羔羊常见病防治技术

2024-10-09

羔羊常见病防治技术(精选9篇)

羔羊常见病防治技术 篇1

1 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在养羊生产中, 羔羊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有腹泻、肺炎、佝偻病和营养缺乏症等。

1.1 羔羊腹泻

引起羔羊腹泻的主要原因有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因素主要有由B型产气荚膜梭菌 (有时C型荚膜梭菌也可引起) 引起的羔羊痢疾, 新生羔羊于产后8 d内多发, 表现为剧列腹泻, 极易引起死亡;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2~6周龄羔羊, 如不及时治疗, 可于24~36 h死亡, 病死率15%~17%。非传染性因素有消化不良、寄生虫感染和其他诱发因素等。

1.1.1 羔羊痢疾

母羊用三联四防苗或五联苗5 m L肌肉或皮下注射免疫预防, 如在产羔时, 免疫时间超过半年, 在配种前1个月或产前1~2个月再注射一次。羔羊治疗:胃蛋白酶0.3~0.5 g, 磺胺咪0.4片/kg体重, 矽碳银0.4片/kg体重, 2次/d, 连用2 d, 同时大量灌服口服补液盐, 配合中药方剂为白头翁8 g、黄连6 g、黄柏6 g、秦皮6 g、陈皮10 g、神曲12 g、甘草6 g, 共研细末, 加水300 m L煎汤, 侯温后灌服, 每次50 m L, 2次/d, 连服3 d。

1.1.2 大肠杆菌病

曾发过该病的羊群怀孕母羊用甲醛大肠杆菌灭活苗或乳酸大肠杆菌苗按说明书免疫预防。病羔隔离治疗, 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 按0.1m L/kg体重肌注, 2次/d, 连用2~3d;或用乳酸环丙沙星, 按0.1~0.15 m L/kg体重肌注, 2次/d, 连用2~3 d, 胃蛋白酶0.3~0.5 g, 同时大量灌服口服补液盐, 配伍白头翁汤和黄芪多糖。

1.1.3 寄生虫性腹泻

羊群每年2~3月份和10~11月份定期驱虫, 未实施程序化驱虫的羊群, 母羊在配种前25 d驱虫1次, 间隔7 d再驱虫1次, 怀孕羊不驱虫, 待产后20 d左右再驱虫。羔羊首次驱虫可在50日龄进行, 90日龄第2次驱虫, 以后每隔3~4个月再驱1次或按程序进行, 可用阿维菌素和丙硫咪唑或左旋咪唑交替使用。阿维菌素:用量按0.3 mg/kg体重皮下注射。丙硫咪唑:用量按10~25 mg/kg体重灌服。左旋咪唑:用量按10 mg/kg体重灌服, 1次/d, 连服2 d, 肌肉注射按8 mg/kg体重, 10 d后再注射1次。

1.1.4 营养不良性腹泻

先用石蜡油或植物油等缓泻药100~200 m L灌服, 清肠驱腐, 间隔半天后, 用健胃消食片或酵母片等4~10片, 胃蛋白酶0.3~0.5 g, 黄连素片0.5~1片或磺胺咪0.4片/kg体重, 2次/d, 连用2~3 d, 配伍参苓白术散, 同时大量灌服口服补液盐。

1.2 肺炎

用青霉素l万~1.5万单位/kg体重、链霉素10mg/kg体重肌肉注射, 2次/d, 磺胺甲基嘧啶, 日服2 g/只, 分3~4次灌服, 连服3~4 d;卡那霉素5~15 mg/kg体重肌肉注射, 2次/d, 磺胺甲基嘧啶灌服;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0.2 m L/kg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2~3 d;30%氟苯尼考注射液, 0.075 m L/kg体重, 1次/d, 连用2~3 d。对于严重病例, 可用青霉素20万单位溶于3 m L0.25%盐酸普鲁卡因中, 或将链霉素0.5 g溶于3 m L蒸溜水中气管注射, 2次/d。

1.3 佝偻病和其他营养缺乏症

加强围产期母羊及新生羔羊饲养管理, 母羊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多维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羔羊发生佝偻病时, 多晒太阳, 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5~50 m L (5~10g) 静脉注射, 1次/d, 或口服液5~10m L口服, 1次/d, 或维丁胶性钙注射液2~5 m L, 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7 d。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时, 补充相应的添加剂。

2 体会

一是要树立养防结合, 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现代养殖和疫病防控理念。羔羊常见病的防治应从围产期母羊和新生羔羊两方面着手, 因此, 母羊在怀孕后期和泌乳期, 必须供给优质全价饲料以满足新生羔羊的营养需求, 分娩前和哺乳期应保持乳房清洁卫生, 接羔时注意脐带和乳房的消毒;要保持羊舍卫生清洁、通风干燥, 寒冷季节注意新生羔羊的保暖;发现疑似病羊, 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病羊的粪便和分泌物、棚圈、用具等要进行严格消毒, 做到不留死角, 彻底干净;发生痢疾、大肠杆菌病等疫情时, 健康羔羊要紧急预防接种相应疫苗;病死羊要深埋或焚烧, 作无害化处理。二是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 应准确诊断, 采取不同的方法, 及早治疗, 避免贻误病情。病原性腹泻, 要选用敏感抗生素, 如先锋霉素、黄连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 尽量少用或不用土霉素、氟哌酸。要重视补液, 防止脱水死亡。中西兽药配伍应用, 效果更佳。消化不良性腹泻, 应先清肠驱腐, 再健胃止泻, 不要立即止泻, 否则, 易引起不食, 便秘, 甚至死亡。

摘要:近年来, 在国家一系列兴牧政策导向的带动和资金扶持下, 农区养殖业发展迅速, 特别是在甘肃牛羊产业大县建设项目的实施和支持下, 甘肃养羊业发展更是突飞猛进, 羊只饲养量成倍增长。在羊只饲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 羊病的发生与流行也随之增多, 成为制约养羊业健康高效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 而羊在一生的生长过程中, 羔羊阶段由于体质相对弱小, 更易受到疾病侵袭, 引起死亡, 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因此, 加强羔羊的饲养管理, 重视疾病防治, 对提高养羊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结合工作实际, 对羔羊常见的几种疾病防治技术进行归纳总结, 供同仁和广大养羊户借鉴参考。

关键词:羔羊,常见病,防治技术,体会

羔羊常见病防治技术 篇2

1、稻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出性的害虫。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以刺吸式口器吸取稻株汁液而使稻秆干燥。全年发生7~8代,上半年第3代、下半年第6代为主害代。稻飞虱成虫有两种翅型虫态:长翅型、短翅型。当稻田大量出现短翅型成虫(大肚虫)时,是稻飞虱大暴发的先兆。当分蘖期虫口密度达1000头/百丛,穗期虫口密度500头/百丛以上时,应进行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25%扑虱灵粉剂50克或10%吡虫啉20~30克,对水60千克于低龄以前喷杀。成虫较多时用20%叶蝉散乳剂100克或80%敌敌畏或毒死蜱100克,对水60千克喷杀。施药时,适当保持田水层可提高防治效果。

2、卷叶虫。1年发生6~7代,以第2、3代(早稻)、第5、6代(晚稻)为主害代,早稻受害比晚稻严重。卷叶虫发生的轻重主要与气候和水稻品种长势有关。高温干燥对此虫发生不利,湿度大、稻株生长嫩绿的田块受害较重。水稻分蘖期间受害,只要不是满田白叶,对产量影响不很大;孕穗至抽穗期间,当剑叶及倒二叶受害严重时,不仅影响抽穗,还导致秕谷增加,影响产量。防治:在幼虫1~3龄期,用18%杀虫双水剂250毫升或用90%杀虫单粉剂50克,或用5%锐劲特40克,或用50%杀螟硫磷乳油50~75毫升对水60千克~70千克喷雾。

3、稻瘟病。全生育期及全株各部分均能发病,按发病时期及不同部位分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秆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其中叶瘟病斑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4种,慢性型、急性型病斑的大量出现常常是叶瘟流行的先兆。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在有菌源的前提下,主要与品种的抗病性有关,气候、栽培技术、病菌变异等因素也有很大影响。防治:①种子消毒可以杀死谷种所带的病菌,用25%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浸种24~48小时,或用强氯精300~400倍液消毒12小时(先预浸种12小时)。②药剂防治:每667平方米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富士1号(稻瘟灵)100毫升,对水60千克~75千克喷洒防治。三环唑对穗瘟防效显著,富士1号对叶瘟、穗瘟防效均较好。无公害药物可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750倍,或8%噻菌灵颗粒剂每667平方米2千克拌细沙,于叶瘟发病前7~10天撒施(保持3厘米水层),或在始穗前20天撒施防治穗瘟。

羔羊常见疾病的综合防治 篇3

关键词:羔羊;疾病;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23-02

初生羔羊由于调节体温能力较差,对疾病缺乏抵抗力,容易因气候变化和护理不当感染各种疾病,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做好羔羊的护理和疾病预防工作,对发展养羊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疾病和防治方法如下。

1 羔羊窒息

由于母羊难产(宫内窒息)或羔羊吸入羊水,使刚生下羔羊在短时间内(30~60s)仅有心跳而无呼吸,为羔羊窒息。

症状:刚生下的羔羊,口唇发绀,呼吸呈喘息状或呼吸微弱,甚至没有呼吸,心跳慢而有力或快或弱,心率不规则,喉头气管有水泡音,咳嗽,羔羊四肢无力。

治疗:可用医用静脉输液管吸出羔羊呼吸道阻塞物(黏液、羊水),结合施行人工呼吸。术者左手握住病羔头部,右手握住两前肢腕关节,以肩部为轴心,前后摆动。每分钟速度为30~60次,先快后慢,直到羔羊恢复呼吸为止。也可用25 %葡萄糖25 mL,加维生素C 0.1 g,25%尼可杀米0.3 mL,脐静脉注射。

2 羔羊便秘

羔羊出生后1~2 d胎粪难下。症状:病羔无精神,无食欲,弓背,不断呻吟无粪便排出,多数羔羊在肛门外可见到少量黑绿色的胎粪。治疗:可用软肥皂水或温水装入橡皮洗耳球内,接医用导管深部灌肠。口服酚酞类泻剂,如双醋酚汀1~2片,果导1/2~1片(每片含酚酞0.1 g)。

3 羔羊肺炎

羔羊在胎内或出生后都可以患肺炎,以支气管炎常见。一般在产前或生后2~3 d感染发病。发病原因主要由于保暖不好,受凉感冒,身体抵抗力减弱,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肺炎。症状:精神沉郁,吃乳减少,反应迟钝,呛咳,口吐白沫,心跳加快,呼吸浅而快,口唇发绀,甚至全身发凉,叫声低或不叫唤。治疗:产后3 d发病羔羊,用卡那霉素0.5~1 mL肌肉注射,每日两次。产后3 d以上的发病羔羊用青霉素20万~40万IU,链霉素或红霉素0.125 g~0.25 g,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或用青霉素胸腔注射,即取青霉素液5万~10万IU,在病羔倒数第6~8肋间,距中背线4~5 cm处,进针1~2 cm注入,每日两次,连用2~3 d。

4 羔羊痢疾

多见于羔羊出生后1~3 d,病原比较复杂,常见的有魏氏梭菌B型和D型、大肠杆菌、肠道杆菌和沙门氏杆菌等。

症状:引起羔羊痢疾的细菌有几种,可单独或混合感染致病,临床症状分两类:一类发病急,表现昏睡,口腔流稀薄唾液,病羔四肢无力,躺卧不起,于2~4 h内死亡。病程稍长者,表现剧烈腹泻,拉白色、黄色或绿色水便,有恶臭,内含脓性黏液及未消化的絮状奶块,亦有血便,呻吟,里急后重,肛门失禁。精神迟钝,眼球下凹,于1~2 d内衰竭死亡。另一类是病羔食欲减退,病情迅速恶化,口流白沫,呼吸困难,黏膜发绀,呼吸浅而快,60~170次/min,心跳正常或减慢, 70~150次/min。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可见腹胀、腹痛而不下痢,最后神志昏迷,体温下降,在数小时内死亡。

治疗:口服土霉素或氯霉素0.125~0.25 g,黄链素0.1 g,痢特灵0.025~0.05 g。或肌肉注射卡那霉素0.5~1.0 mL,每日两次。亦可用10%磺胺噻唑钠5 mL、25%葡萄糖50 mL,0.1%阿托品1 mL,25%安钠加0.5 mL,混合静脉注射。

预防:可在羔羊生后12 h内每只口服土霉素0.125~0.25 g,效果很好,或对怀胎后期的母羊注射羔羊痢疾菌苗,改善圈舍卫生条件,加强饲养管理,都可以有效地控制羔羊痢疾的发生。如发生上述第二种类型的羔羊痢疾后,可用1%煤焦油和0.1%高锰酸钾溶液各5 mL,口服,作为对初生羔羊的紧急预防药,可以防止该病的蔓延。

5 羔羊口疮

口疮是羔羊感染口腔病毒引起的。发病的诱因:①羔羊出齿期间,牙床的破溃是造成感染发病的主要条件,由于牙齿生长、牙床部有痛痒现象,羔羊乱啃乱舔,往往使羔羊口疮广泛传播;②病羔和健康羔羊共同使用饲槽、水槽等,相互感染发病。

症状:发病初期,在嘴唇边缘、口角部、鼻孔下缘出现小结节,几天后由于炎症发展,结节肿大,破裂后形成溃疡,面上有一层褐色硬痂,唇部肿胀。以后,齿龈、上颚、口腔、舌部也发生炎症,出现红肿、溃烂、齿龈肿胀一般比较突出,肿胀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粘膜,致使口腔不能闭合,病羔因而不能吃奶。

治疗:可用食盐水冲洗患部,除去痂皮及疮面覆盖的坏死性粘膜,再涂1:3碘甘油, 1~2次/d(碘甘油是用5%的碘酒1份,甘油3份混合而成)。亦可用0.1%高锰酸钾清洗疮面,再涂以青霉素药膏或磺胺药膏,1~2次/d。病期一般为1~2周左右。

羔羊常见病防治技术 篇4

1 舍饲养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1.1羊圈的改造技术

对于舍饲养羊中最基础的圈舍的选择, 一定要遵循因地制宜、节约经济、清洁卫生等原则来进行羊圈的建造。羊圈要选在地势高并且干燥、向阳少风、远离交通要道、排水效果好、没有疫情的地方。在羊圈的改造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羊群的规模来确定建造面积, 一般都遵循成年公羊2 ~ 4m2、母羊1 ~ 2m2和羔羊0.7 ~ 1m2的标准来进行建造。另外饲槽、饲槽架、青贮机械等都要按照羊群规模来确定。

1.2草料的储备技术

草料的储备的储备是舍饲养羊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 也是舍饲养羊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羊是一种杂草类的动物, 对于草料的要求不是很严格. 因此, 在舍饲养羊的过程中, 要进行不同草料的搭配喂养、均衡饲料, 避免由于长期喂养一种草料而引起羊群出现厌食、采食量下降、体重减轻等现象的发生, 如果控制不好就会给羊群的整体生长和发育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 草料的储备就是舍饲养羊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进行草料的储备过程中, 要对紫花苜蓿、黑麦草等进行重点的储备, 在过冬期间可以给羊群喂养黑麦草, 在夏季期间可以给羊群喂养紫花苜蓿。这样就可以确保羊群常年可以采食到青饲料。舍饲养羊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粗精饲料的合理搭配, 采取多样性的饲料搭配可以明显提高羊的采食量, 为羊群的健康生长打好基础。

1.3羊群的饲养管理技术

进行舍饲养羊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舍饲饲养管理技术, 在舍饲的过程中要确保饲料的多样性、定期定量饲喂、定期打扫圈舍、定期进行圈舍消毒, 不到完善日常饲养操作制度。

对羔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4 个月之前的小羊都可以称之为羔羊, 羔羊在出生到3 周之内都要靠母羊的母乳来维持生长的需求, 这时就需要加强对于母羊的饲养管理, 把提高母羊泌乳、增强羔羊疾病体抗力作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在实际的舍饲过程中, 20 日龄到1 个月的羔羊可以适当给予煮熟的黄豆、黑豆等精饲料, 配合青饲料来进行饲喂。随着羔羊日龄的增加, 可以适当的增加精饲料的饲喂比例。当羔羊生长到4 ~ 5 月以后就可以加入玉米、麦麸、豆饼等配成的精饲料让其采食。羔羊在4 个月以后就应该进行断奶, 通过增加饲喂次数来促使羔羊断奶。

对育成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断奶到第一次配种之前的羊都可以成为育成羊。这个阶段是羊快速生长和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 在这个阶段的舍饲过程中要给予羊群优质的青饲料和精饲料, 二者混合进行饲喂, 同时要确保羊群的日活动量。在实际的舍饲中, 优质的干草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要给羊群饲喂混合的精饲料, 每只羊控制在200g左右对于种用的小母羊和小公羊要控制在250 ~ 300g左右。

对育肥羊的饲养管理技术, 在羊群育肥之前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一般采取先粗饲料后精饲料的育肥模式, 在舍饲过程中逐渐的增加精饲料的饲喂比例。同时, 要注意的是, 在育肥过程中不能随便变换饲料的配方, 避免出现羊群采食量下降、厌食等现象的出现, 要定时定量进行饲喂。羊群育肥的精饲料配方一般是80% 的玉米、8% 麦麸、10% 豆饼、1% 食盐、1% 骨粉. 粗饲料每天按照每只羊1.2kg左右来进行投喂。

1.4疫病的防治

对圈舍周围环境的进行消毒, 避免疫病的传播。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换鞋、消毒、更换场内工作服、防疫鞋、戴口罩。生产区需要的物品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进圈舍工作人员必须走净道, 严禁走脏道或其他区域, 进入一栋舍后, 当日不得再进其他圈舍;场内垃圾, 废弃物要严格焚烧处理, 每周清理整顿场区一次, 彻底处理掉垃圾废物。

免疫接种, 养殖场要对羊群中每只羊的健康状况、营养状况、妊娠情况等进行登记备案。在每一年的春节和秋季对羊群进行接种免疫。一般舍饲的羊群需要接种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羊痘、羊四联疫苗等各1 次。之后要定期的给养肌肉注射羊四联疫苗, 切实做好疾病的预防。

2 羔羊常见病的防治

羔羊的一些常见病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就造成羔羊的死亡, 给羊养殖业带来很大的危害, 为了减少羔羊常见疾病的发生, 做好羊常见疾病的防治。本文主要从羔羊感冒、痢疾、白肌病等来进行阐述。

2.1感冒

刚出生的羔羊抵抗力肯定弱、这就给病菌的入侵创造了机会。因此, 在母羊分娩后, 要及时的擦干羔羊身上的粘液, 用干净的麻袋包好后放到保温的暖舍内。10日龄的羔羊禁止舍外活动, 以防止感冒。如果羔羊发生感冒后, 可以肌注氨基比林来进行治疗。治疗的剂量为1 ~ 2m L/ 只, 1d 1 次, 如果出现并发症, 可以采取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2.2羔羊痢疾

7 日龄内的羔羊最易发生羔羊痢疾, 当羔羊出现不吃奶、拉稀、粪便颜色发生变化时, 就意味着羔羊痢疾的发生, 当粪便呈现出红色、褐色时, 就意味着疾病的加重, 羔羊一般在2 ~ 4d就会死亡。对于羔羊痢疾的治疗有以下的方法, 可以采取氯霉素来进行治疗, 治疗剂量为12.5 万IU/ 次, 每日肌肉注射两次。也可以采取中药来进行治疗, 用党参、泡干姜、炙甘草、白术各30g, 煎水降温后喂服。

2.3白肌病

白肌病是由维生素E和硒缺乏而引起的, 也就是所谓的肌营养不良, 可以导致羔羊出现骨骼肌、心肌发生变性等, 严重的可以导致羔羊发生心肌坏死和运动障碍。白肌病在羔羊出生后2 个月发病, 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拱背、四肢无力、喜卧地等症状, 有的可以出现麻痹、血尿、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白肌病的防治可以用0.2% 的亚硒酸钠溶液进行肌肉注射, 每月1 次, 连续注射2 个月。同时给予肌注维生素E300m L。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 要加强对母羊的饲养管理、饲喂优质的草料和精饲料, 母羊在产前应该进行补硒, 可以很好的预防羔羊白肌病的发生。

3 结论

进行舍饲养羊时, 养殖户要不断的更新自身的养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养殖的基础设施、完善防疫程序、在羊饲养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实现“四良配套”的养殖模式, 即良料、良饲、良舍、良种。只有这样才可以适应未来羊舍饲养殖的发展趋势, 才能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完善的防疫体系等把舍饲养羊饲养风险最小化, 实现利益最大化, 从而不断推进羊舍饲养殖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民.羔羊常见病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31 (10) :155.

[2]张茂清.舍饲羊饲养管理技术[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4, 4 (4) :55.

辽宁省花卉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篇5

辽宁省花卉常见害虫可分为刺吸害虫、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地下害虫四大类.本文介绍了这四类害虫的主要代表种及其防治方法.

作 者:黄先东 唐恩财 于云涛 作者单位:黄先东(丹东市振安区林业局,辽宁,丹东,118001)

唐恩财,于云涛(辽宁省宽甸县红石镇林业站,辽宁,丹东,118200)

羔羊三种常见病及其防治措施 篇6

羔羊刚出生时,应及时擦干其身上的黏液,再用干净的麻袋片等物将其包好,放在保温的暖舍内,卧床上要铺较多的柔软干草,以免羔羊受凉。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10 日龄内的羔羊应尽量不到舍外活动,以防感冒。羔羊患感冒时,要加强护理,并喂给易消化的食物、清洁的温水,防止再受寒。治疗病羔羊时,可肌肉注射百乃定或氨基比林等,剂量为每只每次1~2毫升,可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二、肺炎

羔羊出生后10日内,肺炎发病率较高,除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断奶过早导致抵抗力降低等原因外,天气多变也是引发该病的因素之一。预防羔羊肺炎要加强饲养管理,喂足母乳,保持产舍清洁、温暖,勤换垫草,保持舍内空气良好,防止寒风侵袭。治疗羔羊肺炎时,可肌肉注射10万~20万单位青霉素或20万单位链霉素,每日2次。

三、痢疾

羔羊痢疾多见于出生后7天以内的羔羊。病羔不吃奶,拉稀,粪便先是灰白色或淡黄色,后变成红色和褐色,并有恶臭味,常在2~3天内死亡。治疗羔羊痢疾可用下列几种方法:肌肉注射氯霉素,每次12.5万单位,每日2 次;磺胺脒1 克、鞣酸蛋白0.2 克、碳酸氢钠0.2 克,1 次内服,每日3次;对于冬痢,可用常参、炮干姜、炙甘草、白术各等量(20~80克)煎水降温后内服,每日2~3次,连服2~3 日;或用杨树花500 克,加水适量煎汁浓缩至500 毫升,每日取10~15毫升1次内服,连服2~3次即愈。

圈养羔羊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篇7

1 羔羊肺炎

1.1 病因

天气骤变, 刮风下雨, 忽冷忽热, 羊舍阴冷潮湿, 通风不良, 羊舍昼夜温差太大, 使羔羊受凉感冒, 感冒未能及时治愈而使病情加重, 加上空气干燥吸入尘埃和微生物, 特别是部分羔羊本身营养不良, 机体抵抗力低, 从而引发肺炎。此外接触病羊或被病羊污染的垫草和用具时也能感染发病。

1.2 症状

轻者精神沉郁, 耳凉鼻塞或流清涕, 喜卧地, 食欲不好, 重者黏膜发绀, 频频咳嗽, 鼻孔张大, 有时喘息, 鼻液黏稠, 体温上升到40℃以上, 脉搏加快, 停止吃奶, 听诊肺部有干湿性音, 间有水泡音, 有的羔羊伴有拉稀、跛行、触诊局部温度增高。如不及时治疗, 病势逐渐加重, 多在几天内死亡。

1.3 预防

做好防冻保温及圈舍消毒工作, 特别在气候突变、风雨交加的天气里, 刚生的羔羊放在保温棚内, 谨防羔羊受寒。分娩栏内的垫草要勤更换以免潮湿。在初生羔羊吃过初乳后灌服土霉素1/3片, 可以预防肺炎及肠道疾病的发生。

1.4 治疗

较轻者肌注安乃近和柴胡注射液各0.5 m L, 口服土霉素1/3片;较重者用青霉素10万~20万IU、链霉素10万~20万IU肌注, 每天2次, 连用2~3 d, 也可用氨基比林或安乃近同青霉素混合肌注;肌注10%磺胺嘧啶钠2~4 m L;氟苯尼考3~5 m L、维生素C 2 m L分别肌注。

2 羔羊消化不良

2.1 病因

公羊缺乏运动, 青草、胡萝卜和鸡蛋等补充不足, 导致精液品质不良, 产下羔羊体质弱;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不当, 特别是在妊娠后期,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 的供应不足, 导致胎儿的生长发育不良和产后母乳的质量低下;羔羊受寒或羊舍过潮, 卫生条件过差, 消毒不严格;羔羊不能及时吃上初乳或饲喂初乳过晚, 人工哺乳不能定时、定量、定温, 补饲不恰当。

2.2 症状

单纯性消化不良:体温正常或稍低, 轻微腹泻, 粪便变稀;随着时间的延长, 粪便变成灰黄色, 其中混有气泡和黄白色的凝乳块, 气味酸臭;肠音响亮, 腹胀、腹痛, 心音亢进, 心跳和呼吸加快;腹泻不止, 严重时脱水, 皮肤弹性降低, 被毛无光, 眼球塌陷, 站立不稳, 全身颤动。

中毒性消化不良:病羔羊精神极度沉郁, 眼光无神, 食欲废绝, 躺地不起, 头颈后仰;体温升高, 痉挛;严重时腹泻, 粪中混有黏液和血液, 气味腐臭, 肛门松弛, 排粪失禁;眼球塌陷, 皮肤无弹性, 心音变弱, 节律不齐, 呼吸微弱;发病后期体温下降, 四肢及耳冰凉, 直至昏迷而死亡。

2.3 预防

(1) 加强公羊和母羊的饲养管理, 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 尤其是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的供应, 以保证胎儿的体质健壮和母乳品质的良好。

(2) 加强羔羊的哺乳管理, 保证羔羊及时充足地吃上初乳。人工哺乳要定时、定量、定温, 保证质量并及时补草、补料。

(3) 加强环境消毒, 保持干燥通风, 饲喂器具定期消毒。

(4) 对冬羔要做好保温防冻管理, 谨防羔羊受寒。

2.4 治疗

将病羊置于温暖干燥处, 禁食8~10 h, 口服畜禽电解质溶液。对羔羊用油类或盐类缓泻剂消除肠内容物。为了促进消化可一次性灌服人工胃液 (胃蛋白酶10 g, 稀盐酸5 m L, 加水1 000 m L混匀) 10~30 m L, 或用胃蛋白酶、胰淀粉酶各0.5 g, 加水一次性灌服, 每日1次, 连用数日。为了防止肠道感染, 特别是对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羔羊, 可选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3 羔羊便秘 (胎粪不下)

3.1 病因

主要是由于羔羊吃不上初乳或初乳不足以及初乳变质;羔羊先天发育不良、早产、体质虚弱引起肠道蠕动无力;个别羔羊发生了肠套迭。

3.2 症状

产后第2天羔羊精神差, 吃奶少或完全不吃奶, 口内流涎, 轻者口水清稀而量少, 重者量多而呈蛋清样。拱背、努责、摇尾、后躯下蹲呈排尿姿势。严重者回头顾腹, 腹部增大、肚疼不安、卧地不起、后腿伸直, 发出“嗯”的哀叫声, 听诊发现肠鸣音减弱或停止, 触诊腹部可摸到硬条状肠段, 触其肛门部有疼感, 括约肌紧张。如果发生肠套迭, 则完全拉不出粪便, 病程发展较快, 预后不良。

3.3 预防

(1) 加强母羊怀孕后期的营养, 增强羔羊体质, 提高初乳的数量和质量, 避免发生缺奶现象。

(2) 产后1 h内给羔羊喂适量初乳, 对个别母羊不认的羔羊和瘦弱羔羊必须人工辅助哺乳, 喂乳后可口服乳酶生0.3 g。

3.4 治疗

(1) 温软肥皂水20~50 m L灌肠。将软导管连接于20 m L或50 m L的注射器上, 吸入软皂水后缓缓插入羔羊直肠, 如有阻力时可稍后退并注入少量软皂水后再继续推入, 使软导管插入直肠10~15 cm后即可推入肥皂水, 推时一手捏紧肛门括约肌以防软皂水溢出。灌完软皂水后将羔羊横放在术者的右大腿上 (术者下蹲) , 左手抓住四肢固定, 右手间歇地捏羊尾以刺激其努责排便, 一般1~2次即可排完胎粪, 如果没有软皂水也可用2%食盐水灌肠。

(2) 对顽固性胎粪不下可以用3%的双氧水灌肠, 每次30 m L左右, 也可用灌服液状石腊油5~10 m L配合腹部按摩, 促进肠段蠕动, 经1~2 h后排出软化粪块。

(3) 羔羊有自体中毒现象, 必须及时采取补液、强心、解毒及抗感染等治疗措施。

4 羔羊痢疾

4.1 病因

该病多发生于7日龄内的羔羊, 特别是2~5日龄的小羊发病最多。诱因多为母羊在怀孕期营养不良, 产后羔羊哺乳不足, 羔羊体质瘦弱, 圈舍潮湿、寒冷多风。有时也因病羊或带菌母羊为传染源, 经消化道、脐带或伤口感染而染病。

4.2 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1~2 d。病羔精神不振, 垂头拱背, 离群呆立, 四肢无力, 有的卧地不起, 有气无力, 腹痛呻吟。继而发生腹泻, 排水样或粥样粪便, 粪便呈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 恶臭。后期排出带有泡沫的血便, 肛门失禁, 臀部严重污染, 此时病羊体能严重衰竭, 迅速死亡。也有的病羊腹痛而不下痢, 或只排少量稀粪, 但伴有神经症状, 四肢瘫软, 卧地不起, 呼吸急迫, 口吐白沫, 最后痉挛而死。临死前体温下降。

4.3 预防

(1) 对母羊尤其是怀孕母羊加强管理。做好夏秋抓膘和冬春保膘工作, 以保证母乳充足, 羔羊健壮。

(2) 做好计划配种, 尽量避免寒冷季节产羔。

(3) 做好产前、产后或产中的保护和消毒工作, 保证母羊躯体、乳房、产地及器具的清洁卫生。

(4) 产后用碘酊对脐带严格消毒, 并让羔羊吃足初乳。

(5) 搞好预防接种工作, 每年羊群注射三联四防苗。尤其是母羊产前2周要注射1次。

(6) 羔羊出生后12 h内可内服土霉素1/3片, 每天3次。连服3 d, 预防效果较好。

4.4 治疗

(1) 发病初期用土霉素0.3 g加等量的胃蛋白酶调服, 每天2次。

(2) 选用磺胺脒0.5 g, 鞣酸蛋白0.2 g, 呋喃西林0.2 g, 温水调服, 每天3次。或用青霉素、链霉素各20万IU肌肉注射。

(3) 对于发病较缓慢、排稀粪便的病羊可灌服6%硫酸镁50 m L, 6~8 h后再灌服0.5%的高锰酸钾10~20 m L。

(4) 对于腹痛的羔羊, 可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0.2 m L, 严重脱水的可静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 m L。

(5) 用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3~10 m L肌注, 疗效显著, 治愈率可达95%以上。

5 小结与体会

(1) 圈养羔羊的发病与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 加强饲养管理, 可大大减少羔羊疾病的发生, 在规模化养羊场, 特别要加强母羊的饲养管理。

(2) 在圈养条件下, 产羔高峰期羔羊疾病容易快速传播, 应加强对羔羊的护理, 严格消毒, 使羔羊不要离开母羊, 减少发病的诱因。

羔羊痢疾的防治技术 篇8

关键词:羔羊,痢疾,防治技术

羔羊痢疾, 俗名红肠子病, 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病症, 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 其中以2~5日龄的发病最多, 常使大批羔羊死亡。该病以剧烈腹泻、小肠发生溃疡和迅速大批死亡为特征, 多发生于气候寒冷、变化剧烈的冬春季节, 如刮大风、下大雪之后流行严重, 死亡率很高, 给养羊业造成巨大损失。

1致病原因

该病的病因很复杂, 在不同地区, 病原不同, 主要由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肠球菌和饲养条件性因素等, 因羔羊的抵抗能力较差, 病菌最易感染, 多以7日龄以内的羔羊为主。传播源为病羔羊粪便, 经消化道、脐带和创伤感染, 潜伏期一般为1~2 d, 有的出生几小时, 因病原菌不同而异。

1.1厌氧性羔羊痢疾:病原为产气型荚膜梭菌。

1.2非厌气性羔羊痢疾:病原体主要是大肠杆菌。此外, 沙门氏菌和肠球菌等也可以致病。

1.3其他因素:如羔羊体质瘦弱, 气候寒冷, 受冻, 饥饱不均, 拥挤, 羊舍及环境卫生条件差, 羔羊感冒、肺炎等, 均可诱发本病。

2临床症状

病初羔羊精神萎靡, 垂头弓背, 不吃奶, 腹壁紧张, 触摸有痛感, 继而发生粥状或水样腹泻, 排泻物初呈黄色, 以后变为黄绿色、棕色或灰白色, 并有恶臭味, 体温升高至39.5℃, 后期严重时眼窝下陷, 被毛粗乱, 病羔逐渐虚弱、脱水, 卧地不起, 肛门失禁, 粪中带血, 甚至全为液, 身体震颤、哀叫, 经1~3 d衰竭而死亡。有些病例羔羊表现腹胀, 不下痢, 或仅排少量稀粪, 腥臭难闻, 四肢瘫痪, 卧地不起, 呼吸急促, 黏膜发紫, 口流泡沫状唾液, 头向后仰, 最后昏迷, 常在数小时至十几小时内死亡。死检主要表现为肠道可见出血性炎症, 肠黏膜溃疡和坏死, 溃疡面大小不一, 部位不定, 可见于大肠, 有的在小肠, 应采刚死亡的病羔肠内容物, 肠系膜淋巴结、心血等, 做微生物学检查以确定病原。

3诊断要点

3.1患病羔羊发生剧烈腹泻, 粪便恶臭, 稠如面糊, 或稀薄如水, 呈黄绿, 黄白或灰白色, 后期粪便含有血液。

3.2剖检死亡羔羊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消化道、小肠 (尤其是回肠) 黏膜充血发红, 可见到直径为1~2 mm的溃疡周围有一出血带环绕。

3.3虽然依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变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但确诊须进行微生物分离鉴定和毒素检测。

3.4该病应注意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引起的羔羊下痢相区别。

3.4.1由沙门氏菌所致的下痢, 粪便内也混有血液, 剖检时真胃和肠黏膜潮红并有出血斑点, 由脏器或心血能分离到沙门氏菌。

3.4.2由大肠杆菌或肠肠球菌引起的羔羊下痢, 用魏氏梭菌免疫血清预防无效, 而用大肠杆菌或肠球菌免疫血清则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4预防措施

4.1保温

放牧中所产羔羊, 用毡毯包裹, 防止受凉妊娠羊留圈产羔, 并设法提高舍温, 羊圈尽可能保持干燥, 避免潮湿。

4.2母羊保膘

搞好母羊上膘、保膘工作, 使所产羔羊体格健壮, 抗病力强。

4.3科学合理哺乳

可避免羔羊饥饱不均。母羊在圈附近放牧, 适时回圈哺乳, 给母羊补饲。

4.4搞好羊舍卫生

定期用10%~20%石灰乳或5%~10%漂白粉溶液喷洒羊舍及周围环境, 保持羊舍卫生。

4.5清洁接生羊羔

产前产后对圈舍彻底清理消毒, 接羔时注意清洁。

4.6疫苗预防

在母羊产后14~20 d皮下或肌肉注射5 m L厌气性五联菌苗, 也可用羊六联菌苗 (羊厌气菌五联苗+大肠杆菌) 进行预防接种。

4.7适时哺乳

初生羔羊吸吮免疫母羊的奶汁, 可获得被动免疫力, 应做好接羔工作, 适时哺乳。

4.8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在常发羔羊痢疾地区, 在羔羊生后12 h内灌服土霉素0.15~0.2 g, 1次/d, 连服3 d。

4.9针剂预防

4.9.1在羔羊出生后12 h内, 肌肉注射六茜素针剂, 0.25 mg/ (kg体重) , 1次/d, 连用3 d。

4.9.2在羔羊出生后12 h内, 肌肉注射板蓝根注射液2 m L, 2次/d, 连用3 d。

5治疗

治疗该病以清理肠道与除菌消毒为主, 对病羔羊要及早发现, 仔细护理, 积极治疗。

5.1药物疗法

5.1.1用胃管灌服6%硫磺镁溶液 (内含0.5%福尔马林) 30~60 m L, 经6~8 h后, 灌服0.5%高锰酸钾溶液20~30 m L, 第二天再灌服1次。

5.1.2土霉素0.2~0.3 g, 可加等量胃蛋白酶, 水调灌服, 2次/d。

5.1.3呋喃西林5 g, 磺胺脒25 g, 次硝酸铋6 g, 加水100 m L, 混匀, 灌服4~5 m L/次, 2次/d。

5.1.4磺胺眯0.5 g, 鞣酸蛋白、碳酸氢钠各0.2 g, 或再加呋喃唑酮0.1~0.2 g, 水调灌服, 3次/d。

5.1.5板蓝根5~15 g, 煎汤内服, 或用板蓝根冲剂1~2包 (人医用药) , 温开水冲服, 2~3次/d, 连用2~3 d。

5.1.6中药疗法。 (1) 每次3~5 m L泻痢宁内服, 3次/d, 3 d为1个疗程。 (2) 乌梅散。乌梅散配方:乌梅 (去核) 、炒黄连、郁金、甘草、猪苓、黄芩各10 g, 诃子、焦山楂、神曲各13 g, 泽泻8 g, 干柿饼1个 (切碎) 。将各药混合捣碎后加水400 m L, 煎汤150 m L, 红糖50 g为引, 用胃管灌服, 30 m L/次。 (3) 如拉稀不止, 可再服1~2次, 承气汤加减:大黄、酒黄琴、焦山檀、甘草、积实、厚朴、青皮各6 g, 将各药混合后研碎加水400 m L, 再加入朴硝16 g, 用胃管灌服。

5.2注射疗法

5.2.1肌肉注射4万~5万U的青霉素, 2次/d。

5.2.2板蓝板注射液5~10 m L, 2次/d, 肌肉注射, 连用2~3 d。

5.2.3黄芪多糖注射液4~5 m L, 1次/d, 连用2~3 d。

5.2.4六茜素针剂, 按每次0.25 mg/ (kg体重) , 用注射用水稀释后, 1次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2 d。

5.2.5若有体温升高、全身症状者, 可用地塞米松2~3 m L、庆大霉素4万~6万U、VC 2~4 m L, 1次分别肌肉注射, 2次/d, 连用2 d。

5.3验方疗法

酸奶水50 m L, 红糖25 g, 加温至40℃左右, 候温内服, 每只每次30 m L, 3次/d。

5.4口服补液盐疗法 (ORS)

在使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同时, 可给病羔饮服口服补液盐代替静脉输液疗法。配方:氯化钠3.5 g、氯化钾1.5 g、小苏打2.5 g、葡萄糖20 g、温开水1 000 m L, 溶解后供病羔羊自由饮用, 2~3次/d, 连用2~3 d, 然后再改饮用常水。

5.5高免血清疗法

5.5.1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0.5~1 m L, 给初生羔羊肌肉注射, 可预防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羔羊痢疾。

5.5.2抗羔羊痢疾高免血清3~10 m L, 肌肉注射, 治疗羔羊痢疾效果显著。

5.6其它疗法

羔羊腹泻综合防治技术 篇9

1 流行病学特点

(1) 山区比农区发病率高, 气候多变的地区比气候稳定的地区发病率高, 饲养条件差的地区比条件好的地区高;

(2) 发病季节上, 多发生于3~4月份, 但冬羔和早春羔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晚春羔;

(3) 与母羊的体况和年龄有关。母羊体质健壮、膘情好的发病少。初产母羊、7岁以上母羊及体质差的母羊所产羔羊发病率高;

(4) 产羔前期发病率稍低 (10.9~14.5%) , 中后期较高 (14.7~20.3%) 。从2008年至2009年, 初生羔羊平均发病率高, 约占37.58%, 发病死亡率28.16%。产羔前期发病率略低 (19.3~33.3%) , 中后期较高 (37.6~51.1%) 。

2 发病原因

羔羊腹泻原因很复杂, 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 有因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性腹泻。

2.1 病原微生物

细菌和病毒都可引起羔羊痢疾。B型魏氏梭菌危害最为严重, C、D型也能引起发病, 有时与其它条件性致病菌混合感染。大肠杆菌K88、K89、肠球菌、轮状病毒也有致病作用。病羔排出的粪便、病畜及尸体、血液等是污染源, 主要经口感染。

2.2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对羔羊腹泻的发生影响密切。冬春气温变化大的月份, 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突然的寒流风雪天气会使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2.3 饲养管理因素

精粗饲料搭配不科学, 饲料转换过频, 霉变冰冻饲料的饲喂, 饮水不洁, 量不足, 防疫、驱虫、治疗用药不当等均易诱发腹泻。

2.4 母羊自身因素

母羊怀孕期、泌乳前期营养好, 产羔羊体况健壮, 抗病力强, 羔羊发病率较低。羔羊未吃上初乳或摄入量不足, 易发生羔羊腹泻。硒缺乏对羔羊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

母羊自身患病, 如妊娠毒血症、乳房炎等, 体内由于存在大量致病菌, 常会引起母羊体温升高, 生理机能紊乱, 乳汁变性。羔羊哺乳时, 此类致病菌便会由乳汁趁虚侵入羔羊消化道, 最终引发羔羊腹泻。

2.5 羔羊生存环境因素

羔羊生存环境差, 难于抵御风雪严寒, 气候骤变, 如棚圈保温设施差, 圈舍阴冷潮湿等, 极易造成羔羊应激性腹泻。产羔舍、育羔舍的温度和湿度产羔舍、育羔舍的温度低于-3℃, 相对湿度高于9O%, 发病率增高。

2.6 环境卫生因素

环境卫生条件差, 防疫消毒措施不严格, 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长期潜伏, 羔羊出生后, 通过脐带、母羊乳头、母羊体表及舔食杂物等便会造成病原微生物侵入消化道, 此时, 羔羊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 胃酸分泌不足, 很难抑制病原生物的大量繁殖并产生有害毒素, 当此毒素达到一定强度便会对消化道粘膜产生刺激, 影响羔羊的正常吸收功能, 从而导致腹泻。

3 临床症状

患病羔羊精神沉部.食欲减退或废绝, 虚弱, 弓背, 严重时起卧困难, 后驱常被粪便污染, 粪便 (酸) 恶臭, 一般呈半液体状, 往往混有未消化的饲料残片、气泡或浓稠粘液。单纯性消化不良引发的腹泻, 粪便常与草料颜色相近, 灰白或黄褐色。

4 治疗

4.1 治疗原则

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涩肠止泻、调整胃肠机能。

4.2 方药

白头翁、黄芩、黄柏、秦皮、地榆各20g, 丹参、泽泻、诃子、乌梅、木香、苍术各15g, 车前子10g, 水煎, 候温灌服, 日1剂, 分3~4次服完。

4.3 西药

静脉一次性输入5%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 (或生理盐水250~500ml) 、10%氯化钾5ml、10%氯化钙5ml, 安钠咖0.5g, 维生素C 1.0g, 氢化可的松0.03g, 10%葡萄糖250ml, 每日2次。肌注环丙沙星0.2ml/kg体重, 2次/d。

对输液困难的病畜可采用口服补液盐15~20包 (每包含葡萄糖4.4g、氯化钠0.7g、氯化钾0.3g、碳酸氢钠0.5g) , 加凉开水5000~10000ml, 于3~5小时内分多次饮尽。

5 综合防治

初生羔羊腹泻的发病原因相当复杂, 因此, 对生产母羊和初生羔羊实行科学饲养管理至关重要。坚持防重于治, 以防为主原则, 实行综合防治措施, 才能有效控制初生羔羊腹泻。具体措施如下:

5.1 抓好产羔母羊的饲养管理

(1) 做到饲草充沛, 母羊体况是影响羔羊生长发育的直接因素, 母羊在怀孕中、后期要补饲、补料, 并在饲料中添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使母羊膘肥体壮, 奶水充足, 所产羔羊体质健壮;

(2) 做到母羊具有相应的运动场所, 冬暖夏凉的棚圈, 科学卫生的饲喂、饮水设施。只有如此, 才能保障母羊生长良好, 保障出生羔羊体质健壮, 哺乳充足, 提高抵御外界致病微生物的侵害。

5.2 建立健全卫生防疫措施

消除环境中的致病因子。

(1) 产羔前1周, 要彻底打扫羊棚、羊圈和产羔圈, 用1~2%的烧碱溶液或5%的强力消毒灵喷洒墙壁、地面。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圈舍和母羊体表乳房等的卫生消毒工作。羊舍每周不少于两次全面清扫、消毒, 保持产羔、育羔环境和用具的清洁卫生;

(2) 出生羔羊断脐后, 立即用2.5%的碘酊消毒脐部, 挤去乳塞, 确保羔羊及时吃到初乳。对病羔要及时隔离, 加强护理;

(3) 母羊产羔前1个月注射羊四联苗, 使羔羊获得较多的母源抗体, 增强抵抗力。

5.3 优化羔羊管理方式

一方面, 改善羔羊生长环境, 做到既有利于进行各环节工作, 又有利于羔羊生长发育, 同时, 科学处理各项工作环节, 尽量减少对羔羊的应激。

(1) 饲喂方面。哺乳羔羊以早开食, 早补饲, 喂以全价代乳颗粒料为好, 断奶后育成羔羊宜分阶段、分体重, 逐渐加大全价育肥颗粒料的饲喂量。全价颗粒料, 不仅营养价值全面, 同时羔羊适口性好、易采食, 而且有助于促进羔羊消化系统的发育完善;

(2) 疾病控制方面。可于饮水或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生素或口服液盐。春夏高温季节, 要保证羔羊有充足洁净饮水, 增强抗病力;

(3) 及时吃上初乳。新生羔羊吃上初乳, 能增强羔羊对疾病的抵抗力、免疫力, 同时还能促进胎粪的排出。因此, 羔羊生后半小时内必须吃上初乳。对弱羔应进行人工辅助, 尽快吃上初乳。对缺乳羔羊、孤羔、一胎多羔羊等可采取寄养, 必要时可进行人工哺乳, 人工哺乳易引起羔羊拉稀, 使用时应注意代用乳的浓度、温度、消毒, 并添加适量抗生素等;

(4) 羔羊初生后, 当日灌服复方敌菌净90mg, 消维康合剂3ml, 1次d, 连用3d, 可预防腹泻。对弱羔要及时配奶, 缺奶羔要定时定量精心喂奶, 鲜奶除去脂肪, 或做稀释, 并加入4~6片乳酶生。

5.4 保暖防寒防风

上一篇:水利工程加固改造技术下一篇:导游业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