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素描

2024-10-21

绘画素描(精选9篇)

绘画素描 篇1

现今的素描教学模式源于西方, 起初它是作为绘画专业的入门训练, 自20世纪初引入我国, 成为高等美术院校一直沿用至今的教学模式。在近一个多世纪里没有多大的改变, 坚持了模仿式的教学方法, 作为设计院校也是一直沿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 最终导致将艺术与实践需要脱轨, 造成学生只会接受学习, 创新能力不强。再加之设计专业与绘画专业教育需求的教育功能不分, 缺乏对受教育对象和市场的调研分析, 造成设计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绘画类院校区别不大, 初到设计公司很难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弄明白一点, 西方一百年前建立的素描教学体系是作为绘画教学的基础, 而不是为设计教学服务的, 今天的设计师需要的是表现摄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那就是去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创新。

设计一词意为有目的的策划, 是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它与美术绘画不同, 既要符合审美性, 又要具有实用性, 替使用者设想, 以实用为根本。因此它是一种需要, 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之一的设计素描也就不再是单纯的再现, 而是表现即创新。特别是对创新过程的注重, 要求赋予作品以灵魂, 这是上好设计素描的前提。

设计素描是从事设计工作的最初创意表现阶段, 也可成为设计草图, 它要符合实用的需要, 因此设计素描在表现时除了要求具备绘画素描的准确性生动性外, 还要强调严谨性。符合一定的“尺度”要求。设计师的工作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展开的, 面对客户时间总是被要求的很紧, 因此, 快速表现成为设计师必备的基本功。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客户的要求转化成直观的设计意图及设计草图呈现出来, 成为设计素描教学训练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和表现能力。

针对设计素描在应用上的特点, 我们在开展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我们现今的教育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 这是今天的时代所要求的, 千人一面的教育时代已经过去,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尹定邦曾说过:“如果十万个学生学成一个样, 中国设计的死期已到。”因此, 在教学目标中从开启创新思维出发才能避免死期的到来。

倡导教师与时俱进。在特定的时代和背景下学习和改革教学思想。不同的时代对艺术家有不同的要求, 20世纪的教育是知识教育, 而21世纪则是创新教育。作为设计院校的基础课教师不能无视这些。要不断更新, 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 作为基础教师要不断了解专业课程, 使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 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从实际应用出发, 实施教学计划。在技能训练阶段, 以往的设计素描教学十分注重光影表现, 学生的写实能力都很强, 做了很多照相机式的绘画训练, 线描和线面表现的训练非常少。为适应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 应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快速表现的训练课题, 这样学生能够掌握多种素描表现手法, 并且养成画速写的习惯, 做到提笔就能快速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 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设计素描的创意训练阶段是我们以往教学的最艰难阶段。教师无论如何启发, 范例无论带了多少, 到了提笔画的阶段总是很难, 针对这种情况将以往的训练课题重新汇总分类, 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从小的点开始训练。

1.物的联想训练。先以最基本的几何形为训练元素, 如三角形, 圆形, 正方形等展开联想, 最初从形的相似角度入手逐渐到意的联系性, 最终又回归为开始时的几何形。用简单的线条形式来表现。然后进入课题性联想训练, 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个小故事, 用素描的形式将故事的内容绘制下来。

2.视觉蒙太奇即同构训练。以往的课程中我们称这一单元为意象性素描, 训练时更注重结果, 对于学生的创造性过程往往忽略不计。这样的结果导致学生上完课后仍然懵懂, 不理解什么是意象素描, 它和设计素描有什么关系。这项训练首先要明确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扎实的基本功更能表达想法, 不过我们要明确一点, 此时的想法要比技能更重要。素描是表达设计者想法最快捷的一种手段, 是设计工作的最初阶段即草图。只要想法符合客户的要求最终效果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实现, 如电脑等。因此在课上尽量鼓励学生多提想法, 并以简单有效快捷的草图形式体现, 为了能让这门课最终有好的作品, 可以从若干个创意图中选择一个去深入刻画。

3.构图训练。以往课程将这一单元用十分难懂的专业术语加以阐述, 使学生理解起来很难, 经过实践我将这一单元总结为构图训练, 这样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了很多, 通过作业情况来看这样做的效果比以往好了很多。

在教学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 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以往的“哺乳式”教学方式, 因为被动的接受只会事倍功半, 多留一些课题性的作业练习, 让学生课下主动的搜集资料。鼓励学生交换学习心得, 将好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 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着一个主题经常进行师生讨论, 鼓励大家的表现欲。心理学分析, 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比一个人的时候想法多, 人的脑子也灵活, 自己一个人时往往容易思想懒惰。将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训练的同时还能了解专业理论。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师还应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 基础课教学应该以创新思维为主线;第二, 基础课程教学不仅要为专业课程服务, 更要与市场需求接轨;第三, 基础课的教师还应该了解专业、了解市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新鲜状态, 使自己不落伍。

结语

从教学目的着手改革, 要创新, 但不能仅仅是形式的创新, 而是教学方法的创新, 只有这样, 教师教学才有内容, 学生学习才学有所用。

摘要:设计素描与传统绘画素描存在很大的区别, 然而长久以来很多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绘画素描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写实能力, 忽略了创新思维的训练,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设计素描,绘画素描,创新思维,哺乳式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林家阳著.《设计素描教学》.东方出版中心, 2007年.

[2]林家阳, 冯俊熙著.《设计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绘画素描 篇2

 素描人物写生的意义  素描人物绘画技法

人物头像

人物头像局部

素描人物写生的意义:

人物写生对锻炼学习者观察能力和塑造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通过人物写生学习也是在为创作打基础,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有没有一个很好的写生基础,往往也决定着一个人的绘画艺术的生命力。

人物写生除了要注意在学习石膏像写生时的构图、色调、整体 关系、重点刻画等,还应在质感(包括皮肤质感、头发、衣物等的质感)、特征方面下功夫,抓住人物的独特点,进行适当的夸张刻画,使这一特点更为凸显,做到既尊重於真人的描写,又超越於照相式的原样照搬,从而增加艺术的感染力。

关於人物素描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在实践中不断锻炼提高的过程,本课所讲的只是本人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一点经验,仅供初学者参考。总之,学习绘画最好的方法还在於自己多画,从画的过程中自己感受积累经验。

素描的人物绘画技法:

人物头像:

一、构图 用最简洁的基本形轻轻确定头像置于画于纸中部略高于中心的位置,画侧面的头像时的视线前方要适当多留空白。

二、用辅助线测定形体的比例, 透视和倾斜度, 确定大的形体特征。

三、从五官画起,用线条具体刻画形体细节,同时用色调表现主要的转折处,色调要尽可能简练。

四、整理完成,从整体效果出发,通过加强减弱等方法处理,使画面详略得当,主要形象特点鲜明突出。

人物头像局部:

一、较瘦的老人形象,最便于我们理解球形眼,長方形鼻这类几何形的比喻。仔细对比起稿,看看怎样用最简单的直线来表现特殊的形态特点。

二、鼻尖、鼻翼、下眼敛的形体描绘可以“硬”一些,这样能较准地找出结构的转折处,为进一步的刻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中学美术绘画教学之素描 篇3

【关键词】教学 基础 造型

【中圖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03-02

绘画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形式,占我们总教学量的一大部分,绘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绘画基础知识,培养各种绘画技能和多种能力,但是绘画教学的初级阶段是素描,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素描是学习各门类的起始,因此,培养好中学生的素描能力尤为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观察

整体表现是画好素描的关键,素描作画要做到整体观察和整体表现。素描是一种视觉艺术,所以首先要观察被画的对象,观察方法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最终的画面效果。因此,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那怎样才能做到整体全面的观察呢?

1.整体的观察方法。

要抓住第一印象,这“第一眼”肯定是将看到人和物尽收眼底,因此,强调学生抓住看到的第一感觉,将一组静物中的每个物体都尽收眼底,而不是单个的观察物体。

2.对比的观察方法。

素描中,画面的黑白、空间、虚实关系都是对比出来的,因此,用对比的观察方法可以更好的帮我们刻画物体。

二、临摹

做为初学者不要在没有任何基础的前提下就开始写生,如果我们找一些优秀的范画作品进行临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学生先选择具有指导性的基础素描进行临摹。

2.老师可以选择不同风格和内容的作品让学生临摹。

3.在具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临摹一些名家的经典作品,会使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

三、素描的造型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素描的造型包括:

1.线条。

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对物体的结构有一定了解,同时注意线条的穿插关系和线条的轻重变化。

2.形体。

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线就是指作品中的粗细、长短、虚实线等,形是指具有长宽的二维空间,体是在平面上表现出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空间。因此,在学习素描中,应从简单的几何体开始,理解线的变化及体的变化、方法及步骤,对于初学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结构。

即物体的骨架,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

4.明暗。

指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求学生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等。

5.空间。

素描就是要求学生在绘画时在平面的纸面上表现出具有三维空间的物体。空间的一般表现法:前实后虚、主实次虚,互相衬托。

6.质感。

质感是指物体的质感。不同的物体质感是不一样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柔软,有的坚硬。具有不同质感的物体要用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线条去塑造。

四、构图

一幅成功地作品,它在构图上也必然做的很到位。好的构图会给人一种愉悦的审美享受。那怎么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好的构图的作品呢?首先,要用软点的铅笔轻轻地定出所有物体的长宽。其次,整幅作品的构图要体现匀称、和谐、节奏、重复、变化等原则,从整个画面的正、侧等多角度训练才能真正掌握构图法则。

1917年徐悲鸿先生在《中央大学讲座演辞》中有:“素描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如同建造房屋打基础一样,房屋的基础打不好,房屋就砌不成,即使勉强砌成也不牢靠,支撑不久便倒坍。因此,学美术一定要从素描入手,否则是学不成功的,即使学会了画几笔,也非驴非马、面目全非。”1926在《中华艺术大学讲座演辞》中仍然说:“研究绘画者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每人基本之学问,并为绘画表现唯一值法门。素描拙劣在于物象都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谓颜色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几与无颜色等同。”所以素描教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素描教学应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独立的艺术形式。在素描的基础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为以后的美术学习和艺术创作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定昆 .整体与概括——谈素描的观察与表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4)。

[2]梁国栋《素描教学的方法和艺术》。

素描是绘画的灵魂 篇4

———米开朗琪罗

我不需要悼词或者什么东西,只希望在我的墓碑上写这样一句话:他从内心里热爱素描……

———德加

对于我们每位学习绘画的人,或从事绘画、艺术研究并有一些成就的人来说,是否也像大师一样把素描摆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素描”一词,从绘画的角度讲,就创作而言,一般则认为是创造前所进行的各种素材的收集、整理、草图等等准备性的绘画。但是,随着人们对绘画本身认识到不断深入,欣赏程度和层次的宽容与宽泛,以及素描本身所具备的艺术魅力与灵性的张力,已经表明它可以和绘画概念范畴的认识和理解等同起来。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家或从事美术绘画的人又都认可甚至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素描具备独立性语言。当它独立存在时,它的艺术张力有别于其他绘画种类的艺术张力。它给予欣赏者的感觉是如此的美妙、鲜明并富有个性,尤其能体现出艺术家本人的个性与风格。如果我们站在博物馆或画廊,面对着绘画大师们的经典作品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是不是想弄明白作品表达了什么?它怎么这样迷人、震撼?进而又会去想作品是如何完成的。而当其大量的创作素材和大量的素描习作摆在你面前时,你会惊奇地感慨和赞叹:这才是艺术的真谛!这才是如同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所说的“绘画种类的渊源和灵魂”。

素描随着历史演变到今天,用“发展”一词似乎有失公允,而应该把它看作丰富变化的过程,所谓“各领风骚数百年”。绘画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素描也不能例外。面对前辈大师的素描作品,从文艺复兴到塞尚,上下几百年,让人迷恋;从毕加索到本世纪,变化多端。这期间一根思索的线条,一端系在古典大师剖析、赞美自然的传统上,一端系在现代大师着眼陈述心愿的幻想与激情的现实上,我们徜徉其间,妙不可言,美不胜收,真有流连忘返之感,尊重自然,尊重传统,尊重我们自己的想象力,是我们学习素描的必经之路。

素描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以其自身的生命力,表现出近乎无限丰富的表情,我们已没有办法仅仅通过素描的材料和形式的外在特征来判定“这是不是素描”。因为我们知道任何能留下痕迹的工具都可以用来做素描。原始人类画在洞窟壁上的动物,尽管我们称之为“洞窟壁画”,难道它不是原始人类留给我们的“素描遗迹”吗?还有那众多的洞崖造像、器皿……不胜枚举。或出于功利目的,或出于装饰目的,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这些痕迹的形象的审美意义。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感性与理性高度自信的状态。米开朗琪罗刚劲、雄伟力量。安格尔终身赞美素描,认为除了色彩,素描便是一切。我们一直以十分虔诚的心态注视着大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历代大师的素描要么以其造型的力量、深刻的记忆或优美的色调来引发我们的情绪,要么就以其在素描中表现出来的完整的组织或意象的追求来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总之,我们在向大师、向传统学习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心境。要有选择地、主动地向传统深受,是行之有效的拿来主义,这个学习的过程是你不断发展自己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盲目性和无目的性。

二十世纪初,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首先,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变,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进程,由于汽车、飞机、电影、无线电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念。这种社会形态的变革,人类时空观念转变的大背景,使视觉艺术必然发生改变。艺术家们开始在他们的作品中注入科学的发现。马奈、莫奈、梵高、德加的印象主义,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米罗、达利的超现实主义……都是从这种变化中产生的。现代设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伴随着科学与现代绘画不断地进入了它的辉煌时代。艺术设计提出并创立了许多关于设计的基础教学原则和体系,并不约而同地从最基础的部分———素描着手,来体现设计艺术教学的观念、方法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对于艺术创造者来讲,无论是画家、雕塑家、设计家,素描是他们开启灵感与想象的工具。

素描的重要性促使各美院和美术专业人士不断探索、研究、发展素描教学,国内的素描教学以西方的传统和现代艺术为基础,经过东西方之间艺术的融合,已经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徐悲鸿的“近精微,致广大”的素描教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各美术院校直到今日。王华祥的“将错就错”、“触摸式教学”让众多初学绘画的人快乐的感受了素描的魅力。

由于在我们的绘画、艺术创作、其他学科中离不开素描,世界大师对素描的投入与热爱,才体现了素描的重要作用。如今学习绘画考美院的青少年逐年增多,各美术培训班开设的课程无非是考什么开什么,但让孩子们每天机械地临摹呀默画呀岂不可悲!?其中的第一步素描课孩子们应该很深入很完整地去学习。绘画本来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我们是那些喜欢艺术、崇尚艺术、拥有美好心灵的孩子们的传播者。他们迈出的第一步就是素描,然后涉及各艺术门类,一步步攀登,去体味艺术美、人生美、生活美。我们需共同努力让更多的孩子紧随国内外艺术大师,真正爱上素描,爱上绘画。

绘画技巧 素描头像结构比例介绍 篇5

素描头像写生在美术学习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他是在完成几何形体、静物素描、石膏头像等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提高型的素描训练,要求有扎实的绘画基础,在构图定位、形象比例、结构以及素描色调的表现时都要求达到较高的水准,因此,本章内容只对其结构比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结构

人物头部结构在素描表现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头盖骨、前额骨、眉弓、颧骨、颞骨、下颌骨等内容,从形象上看还有眼睛、眼眉、鼻子、口、耳朵等几项内容。

这些结构的特点分别为:头盖骨--向外凸起;前额骨--在眉心上方略微内陷,但整体看也呈凸起状;眉弓--较为明显的凸起状态;颧骨--位于鼻子两侧的眉弓下方,呈向外凸起状;颞骨--位于前额骨两侧,向内凹陷;下颌骨--位于口的下方,呈弧形状。

而在眼耳鼻口中具体为:眼睛的外部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内眼角略低、外眼角略高,眼缝位于黑眼球的中下部位;耳朵的外轮廓型为近于半圆形,所以人们在简笔画中常常用数字中“3”的形状来表现耳朵;鼻子的外部形不管是从正面还是侧面看都为三角形;口的外形正面为六边形,半侧面为五边形,侧面为三角形。

比例

头部比例简单说来分为上下、左右两部分,上下部分为:从发髻线到眉弓、从眉弓到鼻底、从鼻底到下颌为三个等份,也就是说“三停五眼”中的“三停”。

绘画素描 篇6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欣,是一位杰出的绘画大师。1881年费欣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木匠,他是费欣的启蒙老师。父亲特别的希望费欣未来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费欣从小有着很高的艺术天赋。费欣有着对艺术的向往,有着对艺术独特的理解,和这种童年时代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这些因素也为费欣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不断的艺术源泉。

二、费欣素描风格形成因素的分析

(一)受到列宾的影响

1895年,费欣考进了俄罗斯喀山美术院校,他努力地学习,用尽各种办法去汲取知识。1900年,19岁的费欣转到列宾美术学院进行研究和学习,他的导师列宾给他在艺术和生活上无私的指导和照顾,为其今后在艺术领域取得如此成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美术学院最后两年时间里,费欣的变化很大,可以说是个飞跃,他找到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年轻的费欣开始显露他非凡的才能。费欣在寻找自己对艺术态度与理念过程中选择了以肖像画和风俗为题材从而进行创作,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提取主题。

(二)受到荷尔拜因的影响

费欣的素描造诣,另外还受到德国的荷尔拜因的影响。从费欣的创作经历来看,他一度喜欢荷尔拜因,并将其作为自己绘画创作的楷模和榜样,他对荷尔拜因素描作品的喜欢和模仿从费欣留下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费欣的素描作品中,体现出线条的流畅到位,一气呵成,看不出在作画时有任何犹豫改动的地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费欣是使用一根松软的木炭画出一条条非常细而且微妙变化多端的线条。这些特点都与荷尔拜因的素描风格很像,荷尔拜因的对素描人物表现很有研究,尤其是对人物性格在作画上有一定的深度。

三、费欣素描作品的形式语言分析

(一)费欣作品中的“线”

费欣赋予线条以生气,线条在画面上运行的长短,粗细,急缓等轨迹呈现了其生命运动的节奏,欣赏费欣的素描作品,仿佛一气呵成,从中可明显的感觉到画面中流动的气息,线与线之间也处于气连,线条之间的连贯也呈现了气息的连贯,娴熟连贯的线条赋予画面整体的气息。这一切都是费欣素描作品中人物形象传神的原因之一。单纯从他用线的嗜好和效果的角度来看,我们会觉得这更像是出自以为中国画家之手。费欣素描作品中对线条的运用,和中国绘画中对线条的运用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绘画用线的观念和中国的绘画原理不谋而合。因此,画家总是会去寻找与自己的绘画风格相近的方式去发展,费欣之所以会喜欢中国白描,在某种程度上也证明了画家的绘画思想与中国的绘画思想有相重合的部分。比如中国绘画的线大部分是借助于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而费欣的素描艺术以及油画艺术,都既遵循了俄罗斯绘画的传统,但又不拘泥于形式,又蕴含了自己特殊的绘画语言,他这种自由洒脱的感觉,尤其是在“以形写神,气韵连贯”方面,既赋予了人物外在的形象,又表现出了他内在的精神世界。

(二)费欣素描作品中的“色调”

费欣在素描作品中,为了突出一些不明确的结构,他会弱化人物面部的明暗和结构特征,简略的灰调子一抹而过,而对于能体现人物内在特征的五官刻画精细、写实并且唯美,他为了表现女性的柔弱,使用笔下的线就更加流畅、含蓄,运用柔软的曲线线条制造出一种含蓄温柔的美感。这一点可以在《妇女肖像》中看出来,女人温柔,略带忧郁的含情脉脉的眼睛中甚至可看到,透亮的玻璃体上浮着的一层薄薄的液体,使得画面栩栩如生。然而画家在表现男人形象时,,为了表现男人的阳刚之气,他先辅以粗糙的深色或灰色调子而对于能体现画面内在特征的五官,运用了直用线和有棱角的坚硬而又肯定的线条,从而达到画面精细而写实。

四、费欣素描对我的影响

从初中接触素描到现在大学毕业,我了解过很多素描大师,也临摹过很多素描,但是,让我心醉魂迷的还是费欣的素描。

(一) 造型

在我写生造型过程中,发现费欣的素描作品很直接的准确把握人物的形体特点,我学会了严谨刻画形体结构,表现模特动态骨骼的方法,线与线之间的穿插是根据模特形体的结构来进行的等技法。他的许多作品并非有很明显的结构特点,而是用淡灰的调子加以强硬的线条进行主观强化,使得画面节奏感很强。他采用不同的线条来表达不同的人物形象,同时利用线条的独特性来构造出人物形象的特色。

通过不断的临摹,我明白了线条不仅能表现形体的长短外形,线还能抒情达意,表达画家自身情感,正如语言需要不翻去,一遍到位,虽然有时候临摹他的作品看上去很像,但是总会感觉缺少点什么,通过仔细的分析,才明白费欣运用线条不仅是简单的模仿物体,而主要是表达他自己内心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受。我通过对费欣人物素描的临摹而进行的写生作业。在作画过程中,我试图在画面中寻找费欣素描的那种果断、柔软、坚硬的线,但是还是在造型的过程中走了相反的路,死钻局部,所以画面没有给人那种生动、含蓄、唯美的感觉。在作画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副素描作品中,造型、解剖、笔法的重要性,也深深体会到了费欣素描中那些唯美、果断、一气呵成的造型手法带给我的影响。

(二) 表现方法——线面结合

说到素描的表现方法,不得不提到费欣在作画中的“手感”,手感对一个画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费欣素描最独特、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他极为生动的笔法技巧。

费欣在作画时大多选择木炭条作为工具,而选择木炭条这种工具去作画是一件难度极大的工作。木炭条材质非常软,勾勒线条的精准轻重则完全取决于画家本人的手感,因为唯美的手感可以造就色调层次以及奇妙的画面效果。再去仔细去观察费欣的素描作品,则会体验到线条的真实微妙。如果再去观察他所画出的光影调子,更足以证明费欣的手感之精准微妙。费欣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精准的线与淡灰调的结合,也就是说线与面的结合,在画面中,为了表现老人的形象,费欣用肯定丰富的线条突出老人面部的形态结构,线条就多了些许的沧桑,再加上或重或轻的色调组成面,这样显得老人沧桑、丰富的生活经历。也就是在这些区域部位,独特的线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将画面的那种微妙感表现到了极致。

浅析绘画素描的质感表现 篇7

读研究生之初, 接触的专业课程之一便是创意素描, 似乎陌生又好奇, 此时还没从传统素描概念走出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创意素描的艺术魅力。然而运用何种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创意素描呢 ? 对此, 本文旨在探讨素描质感表现在创意素描中的表现功效性及艺术审美。

1. 认识研究质感在素描造型中的运用

质感是人们通过视觉心理对自然界各种客观形态进行的经验感知和判断。不同质感的产生 , 源于各种不同材质的表面特征。所以物体在不同环境下也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1.1 质感是素描造型的必修课

质感表现手法在素描造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作为继形体、结构、光影和色调表现等之后更进一步的训练, 设计素描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 选择适合的素描造型手法或多元化的融合这被许多设计专业视作为深入专业学习前的重要科目, 特别是在一些设计学院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这门技能具有很严苛的要求。大千世界瞬息万变事物形态特色各异, 我们在表现物体时, 物体之间, 会有很大的差别。各种物质的质感所形成的对比, 表现得当, 不但能使物体栩栩如生, 而且能使整个画面和谐充实, 相映生辉这就更加说明质感的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2 研究解析质感的基本类别以及特点

质感, 是物体的物质属性, 不同的物质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在进行素描绘画的时候, 画者要对所要绘画的物体进入深入观察和想象, 进而利用自己的素描技能将其展现出来。质感具有其类别和其特点。

1.2.1无光物体的质感表现:例如无光物体如, 土陶罐、棉布、树皮, 石块等, 其质地较粗糙, 反射光不强, 高光不明显, 除深色无光物体外, 明暗变化的规律显示却比较全面。

1.2.2有光物体的质感表现:有光物体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一般来讲, 有光物体表面密度大, 透光性弱, 反射力强, 因此对光源极为敏感。

2.质感的表达语言

2.1 质感的表现

在质感表现过程中可以尝试随意涂抹或进行特殊的肌理处理, 从偶然中发现那些必然与某种质感相似的视觉效果。笔触表现是直观可视的 , 而且变化多样的。笔触的皴、擦、点、揉、拖等手法的运用 , 极大地增强了笔触的质感表现力 ; 另外 , 还可以利用餐巾纸等材料硬擦铅笔线痕表现金属的质感效果等综合表现技法。作品是否有质感关键因素是艺术家意识形态的注入以及材料工具的选择。材料和工具其本身是没有生命的, 然而因为画家的情感注入以及质感的引进就变得不同。拿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创世纪》其中上帝亚当来说, 指尖一点他立即就变成的一个有生命的人。这就代表着质感所承载艺术内涵空间的延伸。质感语言的进步并非前辈大师画面效果的复制, 也并非成功模式的累加。它的价值展现在艺术作品的时代性以及创造性上。质感不光光是质感本身, 而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方式:不单单是形式, 还是艺术本身内容的展现。艺术家只有将其本身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生的领悟及各种内心感情, 真切的、细腻的融入质感之中才可以创造出有着强大生命力的作品来, 以致挖掘出质感的巨大潜能。使其变为推动现在素描的不断前进的动力。

2.2 质感表现的具体手法

人们凭着生活的实践和经验, 通过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等联想, 发现物体的不同质感, 如感到金属是硬的, 陶器是光滑的, 玻璃是透明的、布料是柔软的等。而绘画作品主要是通过视觉感受和联想以及作品中物与物的对比去表现物体的质感并利用明暗调子、纹理、形状、线条和绘画材料及工具等因素, 选择性的予以表现, 其目的是运用适合的表现技法真实而生动的表现事物。

2.3 质感于中国山水画

如果说素描是通过明暗光影和线条表现物体质感的话, 那么, 中国古代画家对山水质感表现的大胆尝试可谓达到了登峰造极境地, 其技法之娴熟, 令人叹为观止。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 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 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中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中国山水画多用披麻皴, 而披麻皴之祖首推董源、黄公望如、其技法表现尤为典范, 随着中国画表现技法的不断演变融合综合技法表现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2.4 质感于西方绘画

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 它使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 其特点是色彩丰富鲜艳, 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 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变、色性等科学法, 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据。使描绘对象生动逼真, 其对物体的写实性具有先天的优势, 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被中外绘画界广泛应用传承发扬。把这一画种发挥到极致的当属荷兰画家维米尔如、伦勃朗如两位大师, 虽风格各异但表现细微质感技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令世人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 各种表现手法在表现质感方面有其不同之功效, 但在实际的绘画表现中是相互综合运用的, 尤其是现代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 为素描艺术的表现手法拓展了更广泛的空间。对于素描的表现性要素与再现性要素也要有更深层次的把握。因此我们要用实际客观的出发带你重新认识, 不能忽视作品的表现性因素, 其应该与素描的再现性要素相互借鉴互相配合, 以更加饱满的情感区打动观赏者。让物体的质感在素描中充分展现出来, 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质感表现手法在素描造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 所以质感的表现为创意素描提供了更多艺术表达语言, 从而丰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关键词:基础功效,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教研室.中外设计史 (修订版) , 2011.8.

谈素描在绘画中的基础作用 篇8

素描并非是学好美术的所有, 其主要就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培养, 在教学中的主要目的便是基础知识的灌输以及基础技能的培养, 只有在正确的目标指引下才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素描也分为不同的风格, 但是作为基础, 无论什么风格, 其在基本的要求上都是一致的, 不同的只是对于造型的各个要素具有不一样的侧重点, 仅此而已。现实主义原则在素描的基础教育中应当占有主导地位, 对于物象应当采用写实的手法用以表现出真实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围绕客观物象, 对作品进行描绘, 通过学生对于物象所产生的感受以及认知, 在一定的素描理论基础下, 通过艺术手段展现光影下的物象。在这里, 学生的感受是产生于客观的物象基础上的, 因此应当以物象为依据, 受制于物象。而艺术手法则是通过对表达的物象进行加强、取舍、概括和减弱等方式对作品进行处理。

素描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训练对学生对于物象的观察认知、以及表现和审美能力进行培养, 通过系统的教学, 使得学生具备基础美术所应当具备的能力, 并牢牢的掌握基础的技能以及基础的理论知识。尤其是应当通过知道培养出学生将客观物象作为绘画依据的良好习惯, 真是的表现物象, 通过写实表达自己对于物象所产生的真实感受。

2 应当对素描的教学进行严格的把关, 保证学生可以在系统的环境下逐步的打下基础

素描的教学虽说是基础教学, 但是每个步骤都应当保证具有良好的效果, 保证学生在正统的轨道上受到最合理的培养, 而基础教学着重应当注意两个环节。

这两个环节分别是:轮廓的准确以及整体的注意。首先在轮廓的准确要求上, 必须严格的在教学中进行强调。素描本身就是一种写实的绘画手段, 在造型上应当严格的把握写实, 真是的去表达物象, 而不是似是而非。这种在造型上的似是而非在初学阶段会经常出现, 但是作为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把关。通过在学习中对学生在轮廓的准确性上的严格要求, 培养出严谨的绘画作风以及求实的绘画态度。轮廓准确的要求并非要求初学者在刚开始就行进行轮廓的细抠, 而是在打轮廓时必须要有一个恰当的构图和准确的比例。这是第一阶段应当做到的, 并且除此之外, 还应当在形象和要点上鲜明, 这就是初学阶段准确的轮廓要求。

美术作品的整体是在画面处理以及物象观察的重要方法。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应当具备良好的整体性, 整体把握好了作品才能够准确的展现出美的感受。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对于学生技法培养时, 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法观察物象, 整体把握好了美术的学习进度才能随之提高, 美术成绩才可以显现出来, 这些都是教学中应当重视的问题。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因此,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 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 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造型艺术中整体观察具有着根本的法则地位, 其实质就是比较。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能够将所刻画物象定格在视域之内的能力, 这种有效的控制是整体把握的基础。另外, 还需要在处理细节的时候整体的考虑整个画面, 这一方面就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加强培养和体型, 使其养成整体观察这一良好的习惯。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 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

3 应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 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 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 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 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 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 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 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 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 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 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 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 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

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 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 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 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 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4 在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 新鲜感强, 观察力也比较敏锐,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 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 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 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 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 而应认真对待, 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 一定要找出原因, 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

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 反复分析研究, 反复比较, 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 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 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 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 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 主要是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 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5 在素描训练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是描摹现象, 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 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 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 讲究黑、白、灰, 讲究概括, 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 要力求形神兼备, 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 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 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 教师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 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 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 也要提醒他们, 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 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绘画素描 篇9

要想谈当代绘画语境下视觉艺术基础里素描的概念就必须先简要的谈谈什么是传统绘画基础里素描的概念, 这样才有一个对比的语境。这里我们将从西方艺术史的角度结合中国艺术教育的现状来展开此问题。

西方艺术史从文艺复兴的十五世纪到印象派诞生前的19世纪中叶都在用一个事实强调素描对绘画的影响, 那就是绘制一张作品前一定有一个相当精确的素描稿。虽然今天能够找到的文艺复兴时期素描并不多, 但是在很多保存至今的脆弱纸本上, 沿着素描的线条, 我们会看到清晰的针孔密密麻麻排列。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艺术家将画有素描稿并且扎好针眼的画纸放在白垩画板上, 然后用包好木炭粉末的粉扑沿着素描轮廓在纸面上扑打。这是当时艺术家将素描转印在画板上以便深入绘制的特殊方式。直到现实主义艺术家米勒那里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完成绘画和最初素描稿之间非常一致的关系。这说明, 在很长时间内, 西方画家把素描当成绘画的基础和拐杖。这一点在油画发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期是更明显的, 因为那时的艺术家要用单培拉水性材料将画面的素描关系做得百分百精确, 才能一点点的通过罩染透明色来获得画面的色彩关系。这就仿佛素描是绘画的骨骼, 色彩是肌肉发肤。这二者间的紧密关系直到今天还有艺术家在维持。

中国艺术教育受到苏联现实主义以及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的影响非常大, 这一影响基本上都在强调素描对绘画的决定性作用以及素描作为绘画基础的定性。加上艺术专业扩招带来了艺考的统一标准:大量考生以一种方式画素描。这一点可以通过在百度上搜索“高考素描头像”的方式得到验证。它是有效率的, 在教学实践中容易操作。但是却给高等艺术教育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它制造了思维的禁锢:认为素描是基础, 色彩的独立性释放不出来;认为素描只是基础, 那么素描作为创造的可能性也无法得到自由地探索。

那接下来就要谈谈当代绘画语境下的素描概念。

点彩主义重要的创始人修拉的素描在一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非常强烈, 甚至不少人认为他的素描的强度超过他的绘画。那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感觉, 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它是为绘画做的基础。修拉用的是一种颗粒十分粗糙的纸张和龚黛色粉笔, 它那种消解线条强化颗粒感的素描方式营造了非常独特的光感。我们会感觉这就是独立的艺术。为什么?因为他用独特的素描方式获得了其他任何工具包括油画做不到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深得现代心智的欢心, 因为在照相术发明的冲击下相对于写实主义绘画它更不表面而更接近一种单纯的灵魂艺术。那么素描独特的地方就通过修拉的素描昭告天下:素描是独立的艺术形式, 它有着独特的无可替代的单纯表现力, 而不再只是简单的绘画基础。这也许可以解释画家卢西恩弗洛伊德的反常做法:与传统画家不同, 他选在一张油画肖像结束之后才来一张素描, 仿佛油画是素描的基础!我们今天看到他那些力道遒劲的素描一定要了解到这一制作程序的微妙意义。而素描的这一独立性在今天的发展让人兴奋, 因为我们能够找到很多当代艺术家基本不把彩色当成主要的绘画因素。

刚才提到修拉素描里材料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绘画里, 材料已然成为一个庞杂的重要学科, 因为现代人意识到了独特的材料可能带来绘画的面貌一新和特立独行。素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材料学贡献了自己的独出魅力。我们今天能够在世界最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里找到大量的素描收藏, 这一方面是博物馆面对艺术品价格飙升的无奈选择, 一方面也是认识到素描在表达的自由度上的巨大潜力。其中, 材料肌理对艺术家的创作起了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大师里面我们可以找到喜欢厚涂各种粗涩材料的基弗尔或者塔皮埃斯, 可以找到善用水性材料的杜马斯马琳, 或者坚持用木炭工具的南非画家肯特里奇, 再或者是偏爱残破修改痕迹的奥尔巴赫……这个名单可以随意开下去, 而我们会发现, 这些人的素描互不相同, 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使用的不同材料肌理所带来的心理作用不同。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那当代绘画语境下的素描有没有标准?这里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也不应该有刻板的标准。因为艺术在人类历史中正是起着解放心智的作用, 统一的标准只会扼杀艺术创造的自由心灵, 对多元的尊重正是艺术史向前的主要动力。但是毫无疑问, 有一个永恒使用的标准, 那就是素描的方式一定与其描绘内容适切。试想, 如果肯特里奇用安格尔式的精准素描来做他的动画, 他画面里出现的充满生命力和野性的非洲土著一定会索然寡味。而恰恰是他的炭笔素描那种狂放不拘, 那种错乱笔触才精准地传达出他所热爱的非洲的生命感。

现代教学要接地气。现在九零后的学生喜欢谈脑洞。那基础素描的脑洞在哪里?怎样能够打开脑洞,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这里我谨提供一些方向, 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一是造型方式。我们知道, 毕加索正是吸收了黑人木雕的造型元素才创造出他粗野为美的立体派绘画风格。而梵高则临摹了许多日本浮世绘。这里的黑人木雕和浮世绘都以它们不同于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方式启发了毕加索和梵高。这样的例子在现当代艺术史上不胜枚举。非常有意思的例子是照相写实主义创始人之一的克罗斯, 在70年代他草创比照片更逼真的造型方式, 而后期他却吸取数码时代马赛克造型的方式创作了很多远看逼真而近看全是几何方块的绘画作品。原生艺术创始人杜不菲则干脆抛开文明, 向孩童以及疯人学习, 创作出稚拙粗苯的绘画作品来。

二是材料和肌理。上文已经提及了部分艺术家对材料和肌理的重视。在基础素描里也是完全可以尝试开发这方面可能性的。因为从高考学习过来的广大学子, 可能仅仅熟悉铅笔炭笔并且不愿意尝试新工具。而这两种工具的效果非常有限。实际上我们在画材商店可以买到很多工具, 有水性的干性的油性的。而且使用肌理材质不同的纸张或者其他基底也是不错的尝试选择。有学生在木质画板上结合木纹画素描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是制作方式。上面提到了材料的不同导致画面效果的不同。但其实, 使用相同的材料而运用不同的制作方式是完全可以制作出焕然一新的效果的。考前的学生一定已经发现用刮刀画色彩的妙处, 其实素描也是一样的。这里举两个艺术史上极端的使用独特制作方式的例子。首先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波洛克的泼溅油彩。在他之前, 大多数艺术家都是把画板支起来作画, 而他大胆的将画布铺在地上, 用稀释的油彩在上面泼洒, 制造出非常独特的视觉效果。法国画家西蒙安泰学到一种民间扎染办法, 将画布局部用绳子扎住再上色, 这样在揭开绳子之后画布呈现出非常不规则的抽象图案。其实铅笔和橡皮也是完全可以用出新方式的, 关键看是不是具有活学活用的思维方式和愿不愿意尝试。

四是黑白关系。我们在传统基础教学里也非常重视画面的黑白灰组织, 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启发学生寻找具有个性化的黑白灰画面关系。这里也举几个大师的例子。首先是意大利画家莫兰迪。这里抛开他画面里那些瓶瓶罐罐的简洁造型意味, 我们会非常深的被他画面的雅致黑白关系吸引。那是剔除中灰色, 保持大面积浅灰色和限制极小面积深灰色的结果。再就是当代德国绘画的代表人物基弗尔。他的作品打上了德国二战纳粹毁灭人类罪行的深刻历史烙印, 所以, 不管他用铅皮、稻草、虫胶、泥土、沥青还是油彩, 他画面那种压倒性的深黑色总是惊心动魄。

上一篇:精密孔加工下一篇:地震短临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