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闸小学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

2024-06-11

北闸小学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共3篇)

北闸小学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 篇1

北闸小学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

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国务院于1990年6月颁布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地规定“学校应当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肠道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异常、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正工作。”为认真做好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我校特制定了针对以上常见病的防治计划。

一、学生营养不良防治计划

1、背景

各种营养素的缺乏均会导致营养不良。其中以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以下简称营养不良)为最主要表现为低体重。我国学生中出现的营养不良以轻型为主。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资料表明,营养不良患病率(以低体重检出率为指标):男学生为29.0%;女学生为36.2%。导致学生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为缺乏有关的营养知识,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及过度节食引起。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营养不良综合防治方案》要求,营养不良患病率要求控制在10%以下。

3、措施

以宣传、普及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群体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改善学生的不良的饮食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1)健康教育

将合理营养的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对象包括家长、老师和学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挑食、偏食、吃零食及过度节食的不良习惯,培养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定期进行学生常见疾病情况调查,积极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及消化道疾病,并配合营养疗法,纠正营养不良。

(3)防治指导:

每年进行一次营养不良监测,掌握营养不良发病率。定期查治患病学生,观察疗效

二、学生贫血综合防治计划

1、背景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1991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城市男生为33.24%,女生为37.56%。

导致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的膳食中植物性铁摄入占70%~90%,而人体对植物性铁的吸收率较低,且维生素C的缺乏也会影响植物性铁的吸收。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

—1—

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此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是青春期女孩的经期失血使其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忽视了膳食铁的补充,很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贫血综合防治方案》要求,学生贫血患病率应控制在10%以下。

3、措施

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学生的贫血状况。

(1)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针对学生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定时定量进餐,不以糕点等零食代替正餐。

(2)查找病因

各班主任应首先查清造成学生贫血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消除病因。如重视学生慢性胃肠道疾病的防治,对重点人群开展服药驱除肠道寄生虫,发现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及时转诊。

(3)合理安排膳食:

在选用食物品种方面,不仅要选择含铁丰富的食物,还应考虑铁的吸收率问题,各种食物的含铁量不同,铁的吸收率也不同,一般肉、鱼、肝等动物性食品含铁量较高,植物性食品中大豆制品含铁量也较高,蛋类的铁吸收率稍低,但因其含铁量丰富(每百克蛋黄含铁7mg),因此仍是供铁的重要来源。蔬菜的铁吸收率则较低,但其含维生素C相对较多,应与动物性食品同时摄取。合理利用铁强化食品。

(4)防治指导:

轻度贫血的学生以膳食调整为主,血红蛋白在10~11g/dl的学生,以改善膳食为主,辅以维生素C、铁剂等药物治疗。对于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学生,学校应建议其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5)监测:每年一次对学生血红蛋白进行监测,掌握学生贫血发病率。

三、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计划

1、背景

龋病、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学生牙龈炎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升高,11~12岁时逐渐成为重要问题,15岁学生可达70~90%,有的地区甚至达100%。牙结石检出率为50~90%。我国1995年对28个省市区汉族五个年龄组(7、9、12、15、17岁)学生共25万多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恒牙龋患率男生12岁为15.95%,14岁为19.75%,17岁为22.06%,女生7岁为19.49%,14岁为26.33%,17岁为27.68%。儿童少年中龋齿已得到充填者仅占龋齿数的1.54%,龋患率逐年上升。

龋齿的病因主要是由细菌、食物和宿主三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龋齿的发生发展相当缓慢,必须有充分的作用时间才能完成龋病的形成过程,牙菌斑是牙龈炎发生的主要原因。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龋病与牙周疾病综合防治方案》要求,牙龈炎患病率控制在30%以下;恒牙龋患率控制在0.5%以下;龋齿充填率60%以上。

3、措施

针对龋齿及牙龈炎发生的诸多影响因素,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

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病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或吃糖果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特别要强调晚间睡前刷牙比早上刷牙更为重要,目的在于清除残留的食物,减少控制菌斑。

⑵提高有效刷牙,正确的刷牙方法。横刷法不仅不易除掉牙齿缝里的食物残屑,反而易使牙齿受到损伤。横刷还可导致牙龈萎缩,牙根外露引起牙龈出血。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即刷上牙内外面时从上往下刷,刷下牙内外面时从下往上刷。刷咬合面可以前后拉动着刷,各牙面和缝隙均应仔细刷到,特别是注意磨牙的咬合面。为了有效地除去牙菌斑,每次刷牙时间不宜少于3分钟,刷牙的最佳时间是进食后3分钟。刷牙后要充分漱口。要选择适当大小的保健牙刷。刷牙后,牙刷应彻底冲洗干净,放通风处存放。牙刷不宜使用过久,最好3个月更新一次,以免牙刷上附有细菌,引发疾病。

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是防龋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利于及早发现龋齿采取治疗措施,防止龋蚀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检验预防和治疗的效果,以便修订预防措施,调整治疗方案。

⑷合理营养和体育锻炼:儿童的日常饮食中应供给合理的营养(如钙、磷、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和适量的氟),应适当多吃些豆类、乳、蛋类、芝麻、鱼虾和含钙较多的食物以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要限制糖类的食用量,尤其不宜多吃粘稠的甜食、奶糖等,因为它们在牙面停留的时间很长,致龋作用大。加强体育锻炼,接受足够的日光,使身体和牙齿得到正常发育,增强抗龋能力。

⑸药物防龋:主要是指氟化物防龋。推广使用含氟牙膏刷牙,要求含氟牙膏防龋率得90%。

⑹如有活动龋齿及龋失时,应及时就医进行龋齿填充。可以防止龋坏的进一步发展,保护牙齿功能。

四、学生沙眼防治计划

1、背景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眼病。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学生沙眼患病率平均为21.28%。目前,在我国致盲原因中,沙眼已列于第三位。沙眼晚期由于受累的脸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感染沙眼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的卫生习惯引起病原体的传播。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沙眼综合防治方案》要求,学生沙眼患病率要求控制在5%以下。

3、措施

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有计划地逐步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条件;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措施。

(1)健康教育

改善环境,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学校和家庭环境条件。添置流水式洗手设备,保证生活用水。做到一人一巾一盆。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广播、电教、电视、电影、图片展览等形象生动的方法开展教育,使学生了解沙眼的病因及其防方法。应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使用的手帕、毛巾要保持干净。做到勤洗手,不用脏手、衣服或不干净的手帕擦眼睛。

(2)治疗沙眼患者:是预防沙眼传播的重要措施。对体检中发现的沙眼患者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3)监测:每年一次定期查治学生,掌握沙眼患病率。

五、学生肥胖防治计划

1、背景

肥胖是一种热能代谢障碍,摄入的热量大于体需的热量,使多余致热量以中性脂肪的形成或蓄积起来,学生中的肥胖多属于单纯性肥胖。与儿童肥胖症相关的一些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成人肥胖症所导致的结果是一致的。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蛋白质和糖类摄入的增加,加之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量减少等原因,儿童青少年肥胖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城市儿童少年1996年肥胖发生率为平均8.9%。

肥胖症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环境因素中又以饮食为主,肥胖是多基因遗传所致,即受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双重影响。

2、目标

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肥胖综合防治方案》要求,肥胖发病率应控制在5%以下。

3、措施

(1)肥胖症的预防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食糖类、高脂肪、高热卡及含糖多的饮料等不良习惯。对肥胖儿童应限制进食过量,供给的热量和蛋白质要既能保证生长发育,同时又能使储存脂肪减少。

(2)加强体育锻炼与户外活动是预防肥胖发生的重要措施。坚持每天锻炼。肥胖儿童每天应进行运动量较大的体育运动,如跑步、踢球等,坚持每日锻炼才会收效。

(3)监测:每年一次监测、掌握学生肥胖患病率。发现体重增长过快时,及时给予饮食指导。

六、学生视力不良(近视)防治计划

1、背景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

视力低下,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学生的视力低下大部分是由近视而引起的。在视力低下的学生中近视所占的比例较大;小学生中为50%~60%,中学生中为70%~90%,大学生中为90%以上。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目标

掌握学生视力不良(近视)检出率,制定相应措施,使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措施

近视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应采取综合性措施。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缩短近距离工作时间,每天至少睡眠8小时,还可做望远活动,5m以外远处眺望。每日3~4次,每次数分钟至10分钟。

(2)重视阅读、书写卫生,应教育学生把眼离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cm之间。避免走路或在震荡较大的车厢里看书及躺着看书和在光线过强或弱的地方读写。

(3)开展体育锻炼,做好眼保健操。

(4)合理饮食,注意营养:许多研究证明饮食营养与近视眼有重要关系,合理营养有助于预防近视眼。注意饮食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如锌、铬等。限制某些食品,如精制食品、脂肪及糖类。有人提出儿童不宜多吃甜食,过量摄入有可能使巩膜变弱,容易招致眼轴伸长。

(5)改善学习环境:学校在每学期开学以前要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是否充足,不足的应增加人工照明。灯具有损坏的要及时检修。教室墙避要定期粉刷,黑板要定期刷黑,并使其平整无反光。课桌椅应根据学生身高进行调整,使之符合学生身体,定期轮换学生座位。

(6)定期检查视力:学校要建立视力保护制度。定期作视力检查,了解每个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早期发现视力开始下降的学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发展。

(7)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用眼卫生及保护视力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自觉注意用眼卫生。看电视半到一小时以后应至少休息5~10分钟。

(8)近视的矫正:对患有近视的学生应取积极措施以进行矫正。在矫正过程中仍然要注意用眼卫生,使之更好地发挥矫正的效果。

对有近视的学生需经眼科医生验光后配戴适度的眼镜。

北闸小学学生常见病防治计划 篇2

1 总体情况

1994年起,西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与区卫生防疫站协作,建立了西城区学生常见病防治的基础资料档案,至今西城区中小学生健康档案建档率(包括口腔保健档案)已达100%,健康监测覆盖率为100%。近20 a来,西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在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龋齿等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2000年通过了北京市教育局和卫生局的终期考评。1995年被评为“全国学生视力监测先进单位”,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先进集体”,自1994年起至今连续被评为市、区“牙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获“北京市窝沟封闭预防龋齿项目质量优秀单位一等奖”,所级领导被评为“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先进个人”。

2 视力不良防治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显示,我国7~18岁城男、乡男、城女、乡女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达52.9%,37.3%,61.4%和46.2%,其中16~18岁组城男、乡男、城女、乡女分别达76.8%,65.5%,85.1%和76.5%,95%以上属“疑似近视”,将近3/4的在校高中生“疑似近视”[1]。回顾历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发现,1985-2005年城男、城女、乡男、乡女各群体视力不良率分别增长了49.1%,53.1%,116.0%和106.0%,疑似近视率分别增长了38.2%,34.2%,67.8%和58.3%。近视发生明显早期化、低龄化[2]。

北京市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也很严重。西城区2002-2006年中小学生视力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上升明显,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分别由2002年的24.01%,62.93%和79.30%上升至2006年的31.88%,76.45%和85.41%;视力不良率与年级成正比,随着年级的增高,视力不良率由小学一年级的19.1%增至高三年级的81.6%[3]。

近视一直是视力不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生检出率最高的常见病。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治是当前学校卫生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4]。

2.1 常规工作,坚持不懈

西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每学期对所辖学校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2次监测,并及时进行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将每天2次眼保健操纳入课表,严格执行。为遏制学生视力不良快速增长的趋势,2008年相关部门对1972年版眼保健操进行了修订,取消“挤按睛明穴”和“干洗脸”2节,增加“按压头部督脉穴”和“按揉耳垂眼穴及脚趾抓地”,将“按揉太阳穴及轮刮眼眶”改为“按揉太阳穴刮上眼眶”。《2008年新版眼保健操》于当年10 -11月在西城区中小学全面推广。保健所多次组织全区性的眼保健操评比,并要求学校每年进行1次全校性眼保健操评比。定时调整学生座位,调整课桌椅高度。每学年利用广播、宣传栏、家长会、家长信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用眼知识教育。每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上述工作虽然平淡无奇,但贵在坚持。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正是靠加强健康教育(包括学生和家长)及眼保健操,使试验组的近视率比对照组降低了27.9%[5]。

2.2 发挥优势,突出重点

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是北京市西城区学校卫生工作的特色,自1995年起已在全区学校推广普及。保健所与学校互动,将健康工作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技能,使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上全面发展。“健康促进学校”实施规范中规定:“健康促进学校”要将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并作为年终考核、班级评优的依据;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 min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 min;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用眼习惯和行为;教室最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距离2 m以上,最后排课桌后缘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超过8 m,中学不超过8.5 m;教室采光、照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定期监测教室采光、照明。保健所每年度在“健康促进学校”检查评比中对上述各项进行全面检查。2008年,保健所按上述标准对全区中小学校进行了突击式摸底检查,及时反馈了问题,督促学校整改。

视力不良的防治重点是预防。 2007年10月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与曼秀雷敦公司捐助的价值约40万元的“护眼工程车”进驻西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该车配备了视力检查投影仪、电脑验光仪、电子镜度检查仪等先进设备。保健所眼科医师利用此车每年免费为全区小学一年级学生进行弱视筛查,对中学生进行验光、合理配镜的一对一指导,并利用展板、宣传材料对学生进行保护视力宣传,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截止目前,已检查33所小学一年级学生4 326人,怀疑弱视和已诊断弱视者占学生总数的3.84%,占视力不良学生总数的34.65%。通过“护眼工程”的实施,保健所医师认为,远视力+小瞳孔下屈光检查成本低廉、效果可靠、可操作性强,值得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在弱视筛查中推广,并能提高低龄儿童弱视的治愈率,降低未来视力不良的发生率。

深入了解学生视力不良发生、发展的原因,可以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保健所与北京大学医学部视光学中心合作,对西城区部分中小学生的视力、屈光度和眼轴、角膜曲率等眼部屈光结构进行了检查。研究显示,不同屈光度组间眼轴长度和角膜垂直曲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青少年单纯性近视的屈光度与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密切相关,且眼轴长度是单纯性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因素[6]。这为近视防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保健所一直致力于寻找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近视眼防治方法。1995-2003年保健所推广使用珍视明滴眼液缓解视力疲劳;2000年为每校发放1台“OO眼保健仪”用于治疗学生近视眼;2000-2002年与上海眼科生理研究所合作,利用寒暑假在西城区各学校中使用视功能治疗仪进行治疗。2002-2003年保健所与北京市上上医近视眼防治研究中心合作,进行“双光眼镜防治青少年近视眼”的课题研究。双光眼镜采用雾视疗法和雾视成像的原理,通过上方近视镜片矫正看远时的视力不足;看书、写字时则通过下方的雾视镜片使眼睫状肌放松,减轻看近时眼睛的过强调节。经过1 a观察,配镜组视力提高/不变及屈光度减少/不变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边缘视力的学生佩该镜可减缓近视发生,低度近视青少年则可减缓/减少近视度数的加深。该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值得在基层推广。

2.3 借鉴经验,多方合作

全国各地保健所为预防青少年视力不良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西城区保健所也在不断学习经验。广州市、沈阳市、锦州市均有中小学卫生保健所自行制定新型眼保健操,相对现行眼保健操以穴位按摩为基础的间接、被动、单途径调节而言,新眼操通过转动眼球、远近交替、旁视与环视等改变视角,规律性收缩、松弛调节肌,直接、主动、多途径调节眼部肌肉, 有效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对视疲劳进行全面调理,对预防近视有明显作用,具有推广价值[5,7,8]。

应用辅助仪器也可以有效改善视力状况。北京同仁医院神经训导康复中心与北京市朝阳区教委、朝阳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合作,采用SU-001型眼保仪进行睫状肌训练,对小学生早期近视的康复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该仪器主要训练睫状肌的调节功能,最终缓解睫状肌的疲劳, 提高睫状肌调节的灵活性。训练组的治愈率(49%)和有效率(98%)充分说明了该训练方法的有效性[9]。

3 营养不良与超重、肥胖的防治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显示,我国7~18岁中小学生肥胖率城男为7.1%,城女为3.6%,乡男为2.8%,乡女为1.9%;超重率城男为13.1%,城女为7.4%,乡男为6.2%,乡女为4.7%。城市小学生男生是肥胖/超重高发群体,省会片流行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已进入全人群儿童肥胖流行阶段[10]。北京市7~18岁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在1995-2005年的10 a内增长迅速。2005年7~18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城市女生、乡村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1.8%,10.8%,11.3%和8.6%;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7%,8.4%,7.1%和4.8%,均高于1995年、2000年数据。北京市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均已进入流行的增长期[11]。

与超重肥胖相对应的是,我国也曾是全球儿童营养不良高发国家之一。我国学者以WHO新版国际儿童生长参照值[12]为标准,分析1985-2005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结果显示,近20 a来城市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生长迟滞率男、女学生分别从9.2%和8.0%下降至2.7%和3.0%,同期消瘦率从20.8%和17.6%分别下降至10.5%和9.7%;消瘦性营养不良依然存在,检出率男高于女,青少年高于儿童[13]。

儿童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膳食和生活方式的自控能力较低,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学校是儿童成长必经之处,是其就餐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具备对儿童进行饮食和运动教育的最有力条件。因此,基于学校的干预应用最多,也最有效[14]。

3.1 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针对学生、家长、教师综合进行健康教育是有力措施之一。在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的检查标准中明确要求各学校开设健康课,且每年还要进行不少于20次的宣传活动(包含平衡膳食、锻炼与控制体重等);每学年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培训(至少2次);每学年向家长传授健康知识与技能。事实证明学校教职工健康知识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提高,以及教职工将知识、态度、行为融入教学并灌输给学生的实际操作,可以产生很好的干预效果[15]。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和知识渗透,提高其对控制肥胖的认知度,使家长愿意为控制孩子肥胖承担相应责任。经针对性健康教育后,更多家长认为有责任培养孩子的健康生活方式,并愿意在生活中运用营养知识,支持孩子到户外运动和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家长的示范效应对于控制孩子肥胖有重要的作用[16]。

3.2 平衡膳食

美国的经验显示,学校供餐计划是进行营养干预的最佳途径[17]。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城市开始推广学生营养餐。目前北京市已经建立了一批市级营养餐配送中心,自2002年以来,日供餐量达到30万份[18]。推广营养午餐以来,学生营养状况得到有效改善。西城区学生的贫血率已控制在2%左右,营养不良率逐年稳步下降。保健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了经常性巡查,并在每年“健康促进学校”检查中将学校食品卫生作为重点之一,督促学校及时更换不合格的送餐企业,保障学生的营养安全。

3.3 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是改善身体素质最好的方式。西城区教委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有1 h体育锻炼时间,体育课、课间操、课后活动必须保质保量。保证体育运动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的自觉参与。西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将运动会选在鸟巢召开,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全程参与,学生热情高涨,快乐投入,效果较佳。保健所自身属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外经验显示:初级保健人员针对青少年肥胖进行干预是有效的[19,20]。2008年以来,“快乐10 min”活动在北京市推广,“快乐10 min”是一种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不受场地和设施的限制。北京市东城区保健所的实践显示,干预组男生肥胖增长速度比对照组低3.65%,女生超重、肥胖增长速度较对照组分别低35.80%和2.09%;干预组肥胖者中19.8%转变为非肥胖状态,对照组肥胖者中17.9%转变为非肥胖状态。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不宜“限食”,体育运动势必成为安全而有效的控制体重的措施,并贵在持之以恒[21]。

4 龋齿的防治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显示,我国7~9岁小学生群体乳龋失补(dmf)率多高于50%,恒龋失补(DMF)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中学生群体大多超过20%。龋补率很低,而龋失率较高[22]。1996-2000年东城区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生龋均呈下降趋势,中小学生的龋齿以窝沟龋为主;充填龋呈上升的趋势,但在年度之间有反弹;活动龋的比例仍很高[23]。

发达国家儿童龋患率逐步下降归因于全民口腔健康宣教、氟化、窝沟封闭等措施“三管齐下”[24]。自1998年开始,西城区全体中小学开展窝沟封闭与氟保护漆防龋治疗,此法一直延用至今,口腔保健水平显著提高。

4.1 健康教育

教育部曾于1994年对口腔健康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在中小学校健康教育教材中增加口腔卫生内容,提高学生的龋齿防治知识,改善其态度,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目前,北京市学校健康教育课和每学年的健康宣传活动中均已包含口腔知识。2002年全国学生常见病防治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各地中小学生早晚刷牙并正确刷牙的人数比1995年增长1.7倍;城市70%以上的小学生、83.5%的中学生能正确选择牙刷,使用含氟牙膏。参加“爱牙日”等社区宣教活动的人数也不断增加[23]。2000年西城区学校牙防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保健所设计印制了“学生口腔保健卡”,为全区每个学生建立口腔保健档案;每学年均对全区中小学生进行龋齿检查, 12岁学生进行龋均监测, 15岁学生进行牙周病监测。针对西城区以往15岁学生牙周病高发情况,通过校医会、家长信等途径宣传牙周病防治知识,使学生掌握简单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利用“9·20爱牙日”,加大对中小学生及家长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借《学校卫生通讯》平台,着力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传。

4.2 氟化物防龋

氟化物防龋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防龋手段,多用于儿童和青少年。含氟牙膏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氟化泡沫、氟保护漆安全有效,防龋效果明显[25,26],氟保护漆不易导致恶心、呕吐等,学生更容易接受。西城区保健所每年2次对全区所有小学生进行氟保护漆防龋,2008年全区小学生氟保护漆受治率已达78.42%。

4.3 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在易患龋牙的牙合面窝沟上涂布一层粘结性材料,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达到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方法,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27]。西城区自1998年在部分中小学开展窝沟封闭、氟化泡沫和氟保护漆等龋病防治措施,2000年窝沟封闭、氟保护漆防龋措施已成为防治常规在小学中普及。特别是2003年后,区属各医院均参与学校窝沟封闭防龋工作,使接受窝沟封闭的小学生迅速增加。保健所还与几家医疗单位合作开设学生口腔优惠门诊,切实提高了该区学生的龋齿充填率和窝沟封闭率。2005年保健所承担了西城区小学一~三年级免费窝沟封闭项目的管理并组织实施。保健所自身承担20所学校的入校治疗,完成了全区近50%的工作任务。2008年全区小学生窝沟封闭率达到45.43%,较5 a前有了明显提高。

回顾西城区1995年以来的资料可以看出,龋齿数及龋均呈下降趋势,10 a间龋均总体下降了32%,龋均明显低于第2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12岁年龄组龋均(1.1)。特别是从2000年大面积采取窝沟封闭、氟保护漆等干预措施之后,龋齿患病率明显下降。

5 其他常见病防治

在学生其他常见病防治中,成绩显著的是肠道蠕虫、贫血和沙眼。肠道蠕虫感染率一直控制在1%以下,贫血率已控制在2%左右,沙眼患病率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百分之十几降至现在的百分之零点几。这与该区开展健康教育以及人群生活质量的改善密切相关。

6 结语

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措施 篇3

【近视眼的防治】

[病状]:开始时主要感觉视远物模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阅读时间较长时出现眼胀、头痛、视觉疲劳等。[防治]

1、认真学习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注意用眼卫生上课坚持“三个一”养成良好习惯,纠正不良习惯。

3、认真做好眼的保健操,做到动作准确,每天操练,持之以恒。

4、定期检查视力,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矫治。【营养不良的防治】

[病状]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生长迟缓、智力也低于同龄人,我国学生中出现此状属轻型。[防治]

1、定期检查(患病者每年不少于一次)。

2、了解合理营养知识,膳食合理化、多样化,适当增加鱼、禽、奶的比重,早、中、晚所占热量和蛋白质的比是30% 40% 30%为宜。[肥胖的防治] [表现]体重超标 [防治]

1、合理饮食;定时、定量进餐,避免吃零食、贪食的坏习惯,膳食注意营养平衡。

2、多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快步走、跳绳、打拳、体操、爬山、游泳等。[龋齿的防治] [病状]病初无感觉,牙齿上有个小洞逐渐发展变深,吃冷、酸、甜时有痛疼感。[防治]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一、维护牙颌系统与机体的健康,提高对龋齿和牙周病的抵抗力。

二、保持口腔卫生

1、保持牙齿的清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和睡前不吃零食的习惯。

2、控制致龋食物:不过量食用粘性糖类食品,减少产酸数量和次数。

3、坚持使用保健牙刷及正确刷牙方法。(竖刷)[蛔虫病的防治] [症状]上腹或脐周阵发性疼痛、食欲不振、消瘦、夜间磨牙等。[防治]

1、定期检查,服药驱蛔。

2、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或重复感染,不喝生水。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和勤剪指甲的卫生习惯。生吃蔬菜水果食用流水洗净或消毒。

3、服驱蛔药物时要经过医嘱。[贫血的防治] [症状]

1、皮肤粘膜苍白、疲乏无力、头晕眼花、耳鸣等。

2、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

3、异良癖。

[防治]

1、了解膳食结构,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多吃动物肝脏、木耳、海带等含铁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改变挑食不良习惯。[脊柱弯曲异常的预防] 脊柱弯曲异常是学生中容易发生的姿势缺陷,主要原因是因年龄小正在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坐姿不正确容易发生。[防治]

1、左、立、走姿势要端正,要消除生活中导致单侧股肉紧张的一些因素。

2、少年儿童一定不要逞能背负过重的物品。

3、坚持体育锻炼,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秋季各类流行病防治】

一阵秋风一阵凉,秋季入学以后,昼夜温差很大,在这“多事之秋”,小学生应对以下几类秋季常见病加以预防。

一、预防感冒伤风:秋季小学生毛病以此为多,尤其是中秋前后,早晚最容易受凉。预防之道就是要注意气候变化,冷热当心,夜间注意为孩子盖被。白天风大时要加衣服,孩子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家时要注意帮他擦拭,更换干净衣服,不要把衣服脱掉吹风,否则容易感冒。

二、注意扁桃腺炎:小学生扁桃腺炎的发病率较高,有的孩子一旦感冒发烧,扁桃腺就肿大,这是因为有的小学生平时吃药多,产生了抗药性。故孩子有病,如果没有经过医生允许,千万不要乱吃药。至于预防扁桃腺炎的发生,应该尽量避免孩子伤风感冒,不接触病人,增加孩子的营养,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

三、当心气管炎:很多小学生在感冒伤风之后,跟着来的就是支气管发炎,常常咳得喘不过气来,有的甚至持续两三个月还不见好。由此可见,孩子感冒伤风时要预防支气管炎这种并发症,不吹风,不吃生冷的东西,在家静养,少在外面乱跑,要不然孩子的咳嗽不容易好,如果晚上再受凉,或与病人接触,就容易发生肺炎。

四、秋季腹泻:在秋季,腹泻也是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乱吃东西兼受凉的缘故,因此,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不能由他乱吃,暴饮暴食,还要注意孩子的腹部不要着凉。

经历了苦夏的煎熬后,天高云淡的金秋时节款款而来。在秋季婀娜的脚步中,潜伏着以下一些流行病、多发病,请同学们注意保护你的身体。

1.感冒 秋天气候变化异常,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当室内通风不好时,感冒更容易迅速传播。

预防措施:首先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保持室内通风;要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也有助于感冒的预防;应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

2.消化系统疾病 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等肠道疾病和胃病的多发季节。

预防措施:第一,防止腹部受凉;第二,加强运动锻炼;第三,注意饮食调养,要注意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

3、肺结核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肺部并引起肺部病变的呼吸道疾病,是唯一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当出现脸红、低烧、乏力、盗汗、咳嗽、吐痰等情况时,应提高警惕。

预防措施:一是要树立不随地吐痰传播疾病的意识;二是要尽量减少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久留;三是学习和生活区要保持通风,减少居住拥挤。

4、动物伤 秋天是户外活动的良好季节,很容易受到蛇等动物的“问候”,每年的秋季都是动物咬伤的高发季节。对蛇咬伤的处理:如果不确定蛇是否有毒,建议都按照有毒处理。一是要尽量避免走动,并让咬伤处低于心脏水平,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二是用绳子绑扎近心端,绑扎不需要太紧,每隔45分钟松开一次;三是尽快排出伤口的毒液和冲洗伤口。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个人防护措施有哪些?

1、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勤洗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要注意手的卫生。

3、多喝水:特别在秋冬季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要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但雾天不要晨练,因为浓雾中不仅含有大量有害物质,而且水汽较多,会影响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

5、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6、咳嗽、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防止污染空气。

7、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上一篇:手工木工工种教学计划下一篇:猪流感的防控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