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色彩

2024-07-14

静物色彩(精选9篇)

静物色彩 篇1

色彩静物默写是美术高等院校入学考试的常见科目之一。静物多为我们常见的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瓜果蔬菜以及鲜花和各式衬布等, 色彩静物默写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理解及运用表现的能力。笔者在结合十多年教学体会的基础上, 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 总结摸索出了一些规律, 现概括如下。

一、匠心独运筑基础

1. 仔细审题, 精心构图

不管是考试还是平时练习, 一拿到题目我们首先要认真审题, 审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作品是否能成功。根据题目我们要清楚画的是什么内容, 有哪些物体组成。譬如“厨房一角”这样的题目, 我们有较大的自主性, 你可以确定以什么样的题材、色调来体现厨房的氛围, 如何摆放静物来实行原来确定的主题即实施构图。审题不同, 画出的图画将大相径庭, 所以认真审题是基础, 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 确定色调, 营造氛围

根据考题的要求和画面氛围的需要来确定色调, 色调的好坏关系到是否能很好地反映主题、符合题意和命题者的意图。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 我们都要注意从色调如黑白灰、色性冷暖和前后空间等作全方位的考虑, 牢牢把握画色彩是画色彩的关系, 要注意它们之间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 而不是仅仅依赖用固有色、固有色加白色或黑色来表现形体。

二、高屋建瓴搭框架

1. 宏观把握, 确定方向

在涂大体色时, 须用立体的观念去分析物体, 清楚任何物体三大面、五调子的概念, 遵循先湿后干、先薄后厚的原则。开始对物体着色, 多先在暗部湿画进行;当暗部呈现半干半湿的时候, 开始对物体亮灰部着色, 物体由暗到亮灰。过渡面也是物体结构由虚逐渐变实的转折, 颜色在这种状态下既能衔接色彩又能控制结构虚实。因而, 要快速地抓住这个时机处理好物体的转折面。这一过程, 初学者往往运笔不够大胆、用色不够准确, 反复的磨、擦导致绘画完全失去原有的本体语言, 笔上颜色太多的水份会影响颜色的饱和度, 导致画面脏兮兮的, 不能快速地明确画面的主次关系、素描关系、色彩关系、虚实关系等。要将自己对物体的整体感受表现出来, 在平时学习中须注意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各种要素, 必须一边考虑色彩关系, 一边把握好素描关系, 根据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 抓住总的明暗关系, 把画面处理得丰富而有变化。

2. 白色调理, 适当恰中

在刻画物体时, 正确合理使用白色是关键, 白粉用得过多容易显得苍白无色, 反之则显得晦暗。这就要求用白要善于驾驭, 用量要恰倒好处。水粉画有“粉气”“粉味”之说。所谓“粉气”, 是用白不当, 画面明暗关系凌乱。要使整个画面充满白色之感, 切忌每一笔都用白色, 可适当增加一些纯度高的色彩使用量, 譬如说柠檬黄、湖蓝、淡绿等, 因为这些色彩的使用也能起到提亮画面色彩的作用。“粉味”是说合理发挥水粉用白的优点, 使画面色彩丰富, 关系明确, 充分体现水粉画的明快与飘逸。因为白粉的抗水性较强, 湿时游浮在表面, 在同比它抗水性弱的颜料混合时, 随着水分的蒸发、吸收, 白色就会浮到表面, 使画面色彩变浅。

3. 暗部处理, 突现立体

在处理暗部时, 不要为强调素描关系而过多地使用纯黑色或脏颜色, 运用颜色既要使暗部暗下去, 又不失色彩的倾向性, 否则往往容易产生“焦”的问题。

三、画龙点睛添修饰

用笔的生动与自然是增强画面效果的重点, 质感不同的物体在用笔、用色上应区别对待, 水粉画的笔法有一定的随意性, 可因人而异。笔法是体现画面艺术语言的一种方式, 变化越妙越好。在表现大面积的背景、物体的投影及含糊不清的暗部时, 以“涂”的方法较为适宜, 这样容易尽快抓住整体感觉, 明确大色调, 产生淋漓尽致的效果。针对不同的物体要把握好不同的表现方法, 要认真思考后才下笔: (1) 质感粗糙的物体。暗部色彩尽量一次完成, 亮部可先打一层比物体略重一点的底色, 待干后, 个别粗糙的质感用干扫的技法, 轻轻扫亮面, 这样可出现一种粗感效果; (2) 表面光滑细致的物体。画这种物体要下笔肯定、准确、生动, 并通过深入细致的刻画, 达到充分表现其严谨的结构和光滑的质感特征的目的; (3) 对玻璃器皿, 要充分考虑它的透光性和光滑度, 画时也就多在画面上最后处理, 用笔利索, 要充分表现出它的结构特征; (4) 花卉与蔬菜色彩明快, 质地鲜嫩, 形体自然而生动, 这些特征决定了在表现时必须使用流畅的用笔技法和润泽的色彩来表现。

在整幅画面基本完成时, 整体的调整加工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素描黑白灰关系、色彩冷暖关系、虚实空间关系。如果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 注重以上几点, 勤加苦练, 不断探索与实践, 这样高考色彩静物默写也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了。

静物色彩 篇2

在高中时学习绘画是为了应付高考,我的训练中过多的是强调画画经验,将画画模式化,在熟练的掌握画画的模式后,往往应付考试是不会有多大问题。但这不能真实的体现艺术的价值。

我为了应付高考形成了画面语言的模式化处理,而忽视了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体会。

就像背课文,只要我能在考场完完全全的背出来。但现在我感觉处于一个新的环境,正如老师所说应该避免以往训练中所形成的模式化的作画套路,这就要求我必须放弃陈旧的观念,学会正确地观察事物。画的不再是模式,而是事物的特点。把握住特点,我才能更好的表现事物。

以往我们大多同学都到受高考模式的影响,而现在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去观察,注意观察物体的环境色、固有色、投影、暗部以及反光之间的关系,在观察中发现这些色彩的丰富性与相互之间的微妙关系,并用色彩表现出来,而不单单是素描关系,体会如何处理好素描与色彩之间的关系问题。

正如老师所说我们的画面缺乏色感。因为色彩关系不丰富,缺少变化。

我体会到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它能使我们观察色彩的能力得到提高,表现出来的色彩也就会真实生动,同时也会使我们在色彩写生和创作中占有主动权,避免只能被动地模仿颜色,而对于色彩的观察与理解无从下手。

应该学会按照客观对象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色彩关系进行描绘,发现它们在光源色及环境色的影响下形成怎样的色彩关系。

总之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和把握、更好的表现色彩。这样能帮助我们从观察、理解、认识事物特征和运用绘画技巧、语言等方面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我还认识到,调和色彩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懂得了调配颜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而要考虑整个的色调和色彩的关系,从整体中去决定每一块颜色的面貌。每一笔颜色的好坏取决于它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我们了解到任何技术的学习和训练,都须经过不断反复、千锤百炼方能达到目的,在数量积累后才有可能获得质的飞跃。忽视质量要求的数量是不可取的做法,技术精进,唯有依靠反复的磨练。

基础学习和训练,一般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这是绘画技法学习和训练中无法跨越的重要阶段,它直接关系着学习的成败。所谓“坚持就是胜利”,说明学习中的意志、毅力,与获得成功胜利有着密切关系。如以画速写为例,一天画一二十分钟,在室外画三五张速写是简单易行的事;要是每天都画速写,坚持半年一年,三年五年,以至终生不断,那就是不得了的事。

许多著名的画家和大师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所以“持之以恒”是走向成功的保证,色彩学习也是如此。以上这些体会对我的影响很大,它让我坚信,任何人的成功都需要付出常人不能想象的努力。在绘画上我们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被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所影响,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写生的过程,就是观察、感受、理解、研究、反复探索表现对象的过程。所以完成一幅习作,有可能取得某些成功,也有可能存在某些弊病甚至遭到失败。这是很正常的,因为绘画能力的提高,常常是从失败中接受教训而获得的。因此要重视完成习作后的总结。有时我们可能在画过很多张后仍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这个时候你就必须关管住自己,战胜自己,只要你继续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静物色彩 篇3

【关键词】高职教学;素描静物;色彩静物;衔接

【分类号】TU238-4;G712

所谓的素描静物就是运用立体、平面线条来塑造物像的形体结构,以此来塑造物体的明暗及空间关系的一种绘画形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瓜果蔬菜,瓶瓶罐罐都可作为素描的素材来进行系统的描绘。色彩静物是源于西方的视觉艺术,传入中国的时间较短,但是在中国的发展异常迅速。在当今中国,色彩静物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艺术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也深受百姓的喜爱。因此,色彩静物课程在我国的高等艺术院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一、高职教学素描静物分析

(一)素描静物的基本概述

我们日常教学中的素描静物教学是这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训练部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入门课程。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脚力好黑白灰颜色之间的关系和训练学生眼睛的准确性以及动手能力。和所有的基础性课程一样,它讲究的是熟能生巧,只有通过大量的系统性联系才能更好的掌握到这门攻克的精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素描静物课程可以很好的训练学生对于形体比例概念的监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尽量缩减素描教学中一些直观的法则性教学。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反其道行之,教师可以现去领会整体教学目标要求和具体的作业要求,而后教师可以亲自对作业进行示范,这样一来学生对素描静物的准确度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要知道临摹是最容易进步的绘画学习方式。举个例子来说吧,笔者第一个作业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构图和透视的问题,在具体完成上不作限制,但是要求必须勾勒出准确。这样反复的训练,学生的素描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二)静物素描的现状分析

相关资料显示,现阶段学生的普遍问题就是美术基本功底比较差。有的同学对素描静物结构缺乏认识,缺乏学习积极性,每位同学的分析掌握程度又有所不同。于是我们实施分层教学法:1—4周(几何形体结构素描)、5—8周(几何体明暗素描)、9—11周(静物结构素描)12—16周(静物临摹,要求准确掌握形体结构,掌握明暗关系)、17—22周(素描静物写生,进一步进行塑造)。并在高一、高二的考前每个阶段素描静物将以每周大约13课时的速度,进行静物写生、临摹和默写的训练方式反复练习。每学期的第5、12、17和22周举行阶段性考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同学们经历了由简到难的训练。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有所不同,一定要进行逐一辅导,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将静物进行剖析,同的为学生进行讲解。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其实集合体的素描是最简单也是最困的绘画技巧。作为线条入门的基础所在,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物品都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几何体让学生联系好几何体的素描之后在进行重新的组合安装。这样一来,即使有些学生对于基础素描的感觉不是十分好的也可以通过恰当的重新组合来进行不错的绘画联系。当然,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也有一些基础比较好,天生具备很好的绘画素质基础的同学。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建议不能一概而论,同意教学,应在课前就做好准备摆放难度不同的静物写生图稿以供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

(三)静物素描的基本创作

在开始的时候,由于学生基础水平不同,也许会暴漏更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对待,系统而反复的向学生灌输一些绘画法则和技巧。如:质感、线条、形体、结构、空间、节奏。通过素描静物教学中的浅析论述,使學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有所收获,并且能得到长足发展。

二、高职教学色彩静物分析

(一)色彩静物材料与技法

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对色彩静物工具材料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色彩静物的两种常用技法。1、厚涂法。作画其用水较少,在着色时是等第一遍色彩干了后才画第二遍色,色彩之间层层叠加。干画法能进行细致的刻画,常用来表现主体物的厚重和体积感,易学易掌握,但是也会出现不易干,干后给人感觉干、厚开裂的转况。2、薄画法。作画用水比较多,着色过程中是在第一遍色还未干时马上接着画第二遍,色彩之间相互渗透,产生水色淋漓或朦胧的色彩效果,常用来画静物或风景画的远景。此画法学生运用中易掌握,但现在的教学过程中一般薄画法只在画面的暗部或远景处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本着以实践练习为主的原则,采取教师示范与学生探索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色彩静物材料的不同特性有亲身体验。教师也可以加入综合材料的相关内容,开阔学生对于材料的视野。

(二)色彩静物的基本练习与创作

目前高职学生,在入学前是基本没有美术绘画功底的,选着美术专业多数是自己的文化功课不理想,对大学又很向往的大环境下产生。对与这类学生,多数学校的教学才有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反复练习。基本上分为4周临摹和4周写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按月组织检测、最后备考阶段也组织默写以应付考试。

三、高职教学素描静物和色彩静物的衔接策略

(一)将素描静物做为色彩静物学习的重要前提

色彩的教学常常会围绕高考指挥棒的变化而发生改变,2014年浙江省的高职考从石膏头像变成素描静物以来,色彩静物的考题也由坚持了三年的色彩花卉悄悄的发生改变,2014年是一只鸭子,2015年考题是书桌一角。因此教学生画什么已经不重要,而是理解其中形体,比例及色彩变化。在色彩静物创作课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着临摹和写生创作。面对各种复杂的形体问题,对问题的解决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的形体塑造,结构理解然后才是色彩的感知。素描静物修养是画家之根本,素描静物不仅是一切绘画(包括色彩静物)的基础,而且在写实色彩静物艺术创作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素描静物来完成的,比如色彩静物艺术创作的题材、内容、构图、比例、创作形式、人物的形体关系等等。在写实色彩静物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考虑素描静物的因素,比如素描静物的明暗关系,素描静物的虚实关系,素描静物的空间关系,画面中人物的主次关系等等。这些素描静物关系都对写实色彩静物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素描静物是写实色彩静物艺术创作的前提。

(二)重视素描静物在色彩静物创作中的空间作用

我们眼前看到的一切都是在三维的空间内,在一张平面的纸或布上应用素描静物的关系画出空间,制造出形象的幻觉,这就是艺术。“所谓空间,是在现代绘画创造中最令人关注的重点,也是不同的造型观念之间相互争论的焦点。”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以表现三维空间为特征的绘画便成为主流,并形成绘画的传统。“从严格意义上讲,纯平面的东西只能是画布或纸张,而不是绘画。因为在绘画中,即使是平面绘画,只要涉及到形和形的层次,就自然具有了一定的三维属性。”在写实色彩静物艺术创作中,素描静物对画面空间的作用包括明暗关系、透视关系、素描静物虚实关系、近大远小的关系和前后关系等。

达·芬奇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我们看到达·芬奇在对人物的描绘中,运用了素描静物的明暗关系,抓住人物的明暗交界线,并使用明暗渐变的画法,使人物具有了立体感。在对人物背景的描绘中,运用了素描静物的虚实关系,近处的风景清晰、明确,远处的风景虚而模糊,并运用了人物在前,风景在后的前后关系,这样绘画产生了空间。素描静物的空间透视作用也应用在色彩静物艺术创作中。

(三)强调素描静物黑白灰关系在色彩静物创作中的空间作用

黑白灰关系,空间关系,主次关系共同组成了素描作品的三大关系。黑白艺术作品更能表现本质,更能生动的表现光、影、形、肌理,以至于,在彩色绘画中那些平凡无奇的景色,在明暗、色调分明的黑白作品中,都可能变的非常生动和突出。在美术创作过程中,黑白灰是用来对画面层次节奏归纳概括的一个方式规律。黑白灰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画面的整体调子关系,是组成黑白画面基本关系的造型元素,一幅素描如果构图完整,造型准确,明暗自然,主体突出,整体关系完整,有艺术感染力,那就是一幅很成功的素描了。在色彩中,黑白灰的关系就是色彩的明度关系,指的就是画面的素描关系,素描加冷暖就是色彩。不过色彩的黑白灰不像素描那样简单,素描只是单纯的黑白灰定义!而色彩要看自己对色彩的感觉,也就是色感.即冷暖感知,色相、色调的调整等都是在色彩練习中不可或缺的对象。但是如果色彩中没有素描的黑白灰关系,就没有节奏次序感,没有素描的体积塑造,没有形体量感,只有将素描的黑白关系原理与色彩创作合理斜街,才能更好的凸显色彩作品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对美术的学习,要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开始,学会表达,学会创作的前提是从静物的结构、比例、明暗关系,体积、色彩等多方面的着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静物观察法,引导他们对事物进行正确观察和研究。同时,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理解能力,让素描的知识点和色彩的知识点相互融合,教学过程循序渐进,让学生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以此来实现由静物素描向色彩素描的有效过渡与衔接。

【参考文献】

[1]于幸泽. 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

[2]张亚松. 在高中基础素描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3]韩晓坤. 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实践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4]陈美珍. 静物素描模拟的算法设计与系统实现[D].中山大学,2012.

[5]陈静超. 静物素描的超写实语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色彩静物 (水粉) 教学初探 篇4

我在对学生进行水粉画教学时大致要经过以下两个过程阶段。

一、水粉静物画欣赏过程

近些年来我在带学生进行水粉静物画学习的时候, 发现他们非常热衷于一些很概念化的学习方法。比如几笔画个苹果、一个花瓶, 几笔画块衬布, 像背公式一样全然不顾客观物体的“个性”。也就是他们的笔法没有问题, 但是他们的作品里缺乏“神”。

“形神论”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东晋顾恺之首倡“以形写神”, 他在《魏晋胜流画赞》中讲道:“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 荃生之用乖, 传神之趋失矣。”但是为什么新一代的学生在水粉画的创作过程中却忽略了“神”呢?究其原因这与我国水粉画兴起的时间晚, 但发展蓬勃的速度快有关。学校、家长、社会在认识到水粉画的作用后, 不断在学生的学习中施加压力, 再加之应试教育的弊端, 令学生在学习中只求“速成”, 导致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只有“形”。我认为这样是很危险的, 因为它远离了艺术规律, 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技法的同时, 我注重培养学生对审美规律的探求, 即所谓我们多年倡导的“既教书又育人”。

树愈长得高, 根就应扎得愈深。所以我每次给考生上的第一课总是拿它来大量范画。有很多中外名家作品鉴赏, 有优秀学生的作业, 从构图、空间、冷暖、素描关系、笔触等诸多要素去分析作品, 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 深化他们的艺术语言。并且以此为范图教会他们不只是看, 而要学会如何去研读, 去品味其中的内涵, 实践证明这样做会提高考生们的素质。

二、绘画技法教学过程

1. 技法构图学习阶段。

保证学生学会一定基础上的静物素描外, 还要着重对构图及透视的正确性, 画面黑白灰关系的处理, 物体空间感的把握等进行讲解。在开始阶段, 尽量使学生的色彩单一化与素描紧紧结合, 因为一幅好的色彩首先是一幅好的素描。用几个橘子、红绿苹果等简单的物品进行素描绘画。在绘画时尽量抛开一切, 尽量让学生简单处理画面, 紧靠素描, 认清素描要素, 再尝试颜色的运用。在这个阶段固有色和灰色的关系的认识很重要, 要努力使二者关系和谐统一。如红色和黄色都属于灰色, 但朱红比柠檬黄灰, 在造型中要明确色彩及素描关系。

2. 光影感受阶段。

学生在第一阶段有了色彩常识和构图基础后, 开始让学生深入认识和感受光与色产生的微妙变化。这其间, 可以让学生临摹大量不同风格的水粉画或其他画种, 使学生能喜欢一种风格的画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继而着重培养。学生会在这一阶段体会到色彩的冷与暖、光源与环境的关系, 物体的颜色在画面中的主动处理, 使学生真正向色彩出发。学生的画面也会丰富多彩, 风格各异, 这一过程需要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画面的微妙变化和倾向, 使其彻底走出误区, 拥有绘画创作的自信。可见, 在此阶段, 临摹的作用十分重要, 它是掌握色彩技能的重要手段和认识“静物”的必经之路。

3. 学生画面成熟阶段。

使学生的画面具有欣赏性、可探究性, 既有比较成熟的“神”, 能较高水平的色彩运用, 当然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学生既能做到敢于运用色彩, 又能出色地完成。

绘画的步骤与方法大体是相同的。如构图、初稿、半稿、着色和完成, 每个学生都几乎同时经历, 但学生画面创作却各不相同, 主要原因是在色彩和技法的运用上不相同,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及其思考、追求的风格不同, 也会造成画面风格各异。在处理学生作品时, 教师要有明确的定位。在课堂中, 教师不是裁判, 而是欣赏者。要先对学生的绘画成果进行肯定, 其次再对学生的作品及时修改如色彩变化、透视错误、冷暖不够等。这样一来, 才不会用自己的绘画思路束缚学生,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为水粉静物画人才的培养提供持续的动力。

摘要:色彩静物是古今中外所喜爱的艺术表现题材, 由于物体处于静态且光源稳定、环境固定, 故有助于作画者深刻理解、深入研究色彩的原理及规律, 是初学绘画者最为适宜的入门学科。而水粉静物画的表现形式能兼收水彩画、国画、油画、装饰画等各种画种的长处, 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据着绘画界的重要席位。

关键词:水粉,色彩静物,教学

参考文献

[1]蒋聚波.色彩入门水粉静物.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色彩静物画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色的分类及构成等基本知识,学习色彩静物绘画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应用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启发讨论式导入新课:教师启发提问 同学们,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色彩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们每天都能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不同的色彩,请同学们仔细回想,色的三原色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确实如此,红黄蓝三原色,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一切颜色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黑白已经被色彩取代,色彩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视觉的语言――色彩静物。(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同学们通过欣赏这些美术作品可以看出,每个做片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色彩含义。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色彩的种类 下面同学们思考一下,三月色中间的颜色?和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橙、绿、紫是三间色,一种间色与另一种间色相混得到的颜色叫做复色。色相、色性、色度是色彩的三要素!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色性:色彩的冷暖关系;色度:色彩的明亮程度以及饱和度。那么影响色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观看课件,比较色彩三原色与光三原色的区别!学生讨论——

(二)色彩的观察方法 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源自于艺术家对自然的观察感受,然后通过形象思维,又借助于各种媒介,最终形成艺术作品 A、一点观察法 B、整体观察法 C、色彩分析比较法 D、条件色观察法

(三)色彩倾向 结合课件欣赏图谱,体会色彩倾向变化 蓝紫色上的灰色呈黄色倾向;红色上的灰色呈绿色倾向;黄绿色上的灰色呈红紫色倾向 明度高、纯度高、色性暖的颜色有位置前移的感觉,相反则后退 暖色、明色看大,冷色、暗色看小。

(四)色彩静物写生步骤

第一步:这种平摆浮搁的构图给人的感觉很自然,也是一种构图形式。单色起底。用色要注意,造型要准确。

第二步:这是一幅暖色调的画面。第一遍的颜色要争取画准确,使下一步能有一个好的基础。橙与蓝绿色是对比色,通过白瓷盘的白色;把两种对比较强的颜色连接起来,把橙色衬布上的梨和面包的暗部色画得偏暖、形成对比,很有颜色感、陶罐的反射能力不强,注意他的质感。在背光的暖颜色加了紫色的成分,使整体颜色处在变化统一的色彩气氛中,很响亮鲜明。

第三步:用干画法表现塑造梨子的质感。用小笔调一下的黄绿色,画出梨子的微妙变化;如背光、反光、倒影。橙色衬布上的黄梨颜色要调得很饱和,水分适当.如浅黄加白至中黄过渡到桔加绿,在颜色湿的时候进行衔接,笔触含蓄,表现出梨的光泽质感和韵味。陶罐受光部分的花纹可画虚些,偏蓝绿紫味.而转折部画的实些,背光带红绿味。这一步要注意画面的虚实、强弱、冷暖变化。第四步:这一步是收口工作,要求准而精、一定要整体观察.影响整体关系的地方要毫不犹豫改掉,如陶罐背光的调整,调普蓝加熟褐画出背光里的花纹变化,边缘处调点紫色,明度与后边的衬布接近,使之边缘线含到背光里面,空间感比原来要好多了。梨子之间的关系有些过实,缝隙过重可带点暖色减弱些。白瓷盘面包的边缘也带了几笔环境色。前后形成色彩的透视变化和画面的整体协调感。使画面更完整。

第五步:调整画面,细部的地方,大体的画面要处理好,杂乱的东西要除去。常见的色彩弊病:灰、粉、脏、形散、孤立、失重(学生观看色彩静物作品)

四、作业要求 静物写生 要求:8开画纸,三节课内完成,注意运用所学色彩知识。

五、教师巡视指导

静物色彩 篇6

关键词:色彩静物;教学方法;写生教学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对于艺术的追求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习写生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情感,但是要想掌握写生的精髓,除了有丰富的色彩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还必须要有自己的训练习惯和规律,找到自己的特点,才能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在这种知识经济条件下空前激励的竞争背景下,正确的方法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而老师在其中起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只有老师的教学方法得当,才能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

一、夯实色彩理论知识

写生主要以线条勾勒平面,再以面来描绘立体,依附于物体表面的色彩会随着形体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形体的结构决定了色彩的明暗,所以进行静物写生训练时,不能只一味追求画面的色彩,而忽略了静物的形体。当我们在画纸上绘画出看到的实物时,就会发现物体的每一个形体结构都有其不同的颜色,并且其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同学们的造型意识,看到实物时就可以很快的勾画出其结构、比例、透视程度等,然后可以很快的确定其每一个结构处的色彩,通过以色塑形来塑造物体的立体感,让画面生动形象,毫无违和感。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学生在画素描时,先将物体的形体勾画出来,然后在素描稿上铺颜色,以此来巩固学生的形体意识和基础。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一)强化同类色,互补色的观察意识

色彩学上将间色与三原色之间的关系称为互补关系,即某一间色与另一原色之间互相补足三原色成分。例如,黄加蓝组成了绿色,而红色是绿色互补色,橙色是由红加黄组成,蓝色则补足了三原色;红加蓝组成紫色,而黄色是紫色的互补色。如果将互补色并列在一起,则互补的两种颜色对比最强烈、最醒目、最鲜明: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是三对最基本的互补色。在平时的色彩训练中,要加强学生的色感,在色轮中颜色相对应的颜色是互补色,它们之间的色彩对比最强烈。而邻近色则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以红为主却略有少量黄色的朱红与以黄为主里面有少许红色的桔黄,视觉上比较接近,但是色相上却有很大差别。另外,同类色则比邻近色更加接近,它主要指在同一色相中不同的颜色变化。例如,红颜色中包括紫红、深红、玫瑰红、大红、朱红、桔红等等种类,黄颜色中又包含深黄、土黄、中黄、桔黄、淡黄、柠檬黄等。这些同类色变化多样,千姿百态,在色彩训练中,如果我们能够根据需要调配出更多、更丰富的同类色,那的色彩表现力就会越来越强。如果能熟练地区别和调配出几十种不同的颜色,那么在静物写生时就能随心所欲地表现出不同颜色的变化,而不会只用一种单调的颜色去画,表现其它物体也是如此。所以熟练地掌握同类色的变化,并能随心所欲地调配出其同类色和邻近色,对于丰富我们的色彩表现力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

(二)强化空间观察意识

在静物写生中,利用视觉上的远近虚实把多维感觉表现在二维平面上,以此达到立体的感觉。利用焦点透视法,区分物体的前后距离并且确定其色彩关系,通过对色彩的把控表现画面的厚重感。很多时候,学生忽视了空间问题,或者在刚接触色彩静物写生时,对空间的概念不够了解,把握度不够,就会让画面失去灵动的效果。在画面上展现的不仅是物体的前后、远近,还应该观察其左右、高低、长短、宽窄以及角度问题,把握好物体的空间比例,只要改变距离,所观察到的空间也会改变。在平时的训练中,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空间的重要性,并且教会同学们通过使用不同的构图方法和调整绘画角度,表现出空间的层次感、立体感,让赏阅者有身临其境、深入其中之感。

(三)强化虚实观察意识

从视觉上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强度对比称为虚实,物体的轮廓清晰为实,模模糊糊为虚,笔触松软显得虚,笔触紧硬显得实,实会跳跃在画面前,虚会倒退到画面后,通过明暗虚实的处理,生动的表现出形体的变化。在平时的静物写生训练中,首先要做的静下心来感悟、观察静物的结构以及其材质,再通过形体的变化来找到其虚实部,通过以色塑形的方式来表现虚实,或者通过下笔的轻重来表现虚实变化,物体的边缘线要慎重处理,下笔不能太重,也不能虚的看不清,这样才能使物体更加的真实。

三、养成学生独特的训练习惯和规律

(一)循序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了解每位同学的基本功底,在根据每位同学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先易后难,先练习最基本的色彩画,让同学们了解写生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以及知道物体的形体、色彩、虚实的观察法。并且要考虑在写生的过程中哪些容易画,哪些难画,什么光线好画, 什么光线难画,都需要老师考量,然后根据难易程度及不同学生的水平布置任务,让每个同学都能扎实基础,进入下一个阶段。

(二)严格性

在平时的基础训练中严格要求,不能让同学们随心所欲。如果基础训练时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就无法扎实同学们的基础,养成同学们松散、不严谨的绘画风格,为了让其未来能够走上一条艺术的康庄大道,必须在学习中磨练其意志,加深对色彩理论的理解。

(三)反复性

实践出真知,只有通过不停的训练,才能找到绘画的原理和规律,从中找到自己的绘画风格以及自己对于静物的独特表现形式,最终能够画出自己心中的伊甸园。知识在于积累, 天才在于勤奋。在反复的训练中,温故而知新。

结语

色彩静物写生是利用画面的色彩、虚实等视觉效果传达出自然界事物的艺术语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教授其理论、方法和技巧,更要教会学生能够将每一幅习作都当成自己的作品去完成,让师生都能够受益其中。

【参考文献】

[1]于静波.西方绘画空间意识的发展历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2]约翰·里德锡.水彩画疑难问题解决方案[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静物色彩 篇7

一、感受色彩的魅力, 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在艺术史的长河中, 留下了色彩大师们珍贵的足迹。在欣赏大师们的名作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画面的构图、艺术特色、表现技法等方面认真地观察、反复欣赏, 吸收画面中的精华部分, 使学生明确美术鉴赏对写生课的重要性, 通过作品赏析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引导学生掌握色彩知识

我们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 颜色的品种变化无尽, 绚丽多彩。色彩画是运用颜色来描绘世间万物的, 色彩的描绘过程也是对事物表现和认知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掌握这些色彩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光与色的关系。因此, 学生在色彩写生训练之前必须研究和了解用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以及色彩的基本知识。

三、重视学生对色彩观察力的培养

了解了色彩的一些理论知识之后, 接下来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要求我们从整体着眼, 首先把握住整体色调, 然后在此基础上, 去观察各个局部色彩与总体色调的关系, 绝不可直接从某一个局部着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从整体开始, 逐渐深入到局部, 然后再回到局部、整体的效果中去检验与修正, 观察时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比较色彩之间的对比, 这样才能获得正确的色彩关系。

四、课堂教学直观演示

色彩静物画有利于初学者把握物体的形体结构和色彩关系, 是学习、观察、认识色彩和掌握色彩规律的基础。教师必须掌握该课程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 利用课堂直观演示作画步骤, 学生通过观看教师作画, 对作画的方法步骤和表现技法一目了然,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示范时要反复强调, 从观察思考、构图起稿、着色、深入刻画、调整完成等都要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使学生掌握作画的步骤及方法。

五、制定教学程序与方法

根据色彩课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 在静物写生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

1、观察思考

面对一组摆放好的静物, 让学生不要急于动手描绘。指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对象, 分析对象的比例关系、形体结构、主次关系及画面的总色调等。让学生讨论自己对于这组静物的第一印象。学生讨论过后, 教师进行总结, 使用创设静物情景的教学方法。

2、构图起稿

教师对静物写生的步骤进行配图讲解, 依据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原则, 学生在勾画物体轮廓时可先用铅笔, 运用几何归纳的方法找出这组静物的大外形, 并将它们联系起来, 画出物体的形体特征, 确定好大的素描关系。

3、着色

在进行物体上色时, 要学会掌握色彩协调的对比度, 按照一定的顺序作画, 先把握住整体整组静物画大的明暗关系和大色调, 培养学生整体观察静物, 这也是整个写生过程的关键。

4、深入刻画

在确定了画面的基本色调后, 接着进入重要的刻画阶段了。要求作画者具有强烈的实感意识, 引导学生遵循刻画的顺序先主后次, 先近后远, 从实到虚, 逐步深入, 将各个部分形体结构、质地感受、主次关系、色彩冷暖等都详细的表现出来。这一阶段应突出重点, 抓住本质, 以形体结构与明暗色调的关系为重点去充实, 注意物体的虚实及质感等的表现。

5、调整完成

细部进行深入刻画以后, 回到客观的静物上来, 恢复到第一印象, 认真分析物体, 找出问题, 调整修改。调整, 要从整体开始, 抓住整体, 将调整的过程变为充实整体的过程, 使画面色彩效果既明亮又协调, 做到主题明确, 色彩绚丽, 和谐统一。在调整过程中, 培养学生把握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能力。

总的来说,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 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 结合具体对象作具体分析。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 找到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办法, 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参考文献

静物色彩 篇8

一、认识色彩

要想画好色彩, 就得先认识色彩。大家知道, 没有阳光什么也看不见, 一切形体、明暗、颜色都无从谈起。只要有了光, 五彩缤纷的世界就会呈现在你眼前, 让你眼花缭乱, 目不暇接, 所以光源是产生色彩的根本原因。

十七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太阳光谱, 赤、橙、黄、绿、青、蓝、紫, 科学实践证明没有光就没有色彩, 物体的色彩是由于光的反射和吸收而形成的。严格地说, 物体本身没有固有色, 只是由于不同的物质会反射和吸收不同的色光, 当物体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色光时, 看到的就是红色物体。依此类推, 我们就可以看见不同颜色的固有色了, 所以色彩是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是影响色彩的主要因素, 写生时必须认识和理解物体色彩的相互影响, 弄清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 才能画出色彩丰富、和谐的作品。比如蓝衬布上的白陶罐呈现橙味, 这是视觉环境色的影响, 高光部位的紫灰色这是光源色的影响, 中间灰面则是固有色的影响, 反光部位的蓝灰色是周围环境色的影响。

色彩比素描视觉冲击力强, 是因为它不仅有自身的情感存在, 而且还有最基本的冷暖属性。习惯上人们把红黄颜色称为暖色, 它给人以温暖、阳光、热烈的感觉, 把蓝、绿、紫颜色称之为冷色, 它给人一种寒冷、凉爽的感觉。在视觉的作用上, 暖色向前冲, 冷色向后退, 纯色往前跑, 灰色向后缩, 所以, 我们就归纳出色彩空间的规律:是近暖远冷、近纯远灰、这是画好色彩空间的法宝。其次, 物体受光面偏冷、背光面偏暖 (指室内) , 这是色彩的冷暖向背规律, 是色彩表达物体体积的法宝。每一块颜色都有它自身的明度、色相、纯度, 这是色彩的三要素, 其中明度关系就是素描的黑、白、灰关系, 它和冷暖构成了色彩最基本的关系, 即有了色彩的冷暖关系和素描的黑白灰关系, 才是完整的色彩静物写生。

二、观察色彩

观察色彩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整体观察、整体比较, 具体如下:

(1) 感性观察。当一组静物摆好后, 要从整体出发感觉一下, 看这组静物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即第一感觉。紧紧抓住这个印象不忘记, 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 这就完成了初步的感性观察, 这个意识要贯穿整个作画过程。

(2) 理性观察。理性观察就是在色彩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观察。比如, 我们知道在室内写生一般都是冷光源, 那么物体的射光面一定偏冷、背光面一定偏暖了, 前面的色彩一定鲜亮后面的则变灰了, 红衬布上的黑罐偏绿灰, 黄衬布上的黑罐偏紫灰, 蓝衬布上的黑罐带橙味。这些都不用考虑, 肯定是这样的, 不用反复琢磨。只有理解了的东西, 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3) 比较观察。 (1) 比色调。每组静物的色调都不会一样, 需要细心观察比较。从冷暖上来说它是冷调还是暖调, 从明度上来说它是亮色调、灰色调还是重色调, 从色性上来说它是高调还是低调等等, 定了调以后才好安排画面的其他因素。 (2) 比明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差别, 在素描里叫黑、白、灰关系。首先, 我们要找到画面明度最低 (最重) 的一点, 明度最高 (最亮) 的一点, 然后把明度由高到低的按顺序排列出来, 这样就使画面建立了一个明度秩序, 画面就不会画灰了。 (3) 比纯度。观察对比这组静物最纯的一点在哪里, 然后其他物体的纯度都不能超过它, 使画面有了个纯灰的空间秩序, 空间感强。 (4) 比色相。色相就是颜色的相貌, 一幅画中必须有明确的色相, 也就是比固有色, 没有明确的色相, 这张画就会画灰画脏。 (5) 比冷暖。观察这组静物远近的冷暖关系, 平立面的冷暖关系, 物体和物体之间的冷暖关系, 同类色之间的冷暖关系, 受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冷暖关系等, 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画出丰富的色彩变化。

三、表现色彩

(1) 技法的运用。 (1) 先深后浅、先暗后亮。先画物体暗部的投影和重色, 再画物体的灰面, 然后画亮部浅色, 这实际上是一个作画程序, 优点是有利于画面主次、虚实、空间层次的表达, 不容易把画面画灰, 非常适合训练高考学生。 (2) 先湿后干、先薄后厚。先用湿画法画背景, 抓大关系, 笔触与色块相互交融, 能产生清新、透气、自然的画面效果。一般第一次用色要薄, 在此基础上用干画法充实画面, 用笔肯定、果断、坚实有力, 常用于表达主体物和前面的环境, 给人以形象突出、体积感强、空间感强, 虚实效果好的感觉。 (3) 先远后近。先画远处的东西, 比如天空、远山、后面的空间或衬布, 再画近处, 这样近处的物体就会很自然地压住远处的空间和物体, 层次清晰, 主题突出。

(2) 笔触的运用。 (1) 先大笔触后小笔触。先用大笔触来铺大的色彩关系, 即背景衬布等, 能很快地捕捉画面的色调关系, 笔触奔放有力, 画面效果轻松、自然;然后再用小笔触塑造物体, 优点是细腻深入, 能表达丰富的细节。小笔触常用于表现主体物和前面的衬布, 大小笔触相结合能增强画面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2) 曲直、长短、不同方向的笔触综合。曲线笔触灵活生动、自然客观, 常用于对物体外轮廓和衬布的褶纹处理;直线笔触结实、流畅, 适合用于对结构体块的表现, 具有较强的肯定性和表现力;长笔触流畅、夸张、概括, 常用于起稿和物体外形的调整;短笔触变化灵活, 适合塑造细节, 且能丰富色彩关系。

形体结构的塑造和画面效果与笔触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意流畅、无固定方向的笔触能使画面生动、自然、轻松、亲切, 直线笔触结实、稳重、肯定、概括、整体、统一, 点的笔触清新、透气、鲜亮。但更多的是多种笔触的综合运用,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创造笔法, 使画面更加丰富、表现力更强、增加视觉冲击力。

四、训练色彩要讲究方法与步骤

(1) 整体训练。初学者不注意整体观察和整体作画, 为了让学生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教师必须严卡作画步骤和方法,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教学。开始时写生色彩不要求细画, 而是要铺大颜色, 抓大色调, 进行色块训练, 反复比较几个大色块的关系, 必须准确。起初可以用16K纸画小色稿, 等小色稿基本准确后, 说明观察方法有了一定秩序了, 开始画大色稿。画大色稿不仅要求颜色准确, 而且还讲究用笔, 每一个步骤都要考虑清楚, 使画面能够有清晰的空间感和节奏感。

(2) 局部塑造。会铺大色调以后, 就要转入局部训练, 即深入塑造物体的体积感、空间感和质感。这时, 就要单研究一个东西, 比如单画一个陶罐, 把它画得圆圆的厚厚的, 敲起来当当响。这就要把素描的三面五调关系用进来才能画结实, 一个东西要“体积”起来必须有三个面来组成它 (亮、灰、暗) , 一个东西要圆起来必须有五种色调 (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 表现在色彩里面缺一也不行。首先, 区分出两大部:受光部和背光部, 亮、灰面是受光部, 明暗交界线以后的暗部和投影是背光部。色彩有冷暖相背规律, 如果受光面偏冷, 背光面则暖。在室内往往是反射天空的冷光, 所有我们一般以冷光做范例。陶罐上最鼓的地方是高光, 高光最冷。其次, 离光源越近的灰面越冷, 离光源越远越暖。罐口除有前后的冷暖关系外, 透视关系也必须准确, 两边最宽, 前宽后窄 (近宽远窄) , 高光在罐口的棱角上。千万不能偷懒画一片亮白颜色, 那样把好多结构和关系都弄没有了。另外高光也有主次之分, 相对的冷暖之分, 色随形走, 形依附于色。物体受光部的颜色一般是固有色加光源色, 明暗交界线是物体的固有色加它的补色, 反光是固有色加周围的环境色, 投影是光源色的补色加环境色, 这是简单的一些调色规律, 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灵活掌握。

(3) 色调的对比与和谐。其实, 色彩关系很复杂, 它往往是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综合反映。而且大环境又比较重要, 它决定着色彩的色调关系, 即大和谐大统一, 所以色彩以色调为主。比如, 暖调中的冷色就不易过冷, 否则会很生硬不协调;冷色调中的暖色也不易过暖, 它们要统一在一个色调之中才行。色调的和谐就好比舞台上的灯光一样, 当一束红光打下来后, 所有的物体都笼罩在红光之中, 一束蓝光打下来, 所有的物体都笼罩在蓝色之中, 但仍然能变出其他颜色的色相, 这就是色调的和谐。但要注意太统一了缺乏变化, 画面不够丰富, 需要制造点对比和变化, 不过对比物体的面积不应很大, 否则影响色调。要把握好度数, 这样就能使画面和谐、统一而又丰富。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大和谐小对比, 先统一后变化。

静物色彩 篇9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 谢赫在对传统绘画实践总结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六法论”, 仍然是我们评判中国画的一把标尺, 学习中国画入门的正确方法。同样, 作为中职美术高考必考的一门学科———色彩静物, “六法论”在色彩静物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色彩静物默写是普高美术专业色彩科目两个必考内容之一, 更是中职美术高考色彩科目的必考内容。通过色彩静物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色彩知识和绘画技能, 学习构成和处理画面的基本元素, 组织画面的平衡感及视觉中心, 控制画面整体色调倾向, 历练深刻塑造对象的绘画能力, 探索个人情感表达与独特绘画语言运用等, 为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索和表现更为复杂的研究对象, 以及为提高创作和设计能力奠定基础。六法论中的很多理论框架无形中构成了现今我们美术高考中评判画面的标准, 同样其绘画理论对于美术高考中的专业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六法所提出的气韵生动指色彩静物中画面的整体感觉,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画味”;骨法用笔指色彩静物绘画中的运笔和笔触;应物象形强调物象的造型能力;随类赋彩基于色彩画面的色调关系;经营位置是指画面构图;传移模写指临摹写生等学习绘画手段。

下面就结合我们中职美术专业色彩静物教学来解读六法, 将六法论引入中职高考美术专业色彩静物教学中, 借助巨人的肩膀, 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色彩静物。

一、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强调的是画面的抽象元素, 更多的是对画面的整体感受。我们在谈及色彩静物作品时都会说“这画感觉不错”或“这张画蛮有味道的”“很大气”等话语, 这些都没有条例考证, 是较抽象的东西。相对于西方绘画强调的是色调、塑造、构图、空间、主次、虚实等方面的把握, 中国画更讲究气韵生动, 但是两者不是不相容, 而是互通的, 因为两者都是一个从形到神的演变过程。所谓的气韵生动是指画中万物的形态和神态达到了活现而灵动的程度。我们在色彩静物写生中画的陶罐要有粗糙厚重感、蔬菜应有新鲜水灵之感、酒杯追求精致细腻之感、软棉衬布应有轻盈飘逸的味道……

二、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指用笔的力度以及相关的笔法。色彩静物教学之基础就专门有笔触这块内容, 强调笔随形走, 有刷、点、扫、摆、勾、涂、揉等多种用笔方法, 强调不同材质的物体采用不同的用笔方式。如今高考色彩静物中同样讲究用笔, 讲究笔触的变化与如何结合形体走笔触, 体现客观对象的精气神, 另一方面同样讲究笔触与笔触之间的关系, 这才是用笔的关键所在。物体之间诸如干湿浓淡、疏密聚散、朝向走势等变化, 构成了一张画面的用笔章法。

三、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是指绘画中描绘的物象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就是我们平时课堂中强调的物体的形体结构要准确, 通俗点说就是要抓准对象的特征。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学哪一派的画, 先要用功写实。平时我们绘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必须具备一双敏锐观察力的眼睛。俗话说眼到、心到、手到, 绘画就是眼、心、手的关系, 所以敏锐的观察力尤为重要;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 只有具备良好的造型能力才能准确无误地观察出物体的外形特征, 例如书本概括成方体、苹果概括成球体等;再有就是需要具备一定的透视、光影、解剖、色彩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主动学习, 有一颗善于分析的心, 去想怎么画, 掌握方法而不是浮于表面, 做好这几点, 则应物象形的问题迎刃而解。

四、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可以解释为所画色彩静物与所画的物象色彩相似, 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物象的固有色, 而是要在绘画中客观地表达物象颜色, 同时主观地处理画面颜色。色彩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种基本要素, 但色彩静物表现中最重要的内容则是色调, 即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基本色彩倾向, 主要由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组成。多年的高考美术教学经验, 结合学生平时的练习效果, 同时对比学生高考美术成绩, 总结出色彩静物教学基本训练模式, 总体遵循渐进系统的教学原则:首先是黑白色稿练习, 它是我们从素描到色彩认识的重要过渡方式, 重在掌握色彩材料工具的特性, 理解着色方式和用笔特点, 明确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强调画面空间及主次。然后是色调练习, 包括冷暖色调练习、同类色调练习以及变调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的色彩临摹到写生再到默写, 如此我们在美术色彩静物考试中才会交出优秀的试卷。

五、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即构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同样良好的构图是一件优秀作品成功的一半。构图关系到画面的组织与节奏, 画面中物体的大小、多少、方向、轻重、主次、组织疏密关系到画面位置经营的好坏, 画面中主体的大小、次主体的大小多少、各物体的朝向、物体的疏密及前后遮挡关系都应合理安排。在色彩静物考试中, 考题上有明确要求:构图完整。这里的完整不能简单理解为把考题上的物体全部画到画面上以为这样就是完整了, 而是指主次分明、空间明确、画面饱满不空洞。一幅画面和一首曲子一样, 需要有优美的旋律、节奏, 学习色彩, 把握画面整体关系, 需要用心去体会, 勤奋去实践。

六、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亦可理解为传移摹写, 用在色彩静物教学中, 就变成了探究临摹、写生、默写之间的关系。临摹是我们中职美术专业教学的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式, 是提高自身艺术审美、绘画修养最有效的途径。临摹过程中要学会:分析作品的绘画步骤, 研究作者的观察方法, 学习绘画手法以及作者的用色习惯。在观察上, 应注意整体的构图和色调, 合理的构图、和谐的色调是一张好的色彩作品的开始, 如何处理黑白灰、纯灰和冷暖关系是临摹作品的精华所在, 画面中的造型、空间、光影、质感等元素都是依靠这三种色彩关系去表现的。在手法上, 画面中笔触的大小、方向以及用笔速度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从中学习色彩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及运用特点以及最后达到的效果。切记临摹不等于照抄, 不等于画得跟对象一模一样, 在尊重对象的同时运用自己的审美和所学技法, 将对象的色彩关系和造型特征表现出来即可。

当然, 法无定法, 学习色彩静物关键在于理解与运用。六法论之色彩静物教学学习教会我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观察方法、作画技巧基础, 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上少走一些弯路。专业学习更多的需要日常的积累、理性的分析、勤奋的实践、系统的学习,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以南朝美术理论家谢赫“六法论”为线索, 从构图、造型、用笔、用色、表现、临摹六方面着重解读中职美术色彩静物教学, 贴近学生角度, 紧跟教学实际, 对学生色彩静物教学有着可行性的帮助, 能够提升学生对色彩静物的认识及表现能力。

关键词:六法论,色彩静物教学,中职美术

参考文献

[1]丰子恺.丰子恺谈名画[M].东方出版社, 2005-11.

[2]赵国志.色彩构成[M].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9-12.

上一篇:火电行业下一篇: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