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能力特点

2024-10-10

绘画能力特点(共3篇)

绘画能力特点 篇1

两宋期间, 中国建立了制度明确的画院。画院在北宋徽宗朝发展至于全盛, 期间还成立了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历史上惟一的国立专门绘画学校, 即国子监“画学”。画院以及“画学”所反映的绘画教育特点, 具有突出的代表性。

大宋帝国的翰林书画院, 是一个由官方建立的, 收罗绘画人材, 从事专业绘画创作的机构。五代末期, 南唐、西蜀这些割据势力的都建有画院, 并且水平都较高。宋代统一中原地区, 消灭了这些割据势力之后, 便顺理成章地把这些地方的翰林图画院中的优秀画家收罗到京师汴梁中的翰林书画院中了, 其中包括许多当时就很闻名的画家:诸如黄荃、黄居寀父子、周文矩、徐崇嗣、郭忠恕、董源等人, 这使得宋代的翰林书画院一开始就极具实力。而到了赵佶在位的崇宁至宣和年间, 更是宋代书画院全盛发达的时期。赵佶任命以书画闻名的名士米芾任书画学博士, 整顿和健全画院的组织机构, 制订制度, 把一个原本纯粹是提供绘画作品的画院改革成一个具有绘画教学作用的艺术学院, 并由皇帝赵佶直接领导, 所以这些翰林画院的画家也就都成了皇帝的“天子门生”, 执行的是赵佶的艺术旨意。在皇帝的眷顾之下, 书画家们的政治地位也得以相对应的提高。按宋朝旧制, 翰林画院的分成画学正、艺学、祗候、待诏四个等级, 未得职称者称画学生。不过, 画家毕竟不是一般的政府文官, 他们虽然可以和普通的文官一样穿绯色和紫色的朝服, 却不得佩鱼袋 (一种表示政治身份的装饰挂件) , 以示区别。而我们的宋徽宗对书画艺术家青睐有加, 破格允许书画院的“艺术家”们象普通朝官一样佩带鱼袋, 在大宋帝国, 这可是六品以上官员才有的资格, 而其他琴院、棋院、玉院等的人仍不许佩带, 我们这位“风流天子”对翰林书画院的重视由此也可见一斑。

宋代翰林画院的一大特色, 便是以“画学”著称。既然是作为一门和诗歌文学并提的“学问”, 那么对于画家的要求就不仅仅是画技出色了。赵佶主持下的翰林书画院, 实际上便是由他亲自领导, 执行他的艺术旨意的艺术学校。其往往以古人诗句命题考试的方法来选用画院人材, 考验学生们对诗与绘画结合的“诗情画意”的理解。据说, 当时四方考生源源而来, 盛况不下今天的美术院校联考, 有幸中选者无不是百里挑一者。然而, 诗文与绘画, 一个是语言艺术, 一个是视觉艺术, 二者虽然在意境上可以相通, 但具体的表现手段却渭泾分明。以诗文为命题, 其实也就是要求画者能够先读懂甚至是深悟诗句的境界, 然后再化为可视的图画。

南宋院体代表画家李唐年轻时, 曾入试过赵佶的翰林画院, 那次所出的题目是唐人诗句“竹锁桥边卖酒家”。青竹、小桥、酒家是诗句中所描绘的实体, 而绘画立意的巧妙则全在如何处理这几个实体的空间关系上。句中的重点既然是酒家, 大多数的人自然都把如何体现竹林桥边的酒家作为画面的重点, 或远景, 或近景、或热闹、或冷清。然而李唐却抓住了一个“锁”字意境, 画面中, 桥头边一片茂密的竹林中, 不见任何貌似酒家的建筑物, 却斜斜由竹林中外挂出一幅酒家的酒帘, 把酒家掩映于竹林之中这一情境巧妙的体现出来, 不见酒家全貌, 却达诗句全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情画意”, 历来有“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的说法, 但二者的批评尺度确有不同, 就画而言, 一味地直接描写景物体貌显然比不上画面暗示的意境, 能若有若无的引发观者的想象能力了。

又如“野水无人渡, 孤舟尽日横”的命题, 诗句是一片荒凉萧瑟之意, 于是许多人都画了一条空舟系于岸边, 更有一些考生为了体现野水、孤舟、无人的意境, 有的画了一只鹭鸶立在船舷边, 有的画了几只鱼鹰栖息在船蓬上, 野踪无人, 水鸟大胆如此, 荒凉之意更添些许。不过, 按前面的解释, 这仍然太“实”了一些, 此命题所中的第一名, 他的画中竟然是有人的, 但他画的是一个划船的舟人, 睡卧在船尾, 一片孤舟则横于水中。妙!他的立意不是单纯的舟中无人, 而是表示出无人渡河的更深意境, 其中索然寡居的荒凉萧瑟之意, 又比简单地描绘空舟来得浓郁多了。至于“踏花归去马蹄香”“深山藏古寺”“嫩绿枝头红一点”“蝴蝶梦中家万里”等命题, 都同样旨在考察应试画家的见识、相象力和艺术的创造才能。

宋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继隋唐之后的又一艺术鼎盛时期, 尤其是“院画”的发展达到了历代鼎峰的高度。从整个宋代历史来看, 它基本上处于“文盛武衰”的时代背景,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宋代帝皇力倡“文治天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促使整个宋代绘画艺术也逐渐倾向于文学化, 如院画的发展和文人画运动就是最好的体现。

综上所述, 宋代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高峰期, 宋代院体绘画是宋代美术的骨干力量之一。与前代相比, 它们既代表了这个时代所取得光辉的艺术成就, 又属于宋代绘画艺术独特而又典型的艺术现象。

摘要:北宋继承了五代西蜀和南唐的旧制, 建国之初, 就在宫廷中设立了"翰林书画院", 对宋代绘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也培养和教育了大批的绘画人才。徽宗赵佶时的画院日趋完备, "画学"也被正式列入科举之中, 天下的画家可以通过应试而入宫为官。这是中国历史上宫廷绘画最为兴盛的时期。北宋画坛上, 突出的成就是山水画的创作。画家们继承前代传统, 在深入自然, 观察体验的过程中, 创造了以不同的笔法去表现不同的山石树木的方法, 使得名家辈出, 风格多姿多彩。

关键词:中国美术教育史,绘画,翰林书画院

参考文献

[1]郭若虚, 邓椿著.图画见闻志·画继[M].米田水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0.

[2]宋苏轼《东坡题跋·跋宋汉杰画》.

[3]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8.

绘画能力特点 篇2

小班幼儿进入绘画的象征期,开始产生表现的意图。利用已经掌握的圆形和线条来象征一切事物的特征,在此时的作品中,圆形是一切:小孩儿、太阳、苹果、小猫、汽车„„圆形包含了幼儿的整个世界。“一形多意”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造型特点,即圆形在每个幼儿的作品中,或同一幼儿的不同作品中,象征着极不相同的事物。多用圆来表示一切事物,少数幼儿会在圆形上添加一些线条来表示一些物体的特征。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多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圆形的物体给幼儿观察和画画,如画吹泡泡、娃娃吃的饼干、在瓶子形状的纸上画许多彩色弹子糖等;然后过度到学习在圆的基础上添加简单的线条组合成其它的物体,如用一个圆和简单的线条组合画出苹果、桔子、棒棒糖等物体。

小班的幼儿喜爱鲜艳的颜色,逐步能认识差异明显的颜色。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多创造机会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物体固有的颜色,说一说颜色的名称(主要是红、黄、蓝、绿、紫、黑),找一找常见物体的颜色,并有目的地鼓励幼儿大胆调换颜色作画。我们要避免因为担心幼儿选错颜色、弄乱颜色、乱涂乱画,而只给幼儿某种颜色画画,使幼儿失去主动学习选择颜色作画的机会。幼儿喜欢从绘画工具和材料中寻找乐趣,他们关心的只是绘画的过程,并不关心自己画了什么。据此,我们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乐于摆弄它们,并在摆弄中产生对绘画工具和材料、以及它们在纸上留下的笔迹的兴趣。

大班幼儿绘画特点的调查分析 篇3

一、幼儿园大班儿童的绘画特点

大班幼儿绘画共有3个鲜明特点:一是“蝌蚪”造型的人物画像,大多数幼儿用圆形代表头部,四肢和躯干并未作出明确区分,或者用线条、三角形组合象征性地画出四肢,类似“头—脚”造型的人物在幼儿绘画中非常多见,形似蝌蚪,故被称之为“蝌蚪人”。二是以暖色为主要的绘画颜色,即使是男孩在绘画时也倾向于彩虹般鲜艳的色彩,最受幼儿喜爱的两种颜色是红和蓝,其次是绿,如果幼儿绘画出现大量黑色,则反映出幼儿悲观、消极情绪。在幼儿的绘画语言中,黑色代表着“不喜欢”。三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绘画,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主观的,折射在绘画中,在构图时通常会把自己画在中心位置,身旁是与幼儿亲近的家人、朋友。如果把自己画在中间偏上或者偏下,则代表着幼儿的自卑。

二、幼儿园大班儿童绘画的心理解析

大班幼儿的绘画特点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心理、性格、认知水平,整体构图与配色有许多共性,绘画色彩是明亮、鲜艳的,绘画作品给人的感觉既温暖又快乐,反映了幼儿世界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正是由于幼儿绘画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对这些共性进行分析,找出幼儿绘画构图、色彩的与众不同之处,可及时发现幼儿的某些不良心理。

1. 压力与不满情绪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和中班、小班不同,他们已经不再盲目听从成年人的要求,更愿意通过自己的主观认知来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由于年龄、能力、经验不足,幼儿面对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往往无法自己处理,同时又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只能将不满情绪藏在心里,成为自己的“内在冲突”。幼儿园大班对学习的要求较高,会带给孩子一些压力。曾有调查显示,超过31的大班幼儿在绘画中表现出自己的不满与压力,非常典型的特点是色彩浓重、构图凌乱,有许多“×”号和棱角凌厉突出的图形,由此可见幼儿内心复杂,多种情绪积蓄在心中相互冲突。

2. 焦虑

焦虑实际上是一种对未知事物过度紧张不安的情绪,事情还没有发生,幼儿就已经不知所措,心中有明显的烦躁、忐忑,甚至是恐惧感。幼儿园大班年龄段的孩子内心敏感,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表情有时也会让孩子产生不安与猜测,同时幼儿的表达能力不足,特别是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人,不知如何与外界沟通,所以很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有接近25的大班幼儿将自己的焦虑通过画笔表达,比如,在我们熟知的“蝌蚪人”造型中,有的孩子把自己画成一个大大的圆形,却没有明显地区分出哪是四肢,哪是身体,只是用几条和圆形极不协调的、很细的直线来代表身体四肢,给人的感觉是头重脚轻,随时有可能栽倒。整幅图画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圆点和凌乱的栅栏似的线条,表明幼儿不擅长表达,性格内向,封闭自我,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有焦虑情绪的孩子大部分是初到一个新的幼儿园,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老师应该让其他小朋友多和新来的幼儿交流,一起做游戏,用友爱、热情的态度缓解幼儿的焦虑情绪,使其能尽快融入新的集体。

3. 性别概念

国内幼儿园教学中,目前尚未开展独立、完善的性别教育,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营养过剩”的现象非常普遍,生理成熟的年龄越来越低,幼儿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但因为性别教育并没有在幼儿园教学中普及,很多幼儿虽然知道男女之分,知道自己的性别,但是对自己身体的某些隐私部位并不明确,也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儿童正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阶段,因为对性别的好奇,女孩偷看男孩上厕所,或是男孩偷看女孩上厕所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会把“偷看”的情节画出来,还有的幼儿在自画像中画出自己的性器官,这都说明幼儿对“性”的好奇,同时也反映出我国针对幼儿的性教育相对落后,已经无法与幼儿的生理成长相适应。为了给幼儿健康的性观念,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老师,都应该开诚布公地解答幼儿提出的有关性别的问题。

儿童喜欢绘画,因为画笔可以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分析大班幼儿绘画特点,发现幼儿的不良心理情绪,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关心幼儿的心理成长,幼儿才能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摘要:和幼儿园中班、小班不同的是,大班儿童即将跨入小学,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幼儿园对大班儿童的行为规范要求相对严格,儿童一时无法适应,难免产生抵触心理。绘画能够反映出孩子的真实心理状态,分析孩子的绘画构图、用色等特点,可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内心,矫正不良心态,保证儿童茁壮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绘画特点,心理分析

参考文献

[1]许舒敏.大班幼儿对同龄幼儿绘画作品理解初探[J].黑河学院学报,2013(3):70-73.

上一篇:经典阅读下一篇:安全协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