效课堂的一点认识。

一、突显学生主体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培养何种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必须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他们的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这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以权威自居,应当容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应该与学生平等交流。如果是老师错了,就要敢于承认错误,并及时肯定学生的求真求实精神。比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举例时要多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学习资源尽量丰富而合适,要能够满足学生获取信息的要求。很多学生对“二战”以及伟人的事迹感兴趣,教师可以多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补充,以此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其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只依靠教学内容的吸引是不够的,还要多采用能维持学习动机常盛不衰的方法。比如用“假如”“比较”“可能”“想象”等教学手段,开展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表演、小竞赛、故事会等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二、做到有效教学

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的有效知识量。历史教学中,有效知识量是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

做到有效教学就必须要求教师采取最佳的教学方法。选取好的教学方法就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对原来的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从而用最适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既有明显的优势,它毕竟是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总结出来的,但又有一定的不足。因此在新课程的历史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法不必全盘否定,而应该尽量发挥它的优势,让它在教学中焕发新的活力。比如可以把多个传统教学法进行组合,穿插使用。

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码应该有两个层次的要求,一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对历史的感悟,通过这节课中某个知识点,你感悟到了什么。我们不能只凭学生掌握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来评价这节课是否有效,而应该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高效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探究学习,应该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素质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向主动发现和主动体验转变。

教师在此时主要是起一个引导作用,在课堂上搭建一个舞台。比如选择适合探究的内容,对象可以是历史学科中在人类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培养有典型意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一些重要历史概念,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思想和科技成就等。其次是鼓励运用多种方式去发现。对于一些学生的“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探究行为,应该鼓励,给予适当引导点拨,效果好的可以向全体学生推荐。

学生的体验学习强调的是一种心理感受,体验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独特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教师这时候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寻找到体验活动的切入口,在教学之前分析学生的兴趣点,挖掘教材中最能激起学生兴趣和唤起学生已有体验的亮点。

四、体现师生和谐

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师夸奖出来的。我们要以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成为学生克服困难健康成长的动力,以教师的赏识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教师的宽容与热切的期待激活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一点张扬的空间,充分展示他们的特长,给学生创造出广阔的驰骋空间。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习优异者鼓励他们冒尖,指导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学习困难者循循善诱,发现和鼓励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更易对老师形成认同感,视老师为知己。师生关系就可以达到和谐、共融、共进。

原则与要求 篇7

标准编写背景

近些年, 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 旅游城市不断增多, 如何充分利用城市的旅游资源, 方便游客的旅游活动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是引导游客在城市中进行旅游活动的信息系统,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设置已经成为旅游城市硬件环境建设的一部分, 该导向系统的建立对完善旅游城市的管理、方便游客在旅游城市的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图形标志及各类导向要素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设置, 因而不能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信息导向, 从而给游客的旅游活动造成了诸多不便。因此, 为了方便游客的旅游活动,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提升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 迫切需要制定该项国家标准。

标准编写指导思想

1. 根据城市旅游的功能特点, 从整体上系统地构建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由于城市旅游具有旅游集散、交通、服务和管理的功能特点, 因此应根据城市旅游的特点, 合理地划分导向系统的子系统, 从而从整体上系统地构建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为此, 我们将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行车导向系统 (包括:公路、城市道路、旅游区内道路) 、行人导向系统 (包括:城市进出枢纽、公共交通站点、旅游区、特色旅游街区) 、旅游服务导向系统 (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游客中心、餐饮场所、住宿场所、购物场所、医疗场所、公共卫生间、机动车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相关场所) 。标准编写工作组力图通过上述三个子系统, 从整体上系统地构建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2. 根据游客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 合理构建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导向要素

由于游客在旅游城市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不同, 因此标准编写工作组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 构建了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各类导向要素。其中, 为自驾车游客进行导向的行车导向系统由旅游区方向标志、旅游区距离标志、旅游符号标志和指路标志等导向要素构成。为乘坐公交工具及步行的游客进行导向的行人导向系统和旅游服务导向系统由位置标志、导向标志、平面示意图 (包括:大幅面的旅游交通图、旅游区全景图、导游图、导览图等) 、街区导向图 (包括:步行街街区导向图、商业街街区导向图、文化街街区导向图、美食街街区导及其他街区导向图等) 、信息板、便携印刷品 (包括:旅游交通图、导游图、城市地图、旅游指南等) 等导向要素构成。通过合理构建上述导向要素, 为游客在旅游城市的活动提供高效快捷的导向, 从而方便游客在旅游城市的各项旅游活动。

3.注重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相协调, 设置规范化标准化的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由于该项国家标准涉及旅游业、公共信息导向、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 因此, 标准在编写过程中特别注重本标准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协调, 特别是注重与旅游业、城市道路及公共信息导向领域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协调, 凡涉及现行国家标准的地方尽量直接引用, 力求设置规范化标准化的旅游城市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4.注重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为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奠定基础

为了保证该项国家标准的宣贯和实施, 标准编写工作组在标准的编写过程中注重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除在标准正文中尽量以明确、规范、清晰、简短的语言进行表述外, 还在附录中给出了不同类型的多种导向示例,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标准, 从而为该项国家标准的实施和应用奠定基础。

标准的主要内容

1.标准的范围

该项国家标准界定了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构成, 确定了各导向要素在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中的总体设置原则与要求, 规定了各子导向系统中导向要素的设置范围、设置位置、设置方法等。

该项标准适用于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规划与设置。省、市、县、乡 (镇) 等区域的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规划与设置亦可参照使用。

2.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构成

(1) 子系统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由以下相互关联的三个子系统构成:

(1) 行车导向系统:是为驾车人员提供旅游区导向信息的信息系统。其设置范围包括: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一般公路及一般城市道路、旅游区内道路。

(2) 行人导向系统:是为步行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游客提供旅游区、特色旅游街区导向信息的信息系统。其设置范围包括:城市出入地点、公共交通站点、旅游区、特色旅游街区。

(3) 旅游服务导向系统:是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设施导向信息的信息系统。其设置范围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游客中心、餐饮场所、住宿场所、购物场所、急救场所、公共卫生间、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相关场所。

(2) 导向要素

(1) 行车导向系统由以下导向要素构成:

——旅游区方向标志:是为驾车人员提供旅游区方向信息的旅游区标志。旅游区方向标志由旅游区图形 (或图形符号) 、旅游区中文名称及方向箭头组成, 亦可增加英文名称。

——旅游区距离标志:是为驾车人员提供旅游区距离信息的旅游区标志。旅游区距离标志由旅游区代表性图形 (或图形符号) 、旅游区中文名称及到达旅游区的距离组成, 亦可增加英文名称。

——旅游符号:是为驾驶人员提供旅游项目及旅游设施信息的旅游区标志。旅游符号由相关图形符号形成。

——指路标志:是为驾驶人员提供道路信息的交通标志。指路标志一般包括道路、城镇、重要公共设施、服务设施、地点、距离和行车方向等信息。

(2) 行人导向系统和旅游服务导向系统由以下导向要素构成:

——位置标志:是由图形标志和 (或) 文字标志形成, 用于标明服务设施或服务功能所在位置的公共信息图形标志。

——导向标志:是由图形标志和 (或) 文字标志与箭头符号组合形成, 用于指示通往预期目的地路线的公共信息图形标志。

——平面示意图:是显示特定区域或场所内服务功能或服务设施位置分布信息的平面图, 包括:大幅面的旅游交通图、旅游区全景图、导游图、导览图等。

——街区导向图:是提供街区内主要自然地理、公共设施位置分布信息和导向信息的简化地图, 包括:步行街街区导向图、商业街街区导向图、文化街街区导向图、美食街街区导向图及其他街区导向图等。

——信息板:是显示特定场所或范围内服务功能或服务设施位置索引信息的标志。

——便携印刷品:是便于使用者携带的随时查阅的导向资料, 包括:旅游交通图、导游图、城市地图、旅游指南等。

(3) 主要信息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中提供的主要信息可分为:

——道路信息:包括道路、街道的名称信息。

——城市出入地点信息:包括机场、火车站、码头、长途汽车站等城市出入地点信息。

——公共交通站点信息:包括公交枢纽、地铁、轻轨、公共汽 (电) 车、旅游专线、旅游观光车等站点信息。

——旅游区信息:包括大型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 (如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各类公园) 、博物馆、展览馆、文体场馆等信息。

——特色旅游街区信息:包括步行街、商业街、美食街、文化街等特色旅游场所以及特色功能 (特色购物、特色美食、特色文化) 信息。

——旅游服务信息: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游客中心、公共卫生间、停车场、餐饮、住宿、购物、急救、无障碍设施等信息。

3.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中导向要素的设置总则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中导向要素的设置应进行整体系统的规划。导向要素的选择及其设置地点和密度, 应根据城市道路、旅游区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功能特点、分布情况、建筑特点、游客流向特点及实际需求等进行确定。行人导向系统和旅游服务导向系统中导向要素的设置应符合GB/T 15566.1中规定的通用原则与要求;行车导向系统中的导向要素的设置应符合GB 5768.2的规定。同时, 对于夜景观赏区或夜间开放的旅游区, 应确保标志有足够的照度, 宜通过照明、反光或自发光等方式确保标志清晰可辨。

4.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中行车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置要求

(1) 设置范围

行车导向系统设置范围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一般公路、一般城市道路及旅游区内道路。

(2) 设置要求

对旅游区的指引在路网层面上应依靠道路上的指路标志完成, 在临近到达旅游区的交叉路口处可设置旅游区标志。旅游区标志的设置应与指路标志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般情况下, 不宜为AAA级以下的旅游区设置旅游区标志。旅游区标志中的旅游区图形, 应选取最能代表旅游区特点和公众认知度较高的图形 (或图形符号) , 图形 (或图形符号) 应简洁、清晰、醒目, 且表示同一旅游区的旅游区图形 (或图形符号) 应保持一致。旅游区标志的衬底、衬边颜色应为棕色, 图形 (或图形符号) 、文字、箭头和边框颜色应为白色。

(1) 高速公路及城市快速路的设置要求

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沿线可为AAAA级及以上旅游区设置旅游区标志。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出口直接通往 (到达旅游区前车辆不经过平面交叉, 或经过平面交叉时仍直行) AAAA级以上旅游区时, 可在出口的前基准点处单独设置旅游区方向标志, 亦可在距前基准点1.5km处设置旅游区距离标志 (参见图1) 。

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出口不直接通往旅游区 (或经过旅游区但无出口) 时, 不应在出口前设置旅游区标志。

(2) 一般公路及一般城市道路的设置要求

一般公路、一般城市道路沿线可为AAA级及以上旅游区设置旅游区标志。旅游区所在道路有道路名称或编号时, 在通往旅游区的前一个交叉路口处宜单独设置旅游区方向标志, 在此之前对旅游区的指引通过指路标志完成 (参见图2) 。

旅游区所在道路没有道路名称或编号时, 所有通往这条道路的交叉路口处宜设置旅游区方向标志, 这些交叉路口之前对旅游区的指引由指路标志完成 (参见图3) 。

旅游区方向标志应设置在交叉路口前100m左右, 当设置旅游区方向标志的交叉路口距离旅游区5km以上时, 可在交叉路口后500m~1 000m的位置设置旅游区距离标志 (参见图4) 。

单独设置的旅游区方向标志或旅游区距离标志不应影响指路标志的设置。当受条件限制, 旅游区标志无法单独设置时, 可将旅游区信息作为指路信息之一设置于指路标志上。一般道路虽经过或穿过旅游区, 但无法进入旅游区时, 不应设置旅游区指引标志。同时, 应在旅游区附近道路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导向标志。

(3) 旅游区内道路的设置要求

旅游区内通往各旅游景区或各活动场所的交叉路口处宜设置旅游符号。旅游符号应使用GB 5768.2和GB/T 10001中的相关符号 (参见图5) 。

旅游符号可单独使用, 也可组合使用。但在同一立柱上组合的符号不宜多于4个 (参见图6) 。

旅游符号可与旅游区名称组合使用, 以指引旅游区内的旅游项目或设施的方向 (参见图7) 。

图4旅游区的旅游区标志设置示例 (仅以一个方向的指引标志设置为例)

图5旅游区内道路的旅游符号设置示例 (仅以一个方向的指引标志设置为例)

图6旅游符号的组合设置示例

应在旅游景区附近道路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导向标志。

5.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中行人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置要求

(1) 设置范围

行人导向系统的设置范围包括城市出入地点 (机场、火车站、码头、长途汽车站等) 、公共交通站点 (公交枢纽、地铁站、轻轨站、公共汽电车站等) 、旅游区、特色旅游街区等场所及周边地区。

(2) 设置要求

应对行人导向系统中的主要信息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级导向。行人导向系统中的信息按照其重要程度由高至低分为:

一级信息:旅游区信息、特色旅游街区信息、公共交通站点信息、道路信息;

二级信息: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信息、游客中心信息、公共卫生间信息、停车场信息;

三级信息:餐饮、住宿、购物、急救等旅游服务信息。

行人导向系统中的导向标志应重点对一级信息、二级信息进行导向。当多个导向信息呈现在同一载体上时, 导向信息宜按照由一级至三级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 并应符合GB/T 15566.10的规定。行人导向系统中的平面示意图宜给出一级至三级信息, 至少应给出一级和二级信息。同时, 在分级导向的基础上, 宜将行人导向系统中不同类别的信息用颜色或通过线条分割不同的区域予以区别, 并宜突出显示旅游区信息、特色旅游街区信息 (参见图8) 。

(1) 城市出入地点的设置要求

城市出入地点出口附近的游客分流处醒目位置应设置城市旅游交通图, 以提供该城市的旅游服务信息;在城市出入地点的恰当位置 (如出口附近) 的游客分流处, 应设置“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的导向标志;在城市出入地点的出口附近的游客分流处, 应设置通往旅游区的公共交通站点的导向标志, 并宜同时给出沿线重点旅游区信息;在城市出入地点附近的公共交通站点应设置城市出入地点的导向标志。同时, 机场、火车站内的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应分别符合GB/T 15566.2、GB/T 15566.3的规定。

(2) 公共交通站点的设置要求

公交枢纽出入口附近或开阔区域的醒目位置应设置城市旅游交通图, 其他公共交通站点的主要换乘点宜设置该城市的旅游交通图, 旅游交通图可单独设置, 亦可与车站站牌组合设置, 旅游交通图的尺寸应根据设置空间及游客流量的大小进行确定。公交枢纽、地铁、轻轨的出站口导向标志上, 宜标出出站口外的旅游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及其他公共交通站点等信息。地铁、轻轨的站台和集散地点宜设置显示各出站口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并在图中的每个出站口位置给出该出站口所通往的旅游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及其他公共交通站点等信息。公交枢纽、地铁、轻轨的出站口处, 宜设置周边半径500m区域内的街区导向图, 图中应突出旅游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信息及其他公共交通站点信息。公共交通的主要换乘站点宜设置临近的开往旅游区的其他公共交通站点的导向标志, 该导向标志上宜同时给出沿线经过的重点旅游区信息。公共交通站点站牌上的线路图上, 宜突出显示沿线经过的主要旅游区信息。同时, 地铁、轻轨、公共汽 (电) 车的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应符合GB/T 15566.4的规定。

(3) 旅游区的设置要求

在临近旅游区的公共交通站点及停车场附近, 应设置旅游区的“游客中心”导向标志;在游客中心入口附近应设置旅游区全景图 (导览图) 。在旅游区内的主要道路交叉路口附近或人行道路旁, 可设置人车共用的旅游信息导向标志。在旅游区内的游客中心、旅游景区、餐饮、购物、急救、住宿、公共卫生间、停车场等场所应设置位置标志;在旅游区内的公共交通站点宜设置本旅游区的旅游交通图, 该旅游交通图可与车站站牌组合设置, 并在这些公共交通站点附近设置临近的旅游景区导向标志。同时, 旅游景区内的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应符合GB/T 15566.9的规定。

(4) 特色旅游街区的设置要求

特色旅游街区的导向要素设计, 应突出特色旅游街区的特点, 并与该特色旅游街区环境风格相一致。特色旅游街区应着重对区内的主要及特色功能 (特色购物、特色美食、特色文化等) 进行导向, 并为这些功能设置导向标志和位置标志。当特色旅游街区内的功能较为单一和集中 (如美食街、酒吧街) 时, 宜仅为特色功能、公共卫生间、公共交通站点、停车场设置导向标志和位置标志。同时, 特色旅游街区入口及区内的主要道路节点处应设置特色旅游街区的平面示意图, 其中特色功能信息与其他功能信息宜使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 但应突出特色功能信息 (参见图9) 。

6.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中旅游服务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置要求

(1) 设置范围

旅游服务导向系统的设置范围包括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游客中心、餐饮、住宿、购物、急救、公共卫生间、停车场、无障碍设施等场所及周边地区。

(2) 设置要求

旅游服务导向系统中导向要素的设计与设置, 应突出各旅游服务场所中与旅游有关的主要服务功能。

(1) 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的设置要求

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入口处应设置“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的位置标志。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周边的主要道路节点处及人员流动节点处, 应设置“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的导向标志。应向游客提供该城市的旅游资料及宣传品, 如旅游指南、旅游交通图、旅游地图、导游图、旅游景区介绍及宾馆饭店、特色商品、特色美食、著名文化娱乐场所等旅游信息相关资料, 并根据城市的旅游资源, 提供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周边游相关旅游资料, 同时宜为游客提供优秀旅行社的电话及网址, 以便于游客参团旅游。

(2) 游客中心的设置要求

游客中心入口处应设置“游客中心”的位置标志。游客中心周边的道路或人流节点处, 应设置“游客中心”的导向标志。应向游客提供本旅游区及周边旅游区的相关旅游资料及宣传品, 如旅游区导游图、旅游景区介绍、旅游交通图、旅游地图、宾馆饭店、特色商品、特色美食等旅游信息相关资料, 并宜根据旅游区的旅游资源, 提供半日游、一日游、二日游及周边游相关旅游资料。

(3) 餐饮场所的设置要求

老字号餐饮场所、知名餐饮场所、特色餐饮场所的菜谱、饮品介绍或其他醒目位置上, 宜标明店内特色或知名菜品、饮品, 以方便游客选择。老字号餐饮场所、知名餐饮场所、特色餐饮场所周边, 宜为这些场所设置导向标志。街区导向图、旅游交通图、平面示意图上宜显示该城市的老字号餐饮场所、知名餐饮场所、特色餐饮场所的位置信息。

(4) 住宿场所的设置要求

星级宾馆饭店前台宜为旅客提供城市所在地的旅游资源信息、当地旅游交通信息及全国旅游交通信息, 并提供该城市的旅游指南、旅游交通图、旅游地图、导游图、旅游景区介绍及该城市的特色商品、特色美食等旅游信息相关资料。亦可提供所在地中英文交通图。同时, 宜为旅客提供周边旅游路线, 如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周边游等旅游方案, 并提供相关旅游资料, 并为旅客提供优秀旅行社的电话及网址, 以便于旅客参团旅游。住宿场所的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应符合GB/T 15566.8的规定。

(5) 购物场所的设置要求

大型商场、超市等购物场所如设有旅游特色商品专区, 应在购物场所的入口处设置旅游特色产品专区的导向标志。应在旅游特色产品专区的醒目位置设置位置标志, 且应在设有旅游特色产品专区的购物场所的平面示意图或信息板上, 突出显示旅游特色产品专区位置及信息。购物场所的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应符合GB/T 15566.5的规定。

(6) 急救场所的设置要求

机场、火车站、码头及旅游区内设有急救场所的, 应为急救场所设置位置标志和导向标志, 并应在上述区域的平面示意图上, 标示出该急救场所的位置信息。宜在街区导向图上给出本图所示范围内的急救场所的位置信息。

(7) 公共卫生间设置要求

应在旅游区、特色旅游街区设置公共卫生间的位置标志及导向标志。导向标志、平面示意图、街区导向图、信息版及便携印刷品中的公共卫生间信息的醒目程度, 不应超过旅游区信息及特色旅游街区信息。

(8) 停车场的设置要求

应在旅游区、特色旅游街区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导向标志和位置标志。导向标志、平面示意图、街区导向图、信息板及便携印刷品中的机动车停车场信息的醒目程度, 不应超过旅游区信息及特色旅游街区信息。机动车停车场的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应符合GB/T15566.11的规定。同时, 应为非机动车停车场设置位置标志, 如非机动车停车场位置隐蔽, 则应为其设置导向标志。

(9) 无障碍设施相关场所的设置要求

主要公共场所 (如城市出入地点、公共交通站点、旅游区、特色旅游街区、购物场所、急救场所、公共卫生间、机动车停车场等) 的无障碍设施附近, 应设置无障碍设施的导向标志和位置标志。街区导向图、平面示意图、便携印刷品等导向要素上, 应给出所示区域内的无障碍设施方位信息。同时, 应按照GB/T 15566.1的规定为无障碍设施进行导向, 且无障碍设施导向要素中使用的图形符号应符合GB/T 10001.9的规定。

参考文献

[1].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 (2007修订本)

[2] .GB/T 15566 (所有部分)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计及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3] .GB/T 20501 (所有部分)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4] .GB 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5] .GB/T 10001 (所有部分)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6] .GB/T 17775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谈高效课堂的内涵、原则及要求 篇8

一、高效课堂的基本内涵

所谓高效课堂, 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课堂教学活动。“高效课堂”改革及其实践活动的途径和目的,应当做到“两个减少,两个增加,两个提高”。“两个减少”是指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减少教师对教材内容不分难易、学生是否熟悉而面面俱到的讲解时间, 减少学生对已熟悉教材、已掌握内容的被动听讲时间。“两个增加”是指增加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的启发引导、拓展延伸时间,增加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讨论分析、巩固训练时间。“两个提高”是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的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就是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作用由传统教学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引导”为主;教师职能由传统教学单纯的“管教”为主,转变为“管学”为主;教学方法由传统教学的教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自学”为主;课堂评价由传统教学“教得如何”为主,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为主,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高效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由传统的“听讲”为主转变为“探究”为主;学生学习方法由传统的“听讲”为主转变为“自学”为主;学生学习态度由传统的“苦学”为主转变为“乐学”为主,从“你要学”转变为“我要学”,由“消极”转变为“积极”;学生评价由传统的“知识评价”、“结果评价为主转变为“能力评价”、“过程评价”为主。

2.坚 持以 “问题探究为主线 、 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

坚持以问题探究为主线的原则, 就是问题探究要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原则, 就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其他能力为主要目标,把传统的“知识型”为主的培养目标转变为“能力型”为主的培养目标。

三、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在讲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必须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 同时尽可能地在学案上给出恰当的预习建议。

(2)教师在课堂上 ,必须把教学内容问题化 ,以导向明确的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学、相互讨论、拓展延伸。

(3)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 ,必须做到“五少五不讲”,即凡学生能自学看懂的,教师少讲或不讲;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少讲或不讲;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少讲或不讲;凡学生自己会做的,教师不做或少做;凡学生自己能回答的,教师少回答或不回答。

(4)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必须进行拓展延伸。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对简单问题、基础知识进行学习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变化提出各种变式,逐渐提升问题的难度, 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其次, 教师要对课堂内容在广度上进行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 使新知识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5) 教师在课堂中必须保证学生适当的自学时间,包括讨论、思考、巩固训练的时间等。

2.对学生的要求

(1)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有效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听课时有的放矢,重点明确,从而达到攻克难点的目的。所以学生必须在课前完成教师安排的具体预习任务, 这样不仅会在课堂教学进程中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流畅很多, 而且也使学生学习显得轻松很多。

(2)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上 ,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一个好学生必须要善于把握课堂脉动, 只有将知识理解于课内,才能灵活应用于课外。要知道一个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掌握的学生是无从谈提高的。

高中政治课问题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篇9

一、问题的情景要生活化

新课程注重“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设置探究性问题所依赖的问题情景必须反映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 以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地方特色素材为依托, 注重学生的经验与感受,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和兴趣,扎实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有关汇率的知识时,我假设自己是美国人到了中国,我拿出1美元,提问:“我能用它去买东西吗? ”同学们一边睁大眼睛看我手里的美元,一边非常有兴趣地说不能。紧接着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出外汇的概念。又问怎么办?学生说兑换成人民币,又引出汇率的概念。然后我给出上个月的汇率,再给出今天的汇率,问同学们通过比较,今天的人民币币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说升值后,我又问:“那对于我这个老外在中国的消费、留学、旅游、投资等有怎样的影响? ”再让学生总结归纳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影响。从效果上看,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辩证的思维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用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了课本知识,也理解了社会经济生活。

二、问题设置要有实效性

探究活动的问题必须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如果活动安排适量、探究问题的设置点选择准确,具有一定思维价值和挑战性,就能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主动参与的动力,提高探究活动开展的实效,展现探究活动的魅力。反之,探究活动中问题的设置如果存在质量不高、价值不大、过于繁琐的现象,有活动没探究,有探究没活动,只是形式上的表面热闹,缺乏知识思维价值与道德判断价值, 那么这样的课堂探究活动往往只会停留在认知的低层面上。

如在《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框题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搜集并实物展示外国在我们销售的产品(可以展示包装或商标),另一组搜集并实物展示我国在外国销售的产品(可以展示包装或商标)。课前分别让同学们准备。上课时,问同学们当前世界经济什么特点?(经济全球化)你们感受到了吗?请你跟我们共同分享你的感受。然后以学生当中外国在我国销售的某种商品为例分析它在我国的子公司, 从而引出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实现载体。再问同学们这种商品在我国销售对我国经济有何双重影响, 再拓展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从而总结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从同学们展示的成果可以看出外国走进来的企业和产品比较多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和产品比较少, 而且我国出口企业还往往遭遇贸易壁垒等问题 (以同学们展示的我国在外国销售的某企业为例)。请问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这样,我把同学们对经济全球化的感受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围绕同学们展示的实物为具体案例设置探究问题,把立足点放在发展中国家之一的我国, 又从某一个具体的案例入手,设置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探究性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必须体现知识思维价值和道德判断价值, 通过创设具有思维价值判断与冲突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探究活动的真正作用。

三、问题的设计要基于情感维度

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每节课的教学都是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教学目标绝不是摆设,而是决定一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课程普遍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而忽略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目前“重知轻 情”的教学格 局尚未根本 改变 ,如何将科学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关注的。

为了让学生树立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在选择材料时要正能量的,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但是不能离学生生活太远,让学生感觉是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在选择设置问题的形式时一定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尽量让学生模拟角色,让学生去聆听,去感受,去演示,去解决问题,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他才会强烈感受到某种情感,震撼心灵,从而树立和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框题的教学中,可以设计要去哪儿旅游,让同学们纷纷畅所欲言并说明理由,再让同学们点评、归纳这些消费心理和应该践行的正确的消费观,从中同学们获得了知识,深深懂得了理由,并在以后的消费中会积极践行正确的消费观。

原则与要求 篇10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责任意识教育的原则

1. 因势利导, 淡化痕迹

无痕化的课堂责任意识教育, 就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让学生在心里自然而然地接受。这是一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法。

责任意识教育不具有强制性, 它在引导人们感悟人生、进行理性思维时, 能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崇高思想和高尚情操的熏陶, 形成应有的责任意识。

2. 客观公正, 辩证分析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时, 应注意客观公正, 尊重事实。对事件的分析要一分为二, 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教师的引导下, 让学生既明确责任意识包含的内容, 又懂得怎样去尽责才是科学的。

3. 遵循规律, 乐于接受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时, 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和认识规律,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个课堂, 书本和实践两种教材, 把和学生密切相关的、能够影响他们的教育教学资源抓住, 不断丰富其内容、创新其形式,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引导其真正成为责任意识教育的主体。

为增强思想政治课责任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 除了要遵循上述原则外, 还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让学生更自觉、更容易地接受。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责任意识教育的要求

1. 引入多媒体技术, 增强直观性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应有的责任意识。

现代教育技术集声音、视频、图像、动画于一体,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拓宽学生的视野, 强化责任意识教育的趣味性、新颖性。比如视频歌曲《食品安全之歌》的播放, 学生从中看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触目惊心, 也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市场活动参与者的诚信等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而培养起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的责任意识。

2. 多样化教学方式, 激活参与性

渗透教育应力避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 要求教育者根据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避免教师空洞说教, 使学生思维活跃, 让学生在自悟中明白深刻的道理, 从而达到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

教师应该创设多种有关责任的认知情境和两难情境, 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贯彻责任意识教育, 让学生最终形成正确的责任认知、判断和选择。优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提供给学生内化责任的精神氛围, 从而使道德教育有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 更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渗透力。

3. 整合生活化素材, 提高说服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句话指出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也要求我们的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必须回归生活并指导生活。

教师应该把教材内容与现实问题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小素材起的可能是大作用。例如在讲“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内容前, 笔者在备课时找到了学生在暑假开展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材料, 针对他们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走形式、开学前突击盖公章等应付学校检查的不良现象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这样的做法是没有责任心的表现, 既违背了学校要求开展暑期实践的初衷, 又对自我认识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4. 调整好教学心境, 己正而正人

思想政治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 在塑造学生心灵的同时, 也必须努力完善自己的“灵魂”, 只有“身正”才能“为范”。

教师要端正教育思想, 认清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 还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既教书又育人, 应该摒除“课内教书, 课外育人”“科任教书, 班任育人”“传授知识技能靠教学, 发展能力靠课外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靠集中突击”“只管考分高低, 其他一概不管”等错误认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 身教言传, 从而为学生做出表率。

原则与要求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 口语修辞 基本原则 要求

0 引言

口语表达能力是大学生职业通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实用口语能力的培养现正得到举国上下日益的重视。影响大学生口语能力高低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普通话的推广,语法知识的普及等,其中对大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有直接关联和影响的就是口语修辞的语用养成,笔者在此主要想谈谈大学生口语修辞时要注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 口语修辞的基本原则

1.1 码本共通的原则 码本共通的原则是一切修辞活动所应当遵守的前提。话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发话人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组织成一定的话语,并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给受话人,受话人依据发话人的话语和特定语境来理解发话人所表达的意思,并按一定的规则作出相应的反馈,这是一个基本的交际过程。

这个过程从信息论角度看,具有编码、发送、接收、解码、反馈等环节。图示如下:

编码,是发话人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则组织成内部言语,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腹稿”。它是一种语言心理行为,心理语言学称之为“语言计划的制订”。编码是话语交际的重要基础,编码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话语交际的效果。编码关键有三:一是语码组织要合“法”(语言组织规则),二是语体选择要合“情”(语境),三是信息定量要适度(既不能不足,又不要冗余)。

发送,就是指发话人将内部言语用一定的物质形式传输出去,等待受话人接收。在此过程中,内部言语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载体,即语言或文字,也就是指通常意义上的“说”或“写”。在话语交际中,发送是一种将生理转化为心理的运动。

接收,就是指受话人获取发话人话语信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受话人要通过感官器官来获取信号,即传输出来的语言或文字。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听”或者“读”。

解码,就是指受话人将获取的信号加以处理的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解”。

反馈,就是发话人根据自己对发话人所表达的意义的理解,以一定的方式向发话人回应,让发话人感知。反馈的方式,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或用话语回应,或借助表情、点头、手势等副语言形式示意,也可以通过实施发话人所要求的行动作出反应。反馈标志着一个基本的话语交际过程的完成。

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之所以能顺利进行,关键在于“编码”与“解码”所使用的“码本”是共享的。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只有发话人和受话人头脑中储存有共同的码本——语言、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时,才能对句子的社会文化意义做出适切的解释。

例如,几名中国学生邀请一位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到家吃饭,中间一名中国学生说了句“方便一下”。外国学生大为不解,同座的中国学生告诉他这是去厕所的意思,该留学生便记住了。一次,一名女同学来借书,希望在他方便的时候来,这位留学生当即拒接, “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但就是我方便的时候不能来”。还把服务行业常见语“为顾客提供方便”,理解为向顾客提供上厕所服务,一时成为笑谈。

这是一个不能根据码本互通原则去调整言语进行修辞的典型例子。中国语言的多理解性在实际交际交际中产生了歧义,没有达到交际目的。

1.2 角色认同原则 要想用语规范得体,达到修辞目的,就需要行为主体准确定位,不仅要对自身定位,还要分清交际对象,即言语交际中话语的接受者,对其准确定位。更为重要的是,行为主体对交际双方的角色定位必须获得交际对象的认可,否则交际活动便无法顺利进行。

1.3 合作原则 所谓合作原则,就是指在交际过程中,双方为了保证交流的持续性而遵守的一系列准则。

1.4 关联原则 关联原则是指说话时,说话人的内容必须要围绕谈话主题,不能偏题。

例如《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中:薛蟠的酒令前两句是: “女儿悲,嫁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钻出个大马猴。”第三句却是:“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前两句话已经创造出一个粗俗的格调,第三句太文雅就搭配不上。于是: “众人听了,都惊异道:‘这句话何其太雅!”众人的惊异就是对其上下文语境不相关联的强烈反应。

这也是言语的关联原则的体现。

1.5 得体原则 修辞的目的就是通过语言的组织与整合,从而使意思的表达更加准确完整。为了使语言的运用更加恰当,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运用语言形式时必须要考虑其是否得体、准确、规范,是否符合语境、社交礼仪、文化观念以及双方审美倾向,所含的信息是否真实、适量。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得遵循一个原则——得体原则。修辞运用要得体和规范,说话时要注意说话对象和语境,有时可以典雅一些,有时口语化反而更加合适。

修辞好比穿衣,人分高矮胖瘦,衣服讲求合身;年分四季,衣服要合时令;总之是各有所宜,修辞就是讲究这个各有所宜。

1.6 收效原则 它是言语交际中修辞层面的最高原则。任何修辞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意图,都要寻求一定的效果。

2 修辞的基本要求

修辞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准确、鲜明、生动、简练。

2.1 准确 所谓准确,就是指语言运用要做到准确、恰当、合乎语境。准确贴切是选用词语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运用准确到位。如,1928年,毛泽东同志为了整顿军纪,制定了 “三大纪律”。刚开始写的是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后来又将“一点东西”改为“一针一线”;将“群众”改为“工人农民”,这样就准确了许多。 “群众”比“工人农民”的范围大,更确切。“一针一线”是极细微的东西,这里代替“任何东西”,军队纪律的严明由此可见一斑。

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用语不当而出现失误的情况屡见不鲜。如在一次专家讲座上,支持人开口便说:“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请大家不用客气,就姑妄言之吧!”“姑妄言之”本是自谦之词,在这里用来说专家,是不恰当的。

2.2 鲜明 所谓鲜明,就是指用所用词语和句式必须明确、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如王蒙《说客盈门》描写县革委会主任老赵同志:“悠悠地踱着步子,嘬着牙花子,慢吞吞地吐着每一个字。好象是在掂每一个字的分量;又象是在咂每一个字的滋味。是的,他的话语就像五香牛肉干,浓缩,醇厚。”作者精心选用了“踱”“嘬”“吐”“掂”“咂”五个动词,加上“牛肉干”的比喻和“浓缩”“醇厚”这两个形容词,就把那个擅长于端架子、打官腔、说套话的官僚习气十足的领导干部形象如画地勾勒出来。

2.3 生动 所谓生动,就是指语言的运用要做到意态灵活,能感动人。但要想做到生动,必须以准确为前提,不能脱离实际。语言生动并不一定要用语华丽,有时朴实无华的语言也能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做到准确贴切,也就生动了。例如:

①你不要听他胡说八道。

②你莫听他的呜哩哇。

①句和②句都是告诫,但②句用呜哩哇吹喇叭的拟声代指胡说八道,形象生动而且语气诙谐委婉多了。

2.4 简练 刘勰在《文心雕龙·熔裁》中指出:“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即语言运用要做到简介凝练。

所谓简练,就是语言运用力求简洁,做到言简意赅。如果词语一再重复就会使语言显得罗嗦、平淡、乏味。如1949年4月22日,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随后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齐越向全世界广播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消息《人民解放军30万人渡过长江》)整条消息只有16个字,却生动地再现了人民解放军 “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场景,言有尽而意无穷,是用语精粹简练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曾毅平,杜宝莲.修辞学实证研究的意义与方法[J].修辞学习,2004(03).

[2]赵林森.口语修辞三题[J].语文建设,1990(2).

[3]仝金钟.刍议现代汉语修辞与语言表达[N].成都大学学报,2009(3).

[4]张大毛.浅析语用学中修辞学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S2).

[5]张龙,朱全红.略论语用学与修辞学的界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6).

[6]郑远汉.修辞学的定位和分类问题[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1(02).

基金项目:

浅议住宅区景观设计的要求及原则 篇12

1.1 功能性不强

经过有关调查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的住宅区, 在对景观进行设计和建造时, 都没有很好地贯彻小区景观的功能性原则, 多半在建造时, 从促销的角度出发, 更加注重住宅区景观的外表美观, 使得景观失变成了仅供观赏的摆设。

1.2 经济性较差

一些住宅小区的景观为了追求景观表面的魅力动人, 只注意营造景观的气势和外表, 为的是促销自己的景观设计, 为了这个目的, 景观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挥霍重金, 一味追求标新立异, 不仅加大了自身的建造成本, 还为购房者增加了房款的负担, 也会使入住小区的居民要上交更多的后期物业的管理费用。

1.3 协调性比较差

“景观”在行业中很受欢迎, 小区的景观设计风格迥然不同, 多姿多彩, 成为一个重要的楼盘建设的特点。但一些楼盘的景观设计缺陷, 处理不当, 定位更是不准确, 导致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很难能够融为一体, 这种“分离”的现象, 使住宅区的景观的整体效果差强人意。

1.4 景观设计缺乏个性的张扬

在一些新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中, 看上去总会有很熟悉的感觉, 总觉得这些项目景观在哪里曾经见过, 原因就是对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没有个性, 在不同的程度上总是有着“克隆”和“模仿”的痕迹, 你建了一个塔, 我就建一个亭;你有一个小桥, 我就有一个喷泉。

2 住宅区景观设计的要求

2.1 文化性

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与整体风格的主题相得益彰, 硬质景观 (主要指使用的人工材料, 如件塑造景观, 雕塑, 摊铺等) 和软质的景观 (主要是指绿化景观) 相互协调起来。不同的设计风格, 会产生不同的景观住宅的配置效果, 现代风格适合现代居住区园林景观, 地方风格住宅更加适合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设计, 对于城市设计来说, 要遵循景观设计的一般规律, 如轴, 路径, 节点, 视觉走廊, 空间的转换等等。

2.2 艺术效果

目前, 居住区环境的景观设计从传统的“追求欧式风格 (如模纹的花坛, 规则路网, 罗马风格, 欧洲的造型, 喷泉, 欧式塑像等) 发展到了对历史的回归。现今的居民审美需求千变万化, 不断提高, 使得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开始倡导现代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结合起来, 创造富有历史感和文化气息的

2.3 实用性

目前,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从简单的园林式, 发展成为引进有价值的物种, 如今, 这种方式逐渐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得到应用, 因为稀有树种, 珍稀植物不仅可以使住宅质量更好, 也会引起轰动的影响, 因此开始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住宅区景观。目前, 高大的树木成为了许多开发商的首选。但在具体设计时, 应根据植物群落进行具体的布局, 而不是盲目的行动。

3 住宅区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

3.1 天人合一的原则

景观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与建筑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都不可相互独立, 要统筹协调规划, 个性化设计是不能替代整体和谐美的。但景观设计在追求诚信的同时, 也要反映适当的层次感和变化。基于层次感而言, 如地表环境, 垂直的环境, 还会有空中环境。从变化角度而言, 会有形式, 颜色, 大小, 质地, 和其他方面的变化。

3.2 点线面相互结合

景观环境是环境设计中最奇妙的地方, 因为景观中的点元素可以把道路和河流联系起来, 使生活的空间变得更加秩序井然, 在居住区的入口或者中心地段, 线和线相交就会碰撞而形成面, 面是住宅区景观得以汇聚的最精彩之处。点线面相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住宅区规划中, 传统的空间布局技术已难以形成创造性的场景空间, 必须是人与景观的有机整合, 才可以建立一个新的空间形式。

4 结语

居住区景观设计以家作为核心指导思想, 旨在创造一个亲切和宁静的空间。居住空间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宁静平和, 此外, 景观适当的大小, 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和环境规划与设计, 会增强住宅区的归属感。其次, 要注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紧密的环境形象。对居住区环境设计中, 应该是让人工痕迹小, 天然成分比较多, 创建简单的视觉形象。因此, 住宅建筑的形象应该是愉快的, 居住区色彩一般应是光明和温暖, 强调简单的新鲜。景观设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不同的环境, 创造不同的居住空间环境形象, 才会为住宅区居民带来好的观赏效果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王文君, 田大方.居住建筑外环境地形的竖向设计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 2010 (4)

上一篇:亲社会行为综述下一篇:营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