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素描(共3篇)
构成素描 篇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社会对于学生的素描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为高职教学中的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的情况看, 我国高职学校在上述两类教学当中较过去相比均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其中仍存在着需要完善的问题, 想要保证问题能够被更好的解决, 就必须提出一系列的策略, 并将其付诸实践, 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素描方面的人才, 同时也才能使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得到保证。
一、创意素描与构成素描概述
对创意素描及构成素描含义等方面的了解能够为其教学优化策略的实施提供基础。作为素描领域的两个重点, 创意素描与构成素描之间即存在联系也存在差别。总的来说, 创意素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创意两个字, 在学习过程中, 对于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要求极高, 因此, 在对这一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必须从提高其创新能力入手, 需要注意的是, 一定不能因此忽略了对其基本素质的培养。在社会各领域中, 设计领域对于工作人员创新性的要求较高, 因此, 创意素描人才也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与创意素描不同, 构成素描要求学生针对同一事物对其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阐述, 继而在其中选择出于设计要求最为符合的方案。启发性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创意素描与构成素描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 需要高职工作者对其加以重视。
二、在创意素描与构成素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 创意素描与想象素描教学对于学生的设计意识及其创新性要求教高, 同时还要求其思想及知识体系的发展必须与当今时代相适应, 甚至需要超越时代, 对此, 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以注意。
1} 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对于其创意素描及构成素描水平的提高及相应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在对其设计意识的培养过程中, 需要以现代化意识为导向, 即要使学生的设计水平能够更紧时代的步伐, 这对于其就业非常重要。总的来说, 创意素描与构成素描中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复杂, 不仅涉及到了形体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涉及到了对画面的设计。对此, 教师一定要在授课之前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核心以及目的, 同时还要在课堂中适当的添加进现实的设计方案, 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通过对现实方案的分析以及欣赏, 去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现象力与创新意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学生素描水平的提高不仅与对绘画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 同时也与其观察力有关, 实践证明, 观察力较为敏锐的学生, 能够更好的从生活中发现设计灵感, 从而以此为基础去进行创作, 这在素描领域非常重要。另外, 素描的表现性也是衡量其设计水平的一个标志, 不同领域的设计对于素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服装设计专业, 素描需要从平面性以及设计性入手以保证其设计水平, 而在环境艺术专业, 则需要增强素描的解析性, 这是高职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专业必须认识到的一点问题。由此可见, 在对素描领域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 一定要培养其想象力及创新意识, 这是其就业的基础, 因此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提高高职教学中创意素描和构成素描教学水平的策略
创意素描与构成素描对于学生创新水平以及设计意识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十分注重对学生这两方面素质的培养, 就目前的情况看, 我国高职学校在上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意识不足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安排不合理两方面, 因此, 想要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学效果的改善, 就必须要针对上述两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下主要将上述两方面策略展开来进行了分析。
1) 正确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保证教学水平提高的一项主要促使。设计师在对种种作品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构成是其必须考虑的一个要素。从某种程度上将, 作品的构成能够为观赏者提供直接的视觉体验, 通过这一方式, 设计师的理念及思想便可以被有效的传达。写生属于素面专业的一个主要实践课程, 在写生过程中, 学生往往更加关注环境以及物体给予人的直观印象, 即其具体的形状以及所占空间等, 对上述问题的考虑是保证素描质量的基础, 但仅仅考虑上述方面, 却会导致作品缺乏灵性, 同时也无法体现出作者的思想, 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 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否得到保证,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水平。因此, 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构成中, 教师一定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此,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素描的展览, 使其能够在艺术的氛围中成长, 潜移默化的保证其审美意识的增强, 除此之外, 教师还要向学生讲解有关解构主义的问题, 要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通过对事物各个部分的分解与重新组合, 使作品更加具有创新性。
2)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能够平衡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及学习内容, 使其学习过程能够更加科学合理, 对于教学水平的保证十分重要。基础水平对于学生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的学习及具体实践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 教师在具体教学中, 一定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对此,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去进行素描形体以及明暗练习, 同时将解构主义的教学以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其中, 具体过程可以通过玻璃杯以及足球等物体的绘制来实现。在对物体的绘制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利用解构主义这一理念, 要引导学生去对事物进行抽象的想象, 要促使其利用想象去完成作品, 而不是仅仅拘泥于事物的表象, 在完成作品之后,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针对作品讲述一个故事, 这对于学生现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小组绘制中, 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其指导, 当作品完成时, 教师要从客观的角度去对每一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 对于好的作品, 教师要给予其表扬, 而对于表现稍差的小组, 教师也要对其进行鼓励, 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素描素质的进一步改善, 从而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职教学中的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教学水平的提高与高校的支持以及具体措施的实施存在着极大的联系, 鉴于高职学校教学的目的, 对于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同时还要以其审美情趣的培养为基础, 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这在素描领域及其重要。除此之外, 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及学习内容的规划也是高职学校必须做到一点, 只有将上述措施整合到一起进行实施, 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摘要:在高职教学中, 美术教学是一个重要部分, 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是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 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主要论述的是高职教学中创意素描以及构成素描的教学的有关问题。首先文章就两种素描方式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继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两种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 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文章就其教学优化策略进行了阐述, 希望能够为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改善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关键词:高职,教学,创意素描,构成素描,教学
参考文献
[1]高艺.浅谈高职教学中创意素描和构成素描的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 2015 (14) .
[2]文海.创意性设计素描的教学实践——探析独立学院设计素描教学的尝试[J].轻工科技, 2013 (01) .
[3]杜娟.论高职设计素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8) .
[4]周媛媛.高职动画专业素描教学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5) .
构成素描 篇2
在艺术教学领域, 素描教学的改革是被探讨的非常多的一个话题, 对于传统的素描教学我们并非全盘否定, 素描作为造型的基础, 写实这一基本功的仍然是素描必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如果一味的遵从这种实物再现性的、写实的、和高考素描相同的观念来指导当代的大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未免会束缚住学生的思想, 使其今后的创作失去思考的能力。在经过了高考素描那种千篇一律的教学之后, 大学生的在进行素描写生时, 头脑思考比较单一, 缺乏想象力, 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来时来提醒学生大学素描与高考素描的区别, 与今后专业学习的密切联系, 启发学生学会思考素描, 主动的去探讨素描表现的多种可能性。
一、什么是素描构成表现
我们可以把这个概念分解成这样三个部分来理解:素描、形式构成以及表现方式。通过素描的基础训练, 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 和结构意识;在写生的过程中学会对对象进行分析, 分解和重构。学会由具象到抽象转化的基本能力;最后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媒介表现出来, 培养学生对表现方法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意识。
二、学会观察和分析
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发现, 学生往往是提笔就画, 这中间缺少很重要的一个步骤——观察。观察是为了分析做准备, 只有认真、仔细、深入的对对象观察, 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分析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 为的是让我们学会如何以抽象的, 构成的眼光看待对象自身的存在本质。要使学生们慢慢掌握这个过程, 我们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做到以下几点
1. 在课上讲解对象物体的比例、解剖、透视等知识点。
把透视课融入教学当中, 使学生加深对对象物体的形体结构、光影规律的认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观察并认识对象。更进一步的可以做创意训练:对现有的物体对象进行分析, 解构。首先把物体对象用笔, 或者其他媒介进行二维图像化, 在对现有图像进行剪切, 拼贴、对比、错位、增加。消减等方法重构画面。这一步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分解和重构。
经过这样诸如此类的练习, 我们对观察有了更深的认识:观察, 不是随随便便的盯着不动, 也不是没有思考的看, 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去观看和分析所要了解的物体对象。在这一思观察过程中, 了解物体对象的构成形式, 结构方式, 光线, 阴影的形成, 结构与结构之间的插接, 物体对象之间的联系等等, 再用或抽象或具象的思考方式去分析对比, 在脑海中进行解析重构和再创造。
爱因斯坦对为他写传记的作家塞利希说:“我没有什么特别才能, 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求问题罢了”。可见观察对象, 分析对象是一切创作的开端。
2. 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 每个人是不同的个体, 不同的人对于不同场景给出的反映也必然是不同的。
现代大学生习惯手机拍照, 我们可以让学生给物体对象通过不同角度, 不同光线, 不同的构图方法进行拍照, 仰视、俯视、平时;正光、逆光、顶光等等。由此可以见观察方式也是千变万化的, 可以微观, 也可以大广角的看待物体对象, 让学生学会大胆自由的去画, 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构图, 从基础开始培养学生的创作个性。
3. 素描在二维空间里面造型需要依赖的形式有线条、明暗、空间、体积、质感等要素。
从某方面上来说, 单一的形式要素也可以表现出特定的形式感, 造成不同是视觉效果, 我们可以制定一个主题, 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 探索如何将这些彼此孤立的形式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并引起强烈的视觉效应。
三、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
艺术的表现方式是多元的, 也是想象力具象化的媒介。我们从达利的作品中也看出了他的无限想象力, 他利用各种不同的媒介, 不同的表达方法完成了一幅幅作品。我们可以在在完成了之前的观察、分析、解构、重组等训练后, 尝试如何用各种不同的单色材料把这些图案表现出来。在这一环节中, 工具, 材料媒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我们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各种纸张, 都可以作为画纸被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 不同的表现手法使画面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铅笔、钢笔、毛笔、雕刻笔、色粉笔、油画笔等等不同的工具使画面呈现出多元化的形式感。我们还可以对这些工具的不同表现方式进行课堂研究如:泼洒法、拓印法、拼贴法、稀释法、褶皱法、烟熏法、摩擦法、流彩法等不同的造型手法进行尝试。
1. 材料
在素描创作的过程中, 研究材料的本质特征是把握肌理表现的根本。我们现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材料有三种:干性材料包括绘画铅笔、炭笔、色粉笔、蜡笔等;湿性材料包括钢笔、墨、钢笔淡彩、水彩等;以及载体媒介包括纸、树胶、布面、数字图像等。这些材料本身表现出如下这些特性:覆盖性、叠加性、融合性以及吸你附性。
2. 肌理
肌理一般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又称质感, 由于物体自身的材料不同, 物体表面的排列、组织、构造全部不同, 因此产生出不同的感觉如:光滑感、粗糙感, 柔软感, 硬物感, 尖锐感, 钝感等等。在我们的素描创作过程当中肌理是对象物体材料与表现方式的相结合。
3. 特殊技法
在利用上面我们所列举的不同工具材料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 我们来列举几个比较特殊的技法:
拓印法:可以将墨汁、色彩或者铅笔涂在凹凸不平的物体上, 这个物体就有了物体表面的纹样或者图案效果, 然后将被涂抹的物体印在另一个平面上, 平面上就会呈现出物体的肌理效果。
喷洒法:可以用喷枪, 或者是梳子、牙刷、画笔等工具蘸取颜色在画面上进行喷色、溅色或者洒色。
拼贴法:将各种杂志、书籍、期刊、报纸甚至是布料等等材料进行剪切, 按所需的图案进行拼接, 然后粘在画面上。
折皱法:将需要的画纸或是其他材料按一定的规则揉皱, 再在被揉皱的画纸上进行绘画或者着色。
流彩法:将有一定含水量的颜色倒入水中, 小心的用画笔搅动水面, 可以用吹气、拨水等方式, 直到色彩流动到满意为止。
工具材料以及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也丰富了作品的风格, 同时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探索中感到素描的无限可能, 感受到创作的快乐, 在这些过程当中熟悉掌握素描构成表现这一课程的训练要素。
摘要:当今艺术教育随着国际文化的更加频繁的交流以及信息的全球化, 传统的素描教学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转变, 《素描构成表现》这一课程就是由此产生的新兴素描教学课程。素描构成表现课程与传统的素描课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这门课程当中, 我们更看重学生的思考, 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
关键词:素描构成表现,观察,分析,创造,工具材料,肌理
参考文献
[1][美]塞勒sale t.《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12月.
构成素描 篇3
笔者承担了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的移动互联课程平台建设———以‘素描与平面构成’为例”(项目编号:JB122),利用移动互联网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的课程学习公众微信平台,使课程在学生间更加广泛深入地传播,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体现“互联网+教育”的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协作学习。
1 微信平台学习优势
微信是集通信、社交、平台化功能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正以其操作使用便捷化、互动形式多样化、订阅内容个性化、推送消息精准化等优势逐渐走入开放教育的学习市场,并且对于传统教育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学习时间碎片化。移动学习有其独有的碎片性特点,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琐碎的时间,掌握任意一个感兴趣的知识点,经过琐碎知识点的积累,最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拼图,融会贯通成整个课程框架,完成整个课程的系统学习。
学习地点自由化。学生能在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地点和学习环境,在相对较好的学习状态中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
学习内容个性化。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规范制作教学PPT、教学讲义,发布课程通知、作业,演示优秀作业,推荐优秀课程资源,通过平台管理功能将上述资源分发到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学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的微信公众平台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
学习过程自主化。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消除一些性格内向、害羞等性格的学生在课堂开放环境中遇到的学习顾虑,去除学习中因胆怯心理形成的学习负担,微信公众平台上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学习和交流有一定私密性,学生能够怀着轻松的心情完成。
2 微信平台的框架功能
微信平台的设计和使用是整个移动互联课程活动过程能够持续进行的基础,微信平台后台管理功能的应用进一步满足了学生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地点自由化、学习内容个性化和学习过程自主化的诉求,主要分为人人交互、人机交互和机机交互三部分。见图1。
人人交互是师生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和留言功能完成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将知识点进行拆分推送后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构建形式,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知识点的传播和学习。教师在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更直接更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减少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也能够减轻课堂中学生提出问题的焦虑感。教师也能够在课后对常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整理上传。
人机交互是建立在知识点框架的基础上,关注公众平台后,自定义菜单提供完整的知识网络,学生按照需要选择知识点学习界面,形成自我学习的良好习惯。自动回复功能根据设定关键字自动回复,精准查找所需知识点,实现学习资源的快速检索。对于需要多次学习的重点知识使用收藏功能进行快捷存储,实现学习资源的反复利用。外部连接端口课通过程序在开发建立问卷,游戏,推广等实现课程知识的二次传播。机机交互主要指微信的“扫一扫”功能,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推送的其他学习资源。
3 微信平台学习活动设计
微信平台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点为基本结构”的特点,教师在设计课程微信平台是应该充分发挥微信平台“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地点自由化”“学习内容个性化”“学习过程自主化”的优势,建立一个跨越实践和空间的,能够持续提供学习途径和学习机会的知识结构平台。以“素描与平面构成”课程为例,笔者建立了微信平台移动学习的基本模式,并对课程前端开发和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过程进行设计。见下表和图2。
3.1 课程前端开发设计
基于微信平台课程学习支持菜单式学习、推广式学习、检索式学习、讨论式学习等,通过微信课程平台实现“课堂教授为主”转向“移动学习补充”,从“课堂集中学习”向“碎片化学习”转变,从“课堂单一渠道获取知识”向“互联网+交流共享知识”转变。
3.2 学习资源设计
学生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搜索到的学习资料往往是某一个或几个独立知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微信平台课程的学习资源设计重点在于如何将课程内知识点进行逻辑整合,保证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顺序以及碎片化知识点内容有效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链,学生才能对已有的学习资源进行思考、分析和归纳,整理出学习资源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课程资源设计资源应符合如下原则。
灵活度高,保证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尽量简短,能够使学生在碎片时间内灵活学习。针对性强,针对每个知识点有专题项目板块进行学习,并对知识点进行分割,使学生能够快速地找到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学习效果好,分割单个知识点内容,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保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资源以图文教程、视频、动画为主,浏览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于课程知识点的传播的视觉化、易读化、时效化、分享化。课程资源发布后定期根据反馈信息和课程内容的更新或者补充定时对为微信课程平台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优化。见图3。
4 结论
微信在学生中的普及为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应用平台,已然成为移动学习必不可少的软件。无论是从微信平台的学习优势还是框架功能实现的便利性,微信平台课程充分调动了开放学习者的主动性。微型课程平台将碎片化的时间集中起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通过该平台发布课程知识点内容,并定期对碎片化内容进行整合,调整,更新。形成一个师生、生生良性互动的学习交流圈。体现在“互联网+”优势下的“快速学习、广泛学习、有效学习、移动学习”的学习理念。
参考文献
[1]朱晓娟,刘寿平.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运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