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静物素描

2024-09-10

高职静物素描(通用10篇)

高职静物素描 篇1

高职美术教育中的《素描》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对结构分析、明暗研究、刻画表面、线条推敲、平面意向、空间构筑等课程环节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刻画塑造物体的能力,具有对自然形体解构重构及再创造的能力。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乃是高职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

应以引导学生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笔者结合静物素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一探索,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对静物的感情

情感是绘画创作的源泉,有感情才会用心感悟,用心体会,才能让静物说话,也才能让看起来死板的东西变得生机勃勃,让画面充满活力。入门初始,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素养的形成也成为学生学习、修养的重要课题。在色调淡雅、朴素的石膏几何体与灰色衬布间体会雅致、脱俗之后的丰富;在各种形体关系的组合中品味生活、自然的多变和协调;在铅灰色的明暗调子中感悟光影世界的缤纷。一切原本寻常的物件,但在有着良好审美意识、审美情感、艺术素养者的眼中,都变得如此美好。高低、粗细形式各异的陶瓷器皿有着雄性的阳刚、女性的柔美,普通的水果、蔬菜也都流露着强烈的生命气息,令人尊重、感叹。不同的人面对我们熟悉却不留意的生活用品,在如何挑选它们组成画面时,都会主动地选择自己偏爱的静物。由于每个人的爱好不同,因此对事物的看法、理解也不同,挑选的静物也各异,但只要组成的画面是有生机、有活力的,就是一张好画。因此,关键是要做到让画者“因为爱它所以画它,因为画它所以爱它”。

二、强化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

在素描教学中加强学生整体意识和结构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强全局观念,并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的空间结构及体积关系。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作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一个设想,要考虑到画面的整体构图,静物在画面中不要画得过大或者过小。

正确有效的观察应以做画时的整体意识,具体刻画时的比较分析意识,对物象特征的关注意识同时展开。观察时的整体意识,不仅是视觉习惯问题,还是一个审美要求问题。一张画的整体视觉效果,是评价这张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整体出发进行观察体验,才能把握住物象的形态、气质。局部、孤立地不顾整体观察习惯,只能因小失大,支离破碎。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础。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遇到两种不良的现象:

第一是学生只刻画局部,造成局部之间相对孤立,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局部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位还是空白,导致画面极不完整。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整体意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运用辅助线组织或检查画面:中轴线横量纵向的左右比例关系,水平线推测画面横向的透视变化,垂直线、斜线可比较对象各部位的上、下、左、右关系等,逐步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在表现对象某个局部时,所花时间不宜太长,应逐步转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同步进行,使画面完整统一。

第二是学生画好物象的大致轮廓后立即上调子,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从来不研究对象的内在结构关系,哪里深点,哪里浅点,只是用平涂的调子加以表现,把立体的对象平面化。其原因是学生缺乏结构知识。在提高学生结构意识方面,笔者要求学生面对物象应积极主动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内外结构,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做到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建立起结构概念和整体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明白应该怎样观察分析、怎样表现。

三、在素描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在素描训练时,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经常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问笔者这样的问题:“老师,是不是我把静物画得越写实它的表现力就越好呢?”笔者给他们的回答是:“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了,数码相机,摄像机越来越普及,它们拍摄出来的作品是再写实不过了,可是我们还为什么要从学习素描入手呢?这就是要求大家在学习素描时要有一定的表现能力而非一味地追求写实。”

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是再现艺术。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而且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不应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使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养成“偏食”的坏习惯,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以审美为主线,以构图形式美为抓手,构图形式美以物体组合产生对比而和谐美的感受为突破口,这是在静物素描教学中追求高效率的审美教学安排策略。

在静物素描基础教学中,学生能够把握以上这些原理,对静物素描学习就有很大帮助。同时,学生还应该不断阅读、学习和参考其他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多种修养,使画不但体现画品更体现人品,让静物素描为进行更高深的艺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平淡的静物增加更多的色彩,更让静物素描发出你的声音并引起美的共鸣。

总之,在素描教学中,只要善于研究,善于反思,定能教学相长。教师应尽一切所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怎样进行素描教学,对于该艺术的学习与探索本身就是一门教育艺术。在探索中让学生从迷惑中清醒过来,渐渐有轻松愉悦之感,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这应该是我们教学上所共同追求的。这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的:“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以及其他种类绘画的源和本质。”

摘要:高职素描教学是高职其它艺术课程的必要基础, 尤其是水彩, 油画, 版画, 雕刻, 平面设计。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逐步提高的目的。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 乃是高职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本文就静物素描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三个问题作了分析。

关键词:高职静物素描,感情,整体和结构,表现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诺曼.布列逊著.丁宁译.注视被忽视的静物:静物画论.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3.

[2]周小英.世界油画精选.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 1997.

[3]丁涛.艺术概论.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1.

[4]颜铁良素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浅析静物素描绘画技法 篇2

【关键词】静物素描 对比 质感

【中图分类号】J2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04-02

素描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同时,也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而静物素描则是实现从素描到绘画的桥梁,具有独特的绘画技法及艺术审美特征。优秀的静物素描作品,与其他绘画作品一样,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静物素描通过更加真实、简单的笔触线条,可以更生动地勾勒出对象的形体特征,并以虚实、黑白等绘画要素,以及多种形式的素描技法,给人们带来迥然各异的艺术审美享受。画好静物素描,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法,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通过观察对比,准确把握静物形态特点

(一)整体对比法

写生中,作者在定好画面的形体后,在上明暗调子前,首先应整体地将静物扫视一遍,最好是眯着眼睛,以便将静物的细小部分看得模糊一些。对整组静物的大的黑、白、灰调子进行仔细分析,区分出整组静物中哪里是最暗的,哪里是最亮的,什么物体的色相最深,明暗的纵深感受是如何走向的,例如,背景的衬布从左到右的明暗走向如何,从上到下的明暗走向如何。前景台布的观察方法亦是如此。这就是通常绘画中所说的抓大感觉,大的对比。

(二)局部对比法

局部对比法可分为物与物之间的对比和物体内部之间的对比。物与物之间的对比:在作画过程中要注意物与物之间的对比,例如,在画一组静物中,左边是苹果,苹果的旁边是棕色的罐子,衬布则是浅灰色的,画苹果时,就要考虑到与灰布和罐子分别进行比较,苹果比灰布略暗还是略亮一些。与罐子比较通常是较浅的,但又大致浅多少?在画灰布时,同样就要与苹果和罐子对比了。在一组较为复杂的静物中,通常要将物与物之间的色相进行对比,物与物之间的亮面(包括高光)以及物与物之间暗部进行对比。在整体静物的对比中,最暗的部分要大胆地加黑、深入刻画。

(三)物体内部之间的对比

在画单个物体时,也要将局部与局部之间进行对比,例如,画一个钢精锅,在画黑色部的锅底时要与明暗交界面对比,画明暗交界面时也是如此。画灰面时,要考虑到怎样与亮面与暗面的衔接,估计到整个物体最亮的程度是多少,最暗的程度有多少,画在物体前面的高光与后面的高光对比哪个更亮。又如在画一个黑色的釉罐时,暗部的颜色极深,而且反光较多,色彩变化丰富。因此,不能只将其暗部画的漆黑一片,而要反复观察对比它的细微变化,将它画得暗中有暗和暗中有亮。只有反复的对比,这个黑色的釉罐才会被你画得透明而层次丰富;只有通过反复对比,作画时我们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二、根据静物的特殊质地,有针对性地表现静物质感

不同质地的物体在一定光线下,其形、光、色的变化不同,并有着一定的规律,而视觉就根据这些变化与规律,接收到不同的质感信息。例如,柔软的绸缎,其线流畅,褶纹薄而有弹性,光泽变化急,明暗对比强,厚呢绒则是另一种状况等。在画面上把这些不同的视觉感,准确而生动地反映出来,这正是素描艺术的特殊表现力之一。

(一)淡色无光物体的质感表现技法

淡色无光物体的质地最能显示素描的一般规律。常见的就是石膏模特儿,其质地粗细适中,中等吸光性,灰白的固有色,使光的明暗变化得到了较真实反映。灰色陶罐也属这一类型。陶质物体的性质外观坚挺,造型规矩,形象比较清晰。在写生中要注意形体的明确和实在,不宜太虚太实,画形含混不清或柔弱无力。物体因其分子结构不同,对光的吸收反射也迥然有异。陶质物体,质地硬度适中,不粗糙,无光而色淡,反射光不强,因此,光的明暗变化规律显示比较全面。在正常照度下,没有明显的质地特点。这些都有适于初学素描的习作训练,其明暗规律与石膏素描相同。在画法上,色调在淡色无光物体上过渡均匀,应用柔和多层次的线条,经反复的调整,形成灰色调的丰富过渡,如果一次画完,会显得生硬,也没有细腻松脆的质感效果。

(二)淡色光面物体的质感表现技法

淡色光面物体表面密度极大,透光性很弱,反射力很强,如镜面的反射量几乎就能达到光源的照度。尤其是淡色物体,更易反照出周围的物体的形、光、色等。光面物体高光,是它的最重要视觉特征,高光的产生除因质地细密外,又由于光源的投射角度与折射角度相等,这样人们会在物体的映射面上看到了光源的形象,因此,高光就具如下特点:光源形在物体映射部分的位置和变化,如灯泡在物面上则呈现原来形状,它随平面的透视面变形;如果映现在弧面上,则变成某种弧形的灯泡等。一般高光都较光源高度有明显的衰减,但在淡色的物体上,比暗色的物体高光更明亮些。

在任何物体上的高光点,都有丰富的外形虚实变化。如透视的前后虚实,在弧面上的虚实,在一放光面与高光洁度的物面上也有不同虚实。一般说,在较粗物面上的虚些,光洁度越高,高光越实。例如,玻璃杯是透光的高光洁物体,但它仍有不全透光的质地,因此也有受光、背光、反光等一般物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它的反射力与透光力成反比,即透光力越差的其反射的明暗越明显,反之则明暗就不明显。在受光部分高光周围,色调往往较背光的部分稍暗些,这又因为玻璃体是透光性很强的物质,这一透过玻璃体的光线可以达到很强的明度,杯底的高光是一个聚集的光点时,甚至比明部的高光还要高;高光的特点已如前述,也需注意其特点。这样,对玻璃物体的复杂光效应就有进行分析的依据了。再如,与玻璃物体比较,钢精锅的质地具有不透光,但高反射的性质。这是因为其表面极为光洁,对周围任何集中的或散射的光,都能较充分地反射出来。不过,它仍以光源的高度为最高光,同时也有明显的一般明暗规律,在写生时还要以这个规律为基础。

(三)暗色光面物体的质感表现技法

暗色光面物体有淡色光面物体的各种特点,不过由于使表面吸收了大量的光,而使它的明暗变化极为接近,但由于光洁度较高,其高光仍然很明亮,使得高光与物面形成了很强的反差(对比)。在暗色粗面的物体上,这种变化就没有了。总之在物体暗色调上,只有极相近的明暗色调变化。暗色的物体除高光外,其明暗变化只能限制在很窄的色阶里,即暗色区。固有色越暗,它的色阶越窄。作者只能在这个色域中尽力展开,创造出细微的层次,才可以把物体画得充实浑厚。例如,黑色釉罐在一定光线下,质地的特点首先是暗色调与强高光形成的鲜明对比,画它的要点在于,要表现出高光部分光点的位置和形状及其恰当的明度;位置和形状不正确,会损害物体造型明度,会影响罐的光洁度,过亮则影响光面的真实感。但是,画高光只是表现釉罐的最突起部分,大部分的变化是广阔的暗色区,正确画出受光、背光、反光的明暗差别和形体才是基础。在亮色调的环境中,往往明部顺光的比暗部反光更暗些,这是因为顺光部分显露出更多的黑褐色的固有色,暗部由于受强反射的影响失去了较多固有色的缘故。同样:在高光点的周围更暗些,而向后转过去的受光面则较灰。再如,黑色呢绒的质地,可以代表质地粗疏无光物的一般特点。黑色尼绒的质地吸光性极强,光源强弱的激烈变化在它的表面上作用不明显,除它的布纹形体能表现出厚度和柔软度外,光线既不能显著地增强(减弱)它的明暗对比,也不会影响其固有色的衰减。因此画这类质地的物体要尽力控制在低调的范围里,没有明暗的大起伏。这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静物素描中,不同题材、不同感受、不同技法处理等,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在作画过程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动手,在处理画面时,注意用概括的绘画语言和整体的绘画语言去表现对象,将静物的“色香味”及其韵味的美,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给欣赏着带来无尽的艺术感染力和强烈的艺术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尹德辉,刘玮. 关于素描基础教学的对话[J]. 临沂大学学报,2015,02:97-101.

[2]贾伟民. 谈谈学生静物素描写生的提高[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53.

静物素描教学浅谈 篇3

关键词:静物素描,中学美术教学,线性结构,色调,对比关系

静物素描是依据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以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教学中,通常以线性结构素描、色调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分别展开教学。

一、线性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的内在构造加以理性分析,深刻认识物象,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依次掌握以下三方面的技巧:

1. 透视法则的掌握。

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的。

2. 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在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构造方面去认识,深刻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 画面的有序组织。

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在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学生从物象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等对布纹进行有意义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色调(明暗)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立体感的视觉效果。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增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树立立体观念,增强空间意识。

1. 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及其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 明暗色调的变化节奏规律。

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认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他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使色素调子有秩序地变化。

3. 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体积,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既服从透视规律,又服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实施教学。

1. 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产生视觉的真实感受。

2. 对比意识。

线条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刺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 艺术处理。

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以及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积极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以课题单元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同时进行现场示范。要注意探索与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对有天赋的学生及特长生加大专业素养的培养力度。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既要富有创造性又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要安排有针对性、目的性、趣味性的教学课程内容,使静物素描教学更好地融入中学素描教学的整体计划中去。

参考文献

[1]胡妍丽.浅谈静物素描教学中的几种方法[J].华章, 2011 (10) .

[2]徐莉.素描教学方法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4) .

[3]温秀宏.浅谈静物素描教学的观察与表现[J].华章, 2008 (10) .

素描教学中的静物写生 篇4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关系

从现状上看,美术教师、美术教材、美术课堂、美术教学构成我们视野的平台,通过平台,学生是我们的关键主题——从学生出发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前景,也是一个根本任务。

二、学习素描的目的要求

素描作为培养素描造型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学习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

基础素描是一门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所谓造型能力,具体的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造型的认识能力,即研究和掌握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透视变化、运动规律等;二是造型的表现能力,即运用造型的规律、法则以及造型语言等,在画面上真实的塑造和再现客观物象。

三、素描教学中的静物写生

静物素描是石膏几何体的延续,是基础素描训练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静物素描则是为了增强对形体布局的充实理解所进行的一种素描训练方法,包括比例、透视、色调层次、布局体感、空间感、质感、情调,注重对形体的布局分析,研究形体的组合与组成关系等等。静物写生,是学习基础素描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静物的配置与构图

1.静物配置的原则

静物的配置,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

静物的配置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训练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以利于静物写生的技能训练,为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奠定基础。

2.静物的构图

构图,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空间所组成的画面构成关系。

构图的基本原理是“变化和统一”。变化是相异的因素并置在一起所造成的对比效果。

(二)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

静物较之几何形体变化多样,表现内容也更丰富,如从形体特征到明暗色调,从体积塑造到色感、质感、量感的表现等等。静物写生的步骤氛围分为:

1.观察

面对一组静物要多角度观察。同一组静物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不同组合关系条件下,往往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2.构图

根据确定的写生角度,在小纸片上试做几幅“小构图”。在“小构图”上,将写生物象抽象为几何基本体,注意研究形的组合关系。

3.落幅

在对客观物象的观察比较中,将“小构图”所确定的画面结构和形式特征在正式的画面上表现出来。

4.整体

通过对成组静物的整体观察比较,注重把握画面整体的大色调关系。即是将包括衬布背景在内的所有物象,按照黑、白、灰的大关系进行“排队”。

(三)静物写生的要点

依据素描造型训练的不同课题,以“要点”形式提出有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将其渗透于造型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有利于加深理解、指导实践,逐步领会和掌握造型的一般规律。

静物写生的要点包括:立体感与空间感,色彩感与明度关系,质感与量感。

1.立体感与空间感

在物质世界中,立体即是占有的空间,空间即是立体存在的形式。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立体感与空间感表现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形体塑造的重要因素。

2.色彩感与明度关系

素描是“单色”绘画,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物象的色彩感只能依赖于不同物象色彩的明度差异来表现。

物体“五调子”的明暗变化,一般来讲不应超出它固有色彩的范围,即是说应该在色彩明度的范围内扩展其变化,不能画得过明或过暗。

3.质感与量感

质,是指物体的物质属性。不同的物质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如陶罐的粗糙、玻璃的光洁、丝绸的柔软、金属的坚硬等。

量,是指物体的重量。不同的重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

无光物体如砂锅、陶罐、缸钵等陶制用品,以及纤维制品中的粗布、毛呢等,其质地粗细适中,反射光不强,高光不明显。

有光物体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一般来讲,有光物体表面密度大,透光性弱,反射力强,因此对光源极为敏感。 (四)静物写生表现方法

依据不同的课题内容、课题要求和课时安排,在静物写生的造型训练中,要加强多种表现方法的学习和探索。

1.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

线是最富表现力的造型因素。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素描造型,着重于物象形体的结构、比例和透视关系的研究和表现,并通过形体自身的结构、透视缩形状态去表现形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2.以明暗色调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

以明暗色调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全因素素描,在深入理解物象形体的结构与组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比例、透视、色调及质感、量感等全面造型因素,注重形体体积的塑造和空间表现,突破二维空间的平面性而真实地再现具有三维特征的客观物象。而在具体运用中,往往依据不同的课题要求,注重素描造型语言的学习和探索。

只有这样对于提高素描造型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审美判断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建滨.美术学科教学概论.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2] 魏诗国.素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李国中.静物素描新范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4]于萍.于萍教学素描③人物头像.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

高中阶段素描静物教学方法 篇5

静物的形状、大小、材质、明暗等多种多样,而且可以相对地固定静物的位置,固定光源的朝向和强度,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静物写生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准确的造型能力以及怎样表现静物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等。

近几年来我接触到一些高中的新生,因为在中考报考美术类,录取时在文化分数上有着较大的优惠,而且中考美术的要求也比较低,所以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考试前几个月,甚至一两个月才开始学习美术,他们多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仅仅是进行了一些临摹练习就上了考场。这样就势必造成这类学生不了解美术基本知识,不知道绘画的正确步骤,不懂得使用绘画的技法、技巧,不明白静物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如何表现,只是依葫芦画瓢地照抄了静物形状、位置,画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明暗线条。针对这些学生怎样进行教学?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

首先,我们要有作画步骤,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整体———局部———整体三大步。第一个整体就是静物摆好后要整体观察,深深地抓住第一印象,而且要养成画小稿的习惯,这也是一个构思、构图的过程。然后,在画面上构图、起形,区分明暗调子、画出阴影的位置、分清立面与平面的黑白关系。局部就是深入塑造物体,画出三大面,区分出五大调子。充分地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空间位置关系。第二个整体就是调整好画面为一个整体,虚实关系、主次关系、黑白灰关系都要调整一致。这三大步只是一个大的方向,其实在作画过程中,“整体”和“局部”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比如在局部深入时也要整体的局部深入,也就是说深入塑造物体不是把一个物体的明暗调子一下子画够了再画下一个,而是要整体深入刻画。具体方法就是,先从主体物开始,先从最重(最黑)的明暗交界线开始深入,画一两个层次的调子再画其他物体的明暗交接线,然后再一次把主体物的明暗交界线和暗面再画一两个层次,再画其它物体的明暗交界线和暗面。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物体的明暗交界线、暗面、亮灰面都铺上层次丰富的调子,整体式贯穿作画的始终。

作画步骤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十分关键的。遵循正确的作画步骤就可以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学会整体观念。

其次,进行一些单因素的素描训练,解决问题,寻找规律。我们学校美术生的课程安排的比较少,不能每次课程都完成一幅全因素的素描写生作业。于是我就对他们进行了一些短时间、有针对性地训练。全因素素描是指完整地表现了造型、明暗、质感、量感、空间感,单因素是针对其中的一项进行训练,学习的目的性更具体化了。我把它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构图训练。2.明暗调子训练。构图训练就是要抓住第一印象,用简练的线条画出各个静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比例关系、空间关系、透视关系,画出单个物体结构、明暗交界线、投影。绘画的意识要整体,要体现出空间感、体积感。明暗调子训练,首先要知道三大面:背光面、受光面、侧光面,即黑白灰。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把这三大面、五大调子在画面上表现准确了,那么物体的立体感就十分强了,视觉效果也就更真实了。具体的练习过程:在素描纸上进行排线、画调子的练习,线条要求浅入浅出,就是线条两端细中间粗,这样调子的衔接就会更加自然。调子要求画一条较长的由黑到白的渐变色带,3厘米宽左右。要层次丰富,有十层以上的层次变化。一般人眼可以分辨十三个左右的层次变化,进行过长期的素描训练的人可以分辨出二十个左右的层次变化,黑白灰的关系拉开了,层次越丰富,质感就会越强烈。

再次,进行一些单个物体的全因素训练,这个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深入塑造的问题,这是画龙点睛的地方,不但造型要严谨,技术、技巧也得精彩。

单个物体的画法:单个物体也有自己完整的黑白灰关系,也要有虚实关系。

1.衬布。衬布在静物画里一般算不上主题,但是我们仔细分后就会发现,衬布在画面里占的面积是最大的,在空间里也是贯穿了前后左右、上上下下。衬布有软有硬,有粗糙有细腻,有深有浅,有的还有图案、花纹等,而且衬布的形很不规律,布褶有款又窄,有高有低,要画好它就要认真地观察分析,找出每个布褶的起始和结束位置,分清楚它们之间的叠压关系。在画的时候要根据光源找好明暗交界线,找准确投影再附上一些灰调子留出淡淡的反光,根据衬布的质感采用相应的粗线条或细线条,灰面过渡的细腻程度,还要考虑空气透视,也就是虚实关系,中间靠近主体物的最实、最细腻。靠近光源的一端次之,远离光源,远离绘画者的在明暗的对比度,描绘的细腻程度上都是最低的。

2.陶器和瓷器。陶器和瓷器在质感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陶器表面粗糙,反光弱,高光不明显,瓷器恰恰相反表面光滑,反光强甚至还会有其他静物的倒影,高光强烈细腻。所以,在用线上就有很大区别,陶器用线适中,按照正常的作画步骤铺好调子,找好关系,体积感自然就有了,反光减弱,高光减弱,适当地刻画些细节,比如表面的小麻坑质感就有了。瓷器要求较高,线条的组织要准确、细致。反光的位置、大小、强度同样也要求到位,还有最重要的高光部分,甚至要表现出光源的形状。另外,罐口是陶瓷制品表现体积最重要的部分要认真对待,准确地透视,恰当和罐口厚度是关键。不锈钢和玻璃制品:这两种材质的反光都很强烈,不同的是玻璃制品有一定的透光度,会在背景的深度上在加上一两层,同时还有光的折射造成的透过来的背景和边缘的错位现象。知道这些就可以将这两种材质处理得很好了。

水粉、素描静物同步训练法探讨 篇6

素描是一门以线条、光影、明暗等手 段来塑造 和表现物体对象的单色调绘画艺术,也叫黑白艺术,与其他美术类学科关系密切,是学习其他艺术的必然基础,尤其是在水彩、水粉画、油画以及平面设计等方面。

水粉画是以水为媒介调和有机物或无机物粉质 材料绘制而成的一 种绘画艺 术,为不透明 或半透明 的特征,有较强的覆盖能力,能够产生明亮、浑厚等绘画艺术效果,介于水彩画与油画之间。水粉绘画在要求正确表现好色彩三要素和色彩冷暖关系的同时,同样也需要运用光影、明暗等手段来塑造和表现形体。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我们清楚认识了两种不同艺术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要分别掌握好两种不同的艺术,以往我们采用的是分式练习法来进行训练,学生往往须分别花费很长时间和很多精力,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得到技能提升并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而同步练习法将两个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结合,避免分时间、分内容带来的诸多训练问题,使素描和水粉画静物训练相辅相成。因此,在训练中采用同步训练法,不仅可以 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绘画水平在短期内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水粉、素描静物同步训练的方式

(一)单个静物同步训练

1.教师在制定教学训练计划和任务时,应将两个练习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同步练习,即不再采用单个素描静物和水粉画静物分式练习法。

2.在练习中应向学生强调,说明两个不同练习内容之间本身存在的关联性与一致性,使学生解放思想,从旧有的训练方式中“脱颖而出”。

3.单个内容应遵循苹果 → 梨→ 陶罐→ 其他内容的训练方式。

4.在4K木制画板上分别贴上1张8K160g素描纸和1张8K150g水粉纸,准备好素描和水粉绘画相关工具,然后分别同时进行素描和色彩的打轮廓、铺大调子关系、深入刻画、调整完成等步骤。

例如,练习中我们要求学生打完素描的轮廓立即开始打色彩轮廓(色彩轮廓提倡学生直接用水粉笔画),也就是素描做一步,色彩就紧跟一步,其他步骤亦是如此完成。

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两个不同 训练内容做直观的认识和比较,从而找到诸如形体结构、用笔、明暗和色 彩规律等 之间的内 在联系与 不同区别点。由此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掌握得更快更好。

表一和表二分别是过去采用分式训练与现在采 用同步训练情况的比较。

通过表一、表二的比较,可以看出,表一教学计划实际分为两个部分和两个阶段进行,其中素描5课时,色彩5课时。由于该训练缺乏两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学生训练内容转换时须进行不断的消化与磨合,所以须耗费10个课时才能基本完成。期间既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又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为减弱。而表二采用了同步训练教学计划,素描与色彩训练得到有机的结合,避免和减少了因磨合消化过程而产生的诸多不便与问题,学生举一反三的潜能得到极大的激发,在取得同样良好效果的情况下,同步训练法较分式训练提高了25%的效率。

统计结果表明,教学中单个物体训练采用同步式训练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是目前快速提高学生绘画技能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二)整体综合同步训练

1.明确学习目标

整体综合同步训练法是采用与单个同步训练方 式一样的手法来进行,要求学生在掌握好单个物体塑造和表现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一张完整的绘画。

2.了解重点和难点所在

由于整体综合训练是要求必须完成一张完整的画,与单个物体训练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这个环节中重点应放在解决好画 面整体的 大关系和 形体塑造 表现上。也正因为如此,整体综合训练画面要表现的内容增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就会较单个物体训练时多,难度也会更大,因此教师应强调和说明该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预期。

3.分板操作

与单个训练不一样,在整体综合同步训练中我们采用分板操作的方式。既 要求学生 准备两块4K木制画板,其中一块放临本和素描纸(8K160g),另一块贴水粉纸(8K150g或4K160g)。临本最好选择色彩的摹本。

4.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安排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简 到难的原 则。教师指导训练时,应首先选择画面物体内容较少、较简单的开始,然后再逐渐提升到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应避免难易不分的做法。

5.训练方法和步骤

(1)打轮廓:先将素描画板的素描轮廓和色彩画板的水粉轮廓分别完成。打轮廓时应注意处理好画面物体的比例、构图与透视关系等,尤其是构图与透视,学生在这一步会得到更多的体会与认识。

(2)铺大调子关系:在这一步中要求学生树立起整体观念和概括意识,学会“比较,比较,再比较”的方法。素描应着重强调抓住黑白灰与光影基本明暗关系的表现;色彩则在强调与素描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基本色彩冷暖大体关系和色相大体关系的表现。

(3)深入刻画:选择从主体开始,逐一展开画面内容的深入刻画和塑造直至完成。由于这一步花费时间比较长,可采用素描、色彩各安排1课时的策 略。素描在深入刻画过程中应表现好细节、体感、质感、量感和空间感。色彩则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注意结合明度及纯度还有固 有色、同类色、近 似色、对比色 和环境色 的表现,注意解决“花”、“灰”、“乱”、“脏”、“火”的弊病。

(4)调整:调整实际存在于绘画的每一个步骤和过程当中,只是通过最后的调整步骤,使画面整体更完善和更符合整体效果要求。调整过程中我们提倡学生将临本和完成的素描与色彩放在一起,不断退后几步进行三者之间整体的比较,然后做适当的调整。这样做既可以更快地发现自己素描和色彩绘画存在哪些问题,可以参悟对素描和色彩绘画更多的理解,使自己的绘画能力和鉴赏水平都同时得到极大的提升。

以下表三、表四是采用分式和同步两种不同训练形式前后的对照情况。

在加大了训练难度,训练结果同样取得良好的情况下,通过表三、表四综合教学计划训练安排我们可以得出比较结果。同步练习法总作业量比分式训练提高了33.3%,在训练总课时减少了4个课时的 情况下,效率却提升了12.5%,而在实际的操作与实践中取得的效果远要比预想的好。

虽然目前同步训 练教学方 法研究较 少,起步也较晚,但它在实际教学运用中所显现的成效是显著的,尽管这种训练方式还有待完善,但仍不失为诸多绘画教学方式中一种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训练模式。尤其在当下,应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减少磨合,缩短训练周期,使训练内容更加紧凑和谐,以达到快速完成教学任务、迅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绘画技能水平之目标。同步训练法是我们今后值得不断尝试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希望这种训练模式能够得到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摘要:水粉、素描静物同步训练法是美术绘画训练领域中一个全新的教学训练理念,目前在高中美术教学训练实践中鲜有开展。同步式训练法创新了新的美术绘画教学方式,它有机地将两个本属于不同单元、不同练习内容和不同练习形式的训练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同期开展、同步训练,同时提高的愿望,有效地减少了因训练内容交替而产生的磨合时间。

静物素描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7

素描基础教学是造型艺术基础之基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操的培养,乃是高中阶段素描教学的根本所在。

高中学生美术的基础教学是沿袭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展开的,立足于传统具象写实的原则,进行造型规律、形式规律的探索、研究与教学。引导学生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以几何形体作业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把结构素描、全因素素描及多种变化与表现列为教学单元,分别展开教学。

一、结构素描

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合理的结构分析和画面的有序组织这三方面的把握。

1. 透视法则的掌握

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余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 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绪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3. 画面的有序组织

即画面的构成因素,“通过圆柱、球体、圆锥来表现自然,把一切都放到透视里去……”塞尚的观点是从自然法则中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绘画形式,也就是运用归纳法,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全因素素描

用明暗塑造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具有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1. 光影与黑白意识

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2. 明暗色调的变化的节奏规律

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要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色之间,通过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3. 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然后要注意形体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多种变化与表现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 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或刮等多种手段去摸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2. 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束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 艺术处理

整个素描过程都是根据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有效地表现对象,表现感受。

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课题单元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要注意探索与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

摘要:在静物素描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认识静物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对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

对静物素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篇8

素描基础教学,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技能, 而且要懂得艺术, 学会审美。培养及训练学生探究自然的艺术规律及能融会贯通地反映自然的艺术规律。引导学生以对客观物象的研究作为素描入门之本。譬如在素描静物教学中, 通过联系实际讲解, 使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和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 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对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 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明暗素描列为这一门教学基础, 分别来展开教学。

一、线造型素描

以单色的线条来塑造物体形象的绘画, 或者说以线的方式, 来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为主而减弱对形象明暗因素表现的一种绘画形式。特点是对所描绘的物象采用减弱明暗光影色调, 运用透视法则, 强调观察与分析基本形体特征, 强调用线条来表现本质的形体结构及组合关系。这种画法清晰、肯定、概括有力, 能充分地表现出物象“线”的韵律美感。线性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 正确的结构组合分析以达到画面的有序组织的把握。

1. 了解透视法则。

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 , 成角透视 (二点透视) 及圆的透视的基本规律。通过石膏几何体的摆放不同位置及角度, 加以分析和理解几何体各边的透视变化。并列举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及现象, 如我们站在笔直的马路中央, 向路的远方望去, 就可看到平面马路的透视现象--近大远小, 如横向截取一段, 那不就像是平面摆放的立方体底面吗?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 并准确地掌握角度及物体与视点的关系, 要让学生把看不见的部分 (结构线) 也画出来, 还要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也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 正确的结构组合分析。

在生活中, 任何物象都可以简成几何学形体或分解成几何形体或由这些形体的局部所组成。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 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是介于立方体和圆柱体之间, 抑或圆柱体和球体之间的。例如。一只蛋既不是圆柱体, 也不是球体;它的造型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同时想到, 立方体的四边棱角削去, 可以成为圆柱体, 圆柱体的顶部和底部弄圆, 就会出现球体的模样。用这种方法你能发觉这些形体间的相互关系。还要让学生领会到, 任何简单的形体都可组合而成任何混合形体的造型。如画一个立方体你就可设想成一个方盒子;画一个圆柱体, 你就可设想一根柱子;画一个球体你就设想一只乒乓球。你可以用这些简单的设想来说明成千上万的事物:将这些形体综合起来, 你便能创造出无穷无尽的客观造物, 这就是塞尚的观点:用圆柱、球体及圆锥来表现自然。这是用几何形式去发现有序结构的一种绘画形式, 也就是运用归纳法, 整体地去观察和认识客观自然世界。静物素描教学中遵循此法, 要求同学从物象中的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以及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 物象与背景的生存关系, 对布纹进行有意味的主观取舍, 从而构成画面一个有序的整体。

二、明暗素描

用明暗表现的方法, 概括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色调, 以达到光影的真实, 及物体具有体积感、空间感、质量感、整体感和完整性的视觉效果。在明暗素描训练中, 应侧重光影与物体明暗色调变化的规律, 以及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空间感。

1. 光影与物体明暗色调的变化。

有光才有影, 才有物体明暗变化。生活中我们发现, 离光线近的地方, 或者光线强烈情况下, 物体明暗对比关系强烈;反之则弱。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明暗相对统一的关系, 反复加强练习, 以免画面上出现黑一块、白一块, 造成黑白之间秩序混乱。如亮部中的高光要恰到好处, 而背光中的反光不至于跳出来, 投影不会漆黑一团。

明暗色调的变化是有节奏规律的, 整体地观察与表现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 要同学们意识到亮部之间, 暗部之间, 中间色之间, 是存在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的。也就是, 物象最亮、最暗之处, 只有一处;然后逐渐亮、再亮……, 从而产生明暗调子有秩序的变化。

2. 体积感与空间感, 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

浅谈基础教学中素描静物的重要性 篇9

关键词:素描静物;基础教学;重要性

G633.955

一 、静物素描教学概述

(一)静物素描基本步骤

掌握静物素描的基本步骤是了解静物素描教学的第一步,这是静物素描教学中的基本功。静物素描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观察分析,细致的观察分析是完成一幅静物素描的基础[1]。第二步:构图和打轮廓,构图和大轮廓就是要将物体合理的布局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掌握运用基本的静物素描的理论基础,做到协调有序,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第三步:几何造型和结构造型,这是一个由初步的基础过程向着细致刻画过程所过渡的一步,由大体到细致,由简到全,完成一个将物体的整体结构具体刻画的过程[2]。第四步:深入绘画与整体调整,这一步需要从两方面完成,一个方面是结构素描的深入刻画,另一个方面是明暗素描的深入刻画,前者是要将线条的表现力充分展现出来,将一幅作品的细节一一刻画出来,后者是将作品的明暗感、对比感充分表现出来,加强做到感染力和渲染性。

(二)静物临摹写生

静物临摹也静物写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静物写生是对事先摆放好的物品进行组合绘图,自由度较大,自我发挥的空间也较大,对学生的束缚较少,使得学生可以不必过分的拘谨,而使得作品缺乏灵动性。静物临摹是对大师的作品进行临摹,学习基本技法,掌握画法和画理,相较于静物写生而言自由发挥的空间就小很多,主要是对大师的绘画技巧的学习过程以及对作品的灵魂的体会与领悟过程。

(三)装饰画素描

装饰画素描是一种用形式美的规律和装饰艺术手法,借助可利用的材料和手法,以線条、明暗、色彩等创造因素,设计出一种符合人们审美的绘画[3]。装饰画素描和传统的绘画相区别,有其鲜明的特征,使得装饰画素描在传统素描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席之地。装饰画素描区别于传统绘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装饰性,而传统绘画追求的是写实性,所以装饰画素描会更多的体现形式美,利用一定的想象力,结合一定的夸张等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装饰画素描的主题渲染和灵魂表达。

二、素描静物在技工院校基础教学中的地位

素描静物在技工院校的地位逐渐凸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素描静物在技工院校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如今已经是美术技工院校基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基础课程。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而静物素描又是素描的基础,所以静物素描可谓是基础中的基础[3]。随着改革的推进,以往对于学生的单方面能力的要求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改革的需求了。以前技工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存在一个普遍问题:专业素质普遍偏低,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即学生的能力普遍不高,这不利于我国专业人才的培养。所以现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做到全面,而且培养出的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都要有普遍的提高,所以教学的方式方法都有着很大的改变。而静物素描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绘画技法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锻炼,所以静物素描其重要性逐渐被提高,在技工院校基础教学中占据突出地位。

三、素描静物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素描静物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静物素描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全面塑造学生,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观察和分析作为静物素描的第一步,对于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出要求,而静物素描恰恰可以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4]。观察分析的能力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作品的视角选定以及主题凸显与灵魂表达,在同一件物体中看到不同的成分,观察到别人观察不到的视角,进而表达不同的主题,升华不同的情感,这就是对于学生能力的锻炼提高,同时也是区分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在分析观察一个物品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眼睛看到的东西,还要加一点联想,而这种联想往往就是一个作品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主题的凸显和表达,这个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强调的一点。其次,通过静物素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是在静物素描创作中所要求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养,这些基本素养主要体现在静物素描要求学生具有鉴赏力、不同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等等,通过静物素描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5]。一节静物素描的教学课程之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被调动和练习,学生收获的知识或是超出知识本身的一些东西,这些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静物素描教学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再者,通过静物素描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静物素描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思维视角,增加学生思维的广度,使得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充分的创作,不拘泥于形式,这样是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的。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画一个精致花瓶的素描静物,往往可以使得学生联想到面容姣好的少女,而寒风中破旧的木屋往往也可以是学生联想到风烛残年的老人,这就是对于学生的思维的开拓,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素描静物教学对于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性

静物素描教学可以传授给学生许多绘画技巧以及表现手法,这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塑造和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坚实的基础可以更好更快的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此外,静物素描对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锻炼和提高,这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工作事业的发展,通过其扎实的专业能力在自己的岗位占据一席之地。观察分析能力以及创造力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艺术设计工作中独具视角,设计出别具一格、富有新意的作品,可以瞬间吸引人的眼球,让自己的作品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鉴赏力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品味,同样也是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比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能力。总之,静物素描提高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对于学生的日后工作是大有裨益的。

四、总结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素描静物在技工院校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如今已经是美术技工院校基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基础课程。静物素描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日后的工作都有莫大的好处,学生可以通过静物素描教学学习到很多能力,比如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正是由于静物素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龙军.浅议素描静物教学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3:242.

[2]刘宁.素描静物写生教学初探[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4:23-24.

试论静物素描中的三个关系 篇10

我认为在静物素描教学实践中, 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一、要重视线性结构

要学会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 对物象内在构造加以理性分析, 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骨架结构、空间构成, 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静物素描线性结构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掌握与合理的结构分析两方面的把握。

1. 透视法则的掌握。

其要点是使学生明白平行透视 (一点透视) , 余角透视 (二点透视) 的基本规律, 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描摹加以理解。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 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 应把看不见的部分 (虚体) 也画出来, 让学生明白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

2. 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 在构造上去把握, 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 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二、要重视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 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 我们要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艺术处理这三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1. 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 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等制品, 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观者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 或揉擦, 或涂抹, 或点刮, 运用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 从而传达出视觉的真实感受。

2. 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 图形的大小、方圆、正负, 明暗的黑白、强弱, 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 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 等等, 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 反差生成视觉刺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 运用反差对比, 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3. 艺术处理。

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规律去观察美、发现美, 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因素。教学中, 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美的高度来观察, 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 形的力度感、深厚感、节奏感和秩序感。积极主动地通过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 积极有效地表现对象, 表现感受。

三、要重视画面的完整性

把一幅静物素描画“完”容易, 把它画“完整”就不那么容易了。很多同学的画, 画面已经画得很重很黑了, 可是画面上的“东西”还是很少, 效果不理想。怎样才能使静物素描做到完整呢?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

①构图完整。构图要做到丰满适宜, 高低错落, 左右有合离, 前后有主次。

②形要准确。抓住不同物体的不同外形特征, “圆”要画得舒缓, “方”要画得直挺, “斜”要画得富有变化。

③结构要严谨。物体的结构要有组织有联系, 不能出现孤立的线和面。体面变化要符合透视的要求。

④明暗要有层次。画面中所有物体的明暗变化要统一在相互区别的色调体系里边, 形成明显的层次。另外, 根据各个物体的固有色彩, 适当表现物体独特的色感。

⑤刻画要细致。完整的素描要有深入地刻画, 要充分发挥绘画工具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充分运用造型的各种对比手段, 充分发掘素描表现的最大潜力。

⑥主次要分明。完整的画面不是“面面俱到”的画面, 它在刻画上要有主有次, 在节奏上要有急有缓。主要部分要表现得严谨工细, 次要部分要表现得松弛流畅。

要想做好上述六条, 画者应具备强烈感受形式的能力和丰富准确的表现方法, 还要了解人的视觉规律和调整画面节奏的经验。在素描结束以前, 画者按照素描整体的需要和表现思想的需要, 将画中的色调、明暗、虚实、强弱、主次作一个全面的调整, 使素描达到不仅要“好看”, 而且要“耐看”的效果。

在实施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 以课题单元形式,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要注意探索与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 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计算机制图下一篇:股骨髁部骨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