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

2024-09-09

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精选12篇)

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 篇1

1. 少不更事与因势利导。

少, 即年纪小, 这是小学生最大的特点, 也是小学生其他特点形成的原因。对小学生培养的诀窍在于对“因势利导”的把握, 处处关注学生的发展, 及时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是教师的重要工作。

2. 活泼好动与积极引导。

天真活泼、好动, 是小学生身体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点, 也是身心健康的标志。要努力维护学生可贵的天真纯洁, 为培育其朴实、正直的人格奠定基础。不要讨厌学生的活泼好动, 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条件, 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鼓励内向的学生摆脱怯生的状态, 让他们笑起来、活泼起来。

3. 好奇猎新与充分鼓励。

好奇猎新是小学生可贵的认识世界的动力, 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鼓励, 是小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 也是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着眼点。在引导小学生学习时, 结合小学生好奇猎新的特点, 更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好方法。

4. 求知欲强与尽量满足。

喜欢问这问那, 是少儿的天性, 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学生提问题, 要有学生一天不提问题就有所欠缺的感觉, 使学生养成提问题的习惯。“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是培养小学生不耻下问品格的有效途径。

5. 喜爱模仿与正确指导。

喜爱模仿, 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小学生喜爱模仿的现象不胜枚举, 教师如果能对小学生的模仿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 对提高其模仿绩效和学习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6. 感情脆弱与调控教育。

小学生的情感是脆弱、易显、易变的。“脆弱”指的是小学生调节、控制情感的能力较弱, 认识到小学生的这一特点, 有助于教师及时矫正小学生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有助于培育学生对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

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 篇2

一,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与其特点

近年来,有关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问题引起了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的一个热点。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5月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境和途径。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全日制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小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侧重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新教材采用的以语篇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围绕语篇进行口语交际,开展语言能力训练和语言知识学习,为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自学能力提供了可能。

二,研究性学习与英语课堂教学

从知识类型的层面,英语课堂需要研究性学习。

记忆型知识英语作为外国语,它的习得离不了语言知识学习。其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形式只能是单向传递式的,即教师讲学生记,学习者通过大量的`诵读、记忆、模仿、操练来习得和掌握。用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是一种“接受学习”。

操作型技能语言的掌握还要学习者大量的实践练习。单纯的机械记忆显然不适应语言学习的特点和需要。教师讲授应该结合学生的提问、讨论、练习和应用等各种形式。这时,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并掌握学习内容。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者的主体作用显著地增加了,这就形成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浅谈历史学科学习特点与学习方法 篇3

【关键词】历史学科;学习特点;学习方法

一、历史学习的特点

从感性到理性。感性主要指感知具体史实已形成历史表象,他是我们获得历史知识的基础,以及进行抽象思维的前提。那么如何从感性向理性发展呢?就是在感性的基础上从史实现象中抽出共同点,抽出本质的、必然的东西,从具体感性升华到抽象理性,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然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断,以获得规律性的知识。以大量的感知为基础,从而具体到抽象,从零碎到系统,从表面到抓住本质,从而形成了概念,得出结论。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算是学懂了历史。

从已知到未知。(1)通过已知概念了解未知历史概念和规律。如我们已知西周和东周两个概念划分的由来,通过分析和比较,对此后课文中两汉、两晋、两宋等的划分就知其所以然了。在已知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和贞观之治等概念后,经过比较和概括,就可知这些所谓“治”或“兴”是由于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打击,封建地主阶级在建立新王朝后,不得不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手段,以维护其统治。这样,在客观上调整了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从中可获得“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这一规律性认识。(2)通过已知历史规律认识未知历史规律。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总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的,学习历史也是如此。在掌握新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已知历史规律可以作出规律性的判断。如:通过对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状况的了解,就会认识到人类社会有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当学到中国近代史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遭到可耻失败的史实时,就可以认识到这样一条规律:凡是逆历史潮流者都没有好的下场。

从理解到记忆。(1)从认识到运用。在新的知识情境中运用,完成“从已知到未知”过程的决定因素就是运用。如运用已知的中国历代文化知识,通过比较和归类,可以认识古代世界各国文化的情况及特点。解答历史问题,搜集史料等,这些都是对历史知识的运用。通过运用,消化和巩固了旧知识,获得新知识,也形成了某方面的智能。(2)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运用。如在政治课中讨论对“一国两制”基本国策的认识时,从历史发展规律着眼,运用历史知识,来说明现行决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能将抽象的政治概念变得生动具体。用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 运用历史和历史规律,可以阐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理性和必然性。

二、历史学科学习的记忆方法

(一)记忆历史年代的几种方法

联系记忆法。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因果联系和发展规律。根据他们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去记忆,效果很好,还可以防止颠倒记错。如:1942-1945年间世界史上的大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意大利投降,法西斯侵略集团开始瓦解,英国盟军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德国、日本先后无条件投降。这些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时二战后期法西斯轴心国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打击下先后溃灭,学习时把这些历史年代进行联系记忆,容易记住。

推算记忆法。有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呈有序排列,只要记住一个年代,其他可以类推而知。如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三次代表大会,一次召开于1921年、1922年、1923年。记住“一大”召开的年代,后两次按顺序往后推一年就可以了。

特征记忆法。一些年代数字的组成恰好有些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其特征来记忆,如1234年,盟国灭金。年代数字是由小到大一次组合,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年代数字重复组合;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年代数字前后、中间各相同等等。

排列记忆法。吧有等差的历史年代,按两年、五年、十年或更长时间排列在一起,以提高记忆效果。如辛亥革命之后的一段历史大事,之间相隔都是一年: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归类记忆法。将同类历史事实归纳在一起,记忆其产生年代。如世界大宗教产生年代,欧美主要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年代,中国历史上主要农民起义的年代等都可以采用归类法记忆。

中外对比记忆法。将某一年代中外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整理在一起进行对比记忆,如1861年,中国史上:洋务运动开始,总理衙门建立,那拉氏发动政变;世界史上:美国南北战争开始,而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农奴制大改革。记忆历史年代的方法还有很对。如阶段记忆法、串线结网法、提炼要点记忆法等。在学习中,可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条件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在理解历史内容的基础上寻找规律,科学记忆,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国别和人物记忆可采用“口诀法”

有的会议或战役等涉及到国别较多,不易记忆,根据组织策略,我们可以把它重新组织一下,形成“口诀”方便记忆。如:中国近代史八国联军侵华的八个国家,按课文的顺序依次是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我们把这八个国家颠倒一下顺序,组织成两组,就形成了“英法美俄、日意奥德”这样就容易记忆了。有的历史人物,我们从中也可以找出特点进行记忆。如:太平天国永安封王,除天王洪秀全、翼王石达开我们在电视或课外书中看到了容易记忆。还有四大王不易记忆: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记:“东西南北——杨萧冯韦”。

(三)如何学习历史事件

学习好历史事件最重要的是找事件的经过。(1)要素法 事件的经过最主要基本要素是:事件、地点、任务和结果、在学习每一史事件时,都要把这些要素找出来和写出来,或画在书上,也可写在书旁边或笔记上。(2)要点法。如果历史事件的具体过程,既不便与划分阶段,也不适宜列成表格,那就可以根据情况,列出要点来掌握,即把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几点列出来,(3)阶段法 有的历史事件时间比较长,过程曲折,而且前后发生极大变化,遇到这类事件可分阶段来掌握。(4)情节法 事件的特点之一是由畜牧、开始、发展、高潮、低潮、结果等情节。所以,学习历史事件可采取情节法,把线索拉清楚。有的事件发展的情节很明显,更应采取这种方法。(5)人物法 有的历史事件中各人物活动,彼此之间又没有多大联系,可采用以人物为中心来掌握事件经过。(6)战役法 有的战争事件除了按路线来掌握外,还可以以战役为中心来掌握。(7)对比法 把同类型的知识进行对比。区别记忆防止混淆。(8)图示法.对于历史上某些重大(重要)历史事件,因其内容特别复杂,过程曲折多变,学习中可绘制一个简单图式。这对抓住知识主线,从宏观上把握历史的来龙去脉及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深化理解教材有帮助。

作者简介:

谈医学英语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篇4

1医学英语的特点

1.1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语言的形成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专门用途英语中,不同的专业有着各自的词汇特点,医学英语词汇也不例外。

所谓医学词汇,是指那些有明显科学概念,在一般情况下仅用于医学文章而在其他领域的文献中极少出现的词汇。词汇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单词,医学英语单词是学习医学英语的前提和基础,掌握一定量的医学英语单词,学习医学英语就会得心应手。单词是由词素(词根、词缀)构成的,词义是由词素产生的,单词的数量虽然巨大,但词素的数量却很有限。只要掌握了词素和一些常用的前缀、后缀,懂得基本的构词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再长的单词拼写也会变得容易记忆了。

据有关资料表明,医学英语中大约有80%的词汇来源于日常英语基本词汇。有些词汇并非专业医学词汇,但在医学英语中,这些词汇的词义产生了变迁,表达着特殊的医学含义,与常见词义是截然不同的。医学英语词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组合而成,一般模式是前缀+词根+后缀。大量的词根和词缀组合后,产生了医学英语中常见的3种词汇:普通词汇、半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普通词汇即日常生活词汇,如:couple(结合;夫妇)、valve(瓣膜;阀门)、focus(病灶;焦点)等。半专业词汇,如:toile(t洗创口;卫生间)、upse(t使肠胃不适;使心烦意乱)、pupil(瞳孔;小学生)等。专业词汇,如:measles(麻疹、风疹)、mastadenitis(乳腺炎)、cardiomyopathy(心肌病)等。还有很多缩写词,如:WHO(世界卫生组织)、ICU(危重监护病房)、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ECG(心电图)等。

1.2医学英语语法特点

在语法方面,医学英语与公共英语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2.1句子类型和长度和公共英语相比,医学英语的文章更多地使用陈述句,常见于医学文摘、学术论文、科技报告、科普文章等文献中,句子一般很长,结构也比较复杂,有的句子甚至由几十个单词组成。所以,一方面出于叙事说理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英语的词体、语序比较灵活,既可使用形形色色的修饰语,又可诉诸从句、并列句、独立结构、插入语(句)等句法。因此,句子的组织虽然得以扩展,但句子就变得更长,内容也更加复杂。特别是有些长句,各种成分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翻译时要搞清楚来龙去脉,各个层次的安排上也要周密。如:During an experiment reported in the respected medical journal Lancet,Norwegian researchers put 27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on a 7 to10 day partial fast,followed by a special vegetarian diet free of refined sugar,citrus fruit,milk products,eggs,and gluten———the protein found in many grains.

1.2.2时态和语态医学英语文献中多用一般现在时、过去时和完成时态,因科技文献要表明的是一个客观的实验过程、真理性的研究结论或结果,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所用时态需与事情发生时间一致,叙述基本规律时可用现在时,而叙述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时,则用过去时。如:The datum/result/experiment shows/reveals/indicates that…,It is estimated/reported that…,It has been proved/can be shown that…,The conclusions are…。被动语态也是医学英语的特点之一,在医学论文中为避免主观武断,作者会有意地使用被动语态,以突出文章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但并不绝对排除主动语态。如:The infant with eczema must not be vaccinateduntil his skin has been clear for a year or so,nor should he be exposed to other persons with fresh vaccinia lesions.The child with eczema should also be protected,as far as possible,from the virus of herpes simplec,He should be immunized in the usual way against diphtheria,pertussis,tetanus and poliomyelitis.Egg-grown vaccines should be avoided in egg-sensitive patients.

在此段落中,6个谓语动词中有5个用了被动语态。医学英语这样大量地运用被动语态的原因是:第一,被动结构比主动结构更少主观色彩,医学论著注重客观事实,正需要这种特性;第二,被动结构更能突出要论证、说明的对象,把它放在句子主语的地位,就能吸引人的注意;第三,在很多情况下被动结构比主动结构更简短。

1.2.3非谓语动词等短语结构使用频繁现在/过去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名词短语等短语结构的使用既清楚正确地反映了前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避免了必要的主从复合句结构,使句子显得精练,但同时也使医学英语凸显出长句、难句的特点。如:All the rapeutic programmes designed to decreasethe cardiac load begin with"rest".In the normal subject,the amount of blood that the heart is called upon to eject is matched,to the level of metabolic activity,automatically rising and falling with the oxygen consumption.By decreasing the metabolic requirementsvia restricting activity,the work required of the heartis decreased.

此段落中的第一句有一个过去分词和一个动词不定式;第二句有一个动词不定式、两个现在分词;第三句有两个动名词和一个过去分词;这些非谓语动词的穿插使用既清楚正确地反映了前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又避免了不必要的主从复合句结构,使句子显得精练。

1.2.4从句的使用医学英语中除了使用大量的非谓语动词长句和难句外,还使用了大量的各种从句,特别是包含两个以上从句的长句较多,以定语从句为最多。如:A milky white fluid(which is)called lymph carries impurities and waste away from the tissues and passes through gland,like structures(which are)spaced throughout the lymphatic system that act as filtering valves.

1.3医学英语文体特点

医学英语文献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陈述要点、讲解过程、分析原因。为使信息传递准确快捷,作者往往把要表达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减少读者理解方面的困难。因此,医学英语有如下文体特点及表达方式。

1.3.1常用动词转化来的名词和其他科技英语一样,医学英语常用由动词转化来的名词。动词可通过时态、语态、语气等的变化使表达生动、活泼,医学英语对此不像文学作品的要求那样高,它要求的是准确、贴切、严谨的表达。医学论文写作、医学文献汉译英有时读起来总觉得有点别扭的道理恐怕是使用动词过多,未使用某些动词的相应名词,文体把握不准,结果是生动有余,却不够贴切。

如:微生物可经血液散播,从一个感染的有传染性的病灶传播,经吸入气雾化的颗粒传播,或由最常见的经吸入口咽部的分泌物进入肺部产生感染。

此句可以译为:(1)Microbes can enter and infect the lung by spreading through the blood,by spreading from a contiguous focus of infection,by inhaling aerosolized particles,or,most commonly,by aspirating or opharyngeally secreted things.(2)Microbes can enter the lung to produce infection by hematogenous spread,by spread from a contiguous focus of infection,by inhalation of aerosolized particles,or,most commonly,by aspiration or opharyngeal secretions.

从这两种译文中我们发现:译文(1)有9个动词,而译文(2)减为4个,动词infect等被infection等名词所取代。转化的名词常与某些介词、动词、其他名词、形容词等进行习惯搭配。能否熟练地运用这种转化和习惯搭配,常常成为医学英语写作和医学文献汉译英是否地道的重要因素。就正确与否而言,两种翻译都对,从“得体”的角度观察,译文(2)最好。

1.3.2多用表示一个精确意义的单个动词,少用能表示数个意义的短语动词这是因为单个动词不仅词义比较确切,不像短语动词有很多意思,而且单个动词比较正规,适合在书面语中使用。此外,单个动词可以使行文简洁。比如,用to consume代替to use up,用to insert代替to put into,用to absorb代替to take in,用to discover代替to find out等。

1.3.3同义词独领风骚同义词之丰富多彩,构成方法之多种多样,使用之千变万化,是医学英语特有的。如:Chemical treatment or Chemotherapy has been administered to the patient.

treatment和therapy的意思都为“治疗”,有时可互换,我们可说:drug therapy/treatment,但用特别的方式或物品进行治疗时常用therapy,它还常常构成复合词,例如:diet therapy(饮食疗法),massage therapy(按摩疗法),psychotherapy(精神疗法)等。这类同义词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1.3.4段落和篇章医学英语文献的段落都很规范,每个段落一般都有一个概括该段内容的主题句,大多数情况下,主题句置于段落首句,并且还暗示段落的扩展方式脉络,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时在结尾处还有总结句,常用Consequently,Therefore,Furthermore,So,Thus等词来加深读者的印象,引出总结句语。如:Furthermore,it has less complication and shorter disease cours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而医学英语的篇章常由含有一般与个别、渐进、对比等逻辑关系的语段构成,而语段中的句子关系和篇章中语段之间的关系常采用递进式、叠加式等来实现。从翻译的角度讲,文体学理论对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文体学的中心问题是“适合性”问题。学生在翻译时往往只注意语言的正确性,而忽视了其适合性。“对什么样的语言适合什么样的场合”这一文体学的核心问题缺乏了解。因而有时译文虽然正确、通顺,却不能体现原文的风格和思想。这就是常说的不得体,这种情况在医学翻译练习中屡见不鲜。

2医学英语的学习、记忆方法

了解了医学英语的特点,在医学英语课教学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克服记忆、阅读中的障碍,实现教学目标。

2.1医学英语词汇记忆方法

医学英语学习中,词汇的学习至关重要,它是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语用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正如美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所说,“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可见词汇的学习和运用要比语法重要得多。漫长而艰辛的学习过程需要学习者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减少学习的盲目性,以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英语单词并不是一些孤立的字母的随意排列,而是由一些含有具体意义的“构件”所构成的“有机结构体”。因此,要记住一个单词,就不能按照一个个字母的排列顺序去记,而应当按照一个个“构件”的意义去记。英语单词的数量虽然庞大,但构成单词的元素———词根、前缀、后缀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只要学生掌握了英语的构词法,就可以了解词的结构,进而巩固所学词汇,深刻理解词义,灵活高效地学习。

单词的意义由词根的意义产生。词根是一个单词的根本部分,是一个单词的核心,同时也是一组单词的核心,是一组单词中可以辨认出来的共同部分,表示这一组单词的基本意义。根据词根的意义就可理解单词的意义,所以词根在快速记忆单词时可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医学英语词汇和公共英语词汇的构词法不同,所以在学习方法上也要有所区别。学习医学英语词汇,应根据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来记忆和学习。可以将常用医学词汇分解成词根、前缀和后缀,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在学习词根和词缀时,要掌握它们的汉语意义和英语意义,了解医学词汇的构成特点,这样可以强化对词根、词缀的印象,并能根据它们的意义来记忆和认知词汇,提高记忆的效率。如:前缀hyper-(超过、过多、太甚),其反义词词缀是hypo-(下、低、次、少),在词根tension(紧张)前加hyper-变成hypertension(高血压),如在tension前加hypo-则变成了hypotension(低血压)。常用前缀(prefix)有:endo-(内部),anti-(抗,防止),trans-(转,传,移)等;常用词根(root)有:enter/o(肠),cardi/o(心),arthr/o(关节)等;常用后缀(suffix)有:-itis(炎),-cyte(细胞),-oma(肿瘤)等[1]。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把一些有特点的词根、词缀和相应的图片结合起来展示给学生,或者由教师来介绍词根和词缀,要求学生制作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2.2医学英语阅读技巧和方法

2.2.1整体理解文章医学英语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文献内容,获得需要的重要信息。阅读时可采用一般英语阅读中常用的略读、导读、研读等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不常用或不太熟悉的阅读方法,逐步指导学生形成阅读医学英语的技巧,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2]。在阅读教学中,为提高阅读速度,节省时间,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阅读时应抓住该段的主题句,以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文体的整体理解。教师要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遇到难题、难句不紧张,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力高度集中,善于抓住突破口,让学生不断从成功中逐渐摆脱困难。教师的教学也要多样化,语言要幽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巧妙推断词义词汇是语言信息的载体,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由于学生平时接触有限,阅读时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应有计划、有意识地花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词语,扩大词汇量的积累;掌握一词多义或不同专业中的不同词义,强化常用词在专业上的用法及词义,并有意识地强化记忆,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医学英语文献中,作者为了阐述本领域中的一个概念、实验过程,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实质,会用for example,namely,that is等词语引出,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作者的这种表达方式来推断出词义。

由于医学英文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词语是由原词加前缀、后缀合成的,也可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常用的词根、前缀、后缀来推断出新词的含义,例如:intramuscula(r肌内的)、pre-capillary(前毛细血管)、alcoholism(酒精中毒)、appendicitist(阑尾炎)、radiotherapy(放射治疗),这些词是由muscle、capillary、alcohol、appendix、therapy派生的。所以,专家学者认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速度,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构词分析能力[3]。

2.2.3运用背景知识阅读理解有两种图式:语言图式和知识图式。知识图式是指用背景知识去理解阅读材料可传递的信息,也就是用读者头脑里固有的知识去理解、消化、吸收材料的内容。学生在阅读时,由于知识缺乏而读不懂,或是文章涉及的专业知识超过了其知识范畴而导致理解困难,因此医学英语阅读除了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形式或背景知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理解阅读材料所必需的背景知识,或至少要提供获取这些背景知识的途径,或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背景知识。因背景知识是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或猜测的基础,学生只有将所有的背景知识与文字信息有机地结合才能理解文章的含义。

3结语

医学英语是大学英语学习的延伸和应用,熟练应用医学英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关注医学英语的特点,做好基础英语向医学英语的过渡,使学生学到他们真正需要的与专业有关的信息,做到学以致用,为医科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及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医学英语》教材编写组.医学英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二年级语文学习特点与要求 篇5

1、要求具备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

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是识字,三年级孩子经过了两年的识字方法、兴趣、能力的培养,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识字能力,所以,三年级的识字任务更多的是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包括在预习的时候独立使用多种方法识字,完成作业。识字教学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而听写是反馈孩子识字效果最直接、最有效地手段。作为家长,在课下可以抽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给孩子听写,长此以往,孩子的识字写字能力会急速进步。

2、进入大量积累词汇的时期

语文学习中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三年级积累的关键仍然是词语,而且是大量的词语积累,词语作为语言的组合元素,要像繁复的零件一样存储于孩子的脑海中,它是孩子将来语言表达的根基材料。

大量词语的积累首先来源于课文,孩子们学习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非常熟悉,在此基础上积累词语,属于理解性积累,记起来容易而且记牢。

所以,课文中听写的词语要是大量的词汇。其次,词汇的积累来源于孩子丰富的课外阅读,这一块的积累体现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此,孩子需要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3、理解文本的瓶颈期

对于这一点很多家长有深切的体会,这是一个艰难的瓶颈期,孩子现有的认知水平很难对一篇文章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抓中心、中心句词、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都将从现在开始,一步一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能力。这也为四年级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会对文章,进行精读、品读重点句段,引领孩子逐步体会理解文章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操之过急,让孩子慢慢领悟消化。

4、背诵

低年级的孩子背诵能力强,而且乐于背诵,这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另一个重要而且有效地方法,所以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背诵一定要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但是,学校课本上要求背诵的篇目远远不能填饱孩子的肚子,并且并不是说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适合背诵的。所以要为孩子增加一些经典篇目段落的背诵,希望能够通过每天的坚持背诵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同时又能积累丰富而精彩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经典古诗的背诵积累。

5、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孩子的学习不仅是要掌握知识本身,掌握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占据重要地位。

只有让孩子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孩子才能真正具备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堂中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学习方法,使孩子可以将能力迁移到课外。学习方法就是孩子们学习的金钥匙,它能让孩子们轻松自主地投入到学习。

孩子在每一个学段都有着不同的学习特征,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低年级每天必做语文学习要求

新课预习要求:

1、课文大声读3遍,直至读熟。

a.第一遍读,标上自然段序号,给文中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画出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

b.再读课文,练习大声读,注意自然停顿,达到正确、通顺;对不熟的段落反复练习朗读。

2、用红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1)、田字格里的生字要求:在课文中圈出,并在生字旁写上拼音,部首,(一目了然的可以不写),组两个词。理解每个字的字义。

(2)、词语的词义要理解。(每课的新词可参照语文书165页的“词语表” 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解决。

3、默读课文,提出问题(至少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自行查找或家长帮助查找资料,可以通过想、问、查等方式先尝试解决疑问。

旧课复习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大声读课文一遍,然后把课文中圈的好词好句再读2遍。

2、认真读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拼音,部首,词语一遍,用各种方法识记生字。

3、把课文主要内容复述给家长听,并说一说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这项训练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对写作很有帮助,家长们要坚持督促孩子说。

(提示:你喜欢这篇文章吗?你读到哪句话时联想到了什么?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哪些句子?为什么?……)

作业要求:

1、拿出语文书和作业本,在必须完成“旧课复习要求”的基础上再打开作业本。

2、必须先把上次作业中的错误改正,再把正确的答案写3遍。

3、开始书写新的作业。要求:字迹工整、干净;正确率高。

4、作业完成后一定要认真检查。

每天争取做到读课外书15分钟

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习特点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a)-006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高等教育变化最典型的就是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在新形势下,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满足就业形势日益严重,作为专门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近年来生源数量急剧扩大,但学生质量却难以保证。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等学习特点,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提出研究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更好的适应当今经济迅速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

1 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的认识

研究和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和规律,并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因势利导,因人因材施教,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历史赋予教育者们的神圣使命。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源类型层次复杂,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生源层次多样化,有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高毕业生,文化知识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这些学生学习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困难相对较大,对专业知识的接受存在一定难度。同时,普遍在学习动力、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问题上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学习努力的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他们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生存本领,多挣点钱以使自己和父母能生活得好一些而勤奋学习。而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往往存在更多的情意障碍,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普遍存在厌学情绪,不能吃苦,难以自控。

1.2 高职学生自卑心理较严重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专科层次,大多数学生是通过高考考入学院,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分数低,一些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心理不平衡。从国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兴起和发展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是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看,高职教育一直在低层次教育中徘徊,而且在就业时还要面临单位的不认同,甚至是歧视。

1.3 实用主义、浮躁心理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学习常常持有实用主义,即对学习内容具有明显的选择性,注重实用性,为用而学。重视实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轻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观认为有的的知识多学、肯学;认为无关紧要的就不学或少学。这些学生还表现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选择逃避;行为盲目,缺乏计划和思考,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急功近利,不求甚解,不能脚踏实地;由于学习就业压力大,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注意力涣散,情绪躁动。

2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发展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是当代重要的人才来源之一,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发展高职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逐渐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只有在细致分析当前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和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使其获得与社会需要相一致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才能最大限度的为社会提供满意的人才需求。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

2.1 培养学习兴趣、一体化教学模式

由于高职院校整体学习氛围的原因,学生学习功利性较强,大多数学生只关心能否顺利获得毕业文凭及能否找到理想工作,而对学习知识和技能本身兴趣不浓厚。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笔者在多年高职教育工作中发现,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一体化教学,使学生的动手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学生入校适应阶段应当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尽量贴近并融入学生的生活,突出教学内容在生活、学习中应用的思维方式的训练、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导致人特定行为的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关注学习动机不明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起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可以通过培养学生某些心理品质,如好奇心、学习兴趣、自尊心、好胜心、上进心、自我实现、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和理想等。

2.3 认识模式职业化

高职院校学生从入校第一天起,就要对其进行职业化培养。培养其未来职业活动中所需的心理品质,包括观察事物的角度、记忆的类型、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认知模式的职业化可使学生关心与本职业有关的事物和知识、技能,思考解决与本职业有关的实际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渴望获得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高职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岗位认识实习,接受企业的教育和管理,把各种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提高专业技能,拓展专业知识,融入社会,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增强为人处世、团队合作的能力,为毕业后顺利踏上工作岗位积累相关的经验。

2.4 提高师资素质、壮大“双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差、自卑心理严重,但思想活跃、专业技能和适应性较强,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要打破原始教学模式,教师教学要采用“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特别是贴近生产的案例教学。这就要让教师走出去,深入本行业参加实践、进修,充实欠缺的知识技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力求做到讲的每一节课都使学生终身受益。

大众化教育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适应大众化带来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和教育条件的支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仅靠上述论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其它的教学方法、手段的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必将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学习心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14-120.

[2]贺瑄.高职高专学生学习心理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62-63.

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 篇7

准确把握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新时期, 由于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及教育环境的变化, 高职院校学生无论从个性的角度还是对自我的关注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除了具有这个时代年轻人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外, 还呈现出一些高职院校学生在诸如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对学习科目的选择、对职业的看法等方面特有的特点。

(一) 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共性特点分析

总体上, 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的表现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这一点与本科院校学生一致。

综合素质较高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不令人满意, 但并不表示他们就是“低分低能”。他们中有很多人具有特长, 乐于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 除了学习基础较差外, 在其他方面也同所有年轻人一样思维活跃、喜欢交往、乐于探索新奇事物、责任感强、喜欢被认可、遵纪守法。

求知欲望强烈大部分高职学生之所以选择高职院校就读, 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掌握一技之长, 将来能有个好前程。在学习过程中, 他们也同样向往文化知识, 对实践操作、技能比赛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于自己掌握专业技能的程度有较高的期望值, 也希望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能力给予肯定。

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高职院校学生的心态是积极、进步、向上的。他们同样有志向, 有抱负, 对自己的未来有美好的设想, 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实现。同时, 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很强, 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愿意参加义务服务、助人为乐、无偿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 并以此为光荣。

(二) 高职院校学生的劣势分析

学习自信心弱, 自卑感强高职院校学生面对“高职”两个字, 感到自卑, 面对将来的就业, 又很迷茫。一般而言, 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应届和历届高考落榜生、职业高中毕业生、中专技校毕业生, 由于高考失利以及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负面评价, 使他们在思想上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总觉得不如别人, 虽有美好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 但在这种阴影下越走越累, 觉得自己处处受人歧视, 常常迷惘困惑、否定自我。一方面, 他们更加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和认可;另一方面, 往往遇到问题又容易走极端, 甚至用叛逆的方式引起关注, 发泄不满。在学习上, 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 容易受挫, 一旦遇到难题或考试成绩不理想, 就会懊恼甚至放弃, 慢慢出现迟到、早退、旷课或中途退学等现象,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目标不明确, 方向稳定性差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虽然能够重视自身素质的培养, 特别是比较重视职业技能的提高, 重视实践训练, 对于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也比较有热情, 三年的学习时间可以获得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 但这样的学生毕竟为数不多。在高职院校中,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认识不到位, 没有长远的学习目标, 学习动力不足, 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实际, 喜欢投机取巧, 不肯下工夫钻研。对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也有应付教师和家长之嫌, 学习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缺乏紧迫感。对于自己确定好的方向, 一旦学习受挫或感觉难以完成, 就容易放弃, 另寻其他方向。

依赖性强, 责任感相对较差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构成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 要什么父母给什么, 娇生惯养, 不愿接受批评和指责, 责任心也不强。因为他们处处有帮手, 累了父母给铺床, 饿了父母给做饭, 这种“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习惯, 使他们依赖性很强, 甚至生活不能也不愿自理。在奉献精神、承担责任、劳动观念、抗挫抗压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较弱。反映在学习上, 表现为遇到难题容易气馁, 考试失败容易厌学。

违纪违规现象多发由于学习目标容易游移, 注意力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学生一旦接触到不健康的事物或不良行为, 极易被吸引过去, 甚至一发而不可收拾, 抽烟、酗酒、赌博、不当恋爱等一系列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但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反而觉得很酷、很时髦。在学习上会漫不经心、逃课、旷课, 对刻苦钻研学习的同学不以为然。如不能及时地加以教育和疏导, 很容易迷失方向, 对社会也有害无益。

缺乏自律性, 成绩不理想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成绩不佳的现象,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自律性较差, 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初、高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上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主, 他们大多注意力不能放在学习上, 但对于课外活动过分热衷, 参加娱乐活动乐此不疲, 而学业就被束之高阁了。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效果的对策

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方阵地, 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近年来, 随着高职院校数量的逐年增加, 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在校生人数突飞猛进, 生源层次类型复杂, 在一定程度上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针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笔者对教育管理者提出以下建议。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当今世界,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经济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更高, 只有具备全球眼光、思想活跃并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施教过程中, 教师要培养学生不断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对于学习要实事求是, 既不能妄自菲薄, 也不能好高骛远, 要踏踏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 掌握实践技能, 创新思维方式, 锻炼交往能力。要引导学生理性对待考试成绩和失败, 勇于并善于建立起诚实守信、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关系, 建立自信。在高职教育中, 培养高尚人格是一项重要目标, 良好的人格也是使人正确对待失败、建立自信的保证。人格培养任务非常艰巨, 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 要以“两课”教育教学为中心, 建立起全校范围内的人格培养机制, 环环相扣,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提高学生的是非、善恶、美丑判断能力, 进而增强其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使学生建立起独立、完整、高尚的人格。同时, 要注重学生身心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可以说, 健康心理、高尚人格是学生夯实学业基础、学以致用的保证。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看, 存在不少问题, 诸如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毅力不够等等。教育者应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找准学习方向,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既然要学会学习, 那么学什么?首先, 要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是时代馈赠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能帮助我们用科学的价值观武装头脑, 在金钱、物质的诱惑下保持清醒, 在辨别事物的表象与本质中洗涤心智、陶冶性情。其次, 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岗位技能、行业政策等与以后从事的职业息息相关的知识。再次, 要学习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胜任以后工作的各种知识, 比如计算机、外语等等。教育者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中, 要注意帮助他们找准学习方向。有些学生由于自己的专业是“冷门专业”而盲目自卑, 学习动力不足, 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清专业与自身的关系问题, 认为自己的专业是“热门专业”而过度乐观, 殊不知再热门的专业也需要自身的努力。教育者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无论所学专业是“冷”还是“热”, 都应结合自身上进、社会需要和机遇, 时刻准确把握学习方向, 鼓足学习动力, 把自己打造成符合时代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首先, 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比如换角色授课, 定岗位学习和实践, 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技能实践课, 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等, 为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提供可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其次, 学校在实践基地、自习室、计算机教室、网络速度等方面都要从学生使用方便角度出发。第二课堂的开辟、举办校园文化节、学术讲座、公益活动等等, 这些都能使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为他们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和氛围。

引导学生创新学习当今是科学技术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 改革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标志, 培养创造型人才非常重要。创新学习是以求真务实为基础, 借助一定的高效方法, 积极追求目标成果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 要养成科学的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勇敢地追求真理, 对已有的知识要善于重新加工组合, 形成突破传统或有所发现的成果。高职院校要启动、推进开放实践教学,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实践基地、设备和人员,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增加实践基地, 更新实践器材,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条件。同时, 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社会观察与实践活动, 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 认识企业和市场, 产生创新欲望, 从社会的大课堂上汲取有用的创新知识, 借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 教育者只有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不断增强高职教育的针对性, 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 使其最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结合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 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 是开展和推进高职教育、进一步有效发挥高职院校功能的重要措施。应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共性特点的分析和对高职院校学生劣势的分析, 探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效果的对策。此外, 教育者还要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育方法, 不断增强高职院校教育的针对性,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使其最终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对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2]屠涛.大学何以承担培育创新人才之责[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3) .

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 篇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与背景下,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商务交际活动日趋频繁。商务英语作为这一环境中使用的语言, 其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 其词汇具有鲜明的特点, 只有掌握好商务英语词汇, 才能更好地使用商务英语, 达到商务交流与沟通的目的。

二、商务英语的词汇特点

1. 用词专业性强。

商务英语中有许多的专业词汇, 这些词富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些专业词汇中有许多是普通英语常用词, 但是词义与普通用法情况下相比有很大差异, 这一点需要引起学习者的重视。比如:

accept (承兑汇票) , balance (差额, 余额) , ceiling (最高限额) , collection (托收) , draft (汇票) , endorse (背书) , factoring (代收帐款) , gains (价格上涨的股票) , honor (承兑) , interest (利息) , jettison (船舶在紧急情况下投弃货物的有意识行为) , offer (报价) , policy (保险单) , promotion (促销) 等等。

此类专业词汇覆盖面广, 设计到贸易、金融、法律等多个领域, 数量之多, 不胜枚举, 需要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2. 用词具有高度精确性与严谨性。

由于商务合同、商务文件或者商务条约中的条款内容涉及到买卖双方或更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因此其语言和内容必须做到精确无误。为了做到这一点, 其用词要求具备高度的精确性与严谨性。有时需要使用结构较为复杂的从句或者被动句。例如:

Force Majeure (不可抗力) shall mean an occurrence beyond the control and without the fault or negligence of the party affected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war, hostilities (whether war to be declared or not) , invasion, act of foreign enemies, rebellion, revolution, insurrection or military or usurped power, civil war, strikes, riots, commotion or disorder, earthquakes, or any similar operation of forces of nature as are not within the control of the party affected and which, by the exercise of reasonable diligence, the said party is unable to prevent or provide against.

A cargo claim must be received 60 days from date of delivery, or in the case of non-delivery, within 60 days from scheduled delivery.

The damaged articles should be retained along with all of the packaging material until picked up by the carrier or until the claim is settled.

3. 大量使用缩略语。

商务活动节奏快, 强调高效性, 商务英语语言也相应地间接明了, 使用许多的缩略语。缩略语是商务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量多, 涉及面广泛。缩略语在商务英语函电中使用较为频繁, 大大提高了商务交际的效率。

在商务英语电传、电报或者E-mail中经常会使用到一些缩略语, 比如:

a.s.a.p. (as soon as possible尽快) , arvl (arrival抵达) , a/c (account账目) , encl (enclosure附件) , encd (enclosed随函附上) , FYR (for your reference供你方参考) , IMDT (immediate立即的) , int. (interest利息) , MTH (month月) , MTKS (many thanks无比感谢) , pc (piece件) , pd. (paid已付款) , P.O.D. (pay on delivery交货付款) , P.T.O. (please turn over请转下页) 等等。

商务英语中的专业术语有很多是以缩略语的形式出现和使用的。例如:

B/L (Bill of Lading提单) , F.O.B. (Free on Board离岸价) , C.I.F. (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到岸价) , L/C (Letter of Credit信用证) , D/A (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承兑交单) , F.A.Q. (fair average quality中等平均品质) , G.M.Q. (goods merchantable quality上等商品品质) , T.L. (total loss全损) , W.A. (with average单独海损赔偿) , VAT (value added tax增值税) 等等。

还有一部分是有关经济贸易组织的缩略语, 如:

ICC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国际商会) ,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 , NYS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纽约证券交易所) , WB (World Bank世界银行) , 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 等等。

4. 礼貌用语与套话多。

商务英语注重交际功能。在商务交流中, 双方力图做到言简意赅同时又不失礼貌与得体。礼貌是商务函电的基本原则。无论何时, 只要有必要, 别忘记说“谢谢”、“请您……”、“我们将感激……”等。但是商务函电的礼貌不仅仅是指对“谢谢”和“请您……”之类词语的适时运用, 一封周到的信件应该客气、宽容而机敏。因此在商务英语函电中出现了许多典型的礼貌套语用句如下:

We shall appreciate it very much if you will provide us your best quotation and time of delivery.

We shall be obliged if you can send us an illustrated catalogue.

We are delighte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of Nov.18 asking whether we can supply you with 1, 000 tons of rice.

We tender you our apologies for failing to effect shipment on June 10.

With much regret, we couldn’t supply from stock.

另外还有许多典型的专业套话, 例如:

Please quote us your lowest price CIF Singapore. (报价)

This is our price list.All our prices on the list are subject to our final confirmation. (报价)

We generally quote on an FOB basis. (报价)

Our usual terms of payment are by confirmed irrevocable L/C available at sight. (支付)

Please sign and return one copy for our file. (合同签署)

5. 部分用词具有繁复性。

由于商务英语大多涉及到商务函电、合同、协议等文件, 这些文本对于买卖双方均具有法律效力与法律约束力, 又因为法律本身具有严密性与权威性, 因此其用词必须做到正式、严谨与规范。在这种情况下, 商务英语词汇便具有了繁复性的特点, 经常会出现许多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并用的现象。例如:

terms and conditions (条款) , null and void (无效)

这些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使用, 使得句子之间的衔接更加准确与严密, 避免了歧义与误会的产生, 这在商务函电与合同中是至关重要的。

6. 新词语不断涌现。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不停地发展与变化的, 英语也不例外。作为商务环境下使用的商务英语, 与时俱进的特点更加突出。许多反映时代特点的商务新词不断涌现。这些新词体现出当今时代商务活动中的新思潮与新技术。比如:

online marketing网上营销E-business电子商务

B2B (business-to-business commerce) 企业对企业商务模式

B2C (business-to-consumers commerce) 企业对消费者商务模式

三、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策略

经分析不难发现,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 其词汇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这就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

1. 具备一定的商务背景知识的同时积累一些基本的商务专业知识。

商务英语涉及内容较为广泛, 涵盖贸易、金融与法律等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 综合性很强。因此, 学习者要不断涉猎这些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扎实的商务背景知识与专业知识, 增强商务意识, 培养商务思维, 有助于成功地进行商务交际。

2. 关注商务新闻与商务信息, 培养阅读商务类文章与资讯的良好习惯。

商务活动讲究效率, 资讯信息变化速度快。这就要求商务工作者在有限时间内处理大量的商务信息, 关注新思想, 掌握新知识, 重视培养良好的阅读商务文章与商务资讯的习惯, 不断丰富商务英语词汇, 把握最新商务资讯信息, 增强商务敏锐性与商务沟通能力。

四、结语

总之, 商务英语的使用有其专业的思维方式与严谨的逻辑构成。这对初学者来讲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把握住商务英语词汇的这些特点, 注重积累商务英语背景知识与专业知识, 不断捕捉最新商务信息资讯, 把握商务活动动向, 就一定能够提高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 增强商务交际能力。

摘要:商务英语服务于商务活动, 具有实用性、专业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商务英语词汇不但具有普通英语的一般特点, 而且具有自身许多鲜明的特点。本文从商务英语的词汇特点入手, 从不同方面, 用举例与分析等方法加以解析并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商务英语,词汇特点,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Ellis, M.&Johnson, C.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曹菱:商务英语信函[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曹菱:外贸英语实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陈红蕾:国际贸易实务 (修订本) [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

[5]李玉香:谈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

[6]唐桂民郭桂航:商务英语听说 (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 篇9

1 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品德与社会》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家庭、学校、家乡 (社区) 、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 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从平凡而广泛的社会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蕴涵教育价值的素材, 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 让他们去探索、去感悟、去理解、去发现,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投入持久的激情。只有在以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主的课堂中, 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好奇求知的心灵才将得到充分的呵护, 学生大胆质疑的个性才将得到充分的张扬, 学生互相合作的习惯才能得到充分的培育, 也只有这样的课堂, 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 真正是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 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主动性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道德思想、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才能充分的展示。比如教学《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 我充分利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交通问题, 启发学生思考:交通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出行等带来方便的同时, 你认为还带来了那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交通问题面对面、交通问题大家谈、交通问题我破解、交通问题瞭望台、交通问题我先行”的活动流程, 把自主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充分去探索、感悟、发现、理解、争辩、归纳, 结果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 气氛热烈, 效果十分明显。

2 建立和谐的课堂结构

《品德与社会》教材在编排上重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导行, 其特点是概念少, 活动多, 教师讲授知识少, 学生内化吸收多。大量的调查、访问、实践等探究活动既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又是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教学中, 常常采用的是情境化、模拟化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进入他们所熟悉的社会现象之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去, 在设计这种情景时, 要力求体现社会化、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以“导”为主, 将学习的时间让给学生, 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 凡是学生能探讨得出的决不取而代之;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 决不急于求成。给学生一个发展的平台, 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 给学生一点自主探究的喜悦。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通过表演、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 引导其逐步解决问题,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上学到知识和技能、领悟其道理,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把温暖送给残疾人》一课时, 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明白残疾人由于生理有缺陷, 生活上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同情和帮助的道理, 我设计了一个模拟情境来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 体验残疾人渴望得到帮助的心理需求。事先让几名学生排练一个短剧, 课堂上进行表演:一位盲人在大街上慢慢的走着, 手里拿着一根竹竿不停的探着路, 忽然被大街上的一块石头绊了一跤, 探路的竹竿喀嚓一声断了, 盲人重重的摔在地上, 满身是灰尘不知所措, “哈哈……”旁边传来了一些人的取笑声, 这时一位小姑娘却走过去, 递上手帕, 用力地把盲人扶起来, 并帮他搽去身上的灰尘, 还护送他回家, 盲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并不停的说:“谢谢!谢谢!”通过学生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表演, 给学生以很强的感染力。然后我分别让盲人、小姑娘、旁边取笑的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有的学生当场流下了眼泪, 有的学生立即站起来发表意见, 给小姑娘的掌声不断。再让学生分组对他们的不同行为进行辨析, 学生发言踊跃, 对不尊敬、歧视残疾人的人是群情激愤, 个个谴责。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 观其形、动其情、悟其理,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教育。

3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谈经济法的考试特点与学习方法 篇10

一、经济法考试命题特点

经济法科目的考试分值100分, 卷面分为两个部分, 客观题部分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观题部分是指简答题和综合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一般25题, 多项选择题一般20题, 判断题一般10题;简答题一般3题, 综合题1题。客观题涉及经济法各章节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主观题一般围绕重点章节考查, 比如:合同法、公司法等章节作为综合题考查较多。

(一) 试题题量较大, 难度一般

在各种相近的经济法考试中, 注册会计师的经济法明显比会计职称考试要难得多, 职称考试不必深到注册考试的程度。这就要求考生有相应的心理准备, 避免猜题、押题的侥幸心理, 克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只有全面复习、弄懂弄通、精读教材内容, 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

(二) 全面考核、重点突出

纵观历年试题, 不难发现, 经济法试题既体现了全面考核的原则, 符合“章章有题目, 节节有覆盖”的出题思路, 又突出了重点, 主要反映在与会计师工作密切相关, 实际应用较多的内容上。这些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篇幅大、内容多, 因此考点多, 题量大, 所占分值相对较高。

会计师掌握的经济法知识体现在全书内容中, 所以试题必须体现全面考核的原则, 章章要考, 节节有题, 由此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小题较多;但主要是为工作服务, 所以又要突出重点。经济法试卷中几个重点章节的内容, 分数比重均在65%左右, 突出体现在与会计师工作密切相关, 实际应用较多的内容上。

(三) 突出新法规、新制度、新知识

随着法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法律体系日趋完善, 大量新法律制定出台, 经济法教材中也每年都有新的法规增加, 教材内容不断更新。这自然给考生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新要求, 与此相应的试题中必然要对新法规、新制度、新知识做出突出反映, 所以, 要求考生加强对教材中新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四) 应用性强、灵活性大

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目。试题在考核考生对法律具体规定把握的基础上, 注重考核考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所以经济法试题除综合题体现了较强的应用性之外, 在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中亦体现了一定的应用性。针对综合题而言, 跨章出题、法律关系复杂、隐蔽性强的出题趋势越来越明显。面对这种情况, 在复习中应当注意相关章节之间的联系, 注意彼此间的区别与联系, 特别是弄清区别的原因。在面对一道具体的试题时, 首先要认真阅读, 充分发现试题中所述事实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其次, 迅速回顾已掌握的相关法律规定, 依分析事实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最后, 用准确、精炼的语言回答问题。

二、经济法的学习方法

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生绝大部分是在职工作的成年人, 学习时间有限, 在学习中应同时使用如下几种方法,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注意教材内容的掌握方式

要想考试过关, 必须掌握该经济法指定教材的内容, 而这里的掌握不是要把全书内容都记住, 这样做不但不可能而且没必要。 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性质的不同, 分别采用死记、理解记、看懂即可三种方式。死记就是对有些内容不问为什么这样规定, 而硬性记在头脑中。学习任何一门课都必须首先记住其基本的概念和规定, 经济法也是如此, 具有这类性质的内容多是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常识和数据类规定, 如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等。不过这类内容不是很多, 一般占5%左右。理解记也是记, 只不过千万不能死记, 必须要掌握其内在规律, 这样才能记踏实, 掌握其实质, 举一反三, 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如法定解除合同的情形教材上列了四五条, 而实质上就一句话, 使订立合同的根本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形。所以发生不可抗力时不一定能解除合同, 因为有个程度问题, 必须是发生不可抗力, 使对方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才可以。所以这类内容不仅要记书中的条文规定, 更要记为什么这样规定的内在依据, 这样才能把死题变成活题, 真正做到对教材内容的融会贯通。这种性质内容很多, 一般占50%左右。最后, 看懂即可是指有些内容根本不用什么记忆, 看懂即可。因为教材中这些内容就是对前面知识和规定的一种解释, 本身没有实质东西, 按教材或命题者的思路, 你承认该如此就可以了。这种性质内容也较多, 一般占50%左右。

(二) 对照归纳学习

这类考试中单选、多选等选择题要占四五十分, 而每个题的备选答案都是有一定联系的, 初看都差不多, 但实际上每个都有自己的适用场合而不能混用。这就要求我们把这些看起来有联系、差不多而又有区别的内容放到一起学, 以解决混的问题, 所以在学习时, 视野要开阔一些, 不要孤立地看待每一部分的内容, 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经济法中有很多枯燥的数字, 难予记忆, 又往往是考点。对此, 我们可以采用归纳法, 把相同的数字归纳到一起来进行记忆。

(三) 适当地套用日常规则。

经济法讲的是“人”的规则, 这里的“人”作广义理解, 既含企业这类法人, 也含自然人的个人。虽然这里主要是指法人, 但有很多方面可以套用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的规则。如仲裁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破产法和证券法等。这里的很多规定根本不用记, 按我们平时的交往规则就可以分析出来。

(四) 注意学习顺序和字面理解

如公司法很重要, 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很多, 但要注意学习顺序, 首先要掌握公司的概念及含义, 知道了其含义当然就由此分析出特征, 进而掌握其设立条件和组织机构等;同时, 很多概念不用刻意记, 其含义就是字面的意思, 如占有权就是占有的意思等。

三、如何应对《经济法》考试

1.一般来说, 考试范围不会超出大纲和教材的范围, 所以考生复习应紧扣大纲, 并精读教材。对于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加以认真地阅读, 并通过做一些练习题加以理解和记忆。同时注意参考辅导教材, 一本好的辅导教材可以明确地告诉你, 哪些部分容易出题, 出什么样的题, 按照大纲的要求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从而可以带领考生走上捷径。

2.研究历年考题的出题点, 可以掌握出题的规律, 准确把握自己复习的难度和侧重点。例如合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的比例;公司组织机构的职权和会议制度等, 几乎每年都有考题出现, 应注意掌握。

3.处理好看书与做题的关系。在听课之前先自己看书, 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 听完课后当即做课后作业, 做题时遇到不会的或者是做错了, 先自己想想为什么, 如果想不起来就到书中找答案;要是还是不懂就咨询;直到弄懂为止。题做完之后再反过头来把书好好地看一遍, 结合老师的讲义把书中自己没有理解到位和自己做错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画起来为方便以后的复习, 这样会对自己所学习的每一章彻底地搞明白。考试主要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解答规定数量的题目。做一些跨章节的习题, 来练习做综合题的能力, 把各章零散的知识综合地连贯起来, 让我们做到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最后, 把之前做错的题目进行反复的练习, 做到彻底掌握。

四、经济法的答题技巧

经济法考试的题型一般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等。各种题型的特点不同, 答题的方法、技巧也不尽一致。

(一) 判断题

所以把判断题放在第一位, 是因为从理论角度看, 经济法的五种题型实质都是判断题。单选择题中你的取舍结果的选择就是因为几个备选答案里有的说对了, 有的说错了 , 通过这种对错的判断进行选择。而现在的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实质也是一回事, 都是先介绍些情况, 给些资料, 然后提出几个问题, 问你对错否, 合法否, 并说明原因或理由, 实质上是判断并改错。所以判断题的答题技巧尤为重要。

1.不用对所有的词都字斟句酌, 主要注意关键词的对错就可以。

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话中的结论性语言, 而不是只一般的连结性、描述性语言。

2.绝对性说法多是错误的。

表示绝对概念的词有“决不”“一切”“必须”等, 在我国, 一般不存在绝对的权利或义务, 所以, 命题中含有绝对概念的词, 这道题很可能是错的。相反如在试题命题中含有“一般”、“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等非绝对性词语时, 考生应格外注意, 仔细判断。

3.举例推翻法。

当有些内容你实在难以直接判断对错时, 可以举出一个恰当的, 相关的例子, 如果用它很容易把现有的说法推翻, 那这个判断题就是错的。

4.根据评分规则, 酌情猜测。

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 请注意试题评分要求。如试题未注明要倒扣分数或答错只扣0.5分, 哪怕你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 也一定要猜测, 答对的机率是50%, 不要放过这种“捡来的”分数。同时, 还应注意判断题应就整个完整的命题加以判断, 只要完整的命题中有一处有误, 整个命题就应该判断为错误。

因此, 根据考试要求, 判断题每小题判断结果正确的得1分, 判断结果错误的扣0.5分, 不判断的不得分也不扣分。因此, 考生在做此类题型时, 应慎重作答, 对有把握的题目应毫不犹豫地回答, 而对似是而非自己又没有十分把握的题目也不要放弃, 可以酌情凭想像或感觉猜测, 以免失分。

(二)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各类题型中难度最小的一种题型。由于此类题型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首先, 考生在考试时可以广泛应用“排除法”决定取舍, 将那些荒谬的、显然是不正确的备选答案予以剔除, 剩余的就是正确答案了。其次, 做选择题时还会时常用到比较法, 对于某些有若干相同类型答案的选择题, 可直接将各个备选答案进行比较, 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从中找出与题目基本上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最后, 不要空白不答。哪怕确实无法猜测时, 也绝对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放弃不答永远都不会得分的, 即使答错了, 也不会倒扣分的。

(三) 多项选择题

根据考试要求, 多项选择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符合题意, 考生多选、少选、错选、不选都不得分。相对单项选择题而言, 其考试的难度较大, 得分不易。考生答此类题型可采用前面说过的排除法等各种技巧。因为此类题型至少有两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 将不正确的备选答案排除后, 剩余可选择的备选答案就少了, 正确的成功率也就相对高得多了。

(四) 简答题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法》科目的简答题, 自2000年起一改传统意义上直接提问的命题思路和要求, 现在的简答题命题往往是设计一个较为简单的模拟情景, 要求考生据此运用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简要回答有关问题, 实质上就是属于简单应用的案例分析题。这类简答题与综合题相似, 但比综合题的答题要求相对而言较为简单, 基本上是问什么就答什么, 不需要过多的展开和详细分析。

简答题回答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是现在的简答题不同于以往的简答题, 不是要求考生死记书中的法律条文, 而是灵活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 既用书中所学的知识具体简单的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二是要抓住要点, 回答问题是简明扼要, 因为每个题只有四五分, 采分点只是四五句话, 多答无用。三是当你对此题无把握时, 可以酌情猜测。因为这类试题未注明要倒扣分数, 哪怕你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 也一定要猜测, 同样也是不要放过这种“捡来的”分数。

(五) 综合题

综合题的答题要求较高, 其目的是考核考生运用法律的规定分析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由于涉及的概念和法律规定较多, 且有时还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考核, 是本科目考试难度很大的一种题型。在考试命题时, 综合题的叙述文字较多, 涉及的法律关系又较为复杂, 有些考生乍一看题目, 就会感觉头脑发昏, 理不出头绪, 越看越乱, 无从落笔, 既影响情绪, 又浪费时间。在综合题答题时建议考生先看综合题的答题要求, 因综合题往往会问几个问题, 每个问题又问得很明确。看了答题要求后, 就会知道本题的考核要求和重点,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审题, 迅速找到题目中的相关要点, 并在一些重要的关节点和词语上作上相应的记号引起警示, 这样既能抓住破题的要点, 又能节约时间。另外, 考生在分析时, 应紧扣案情, 根据考试题目给定事实运用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千万不能虚构案情内容, 任意给题目假设条件。综合题的答题技巧是很重要的, 既不能过于简单, 也不能思路混乱。一般而言, 对综合题中所提的问题, 可以采用逻辑上的“三段论”予以回答。即:第一步, 得出正确的判断结论 (即回答某行为合法或不合法) ;第二步, 引述具体的法律规定 (不必指出具体的法律条文, 只需写明“根据法律规定”或“根据规定”即可, 并讲明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 ;第三步, 将题目相关内容对比法律规定, 以此论证判断结论。另外, 在答题时最好应注意语言表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并善于运用法律术语和规范语言答题。

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 篇11

狭义的空间概念,即指空间方位概念,是对客观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的认识;而广义的空间概念,除空间方位外,还包括对各种空间变换关系的认识,如辨识物体在空间中的移位、翻转或旋转变换等。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知通常是从日常自身的身体运动开始的,他们以自身或周围物体为参照物,通过移动自己的身体,感知位置、方向、距离的关系,学习与应用相应的空间方位词。儿童在形成空间概念的过程中,需要运动觉、触摸觉、视觉、听觉、嗅觉等的参与,其中触摸觉和视觉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初步辨认一些空间方位,不仅有利于其空间知觉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其增进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儿童有关“空间方位”核心经验的要点

1.空间方位可为我们准确指明方向、路线和位置等

空间方位的辨别是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关系的判断。我们知道,对物体位置的辨别需要一个“基准”,即明确以什么为中心来确定客体的空间位置。基准不同,空间位置也会不同。因此,在帮助幼儿辨别空间方位时,确定“基准”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说来,空间位置关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性:(1)相对性。上下、前后、左右都是相对的概念,因而空间位置关系也是相对的,即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例如,主体是我,客体是汽车,若以我为基准,汽车在我的后面;若以汽车为基准,我站在汽车的前面。(2)连续性。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是连续的。以前后和左右空间方位为例,前与左、前与右、后与左、后与右的区域是连续的、不能截然分割的。(3)可变性。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是可变的,如下图中黑点处既可称之为前面偏右,也可以视为右边靠前,是可变的。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理解空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连续性和可变性是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不同物体为主体或改变主体位置,让幼儿在演示性操作中感知和理解空间的相对性和可变性。如在队伍中,排在某幼儿前面的是×××,后面的是×××,可让该幼儿回答自己是排在前面还是后面。教师可对幼儿的回答加以归纳,帮助幼儿理解前后是相对的、可变的。对左右的辨别也同样,可以让幼儿转身180°再来认识左右方位,发现其相对性、可变性。对于连续性的特点,则可以结合教具的演示、空间方位点的移动,让幼儿更直观地感知和理解。

2.描述位置或方向的方位词常常是相对的,如前和后、上和下、左和右、近和远

全美数学教师协会(NCTM)在2000年颁布的早期儿童数学学习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儿童应当学会描述、命名和解释空间的相对位置并应用相对位置的概念”的要求。我国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要“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由此可见,在幼儿空间方位的学习中,用一定的方位词描述空间位置是一个基本要求。

但是,3~6岁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从动作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语言表征)过渡的,准确地运用方位词进行交流与表征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小年龄幼儿。教师应当明白儿童表征方位一般是动作先于语言。所以,教师可以先要求幼儿“感知辨识”,再进入“按指令行动”,最后进行“语言表征”。如教师可以提供小狗、小猫、小老鼠等玩具和杯子、小碗等生活用品,在询问幼儿这些物品的名称后,把杯子排成一排,再把小动物一个一个分别放在杯子里、杯子上、杯子下、两个杯子的中间,然后对幼儿说“请你把杯子里面的小动物拿给我”“请你把杯子下面的小动物拿给我”……在幼儿已能用动作和手势来辨识方位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幼儿不用手指就说出小动物在哪里,以观察幼儿能否用方位词来进行表征。除此之外,教师更应注意在日常生活情境中自然地渗透方位词和适时地运用方位词,如:“让我们都跑到攀登架后面去吧。”“你能从滑梯上走上去吗?”“今天丽丽很勇敢,自己爬到高高的攀登架上了。”“在汽车里,小狗坐在妈妈的腿上,小东坐在爸爸和妈妈的中间。”在给幼儿提供探索机会的同时,适时地给予方位词方面的刺激。

3.大脑中的视觉图像有利于人们再现和表征图形、方向和位置等

视觉图像空间感,即借助头脑中的空间视觉图像感知对环境中的材料作出反应和判定,如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画面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引导儿童从不同角度(上下、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感知不同的画面并适当记录,启发儿童将观察时的方位与得到的画面建立起联系。

视觉图像空间感的建立对学前儿童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可先帮助儿童辨识和理解生活中的空间方位,在他们有了一定的空间认知以后,再尝试提供一些生活用品(杯子、碗等)、玩具(飞机、坦克等),让他们从不同角度(上下、前后、左右)进行观察与比较,帮助他们将平面与立体的画面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良好的空间感。

二、儿童有关“空间方位”核心经验学习与发展的特点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知觉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和物体的“客体永久性”意识的基础之上的。儿童最早的空间意识离不开感觉运动的协调。随着动作和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识和辨别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1.儿童有关“空间方位”核心经验学习的发展轨迹

(1)从辨别上下到辨别前后,再到辨别左右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辨别有一个先上下、再前后、最后左右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顺序与方位本身的复杂程度有关。通常来说,上下方位不易因为位置或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区别比较明显,儿童比较容易辨认。而前后方位和左右方位都具有方向性,会随着自身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如儿童转动身体以后,原来的前面(或左边)就变成了后面(或右边),这自然会给儿童辨认方位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左右方位的辨别。一般3岁左右的儿童已能较好地区分上下方位,他们习惯爬上爬下,如爬到沙发上面、爬到家具下面等,但在辨别前后方位时则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而要理解左右方位就更难了。

nlc202309090543

(2)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

对空间方位的判断一般有两种参照系统:一是以主体自身为参照去判断客体相对于主体的空间位置关系,二是以客体为参照去判断客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学前儿童对于空间方位的辨认往往要经历一个从以自身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的发展过程。

小年龄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去认识和判别方位的,他们会将不同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联系起来。如自己身体的上面是头,下面是脚;前面是脸,后面是背;拿汤匙的手是右手,扶碗的手是左手,等等。接着,他们会以自身为中心去判断相对于自己的客体的空间位置。如“我的头上面有电灯,脚下面是地板”“我的前面是桌子,后面是椅子”,等等。虽然幼儿判别的是客体的空间方位,但这种判断还是以他们自身为参照的,确定的是自身和客体的位置关系,离开了自身,他们往往就难以辨别方位了。也就是说,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是与其自身的身体运动相联系的,如爬上、爬下、绕行、穿过,站在器材的上面、下面、里面、外面,拿取摆放在其他物品上面、里面的材料,寻找离自己远(近)些的积木、油画棒等活动材料……他们在空间里移动自己的身体时,即在感知位置、方向、距离的关系。

相对于以自身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辨别方位更能体现儿童对空间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因为从客体出发确定位置反映的是客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它需要儿童摆脱自身的因素,在一般的、普遍的、抽象的层面上去理解。其中,儿童以客体为中心掌握左右方位概念尤为困难。如把小熊和大象两个动物玩具面朝儿童放在儿童的面前,儿童往往会把它们看成是与自己同一方向的物体来判断,而很难意识到两个玩具事实上并不与他同一方向。儿童对两个玩具左右方位的辨别需要以客体(小熊或大象)为基准进行定向判断,即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空间方位的转换,这显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思维过程。

(3)从近的区域范围扩展到远的区域范围

儿童对空间方位的定向往往是从离自身较近的空间区域慢慢扩展到较远的空间区域。幼儿在以自身为中心去确定客体所处的位置时,一开始往往局限在离自身不远、较狭窄的空间范围内,而对稍稍偏斜或离自身较远的客体的空间位置往往难以判别。如一个3岁左右的儿童在判断位于其右前方30~45度区域的物体位置时往往会认为它不是在自己的前面,而是在自己的旁边。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在逐渐认识与理解空间方位的相对性、连续性后,儿童开始慢慢意识到并辨别出离自身较远的上下、前后或左右的空间方位,同时对位于主体斜前方(后方)或偏左(右)的客体位置也有了正确的定向。这一方面表现在辨别前后方位的区域范围有所扩大,能够对离自身稍远的或倾斜于自身前后位置的客体方位有较正确的判定;另一方面表现在能把某些空间位置理解成有连续性的区域,如前面可以分成前左和前右两个区域,右边也可以分成右前和右后两个区域,而且到了后期,儿童一般也能明确标出空间位置的中间点,这表明他们已能理解所感知的整个空间按基本方向具有可分性。

2.儿童有关“空间方位”核心经验学习中的难点

(1)从以自身为中心向以客体为中心的转化与对其的理解

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识是从认识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开始的。在相关的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注意让幼儿直接感知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方位,再配合适当的方位词的描述,以逐步理解方位词的含义,确立有关的空间方位概念。例如,在认识上下时,请幼儿感知自己身体上面有头,下面有腿,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有嘴巴,然后问幼儿头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腿在身体的什么地方,眼睛在鼻子的什么地方,嘴巴在鼻子的什么地方,让幼儿重复回答“上面”“下面”的词,以理解方位词的含义。在认识前后时,可以让幼儿感知自己头的前面有眼睛、鼻子、嘴巴,头的后面有头发等。在认识左右时,让幼儿感知拿筷子、汤匙的手是右手,扶碗的手是左手(左利手反之)等。

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还应注意创设日常生活情景或游戏情景,运用寻找、观察、比较等方法巩固儿童对方位概念的认识。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或在布置好的环境中观察自己的头顶上有什么(日光灯等),脚下有什么(地毯等);自己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左边坐的是谁,右边坐的是谁,等等。教师也可以借助游戏情景要求幼儿完成相应的任务,如把帽子戴在头上,把包放在自己前面的桌上等。

幼儿在区分上下、前后、左右时从以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客体为中心是一个难点。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要关注这一难点,通过分解式的、结合实物对象的观察比较活动和一定的演示讲解,帮助幼儿理解如何以客体为中心区分方位。在以客体为中心认识上下时,一般可以某一客体为界分上下方位。如桌子上有花瓶,花瓶里插了鲜花。如果以桌子为中心,花瓶在桌子上面。如果以花瓶为中心,花瓶上面有花,花瓶下面是桌子。在以客体为中心认识前后时,一般以物体的正面为前面,背面为后面。如从熊猫图片来看,它的脸的方向是前面,背的方向是后面。如果是玩具橱之类的,橱的正面方向为前面,背面方向为后面。左右的区分是最难的,而要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更难。幼儿往往是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去分辨客体的左与右的。例如,幼儿面向黑板站着,问幼儿黑板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时,幼儿往往还是以自己身体为中心来分辨黑板的左右。由于幼儿对对面客体的左右方位的认识与对自身左右方位的认识正好相反,因此理解起来更为困难。为此,在开始进行左右方位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选用与幼儿自身同一方向的客体,再慢慢过渡到选用与幼儿面对面的客体。

在以客体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中,除了教师的演示与幼儿的观察比较外,可以让幼儿充分操作和游戏。如请幼儿“把玩具放在大橱前面”“把娃娃放在椅子上面”。再如玩“抓老鼠”的游戏。教师在活动室里创设一定的活动情境,在大积木、小房子、一棵树等教具边上放些小玩具、纸做的小老鼠等,先引出“活动室里的玩具少了,被老鼠偷走了,我们要去抓老鼠,找回玩具”这一任务。教师做黑猫警长,幼儿做白猫警士,以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请个别“警士”侦察敌情,回来报告时要求说出在什么的前面(后面)发现了“老鼠”。再请一个“警士”去抓“老鼠”,要求用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告诉大家是在哪里抓到的。接着,再请另一名“警士”去找回玩具,要求用方位词回答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玩具的……儿童尤其是小年龄儿童,在这种游戏的氛围和情景中,可以比较自然地认识与辨别方位。与要求幼儿用准确的方位词进行表达相比,用这种方式问答也比较容易让幼儿接受。比如,在中班活动“淘气的小猫”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幼儿感兴趣而熟悉的“躲猫猫”情景。通过预设娃娃家场景、背景参照物,让幼儿在自身参与和观察的过程中对方位作出判别,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尤其是小年龄儿童对“躲猫猫”游戏的关注往往是在躲和找的“行动”上,而非对结果的“报告”(语言表征)上,因此,教师在此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应关注儿童的学习特点,切忌一味地要求幼儿说出方位,尤其是在游戏重复进行以后,若始终要求幼儿说出方位,很可能就会导致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懈怠和拒绝,因为对于小年龄儿童来说往往是能区分但不能描述,这就是幼儿数学学习从“数行动”到“数思维”渐进过渡的认知特点。教师可视幼儿的具体情况建议幼儿说一说,但不必强求,更不能让幼儿机械地去学习或模仿背诵“××在××的前面”之类的话。

此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析幼儿在方位辨别中的思维转换。如在参与“躲猫猫”游戏时,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方位的,如果他们在观察小猫躲藏的位置并加以表达时,就需要以客体(小猫)为中心来辨别方位了。对于辨别上下方位而言两者没有太大差异,而在辨别前后、左右等方位时就可能产生差别。因此,教师要细致地分析活动中幼儿认知任务的差异性、层次性,帮助幼儿进行思维的转换,同时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理性对待幼儿在空间认知中的学习难点。

(2)对视觉图像的感知与空间表征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以及空间方位辨别经验的积累,到了大班阶段,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用品逐渐增加一些依据大脑视觉图像的感知来再现和表征图形、方向以及位置的数学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可以逐步帮助幼儿加深对视觉图像的感知,并进行空间推理,获得“从不同的角度看同样的物体,它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一认识。

比如,在大班活动“猜猜这是什么”中,围绕“从不同的角度看同样的物体,它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这一要点,教师选择了一些生活中幼儿经常接触到的物品,通过一个情境任务的设计来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空间推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活动对幼儿的空间认知是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前期经验和认知发展基础有选择地开展此类活动。活动宜采用开放、合作的组织方式,以免给幼儿带来过多的认知负担。教师可将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自己动手探究和讨论思考的过程上,在活动中通过采用合作的形式促进幼儿之间的“异质互动”,既使认知水平较高的幼儿得到适当的刺激,也免除发展迟缓的幼儿可能产生的挫败感。

幼儿对方位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既需要联系日常生活或还原到日常生活情景中,也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加以巩固和运用。教师需注意,无论是集体教学活动还是日常活动和区角活动,都要自然地引入生活情境中的方位和空间问题,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去学习空间方位,避免纯粹概念式、记忆性的方位认知和训练。

学习特点与学习能力 篇12

1. 三网融合的概念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 通过技术改造这一手段, 在向宽带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网演变的过程中, 能够为用户提供除语音之外的数据及图像等通信业务。其特点就是功能趋于一致, 业务范围相互渗透和交叉, 资源趋于共享, 其目的是为实现资源共享, 避免重复建设, 降低成本, 形成适应性强的多媒体基础平台。三网融合的最佳形式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展互联网运营、电视节目传输、语音通讯等综合业务。

2. 三网融合下移动终端学习的概念

移动终端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由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博士在2000介绍到中国的, 移动终端学习是指以移动无线网络、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为基础, 学习者使用便携式计算机、PDA、手机等移动设备, 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来交互式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它是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数字化学习的延伸。

3. 移动终端学习的设备及应用

第一, 手机, 传统手机只具有通话和信息功能, 相对其他移动终端设备, 其学习功能较弱。随着技术的更新智能手机诞生, 智能手机除了具备手机的通话功能外, 还具备了PDA的大部分功能, 特别是个人信息管理、无线数据通信功能及增值业务, 它具备一个开放性的操作系统, 在这个操作系统平台上, 可以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 从而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得到无限的扩充。

第二, Pad, 作为平板电脑, 其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应用程序强, 为用户提供了浏览网页, 收发电子邮件、观看电子书、音频、视频播放等功能, 具有较强的硬件配置, 满足了人们数字生活需要, 但是在兼容性及外部链接方面尚有欠缺。然而不能否认其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也在改变人们对原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认知。

第三, 便携式计算机, 一般是指移动性能较高的个人笔记本电脑产品, 重量轻, 但性能、功能和价格和主流笔记本电脑相差无几。可以作为移动数字生活的典范, 是未来笔记本电脑的一种发展趋势。

二、三网融合下移动终端学习的特点

1. 移动、灵活性

学习者所使用的移动终端轻便小巧、便于携带, 其所使用的无线技术突破了有线连接的束缚, 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学习者能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 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学习内容、控制学习方式和进度, 并且学习内容可存储、及时更新, 这有利于移动终端学习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片段。当然, 教师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教学。移动终端学习的碎片性的特点, 为学与教都提供了便利条件, 极大地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

虽然移动终端学习灵活性特点的优势显而易见, 但是, 我们也必须注意到, 正是这种灵活性同时也困扰着其发展。例如, 移动终端设备虽然便携, 但是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较低, 移动终端学习终端的操作对部分学习者来说相对困难;同时, 移动终端学习情景的随意性和休闲性导致学习环境的复杂多样性, 学习者周围存在多种干扰因素, 学习者不能集中注意力, 难以保持学习的持久性。

2. 交互性

移动终端学习者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设备, 通过短信、MSN、微信等方式, 及时联系相关人员, 实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有利于信息的快速流转并能提高学习效率。三网融合下的移动终端学习交互性为信息的双向流通提供了基础, 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发展学习者的个性, 培养交流沟通能力, 以便于提高学习者的成绩及社会适应能力。

另一方面, 移动终端学习更多的时候是人机对话, 使原本学习者之间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越来越贫乏, 带来情感交流的缺失, 这是今后值得研究的一个议题。

3. 个性化

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的移动终端学习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方式, 因此, 其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地点都由学习者自主决定。同时, 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习者来说, 移动终端学习能够为其提供与自身特点相符合的学习内容及方式, 缓解在现实学习环境中, 由于交流所带来的障碍, 从而促进学习者进行轻松的学习和交流。这使得移动终端学习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移动终端学习的这种个性化特征是其生命的源泉。

三、三网融合下移动终端学习的发展趋势

1. 移动终端设备标准化及个性化发展趋势

目前的移动终端学习设备种类繁多, 功能各异, 主要支持语音、短信类、即时通信类、广播媒体类、音乐类、导航类等功能。由于类型及品牌的差异, 学习者在切换不同的移动终端设备时力不从心, 特别是对一些边缘性移动终端学习者。为了提高移动终端学习的普及率, 有必要对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标准化设计, 简化学习者对移动终端设备的掌握程序, 为移动终端学习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扩大移动终端设备使用人群范围。

移动终端设备的标准化与其个性化特征并不相矛盾。个性化是在标准化前提下, 为特定的人群量身打造符合其需求的产品, 个性化不仅可以体现在移动终端设备方面, 同时也可以通过个性化软件的方式来加以实现, 只有将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才能促进移动终端设备的完善和发展, 为移动终端学习提供良好硬件基础, 使得移动终端学习成为可能。

2. 三网融合更加紧密, 为移动终端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

三网融合为移动终端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 目前我国的三网融合还处于发展阶段, 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 三网融合的程度不高, 导致学习资源的重复现象频出, 移动终端学习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习资源进行筛选, 从而影响移动终端学习的效率。

3. 安全性提高, 为移动终端学习提供更可靠的学习环境

安全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性和移动终端学习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前者主要指移动终端硬件、操作系统、终端数据、终端接入和用户身份安全认证等几个方面;后者主要指网络的安全性。因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移动终端学习主要是通过网络形式实现, 那么, 如何为移动终端学习者提供一个可靠、安全的网络环境就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4. 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 为移动终端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体系

移动终端学习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 其学习资源来自世界各地, 学习伙伴相对陌生, 学习环境相对复杂。这就使得学习者受到侵害的可能性提高, 所以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学习者面临侵害的时候, 能够为其提供最后的保护屏障,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移动终端学习的良性发展, 提高移动学习的普及率。

5. 移动终端学习的系统化, 提高学习效率

目前的移动终端学习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没有相对监督系统, 难以保证学习的连续性, 因此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移动终端学习系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议题。只有这样, 才能保持移动终端学习的生命力。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为了提高产能, 节约成本, 减少环境污染, 产业融合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三网融合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背景下, 移动终端学习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网融合背景下移动终端学习的概念、设备、特点及其优势, 最后对移动终端学习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三网融合,移动终端学习,回顾,展望

参考文献

[1]张炎滨, 王亮.国内移动终端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J].技术专题, 2007:22-24.

[2]付皓, 戴国华, 刘兆元, 赵强.移动终端安全问题解决方案研究[J].移动终端, 2012:68-72.

[3]徐国飞, 沈连丰, 等.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通信与广播电视, 2010 (3-4) :1-10, 15.

[4]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 2002 (5) :78-81.

上一篇:效率工资下一篇:聚硅酸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