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雏鸡常见病防治(精选5篇)
春季雏鸡常见病防治 篇1
仪征市地处宁镇、扬宁、镇扬三角中心地带, 全市2/3的地区为丘陵山区和缓岗平原区, 农副业发达, 广大农村有春季养鸡的传统, 但雏鸡易发生各种病害, 而广大农民缺乏识别和防治的知识, 往往造成雏鸡大量死亡, 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养鸡的积极性[1]。现将春季雏鸡常见病症状识别和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 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多于春、夏两季发病, 雏鸡比成年鸡易感性更高[2]。
1.1 主要症状
鸡新城疫潜伏期一般为3~5d,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 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最急性型:病鸡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多见于此病流行初期, 流行快速, 死亡率高。急性型:病初体温高达44℃, 突然减食或停食, 鸡冠和肉垂呈紫黑色。精神萎顿, 离群呆立, 垂头缩颈, 双翅下垂。冠和肉髯暗红色或黑紫色。嗉囔内常充满液体及气体, 呼吸困难, 喉部发出咯咯声;腹泻, 粪便呈黄绿色, 混有血液, 粪便稀薄、恶臭, 一般2~5d死亡。慢性型:病初症状与急性型相同, 出现神经症状, 腿、翅麻痹, 运动失调, 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 伏地旋转, 一般10~20d死亡。
1.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雏鸡的抗病力, 同时严格隔离消毒, 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大、中型鸡场应实行“全进全出”制, 严格检疫制度。二是采取免疫接种。安全区, 一般1~3日龄雏鸡可用Ⅱ系疫苗滴鼻或点眼, 8周龄时用Ⅰ系疫苗剌种或肌注;疫区或受威胁区, 1~3日龄时接种Ⅱ系疫苗, 3周龄时接种Ⅰ系疫苗, 10~13周龄时再用Ⅰ系疫苗接种1次;紧急预防可用Ⅳ系疫苗肌注。早期病例可采用高免血清治疗, 效果较好。鸡群一旦发生此病, 应立刻封锁鸡场, 彻底消毒环境, 紧急预防接种;死鸡、垫草、粪便应深埋或烧毁。
2 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3]。2周龄雏鸡多呈急性败血症型;20~45日龄鸡呈亚急性型;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2.1 主要症状
小鸡怕冷、食欲停止、下白痢, 白粪似浆糊状, 肛门周围沾满石灰色的稀粪。随着病情的发展, 白痢更明显, 拉屎时因为肚子痛而发出尖叫。发病雏鸡多在出壳后1~2周内死亡, 5~10d雏鸡死亡率高达50%~80%。
2.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管理。鸡场或养鸡专业户应严禁引进病鸡和病鸡种蛋,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病鸡及带病鸡污染的鸡舍、饲槽、饮水器、孵化器具等, 应根据不同对象选用2%福尔马林, 或氢氧化钠, 或漂白粉等消毒药严格消毒。育雏室应保持清洁干燥, 温度适宜、稳定。二是药剂治疗。雏鸡出壳后, 一般可用0.01%~0.03%高锰酸钾溶液饮水1~2d;5kg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或四环素3g, 连续饲喂6~8d;也可采取每300羽雏鸡用40万单位青霉素加清水1kg,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饮1次, 连饮3~5d。
3 球虫病
每年5~9月为球虫病流行季节, 潮湿的雨季为暴发期, 一般以15~50日龄的小鸡发病率最高, 死亡率可达70%~90%。
3.1 主要症状
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幼鸡, 病初患鸡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饮欲增加, 嗉囊积液;腹泻, 粪便有白色丝状或肉色血块, 逐渐消瘦, 最后出现痉挛现象或昏迷状态而很快死亡。慢性型多见于较大日龄鸡或成年鸡, 病程较长, 病鸡生长缓慢, 羽毛松乱。
3.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 育雏期或中鸡期最好推行网养, 以防饲料和饮水被粪便污染。药物预防可从8日龄开始, 用0.04%球虫净或增效磺胺类药物拌料喂鸡, 每3~5d为一个疗程, 隔15d再用同样的方法给药一个疗程, 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二是药剂治疗。土霉素或金霉素, 每羽每天6~8mg, 拌料饲喂5~7d;磺胺脒, 按0.4%比例拌料饲喂, 连用5~10d;磺胺二甲嘧啶, 按0.04%比例拌料饲喂, 连喂3d, 停喂3d, 再喂3d;青霉素, 8~10万单位/羽, 肌注, 1次/d, 连用2d。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4]。2~15周龄鸡易感, 其中3~5周龄雏鸡最易感。发病快, 发病率高, 死亡集中在几天之内。
4.1 主要症状
早期厌食、呆立, 羽毛蓬乱, 畏寒战栗等, 继而部分鸡有自行啄肛现象。随后病鸡排白色或黄白色水样便, 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急性者出现症状后1~2d内死亡, 死前拒食、羞明、震颤。病鸡耐过后出现贫血、消瘦、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
4.2 防治措施
对种蛋、孵化全过程, 育雏各阶段进行全面消毒, 保证鸡场各生产环节的卫生。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强碱效果较好。应用传染性法氏囊炎弱毒疫苗D, 分别在雏鸡的14日龄和32日龄进行饮水免疫, 或进行滴鼻、点眼免疫。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以雏鸡最为严重。
5.1 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咳嗽, 有时伴有啰音、流鼻涕, 特别在夜间听得更清楚。随病程发展, 全身症状加重, 精神萎靡, 食欲减少或废绝, 羽毛松乱、怕冷, 常挤成一团。2周龄雏鸡常见有鼻窦肿胀, 流出黏性鼻液, 眼圈周围湿润, 常流眼泪并逐渐消瘦死亡, 死亡率可达25%以上。
5.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降低饲养密度, 避免鸡群拥挤, 注意温度、湿度变化, 避免过冷、过热。加强通风, 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合理配比饲料, 防止维生素, 尤其是VA的缺乏, 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二是药剂防治。对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首免可在7~1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二免可于3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52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可于4~5日龄和20~30日龄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 或用灭活油乳疫苗于7~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 可于20~30日龄、100~120日龄接种4/91弱毒疫苗或皮下及肌肉注射灭活油乳疫苗。治疗可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注射并加丁胺卡那注射液100m L/500只, 加2mg地塞米松注射液30m L/500只, 加利巴韦林注射液30m L/500只, 混合肌注。
6 鸡痘
鸡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
6.1 主要症状
干燥型:在鸡冠、脸和肉垂等部位, 有小泡疹及痂皮。潮湿型:感染口腔和喉头黏膜, 引起口疮或黄色伪膜。皮肤型鸡痘较普遍, 潮湿型鸡痘死亡率较高。2种类型可能同时发生, 也可能单独出现。
6.2 防治措施
可在l1日龄和20日龄分2次翅下刺种预防治疗, 可用盐酸吗啉双胍片, 每只鸡1~2片, 2次/d, 连用2d。对白喉型的, 可喂服成药“喉症丸”, 每只鸡2粒, 拌饲料喂1次, 连喂2d。对皮肤上的痘痂, 可用5%碘酊消毒, 口腔内用碘甘油涂, 或涂以硫磺、雄黄等量合剂粉。
参考文献
[1]甘芳.雏鸡常见疾病的防治[J].新农村, 2004 (1) :19.
[2]付友山.雏鸡常见病的主要预防措施[J].新兽医, 2006 (3) :38-39.
[3]郭宝兴, 李柏康.雏鸡常见疾病的防治[J].畜禽养殖, 2005 (6) :15.
[4]贺海峰, 郭红光.养鸡防病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J].山西农业, 2004 (12) :42.
春季雏鸡常见病防治 篇2
一、番茄早疫病
1. 发病症状 发病植株病叶上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明显同心轮纹,直径1~2厘米,边缘深褐色,潮湿时产生黑色霉层,病叶由下向上发展。严重时下部叶片脱落,仅留下上部少数叶片。果实和茎秆也可发病。
2. 发生特点 病菌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可侵染马铃薯、茄子、番茄、辣椒等蔬菜,通过气流、微风、雨水滴溅等传播,从气孔、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发病的主要条件是温度和湿度。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30℃,适宜的相对湿度在70%以上。温度偏高、湿度较大有利于发病;肥力低、管理差的地块发病重。
3. 防治措施 ①轮作倒茬。和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②选用抗病品种。③培育壮苗。采用穴盘或营养块育苗。④科学管理。采用膜下滴灌或管灌,降低棚室内湿度;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不偏施氮肥;掌握适宜的温、湿度;及时清理下部老叶、病叶,促进通风、透光。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喷施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600倍液,或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8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番茄晚疫病
1. 发病症状 晚疫病可在叶片、茎秆、果实上发生为害。植株发病初期先从叶尖、叶缘开始,产生“V”字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后转为褐色。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发展迅速,叶片上可生白霉。严重时病斑逐渐融合,可蔓延至全部叶片,使叶片枯死。茎秆发病后产生长条状暗褐色凹陷条斑。果实染病主要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病斑呈不规则云纹状,潮湿时可以生出白色霉状物。
2. 发生特点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靠气流、雨水、灌溉水传播。发病适宜温度为18~20℃,最适相对湿度在95%以上。土壤瘠薄、植株衰弱、偏施氮肥、植株徒长等情况下发病重。
3. 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适宜保护地栽培的抗病品种,如百利、金棚等。②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③用营养钵、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④清洁棚室。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残枝、落叶,减少病源;种植前对棚室进行消毒。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或72%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喷雾防治,7~8天喷1次,连喷2~3次。
三、番茄灰霉病
1. 发病症状 茎、叶、果、花均可染病,但以果实受害为主。叶片发病时先从叶尖、叶缘开始,呈“V”字形扩展,初发时叶片呈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表面生有灰白色霉层。果实受害,多先从花瓣、花萼、柱头处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并伴有灰色霉层。
2. 发生特点 病菌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在病残体、土壤中越冬,借雨水、气流、灌溉和人为活动传播。病菌发生适温为20~25℃,对湿度要求严格,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开始发病,高湿时间长发病重。花期是病害侵染高峰,多从开败的花瓣侵入,引起发病,导致果实腐烂。
3. 防治措施 ①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高温灭菌(高温沤肥),避免传播。②降低棚室内湿度。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管灌,加强通风等方式,降低棚室内湿度。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嘧菌环胺10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45%噻菌灵(特可多)悬浮剂3000倍液,或38%恶霜菌酯600倍液喷雾防治。
四、番茄叶霉病
1.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花、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斑点,叶背出现灰白色霉层,后变淡褐色至深褐色。病害常由下向上蔓延。发病重时,霉层布满全部叶片,整株叶片黄褐色干枯。果实上发病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硬化凹陷,失去食用价值。
2. 发生特点 病菌属半知菌亚门、褐孢霉属,主要以菌丝体或菌丝块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传播,从叶背面气孔侵入,也可从萼片、花梗等处侵入。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适宜温度20~25℃、适宜相对湿度95%以上。
3. 防治措施 ①合理轮作。和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②种子消毒。播前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杀灭种子上的病菌。③加强棚室管理。及时通风;采用膜下滴灌、地膜覆盖等栽培方式,降低湿度;科学浇水、追肥,增强植株抗病性。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喷施58%甲霜灵 (瑞毒霉、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56%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防治,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涉县农牧局 邮编:056400)
雏鸡常见病症状识别和防治措施 篇3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多于春、夏两季发病, 雏鸡比成年鸡易感性更高。
1.1主要症状
鸡新城疫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种类型。最急性型:病鸡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多见于此病流行初期, 流行快速, 死亡率高。急性型:病初体温高达44℃, 突然减食或停食, 鸡冠和肉垂呈紫黑色。精神萎顿, 离群呆立垂头缩颈, 双翅下垂。冠和肉髯暗红色或黑紫色。嗉囔内常充满液体及气体呼吸困难, 喉部发出咯咯声;腹泻, 粪便呈黄绿色, 混有血液, 粪便稀薄、恶臭一般2~5 d死亡。慢性型:病初症状与急性型相同, 出现神经症状, 腿、翅麻痹, 运动失调, 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伏地旋转, 一般10~20 d死亡。
1.2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雏鸡的抗病力, 同时严格隔离消毒, 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严格检疫制度。二是免疫接种, 一般1~3日龄雏鸡可用Ⅱ系疫苗滴鼻或点眼, 8周龄时用Ⅰ系疫苗剌种或肌注;疫区或受威胁区, 1~3日龄时接种Ⅱ系疫苗, 3周龄时接种Ⅰ系疫苗, 10~13周龄时再用Ⅰ系疫苗接种1次;紧急预防可用Ⅳ系疫苗肌注。
早期病例可采用高免血清治疗效果较好。鸡群一旦发生此病, 应立刻封锁鸡场, 彻底消毒环境, 紧急预防接种;死鸡、垫草、粪便应深埋或烧毁。
2 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2]。2周龄雏鸡多呈急性败血症型;20~45日龄鸡呈亚急性型;成年鸡多为慢性或隐性感染。
2.1 主要症状
小鸡怕冷、食欲停止、下白痢, 白粪似浆糊状, 肛门周围沾满石灰色的稀粪。随着病情的发展, 白痢更明显, 拉屎时因为肚子痛而发出尖叫。发病雏鸡多在出壳后1~2周内死亡, 5~10 d雏鸡死亡率高达50%~80%。
2.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管理。鸡场或养鸡专业户应严禁引进病鸡和病鸡种蛋,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病鸡及带病鸡污染的鸡舍、饲槽、饮水器、孵化器具等, 应根据不同对象选用2%福尔马林或氢氧化钠或漂白粉等消毒药严格消毒。育雏室应保持清洁干燥, 温度适宜、稳定。二是药剂治疗。雏鸡出壳后, 一般可用0.01%~0.03%高锰酸钾溶液饮水1~2 d;5 kg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或四环素3 g, 连续饲喂6~8 d;也可采取每300羽雏鸡用40万U青霉素加清水1 kg,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饮1次, 连饮3~5 d。
3 球虫病
每年5—9月为球虫病流行季节潮湿的雨季为暴发期, 一般以15~50日龄的小鸡发病率最高, 死亡率可达70%~90%。
3.1 主要症状
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幼鸡, 病初患鸡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饮欲增加, 嗉囊积液;腹泻, 粪便有白色丝状或肉色血块, 逐渐消瘦, 最后出现痉挛现象或昏迷状态而很快死亡。慢性型多见于较大日龄鸡或成年鸡病程较长, 病鸡生长缓慢, 羽毛松乱。
3.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 育雏期或中鸡期最好推行网养, 以防饲料和饮水被粪便污染。药物预防可从8日龄开始, 用0.04%球虫净或增效磺胺类药物拌料喂鸡, 每3~5 d为一个疗程, 隔15 d再用同样的方法给药一个疗程, 可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二是药剂治疗。土霉素或金霉素每羽每天6~8 mg, 拌料饲喂5~7 d;磺胺脒, 按0.4%比例拌料饲喂, 连用5~10 d;磺胺二甲嘧啶, 按0.04%比例拌料饲喂, 连喂3 d, 停喂3 d, 再喂3 d;青霉素, 8~10万U/羽, 肌注, 1次/d, 连用2 d。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3]。2~15周龄鸡易感, 其中3~5周龄雏鸡最易感。发病快, 发病率高, 死亡集中在几天之内。
4.1 主要症状
早期厌食、呆立, 羽毛蓬乱, 畏寒战栗等, 继而部分鸡有自行啄肛现象。随后病鸡排白色或黄白色水样便, 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急性者出现症状后1~2 d内死亡, 死前拒食、羞明、震颤。病鸡耐过后出现贫血、消瘦、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
4.2 防治措施
对种蛋、孵化全过程, 育雏各阶段进行全面消毒, 保证鸡场各生产环节的卫生。消毒药以次氯酸钠、福尔马林和强碱效果较好。应用传染性法氏囊炎弱毒疫苗D, 分别在雏鸡的14日龄和32日龄进行饮水免疫, 或进行滴鼻、点眼免疫。
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各品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病。以雏鸡最为严重。
5.1 主要症状
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有时伴有啰音、流鼻涕, 特别在夜间听得更清楚。随病程发展, 全身症状加重精神萎靡, 食欲减少或废绝, 羽毛松乱、怕冷, 常挤成一团。2周龄雏鸡常见有鼻窦肿胀, 流出黏性鼻液, 眼圈周围湿润, 常流眼泪并逐渐消瘦死亡, 死亡率可达25%以上。
5.2 防治措施
一是加强日常管理。降低饲养密度, 避免鸡群拥挤, 注意温度、湿度变化, 避免过冷、过热。加强通风, 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合理配比饲料, 防止维生素, 尤其是VA的缺乏, 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二是药剂防治。对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首免可在7~1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二免可于3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52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可于4~5日龄和20~30日龄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 或用灭活油乳疫苗于7~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 可于20~30日龄、100~120日龄接种4/91弱毒疫苗或皮下及肌肉注射灭活油乳疫苗。治疗可用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注射并加丁胺卡那注射液100 mL500只, 加2 mg地塞米松注射液30m L/500只, 加利巴韦林注射液30 mL500只, 混合肌注。
6 鸡痘
鸡痘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
6.1 主要症状
干燥型:在鸡冠、脸和肉垂等部位有小泡疹及痂皮。潮湿型:感染口腔和喉头黏膜, 引起口疮或黄色伪膜。皮肤型鸡痘较普遍, 潮湿型鸡痘死亡率较高。2种类型可能同时发生, 也可能单独出现。
6.2 防治措施
可在l1日龄和20日龄分2次翅下刺种预防治疗, 可用盐酸吗啉双胍片, 每只鸡1~2片, 2次/d, 连用2 d。对白喉型的, 可喂服成药“喉症丸”, 每只鸡2粒拌饲料喂1次, 连喂2 d。对皮肤上的痘痂, 可用5%碘酊消毒, 口腔内用碘甘油涂, 或涂以硫磺、雄黄等量合剂粉。
摘要:介绍了春、夏季雏鸡常见疾病及其发病症状, 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防治措施, 为雏鸡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雏鸡,病症,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金毓婷.雏鸡常见疾病的防治技术.新农民, 2004 (1) :23-24.
[2]杨同凯.雏鸡常见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新兽医, 2006 (3) 55-56.
春季仔猪四种常见病防治 篇4
1 仔猪低血糖症的发生与防治
1.1 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后第2天发病, 迟的在3~5d出现症状。仔猪初期精神不振, 四肢软弱无力, 肌肉震颤, 步态不稳, 摇摇晃晃, 不愿吮乳, 离群伏卧或钻入垫草呈嗜睡状, 皮肤发冷苍白, 体温低。后期卧地不起, 多出现神经症状, 表现为痉挛或惊厥, 空嚼, 流涎, 肌肉颤抖, 眼球震颤, 角弓反张或四肢呈游泳样划动。
1.2 防治措施
1.2.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孕期要根据不同妊娠阶段的特点, 采取相应的饲养方式。在管理上要注意适当运动, 增强母猪体质, 从而生产出质量比较高的仔猪。在给泌乳母猪调配日粮时, 要注意适宜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日粮中消化能应高于11.72MJ/kg, 粗蛋白质水平不低于13%, 产后投料要由少到多, 逐步增加, 有条件的可以在夜间补饲一次青饲料。
1.2.2 注意初生仔猪的防寒保暖
培育仔猪的适宜温度是:1~3日龄34~30℃, 4~7日龄为30~28℃, 15~30日龄25~22℃。具体保温措施可采用在母猪舍内设一个长宽各60~80cm的护仔间, 铺上垫草, 安装灯泡, 以提高舍温。1.2.3固定乳头, 吃早、吃足初乳早吃初乳可以及早地获得免疫力, 获得丰富营养, 尽快产生体热, 增加抗寒抗病能力。产仔过多时, 可把部分仔猪寄养给其它母猪。一般仔猪出生后0.4h内要吃上初乳。
1.2.4 发病后及时进行救治
仔猪出生后立即给予20%的葡萄糖水口服, 5ml/头, 4次/d, 连喂3d。发生本病后要迅速采取补糖措施, 可用20%葡萄糖液10ml、复合维生素B液2ml、地塞米松0.5ml, 腹腔内注射, 3次/d, 直至症状缓解并能自行吮乳时为止;为防止出现继发症, 可用林可霉素每头1ml肌注, 3次/d, 连用3d。
2 五种僵猪的综合防治
2.1 胎僵
由于妊娠母猪饲料单纯, 缺乏含钙、磷、蛋白质、矿物质及微生素微量元等成份, 致胎猪体内发育不良或公母猪配种过早或近亲繁殖或适交滥配所至, 先天不足, 体重小, 生活力差, 生长缓慢, 成胎内僵猪。
防治:杜绝近亲繁殖, 对妊娠母猪, 饲料多样搭配, 如贝壳粉、龙骨、鱼粉、鲜虾等, 每周服复合维生素B30mg, 或鱼肝油100ml和等量微量元素。
2.2 奶僵
主要对母猪饲养管理欠佳, 母猪没乳或缺乳, 品质不良或同窝仔猪过多、体弱、补料过晚, 处于饥饿状态, 使仔猪哺乳生长发育受阻, 造成“奶僵”。
治疗:母猪产后应加强营养, 多喂精料, 使母猪乳足, 品质好, 用2~3剂催乳散。体弱的母猪用:党参、黄芪、当归、阿胶、环留行各25g, 通草、川芎、白术、川断、穿山甲各15g, 木通、杜仲、甘草各10g水煎, 加米酒300ml为引, 1剂/d。对缺乳症用当归、环留行、羊乳 (四叶参) 各25g, 路路通、穿山甲、通草、川芎各15g, 木香、瓜蒌、玄胡各15g, 水煎加米酒200ml, 1次/d。
2.3 断奶后僵
由于断奶处理不当, 断奶分圈 (栏) 、打防疫针、去势同时进行, 仔猪受刺激过大, 断乳后粗料喂得多, 精料喂得少, 特别是蛋白质精料喂得少;断奶后分群不合理, 造成大欺小, 强欺弱的现象;或因断奶过早, 冬季缺乏保温措施形成僵猪。精心管理与补养治疗:断奶仔猪饲料种类要多样化, 精、粗、青三料搭配或喂乳猪全价料, 4~5次/d, 每次八成饱, 防止掉奶膘。还可用2%碳酸钙、1%氯化钠、硫酸亚铁各50g、复合维生素B35mg拌匀分5次服, 每早服1次。
2.4 病僵
因仔猪患白痢、红痢或仔猪长期患病, 久治不愈而形成僵猪。中西医结合治疗:改善饲养管理, 可采取单独喂养, 有病的应先对症进行治疗。用土霉素30g, 硫酸亚铁60g, 复合维生素B35mg连用2周, 每周配2次, 同时注射1%亚硒酸钠2ml 1次, 7d后注射补铁剂2ml。中草药:紫金藤、土大黄、田螺壳各150g, 西风草、山楂根、狗骨头、山肉桂各100g, 金锁匙、钩藤各75g, 台鸟、山甘草、米仁各50g, 共研粉末, 7.5kg以下, 服10mg/次, 7.5~20kg, 服15mg/次, 20kg以上, 服25mg/次。
2.5 虫僵
由于体内寄生虫侵蚀, 使仔猪营养消耗大, 影响生长发育而形成僵猪。中西结合治疗:首先把僵猪挑出来单独饲养, 僵猪患有内外寄生虫慢性肠炎, 应从驱虫和健胃开始。
2.5.1 驱虫用精制敌百虫, 按0.1~0.15g/kg体重量分2d空腹。或用民星八加二、灭虫威驱虫 (按大小等量空服) 。
2.5.2 开胃
可用马钱子酊2~3ml, 人工盐25g, 大黄苏打2片 (每片0.3g) , 1次内服, 2~3次/d。每次结合用中草药, 神曲、山植、麦芽各45g, 连用3d, 效果更佳。
2.5.3 外寄生虫
可用精制敌百虫8g以下, 加水适量溶解或用双甲咪10ml加水1000ml, 喷于体表, 1次/d, 隔3~4d再喷1次。但要注意, 药液不要进入眼内。
2.5.4 加强饲养管理
喂给配合饲料或精饲料, 加适量食盐、骨粉、微量元素, 夜间加喂1顿/d夜食。饲料中加入畜用土霉素粉, 10~30g/头·d, 效果更佳。
2.5.5 适量补充维生素驱虫后、隔3~5d可混合肌肉注射维生素B1100mg, B2500mg。以后每隔7~10d注射1次。
3 仔猪“三痢”
在群养仔猪中, 腹泻性传染病的发病率高, 死亡率也很高, 直接危害养猪生产。只有鉴别三痢, 才能对症防治。
3.1 仔猪黄痢
该病是一定血清型的溶血性 (致病性) 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腹泻性传染病。
3.1.1 发病特点
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 发病率、死亡率均高, 7日龄以上仔猪发病较少。往往因1头发病, 传染数头至整群。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3.1.2 主要症状
腹泻突然, 少有呕吐, 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 腥臭, 病程为急性或慢性, 最后因脱水、消瘦而死亡。剖解可见肠道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 以十二指肠最明显。肠黏膜肿胀, 充血, 肠壁变薄, 肠管松驰。
3.2 仔猪白痢
该病由致病性大肠秆菌引起的非败血性、急性肠道传染病。
3.2.1 发病特点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 发病率中等, 死亡率不高, 呈地方性流行, 季节性不明显。
3.2.2 主要症状
腹泻突然, 无呕吐, 粪便呈乳白、灰白或黄白色浆状, 腥臭, 体温不高, 被毛粗乱, 肛门周围被粪便污染不洁。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时久者消瘦, 脱水, 生长发育受阻。剖解病变是卡他性肠炎, 肠内容物呈糊状, 灰白色, 肠系膜淋巴结肿胀。
3.3 仔猪红痢
该病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 又叫传染性坏死性肠炎, 出血性肠炎等。
3.3.1 发病特点
主要对3日龄内仔猪危害大, 一旦发病, 常年在产仔季节暴发, 死亡率甚高。7日龄以上仔猪发病很少。
3.3.2 主要症状
病猪偶有呕吐, 主要以排出红色粘液稀便为特征, 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 死亡率高, 剖检腹腔积液呈红色, 空肠出血、坏死, 肠内容物混有多量小气泡, 淋巴结肿大、出血。
3.3.3 防治方法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 消除和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在母猪产前, 猪舍应彻底清扫、消毒, 消毒时可用20%石灰水或2%氢氧化钠。其次仔猪出生后要尽早让其吃上初乳, 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吃初乳前每头仔猪可口服庆大霉素2ml, 7日龄开始补饲时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痢特灵或土霉素预防。其三, 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治疗, 初期使用一支灵口服效果较好, 如单方治疗效果不明显, 可立即改用其它药剂, 为防止脱水应口服补液盐。
4 仔猪病毒性腹泻的防治
4.1 治疗措施
加强护理, 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具体措施为, 调整猪舍及子猪保温箱温度在较高水平 (可比正常要求的温度高1~2℃) , 让子猪自由饮用补液盐水 (氯化钠3.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水1kg) , 日龄较大猪还应立即停乳。为防止继发感染并止泻, 可用磺胺脒0.5~4g;硝酸铋1~5g, 小苏打1~4g, 混合口服, 也可口服或注射其它抗菌药物。
4.2 预防措施
春季规模场仔猪常见病的防治 篇5
1 猪肺疫
猪肺疫是仔猪群中的常见疾病。对仔猪的健康构成较大的威胁。在春季气温骤变时, 管理员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菌素和抗应激药物, 预防猪肺疫的发生;如果有仔猪发病, 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积极实施治疗, 对猪场圈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可通过饲喂氧氟沙星等抗菌素, 肌注氟苯尼考等抗菌素, 2次/d, 持续治疗3~5d, 可基本治愈。
2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的细菌性传染病。这种病是典型的条件型病, 是对外界因素干扰的应激反应型病症。如气温突变、长途运输、转群、并群等都容易导致该疾病的发生。此病的预防可在仔猪饲料中添加适量抗菌素和抗应激药物。当感染此病后可通过肌注氟苯尼考或口服庆大霉素积极治疗, 效果明显。
3 仔猪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 受天气和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要求猪场须做好圈舍的控温、保洁消毒工作。对疫情较严重的猪场建议在母猪产前40d对其肌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三价活菌苗一次, 产前2周再强化免疫一次;仔猪可在3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肌注土霉素一次, 以做好仔猪的疫情防控。
4 仔猪受凉感冒
春季气温变化无常, 要求猪场确保在做好猪舍良好通风的前提下, 还要搞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否则容易引起仔猪的受凉感冒, 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 食欲不振, 精神萎靡, 大小便正常等, 此时要引起管理员重视, 判断是否仔猪已经受凉感冒。确诊后, 猪场在做好基本的护理工作, 积极对症治疗即可, 基本都可痊愈。
5 仔猪过饱伤食综合征
仔猪的胃功能发育不很成熟, 在饲喂中如果喂食过多或饲料搭配不均有可能造成仔猪过饱伤食综合征。表现症状:胃肠臌气, 腹胀, 胃壁扩张, 消化不良。所以, 猪场在日常饲喂时要做到定时、定量, 合理搭配, 做好仔猪的进食状况观察。治疗方法:排空积食, 恢复胃机能为主, 如用鱼石酯1~5g防止胃内容物发酵;灌服醋20~50m L, 帮助胃消化。
6 仔猪腹泻防控方案
仔猪腹泻的病原较复杂, 主要有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仔猪黄、白痢、新病毒引发等。目前有些病毒已经出现变异, 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 仔猪腹泻一定要综合进行防治, 才会起到有效预防作用。
6.1 产前20d、40d分别肌注传染性胃炎-腹泻二联苗。
6.2 母猪产前产后、疫苗注射前后务必各使用超强免疫组合:绿益态 (500g) +并可清 (1000g) 加料10d, 用以提高猪群的健康状态和疫苗的保护率, 添加有益菌群, 改善胃肠道功能, 通过母源抗体来保护仔猪。
6.3 针对发病仔猪可采用全场肠泰对已经腹泻的母猪及仔猪, 可全场1kg/t饮水, 对仔猪灌服, 2次/d, 1:10饮水。同时辅以肌注干扰素, 达到抵制病毒复制, 迅速恢复仔猪胃肠道菌落平衡, 提高治逾率。
6.4 对1~3日龄的仔猪进行伪狂犬病疫菌滴鼻, 可有效提高仔猪免疫力, 抑制病毒感染的功能。
7 春季仔猪常见病的预防措施
7.1 保持环境卫生, 严格消毒制度
规模化猪场要定期对猪场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带畜禽消毒, 可使用百毒杀等高效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空圈消毒, 可用2%~3%的Na OH溶液对圈舍进行全进全出式消毒;产房消毒, 可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饲喂工具消毒, 工作人员要具备消毒意识, 及时对用过的衣物和工具及猪只接触过的物理全部进行消毒, 消灭传染源, 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7.2 坚持“防重于治”, 保证畜禽健康
规模化猪场要树立预防为主的饲养原则。各猪场管理人员要因地制宜, 制定合理的疾病免疫制度。做到猪只强制免疫和全面免疫工作, 同时要做好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7.3 实施规范饲养, 提高畜禽免疫力
规模化猪场在选购饲料时要相对定点采购, 尽量避免饲料种类的更换;合理搭配, 确保营养均衡, 严格执行猪只的饲养标准;建立科学的猪只投喂制度, 做到定时、定量采食, 提高饲养员的素质, 善待猪只, 严禁粗暴对待仔猪;确保猪舍卫生、通风和保温, 为仔猪营造适宜的生活环境, 尤其是规模化、高密度养殖, 要保证饲养环境的稳定, 减少外界干扰, 从而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 增强免疫力。
总之, 春季气侯变化无常, 饲养人员要从保持圈舍的小环境做起, 为仔猪创造一个温暖、干燥、通风、保温、清洁的生活环境, 科学饲养, 合理饲喂, 对预防病毒入侵, 增强抵抗力, 保证仔猪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常保明.猪只常见疾病的控制与治疗[J].福建畜牧兽医, 2015 (4) .
[2]柴家辉.家畜饲养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 (18) .
【春季雏鸡常见病防治】推荐阅读:
雏鸡几种常见病防治09-16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08-27
春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07-14
雏鸡质量09-29
海兰褐雏鸡06-28
雏鸡成活率06-22
雏鸡白痢病诊治06-25
雏鸡黄曲霉09-16
雏鸡食盐中毒诊治09-27
雏鸡运输的技术10-04