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外语学习特点(精选12篇)
小学生外语学习特点 篇1
弗赖登塔尔认为, 所谓几何就是把握空间, 而这个空间对小学生来说, 就是他们生活和运动的空间。因此, “几何”又称为“空间几何”, 从严格意义上讲, 空间几何主要就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或关系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课程的空间几何是几何学中最基础的部分, 是一种直观几何, 或称之为经验几何、实验几何, 是存在于不太严密的局部组织之中的。小学生刚接触几何的时候, 往往觉得学起来很困难, 下面笔者就来研究一下小学生学习几何的特点, 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方向。
一、小学数学几何学习的基本特点
1. 经验是小学生几何学习的起点
小学生的几何学习与成人 (或更高年级学生) 不同, 他们不是以几何的公理体系为起点的, 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起点的。小学生在玩各种积木或玩具的过程中, 在选择和使用各种生活用具的过程中, 在接触到的各种自然现象中, 甚至于他们在玩类似“过家家”的游戏中, 逐渐感觉到了各种用具在几何方面的特点。
2. 操作是小学生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
小学生的几何不是论证几何, 更多的属于直观几何, 而直观几何就是一种经验几何或实验几何, 因此, 小学生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空间观念, 更多的是依靠他们的动手操作。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是通过不断地尝试搭建、选择分类、组合分解等活动来增加自己的体验, 积累自己的经验, 丰富自己的想象。
二、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基本特征
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几何学习的基本价值。
所谓空间观念, 就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等形象在人头脑中的映象, 是空间知觉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表象。小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小学生空间想像力的发展
所谓的空间想像能力, 就是指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和抽象的能力。
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空间图形时基本上是从认识“二维图形”开始的, 但小学生积累的却是大量的“三维”的几何经验, 他们在对“二维”图形的空间思考的过程中, 往往就会依附相应的直观物体, 比如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学生往往会举到诸如课桌之类的, 很难抽象出桌面的形状才是长方形, 甚至到了较高年级学习“圆的认识”时, 还会受到直观物体“球”的干扰。
2. 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心理特点 (1) 对直观的依赖较大
“闭合的区域”往往比“开放的区域”更为直观。如对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可能会比对角的性质认识更容易;对周长的理解可能会比面积更容易。正如我们听到许多教师讲解《面积与面积单位》时, 总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手的触摸来体验“面”的大小, 并与周长作出对比, 逐步获得对“面积”的理解。
(2) 用经验来思考和描述性质或概念
无法运用精确语言来描述“圆”, 对“圆上”“圆内”或“圆外”等概念还只能建立在“圆圈上”“圆的里面”和“圆的外面”等上面。
(3) 空间观念的形成依靠渐进的过程
学龄前小学生已经认识三角形, 但这只是对形状的初步感知, 到了低年段, 能用“三条边围起来”这样的直观特征来辨识图形。到稍高年段, 才开始逐渐获得“三角形”性质方面的认识。
(4) 容易感知图形的外显性较强的因素
对“角”的本质属性的认识, 往往会集中在组成角的两条边的长短上, 而忽视两条边的“张开”程度, 也是因为边的长短的视觉刺激明显要大于两条边的“张开”程度, 甚至我前几天在问学生如果拿一个放大镜看角时, 角的大小怎样时, 学生居然说角会变大。
(5) 对图形性质间的关系有一个逐渐理解的过程
一年级时, 学生只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得形状;二、三年级时, 学生不仅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 还能从这些图形的基本性质上分析, 并对圆柱和球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到了四、五年级, 能深入地分析图形的性质及关系;而到了六年级, 学生则能较好地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可见学生对图形的掌握及空间观念的发展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6) 对图形的识别倚赖标准形式
一位老师在上《三角形的认识》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高”的概念, 她先从一个正放的三角形入手, 让学生画高;接着她把这个三角形旋转一下, 变成倒放的三角形了, 问学生这还是不是三角形的高, 学生就觉得它不是高了。可见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还仅仅依赖于标准形式, 一旦变成了“变式图形”, 学生识别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7) 依据平面再造立体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是逐步形成的
有的教师在学生初次学习“长方体”时, 用三根“拉杆天线”, 将它们的三个点按“长”“宽”“高”这三个维度焊接在一起。然后不断地通过拉动天线的三个方向的长度, 让学生在头脑中再造相应的形体大小的形象, 以此来发展小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三、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障碍
1. 空间识别障碍
空间识别能力表现出的是空间的方位感, 它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中, 还是在空间几何的学习中, 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比如估计出要去的某个地方的大致方位, 如平时非常重要的方向感;估计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大致距离等, 都涉及到空间识别能力。而这些能力在我们今后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2. 视觉知觉障碍
比如让学生解决“教室粉刷墙壁和天花板, 要粉刷多少面积”或是解决“游泳池铺瓷砖”等, 其实都是关于长方体的表面积问题, 由于学生看到教室是一个完整的长方体, 他们就往往会忽略了有一个面不算在内的问题。
以上是笔者通过研究总结的小学生学习几何的几个特点, 希望通过笔者的总结, 教师们能在抓住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前提下, 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几何的教学效率。
小学生外语学习特点 篇2
⑴ 知识量大,系统性强。
高中各学科几乎涉及了本学科的全部基础知识,而且均形成了各学科独特的系统和体系。学习时,注意把各科知识与其系统和体系联系起来,就有利于深入学习。另外,高中阶段开设的一些发展特长、加深加宽知识面的选修课和各种课外活动,都使高中成为求学时代获得大量知识信息的重要阶段。
⑵ 综合性强,各学科互相影响。
高中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尤为突出。心理学家曾把数学列为影响智力水平高低的一大因素是有一定道理的。在高中阶段学习中,如果数学功底差,则会极大地影响到物理、化学的学习,碰到的困难大,自不必说。同样,心理学家也指出了语言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思维不仅与感性认识相联系,而且凭借语言进行思维,语言使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因此,每个高中生都要努力学好语文,发展思维,多加思考,力求各学科的深刻领悟,学会质疑,发展自己。
⑶ 能力要求高,贵在自我培养。
高中学生学习困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我们的一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局限于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中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实践中,在努力掌握基础知识、积累经验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记忆能力、科学的判断能力等等,这些不但会使你很好地完成高中学业,还将使你终身受益。
招数一:预习
对预习来说,主要就是要做到看书速度快,理解速度快。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内外干扰。外部干扰包括无关的声音、让人分心的视觉嗅觉刺激物等;内部干扰主要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感情等。克服内部干扰主要应积极锻炼身体,保证充足的睡眠,有意变换学习内容,避免用脑过度,防止身心过于疲劳等。克服外部干扰,除了要尽量避免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例如把桌上无关的画报玩具收掉,把收音机关掉。还要有意识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能始终保持并有韧性。
招数二:复习
对复习来说,主要就是要提高做题的速度。无论现在的人如何批评“题海战术”,但对数理化这些科目来说,做题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具体操作结合的过程,所以在数理化的学习上做题是必须的。但做题并不意味着要见一道做一道,做题“贵精不甚多”,做一道题要学会“举一反三”,用心揣摩这一类题目的特点,这是提高做题速度的很好的方法。同时要注意每做一道题,要有一道题的收获,不能做上十道题毫无收获,还是就会做这一道题,这个收获从哪儿来呢?就是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招数三:课堂听课
争取在老师讲课时,就把这一部分内容学会、理解,否则下课再自学,就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不一定学好。上课听讲是最重要的一环,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课,这么多的时间利用不上,就太可惜了。要做好听课笔记,并要学会做听课笔记。上课听课效率高不但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对你提高做题速度也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课后针对性的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做,不能偷懒,也可以在课后复习时把课堂例题反复演算几遍,毕竟上课的时候,是老师在进行题目的演算和讲解,学生在听,这是一个比较机械、比较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也许你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听懂了,但实际上你对于解题方法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深入的程度,并且非常容易忽视了一些真正的解题过程中必定遇到的难点。“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对于数理化题目的解法,光靠脑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够的,一定要经过周密的笔头计算才能够发现其中的难点并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终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祝各位同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进步!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期,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及生理特征,有利于我们引导高中生健康向上地成长。
高中一年级
生理特点: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
学科特点:高中的学习深度和难度较初中上升到新的台阶,跨度很大,特别体现在数学、英语、和物理学科,很多学生都是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也认真完成了,结果成绩不理想,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不及格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都很困惑,其实症结就在于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差,综合学习能力急需要提高,咨询师一定要跟家长强调在高中阶段,孩子不能掉队,有问题不能拖,同时强调高中阶段,家长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因为高中的各科学习都是知识的延伸,并且有很强的关联性,一个知识点或是知识模块出现问题会导致这个科目的学习遇到瓶颈,应该趁月考之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有效解决,在期中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
高一关键词——“难”
从初中到高中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中整体呈现知识量增大、理论性增强、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趋势,而高一又是数学、物理、化学学科难点最集中的年级,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初三到高一不是个“坡儿”,而是个“坎儿”,必须要“跳”才能完成这个质变的过程。
高一最重要的事情
1.重视高
一、成就高考——高一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开始,抓住高一,让自己一开始就能占据领先位置,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多年的高考经验显示:对高一的重视程度和3年后的高考成绩成正比关系,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一定要从高一抓起!
2.提前动手,从容应对——刚刚经历了中考,很多学生沉浸在紧张后的轻松李,但是学习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放松,可能就会给自己的高一学习制造麻烦,抓住高一伊始,让自己的高中学习一帆风顺!
3.发现漏洞、及时弥补——高中学习比较紧张,发现漏洞千万不要以太忙、太累为由任其存在和发展,因为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漏洞不补,会影响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综合应用,并且积累得太多,会觉得无从下手,只好放弃,给高考造成很大的损失!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特点个案分析 篇3
一.个别学生成长节选案例简要陈述
周灿灿:学习表现及主要学习风格:倾向于活跃型,从平时情况来看,他在小组活动中很积极,只要是自己懂的总是抢着说,常说的是“这个问题,我会”,“看我的”,“让我来”。虽然反应快,由于欠思考,出错率相对偏高。成绩中等略偏上,习题或测试中出错的题目大部分能自己订正出来,在考试中多因粗心或答题要点不全而被扣分。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策略: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笔者找他谈了几次话,将他在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他进行了交流,建议他保持目前积极的学习状态,在发言或答题前思考再全面一些,他本人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表示会按笔者的建议去做。
教育效果:经过几次调整,周灿灿的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到期末成绩基本稳定在中等偏上。
周春梅:学习表现及主要学习风格:典型的偏科,文科学得较好,理科则较差,经常不及格。上课时复习旧知类的问题回答得相当好,但学新课时老师的提问则大部分回答不出。对物理试卷上的探究实验和其他学科探究发现类的问题尤其感到茫无头绪,对试卷中出现的老师未讲过的题目有畏惧心理,遇到这类问题总是空着不做。就这些表现来说,属于感悟型为主的学习风格。平时成绩波动较大,主要看数学物理试卷的难易程度。
转化过程及所采取的策略:根据她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她平时多记录一些有用的心得体会。继续发扬自己做事实际和仔细的优点,多与同学讨论,多做题,克服对新题型的畏惧心理,理科学习时多去思考某种可能性和事物间的关系。另外与数学和物理老师进行了联系,请他们平时多加关注,着力提高她对这两门功课的兴趣。
教育效果:经过几次调整,特别是专门和她进行了一次关于偏科的危害及克服对理科的畏惧心理的谈话之后,她明显在数学物理上花的时间多了,有不懂的也能主动问同学和老师,遇到新题型也不再是空着不做而是能自己先进行思考分析,实在不会的留着。目前数学和物理的进步相当明显,数学已能考及格,物理则能保持在70分以上了。
二.案例体会
面对这两名同学的改变,我更加认识到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风格对学业水平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学习风格的形成和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受性格、家庭、教育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各种学习风格都有其各自的长处与缺点,要扬长避短。每个人也不一定就完全是哪一种学习风格,只是偏重不同罢了,以上两名学生只是众多学生中学习风格比较明显而突出的两人。针对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老师要多观察细分析,综合思考,提供因人而异的解决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就我们教师而言,我们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更有效。也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到了学生的现状与需要。
除了个体学生之外,对于学生整体来说,要教育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自查互查相结合,发现并力争自主解决自己学习问题上的短板。教师要改变的也不仅是针对学生学习的策略,还有自己的教学策略。
除了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各门学科的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既可以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又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效果。
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要配合学校,督促孩子制定好短期及长远的目标并加以监督,另外应配合老师针对孩子的不同风格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学习风格多种多样,以上两例还不包括视觉型、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等。因此我们的教育和研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对于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来说,在小组活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是不相同的,让各小组的学生学习风格互补应该比同一风格类型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要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当然,这是本案例分析中未涉及到的也应该是接下来的研究中所应关注的。
三.结束语
虽然对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与学习策略的调整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但是笔者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与学策略的不断调整,再加上各方面的教育合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
根据智能特点促进学生学习 篇4
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观点来看, 学生通过数学学习, 最终得到发展的当然是逻辑—数学智能。但实际情况往往是, 每个人的各种智能发展是不平衡的, 因而每个人的学习类型也就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要使每个人的“逻辑—数学智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关键在于课堂学习时, 让每个人从各自的最佳切入点进入学习。
以《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这一节为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把学生按其智能类型分成若干个小组, 使每个小组中有各种智能类型的学生, 先由人际关系智能较强的学生担任各小组的负责人。在作图阶段, 采用传统的细绳画椭圆的方法, 在各小组中安排两个“身体运动智能”较强的学生在画板上尝试画出椭圆的图形, 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要求根据作图过程写出做法, 再总结出椭圆的定义。然后, 每个小组派一名语言智能较强的代表发言, 总结椭圆的定义。最后由一位“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给出定义的数学表达式。这样的课堂学习, 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切入点”, 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真正做到了“把每个学生不同智能特点的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
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对于不同形式的内容理解和记忆有着很大的区别。如“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 对数学表达式这种简捷的形式较敏感, 他们比较擅长于用符号语言来表述数学问题。“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对文字或语言表达的形态较敏感, 他们对数学内容的学习经常是“先记忆、后理解”, 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空间智能”强的学生则长于对图形的感知, 一些数学图形在他们头脑里有很深的印迹。这些智能特征对他们学习数学会有一定的影响。在学习《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这一节课时, 学生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把椭圆的定义记下来。椭圆的定义有三种形态, 图形、文字和公式。根据前面对不同智能特点学生学习过程的分析, 不难得到下面的结论:对于“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宜先记忆定义的公式, 再根据表达式画出图形和尝试用文字表述定义, 以发展另一方面的智能;同样, 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宜先记忆定义的文字表述, 对于“空间智能”较强的同学宜先记忆定义的图形形式。必须注意的是, 这里强调的是先记忆其中自己最擅长的一种, 并非是取代另两种, 否则掌握的知识是不全面的, 也达不到发展各种智能的目的。
在练习这个环节, 个性化作业设计应该是一种“自助餐式”的作业形式。教师提供多种形式或层次的作业, 由学生根据各人的智能特点, 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作业形式进行练习。如:手工作业、书画作业、电子作业等等。在学习《椭圆定义与标准方程》这节课后, 为巩固学生对椭圆定义的认识, 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后作业, 供学生从中任选一题或多题去做。
(1) 写椭圆定义及其表达式, 再画出示意图;
(2) 根据椭圆的定义, 请你设计出一副能方便画出各种椭圆“椭圆规”, 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3) 根据椭圆的定义, 利用电脑软件《几何画板》画椭圆, 并说出这样画的依据;
(4) 写出一个椭圆方程, 求出其焦点, 用描点法画它的图形, 然后用定义验证图形的准确性。
(5) 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 (或它的某个截面) 为椭圆型, 考虑如何应用椭圆的定义来验证它是不是椭圆。
从多元智能观点来看, 第 (1) 题侧重于语言智能;第 (2) 题比较侧重于“身体运动智能”;第 (3) 题侧重于空间智能;第 (4) 题侧重于逻辑—数学智能;第 (5) 题侧重于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各个题目切入点不同, 便于各种智能类型的学生找到各自的最佳切入点, 它们各有侧重但又不是单一地培养某个方面的智能, 而是多种智能融合其中, 最终达到了掌握椭圆定义培养多种智能的目的。
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和总结 篇5
赵奕辰家长: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们索罗门教育的信任。在此简单向您汇报一下您的孩子在这边辅导的情况:
★我对赵奕辰的辅导大体分为三步计划:
一、引导该生回顾七、八年级书本知识:
(1)七年级知识相对简单,该生掌握较理想;但也存在问题,比如计算方面还不够细心,对不等式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计算还不够细致,经常出错。当时也应您的要求给过他广东的期末测试,他可以考到102分,错的题目也涉及他概念理解上的漏洞,已在后续补习中不断弥补加强。
(2)八年级的知识相对较繁琐,涉及到因式分解、分式、根式、函数和三角形、四边形等,从计算和应用难度上都比七年级要高出好多,鉴于该生当时在校学习状况不甚理想,我的进度很慢,一节课带他走1至2个章节,讲解典型例题,确保他对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然后再展开针对训练和讲解。
二、对于八年级的知识做综合巩固,主要是以综合练习的形式进行,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搜寻他的薄弱区,以便后续强化。比如过程中,他对因式分解、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中心对称、勾股定理和三角形形状的判断等题型表现较差,经过我反复强化,已对中(上)等难度题型有相当的得分能力,理解力也明显加强。
三、对该生学习上的坏习惯重点瓦解,当然这个计划贯穿整个过程,1
引导学生克服诸多学习方法和态度上的缺点,取得一定的效果。在8月1日给他的八年级下期末测试中,他可以考到95分左右的成绩。当然这只能算进步,对于该生仍不算理想。
★该生学习特点分析和建议:
1.计算不够细心。简单的,会做的题目经常马虎犯错,比如,同一题算3遍会得到3个不同的答案;
2.上课听讲不够专注,不爱动笔,不能很好的与老师的讲解做出同步反应和反馈;
3.不爱做笔记,有做错的题目,该生未能做及时的更正和有效的批注;
4.没有好的复习习惯,比如我让他回家后复习某一章的书本内容,他第二天说“忘了”;再比如同样的题目第二次做时感觉很陌生,没有记忆的习惯;
5.打草稿习惯不好,草稿写得很散乱,不利于解题;
6.考试的时候答卷习惯不好,有过多涂改,时间观念不强,导致做不完题目;
★针对该生在这边接受辅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以上特点,我都十分关注,反复督导,他有部分习惯已经改善许多,比如打草稿、举一反
三、改错的习惯。但还远远不够,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该生能克服以上种种缺点,那么该生的数学成绩就会有更大的提升。
杨老师
小学生外语学习特点 篇6
关键词:把握学生特点 亲历教学活动
新的教学理念,承认人有探究的本质,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有寻求问题答案的冲动。我们很多成人孩子般的好奇,缺乏孩子般解决不合理问题的热情。但是,时代需要我们改变自己,学生需要我们改变自己,我们没有选择,必须寻找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达成的科学教学目标。
一、把握小学生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一)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例如,中年级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压扁的塑料球复原成圆球。又如,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
对儿童进行教育,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儿童本来有自己的情感或感受事物的方法,可是,社会却把成人的情感或感受方法强加于他们。这种教育现象的产生并非教育工作者有意为之,而是由于教育工作者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儿童,因此无法理解正常的儿童行为,包括儿童的错误行为。
(二)鼓励儿童动手动脑“学”科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儿童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境、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我参加新课程培训时曾有幸听了一位专家的专题讲座,他在讲座中讲了一个美国人的科学教学范例。
教学范例:《蚯蚓》
上课了,老师说这节课讲“蚯蚓”,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上讲台来取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学生们推桌子、挪凳子、弯腰抓蚯蚓,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老师却一言不发,站在讲台上冷眼旁观。
过了一阵,老师说:“上一节蚯蚓课,假如连蚯蚓也抓不住,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
学生们抓到蚯蚓回到座位后,老师开始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老师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蚯蚓的外形有什么特征,看谁能把它的特点补充完整。经过片刻观察,学生们踊跃举手。
生:虽然我看不见蚯蚓有足,但它会爬动。
生:不对,蚯蚓不是爬动而是蠕动。
师:对。
生: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上是一圈一圈的。
师:对。
生:它身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
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老师,我刚才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有咸味。
师:对,我很佩服你。
生:老师,我刚才把蚯蚓扎好后吞入了喉咙,过了一会儿把它拉出来,它还在蠕动,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此时,老师的神情变得庄重起来,激昂地说:“完全正确!同时我要赞扬你在求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勇敢行为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整堂课结束了。
这是典型的美国式课堂教学:课堂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混乱——一是不压抑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二是反映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通过观察、体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蚯蚓是环节动物,无足,运动方式是蠕动;生命力极强;身体光滑,有咸味。整堂课充满了孩子快乐的心情和大胆的尝试。当然,我并不认为这堂课非常完美,但是,我看到了它与我们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差别,在美国“科学”课堂,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孩子的行为和直觉。
美国教师相信孩子的直觉、推理和判断,相信孩子在新问题出现时,有时是能自己解决的。孩子亲眼看见蚯蚓从纸上滑落,亲自尝试抓蚯蚓,抓住滑落,就不会再忘记蚯蚓光滑的体表特征。孩子亲历一系列观察与实验活动,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和体会。
二、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活动是以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为主。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受传统封闭式的教育理论的影响,有些教师将学生看成填装知识的容器,教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个不停,学生争当模范听众,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这样做只能把学生训练成虔诚的教徒,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更不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简单的模仿,搬用他人的经验,最终导致千人一面。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在教学目标上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设计在形式上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而采取各种各样的模式,给学生创造多种亲历的机会。这些活动的选取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
三、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限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主要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把课堂变为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表演者,学生不再是模范听众。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作者简介:
吴成俊(1962- ),男,汉族,甘肃省嘉峪关人,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
小学生外语学习特点 篇7
一、巧妙创设情境, 激发求知欲望
1. 谈话导入, 激发 “心”动。 谈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利用平等谈话, 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最大程度地和每一位学生产生心灵上的沟通, 使学生从教师充满激情的谈话中受到启发和感染,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问题导入, 激发 “心”动。“学习贵在质疑”, 关键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教师围绕课题或中心, 精心设计关键问题,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起来。提问要“胸中有教材, 眼中有学生”。
3. 情境导入, 激发 “心”动。 (1) 音乐渲染, 激发情感。音乐不仅可以使人心情愉悦, 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它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 是我们渲染教学气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果选取的音乐与文本相符, 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时, 先配以哀伤的乐曲向学生讲述邓小平的丰功伟绩, 然后默哀一分钟, 在这种沉重音乐渲染下, 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一个远离自己的特定环境, 此时让学生带着对邓小平爷爷的敬仰、怀念之情朗读全文, 他们读得动情, 学得认真, 是音乐感染了学生的情感, 从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 直观影像, 创设情境。小学生以直观形象记忆为主, 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手段, 把课文中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 以帮助学生再现情境, 唤起学生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解朗读。例如教学《生死攸关的烛光》一文时, 我组织学生观看残酷无情的二战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侵略者的野蛮残暴, 反抗者的勇敢机智。那惨无人道的战争画面扣动学生的心弦, 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情动而辞发”, 学生怀着对英雄崇敬的情感, 声情并茂地去朗读课文, 有效地增强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效果。
二、注重情感教育, 以情激情
语文课堂永远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因此,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能触动灵魂的东西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但是, 要想触动学生的激情, 作为语文老师就必须在正确、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找到最佳的激发点。在课堂上, 教师就从这个激发点出发,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 用他人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 用他人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 积极地感悟他人的思想感情。
三、保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让语文课堂个性张扬, 激情四射的关键。只有师生关系的融洽, 才能换来学生敞开心扉的信赖, 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激情四射。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 教师要毫不保留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贡献精力、才干;其次, 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和信任学生, 出自内心地关怀学生, 像慈母般地爱护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 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最后, 教师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 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 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 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
四、激励性评价, 让学生自信快乐成长
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把评价的权利下放, 让学生自主评价, 提出不同的看法, 哪怕是片面的, 都要给予宽容和理解, 不以统一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的思维, 进而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始终让学生自己当自己的评委, 教师仅在一旁引导、点拨, 和学生作平等的交流。
总之,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 教师一方面须加强自身素质的锻炼, 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在语文课堂上使学生个性张扬, 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 还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 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见解的机会, 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 才能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他们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充分挖掘。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求知、做人的乐园, 也才能真正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张扬, 从而使语文课堂激情四射。
小学生外语学习特点 篇8
一、营造乐学的氛围, 触动兴趣的心弦
初中生年龄小, 对事物的喜好往往受制于环境的影响。学生情绪的好坏, 会影响其课堂的表现和对英语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轻松地步入课堂。课余时间, 我总会主动与学生接触, 与他们谈心、交朋友, 使他们觉得老师是“可亲可近”的。课堂上, 我也是面带微笑, 用满含期待的目光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使他们都能感觉到“老师在关心着我呢”, 从而“亲其师, 信其道”, 轻松自然地畅游于课堂。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兴趣
1. 联系生活常识。
初中英语的很多教学内容形象性是比较强的, 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感觉到英语与生活的联系, 从而乐在其中。如在教学hot, cold, rainy, windy等表示天气情况的单词时, 我就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图画来表示单词的意思。如:戴草帽或摇扇子表示hot, 打伞或穿雨衣表示rainy, 头戴风中飘逸的纱巾或树枝摇摆表示windy, 戴墨镜表示sunny...又如在教学“What can I do for you?”这一课题的Section A时, 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水果、糖果、青菜等东西, 上课时带到教室, 又让学生把桌椅调整摆放, 将现场能应用的一些东西如pens, books等归类放齐, 瞬间把教室变成一个supermarket, 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等不同角色, 进行对话, 我在旁边适时作指导。整节课中学生学得主动、有趣、轻松, 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采用竞争手段。
初中生大多处在青春期早期阶段, 喜欢竞争。因此, 教学中, 我常常采用竞赛的形式来刺激他们。如, 开展单词拼写比赛, 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开展朗读比赛,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每次的比赛, 都会使学生们切实感到学好了英语有“用武之地”。我发现, 在比赛中, 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后, 就会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于是就会更主动自觉地学习。随着学生兴趣的增强, 学习效果也就不断改善了。如此良性循环, 学生的学习负担逐渐减轻, 学习速度不断加快, 学习兴趣自然得以长久。
3. 开展游戏活动。
初中生处在儿童期向少年期的转变阶段, 许多人会变得矜持, 常因怕表现不好而游离于活动之外。为此, 我把快乐无拘束的游戏融入英语课堂, 使学生自由地加入教学中。如, 在教学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数字”时, 教完1—10的数字后, 我让学生们拿出篮球, 听从老师的指令拍球。如, 老师说“10”, 则学生边拍球边用英语从“one”数到“ten”, 如果数错了, 自己要一边数着数一边跳10下。课堂热闹非凡, 学生既玩了球, 又复习了数字, 一举两得。
4. 设置表演环节。
初中生喜欢表演, 而表演是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教学中, 我常把一些教学环节设置成表演时刻, 让学生扮演角色, 以此来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乐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一些动物的名称时, 我就抓住每种小动物的特征, 让学生边读单词边做动作, 学生们情绪高涨, 整个课堂就像是一个可爱的动物园, 学生在欢乐中就学会了单词。
5. 引用歌曲助学。
初中生喜欢唱歌, 歌曲的韵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也十分好记。因此, 在教学中, 我常教一些英语歌曲, 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记忆。如在教学一周七天的英语表达方式后, 我教唱了“The Days of the Week”,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 运用多媒体。
初中生正处于由偏重形象思维向偏重逻辑思维转化的阶段, 他们喜欢想象, 突破现有, 而多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声、形、图、色并茂, 能直观、形象地展现各种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中, 我总是把一些抽象的知识点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使学生身临其境, 乐在其中。
三、科学评价, 培养学生自信心
青春期的初中生, 对待事物总会意气用事。如在学习方面, 成绩好时, 他们就信心十足, 反之则垂头丧气。同时, 他们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敏感。教学中, 我非常注重学生这个心理特征,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使他们再接再厉;对成绩略差的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手段, 鞭策他们努力学习, 迎头赶上;对成绩较差的学生, 尽量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加以表扬。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英语并不难学, 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在课堂中, 我尽量从细处着眼, 努力地寻找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微小的进步, 及时给予其“Good”, “Very good”, “Good job”等表扬肯定, 鼓励其继续发扬。实践表明, 每当我用表扬、鼓励之辞来对学生的回答作评价时, 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尤其是学困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 他们会激动不已, 整堂课都会昂着头, 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课。
小学生的特点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9
少, 即年纪小, 这是小学生最大的特点, 也是小学生其他特点形成的原因。对小学生培养的诀窍在于对“因势利导”的把握, 处处关注学生的发展, 及时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是教师的重要工作。
2. 活泼好动与积极引导。
天真活泼、好动, 是小学生身体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点, 也是身心健康的标志。要努力维护学生可贵的天真纯洁, 为培育其朴实、正直的人格奠定基础。不要讨厌学生的活泼好动, 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条件, 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鼓励内向的学生摆脱怯生的状态, 让他们笑起来、活泼起来。
3. 好奇猎新与充分鼓励。
好奇猎新是小学生可贵的认识世界的动力, 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充分鼓励, 是小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 也是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着眼点。在引导小学生学习时, 结合小学生好奇猎新的特点, 更新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好方法。
4. 求知欲强与尽量满足。
喜欢问这问那, 是少儿的天性, 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学生提问题, 要有学生一天不提问题就有所欠缺的感觉, 使学生养成提问题的习惯。“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是培养小学生不耻下问品格的有效途径。
5. 喜爱模仿与正确指导。
喜爱模仿, 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小学生喜爱模仿的现象不胜枚举, 教师如果能对小学生的模仿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 对提高其模仿绩效和学习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6. 感情脆弱与调控教育。
小学生外语学习特点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年龄,特点
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决定其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能力的不同, 也使其在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有所差别。下面就这方面说说笔者的看法。
一、教师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年龄特征
年龄因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年龄的不同, 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制能力、抗挫折能力等都存在区别。因此, 教师的教育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从而在教学中运用好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以求最高效, 不要在低年段运用高年段的学习方法, 那么他们会感到压力很大且学习积极性容易消磨掉, 产生畏难心理。在高年段也不应运用适合低年段的学习方法, 这样会使学生的能力受到限制, 得不到有效提高。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清楚地认识到不是所有被提倡的教学方法都适用于全体学生, 而是要区分对待的, 不要因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说, 我们应该大力贯彻某种学习方法或教法, 就轻而易举地、草率地去执行, 而要根据自身实际去选择、去运用。
二、教师应设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应避免盲目的执行, 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定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比如, 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数学课的学习中, 教师要根据其刚入学、刚接触数学课程的特点来选取适合他们的自主学习方式, 最好是采用一些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常见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数的认知”时, 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图画书带来, 数一数。设定自主能力目标应低一些, 把几个物品分给家人或同学, 每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这就可以了。在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时, 给他们设定的能力目标可以相对高一些, 如, 分数的学习, 完全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学习, 然后用自己所理解的分数来讲给同学听, 你是如何理解分数的?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把一个西瓜分成几份, 取其中一份, 是几分之几?按照他们对分数的理解来解答实际问题。
三、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合自主学习的哪些方式
低年级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 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中年级学生可以尝试自己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节数学课的预习, 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而高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在独立的情况下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并运用, 也可以与同学合作交流完成有难度的数学习题。而所有年龄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 最好的自主学习方式是通过生活实践去自我体验、自我感知, 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直接、更有效果。
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浅析 篇11
【关键词】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3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方法及效率,因此,对于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是必要的。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很注重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心理的把握,在此,笔者将与大家分享所见所闻所思。
首先教师应要了解三年级小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一直是儿童心理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时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从哲学的高度,皮亚杰认为他属于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在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中,三年级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另一位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将人生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并称其为心理社会发展结算,在这一理论中,埃里克森认为,三年级学生处于童年期(7-12岁)。无论是哪种划分都列出了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自己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一、三年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处于8-10岁之间,这一阶段恰巧属于心理学上的童年期,在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记忆发张有这样几个特点:
1.记忆容量增加
儿童的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进。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2.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童年期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都随着儿童年龄而发展,在小学阶段有意识记开始超过无意识记,占据优势。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又是记忆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变化。
3.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小学儿童随着理解力的增加、知识的增多、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言语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在学习中越来越多的进行意义记忆。
4.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童年期的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抽象记忆能力得意不断发展,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乃至逐渐上升,占据优势地位。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三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要比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来得快而自然,这里笔者说的有意识记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复述”。不断地让孩子重复记忆材料,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死”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例如对于课文,诗词的背诵,学生采用的大部分是一种“多吟以颂”的方法。当然另一些记忆方法的运用也必不可少,例如“组织法”,将记忆材料按其间的意义练习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如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以成语接龙的方式来记忆成语,利用唐诗绝句四句押韵的特点来记忆诗歌等。
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根据研究,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以下几点:
1.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化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三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形象抽象水平”阶段,即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这一能力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是形象与抽象相结合。实际运用中,笔者认为,在教学一篇课文时,学生所得到的直观感受是这篇课文所带来的字词句及文章中心,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
2.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能力在心理学上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三年级小学生运用最多的是归纳推理。教师应合理利用学生这一能力,教学生将所学素材归纳分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3.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阶段性的划分,童年期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逻辑运算时期,但不能摆脱具体形象性。这个时期与幼儿期相较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思维特征与数学紧密相连,这里不做过多探讨。
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童年期儿童具有了掌握基础推理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是叙事文的教学中,老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学生叙事文的逻辑,即叙事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
三、三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童年期的社会发展主要体现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亲子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的发展,友谊的发展。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一阶段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批评性有所提高,内容有所扩大,稳定性也相对提到,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充分与学生交流,笔者认为,这一阶段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其次,关心学生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经常给学生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鼓励学生。
四、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卫生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卫生特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学习,二是培养良好的品行。学习是儿童的主要任务,老师和家长都应做好儿童入学的心理准备。在学习态度上,儿童并不能完全做到自觉主动,老师和家长不应采取逼迫的态度,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在学习习惯上,老师的主动性较强,要在课堂课后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语文学习过程中,晨读的训练,生活中的注意观察等。在学习方法上,在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前,老师和家长应培养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培养良好的品行也是必要的,三年级学生品行的培养侧重于热爱集体、热爱学习和遵守纪律,在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所体现的主流精神也不外乎此,语文老师应借此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品行的培养。
综上所述,笔者在阅读了心理学大师的著作之后受其启发,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语文教学工作合理结合,在实践中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生外语学习特点 篇12
一、把握小学生学习特点, 因势利导
(一) 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
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 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例如, 中年级学生能够在头脑中把一个压扁的塑料球复原成圆球。又如, 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
对儿童进行教育, 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 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反对成人不顾儿童特点, 按照传统与偏见, 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 干涉或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儿童本来有自己的情感或感受事物的方法, 可是, 社会却把成人的情感或感受方法强加于他们。这种教育现象的产生并非教育工作者有意为之, 而是由于教育工作者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儿童, 因此无法理解正常的儿童行为, 包括儿童的错误行为。
(二) 鼓励儿童动手动脑“学”科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 对于儿童来说, 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 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 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儿童常常依靠动手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而他们所能认识和理解的也往往局限于他们自己动手操作的具体事物。因此,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境、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我参加新课程培训时曾有幸听了一位专家的专题讲座, 他在讲座中讲了一个美国人的科学教学范例。
教学范例:《蚯蚓》
上课了, 老师说这节课讲“蚯蚓”, 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纸, 上讲台来取蚯蚓。许多蚯蚓从纸片上滑落下来, 学生们推桌子、挪凳子、弯腰抓蚯蚓, 整个教室顿时乱成一团。老师却一言不发, 站在讲台上冷眼旁观。
过了一阵, 老师说:“上一节蚯蚓课, 假如连蚯蚓也抓不住, 那么这节课还有什么意义?”
学生们抓到蚯蚓回到座位后, 老师开始了第二个教学环节。老师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蚯蚓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看谁能把它的特点补充完整。经过片刻观察, 学生们踊跃举手。
生:虽然我看不见蚯蚓有足, 但它会爬动。
生:不对, 蚯蚓不是爬动而是蠕动。
师:对。
生:蚯蚓是环节动物, 身上是一圈一圈的。
师:对。
生:它身体贴着地面的部分是毛茸茸的。
师:对, 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老师, 我刚才把蚯蚓放在嘴里尝了尝, 有咸味。
师:对, 我很佩服你。
生:老师, 我刚才把蚯蚓扎好后吞入了喉咙, 过了一会儿把它拉出来, 它还在蠕动, 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此时, 老师的神情变得庄重起来, 激昂地说:“完全正确!同时我要赞扬你在求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勇敢行为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整堂课结束了。
这是典型的美国式课堂教学:课堂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混乱———一是不压抑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二是反映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通过观察、体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蚯蚓是环节动物, 无足, 运动方式是蠕动;生命力极强;身体光滑, 有咸味。整堂课充满了孩子快乐的心情和大胆的尝试。当然, 我并不认为这堂课非常完美, 但是, 我看到了它与我们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差别, 在美国“科学”课堂, 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孩子的行为和直觉。
美国教师相信孩子的直觉、推理和判断, 相信孩子在新问题出现时, 有时是能自己解决的。孩子亲眼看见蚯蚓从纸上滑落, 亲自尝试抓蚯蚓, 抓住滑落, 就不会再忘记蚯蚓光滑的体表特征。孩子亲历一系列观察与实验活动, 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和体会。
二、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活动是以学生熟悉的, 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 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为主。通过这些活动的教学, 学生可以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受传统封闭式的教育理论的影响, 有些教师将学生看成填装知识的容器, 教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个不停, 学生争当模范听众, 整个课堂如一潭死水。这样做只能把学生训练成虔诚的教徒, 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 更不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只会简单的模仿, 搬用他人的经验, 最终导致千人一面。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在教学目标上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 既有知识教育的要求, 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设计在形式上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而采取各种各样的模式, 给学生创造多种亲历的机会。这些活动的选取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 按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序列编排。
三、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 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 会产生无限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主要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把课堂变为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上, 教师不再是表演者, 学生不再是模范听众。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 为他们营造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 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 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 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
摘要:教师应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 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 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小学生外语学习特点】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12-10
小学生特点09-28
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08-06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09-13
小学生数学思维特点07-20
小学生的人格特点11-11
小学生心理健康特点06-26
小动物特点小学生作文07-10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08-28
小学教育特点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