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2024-07-14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精选8篇)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篇1

1 综合预防措施

1.1 清塘消毒

未放养的鱼塘于冬季排干池水, 清除过多淤泥, 保留淤泥10cm左右, 冻、晒池底整个冬季, 以加速有机质的转化。 于苗种放养前10~15d向池内注水10~20cm, 并使用生石灰消毒, 用量为100kg/亩, 以杀灭病原菌、野杂鱼、寄生虫等敌害生物。

1.2 精心放养

选择放养体质健壮、 活动力强、 规格整齐的苗种。 苗种放养宜早不宜迟, 以便早适应、早摄食、早生长。 在苗种出塘、运输、放养等生产过程中, 应谨慎操作, 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鱼种放养前, 需用3%~5%的食盐浸洗或1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10~20min, 以杀灭体表细菌及寄生虫。

1.3 强化投喂

当水温升至8℃时, 即可向鱼苗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0%以上的配合饲料, 为池鱼增加营养, 恢复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1.4 增加溶氧

增氧机具有搅水、暴气、增氧的作用。适时、合理开启增氧机, 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 可增强池鱼食欲和抗病力。

1.5 调节水质

已放养的池塘, 开春后选择晴天中午每10~15d加水1次, 每次加水20cm, 保持水质清爽。 每10d泼洒1次粒粒菌净 (主要成份:溴氯海因、过钙、氧化剂等) , 用量为100g/亩·m, 预防细菌病。 于3月下旬使用鱼虫净 (主要成份:硫酸铜、硫酸亚铁粉) 或敌鱼虫 (主要成份:百部、贯众、苦参、川楝子、食盐等) 杀虫1次, 用量分别为100g/亩·m和250g/亩·m, 预防寄生虫病。

2 主要治疗方法

2.1 水霉病

全池喷洒水霉净 (主要成分:水杨酸、杀菌剂、粘膜修复剂、稳定剂) 或二硫氰基甲烷 (主要成份:二硫氰基甲烷) , 用量分别为50m L/亩·m和100m L/亩·m, 每日1次, 连用2次。

2.2 赤皮病

一是拌料投喂鱼速康 (主要成份: 盐酸沙拉沙星) , 用量为1g/kg饲料, 每日2次, 连用3~5d;二是全池泼洒强氯精 (主要成分:三氯异氰脲酸;规格:50%) , 用量为150~200g/亩·m, 每日1次, 隔日再用1次。

2.3 竖鳞病

全池喷洒杀菌红 (主要成分:中药提取物、生长平衡剂、细胞复活剂、抗病诱导剂、基因活化剂) 或强力消毒灵 (主要成份:二氯异氰脲酸钠) , 用量分别为200~250m L/亩·m和200g/亩·m。

2.4 烂鳃病

全池泼洒百菌净 (主要成份:臭氯海因粉;规格8%) 或聚维酮碘溶液 (主要成份: 聚维酮碘; 规格10%) , 用量分别为300g/亩·m和400m L/亩·m, 每日1次, 连用2次。

2.5 小瓜虫病

全池泼洒敌鱼虫 (主要成份:百部、贯众、苦参、川楝子、食盐等) 或瓜虫灵 (主要成份:苦参提取物、生物杀虫剂) , 用量分别为250g/亩·m和60m L/亩·m, 病情严重时, 3~5d后再用1次。

2.6 斜管虫病

全池泼洒菌虫清 (主要成份:复合生物碱溶液) 或虫菌双杀 (主要成份:戊二醛、环烷酸铜、增效剂等) , 用量分别为150m L/亩·m和20m L/亩·m。

2.7 锚头鳋病

全池泼洒鱼虫杀星 (主要成分:氯氰菊酯) 或菌虫双杀 (主要成分:戊二醛) , 用量分别为20m L/亩·m和250g/亩·m。

2.8 鱼波豆虫病

全池泼洒虫菌双杀 (主要成份:氰戊菊酯;规格:14%) 或鱼虫净 (主要成份:硫酸铜、硫酸亚铁粉) , 用量分别为20m L/亩·m和500g/亩·m。

养殖实践证明, 在鱼病防治过程中, 必须采取“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无病先防和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 力争将鱼病控制在“萌芽”状态, 严格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养殖者应选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无副作用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鱼病, 并严格控制用药量, 以避免用药中毒事故的发生。

摘要:进入春季, 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 鱼类开始生长发育, 与此同时, 养殖池内的各种病原菌、寄生虫的活动也随之增强, 致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另外, 鱼类经过较长的越冬期后, 加之初春忽冷忽热的天气, 对致病因子的抵抗力较差, 也容易致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鱼类发病后, 轻则造成生长缓慢, 重则导致死亡, 将给养殖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因此, 切实抓好春季鱼病预防与治疗工作, 是夺取全年养殖大丰收的关键。笔者根据当地多年的养殖实践, 现将相关技术简述如下。

关键词:春季,鱼病,防治

浅谈春季牛常见疾病的防治 篇2

关键词:春季;牛;常见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22-02

1 牛流感

1.1 临床症状

牛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发于早春和深秋季节。由于气候寒冷,多变,保温效果不好,不注意对牛的保健护理,一旦冷风侵袭,开始只有部分牛只易患感冒,而且很快在牛群中相互感染,造成高发和流行。

1.2 预防

预防可用中药贯众400 g,煎汤喂服,1次/d,连用3 d,或用贯众、荆芥、紫苏各45 g,甘草30 g,煎汤灌服,每日1剂,连用3 d。或用盐酸金刚胺1g/头,2次/d,拌精饲料喂,连用5 d。感冒流行季节前,如能用当地牛流感分离株血清的毒株制成灭活油苗给牛接种,以获得预防牛流感的免疫保护,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3 治疗

当牛发烧可投服水杨酸钠片,5~8片/次,2次/d,或肌肉注射氨基吡林和利巴韦林。当发现牛腿瘸时,可注射安痛定;肉牛粪发干时,可在饮水中加入人工盐100 g补液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肉牛拉稀时,可加喂次硝酸铋20~30 g/头;病牛停食或牛体虚弱时静脉加注5%葡萄糖生理盐水;心脏衰弱时,可用20%葡萄糖溶液1 500~2 500 mL静脉输注,具有强心保肝和解毒的作用,必要时可用少量强心药物,输液的速度不宜过快;若病牛食欲不佳,可注射地塞米松60~90 mg/次。

2 牛肺疫

2.1 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病牛体温突然升高到40 ℃以上,脉搏加快,食欲减退,被毛粗乱,鼻镜干燥,呼吸困难,反刍停止,有时还流鼻液和眼泪;腹泻,粪便中可能混有纤维蛋白甚至血液,有时尿中也可能带血,一般在24 h内死亡。

(2)肺炎型:病初表现为虚弱,结膜充血,心跳加快,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胸膜肺炎症状逐渐明显,鼻液带血呈红色,干咳,胸部叩诊有浊音,听诊呈啰音。

(3)水肿型:病牛胸前及头颈部有水肿,重者可波及下腹,舌咽肿胀,眼红肿、流泪,流涎,呼吸困难,黏膜发绀,常因窒息或下痢虚脱而死。

2.2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牛的生活条件,吃饱睡好,避免使役牛过度疲劳。疫区每年给牛注射牛出血性败血症氢氧化铝菌苗1~2次,连续3~5年,非疫区从外地引进牛须经隔离观察1~3个月,确诊无病方可入群。病死牛不可食用,应予以烧毁。

2.3 治疗

发现此病应及早隔离治疗,大牛用青霉素100万~300万U,小牛减半,进行肌肉注射,也可用10%磺胺噻唑纳溶液每头100~150 mL肌肉注射,2次/d。中药治疗为黄连、黄芩、知母、白术、白芍、厚朴、白莶各40 g,五味子、贝母、阿胶、泽泻、云苓各25 g,火麻仁13 g为引,研末开水冲服,每天1剂,连服3剂。

3 瘤胃积食

3.1 发病原因

饲养管理不当,牛过度饥饿后采食过多;长期饲喂过量劣质粗硬饲料,在瘤胃内浸泡磨碎缓慢,瘤胃运动机能紊乱,内容物积聚而发病;饱食后立即重役,过劳,可促使该病发生;过肥的牛或妊娠后期,因全身张力降低,瘤胃机能减弱而发病;也可继发于前胃弛缓、瓣胃阻塞、创伤性网胃炎、真胃变位等疾病。

3.2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饥饿过食,避免骤然更换饲料,粗饲料应加工软化后再喂,注意饮水和适当运动。

3.3 治疗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篇3

受害较严重的主要是茄果类蔬菜, 如番茄、辣椒、黄瓜、甜瓜、西瓜等。

主要症状:烂种、死苗、猝倒、生长变缓。

采用以下综合措施, 可防治苗期病害, 获得无病壮苗。

1.1 选好苗床

苗床要排水良好, 土壤疏松肥沃;尽量不用老菜田 (重茬田) 土壤育苗, 可用生茬土育苗。

1.2 种子处理

温水浸种, 将用清水过滤后的种子倒入52℃热水中, 保持15mm, 后用冷水清洗;药剂浸种, 将种子在清水中预浸3~4h, 用40%福尔马林100倍液浸15min, 取出用湿纱布盖好闷2~3h, 清洗干净;药剂拌种, 用50%克菌丹或50%多菌灵, 用量为种子量0.3%~0.4%。

1.3 苗床土壤消毒

用五氯硝基苯和福美双1:1复配使用拌土, 将苗床整平并浇足水后, 取1/3土撒到畦内, 播种后再把余下的2/3土覆到上面, 残效期长, 防效可达90%以上;也可播种后, 不覆土, 先喷药58%甲霜灵锰锌500倍+50%多菌灵500倍后再覆土。

1.4 穴盘育苗

采用富含有机质的育苗基质, 有利于保持水分和提高根部温度, 利于根系生长。

1.5 精管苗床

合理密植, 出苗前一般白天保持床温25~28℃, 夜间不低于20℃, 出苗后及时通风换气, 苗期尽量不浇水, 必须浇水时应选择晴天进行, 浇水后撒些干细土护根。今年温度持续偏低, 应注意保温, 以防冻害, 有条件的农户可采用地热线加热的方法进行育苗, 或加大育苗床保温空间。

1.6 合理用药

发病初期拔除病苗, 集中处理, 然后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或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土壤喷洒或灌根, 能有效防止苗病的进一步扩展。

2 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2.1 根结线虫的防治

2.1.1 应用抗病品种

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抗根结线虫的番茄品种。

2.1.2 轮作

可与葱蒜类等不易感染根结线虫的作物轮作, 轮作的防治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2.1.3 嫁接

黄瓜的砧木虽不抗南方根结线虫, 但发病明显降低, 由于砧木根系发达, 吸水吸肥能力强, 嫁接后既提高产量, 又节约用水。

2.1.4 清除病根残体

线虫的雌虫、卵和卵块均在作物病根内, 清除病根残体可大大减少下季侵染来源。

2.1.5 水肥管理

多施有机肥, 少施化肥, 活化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 增加线虫天敌微生物种群和数量, 抑制线虫和其他病原物。

2.1.6 冷冻

南方根结线虫喜温, 冬季自然情况下温度在-15℃以下持续时间较长则难以存活。对于发病重的保护地, 冬季停种1~2a, 或秋季和初冬经济利用温室, 在小寒至立春之间温室揭膜裸露冷冻15~20d, 立春后再利用温室可以达到防治效果。

2.1.7 太阳能消毒

充分利用7~9月份休闲季节, 在温室内起高垄, 再覆膜, 55℃10min可将线虫杀死。

2.1.8 药剂防治法

其优点在于短期内可以迅速高效地控制线虫数量, 收到明显的防治效果。目前国内常用的杀线虫剂有阿维菌素, 但连续使用效果不够稳定, 原因是线虫产生抗性。阿维菌素和石灰氮混合后覆膜一段时间, 防治线虫效果良好。

2.2 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近年来由于瓜类蔬菜连茬栽培, 此病危害日趋严重, 常引起全株枯死, 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此病主要危害黄瓜、西瓜、甜瓜、冬瓜等瓜类蔬菜。

2.2.1

选用抗病品种和实行3~5a轮作。

2.2.2 种子消毒

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 洗净后催芽播种。或用55℃温水浸种消毒10min后晾干催芽播种。

2.2.3 嫁接

目前黄瓜、西瓜、甜瓜、番茄和茄子均有优良的抗病专用砧木, 嫁接方法采用靠接、插接和劈接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2.4 药剂防治

定植时每667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kg兑细土撒入定植穴内。发病初期,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灌根, 每株灌药0.25~0.5kg, 7~10d灌1次, 连续2~3次。

3 叶部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3.1 番茄、黄瓜等蔬菜灰霉病

药剂防治:2.5%适乐时悬浮剂, 属新型高活性保护杀菌剂, 是多种根部病害和灰霉病的特效药剂。40%施佳乐悬浮剂 (甲基嘧菌胺) , 属新一代灰霉病杀菌剂, 对抗药性灰霉病菌防效好。用法为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600~800倍叶面喷雾, 每隔7~10d用药1次。国产农药有:10%嘧霉胺悬浮剂及乙霉威复配制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每隔7~10d喷1次, 喷3~4次。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 防治时应尽量减少药量和施药次数, 并注意轮换、交替用药。

3.2 番茄叶霉病

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0%, 发病严重。低于70%, 基本不发病。

温室消毒:栽苗前按每110m3硫磺粉0.25kg的剂量和0.50kg的锯末混合, 点燃熏闷一夜进行杀菌处理, 1d后再栽苗。

药剂防治:25%阿米西达 (醚菌酯) 悬浮剂1500倍液, 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 96%恶霉灵3000倍液, 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77%可杀得500倍液, 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 40%氟硅唑微乳剂4000倍液, 以上药液交替使用, 每5d使用1次。

施用粉尘剂或烟雾剂。可于傍晚喷撒粉尘剂或释放烟雾剂防治, 关闭棚室闷棚一夜。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10%敌托粉尘剂等, 1kg/次·667m2, 7~8d/次;45%百菌清烟剂250~300g/次·667m2, 交替轮换施用。

3.3 黄瓜霜霉病

霜霉病菌致死温度为42℃, 晴天采用高温闷棚杀菌。闷棚前1d上午浇水, 提高当天夜温, 第2d草苫揭后, 大棚密闭, 使棚内气温 (上部) 升至45~46℃, 维持2h, 再慢慢放风降温。

药剂防治。阴天到来前, 用30%百菌清烟剂, 15kg/次·hm2进行预防, 要求在结瓜前使用。发病初期, 可用50%甲霜锰锌, 72%霜霉威可湿性粉剂, 50%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 25%阿米西达悬浮剂 (醚菌酯) 喷雾防治。

摘要:近期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和复杂, 已成为制约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由于保护地内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与露地不同的小生态环境, 使其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也与露地有显著不同, 尤其是今年持续的低温干旱, 致使部分设施内温度偏低, 造成作物抗病虫能力下降。

春季常见鸡病的防治措施 篇4

1 春季常见鸡病的主要种类

春季鸡群易感染多种类型的常见疾病,需要鸡养殖从业者在养殖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病表现准确分析判断病情,做出正确判断,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症下药,减少养殖场户的损失。

春季常见鸡病有: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大肠杆菌病、鸡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鼻炎、鸡白痢等疾病。

2 春季鸡疾病防控要点

2.1 加强饲养管理

应根据春季天气变化,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和方法。我国北方地区春季短,气温变化幅度大,鸡群容易产生较大应激反应。应做好日常饲养工作外,调整饲料配置,做好鸡舍保温和通风。南方鸡群养殖中,春季气温升高且潮湿,需要注意鸡舍清扫和防潮,加强鸡舍的温度调节和通风。

2.2 控制饲养密度

部分养殖从业者因春季市场需求刺激,盲目加大养殖造成养殖密度过大,造成传染病的可能性升高,且发病后不利于疾病防控。因此,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规划鸡舍,并保持科学的饲养密度。

2.3 加强鸡舍保温和恒温措施

针对春季气温波动幅度大的特点,应当在保证鸡舍卫生和通风要求的条件下,适度加强鸡舍的保温和采取一定的恒温措施。

2.4 加强养殖环境消毒措施

做好养殖环境的消毒工作也是鸡群养殖中应当制度化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因冬季养殖环境中偏重于鸡舍保温措施而留有较多灰尘和病原微生物等,因此春季养殖活动中,必须加大消毒灭菌的工作力度。

2.5 有针对性的找准有效抗体

获取有效的抗体是鸡群健康的重要保证,获取有效抗体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落实免疫接种。做好抗体检测,做好及时补免。关注周边疫情和春季鸡疾病的流行趋势,有针对性的增加免疫项目、调节补免次数、调整用药剂量等,以此保证鸡群有较高的抗体水平。

2.6 做好有效的防疫隔离工作

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密切关注外界疫情流行情况、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实施隔离和消毒。采取梯度化隔离,及时检查筛检病只,及时扑杀和处理病鸡死鸡,建设科学的区域化分隔隔离。

2.7 保障防疫需要做好预防性投药

及时做好预防性投药,把握好投药几个关键期对减少鸡疾病的病害发生有显著效果。特别要分析把握好投药的疫苗反应期、天气骤变期、转群应激期,提高防疫措施中的预防性投药效果。

2.8 及时发现疫病及时处理

针对春季鸡群疫病,采取早发现早处理的及时动态反应,坚持做好每日养殖活动中的检查,仔细观察鸡群进食情况、排泄物的情况、鸡群呼吸音和啼叫情况等的科学分析判断,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 春季鸡疾病防控误区

由于鸡养殖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的有限和科学养殖知识的缺乏,往往会在具体饲养鸡群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操作误区,特别是针对春季鸡群鸡疫病防治的防控工作上,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操作误区。

第1个误区加强饲养管理必须增加养殖人员看管力度,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员出入鸡场,增大了鸡群疫病可能的感染源接触,破坏了良好的疫情隔离效果,也增加了消毒防疫的工作量,同时影响到鸡群的正常生理养殖。

第2个误区春季鸡群养殖中,为争取鸡舍保温和保持恒温,错误认为鸡舍内温度越高越好,错误判断应减少鸡舍通风,增加鸡舍的密闭性和密闭时长,反而促使温度过度上升影响鸡群健康、刺激细菌病菌滋生和虫害产生,应当加强鸡舍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洁和室内卫生。

第3个误区只处理染病鸡只,不做全面消毒排查和隔离等措施,对染病病鸡死鸡处理存在侥幸,隔离扑杀不及时不彻底,容易留下感染扩散的死角,使疫情死灰复燃,削弱防治效果,或着导致疫情难以控制蒙受更严重的养殖损失。

第4个误区认为消毒和防疫能够一劳永逸,采取一次性消毒,留下消毒死角,减弱消毒效果;为达到一次投入预防性投药,采取一次性混合投药,未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或产生药物失效,或产生鸡群药物中毒。

总之,鸡疾病的防疫预防控制情况极大的影响制约着鸡养殖的生产情况。针对春季鸡养殖过程中的鸡疾病进行预防控制,不仅能保证鸡养殖活动在春季的顺利生产,还能保障鸡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金辉.鸡病多发的原因及诱发因素[J].今日畜牧兽医.2011,09:49-50.

春季规模场仔猪常见病的防治 篇5

1 猪肺疫

猪肺疫是仔猪群中的常见疾病。对仔猪的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在春季气温骤变时, 管理员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菌素和抗应激药物, 预防猪肺疫的发生;如果有仔猪发病, 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积极实施治疗, 对猪场圈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可通过饲喂氧氟沙星等抗菌素, 肌注氟苯尼考等抗菌素, 2次/d, 持续治疗3~5d, 可基本治愈。

2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细菌性传染病。这种病是典型的条件型病, 是对外界因素干扰的应激反应型病症。如气温突变、长途运输、转群、并群等都容易导致该疾病的发生。此病的预防可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适量抗菌素和抗应激药物。当感染此病后可通过肌注氟苯尼考或口服庆大霉素积极治疗, 效果明显。

3 仔猪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 受天气和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要求猪场须做好圈舍的控温、保洁消毒工作。对疫情较严重的猪场建议在母猪产前40d对其肌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三价活菌苗一次, 产前2周再强化免疫一次;仔猪可在3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肌注土霉素一次, 以做好仔猪的疫情防控。

4 仔猪受凉感冒

春季气温变化无常, 要求猪场确保在做好猪舍良好通风的前提下, 还要搞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否则容易引起仔猪的受凉感冒, 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 食欲不振, 精神萎靡, 大小便正常等, 此时要引起管理员重视, 判断是否仔猪已经受凉感冒。确诊后, 猪场在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 积极对症治疗即可, 基本都可痊愈。

5 仔猪过饱伤食综合征

仔猪的胃功能发育不很成熟, 在饲喂中如果喂食过多或饲料搭配不均有可能造成仔猪过饱伤食综合征。表现症状:胃肠臌气, 腹胀, 胃壁扩张, 消化不良。所以, 猪场在日常饲喂时要做到定时、定量, 合理搭配, 做好仔猪的进食状况观察。治疗方法:排空积食, 恢复胃机能为主, 如用鱼石酯1~5g防止胃内容物发酵;灌服醋20~50m L, 帮助胃消化。

6 仔猪腹泻防控方案

仔猪腹泻的病原较复杂, 主要有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仔猪黄、白痢、新病毒引发等。目前有些病毒已经出现变异, 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 仔猪腹泻一定要综合进行防治, 才会起到有效预防作用。

6.1 产前20d、40d分别肌注传染性胃炎-腹泻二联苗。

6.2 母猪产前产后、疫苗注射前后务必各使用超强免疫组合:绿益态 (500g) +并可清 (1000g) 加料10d, 用以提高猪群的健康状态和疫苗的保护率, 添加有益菌群, 改善胃肠道功能, 通过母源抗体来保护仔猪。

6.3 针对发病仔猪可采用全场肠泰对已经腹泻的母猪及仔猪, 可全场1kg/t饮水, 对仔猪灌服, 2次/d, 1:10饮水。同时辅以肌注干扰素, 达到抵制病毒复制, 迅速恢复仔猪胃肠道菌落平衡, 提高治逾率。

6.4 对1~3日龄的仔猪进行伪狂犬病疫菌滴鼻, 可有效提高仔猪免疫力, 抑制病毒感染的功能。

7 春季仔猪常见病的预防措施

7.1 保持环境卫生, 严格消毒制度

规模化猪场要定期对猪场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带畜禽消毒, 可使用百毒杀等高效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空圈消毒, 可用2%~3%的Na OH溶液对圈舍进行全进全出式消毒;产房消毒, 可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饲喂工具消毒, 工作人员要具备消毒意识, 及时对用过的衣物和工具及猪只接触过的物理全部进行消毒, 消灭传染源, 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7.2 坚持“防重于治”, 保证畜禽健康

规模化猪场要树立预防为主的饲养原则。各猪场管理人员要因地制宜, 制定合理的疾病免疫制度。做到猪只强制免疫和全面免疫工作, 同时要做好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7.3 实施规范饲养, 提高畜禽免疫力

规模化猪场在选购饲料时要相对定点采购, 尽量避免饲料种类的更换;合理搭配, 确保营养均衡, 严格执行猪只的饲养标准;建立科学的猪只投喂制度, 做到定时、定量采食, 提高饲养员的素质, 善待猪只, 严禁粗暴对待仔猪;确保猪舍卫生、通风和保温, 为仔猪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尤其是规模化、高密度养殖, 要保证饲养环境的稳定, 减少外界干扰, 从而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 增强免疫力。

总之, 春季气侯变化无常, 饲养人员要从保持圈舍的小环境做起, 为仔猪创造一个温暖、干燥、通风、保温、清洁的生活环境, 科学饲养, 合理饲喂, 对预防病毒入侵, 增强抵抗力, 保证仔猪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常保明.猪只常见疾病的控制与治疗[J].福建畜牧兽医, 2015 (4) .

[2]柴家辉.家畜饲养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 (18) .

雏鸭春季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篇6

1 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俗称"背脖病", 它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5日龄以内的雏鸭, 病程极短, 传播快, 死亡率高达30%~90%, 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

1.1 临床症状

雏鸭多为突然发病, 精神萎靡, 缩颈拱背、脚软站立不稳、离群、眼睛半睁半闭、表现嗜眠状态, 有些病鸭排菜绿色或白色液状稀粪, 后期出现运动失调, 死前呈角弓反张。在流行高峰期, 也有不少出现流泪、单眼或双眼失明。一些病鸭突然倒地死亡而无任何症状, 病程几个小时或1~2 d。

1.2 剖检变化

肝脏肿大、容易撕裂, 质脆, 呈土黄色 (首次感染10日龄内占半数以上) 、褐黄色、黄白色、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深紫色出血点、斑状条纹或坏死灶;胆囊肿大, 胆汁稀薄;脾脏、肾脏也有不同程度肿大、充血、出血;脑充血、水肿;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

1.3 防治策略

用病毒性肝弱毒株疫苗对雏鸭进行主动免疫, 并供给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发病初期, 按每只0.5~1mL的用量用高免血清或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治疗。每百只鸭用板兰根60g、大青叶70 g、枯矾30 g、夏枯草60 g、绿豆50 g、甘草90 g煎汤去渣拌料喂患王力2鸭, 1 d1剂, 连用2~3剂有特效。

2 雏鸭感冒

雏鸭感冒主要是由于育雏期间由于保温工作未做好, 由于受寒冷刺激, 机体的防御机能降低致使雏鸭精神不振, 食欲下降, 不愿活动, 流清鼻液, 继发肺炎后, 呼吸困难, 咳嗽, 体温升高。

2.1 防治策略

1~2周龄育雏舍地面要铺以清洁、干燥、干净的切短稻草、砻糠或木屑, 厚度为3 cm左右;舍内供温, 使育雏舍内温度保持在25~28℃;舍内防冷风吹袭。2~3周龄后, 舍内温度基本可与外界温度相近, 是否保温视天气状况而定。饮水中添加1%~2%的糖水饲饮, 用以预防。

如有发病可用四环素或复方阿司匹林片, 每只1/4片, 每天2次, 连用2 d。并发肺炎时每只用青霉素1~2万U, 或链霉素0.5~1万U, 每天肌肉注射2次, 连用3 d。大群发病可用青、链霉素每只鸭2 000U混入饮水中连喂3 d即可。

3 传染性窦炎

雏鸭传染性窦炎主要是由于嗜血杆菌、败血志贺氏杆菌等引起的, 7~15日龄雏鸭最易感染。

3.1 临床症状

3.1.1 病初鼻孔排出浆液性分泌物, 随后变为黄色粘液, 混有干酪物或凝乳状物, 鼻孔周围粘满尘土及异物。眶下窦一侧或两侧肿胀隆起, 形如乒乓球, 触有波动感, 食欲废绝, 常用力摇头。病程长的, 鼓包变硬, 逐渐发生鼻炎, 眼炎, 分泌物将鼻、眼粘连封闭。

3.1.2 呼吸困难, 张口伸颈、咳嗽, 常发出“嘎嘎”声, 最后因过度虚弱或窒息而死亡。

3.1.3 耐过鸭生长迟缓, 体重减轻, 吃食困难, 变成僵鸭。多数呼吸困难, 眼睛失明, 失明患鸭多饿死。

3.2 剖检变化

上呼吸道粘膜充血, 肺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眶下窦内充满浆液性或粘膜性渗出物, 个别眶下窦、鼻腔和结膜囊内蓄积有块状干酪物, 粘膜充血, 气囊浑浊。

3.3 防治策略

3.3.1 在育雏过程中, 加强饲养管理, 保温防潮。喂给营养充足的全价配合饲料, 提高雏禽的抗病力, 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做好清洁卫生及环境消毒工作。

3.3.2 发病场, 应将健康鸭全部转移用清水冲洗地面后, 再用火碱配成2%水溶液刷洗, 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可大大降低发病率。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 篇7

1 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多于春、夏两季发病, 雏鸡比成年鸡易感性更高[2]。

1.1 主要症状

鸡新城疫潜伏期一般为3~5d,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 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最急性型:病鸡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多见于此病流行初期, 流行快速, 死亡率高。急性型:病初体温高达44℃, 突然减食或停食, 鸡冠和肉垂呈紫黑色。精神萎顿, 离群呆立, 垂头缩颈, 双翅下垂。冠和肉髯暗红色或黑紫色。嗉囔内常充满液体及气体, 呼吸困难, 喉部发出咯咯声;腹泻, 粪便呈黄绿色, 混有血液, 粪便稀薄、恶臭, 一般2~5d死亡。慢性型:病初症状与急性型相同, 出现神经症状, 腿、翅麻痹, 运动失调, 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 伏地旋转, 一般10~20d死亡。

1.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雏鸡的抗病力, 同时严格隔离消毒, 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大、中型鸡场应实行“全进全出”制, 严格检疫制度。二是采取免疫接种。安全区, 一般1~3日龄雏鸡可用Ⅱ系疫苗滴鼻或点眼, 8周龄时用Ⅰ系疫苗剌种或肌注;疫区或受威胁区, 1~3日龄时接种Ⅱ系疫苗, 3周龄时接种Ⅰ系疫苗, 10~13周龄时再用Ⅰ系疫苗接种1次;紧急预防可用Ⅳ系疫苗肌注。早期病例可采用高免血清治疗, 效果较好。鸡群一旦发生此病, 应立刻封锁鸡场, 彻底消毒环境, 紧急预防接种;死鸡、垫草、粪便应深埋或烧毁。

2 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3]。2周龄雏鸡多呈急性败血症型;20~45日龄鸡呈亚急性型;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2.1 主要症状

小鸡怕冷、食欲停止、下白痢, 白粪似浆糊状, 肛门周围沾满石灰色的稀粪。随着病情的发展, 白痢更明显, 拉屎时因为肚子痛而发出尖叫。发病雏鸡多在出壳后1~2周内死亡, 5~10d雏鸡死亡率高达50%~80%。

2.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管理。鸡场或养鸡专业户应严禁引进病鸡和病鸡种蛋,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病鸡及带病鸡污染的鸡舍、饲槽、饮水器、孵化器具等, 应根据不同对象选用2%福尔马林, 或氢氧化钠, 或漂白粉等消毒药严格消毒。育雏室应保持清洁干燥, 温度适宜、稳定。二是药剂治疗。雏鸡出壳后, 一般可用0.01%~0.03%高锰酸钾溶液饮水1~2d;5kg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或四环素3g, 连续饲喂6~8d;也可采取每300羽雏鸡用40万单位青霉素加清水1kg,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饮1次, 连饮3~5d。

3 球虫病

每年5~9月为球虫病流行季节, 潮湿的雨季为暴发期, 一般以15~50日龄的小鸡发病率最高, 死亡率可达70%~90%。

3.1 主要症状

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幼鸡, 病初患鸡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饮欲增加, 嗉囊积液;腹泻, 粪便有白色丝状或肉色血块, 逐渐消瘦, 最后出现痉挛现象或昏迷状态而很快死亡。慢性型多见于较大日龄鸡或成年鸡, 病程较长, 病鸡生长缓慢, 羽毛松乱。

3.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 育雏期或中鸡期最好推行网养, 以防饲料和饮水被粪便污染。药物预防可从8日龄开始, 用0.04%球虫净或增效磺胺类药物拌料喂鸡, 每3~5d为一个疗程, 隔15d再用同样的方法给药一个疗程, 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二是药剂治疗。土霉素或金霉素, 每羽每天6~8mg, 拌料饲喂5~7d;磺胺脒, 按0.4%比例拌料饲喂, 连用5~10d;磺胺二甲嘧啶, 按0.04%比例拌料饲喂, 连喂3d, 停喂3d, 再喂3d;青霉素, 8~10万单位/羽, 肌注, 1次/d, 连用2d。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4]。2~15周龄鸡易感, 其中3~5周龄雏鸡最易感。发病快, 发病率高, 死亡集中在几天之内。

4.1 主要症状

早期厌食、呆立, 羽毛蓬乱, 畏寒战栗等, 继而部分鸡有自行啄肛现象。随后病鸡排白色或黄白色水样便, 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急性者出现症状后1~2d内死亡, 死前拒食、羞明、震颤。病鸡耐过后出现贫血、消瘦、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

4.2 防治措施

对种蛋、孵化全过程, 育雏各阶段进行全面消毒, 保证鸡场各生产环节的卫生。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强碱效果较好。应用传染性法氏囊炎弱毒疫苗D, 分别在雏鸡的14日龄和32日龄进行饮水免疫, 或进行滴鼻、点眼免疫。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以雏鸡最为严重。

5.1 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咳嗽, 有时伴有啰音、流鼻涕, 特别在夜间听得更清楚。随病程发展, 全身症状加重, 精神萎靡, 食欲减少或废绝, 羽毛松乱、怕冷, 常挤成一团。2周龄雏鸡常见有鼻窦肿胀, 流出黏性鼻液, 眼圈周围湿润, 常流眼泪并逐渐消瘦死亡, 死亡率可达25%以上。

5.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降低饲养密度, 避免鸡群拥挤, 注意温度、湿度变化, 避免过冷、过热。加强通风, 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合理配比饲料, 防止维生素, 尤其是VA的缺乏, 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二是药剂防治。对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首免可在7~1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二免可于3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52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可于4~5日龄和20~30日龄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 或用灭活油乳疫苗于7~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 可于20~30日龄、100~120日龄接种4/91弱毒疫苗或皮下及肌肉注射灭活油乳疫苗。治疗可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注射并加丁胺卡那注射液100m L/500只, 加2mg地塞米松注射液30m L/500只, 加利巴韦林注射液30m L/500只, 混合肌注。

6 鸡痘

鸡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

6.1 主要症状

干燥型:在鸡冠、脸和肉垂等部位, 有小泡疹及痂皮。潮湿型:感染口腔和喉头黏膜, 引起口疮或黄色伪膜。皮肤型鸡痘较普遍, 潮湿型鸡痘死亡率较高。2种类型可能同时发生, 也可能单独出现。

6.2 防治措施

可在l1日龄和20日龄分2次翅下刺种预防治疗, 可用盐酸吗啉双胍片, 每只鸡1~2片, 2次/d, 连用2d。对白喉型的, 可喂服成药“喉症丸”, 每只鸡2粒, 拌饲料喂1次, 连喂2d。对皮肤上的痘痂, 可用5%碘酊消毒, 口腔内用碘甘油涂, 或涂以硫磺、雄黄等量合剂粉。

参考文献

[1]甘芳.雏鸡常见疾病的防治[J].新农村, 2004 (1) :19.

[2]付友山.雏鸡常见病的主要预防措施[J].新兽医, 2006 (3) :38-39.

[3]郭宝兴, 李柏康.雏鸡常见疾病的防治[J].畜禽养殖, 2005 (6) :15.

春季麦田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篇8

1. 主要病害

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病毒病

2. 主要虫害

地下害虫、麦蜘蛛、麦蚜、小麦吸浆虫、麦叶蜂。

3. 主要草害

播娘蒿、婆婆纳、荠菜、离子草、麦家公、猪秧秧、节节麦、雀麦、野燕麦

二、综合防治技术

1. 农业生态防治技术

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 加强麦田管理, 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和植物残体, 实施苗期磙压、耙耱, 适期中耕锄草、浇水、追肥等措施, 加大生物肥和生物调节剂用量, 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和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衍, 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加强灌水管理, 浇水时不可大水漫灌, 麦蜘蛛重发区, 在浇返青水时要用竹竿拨动麦苗, 把麦蜘蛛震落到水中杀死。

2. 物理防治技术

利用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控制鳞翅目、鞘翅目、同翅目等害虫。在棉铃虫、麦叶蜂重发田, 可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按每盏灯控制面积3.2~4.02 hm2进行布灯, 并于每晚8时开灯到次日早6时关灯, 收集并深埋所诱成虫。麦蚜迁飞扩散期, 可在麦田均匀安插黄板, 利用害虫的趋避性防治蚜虫、潜叶蝇、蓟马等害虫。

3. 生物防治技术

推广应用苦参碱、多抗霉素、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防治小麦病虫害。具体可用0.3%苦参碱300倍液防治麦蚜、麦蜘蛛等害虫;3%多抗霉素800~1 000倍液防治小麦白粉病;5%井冈霉素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

4. 化学防治技术

(1) 麦田化学除草防治最佳时间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防治播娘蒿、婆婆纳、荠菜、离子草、麦家公、猪秧秧等阔叶类杂草, 可选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12 g/0.067 hm2或75%苯磺隆干悬浮剂1 g/0.067 hm2, 兑水30~50 kg喷雾;也可选用72%2, 4—D丁酯乳油50 m L/0.067 hm2, 兑水40~50 kg喷雾。特别注意:使用2, 4-D丁酯时必须使用专用器械, 同时喷药时应注意防止药液漂移到其他作物上, 以防产生药害。防除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恶性杂草, 除人工拔除外, 可每0.067 hm2用30 g/L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 (世玛) 25~30 m L加专用安全剂, 兑水30~40 kg均匀喷施;防除野燕麦, 每0.067hm2用6.9%精唑禾草灵水乳剂40~50 m L, 兑水30 kg均匀喷施。施药时应注意:在正确选择除草剂种类的基础上, 严格掌握用药量、最佳施药时期以及施药的温、湿度要求, 一般平均气温稳定在10℃时使用除草剂效果好, 低温影响药剂的发挥同时也容易引起药害。施药时除草剂要随配随用。

(2) 小麦红蜘蛛防治当麦蜘蛛尺行长达到200头时, 选用炔螨特、哒螨灵或阿维菌素等药剂喷雾防治。

(3) 小麦吸浆虫防治防治小麦吸浆虫应抓住吸浆虫化蛹盛期 (山西省南部4月中旬) 的有利时机, 用颗粒剂或粉剂封闭地面进行防治, 直接杀死土表的蛹和不断上升的幼虫, 抑制成虫发生。对田间淘土调查每小方有虫5头以上的田块, 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0.067 hm2用200~250 m L加水2.5 kg, 拌细干土30~35 kg拌匀, 顺麦垄撒施地面。防治中要严格掌握施药时间, 如错过蛹期防治的有利时机, 可在成虫期 (小麦齐穗、扬花前) 补治: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 m L加水40 kg喷雾防治。

(4) 麦叶蜂防治防治适期应掌握在三龄幼虫前, 每0.067 hm2选用20%敌百虫可湿性粉2 500~3 000倍液, 或4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乳油, 或20%氰戊菊酯乳油4 000~6 000倍液喷雾防治。

(5) 麦蚜、黄矮病防治麦蚜除直接危害小麦造成减产外, 还能传播小麦黄矮病病毒。拔节前当百茎蚜量达到200头、扬花期百穗蚜量达到500头时, 每0.067 hm2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3%啶虫脒乳油等对天敌影响较小的高效、低毒农药10~15 g, 兑水40~50 kg喷雾防治, 在控制麦蚜为害的同时, 减轻黄矮病发生。小麦黄矮病发生时, 用叶面肥与抗病毒制剂喷雾防治。

(6) 白粉病防治当田间病茎率达到15%时, 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每0.067 hm2用有效成分8~10 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0.067 hm2用50~100 g;或每0.067 h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 兑水50 kg喷雾。

(7) 条锈病防治小麦条锈病的防治工作要采取“带药侦查”的办法, “发现一点, 防治一片”, 及时封锁发病中心, 防止病情扩散蔓延。当大田病叶率达0.5%~1%时立即进行普治, 每0.067 hm2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35 g, 或20%三唑酮乳油45~60 m L, 加水喷雾防治, 重病田要进行二次喷药, 喷药要细致周到, 保证足够水量。

(8) 纹枯病防治当麦田平均病株率达10%~15%时开始防治。每0.067 hm2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 g, 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 g, 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 g, 兑水40 kg喷雾防治, 注意施药时要使植株下部充分着药, 以确保防治效果。

上一篇:静物色彩下一篇: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